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舟记 第二课时_图文.ppt

合集下载

《核舟记》PPT课件【精美版】

《核舟记》PPT课件【精美版】
为了造成江上泛舟的实感,核舟上“舟尾横卧 一楫”,又有舟子二人分居左右,一人“倚一衡木” 而坐,一人烧茶,给观赏者充分的想象空间,让人 有身临其境之感。
再读课文
小结:一枚小小的核舟上 ,雕刻了53样东西, 事物繁多,人物众多,雕刻得极其精巧,还有丰富 的色彩,表现出了“大苏泛赤壁”这个主题,确实 是“奇巧”,是难得的艺术珍品!难怪引得作者不 得不感叹:“嘻,技亦灵怪矣哉!”
11 核舟记
第1课时 第2课时
新课导入
第1课时
一个两三厘米长的桃核,有人将它雕刻成一只船, 大家可能觉得不足为奇;但如果我告诉你们,这位雕 刻家又在上面刻了五个人,而且须眉毕现,神情各异, 大家相信吗?这还不算完,他还刻了八扇窗户,刻了 船篷、船桨、茶炉、茶壶、书画手卷以及和尚的念珠, 还刻了三十四个字,怎么样?是不是很想见识见识这 枚桃核?接下来就让我们看看明朝人魏学洢是以怎样 独特的视角记下了这枚桃核的。
刻了竹篷、船桨、炉子、茶壶、手卷、念珠各一件; 对联、题名和篆文,刻的字共三十四个。
初读课文
分析:首先,古代汉语量词系统不发达,数词直 接与名词结合是比较常见的形式。本题给出的三个例 句中均无量词。这是与现代汉语的不同之处,翻译的 时候要根据现代汉语的习惯补出。其次,古代汉语在 整数和零数之间一般会加上一个“有”(同“又”) 字。现代汉语里一般不用,翻译的时候要删去。
再读课文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 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 文,为字共三十有四”,一共雕刻了53样东西,可见 所刻范围之广,数量之多。
“旁开小窗……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这么小的核舟上还能做八扇可开的小窗与对衬的雕栏, 还能在窗上刻如此多的字,可见其雕刻技艺精巧。

《核舟记》ppt教学课件(第二课时)

《核舟记》ppt教学课件(第二课时)

核舟图
2013-12-1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http://www. 友情提供
请你细读课文、掌握结构
总 (1段)
概述王叔远精湛的雕刻技艺,点明
雕刻品“核舟”的主题及其来历.
核 舟 记
(2—5段)详写核舟的大小、结构、舟上 分
的人物和题名。
总 (6段)小结总计全核舟的人、物、文字的
魏学洢
2013-12-1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http://www. 友情提供
1、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2、为宫室、器皿、人物 3、罔不因势象形 4、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5、高可二黍许 6、其两膝相比者 7、其人视端容寂 8、其船背稍夷 9、钩画了了 10、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11、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从写作角度谈,作者有值得你学习的 地方吗?
细致的观察 丰富的想象 生动的描写
2013-12-1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http://www. 友情提供
课堂反馈练习
填空:
第1段:简介核舟雕刻者生活的时代、姓名、精湛技艺、 总 大苏泛赤壁 核舟的来历。点明“核舟”主题:__________。 船舱 第2段:说明核舟大小,结构布局,依次写了______、
第6段:总结说明了核舟上所刻的人、窗和其他物品的 ______,以及所刻文字的字数,赞叹雕刻者的技术。 数量 2013-12-1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http://www.
友情提供

作业:
你一定也有自己特别喜欢的小东西, 请向我们介绍一下吧。 按空间顺序介绍一件你喜欢的物品, 要求思路清晰,层次分明,重点突出。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通“又”,用在整数和 零数之间计算数目
2013-12-1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http://www. 友情提供

《核舟记》pptx课件(第二课时)22页

《核舟记》pptx课件(第二课时)22页

苏轼:主角
闲适 洒脱
同游者:衬托
黄庭坚 佛印
“如有所语”?
根据学者的研究,苏轼先后两 次游赤壁时还从未见过黄庭坚, 只有书信往来;当年佛印并不 在赤壁一带,而是远在长江下 游的润州(镇江),因此这三人 不可能真的同游赤壁。但王叔 远的虚构很合理。此二人都是 苏轼好友,黄庭坚还是苏门弟 子,也是多次被贬官之人,自 然容易与苏轼心灵相通;苏轼 的思想中佛道气息浓厚,被贬 官时,更易倾心佛道,所以在 虚构想象中,三人当然可以同 游赤壁。
赏析课文 技术精巧
熟读课文,想象“核舟”上的情景。 想一想,雕刻者高超的技艺主要表 现在哪些方面?
第一,善于在小中寓大,展 现“尺幅千里”的雕刻艺术。
以小衬大
第二, 善于将静态的人物动态化,表 现出舟中不同人物的个性特征。
动作描写
第三,于精细微小处绝不马虎了事, 展现刀笔之神与“象”外之韵。
细节描写
文章按总——分——总的顺序,层次分明, 结构清晰。先概括介绍,然后按船舱、船头、 船尾、船背顺序具体说明,最后归纳小结。重 点明确,紧扣核舟的主题对船头的情景进行生 动具体的描摹。这些都值得我们深入体会。
作业布置
C.完成《核舟记》 比较阅读。
B.完成《核舟记》 阅读练习。
A、整理《核舟记》 文言现象。
作者经过细致的 观察 ,准确地把握了这件
雕刻品的各个细节,然后按一定的 空间顺序
来描写整个核舟,写了作者对核舟的喜爱,
表达了作者对艺术家王叔远技艺高超的赞叹
以及对 中国古代民间艺术 的赞美之情。
赏析课文
说明对象:核舟
说明对象的特征: 构思 奇妙 技术 精巧
赏析课文 构思奇妙
雕刻家的艺术构思是怎样通过核舟体现 出来的呢? 大苏泛赤壁

第23课核舟记(第2课时)

第23课核舟记(第2课时)

课题:核舟记四、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基础训练检查复习情况:上下,光景启窗:打开比:靠近不属(zhu):不相类似讪:通“屈”,弯曲衡:通“横” 了了:清清楚楚为人五:刻成曾:尚,还盈:满简:挑选修狭:长而窄灵怪:奇妙〈二〉新课引入复习导入〈三〉阅读提纲阅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1、这是一篇说明文,是作者在全面而乂精细的观察基础上写成的,作者是抓住哪一特征来写的?(找出文中的一个词)——“奇巧” 一词(材料微小,工艺精细,题材生动,构思巧妙)2、作者是以什么顺序来说明“核舟”的?可分儿部分?——“总一分一总”结构。

分三部分。

〈四〉自主学习学生再次朗读课文试划分课文结构教师明确:第一部分(1):综述王致远的雕刻技艺,引出"核舟”,点明题目。

第二部分(2——5):详细具体的介绍“核舟”的内外形状、结构和物态特点(先总写后分写)。

分两层:第一层(2——4):介绍船正面的布局和雕刻的人、物及情态特点。

第二层(5):介绍舟的背面。

第三部分(6):对“核舟”总结、评价。

〈五〉讲授新课继续研讨课文,分析文章第一段和第六段。

1•第一部分(1):总述王致远的雕刻技艺,引出“核舟”,点明题目。

(1)作者是怎样称赞王叔远的雕刻技艺的?__奇巧(2)王叔远雕刻的特点是什么?——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3)作者得到的核舟是什么内容?——大苏泛赤壁2.讨论第二段:(1)这个段的内容是什么?主要说明船舱的结构形态。

(2)这个节文字在说明船舱中间的情形时,重点说明了什么内容?应是八扇小窗和所刻的苏轼十六字文句。

(3)除说明船舱外,这段文字还有没有其它的说明内容?有。

开头一句总体说明了核舟的长度与高度。

(4)试想想,整个核舟只有“八分”长,“二黍高”。

船舱就更是微不足道了。

作者却在船舱的说明中强调窗户之多,文字之众,你以为有什么用意?正是抓住重点,突出各部分的重点,紧扣了“奇巧、灵怪”这个说明核心。

(5)领会苏轼文句。

一是搞清其诗情画意;二是从修辞角度分析,如衬托、对偶等。

《核舟记》课件-有详细图片解析课件

《核舟记》课件-有详细图片解析课件
文学地位
魏学洢是明末清初文学的重要代表,他的作品在当时及后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 响。他的文学风格清新自然,思想深邃,受到后世文学家和读者的广泛赞誉。
《核舟记》的文学地位
艺术价值
《核舟记》是中国古代微雕艺术的代表作之一,其雕刻技艺和艺术价值在国内外 享有极高的声誉。作品以精湛的雕刻技艺和深邃的文化内涵,展现了中华民族传 统文化的魅力。
艺术影响
核舟雕刻技艺被传承下来,成为 传统工艺美术的代表之一,对雕 刻艺术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后人对《核舟记》的评价
文学价值
后人对《核舟记》的文学价值给予了 高度评价,认为其语言优美、叙事精 炼,是中国古典小说的佳作。
艺术成就
对于核舟雕刻技艺,后人评价其为“ 巧夺天工”,充分展现了传统工艺的 精湛技艺和深厚底蕴。
提供一张核舟的初步的认识。
核舟的细节图片解析
总结词
揭示核舟的细节特点
详细描述
提供多张核舟的细节图片,如船舱、窗户、船桨等,逐一揭示核舟的精致工艺和特点。
核舟的艺术特色图片解析
总结词
分析核舟的艺术风格和特色
详细描述
提供一些展示核舟艺术特色的图片,如雕刻、色彩、布局等,结合文字解析核舟的艺术 风格和特点,让学习者深入了解核舟的艺术价值。
《核舟记》课件-有 详细图片解析ppt课 件
THE FIRST LESSON OF THE SCHOOL YEAR
目录CONTENTS
• 核舟简介 • 《核舟记》的背景与作者 • 《核舟记》的内容解析 • 《核舟记》的影响与评价 • 图片解析
01
核舟简介
核舟的历史背景
核舟源于中国传统文化,历史 悠久,最早可追溯至明朝。
核舟的艺术价值

《核舟记》 第2课时_课件

《核舟记》 第2课时_课件

了了:清楚明白。
丹:朱红色。
译文: 船的顶部比较平坦,就在上面题写名字,文字是
“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字迹)细得像 蚊子脚,一笔一画都非常清楚,颜色是黑的。还有一个 篆字图章,刻的字是“初平山人”,颜色是朱红的。
原文: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 楫, 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 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词类活用 1.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名词作状语,用箬篷) 2.石青糁之(名词作状语,用石青) 3.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名词用作动词,戴着高高的帽子) 4.居右者椎髻仰面 (名词作动词,梳着椎形发髻)
省略句 (1)省略主语 (佛印)卧右膝,诎右臂支船(句首承前省略主语“佛印”) (2)省略介词“于” ①佛印居(于)右,鲁直居(于)左 ②各隐(于)卷底衣褶中 ③居(于)右者椎髻仰面 ④居(于)左者右手执蒲葵扇 ⑤其船背稍夷,则题名(于)其上
译文: 左边的船夫右手握着蒲葵扇,左手抚着炉子,炉
子上有一个水壶,那人眼睛正视着炉子,神色平静, 好像在听茶水烧开了没有的样子。
原文: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
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 ,其 色墨。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注释:
夷:平。
甫:通“父”,男子美称,多附于字之后。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yòu)奇(jī),高/可二黍(shǔ) 许。中/轩敞者/为舱,箬( ruò)篷/覆之。旁开/小窗,左 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 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 波/不兴”,石青/糁(sǎn)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guān)而多髯(rán) 者/为东坡,佛印/居 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 /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 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 (zhě)中。佛印/绝类/弥(mí)勒,袒胸/露(lòu)乳(rǔ),矫(jiǎo)首/昂 视,神情/与/苏、黄/不属(zhǔ)。卧/右膝,诎(qū) /右臂/支船,而/ 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核舟记课件第二课时实用版.ppt0

核舟记课件第二课时实用版.ppt0

奇巧之二
2、层次井然
你能介绍一下本文的说 明顺序吗?
说明顺序:
总说核舟的规格 船舱
(
整体
逻 辑 顺 序
核 舟
舟正面
空 船头 间 顺 序
船尾 舟背面
)
局部
课文分说部分不是按从头到尾的顺序, 而是按船的中部、船头、船尾、船背的顺 序描述“核舟”上的景物。作者从船的中 部写起,有什么好处?
先写船中间的船舱部分,叙述它的窗子数 量、位置,特别点明右窗扇上刻的是苏轼的 《后赤壁赋》中的“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两句,左窗扇刻的是《前赤壁赋》中“清风 徐来,水波不兴”两句,和第一段末句的 “大苏泛赤壁”相照应,突出了雕刻品的主 题。而且显示了核舟的对称美。
展示区1 展示区2 展示区3 展示区4 展示区5
G2 G4 G6 G8
G9
(1)展示学生书 写规范、快速, 总结规律。 (2)其他学生讨 论完毕后总结完 善学案。A层学生 注意拓展,不浪 费一分钟。 (3)小组长要检 查落实,力争全 部达标。
精彩点评
点评题目
探究案1
探究案2
点评小组
G1
(1)先点评对错, 再点评思路方法,应 该注意的问题,力争 进行必要的变形拓展。 (2)其他学生认真 倾听、积极思考,大 胆质疑、记好笔记。 不浪费一分钟。
赏析课文
课文《核舟记》是否也可 用“奇巧”二字评价?
奇巧之一:
1、描写细致 苏东坡、黄鲁直、佛印、 两舟子
你能模仿他们的动作神态吗?
船头仨人的神态有何不同?哪些描写突 出雕刻家技艺的奇巧精湛? 前二人是士大夫兼诗人、学者,受世俗 礼法的束缚,显得拘谨,严肃;后者是 僧人,不拘礼节,放浪形骸。
对东坡外貌的刻画, 对东坡鲁直衣褶的介 绍,对佛印左臂所挂 念珠的说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