《各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数学-11~20各数的认识数学教案设计

数学-11~20各数的认识数学教案设计

数学-11~20各数的认识數學教案設計教案设计:数学-11~20各数的认识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认识和理解-11到20之间的整数,知道它们的大小关系,并能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比较、操作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体验数学的乐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理解和掌握-11到20之间整数的大小关系和加减运算。

难点:理解负数的概念,掌握负数与正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习的0-10的数字,然后提出问题:“在这些数字之外,还有哪些数字呢?”引发学生思考和探索。

(二)新课讲解1. 认识负数首先,教师引入负数的概念,解释负数代表的是小于零的数。

然后,让学生观察-11到-1之间的数字,了解它们的特点和规律。

2. 学习正数接着,教师讲解正数的概念,解释正数代表的是大于零的数。

然后,让学生观察1到20之间的数字,了解它们的特点和规律。

3. 掌握数的大小关系最后,教师带领学生比较负数、零和正数的大小,使他们理解负数比零小,正数比零大,负数比正数小。

(三)课堂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让他们通过画图或实物演示的方式,表示出-11到20之间的数字,并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

(四)课堂总结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强调负数和正数的概念,以及它们的大小关系。

(五)作业布置要求学生完成相关的练习题,以巩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四、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反应,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同时,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11~20各数的认识》数学教案设计

《11~20各数的认识》数学教案设计

《11~20各数的认识》數學教案設計教案名称:《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正确、熟练地认读和书写11~20各数字。

2.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11~20各数的基数含义,以及它们之间的大小关系。

3. 通过实践活动,学生能够运用11~20各数进行简单的计数。

教学重点:1. 认识11~20各数,并理解其基数含义。

2. 掌握11~20各数的大小关系。

教学难点:1. 理解十位和个位的概念,以及如何从十位过渡到个位。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教师以“点数”的游戏引入,引导学生一起数出11~20各数。

让学生观察这些数字的特点,提出自己的疑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讲授新课(20分钟)1. 教师出示11~20各数的卡片,带领学生逐一认识和读写这些数字,强调“1”在不同的位置代表的意义不同,即“1”在左边表示“十”,在右边表示“一”。

2. 通过实物模型或者教具,如小棒、圆片等,帮助学生理解11~20各数的基数含义,例如,11表示有1个十和1个一。

3. 引导学生比较11~20各数的大小,通过排序活动,让学生直观感知这些数字的大小关系。

三、巩固练习(10分钟)设计一些针对性的练习题,如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等,检验学生对11~20各数的认识和理解程度。

四、课堂总结(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11~20各数的基数含义和大小关系,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发现数学的乐趣。

五、作业布置让学生回家后继续练习书写11~20各数,并尝试用这些数字进行计数。

以上就是《11~20各数的认识》的教案设计,希望对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数字有所帮助。

《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设计《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设计1一、教材分析本节课主要教学11~20各数的认识,它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10以内数的基础上进行的,为后面20以内的进位加法做好铺垫,也为下学期100以内乃至更大数的认识打下基础。

在教学中先通过数出10根小棒捆成一捆的操作活动,让学生体会10根小棒可以看做10个一,1捆小棒可以看做1个十,进而理解“10个一就是1个十”。

接着让孩子摆12根小棒,突出把十作为一个计数单位。

最后借助摆小棒的活动数数、读数,初步学会认、读11~19各数,掌握“十几”所表示的含义和顺序。

在此基础上完成“19添上1根是多少根”这个问题,解决“2个十是20”这个关键问题。

二、学生分析10~20各数学生能数出来,但是对于它们的组成不了解。

还有就是10根捆成一捆的简便性更是一片空白,怎样能让学生感知10个的数的简便性,是本节课的重点,让学生通过操作活动来理解和建立数位的概念,但是一年级学生自我约束能力差,注意力易分散,怎样实效地组织活动也是本节课所要考虑的重点。

三、教学目标1、能正确数出11-20之间物体的个数,会读写11—20各数,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

2、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认识数位“个位”和“十位”,知道11-20各数的组成。

3、在建立数概念的过程中,让学生充分借助学具操作直观进行抽象概括,形成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培养学生的数感。

四、教学环境∨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移动学习□其他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本课教学使用了powerpoint幻灯片技术支持。

主要运用在学习新知的两个片断的学习中。

片断一:在矛盾冲突中揭示记数法。

片断二:在迁移学习中建构以新的认识。

片断一中,运用幻灯片的图片展示功能和动态演示功能展示同学们数笑脸的过程及10个笑脸转换成1个大拇指的动态变化。

11-20各数的认识教案课程标准

11-20各数的认识教案课程标准

主题:11-20各数的认识教案课程标准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熟练掌握11-20各数的读、写、认识和运用,能够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

2. 帮助学生建立11-20各数的数感和数量基础,促进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3. 培养学生观察和探究的能力,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数学推理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重点:11-20各数的写、读和认识,以及简单的运用。

2. 难点:在11-20范围内数字的交换和组合,以及复杂情景下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1. 初步认识11-20各数(1)通过数字卡片、数轴等教具,让学生直观地感受11-20各数的大小和顺序。

(2)教师引导学生发现11-20各数之间的规律,如两位数的组成、个位和十位的关系等。

2. 识字认数(1)教师带领学生认读11-20各数的大写和小写形式,让他们掌握数字的书写规范。

(2)利用绘本、认数游戏等形式,引导学生在真实情景中认读11-20各数。

3. 数学应用(1)教师设计贴近学生生活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运用11-20各数进行简单的计算和解决日常问题。

(2)利用实物或图片,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数量对比、组合和运算。

4. 综合评价(1)教师设计相关综合练习和小测验,评价学生在11-20各数认识方面的掌握程度。

(2)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共享学习心得,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四、教学资源和方法1. 教学资源:数字卡片、数轴、绘本、实物图片等教具,数字游戏、小测验等教学活动。

2. 教学方法:示范教学、启发式教学、互动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活跃课堂氛围。

五、教学反思本教案通过多种形式和方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11-20各数的认识和运用。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够收获知识和乐趣。

六、教学实施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通过富有趣味性的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9.111_20各数的认识》教学设计(5)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9.111_20各数的认识》教学设计(5)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9.1 11_20各数的认识》教学设计(5)一. 教材分析《9.1 11_20各数的认识》是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的一节课。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认识11到20的数字,掌握它们的读法和写法,以及理解它们之间的顺序和大小关系。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生活实例,引导学生感受数字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接触到数学,对于数字的认识大部分还停留在0到10的阶段。

在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数字0到10的认识和读写,对于数字的认知有一定的基础。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数字的读写仍存在困难,对于数字之间的大小顺序和顺序关系理解不够深入。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11到20数字的读法和写法。

2.让学生理解11到20数字之间的大小顺序和顺序关系。

3.培养学生运用数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11到20数字的读法和写法,以及它们之间的大小顺序和顺序关系。

2.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数字之间的大小顺序和顺序关系,以及运用数字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生动的生活实例和游戏,引导学生感受数字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同时,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准备11到20的数字卡片。

2.准备与本节课相关的生活实例图片。

3.准备数字游戏道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数字卡片,引导学生复习0到10的数字。

然后,逐一向学生介绍11到20的数字,让学生跟读。

2.呈现(10分钟)通过展示生活实例图片,让学生找出图片中的数字,并读出来。

引导学生理解数字在生活中的应用。

3.操练(10分钟)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每组发放一套数字卡片。

让学生通过小组内的互动,练习11到20数字的读写。

4.巩固(10分钟)开展数字排序游戏。

将学生分成两个队,分别进行数字排序比赛。

让学生在游戏中加深对数字顺序的理解。

1至20各数的认识教案设计: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设计数学任务

1至20各数的认识教案设计: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设计数学任务

教案设计:数学任务—认识1至20各数1.教学目标:(1)识别数字1至20,会用中文和阿拉伯数字表示出来。

(2)了解数字的前后大小关系。

(3)掌握数字的基本加减法运算。

2.教学重点:(1)认识1至20各数。

(2)掌握数字的顺序、大小关系。

(3)基本的加减法运算。

3.教学难点:(1)加减法的基本运算。

(2)数字的前后大小关系的理解。

4.教学方法:(1)游戏法:通过游戏学习,能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具法:通过各种具体的教学用品,如数字卡、计算器、抽纸箱等,使学生对数字的认识更为深刻和实践。

(3)合作学习法:通过分组学习或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共同完成任务。

5.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认识1至101.给学生出示数字卡,让学生说出卡上的数字。

2.提醒学生数字的前后大小关系,顺序排列数字卡。

3.合唱数数歌,数数表演,让学生记住数字的阿拉伯数字表示和中文数字表示。

4.让学生通过计算器进行1至10基本的加减法运算。

5.分组游戏:抽纸箱游戏,将几张不同数字写在纸条上,学生轮流抽纸箱,出来数字后,将其加上前面的数字,算出总和,看哪个小组加的最多,胜出。

第二课时:认识11至201.学生回顾1至10学习的过程,加深记忆。

2.给学生出示11至20的数字卡,让学生说出卡上的数字。

3.让学生对11至20进行顺序排列,掌握数字的前后大小关系。

4.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学生举出不同英雄的数字,记住数字阿拉伯数字表示和中文数字表示。

5.让学生通过计算器进行11至20基本的加减法运算。

第三课时:复习与评估1.进行数字认知游戏,学生轮流出题测试他人对数字的认识。

2.老师出题测试学生的加减法计算能力。

3.小组展示——谁加的最快,通过时间比较获胜。

6.教学总结:本次教学通过游戏、教具和合作学习等教学方法,使学生在认识1至20各数的过程中,掌握数字的前后大小关系、基本加减法运算等技能,达到了既有趣又有效的教学目的。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9.111_20各数的认识》教学设计(4)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9.111_20各数的认识》教学设计(4)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9.1 11_20各数的认识》教学设计(4)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9.1 11_20各数的认识》这一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1_10各数的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认识11_20各数,并且能够正确书写这些数,知道它们的组成,以及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发现数的规律,培养学生的数感,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数能力,对1_10各数有了初步的认识,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但是,对于11_20各数,学生还是第一次接触,需要通过实例和游戏,让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

同时,学生对于数的组成和规律的发现,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启发。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11_20各数,能够正确书写这些数。

2.让学生了解11_20各数的组成,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3.培养学生的数感,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4.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11_20各数,能够正确书写这些数,知道它们的组成,以及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2.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数的组成和规律,能够发现并应用这些规律进行计算。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合作学习法。

通过生动有趣的实例和游戏,引导学生发现数的规律,培养学生的数感,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同时,通过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PPT,包含11_20各数的图片和实例。

2.教师准备游戏道具,如卡片、小动物模型等。

3.学生准备练习本,用于书写和练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11_20各数的图片,引导学生认识这些数,让学生尝试说出这些数的名称,并注意观察它们的形状和排列顺序。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11_20各数的实例,如11只小鸟、12个苹果等,让学生数一数,并说出它们的数词。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1-5各数的认识》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1-5各数的认识》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1-5各数的认识》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能认识数字1-5,并知道它们的数量关系。

2.能用简单的图形或物体表示数字1-5。

3.能通过游戏和实际操作加深对数字1-5的认识。

二、教学重点
1.认识数字1-5。

2.知道数字1-5的数量关系。

三、教学准备
1.数字卡片1-5各若干套。

2.小提琴模型或小动物模型各五只。

3.游戏道具:五颗骰子、五个小篮子。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认识数字1、2
1.让学生看数字卡片1、2,边看边念。

2.引导学生用小提琴模型或小动物模型表示数字1、2的数量。

第二课时:认识数字3、4
1.让学生看数字卡片3、4,边看边念。

2.学生用小提琴模型或小动物模型表示数字3、4的数量,加深对数字的认识。

第三课时:认识数字5
1.让学生看数字卡片5,边看边念。

2.学生用小提琴模型或小动物模型表示数字5的数量,巩固对数字5的认识。

第四课时:综合练习
1.使用五颗骰子进行游戏,让学生根据掷出的点数用小篮子装相应的物品。

2.让学生互相交换小篮子,找出装的物品是否正确,加深对数字1-5的认识。

五、教学反思
在这堂课中,学生通过观察、模型演示和游戏等多种方式对数字1-5进行了初步认识,但部分学生对数字数量的抽象表示还不够深入。

未来的教学中需要设置更多的实际操作环节,帮助学生将数字与实际物品联系起来,进一步巩固对数字的认识。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案内容,希望能够对您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11——20各数的认识》数学教案设计

《11——20各数的认识》数学教案设计

《11——20各数的认识》數學教案設計
教案设计:《11——20各数的认识》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读写11-20各数,理解它们的组成和顺序。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学生能够掌握十进制计数法的基本原理。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理解和掌握11-20各数的组成和顺序。

难点:理解并掌握十进制计数法的基本原理。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以数字游戏的方式引入新课,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进入学习状态。

例如,教师可以先展示10个苹果的图片,然后逐个增加,让学生猜测总数。

(二)新课讲解
1. 认识11-20各数:教师出示11-20的实物或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数量,再指导学生正确书写这些数字。

2. 掌握十进制计数法:通过让学生数小棒或其他物品,理解10个一是1个十,1个十和几个一合起来就是十几,从而理解十进制计数法。

(三)课堂活动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活动,如“数物对应”、“数字接龙”等,让学生在游戏中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四)课堂小结
请学生分享他们在本节课的学习收获,教师进行总结,强调11-20各数的组成和顺序,以及十进制计数法的重要性。

(五)作业布置
为学生设计一些针对性的练习题,如“写出11-20各数”,“用小棒摆出11-20各数”等,以检验学生的掌握情况。

四、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状况,对于理解有困难的学生,应及时给予帮助和指导。

同时,也应注意教学方法的多样性,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第六单元 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小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 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小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

《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从11开始到20的数,并能够识别这些数所表示的实际物体。

2. 培养学生的数感,增强学生对数字的敏感性和理解力。

3. 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从11开始到20的数及其实际意义。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观察,以加深对数字的理解和掌握。

三、教学准备:1. 准备一些实物(如小棒、积木等),用于帮助学生理解数字。

2. 准备一些计数器,以便学生可以直观地看到数的表示方式。

3. 设计一些与数字相关的游戏或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过程:1. 引入(1)通过复习个位数的观点,引出十位数的观点。

(2)通过让学生观察11-20的数字特点,总结出这些数字的规律。

2. 探索(1)让学生动手操作,如摆小棒或拨计数器,探索11-20各数的组成。

(2)让学生观察、思考、交流,总结出11-20各数的认识。

3. 实践(1)让学生尝试读出11-20各数,并说出每个数字所代表的意义。

(2)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发现不同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

4. 拓展(1)通过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进一步理解11-20各数的实际应用。

(2)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思考其他国家的小朋友是如何学习这部份内容的。

5. 总结(1)回顾本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强调11-20各数的认识。

(2)鼓励学生交流学习心得,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情。

6. 作业(1)让学生回家后尝试写出几个11-20的数字,加深对这部份内容的理解。

(2)安置一些与生活相关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尝试解决,提高他们的应用能力。

教学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 使学生能够正确数出11~20之间的所有数字,并能够准确读出它们。

2. 让学生理解11~20之间的数字观点,了解它们的实际意义。

3. 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和动手操作能力。

《第六单元 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小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 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小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

《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从11开始到20的数字概念和意义。

2. 学会数数和比较这些数字的大小。

3. 培养学生的计数意识和能力,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11到20这些数字的含义,掌握数数的方法。

2. 教学难点:比较16和18的大小,培养学生的比较思维。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数字卡片(从11到20),用于教学演示和练习。

2. 准备一些实物(如铅笔、苹果等),用于教学互动和实物计数。

3. 提前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和能力,适当调整教学计划。

四、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 出示教材插图,引导学生观察并说说图中的信息。

2. 提出数学问题:图中展示了多少个豆子?3. 估一估:有多少个豆子?4. 实际数一数:有多少个豆子?与估的有多少出入?(设计意图:通过学生非常熟悉的情境,使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经历“估—数—验证”的数学过程,初步渗透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二)揭示课题1. 板书课题:11~20各数的认识。

2. 介绍计数单位“一”和“十”。

(设计意图:通过课题揭示,介绍计数单位“一”和“十”,体现知识的整体性,为后面认识11~20各数做好铺垫。

)(三)探索交流任务一:认识11~19各数1. 学生自己数出数量是11~19的学具(如:小棒、小圆片等),并大声说出来。

2. 同桌交流:说说自己数的学具是什么?是多少个?3. 全班交流:教师板书或课件展示学生数出的学具,并大声说出来。

4. 引导学生说说数的顺序,大小比较。

5. 完成教材第6页“做一做”第1题。

6. 汇报交流。

7. 完成第6页第2题。

先估计,再写出来。

师巡视指导。

8. 学生说说是怎样估计的?为什么这样估计?与实际数量有什么不同?有什么感受?9. 教师小结:以后在做估计时可根据物体的个数与20比较来估计,或用多余的部分物体凑成20来估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11~20 各数的认识》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11~20 各数的认识》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内容。

本节课20各数的比较大小。

通过本主要让学生掌握1120各数的读写方法,理解各数之间的顺序关系,以及能够进行11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进一步认识数的概念,培养数感,为后续的数学学习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刚开始学习数学,对于数的概念还没有完全理解。

他们在学习1120各数之前,已经学习了110各数的读写方法,对于数的顺序和比较大小有一定的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已有知识,通过生动有趣的活动,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11~20各数的读写方法,以及数的顺序关系和比较大小。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读写1120各数,理解各数之间的顺序关系,以及能够进行1120各数的比较大小。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学生能够培养数感,提高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对数学产生兴趣,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正确读写1120各数,理解各数之间的顺序关系,以及能够进行1120各数的比较大小。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理解1120各数之间的顺序关系,以及能够进行1120各数的比较大小。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生动有趣的情境和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数字卡片、小动物图片、多媒体课件等。

2.学具准备:学生自带的数字卡片、小动物图片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11~20各数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这些数的读法。

然后,教师邀请几名学生到黑板上写出来,并让大家一起检查是否正确。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情境教学法,呈现一个故事,故事中涉及到11~20各数。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1-5各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1-5各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1-5各数的认识》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1-5各数的认识》是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的一个重要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掌握1-5各数的含义、数序和数数的方法。

教材以生动有趣的故事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通过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理解数的含义,培养学生的数感。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刚开始学习数学,对于数的认识基本为零。

他们在生活中学到了一些简单的数数能力,但对于数的含义和数序还不够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抽象出数的概念,并通过生动有趣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和掌握数的含义。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1-5各数的含义,能正确数数和识数。

2.让学生理解数序,能按照数序排列物体。

3.培养学生的数感,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1-5各数的含义,能正确数数和识数。

2.难点:让学生理解数序,能按照数序排列物体。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游戏和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抽象出数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合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多媒体设备2.实物道具(如小动物、水果等)3.计数棒、数字卡片等教学用品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讲述一个关于小动物的故事,引导学生在故事中找出出现的动物数量,从而引入数的认识。

呈现(10分钟)教师出示数字卡片,引导学生认识1-5各数,并通过数实物道具,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理解数的含义。

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数数游戏,如“数鸭子”、“数星星”等,让学生在游戏中加深对1-5各数的认识。

巩固(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数数比赛”,比一比谁数的快、准。

通过比赛形式,巩固学生对1-5各数的掌握。

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如街道上的车辆、家里的家具等,让学生体会到数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11-20各数的认识(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 一年级上册

11-20各数的认识(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  一年级上册

教案标题:11-20各数的认识教案年级:一年级上册学科:数学教案时长:40分钟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熟练地认识11-20各数,并能够正确地读写这些数。

2. 培养学生对数的顺序和大小关系的理解,能够进行简单的数的大小比较。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能够通过观察和思考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1. 11-20各数的认识。

2. 数的大小比较。

教学难点:1. 数的大小比较。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出示数字卡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卡片上的数字。

2. 学生根据观察,说出11-20各数。

二、新知探究(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11-20各数,找出它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2. 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总结出11-20各数的规律。

3. 教师出示一些数,让学生进行大小比较,引导学生理解数的大小关系。

4. 学生通过比较,加深对数的大小关系的理解。

三、实践应用(10分钟)1. 教师出示一些数,让学生进行大小比较,并说出比较的方法。

2. 学生通过实践,加深对数的大小比较的理解。

四、总结提升(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学到的知识。

2. 学生通过总结,加深对11-20各数的认识。

五、作业布置(5分钟)1. 教师布置一些数的大小比较的题目,让学生回家练习。

2. 学生通过练习,巩固对数的大小比较的理解。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总结,让学生对11-20各数有了深入的认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解决问题。

同时,教师还应注重学生的实践应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加深对数的认识。

在作业布置环节,教师应注重作业的质量,让学生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重点关注的细节:实践应用环节中的数的大小比较。

补充和说明:在实践应用环节中,数的大小比较是一个重要的教学内容。

通过数的大小比较,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11-20各数的顺序和大小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11-20各数的认识》小学数学教案设计

《11-20各数的认识》小学数学教案设计

《11-20各数的认识》小学数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正确地数出11-20各数,会读、会写这些数,并了解它们的顺序和大小关系。

掌握11-20各数的组成和数位概念,理解个位和十位的含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直观演示、动手操作、小组合作等方式,使学生初步建立11-20的数感,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知识。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1-20各数的认识及数位概念。

难点:理解个位和十位的含义,掌握11-20各数的组成。

三、教学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计数器、小棒、数字卡片11-20等。

学具:学生自带的小棒或计数器、数字卡片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播放一段欢快的音乐,展示一幅包含11-20个物体的图片(如水果、玩具等),提问:“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它们分别有多少个?”引导学生自由发言,并尝试用数字表示物体的数量。

(2)教师引出本课的主题:“今天我们要一起来学习11-20各数的认识。

”2. 新课探究(1)认识11-20各数教师出示数字卡片11-20,让学生认读并说出每个数字的名称。

然后,教师引导学生用小棒或计数器表示这些数字,并强调数字的顺序和大小关系。

例如,12比11大1,13比12大1,以此类推。

(2)理解数位和组成教师用计数器演示11-20各数的组成,让学生观察并理解个位和十位的含义。

例如,11由1个十和1个一组成,12由1个十和2个一组成,以此类推。

通过直观演示,让学生感受到11-20各数的组成和数位概念。

(3)实践活动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让他们用小棒或计数器摆出11-20各数,并互相交流摆法。

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11-20各数的组成和数位概念。

3. 巩固练习(1)教师出示练习题,如“填一填”、“连一连”等,让学生完成练习,巩固11-20各数的认识和数位概念。

4.1 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设计)-一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五四学制2024秋)

4.1 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设计)-一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五四学制2024秋)

第四单元漂亮的粘贴画一、知识链接引入复习前面学过的数字,读读写写。

师:看一看这幅图,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生:(相框是长方形,有绿叶和红叶……)师: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吗?()二、新知探究提出问题:(注意:按照一定的顺序一片一片地数,避免重复或遗漏。

)图上有()片红叶有()片绿叶有()片绿叶围着红叶一共有()片树叶1.认识数字11-19摆一摆拨一拨讨论总结:计数器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

在计数器上拨珠子表示数的时候,有几个一就在计数器的各位上拨几个珠子,有几个十就在计数器的十位上拨几个珠子。

11里面有1个十和1个一。

在计数器上的个位上拨1个珠子,十位上拨1个珠子。

思考:“11”中的两个“1”的意思一样吗?生:不一样。

(个位上的“1”表示1个一,十位上的“1”表示1个十。

)师:那么11后面的数是多少?生:11后面的数是12,12后面的数是13……一直到19。

(12里面有1个十和2个一,13里面有1个十和3个一……)2.认识数字20师:19后面的数是多少呢?你是怎么知道的呢?生:(20,1、2、3、……8、9、10,这里是1个十,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又有1、2、3、……8、9、10,就有2个十,也就是20。

)3.20以内的数比较大小师:你有哪些方法来比较14和16的大小呢?三、课堂检测16比14大。

16比14大。

四、总结评价小组交流: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是怎么学会的?(小组交流,同学发言,老师汇总记录)自我评价,小组互评。

五、课后作业完成课本第70页“练习应用”。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数学上册6《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设计1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数学上册6《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设计1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数学上册6 《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11~20各数的认识》是人教新课标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认识和理解11到20之间的整数,掌握它们的数位,理解数与数之间的顺序关系,以及能够正确进行数的排列和数数。

教材通过生活情境的图片和数学活动,帮助学生建立起数的概念,培养学生的数感。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数的认识,能够数数和识数。

但是在数位的理解和数的顺序关系的理解上还有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具体的情境和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认识11到20之间的整数,理解它们的数位,掌握数与数之间的顺序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生活情境和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数感,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认识11到20之间的整数,理解它们的数位,掌握数与数之间的顺序关系。

2.难点:数位的理解和数的顺序关系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生活情境的图片和数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数感。

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交流和合作中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包含生活情境图片、数学活动的PPT,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2.教学道具:准备11到20的数字卡片,用于学生识数和数数的活动。

3.学习任务单:设计学习任务单,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出示生活中的一些场景图片,如水果店、停车场等,引导学生数一数图片中的物品数量,从而引出11到20的整数。

2.呈现(10分钟)向学生介绍11到20的整数,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理解数位和数与数之间的顺序关系。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成小组,每组抽取一张11到20的数字卡片,按照数位的顺序进行排列。

人教版数学一上教学设计:第6单元 11-20各数的认识

人教版数学一上教学设计:第6单元 11-20各数的认识

人教版数学一上教学设计:第6单元 11-20各数的认识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一上》第6单元“11-20各数的认识”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0-10的数字认知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单元主要让学生认识并学会读写11-20各数,理解各个数位的意义,能够进行简单的数学运算。

教材通过直观的图片和生活实例,引导学生感受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数能力,对0-10的数字有了初步的认识,但部分学生可能对数位的理解还比较模糊,对11-20各数的读写还不是很熟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11-20各数的读写方法,理解各个数位的意义。

2.培养学生的数感,能够运用11-20各数进行简单的数学运算。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11-20各数的读写方法,理解各个数位的意义。

2.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运用11-20各数进行简单的数学运算,并能够灵活运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分组合作学习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六. 教学准备1.准备11-20的数字卡片。

2.准备与11-20各数相关的图片资料。

3.准备数学作业本。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情境,引导学生复习0-10的数字,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出示11-20的数字卡片,引导学生认识并读写这些数字。

通过数位的讲解,让学生理解各个数位的意义。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数字接龙游戏,要求每组用11-20的数字进行接龙。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

4.巩固(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11-20的数字,让学生进行快速认读。

然后,教师给出一些实际问题,如“小明有12个苹果,小红有15个苹果,他们一共有多少个苹果?”让学生进行计算。

5.拓展(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11-20的数字,让学生进行加减法运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板书设计
11-20各数的认识
十个一是1个十
2个十是20
教案难点
建立计数单位十的概念,掌握数的组成。
设计理念
在教案设计中,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并把这份经验作为教案的起点。
设计思路
小学一年级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学生的学习要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使所学的新知识不断内化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因此本节课特别注重使学生通过操作(摆小棒)进行。
师:19根再添上一根就是20根了,20根是几捆带几根?单根的又满了10根又可以怎样了?现在有两捆小棒,是2个十,2个十就是20。(板书:2个十是20)
学生操作摆小棒,互相交流。汇报
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学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充分展现学生各自的聪明才智,在较短的时间里灵活运用已有知识理解了“2个十是20”
学生根据小猴子的提问回答
指导学生有序地数一数,圈一圈,并与估计的结果比一比
学生:公交车、红绿灯、电梯按钮…
学生:公交车的站牌、红绿灯…
学生根据老师的要求翻书
通过在尺子上找数、提问题等来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这样让小朋友接受起来比较容易,教师操作起来也比较简单。体现了数学来自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同时在提问题和回答问题的过程中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成功的快乐,也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
5、完成“想想做做”第6题。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做一个翻数游戏吧!请同学们翻开数学数第8页、12页、17页、20页。先数出10张,看看有多厚,再数出20张,看看有多厚。是10张厚还是20张厚呢?(师要引导学生说:10里面有1个十,而20里面有2个十,所以20张要厚一些)
学生根据指定的根数摆一摆小棒。
学生拿出尺子来找数、读数。
3、初步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
过程与
方法
1、能积极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
2、初步体会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在日常生活应用11-20各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初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初步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获得初步的数感。
教案重点
通过学生实践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掌握一个十和几个一表示十几,能正确地读出11—20各数。
学生表现的很兴奋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
学生数出10根小棒捆成一捆
提出数学问题,通过数一数、摆一摆、想一想、说一说、捆一捆、拿一拿等活动,自然形成“10个一是1个十”的概念,使抽象的数学概念变得具体生动,易于学生接受。
(二)摆摆、说说,理解“2个十是20”
1、师:刚刚我们摆了19根小棒,那19根再添上一根是多少根?怎样摆就能让别人一眼看出是20根呢?请小朋友们与你的伙伴商量商量,再合作摆一摆。
三.实践操作,探索新知
(一)建立记数单位"十"的概念
1、师:今天,森林里的小猴子听说我们班的小朋友都很聪明,就想考考大家,愿意接受挑战吗?(愿意)。请小朋友们数出10根小棒,在桌子上摆一摆。想一想怎样摆就可以让大家一眼看出你摆的是十根。
2、师生交流。
师:小朋友们真聪明,想出了这么多的好办法,我们班有位小朋友也想出了办法,我们一起来看看他是怎样摆得.(课件演示10根小棒,引导学生数一数)教师讲解。
学生按顺序数数
学生边拍手边数数
全班齐读一遍课题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数数、读数经验,通过让学生正着数、倒着数,加深了数字的印象,培养了初步的数感。
二、
创设情境,自主探究
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大屏,说说图上都有什么,它们的数量各是多少?(预设:图上有人,有几个人呢?谁来试着数一数。图中有斑马线,斑马线的白条有多少呢,谁来试着数一数?花坛里有树,有多少棵树呢?谁来试着数一数。)
教案准备
10根一捆的小棒一捆和10根分散的小棒
教案过程
教师引导
学生探究
设计理念
一、
复习导入
1、以前我们都认识了哪些数,谁能按顺序说一说。(012345678910)
那如果让你们倒着数,会数吗?(会)好,一起边拍手边数。(109876543210)
2、谁来试着数一数这个组有多少学生?叫学生数数,你真了不起。要数出这个组的人数,就要用到比10更大的数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比10更大的数,(板书课题:11-20各数的认识)
3、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先猜一猜是草莓的个数多还是雨伞的把数多?草莓大约有多少个?雨伞大约有多少把?再数一数草莓和雨伞各有多少。
4、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师:在直尺上我们看见了这些数,那在生活中你还在哪些地方看见过11~20的数呢?同学们平时观察的真仔细,你能看出这几副图上画的是什么吗?上面的数表示什么一把小棒,数数有多少根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和第3题。同学们真聪明,这么快就学会了11~20的数了,其实呀在我们的小直尺上也能找到我们今天学习的数,请同学们赶快把直尺拿出来找到这些数,从0读到20,再从20读到0。读黑板上的也行。看看我们的小朋友读得好不好,我们的小猴子又给我们出题目了。小猴子说:谁能从7数到17。你还谁能从11数到20。
学生学习新知的时候,也可顺带让学生明白:我们坐公交车时就要到站牌才能坐,而且我们在上车的时候要排队,不能插队,不要去拥挤。过马路是要走斑马线,要注意安全,红灯的时候不能走,要绿灯才能走。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学得开心吗?最开心的是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谈收获
课堂小结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体现以人为本的教案理念。
数出10根→堆成一堆→捆成一捆
3、师:一根小棒表示一个一,那这一捆表示一个10根,就表示一个十。
要求学生说一说一捆的表示意思(板书:十个一是1个十)。
4、指1捆带2根,一捆小棒就是一个十,和旁边的2根合起来就能一眼看出有12根小棒了。谁来说说几捆和几根合起来是12根?
5、现在老师来考考小朋友们的眼力,你能很快地看出摆了多少根小棒吗?(演示课件:依次出示11、13、19根小棒,说一说是几捆带几根,是多少根?)

倪仁英吴江区八都小学215233
课题
《11-20各数的认识》
教材简解
《11-20各数的认识》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九单元82-83页的内容。本单元主要使学生掌握20以内的大小和11—20各数的说法和写法。这部分的学习内容在整个数的学习体系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它既是10以内数的认识的延续,又是100以内乃至更大的数的认识的基础,同时又为学习20以内的加、减法做好准备。教材通过让学生操作数出10根小棒捆成一捆,理解10个一是1个十。接着借助摆小棒,初步学会认、读11-19各数。再由学生自主探究,理解2个十是20。教材在想想做做通过抓一抓,读一读,数一数,估一估等活动,巩固加深对11-20各数的认识。
2、小朋友们数数真厉害,每天出门时我们都要过马路,过马路时要注意些什么?
学生观察后回答:有人、有斑马线、有花坛、有数…
学生思考后明白过马路时一定要遵守交通规则,看红绿灯走人行横道,并且注意安全。
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景中学习数学,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让学生数一数,让教师明确学生对新知识的已有水平。
学情分析
小学一年级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好动,喜欢自己感兴趣的事物,童话故事。学生的学习要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或其他的数学活动,使所学的新知识不断内化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一年级的学生基本上已经会数数到20,也已经认识11-20的数,知道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
目标预设
知识与
技能
1、使学生能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物体的个数。2、认识11-20各数,能正确读出11-20各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