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文化与对外汉语教学——以南通为例
话说南通话-南通话拼音方案
话说南通话-南通话拼音方案一 : 话说南通话-南通话拼音方案摘要:本文从语音方面将南通话跟普通话做了简单对比,介绍了南通话的一些语音特点,在当今时代,人们更加理性了,方言和普通话各有存在的理由,因此充分了解各自的特点和规律是我们应该做的。
本文附录南通话拼音方案,为的是更好地了解南通话的语音面貌,并可为方言注音、对学习方言和普通话都有很好的作用。
Abstract: This article introduces some phonetic features of Nantong dialect in comparison with the Putonghua. In current times, people are more reasonable, understanding the causes of their existence for the Chinese dialects and the Putonghua, and therefore we should have a better and thorough knowledge of their features and rules respectively. The attachment of this article is the “Scheme of Pinyin for Nantong Dialect”. It is for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phonetic features of Nantong dialect, and also good for marking the pronunciation and learning Nantong dialect as well as Putonghua for the people of Nantong especially.关键词: 南通话; 普通话; 语音; 拼音Keyword: Nantong dialect; Putonghua; Phonetic; Pinyin作者:本源斋独立学者水月话说南通话A talk on Nantong Dialect随着普通话的日益推广,方言开始成了“非遗”关注的对象了。
地域文化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导入研究——以陕西为例
III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 1.1 选题缘由........................................................................................................................... 1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2 1.2.1 研究目的................................................................................................................ 2 1.2.2 研究意义................................................................................................................ 2 1.3 相关研究综述................................................................................................................... 3 1.3.1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研究........................................................................ 3 1.3.2 地域文化与对外汉语教学的研究........................................................................ 5 1.4 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 7 1.4.1 研究对象................................................................................................................ 7 1.4.2 研究方法................................................................................................................ 7 1.5 创新点............................................................................................................................... 8
关于地域文化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和作用的思考
关于地域文化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和作用的思考作者:王青来源:《速读·中旬》2015年第12期摘要:“文化”涵盖广泛,对外汉语教学中不可能面面俱到,过早的理论化的概括、抽象概念使学生失去了对中国文化的热情,从地域文化向中华文化的延伸成为文化教学的有效途径。
语言教学和中华文化的广博属性决定了教学中需要地域文化的导入。
地域文化让对外汉语教学更加活泼,也为之提供强大的支撑和保障。
关键词:文化教学;地域文化;重要性;作用一、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的重要性及问题美国著名语言学家萨丕尔在《语言论》中写道:“语言有一个底座……语言也不脱离文化而存在,就是说不脱离社会流传下来的,决定我们生活面貌的风俗和信仰的总体。
”因此,对于语言的学习根本无法脱离对文化的认知。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不仅仅是对语言的补充,它有着自己独特的价值。
文化教学更是时下对外汉语教学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
“文化热”的兴起,旧式的“结构—情景—功能”教学思路转化成了“结构—功能—文化”相结合的教学思想。
文化研究也随之成为对外汉语教学界的研究热点。
张英教授曾这样写道:“存在于语音、语法、语义、语用等层面的文化是语言中文化因素,是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因素教学的内容或范围:存在于社会交际等方面的文化属于文化知识,是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知识教学的重要内容或范围。
”“文化”涵盖广泛,中华文明博大精深,教学中不可能面面俱到,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更倾向于“为语言教学服务,与语言教学的阶段相适应”的观点。
现阶段教学情况显示:在对外汉语教学的初级中级阶段,文化教学是渗透在听、说、读、写课程中即各个教学子集中的,业内称之为分散式文化教学。
到了高级阶段开始有专门的文化课程,称之为集中式文化教学。
调查研究证明:学生从分散式文化教学中得到的文化知识零碎松散,高级阶段虽然文化内容的编排有了系统性,但是我们传统的教学方式:课本的教授、多媒体演示仍然是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学生仍是被动的接受者。
南通民俗调查报告
我美丽的家乡——南通一、南通简介1、南通(nán tōng),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首批对外开放的14个沿海城市之一,位于江苏省东南部,东抵黄海,南望长江,“据江海之会、扼南北之喉”,地处长江三角洲北部,与中国经济最发达的上海及苏州隔江相望,被誉为“北上海” 。
南通集“黄金海岸”与“黄金水道”优势于一身,拥有长江岸线226公里。
在中国近代文化科教史上,南通创办第一所师范学校、第一座民间博物苑、第一所纺织学校、第一所刺绣学校、第一所戏剧学校、第一所中国人办的盲哑学校和第一所气象站等“七个第一”,被称为“中国近代第一城”。
2、地理位置南通地处北纬31°41'-32°43'、东经120°12'-121°55'之间,属北亚热带和暖温带季风气候,光照充足,雨水充沛,四季分明,温和宜人。
江苏省南通市,位于江苏省东南部,南与上海、苏州隔江相望,西与泰州市接壤,北与盐城市接壤,南通除狼山低丘群外,都为海拔五、六米以下的平原,平均海拔为四米左右。
在中国的版图上,处于沿海经济带与长江经济带T型结构交汇点和长江三角洲洲头的城市只有两个,一个是国际大都市的上海,另一个就是与其一衣带水、处于长江北岸的南通。
南通“据江海之会、扼南北之喉”,隔江与中国经济最发达的上海及苏南地区相望,北接广袤的苏北大平原,通过铁路与欧亚大陆桥相连;从长江口出海可通达中国沿海和世界各港;溯江而上,可通苏、皖、赣、鄂、湘、川六省及云、贵、陕、豫等地。
苏通长江公路大桥建成以后,已使南通进入上海一小时经济圈。
南通面临海外和内陆两大经济辐射扇面,素有“江海明珠”、“扬子第一窗口”之美誉。
3、市花菊花是南通市的市花,每年秋天,文峰公园、人民公园都要举行菊花展览。
4、市树广玉兰是南通市的市树,广玉兰属木兰科,又名荷花玉兰,洋玉兰。
常绿大乔木,高可达30米,树冠卵状圆锥形。
小枝和芽均有锈色柔毛。
论南通方言与普通话的比较研究研究综述
论南通方言与普通话的比较研究综述前言普通话是我国大力普及的语言,我们每个人都被要求学习普通话。
而方言,则是家乡的象征,每个地区都有每个地区的方言,56个民族的方言各不相同,各个地区的方言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有些方言你发现与普通话没有什么区别,而有些则差别很大,本文主要研究南通方言与普通话方言的区别。
文章以南通市如东县为例,主要从语音、词汇和语法这三面来对南通如东县方言与普通话进行比较。
由此来分析南通方言与普通话的相同处和不同处。
让大家更了解南通方言与普通话的比较。
正文张慧英在《南通话表给予、被动的“喊”说起》中研究了“喊”在南通话中的音韵地位,并且进一步的比较了各个地方方言中“喊”的连词用法,并且指出了这种表示给予、被动、原因、处置、使、让、把、替、为、和、跟等都用同一个词,形成一组功能链的语言现象是汉语以及汉藏系语言的一大特点。
孙秋香在《南通话和普通话否定标记的对比分析》中对南通话与普通话的否定进行比较,研究了南通话中的“不、没得、不曾、曾、嫑”五个否定标记在词性、句法分布、语用等方面的差异与存在的共性。
张颖炜在《南通话程度副词“老”》中研究了“老”在句法功能上与普通话的相同处与不同处。
在南通话中,“老”的使用频率比较高,有向成词语素发展的倾向,南通话中程度副词“老”含有非典型的客观程度副词。
在《试论南通话里的“交关”和“稀”》和《南通话程度副词“蛮”》中重点研究了“交关”、“蛮”和“稀”这三个程度副词的用法,并且指出了由于南通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南通话在形成过程中的方言交叉影响。
周戬剑在《谈南通方言和普通话句式的几点差异中》中通过研究双宾语句式、被动句句式、反复问句句式和比较句句式四点来分析比较南通方言和普通话句式中的不同点。
参考文献[1]徐衡,王飞燕.浅议普通话对南通方言的影响[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12):90-91.[2]张同铸.论江淮地区民间祭祀活动与方相驱傩仪式的关系——从南通方言词“放相”的语义成分来看[J].世界宗教文化,2013,(4):106-109.[3]盛建兵.南通市中学生对普通话、英语及方言的语言态度研究[J].校园英语(上旬),2014,(6):176-176,177.[4]汤传扬.河南通许方言单字调声学实验研究[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2015,(7):23-25.[5]姜玉宇.中国不同方言区英语学习者元音间塞音VOT 的对比研究--以吴方言区和江淮方言区为例[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9):187-190.[6]钱荣贵.扬雄《方言》的编纂宗旨与编纂方法论[J].辞书研究,2015,(3):75-79.[7]袁咏.社会变化与语言接触类型及变异探究[J].新疆社会科学(汉文版),2013,(5):131-135.[8]王丽娜.宜兴方言词汇初探[J].课程教育研究,2015,(18):210-211.[9]朱睿.盐城方言程度副词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96-100.[10]安田麗,林良子.会話における母音無声化の出現と状況依存性-近畿方言話者を対象に[J].電子情報通信学会技術研究報告. Speech,2009,109(451):13-17.。
南通民俗文化课程设计
南通民俗文化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了解南通地区的民俗文化,包括传统节日、民间艺术和特色民俗活动;2. 使学生掌握南通民俗文化的历史背景、发展演变和现实意义;3. 帮助学生理解民俗文化在当地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和分析有关南通民俗文化资料的能力;2. 提高学生的观察、表达和创新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展示对南通民俗文化的理解;3.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身边民俗文化现象进行解读和评价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南通民俗文化的尊重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2.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保护、传承和发扬民俗文化的重要性;3. 通过学习南通民俗文化,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互帮互助的良好品质。
本课程针对小学四年级学生,结合学科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设计具有趣味性、互动性和实践性的教学活动。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南通民俗文化,提高综合素养,培养热爱家乡、传承文化的情感态度。
为实现课程目标,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将围绕具体学习成果展开。
二、教学内容1. 南通民俗文化概述- 南通地理位置、历史背景简介;- 南通民俗文化的发展演变。
2. 传统节日与习俗- 重点介绍南通地区的主要传统节日(如春节、中秋节等)及其习俗;- 分析节日习俗中的民间信仰和寓意。
3. 民间艺术- 南通民间艺术(如剪纸、木雕、地方戏剧等)的特点和艺术价值;- 民间艺术的传承与创新。
4. 特色民俗活动- 南通地区特色民俗活动(如龙舟赛、庙会等)的介绍;- 民俗活动在当地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5. 民俗文化保护与传承- 南通民俗文化保护的政策和措施;- 学生如何参与到民俗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结合教材相关章节,进行科学、系统地组织。
教学大纲明确教学内容的安排和进度,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在了解民俗文化知识的同时,能够积极参与到实践活动中,感受民俗文化的魅力。
地方文化视阈下的对外汉语教学探索
地方文化视阈下的对外汉语教学探索摘要:随着“引进来,走出去”的国家战略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外籍留学生选择在有资历的二、三线城市院校读书。
面对崭新的学习与生活环境,课堂是他们认知与熟悉新生活的开始。
但是,大部分对外汉语教学却忽略此点,教材无法具体展现地方城市风貌,使得外籍留学生很难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本文就以地方文化为切入点,以所在地城市为依托,探索一般城市院校对外汉语教学的新思路。
关键词:地方文化视域对外汉语教学外籍留学生随着国家经济高速发展与“汉语热”不断升温,越来越多的外籍留学生涌入国内。
据教育部统计,截至2022年,共有356499名外籍留学生分布在全国的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756所高等院校学习,并且选择在二、三线城市院校读书的外籍留学生逐年增加。
虽然对外汉语教学的范围不断扩大,但是对外汉语综合课教材却比较单一。
市面上的教材大多来自于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等7个出版社,教材编写虽然层次清晰、观念先进、目标明确,但“白璧微瑕”。
其原因有:(1)语言文化因素过于突出。
汉语教材的目的在于教受外籍人士掌握和使用汉语,目标过于单一。
作为综合课教材,还应带有宣扬和普及地方文化的色彩,形式也应多种多样。
如今大多数教材拘泥于语言文化因素,以词语和语言点为主,将语言文化等同于文化,显得狭窄且枯燥,不能展现丰富多彩的中华文化。
(2)教材设置过于普及。
对外汉语教学综合课教材作为一种通用教材,每一位外籍留学生都可以使用。
但是教材覆盖范围过广,导致内容设置无法顾及不同地区,不同外籍留学生的使用需求。
特别是来到二、三线城市学习的外籍留学生,很难在教材中找到自己所在城市的信息,给他们认识环境带来诸多不便。
同时,大部分教材更新不及时,内容与地方城市有脱节,这造成了教材通篇都是语言点的通病。
作为外籍留学生认识和了解中国的一座桥梁,对外汉语教学综合课教材不仅要有语言文化的普及,还要外籍留学生所在地地方文化的介入,两者合二为一,才能更好地帮助外籍留学生掌握汉语,使外籍留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文化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化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运⽤论⽂⽂化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运⽤论⽂【摘要】语⾔是⽂化的载体,⽂化是语⾔的源泉,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引⼊⽂化教学,可以让学⽣在学习中减轻“陌 【摘要】语⾔是⽂化的载体,⽂化是语⾔的源泉,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引⼊⽂化教学,可以让学⽣在学习中减轻⽣感”、增强“认同感”、培养“成就感”,事半功倍地提⾼学习效果。
【关键词】⽂化对外汉语教学运⽤ 【关键词】⽂化对外汉语教学运⽤ 随着我国综合国⼒增强和国际地位提⾼,使⽤汉语的⼈越来越多,在联合国《2005年世界主要语种、分布和应⽤⼒调查报告》上,汉语被排在第⼆位,仅次于英语。
“汉语热”的⽇渐升温,也暴露出对外汉语教学中存在的薄弱环节。
很多教师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往往只重视语⾔结构系统和⽂字的学习掌握,却忽视了⽂化的教学,容易导致学⽣在交流中因对民俗民风、交际礼节、历史沿⾰等⽂化因素的缺失,导致理解不达意、表达不得体的尴尬。
因此,将⽂化教学引⼊对外汉语教学之中,选择恰当的⽂化教学⼿段,提⾼外国留学⽣的跨⽂化交际能⼒,已成为提⾼学习效果的有效⼿段。
⼀通过⽂化背景引⼊,减轻学习中的“陌⽣感” 语⾔是民族的重要特征,是⽂化的体现和传承。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注重引⼊⽂化背景的熏陶,可以让学⽣更容易理解汉语的字、词、语法,从掌握语⾔的表⾯到了解⽂化的内涵,做到既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有效地减轻学习中的“陌⽣感”。
1.“⽅块字”中蕴含的⽂化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最⼤难点是对汉字的理解和掌握,在学⽣的眼中,⼀个个汉字就好像⼀幅幅⽅块的“图画”,彼此相似变化繁杂,很难掌握。
根据我们的教学实践,特别是对于初次接触汉字的学⽣,⼀定要通过对汉字所含⽂化信息的⽣动诠释,帮助学⽣形象理解汉字的取意和构形,克服初学时的畏惧⼼理。
可以从汉字构字的象形原理帮助学⽣学习汉字。
如“⽠”字,两撇表⽰藤,中间竖钩表⽰结的果⼦,捺表⽰叶,传说仓颉造字,就是独居深沟“观奎星圜曲之式,察鸟兽蹄⽖之迹”,创造出了原始象形⽂字,所以“⽇”、“⽉”、“⼭”、“⽔”,最早在甲⾻⽂时,就是描绘的图案。
南通教育
南通教育南通教育的发展与探索南通是江苏省的一个美丽城市,也是中国优秀的教育资源之一。
南通教育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而且在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
本文将从南通教育的历史背景、现状和未来发展三个方面来探讨南通教育的发展与探索。
一、南通教育的历史背景南通教育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
据史书记载,早在东汉时期,南通就有了一些私塾和书院。
这些私塾和书院为南通的教育发展奠定了基础。
随着历史的演进,南通教育逐渐发展起来,形成了较为完备的教育体系。
到了现代,南通教育得到了迅猛的发展。
20世纪初,南通就有了几所具有一定规模的学校,如南通师范学校、南通中学等。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南通教育迅速发展起来。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南通教育成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二、南通教育的现状目前,南通教育已经形成了完善的教育体系,包括幼儿教育、义务教育、高等教育等各个层次。
在幼儿教育方面,南通市拥有一大批优质幼儿园,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
义务教育阶段,南通市的中小学遍布各个区县,学校的硬件设施和教学质量也得到了明显提高。
在高等教育方面,南通拥有多所高水平的大学,如南通大学、南通理工学院等。
这些高校在师资力量、科研条件等方面具备优势。
南通的高等教育正朝着国内一流水平迈进。
此外,南通还拥有众多的职业教育机构,为社会各个层面提供了就业培训和技能提升的机会。
南通教育的现状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可。
三、南通教育的未来发展未来,南通教育将继续发展和探索,以适应社会的需求和时代的变化。
首先,南通教育将进一步提升教育质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优秀的教师是高质量教育的关键。
南通教育将加大教师培养和引进力度,培养更多具备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能力的优秀教师。
其次,南通教育将加强教育资源的配置。
南通市将继续加大教育投入,提高教育资源的配置效率,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此外,南通还将加强学校与企业的合作,积极推动职业教育与社会需求相结合,为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的技术人才。
地域文化视域下的对外汉语教学论文
地域文化视域下的对外汉语教学论文地域文化视域下的对外汉语教学论文摘要: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地域文化教学还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地域文化教学具有可利用资源丰富、便于组织和实施、教学成本低、易于把握的特点,完善地域文化教学体系建设,如教学方式、课程设置、教材建设等,可为对外汉语教学提供有效的文化支撑,提高对外汉语教学的直观性、生动性,提高对外汉语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同时,可以增强留学生对地域文化的认同感,加深对中国文化的认知和感悟,为推进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起到重要作用。
本文结合齐鲁文化,试从地域文化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价值、策略创新和注意问题等三个方面展开相关探析。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地域文化;齐鲁文化一、地域文化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价值和优势在现在的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教学依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而配套的课程设置、教材编写、评价体系都还不完善。
但语言教学离不开文化教学,文化可以为语言学习提供强大的背景支撑和阐释空间。
吕必松曾指出:“在外语和第二语言教学中必须同时进行跟语言理解和语言使用有关的文化因素的教学。
”[1]因此,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语言教学必须与文化教学同时进行,以语言学习为基础,以文化学习为中心,以素养培养为导向,实现留学生由只对中国文化“‘走马观花’式的欣赏到真正了解其文化内涵的转变”,[2]才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将地域文化融入对外汉语教学,在提高对外汉语教学水平和质量方面有许多优势。
首先,便于对外汉语文化教学的组织和实施,控制教学成本。
在现代媒体语境下的对外汉语文化教学,往往需要大量的实景资料支撑,例如图片、声音、现场实物、景观建筑等,这些在比较宽泛的文化课程里面,往往无法做到教师教学、学生学习与现场语境的有效结合。
例如,一位南京的对外汉语教师给留学生讲授北京的四合院,鉴于教学成本原因,也许只能通过图片和视频增加教学的直观性。
而学生更渴望能身临其境,亲自感受一下北京四合院的文化气息,那么教师的教学组织和实施难度就相对较大。
论教育之乡的认识价值_以南通地方教育为个案
南通对外文化交流述略
中华文化 “ 出去 ” 国家文化发展 战略和外交 国思想家汤因 比教授在《 走 是 历史研究 》 书中指 出 : 一 当同 而且通 常有一个文 战略 的重要 组成部分 。南通 作为 中国首批 对外开放 时代 的文明发生密切 的文化接触 , “ 文明往往 把受 害一方污蔑 的 l 个 沿海港 口城 市之一 , 目前 已有 6 余 个 国家 明正 日趋瓦解时 ,侵略性” 4 0 宗 而受害一方所做 和地 区的客商在南通投 资兴业 ,对外 文化交流起 到 成文化 、 教和种族方 面的低劣者 , 要么是迫使 自己向外来文 化看齐 , 要么是 了至关 重要 的作用 。许 多学 者对于 如何 保护 、 利用 、 出的反应 , 采取一种过分防御立场[ 2 L 。中国学者沈福伟在《 ] 3 4 西方 开发 南通文化做过大 量研究 ,但对 于南通对外 文化 交 流方面的研究甚少 。本 文试 图通 过对新 中国成立 文化 与中国》 一书 中提 出了文化适应 的观点 , 为不 认 产生 了文化的复合闯 适应是 。 以来 南通不 同阶段对外 文化交流状 况 的概说 和特点 同文化之间 的相互适应 , 的揭示 , 探析南通对外 文化交 流的发展趋势 , 为南 通 交流的结果 , 也常常是 冲突的余波 。在强势的西方 文 明与弱势 的东方文明接触 时 , 张謇既没有 向外来文化 文化 发展献 策。 南通南 临长江 、 东濒 黄海 , 向上海 , 面 背依广 袤 看齐 , 也没有过分防御 , 而是苦心经营南通特色文化 , 的苏北平原 ,素有 “ 江海 门户”之称 ,全市 总面积 客观上形成 了中国近代史上 颇具个性 的文 化适应和 80 平 方 公里 , 中市 区面积 2 4平 方公 里 , 有 文化 复合 的城市模型 。南通市 2 0 年 6 01 其 2 现 07 月被省政府 批准 为省级历 史文化 名城 ,0 9年 1 被 国务 院批 20 月 人 口 7 0万 , 8 是江苏省人 口密度 最高的市 。 南通处于 2 1 , 齐鲁 、 荆楚 、 吴越 三大古 文化 的交 汇点上 , 受南 北文 准为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张謇 功不可没 。 南通 独特 的地理 位置 造就 了南通 的 江海文化 。 化薰 染 [ 形成 了 自己独有 的地域 文 化 。南 通享 有 3 J , 包容 性 , 独特性 等特点嘲 。江 、 “ 中国近代第一城” 的美誉 , 又被称为 “ 体育 之乡, 教育 这种文化具 有开拓性 , 海 、 等 自然要 素促 使形 成 了南 通 的 三 白( 、 、 河 盐 米 之乡. 之乡. 建筑 长寿之乡” 。 张謇 (8 3 12 )中 国近代 第一城 的创 始人 。 棉 ) 15 - 9 6 , 文化 , 梁文化 , 桥 船舶文 化 , 航运文化 , 口文化 , 港 水利文化 以及 有南通特色 的饮食文化 、 服 其城市设计 、 实业和教育理念源 自一腔爱 国热忱 。英 水产 文化 ,
南通地名的语言学分析
b专名为动词 : 交流巷、 生产巷 、 建设巷
c专 名 为 形 容 词 : 旺桥 、 兴 幸福 乡、 自由大 队 C词 组 作 为 专 名 : a主 谓 式 : 来村 、 象新 路 、 宁 寺 董 万 天 b并 列 式 :文 武巷 、 姜 大 队 、 梁 大 队 ( 般 两 个 小 地 川 冯 一
一
部分, 是识别个体地名 的主要标 志 , 用来表 示某地 的 自然地 理特征或人文地理特征 ; 如表 方位的西南 ( ) 西南” 东 营 的“ 、 南 ( 沿 ) 东南 ” 表排 列顺 序 的二 ( 的 “ ” 三 ( ) 河 的“ ; 甲) 二 、 总 的“ ; 三” 表儒家文化 的仁 ( ) 仁” 有 以姓 氏命名 的保家 巷 的“ ;
名 或 两 个地 名 的姓 氏各 取 一 字 )龙 框 、 家埭 东空 、 忠三渡 口、 娄 李 门三
豆腐店
六音 节词 : 十五 里庙 大 队 、 六 里墩 大 队 、 下 北 圩 新 村 十 王 七 音 节词 : 门 外 大街 后 巷 北
地名是语言 中的一种专 有名词 , 由词或 固定词组 构成 。
不 同地 域 存 在 方 言 、 言 习 惯 的 差 异 , 而 不 同 地 区 的地 名 语 因
包含不 同的语言 现象。古音 的保 留、 言词汇 的使用 、 殊 方 特
的构词等语言现象都 会在地 名 中有所反 映。对地 名进行 语 言学分析 , 研究地名 的语音 、 词汇结构 等 , 在语 言学 的研究 中 有着重要的价值。
“ 、 、 、 、 、 等。 街 路 巷 河 海 营”
1“ . 专名 +通名” 。 式
A单纯词 专名: 主要 为名词 : 仁巷 、 礼巷 、 狼山 ,
少数 为 形 容 词 : 大巷 、 小巷 , 没 有 动 词
浅谈外汉语地域民俗文化教学
浅谈外汉语地域民俗文化教学1江苏民俗文化教学的研究意义民俗文化是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民族的宝贵财富。
对于外国学生来说,对一个地区民俗文化的了解程度往往代表其文化适应程度。
因此,学习并了解具体的民俗文化能帮助外国学生缓解文化冲击,扫除一定的跨文化交际障碍,更快地融入所处地区。
教育部发布的数据显示,XX、XX、江苏位列吸引来华留学生人数省份前三位。
由此可见,江苏省是留学生培养的重要区域,因此加强对江苏文化的对外传播研究势在必行。
江苏文化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分支,而江苏民俗文化则是江苏文化的重要根基。
然而,目前学者们大多把眼光投放于区别于外国文化的中国文化教学,而鲜有关于中国内部地域文化的教学研究,对江苏文化以及江苏民俗文化的深入研究则更显不足。
2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民俗文化研究现状有关对外汉语文化教学的研究并不少见,其中也有一些学者强调了民俗文化的重要性。
如贾放(2003)、曲凤荣(2006)、白朝霞(2010)、张如梅(2011)、高超(2015)、梁茜(2013)、周全(2013)等人都曾对民俗文化的教学进行过研究。
总体来看,各位学者都肯定了民俗文化对外教学的重要性,并尝试提出了一些教学策略。
然而,现有研究尚不充分,体现在:现有研究涉及的具体地域有黑龙江、陕西等,而针对江苏民俗文化的教学并未见到相关研究,而且现有研究普遍不够具体,多是经验总结式的描述和分析,缺乏实证调查和比较作为支撑,更缺少对具体文化项目的选择及分类研究。
因此,该次研究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实证调查法、综合分析等方法,因此该次研究通过问卷方式调查各江苏民俗文化项目融入对外汉语教学的推荐度,结合各项点的知名度和重要性,对地域民俗文化按难度和重要度分层分类,既有助于民俗文化类教材在编写时对各项点的选择和编排,又有助于教师在实际文化教学中把握层次。
3江苏民俗文化项目调查及结论3.1问卷调查该研究问卷的设计是以各个民俗文化项点在人群中的熟知度和给外国人的推荐度作为其典型性及重要性的依据。
论教育之乡特色文化传承——以南通地方教育为例
统性 , 主要 有 精 神 、 制度 、 质 等 三个 层 面 。 育 之 乡 的 物 教 教 育 形 态 相 比一 般 地 方 的 教 育 形 态 , 表 现 出先 进 性 、 又
地方教育群体心态指地方及群体之 间通过多种交
往对教 育形成的富性和典范性的特色。 南通教育之 乡从形成初期 , 就 以先进 的理念 、 完整 的体系 、 宜 的制 度 、 适 个性 的模式 等, 成为一 国之范 , 为各地效仿。 革开放 时期 , 改 仅支教
盖教育观念 、 教育风尚与集 体无意识三个 层面。 教育之 乡群体心态突 出于一般地方教育群体心态的特点 主要
收 稿 日期 :0 9 0 — 2 2 0 — 6 0
作者简介: 钱炜 (94 )男 , 苏 南 通人 , 南 通 市人 民政 府 教 育 督 导 室 主 任 , 南 通 师 范 专科 学 校 中文 系 副 教 授 。 14 一 , 江 原 原
论教育之乡特色文化传承
以南通地方教 育为例
钱 炜
( 通 市人 民政 府 教 育 督 导 室 , 苏 南通 2 6 1 ) 南 江 2 0 9
摘
要 : 育 之 乡 是 一 种 最 具 传 承 意义 的地 方 教 育 文 化 。其 主 要 特 色 为 群 体 心 态 的强 烈 自我 意 识 : 育 形 态 的 教 教
中 图分 类 号 : 4 C0 文献 标 识 码 : A 文章 编 号 :0 8 2 9 ( 0 9 0 一 O 4 0 1 0 — 1 0 2 0 )4 O 0 — 4
人类 繁衍 , 社会 发展 , 到底是依 靠文化 传承 . 说 而
文化 传 承 的质 量 ,在 很 大 程 度 上 取 决 于 特 色 文 化 的 传
南通地方课程教材使用
南通地方课程教材使用
南通地方课程教材使用一般是根据江苏省教育厅的统一要求来进行的。
对于南通市的学校而言,他们通常会根据该要求选择符合教育厅要求的教材进行教学。
南通地方课程教材使用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 教育厅要求:江苏省教育厅通常会发布统一教材的目录和使用要求,南通市的学校会根据这些要求选择相应的教材。
2. 本地特色:南通市在地方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中,会根据本地的特色和需求,制定符合南通地方特点的教材内容。
3. 教师意见:南通市的学校通常会征求教师的意见,并结合教师的教学经验和专业知识,选择合适的教材。
4. 学生需求:南通市学校会根据学生的年龄、学科、学习能力等方面的要求,选择适合的教材。
总的来说,南通地方课程教材使用的标准是以江苏省教育厅的要求为基础,结合本地特色和实际需求,在教育部门、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协商,选择适合的教材进行教学。
最好的教育是贴近故土——谈南通本土资源在高中语文文本教学中的应用
卷 首NEW WRITING 某一地域约定俗成的文化虽然包含着对个人的限定因素,“强迫每个人有同样的信仰系统,同样的道德,同样的礼仪”,但正因某一地域人们集体的努力,才使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得以传承。
而这种地域特色可以作为人自身的文化名片。
对于南通而言,它是一座被誉为“中国近代第一城”的城市,其文化资源以及地理优势可想而知,教师可将这些作为教学资源应用到语文教学中,将教育尽可能地贴近故土,让学生能够“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
一、结合本土名人的观点实现文本阅读的深入本土的名人会产生一定的地域向心力,这是由于人们内心所具有的集体荣誉感正在强化本土名人的影响力。
也正是这种建立在荣誉感之上的影响力,使人们更能够注意到本土名人的观点,并加速对观点的融合和消化。
所以教师可结合本土名人的观点实现文本阅读的深入。
南通这座城市,富有悠久的文化历史,在漫长的时间河流中漂泊着一部厚重的名人录,他们在中国文化方面做出了很多重大的贡献,如北宋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范仲淹,如写下“零丁洋里叹零丁”抗元名臣的文天祥,如在南通开始“实业救国”实践的张謇……这些人物是南通历史文化的领军人物,教师可以将其作为教学资源进行文本教学,调动学生对本土文化的自信心,帮助学生强化所学知识。
当然,杰出人物众多,不可一一列举,教师要根据文本阅读需要进行人物选择。
例如在讲解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的时候,涉及到屈原的《离骚》,教师让学生理解屈原在作品中倾注的理想和追求的同时,也应该引导其观细微处,洞悉字词根本。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古文字学习的枯燥,教师可以在这一环节引入在文字学研究领域有所成就的南通名人——任铭善。
在这里,教师借助名人效应产生的积极作用,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强化,其效果也是比较显著的。
如当教师讲到“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一句时,可以借用任铭善的“声近义通”的概念。
为了让学生认同观点,教师首先要对任铭善进行介绍;在介绍之后,受名人效应影响,学生会对“声近义通”这一概念的讲解更为期待。
课题研究论文:地域文化因素与对外汉语教学研究以辽宁为例
学科教育论文地域文化因素与对外汉语教学研究:以辽宁为例在当今世界中,我国与世界各国的交流日益频繁,20xx年共计有三十二余万名外国留学人员来到我国学习,这大大促进了国际间的学术与文化交流。
为了更好地实现学术与文化的交流,“汉语学习”当为第一要务。
“沟通是人类语言的终极目的”(1)275,语言意义的表达和理解“基本上都要求参与到一个沟通过程中去”(2)112。
外国人在学习汉语并用汉语进行交际时,沟通的实现不可能完全脱离文化因素的参与,特别是当他们以留学人员的身份来到中国进行汉语学习时,非但不能忽视中华文化这一要素,而且还应该重视当地地域文化因素的参与。
中国地域文化丰富多彩,因此对外汉语教学在总体一致的前提下有着鲜明的地域特色,如何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体现地域文化,是对外汉语教学所共同面临的一个课题。
20xx年到辽宁学习的外国留学人员达一万六千余人,留学人数位居北京、上海、广东、天津、浙江和江苏之后。
本文将以辽宁为例,探讨如何将地域文化因素融入到对外汉语教学中,以促进对外汉语教学的有效开展。
一、丰富的文化资源:地域文化因素导入对外汉语教学的前提地域文化是在地理环境、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综合影响下,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积淀形成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各民族、各地域的发展过程和生活环境不尽相同,因此在价值观念、思维方式、文化习俗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别,各地的地域文化以其独特性和典型性相区别。
辽宁拥有中华文化共同的本质方面,同时由于辽宁所处的地理和气候的特点积淀了独特的人文特征和风土习俗,从而逐渐形成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这主要表现在历史文化、战争文化和宗教民俗文化等方面。
辽宁的历史文化资源主要集中在远古文化、清前文化以及清朝文化三个方面。
远古文化资源如金牛山遗址、仙人洞遗址、沈家台遗址、前阳遗址、查海遗址、新乐遗址以及牛河梁遗址等。
清前文化资源有燕文化、汉魏文化、鲜卑文化、高句丽文化和契丹文化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引言
述 。地方 文化 在 对 外 汉 语 教 学 中起 到 什 么 样 的重 要作 用 , 何 在 对 外汉 语教 学 中合 理 利 用地 如
方文 化是 本文 探讨 的主 要 问题 。 1地方 文化 在对 外汉 语教 学 中的作 用
语境 概 念有 狭 义 与 广 义之 分 , 义语 境 即情 狭
收 稿 日期 :0 11 一3 2 1 - 1 O
文化 , 好汉语 。 学 其 次 , 外汉 语教 学本 身就是 一种 文化 交流 , 对
基金项 目:0 0年南通 市哲学社会科学课题 (0 0 N O 1 ) 21 2 1 B T 0 6 作者简介 : 陈风华( 9 9) 女, 17 - , 江苏启东人 , 讲师 , 主要从事认知语言学研究 。
50 2
淮 阴师范学院学报 ( 育科 学 ) 教
第1 0卷
广 义文化 可 以包 含语 言 、 习俗 等很 多方 面 , 对地 方
文 化 的深入 研究 是文 化 交流 的前 提 和基 础 。
舶文 化 , 航运 文化 , 口文 化 , 港 水产 文化 , 利 文化 水 以及 有 南 通 特 色 的饮 食 文 化 、 饰 文 化 、 服 民居 文
有学 者担 心 全球 化 会 对 地 方 文化 造 成 冲击 ,
同时指 出在各 阶段 教育 中都 应加 强有关 地 方文 化 的学 习 。也有 学者 认为 全球 化会 有利 于地 方文化
如何 利 用 当地文 化 , 而 帮 助 学 生 不 断 提 高对 当 从
地 文化语 境 的认 知 , 显得 尤 为重要 。 则 地 方文 化是 指 与 特定 区域 相 联 系 的文 化 , 一
景语境 , 指话语产生 的当时及紧接在其前后 的各 种 实际事 件 ; 义语境 即文化语 境 , 括 话语 产 出 广 包 的整个 文化 背 景 … 。文 化 语 境 所 包 含 的 非 语 言 因 素既有 文 化 习俗 方 面 的 , 也有 社会 规范 方 面 的。
文 化语 境与 二语 习得 关 系 紧 密 , 留学 生 对 当地 文 化 语 境 的认 知 . 很 大 程 度 上 影 响 汉 语 的 学 习。 , 在
方面 更好 的服务 于语 言 学 习 , 提高 留学生综 合 汉语 能力 ; 一方面保 护 、 另 推进地 方 文化 、 提升 城 市形 象 , 而 吸引更 多 的 留学生 , 成 可持 续发展 的 良性 循环 。 进 形 关键 词 : 对外 汉语 教 学 ; 南通 ; 地方 文化 中图分 类号 : 6 2 G 4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 号 :6 1 57 ( 0 1 0 -5 90 17 48 6 2 1 ) 6 1 -3 0 角 度 对 外 汉 语 教 学 内 容 和 教 学 方 法 进 行 了 阐
般 来说其 范 围有 限 , 可 能与 整 个 社 会 的 主 流文 并 化 不 同或为 其 分 支 J 国 内对 如 何 把 中 国文 化 。
运 用 到 对 外 汉 语 教 学 的 研 究 已近 有 3 O年 历 史 。
语言 是 文化 的 一 部 分 , 是 文 化 的载 体 。文 化在 更
本 地文 化 资 源 在 对 外 汉 语 教 学 中 的 作 用 , 我 们 “ 对 大文 化教 学予 以 了高 度 重 视 , 对 地 方 文化 资 而 源 的 弘扬 传 播却 较为 忽视 , 至很 少考 虑 , 甚 缺少宣 传 意识 ”3; 慧玲 、 桃 则 从本 地 文 化 资 源运 用 _ 袁汉 语 教 学
以 南 通 为 例
陈凤 华
( 南通 大学 外 国语学院 , 苏 南通 江 260 ) 20 0
摘 要 : 章探讨 了在 对 外 汉语 教 学 中有效利 用地 方 文化 资源 的 重要性和 必 要性 , 以江苏 省 文 并 中等城 市 南通 为例 , 寻 如何 帮助 留学生尽 快适 应 南 通地 方文 化语 境 , 体 策 略 有 : 理 的课 探 具 合 程 设置 、 套文 化教材 的编 写 以及 灵 活的课 堂教 学模 式 。在对 外 汉语教 学 中融入地 方 文化 , 配 一
的传播。全球化的利弊应该是双向的, 因此 , 在信 息时代 , 我们应该抓住 机遇 , 保护地方 文化的同 时 , 要 勇于 在 文 化 交 流 中展 示 地 方 文化 。地方 更
文化 在 对外汉 语 教学 中显得 尤为 重要 : 首先 , 就文 化 与 语 言 的关 系而 言 , 般 认 为 , 一
及语 言 的学 习 。密 西根 州立 大学 孔子 学 院设 计 的 网络 教 程 Zn 就是 以老北 京 文 化 为背 景 , 分 利 o, 充
用 了老北 京 的地 方 文 化 , 而 帮助 学 生 理 解 中国 从
到留学生汉语教学 的可行性 、 制约因素 、 运用策略 方 面进 行探 讨 ; 张艳 萍 从 探 寻 云 南 地 方 特 色 的
再次 , 在对 外汉 语教 学 中充 分利 用地 方文 化 , 不 仅可 以促 进 汉语 教 学 , 可 以促 进 地方 文 化 更 也 好 地发 展 和传 播 。 以江 苏 省 中等 城 市 南 通 为 例 , 把 地方 文化 资 源 运 用 到 对 外汉 语 教 学 中 , 南 通 把 地 方 文化 融人 中 国文化 课 中 , 方 面 能 促 进对 外 一 汉 语 教学 , 一方 面能 提升 城市 文 化形 象 , 进 国 另 促
第 1 第 6期 0卷 21 年 l 01 2月
淮 阴师范学 院学报 ( 教育科学 )
J U N FHU II E C E SC L E O R ALO AY N T A H R O L GE ( d ct nl c ne E u aoa i c) i Se
Vo 0 No 6 L 1 .
语 言学 习 中的地 位 固然重 要 , 是 基 于 地 方 文化 但 与 留学生 日常 生 活的密 切性 、 直接 性 , 学生对 地方 文化 语 境 的认 知更 能影 响学 生对 主流 文化 的理解
近 些年 , 有少 数 学 者挖 掘 地 方 文 化 并 运 用 到对 外 汉语 教学 中 , : 如 曲凤 荣从课 程 设置 的角 度分 析 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