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石壕吏

合集下载

杜甫【石壕吏】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

杜甫【石壕吏】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

杜甫【石壕吏】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黄昏时分,有官员夜间抓人。

老人翻墙走了,老婆婆出去看。

再愤怒的官员,女人为什么要哭?听了女人的话,三个男人看守着叶城。

一人附书,两人战死。

那些苟且偷生的人,逝者已矣。

房间里没有人,只有一个婴儿和一个孙子。

还有奶奶没去,也没有裙子进出。

老妪虽弱,请官夜归来。

如果你急着要给厉中河和杨上菜,还不如准备一下早上的饭菜。

夜很长,很寂静,像在哭泣,像在窒息。

黎明将升到未来,留下老人一个人。

译文(我)傍晚投宿石壕村,有差役夜里来强征兵。

老翁越墙逃走,老妇出门查看。

差役吼得是多么凶狠啊!老妇人是啼哭得多么可怜啊!(我)听到老妇上前说:“我的三个儿子去邺城服役。

其中一个儿子捎信回来,说两个儿子刚刚战死了。

活着的人姑且活一天算一天,死去的人就永远不会复生了!(老妇我)家里再也没有其他的人了,只有个正在吃奶的孙子。

因为有孙子在,他母亲还没有离去,(他母亲)进进出出都没有一件完整的衣服。

老妇虽然年老力衰,但请让我跟从你连夜赶回营去。

赶快到河阳去应征,还能够为部队准备早餐。

”夜深了,说话的声音消失了,隐隐约约听到低微断续的哭声。

(诗人)天亮临走的时候,只同那个老翁告别。

(老妇已经被抓去服役了)注释1、暮:在傍晚。

2、投:投宿。

3、吏:官吏,低级官员,这里指抓壮丁的差役。

4、夜:时间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5、逾(yú):越过;翻过。

6、走:跑,这里指逃跑。

7、呼:诉说,叫喊。

8、一何:何其、多么。

9、怒:恼怒,凶猛,粗暴,这里指凶狠。

10、啼:哭啼。

11、苦:凄苦。

12、前:上前,向前。

13、致:对……说。

14、前致词:指老妇走上前去(对差役)说话。

15、邺城:即相州,在今河南安阳。

16、戍(shù):防守,这里指服役。

17、附书至:捎信回来。

书,书信。

至,回来。

18、新:最近,刚刚。

19、存:活着,生存着。

20、且偷生:姑且活一天算一天。

且:姑且,暂且。

偷生:苟且活着。

石壕吏

石壕吏

望岳作者:【杜甫】年代:【唐】体裁:【五律】类别:【未知】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注释】:岱宗:即泰山。

《风俗通·山泽篇》:“泰山,山之尊者,一曰岱宗。

岱,始也;宗,长也。

”齐鲁:在今山东省境内。

锺:聚集。

曾:同“层”。

眦:眼眶。

【简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诗人到洛阳应进士,结果落第而归,于是北游齐鲁。

这首诗就是在漫游途中所作。

写泰山的诗很多,只有杜甫能用“齐鲁青未了”五字而囊括数千里,可谓雄阔。

其结句尤其精妙,气势不凡,意境辽远,将诗人的抱负和理想都含蕴其中。

全诗开阔明朗,情调健康。

★这是现存杜诗中最早的一首,写于开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年)北游齐赵时,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唐肃宗至德元载(756)六月,安史叛军攻下唐都长安。

七月,杜甫听到唐肃宗在灵武即位的消息,便把家小安顿在鄜州的羌村,去投奔肃宗。

途中为叛军俘获,带到长安。

因他官卑职微,未被囚禁。

《春望》写于次年三月。

句解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然存在;春天来了,长安城空人稀,草木茂密深沉。

首联从大处着眼,为悲壮之笔。

一个“破”字,使人怵目惊心,一个“深”字,令人满目凄然。

自然规律不会因时势的变化而改易,眼前人事和永恒时空的对比,使诗人更强烈地感觉着内心的荒凉寂寞,以至于所见只剩下山河草木,一片空廓。

司马光《温公续诗话》说:“山河在,明无余物矣;草木深,明无人矣。

”此联明为写景,实为抒情,寄情于物,托感于景。

明代胡震亨《唐音癸签》称赞这一联:“对偶未尝不精,而纵横变幻,尽越陈规,浓淡浅深,动夺天巧,百代而下,当无复继。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感伤国事,面对繁花,不禁涕泪四溅,亲人离散,鸟鸣惊心,反觉增加离恨。

颔联从小处落笔,情因景生,景随情移,其含义有两种解说:一说这是对比写法,诗人为国家残破和亲人离别而伤愁,所以看见繁花烂漫,反使之痛苦流泪,听到鸟鸣也感到心惊。

【诗歌鉴赏】杜甫《石壕吏》原文及翻译

【诗歌鉴赏】杜甫《石壕吏》原文及翻译

【诗歌鉴赏】杜甫《石壕吏》原文及翻译杜甫《石壕吏》原文及翻译李世豪原文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当一个官员哭的时候,他是愤怒的,当一个女人哭的时候,为什么要麻烦呢。

听女人面前的演讲,三个男人叶成树。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房间里没有人,只有小孙子。

有些祖母还没去,也没有裙子穿进去穿出去。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是漫长的,声音是沉默的,就像闻着啜泣和吞咽。

黎明时分,我将看到未来,独自向老人告别。

《石壕吏》注释黄昏时的石豪村:黄昏时住在石豪村。

放进去,放进去。

河南省陕西县石豪村,现为石豪村。

逾墙走:翻墙逃走。

官员们为什么生气:官员们打电话来时非常生气。

一,怎么,怎么。

妇啼一何苦:老妇的哀啼是多么悲伤。

听女人讲话前的讲话:我听到老妇人走上前去向官员汇报。

三男邺城戍:三个儿子都在参加工大邺城的战斗。

邺城,今河南省安阳。

一名男子将一本书附在信上,两名男子在新的战争中丧生:一个儿子发了一条消息,说其他两个儿子在战斗中阵亡。

存者且偷生:活着的暂时还苟且活着。

死者早已逝去:那些死去的人将永远死去。

室中更无人:家里在没有可参加作战的人了。

只有-牛奶-下一个孙辈:只有仍在吮吸的年轻孙辈。

老妪(yù):老妇。

老妇人自称。

请在晚上从官员那里回来:请允许我跟随老板到兵营过夜。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赶紧去河阳兵营充兵役,还来得及到兵营为将士们准备早餐。

河阳,今河南孟县西。

声音在夜里被切断了很长一段时间,比如闻着啜泣和吞咽:在深夜,声音被切断了,有微弱的哭声。

《石壕吏》翻译晚上,我睡在石豪村的一户人家里。

天一黑,一名警察就来村里抓人。

家里的老人听到了响声,从墙上跑了过去。

老妇人出去看看情况。

差役们的吼叫非常恼怒,非要向她家要人,老妇人哭得非常悲痛!听老妇人上前向差役诉说:我一共三个儿子,都已经应征去守邺城了。

最近,一个儿子发了一条消息,说另外两个儿子在战争中丧生。

初二语文石壕吏课文

初二语文石壕吏课文

初二语文石壕吏课文《石壕吏》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叙事诗,全诗如下: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这首诗描述了安史之乱期间,石壕村一位老妇因家中男丁皆被征召或战死,面对官府抓丁的残酷现实,不得不自请充役的故事。

全诗通过细腻入微的心理刻画和紧张激烈的矛盾冲突,深刻揭露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表现了作者对人民疾苦的深切同情。

《石壕吏》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反映安史之乱时期战乱给普通百姓带来深重苦难的叙事诗。

以下是该诗的主要内容和理解要点:背景与场景:诗中描绘的是安史之乱期间,官府在石壕村夜晚抓丁征兵的情景。

诗人投宿于一户农家,亲眼目睹了这一悲剧性事件。

人物塑造:诗中有两个主要角色,一是凶悍而无情的官差(石壕吏),一是饱受战争摧残的老妇人。

老翁为了避免被抓走,翻墙逃跑;老妇则因家中无人可派,不得不挺身而出。

情节叙述:老妇陈述家中的悲惨遭遇,三个儿子有两个战死,一个仍在前线,家中只剩下一个还在哺乳的小孙子和没有衣服穿的儿媳。

在无路可走的情况下,老妇自愿代替儿孙应征,希望至少能为家里留下一线生机。

社会现实揭示:通过老妇一家的遭遇,杜甫深刻揭露了战乱年代下底层人民生活的艰辛和社会秩序的混乱,以及统治阶级对民间疾苦的漠视。

主题思想:此诗表达了作者对战争残酷性的控诉和对广大劳动人民深深同情,体现了杜甫“诗史”的写实风格和深厚的人道主义关怀。

总之,《石壕吏》以其生动的故事、鲜明的人物形象和强烈的社会批判意识,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中表现民生疾苦的经典之作。

杜甫《石壕吏》唐诗原文注释及赏析

杜甫《石壕吏》唐诗原文注释及赏析

杜甫《石壕吏》唐诗原文注释及赏析本文是关于杜甫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作品介绍】《石壕吏》的作者是杜甫,被选入《全唐诗》的第217卷第33首。

《石壕吏》是杜甫著名的“三吏三别”之一。

这首五言古诗通过作者亲眼所见的石壕吏乘夜捉人的故事,揭露封建统治者的残暴,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乱”引起的战争给广大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原文】石壕吏(陕县有石壕镇)作者:唐·杜甫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注释】1、暮:在傍晚。

2、投:投宿。

3、吏:官吏,低级官员,这里指抓壮丁的差役。

4、夜:时间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5、逾(yú):越过;翻过。

6、走:跑,这里指逃跑。

7、呼:诉说,叫喊。

8、一何:何其、多么。

9、怒:恼怒,凶猛,粗暴,这里指凶狠。

10、啼:哭啼。

11、苦:凄苦。

12、前:上前,向前。

13、致:对……说。

14、前致词:指老妇走上前去(对差役)说话。

15、邺城:即相州,在今河南安阳。

16、戍(shù):防守,这里指服役。

17、附书至:捎信回来。

18、新:最近,刚刚。

19、存:活着,生存着。

20、且偷生:姑且活一天算一天。

且:姑且,暂且。

偷生:苟且活着。

21、长已矣:永远完了。

已:停止,这里引申为完结。

22、室中:家中。

23、更无人:再没有别的(男)人了。

更:再。

24、唯:只,仅。

25、乳下孙:正在吃奶的孙子。

26、未:还没有。

27、去:离开,这里指改嫁。

28、完裙:完整的衣服。

29、老妪(yù):老妇人。

30、衰:弱。

31、请从吏夜归:请让我和你晚上一起回去。

唐诗赏析-杜甫《石壕吏》原文译文鉴赏

唐诗赏析-杜甫《石壕吏》原文译文鉴赏

杜甫《石壕吏》原文|译文|鉴赏'唐遇安史之乱,军队四处抽丁补充兵力。

杜甫这时刚好从洛阳回华州,途经新安、石壕、潼关等地,根据目睹的现实,写了一组诗,《石壕吏》是其中的一首。

下面一起欣赏这首诗吧!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译文日暮时投宿石壕村,夜里有差役来强征兵。

老翁越墙逃走,老妇出门应付。

差役喊叫得是那样凶狠,老妇人啼哭得是那样悲伤。

我听到老妇上前说:“我的三个儿子去参加邺城之战。

其中一个儿子捎信回来,说另外两个儿子刚刚战死。

活着的人姑且活一天算一天,死去的人就永远不会复生了!老妇我家里再也没有其他的人了,只有个正在吃奶的小孙子。

因为有小孙子在,他母亲还没有离去,但进进出出连一件完好的衣裳都没有。

老妇虽然年老力衰,但请允许我跟从你连夜赶回营去。

赶快到河阳去应征,还能够为部队准备早餐。

”夜深了,说话的声音逐渐消失,隐隐约约听到低微断续的哭泣声。

天亮后我继续赶路,只能与返回家中的那个老翁告别。

注释1、暮:在傍晚。

2、投:投宿。

3、吏:官吏,低级官员,这里指抓壮丁的差役。

4、夜:时间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5、逾(yú):越过;翻过。

6、走:跑,这里指逃跑。

7、呼:诉说,叫喊。

8、一何:何其、多么。

9、怒:恼怒,凶猛,粗暴,这里指凶狠。

10、啼:哭啼。

11、苦:凄苦。

12、前:上前,向前。

13、致:对……说。

14、前致词:指老妇走上前去(对差役)说话。

15、邺城:即相州,在今河南安阳。

16、戍(shù):防守,这里指服役。

17、附书至:捎信回来。

书,书信。

至,回来。

18、新:最近,刚刚。

19、存:活着,生存着。

20、且偷生:姑且活一天算一天。

杜甫《石壕吏》译文注释及考点分析

杜甫《石壕吏》译文注释及考点分析

石壕吏杜甫〔唐代〕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译文日暮时投宿石壕村,夜里有差役到村子里抓人。

老翁越墙逃走,老妇出门查看。

官吏大声呼喝得多么凶恶,妇人大声啼哭得多么悲苦。

我听到老妇上前说:我的三个儿子戍边在邺城。

其中一个儿子捎信回来,说另外两个儿子刚刚战死。

活着的人苟且偷生,死去的人就永远不会回来了!家里再也没有别的男人了,只有正在吃奶的小孙子。

因为有孙子在,他母亲还没有离去,但进进出出都没有一件完整的衣服。

虽然老妇我年老力衰,但请允许我跟从你连夜赶回营去。

立刻就去投向河阳的战役,还来得及为部队准备早餐。

夜深了,说话的声音逐渐消失,隐隐约约听到低微断续的哭泣声。

天亮后我继续赶路,只能与老翁一个人告别。

注释暮:在傍晚。

投:投宿。

吏:官吏,低级官员,这里指抓壮丁的差役。

夜:时间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逾:越过;翻过。

走:跑,这里指逃跑。

呼:诉说,叫喊。

一何:何其、多么。

怒:恼怒,凶猛,粗暴,这里指凶狠。

啼:哭啼。

苦:凄苦。

前:上前,向前。

致:对……说。

前致词:指老妇走上前去(对差役)说话。

邺城:即相州,在今河南安阳。

戍:防守,这里指服役。

附书至:捎信回来。

书,书信。

至,回来。

新:最近,刚刚。

存:活着,生存着。

且偷生:姑且活一天算一天。

且:姑且,暂且。

偷生:苟且活着。

长已矣:永远完了。

已:停止,这里引申为完结。

室中:家中。

更无人:再没有别的(男)人了。

更:再。

惟:只,仅。

乳下孙:正在吃奶的孙子。

未:还没有。

去:离开,这里指改嫁。

完裙:完整的衣服。

老妪:老妇人。

衰:弱。

请从吏夜归:请让我和你晚上一起回去。

请:请求。

从:跟从,跟随。

应:响应。

犹得:还能够。

石壕吏(杜甫作品)原文、翻译及赏析

石壕吏(杜甫作品)原文、翻译及赏析

石壕吏唐代:杜甫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标签初中古诗、叙事、战争、同情、人民译文日暮时投宿石壕村,夜里有差役来强征兵。

老翁越墙逃走,老妇出门应付。

差役喊叫得是那样凶狠,老妇人啼哭得是那样悲伤。

我听到老妇上前说:“我的三个儿子去参加邺城之战。

其中一个儿子捎信回来,说另外两个儿子刚刚战死。

活着的人姑且活一天算一天,死去的人就永远不会复生了!老妇我家里再也没有其他的人了,只有个正在吃奶的小孙子。

因为有小孙子在,他母亲还没有离去,但进进出出连一件完好的衣裳都没有。

老妇虽然年老力衰,但请允许我跟从你连夜赶回营去。

赶快到河阳去应征,还能够为部队准备早餐。

”夜深了,说话的声音逐渐消失,隐隐约约听到低微断续的哭泣声。

天亮后我继续赶路,只能与返回家中的那个老翁告别。

注释暮:傍晚。

投:投宿。

石壕村:现名干壕村,在今河南陕县东七十里。

吏:官吏,低级官员,这里指抓壮丁的差役。

夜:时间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逾:越过;翻过。

走:跑,这里指逃跑。

呼:诉说,叫喊。

一何:何其、多么。

怒:恼怒,凶猛,粗暴,这里指凶狠。

啼:哭啼。

苦:凄苦。

前致词:指老妇走上前去(对差役)说话。

前,上前,向前。

致,对……说。

邺城:即相州,在今河南安阳。

戍:防守,这里指服役。

附书至:捎信回来。

书,书信。

至,回来。

新:刚刚。

存:活着,生存着。

且偷生:姑且活一天算一天。

且,姑且,暂且。

偷生,苟且活着。

长已矣:永远完了。

已,停止,这里引申为完结。

室中:家中。

更无人:再没有别的(男)人了。

更,再。

惟:只,仅。

乳下孙:正在吃奶的孙子。

未:还没有。

去:离开,这里指改嫁。

完裙:完整的衣服。

“有孙”两句一作“孙母未便出,见吏无完裙”。

【诗歌鉴赏】杜甫《石壕吏》原文及翻译

【诗歌鉴赏】杜甫《石壕吏》原文及翻译

【诗歌鉴赏】杜甫《石壕吏》原文及翻译杜甫《石壕吏》原文及翻译《石壕吏》原文暮投石壕村,存有吏夜捉住人。

老翁逾墙跑,老妇回家看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奈何,死者短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何如,恳请从吏路遇。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石壕吏》注解暮投石壕村:傍晚到石壕村投宿。

投,投宿。

石壕村,今河南陕县石壕村。

逾墙跑:翻墙逃跑。

吏呼一何怒:官吏呼叫起来是那么恼怒。

一何,何等,多么。

妇啼一何苦:老妇的哀啼就是多么哀伤。

听妇前致词:听到老妇上前向官吏禀告。

三男邺城戍:三个儿子都在出席工大邺城的战斗。

邺城,今河南省安阳。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一个儿子托人捎信来说,另外两个儿子已经阵亡了。

存者且奈何:活著的暂时还苟且活著。

死者长已矣:死去了的就永远死去了。

室中更无人:家里在没可以出席登陆作战的人了。

惟有-乳-下孙:只有还在吃奶的小孙子。

老妪(yù):老妇。

老妇人自称为。

请从吏夜归:请允许我跟随老总连夜赶到军营里去。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赶紧回去河阳兵营充任兵役,还顾得上至兵营为将士们准备工作早餐。

河阳,今河南孟县西。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夜深人静,语声断绝,还依稀低微的哭泣声。

《石壕吏》译者傍晚,我投宿在石壕村一户人家,天刚黑就有差役进村捉人。

这家的老汉听到动静翻墙逃走了,老妇人出门去看情况。

差役们的吠叫非常生气,非要向她家必须人,老妇人哭得非常悲愤!听到老妇人上前向差役倾诉:我一共三个儿子,都已经应聘回去死守邺城了。

最近有一个儿子捎信回来说,另两个儿子已经战死了。

活着的人在这兵荒马乱的年头活一天算一天,死去的就都永远完了。

我家里再也没别的可以揪的人了,只有个正在吃奶的孙子。

因为存有这孙子,所以他母亲还没离家而回去,只是她来来往往,连件完备的衣服也没啊!你们如果非要抓一个人不可,就抓我老婆子吧,我虽然年老没什么力气,但今晚跟你们去,还能支应河阳紧急的差使,赶得上给部队准备明天的早饭。

杜甫《石壕吏》原文及赏析

杜甫《石壕吏》原文及赏析

石壕吏[唐] 杜甫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分类标签: 战争诗初中作品赏析【注释】:[1]一作“孙母未便出,见吏无完裙。

”唐肃宗乾元二年(759)春,郭子仪等九节度使六十万大军包围安庆绪于邺城,由于指挥不统一,被史思明援兵打得全军溃败。

唐王朝为补充兵力,便在洛阳以西至潼关一带,强行抓人当兵,人民苦不堪言。

这时,杜甫正由洛阳经过潼关,赶回华州任所。

途中就其所见所闻,写成了《三吏》、《三别》。

《石壕吏》是《三吏》中的一篇。

全诗的主题是通过对“有吏夜捉人”的形象描绘,揭露官吏的横暴,反映人民的苦难。

前四句可看作第一段。

首句“暮投石壕村”,单刀直入,直叙其事。

“暮”字、“投”字、“村”字都需玩味,不宜轻易放过。

在封建社会里,由于社会秩序混乱和旅途荒凉等原因,旅客们都“未晚先投宿”,更何况在兵祸连接的时代!而杜甫,却于暮色苍茫之时才匆匆忙忙地投奔到一个小村庄里借宿,这种异乎寻常的情景就富于暗示性。

可以设想,他或者是压根儿不敢走大路;或者是附近的城镇已荡然一空,无处歇脚;或者……总之,寥寥五字,不仅点明了投宿的时间和地点,而且和盘托出了兵荒马乱、鸡犬不宁、一切脱出常轨的景象,为悲剧的演出提供了典型环境。

浦起龙指出这首诗“起有猛虎攫人之势”(《读杜心解》),这不仅是就“有吏夜捉人”说的,而且是就头一句的环境烘托说的。

“有吏夜捉人”一句,是全篇的提纲,以下情节,都从这里生发出来。

不说“征兵”、“点兵”、“招兵”而说“捉人”,已于如实描绘之中寓揭露、批判之意。

再加上一个“夜”字,含意更丰富。

第一、表明官府“捉人”之事时常发生,人民白天躲藏或者反抗,无法“捉”到;第二、表明县吏“捉人”的手段狠毒,于人民已经入睡的黑夜,来个突然袭击。

杜甫《石壕吏》意思翻译与赏析

杜甫《石壕吏》意思翻译与赏析

杜甫《石壕吏》意思翻译与赏析杜甫《石壕吏》意思翻译与赏析石吏杜甫暮投石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注释:(1)暮:在傍晚。

投:投宿。

石村:现名干村,在今河南三门峡市东南。

(2)吏:官吏,低级官员,这里指抓壮丁的差役。

夜:时间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3)逾(yú):越过;过。

走:跑,这里指逃跑。

(4)呼:诉说,叫喊。

一何:何其、多么。

怒:恼怒,凶猛,粗暴,这里指凶狠。

(5)啼:哭啼。

苦:凄苦。

(6)前致词:指老妇走上前去(对差役)说话。

前:上前,向前。

致:对……说。

(7)邺城:即相州,在今河南安阳。

戍(shù):防守,这里指服役。

(8)附书至:信回来。

书,书信。

至,回来。

(9)新:最近,刚刚。

(10)存:活着,生存着。

且偷生:姑且活一天算一天。

且:姑且,暂且。

偷生:苟且活着。

(11)长已矣:永远完了。

已:停止,这里引申为完结。

(12)室中:家中。

更无人:再没有别的(男)人了。

更:再。

(13)唯:只,仅。

乳下孙:正在吃奶的孙子。

(14)未:还没有。

去:离开,这里指改嫁。

(15)完裙:完整的衣服。

“有孙”两句一作“孙母未便出,见吏无完裙”。

(16)老妪(yù):老妇人。

衰:弱。

(17)请从吏夜归:请让我和你晚上一起回去。

请:请求。

从:跟从,跟随。

(18)急应河阳役:赶快到河阳去服役。

应:响应。

河阳:今河南省洛阳市吉利区(原河南省孟县),当时唐王朝官兵与叛军在此对峙。

(19)犹得:还能够。

得:能够。

备:准备。

晨炊:早饭。

(20)夜久:夜深了。

绝:断绝;停止。

(21)如:好像,仿佛。

闻:听。

泣幽咽:低微断续的哭声。

有泪无声为“泣”,哭声哽塞低沉为“咽”。

杜甫诗词《石壕吏》原文译文赏析

杜甫诗词《石壕吏》原文译文赏析

杜甫诗词《石壕吏》原文译文赏析《石壕吏》唐代:杜甫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译文】日暮时投宿石壕村,夜里有差役到村子里抓人。

老翁越墙逃走,老妇出门查看。

官吏大声呼喝得多么愤怒,妇人大声啼哭得多么悲苦。

我听到老妇上前说:我的三个儿子戍边在邺城。

其中一个儿子捎信回来,说另外两个儿子刚刚战死。

活着的人苟且偷生,死去的人就永远不会回来了!家里再也没有别的男人了,只有正在吃奶的小孙子。

因为有孙子在,他母亲还没有离去,但进进出出都没有一件完整的衣服。

虽然老妇我年老力衰,但请允许我跟从你连夜赶回营去。

立刻就去投向河阳的战役,还来得及为部队准备早餐。

夜深了,说话的声音逐渐消失,隐隐约约听到低微断续的哭泣声。

天亮后我继续赶路,只能与返回家中的那个老翁告别。

【注释】暮:在傍晚。

投:投宿。

吏:官吏,低级官员,这里指抓壮丁的差役。

夜:时间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逾(yú):越过;翻过。

走:跑,这里指逃跑。

呼:诉说,叫喊。

一何:何其、多么。

怒:恼怒,凶猛,粗暴,这里指凶狠。

啼:哭啼。

苦:凄苦。

前:上前,向前。

致:对……说。

前致词:指老妇走上前去(对差役)说话。

邺城:即相州,在今河南安阳。

戍(shù):防守,这里指服役。

附书至:捎信回来。

书,书信。

至,回来。

新:最近,刚刚。

存:活着,生存着。

且偷生:姑且活一天算一天。

且:姑且,暂且。

偷生:苟且活着。

长已矣:永远完了。

已:停止,这里引申为完结。

室中:家中。

更无人:再没有别的(男)人了。

更:再。

惟:只,仅。

乳下孙:正在吃奶的孙子。

未:还没有。

去:离开,这里指改嫁。

完裙:完整的衣服。

老妪(yù):老妇人。

《石壕吏》原文及赏析

《石壕吏》原文及赏析

《石壕吏》原文及赏析《石壕吏》是唐代诗人杜甫的经典作品,咱们一起来瞅瞅原文,再好好品品其中的韵味。

《石壕吏》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这首诗可太有料了!杜甫不愧是大诗人,寥寥数语就把一个悲惨的场景刻画得入木三分。

就说我之前去乡下的时候,遇到过一件事儿。

那村子也不大,和石壕村有点像,村里的人都特别朴实。

有一天晚上,突然来了几个像是来收什么东西的人,那阵仗,把村里的人都吓得够呛。

我当时就在边上看着,那种紧张害怕的氛围一下子就弥漫开来。

就像诗里的石壕吏突然在夜里出现,整个村子都陷入了恐慌。

回到这首诗,“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杜甫傍晚到了石壕村,正碰上官吏晚上来抓人,这一开头就营造出了紧张的气氛。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老翁赶紧翻墙跑了,老妇去应门,这细节描写得多生动,感觉那画面就在眼前似的。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官吏喊得那叫一个凶,老妇哭得那叫一个惨。

这一怒一苦的对比,把官吏的蛮横和老妇的无奈展现得淋漓尽致。

老妇说“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三个儿子都去打仗了,两个死了,剩下一个还不知道咋样。

这是多么让人心酸啊!家里就剩下个还在吃奶的孙子和连件完整裙子都没有的儿媳妇。

老妇自己虽然力气衰弱,但为了不让官吏抓走儿媳妇,还是决定跟官吏走,去河阳服役,还能给士兵们做做饭。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这一晚上慢慢安静下来了,却好像还能听到隐隐的哭泣声。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天亮了杜甫要走了,就只和老翁告别。

想想这场景,多凄惨啊!这首诗没有什么华丽的词藻,但就是能让人感受到那种深深的悲哀和对百姓的同情。

杜甫《石壕吏》意思翻译与赏析

杜甫《石壕吏》意思翻译与赏析

杜甫《石壕吏》意思翻译与赏析石壕吏杜甫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注释:(1)暮:在傍晚。

投:投宿。

石壕村:现名干壕村,在今河南三门峡市东南。

(2)吏:官吏,低级官员,这里指抓壮丁的差役。

夜:时间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3)逾(yú):越过;翻过。

走:跑,这里指逃跑。

(4)呼:诉说,叫喊。

一何:何其、多么。

怒:恼怒,凶猛,粗暴,这里指凶狠。

(5)啼:哭啼。

苦:凄苦。

(6)前致词:指老妇走上前去(对差役)说话。

前:上前,向前。

致:对……说。

(7)邺城:即相州,在今河南安阳。

戍(shù):防守,这里指服役。

(8)附书至:捎信回来。

书,书信。

至,回来。

(9)新:最近,刚刚。

(10)存:活着,生存着。

且偷生:姑且活一天算一天。

且:姑且,暂且。

偷生:苟且活着。

(11)长已矣:永远完了。

已:停止,这里引申为完结。

(12)室中:家中。

更无人:再没有别的(男)人了。

更:再。

(13)唯:只,仅。

乳下孙:正在吃奶的孙子。

(14)未:还没有。

去:离开,这里指改嫁。

(15)完裙:完整的衣服。

“有孙”两句一作“孙母未便出,见吏无完裙”。

(16)老妪(yù):老妇人。

衰:弱。

(17)请从吏夜归:请让我和你晚上一起回去。

请:请求。

从:跟从,跟随。

(18)急应河阳役:赶快到河阳去服役。

应:响应。

河阳:今河南省洛阳市吉利区(原河南省孟县),当时唐王朝官兵与叛军在此对峙。

(19)犹得:还能够。

得:能够。

备:准备。

晨炊:早饭。

(20)夜久:夜深了。

绝:断绝;停止。

(21)如:好像,仿佛。

闻:听。

泣幽咽:低微断续的哭声。

有泪无声为“泣”,哭声哽塞低沉为“咽”。

《石壕吏》鉴赏_写作技巧

《石壕吏》鉴赏_写作技巧

《石壕吏》鉴赏《石壕吏》在艺术上的一大特点是精炼,把抒情和议论寓于叙事之中,爱憎分明。

场面和细节描写自然真实。

善于裁剪,中心突出。

诗风明白晓畅又悲壮沉郁,是现实主义文学的典范之作。

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的《石壕吏》鉴赏,欢迎阅读。

《石壕吏》原文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石壕吏》翻译日暮时投宿石壕村,夜里有差役来强征兵。

老翁越墙逃走,老妇出门应付。

差役喊叫得是那样凶狠,老妇人啼哭得是那样悲伤。

我听到老妇上前说:“我的三个儿子去参加邺城之战。

其中一个儿子捎信回来,说另外两个儿子刚刚战死。

活着的人姑且活一天算一天,死去的人就永远不会复生了!老妇我家里再也没有其他的人了,只有个正在吃奶的小孙子。

因为有小孙子在,他母亲还没有离去,但进进出出连一件完好的衣裳都没有。

老妇虽然年老力衰,但请允许我跟从你连夜赶回营去。

赶快到河阳去应征,还能够为部队准备早餐。

”夜深了,说话的声音逐渐消失,隐隐约约听到低微断续的哭泣声。

天亮后我继续赶路,只能与返回家中的那个老翁告别。

杜甫《石壕吏》鉴赏前四句可看作第一段。

首句“暮投石壕村”,单刀直入,直叙其事。

“暮”字、“投”字、“村”字都需玩味,不宜轻易放过。

在封建社会里,由于社会秩序混乱和旅途荒凉等原因,旅客们都“未晚先投宿”,更何况在兵祸连接的时代!而杜甫,却于暮色苍茫之时才匆匆忙忙地投奔到一个小村庄里借宿,这种异乎寻常的情景就富于暗示性。

可以设想,他或者是压根儿不敢走大路;或者是附近的城镇已荡然一空,无处歇脚;或者……总之,寥寥五字,不仅点明了投宿的时间和地点,而且和盘托出了兵荒马乱、鸡犬不宁、一切脱出常轨的景象,为悲剧的演出提供了典型环境。

杜甫《石壕吏》原文鉴赏

杜甫《石壕吏》原文鉴赏

杜甫《石壕吏》原文鉴赏《石壕吏》是一首杰出的现实主义的叙事诗,写了差吏到石壕村乘夜捉人征兵,连年老力衰的老妇也被抓服役的故事,揭露了官吏的残暴和兵役制度的黑暗,对安史之乱中人民遭受的苦难深表同情。

石壕吏唐代:杜甫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译文及注释译文日暮时投宿石壕村,夜里有差役来强征兵。

老翁越墙逃走,老妇出门应付。

差役喊叫得是那样凶狠,老妇人啼哭得是那样悲伤。

我听到老妇上前说:“我的三个儿子去参加邺城之战。

其中一个儿子捎信回来,说另外两个儿子刚刚战死。

活着的人姑且活一天算一天,死去的人就永远不会复生了!老妇我家里再也没有其他的人了,只有个正在吃奶的小孙子。

因为有小孙子在,他母亲还没有离去,但进进出出连一件完好的衣裳都没有。

老妇虽然年老力衰,但请允许我跟从你连夜赶回营去。

赶快到河阳去应征,还能够为部队准备早餐。

”夜深了,说话的声音逐渐消失,隐隐约约听到低微断续的哭泣声。

天亮后我继续赶路,只能与返回家中的那个老翁告别。

注释暮:在傍晚。

投:投宿。

吏:官吏,低级官员,这里指抓壮丁的差役。

夜:时间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逾(yú):越过;翻过。

走:跑,这里指逃跑。

呼:诉说,叫喊。

一何:何其、多么。

怒:恼怒,凶猛,粗暴,这里指凶狠。

啼:哭啼。

苦:凄苦。

前:上前,向前。

致:对……说。

前致词:指老妇走上前去(对差役)说话。

邺城:即相州,在今河南安阳。

戍(shù):防守,这里指服役。

附书至:捎信回来。

书,书信。

至,回来。

新:最近,刚刚。

存:活着,生存着。

且偷生:姑且活一天算一天。

且:姑且,暂且。

偷生:苟且活着。

长已矣:永远完了。

已:停止,这里引申为完结。

杜甫《石壕吏》译文及赏析

杜甫《石壕吏》译文及赏析

三一文库()〔杜甫《石壕吏》译文及赏析〕《石壕吏》通过作者亲眼所见的石壕吏乘夜捉人的故事,揭露封建统治者的残暴,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乱”引起的战争给广大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的杜甫《石壕吏》译文及赏析,欢迎阅读。

《石壕吏》原文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注释(1)暮:傍晚。

投:投宿。

石壕村:现名干壕村,在今河南陕县东七十里。

(2)吏:官吏,低级官员,这里指抓壮丁的差役。

夜:时间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3)逾(yú):越过;翻过。

走:跑,这里指逃跑。

(4)呼:诉说,叫喊。

一何:何其、多么。

怒:恼怒,凶猛,粗暴,这里指凶狠。

(5)啼:哭啼。

苦:凄苦。

(6)前致词:指老妇走上前去(对差役)说话。

前,上前,向前。

致,对……说。

(7)邺城:即相州,在今河南安阳。

戍(shù):防守,这里指服役。

(8)附书至:捎信回来。

书,书信。

至,回来。

(9)新:刚刚。

(10)存:活着,生存着。

且偷生:姑且活一天算一天。

且,姑且,暂且。

偷生,苟且活着。

(11)长已矣:永远完了。

已,停止,这里引申为完结。

(12)室中:家中。

更无人:再没有别的(男)人了。

更,再。

(13)惟:只,仅。

乳下孙:正在吃奶的孙子。

(14)未:还没有。

去:离开,这里指改嫁。

(15)完裙:完整的衣服。

“有孙”两句一作“孙母未便出,见吏无完裙”。

(16)老妪(yù):老妇人。

衰:弱。

(17)请从吏夜归:请让我和你晚上一起回去。

请,请求。

从,跟从,跟随。

(18)急应河阳役:赶快到河阳去服役。

应,响应。

石壕吏原文、翻译及赏析_杜甫

石壕吏原文、翻译及赏析_杜甫

石壕吏原文、翻译及赏析_杜甫石壕吏原文、翻译及赏析_杜甫石壕吏唐代:杜甫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出门看一作:出看门)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译文及注释暮投石壕(háo)村,有吏夜捉人。

日暮时投宿石壕村,夜里有差役到村子里抓人。

暮:傍晚。

投:投宿。

石壕村:现名干壕村,在今河南陕县东七十里。

吏:官吏,低级官员,这里指抓壮丁的差役。

夜:时间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老翁逾(yú)墙走,老妇出门看。

(出门看一作:出看门)老翁越墙逃走,老妇出门查看。

逾:越过;翻过。

走:跑,这里指逃跑。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官吏大声呼喝是多么愤怒,妇人大声啼哭是多么悲苦。

呼:诉说,叫喊。

一何:何其、多么。

怒:恼怒,凶猛,粗暴,这里指凶狠。

啼:哭啼。

苦:凄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yè)城戍(shù)。

我听到老妇上前说:我的三个儿子戍边在邺城。

前致词:指老妇走上前去(对差役)说话。

前,上前,向前。

致,对……说。

邺城:即相州,在今河南安阳。

戍:防守,这里指服役。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其中一个儿子捎信回来,说另外两个儿子刚刚战死。

附书至:捎信回来。

书,书信。

至,回来。

新:刚刚。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活着的人苟且偷生,死去的人就永远不会回来了!存:活着,生存着。

且偷生:姑且活一天算一天。

且,姑且,暂且。

偷生,苟且活着。

长已矣:永远完了。

已,停止,这里引申为完结。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家里再也没有别的男人了,只有正在吃奶的小孙子。

室中:家中。

更无人:再没有别的(男)人了。

更,再。

惟:只,仅。

乳下孙:正在吃奶的孙子。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因为有孙子在,他母亲还没有离去,但进进出出都没有一件完整的衣服。

石壕吏译文及赏析

石壕吏译文及赏析

石壕吏译文及赏析石壕吏译文及赏析石壕吏译文及赏析1石壕吏杜甫唐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注释】:(1)吏:小官,这里指差役。

(2)石壕村:今河南三门峡东南。

(3)暮:时间名词作状语,在傍晚。

(4)投:投宿。

(5)逾:越过;翻过。

(6)一何:多么。

苦:凄苦。

(7)前致词:走上前去(对差役)说话。

致:对......说。

(8)邺城:即相州,在今河南安阳(9)戍:防守 ; 念shu的第四声(10)附书至:捎信回来。

新:最近(11)且偷生:苟活。

且:苟且;姑且。

(12)长已矣:永远完了。

已:已经,这里引伸为完结(13)乳下孙:还在吃奶的孩子。

(14)去:离开,这里指改嫁的意思。

(15)完裙:完整的衣裙。

“裙”古代泛指衣服,多指裤子。

(16)老妪:老妇人。

请从吏夜归:请让我今晚跟你一起回营去。

犹得:还能够。

妪:念“yu”的第四声。

(17)河阳:今河南省孟县,当时唐王朝官兵与叛军在此对峙。

(18)请从:请求跟从。

从:跟从,随从的意思。

(19)夜久:即“半夜”的意思。

(20)绝:断绝,没有。

(21)幽咽:不出声的哭泣。

(22)登前途:前面的路。

(23)闻:听。

(24)犹得:还能够。

(25)应:应征。

(26)独:惟独,只有(27)新:最近。

(28)已:停止。

这里引申为完结。

(29)偷生:苟且活着。

(30)更无人:再没有别的(男)人了。

(31)夜:时间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32)走:逃跑。

(33)室中:家中。

(34)更:再。

(35)衰:弱。

(36)啼:哭啼。

(37)未;没有。

【译文】:傍晚我投宿于石壕村,在夜里有官吏来捉人。

老翁翻墙逃走,老妇走出去应对。

官吏吆喝得是多么的愤怒,老妇啼哭得是多么的凄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杜甫:石壕吏本文是关于诗词名句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石壕吏》作者:杜甫原文: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注释:1、暮:在傍晚。

2、投:投宿。

3、吏:官吏,低级官员,这里指抓壮丁的差役。

4、夜:时间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5、逾(yú):越过;翻过。

6、走:跑,这里指逃跑。

7、呼:诉说,叫喊。

8、一何:何其、多么。

9、怒:恼怒,凶猛,粗暴,这里指凶狠。

10、啼:哭啼。

11、苦:凄苦。

12、前:上前,向前。

13、致:对……说。

14、前致词:指老妇走上前去(对差役)说话。

15、邺城:即相州,在今河南安阳。

16、戍(shù):防守,这里指服役。

17、附书至:捎信回来。

书,书信。

至,回来。

18、新:最近,刚刚。

19、存:活着,生存着。

20、且偷生:姑且活一天算一天。

且:姑且,暂且。

偷生:苟且活着。

21、长已矣:永远完了。

已:停止,这里引申为完结。

22、室中:家中。

23、更无人:再没有别的(男)人了。

更:再。

24、唯:只,仅。

25、乳下孙:正在吃奶的孙子。

26、未:还没有。

27、去:离开,这里指改嫁。

28、完裙:完整的衣服。

29、老妪(yù):老妇人。

30、衰:弱。

31、请从吏夜归:请让我和你晚上一起回去。

请:请求。

从:跟从,跟随。

32、应:响应。

33、河阳:今河南省洛阳市吉利区(原河南省孟县),当时唐王朝官兵与叛军在此对峙。

34、急应河阳役:赶快到河阳去服役。

35、犹得:还能够。

得:能够。

36、备:准备。

37、晨炊:早饭。

38、夜久:夜深了。

39、绝:断绝;停止。

40、如:好像,仿佛。

41、闻:听。

42、泣幽咽:低微断续的哭声。

有泪无声为“泣”,哭声哽塞低沉为“咽”。

43、明:天亮之后。

44、登前途:踏上前行的路。

登:踏上。

前途:前行的路。

45、独:唯独、只有。

46、石壕:今河南三门峡市东南。

翻译:(作者我)傍晚投宿石壕村,有差役夜里来强征兵。

老翁越墙逃走,老妇出门查看。

差役吼得是多么凶狠啊!老妇人是啼哭得多么可怜啊!(作者我)听到老妇上前说:“我的三个儿子去邺城服役。

其中一个儿子捎信回来,说两个儿子刚刚战死了。

活着的人姑且活一天算一天,死去的人就永远不会复生了!(老妇我)家里再也没有其他的人了,只有个正在吃奶的孙子。

因为有孙子在,他母亲还没有离去,(他母亲)进进出出都没有一件完整的衣服。

老妇虽然年老力衰,但请让我跟从你连夜赶回营去。

赶快到河阳去应征,还能够为部队准备早餐。

”夜深了,说话的声音消失了,隐隐约约听到低微断续的哭声。

(诗人)天亮临走的时候,只同那个老翁告别。

(老妇已经被抓去服役了)赏析:《石壕吏》是一首杰出的现实主义的叙事诗,写了差吏到石壕村乘夜捉人征兵,连年老力衰的老妇也被抓服役的故事,揭露了官吏的残暴和兵役制度的黑暗,对安史之乱中人民遭受的苦难深表同情。

艺术上,精炼是这首诗的一大特点,把抒情和议论寓于叙事之中,爱憎分明。

场面和细节描写自然真实。

善于裁剪,中心突出。

前四句可看作第一段。

首句“暮投石壕村”,单刀直入,直叙其事。

“暮”字、“投”字、“村”字都需玩味,读者不能轻易放过。

在封建社会里,由于社会秩序混乱和旅途荒凉等原因,旅客们都“未晚先投宿”,更何况在兵祸连接的时代。

而杜甫,却于暮色苍茫之时才匆匆忙忙地投奔到一个小村庄里借宿,这种异乎寻常的情景就富于暗示性。

他或者是压根儿不敢走大路;或者是附近的城镇已荡然一空,无处歇脚。

总之,寥寥五字,不仅点明了投宿的时间和地点,而且和盘托出了兵荒马乱、鸡犬不宁、一切脱出常轨的景象,为悲剧的演出提供了典型环境。

浦起龙指出这首诗“起有猛虎攫人之势”(《读杜心解》),这不仅是就“有吏夜捉人”说的,而且是就头一句的环境烘托说的。

“有吏夜捉人”一句,是全篇的提纲,以下情节,都从这里生发出来。

不说“征兵”、“点兵”、“招兵”而说“捉人”,已于如实描绘之中寓揭露、批判之意。

再加上一个“夜”字,含意更丰富。

第一、表明官府“捉人”之事时常发生,人民白天躲藏或者反抗,无法“捉”到;第二、表明县吏“捉人”的手段狠毒,于人民已经入睡的黑夜,来个突然袭击。

同时,诗人是“暮”投石壕村的,从“暮”到“夜”,已过了几个小时,这时当然已经睡下了;所以下面的事件发展,他没有参与其间,而是隔门听出来的。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两句,表现了人民长期以来深受抓丁之苦,昼夜不安;即使到了深夜,仍然寝不安席,一听到门外有了响动,就知道县吏又来“捉人”,老翁立刻“逾墙”逃走,由老妇开门周旋。

从“吏呼一何怒”至“犹得备晨炊”这十六句,可看作第二段。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两句,极其概括、极其形象地写出了“吏”与“妇”的尖锐矛盾。

一“呼”、一“啼”,一“怒”、一“苦”,形成了强烈的对照;两个状语“一何”,加重了感情色彩,有力地渲染出县吏如狼似虎,叫嚣隳突的横蛮气势,并为老妇以下的诉说制造出悲愤的气氛。

矛盾的两方面,具有主与从、因与果的关系。

“妇啼一何苦”,是“吏呼一何怒”逼出来的。

下面,诗人不再写“吏呼”,全力写“妇啼”,而“吏呼”自见。

“听妇前致词”承上启下。

那“听”是诗人在“听”,那“致词”是老妇“苦啼”着回答县吏的“怒呼”。

写“致词”内容的十三句诗,多次换韵,表现出多次转折,暗示了县吏的多次“怒呼”、逼问。

这十三句诗,不是“老妇”一口气说下去的,而县吏也决不是在那里洗耳恭听。

实际上,“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不仅发生在事件的开头,而且持续到事件的结尾。

从“三男邺城戍”到“死者长已矣”,是第一次转折。

读者可以想见,这是针对县吏的第一次逼问诉苦的。

在这以前,诗人已用“有吏夜捉人”一句写出了县吏的猛虎攫人之势。

等到“老妇出门看”,便扑了进来,贼眼四处搜索,却找不到一个男人,扑了个空。

于是怒吼道:“你家的男人都到哪儿去了?快交出来!”老妇泣诉说:“三个儿子都当兵守邺城去了。

一个儿子刚刚捎来一封信,信中说,另外两个儿子已经牺牲了!……”泣诉的时候,可能县吏不相信,还拿出信来交县吏看。

总之,“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处境是够使人同情的,她很希望以此博得县吏的同情,高抬贵手。

不料县吏又大发雷霆:“难道你家里再没有别人了?快交出来!”她只得针对这一点诉苦:“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这两句,也不是一口气说下去的,因为“更无人”与下面的回答发生了明显的矛盾。

合理的解释是:老妇先说了一句:“家里再没人了!”而在这当儿,被儿媳妇抱在怀里躲到什么地方的小孙儿,受了怒吼声的惊吓,哭了起来,掩口也不顶用。

于是县吏抓到了把柄,威逼道:“你竟敢撒谎!不是有个孩子哭吗?”老妇不得已,这才说:“只有个孙子啊!还吃奶呢,小得很!”“吃谁的奶?总有个母亲吧!还不把她交出来!”老妇担心的事情终于发生了!她只得硬着头皮解释:“孙儿是有个母亲,她的丈夫在邺城战死了,因为要喂奶给孩子,没有改嫁。

可怜她衣服破破烂烂,怎么见人呀!还是行行好吧!”(“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两句,有的版本为“孙母未便出,见吏无完裙”,所以县吏是要她出来的。

)但县吏仍不肯罢手。

老妇生怕守寡的儿媳被抓,饿死孙子,只好挺身而出:“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老妇的“致词”,到此结束,表明县吏勉强同意,不再“怒吼”了。

最后一段虽然只有四句,却照应开头,涉及所有人物,写出了事件的结局和作者的感受。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表明老妇已被抓走,走·时低声哭泣,越走越远,便听不到哭声了。

“夜久”二字,反映了老妇一再哭诉、县吏百般威逼的漫长过程。

“如闻”二字,一方面表现了儿媳妇因丈夫战死、婆婆被“捉”而泣不成声,另一方面也显示出诗人以关切的心情倾耳细听,通夜未能入睡。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两句,收尽全篇,于叙事中含无限深情。

前一天傍晚投宿之时,老翁、老妇双双迎接诗人,而时隔一夜,老妇被捉走,儿媳妇泣不成声,只能与逃走归来的老翁作别了。

老翁的心情怎样,诗人作何感想,这些都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余地。

仇兆鳌在《杜少陵集详注》里说:“古者有兄弟始遣一人从军。

今驱尽壮丁,及于老弱。

诗云:三男戍,二男死,孙方乳,媳无裙,翁逾墙,妇夜往。

一家之中,父子、兄弟、祖孙、姑媳惨酷至此,民不聊生极矣!当时唐祚,亦岌岌乎危哉!”就是说,“民为邦本”,把人民整成这个样子,统治者的宝座也就岌岌可危了。

诗人杜甫面对这一切,没有美化现实,却如实地揭露了政治黑暗,发出了“有吏夜捉人”的呼喊,这是值得高度评价的。

在艺术表现上,这首诗最突出的一点则是精炼。

陆时雍称赞道:“其事何长!其言何简!”就是指这一点说的。

全篇句句叙事,无抒情语,亦无议论语;但实际上,作者却巧妙地通过叙事抒了情,发了议论,爱憎十分强烈,倾向性十分鲜明。

寓褒贬于叙事,既节省了很多笔墨,又丝毫没有给读者概念化的感觉。

诗中还运用了藏问于答的表现手法。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概括了双方的矛盾之后,便集中写“妇”,不复写“吏”,而“吏”的蛮悍、横暴,却于老妇“致词”的转折和事件的结局中暗示出来。

诗人又十分善于剪裁,叙事中藏有不尽之意。

一开头,只用一句写投宿,立刻转入“有吏夜捉人”的主题。

又如只写了“老翁逾墙走”,未写他何时归来;只写了“如闻泣幽咽”,未写泣者是谁;只写老妇“请从吏夜归”,未写她是否被带走;却用照应开头、结束全篇、既叙事又抒情的“独与老翁别”一句告诉读者:老翁已经归家,老妇已被捉走;那么,那位吞声饮泣、不敢放声痛哭的,就是给孩子喂奶的年轻寡妇了。

正由于诗人笔墨简洁、洗炼,用了较短的篇幅,在惊人的广度与深度上反映了生活中的矛盾与冲突,这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