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合集下载

第2课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第2课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人烟断绝,鸡犬不闻,道路萧条。 人烟断绝,鸡犬不闻,道路萧条。
──《贞观政要·纳谏 纳谏》 ──《贞观政要 纳谏》 (经过唐太宗一段统治后)天下大稔(rěn), 经过唐太宗一段统治后)
流散者咸归乡里,米斗不过三四钱, 流散者咸归乡里,米斗不过三四钱,终岁 断死刑才二十九人。东至于海,南极五岭, 断死刑才二十九人。东至于海,南极五岭, 皆外户不闭, 皆外户不闭,行旅不赍(jī)粮,取给于道 路焉。 路焉。
三省六部制
皇 帝
中书省
起草政令
尚书省
执行
门下省
审核
吏 部
户 部
礼 部
兵 部
刑 部
工 部
返回
唐律残片
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备法典。 《唐律疏议》——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备法典。 唐律疏议》 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备法典
(贞观初期,洛阳以东直至沿海)茫茫千里, 贞观初期,洛阳以东直至沿海)茫茫千里,
李 靖
杜 如 晦
李世民手下猛将有程咬金、李靖、秦叔宝等。 李世民手下猛将有程咬金、李靖、秦叔宝等。十 八学士有多谋善断的房玄龄、杜如晦、 八学士有多谋善断的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 等人
房玄龄(579-648),博览经史, 房玄龄(579-648),博览经史, 工书善文,18岁中进士 隋末大乱, 岁中进士。 工书善文,18岁中进士。隋末大乱, 李渊率兵入关, 李渊率兵入关,玄龄于渭北投李世 民,他和杜如晦是秦王最得力的谋 他参与“玄武门之变”的策划, 士。他参与“玄武门之变”的策划, 与杜如晦、长孙无忌、尉迟敬德、 与杜如晦、长孙无忌、尉迟敬德、 侯君集五人并功第一。 侯君集五人并功第一。 贞观前,他协助李世民经营四 贞观前, 削平群雄,夺取皇位。 方,削平群雄,夺取皇位。李世民 称赞他有“筹谋帷幄,定社稷功” 称赞他有“筹谋帷幄,定社稷功”。 贞观中,他辅佐太宗,总领百司, 贞观中,他辅佐太宗,总领百司, 掌政务达20 20年 善于用人, 掌政务达20年;善于用人,不问贵 贱;恪守职责,不自居功。 恪守职责,不自居功。

第2课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导学案及答案初一_七年级

第2课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导学案及答案初一_七年级

第2课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参考答案)【认定目标】(心中有目标,你就会走向成功)1.了解唐朝建立,唐太宗即位和善于用人、纳谏等内容,提高客观、全面、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2.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提高梳理历史现象、历史事件的能力。

【自主学习】请你认真阅读教材8--10页的内容,完成以下问题: 一、唐王朝的建立: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最后兼并各割据势力,全国又归于统一。

二、唐太宗的用人和纳谏1.626年,唐高祖的第二个儿子李世民继承皇位,次年改年号为贞观,他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唐太宗。

2.唐太宗鼓励臣下直言, 魏征敢于直言,前后上谏二百多次,被唐太宗比喻为可以“知得失”的一面镜子。

三、贞观新政(请你认真阅读教材10--11页的内容,完成以下问题)1.出现原因:(1)唐太宗的善于用人和虚心纳谏。

(2)唐太宗认真吸取隋朝灭亡的经验教训。

(3)采取一系列革新措施。

2.革新措施(新政内容):(1)经济上;改革赋役制度,减少百姓服劳役天数,规定可用交纳实物的方式代替服役,使人身束缚逐渐松弛。

(2)政治上:沿袭和完善隋代的三省六部制制。

三省中,中书省替皇帝起草政令,(3)法律上:唐朝在《隋律》的基础上,多次修订法令,删繁就简,化重为轻。

《唐律疏议》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备的法典。

3.新政结果: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国力增强,被誉为“贞观之治”。

【共同探究】1.唐太宗说:“天子者,有道则人推而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诚可畏也。

”(1)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所谓天子,就是当他信守道义时人民就会推选他为主人,不信守 道义时人民就会抛弃他,这话真不错啊。

“有道”:就是实行仁政,不大肆搜刮百姓。

(2)唐太宗的这个认识和隋朝的灭亡有何关系?唐太宗经历了隋朝的灭亡,认识到隋朝正是由于实行暴政才被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所推翻,所以才得出了这样的认识。

(3)为此唐太宗又是怎么做的?虚心纳谏,善于用人,在政治、经济、法律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革新措施(具体措施:经济上;改革赋役制度,减少百姓服劳役天数,规定可用交纳实物的方式代替服役,使人身束缚逐渐松弛。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二)、唐太宗励精图治唐太宗贞观元年(627)至二十三年(649),被后世史家誉为“贞观之治”,作为历代封建王朝的太平盛世而津津乐道。

唐太宗也被誉为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的盛名天子。

它为唐朝的极度强盛奠定了基础。

关于贞观之治有以下内容:1、任人唯贤,听言纳谏唐太宗深知“为政之要,惟在得人”,按照任人唯贤的原则,从中央到地方选用了一批精干的官吏。

在中央机构,唐高祖时的宰相左仆射裴寂(晋阳宫监)、右仆射萧瑀(萧皇后兄,隋朝民部尚书)、中书令封德彝、杨恭仁等都是姻亲宿旧、前朝遗老、暮气沉沉,都不是开拓新局面的人才。

唐太宗首先对中央宰相班子进行改组。

玄武门之变后,马上提拔高士廉(长孙无忌、长孙皇后之舅,其父长孙晟早死)为侍中、房龄为中书令、杜如晦为兵部尚书、杜淹为御史大夫、魏征为谏议大夫。

贞观二年(638),李靖为检校中书令,后为兵部尚书。

贞观三年,以房玄龄为左仆射、杜如晦为右仆射(其子杜荷因承乾事被诛)、魏征守(阶卑而拟高者曰守,阶高而拟卑者曰行)秘书监,“参预朝政”。

贞观四年,杜如晦死,以李靖为右仆射,又以温彦博为中书令,王珪(王僧辩之孙,父仕北齐,参与杨谅起兵)为侍中,戴胄为户部尚书,参预朝政。

贞观七年,王珪漏绁禁中语,左迁同州刺史,以秘书监魏征为侍中。

至此,贞观名相基本到位。

(唐太宗23年中,提拔了23名宰相)这个宰相班子汇集了当时最杰出的人才,在政治上呈现积极有为的进取精神,具有治国平天下所需的全面素质,杜如晦长于决断,房玄龄善于谋划,人称“房谋杜断”。

《资治通鉴》贞观三年:“玄龄明达政事,辅以文字,夙夜尽心,惟恐一物失所;用法宽平,闻人有善,若己有之,不以求备取人,不以己长格物。

与杜如晦引拔士类,常如不及,至于台阁规模,皆二人所定。

上每与玄龄谋事,必曰:‘非如晦不能决’,及如晦至,率用玄龄之策,盖玄龄善谋,如晦能断故也。

二人深相得,故唐世称贤相,推房、杜焉。

”在一次宴会上,唐太宗问侍中王珪(东宫官属)说:“卿识鉴精通,复善谈论,玄龄以下,卿宜加品藻,且自谓与数子何如?”对曰:“孜孜奉国,知无不为,臣不如玄龄;才兼文武,出将入相,臣不如李靖;敷奏详明,出纳惟允,臣不如温彦博;处繁治剧,众务毕举,臣不如魏徵。

华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课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图文素材

华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课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图文素材

山西太原晋祠
这是山西太原的晋祠。

山西太原晋祠,在今天山西太原市西南25公里处,始建于北魏之前。

据说是为纪念周武王次子叔虞而建造的。

北齐时曾改名大崇皇寺,唐贞观年间仍改名晋祠,以后历代都多加修葺。

617年,李渊父子在晋阳起兵反隋,据说,李渊和次子李世民起兵前,曾去晋祠祈祷过。

晋祠铭碑
这是位于山西太原西南的晋祠里的铭碑。

这块铭碑是唐太宗李世民撰写的御碑。

铭碑上刻有晋祠修建的历史以及唐太宗为唐高祖歌功颂德的文章。

七年级历史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七年级历史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第2 课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一、唐太宗李世民
姓名:李世民 性别:男 职业:皇帝 朝代:唐朝 居住地:中国长安 父亲:李渊 妻子:长孙无垢 主要经历:626年即位 精简机构,轻徭薄赋, 重视农业……
一、唐太宗李世民
1、知人善用
2、虚心纳谏
你知道唐太宗手下的名臣吗?长孙 Nhomakorabea忌 房玄龄 杜如晦 李靖 魏征 ……


二、贞观之治 什么是贞观之治???
课本第11页 第一段
比较秦始皇、汉武帝、唐太 宗,他们有哪些共同点,哪些 不同点? 你对哪个皇帝评分最高?

/ 聚星娱乐
lpt71hkn
机关,也就是说没有任何出路,因为没有了法力,我也就被困在了那里,可是很奇怪,我感觉我在那里已经有好几天了可出来后才发现 不过短短几个小时,我在那里刚开始很着急,不知道你那边怎么样了,而自己也遭遇到了这样的困境,我四处寻找出口,但一无所获, 这一定是有一个法力高强的生物在控制着这里,后来我也就镇定下来,我就等着,既然他们要把我困在这里,那一定会有他们的目的。 果然,他们来了,让我意想不到的居然是魑魅。我疑惑地问:“魑魅,这是什么。”他耐心地解释道:“魑魅存在于世间的任何角落, 它们可以幻化成任何形体,除了动物和人类,它们吞噬腐烂的尸体,像灰尘一般,人类是感觉不到他们的存在的。如果他们想隐藏,即 使用显微镜都察觉不到他们的存在,但是妖和我们可以。他们变换成人类的影子穿过岩层向我奔涌而来,他们来到我面前却消失了,只 留下一个巨大的豁口,我顺着他们来的那条道走过去,来到了一个四通八达的地方,这个地方呈椭圆形,一面,就是我出来的这面有许 多洞口,这些洞口都朝着同一个方向,两端都堆着许多破瓦烂罐。洞口的对面有一面墙,这面墙很粗糙,是坑坑洼洼灰土墙,当这些墙 上居然出现了这个,山神把那个东西拿给我看,是一个圆形的大约有手掌这么大的玉盘。这玉盘通透清亮,浑然天成。上面雕刻精细。 是个上好的艺术品,价值无法估计。根据上面的雕刻可以看出这个是一个棕色的凶恶明王抱着巨大的轮,这个明王的头上有久的骷髅, 他的巨牙撩齿衔着轮的上部,大轮分成三层,圆心画鸡、蛇、猪。内轮分为六格,最外层又有十二个画面。我说:“这是藏族的斯巴霍 吗。”山神说:“看来你挺有见识的啊。斯巴霍都知道,以前还小看你了啊。”我说:“那是”我在心里想:多亏那时我多看课外书啊。 斯巴霍又称生死轮回图,圆心分别象征贪、嗔、痴。内轮代表地狱、恶鬼、畜生、阿修罗、人、天六道,最外层代表十二缘起。这里蕴 含着佛教的人生观,但这种人生观具体代表着什么都有不同的解释。山神说:“我看到这东西的时候顿时就明白了这是怎么回事,当年 卡瓦博格山神喜欢了一个居住在梅里雪山脚下的女孩,那个女孩还有了他的孩子,后来天神发现了,天神准备杀了那个女的,维护神的 名誉和所谓的光荣,卡瓦博格为了保护那个女孩和他的孩子,他花费了所有功力将女孩和他的孩子藏在了这个斯巴图里面,后来卡瓦博 格死了,天神派他的手下找遍了世间的每一个地方都没有找到,后来这件事就不了了之了。”我说:“也就是说这里面有两个人。”山 神说:“是,也不是,他们可能在另一个世界,据说,斯巴图是另一个世界的入口,不过谁也没有证实过,因为想要进去里面可是要付 出惨痛的代价的,而且进去里面

初一历史第二课知识梳理

初一历史第二课知识梳理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一、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1.唐朝建立:原镇守太原的隋朝官僚李渊趁机起兵反隋,618年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李渊就是唐高祖。

626年,李世民(唐太宗)即位,627年年号“贞观”。

2.贞观之治: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的盛世局面。

原因:(1)纳谏:唐太宗吸取隋朝速亡的历史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

大臣魏征敢于直言,前后进谏200多次。

(2)用人:广纳贤才,知人善任。

著名宰相房玄龄、杜如晦。

用人唯贤是出现“贞观之治”的重要原因。

(3)政治:①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明确中央机构的职权及决策程序;②制定法律,减省刑罚;③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④严格考查各级官吏的政绩。

(4)经济上,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5)军事上,先后击败东、西突厥,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

3.封建社会的主要盛世及其共同点:(1)主要盛世:西汉的文景之治和汉武盛世、东汉的“光武中兴”、隋朝的“开皇之治”、唐朝的“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以及清朝前期的康乾盛世。

(2)共同原因:A、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是盛世局面出现的前提和基础。

B、政治清明和政策稳定是盛世局面的保证。

(如:制度的创新、开明的民族政策、开放的外交政策等。

)C、人民群众的辛勤劳动。

D、统治者的勤政爱民、励精图治。

(3)共同表现: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政治清明,经济繁荣,思想活跃,外交开放,人民生活有所改善。

二、女皇武则天1.称帝:国号为周,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2.统治措施:①打击敌对的官僚贵族;②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不拘一格选拔人才(骆宾王),扩大了统治基础。

③继续推行贞观以来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和措施,重视发展生产。

3.影响:在位期间,①社会经济得以持续发展,②人口持续增长,③边疆得到巩固和开拓,④为“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第2课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第2课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A.魏征B.房玄龄C.杜如晦D.姚崇
简答题:
唐初“贞观之治”采取了哪些措施巩固统治?其原因是什么?目的是什么?出现了什么结果?你认为哪些统治经验教训对今天仍具有现实意义?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授课
时间
授课
教师
学习目标
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评价唐太宗。
学习重点:
贞观新政。
学习难点:
唐太宗的用人和纳谏与贞观之治的关系以及如何看待“贞观之治”。
自学提纲:
1、通过了解隋末农民起义,唐朝建立,唐太宗即位和善于用人、纳谏等内容,培养和提高客观、全面、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2、通过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培养和提高梳理历史现象、历史事件的能力。
3、通过对“贞观之治”原因的分析,认识“贞观之治”的实质,逐步培养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学法指导:
了解和收集有关隋朝灭亡、唐朝建立和太宗即位的有关资料,探讨“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围绕唐太宗用人和纳谏、贞观新政的主要内容及实质等问题展开讨论;以唐太宗和“贞观之治”为题展开讨论,最终对唐太宗这一重要历史人物和“贞观之治”这一重要历史现象作出自己的评价,从而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掌握探究式学习的方法。
教材梳理:
隋唐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由分裂走向大治的历史时期,也是两千多年中国古代社会的鼎盛时期,更是五千多年的中华文明在各方面取得辉煌成就的隆盛时期。隋朝虽然完成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二次大一统,创立了三省六部制、科举制等一系列重要制度,给我们留下了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并且富庶一时,但由于其后期统治的残暴,弄得民不聊生、民怨沸腾,终于在人民大规模的反抗中土崩瓦解。随后建立的唐朝,其前期统治者认真汲取隋亡的历史教训,励精图治,施德于民,历数代而至政治清明,经济繁荣,社会安定,国力鼎盛,出现了历史上少有的治世、盛世局面,为后世景仰,被历代仿效。

材料题:第2课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材料题:第2课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材料题:第2课唐太宗与贞观之治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唐太宗说:“天子者,有道则人推而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诚可畏也。

”材料二唐太宗说:“若家给人足,朕虽不听管弦,乐在其中。

”材料三唐太宗常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请回答:(1)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唐太宗认识到了什么实质问题?他为什么会产生这种认识?(2)从材料二和材料三中,分别可看出唐太宗的什么思想?(3)唐太宗以上述思想治国,使唐朝出现什么局面?我们应怎样评价唐太宗?2.阅读下列材料: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

今魏徵殂逝,遂亡一镜矣!——引自《旧唐书•魏征传》请回答:(1)文中的“朕”指谁?他的统治史称为什么?(2)“以史为镜”和“以人为镜”的含义是什么?(3)你怎样理解这段话?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唐太宗说:“国以民为本,人以食为命,若禾黍不登,则兆庶(指老百姓)非国家所有。

”又说:“人君赋敛不已,百姓既弊,其君亦亡。

”材料二据统计,唐朝人口在贞观元年(公元627年)为200万户,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年)为300万户,开元十四年(公元726年)为706万户。

——以上皆引自《中国古代史资料选编》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可以看出唐太宗的主张是什么?他为什么会有这些主张?(2)材料二中所反映的社会现象与材料一中的认识有什么关系?4.材料分析题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贞观初期洛阳以东直到沿海)茫茫千里,人烟断绝,鸡犬不闻,道路萧条。

——《贞观政要•纳谏》材料二君,舟也;民,水也。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贞观政要》材料三(经过唐太宗一段统治后)天下大稔,流散者咸归乡里,斗米不过三四钱,终岁断死刑才二十九人。

东至于海,南极五岭,皆外户不闭,行旅不赍粮,取给于道路焉。

——《资治通鉴》请回答:(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贞观初期的社会状况以及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唐太宗与贞观之治全国公开课一等奖百校联赛微课赛课特等奖PPT课件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唐太宗与贞观之治全国公开课一等奖百校联赛微课赛课特等奖PPT课件

进取精神状态。“重在处理实际问题”是一个古老而又
实在话题,在隋唐时期科举制进士科中,主要测试考生
处理社会实际问题能力项目是( ) A
A.策问
B.杂文
C.经史
D.诗赋
8/8
3/8
同步训练
2.唐太宗勉励臣下直言,并能从谏如流,魏征就曾前后
上谏二百屡次。唐太宗还知人善用,尽可能做到唯才是
举,兼收并用。那么,唐太宗善于用人和纳谏根本目标
是(D ) A.当贤明君主B Nhomakorabea降低决议失误
C.笼络人才
D.维护封建统治
4/8
5.唐太宗说:“以史为镜,可见兴亡;以人为镜,可知 得失。”他在位期间最能表达这一思想重大举措是
第一单元 开放与革新时代
第2课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1/8
知识梳理
一、唐太宗纳谏与用人 1.唐太宗继位:①于____6_2_6年继承皇位。627年改年号 “②_贞__观___”。 2.唐太宗纳谏:虚心纳谏,并能从谏如流。 3.唐太宗用人:知人善任,尽可能做到唯才是举,兼收并 用。
2/8
二、贞观新政 1.原因:吸收③__隋__朝__兴亡经验教训。 2.主要内容: (1)政治:沿袭和完善三省六部制。 三省:④__中__书___省起草政令,门下省⑤__负__责_审__核___, 尚书省⑥___执__行___。六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 ⑦___刑__部___,⑧___工__部___。 (2)经济:改革赋役制度,轻徭薄赋。 (3)法律:在⑨_《_隋__律__》__基础上,修订法令。 (4) 完善⑩__科__举__制。 3.结果: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恢复 和发展,国力增强,被誉为 11 “_贞__观_之__治____”。

(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2课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课件 北师大

(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2课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课件 北师大

6.(2010·黔东南中考)阅读下列材料: 唐太宗说:“凡事皆需务本。国以民为本,民以衣食为本。 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夫不失时者,在人君简静乃可致 耳。若兵弋履动,土木不息,而欲不夺农时,其可得平!” 请回答: (1)唐太宗这段话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2)唐太宗的这种治国思想收到了什么效果?
答案:(1)以民为本,重视农业 (2)出现了贞观之治的局面
唐太宗故事之三
背景:贞观四年,唐太宗为修复洛阳宫一事给事中(专门 负责向皇帝上书论述政令得失的官员)张玄素上书,二人 展开如下对话: 张玄素:“修复洛阳并不是当前最紧要的事情。当年,隋 炀帝修建洛阳宫,大兴土木,用两千人拉一根大柱,从几 千里以外运到洛阳,劳民伤财,给百姓造成多么大的苦难。 如今,战争刚刚结束,财力不如隋朝,人民的元气还没恢 复,陛下却先修缮洛阳宫,这不是比隋炀帝还残暴吗?”
(C ) A.汉武帝 B.隋炀帝 C.唐太宗 D.武则天
4.(2010·杭州中考)我国著名史学家钱穆在《中国历代
政治得失》一书中讲到:“汉宰相是采用领袖制的,而
唐代宰相则采用委员制。”这里的委员制是指( C )
A.三公九卿制 B.科举制
C.三省六部制
D.内阁制
5.(2010·成都中考)唐太宗时,某地发生灾荒。假如你 是当时的一名中书令,秉承皇帝的旨意起草了一份救灾 计划,接下来你应该交给( B ) A.尚书省裁决 B.门下省审议 C.尚书省执行 D.门下省执行
“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 亦 能覆舟。”
——唐太宗
唐太宗的这番话表达了什么意思?
唐太宗故事之二
有一次,唐太宗退朝回到宫中,怒气冲冲地说:“总有 一天,我要杀死这个乡下佬!”长孙皇后问杀谁。唐太宗说: “魏征常常当众顶撞我,使我下不了台,真可恶。 ”长孙皇 后退了出去。过了一会儿,只见她穿着礼服,恭恭敬敬地向 唐太宗道贺。唐太宗很奇怪,问她贺什么。长孙皇后说: “我听说,君主圣明,臣子才敢直言进谏,今天魏征敢直言, 就是因为陛下圣明,我怎么能不向陛下道贺呢?”唐太宗听 了皇后委婉的批评,马上心平气和了。

第2课 贞观之治

第2课 贞观之治

第2课贞观之治一、唐朝的建立和贞观之治【知识讲述】“贞观之治”是指中国唐太宗在位期间的清明政治。

由于唐太宗能任人廉能,知人善用;广开言路,尊重生命,自我克制,虚心纳谏,重用魏征等谏臣;并采取了一些以农为本,厉行节约,休养生息,文教复兴,完善科举制度等政策,使得社会出现了安定的局面;当时并大力平定外患,并尊重边族风俗,稳固边疆。

当时年号为“贞观”(627年-649年),故史称“贞观之治”。

这是唐朝的第一个治世,同时为后来的开元之治奠定了厚实的基础。

【能力拓展】唐朝,从公元618年建立,到907年被朱温灭掉,共存在了289年。

唐朝的兴盛一定程度上得益于隋朝打下的基础,唐朝继承了隋朝诸多制度,唐朝分前期和后期,中间以安史之乱为界限,前期是昌盛期,后期则是衰亡期。

唐高祖建立了唐朝,而唐太宗李世民领兵用十年时间完成了统一大业。

李世民通过玄武门之变成功登位后,励精图治使唐朝在中国封建社会空前繁荣,出现了“贞观之治”,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居于当时世界领先地位。

此后,唐玄宗时期又出现了“开元盛世”,国强民富,升平之世再次出现。

但同样也是在唐玄宗时期发生了安史之乱,从此唐朝走向了衰亡。

【考频分析】本内容在中考中占有重要地位,考查频率较高。

考查的题型有选择题和材料解析题。

考查的内容,重点以考察唐朝唐太宗时期的统治措施为主,考查的内容比较全面,考查的角度多样。

从考查的层次看,以识记、理解能力为主,也重在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

【经典题目】1.开创了“贞观之治”社会局面的皇帝是A.唐高祖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参考答案] B【解析】唐太宗李世民时期,唐朝政治清明,经济发展,国力增强,使唐朝在中国封建社会空前繁荣,出现了“贞观之治”。

2.贞观初年,太宗常常告诫臣下不可浪费民力。

他主张A.统一铸造五铢钱B.轻徭薄赋C.废除丞相D.闭关锁国[参考答案] B【解析】根据题意分析不浪费民力,是要轻徭薄赋。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你同意这种说法 吗?说说你的理由。
武则天以巨大的魄力打击削弱贵族势力,提 拔重用中小地主出身的官吏,扩大了统治基础。 喜欢任用正直而有才能的人,如名相狄仁杰、 张柬之,以及开元年间的名相姚崇、宋璟,都 是她提拔的。她一再鼓励农业生产,州县荒地 开垦多并户有余粮的,州县长官可以升迁。在 她统治期间,户口增加,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 所以说她的统治大有“贞观遗风”。
(2)开明的政策和措施:善于任用贤才,如房玄 龄、杜如晦、魏征;善于纳谏(”以铜为镜,可 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 可以明得失”。)
(3)治世局面的形成:唐太宗时期,君明臣贤, 励精图治,农民负担较轻,经济得到迅速恢复和 发展,社会出现了祥和安定的气象,国力增强。 历史上称之为“贞观之治”。
第2课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教学重点:
1、唐朝建立的时间、李世民即位时间。 2、贞观之治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3、武则天的统治大有“贞观遗风”,你
同意这种说法吗?说说你的理由。
2、贞观之治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1)开明的统治思想形成:经常与大臣总结历史 经验,特别是隋亡的教训,以改善统治。认为国 家要长治久安,帝王必须勤于政事,大臣要廉洁 奉公,政府要轻徭薄赋,发展生产。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咬 金

秦 叔








三、唐太宗与“贞观新政”
三、唐太宗与“贞观新政”
1、“贞观新政”出现的原因:
(1)唐太宗认真吸取 隋朝灭亡的经验教训;
(2)善于用人、虚心 纳谏;
(3)在政治、经济、 法律等方面推行了一系 列革新措施。
三、唐太宗与“贞观新政”
2、“贞观新政”的主要内容 (1)经济:
(1)说这话的是谁?在他统治时期出现了怎 样的政治局面?
(2)为什么他感到“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 !”?
数据来源《剑桥中国史》
唐时中国 伊斯兰帝国 世界其他地区
世界其他地区
诗句中的“唐宗”是谁?请结合所学知识 对“唐宗”作一评价。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尝谓侍臣曰:“夫以铜为镜,可以 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 镜,可以明得失。朕得此三镜,以防己过 。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
-----《贞观政要·论任贤》
三、唐太宗与“贞观新政”
唐太宗说: 法乃天下之法, 非朕一人之法。
三、唐太宗与“贞观新政”
3、“贞观新政”的影响
唐太宗统治期间—— ➢政治比较清明 ➢社会经济繁荣 ➢民族关系融洽 ➢社会安定开放 ➢国力逐步加强
史称“贞观之治”。
贞观之治
60 50 40 30 20 10
0 唐时中国
唐朝全盛时占世界经济总量达到了百 分之六十。
改革赋役制度:减少服役,以 实物代役
(2)政治:
沿袭和完善隋代的“三省六部” 制。
(3)法律:
修订法令,《唐律疏议》是中 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备法典。
三、唐太宗与“贞观新政”

单选题:第2课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单选题:第2课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单选题:第2课“贞观之治”基础巩固1.隋朝灭亡最根本的原因是:()A.权臣当道B.隋炀帝的暴政C.土地兼并严重D.隋末农民起义2.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写道“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这里“唐宗”指的是:()A.唐太宗B.唐高宗C.唐中宗D.唐玄宗3.如果你是唐太宗时期中央的一名官员,那么你可能遇到的情况有:()①有幸与魏征、杜如晦等名臣同朝为官。

②唐太宗常常告诫大臣“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

③由于唐太宗善于纳谏,因此你提出一些有利于朝政的提议,得到唐太宗的赏识。

④见证了唐太宗死后,武则天登上皇位的一幕。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4.在唐太宗统治时期有一位大臣,前后向唐太宗进谏二百多次,是著名的谏臣。

以至于在他死后,唐太宗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鉴兴衰;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我现在失去一面好镜子啊。

”那么这位大臣是:()A.长孙无忌B.杜如晦C.狄仁杰D.魏征5.“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指的是谁的统治:()A.唐高祖B.唐太宗C.唐高宗D.武则天6.“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封建社会读书人的地位很高,主要是由于()A.科举制B.举孝廉C.世袭制D.荫封制7.唐太宗和武则天统治的相似点有:()①都重视农业生产的发展②都实行选拔贤才的政策③都虚心采纳谏言④都注意戒奢从简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8.对“房谋杜断”中的“房”解释正确的是:()A.帐篷B.房间C.内室D.宰相房玄龄能力提升1.唐太宗唯才是举、善于纳谏的主要目的是()A.给各级官吏做表率B.维护自己的统治C.做个明君D.笼络优秀人才2.下面有关出现“贞观之治”的原因,叙述错误的是()A.唐太宗注意吸取隋亡教训,轻徭薄赋,减轻人民负担B.唐太宗善于用人,重视纳谏,政治比较清明C.社会安定,经济发展D.提拔姚崇、宋璟等一批有才干的人3.唐太宗和汉文帝的共同之处有()①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负担②虚心纳谏③重视人才培养,发展科举制度④提倡节俭,以身作则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4.其统治被称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的是()A.唐太宗B.唐高宗C.武则天D.唐玄宗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618年,李世民建立唐朝,隋朝灭亡B.由于贞观年间政治比较清明,故将这一时期称为“贞观之治”C.“房谋杜断”从侧面反映了唐太宗虚心纳谏D.武则天统治时期社会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6.按时间顺序排列下列帝王()①武则天②唐高祖③唐玄宗④唐太宗⑤唐高宗A.①②③④⑤B.⑤④③②①C.②④⑤①③D.④①②⑤③7.下列有关“贞观之治”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农民占有一定土地,赋役负担减轻B.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C.政治清明,经济发展较快D.唐朝全面进入鼎盛时期8.科举制度对后世产生巨大影响,其中引起人们争议最大的是()A.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B.士人用功读书风气盛行C.促进文学艺术的发展D.读书的目的是为了获取功名参考答案基础巩固1.B2.A3.A4.D5.D6.A7.A8.D;能力提升1.B2.D3.C4.C5.D6.C7.D8.D。

第2课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第2课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司马光
(1)“太宗”是谁?
(2)材料二说明太宗为治理国家采取的哪项措施?
(3)在太宗统治时期出现了什么局面?
(4)材料三说明什么问题?源自拓展提升:1、材料: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1)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是哪位统治者的话? (2)唐太宗为什么要引用这句话? (3)在唐太宗统治时期曾出现的治世局面是什么? (4)列举一例作者亲身经历过的水能“覆舟”的历史史实。
拓展提升:
2、尝谓侍臣曰:“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
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得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
征殂逝,遂亡一镜矣!”
——《贞观政要·论任贤》
(1)说这话的是谁?在他统治时期出现了怎样的政治局面?
(2)为什么他感到“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
(3)“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学习历史的一个重要作用就
巩固练习:
一、材料解析:
1、材料一:太宗认为“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
舟,亦能覆舟”
材料二:太宗说:“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今魏征
殂逝,遂亡一镜矣!。”
材料三:“军明臣直。裴矩侫于隋而忠于唐,非其性
之有变也;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侫,君乐闻直言,
则侫化为忠。是知君者表也,臣者景也。表动则景随
矣。”
第2课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知人善任 虚心纳谏
课程标准:
知道唐太宗和“贞观之治”。
自主学习:
1、唐太宗即位: 年,唐高祖的第二个儿

继承皇位,次年改年号为
,他
就是历史上有名的

2、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
3、贞观之治的内容?
4、唐太宗李世民,早年助父亲李渊起兵太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旧唐书》卷七一《魏征传》 《旧唐书》卷七一《魏征传》
“唐太宗令众臣知而必谏”的故事: 唐太宗令众臣知而必谏” 魏征逝世后,太宗对朝中大臣们说: 魏征逝世后,太宗对朝中大臣们说: “我派人到魏征家 在他的书信中发现魏征未写完的奏章,使者带回来, 中,在他的书信中发现魏征未写完的奏章,使者带回来,我 看了看,字写的很乱,惟有前数行稍能分辨。 看了看,字写的很乱,惟有前数行稍能分辨。‘天下的事情 有好事有坏事。 有好人有坏人,任用了好人, 有好事有坏事。人,有好人有坏人,任用了好人,则国家安 泰,任用了坏人,国家就要大乱;朝中大臣之间有爱有憎。 任用了坏人,国家就要大乱;朝中大臣之间有爱有憎。 有的对他爱的人,只看见长处,对他憎的人只看见短处。 有的对他爱的人,只看见长处,对他憎的人只看见短处。这 是不正确的,应当是:能看见所爱的人的短处, 是不正确的,应当是:能看见所爱的人的短处,看到所憎的 人的长处。如果这样,就能去掉真正的坏人,任用好人, 人的长处。如果这样,就能去掉真正的坏人,任用好人,天 下就兴旺了”’ 下就兴旺了”’ 太宗又说: 这是魏征未写完的奏章。我看了以后, 太宗又说: “这是魏征未写完的奏章。我看了以后, 想了想,今后,我难免会遇到这样的事, 想了想,今后,我难免会遇到这样的事,你们把魏征的语言 写在笏上,看到我有过错时,随时提出来,帮助我改正。” 写在笏上,看到我有过错时,随时提出来,帮助我改正。
唐太宗的用人和纳谏
魏 征
太宗) “(太宗)尝临 朝谓侍臣曰: 朝谓侍臣曰:夫以铜为 可以正衣冠; 镜,可以正衣冠;以古 为镜,可以知兴替; 为镜,可以知兴替;以 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朕常保此三镜, 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 今魏征殂(c (cú) 过。今魏征殂(c )逝, 遂亡一镜矣” 遂亡一镜矣”。
魏征
杜如
房玄龄(579-648),博览经史, 房玄龄(579-648),博览经史, 工书善文,18岁中进士 隋末大乱, 岁中进士。 工书善文,18岁中进士。隋末大乱, 李渊率兵入关, 李渊率兵入关,玄龄于渭北投李世 民,他和杜如晦是秦王最得力的谋 他参与“玄武门之变”的策划, 士。他参与“玄武门之变”的策划, 与杜如晦、长孙无忌、尉迟敬德、 与杜如晦、长孙无忌、尉迟敬德、 侯君集五人并功第一。 侯君集五人并功第一。 贞观前, 贞观前,他协助李世民经营四 削平群雄,夺取皇位。 方,削平群雄,夺取皇位。李世民 称赞他有“筹谋帷幄, 称赞他有“筹谋帷幄,定社稷之 贞观中,他辅佐太宗, 功”。贞观中,他辅佐太宗,总领 百司,掌政务达20 20年 善于用人, 百司,掌政务达20年;善于用人, 不问贵贱;恪守职责,不自居功。 不问贵贱;恪守职责,不自居功。
隋朝的衰亡
穷兵黩武, 穷兵黩武,三征高丽
大业七年,初征高丽。调兵征粮,集中军队113万 大业七年,初征高丽。调兵征粮,集中军队113万、 113 民夫200 200万 举国骚动。大业八年,征高句丽大败, 民夫200万,举国骚动。大业八年,征高句丽大败, 被迫退兵。 被迫退兵。 近古出师之盛,未之有也” “近古出师之盛,未之有也”。 •大业九年,再征高丽。因礼部尚书叛乱,隋炀帝 大业九年,再征高丽。因礼部尚书叛乱, 大业九年 迅速撤兵。 迅速撤兵。
好大喜功, 好大喜功,年年外出巡游
隋炀帝巡游江都, 隋炀帝巡游江都,乘船者总数最 低限度的估计也在10万人以上 万人以上。 低限度的估计也在 万人以上。在通 济渠上, 舳舻(zhúlú )相接二百余里, 相接二百余里, 济渠上,“舳舻 相接二百余里 照耀川陆,骑兵翊两岸而行, 照耀川陆,骑兵翊两岸而行,旌旗蔽 天后, 野”。50天后,最后一条船才驶出。 天后 最后一条船才驶出。 两岸挽夫牵引前进,共有挽船士8万余 两岸挽夫牵引前进,共有挽船士 万余 人。南巡船队和两岸士兵总计在二三 十万人。 十万人。沿途献食从役者每天都在十 数万众。佳肴丰盛, 后宫厌饫(yù), 数万众。佳肴丰盛,“后宫厌饫 , 将发之际,多弃埋之” 将发之际,多弃埋之”。
杜如晦(585~630), 杜如晦(585~630),唐代 (585 名相。年轻时爱读书, 名相。年轻时爱读书,喜谈文 如晦为相时, 史。如晦为相时,正值唐朝新 建不久。他与房玄龄共掌朝政, 建不久。他与房玄龄共掌朝政, 典章制度皆两人所定。 典章制度皆两人所定。每在太 宗前议事,玄龄说: 宗前议事,玄龄说:非如晦不 能决。如晦亦能尊重玄龄之策。 能决。如晦亦能尊重玄龄之策。 时称如晦长于断,玄龄善于谋, 时称如晦长于断,玄龄善于谋, 故有“房谋杜断”之说。 故有“房谋杜断”之说。两人 配合默契,同心辅佐太宗, 配合默契,同心辅佐太宗,后 世论唐代良相,首推“ 世论唐代良相,首推“房、 杜”。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薄赋敛,轻租税” 薄赋敛,轻租税” 魏征 君似舟,民如水,“水 君似舟,民如水, 能载舟,亦能覆舟” 能载舟,亦能覆舟”
长孙皇后
最贤慧的女人
我听说主明臣直, 我听说主明臣直, 魏征敢于直言, 魏征敢于直言,是 因为陛下是明君, 因为陛下是明君, 我怎能不祝贺呢? 我怎能不祝贺呢?
•大业十年,三征高丽。高句丽遣使请降。 大业十年,三征高丽。高句丽遣使请降。 大业十年
隋朝的灭亡:
好大喜功, 好大喜功,年 年外出巡游 滥用民力, 滥用民力,大 兴土木 穷兵黩武, 穷兵黩武,三 征高丽
618年, 年 隋炀帝被 部将缢死, 部将缢死, 隋朝在农 民起义中 灭亡了。 灭亡了。
一、唐王朝的建立
活动三:我们也当一回编剧! 活动三:我们也当一回编剧!
以唐太宗为主角, 以唐太宗为主角,自编自导 自演一个历史剧: 自演一个历史剧:创设一个 贞观之治” 与“贞观之治”内容相关的 历史场景, 历史场景,采用你喜欢的艺 术形式,如电影、戏剧、 术形式,如电影、戏剧、舞 绘画、漫画、小品等, 蹈、绘画、漫画、小品等, 表现你心目中的唐太宗。 表现你心目中的唐太宗。可 以只谈构思、设想。 以只谈构思、设想。
昭陵全景
昭陵是唐朝第二代皇帝李世民的陵墓,是陕西关中 “唐十八陵”中规模最大的一座,陵园周长60多公里, 总面积2万余公顷,陪葬墓180余座,被誉为“天下名 陵”和世界最大的皇家陵园。以史为鉴”, 你 认为在“贞观之治” 认为在“贞观之治”的学习 中 可以借鉴到什么? 可以借鉴到什么?
唐律残片
唐太宗说: 法乃天下之法, 非朕一人之法。
宽刑简法,执法如山
唐太宗删繁就简、除酷从宽。将原来死刑条款废除 近一半。643年,唐太宗姐姐的儿子参与太子承乾谋反, 按法论死。姐姐求情于他,他说:“赏不避仇雠,罚 不阿亲戚,此天下至公之道,不敢违也,以是负姐。” 他姐姐的儿子还是被依法处死了。唐太宗自己也能 “守法”。627年他下令将那些伪造身份的人处死,大 臣戴胄却判他们流配。太宗责问戴胄为什么不听他的 话。戴胄说,根据法律,只能这么判决。太宗又责问, 你这不是让我失信吗?戴胄说,法律是国家颁布,大 信于天下,你说那话不过是一时激忿,应该忍小忿而 存大信。唐太宗听后欣然同意了戴胄的判决。
活动一: 活动一:为唐太宗写墓志铭
• 站在唐太宗的墓前,你有什么想法?请 站在唐太宗的墓前,你有什么想法? 为唐太宗写一份墓志铭。 为唐太宗写一份墓志铭。
活动二:我为太宗制作求职简历 活动二:
请为唐太宗做份个人求职简历,内容包括: 请为唐太宗做份个人求职简历,内容包括:
1、姓名、年龄(599—649)、求何职 、姓名、年龄( )、求何职 )、 2、个人经历 、 3、曾经取得的成绩 、 4、缺点和不足 、
“罄南山之竹书罪无穷, 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
—这段话是在说谁呢?
尽道隋亡为此河, 尽道隋亡为此河, 至今千里赖通波。 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 若无水殿龙舟事, 共禹论功不较多。 共禹论功不较多。 —— 唐·皮日休 皮日休
隋朝的衰亡
滥用民力, 滥用民力,大兴土木
•大业元年(605年),修筑东都(洛阳),每月役 大业元年(605年 大业元年(605 修筑东都(洛阳),每月役 ), 丁二百万,死者十之四五。 丁二百万,死者十之四五。 •大业三年四月,北巡,随行甲士50万,马10万 大业三年四月,北巡,随行甲士50万 大业三年四月 50 10万 七月, 匹。……七月,筑长城,发丁男百万,死者十之 七月 筑长城,发丁男百万, 五六。 五六。 •大业四年正月,开永济渠,发河北郡民百余万, 大业四年正月,开永济渠,发河北郡民百余万, 大业四年正月 丁男不足,以妇女供役。 七月, 丁男不足,以妇女供役。……七月,发丁男二十 七月 余万筑长城。 余万筑长城。
初一23班沈靖怡《历史长河中的明君》 初一 班沈靖怡《历史长河中的明君》 他是历史长河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他是历代 君王中杰出的代表。他以民为天,创造了 “贞观之治”的盛世;他虚心纳谏,开创了 以人为镜的先河。他就是与唐帝国辉煌盛世 同时名垂青史的伟大帝王——唐太宗。“以 史为鉴,知兴替;以人为鉴,明得失。”这 是他留下的千古名句,也是他治理国家的诀 窍。他就是一面明镜,映射出中华五千年文 明一段最辉煌的历史!
三、贞观新政
1.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 2.主要内容:
方面 政治 经济 法律
吸取教训 善于用人 主要内容
虚心纳谏 推行改革
虚心纳谏、选贤任能、 虚心纳谏、选贤任能、完善制度 改革赋役制度、 改革赋役制度、轻徭薄赋 修订法令《唐律》 修订法令《唐律》、宽省刑罚
3.评价:
审 核
起 执 行 草 政 令
唐初社会经济衰弊凋残,洛阳以东直至沿海, 唐初社会经济衰弊凋残,洛阳以东直至沿海, “茫茫千里,人烟断绝,鸡犬不闻,道路萧条”。 茫茫千里,人烟断绝,鸡犬不闻,道路萧条” 贞观四年“天下大稔(rěn丰收),流散者咸归乡 贞观四年“天下大稔(rěn丰收),流散者咸归乡 丰收), 里,米斗不过三四钱,终岁断死刑才二十九人”。 米斗不过三四钱,终岁断死刑才二十九人”
活动四: 活动四:准备推选材料或颁奖词或获奖感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