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思维活起来 让课堂动起来
放飞舞动的思维,让课堂动起来
一
课 堂上 老师尽 一切办法 , 使 学生 保持质疑 的积极性 , 使 其思维在 4 0 分钟 内处 于兴奋状态。那 么如何 因势利导教给 学 生质疑 的方法呢? 首先 , 设计 问题要有价值 。一个 问题 提出来 , 让课 堂气 氛跌宕起伏 , 抑扬 有序 , 这个 问题就有价值 。如《 黄鹤楼送孟 浩 然之广 陵》 在 上课伊始 , 我讲 了诸多关 于李 白、 孟浩 然之 间交往的小故事 , 为学生理解后 两句诗埋下伏笔 , 然后在 品 析“ 孤 帆远影碧空尽 , 唯见长江天际流 ” 时, 先引导学生理解 “ 碧空尽 ” 、 “ 唯” 的含义 , 这样便让学生根据 前面的基调感悟 了李、 孟 之 间 深厚 的友 谊 。 其次, 留给学生充 足的时间和空间 , 学 生才能发现问题 和提出质疑 。对 于难度较大的 内容 , 如果从正面切入难 以奏 效, 教师应旁 敲侧 击 , 问此及彼 , 给学生指 明方 向 , 进而使学 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探索知识 的最佳学习状态 。 3 . 让 教 学 取 于 生 活 生活 即教材。生活 中的很多知识都 可 以成为学生学 习 的源泉 , 老师在课 堂中适时地引入生活情景 , 既可 以解决学 生由于地域 、 家境 、 经历等不 同而带来对课文感 知能力不 同 的问题 , 又可 以有 效地 提高学习兴趣 , 甚 至还可以反过来提 高解决生活中实 际问题 的能力 。 如此 , 还学生一个 开放 的课 堂 , 允许他 们 自由的畅谈 自 己的想法 。让课堂动起来 , 让思维舞起来 , 师生水乳交融 的 课 堂才是成功 的教学 ,才真正能使语 文课 堂成为学生汲取 知识的“ 乐” 园。 ( 作者单位 : 山东省 东营市春 晖小学 )
沙丁鱼 生性懒惰 , 不爱 运动 , 返航 的时间又长 , 因此最后 抵 港 的沙丁鱼 除了死 的就是奄奄一息 的, 怎么办 呢?一次偶然 的机会 ,一渔 民惊奇 的发 现以前都会死 的沙 丁鱼竟然都活 蹦乱跳地活着 。原来误将鲶鱼放进 了装沙丁鱼的鱼舱 , 由于 环境 陌生 , 四处游动 , 而 沙丁鱼则 因发现异 己分子 而紧 张 , 加 速游 动 , 带 动 了水 面的不断 波动 , 从 而使氧 气充分 , 如此 来, 沙丁鱼便活着 回到港 口, 这便是“ 鲶鱼效应” 。 课 堂上 , 我经常利用“ 鲶鱼 ” 来抛砖 引玉 。如《 孔子拜 师》 课 中, “ 人们敬重孔子 和老子的什么 品行 ?从课文 的哪些 地方可以看 出来 ?” 这个 问题对许多学生来 说都有难 度。当 时, 我观察 了一下全班学生的反应 , “ 水 面” 比较平静 。为 了 让水面泛起 “ 涟漪” , 我找了一条“ 鲶鱼” 。这条“ 鲶鱼” 的特点 是, 知道 的敢说 , 不知道 的也敢说 。“ 人们敬 重孔 子谦虚好学 的品行 。我从 ‘ 他总觉得 自己的知识还 不够渊博 , 三十岁 的
多种形式让学生在课堂中“动”起来
多种形式让学生在课堂中“动”起来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很多老师都会发现学生们在长时间的坐姿学习中难免显得疲惫和无聊。
为了让学生在课堂中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教师们可以尝试提供多种形式让学生在课堂中“动”起来,让学习变得更加有趣和生动。
下面将介绍一些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中“动”起来的多种形式。
1. 利用小组活动: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完成一些课堂任务,比如讨论问题、解决问题、完成小组项目等。
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还能增强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让学生在活动中更加积极地参与其中。
2. 利用游戏活动:在课堂中引入一些有趣的游戏活动,能够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知识。
老师可以设计一些与课程内容相关的游戏,比如知识问答游戏、桌面游戏、角色扮演游戏等,让学生在游戏中不知不觉地学习知识。
3. 利用实验活动:对于科学类课程,可以通过实验活动来让学生“动”起来。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实验项目,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和观察,从而更直观地理解课程内容,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4. 利用身体活动:在课堂中加入一些身体活动,比如站立、走动、做简单的体操等,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中放松身心,更好地集中注意力。
在学习语言课程时,可以利用动作和肢体语言来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词汇和句子。
5. 利用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比如视频、音频、图片等,能够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展示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丰富的视听氛围中更好地理解和接受知识。
6. 利用戏剧表演:在语言、文学等课程中,教师可以引入戏剧表演活动,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亲身体验故事情节,增强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情感投入,让学生在亲身参与中更好地理解和体验知识。
7. 利用实地考察:针对一些与实际生活相关的课程,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活动,让学生走出课堂,亲自感受并探索真实的环境和现象,从而更好地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
让学生在课堂中“动”起来,不仅可以使学习更加生动有趣,更可以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深入理解。
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让我们的课堂活起来
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让我们的课堂活起来2010年第22卷第4期(总第174期)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让我们的课堂活起来甘肃省景泰县龚家湾小学(730400)杨佩钰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87-1784(2010)04一(00961-(01)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数学教学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水平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倾听,猜想,交流等活动,使其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一位优秀的教师,他的课堂教学既能充分体现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又能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探新求异;既能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还有自己独特的教学设计.而恰是这种独特的教学设计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也正是这种独特的教学设计才能让学生的思维在学习的过程中动起来,让我们的课堂教学有了活力.那么怎样才能使得教师所采用教学方法,设计及采用的形式在课堂中真正地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让我们的课堂活起来?首先,我们要培养学生善于倾听,专心倾听的习惯.专心倾听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并积极思考的基础,它也是提高我们课堂效率的基础.尤其是低年级,这一阶段重视良好习惯的培养,在一定程度上还会影响学生性格和能力的发展.所以我们要精神饱满,语言生动有趣,方法灵活多样,这样每个学生都会喜欢听.另外我们所设计的问题应具有开放性和新颖性,学生通过自己认真地听,听懂讲话人所要表达的意思,分析其讲话内容,并从中获取有用的信息.与其同时,Oyri~人可以在适当时候给予对方一些必要的,简单的反馈.这样一旦养成习惯要比我们要求学生用心听更能有效的影响他们的行为.'其次是鼓励学生大胆质问,探索知识的奥妙.众所周知,每个孩子都爱问为什么,都想探究一些奥秘,我国古代就有了"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这样精辟的论述.而我们学习的过程本身便是一个不断生疑,质疑, 解疑的过程,任何的发明创造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根据孩子们这样的心理,采用多种形成营造氛围,允许学生提问,并给他们"问"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不断的相互评价,相互补充,相互启发的进程中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这样在提出问题的同时,他们的思维火花也随之点燃,从而唤起了学生在课堂上探索的积极性,主动性,课堂也就活了起来,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就可能会产生新的想法,有了与人交流的愿望,之后只会产生新的思考,从而使学生乐于思考,勤于思考,善于思考,久而久之,就养成了习惯.当然,我们也很有必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有意识的帮助理解能力差的学生,及时给予他们点拔,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提出更高的要求,让他们想更大的空间发展.最后要让学生学会合作,善于合作."众人拾柴火焰高",许多问题的解决必须凭借集体的力量与智慧.数学是一种语言,数学语言的交流,可以最大限度的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水平.新课标也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所以我们要经常开展一些探讨的学习实践,让学生通过这样的活动充分感受到学习活动是在大家的合作中完成的.只有在大家共同探讨,合作的过程中各种能力才能不断生成,发展,提升从中学生也可以明白要想自己在学习中取得成功,离不开同学之间的帮助.例如在教学北师大一年级上册,做练习是有这样的一道具有开放性题:口.口=14,16=口.口时,我们应先让学生独立解答,然后再在小组内交流.讨论怎样才能把算式都写出来.这样既培养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思考问题的习惯,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总之,要想真正地使学生的思维动起来,让我们的课堂活起来,我们要把学生在课堂中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变成学生学习的动力,并且把它延伸到学生课外学习中,使学生将课堂上所学的知识与课外实践有机地给结合起来,让他们在课堂上学习,生活中完善.(上接第27页)读的语句,即具有"言外质疑""弦外之音"的语句.这些句子由于内涵丰富,意在言外,常常会造成理解上的困难,所以要对其进行评点.例如,对鲁迅《为了忘却的纪念》中"原来如此……"进行评点:"强烈的震惊,切齿的愤怒,巨大的悲伤,深切的惋惜,凝于笔端,动人心魄."对《为例忘却的纪念》结尾一句"但我知道,即使不是我,将来总会有记起他们,再说他们的时候……"进行评点:"对革命胜利的坚定信念,对敌斗争到底的彻底革命精神."(三)于语意警策处评点.课文中有些语句文字十分简练精粹,含义非常丰富深刻,确是思想感情高度浓缩的结晶,因而能起到发人深思,催人奋进的作用.学习课文,当然要对这些句子进行评点,以揭示其含义,警策世人.例如对《保身工》中"黑夜,寂静的像死一般的黑夜!当心那些锭子上的冤魂!''一段进行评点:"对黑暗社会的愤激,对殖民者及其走狗的蔑视,对受压迫者终将奋起的信念,议论精辟,感情浓烈."对巴金的《灯》一课中"我们不是单靠吃米活着"一句进行点评:"还是要靠希望活着,正是因为有希望,人才能奋发坚强,积极向上."(四)于手法特殊处评点.手法特殊处是指课文中那些运用了特殊的修辞手法,表现方法之处,对这些地方的评点主要是揭示作文方法,领悟为文之道.例如:《对林黛玉进贾府》一课中凤姐出场进行评点:"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放诞无理正说明其特殊的身份和地位."对其中写贾宝玉性格的《西江月》词进行评点:"明贬暗褒,似嘲实赞巧妙歌颂叛逆性格,暗示人物悲剧结局."又如对姜夔《扬州慢》词中"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一句评点"树犹如此,人何以堪"》.正确运用评点法,既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又能提高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从而提高他们整体的表述能力,是自主探究性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当然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管之见,以供致力于教育的同仁商榷.,。
把教师的“教”转化为学生的“学”
把教师的“教”转化为学生的“学”黄小华【摘要】为了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动力,让学生自主进行学习,教师要深挖学生的潜力和潜能,让学生学起来、让课堂动起来、让思维活起来,进而提高学生的参与度,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关键词】生本教学初中语文唤醒【中图分类号】G424.1【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5-1910(2019)02~03B-0092-01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没有认识到学生真正需要的是什么,而是放大了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为此,教师要进一步深挖学生的潜力和潜能,让学生“动起来”,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并不断探索获取更多的知识。
一、让学生“学起来”当教师灌输式的、单调的教学方式难以吸引学生注意力和学习兴趣时,生本教学理念的融入是一个很好的转折点。
生本教学实现了传统教学的转变,把学生放在教学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通过认真学习知识实行活学活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意识。
例如,在学习《海燕》时,教师常用的教学方式是让学生在课堂朗诵中感受海燕面临狂风暴雨时的壮观画面,在课后的背诵中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这样,教师因没有真切地了解到学生的真正需求和掌握程度,导致很多学生背诵起来十分吃力,自然也无法剖析课文中的句子。
随着生本教学的深入,很多教师的教学理念开始转变,《海燕》一课的教学方法也有所改进。
首先创设一些情境,引领学生进入教学:“我热爱蓝天白云下的雄鹰、广阔草原上的骏马,可是我更爱疾风暴雨中的海燕。
海燕是多么的勇敢,穿梭在波涛汹涌的海面上。
那今天我就想跟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我更爱的那只海燕。
”然后,教师拿出课前准备的海燕剪纸,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接着,教师通过多媒体平台播放一些关于海燕的教学视频,让学生对海燕的特征进行了解,也可通过课本插图与配乐进行教学。
最后,教师再适当加以指导,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课文。
二、让课堂“动起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就要引导学生走进实际生活,把实际生活和语文学习知识完美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体会文章的主旨和作者所表达的感情思想,在生活中理解语文知识。
思维动起来,课堂活起来
思维动起来,课堂活起来数学教学的重要培养任务之一是训练思维,只有有目的地挖掘教材中的思维因素,引导学生积极地开展思维活动,才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效果,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数学思维包括发现新事物,揭示新规律,创造新方法,解决新问题等思维过程。
尽管这种思维结果并不是首次发现或前所未有的,但仍具有独特性、求异性、批判性,也蕴涵思考问题的突破常规和新颖独特。
而这种思维能力是可以经过培养来获得的。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呢?一、重视直觉思维的培养一个人的数学思维,判断能力的高低主要取决于直觉思维能力的高低。
“数学直觉是可以后天培养的,实际上每个人的数学直觉也是不断提高的”。
有首歌叫”跟着感觉走”,其实这句话里已蕴涵着直觉思维的萌芽,只不过没有把它上升为一种思维观念。
要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需要重视解题教学。
教学中选择适当的题目类型,有利于培养,考察学生的直觉思维。
特别是选择题,由于只要求从四个选择支中挑选出来,省略解题过程,容许合理的猜想,有利于直觉思维的发展。
同时开放性题型也是培养直觉思维的有效方法。
开放性问题的条件或结论不够明确,可以从多个角度由果寻因,由因索果,提出猜想,由于答案的发散性,有利于直觉思维能力的培养这说明直觉不是靠”机遇”,直觉的获得虽然具有偶然性,但决不是无缘无故的凭空臆想,而是以扎实的知识为基础。
若没有深厚的功底,是不会进发出思维的火花的。
阿提雅说:”一旦你真正感到弄懂一样东西,而且你通过大量例子以及通过与其它东两的联系取得了处理那个问题的足够多的经验.对此你就会产生一种关于正在发展的过程是怎么回事以及什么结论应该是正确的直觉。
所以数学教师应该把直觉思维冠冕堂皇的在课堂教学中明确的提出,制定相应的活动策略,从整体上分析问题的特征。
把主动权还给学生。
对于学生的大胆设想给予充分肯定,对其合理成分及时给予鼓励,爱护、扶植学生的自发性直觉思维,以免挫伤学生直觉思维的积极性和学生直觉思维的悟性。
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
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高效课堂是学校和老师们一直追求的一种理想的课堂教学效果。
打造高效课堂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让效率高起来。
一、让学生动起来1、让他想动。
传统的课堂主宰者是教师,主讲者是教师,学生只能是被牵着鼻子走的牛,老师让他上那儿,他就上那儿,不管那儿的“草”自己喜欢还是不喜欢,所以这样一来,很多“牛”对前面的“草”早已索然无味了。
因此,我们要想办法让他们兴趣盎然,让他们自己想找“草”和吃“草”。
一是创设情景性问题,激发学生追根溯源的愿望;二是开展学习竞争,在竞争中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三是运用谜语、故事创设情境。
教学中如能紧密结合教材,运用谜语和故事的形式创设情境,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能起到良好的作用。
四是充分发挥媒体、插图和教具的作用,因为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对于具体形象的实物比较感兴趣。
通过这些办法让学生产生兴趣,刺激他们在课堂上动起来。
2、让他愿动。
想是行动的最初的意识,愿是行动的动力支持。
我认为我们应根据学生个人特点、心理特征、兴趣爱好,创设适合学生学习的环境,让学生有积极性,甚至主动参与,主动获取知识,自觉地完善自我,以达到教学的初衷。
作为教师要创造一种互爱的氛围,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善用适当的机时机,与学生交流,激发他们的潜能。
让他们感觉轻松、自然,只有他们没有压力,才会乐于学习。
教师要低下身子,与学生多沟通,帮助他们,多抽时间回答他们的问题,跟他们交朋友。
生活上、学习上、思想上关心他们,从而激起他们对教师的爱,对学习的爱。
教学中一定要平等,不要所谓的量才施教,要一视同仁,面向全体,不能偏爱一部分人,不能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不闻不问。
想办法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课堂上都能展示自己,都能有点成就感。
这样的课堂谁不愿动呢?3、让他敢动。
一是培养学生的自信。
1、赞许。
很正常,学生的学习总希望得到老师或同学们的赞许,他们就会在进步的过程中获得愉快的感觉,从而有了强烈的好知心和攀登智慧高峰的愿望,自觉形成独立自学的好习惯,得到赞许,再努力,再超越的良性循环。
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
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作者:于杰来源:《速读·中旬》2017年第01期“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这是新课程的理念之一。
要使全体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得到发展,就必须使他们都参与到探索新知的过程当中,为他们创造一个独立思考的空间,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下面是我的几点体会。
一、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做小学生的思维活动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因此,小学数学教学必须使教学内容建立在学生感性认识的基础上。
让学生动手实践,在实际操作中自己去发现。
因此这种学生自己的发现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的联系。
例如:教学“加法的交换律”时,教师可先结合问题情境,让每个学生独立动手操作,如左边摆3个△,右边摆2个△,一共是5个△,列出算式,3+2=5,左边摆2个△,右边摆3个△,一共是5个△,列出算式2+3=5。
我让他们观察比较这两个算式的异同,然后得出结论。
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比较、尝试,进一步理解了两个加法加数位置变化,和不变的道理。
同学们通过自己亲自动手做,从中发现新知识,学起来兴趣大,积极性高,肯动脑筋。
二、让学生自己动脑去想想,就是思维。
只有学生自己动脑去想,才能真正理解所学知识,促进思维的发展。
如教学“十几减9的减法”一课时,我让学生独立探究15-9的计算方法。
创设“小小售货员这个问题情境,用小木棒摆一摆,给每个学生依据自己的想法,去主动解决问题的时机。
此时,学生非常高兴参与问题的解决。
教学中出现了四种情况:①“连减”的方法;②“破十”法;③“拆小数”的方法;④“想加算减”的方法。
同学们有这么多的想法,此时我没有急于强调哪种好,而是让学生在充分发表不同想法的过程中,自己去比较各种方法的优劣。
通过摆一摆,算一算,看一看,想一想,为计算方法建立表象又一次提供了机会。
这样,学生自然而然地记住了知识要点,积极主动地去获得知识,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让孩子们动起来,让数学课堂活起来论文
让孩子们动起来,让数学课堂活起来《数学课程标准》倡导“让学生亲自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如果让学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交流,主动探索新知,那么我们的数学课堂就有了成就,使学生在“动”中学会求知,学会创新。
一、把握主体性原则,让学生的手动起来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思维从动作开始,切断动作和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手和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通过动手操作,把活动中积累的经验转变成丰富的想象,是促使学生的探索,发展思维的有效手段。
课例一:在教学长方形面积公式时,我请学生把事先准备好的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拿出来,每人在桌上摆出面积是16平方厘米的长方形。
看看你有多少种摆法,并说出每个长方形面积的求法,学生的兴趣很高,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找出了不同的摆法,教师再引导学生观察操作结果,进一步分析提出结论,即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宽。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通过摆摆、量量、算算、想想、议议,学生感到新鲜有趣,在宽松的学习环境下以愉快的心情掌握了新知识。
二、把握创造性原则,让学生的脑动起来伽利略说:“你无法教别人任何东西,你只能帮助别人发现一些东西。
”学生的学习能力并不是教会的,而是在学习活动中通过体验、感情、类比,迁移而逐步形成的。
课例二:在教学“比例尺”一课时,课前让学生测量了教室的长和宽,分别是10米和6米。
上课时让学生在作业纸上画出考察的平面图,然后开始交流。
学生画出了长5厘米、宽3厘米的平面图,并写出了10米:6米=5∶3、5厘米∶3厘米=5∶3,5厘米∶10米=3厘米∶6米等比例,然后一幅错图:长10厘米、5厘米引起了学生的议论,并逐步说出了自己的根据:10厘米∶10米=1∶100、5厘米∶6米=1∶120,10米∶6米=5∶3、10厘米∶5厘米=2∶1,还有不少学生说出“不成比例”“在一幅图上,所有的价值只有一个”等理由。
我趁机做了补充:“应该说图上距离和与相对应的实际距离的比例都是一样的,也就是说一幅图只有一个比例尺”。
课堂“活”起来,学生“活”起来,知识“活”起来
课堂“活”起来,学生“活”起来,知识“活”起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理念的不断深入,和谐、民主、活泼的课堂教学日益突出,叶澜教授的“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已成为中国教育界最具感召力的声音,“让课堂活起来”正成为新课程中的一种价值追求。
怎样才能让学生从原来的静听模式中走出来,积极动手、动脑、动嘴,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教师只有敢于“放”,真正在“动”字上做文章,才能让本应富有人文性、趣味性的生物课堂活起来。
一、课堂“活”起来的前提——营造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要让课堂“活”起来,敢活是前提。
只有在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下,学生才能放得开,才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或提出质疑,甚至“针锋相对”。
如在讲“细胞的癌变”这一节内容时,有同学提问:“老师,植物也有癌细胞吗?”“当然也有。
”“那也容易扩散和转移吗?”下面的学生陷入思考。
另一个同学紧接着问:“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不同,在细胞膜外还有一层细胞壁呢,还会使癌细胞彼此间的黏着性降低呢?”这样闪耀智慧火花的问题只有在民主的课堂氛围中才会生成。
同时,还应积极调动学生感官。
比如上课时让学生大脑想、嘴上说、耳朵听、手上写,甚至唱一会儿、跳一会儿。
学生各种感官均处于兴奋状态,学习起来定会轻松愉快,乐中学、学中乐,将不是一句空话。
二、课堂“活”起来的保障和要求1.教学理念先“活”起来一方面,要转变目标观念,让课堂综合起来,即注重和其他学科、生活实践有机地结合。
比如在学习密码子的种类时可以结合数学上的排列组合,遗传学方面的分析计算,还离不开数学中的统计与概率;在学习dna结构的时候,除了借助模型、多媒体外,我还让学生观察学校某处教学楼的旋转楼梯,使抽象的知识变得更加具体,真正理解dna结构的巧妙精确。
另一方面,还要转变情感观念,让课堂活跃起来,即适时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思想教育。
如在学习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局限性时,告诉学生达尔文本人写了进化论,但他跟堂姐结婚,孩子中不是死的就是傻的,这是由于受到当时科学发展水平的限制,对于遗传和变异,他还不能做出科学的解释。
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
2014-04新视角在执教公开课的时候,不知怎么的,其中一个练习环节,课件出现了一点小过失,节奏的下方多了一排大小不一的小黑点,时间和空间都不允许我重新处理。
我当时惊吓了一下,冷静了几秒钟后,轻松地说:“啊呀!日本的核泄漏真是太厉害了,我们这里都有影响,老师的课件也被辐射了。
我们不要理会这些点。
眼睛看好节奏吧,免得也被辐射到。
”全场的老师都为我松了一口气。
幽默的语言像洒了空气清新剂一样,完美地体现了课堂的机智之美,变紧张为自然、变自然为轻松,对完成教学目标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教师也赢得更多的敬佩。
幽默是智慧的闪现,幽默也是自信的表现,是能力的闪光。
教学幽默容易实现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控制,激发着孩子对音乐的兴趣,让孩子喜欢上你的幽默,让孩子喜欢上你,也便是成功地让孩子爱上了你的音乐课堂。
我期待着花蕾争相斗艳;期待着丑小鸭变成白天鹅!(作者单位浙江省温岭市箬横镇中心小学)•编辑谢尾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和共同发展的过程。
数学课堂中的任何教学活动,都离不开师生双方的互动,数学课堂没有了互动,也就没有了课堂教学的活动和师生的对话与沟通。
”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促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教师应重视学生的参与过程,使学生学会动手操作,学会动眼观察,学会动脑思考,学会动口沟通。
一、让学生的心动起来,课堂活起来学习数学首先要靠兴趣。
教学要取得成功,教师一定要包含激情,只有教师情意浓浓,激情飞扬,才能感染学生,从内心深处打动学生,激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的心与你共振,课堂就能产生奇迹。
例如,在教《日历中的方程》这一节时,从学生身边熟悉的实际问题出发,以“日历”为切入点,先让学生探讨日历的编排规律以及日历中横、竖相邻的数与数之间的规律。
让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
·课堂建设·好学、乐学作为素质教育理念核心,教师理应充分落实。
而课堂教学氛围优化、学生兴趣激发是使学生好学、乐学的前提,教师在上课时要结合学情,合理运用教学策略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一、创建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情境教学是优化课堂教学氛围、吸引学生注意力的重要方式,情境教学打破了原有“黑板+书本”的呆板教学模式,学生有一定自由发挥空间。
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能更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
首先,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创设与之相关的教学情境。
情境可以以学生认知冲突为基础,也可以结合多媒体开展教学,然后使他们从内在的知识渴望转变为外部主动学习状态。
例如,在教学《蜜蜂引路》时,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创建类似的故事场景。
养蜂人在山上迷路了,碰巧遇到了自己的蜜蜂,于是养蜂人在蜜蜂引导下回了家。
为了增加故事的趣味性,教师还可以适当添加一些情节,例如,养蜂人是如何形成对蜜蜂的更清晰的了解,在恶劣的环境中蜜蜂是如何返回蜂箱的,等等。
但是,教师应该注意关键点教学方式以及渗透教学内容的方式。
通过创建故事情节,教师不仅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还能激发学生学习欲望,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
另外,情境构建不能无的放矢,教师要从学情出发,结合教材内容恰当、合理地完成情境构建,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教学效能。
二、活跃课堂气氛,引导学生积极发言课堂氛围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润滑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并利用有效的教学手段充分消除学生的顾虑。
首先,教师在上课前要依据教学内容准备精彩有趣的开场白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在课堂教学中多和学生交流沟通。
其次,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来提升课堂效果,以思维导图的方式来帮助学生梳理教学内容等,并鼓励学生大胆地对不懂的问题进行质疑和发问,营造一个使学生自信和充满求知欲的教学环境。
另外,由于一些学生过于腼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成立学习小组,然后选择某一话题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让自己活在课堂里,活出课堂的样子
让自己活在课堂里,活出课堂的样子教师的使命,在课堂。
教师的生命,也在课堂。
对于每一位教师而言,课堂则是自我成就的载体,或许,这就是教师的宿命。
课堂,成为教师生命的根基。
作为教师,到底应该为谁活,怎样才能活出课堂的样子,活出自己的样子呢?课堂就是教师的脸面,课堂的样子就是教师的样子。
当你站在讲台上时,你的样子就是你的课堂的样子。
要提升自己的样子,就要从课堂做起,改变自己的课堂,让自己真正活出课堂的样子。
首先,我们应该为自己而活。
我们的生命在课堂里,要让我们活出生命的样子,就要让自己充满激情,让课堂散发出活力和激情。
课堂是教师生命的根基,我们要把毕生的精力都放在课堂上,使自己的课堂充满朝气,成为人人羡慕的高效课堂。
只有在这样的课堂里,才能让我们的生命散发出熠熠生辉。
其次,我们应该为学生而活。
学生也是课堂的生命体,是主宰整个课堂的关键。
学生活起来,学生的思维才能活起来,课堂就会活起来。
学生只有在课堂上有活力,有让生命绽放光芒的欲望,课堂就会成为他们展示的平台,成为他们成长的场域。
学生需要教师的帮助和赞美,激发他们的探究兴趣,引领他们在课堂上进行创造、寻找知识的奥秘,更需要教师利用教育智慧发掘他们的潜能,让他们在课堂上活出自己应该有的样子。
最后,我们应该活出课堂的样子。
在课堂上,我们要当好课堂的总设计师,教学设计首先是育人价值的设计,要做方法的主人,不做方法的奴隶。
不论什么方法,都是为学生三务的,为课堂三务的。
世界上没有什么最好的方法,只有最适合的方法。
只要是适合学生的方法就是最适合的方法。
在课堂上,要把学生当作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体看,他们是独一无二的。
爱学生,是课堂的终极命令。
教育即生长,生长离不开爱。
爱是从来都是双向的。
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双向互动式的爰,是在师生之间流动的爱,只有可流动、可互动的爰,才能在师生之间擦出爰的火花,才能用教师对学生的爱来激发学生对教师的爱这才是具有生长性的爱。
唯有让我们的课堂真正地活起来,让学生活起来,让学生的思维活起来,我们才能活起来,才能活在有意义、有价值的课堂里,让师生的生命都能发出最耀眼的光。
巧思妙“构”,让思维在课堂飞扬
巧思妙“构”,让思维在课堂飞扬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让学生的思维飞扬起来,全情投入学习是每一位教师都面临的挑战。
巧妙的构思是激发学生思维的关键所在。
下面介绍几种可以让思维在课堂飞扬的巧妙构思方法。
利用启发性问题开动学生的思维。
启发性问题是指那些不能简单回答的问题,能够启发学生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内容,精心设计一些启发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
在教授物理知识时,教师可以问学生:“你知道为什么落叶会一直往下落吗?”,这个问题会引发学生对万有引力的思考和探索,从而提高他们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通过开展小组讨论促进学生的思维深入。
小组讨论可以让学生在互动中交流思想,激发彼此的思维火花。
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就教学内容展开讨论,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发表观点,引导他们自主思考和互相学习。
在讲解文学作品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作品的主题、人物形象等,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和讨论,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更深入研究。
运用情景模拟激发学生的思维活跃。
情景模拟是通过对真实或虚构的情景进行再现,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情景,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小品表演等方式来体验和思考,从而激发他们的思维活跃和创造力。
在教授历史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扮演历史人物,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体验历史事件,从中思考历史背后的原因和影响,增强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历史意识。
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丰富课堂内容,激发学生思维。
多媒体教学工具可以通过图表、动画、视频等形式呈现教学内容,使学生通过视觉和听觉的方式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教师可以灵活运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创造丰富多样的教学场景,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
在教授地理时,教师可以通过地图、卫星图片等多媒体展示工具,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地理知识,从而促进他们的思维飞跃和创造力。
巧妙的构思可以让思维在课堂飞扬。
教师可以通过启发性问题、小组讨论、情景模拟和多媒体教学工具等方式,激发学生思维的活跃和创造力,提高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
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摘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摆在了突出的位置,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的过程。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课堂是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的主渠道,为了使学生能在课堂上做到有效甚至高效的学习,老师必须从备课入手,环环相扣,步步为营,努力构建乐学、高效的英语课堂。
关键词:高效课堂整合资源创造情境合作探究课堂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渠道,靠传统的填鸭式、满堂灌等陈旧的教学方法已无法激起现代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这也就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效率。
因此,为了提高英语学习的效率,作为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我想首先要摒弃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传统做法,要倡导学生主体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方式,要致力于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总之,要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
一整合资源,以学定教以学定教即是根据学生发展和学习的需要,老师确定自己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及教学手段等。
首先,整合教学资源,创造性的利用教材。
我在研究读完英语教学的标准后,根据教材内容在《标准》中的要求和学生需要掌握的内容,去选择教学内容,整合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一切以学生需要,以学生已有的基础为前提,制定简约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争取在课堂上没有一句废话产生。
再者,在了解学生学习的知识基础、情感兴趣、心理理状态等情况下,遵循学生认知过程和规律来确定老师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来激起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达到有效、高效的学习。
二,先学后教,顺学而导先学后教,顺学而导。
作为一种教学理念,教学策略,也被很多学校试验过。
如:试验成功的‘洋思模式’和‘杜郎口模式’等。
我校也在吸收他校的先进经验进行着自己的教学尝试。
现在,我校的英语课使用‘讲学稿’进行先学后教的尝试。
它的宗旨是让学生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人,通过自己自主预习,发现问题到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等步骤,把学习的自主权真正的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人,愉快的学,主动的学。
放飞学生思维,让课堂活起来
放飞学生的思维,让课堂活起来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各种各样的课堂教学模式、学习方法纷纷出现,这也使得传统教学中那种只关注学生学习结果,而忽略了学习方法和学习过程的课堂教学越来越没有生存余地了,这不禁让人想到,如何才能让我们的课堂活起来?让我们的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有效主阵地呢?笔者借在一线工作的有利时机进行了一些粗浅的探索,现将其整理如下。
一、敞开学生思维的大门,让学生主动参与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给了学生思考的每一个台阶,那么学生只能跟着老师被动地前进,也就谈不上什么主动发展了。
事实上,教师无论是备课还是上课,常习惯于从自己的角度去理解、把握教材,精心设计如何教,但对于学生如何学,则很少考虑,甚至有些教师根本就不考虑。
我建议教师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促进学生的发展。
1.在课堂教学中放一放手,让学生主动去学习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往往不敢“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习,怕“放手”之后无法“收手”,对学生不放心。
其实,大可不必担心,相反,让学生自己去学习知识,探索规律,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课堂教学,促进学生的发展。
2.在课堂教学中扶助学生,让学生渡过思维的难关人的一生中需要搀扶的地方很多。
学生在自主探索、研究的过程中,往往会有想不明白或不理解的地方,这时的学生思维处在一个关口,这一关一旦突破,后面的学习将会很顺畅。
为此,我们教师就要发挥主导作用,在这关键处“扶”学生一把,让学生渡过这一思维难关,从而顺利地进行下面的学习。
二、改善学生的思维方式,力求让学生学会质疑课堂教学重在两字,一是必须突出“学”字,要让学生从“学会”转到“会学”;二是必须突出“思”字,要让学生从“学答”转到“学问”。
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通过学生质疑,再寻求答案,从而激活课堂教学,赋予课堂教学新的活力。
1.注重示范,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开始教学时要注重使学生产生疑的念头,通过间接示范质疑,慢慢地培养学生疑的兴趣,从而为以后学生主动质疑打下良好的基础。
让学生的思维活起来
一
表 现出来 ,给学生一 个十分直 观的印 象 , 从 而加 深其 对 知识 的理 解和 掌握 。作 为 生 物 教 师 ,要 掌 握 一定 的计 算 机 技 能 ,
学 生掌 握科 学探 究 的一般 技 能 ,包 括 提 出 问题 、作 出假设 、制 定 计划 、收集 证
据 、得 出 结 论 、表 达 和 交 流 , 让 每 个 学
评 课 时 ,笔 者建议 他将 问题 ()设 计 成下 面两 个 问题 : 归 纳 4 ①
金属 元素 、非金 属元素 以及稀有 气体元 素原子 的最 外层 电子数有什 么
、
设 计 的 问题 要 有 启 发 性
曾听过 一位老 师上人教 版九 年级化学 上册 “ 离子 ”一节 的第一 课 时 ,他 出示 了 以下 自学 问题 : ( )核外 电子 是 1 电子数 最多 不超 过 — — ,最 外层 。 ( )说 出氧原子 结构 示 意图 中各部 2
勤 于 动手 ,培养 其 收集和 处理 信 息 的能 力 、获 取新 知识 的 能力 、分析 和解 决 问
思考 的基础 上 ,通过小 组及全 班讨 论解决 。第② 个 问题 一提 出 。在学
生 的头脑 中会 产生各种 可能 的猜想 ,当学生 在热烈 的讨论 中发表 自己 的想 法 ,并急 于知道答 案时 ,教 师再用 多媒 体动 画展示钠 与氯反 应时 最外层 电子得 失情况 的科学实 验结果 ,这样 不仅使 学生对 元素 的化学 性质 与其 最外层 电子 的密切关 系有 了深 刻 的认识 ,也为离 子概念 的提
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
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教学活动是教师和学生互动的过程,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的主人。
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语文课堂要焕发生命活力,就要让学生动起来。
现代的教育理念认为要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应该构建一个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到语言的探研活动中来的课堂教学模式。
这个教学模式应该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呢?笔者以为应该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动口、动脑、动手”。
一、动口:注重朗读,培养语感。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语文课堂就是要书声琅琅,语文课堂就是要让学生饱含感情的朗读,反复读,揣摩,了解内容,体会情感,培养语感。
笔者在教学《麻雀》一文时,就紧紧地抓住课文的重点段“猎狗慢慢地走近小麻雀,嗅了嗅,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
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扑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
它扎煞起全身的羽毛,绝望地尖叫着。
老麻雀用自己的身躯掩护着小麻雀,想拯救自己的幼儿。
可是因为紧张,它浑身发抖了,发出嘶哑的声音。
它呆立着不动,准备着一场搏斗。
在它看来,猎狗是个多么庞大的怪物啊!可是它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来。
”指名读,评价读、同桌读、小组读、齐读等多种方式朗读,让学生在读中自然而然的体会到老麻雀那伟大、无私、奋不顾身的母爱。
又如在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时,又重点抓了朗读训练,首先让学生体会失去亲人的痛苦(平时生活体验),然后教师示范朗读(或播放朗读磁带),饱含感情的朗读,紧紧抓住学生的心,最后,让学生有感情的朗读。
多次的反复朗读训练后,学生明确地感受到:严冬时节,人们不畏严寒在十里长街焦急而耐心的等待灵车、送别总理,实际表达了人们对周总理的崇敬、爱戴的思想感情,人们的悲痛实际是对总理的怀念之情。
就这样,在一次次的朗读训练中,学生逐渐了解语言丰富的内涵,体会到语言文字的美,觉得文中字字句句均是“美”,读起来都是“享受”,从而喜读、乐读、好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思维活起来让课堂动起来
探究实验教学是生态课程形成的起点,是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重要场所和前沿阵地。
探究实验教学通过学生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和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达到开拓学生思维,交流合作的目的,使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得到加强,充分体现了科学探究的乐趣。
探究实验教学是灵动的、生态的、高效的课堂教学。
一、探究实验教学的特点
探究实验教学是指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动脑、动口去获取知识,通过探究活动来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
探究实验教学不仅关注学生“知道什么”,更要关注学生“怎样知道”,探究实验教学使学生在“做中学”,使学生从不知到知,从知之不多到知之甚多,对知识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探究实验教学改变了老师讲、学生听,老师写、学生抄,老师做、学生看那种因学生处于消极地位而使课堂气氛沉闷的情况。
自主性是探究实验教学十分显著的特征,探究实验教学从问题的提出、方案的设计到实施,再到结论的得出与重审,完全由学生自主完成。
探究实验教学不仅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而且解决了将课堂教学统得太死,对学生个体间的差异不能因人而异的弊端。
探究实验能使学生对实验获得的知识留下更加清晰的印象,学到更多的物理知识,又能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是初中物理教学中大面积提高教学质
量很重要的一环。
例如在学习“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首先让学生改变凸透镜到书本上字的距离,学生发现看到的像发生了改变。
然后提出问题:像的大小、正倒跟物体的位置有什么关系呢?凸透镜成的像与物距和焦距有什么关系?针对提出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实验、观察现象、分析问题、得出结论。
这样,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有助于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动机,让学生主动探究物理学中的实验规律,使学生思维活起来,课堂动起来,加深学生对物理规律的理解。
二、探究实验的教学作用
探究实验教学的目的在于将学习的重心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授和积累向知识的探究过程转化,使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化,从而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科学探究能力和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
探究实验使学生手脑并用,把学生的兴趣、知识、能力等各种因素融为一体,让学生在探究中享受学习的乐趣。
将探究引入到物理实验教学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百学趣当先”,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就会有强烈的学习动力,初中生普遍好奇心比较强,而探究实验就满足了学生的这种好奇心,所以老师要创造条件尽可能组织学生开展探究实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在八年级序言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演示“光的色散”、“纸盒烧开水”等操作简单、现象明显的
实验,引起学生的疑问,激起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
(下转第90版)(上接第89版)然后再由学生自己实验观察如:“插入水中的筷子会弯折”、“装满水的杯子还能放多少回形针”等有趣的物理现象,使学生一接触物理就感觉到学物理有趣,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开端。
再如在讲解《牛顿第一定律》时,让学生把小车从同一高度分别滚到毛巾、平布、纸板上,比较它们在不同表面上滚动的距离,从而使学生加深对控制变量、伽利略的结论和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
再比如在讲音调和频率的关系时,让每一个同学准备一把直尺,使尺振动起来,让学生通过实验得出音调和频率的关系。
通过多次反复的动手训练,使学生潜移默化地感受到“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知规律,让学生逐渐认识到实验是获得物理事实的根据,实验是检验假设真理性的标准,逐步领会科学家是如何通过实验探究获得物理事实,并从而得出概念和规律的。
同时探究性实验有利于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实验探究的过程就是小组合作交流的过程。
学生只有经过探究实验得到实验现象和实验数据后,进行分析、讨论,揭示产生实验现象的原因,去伪存真,使之条理化、系统化。
其次,学生通过探究性实验交流合作使书面表达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都
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并形成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有利于学生在现代社会生活和今后的科学工作中较好地和他人交流合作。
三、实施探究实验教学的策略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是探究实验教学成功的关键,所以老师在开展探究实验前应根据教学内容设置一定的问题情景,促使学生产生质疑,激发学生产生探索动机,古人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一番觉悟一番长进”。
例如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当学生得到物距大于两倍焦距成倒立缩小实像,物距在一两倍焦距之间成倒立放大实像后,老师可以提出当物距等于两倍焦距时成什么像;当学生得到一倍焦点以内成虚像,一倍焦点以外成实像,可以让学生猜一猜如果物体在一倍焦点上成什么像,让学生展开讨论,学生要证明自己的猜想的是否正确,就会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
在探究过程中老师要根据学生参与探究活动全过程中所反映的学
习状况,对其学习态度、优缺点和进步情况等作出适当的评价。
同时老师要考虑到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会遇到困难而气馁,合作不利而失去信心,此时教师千万不能包办代替,一定要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自己讨论修改实验方案,哪怕错了也是正常现象,要他们相信只要他们肯动手,动脑,就会走向成功,因为“体验”是每个学生成长过程必需的,学生只有在参与的学习中印象才深刻。
探究实验教学模式正是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探究,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这样才能达到提高全体学生科学素养的目的,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发展的需要。
同时教师在设计学生探究方案时必须考虑周全,抓住学生任何一个探求的闪光点进行激励,使他们自始至终保持浓厚的探究兴趣,让学生逐步养成敢于质疑,善于交流,
乐于合作的良好科学态度,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探究实验教学给学生自由思考的空间,能为学生正确认识物理规律提供事实依据,能培养学生观察现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发展他们的智能。
我们只有重视探究实验、重视科学探究才能达到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目的,激发学生探究的精神,使学生在自我积极主动的参与中,推动着个性的张扬与发展,这是新课改的需要,也是培养未来人才的需要。
(作者单位江苏张家港市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