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科研究性学习的一点看法
历史研究性学习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人教版
历史研究性学习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摘要作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一个独具特色的课程领域,研究性学习无疑已成为我国当前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历史学科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类似史学研究的方式从历史学科、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在研究性学习原则的指导下,全面推进研究性学习,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和思维。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必要性原则模式
作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一个独具特色的课程领域,研究性学习无疑已成为我国当前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教育部新课程标准将研究性学习作为国家规定的必修课,并在最后设计了22个研究性课题。为了与中学历史教学改革同步,并检测教改效果,近几年来,高考历史试题的命题原则,注重“双纲”(教学大纲和考纲),又不拘泥于“双纲”,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这表明高考在命题指导思想上,已逐渐从传统的“以知识立意”转变为“以能力立意”。在主观题的设计上,注重研究性、开放性试题,其特征是结论和观点没有定论,无论如何解答,结论和观点都不违背历史真实性与规律性。评卷标准也对标准答案作了较大的松动,只要言之有理,有理有据,就可以得高分,得满分。目的旨在改变以往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出独特见解,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和思维。随着新一轮高考改革的深化,最新的课程计划、教学大纲及历史教材的逐步推广实施,极大推动了历史教学的改革,并要求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研究性学习是素质教育和创新思想观念的产物,均基于提高学生“发展性学力”的理念,力求在保证“基础性学习”基准上,进一步培育其“创造性学习”,强化问题意识和探索精神,促进综合能力的积累和个性的良性养成。高中学生做研究性学习课题是一项基本能力要求,这在今后的高考中必将得到进一步的体现。
研究性学习视角下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教学研究
研究性学习视角下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谢佳佳
(西华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四川南充637002)
摘要:自2017版《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正式发布以来,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成为学术界关注与研究的焦Z,旨在培养学生通过学科学习形成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既有助于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又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减轻教师授课压力。本文从研究性学习视角出发,论述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意义及策略。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长期以来,尽管我国不断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与发展,但目前高中历史教学仍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就教师来说,一是大部分人固守传统的教育观念,教学手段单一;二是部分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有待提高,虽有部分教师对于新教育理念有所认识,但由于缺乏经验,实践能力不足。其次就课程安排来看,历史课时少,教学,高学力,教师来困惑。为了快速完成教学任务,部分教师往往重教而轻学,忽视学生的。占
就学来说,部分学统的学,在
得分的旧式观念,缺乏学习意识。相较于其他学科而,历史于“”的有完改变,是成学生不力学历史的一&以问题历史学于,学的学能力
不有发展。为一困境,在新课改的学教学与历史学
,学学的,提高教学,促进学发展。
一、研究性学习和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
教育部在《高中“学”实()》中对于研究性学的是:学生在教师的,、活中选择确专题,并在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应知识、问题的学活动叫于
统的被动学,学习是一个强调学、我学的过程,在发挥学生的,学动参与教学过程,激发创新思维,问题能力。历史教学中的学是教师根据教材,组织引学生类似历史学家历史的方法,即收集历史资料并运史料分析问题,合乎逻辑释的学[2I(2°-21)O表明学生过教师,针对动收集材料,合理分析且正确判断史料信息,获取有效知识,完成学务。显,在历史教学中开展学习,既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又能历史学关键能力的提高。
初中历史学科研究性学习活动实例: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
初中历史学科研究性学习活动实例: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
我国历史悠久,丰富多彩,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更是一个重要的内容。而要让学生真正地学会历史知识,不仅需要让他们了解历史事实,还需要让他们具备相关的研究能力。所以在初中历史教育中,引入研究性学习活动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是非常有帮助的。
以下是一篇初中历史学科研究性学习活动实例,旨在探讨如何通过研究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1.活动简介
这个活动是一个以“国家治理”为主题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分为三个阶段:
(1)学生自主组队,根据自己感兴趣的方向,选择一个具体的国家进行研究。
(2)根据学习到的历史知识,学生需要对所选的国家进行深入的研究,包括该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研究的方式不限于书籍和网络资料,学生可以通过采访和实地调研等方式获取更多的信息。
(3)学生需要将他们的研究成果展示给全班同学,并进行讨论和分享。
2.活动过程
在本次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我们先是引导学生从历史的角度出发,探究国家治理的演变过程,并让他们了解到各种国家治理方式的优缺点。我们在班上组织了一个小小的比赛,鼓励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国家治理的相关研究。学生需要先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选择要研究的国家。为此,我让他们认真思考并列出自己感兴趣的方向,这些方向包括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文化传承等等。学生根据各组组长的意见,协商选择研究对象,并确定小组人员。
在学生确定了研究对象后,我们会和他们进行进一步的探讨。比如,我们会引导他们思考所选择的研究方向是否可以从历史的角度来得出结论,以及如何获取到更多的资料。我们还会对他们的研究计划进行讨论,并在班上汇总出学生们研究内容和研究进度的简表,让每个小组之间进行了解对方的内容和状况。如果可能的话,我们会鼓励学生到图书馆、博物馆或当地政府机构进行实地调研,收集更多的信息。
研究性学习心得体会怎么写(优秀5篇)
研究性学习心得体会怎么写(优秀5篇)研究性学习心得体会怎么写篇1
在学校开展的此次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我选择了“纳粹排犹与奥斯维辛集中营”这个研究课题。我选择这个课题的原因大概分成两点。首先是我对于历史学习很感兴趣,所以我选择了一个关于历史学科的研究性学习课题,其次是因为,我对于纳粹发动二战的原因以及他们惨无人道的民族屠杀有所了解,我觉得我需要利用这次研究性学习活动加深我对于这方面问题的了解。
只有以史为鉴,才能获得更好的未来,这也正是此次研究性学习课题设立的目的所在。
通过此次研究性学习活动,我收获很大,首先是研究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提高,另外,在和同学们一起研究,撰写最后的研究论文和研究性学习报告的时候,我的人际交往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其次是通过这次研究性学习活动,使我对于纳粹排犹和其极端的民族主义政策都有了更深的认识,这对于我树立起正确的民族观,世界观都有很大的意义,因为通过对历史的反思,使我懂得了世界上各民族只有在团结友爱,互助互惠的前提下,才能各自得到更好的发展,人类文明才会变的更加璀璨。
这次研究性学习有很多值得以后借鉴的成功之处,比如说,这次研究性学习在每一步活动实施的时候都采取了成员合作的方法,这使得研究性学习的效果得到了提高,良好的学习效果也为最后撰写出成功的研究性学习论文奠定了基础。
另外,这次研究性学习也有一些不足之处,比如说,这次研究性学习虽然在资料的搜集上做的很全面,但是,所搜集的资料由于过多,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到了研究学习的速度和效率。
对于这次研究性学习的成功之处,我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一定会积极借鉴,而对于那些有待于提高的不足之处,我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也会加以注意。
研究性学习方法在历史学科中运用的策略初探
研究性学习方法在历史学科中使用的策略初探
对于研究性学习,我们并不陌生。教育部早在(教基‹2001›6号)文件中就已经指出:“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实行研究,并在研究中主动地获取知识,使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入,如今已成为教育领域的一个热门话题。不过,“不陌生”并不等于“熟悉”。正是这样一个当前很“时髦”的话题,我们在理解、接纳、实施的过程中,依然面临着诸多的困惑。
眼下我们正处在以持续变革为主要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为适合时代发展的需求,教育改革早已成了不争的事实。学校教育于是被要求从过去更多地强调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转变到更注重学习水平与创造水平的培养上来。“一切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课程理念正是体现了这个时代的需要。那么对于中学历史教学来说,怎样才能顺应课程改革的需要,做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呢?
面对课程改革的机遇和挑战,中学历史教学,要从引导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做起,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水平,使学生学会学习。所以在教学中,适当渗透并展开研究性学习,则不失为一种有效的途径。作为与历史学科相关的研究性学习,作者认为是一种与研究性学习课程有别的学习与教学方法,它有别于以往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方法,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研究,更多地强调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学习积极性及个人经验和体验发挥的一种学习方法。那么如何在历史教学中渗透并展开研究性学习呢?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指出:要改变传统教学中“重结论轻过程”的做法,注重学习过程与方法,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通过感知——分析——概括——应用的思维过程,去发现和掌握历史发展的整体性和规律性;同时,要使学生在探究历史问题的过程中善于独立思考和交流合作,切实提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水平。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中学历史教学的水平要求。那么学生的水平从何而来呢?在历史教学中适当展开研究性学习,则不失为达成课标的有效方法。教学中教师应转变教学观点和教学方式,积极展开研究性学习,构建研究性学习模式,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提升学习水平,从而使学生学会学习。那么在历史教学中应如何展开研究性学习?怎样构建研究性学习模式呢?
高中历史研究性学习探究
高中历史研究性学习探究
在高中课程体系中,历史课程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但却没有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而研究性学习就顺应了这一时代发展趋势,它可以帮助学生转变思维及学习模式,也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及全面发展,是当下比较科学的教学模式。
1 在历史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性
研究性学习具体是指:在老师的统一指导下,从社会、自然或生活中选取适当的专题加以研究,通过对其研究而让学生主动地去理解、掌握、应用知识。要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对其加以开展主要是由于以下因素。
1.1 符合新课改下历史教学的课标要求
在新的课改形势下,素质教育必须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及创新精神加以培养,特别是在高中教育方面,对学生的实践创新活动更是有较高的要求,成为高中教学的必修课,其主要包括以下几类活动,如:社会实践、研究性学习、劳动技术教育及社区服务。而综合实践活动的关键性组成部分就是研究性学习,近几年来一直是我国基础教育研究与开发的重点。在某些学校的运用过程中已取得了初步的成效,受到了广大师生、学校领导、专家学者及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并得到一致好评,符合新课改下历史教学的课标要求。
1.2 符合学生的发展需要
实施教学的关键点和出发点就是让学生学到知识获得发展。在高中的历史教学活动中,在向学生讲授理论知识的同时,更要培养学生的历史性思维,让学生自主的去学习去思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般有以下两种形式。第一,认知学习,在受到外部强制因素的影响下,学生都是被动的接受及记忆,此种学习方法已不能满足当代社会对人才发展需要。第二,经验学习,他以学生的成长经验为基石,学生会主动、自发的去学习,并与自身的兴趣、愿望及需求相结合,其学习效果明显、意义突出。在以往的高中历史教学活动中,多表现为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让学生被动地接收、记忆和消化,学生没有良好的历史思维模式,难以利用历史知识对某些新的历史问题及特定的历史现象加以分析,难以达到历史的教学目的。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应加强对学习能力、分析能力、思考能力及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积极对学生进行引导,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
历史研究性学习的困惑与对策
、
历史研 究性学 习的困惑
当前普通 高 中历史研 究性学 习开 展的现 状 及其师生在课 题指导 与研究过 程 中遇 到的诸 多 困难与 问题 , 主要 有如下几个方 面 : 1教 育理念认识偏 差 . 研 究型课 程从理念认 识到具 体开 发 ,学校 管理层应该 形成共识 。在课程 的开发 与实施 过 程 中, 校各级管 理人员应 当群策群力 、 当设 学 应 立 具 有 权 威 性 和 协 调 能 力 的专 门 “ 究 型 课 程 研
会到研究性学习开展 比较好 的上海 、江浙地 区去 参观 、 学习 、 考察 , 去亲身体验 、 感受其先进 的教育 理念 , 从而更好地投身到课改 中, 学校管理者在课 程实施 的全过程 中还应加强 ,这就对教师 的素养 和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 2教 师要 自觉调整 自身的角色定位。不要好 .
期 ,通过书信 等不 同方式 让学生初 步 了解学 校 研究 型课程 的构 思 ,提高 思考关于研 究课题 问 题 的能力 ,在少 数 同学 中培养一些从 事研究 型 课程 的骨干力量 ,今后这批 力量将成 为研究小
组 的核心。
2课 时设置不够合理 . 高考升学 的压 力对各 学校开 展研究 性学 习
理论 研究 、收集课题资 料 ,教务 处负 责课 时 安 排, 总务处负责提 供后勤设施 、 设备 的保证 。
其次, 为了确保课题 研究 的正常进 行 , 除了 国家要加大教 育设施投 入 ,学校 还应 对现有 的 人力 、 物力 、 财力等 教育资 源进 行重新 整合 。添
精品文档 (92)关于历史学科实施研究性学习的探索
中学历史学科研究性学习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在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始终处于开放的情境之中,用类似于史学研究的方式,去主动探索,以培养能力和态度的学习活动。传统的接受性学习,以教师为中心,以知识为本位,以传授为方式。这种学习不能适应信息时代对人才的需要。信息时代要求教育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发展为本位。采用以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为基本特征的研究性学习方式。我们认为历史学科研究性学习的最终目标,就是形成自觉的、习惯性的研究性学习方式,学习过程具有历史研究所要求的立场观点、方式方法的属性。因此,我们围绕历史科学研究的基本方式和能力,制定了历史学科研究性学习的目标,即围绕获取史料和整理史料的方法和能力,研究史料的立场、观点及其方法和能力,表达研究成果的方式和能力等制定了历史学科研究性学习目标。
一、获取史料和整理史料的目标
1.能够获取不同形式的史料文字、文物、图片、音像、民俗、口传等
2.能从多渠道获得史料图书馆、博物馆、历史遗址、当事人、互联网等
3.能按时空坐标整理史料
4.能按史料特性整理史料数据表格、图像归类、文义逻辑等
二、研究史料目标
1.识记史料、鉴别史料的能力
2.诠释史料、分析史料的能力
3.获取史料信息、评价史料的能力
4.应用史料、得出结论的能力
三、掌握史学理论目标(最主要者)
1.运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理论的能力
2.运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理论的能力
3.运用对立统一规律的能力
4.运用个别与一般关系的能力
四、表述研究成果目标
1.口语表达能力
2.文字表达能力
3.模拟表达能力
4.电子动画表达能力
从历史知识特点谈中学历史“研究性学习”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经相当丰富 , 涉及很多方面。 有的从哲学方面 、 教育学方面 、心理学方面等多个角度 论述开展 “ 研究性学习” 的理论依据; 有的甚至用多元智 能理论、 人本主义理论 、 建构主义理论等具体的 理 论阐述 开展 “ 究性 学 习 ” 研 的必 要性 。 类研 此 究看 似非 常全 面 , 们似 乎适 用 于任 何 学科 , 它 但 是却 跟历 史这 一具 体 的学 科联 系不 紧密 ,没有 结合 中学 历史学 科特 点 ,阐 述为 什 么必 须在 历 史教学中实施 “ 研究性学习”即对开展 “ ? 中学历 史学科 研 究性学 习” 的必要 性和 紧迫 性 问题研 究不具 体 。 文 以此 为 切入 点 , 合 中学 历史 知 本 结 识特点 , 具体分析开展 中学历史 “ 研究性学习” 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以及优势所在 历 史知 识 的问接 性 与现 实 性 。 去即为 过 历 史 , 是对 过 去 的人 和 事 的叙 述 和评 论 , 它 它与 学生 的现 实生 活 问接 相连 ,具 有 间接性 、久远 性 、 可复 制性 的特 点 , 面 上 , 与 学生 的现 不 表 它 实生活看似疏离 , 实际上 历史不仅是过去的 , 还 是过 去— — 现在 —— 未 来 的有 机结 合 ,所 谓 “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 , 现实是流动的历史 , 历 史又是凝固的现实 ” ,历史具有现实性的特点。 因此 , 历史教育应该有时代性 , 反映现实生活 , 吸取富有时代意义的智慧 , 真正体现论古明今、 鉴往知来 、 古为今用 、以史为鉴的意义 。 所以 , 学生不能以“ 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 的态度背诵历
初中历史教学研究性学习
初中历史教学研究性学习
第一篇范文:初中历史教学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旨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探究精
神和创新能力。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研究性学习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培养他们成为具有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人才。本文将从初中历史教学的现状分析、研究性学习方法的应用以及教学策略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初中历史教学现状分析
1.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受多种因素影响,初中生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兴趣普遍不高,部分学生甚至存在
恐惧心理。这主要是由于历史学科的知识体系较为繁杂,学生难以记忆和理解;同时,历史教学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的兴趣培养和主体地位。
2.教学方法单一
在传统的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往往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侧重于向学生
传授历史知识,而忽视了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探究。这种单一的教学方法导致学生对历史的认识过于片面,难以形成系统的历史观念。
3.缺乏批判性思维
在当前的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往往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缺乏对历史事件、
人物的批判性思考。这使得学生在面对历史问题时,难以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判断。
二、研究性学习方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1.激发学生兴趣
研究性学习方法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兴趣培养。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丰富多样
的历史教学活动,如历史故事会、角色扮演、实地考察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愿意主动投入到历史学习中。
2.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研究性学习方法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针对某一历史事件或人物展开研究,让他们在查阅资料、分析问题、撰写论文的过程中,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高中历史 历史研究性学习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历史研究性学习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摘要作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一个独具特色的课程领域,研究性学习无疑已成为我国当前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历史学科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类似史学研究的方式从历史学科、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在研究性学习原则的指导下,全面推进研究性学习,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和思维。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必要性原则模式
作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一个独具特色的课程领域,研究性学习无疑已成为我国当前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教育部新课程标准将研究性学习作为国家规定的必修课,并在最后设计了22个研究性课题。为了与中学历史教学改革同步,并检测教改效果,近几年来,高考历史试题的命题原则,注重“双纲”(教学大纲和考纲),又不拘泥于“双纲”,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这表明高考在命题指导思想上,已逐渐从传统的“以知识立意”转变为“以能力立意”。在主观题的设计上,注重研究性、开放性试题,其特征是结论和观点没有定论,无论如何解答,结论和观点都不违背历史真实性与规律性。评卷标准也对标准答案作了较大的松动,只要言之有理,有理有据,就可以得高分,得满分。目的旨在改变以往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出独特见解,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和思维。随着新一轮高考改革的深化,最新的课程计划、教学大纲及历史教材的逐步推广实施,极大推动了历史教学的改革,并要求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研究性学习是素质教育和创新思想观念的产物,均基于提高学生“发展性学力”的理念,力求在保证“基础性学习”基准上,进一步培育其“创造性学习”,强化问题意识和探索精神,促进综合能力的积累和个性的良性养成。高中学生做研究性学习课题是一项基本能力要求,这在今后的高考中必将得到进一步的体现。
高中历史课运用探究式学习的一点体会
高中历史课运用探究式学习的一点体会结合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在高中历史课教学中大力开展探究式学习,已经成为一种必需。这种探究式学习会让学生亲历探究之旅,体会探究之乐,获取探究之喜。下面,结合高中历史课教学的实际,谈谈个人对开展探究式教学的一点体会。
一、精思妙想,引导学生把握好知识的有效衔接
初中历史课属于小学科,在很多学校都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加之其在中考文科综合考卷中只占50分的地位,以及采取开卷考试的形式,这一切都直接导致了初中阶段学生对历史学科学习的不重视,进而无法形成有效和完整的知识结构与系统。这一基础残缺的状况,直接导致很多学生在进入高中阶段历史学习的过程中,无法适应新课程按专题进行学习的特点,尤其是要求学生围绕某一特定的专题(问题或者课题)展开研究,通过多种途径、采取多种手段与方式来获取相关知识,以解决特定问题的学习。这种不适应,既表现为知识上的欠缺,又表现为方法上的无所适从。这种情况下,鉴于教学时间的紧张,要求高中教师对学生的初中知识进行专门的复习,既无操作可能,但又不得不进行必要的回顾。这只能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采取必要的手段与方法,处处留心,随时注意初高中相关知识的衔接,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
这种衔接,可以采取典型引路、随机引导的方式来进行。所谓典型引路,指教学过程中针对相关问题(专题),选取典型事件、典型人物,以拔出“萝卜”(问题或者专题)带出“泥”(相关初高
中阶段的历史知识)的方式,来引导学生查找、反思相关初、高中历史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与递进关系。这种方式,既可以对学生已有的零散的知识进行钩沉,又可以此为基础展开对新课程知识的学习与架构,拓展教材内容。这样的课堂,不再是一个“师讲、生背”的过程,而是变成了一个提供材料,引领学生查漏补缺、梳理知识脉络,有效领会知识内涵、建立新的知识系统的过程。
研究性学习在高中历史学科呈现方式的研究
研究性学习在高中历史学科呈现方式的研究
一、研究性学习教案设计的特点
(1)开放性。在常规教学中教学设计的对象固定,重点难点明确,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只要通过对内容的研究就可以确立教学目标。而在研究性学习中,这些常规的东西都具有了不确定的特点,因而教学设计只能是对下一阶段工作进行粗线条的估计,是一种对未知过程的想象与摸索,它需要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的创造力,整个设计过程是开放的。
(2)动态性。研究性学习强调的是过程,而不是结果。由于这一过程是不断变化的,研究性学习教學设计的内容和方式也必须根据过程的变化而变化,因而它还具有动态性的特点。
(3)学生主体、教师主导性原则。在教案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他们自身已具备的思想素质,智力能力,独立性和自主性的作用,把学生树立主体意识和学会学习作为教案设计的主要点考虑。教师要重视主导作用,特别是采取现代教育技术引导学生。
(4)发展性原则。要把教学的着眼点放在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方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推动他们在自觉地参与学习的过程中重视自身的发展,尤其是思维能力的提高和创新意识,创造能力的培养;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健全的人格,具有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公民意识和人文素养。
二、教学目标设计
教学目标是教案设计的第一步,是指导教师对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开展进行宏观调控的标准,目标首先要体现课标的要求,就是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其次目标要具体,容易操作,有层次性。
三、教学准备设计
在教学目标制定后,教师需要对达成目标的可能性进行分析,也就是对教学准备的设计我们需要准备在活动过程中用到的书籍、工具,及学生可能会出现的困惑和不习惯。我们还要对问题重难点有预见性,对学生的整体认知水平和知识基础和技能有一个准确的。
历史课的研究性学习
历史课的研究性学习
历史是一门理解和解释人类社会发展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具有知识性、综合性、过去性、思维等特点。通过历史教学,学生可以从历史的角度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和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从历史中汲取智慧,提高人文素质,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然而,过去的历史学习侧重于历史知识和历史结论的记忆和理解,缺乏深层次的质疑。学生很少独立思考历史问题,表达自己的观点。历史研究要求学生在历史教师的指导下获取和应用历史知识。
根据历史学科的功能和特点,开展历史研究课程,培养学生的历史研究学习能力。
一.历史研究学习内容的特点
1.开放内容:广泛的历史知识,包括人、社会、自然关系涵盖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国际关系、社会习俗等,可以研究具体内容,也可以研究跨学科综合内容。
2.问题。历史不仅是知识的陈述,也是对历史事实的理解和解释。历史事实需要不断丰富,历史认识需要不断提高,为历史研究学习提供了无限的空间。
3.社会性和实践性。历史学习不仅要了解过去,还要关注现实,以历史为教训,服务于现实社会。现实社会是过去的延续,有许多物化的历史遗迹、文物。通过这些文物,我
们可以加深对历史的理解。
研究性课程“历史与旅游”基于上述理解。
二.历史研究学习的目标
1.让学生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经验;
2.提高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学会分享与合作;
4.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
5.培养对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历史研究学习的主要方法
⑴收集历史资料,撰写历史小论文。首先要选择论文题目,确定论文写作涉及的范围。在学生收集相关资料时,在区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材料,指导学生制定论文写作大纲,然后独立完成小论文的写作。一般来说,论文应包括主题的提出、研究和意义,对主题进行分析论证和结论,并附有资料来源或参考书目。
关于中学历史学科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一点认识
研 究;从学习的 目标上看 :研究性学 习除了要达 到培养 学生创 新精神和实践 的能力外 ,还 由于各 个学生的的研究专题、个人兴趣 、能力水平 的不 同而表 现出不同的指 向性和多层次性 ;从学 习的 过程上看:学生在这个过程 中,始终 处于一种动 态的、主动的 、多元 的环境 中。学生要获得课题 所需要 的知识 ,就必须通过 多种 方式 或途径 去搜 集、整理和分析处理相关 的资源和数 据,打破 了
第 2卷 6
第1 期
廷边教育学院学报
J unl f n i ntue f d ct n o rao Yaba stt o E uao aI i i
V0 2 L6
N O. 1
21 02年 2月
fd 2 1 e .o2
关于 中学历史学科 开展研究性学 习的一点认识
郑春 红
( 延边州教育学 院,吉林 延吉 130 ) 300
意义和价值 ,利于建立 师生平等 的关系 ,营造融
定的课时数, 以更利于学生从事 “ 在教师指导
下 ,基 于学生的兴趣 从 自然、社会和学生 自身的 生活中选择和 确定专题,主动的获取知识、应用
知识 、 决问题 的学 习活动 ” 解 ,这就是我们常说 的
洽民主气氛,总之 ,研 究性学习更有利于培养学 生的创新精神 、人文精神和 实践能力 ,是实施素 质教育 的可靠途径 。
历史研究性学习的思考
个 问题 或 假 设 ; 研 究 者 根 据 问题 或 假 设 收集 证 据 ; 对 证 据 进行
Fra Baidu bibliotek
在 教 师 的合 理 分 工 和指 导 下 , 对 学 习材 料 进行 分 析研 究 对
学 生历 来 说 , 就 一段 历 史 进行 研 究 , 并 在 此基 础 上编 写学 习材 料
解释 , 排 除 边缘 证 据 ; 根 据 解 释 表述 观点 。 从心理过程看 , 是 对历
文章 编 号 : 1 6 7 2 — 1 5 7 8 f ( ) 1 3 ) 0 3 一 j i 4 r
样化 , 多 以培 养 能 力 、 训练心 维 目的的 认 知类 习题 。学 习者 不
随着 新 课 改 的 推进 ,历 史研 究 性 学 习 已在种 信 息 历 史 教学 中 普遍 开 展 起 来 . 并 取 得 一定 成 效 。 但作 为 一 个新 生 事 物 , 历 史 研究 性 学 习 在 开展 过 程 中还有 一 定 误 区 , 尚需 进一 步 澄 清 。 1 历 史研 究 性 学 习活 动 的 本 质 特征 从词源来看 , 历 史 有 两层 含 义 : 一 是 指 过 去 发 生 的一 切 , 二
第 1 0卷 3期 V o 1 . 1 0 第 No . 3
读 与 写 杂 志
Re a d a nd Wr i t e Pe r i o di c a l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学科研究性学习的一点看法作者:佚名来源:本站整理发布时间:2009-12-05 14:18:45 一、什么是历史学科研究性学习
古希腊人曾将历史教育分为三种类型:第一,叙述过去;第二,为理解现在而追述过去;第三,为了展望未来而探索过去。这一见解至今仍然启示着我们:历史学习活动,包括“叙述”、“追述”和“探索”在内,离不开对过去的回溯、思考和探究,历史教育本身也内涵了探究的性质。这样说来,研究性学习的提倡不仅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大举措,也是历史教育本质的回归。由此出发,研究性学习的本质问题仍值得我们进一步探讨。
中学历史学科研究性学习,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者根据自己的兴趣与能力,从历史或生活中选取问题(或课题)进行研究,由此自主地了解与思考人类以往的事实,培养材料处理、历史理解、历史解释以及历史评价等基本能力,从而孕育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一种学习方式。这样的表述基于以下认识:
其一,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学习方式,这种方式应当有步骤地渗透于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中,共同推动历史认识和历史课程的发展。
其二,研究性学习试图从现实出发选取问题(课题),由问题解决或课题研究走进历史。在这个过程中,师生不断碰到问题,不断对话、交流、合作。在这一过程中,历史与现实、内容和方法之间超越了二元对立,逐步趋于统一。
其三,研究性学习旨在培养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探究”历史本体,体验历史情境,培养基本的思维能力和探究方法,而不是在灌、记、背中接受概念性的结论。由此,教学方式和课程内涵也发生了变化。
其四,研究性学习离不开学生的个性特征,如知识储备、兴趣特长和生活经验,也离不开学校和社区的课程资源与社会环境。相反,它一方面要弘扬学生与学校(社区)的个性特征,一方面要兼顾学科特征和时代特点。
进一步说,在本质上,中学历史学科的研究性学习不仅促进着学习方式的变革,而且,在现实与历史的对话中,深化着课程与教学的变革,弘扬着学校历史课程开发的个性。
二、怎样开展历史学科研究性学习
1、布置课题
例如高一活动课你怎样评价辛亥革命,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子课题仅供学生参考如下:(1)辛亥革命成败之比较;
(2)辛亥革命与中国政治民主化;
(3)辛亥革命与民族工业的“春天”;
(4)辛亥革命与中国近代化;
(5)评价革命成败的标准;
(6)孙中山的让位与辛亥革命的失败;
(7)辛亥革命后的中国社会风尚;
(8)辛亥革命后的中国政局与辛亥革命的成败;
(9)历史终极意义与辛亥革命的失败;
(10)辛亥革命与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成果比较;
2、收集资料
收集整理资料是研究性学习过程的真正开始。刚开始,学生收集资料遇到诸多困难。在中学里,辛亥革命的资料相当匮乏,学生能够直接获取的与自己的研究相关的信息资料相当有限。为此,一方面,要给足收集资料的时间,另一方面,给予学生多方指导和帮助。我们建议学生在业余时间到学校图书馆查阅各种书刊,上互联网搜索,广泛查找有关资料,同时还向学生推荐了上述资料和六家有关辛亥革命的网站以及网上搜索的具体方法。经过紧张忙碌,学生普遍获得了不少有意义的第一手资料。在此基础上,我们要求学生:要对获得的
资料“去粗取精、去伪存真”,逐步学会判断信息的真伪优劣,淘汰边缘资料;要对获得的资料“由此及彼、由表及里”,逐步学会有逻辑、有条理地整理和归纳,仔细研究内在联系。
3、写作、修改历史小论文
在学生写作历史小论文之前,我们在收集资料的基础上进一步要求学生:一要多角度、多层次、多棱面展开论述;二要力求不同观点“百家争鸣”;三是提倡合作完成,也可以独立完成。学生的论文初步成文以后,我们又指导学生修改充实。针对逻辑混乱、内容干瘪、无深度、错别字病句多等不同情况,进行有的放矢的指导,要求学生对小论文进行加工润色,精雕细琢,努力使之成“一家之言”。
4、班级辩论
在写作历史小论文的基础上,我们在班级开展辩论辛亥革命的成败,将各种观点一致或相近的学生组成一组,基本上分成两组观点相对以便于辩论,同时邀请历史组的老师担任评委,给学生的辩论进行点评。
三、总结体会
通过组织学习“你怎样评价辛亥革命”研究性学习实践,老师、学生都有个人体会,比如学生认为历史课不在时枯燥乏味、简单的背诵记忆,而是由兴趣当然也有难度需要认真对待。作为教师也有自己的想法例如:教师如何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教师是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指导者。问题的关键在于:教师如何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因为一旦离开了教师的指导,初涉“研究天堂”的学生就会遇到诸多意想不到的问题,甚至许多学生会中途打“退堂鼓”。所以教师必须在选择研究课题和研究方式两个问题上加强指导力度。
选择研究课题是研究性学习准备阶段的关键性步骤。选择的研究课题是否具有可操作性,事关整个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成败。因此选择研究课题与研究子课题必须紧密结合学生学习生活与社会生活实际,这样才能使研究性学习真正走进课堂。研究性学习选题必须具有开放性,教材中涉及的所有问题并非都可以作为研究性学习的课题,一些早有定论的事实性问题就不能用来作为研究性学习的课题。例如辛亥革命在哪一年发生,主要领导人是谁等。我们选择研究课题必须考虑其学术研究价值和现实可操作性。2002年4月新版的高中历史教学大纲中设置了16个研究性学习参考课题,都是结合历史学科的知识体系、学术研究动态和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而确定的,与课堂教学紧密攸关,具有很强的代表性,是教材内容的拓展与延伸。因此,这些课题可以用来研究。此外,任课教师还要仔细认真研究新大纲、新教材,充分挖掘本学科体系中有研究价值的课题。例如“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中美关系的过去与现在”、“20世纪德国的冒险、失败与崛起”等。当然也可以和本地乡土结合其来,例如“草堂寺和佛教中国化”、“从重阳宫看元代道教”等。教师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还要注意选择科学的方式。历史学科的研究性学习有多种形式:例如可以组织学生查找历史资料、开展社会调查、撰写历史小论文、模拟学术讨论、表演历史剧等。教师在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时,要根据实际需要和研究对象本身的特点选择研究方式。有时是单一的研究方式,有时可以采用多种综合研究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