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_公开课

合集下载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课件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课件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
创新是推动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本课件从创新 的概念、作用、方法和途径,以及当前我国创新面临的挑战和机遇等方面, 阐述了创新对推动经济、科技和文化进步的重要性。
什么是创新
原创性
创新是指将新的思想、新的观念、新的方法、新的 技术或新的组织方式等,应用于现实生产和社会生 活中,创造出新的、具有更高使用价值的产品、服 务、文化等。
维护文化
创新是文化繁荣和多样性的 推动力,有助于传承和弘扬 民族文化。具体案例分析 Nhomakorabea1
阿里巴巴
创造了一个全球领先的电商平台,推动了中国电子商务的发展。
2
华为技术
在5G、芯片、人工智能等核心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成为全球科技创新领域的重 要力量。
3
绿色发展
新能源和环保技术的不断创新,有助于促进绿色低碳的经济发展。
2 机遇:
我国正在加快构建以创新驱动为核心的新发展格局,有望成为世界科技和创新事业的重 要力量。
结论
必由之路
创新是推动民族进步、赢得未来的必由之路。
培养创新
鼓励并培养更多的人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促进持 续创新、创造性发展。
创造性
创新需要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通过不断地 改进、完善已有的东西,或者创造新的东西,推动 人类社会向更高的层面发展的过程。
创新对民族进步的作用
推动经济
创新是现代经济发展的内在 动力,是提高生产率、降低 成本、增强竞争力的重要途 径。
引领科技
创新是科技进步和技术革新 的源泉和关键环节,有助于 提高科技水平和创新能力。
创新的方法和途径
人才培养和激励机制
技术研发和创新管理
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和激励机制, 培育高素质、高技能的技术创新 人才。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PPT课件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PPT课件

D 代化建设的;辉煌成就。这段话说明了理论创新(
)
A.能够极大地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B.能够指
导人们的行动,决定着实践的发展 C.是领
袖人物的事情,一般人望尘莫及 D.是时代的
引擎,是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
学案提示:
• 1、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创新是对真理的发展, 是实践的推进,创新是时代的引擎,是社会发展 的动力。
3、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观点
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是承认矛盾, 主张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 问题。
形而上学的根本观点是否认矛盾, 孤立地、静止地、片面地看问题。
4、唯物辩证法基本观点的方法论要求
——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 (4123)坚我学注持们会意辩要用防证牢联止固法系 和树与的 克立坚、 服和持发 思坚唯展 想决物的 方落主、 法实义全上是以面的人统的片为一观面的本点性、。 看 和 全问 绝 面a题对协.,化调马克切。可思忌持主用 续义孤 的哲立 科学的的、 发唯静 展物止 观论的,与、努辩片力证面构法的建是观社 统 点 会一 看 主的问义。题和因。谐为社, 会它 。们的研究对象是同一的, 即客观物质世界。两者相互渗透、不可分割。
• Prepositions are words that are used before a noun or a noun phrase to show time, place, movement, etc.
• A preposition can also be used before a verb in the –ing form.
(三)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
(文化角度)
1.创新推动了人类思维方式的变革
2.创新推动了人类文化的发展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课件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课件

3、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观点 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是承认矛盾, 主张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 问题。 形而上学的根本观点是否认矛盾, 孤立地、静止地、片面地看问题。
4、唯物辩证法基本观点的方法论要求
——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 (3)我们要牢固树立和坚决落实以人为本、 (2)注意防止和克服思想方法上的片面性 (1)学会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 (4)坚持辩证法与坚持唯物主义是统一的。 a.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论与辩证法是 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社 和绝对化。 看问题,切忌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 统一的。因为,它们的研究对象是同一的, 会主义和谐社会。 点看问题。 即客观物质世界。两者相互渗透、不可分割。
三个代表
生产关系 改变 社会制度 ☆制度创新是保障
☆理论创新是先导
结论二:
创新带来了生产关系和社 会制度的深刻变革。
思维
思考: 1、人类思维方式的变革经历了一个 什么样过程? 2、是什么推动了人类思维方式的变 革?
感性直观的 古代科技 近代经验 自然科学
现代理论 自然科学
模糊直观 思维方式
形而上学 思维方式
辩证的思 维方式
问题:实践的创新对于思维方 式的转变有什么影响?
实 践 实践方式
决定
思维(认识)
决定
思维方式
人类认识的对象和范围
扩 大
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 理论指导下的实践创新
更 新 提 高
人类思维的性质和水平
小品
创新推动了人类文化的发展
结论三: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 (文化角度) 的发展。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
思考:
一、构成生产力的三个要素是?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公开课)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公开课)

(1)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根据社会 变化发展要求,修订《中小学生守则》说明了用发展的观点看问 题。(3分) (2)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人的成长过 程中,小学阶段、中学阶段有前后相继的联系,因此将原来小学 生、中学生守则合二为一。(3分) (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要求我们坚持一般 和个别、共性与个性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对中小学生要求有共同 之处,也有不同具体要求。(3分) (4)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中小学生针 对其特点所作不同要求体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道理。(3分)
2017年3月5日《政府工作报告》
强化创新引领,新动能快速成长。深入推 进“互联网+”行动和国家大数据战略,全面 实施《中国制造2025》,落实和完善“双创” 政策措施。部署启动面向2030年的科技创新 重大项目,支持北京、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 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新设6个国家自主创新 示范区。国内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突破100万 件,技术交易额超过1万亿元。科技进步贡献 率上升到56.2%,创新对发展的支撑作用明显 增强。
3
1、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经济角度)
◆创新
●更新了 生产工具
●促进了
生产技术
的进步
●提高了
劳动者
●开辟了更广阔的
你能举例说明吗?
的素质 劳动对象

漂亮的二胡不用模具,使用一种3D打印技术, 就能直接打印并能用于演奏。围绕3D技术,一场 关于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梦想,正渐行渐近。 “只要能设计出来,就能打印出来。”
①思维方式的变化,归根到底是由人的实践方 式决定的。 ②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和理论指导下的实践 创新, 推动科枝的发展,使得人类认识的对象 和范围日趋广阔,使得人类思维的性质和水平 不断提高。

课件4:10.2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

课件4:10.2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
第1 页
第十课 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 第2课时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
【温故知新】
第2 页
辩证的否定观
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
否自己定自己,自己发 世界是运动变化发展的。辩证法按其本 展自己,实质是扬弃 质来说,它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
树立创新意识 创新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要求
第3 页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
——工业4.0时代,我们该何去何从?
感受工业4.0 互联网
制造
工业4.0
工业1.0 机械化
工业2.0 电气化
工业3.0 自动化
20世纪七十年代 1969第一个可编程逻 辑控制器
工业4.0 智能化
第5 页
网络化智能化生产、 虚实融合
19世纪末
18世纪末 1784:第一台织
1870美国屠宰场第 一条生产线
工业4.0时代,我们将何去何从?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树立创新意识
争做创新型人才!
第 15 页
谢谢观看


劳动者素质不断提升
体力---技术---知识---智慧---创造力…… 劳动对象不断扩展
特定生产领域---电气---电子---IT---数据---基因---航天……
时话拾说
第7 页
前两次工业革命让中国陷入了落后挨打的尴尬局面,第三
次工业革命中国很早觉醒,但也只搭上了列车的后半节。
面对第四次工业革命,中国拥有工程技术人才储备多、本
第8 页
1、创新推动社会制度的变革
回顾历史
英国大 颁布权利法案,
法国大 颁布人权宣言
英国 革命 建立君主立宪制 法国 革命
独立战争 美国 南北战争 独立宣言

课件5:10.2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

课件5:10.2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

第 18 页
谢谢观看

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
什么是社会主义、 怎么建设社会主义
建设什么样的党、怎么建设党
科学发展观
新形势下怎样发展
第 13 页
(2)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 创新,这是我们要长期坚持的治党治国之道。
一国两制、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等
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理论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北斗卫星导航系 统,世界第三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
产品分配的形式(按劳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
社会化 大生产
要求
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第 11 页
生产资料 公有制
现状 实行 生产力发展水
平参差不齐
既是对生产关系的创新,也是对社会经济制度的创新。
(1)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第 12 页
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理论
第9 页
理论创新是先导,制度创新是保障,科技创新是动力,文化创新是智 力支持。它们相互促进、密不可分。
创新
理论 创新
制度 创新
科技 创新
文化 创新
第 10 页
二、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
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形式 (决定作用) 生 (生产资料公有制、生产资料私有制) 产 关 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平等、剥削) 系
第4 页
第5 页
结论一: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技创新是动力。
提高劳动者的素质
科技创新
开辟更多的劳动对象
更新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
一、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第6 页
3D打印机和
更新了 生产工具

第十课第二框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公开课)

第十课第二框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公开课)

四、创新推动社会的发展(拓展)
任何社会的进步与发展都与创新密切相关。 ① 创新是对实践的推进,没有创新,我们就不能 在变化的世界里找到自己的位置。 ②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亡 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 ③创新是时代的引擎,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 +
这些图片的组合体现了创新的什么作用?
创新更新了人们的生产工具,促 进了生产技术的进步
普通劳动者的素质全面提高
这两张图片体现了创新的什么作用?
创新提高劳动者的素质
月球上有着特殊的空间环境,人类通过 宇宙飞船可以在月球上建立对地面的全面 监测基地、科研基地和军事基地。月球上 蕴藏的核能源可以解决地球 上万年的能源 “缺口”。月球上还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和 太阳能资源。
这段材料体现了创新的什么作用?
二、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 (政治角度) (1)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 和变革的先导。
(2)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科技 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 这是我们要长期坚持的治党治国之道。
理论创新是指导,制度创新是保障,科技创 新是动力,文化创新是智力支持。它们相互促 进,密不可分。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①背诵创新的作用; ②结合必修1、必修3和必修4全面理联系实际和创新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框学习,学生树立为创新而努力的观念,增强学生 为民族进步而创新的使命感;
高考考点:创新的作用
广州标致车引进国外生产线后,企业不注重技术的消 化、吸收和创新,企业汽车的国产化率很低。 而上海大众企业,从引进国外生产线的第一天,就注 重对技术进行消化、吸收和创新。如今,桑塔纳的国产化 率已超过95%,奥迪的国产率超过了70%,捷达国产化率超 过80%。正是凭借这么高的国产化率,大众汽车在中国的 产品成本大幅度下降,赢得了价格优势,也赢得了竞争优 势。同时大众汽车还进行了大范围的技术创新,使引进的 技术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从而使企业走在市场前沿。 上述现象说明了什么道理? 说明在生产发展中,不能照搬照抄,而必须进行 技术创新。“科学的本质就是创新”。科学技术的每一 进步都是通过创新实现的。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教学课件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教学课件

A.科学技术的每一进步,都是经过创新实现的 B.多莉羊的出现使得人类打开了破解生命奥秘的 大门 C.克隆技术将彻底改变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 D.极限是不存在的,极限只是人民的想象
(单选)3.优秀企业家常说:企业要视今天为落后, 他们非常注意产品的创新。有资料说,一个好的经营 者的时间安排大致是,30%的时间用于处理当前的事 情,70%的时间用于思考长远的事情,思考怎样从各 个方面不断进行创新。企业重视创新是因为( A )
衡量学生创新能力的标准
6、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
7、凡遇到问题总是喜欢在解决方法上另辟蹊径 8、具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9、总是从失败中发现成功的启示
10、在学习上常有自己关心的独特的研究课题
◎文化的发展是通过创新实现的 ◎当代中国先进先进文化是创新实现的
任何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归根到底都是与创新有关。
◎创新是对真理的发展,创新是对实践的推进。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国家兴旺发达的 不竭动力,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创新是时代的 引擎,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单选)“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 不竭动力。虽然近代以来我们落伍了,但是中华民族依然是世 界上最富有创新精神和创新成就的民族之一。”这段话给我们 的哲学启示是( ) C
A ②③
B 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④
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 革的先导,对社会发展和变革 具有决定作用。
(辨析)
衡量学生创新能力的标准
1、善于观察,并能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表达
2、敢于对权威性的观点提出疑问 3、凡事喜欢寻根究底,弄清事物的来龙去脉
4、能耐心听取别人见解并从中发现问题或受启发
5、能发现事物本质与现象之间的逻辑联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提高自主创新能 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 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 的关键。”
思考
创新的哲学依据
“创新”的哲学依据?
唯物论: 物质决定意识,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 求是。而客观实际是变化发展的,所以必须 从变化的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辩证法:①一切事物是变化发展的,我们要用发展的观 点看问题发展。 ②辩证的否定观要求我 们必须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唯上,不唯书, 只唯实。 ③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要求 我们思想观念要随着事物的不断变化而变化, 不断创新,与时俱进。 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要求我们 认识论: 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 展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就在一些人要看这个犹太人的笑话时,他开始组 织工人对废料进行分类。他让人把废铜熔化,铸成小 自由女神像;把水泥块和木头加工成底座;把废铅、 废铝做成纽约广场的钥匙。最后,他甚至把从自由女 神身上扫下的灰尘都包装起来,出售给花店。不到3个 月的时间,他让这堆废料变成了350万美元现金,比父 亲当年所说的每磅铜的价格整整翻了1万倍。
4、“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 发达的不竭动力。虽然近代以来我们落伍了,但是中 华民族依然是世界上最富有创新精神和创新成就的民 族之一。”这段话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①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推动事物向前发展 ②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必然的、无条件的 ③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④做好量变的准备,促进事物的质变 A、 ① ② B、 ③ ④ C、 ① ③D、 ② ④
哲学依据
唯物论
辩证法
认识论
为什么
作用、意义
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 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
树立 创新 意识
怎么办 (要求)
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既要尊重书本知识、 尊重权威,又要立足实践,解放思想,实事求 是,与时俱进,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创新与发展 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 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落后观念;注重研究新 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 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敢于怀疑,勇于批判
1992年,我国经济体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发 生这种变化?理论创新能够带动哪些方面的创新? 答:①1992年,我国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市 场经济体制。 ②因为邓小平根据中国的实际,在实践基础上创造性地 提出了改革开放的理论,这说明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 推动了社会制度的发展和变革. ③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 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
(二)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
(政治角度)
(1)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 和变革的先导。
(2)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科技 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 这是我们要长期坚持的治党治国之道。
创新内容及其相互关系
内容:
创新,包括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 技创新、文化创新及其他创新。
关于“创新”认识上的几个误区
第一、认为“创新”就是否定一切。理解:创新必然 对一些落后的不符合实际情况的旧观点、旧思维进行 否定,但不是否定一切东西、可见是对旧事物中合理 的科学的东西仍予以保留,并要此基础上创新发展, 是一种辩证的否定。
第二、凡是新出现的事物都是人们创新的结果。理解: 新事物是人们创新的结果,但新出现的事物并不都是新 事物,只有符合客观规律、有远大发展前途和强大生命 力的东西才是新事物。 第三、只要创新就能推动事物向前发展。理解:要推 动事物的向前发展就必须创新,但创新仅仅是事物向 前发展的一个主观条件。
中国动画:我曾经辉煌过
2、创新推动了人类文化的发展
创新是如何推动当 代中国的先进文化 形成和发展的?
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即面向现代化、面 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 会主义文化。它的形成离不开哪些方面?
①中国人民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 ②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的作用
能力提升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创新是提高 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 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要坚持走中国 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 创新,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 吸收再创新能力,更加注重协同创新。促进 创新资源高效配置和综合集成,把全社会智 慧和力量凝聚到创新发展上来。”——十八 大报告
意 识 与 社 会 进 步
(2)既要尊重书本,尊重权威,又要立足实 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实现理 论和实践的创新与发展。 2、革命 (1)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的实际,敢于突 批判精神 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敢于破除落 和创新意 后观念; (2)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 识 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 3、创新 树立创新意识,推动民族进步和社会发展
三、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
1、创新推动了人类思维方式的变化 2、创新推动了人类文化的发展
文化 角度 社会 角度
四、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1、创新能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表现在 ( ①创新更新了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 ②创新提高了劳动者的素 ③创新开辟出更广阔的劳动对象 ④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由低到高向前发展的动力 A.①②③ B.①③ C.③④ D.①②③④
关系:
理论创新是指导,制度创新是保障, 科技创新是动力,文化创新是智力支持。 它们相互促进,密不可分。 列举我国现代在理论、制度上的创新事例。
①科技创新:袁隆平的杂交水稻; "神舟系 列"飞船的发射成功; "嫦娥一、二号"发射 成功等。超级计算机系统“天河一号” 雄 居世界第一。歼—20研制成功 ②理论创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③制度创新:"一国两制"构想;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的确立;国务院实行大部委制等。
③继承中国文化优秀传统
④吸收外国文化有益成果 ⑤在内容和形式上不断创新
(四)创新的重要性(社会角度)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
(对应)方法论 世界观 创 (原理) 新 1、辩证 (1)树立创新意识,不唯上,不唯书,只唯 的否定观 实。
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创新的重要性。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
一、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1、科学的本质就是创新 经济角度
政治 角度 二、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 1、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2、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 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
2、科学技术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

2、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是( ) A、理论创新 B、制度创新 C、科技创新 D、文化创新
3、京剧是通过不断吸收地方戏曲的精粹和其他艺 术形式的特长丰富发展起来的。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要维持艺术的长盛不衰,关键在于能否 ( ) A、全面吸收各种艺术的特色 B、不断迎合市场需求和观众口味 C、不断推陈出新、博采其他艺术精华 D、深入群众、贴近生活
思考: 故事中的犹太人为什么能取得成功? 这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
(三)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
(文化角度)
1、创新推动着人类思维的变革 (1)思维方式的变化,归根到底是由人 的实践方式决定的 (2)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和理论指导下 的实践创新,使人类认识的对象和范围日 趋广阔,使得人类思维的性质和水平不断 更新和提高。
【春天的故事】.f4v
1992年,又是一个春天,有 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 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 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
这个圈是什么?
诗篇指的是什么?
1992年,我国经济体制发生 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发 生这种变化?
探究二: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关系问题,一度是困扰我们 的理论和实践难题。1991年初,邓小平创造性地指出市场也可以为 社会主义服务,1992年,他又进一步明确提出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 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这一论断从根本上否定了把社会主义与 市场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掀开了经济体制改革的新篇章。
三个代表
聪明的犹太人
1946年,一个犹太人和他的儿子来到美国经营铜器,父亲 问儿子一磅铜的价格是多少,儿子答35美分。父亲说:“不对, 作为犹太人的儿子,你应该说3.5美元,你试着把一磅铜做成门 把手看看。”儿子先后把铜加工成铜鼓、簧片和奥运会奖牌, 最高时一磅铜卖到3500美元。这时他已是麦考尔公司的董事长 了。然而,真正使他扬名的,是纽约州的一堆垃圾。 1974年,美国政府为清理给自由女神像翻新扔下的废料, 向社会广泛招标。但好几个月过去了,没人应标。正在法国旅 行的他听说后,立即飞往纽约,看到自由女神下堆积如山的铜 块、螺丝和木料后,未提任何条件,当即就签了字。纽约许多 运输公司对他的这一愚蠢举动暗自发笑。因为在纽约州,垃圾 处理有严格规定,弄不好会受到环保组织的起诉。
由于不断创新, 我国航天人才会牵引“神舟” 、领航“嫦 娥” 。 ……
科学技术的创 新给生产力的 发展带来了哪 些有利条件?
想一想他们能挑多重?
想一想他们能拉多重?
想一想他们能拉多重?
是什么使人的运输能力有了这么大的提高?
运输工具
那么为什么输送工具可以不断的提高?
靠科技——实质是创新
中国制造如何蜕变升 级.mp4
现实透视
由于缺少创新, 我国企业面临着“卖一台电脑只能赚一捆大 葱”的尴尬; 由于缺少创新, 中国卖出8亿件衬衫才能买回一架A380飞机(2.95亿美元); 由于缺少创新, 我国企业不得不将计算机售价的30%、数控机 床售价的30%-40%支付给国外专利者; 由于缺少创新, 面积只相当于我国一个中小省份的韩国竟以中 国汽车业的“祖师爷”自诩; …… 由于不断创新, 我国高速铁路才会从空白到领跑世界,世界最 快列车才会驰骋于沪杭高铁; 由于不断创新, 袁隆平才被人们称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 、 “当代神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