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输液治疗潜在的护理风险及防范措施
浅谈静脉输液存在的问题及整改办法
浅谈静脉输液存在的问题及整改办法静脉输液作为临床治疗和急救的重要手段,在现代医学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静脉输液仍存在诸多问题,影响着治疗效果和患者安全。
本文将浅谈静脉输液存在的问题及整改办法,以期提高静脉输液的质量和安全性。
一、静脉输液存在的问题1. 护理人员操作不规范在静脉输液过程中,部分护理人员操作不规范,如未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未正确进行穿刺部位的消毒、未及时更换输液部位等。
这些不规范操作可能导致感染、静脉炎等并发症。
2. 输液药物配置不当输液药物配置过程中,部分护理人员未严格按照药物说明书进行配置,如药物浓度、pH值等。
此外,部分护理人员未掌握药物配伍禁忌,导致药物相互作用,影响治疗效果。
3. 输液巡视不到位在输液过程中,部分护理人员巡视不到位,未能及时发现患者病情变化、输液部位异常等情况。
这可能导致严重并发症,如空气栓塞、药物渗漏等。
4. 患者教育不足患者对静脉输液知识了解不足,部分患者在输液过程中出现不适症状时未能及时告知医护人员。
此外,部分患者对药物过敏史、疾病史等未进行充分告知,导致治疗风险增加。
5. 输液器材质量问题部分输液器材质量不合格,如针头、输液管等。
这可能导致输液过程中出现堵塞、漏液等问题,影响治疗效果。
二、整改办法1. 加强护理人员培训医院应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确保每位护理人员熟练掌握静脉输液的操作规范。
培训内容应包括无菌技术操作、穿刺技巧、药物配伍禁忌等。
2. 规范输液药物配置护理人员在配置输液药物时,应严格按照药物说明书进行操作,确保药物浓度、pH值等符合要求。
同时,了解药物配伍禁忌,避免药物相互作用。
3. 加强输液巡视护理人员应加强输液巡视,确保输液过程顺利进行。
巡视过程中,密切关注患者病情变化、输液部位异常等情况,及时处理问题。
4. 提高患者教育质量医院应加强对患者的教育,提高患者对静脉输液知识的了解。
在输液前,向患者详细介绍输液药物、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等,提高患者配合度。
静脉输液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规范
静脉输液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规范静脉输液是医疗中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但在操作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并发症。
为了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治疗的有效性,以下是预防和处理静脉输液常见并发症的规范:预防感染类并发症- 消毒:在操作前,务必对输液部位进行充分的消毒,使用适当的消毒剂。
- 规范穿刺:选择适当的穿刺点和针头,确保插入位置正确,并避免多次穿刺。
- 手部卫生:操作前后及过程中,保持双手清洁,洗手、戴手套等常规操作应得到遵循。
预防血管穿破类并发症- 技术熟练:操作人员应具备专业的技术知识和经验,能够准确找到血管并正确穿刺。
- 观察仔细:在插入针头之前,仔细观察皮肤表面的静脉是否清晰可见,是否有异常情况,以避免血管穿破。
预防静脉外渗类并发症- 定期观察:输液进行过程中,操作人员应定期观察输液情况,确保管路连接牢固、无渗漏。
- 保持通畅:避免输液管路的扭曲或堵塞,及时更换输液器和管路。
处理并发症- 感染处理:如发现感染征兆,立即停止输液,进行适当的抗感染治疗,并咨询医师进行评估和指导。
- 血管穿理:如果出现血管穿破并出血,应立即停止输液,用干净的纱布进行局部外敷,并咨询医师处理。
- 静脉外渗处理:若发现管路发生渗漏,应立即更换管路,避免药液进入组织间隙,咨询医师进行评估。
以上是静脉输液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规范,操作人员需严格遵守规范,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治疗的效果。
在操作过程中如有任何疑问或病情变化,应及时咨询医师并采取适当措施。
同时,加强操作人员的培训与学习,提高操作技术和专业知识水平,以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静脉输液治疗潜在的护理风险及防范措施
静脉输液治疗潜在的护理风险以及防范措施广州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胸外一科姓名:王彩丽随着静脉输液的广泛应用,静脉输液实践的风险性也在增加。
如何认识和防范静脉输液中存在的护理风险事件、有效降低输液相关的护理差错与纠纷的发生、提高输液安全与质量、已成为护理管理人员关注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今日我科通过从严格依法行医,完善相关管理制度,成立静脉输液安全管理小组,加强静脉输液质量管理,建立完善的风险报告、反馈系统等方面加强静脉输液风险与安全管理。
随着静脉输液治疗的广泛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方法的不断出现,静脉输液护士在工作内容、手段、方式、范围等不断得到扩展和深化的同时,静脉输液实践的风险性也在增加。
因此应积极加强静脉输液过程中潜在的风险事件与安全的管理,以下我们集体讨论以及进一步学习有关于静脉输液治疗过程中风险与安全管理的一些具体措施:一、严格依法行医在我科执业的护士均取得护士执业证书,并按要求注册,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明确规定护理学员和实习生必须在带教老师指导下才能进行护理技术操作,护理部和科护士长随时督查,私自单独操作者一经发现,护理学员取消培训资格,实习生辞退回学校,并对带教科室和老师给予相应的处罚。
我科执行PICC置管术时,均由取得PICC置管资格认证的护理人员进行此项操作。
二、完善静脉输液相关管理制度,成立静脉输液安全管理小组1、医院组织各职能部门不断修订、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交接班制度、查对制度等五大护理核心制度要求护理人员人人熟知并认真落实,其中查对制度的落实、确保患者安全是关键。
针对关键、薄弱环节制定了《护理操作规范手册》,人手一册,其中包括给药错误应急处理流程、药物过敏反应处理流程、药物不良反应应急处理流程等与静脉输液有关的应急预案,要求护理人员熟记内容,提高应急能力,在紧急情况下能有效应对。
每个科室均下发了《常见药物配伍禁忌表》,护理人员可快速查找常见药物配伍禁忌。
通过以上措施使护理安全工作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做到有章可循,从制度上保证了静脉输液治疗安全工作的落实。
静脉输液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静脉输液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静脉输液作为临床治疗中一种重要的给药方式,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对患者的康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静脉输液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操作不当、药物配伍禁忌、护理不到位等,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治疗效果,还可能给患者带来安全隐患。
因此,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对于提高静脉输液的治疗效果和患者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一、静脉输液存在的问题1. 操作不当在静脉输液过程中,操作不当是导致输液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
如未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可能导致感染;穿刺技术不熟练,可能导致血管损伤、局部血肿等;输液速度过快或过慢,可能导致患者不适或药物效果不佳。
2. 药物配伍禁忌在静脉输液过程中,药物配伍不当可能导致药物失效或产生不良反应。
部分药物在混合后会发生反应,如酸性药物与碱性药物混合可能导致pH值改变,影响药物稳定性。
此外,部分药物配伍后可能产生沉淀,影响药物吸收和疗效。
3. 护理不到位护理不到位也是静脉输液过程中常见的问题。
如输液过程中未密切观察患者反应,可能导致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未能及时发现和处理;输液部位护理不当,可能导致感染、静脉炎等。
4. 患者因素患者自身因素也会影响静脉输液的效果。
如患者血管条件差,穿刺难度增加;患者过敏体质,对某些药物可能产生不良反应;患者依从性差,未按医嘱完成治疗等。
二、静脉输液改进措施1. 加强培训,提高操作技能针对操作不当的问题,应加强医护人员静脉输液操作技能的培训,确保每位医护人员都能熟练掌握无菌操作规程和穿刺技术。
此外,还需加强对新进医护人员的培训,确保他们能迅速适应临床工作。
2. 严格药物配伍管理为避免药物配伍禁忌,医护人员应熟悉各类药物的性质和配伍要求。
在输液过程中,严格遵循药物配伍原则,避免不合理配伍。
同时,加强药物说明书和文献资料的学习,了解新型药物的配伍信息。
3. 加强护理管理,提高护理质量针对护理不到位的问题,应加强护理管理,提高护理质量。
静脉输液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的分析与解决方法
静脉输液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的分析与解决方法静脉输液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的分析与解决方法引言:静脉输液作为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在医疗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
然而,由于操作失误、设备故障等原因,静脉输液可能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本文将对静脉输液的安全隐患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以促进临床安全和患者的整体健康。
一、静脉输液的安全隐患1. 污染风险:静脉输液管、输液器具等物品容易受到各种微生物的污染,其中包括细菌、真菌等,这可能会导致患者感染。
2. 输液速度不当:输液速度过快会增加患者的心脏和肾脏负担,而速度过慢则可能延误治疗效果。
3. 输液泵故障:输液泵是控制输液速度的重要设备,如果出现故障或者操作失误,可能会导致输液速度不稳定或停止。
4. 异物进入:在输液过程中,可能会发生静脉导管堵塞或者输液管中存在异物,这会对患者的健康造成危害。
5. 药物错误:医护人员在给予患者输液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用药错误,如输错药、输液途径错误等。
二、静脉输液安全隐患的防范措施1. 严格执行消毒规范:医护人员应定期对输液器具进行彻底的消毒,减少细菌和真菌的感染风险。
患者也需要根据医嘱添加消毒液,保持输液通路的清洁。
2. 监控输液速度:医护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安排输液速度,并定期检查输液泵的工作状态。
在输液过程中,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时调整输液速度。
3. 引导正确的操作:医护人员应定期进行培训,确保其具备正确的操作技能,避免输液管堵塞或异物进入。
患者也需要了解正确的操作方法,如如何适时更换输液器具等。
4. 使用智能输液设备:引入智能输液设备可以帮助提高输液过程的安全性。
智能输液设备能够自动控制输液速度,同时可以及时检测输液管路是否有异物。
医护人员通过智能设备可以获得实时的监测结果,提高安全性和效率。
5. 强化药物管理:医疗机构应建立完善的药物管理制度,确保药物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医护人员在给予患者输液前,应仔细核对医嘱,确保使用正确的药物,并注意药物的途径是否正确。
静脉输液的预防感染措施
静脉输液的预防感染措施静脉输液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方式,通过将药物和液体输送到患者的血液循环中,达到治疗或修复的目的。
然而,在进行静脉输液治疗时,感染是一个需要高度注意的问题。
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静脉输液引起的感染风险,以下是一些预防感染的措施。
1. 确保操作者卫生首先,用于进行输液操作的医护人员必须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他们应该经常洗手,并在每次接触患者或进行任何操作之前戴手套。
手套应该是干净的,适当的尺寸,并且在每次使用后应更换。
操作者还应避免在进行输液操作时触摸其他物品或表面,以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2. 适当选择输液部位选择合适的输液部位也是预防感染的重要措施。
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最佳的输液部位。
清洁皮肤并进行消毒是确保输液部位卫生的关键步骤。
消毒剂应按照指示使用,并确保完全干燥之后才进行输液。
3. 使用无菌器具和材料无菌器具和材料的使用也是预防感染的关键。
注射器、针头、输液管等器具必须是无菌的,并且应在每次使用前进行检查。
任何有破损或污染迹象的器具都应立即更换。
在进行输液操作时,还需要使用无菌包装的药物。
4. 规范管理输液过程规范管理输液过程是预防感染的重要环节之一。
输液前,操作者应检查输液器和管路是否有异常情况。
输液器应按照规定更换,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在输液过程中,应定期观察输液部位是否有红肿、渗液等感染迹象,并及时处理。
5. 增强患者抵抗力增强患者的抵抗力也是预防感染的重要措施之一。
合理的营养摄入、充足的休息、适当的体力活动和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可以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减少感染的风险。
医护人员应与患者密切合作,提供全面的护理,促进患者的康复。
总结起来,静脉输液的预防感染措施包括确保操作者卫生、适当选择输液部位、使用无菌器具和材料、规范管理输液过程以及增强患者抵抗力。
这些措施是减少静脉输液引起感染风险的重要步骤,医护人员和患者应共同努力,确保输液治疗的安全和有效性。
静脉输液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分析及防范对策
静脉输液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分析及防范对策静脉输液是临床治疗中常见且重要的操作,然而,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却给患者带来了额外的痛苦和风险。
本文将对静脉输液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范对策。
一、原因分析1. 查对制度落实不到位:在实际护理工作中,查对制度的落实不够到位是导致不良事件的主要原因之一。
例如,给患者进行治疗时,只喊床号而不喊姓名,更换液体时未做到姓名、药名、输液卡三对照,导致给患者输错液体或发错口服药。
2. 执行医嘱不正确:护理人员盲目地执行错误的医嘱,违反口头医嘱的规定,错抄漏抄医嘱,未能及时发现患者用药剂量的更改,对患者造成影响。
此外,对医嘱执行的时间不严格,包括未服药到口或给药时间拖后或提前,错服、漏服、多服药,甚至擅自用药。
3. 护理规章制度和护理技术操作流程未严格执行:由于低年资护士较多,工作经验不足,对专科知识、基本常识、操作规程掌握不牢固,工作流程不熟悉。
导致病情观察不仔细,护理措施不到位,如卧床患者翻身不及时造成压疮,违反手术安全查对制度,造成器械、纱布遗忘在手术切口中,违反护理操作规程,让家属给患者鼻饲造成窒息。
4. 静脉输液操作不当:护理人员在进行静脉输液操作时,未能严格按照规程进行,如静脉注射药液外渗引起局部组织坏死。
此外,检查、手术因漏做皮肤准备或备皮划伤多处而影响手术及检查。
5. 沟通不良:护理人员与患者、医生之间的沟通不足,导致信息传递不准确,进而影响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例如,护理人员未能正确理解医生的医嘱,或未能向患者充分解释输液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导致患者不配合。
6. 管理因素:护理管理层面的不足,如人员配置不合理、工作压力大、培训不足等,也是导致护理不良事件的重要原因。
二、防范对策1. 加强查对制度的落实:严格执行姓名、药名、输液卡三对照制度,确保患者用药的正确性。
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提高其对查对制度重要性的认识,培养其严谨的工作态度。
2. 提高医嘱执行的准确性:护理人员应充分理解医嘱的内容,严格执行医嘱,并及时发现并纠正医嘱中的错误。
静脉输液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
静脉输液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标题:静脉输液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引言:静脉输液是医疗过程中常见且必需的治疗方式,它的安全性对于患者的康复和治疗效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静脉输液也存在一些潜在的安全隐患,如果不加以防范和注意,可能会引发患者的不良反应或并发症。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深入探讨静脉输液的安全隐患,并提供相关的防范措施,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治疗效果。
一、静脉输液的安全隐患1. 输液漏气问题:在输液过程中出现漏气现象,可能导致药液浓度变化,从而对患者产生不良影响。
2. 输液速度控制不当:输液速度过快或过慢都可能对患者造成危害,如快速输液可能导致药物过量或负荷量过大,而过慢的输液则可能延缓治疗效果。
3. 输液管道感染:输液过程中未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或者输液器具本身存在污染,可能导致管道感染,增加患者患病的风险。
4. 静脉血栓形成:长时间插管或重复插拔导管可能引起静脉血栓形成,进而引发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
5. 输液反应:某些药物可能引起过敏反应或药物不良反应,需要及时识别和处理。
二、静脉输液安全隐患的防范措施1. 检查输液设备:在开始输液前,需对输液器具进行仔细检查,确保无漏气、无损坏问题。
2. 严格控制输液速度:根据患者的情况和医嘱,合理控制输液速度,避免药物过量或负荷过大。
3. 执行无菌操作:输液前需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保证输液器具、穿刺针等均无污染。
4. 定期更换插管:对于长时间需要输液的患者,需定期更换插管,避免静脉血栓形成。
5. 监测患者反应:在输液过程中及时观察患者的状况,如有异常反应应立即停止输液,并采取相应措施。
三、对于静脉输液的观点和理解静脉输液作为医疗过程中的常见操作,对于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康复起到关键作用。
然而,静脉输液也存在一系列的安全隐患,需要医务人员密切关注和有效防范。
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应该高度重视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加强对输液设备的检查和维护,确保器具的正常运行;其次,注重技术操作的规范和标准,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还要不断提高医护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警惕性和应对意识。
静脉输液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静脉输液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静脉输液是临床治疗中最常见、最基本的给药方式之一。
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静脉输液仍存在一些问题,影响治疗效果和患者安全。
本文旨在分析静脉输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
一、静脉输液存在的问题1. 护理人员操作不规范:部分护理人员在进行静脉输液操作时,未能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规程进行,如手卫生不达标、消毒不彻底、穿刺技术不熟练等,导致感染风险增加。
2. 输液药物配置不当:部分护理人员在配置输液药物时,未能严格按照药物说明书进行,如药物浓度、溶剂选择、配伍禁忌等,可能导致药物疗效降低或产生不良反应。
3. 输液速度过快或过慢:部分护理人员对输液速度的控制不准确,导致患者出现急性肺水肿、心力衰竭等并发症。
此外,输液速度过慢可能导致患者治疗效果不佳。
4. 输液部位选择不当:部分护理人员在选择输液部位时,未能充分考虑患者血管条件、药物性质等因素,导致输液部位出现红肿、疼痛、渗液等现象。
5. 输液反应处理不及时:部分护理人员在患者出现输液反应时,未能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如发热、过敏反应等,可能导致病情加重。
6. 输液记录不规范:部分护理人员在输液过程中,未能详细记录患者病情、输液药物、输液速度、输液部位等信息,影响患者病情观察和治疗效果评估。
二、静脉输液整改措施1. 加强护理人员培训:医院应定期组织静脉输液相关知识的培训,提高护理人员对静脉输液操作规范的认识,确保每位护理人员熟练掌握无菌操作技术和穿刺技巧。
2. 规范输液药物配置:护理人员在配置输液药物时,应严格遵守药物说明书,确保药物浓度、溶剂选择、配伍禁忌等符合要求。
3. 合理控制输液速度: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病情、年龄、药物性质等因素,合理调整输液速度,确保患者安全。
4. 科学选择输液部位:护理人员在选择输液部位时,应充分考虑患者血管条件、药物性质等因素,避免在同一部位反复穿刺。
5. 及时处理输液反应: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病情,一旦出现输液反应,立即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确保患者安全。
临床护理技术常见并发症及预防措施
临床护理技术常见并发症及预防措施护理是医疗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临床护理技术的应用在病人的康复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正如任何医疗技术一样,临床护理技术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可能会引发一些常见的并发症。
本文将探讨一些常见的临床护理技术并发症,并提供预防措施,以确保病人的安全和康复。
一、静脉输液并发症及预防措施静脉输液是临床护理中常见的操作之一,但它也可能引发一些并发症。
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是静脉炎,其特征包括红肿、疼痛和局部温度升高。
为了预防静脉炎的发生,护士应该定期更换输液管,保持输液部位的清洁,并避免过度插管。
二、导尿并发症及预防措施导尿是一项常见的临床护理技术,但也存在一些潜在的并发症。
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是尿路感染,其症状包括尿频、尿急和尿痛。
为了预防尿路感染,护士应该遵循严格的无菌操作规范,定期更换导尿管,并鼓励病人多饮水以促进尿液排出。
三、创口护理并发症及预防措施创口护理是临床护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如果不正确处理,可能引发创口感染等并发症。
为了预防创口感染,护士应该保持创面的清洁和干燥,遵循无菌操作规范,定期更换敷料,并监测创面的渗液和红肿情况。
四、气管插管并发症及预防措施气管插管是在重症监护病房中常见的操作,但也存在一些潜在的并发症。
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是呼吸道感染,其症状包括发热、咳嗽和呼吸困难。
为了预防呼吸道感染,护士应该遵循严格的无菌操作规范,定期清洁插管部位,并监测病人的呼吸情况。
五、药物给予并发症及预防措施药物给予是临床护理中常见的操作,但错误的药物给予可能引发一系列并发症。
为了预防药物给予错误,护士应该核对病人的身份和药物,遵循正确的给药途径和剂量,定期监测药物的疗效和副作用,并及时记录给药情况。
总之,临床护理技术的应用在病人的康复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但也存在一定的风险。
护士应该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遵循严格的操作规范,以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只有通过不断学习和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护士才能更好地保障病人的安全和康复。
静脉注射法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静脉注射法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引言
静脉注射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操作,但在操作过程中可能会发生
并发症。
本文将介绍一些预防并处理静脉注射法并发症的方法。
预防措施
1. 确保正确的注射技术:使用无菌技术进行注射,避免空气进
入静脉导致空气栓塞。
注射时注意护理人员的技术水平和操作规范。
2. 检查药物和溶液:确认药物和溶液是否过期,以及是否与其
他药物有不良反应。
3. 选择适当的静脉通道:根据患者情况选择适当的静脉通道,
避免选择已经受损或者静脉曲张的部位。
4. 注射速度控制:根据药物的性质和患者情况,控制注射速度,避免快速注射引发过敏等不良反应。
并发症的处理
1. 护理监测:在注射过程中,及时观察患者的症状变化,包括
注射部位红肿、疼痛、红斑、肿胀等。
若发现异常情况,应立即停
止注射并做好记录。
2. 处理感染:若患者出现静脉注射相关感染,则需及时处理。
处理方式包括拔除导管、给予抗生素治疗,并加强局部卫生护理。
3. 处理血栓:静脉注射可能引发血栓形成,患者出现血栓相关症状时,应及时进行输液操作,采取适当的溶栓治疗方法。
4. 处理过敏反应:当患者出现过敏反应时,应立即停止注射,给予相应的抗过敏治疗,如注射抗组胺药物等。
结论
为了预防并处理静脉注射法并发症,医疗护理人员应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注射,确保注射技术的正确性和安全性。
在注射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症状变化,并及时做好处理措施,以保障患者的健康与安全。
静脉输液治疗安全管理与风险防范
输液速度不均匀可能导致药物浓度波动,影响治 疗效果,甚至引发不良反应。
输液速度控制不当还可能导致空气栓塞、静脉炎 等并发症。
感染风险
01
02
03
04
输液过程中可能 发生细菌、病毒
等微生物污染
输液设备、环境、 操作人员等因素
遵循药物配伍禁忌,避免药物配
伍不当导致的不良反应
03
定期监测药物浓度,确保药物浓
度在安全范围内
04
加强药物过敏反应的监测和管理,
及时发现和处理药物过敏反应
输液速度控制与监测
输液速度应根据患者的 年龄、体重、病情等因
素进行调节
输液过程中应密切监测 患者的生命体征,如心
率、血压等
输液过程中应定期检查 输液管路,确保输液通
口服药物治疗: 通过口服药物, 使药物通过胃 肠道吸收进入 血液循环,达 到治疗疾病的 目的
03
肌肉注射治疗: 将药物注射到 肌肉组织中, 使药物通过血 液循环进入体 内,达到治疗 疾病的目的
04
外用药物治疗: 将药物涂抹在 皮肤表面,使 药物通过皮肤 吸收进入体内, 达到治疗疾病 的目的
确保患者安全的关键环节
畅
输液过程中应定期检查 输液袋,确保输液量准
确无误
输液过程中应定期检查输 液部位,确保输液部位无
红肿、疼痛等异常情况
输液过程中应定期检查输 液泵,确保输液泵工作正
常,无报警情况
加强无菌操作与消毒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确 保输液环境清洁、无菌
定期对输液设备进行消毒, 确保设备无菌
对输液人员进行培训,提高 无菌操作意识
输液的整改措施
输液的整改措施背景介绍输液是将药物、营养溶液等通过静脉途径输入患者体内的一种常见医疗操作。
然而,在输液过程中可能存在一些问题或不规范的操作,可能会对患者的健康造成影响。
因此,为了确保输液的安全有效,有必要对输液进行整改,采取一系列措施提高输液过程的质量和安全性。
病例分析在日常临床工作中,常见的输液问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输液的穿刺部位选择不当:在静脉输液时,选择适当的穿刺部位对于输液的顺利进行至关重要。
不正确的穿刺部位可能导致静脉刺激、渗漏等问题。
2.输液速度控制不当:输液速度过快或过慢都可能对患者身体产生不良影响。
过快的输液速度可能导致药物过量、静脉充盈不足等问题;而过慢的输液速度则可能导致治疗效果不佳。
3.输液设备消毒不规范:输液设备消毒不严格可能导致感染风险增加,甚至引发血液感染等严重后果。
4.输液管路连接错误:输液管路连接不当可能导致输液中断、漏药等问题,影响治疗效果。
基于以上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整改措施来提高输液的质量和安全性。
整改措施1.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护理人员应接受系统的静脉输液培训,掌握正确的穿刺部位选择、输液速度控制和设备消毒等操作技巧。
医院可以定期组织培训和考核,加强对护理人员的教育和培训。
2.加强质量管理: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制度,包括对输液操作过程的监控、检查和评估。
通过定期的质量巡查和医疗纠错机制,发现问题并及时整改。
3.严格执行消毒操作:确保输液设备的消毒操作符合标准,使用符合要求的消毒剂进行消毒。
定期对输液设备进行检查,及时更换老化或损坏的设备。
4.强化安全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告知他们输液操作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和预防措施。
鼓励护理人员互相监督,及时纠正不规范的操作行为。
5.优化输液流程:通过优化输液流程,减少操作环节,降低输液风险。
例如,使用一次性输液器具,减少管路连接的次数,避免漏药和污染的风险。
6.强调团队合作:输液过程中,医生、护士和药师等多个环节密切合作。
静脉输液治疗中的风险及预防
严格执行一人一针一具使用制度.一次性注射器不得重复使用。 2.2.4 做好静脉置管的护理: 做好局部的皮肤消毒,定时更换针口敷贴;控制套管留置时间。深静脉置管的留置时间应根据病人是
否存在感染高危因素及定期监测各项感染指标而适时拔管;防止血栓形成,导管血栓是感染的重要危险因素。 2.3 预防意外 2.3.1 落实观察巡视制度 静脉输液后每30-60分钟巡视病人1次,注意输液速度与输液量,观察注射部位有无皮下肿胀,并询问病人
静脉输液是临床应用频率最高的基础护理技术操作,是抢救治疗患者的有效措施和手段,但静脉输液治疗是一种有创介入治疗,操作 中任何环节的疏忽都有可能导致各种不良输液反应的发生,甚至引起医疗护理纠纷。实施静脉输液风险预防,是保证患者治疗效果及用药 安全的重要管理手段 [1] 。
1 风险因素 1.1 不认真执行三查七对制度,出现用错药的不良后果。轻者引发医疗纠纷,重者危及生命。静脉输液操作其环节较为繁琐.从执行 医嘱、转抄输液单、领取药品、摆药、配、核对、输液、更换液体到拔针。形成大量的人员、物品交叉流动。其中任何一个环节、一个时 段稍有疏忽即可造成错 [2] 。 1.2 血管损伤 由于血管脆性大,穿刺成功率低,拔针止血防范措施。 方法不当以及留置针套管长时间留在血管中刺激血管内膜均可造成血管不同程 度的损伤。 1.2.1 静脉炎 :静脉输液发生的静脉炎早期与穿刺不当引起的机械损伤有关,后期与药物的化学刺激及病人特殊体质有关。 1.2.2 血栓形成 :由于穿刺和静脉内的留置针造成静脉血管内皮损伤,促发凝血的内皮下细胞外基质裸露,使血小板得以沉积形成 血栓。 1.2.3 出血: 由于穿刺失败,反复穿刺损伤血管,拔针方法不对 按压时间不够甚至接头脱落,肝素帽不牢同等均可引起出血。 1.2.4 渗漏 :输液过程中因针头移位或刺破血管造成局部药液渗漏,若遇化疗药物渗漏未及时发现、处理,可造成局部组织坏 死.严重者致残。 1.3 感染 静脉输液作为一项侵入性的护理操作,其要求输注的药物、药液的纯净度较高.要求使用的输液管路无菌安全。 1.3.1 药物、液体不纯甚至污染导致感染 操作时若玻璃安瓿割锯后未严格消毒,使玻璃微粒污染药液;配制稀释瓶装粉剂时反复穿 刺瓶塞使瓶塞微粒污染药液均可造成严重危害。另外,配药环境洁净度较低或未使用全密闭输液系统可致空气污染药液。 1.3.2 输液器具污染导致感染 :随着一次性医疗器械的大量使用,必须加强一次性医疗用物使用管理,若违反一人一针一用一更换 原则.将造成输液器具的污染.轻者引起热原反应,重者可引起菌血症、败血症等严重后果。 1.3.3 更新,深静脉置管输液替代了部分浅静脉穿刺输液。导管的局部感染占深 静脉有关感染并发症的17%-45%。 1.4 其他情况 静脉输液看似简单,但其侵入性、全身性、长期性和广泛性等特点隐藏着许多不稳定因素。 1.4.1 急性左心衰: 由于静脉输液直接汇人人体的体循环,若输液速度过快,液量过多,可造成循环后负荷过重引起急性左心衰, 抢救不及时可危急生命,临床上心肺功能不全和老年病人较易出现。 1.4.2 空气栓塞 :输液过程中因为排气不尽、管路漏气连接不好、输液完毕加液不及时,尤其是在加压输液、快速输液时,很容易 导致空气静脉栓塞。 1.4.3 休克输液 :是以补充液体和输入抗生素为主.若病人对药物过敏,严重时引起过敏性休克。输液中的严重发热反应也可造成 病人休克,输液速度过快所致的急性左心衰也可致病人休克甚至死亡。 1.4.4 深静脉置管的并发症 :深静脉置管常用于危重病人、化疗病人及需肠外营养的病人,虽然具有较多优越性,但置管风险较 大。锁骨下静脉穿刺可引起气胸,损伤血管神经。 2 预防措施 2.1 加强静脉输液安全管理 2.1.1 为使我国静脉输液管理更趋于专业化、标准化、科学化,可建立适合我国同情的静脉输液护理实践标准和规范.并定期更新 内容,将它作为质量控制和教学培训的指导性 文件。 2.1.2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用药前应仔细检查药品的批号、外包装、有效期、使用要求和副作用,严格遵循药物配伍禁忌。同时, 注意药品保存要求,从药源方面确保静脉输液安全无风险。 2.1.3 确保正确执行医嘱。日常工作中,护士多习惯于按医嘱被动工作.要调动主动工作心理。注意观察病人病情等无形工作的完 成。要求护士接到静脉输液医嘱后,要对其正确性进行判断,核对医嘱过程中。遇有疑问及时与上级医师沟通。 2.1.4 增强护士执业法律意识 使护士把法律意识贯穿到每一个操作细节。我国输液有关护理文件无保留,病人起诉时较被动,我们 应严格执行操作细节,规范护理行为,落实各项护理制度。 2.2 控制感染 2.2.1 减少不溶性微粒污染 微粒污染越来越受关注,因输注药液中若混有纤维、玻璃碎屑、橡胶屑杂质等不溶性微粒其危害严重而 持久,包括对心、肺、肝、肾及血管的损害,其中最严重的是肺栓塞、肺肉芽肿、炎症反应等。因此建议:提倡选用“易折型”安瓿,对“非 易折”安瓿应正确割锯并消毒;避免加药时使用大针头及多次穿刺瓶塞;使用过滤器(伏尔特公司产品)可以阻止微粒注入体内 [3] 。
静脉输液的护理措施及观察要点
静脉输液的护理措施及观察要点静脉输液是临床上常见的治疗手段之一,它通过将药物或营养溶液注入静脉血管,快速且有效地将药物输送到患者体内,以达到治疗或维持患者生理状况的目的。
为了确保静脉输液的顺利进行,提高护理质量,护理人员需要掌握一些护理措施及观察要点。
一、准备工作1. 确认医嘱和输液类型:在开始进行静脉输液之前,护理人员应仔细核对医嘱内容,确保输液的药物和剂量准确无误。
同时,要清楚了解给药的目的和用药时间。
2. 检查输液设备:护理人员应检查输液设备是否齐全,包括输液针头、注射器、输液管、输液瓶、注射泵等,确保设备完好无损、无堵塞。
3. 身体准备:在进行静脉输液前,护理人员要先对患者的皮肤进行消毒,并做好个人消毒防护,戴好手套、口罩等。
二、操作细节1. 护理手法:①先引流后输液:在开始进行输液时,护理人员应先用生理盐水引流,确认静脉通畅后再进行输液。
②快速消除气泡:输液瓶中容易产生气泡,护理人员应尽可能立即消除气泡,以防气泡进入血液造成栓塞。
③输液速度控制:根据医嘱和患者具体情况,护理人员需正确控制输液速度,避免过快或过慢,以确保药物的最佳疗效。
2. 输液部位:一般选择患者手背或前臂的静脉进行输液,护理人员需要准确找出输液静脉,避免损伤其他组织。
3. 固定输液管:为了避免输液管在输液过程中脱落或移位,护理人员应将输液管进行固定,可以用胶布固定或换用专用输液贴。
4. 观察患者反应:在输液过程中,护理人员要时刻观察患者的反应,如注射部位是否肿胀、患者有无不适感或过敏反应等,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三、观察要点1. 注射部位观察:护理人员应观察患者输液部位是否有红肿、疼痛等不适症状,如果有异常情况应及时报告医生。
2. 患者症状观察:护理人员应关注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的变化,以及是否出现过敏反应、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
3. 输液液量观察:护理人员需仔细记录输液的速度和剩余液量,及时调整输液速度和更换输液瓶。
静脉输液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
静脉输液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静脉输液是临床治疗中最常见、最基本的技术之一,利用大气压和液体静压形成的输液系统内压高于人体静脉压的原理,将无菌药液直接输入静脉内。
然而,在临床实践中,静脉输液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还可能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构成威胁。
本文将探讨静脉输液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一、静脉输液存在的问题1.无菌技术操作不严:在输液过程中,有些护理人员不戴口罩,操作时消毒不严格,或达不到消毒有效浓度。
2.安瓿的切割、消毒方法不正规:割锯安瓿时砂轮与玻璃摩擦,会产生玻璃碎屑和沙粒脱落,割痕越长,玻璃碎屑越多。
消毒安瓿后用砂轮在安瓿颈部锯割一圈然后用手掰开,或用无菌持物钳直接将安瓿敲开,是使玻璃微粒污染药液最严重的安瓿切割方法。
因此,安瓿的切割及消毒不当使玻璃微粒浸入液体的机会增加。
3.环境、空气污染带来严重问题:在进行静脉输液时,治疗室内的空气质量对输液安全有直接影响。
如果治疗室空气不流通,细菌、病毒等微生物容易在空气中繁殖,从而污染输液用品,导致患者感染。
4.输液器具质量问题:部分输液器具存在质量问题,如针头漏气、针头堵塞等,这些问题会影响输液效果,甚至导致患者感染。
5.护理人员操作不当:护理人员在进行静脉穿刺时,操作不当可能导致患者疼痛、局部组织损伤等。
6.患者自身问题:部分患者由于血管条件较差、长期输液等原因,使得静脉输液变得困难。
二、整改措施1.加强无菌观念:护理人员在输液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戴口罩,认真进行消毒,确保消毒效果。
2.规范安瓿的切割、消毒方法:采用正规的安瓿切割、消毒方法,避免玻璃微粒污染药液。
3.改善治疗室环境:保持治疗室空气流通,定期进行空气消毒,降低空气污染对输液安全的影响。
4.加强输液器具质量监管:选用合格的输液器具,定期检查输液器具质量,确保患者安全。
5.提高护理人员操作技能:加强护理人员培训,提高其静脉穿刺技术,减轻患者疼痛。
6.关注患者自身问题:针对血管条件较差的患者,提前进行血管评估,选择合适的输液途径。
输液室护理安全隐患分析与处理
xxx医院 xxx
2018.10.02
主要内容
•
一、概述
二、门诊输液室存在的护理安全隐患 三、防范措施
•
•
静脉输液治疗已是医院门急诊提供医疗服务的一 个重要组成部分,在门急诊提供的治疗中占有重 要地位,随着静脉输液在临床中的应用,它的实践 风险性也在增加。如何认识和防范静脉输液中存 在的护理风险事件,有效降低输液相关的护理差错 与纠纷的发生 , 提高输液安全与质量 , 已成为护理 管理人员关注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不加强安全 管理,会给患者造成不必要的痛苦和损失,甚至 引发医疗纠纷。因此,静脉输液过程中的每个环 节都必须严格管理,确保安全。
加强对病人安全防范的宣教工作
认真作好指引,提醒工作,明确告知内容。
注射前:告知输液总量及几瓶液体,所需时间;告 知药名及主要药理作用;告诉病人在输液过程中 不要擅自离开。 注射后:告知安全滴速及加快滴速的危险性;告 知药物的主要不良反应。
加强化指导,根据病人年龄、性别、 病情及药物性质调节输液滴数,告诉病人输液注 意事项、并将用药指导的内容作为重点向病人告 知。教会家长对婴幼儿的束缚技巧,减少输液外 渗的几率。 拔针时:告知针眼按压的注意事项正确指导家长 按压针眼,以防血液外渗
来自护理人员的因素
严格遵守消毒隔离制度
严格遵守消毒技术规范和手卫生,护士在给患者 输液前后洗手或手消毒是预防交叉感染不可或缺 的环节。输液时带口罩,一人一针一管,一人一 止血带、一隔离巾。 根据现有的输液环境,将儿童、成人分室输液。 若遇传染性疾病,及时隔离至感染门诊输液或住 院。
来自护理人员的因素
护士责任心不强,巡视和宣教不到位,病情出现 变化而未及时发现和处理;尤其是患儿发病急、病 情变化快,在输液中发生不适,不能用语言清晰 表达。若护士巡视不及时,未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将延误抢救时间。另外,有的患儿对注射的心理 反应强烈,常常会用手牵拉头皮针,导致针头被 拉出血管外,或穿破血管引起药液渗漏而导致局 部组织坏死。
静脉输液治疗安全管理与风险防范
静脉输液治疗的安 全管理与风险防范
3、处理:(1) 发热反应轻者,减慢输液速度,注意保暖。(2)高热者给予 物理降温,观察生命体征,按医嘱及时处理。(3)对严重发热反应者应停止输 液,予对症处理外,应保留输液器具和溶液备查。
(四)空气栓塞
1、临床表现:患者突发性胸闷,胸骨后疼痛、眩晕,血压下降,随即 呼吸困难,严重紫绀,病人有濒死感。
(二)静脉炎
1、临床表现:沿静脉走向出现条索状红线,局部组织发红、肿胀、灼热 、 疼痛,有时伴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 美国护理学会4级分级标准 0级输液部位无红、肿、热、痛及不适感觉 1级局部疼痛、红肿静脉无条索状改变,未触及硬结 2级局部疼痛、红、肿,静脉条索状改变,未触及硬结 3级局部疼痛、红肿,静脉条索改变,可触及硬结
3、处理:一旦发生静脉炎,立即停止在此部位输液,制动并抬高患肢。局 部用50%硫酸镁湿热敷,每次20分钟以上,每日两次。或进行超短波理疗或用 各种方法进行中药外敷,如合并感染,遵医嘱给予抗生素治疗。
(三)发热反应
1、临床表现:在输液过程中出现发冷、寒战和发热。轻者38C左右,并伴有头 痛、恶心、呕吐、心悸,重者高热、呼吸困难、烦燥不安、血压下降等。
脊髓腔内注射 易受渗透压影响,必须调节至等渗 肌内注射耐受范围 0.45%-2.7%的氯化钠溶液 相当于0.5-3个等渗度的溶液
渗透压耐受范围
静脉注射
渗透压低于0.45%的氯化钠溶液将有溶血现象发生 注射高渗溶液,红细胞将发生萎缩 如注射速度足够慢,血液可自行调节使渗透压恢复正常
输入高渗液体
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脱水,萎缩和坏死 产生无菌性炎症 局部血小板凝集-形成血栓 血管中膜层出现白细胞浸润的炎症改变 使静脉收缩变硬
(六)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形成
静脉输液操作不当所致安全隐患及其防范措施
静脉输液操作不当所致安全隐患及其防范措施静脉输液时,药物直接进入血液循环,可调控滴速和数量,药效发挥快,利用率较高,是临床常见的用药方法。
因输液操作不当可导致药物变色、输液并发症(循环超负荷、微粒反应和感染)和静脉炎不良反应的发生,是为安全隐患。
本文探讨了静脉输液操作不当所致安全隐患的主要因素和防范措施,并对此进行相关讨论,达到消除安全隐患的目的。
1.安全隐患及其主要因素1.1药物变色导致药物变色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①过早配制液体。
药物配制后,外界光照、温度以及液体pH值、金属离子等因素可影响药物在溶液中的稳定性。
放置时间越长,外界因素影响越大,稳定性随之降低,易发生结构改变,出现变色反应。
其次药物配制过早,可致药物降解、析出和污染等改变,甚至出现严重的过敏反应。
②不规范操作。
在使用新药前,未按药品说明书指定程序配制或选择不恰当溶媒和稀释液,导致药物变色。
③忽视输液中药物间配伍禁忌或pH值。
将两种存在或可能存在配伍禁忌药物先后输入,使其在输液管中出现混浊变色;或者连续将不同pH值药物输入,如泮托拉唑与止血敏、头孢匹胺钠和硫酸西索米星发生混浊[1]。
1.2循环超负荷导致循环超负荷的因素包括:①输液速度。
输注过快或输液量过多,大量液体进入血液循环会出现循环超负荷反应。
②年龄因素。
老年体弱者的生理机能减退或代偿能力下降,可发生循环超负荷反应。
③药物因素。
输入氨基酸、甘露醇等高渗制剂,可因渗透压的改变,使组织间液体向血循环转运,当输入速度超过患者的代偿能力时可造成循环超负荷反应。
1.3微粒反应造成微粒反应的相关因素较多,除药物自身生产过程中的因素外,输液包装器具、输液器具、配液加药过程、配伍用药及其数量和环境污染等[2],可引起热原反应、过敏反应、血管栓塞、静脉炎、肉芽肿、血小板减少症等危害。
1.4感染和静脉炎不良反应引起的原因包括:①选择静脉穿刺部位不当。
关节处、细小静脉、患者烦躁不安都使输液药物外漏几率增大,特别是甘露醇、对氨基水杨酸钠等外漏可导致组织水肿和皮肤坏死。
静脉输液风险防范管理
封管方法
正压封管法 脉冲式封管法 脉冲式正压封管法
封管方法
正压封管:在封管的过程中,边推
注封管液边退针的方法
脉冲式封管:推注的过程中,退一
下停一下(每推注0.2ml,暂停1秒, 再推注0.2ml,如此反复进行),在 注射最后0.5ml生理盐水时,边注射 边向后拔针直至完成封管。
静脉输液中有哪些风险因素
四、输液操作: 因护理操作不当(微粒污染)造成的纠纷 如:配药时瓶盖的橡胶被吸到输液袋内
静脉输液中有哪些风险因素
五、护理人员服务态度 在输液病人多时,对于病人及家属的反 复询问,护理人员的解释可能简单,生硬或 不恰当的语言伤害对方,或表现出不耐烦、 不体谅,懒于解释也可促进纠纷的发生。
如何降低静脉输液风险
6.加强观察巡视,严格交接班
观察注射部位有无皮下肿胀、液体 渗漏、接头脱落; 主动观察询问病人的情况,使问题在 萌芽状态就被早发现、早处理,减少了 对病人身心的损害,保障病人的用药安 全。
降低静脉输液风险防范制度
制定输液流程
完善输液管理制度 过敏反应的应急流程 输液输血反应的应急流程 特殊病人、特殊治疗同意书
2.配药环节:护士配药前未认真熟悉药物的作用、副作用及
配伍禁忌;配药时未认真核对患者的床号、姓名、药名、剂量 、浓度、效期;配药时将同型、同类药物混淆,或将存在配伍 禁忌的药物混合配制,或将药物浓度计算错误等。
静脉输液中有哪些风险因素
二、药品管理环节 3.中药注射剂: 滴速、剂量、浓度等均与其不良反应的发生 有一定的相关性。 滴速过快、用药剂量过大及浓度过高,均可 使瞬间进入静脉的药物过多而出现药物安全性 问题。 如双黄连注射液的不良反应与剂量、浓度关 系为:其剂量与严重程度无关,与发生率有关;而 浓度则与不良反应严重程度有关,与发生率无关 ,即浓度越高,不良反应越严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静脉输液治疗潜在的护理风险以及防范措施广州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胸外一科姓名:王彩丽随着静脉输液的广泛应用,静脉输液实践的风险性也在增加。
如何认识和防范静脉输液中存在的护理风险事件、有效降低输液相关的护理差错与纠纷的发生、提高输液安全与质量、已成为护理管理人员关注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今日我科通过从严格依法行医,完善相关管理制度,成立静脉输液安全管理小组,加强静脉输液质量管理,建立完善的风险报告、反馈系统等方面加强静脉输液风险与安全管理。
随着静脉输液治疗的广泛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方法的不断出现,静脉输液护士在工作内容、手段、方式、范围等不断得到扩展和深化的同时,静脉输液实践的风险性也在增加。
因此应积极加强静脉输液过程中潜在的风险事件与安全的管理,以下我们集体讨论以及进一步学习有关于静脉输液治疗过程中风险与安全管理的一些具体措施:一、严格依法行医在我科执业的护士均取得护士执业证书,并按要求注册,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明确规定护理学员和实习生必须在带教老师指导下才能进行护理技术操作,护理部和科护士长随时督查,私自单独操作者一经发现,护理学员取消培训资格,实习生辞退回学校,并对带教科室和老师给予相应的处罚。
我科执行PICC置管术时,均由取得PICC置管资格认证的护理人员进行此项操作。
二、完善静脉输液相关管理制度,成立静脉输液安全管理小组1、医院组织各职能部门不断修订、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交接班制度、查对制度等五大护理核心制度要求护理人员人人熟知并认真落实,其中查对制度的落实、确保患者安全是关键。
针对关键、薄弱环节制定了《护理操作规范手册》,人手一册,其中包括给药错误应急处理流程、药物过敏反应处理流程、药物不良反应应急处理流程等与静脉输液有关的应急预案,要求护理人员熟记内容,提高应急能力,在紧急情况下能有效应对。
每个科室均下发了《常见药物配伍禁忌表》,护理人员可快速查找常见药物配伍禁忌。
通过以上措施使护理安全工作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做到有章可循,从制度上保证了静脉输液治疗安全工作的落实。
2、我院于2005年12月以来就成立了静脉输液安全管理小组,科护士长任组长;管理小组由各科派遣护师及护师以上职称的人员参与,管理小组制定了岗位职责和会诊程序,每年安排值班表下发至全院各科室,涉及静脉输液方面的疑难问题或不良事件及时上报管理小组,必要时可扩大会诊。
定期召开小组会议,学习静脉输液相关知识并对全院静脉输液安全管理工作进行总结,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持续改进的安全防范措施。
三、加强静脉输液质量管理1、树立“质量就是生命”的观念,确保护理安全,持续提高服务质量,将其作为风险管理的一种策略。
科室组织经常性的常规制度学习,加强对新上岗人员的培训,从上岗起就规范他们的行为。
对于思想松懈、明知故犯、工作责任心差的护理人员实行“零度宽容”,即决不宽容,毫不宽恕,使每位护理人员时刻牢记自己的职责,加强慎独修养。
2、加强静脉输液和院感管理相关知识的培训。
分批派出静脉输液小组成员参加省内外举办的培训班,还要求静脉输液小组成员及时了解国内外有关静脉输液的最新动态。
同时由输液组成员对各自科室内的护理人员进行静脉输液相关知识培训,科室出现与静脉输液有关的不良事件及时按程序上报。
护理部每年组织一次全院范围内的静脉输液安全管理知识专题讲座,内容包括静脉输液护理现状及展望、静脉输液护理方案决策、药物性质与静脉输液的关系、静脉输液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护士的自我防范措施、外周静脉留置针操作规范及注意事项等,年终组织专题案例分析,对易发生纠纷的环节与行为进行讨论,从中吸取经验教训。
每年还组织1-2次医院感染管理相关知识的学习,提高通过不同层面、不同范围、不同形式的培训增强了护理人员对静脉输液治疗安全与风险管理的意识,从而自觉规范行为。
3、规范操作行为,严格落实医院感染管理相关规定。
(1)护理部申请统一购买了《临床护理技术操作规范》—基础篇,人手一册,要求护理人员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执行。
护理部、科护士长、护士长随时随机对执行情况进行督查,每月随机进行操作考试,规范操作行为。
(2)严格执行查对制度,要求保证查对的严谨性,护理人员必须携带输液卡到床旁进行查对,查对患者时必须采取询问患者姓名的方式进行。
对危重、手术、昏迷、意识模糊以及无自主行为能力的人实行腕带识别制,以提高对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
(3)加强静脉输液各个环节的院感管理监控。
重点是治疗室的管理、操作过程中无菌原则的遵守、操作前后手卫生执行情况、口罩佩戴情况、输液结束后用物的规范处置等。
同时加强职业防护教育,采取标准预防,提倡使用安全产品。
(4)强化法律意识,完善各种记录。
教育护士在严格执行操作规程的同时要加强护理证据的收集与管理。
与静脉输液有关的证据主要包括:护理记录、各种同意书、有护士签名的治疗执行单等,对化疗和PICC置管的患者必须实施知情告知和签字制度。
各类输液执行单按规定的时间执行,同时签上执行者姓名和执行时间。
四、建立完善的风险报告、反馈系统,持续改进建立风险事件报告系统,强化内部管理机制,提倡不断提高,不断改正的精神。
任何一个人,即使是最谨慎的医务人员也会出差错,即使不让所有出错的人从事医疗活动,也不能防止以后不再发生医疗差错。
因此我们对当事人避免单纯的批评责备,而是采取“治病救人”的教育方法,一方面教育护士要积极进行自我归因,鼓励其找出错误的根本原因并加以彻底纠正,吸取教训,总结经验,以防止其他人员重犯同样的错误;另一方面,倡导当事人主动报告差错、事故,使之形成风气。
只有发现问题才能解决问题,在发现问题中找出工作的薄弱环节,在解决问题中寻找更好的方法才能实现持久的安全。
只有这样,我们静脉输液的风险以及安全管理才能取到比较理想的效果,才能做到“三好一满意”的优质护理服务,确保患者的安全。
近期我科无静脉输液护理有关的不良事件,无差错发生。
我们意识到提供高质量的静脉输液护理是预防静脉输液治疗风险、确保安全的最好方法,同时还需加强对护理人员相关知识的培训,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完善证据系统管理。
目前我们医院已构建了静脉输液配置中心,除此,我们还在继续不断地探索、学习管理经验,持续改进工作,计划通过培养静脉输液专科护士、完善静脉输液管理小组职能等途径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快捷的静脉输液治疗。
输液反应的处理报告制度当输液病人可疑或发生输液反应时,应及时报告当值医师,积极配合对症治疗,如寒战者给予保暖、高热者给予冰敷,必要时吸氧,并按医嘱予药物处理,同时做好下列工作:1)立即停止输液,启用新的输液器,改用静脉滴注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路,并通知值班医生。
2)配合值班医师,对症治疗、抢救。
3)留取标本及抽血培养。
4)检查液体质量,输液瓶是否有裂缝,瓶盖是否有松脱;记下药液、输液器、头皮针及使用的注射器的名称、剂量、厂家、批号,用消毒巾、胶袋,把输液瓶(袋)连滴管、针头包好,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放冰箱保存,与药剂科或检验科联系,药品待药剂科转交相关部门抽样检查,输液器等用具应由检验科细菌实验室做相关的细菌学检验。
5)上述各项均应填写输液反应报告表,上报部,感染管理科,医务部,并做好护理记录及交班工作。
6)准确记录病情变化及处理措施。
7)各科设输液及输血反应登记本并及时记录,记录内容包括:①科别、床号、住院号、姓名、性别、年龄、入院时间、诊断;②输液(血)的名称、批号、生产单位、生产日期、数量、输注方式;③反应的临床表现、处理情况、发生反应的时间;④送检标本名称、检测结果、报告日期。
五、熟悉常见输液反应以及药物外渗的常规护理、加强防范措施、减少并发症(一)常见输液反应的防治及护理1、发热反应(1)发病特点:在输液过程中患者突然畏寒,不自主颤抖,迅速转为高热,严重发绀,面色苍白,重者心率快,脉细速,虚脱,多数经处理后迅速好转。
发热反应是输液反应中最常见的一种,较常见的原因有致热原病菌(普通菌和毒菌等)或其他物质污染液体或输液用品,也可能因药物不纯或药物有配伍禁忌所致。
(2)防治和护理:在输液过程中,寒战反应一旦出现,应立即暂停或完全停止输液,并详细检查发生反应的原因。
寒战发冷时保暖,立即注射非那根(25~50 mg)或其他抗过敏药物,艾灸百会穴,发生虚脱时可针刺人中,严重时可注射肾上腺素(0.5~1 mg)。
留观病人待退热至38℃以下,并无其他不适才可离开。
2、血栓性静脉炎:由于长期输注高渗葡萄糖液体、血管内膜药物以及细胞毒性药物所引起病变的静脉内膜发炎并导致静脉管腔内血液凝成血栓。
(1)主要症状:局部沿静脉径路上有红肿、触痛、热痛等,但一般无全身症状或仅有不适感。
(2)防治和护理:安慰病人消除紧张情绪,为病人更换注射部位使患肢休息,局部热敷,严重时局部用95%酒精或50%硫酸镁行热湿敷。
3、急性肺水肿:肺癌术后患者多见(1)发病特点:输液过量或过快,特别是输入含钠液体过多时,容易发生急性肺水肿,原有心脏病,心功能不全者,肺癌术后肺功能不全者,老年体弱儿童输液应特别注意,发病时患者突然感到呼吸困难、气促、剧烈咳嗽、烦躁不安、口唇发绀,严重时口鼻可喷涌出大量粉红色泡沫样液,听诊两肺出现干湿性啰音,心音弱速。
(2)防治和护理:发现这种情况,应立即停止输液,取端坐位,两腿下垂,以减少静脉回流,减轻心脏负担,立即加压吸氧。
湿化瓶给予20%~30%酒精,湿化吸氧,必要时静脉滴注氨茶碱,利尿药液以利尿排水。
西地兰0.4 mg加50%葡萄糖40 ml缓慢静注等对症处理。
4、过敏反应(1)主要为药物性过敏性反应为多见:目前,在临床上多见于清开灵注射液、双黄连注射液、氧氟沙星类注射液,静脉输液时10 min~1 h左右病人出现皮肤荨麻疹、有瘙痒、重者胸闷、发热、口唇发绀,此时应注意休克发生。
(2)防治和护理:立即更换药液和输液管,即用5%葡萄糖维持输液,以便抢救用药,立即注射非那根25 mg,地塞米松5 mg,严重者给予吸氧,肌注肾上腺素1 mg,有过敏性休克者按抗休克处理。
严密观察病人全身情况,直至症状完全消失才可离院。
5、空气栓塞(1)发病特点:由于输液管输液时空气未排尽,输液管连接不紧密,加压输液,连续输液接瓶时不及时而又没有注意重排空气,使空气进入静脉,随血流经右心房到右心室内阻塞肺动脉口,使血液不能进入肺内,引起严重缺氧。
此时,病人感到胸闷,呼吸困难或严重发绀,听诊心前区可闻及一个响亮的”水泡声”.(2)防治和护理: 立即停止输液,通知医生,积极配合抢救,安慰病人,以减轻恐惧感。
立即给予病人至左侧卧位和头低足高位,以减少空气进入肺动脉口。
并给予氧气吸入,严密观察病人全身情况,必要时对症处理。
(二)静脉输液外渗性损伤的防治药物从静脉注入是临床上广泛用于防治疾病及抢救危重病人的一种迅速而有效的给药途径,但是思想上麻痹,技术上不娴熟,病房巡视的忽略和有关药理知识的缺乏等,常常会导致不同程度的输液外渗影响给药,尤其我们医院化疗药物的使用,引起组织严重损伤而加重病人的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