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9纵横链接 分封制、郡县制和行省制的比较

合集下载

分封制和郡县制的对比

分封制和郡县制的对比

分封制和郡县制的对比
作者:佚名
历史解密
来源:网络
分封制是一种很早就有起源的一种政治制度,后来在西周时期发展到了鼎盛时期,分封制其实就是国家的君主为了缓解国家内最高阶级之间的矛盾而设置的一种分封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矛盾冲突,并且也加强了统治者手中的中央集权。

而西周过后诸侯国之间相互争霸的情况之下,促使分封制最终土崩瓦解,而秦朝时期就开始实行郡县制。

那么分封制和郡县制的比较会是怎样的呢?
分封制和郡县制的比较可以从多方面来进行,首先来看分封制之下的诸侯国是君主赐给功臣或者贵族后代的一种奖赏,在这一代的诸侯去世后他的后代依旧可以延续,也就是说分封制是世代沿袭的制度,再没有特殊情况之下这些诸侯国可以世世代代享受君王的恩赐。

那么郡县制就不同了,郡县制的长官都是皇帝亲自下令来任免的,而且和普通官员一样,长官依靠的都是自己的能力,不可能往下世袭的,也就是说在分封制和郡县制的比较中可以看出二者的传承是完全不同的。

另外也可以比较一下分封制和郡县制的职责都是什么。

首先分封制度之下,各个诸侯拥有许多的权力,他们是这个诸侯国的最高统治者,政权和统治权是自然掌握在他们手中的,不管是诸侯国下的土地还是人民,诸侯们都具有同样的管理权,但是这一切的前提就是诸侯还要受周王的辖制。

而郡县制中郡县的长官们一般拥有的只是政治上的管理权,关于土地和人民他们是没有统治的权力的,只是在一定程度受伤享有管理人们而不是统治人民的权力罢了。

中国古代史政治部分基础知识专题(四)·中国古代中央行政制度与地方管理制度的发展演变

中国古代史政治部分基础知识专题(四)·中国古代中央行政制度与地方管理制度的发展演变

中国古代中央行政制度与地方管理制度的发展演变在中国古代史上,随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我国古代的中央行政制度和地方管理制度也在不断发展,并逐渐成熟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主要的中央行政制度是皇帝制度、宰相制度、秦汉时期确立的三公九卿制度和隋唐时期确立的三省六部制度。

1、皇帝制度公元前221年,秦兼并六国。

秦王嬴政自称始皇帝,并规定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凡行政、军事、经济等一切大权均由皇帝总揽。

从此,皇帝成为我国封建时代历代王朝最高统治者的专称。

从秦始皇起,皇帝的特权从制度上进一步明确。

明代,皇帝废除宰相制度,直接统管政府,并建立庞大的宦官机构和厂卫制度,实行专制特务统治,皇帝制度走向极端。

明末清初,我国著名的思想家黄宗羲针对君主专制制度进行了激烈的批判。

他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在19世纪末的维新变法运动中,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以君民共主的君主立宪政体代替君主专制政体。

资产阶级革命派则主张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实行民主共和制度。

1912年,随着辛亥革命的胜利,中华民国的建立,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寿终正寝。

2、宰相(丞相)制度的发展变革:秦在中央设三公制,丞相为首,协助皇帝处理政事;西汉汉武帝改革官制,实行中外朝制度,削弱相权;东汉光武帝扩大尚书台权力,形成“虽置王台,事归台阁”的局面;隋唐设三省六部制,把相权一分为三,互相牵制体现皇权的加强;北宋在宰相下增设参政知事为副相,分割宰相的行政权,设枢密使分割军权,设三司使分割财权,把宰相职权一分为三,便于皇帝总揽大权;元朝设中书省,置右、左丞相,行宰相职权,为最高行政机关;明朝废丞相,权分六部;永乐朝设内阁,实行“票拟”;清朝设军机处,丞相制残余荡然无存,这一巨变反映皇权已达到顶峰。

从变化之中看到,皇帝对相权的分割、削弱,一步步把各种大权集中到自己手中,从而有效地实行君主专制。

3、三公九卿制(1)形成和演变:秦朝统一以后,为建立封建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巩固统一,在确定皇权至高无上的基础上,在中央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太尉等官职,建立了三公九卿制度。

郡县制和行省制的区别在哪里

郡县制和行省制的区别在哪里

郡县制和行省制的区别在哪里?秦始皇统一天下,我国开始有了较为正规的地方行政区域划分制度。

秦代普遍推行郡县制,分天下为三十六郡,郡下设若干县,由中央政府委派官吏管理地方各项事务。

汉代实行郡、国并行制,郡由朝廷直接管辖,国分封给有功劳的大臣,每国各领数郡土地,郡、国数目比秦代有很大的增加。

到汉平帝元始二年(公元2年),郡国已达103个,郡和王国之下有县、邑、道、侯国。

县、邑有1314个,道32个,侯国241个。

汉代在实行郡国并行制的同时还采用了州制。

封国势力过于强大,往往会形成割据的局面。

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在经过一系列对内削藩,对外开拓疆土的基础上,汉武帝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将全国分成十三州刺史部,简称“十三部”或“十三州”。

各置刺史代表中央管理地方事务。

从东汉至南北朝,不断沿用州制。

虽然各个时期都有改动,州的划分、数目与名称不尽相同,但基本格局未变,均以州为最高一级地方行政构机,下辖郡、县等。

到隋炀帝时,废除州制,恢复推行郡、县二级地方行政制度。

至此,中国历史在八百多年后又回到秦初的统治方式。

唐、宋、辽、金几代朝廷改用道、府、路的地方行政区域的划分制度。

唐太宗分全国为十道,每道各辖几十个州。

中唐又析置十五道,井与节度使制度逐渐融合。

在道制之外,又有府制。

分别设在国内要地和边境地区。

北宋开始,改用路为最高地方行政机构,分全国为二十三路,下辖府与州。

两宋和辽、金时期,路的设置、分合及所辖的府、州常有变动。

至元代,我国行省制度确立起来。

元代疆域辽阔,战争频繁,为了便于管理,把胜利成果巩固下来,除设置中央一级的中书省外,又将全国划分成十个大的地方行政区域,它们是岭北行省、辽阳行省、陕西行省、甘肃行省、河南江北行省、江浙行省、江西行省,湖广行省、四川行省和云南行省。

每个行省下辖路、府、州、县四级地方行政机构。

元朝创设的行省制度,是秦朝以来郡县制度的发展,也是我国历史上政治制度和地方行政区域划分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

2016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纵横链接课件:1-1-09 分封制、郡县制和行省制的比较

2016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纵横链接课件:1-1-09 分封制、郡县制和行省制的比较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纵横链接
分封制、郡县制与行省制的对比
1.图表释义
不 同 点
相 同
分封制 郡县制 行省制 推行 推行于西周,春秋 春秋战国时期至 确立于元 时代 时期趋向瓦解 元建立前 与中 诸侯国相对独立于 郡县是中央政府 行省是中书省 央关 中央政府,诸侯的 下属的地方行政 的派出机构, 系 权力和地位可以世 机构,官吏由皇 行政长官直接 袭 帝直接任免 对中书省负责 在周前期产生过一 郡县制和行省制不仅在当时有效 作用 些积极作用,但长 地加强了中央集权,维护了国家 远看不利于国家统 统一,而且经过后世的调整与补 一和社会稳定 充,其积极作用愈益明显 都是古代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都是为了巩固统治;都在 一定时期产生过积极作用。
【指点迷津】作为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内容“别”应 侧重于时代背景、与中央的关系及发挥的作用等角度分析。
2.典型例题 对分封制、郡县制和行省制 的区分 【典例】下列关于古代地 方行政制度的叙述正确的 是( ) A.秦朝废分封、行郡县导 致其孤立而亡 B.西汉采用郡国并行制, 实现长治久安 C.元朝实行行省制,行省 拥有军政大权不利于中央 集权 D.明朝废行省、设三司, 加强了中央集权
3.跟踪训练 【跟踪训练】公元1302年,元朝中书省批评各行省“不详行 体轻重,无问巨细,往往作疑咨禀,以致文繁事弊甚非所宜 ”,要求各行省自主处事,如非重要事情,应自行解决。元 朝中书省这样做的目的是( ) A.扩大行省权力 B.强化君主专制 C.提高行政效率 D.加强地方监察 解析:扩大行省权力不符合历史史实,A项错误;题干中体 现的是中央和地方的关系,B项错误;D项题干中无体现。 所以正确选择为C项。 【指点迷津】 把握分封制、郡县制和行省制的区别与联系,根据一定时期的 政治制度是一定时期社会经济反映的原理,从三种政治制度出现 的背景,理解它们的特点及演变历程。

【史料及解析】分封制、郡县制、行省制度

【史料及解析】分封制、郡县制、行省制度

分封制、郡县制、行省制度分封制是始于西周瓦解于春秋而在战国被郡县制所取代、与当时较低经济水平及不平衡政治状况相适应的地方行政制度,其特点在于A分封目的是巩固奴隶主贵族专政的国家政权,B分封对象主要有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C诸侯在封国享有世袭统治权也承担周天子所规定义务,D诸侯按爵位高低具有严格等级和享有不同特权,E是支撑奴隶社会的政治支柱,而封藩建卫,利于巩固初期统治和拓展疆场版图,但尾大不掉而致诸侯群起,成为春秋战国社会动荡的历史原因。

行省制:元朝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

京师设中书省作为全国最高行政机构,地方设行中书省作为地方行政机构。

特点在于行省长官由中央直接委派官员担任,目的是有效管辖空前辽阔的疆域,成为明清以后地方行政区划的典范。

行省制是古代郡县制的发展,是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成功尝试,同时又是加强中央集权的新举措,对后世影响深远。

中国历史上的分封制分封制的结果与影响(1)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但后来诸侯国之间出现了强国兼并弱国的形式,使周天子的权威逐渐削弱。

通过分封制,周的文化形式因此覆盖了整个黄河中下游地区;周文化具有惊人的稳定性和延续性。

(2)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控制。

周朝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范围,并逐步构织出全国的交通网络。

(3)西周后期,随着诸侯国的日益强大,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春秋时的楚王问鼎,是诸侯国对分封制的公开挑战。

春秋战国时期。

大国兼并小国,同姓国也彼此战争,周天子都管不着,战国末年,周王室完全丧失了分封大权。

行省制:元朝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

京师设中书省作为全国最高行政机构,地方设行中书省作为地方行政机构。

特点在于行省长官由中央直接委派官员担任,目的是有效管辖空前辽阔的疆域,成为明清以后地方行政区划的典范。

行省制是古代郡县制的发展,是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成功尝试,同时又是加强中央集权的新举措,对后世影响深远。

郡县制和行省制的区别在哪里?秦始皇统一天下,我国开始有了较为正规的地方行政区域划分制度。

专题一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和演变与创新

专题一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和演变与创新

专题一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和演变与创新【专题立意】以制度创新为核心推动社会主义全面改革,是推进民主政治建设的基本保障。

20多年来,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都是与我们不断进行的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等分不开的。

综观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都与制度创新有着密切关系。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与创新是中国古代史的重要内容,所占教材比例也比较大,过去在高考中占的位置尤为突出。

本专题的主要立意在于寻找与现实政治的链接,触摸古为今用的脉络。

【知识梳理】一、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的演进(一)中国奴隶社会的政治制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从此,“公天下”变为“”,制代替了禅让制。

西周建立后,实行了分封诸候的制度。

(二)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政治体制——专制主义中央集体制1.概念:专制主义是与民主政体相对立的概念,指一个人或少数几个人独裁的政权组织形式,体现在终身制和世袭制上。

其主要特征是个人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从决策到行使军政财大权都具有独断性和性。

中央集权是相对于分权而言的,其特点是地方政治在政治、、军事等方面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

2.演变:(1)萌芽:战国时期,从理论上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主张;变法初步确立。

(2)创立:秦朝。

秦统一后,在政治方面,确立至高无上的;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制和行政机构;颁布通行全国的;在经济上,实行制,按亩纳税;统一、货币;统一车轨、驰道;在文化方面,“”焚书坑儒;以法为教,。

这样,秦朝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3)巩固:西汉。

西汉推行郡县、并存制,王国势力膨胀,严重威胁中央集权。

汉武帝颁布“”,较好地解决了王国问题;后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实现了思想的统一,从而巩固了政治上的统一。

(3)完善:隋唐。

隋创立三省六部制和,唐朝继续实行并使其完备。

三省六部制的特点是把秦朝以来的职权一分为三,相互牵制,又把最高行政机构的权力分给六部,防止专制权,两种制度的实行,使中央集权政治制度进一步完善。

中国历史上的政治制度和制度创新

中国历史上的政治制度和制度创新

··'( 1& IT U '9016【知识梳理】1.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和制度创新。

(1)禅让制:即将部落联盟首领的位子传给贤德之人。

(2)王位世袭制:禹建立了夏朝。

禹死后,他的儿子启凭借强大的势力继承了他的位置。

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为“家天下”。

(3)分封制: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周王根据血缘关系的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

诸侯具有较大的独立性,但需要向周王进献贡物,并服从周王调兵。

受封者可以在自己的封地内进行再分封,从而确立了周王朝的社会等级制度“分封制”。

分封制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同时稳定政局,扩大了统治范围。

(4)君主专制制度:确立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创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

最高统治者称皇帝,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中央政府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地方实行郡县制。

巩固(西汉)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建立刺史制度,削弱了诸侯国势力;“罢黜百家,尊崇儒术”,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

55(续表)完善隋唐时期,创立和完善科举制,选拔有才学的人,扩大统治基础。

加强北宋时,皇帝控制军队,削弱相权,派文臣担任地方长官,设置通判,实行重文轻武政策,等等。

宋朝时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权大大加强。

发展元朝时,在中央设中书省,并在其下设六部分管各项政务;设枢密院负责全国的军事事务;设御史台负责监察事务;实行行省制度,地方设行中书省。

顶峰明朝在中央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权分六部,设立五军都督府;地方废行中书省,设“三司”;设立“厂卫”特务机构;实行“八股取士”。

清朝沿用明制,设军机处,兴文字狱,推行文化专制政策。

(5)郡县制:秦朝时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制。

郡县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6)科举制:诞生隋文帝时,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高中历史古代史必备知识点:中国古代三大制度的比较

高中历史古代史必备知识点:中国古代三大制度的比较

▁▂▃▄▅▆▇█▉▊▋▌精诚凝聚 =^_^= 成就梦想▁▂▃▄▅▆▇█▉▊▋▌
1、古代地方三大制度分别是:西周分封制和秦朝郡县制、元朝行省制度。

2 .相同:都是古代中国的地方行政制度;都是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巩固统治;都在一定时期内产生过积极影响。

3 .不同
( 1 )盛行的时间不同:分封制是奴隶社会的行政制度,盛行于西周;郡县制盛行于整个封建社会;行省制确立于元朝,盛行至今。

( 2 )与中央关系不同:分封制中的诸侯相对独立于中央政府,爵位世袭,并拥有封地,是贵族政治;郡县、行省是中央政府的下属的地方行政机构,其长官由皇帝任免,官位概不世袭,官吏只有棒禄,没有封地,是官僚政治。

( 3 )维系的纽带不同:分封制与宗法制相联系,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郡县制、行省制是在国家大一统的条件下实行的,是按地域划分的。

( 4 )所产生的影响不同:分封制下诸侯拥有很强的独立性,容易发展为割据势力,破坏国家和社会安定;郡县、行省则是地方行政机构,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统一,经过后世的调整和补充,其积极作用愈益明显。

认识:由分封制到郡县制,主要反映官吏的任免原则,由宗法血缘关系世袭到由皇帝任免,这是历史的进步;由郡县制到行省的变化,主要反映行政区划的发展,反映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点亮心灯 ~~~///(^v^)\\\~~~ 照亮人生▃▄▅▆▇██■▓。

人民版历史必修1:专题一专题检测评估

人民版历史必修1:专题一专题检测评估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禹授益,而以启为吏。

及老,而以启不足任天下,传之益也。

启与支党攻益,而夺之天下。

”这段史料反映的实质是()A.禹大公无私,把王位传给大家信任的人B.启取得统治地位依靠的是宗法关系C.“家天下”制度的开始D.当时贫富差距很大解析:选C。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夏初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首先要读懂材料,材料中的启攻益而夺之天下,正反映了这一历史事件。

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也就开始了“家天下”的制度。

2.《荀子·富国》载:“故天子朱裷衣冕,诸侯玄裷衣冕,大夫裨冕,士皮弁服。

”与这一现象直接相关的制度是()A.分封制B.宗法制C.郡县制D.封建礼制解析:选A。

这段话的意思是:天子穿戴赤色画龙的衮衣和冠冕,诸侯穿戴黑中带红的衮衣和冠冕,卿大夫朝觐或祭祀时穿戴禆衣礼冠,位次低于大夫的士则穿皮弁之衣。

材料体现了天子—诸侯—卿大夫—士不同的等级序列,反映了分封制的特点,故选A项。

3.下图为闽南地区王氏宗祠“世飨堂”的两块牌匾。

它们()①体现聚族而居的宗法观念②具有激励族人的教化功能③强调尊宗敬祖的文化认同④反映重利轻义的价值取向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解析:选A。

图片所示是王氏宗祠牌匾。

祠即宗祠,“祠堂”主要是用来供奉和祭祀祖先的场所,一般是一姓一祠,内有旁文记载着姓氏渊源、族人荣耀等。

由此可见图片强调的是血缘关系。

宗法制是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制度,有利于凝聚宗族的力量。

据此即可判断与之联系的制度是宗法制。

④与牌匾所反映的思想不符。

4.据史料记载,上海青帮著名人物杜月笙发迹后请杨度为自己修家谱,最终杨度选择了杜甫为其先祖。

这一记载体现出家谱()A.具有区分家庭成员血缘关系亲疏远近的功用B.具有传承先辈精神和鼓励后人的目的C.是研究历史、地理、社会、民俗的重要资料D.深受中国古代宗法观念的影响解析:选D。

杜月笙发迹后,请杨度为他修家谱,说明其深受尊宗敬祖的古代宗法制观念的影响,D正确;家谱是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迹的特殊图书体裁,A、B、C说法正确,但与题干无关,排除。

郡县制与行省制的区别和优劣

郡县制与行省制的区别和优劣

郡县制与行省制的区别和优劣中華2762498年贰月初贰日仲冬伏羲64905年閼逢月廿八日.女媧補伏羲曆困敦月廿八日木曜日(四)强圉作噩之歲极涂月庚戌日小寒第十四日黃帝紀元4714年腊月初二日.四九歲次丁酉年癸丑月庚戌日無誕辰中華民國107年一月十八日共和國69年月相:既朔月儒略2458137日物候:雉始雊历史篇众所周知,我们现在使用的行政模式是行省制,全国分省(直辖市、特别区)、市、县(区、县级市)、镇(乡)等几个地方行政单位。

前几日有人问我,行省制度与郡县制度有什么区别,想来也不是一两句能说清楚的,故特撰此文,概说此中关系。

先从历史说起,周朝建立,分封各大诸侯,诸侯建立诸侯国。

诸侯以下的士大夫,也有封地,称之为封邑或采邑。

全天下自上而下的贵族皆是裂土分封,有自家的私有田产。

西周时期,天子威信尚能覆盖,到了西周末年和东周初期,天子式微,诸侯累世强大,此时则不愿意听令天子了。

不仅天子如此尬境,各地诸侯也是如此,下面的士大夫封地强大,也有抗衡诸侯之意。

韩赵魏三家分晋就是典型的例子。

一些诸侯国认识到这个严重的问题,率先设立了诸侯自己的直接领地,亦即除了分封给士大夫之外还有诸侯自己的自留地。

一般认为,设立县制是楚国楚武王,楚武王灭掉一个叫权国的小国,权国系商朝武丁王后裔,子姓改为权县,让之前的权归公(权国末代诸侯)任权县县尹。

权归公哪会心甘情愿任县尹呢,好歹之前也是一方诸侯啊,于是私下招募兵马反叛,楚武王平叛之后不敢再让权归公任县尹了,改派大夫斗缗为县尹。

这便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县尹。

县与大夫封邑有什么区别呢?封邑是被封者的自留地,法理上讲属于私有财产。

县则不是私有财产,是替自家主子(诸侯)去管理。

法理上讲,县是诸侯王个人的私有财产,但诸侯王不可能有时间精力去亲自打理,所以要派人去代为管理。

「县,系也」《说文》。

注:「此本是縣挂之縣,借为州縣之縣。

今俗加心,别作懸,义无所取。

」什么意思呢?县就是悬挂,就是系,意思君王的权力远系,县尹是直接替君王在行政,县字本意也说明县就是君王的自留地,不属于分封地。

【史料及解析】分封制、郡县制与行省制的比较

【史料及解析】分封制、郡县制与行省制的比较

【史料及解析】分封制、郡县制与行省制的比较
分封制、郡县制与行省制这三个制度是中国非常非常重要的政治制度,分封制和郡县制是递进关系,因为废除了分封制才有了郡县制。

行省制和郡县制并不是递进关系,行省制是在郡县制的基础上又增加的一道“防火墙”。

这是三者之间的联系,是很重要的知识点,一定要掌握清楚。

1.三者的相同点:
(1)都属于统治和管理地方的行政制度;
(2)目的都是巩固统治;
(3)结果都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
(4)对后世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2三者的不同点:
(1)时代:分封制产生与奴隶社会,盛行于西周;郡县制与行省制都产生于封建社会,郡县制几乎盛行于整个封建社会,行省制确立并盛行于元朝。

(2)地方与中央的制约关系及其地方权力的大小:
在分封制下,被封者的爵位和领地等都是世袭的。

他们虽然对上承担一定的义务,但独立性很大,实际上是一个独立的王国。

在中央政权力量衰弱的时候,被分封者就称霸一方,形成割据称雄的局面。

在郡县制下,郡、县长官都是由君主任命,可以随时撤换或调动,郡、县两级政府都是中央的派出机构,权力集中于君主一人手中。

郡、县两级的官员按能力选任,破了贵族制下的血缘联系。

对居民管理主要按地域划分,进一步清除了氏族制残余。

行省是地方最高行政机构,其行政长官直属中书省。

(3)作用与影响:
分封制虽在一定时期内产生了一些积极作用,但长期以来破坏了国家统一和社会安定;
郡县制与行省制不仅在当时有效地加强了中央集权,维护了国家统一,而且经过后世的发展、完善,积极作用愈益明显。

考点2-分封制-郡县制-行省制

考点2-分封制-郡县制-行省制

2021/3/11
4
第四,历史作用不同。 分封制体现了“薄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
王臣”一统天下的政治局面,这和西周时期经济发展水 平低、政治不平衡、文化差异较大的情形相适应,有一 定的进步意义。但是,由于各诸侯国在封地上拥有绝对 的统治权而变成了大大小小的独立王国。在一定的条件 下,这些王国演变成完全独立的国家,直接或间接地威 胁国君的安全,酿成了列国争霸,互相兼并,国君权力 衰微,大权旁落,最后导致完全分裂的政治局面。春秋 争霸局面的形成,可以说是分封制的必然产物。
2021/3/11
10
1.(2010年上海高考历史10题)元朝为加强中 央对西藏和台湾的管理,分别设置了
A.中书省、伊犁将军 书省
B.宣政院、中
C.伊犁将军、澎湖巡检司 湖巡检司
D.宣政院、澎
【答案】D
【点拨】]测量目标:历史知识/知道重要的历史 事实、历史概念和历史评价。考试内容:两宋的 繁荣与元的统一/元朝的统一/元朝的统治与行省 制度/对边疆地区的管理。
2021/3/118Biblioteka 4、实行制度上的监察制度:
虽然历史上均有监察机构,但其要么监督无力、形同虚 设,导致地方势力坐大;要么监督太严,束缚官员的手 脚。元代在全国设立二十二道监督区,除纠察行省的施 政得失外,每年两次审核行省的文件,看行省官员是否 违背了典制,像行省长官是否在获得了中央授予领兵的 虎符之后,才调动兵马等,制度上的监察防止了行省违 制专权。
郡县制的出现及其推行,消除了由分封割据而带来的隐 患,使皇帝能够直接控制地方的行政制度,成为中国两 千多年封建专制统治的组成部分。由此可见,郡县制对 中国传统封建社会的社会调控产生了深远影响。
2021/3/11

分封制、郡县制和行省制度之比较

分封制、郡县制和行省制度之比较

分封制、郡县制和⾏省制度之⽐较分封制、郡县制和⾏省制度之⽐较分封制、郡县制和⾏省制度是古代的三⼤地⽅⾏政制度,它对后世产⽣了深远的影响,本⽂作⼀对⽐,以帮助同学们学习。

⼀、背景不同分封制是奴⾪社会的地⽅⾏政制度。

周为防⽌商代遗族叛乱,加强⼴⼤地区有效统治,周天⼦因循前代,⼴建封国。

郡县制度是春秋战国时期以来逐步形成的地⽅⾏政制度。

秦始皇统⼀中国后,为打破西周以来分封割据的状况,巩固国家的统⼀,全⾯推⾏郡县制。

为加强中央对地⽅的管理,加强中央集权,元朝承袭宋⾦制度,确⽴了⾏省制度。

⼆、盛⾏的时代不同分封制萌芽于夏,盛⾏于西周,春秋时期名存实亡,战国时期逐步被郡县制取代。

郡县制开始出现春秋后期。

战国时期,郡县制在各诸侯国普遍推⾏。

秦统⼀六国后,在全国推⾏郡县制度,体制也更为完善。

此后,各朝⼀直沿⽤郡县制,只是在形式上有所变化。

元朝在地⽅实⾏⾏省制度,⾏中书省简称“⾏省”或“省”,这就是中国地⽅⼀级⾏政区划“省”的由来。

明代将地⽅最⾼⾏政机构改为承宣布政使司,但作为⾏政区划和元朝的⾏省并⽆本质上的不同。

清初沿袭明制,⾄清光绪年间,清朝政府共设了23省,基本上形成了今天通⾏的省级⾏政区划。

三、和中央政府的关系不同。

分封制是国君将⽥⾢赐给宗室⾂属作为俸禄的制度,受封的对象有王族、功⾂和先代贵族的后裔。

被分封的诸侯其权⼒和地位可以世袭,即实⾏世袭制。

郡县制是⼀种⾼度中央集权的形式,是中央政府属下的地⽅⾏政机构,⼀切由中央统管,郡守和县令都由皇帝直接任免,可以随时撤换和调动,实⾏任免制⾏省是中央政府机关——中书省的派出机构,直接对中书省负责。

⾏省制度作为⼀种军、政、司合⼀的地⽅⾏政制度,其长官在中书省的直接领导下有相对独⽴的⾏政、军政和司法权。

三、下辖等级或机构不同分封制是⼀种分级⽴宗制,按照⾎缘关系的亲疏,形成了“周天⼦——诸侯——卿⼤夫——⼠”这样的宗法等级。

郡县制和⾏省制度实⾏的是中央垂直管理地⽅的形式。

中国古代行省制度与郡县制的区别

中国古代行省制度与郡县制的区别

中国古代行省制度与郡县制的区别郡县是地方政府,行省是中央政府的派出机构.郡县首长是地方官员,行省首长是中央干部。

行省的全称是行中书省(行走的、临时的、分支的中书省),中书省相当于现在的国务院。

1、行省的二元化特点有利于中央集权。

元朝行省最初只是临时性的中央派出机构,到元世祖忽必烈在位后期,始基本定型,转变为常设的地方大行政区。

但即使在行省完全定型并地方化之后,它仍然带有中央派出机构、或者说是中书省分支机构的性质。

“行省演化为地方最高官府,只是言其性质的基本方面”;“即使上述演化完成以后,行省仍长期保留着朝廷派出机构的某些原有性质,……并非纯粹的地方官府”(李治安《行省制度研究》),这就使得行省具有二元化的特点,这是其他朝代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区关系所不具备的,这种特点使得行省既要服从中书省的制约又共同为元代统治服务。

2、中央政府对行省的有效控制有利于中央集权。

行省虽然“军国重事,无不领之”,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无不受到中央政府各方面的牵制与制约,故“有诸侯之镇,而无诸侯之权”(《历代名臣奏议》卷二七三“理财”门引赵天麟奏议)。

如在人事权方面,元代地方官吏的选用主要由中书省和吏部负责,行省几无任官和诠调权,在这方面远不如汉唐地方大员;在财政方面,行省只是充当了朝廷集中财赋的工具,所收取的财赋行省必须执行上供中央与地方留用七三分成的悬殊比例规定,行省还有义务遵照朝廷的命令,额外提供钱谷,以弥补中央财赋支出的不足;在军事方面,行省不能独立行使军权,军权掌握在中央的枢密院;在司法方面,朝廷也对行省制定了严格的规则典制,不能逾越。

3、行省内部权力的相互牵制有利于中央集权。

元代行省内部实行的是群官负责和圆署会议制,即通过行省官员集体开会共同负责,各官员之间既有所分工、互相配合又互相牵制,每个行省官员都不可能独立行使权力,而要受到其他同僚的协助或制约。

同时中央在行省也构制了监察行省、防范其擅权坐大的特殊机制。

如江南、陕西行御史台的设置及其与二十二道廉访使司所构成的地方监察网络,是元代地方监察的创举。

中国古代史政治部分基础知识专题(四)·中国古代中央行政制度与地方管理制度的发展演变

中国古代史政治部分基础知识专题(四)·中国古代中央行政制度与地方管理制度的发展演变

中国古代中央行政制度与地方管理制度的发展演变在中国古代史上,随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我国古代的中央行政制度和地方管理制度也在不断发展,并逐渐成熟一、中国古代中央行政制度的发展演变主要朝代主要行政制度及其职权划分变化趋势秦朝确立了皇帝制度,规定皇权至高无上。

并建立三公九卿制度。

即在中央设置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太尉(负责管理军事)、御史大夫(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兼理国家监察事务),这就是三公。

三公以下设诸卿,分掌具体政务皇权逐渐加强相权日益削弱隋唐确立并发展了三省六部制。

隋文帝在中央确立了三省六部制,唐太宗时期进一步明确划分了三省的职权。

三省是中央最高的政府机构:中书省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的诏令;门下省负责审核政令;尚书省负责执行国家重要的政令。

三省长官都是宰相。

六部是尚书省下设机构,包括吏部(主管官吏的考核和任免)、户部(主管户口、赋税等)、礼部(主管国家的礼仪制度)、兵部(主管军政)、刑部(主管刑法)、工部(主管国家的工程建设)北宋在中央,分散宰相权力。

在宰相之下设立参知政事为副相,分割宰相的行政权;设枢密使管理军事,分割宰相的军权;设三司使管理财政收入等,分割宰相的财政权。

这样,把宰相的职权一分为三,便有皇帝总揽大权。

在军事上,将中央禁军的统领权一分为三,都直接对皇帝负责元朝在中央,设中书省(上承天子,下总百司,为中央最高行政机构,行使宰相职权)、枢密院(为中央最高军事管理机关)和御史台(为中央最高监察机关)。

此外,另设宣政院,统领宗教事务和管理西藏地区。

明朝在中央,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把中央行政权分属六部。

六部各设尚书,直接对皇帝负责清朝清朝初年,中央政权机构大体上采用明朝制度,设内阁、置六部,但还保留着由满洲贵族组成的议政王大臣会议。

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凌驾于内阁、六部之上。

凡军国大事都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决定,皇权受到限制康熙亲政以后,设南书房,参与机密,替皇帝草拟谕旨。

【史料及解析】地方行政制度及其认识

【史料及解析】地方行政制度及其认识

【史料及解析】地方行政制度及其认识(1)分封制(目的、对象、内容、作用):西周统治者为了巩固奴隶主政权,政治上实行分封诸侯的制度,使周朝巩固了统治,扩大了疆域。

到春秋战国时逐步崩溃,被郡县制取代,在以后的某些朝代仍保留。

(2)郡县制:春秋战国时出现,秦朝在全国推行,从而在全国范围内取代了分封制,大大削弱了地方政权的独立性,加强了中央集权,这是我国地方行政制度上一个划时代的改革,郡县制在我国被长期沿用下来,影响十分深远。

(3)郡国并行制:西汉初期在地方推行郡县制,同时又有封国制。

郡国并行,不利于国家的统一管理,具有分裂的危险。

(4)蕃汉分治制:在辽境内,居住很多民族,汉族与契丹等族在经济文化的发展水平、人民的生活方式上有很大的差异,为此实行“蕃汉分治”的政治制度,即“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它的特点是民族分治,实质是阶级统治而非民族压迫,作用是促进了契丹的发展,加速契丹封建化进程,也推动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5)猛安谋克制:金建立后,为了加强统治力量,阿骨打推行猛安谋克制,它是一种兵农合一的制度,猛安谋克既是军事组织,又是地方行政组织,推进了女真族的封建化进程。

(6)行省制:元朝是当时地域空前辽阔的封建国家,为了对各地实行有效的管辖和统治,元政府建立了行省制度。

它的确立,巩固了国家统一,使中央集权在体制上得以保障,是继秦朝郡县制后,我国政治制度史上的一项重大变革。

元朝的行省制度对后世的政治制度影响深远,行省从此成为我国的地方行政机构,明清沿用此制,一直保留到今天。

(7)僧官制:明朝在西藏实行僧官制度,由于藏区人民信仰藏传佛教,明政府利用宗教来统治藏区人民,但规定各级僧官由朝廷任兔,从而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

(8)八旗制:八旗制度是明朝后期女真首领努尔哈赤创建的一种制度,八旗制度按军事组织形式把女真人编制起来,由贵族控制,具有军事征伐、行政管理、组织生产三项职能,是一种兵民合一的社会组织,既是军事组织又是行政管理制度,促进了女真社会的发展。

分封制郡县制行省制

分封制郡县制行省制

分封制、郡县制和行省制度的比较
相同点:都是中国古代社会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目的都是为了加强对地方管理;结果在一定时期内都产生了积极作用,对后世各期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不同点:(1)盛行的时代不同:分封制是奴隶社会的地方行政制度,盛行于西周,封建社会偶有采用;郡县制和行省制度是封建社会的地方行政制度,郡县制度几乎盛行于整个封建时代,行省制度确立并盛行于元朝,对后世各朝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2)与中央政府的关系不同:被分封的诸侯相对独立于中央政府,并且权力和地位可以世袭;郡县则是中央政府属下的地方行政机构,郡守和县令都由皇帝直接任免;行省只是中央最高行政机关中书省的派出机构,其行政长官直接对中书省负责。

(3)在一定时期内所产生的作用和影响不同:分封制虽在一定时期内产生过积极作用,但长期以来残余势力破坏了国家统一和社会安定;郡县制和行省制度不仅在当时有效地加强了中央集权,维护了国家的统一,而且经过后世的调整和补充,其积极作用愈益明显。

人教版高中历史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人教版高中历史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人教版高中历史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一、宋元时期的阶段特征宋元时期指从960年北宋建立到1368年元朝灭亡。

这一时期,中国封建经济继续发展,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

1、政治方面(1)从分裂割据,若干民族政权并立到逐步走向统一。

(2)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加强。

北宋初,为了巩固统治,宋太祖采取措施加强了中央集权解决了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和武将争权的问题。

元朝实行行省制度,有效地加强了对全国的管辖和统治。

(3)阶级矛盾、民族矛盾、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都很尖锐。

北宋和元朝的农民战争都说明阶级矛盾尖锐;民族间战争频繁说明了民族矛盾尖锐;统治阶级中主战与主和、改革与保守的斗争说明了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

2、经济方面(1)经济重心南移,南宋时南方成为全国的经济重心。

(2)封建生产方式向边疆地区扩展,宋辽、宋夏、宋金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推动了边疆各族的封建化进程。

(3)封建经济继续发展。

这一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都超过了前代水平,农业表现在外来农作物品种的引进和推广、农业生产技术的提高;手工业表现在手工业部门增多,除丝织业、制瓷业、造船业、矿冶业发达外,还出现了新兴的棉织业;商业表现在城市经济发展,商品经济空前繁荣。

3、民族关系方面(1)各民族政权之间既有战争又有议和,但“和”是主流。

(2)边疆少数民族封建化进程加快,如契丹、女真等都向封建社会过渡(3)多民族政权并立到完成统一。

(4)内迁少数民族与汉族逐渐融合。

(5)各民族间经济文化交流频繁,如榷场贸易等。

4、对外关系方面(1)宋元时期对外贸易发展超过了前代大都和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商业都市。

对外贸易范围扩大,东至朝鲜、日本,西到东欧和西非。

(2)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中国科技(如四大发明)走向世界,对世界的文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5、文化方面:宋元时期,我国古代文化高度繁荣。

(1)科技成就突出。

我国科技居于世界领先地位,最为突出的成就是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用于航海和火药在军事上的广泛应用。

分封制、郡县制、州郡制、道路制、行省制

分封制、郡县制、州郡制、道路制、行省制

分封制、郡县制、州郡制、道路制、行省制分封制自从有了国家,随之就产生了管理的问题。

国家越大,管理问题就越突出。

中国古代,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就是间接统治,即划分行政区域,由各区域的代理人代表最高统治者实行统治。

对古代君王来说,首先需要考虑的是间接统治的方式,然后才是依山川形便、风土民俗划分行政区域。

夏、商两代实际上还处于部族统治阶段,夏、商两族虽然在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方面都比周边部族要强,但它们直接控制的区域其实很小。

周灭商后,来自西部边陲的周人部落一下子获取了大片原属于商或臣属于商的东部领土。

为适应新的形势,对国家进行有效管理,周初的政治家们实行了两项具体措施。

一是营建洛邑(今河南洛阳),使统治中心部分东移;二是建立宗法制度,实施分封制。

周代的分封制又称“封建”,即由周王给王室成员、贵族和功臣划分领地。

领地的领主称为诸侯,除定期贡奉及满足周王要求外,诸侯拥有自己领地内的一切权力。

分封制下,周王直接统治的领地只有王都附近的一小块地方,但名义上拥有节制诸侯的权力。

各诸侯领地内部,诸侯与卿大夫间也实行分封制。

周朝的统治者希望通过这种层层递进的宗法关系,实现一种理想化的间接统治。

西周中期以前,分封制尚能保持一定的延续。

之后,随着各诸侯国力量的强大,分封制逐渐崩溃。

一方面,王室已无地可封;另一方面,各诸侯国也不再听命于周王的指挥。

终于在经历春秋战国(前770—前221)500多年的纷争之后,秦代废除了分封制。

西汉王朝建立后,部分恢复分封制,并一直延续到魏晋时期(220—316)。

但这一时期的分封制已与西周的分封制大不相同,各封国内主要官吏基本都由中央政府任命,国主也大多没有兵权和财权,实际上只是空具封国的形式而已。

魏晋之后,分封制就基本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郡县制西周的分封制,仅仅只是划分一片都邑所在的位置。

由于人口稀少,都邑之间很多土地并未开发,还没有严格的边界和行政区划概念。

春秋战国时期(前770—前221),随着人口增长与土地开发,逐渐出现了一些人为划定的行政区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选项解析
数字媒体资源库
避开陷阱
参考答案
本题易错原因是对中 从分封制到郡县制再到行省 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 制,说明中国古代地方行政 理解不准确。秦朝亡于 制度经历了不断变革、发展 暴政而非郡县制,故A错 和完善的过程。由分封制到 误;郡国并行制使西汉 郡县制,主要反映了管理的 初期的中央政权遭到威 任免原则由宗法血缘关系到 胁,B错误;行省制度便 行政任命的变化,是政治制 度进步的表现;由郡县制到 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行省制的变化,主要反映地 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 方行政制度的变化。 了多民族的国家统一,C 说法错误。
第3页
返回目录
结束放映
3.跟踪训练
数字媒体资源库
【跟踪训练】公元1302年,元朝中书省批评各行省“不详行 体轻重,无问巨细,往往作疑咨禀,以致文繁事弊甚非所宜 ”,要求各行省自主处事,如非重要事情,应自行解决。元 朝中书省这样做的目的是( ) A.扩大行省权力 B.强化君主专制 C.提高行政效率 D.加强地方监察 解析:扩大行省权力不符合历史史实,A项错误;题干中体 现的是中央和地方的关系,B项错误;D项题干中无体现。 所以正确选择为C项。 【指点迷津】 把握分封制、郡县制和行省制的区别与联系,根据一定时期的 政治制度是一定时期社会经济反映的原理,从三种政治制度出现 的背景,理解它们的特点及演变历程。
第4页
返回目录
结束放映
【指点迷津】作为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内容“区别”应 侧重于时代背景、与中央的关系及发挥的作用等角度分析制、郡县制和行省制 的区分 【典例】下列关于古代地 方行政制度的叙述正确的 是( ) A.秦朝废分封、行郡县导 致其孤立而亡 B.西汉采用郡国并行制, 实现长治久安 C.元朝实行行省制,行省 拥有军政大权不利于中央 集权 D.明朝废行省、设三司, 加强了中央集权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纵横链接
分封制、郡县制与行省制的对比
1.图表释义
数字媒体资源库
不 同 点
相 同
分封制 郡县制 行省制 推行 推行于西周,春秋 春秋战国时期至 确立于元 时代 时期趋向瓦解 元建立前 与中 诸侯国相对独立于 郡县是中央政府 行省是中书省 央关 中央政府,诸侯的 下属的地方行政 的派出机构, 系 权力和地位可以世 机构,官吏由皇 行政长官直接 袭 帝直接任免 对中书省负责 在周前期产生过一 郡县制和行省制不仅在当时有效 作用 些积极作用,但长 地加强了中央集权,维护了国家 远看不利于国家统 统一,而且经过后世的调整与补 一和社会稳定 充,其积极作用愈益明显 都是古代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都是为了巩固统治;都在 一定时期产生过积极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