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一章 浮力与升力》复习课教学设计 沪粤版

合集下载

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浮力复习教学设计

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浮力复习教学设计

《浮力》复习课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理念:
以新课程理念“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为指导,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中,去解决实际问题,做到学以致用。

引导学生注重科学方法探究,提倡多种学习方式,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运用自己设计、思考、讨论、实验等方式参与到教学过程中,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进一步了解浮力的现象,加深对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知道物体的浮沉条件和浮力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了解浮力的产生。

通过收集,交流关于浮力应用的资料,了解浮力应用的社会价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乐于探索生活中物理知识的兴趣,养成协作、探究问题的意识,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
重点:对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难点:浮力的应用和物体的浮沉条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弹簧秤、细线、水、大烧杯、食盐、鸡蛋、金属块等。

2023年中考物理复习教案-------浮力

2023年中考物理复习教案-------浮力

教案:2023年中考物理复习——浮力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11章第3节“浮力”。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浮力的概念、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的大小计算以及物体沉浮条件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浮力的概念,掌握阿基米德原理,能运用浮力公式进行计算。

2. 通过对浮力的学习,培养学生对物体沉浮现象的探究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重点:浮力的概念、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的大小计算。

2. 难点:物体在液体中的受力分析,浮力公式的灵活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浮力实验器材(浮标、测量筒、金属块等)、PPT课件。

2. 学具:笔记本、尺子、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轮船、救生圈等浮力现象,引导学生思考浮力是什么,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2. 知识讲解:讲解浮力的概念,介绍阿基米德原理,讲解浮力的大小计算公式。

3. 例题讲解:选取典型例题,讲解浮力公式的运用,分析物体在液体中的受力情况。

4.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浮力公式进行计算,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讨论物体沉浮条件的应用,让学生举例说明。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 浮力的概念2. 阿基米德原理3. 浮力的大小计算4. 物体沉浮条件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一个质量为2kg的物体在空气中的重力。

(2)计算一个质量为3kg的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水的密度为1.0×10³kg/m³。

2. 答案:(1)物体在空气中的重力为20N。

(2)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为30N。

(3)物体能浮在水面上,因为水面受到的浮力大于物体的重力。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对浮力有直观的认识。

在讲解浮力公式时,注意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公式的运用条件。

在小组讨论环节,鼓励学生积极发言,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浮力中考复习课教学设计

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浮力中考复习课教学设计

《浮力》复习课教学设计盘锦市第一完全中学徐恺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浮力的集中计算方法,理解阿基米德原理,知道物体的沉浮条件,掌握比较物体浮力相关习题的分析方法。

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浮力大小过程;日常生活现象入手,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与动手操作能力。

3. ①培养学生乐于探索生活中物理知识的兴趣;②培养学生大胆猜想,在实验过程中勇于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沉浮条件教学难点:运用阿基米德原理和物体的沉浮条件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学法:科学探究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流程:1.创设情境:小实验,一个烧杯中加入部分淡水,以及一个沉入水中的鸡蛋,向里面加入浓盐水,会发现鸡蛋上浮最终漂浮。

2.贴近中考:教师展示本章的考点和中考的热点3.考纲要求:1、运用物体的浮沉条件说明生产和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2、知道阿基米德原理。

3、会运用浮力测量物质的密度。

4、通过实验认识浮力、并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4.中考热点问题:1、浮沉条件的应用问题(填空、简答 2-4分)2、比较浮力大小问题(选择填空 2分)3、漂浮问题(选择填空计算2-3分)4、浮沉状态不确定问题(选择填空 2分)5、浮力图像类问你题(选择填空计算2分)6、浮力与压强问题(选择填空计算整题 2-5分)7、运用浮力测量物质的密度(计算实验 3-6分)5.概念复习(一):1.定义:一切浸在_______ (或_______ )中的物体,都受其一个________的力,称为浮力。

浮力的施力物体是____________ 浮力的方向:_ ______2.浮力产生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主3.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体的重力G,将物体悬挂在测力计下,浸在液体中,记下测力计的示数F示,则物体受到的浮力F浮=________例1:图中,双拱桥中间的桥墩浸没在水中的体积10m3,它受到的浮力是 N。

初中初二物理下册《浮力与升力》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初二物理下册《浮力与升力》教案、教学设计
二、学情分析
初二是学生物理学习的关键时期,学生对物理现象充满好奇,具有一定的探究欲望。在此基础上,他们对浮力与升力的概念已有初步了解,但对于浮力与物体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浮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等方面,认识尚不深入。此外,学生在前期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和数据分析能力,但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进一步提高。
(4)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3.教学评价:
(1)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包括实验报告、课堂讨论、小测验等,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2)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实验技能、数据分析能力、团队合作精神等。
(3)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和反思能力。
(3)强调浮力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3.教学方法:
采用总结法和归纳法,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提高认知水平。
五、作业布置
1.基础知识巩固:
(1)完成课本相关练习题,巩固浮力的概念、计算方法和物体沉浮条件。
(2)通过绘制思维导图,梳理浮力与升力的知识体系,强化对知识点的记忆。
2.实践应用:
(1)观察生活中的浮力现象,如船舶、浮标等,并分析其原理。
3.掌握升力的概念,理解机翼升力产生的原理。
4.学会运用浮力和升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进行简单的浮力设计和分析。
教学难点解析:
(1)浮力的计算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抽象的概念,需要通过实验和具体情境来帮助学生理解。
(2)物体沉浮条件的理解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对学生的思维跳跃性有一定要求。
(3)升力的产生原理涉及到流体力学的基础知识,对于初二学生来说,这是一个较难理解的部分。
2.培养学生尊重事实、严谨治学的科学态度,使学生认识到实验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十一章 功和机械能 本章复习课》教案_22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十一章 功和机械能  本章复习课》教案_22

《浮力》教案一、教学三维目标要求:1.知识与技能⑴感受浮力的存在,理解浮力的概念。

⑵学习用弹簧测力计测浮力的大小。

⑶理解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2.过程与方法⑴经历实验探究,定性认识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⑵学习使用探究学常用的科学方法──控制变量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⑴通过实验探究,揭示隐藏在其中的物理规律,纠正一些片面的认识,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培养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

⑵用废矿泉水瓶自制学具,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节约意识。

二、教学器材演示实验器材:演示用弹簧测力计、烧杯、水、酒精、cuso4溶液、相同体积的铁块和铜块(用细线拴好)、乒乓球、石块(用细线拴好)。

学生实验器材:自制量筒、弹簧测力计、一大一小两个石块、细线、水、相同体积的铁块和铜块三、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课:体会浮力的存在(用时大约2分钟)配着轻松悠扬的钢琴曲播放人们在死海里看书、打牌的录像片段。

把学生引入与浮力有关的问题上,体会浮力的存在。

观看录像,体会浮力的存在,重温《死海不死》中的描述。

说出自己观察到的浮力现象,课堂气氛活跃起来。

从贴近学生生活的物理现象入手,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让学生在领略大自然的美妙与和谐中进入物理的世界,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从生活走向物理新课:1、浮力的概念(用时大约3分钟)引导学生分析乒乓球的受力情况,及每个力的施力物体。

①用手托着乒乓球。

②将乒乓球放入水中待静止后。

③把乒乓球按入水底,松手后。

观察实验现象,在教师的引导下分析乒乓球在各种情况下的受力情况。

总结出浮力的概念从学生学过的知识入手,学习新的物理概念,教育学生学会知识的迁移。

2、用弹簧测力计测浮力的大小(用时大约8分钟)提问:放入水中沉底的石块是否受浮力作用,你能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石块所受浮力的大小吗?观察思考,动手试做选代表上台边操作边讲解学习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浮力的大小,为下面的实验探究做准备。

初中物理浮力复习课教案

初中物理浮力复习课教案

初中物理浮力复习课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浮力是怎样产生的,理解阿基米德原理,学会计算浮力的方法,知道物体的浮沉条件,了解浮力的应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复习和练习,提高学生对浮力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浮力的产生原因,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的计算方法,物体的浮沉条件。

教学难点: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和应用,浮力计算方法的掌握。

教学准备:教材、PPT、黑板、粉笔、实验器材。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浮力的概念和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生分享对浮力的理解和生活中的浮力现象,教师总结并板书。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根据教材自主复习浮力的产生原因、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的计算方法、物体的浮沉条件等知识。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三、课堂讲解(20分钟)1. 教师根据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讲解浮力的产生原因,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和应用,浮力的计算方法,物体的浮沉条件等知识点。

2. 教师通过PPT展示浮力实验和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浮力的相关知识。

四、练习与讨论(15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练习,运用浮力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 各小组分享解题过程和答案,讨论解题方法的不同和优劣。

3. 教师点评学生的练习情况,指出错误和不足,并进行讲解和指导。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回顾浮力的产生原因、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的计算方法、物体的浮沉条件等知识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悟,教师进行点评和鼓励。

六、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根据教材,复习浮力的产生原因、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的计算方法、物体的浮沉条件等知识点。

2. 完成课后练习题,运用浮力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复习和练习,帮助学生巩固和掌握浮力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和应用能力。

八年级物理浮力复习教案

八年级物理浮力复习教案

八年级物理浮力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浮力的概念,掌握浮力的计算公式F浮= G F'。

(2)掌握阿基米德原理,能够运用阿基米德原理计算浮力。

(3)了解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能解释生活中有关浮力现象。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观察浮力现象,提高观察和动手能力。

(2)运用控制变量法,分析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2)学会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现象,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浮力的概念及计算公式。

(2)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

(3)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2. 教学难点:(1)浮力计算公式的灵活运用。

(2)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复习浮力的概念: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叫浮力。

(2)出示浮力计算公式:F浮= G F'。

2. 探究浮力的计算:(1)实验演示:将物体放入液体中,观察浮力现象。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浮力的大小?(3)引导学生得出浮力计算公式:F浮= G F'。

3. 引入阿基米德原理:(1)介绍阿基米德原理的发现过程。

(2)讲解阿基米德原理的定义: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等于它排开液体的重力。

四、课堂练习1. 填空题:(1)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叫_______。

(2)浮力的大小可以用公式_______计算。

(3)阿基米德原理表明,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等于它排开液体的_______。

2. 判断题:(1)浮力的大小与物体的体积有关。

()(2)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的重力。

()(3)阿基米德原理适用于液体和气体。

()五、课后作业1. 计算题:一个质量为200克的物体放入水中,测得物体受到的浮力为1.5N,求物体的重力。

2. 生活实例题:解释为什么轮船能浮在水面上,飞机能飞上天。

六、教学拓展1. 介绍浮力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如船舶、救生圈、潜水艇等。

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 浮力(复习课) 教案 教学设计

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 浮力(复习课) 教案 教学设计

浮力(复习课)一、教材分析浮力是整个初中阶段物理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复习浮力需要用到力、二力平衡、密度、液体的压强等知识,具有综合应用的特点。

这部分内容具有多个知识点,既有演示实验,又有理论推导,既有原理,又有应用。

正确理解阿基米德原理是重点,掌握物体浮沉条件是难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克服畏难情绪是关键。

二、学生分析学生虽然对浮力有了一定的认识,但他们的认识往往受生活经验的干扰,由于浮力与液体内部压强有关,学生知道液体内部的压强随深度变化而变化,就错误地认为浮力也与物体在液体内部的深度有关等,这些错误往往会成为学生学习中的思维障碍,所以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是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一个难点。

三、教学目标1、知道浮力的概念、方向;2、熟记阿基米德原理,理解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3、知道物体的浮沉条件;4、会根据已知条件,找到计算浮力的合理方法;5、了解浮力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1、引课导入我一名学生的兴趣爱好,然后发问,为什么我能在短时间内知道他的兴趣爱好,引出提问时一种高效的学习方式,引导考学生带着问题来复习浮力这一节课。

2、新课讲授师:前一阶段我们都在复习浮力,那对于浮力你都学会了什么?学生:概念、公式、方向......从而引出浮力的四种计算方法:第一种用阿基米德原理求浮力:F浮=G排水=ρ液gV排。

这种方法适用于任何物体各种情况下所受浮力的计算。

第二种可用弹簧测力计求浮力:F浮=G-F弹。

第三种用浮力产生的原因求浮力:F浮=F下-F上第四种用状态法:F浮=G(漂浮或悬浮)师:计算浮力的方法很多,我们应该如何来选择计算浮力的方法呢?总结:1.一搬题中出现体积,使用阿基米德原理公式2.题中出现物体重或者弹簧测力计这个器材,使用称重公式3.题中出现物体处于漂浮、下沉等状态类的词语,则采用状态法4.若题中出现上下表面的压力,就采用做差的方法然后我通过几个简单的类型题让同学们学会找到计算浮力的正确方法。

物理教育科学八年级下册《浮力》复习教学设计

物理教育科学八年级下册《浮力》复习教学设计

复习《浮力》教学目标1.知道一切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都受到浮力。

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

2.知道浮力产生的原因是液体上下表面的压力差。

3.知道浮力的几种计算方法。

4.会对物体进行简单的受力分析。

教学过程一、自学自学纲要:1、课前独立复习,完成练习册第54页“考点管理”填空。

2、在复习过程中存在疑问的知识点在相应位置做下标记,上课时认真听课导入:课件展示基础知识网络,请学生起立展示序号相应的内容。

互学:1、小组合作,回顾总结浮力产生的原因以及计算浮力的几种方法。

2、课前自己独立完成复习过程遇到的问题展示给同学,请同学帮助自己并将问题解决,讨论后仍不会的问题在练习册上做相关标记,下一环节解决。

展学:1、请同学分享在“互学”过程中的第一个问题(教师板书):浮力: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力决定浮力大小的因素: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液体的密度浮力的计算方法:平衡法(漂浮和悬浮):F 浮=G 物压力差法:F 浮=F 向上-F 向下阿基米德原理法:F 浮=G 排=ρ液gV 排称重法:F 浮=G-F 示数2、结合所复习的知识点,讨论后不会解决的问题展示给全班同学,教师及其他小组同学做下极好;存在问题的习题展示完成后会解决此题的同学举手解决,其他同学及时补充或改错;按照展示问题的顺序依次进行解题,出现全班都不会的问题教师引导解决。

检学:1、小结浮力: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力决定浮力大小的因素: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液体的密度浮力的计算方法:平衡法(漂浮和悬浮):F 浮=G 物压力差法:F 浮=F 向上-F 向下阿基米德原理法:F 浮=G 排=ρ液gV 排称重法:F 浮=G-F 示数2、检测(练习):1、(多选)(2016·宜宾中考)小李同学在探究某种液体密度的实验中,用测力计悬挂一个正方体金属块,浸没在液体中,如图甲所示,缓慢地将金属块从液体中竖直提起,该过程中测力计读数F 随金属块提起高度h 的关系如图乙所示,g 取10N/kg,则根据图象信息可以确定()A.该金属块的边长为4cmB.在高度h 由2cm 变化到6cm 的过程中,金属块所受浮力逐渐增大C.该液体的密度约为1.56×103kg/m3D.甲图中刚提起金属块时上表面受到的液体压强为250Pa2、如图所示是小鹰同学测量某种液体密度的过程,请你根据实验数据,求:(1)小石块的质量。

《浮力》复习课教案

《浮力》复习课教案

《浮力》复习课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复习《浮力》这一章节,详细内容包括浮力的定义、阿基米德原理、物体浮沉条件的判定、浮力计算方法以及浮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浮力的定义和阿基米德原理,理解物体浮沉的条件。

2. 培养学生运用浮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浮力的定义、阿基米德原理、物体浮沉条件的判定。

难点:浮力计算方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浮力演示装置、实验器材。

学具:练习册、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浮力演示装置,让学生观察不同物体的浮沉现象,引发学生对浮力的思考。

2. 知识回顾:引导学生回顾浮力的定义、阿基米德原理、物体浮沉条件。

3. 例题讲解:(1)计算物体受到的浮力。

(2)判断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情况。

(3)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浮力问题。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练习册上的浮力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5. 实践操作:分组进行实验,测量不同物体的浮力,验证阿基米德原理。

六、板书设计1. 浮力的定义2. 阿基米德原理3. 物体浮沉条件4. 浮力计算方法5. 浮力应用实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2)一个体积为0.5m³的木块放入水中,求木块受到的浮力。

2. 答案:(1)浮力等于物体所受重力,即2N。

(2)浮力等于水的密度×体积×重力加速度,即490N。

(3)金属块沉入液体,塑料球浮在液体表面。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浮力的定义、阿基米德原理和物体浮沉条件的掌握情况,以及实验操作中的问题。

2. 拓展延伸:探讨浮力在船舶设计、救生设备等方面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

2.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广度。

3. 实践操作的设计和实施。

4.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答案的准确性。

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浮力教学的重点在于让学生深刻理解浮力的定义、阿基米德原理以及物体浮沉条件的判定。

八年级物理浮力复习教案

八年级物理浮力复习教案

八年级物理浮力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浮力的概念,掌握浮力的计算公式F浮= G排= ρ水V排g。

(2)了解阿基米德原理,并能运用其解释生活中的浮力现象。

(3)掌握物体的沉浮条件,并能判断物体在液体中的状态。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观察浮力现象,提高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运用阿基米德原理计算浮力,培养计算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对物理学习的兴趣,感受物理在生活中的应用。

(2)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培养实事求是、探索创新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浮力的概念及计算公式。

(2)阿基米德原理及应用。

(3)物体的沉浮条件。

2. 教学难点:(1)浮力计算公式的灵活运用。

(2)阿基米德原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1. 采用实验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观察浮力现象。

2. 运用讲解法,引导学生理解浮力、阿基米德原理及物体的沉浮条件。

3. 利用例题解析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采用小组讨论法,激发学生的思维碰撞,提高合作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回顾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条件。

(2)提问:浮力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应用?2. 知识讲解:(1)讲解浮力的概念,介绍浮力的计算公式F浮= G排= ρ水V排g。

(2)讲解阿基米德原理,解释其应用。

(3)讲解物体的沉浮条件,分析物体在液体中的状态。

3. 实验观察:(1)演示浮力实验,让学生观察浮力现象。

(2)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巩固浮力概念。

4. 例题解析:(1)出示典型例题,让学生运用浮力公式进行计算。

(2)分析例题,引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5. 课堂小结:(2)强调浮力计算公式的运用和阿基米德原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浮力计算和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

2. 收集生活中的浮力现象,下节课分享。

3. 预习下节课内容,了解浮力实验的设计原理。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10.1浮力 复习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10.1浮力 复习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10.1浮力复习教案浮力专题复习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浮力是怎样产生的。

(2)、知道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3)、知道物体的浮沉条件(4)、知道浮力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教师所设计、进行的实验的观察、分析,回忆和加强浮力相关知识,加强对浮力知识的理解,提高应用浮力知识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浮力知识的应用,初步建立应用科学知识的意识。

教学重点:1、通过实验和二力平衡的知识,认识浮力和物体的浮沉条件2、通过实验加强对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教学难点:(1)通过对生活中浮力的应用分析,提高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建立应用科学的意识。

(2)、以实验为主导,突破学生浮力知识中相关的薄弱点。

教学过程:(一)、浮力及浮力的方向:1、实验引导2、问题:我们所学的浮力有什么区别于其它力的特殊性质?学生讨论、回答5、拓展:浮力产生的原因是液体对物体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你能否利用此知识点和压强的相关知识,推出如图正方体物体在液体中所受的浮力大小?写出具体的推导过程,已知正文体的边长为L,上表面距液面的距离为h。

5、练习:把等质量的实心铜球和铁球分别挂在弹簧测力计下并浸没入水中,则A、挂铁球的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较大 ( )B、挂铜球的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较大C、两测力计的示数相等D、无法确定(四)、物体的漂浮、悬浮条件:F浮=G1、分析:F浮=G排=G m排g= m物g m排= m物2、例题:(1)密度为0.6×103kg/m3质量为600g的木块,放盛满水的烧杯中,静止时排开水的质量为_______g ,所受浮力为_________N。

(2)质量为50g的鸡蛋放入盛有盐水的烧杯中,鸡蛋悬浮在盐水中,则鸡蛋所受的浮力为________N(五)、浮力的应用:1、轮船:漂浮:F浮=G2、潜水艇:依靠改变自身的重力来实现上浮和下潜的。

3、气球、飞艇:气囊中装有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依靠改变自身重力、自身体积来实现上升和下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一章浮力与升力》复习课教学设计沪粤版☺知识结构☺热点精讲一、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探究方案:结合生活中的浮力现象,猜想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利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选择合适的实验器材,分析实验现象和实验数据,得出实验结论。

主要考查对探究基本环节和方法的认识,猜想与假设的合理性,设计探究方案的能力,归纳探究结论的能力。

例1 (xx年广东省广州市)学习了浮力有关知识后,同学们都已经知道:浮力跟物体所浸在的液体密度、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但小明总感到:浮力大小应与物体所在液体的深度有关,并猜想:“深度越深,浮力越大”。

他跟小红说出自己观点,小红却说“浮力与深度大小无关”,两人在已有器材中选择了完全相同的器材,分别做实验,都证实了自己的观点是对的。

已有器材:泡沫(密度小于水)、石块、细绳、弹簧测力计、天平、烧杯(足够大、没有刻度)各一,水(足量)。

(1)他们选择的器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写出小明的实验操作、记录观察到的现象,并作结论分析;(3)写出小红的实验操作、记录观察到的现象,并作结论分析;(4)为什么他们的结论都是对的,写出原因。

评析:这是一道实验探究性试题,从探究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出发,自己选择实验器材,自己设计实验方案,比较实验结果,归纳得出结论。

实验的依据是利用称重法测出同一物体在液体不同深度的浮力,比较浮力的大小,得出结论。

同时考查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控制变量法。

利用身边的实验器材进行实验探究,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并提出猜想,到设计实验加以验证,得出正确的结论,体现了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也是课程标准所倡导的。

二、有关浮力的计算利用、、、等公式进行计算。

从中考命题趋势来看,利用这些公式进行综合复杂计算的试题已比较少见。

试题常常结合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考查同学们综合运用物理知识和有关数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发散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例2 用弹簧测力计在空气中称得某合金块重力为2N,把合金块浸没在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1N。

求:(1)此合金块的密度是多少?(2)将此弹簧测力计下的合金块浸没在某种液体中,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1.2N,求该液体的密度。

评析:本题提供了一种利用浮力知识测物质密度的新方法。

用到的主要物理知识有:力的平衡、密度、阿基米德原理、称重法测浮力。

在物理学习过程中,我们应加强对物理过程的分析,理清解题思路,牢记基本公式并能灵活进行公式变形,不断提高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探究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及其应用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是:流速越大的地方其压强越小;流速越小的地方压强越大。

常常结合生产、生活中的趣味现象和趣味实验,主要考查发现物理现象和探究物理规律的能力。

例3 (xx年江西省课改区)为了研究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进行了如下探究:【探究目的】初步了解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提出问题】气体的压强是不是与气体的流速有关系?有什么关系?【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1)如图11-1所示,取两张白纸,让其平行地自然下垂,向两纸中间用力吹气;(2)你观察到的现象是。

【分析和论证】你通过本实验,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评估与交流】请你联系实际,举出两个生产、生活中与此知识有关的实例:、。

评析:本题是近几年中考经常考到的探究性试题。

试题取材于教材插图,源于教材高于教材,使同学们在主动探求中获得知识,避免了过去偏重于机械记忆的弊端。

该题以图像形式给予信息,使同学们体会到将获取的有用信息进行加工、分析归纳、寻找规律的研究方法。

中考题精练F浮>G:F浮=G:F浮<G:浮力与升力升力阿基米德原理内容公式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浮力的应用轮船潜水艇热气球流体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升力流速大的地方,流速小的地方,物体的浮沉条件浮力定义产生原因图11-1图161.(07江苏省连云港市)关于浮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体积相等的实心木球和铁球,投入足够多的水中,静止后木球受到的浮力较大B .质量相等的实心木球和铁球,投入足够多的水中,静止后铁球受到的浮力较大C .质量相等的实心木球和铁球,投入足够多的水银中,静止后两球受到的浮力相等D .体积相等的实心木球和铁球,投入足够多的水银中,静止后两球受到的浮力相等 2.(07山东课标卷)两个完全相同的容器中,分别盛有甲、乙两种液体,将完全相同的两个小球分别放入两容器中,当两球静止时,液面相平,球所处的位置如图所示,甲、乙两种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大小分别为p 甲、p 乙,则它们的关系是A .p 甲<p 乙B .p 甲=p 乙C .p 甲>p 乙D .无法确定 3.(07浙江省湖州市)如右图所示,一铅块用细线挂在一个充气的小气球的下面,把它放入水中某处恰好处于静止状态,如果往池中缓慢注人一些水,则铅块及气球A .仍能静止B .向下运动C .向上运动D .静止、向上或向下运动都有可能4. (07浙江省诸暨市)在元旦游艺晚会上,宇杰同学演示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排在一条线上的三个碗,中间碗内放一个乒乓球,当用小管向球斜上方吹气,乒乓球将A.仍静止B.运动到左碗C.运动到右碗D.无法确定5.(07扬州市)利用下列哪组器材不能..区分图2所示的两杯没有标签的水和盐水6.(07江苏省徐州市)小梅帮妈妈做饭时,把一个质量为l00g 的土豆放进盛满水的盆里,有90g 水溢出,则A .土豆会浮在水面上B .土豆会沉人盆底C .土豆会悬浮在水中D .不能据此判断出土豆的浮沉 7. (07湖北省荆州市)一下说法正确的是A.轮船的排水量是指满载货物时排开的水的体积B.在水面以下的潜水艇是靠改变它所受的浮力大小来实现上浮和下沉的C.飞机机翼上下表面产生的压强差就是它前进的动力D.三峡船闸是世界上最大的人造连通器 8.(07重庆市)小红同学在一支铅笔的下端粘上一块橡皮泥,将它分别置于甲、乙两杯液体中观察到静止时的情形如图5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铅笔在甲杯液体中受到的浮力较大B .铅笔在乙杯液体中受到的浮力较大C .乙杯液体的密度较大D .甲杯液体的密度较大9、(07广西贵港市)对于现代社会给人带来的紧张症,可用漂浮疗法减轻。

漂浮池内有一定深度的水,在水中加入________(填“盐”或“酒精”),任何人进入池内都会漂浮起来,此时浮力_______重力(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10.(07江苏省南通市)(4分)小兰帮助妈妈做饭,看见茄子漂浮在水盆里,“茄子的密度是多大呢?”家中没有天平和量筒,小兰找来一个圆柱形的井水桶和刻度尺,就粗测出了茄子的密度,你认为小兰在实验过程中直接测量的物理量(含符号)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密度的表达式是:=_____ ____________。

11.(07云南玉溪红塔区)(5分)在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这一问题时,班级的“物理博士”为同学们做了如图16所示的一系列实验,请你从中选出一些图,针对浮力的大小与排开液体的体积大小、浸入深度或液体密度等因素进行探究,并通过分析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说明你的探究结果。

(1) 你要探究的是: 。

(2) 所选用的图是:(填图中的序号) 。

(3) 探究的结果是: 。

12.用弹簧测力计、量筒做测定某种物块和液体密度的实验,如图11-15所示。

(已知:g=9.8N /kg ;量筒的刻度单位为ml) 求:(1)物块浸没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2)物块的密度;(3)液体的密度。

图11-15甲乙图52019-2020年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教案人教新课标版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初步认识电压,知道电压的作用,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知道电压的单位:伏、千伏、毫伏。

会连接电压表,会读电压表。

2、过程和方法通过观察小灯泡亮度的变化,获得电路中电流的强弱的信息。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学生正确使用电压表技能的训练,使学生会阅读说明书,并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

重、难点:会使用电压表,会读数。

能正确知道电压的含义及作用。

教学器材:电脑平台、小灯泡、开关、电源、导线、电压表教学课时:2时(1复习电路及学电压表的使用,2读数及实验)教学过程:一、前提测评:复习电流、电路知识,为新课做准备二、导学达标:引入课题:电荷的运动是靠什么做动力的呢?……电压进行新课:1、电压:电压的作用就是使电荷做定向运动。

产生电流的两个因素是:有电源电路必须闭合其中电源的作用就是提供电压:导体要产生电流,它的两端就要有电压,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

(1)、符号:U(2)、单位:伏特,符号V,还有千伏(kV)、毫伏(mV)1kV=1000V 1V=1000mV例:U=220V= kV= mV2、电压的测量:用电压表,符号○V(1)、电压表的结构:接线柱、量程、示数、分度值(2)、电压表的使用:○1电压表必须和用电器并联(等于一断开的开关)。

○2电压必须红接线柱接正极,黑接线柱接负极。

○3选择合适的量程(如不知道量程,应该选较大的量程,并进行试触。

)。

边讲边演示一遍(3)、读数:○1确定量程……选择○2确定分度值……○3读数,写上单位例:投影图片……让学生读数练:给出图片……让学生读数3、动手做:(1)、让学生连一电路,并连上电压表测电压。

(2)、读出电压的大小。

4、达标练习:课本后7页“想想做做”、“动手动脑学物理”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节内容。

小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课后活动:完成物理套餐中课堂未完成的内容。

课本后练习。

教学后记:二、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训练连接电路和使用电压表的技能。

2、过程和方法科学探究全过程的切身体验,领会科学研究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协作精神。

重、难点:连接串联、并联电路,作出电路图。

能用电压表测出各导体两端的电压,找出规律。

教学器材:小灯泡、开关、电源、导线、电压表教学课时:2时(1串联,2并联)教学过程:一、前提测评:画出由两个灯泡组成的串、并联电路的电路图。

2、在并联电路中(如上图),a、b、两用电器及电源两端的电压有什么关系?进行新课:1、探究:串联电路中的电压关系(1)、学生猜想:Ua=Ub=U总Ua+Ub=U总…………(2)、设计实验:把电压表分别接入a、b、电源两端,测量出两端的电压,就可以找出规律。

(3)、作出对应的电路图(共三个)(4(5)、分析实验结果,寻求规律:教师总结:串联电路中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的电压之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