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实数2

合集下载

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六章实数6.3实数第2课时实数的运算教学课件(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六章实数6.3实数第2课时实数的运算教学课件(新版新人教版)
18、只要愿意学习,就一定能够学会。——列宁 19、如果学生在学校里学习的结果是使自己什么也不会创造,那他的一生永远是模仿和抄袭。——列夫·托尔斯泰
20、对所学知识内容的兴趣可能成为学习动机。——赞科夫 21、游手好闲地学习,并不比学习游手好闲好。——约翰·贝勒斯 22、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自然哲学使人精邃,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学使人善辩。——培根 23、我们在我们的劳动过程中学习思考,劳动的结果,我们认识了世界的奥妙,于是我们就真正来改变生活了。——高尔基 24、我们要振作精神,下苦功学习。下苦功,三个字,一个叫下,一个叫苦,一个叫功,一定要振作精神,下苦功。——毛泽东 25、我学习了一生,现在我还在学习,而将来,只要我还有精力,我还要学习下去。——别林斯基、学习外语并不难,学习外语就像交朋友一样,朋友是越交越熟的,天天见面,朋友之间就亲密无间了。——高士其 2、对世界上的一切学问与知识的掌握也并非难事,只要持之以恒地学习,努力掌握规律,达到熟悉的境地,就能融会贯通,运用自如了。——高士其 3、学和行本来是有联系着的,学了必须要想,想通了就要行,要在行的当中才能看出自己是否真正学到了手。否则读书虽多,只是成为一座死书库。——谢觉哉、你的假装努力,欺骗的只有你自己,永远不要用战术上的勤奋,来掩饰战略上的懒惰。 11、时间只是过客,自己才是主人,人生的路无需苛求,只要你迈步,路就在你的脚下延伸,只要你扬帆,便会有八面来风,启程了,人的生命才真正开始。 12、不管做什么都不要急于回报,因为播种和收获不在同一个季节,中间隔着的一段时间,我们叫它为坚持。 13、你想过普通的生活,就会遇到普通的挫折。你想过最好的生活,就一定会遇上最强的伤害。这个世界很公平,想要最好,就一定会给你最痛。
D. 8
11.计算: (1)3 3-5 3; (2)1- 2+ 3- 2; (3)2 3+3 2-5 3-3 2; (4)| 3-2|+| 3-1|.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教案6.3《 实数》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教案6.3《 实数》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教案6.3《实数》一. 教材分析《实数》是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的一章内容,主要介绍了实数的概念、性质和运算。

本章内容包括有理数、无理数和实数的分类,以及实数的运算规则。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实数的概念,掌握实数的性质和运算规则,为后续的数学学习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章内容前,已经学习了有理数的概念和运算规则,对数学运算有一定的基础。

但是,学生可能对无理数的概念和性质较为陌生,需要通过实例和讲解来加深理解。

此外,学生可能对实数的分类和运算规则有一定的困惑,需要通过具体的例题和练习来进行巩固。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实数的概念和性质,能够对实数进行分类。

2.掌握实数的运算规则,能够进行实数的加减乘除运算。

3.能够运用实数的概念和运算规则解决实际问题。

四. 教学重难点1.实数的分类:有理数、无理数和实数的区别和联系。

2.实数的运算规则:实数的加减乘除运算规则。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和案例教学法,通过提问和举例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实数的概念和性质,通过具体的例题和练习来讲解和巩固实数的运算规则。

六. 教学准备1.PPT课件:实数的概念、性质和运算规则的讲解和例题。

2.练习题:针对实数的分类和运算的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有理数的概念和运算规则,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5分钟)讲解实数的概念和性质,通过具体的例子来阐述实数的分类,如有理数、无理数和实数的区别和联系。

3.操练(20分钟)讲解实数的运算规则,通过具体的例题来演示和解释实数的加减乘除运算,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提问。

4.巩固(10分钟)学生进行实数的分类和运算的练习,教师进行个别指导和讲解,确保学生能够掌握实数的分类和运算规则。

5.拓展(10分钟)通过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实数的概念和运算规则进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和回顾,强调实数的概念、性质和运算规则的重点和难点。

6.3实数2

6.3实数2

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认真阅读课本第54至56页内容,思考并完成下 列问题, 1.完成本第54页”思考”,总结如何求一个实数的 相反数和绝对值? 2.结合课本55页例1,求下列各数的相反数和绝对值. ( 1)
6 3.14
1 3
3
2 3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若 x 3 ,求x.
3.结合课本56页例2,计算下列各式的值.
(1)2 5 3 5 (2) 3 2 2
四、课堂检测
课本第56页练习2,3,4.
五、课堂小结
1.实数的相反数和绝对值. 2.实数的简单加减运算
六、课后作业 正式作业: 57页课本习题6.3第3,5,6题
家庭作业: 练习册练习六、七 下一课: 复习平方根和立方根.
一、复习引入
1.什么样的数是无理数?说出下列各数中哪些 是无理数? 22 2 64 3 3 3.1415926 7
3
27
7
0.010010001
2.什么是实数?实数如何分类?
3.数轴上的点与实数有怎样的关系?
二、呈现目标
1.会求一个实数的相反数和绝对值.
2.会进行实数简单的加减运算.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6.3《实数》教学设计1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6.3《实数》教学设计1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6.3《实数》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6.3《实数》是学生在掌握了有理数和无理数的概念之后,进一步对实数进行系统学习的开始。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实数的定义、实数与数轴的关系、实数的运算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对实数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为后续的代数学习和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有理数和无理数的概念,对数轴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实数作为介于有理数和无理数之间的一个整体,其定义和性质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探究。

此外,实数与数轴的关系以及实数的运算对学生来说也是一个新的挑战。

三. 教学目标1.理解实数的定义,掌握实数与数轴的关系。

2.掌握实数的运算规则,能进行实数的基本运算。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实数的定义和性质。

2.实数与数轴的关系。

3.实数的运算规则。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通过案例让学生理解实数的定义和性质,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讨论中掌握实数与数轴的关系和实数的运算规则。

六. 教学准备1.PPT课件。

2.数轴教具。

3.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复习有理数和无理数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实数的定义。

同时,提出问题:“实数与数轴有什么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课件呈现实数的定义和性质,实数与数轴的关系,实数的运算规则。

结合案例,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实数的内涵。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实数的运算练习,如加、减、乘、除等。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5分钟)选取一些典型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对实数知识的掌握程度。

教师及时点评,指出错误并讲解。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实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面积、体积计算等。

让学生举例说明,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3 第2课时 实数的运算

6.3  第2课时 实数的运算

关键能力突破
核心素养应用
16.计算: (1) 25+3 -64+ (-2)2; (2)[2020 秋·岳麓区校级月考]-12 020+ (-2)2-3 27+|2- 3|. 解:(1)原式=5-4+2=3; (2)原式=-1+2-3+2- 3=- 3.
全效学习 课时提优
返回
基本知识必备
关键能力突破
核心素养应用
17.计算下列各式的值: (1)| 6-2|+| 2-1|+|1- 2|-|3- 6|;
(2)- 0.25÷124× (-1)12+214+3.75× 6-(3 343+3 -1)× 6. 解:(1)原式= 6-2+ 2-1+ 2-1-(3- 6)=2 6+2 2-7; (2)原式=- 14÷116×1+214+334× 6-[7+(-1)]× 6=-12×16×1+6× 6- 6× 6=-8+6 6-6 6=-8.
(3)计算:
[ 1×2]+[ 2×3]+[ 3×4]+…+[ 2 020×2 021]
1 010
.
全效学习 课时提优
返回
基本知识必备
关键能力突破
核心素养应用
解:(1)∵ 1=1, 4=2, 9=3,
∴当[ 1]≤[ x]<[ 4]时,[ x]=1;
当[ 4]≤[ x]<[ 9]时,[ x]=2,
∴[ 1]+[ 2]+[ 3]+…+[ 6]=1+1+1+2+2+2=9;
020=12×2
020×(1+2 1 010
020) =2
021.
返回
全效学习 课时提优
(2)原式=5×15-6×16-(-0.3)=0.3.
全效学习 课时提优
返回
基本知识必备
关键能力突破

6.3 实数(2)ppt课件

6.3  实数(2)ppt课件

5 4)
2 (5 2 5)10 2 2 5==10 4 5
=18.94427191≈18.94
计算:
3 7 2 (结果保留 7 (1) 3个有效数字)
(2)
(3)

2 1
4个有效数字) 5 2 (结果保留 2


3 (精确到 2 0.01)
3) = 9 8 2 3 1 2 3 =
=-2.464101615≈-2.464
计算:
(1)
(2 )
4 18 (精确到0.01)
(结果保留3各有效数字) 2
(3) 3
10
( 精确到0.01) 7
典型例题
例2:计算
2 9 2 5 2



解:原式= 2 (9 2 =
实数的运算顺序
先算乘方和开方,再算乘除,最 后算加减。如果遇到括号, 则先进行 括号里的运算
典型例题
例1 计算:
(1)
8 9(精确到0.001)
3
(2) 9 2(4
3)
(结果保留4个有效数字)
解:(1) 8 3 9 = 0.748343301≈0.748 (2)9 2(4
6.3 实数(2)
合作学习
请同学们总结有理数的运算律和运算法则
1.交换律 : 加法 a+b=b+a 乘法a×b=b×a 2.结合律: 加法(a+b)+c=a+(b+c) 乘法(a×b)×c=a×(b×c) 3.分配律: a× (b+c)= a×b+ a×c 注:有理数的运算律和运算法则在实数范围内同样适用

《6.3实数(2)》教案

《6.3实数(2)》教案

年级七年级课题 6.3实数(2)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知识
技能
(1)了解实数的运算法则及运算律,会进行实数的运算;
(2)会用计算器进行实数的运算,会进行实数大小比较。

(3)巩固实数相反数、绝对值含义,能熟练化简含绝对值的式子。

过程
方法
(1)通过具体数值的运算,发现规律,归纳总结出规律.
(2)能用类比的方法解决问题,用已有知识去探索新知识.
情感
态度
培养学生归纳、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数学素养.
教学重点(1)了解实数的运算法则及运算律,会进行实数的运算;(2)会用计算器进行实数的运算。

教学难点准确地进行实数范围内的运算
教学方法探索——交流法;类比;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学过程设计。

6.3 实数(第二课时)--(课件)

6.3 实数(第二课时)--(课件)
假设这个数字为a,
则|a|= 3
所以a=± 3
所以绝对值为 3的数为 3和- 3 。
第五步:巩固反馈



− − − (−) +

3
4
【环节1 :师友检测】
− + − + (−)
(−) −

+ −
+ − − − + − .
3
问题二:指出− 5,1 − 3分别是什么数的相反数。
解: − − 5 = 5
3
-( 1 − 3 )=
3
3
3 -1
所以,− 5和1 − 3的相反数分别为 5,
3
3 -1
第二步:互助探究
【环节2 :教师讲解】
当数从有理数扩充到实数以后,实数之间不仅可以进
行加、减、乘、除(除数不为0)、乘方运算,又增加了非
【详解】
3
3
−27 − 32 − (−1)2 + 8 = −3 − 3 − 1 + 2 = −5;
2 5−
5 − 2 + 5 − 3 + (−5)2 = 2 5 − 5 + 2 − 5 + 3 + 5 = 10.
3
(−3)2 − 8 + 1 − 2 = 2.
18 + 1 − 2 − 2−3 + − 1
负数的开平方运算,任意实数可以进行开立方运算.进行
实数运算时,有理数的运算法则及性质等同样适用。
实数的运算顺序
(1)先算乘方和开方;
(2)再算乘除,最后算加;
(3)如果遇到括号,则先进行括号里的运算.
第三步:分层提高

6.3 实数 课件(2课时)

6.3 实数 课件(2课时)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第六章实数
复习
实数的分类
整数 有理数 有限小数或 无限循环小数 无限不循环小数
实 数 无理数
分数
复习
实数的分类
正实数 正有理数 正无理数 负有理数
实 数
0
负实数
负无理数
引入
3 5 4 5 (3 4) 5 7 5 3 5 4 5 (3 4) 5 5
6.两个无理数之积不一定是无理数。( ) 7.两个无理数之和一定是无理数。( × )
把下列各数填入相应的集合内: 0.13 3 9 3 5 64 0 . 6 4 0 3 9 3 (1)有理数集合:{ 9 64 0. 6 3 3 0.13 }
3
(2)无理数集合:{
2的相反数是 2 ;

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 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 0的绝对值是0. 2 2 绝对值等于 2的数是什么?
-2 2 -1 0 1 2
例1、(1)求 3 64 的绝对值; (2)已知一个数的绝对值是 3 , 求这个数。 2、请将数轴上是各点与下列实数对应 起来:
2
2
1 (2) ( x 3) 3 4 0 2
(3) ( x 1) 5 0
2
……
小结
1、本节课你学了什么知识?
实数的计算 方程的解法 2、你有什么体会? 计算方法 开方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第六章实数
复习 你认识下列各数吗? 3 9 3 5 11 5 有理数分类:
正整数 整数 零 有 负整数 理 数 正分数 分数 负分数
0.875 0
正整数 正数
有 正分数 理 零 数 负整数 负数 负分数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说课稿6.3第2课时《实数》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说课稿6.3第2课时《实数》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说课稿6.3 第2课时《实数》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6.3节《实数》是学生在学习了有理数和无理数的基础上,对实数概念的进一步拓展。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实数的分类,包括有理数、无理数和零。

同时,学生还将学习实数与数轴的关系,以及实数的运算规则。

教材通过丰富的实例和练习,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实数的概念和性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七年级之前,已经学习了有理数和无理数的基本概念,对数的运算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实数的分类和实数与数轴的关系,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实数的分类,掌握实数与数轴的关系,熟练运用实数的运算规则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实例,学生能够自主探究实数的性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体验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合作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实数的分类,实数与数轴的关系,实数的运算规则。

2.教学难点:实数的分类,实数与数轴的关系,实数的运算规则的应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生动展示实数的性质和运算规则,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复习有理数和无理数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实数的分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实数的分类:引导学生观察实例,发现实数的分类规律,总结实数的分类。

3.实数与数轴的关系:通过数轴展示实数的位置,引导学生理解实数与数轴的对应关系。

4.实数的运算规则:讲解实数的加减乘除运算规则,并通过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

5.巩固练习:设计具有代表性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巩固学习成果。

喜德县第一中学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六章实数6.3实数第2课时实数的运算法则教案新版新人教版7

喜德县第一中学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六章实数6.3实数第2课时实数的运算法则教案新版新人教版7

第2课时实数的运算法则实数的运算法则.重点掌握实数的运算法则.难点实数运算法则的正确应用.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师:有理数的运算法则是什么?生:先算高级运算,同级运算从左至右,遇有括号的先算括号内.二、讲授新课师:很好.有理数运算法则仍适用于实数,请大家看几个题目:展示课件:【例1】计算下列各式的值:(1)(3+2)-2;(2)33+2 3.学生活动:尝试独立完成,两名学生上黑板板演,其余学生在位上做.教师活动:巡视、指导.师生共同完成:(1)(3+2)-2=3+(2-2)(加法结合律)=3+0= 3(2)33+2 3=(3+2) 3 分配律=5 3师:在实数运算中,当遇到无理数并且需要求出结果的近似值时,可以按照所要求的精确度用相应的近似有限小数去代替无理数,再进行计算.【例2】计算(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两位):(1)5+π;(2)3· 2.学生尝试独立计算,一学生上黑板板演.教师巡视、纠正.师生共同完成:(1)5+π≈2.236+3.142≈5.38(2)3· 2≈1.732×1.414≈2.45三、随堂练习课本第56页第4题,第57页第4、5、6题.四、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首先通过课本引例问题,旨在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活动,经过老师的引导,感受并经历实数的运算、化简;让学生根据实例进行探索,通过学生互相交流合作,得出两个化简的公式,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探索能力,也让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动性的多样化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老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典型例题:平行线的特征例1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则( )A .同位角必相等B .内错角必相等C .同旁内角必互补D .同位角不一定相等例2 解答下列问题:①如果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于另一角的两边,则这两个角( )A .相等B .互补C .相等或互补D .这两个角无数量关系②已知:(如图所示),则不正确的是:( )A .21∠=∠ ,∴43∠=∠B .52∠=∠ ,∴76∠=∠C .︒=∠+∠18085 ,∴21∠=∠D .︒=∠+∠18043 ,∴21∠=∠例3 如图,︒=∠︒=∠70,60,//BAE C CD AB ,求x ∠的度数.例4 如图:︒=∠651,//,//3221l l l l ,求2∠的度数.例5 如图,已知直线b a //,直线︒=∠1051,//d c ,求32∠∠、的度数.例6 试说明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例7 如图,AD ABC ADC ,18021,︒=∠+∠∠=∠为FDB ∠的平分线,试说明BC 为DBE ∠的平分线.例8 潜望镜中的两个镜子MN 和PQ 是互相平行(如图)放置的,光线AB 经镜面反射时,43,21∠=∠∠=∠,试说明,进入的光线AB 与射出的光线CD 平行吗?为什么?参考答案例1 分析:这题是考查学生审题是否仔细,概念是否清楚,可举例说明.如图,直线A.b 被直线c 所截,显然同位角21∠≠∠,内错角32∠≠∠,同旁内角︒≠∠+∠18042,故A.B.C 均不正确.只有两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才有同位角必相等,内错角必相等,同旁内角必互补.故选D .例2 解析:①应选C (如图所示)②选D .A .21∠=∠ ,∴b a //,∴43∠=∠正确B .52∠=∠ ,∴b a //,∴76∠=∠正确C .︒=∠+∠18085 ,∴b a //,∴21∠=∠D .不正确,不能推出21∠=∠例3 分析:由CD AB //,可得︒=∠+∠180BAC C ,从而求出x ∠的度数.解:因为CD AB //,所以︒=∠+∠180BAC C ,即1806070=++x所以50=x ,答:x ∠等于50°.说明:平行线的特征必须是在两条直线平行的前提下,才存在后面的结论,所以在应用两条直线平行的特征时,必须先找到平行这个条件.例4 分析:由21//l l ,可得32∠=∠,由32//l l 可得31∠=∠,所以有21∠=∠,故求出2∠.解:因为21//l l ,所以32∠=∠;又因为32//l l ,所以13∠=∠;所以︒=∠=∠=∠65132.答:2∠是65°.说明:这是应用两条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这一结论,在应用时应注意找出结论存在的条件.例5 分析:这里要利用平行线的条件弄清321∠∠∠、、与直线d 之间的关系才能解决问题.解:b a // (已知),∴1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1051 (已知),∴︒=∠1052(等量代换).d c // (已知),∴23∠=∠(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1053(等量代换).例6 分析:如图,3231//,//l l l l ,画直线a 截321,,l l l ,得3,2,1∠∠∠,则有32,31∠=∠∠=∠,所以21∠=∠,所以21//l l .解:作3231//,//l l l l ,直线a 截321,,l l l ,得3,2,1∠∠∠. 因为3231//,//l l l l ,所以32,31∠=∠∠=∠,所以21∠=∠,所以21//l l .即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说明:(1)这类通过单纯文字给出的题,我们在说明时应先根据题意画出图形;(2)该题既用到了平行线的特征,也用到了两直线平行的条件;在应用时我们要注意二者的区别.例7 解:︒=∠+∠18021 (已知),而︒=∠+∠18032(补角意义),∴31∠=∠(同角的补角相等).∴CF AE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180C ABC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又ABC ADC ∠=∠(已知),∴︒=∠+∠180C ADC (等量代换).∴BC AD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65,4∠=∠∠=∠A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内错角相等).又CF AE // (已证),∴7∠=∠A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74∠=∠(等量代换).又AD 为FDB ∠的平分线(已知),∴76∠=∠(角平分线的意义).∴54∠=∠(等量代换).∴BC 为DBE ∠的平分线.例8 解析:光线CD AB //,PQ MN // (已知)∴3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又43,21∠=∠∠=∠ (已知)∴4321∠+∠=∠+∠∴65∠=∠(平角定义)∴CD AB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知识与技能】1.了解等式的两条性质.2.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用等式的一条性质)一元一次方程.【过程与方法】1.渗透“化归”的思想.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及逻辑思维能力.【情感态度】培养言必有据的思维能力和良好的思维品质.【教学重点】理解和应用等式的性质.【教学难点】应用等式的性质把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化成“x=a”.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用估算的方法我们可以求出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你能用这种方法求出下列方程的解吗?(1)3x-5=22;(2)0.28-0.13y=0.27y+1.【教学说明】第(1)题要求学生给出解答,第(2)题较复杂,估算比较困难,此时教师提出:我们必须学习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其他方法.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1.实验演示:教师先提出实验的要求: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实验的过程,思考能否从中发现规律,再用自己的语言叙述你发现的规律,然后按教科书第81页图3.1-1的方法演示实验.教师可以进行两次不同物体的实验.2.归纳:请几名学生回答前面的问题.在学生叙述发现的规律后,教师进一步引导:等式就像平衡的天平,它具有与上面的事实同样的性质.比如“8=8”,我们在两边都加上6,就有“8+6=8+6”;两边都减去11,就有“8-11=8-11”.3.表示:问题1你能用文字来叙述等式的这个性质吗?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必须说明:等式两边加上的可以是同一个数,也可以是同一个式子.问题2等式一般可以用a=b来表示.等式的性质1怎样用式子的形式来表示?在学生观察图3.1-2时,必须注意图上两个方向的箭头所表示的含义.观察后再请一名学生用实验验证.然后让学生用两种语言表示等式的性质2.问题3你能再举几个运用等式性质的例子吗?如:用5元钱可以买一支钢笔,用2元钱可以买一本笔记本,那么用7元钱就可以买一支钢笔和一本笔记本,15元钱就可以买3支钢笔.相当于:“5元=买1支钢笔的钱;2元=买1本笔记本的钱.5元+2元=买1支钢笔的钱+买1本笔记本的钱.3×5元=3×买1支钢笔的钱.”问题4方程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我们怎样运用上面等式的性质来解方程呢?我们来看一下教科书第82页例2中的第(1)、(2)题.通过分析,我们知道所谓“解方程”,就是要求出方程的解“x=?”因此我们需要把方程转化为“x=a(a为常数)”的形式.设问1:怎样才能把方程x+7=26转化为x=a的形式?学生回答,教师板书:解:两边减7,得:x+7-7=26-7,x=19.设问2:式子“-5x”表示什么?我们把其中的-5叫做这个式子的系数.你能运用等式的性质把方程-5x=20转化为x=a的形式吗?用同样的方法给出方程的解.小结:请你归纳一下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依据和步骤.【归纳结论】由上面的问题我们可以看出,利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一般分为两步:一是在方程两边同时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式子,使一元一次方程左边是未知项,右边是常数;二是方程左右两边同时乘未知数的系数的倒数,使未知项系数化为1,从而求出方程的解.如:(1)x+a=b,解法:方程两边同时减去a,得x=b-a. (2)ax=b(a≠0),解法:方程两边同时除以a,得x=b/a.(3)ax+b=c(a≠0),解法:方程两边同时减去b,再同时除以a,得x=c ba.【教学说明】归纳结论过程中,教师可向学生阐述以下两点:(1)方程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故可利用等式的性质求解,求解过程实质是等式变形为x=a的过程.(2)通过将所求结果代入方程的左右两边的方法,可以检验所求结果是否正确,这一点在下面的例题中我们会讲到.三、典例精析,掌握新知例1利用等式的性质,在括号内填上适当的数或式子,并说明等号成立的依据:【分析】根据等式的性质1或性质2,在方程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相同的数或式子;或同乘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结果仍相等.解:(1)根据等式的性质1,等式两边都减去3,得x=1.(2)根据等式的性质2,等式两边都乘2,得x=6.(3)根据等式的性质1,等式两边都减去2a,得5a=-3.再根据等式的性质2,等式两边都除以5,得a=-3/5.(4)根据等式的性质1,等式两边都减去73y,得-2y=-4.再根据等式的性质2,等式两边都除以-2,得y=2.例2小涵的妈妈从商店买回一条裤子,小涵问妈妈:“这条裤子需要多少钱?”妈妈说:“按标价的八折是36元.”你知道标价是多少元吗?要求学生尝试用列方程的方法进行解答.在学生基本完成的情况下,教师给出示范.解:设标价是x元,则售价就是80%x元,根据售价是36元可列方程:80%x=36,两边同除以80%,得x=45.答:这条裤子的标价是45元. 例3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1)0.5-x=3.4(2)-13x-5=4【教学说明】先让学生对第(1)题进行尝试,然后教师进行引导:①要把方程0.5-x=3.4转化为x=a的形式,必须去掉方程左边的0.5,怎么去?②要把方程-x=2.9转化为x=a的形式,必须去掉x前面的“-”号,怎么去?然后给出解答:解:两边减0.5,得0.5-x-0.5=3.4-0.5化简,得-x=2.9,两边同乘-1,得:x=-2.9.教师提醒学生注意:(1)这个方程的解答中两次运用了等式的性质;(2)解方程的目标是把方程最终化为x=a的形式,在运用性质进行变形时,始终要朝着这个目标去转化.你能用这种方法解第(2)题吗?在学生解答后再点评.教师向学生提问:①第(2)题能否先在方程的两边同乘“-3”?②比较这两种方法,你认为哪一种方法更好?为什么?允许学生在讨论后再回答.试一试教材第83页练习.在学生弄清题意后,教师再作分析:如果设余下的布可以做x套儿童服装,那么这x套服装就需要布1.5xm,根据题意,你能列出方程吗?解:设余下的布可以做x套儿童服装,那么这x套服装就需要布1.5xm,根据题意,得80×3.5+1.5x=355.化简,得280+1.5x=355,两边减280,得280+1.5x-280=355-280,化简,得1.5x=75,两边同除以1.5,得x=50.答:用余下的布还可以做50套儿童服装.【教学说明】对于许多实际问题,我们可以通过设未知数,列方程,解方程,以求出问题的解,也就是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问题:我们如何才能判断求出的答案50是否正确?在学生代入验算后,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出方法:检验一个数值是不是某个方程的解,可以把这个数值代入方程,看方程左右两边是否相等,例如:把x=50代入方程80×3.5+1.5x=355的左边,得80×3.5+1.5×50=280+75=355.方程的左右两边相等,所以x=50是方程的解.试一试你能检验一下x=-27是不是方程-13x-5=4的解吗?四、运用新知,深化理解3.七年级(3)班有18名男生,占全班人数的45%,求七年级(3)班的学生人数.【教学说明】这些题目较简单,教师让学生口答上述题目,并给予评讲.五、师生互动,课堂小结让学生进行小结,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归纳:1.等式的性质有哪几条?用字母怎样表示?字母代表什么?2.解方程的依据是什么?最终必须化为什么形式?3.在字母与数字的乘积中,数字因数又叫做这个式子的系数.1.布置作业::从教材习题3.1中选取.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本课时教学要重视学生思维的多角度培养,教师对教材中的实际问题要直观演示,指导学生观察图形,从实验中归纳结论,并用实验验证.对发现的结论用文字、数学语言分别表达出来.突出对等式性质的理解和应用,在解方程时,要求说明每一步变形的依据,解题后及时小结.扎实做到这些,可为后面教与学打下坚实基础.。

【素养目标】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6.3.2实数的大小比较与运算 教案(表格式)

【素养目标】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6.3.2实数的大小比较与运算 教案(表格式)

第2课时垂线段【对应训练】1.比较大小:(填“>”“<”或“=”)(1)√5−12>12;(2)-√10<-3.1. 2.将-2,13,0,√3,-π与图中数轴上标有字母的各点对应起来,并用“<”连接这些数解:-2对应点B ,13对应点D ,0对应点C ,√3对应点E ,-π对应点A .由图可知-π<-2<0<13<√3.探究点2实数的运算与近似计算1.实数的运算性质(1)当数从有理数扩充到实数以后,实数之间不仅可以进行加、减、乘、除(除数不为0)、乘方运算,而且正数及0可以进行开平方运算,任意一个实数可以进行开立方运算. (2)在进行实数的运算时,有理数的运算法则及运算性质等同样适用. ①交换律:加法a +b =b +a 乘法a ×b =b ×a ②结合律:加法(a +b )+c =a +(b +c ) 乘法(a ×b )×c =a ×(b ×c ) ③分配律:a ×(b +c )=a ×b +a ×c例1(教材P56例2)计算下列各式的值:(1)(√3+√2)-√2;(2)3√3+2√3. 解:(1)(√3+√2)-√2=√3+(√2-√2)(加法结合律) =√3+0=√3; (2)3√3+2√3 =(3+2)√3(分配律)=5√3.2.求实数的近似值在实数运算中,当遇到无理数并且需要求出结果的近似值时,可以按照所要求的精确度用相应的近似有限小数去代替无理数,再进行计算.注意:近似计算的计算过程中所取的近似值要比题目要求的精确度多取一位小数,在取最终结果时再精确到要求的数位.师生活动(2)原式≈0.866-3.142+2.34≈0.06. 例3计算下列各式的值:(1)√3(√3+√2)+3(√2-√3);(2)√273+√2(√2−1√2)−|√2-3|.解:(1)原式=√3×√3+2√3+3√2-3√3 =3+3√2-√3; (2)原式=3+√2(√2−1√2)−|√2-3|=3+2-1-3+√2 =(3+2-1-3)+√2 =1+√2.【对应训练】计算: (1)|√5-2|+√9+√(−2)2-√−273; (2)√614-√2.25-√3(√3+1√3);(3)|√3-√2|+|√3-√2|-|√2-1|.【课堂总结】师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主要内容,并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实数的大小1.实数的大小比较任意两个实数都可以进行大小比较,正实数大于0,0大于负实数.两个负实数进行比较时,绝对值大的反而小.数轴上右边的实数恒大于数轴上左边的实数. 两个正无理数进行比较时,若根指数相同,被开方数越大则无理数越大;若根指数不同,则可利用无理数的估算比较大小.例1 a ,b 是实数,它们在数轴上的对应点的位置如图所示,把a ,-a ,b ,-b 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 )A.a <-b <b <-aB.a <b <-b <-aC.a <-b <-a <bD.-b <a <b <-a分析:先根据a ,b 在数轴上对应点的位置判断出其符号及相对大小,进而可得出结论. 解析:由图可知,a <0<b ,|b |<|a |,所以0<b <-a ,a <-b <0,所以a <-b <b <-a .故选A.2.实数的运算运算顺序同有理数,先乘方,再乘除,最后加减;同级运算,从左到右进行;如有括号,先做括号内的运算,按小括号、中括号、大括号依次进行.运算律也同样适用.对无理数进行计算时,只有根指数与被开方数相同的两个无理数才能进行加减,计算方法与合并同类项类似,根指数与被开方数不变,把它前面的数进行加减.例2计算:(1)√16+√−273×√(−3)2-√643;(2)|1-√2|+√2(√2-1)+√273. 分析:(1)先求出算术平方根及立方根,然后化简绝对值,最后计算加减即可. (2)先去括号,然后化简绝对值与立方根,最后进行加减计算. 解:(1)原式=4+(-3)×3-|-4|=4-9-4=-9; (2)原式=√2-1+2-√2+3=4.例1已知√5的整数部分是a ,小数部分是b ,则ab 的值为2√5-4.分析:只需首先对√5估算出大小,从而求出其整数部分a ,再进一步表示出其小数部分b 即可解决问题.解析:因为4<5<9,所以2<√5<3.所以a =2,b =√5-2,故ab =2×(√5-2)=2√5-4.故答案为2√5-4.例2已知实数a ,b ,c 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化简|a -c |-|a -b |+|b +c|的结果是( A ) A.2a -2b -2c B.a +b -c C.a -b -c D.-2a -2b +2c照所要求的精确度用相应的近似有限小数去代替无理数,再进行计算.教学反思本节课以练习为主,讲解为辅,先提出问题,在学习的过程中边学边练,借助复习旧知类比学习新知,最后再解决问题,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的迁移,使学生体会“数由有理数扩充到实数的过程中体现出来的一致性”,为学好实数的运算打下基础.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具体的运算感知运算法则和运算律,培养学生严谨务实、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在涉及用计算器求近似值时,一定要注意题目中的精确度.解析:由数轴可得c<a<0<b,且|b|<|c|,则a-c>0,a-b<0,b+c<0,那么|a-c|-|a-b|+|b+c|=a-c+(a-b)-(b+c)=a-c+a-b-b-c=2a-2b-2c.故选A.。

(最新)数学七年级下册《第6章第3节 实数》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最新)数学七年级下册《第6章第3节 实数》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6.3 实数(第二课时)一、教学内容解析1.内容实数相反数、绝对值、加、减、乘、除、乘方与开方运算2.内容解析本节在实数第一课时的基础上,通过了解有理数相反数、绝对值、加、减、乘、除、乘方与开方运算对实数同样适用,这时之后代数运算的基础.学生在七年级上学期学习了有理数,学生学习中可以对运算中的无理数通过替换,回归到有理数运算辅助理解实数的运算,学生对实数的认识是逐步加深的.基于以上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掌握实数求相反数、绝对值、加、减、乘、除、乘方与开方运算.二、目标和目标解析1.目标(1)掌握求实数相反数、绝对值运算;(2)掌握实数加、减、乘、除、乘方与开方运算.2.目标达成目标(1)的标志:给学生一些实数(包括代数式形式)可以求其相反数、绝对值运算;达成目标(2)的标志:给学生一些实数(包括代数式形式)算式可以求其加、减、乘、除、乘方与开方的混合运算;三、教学诊断分析学生表面上可以理解有理数的运算推广到实数,但遇到无理数参加运算时,总会出现“自创”运算的情况,与学生对无理数比较陌生,和不重视无理数的定义有关.基于以上分析,本节的教学难点是:对无理数的认识.四、教学过程设计1.复习引入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实数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预案:学生复习第一课时内容;师生活动:教师指示,学生完成学案复习.设计意图:让学生复习第一课时内容基础上进行本届内容学习.2.介绍新知,巩固练习有理数关于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义同样适合于实数.思考的相反数是_______,π-的相反数是________,0的相反数(1是_________.(2=_______,π-=_______,0=_______.数a的相反数是a-,这里a表示任意一个实数.一个正实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实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即设a 表示一个实数,则,0;0,0;,0a a a a a a >⎧⎪==⎨⎪-<⎩当时当时当时.例1(1)分别写出 3.14π-的相反数;(2)指出-分别是什么数的相反数;(3(4.解:(1)因为(()3.14 3.14,ππ-=--=-所以, 3.14π-的相反π-.(2)因为)11-=-=所以-1的相反数.(34,==-4 4.=-=(4==或预案:教师介绍实数相反数、绝对值运算,学生学习运算定义,巩固练习.师生活动:教师介绍实数相反数与绝对值的运算,学生练习,教师尤其注意学生在描述无理数,及使用实数相反数与绝对值运算定义时,是否出现臆测的情形,纠正使之了解规范.设计意图:是学生了解并巩固求实数相反数与绝对值的运算.3.继续学习,巩固练习实数之间不仅可以进行加、减、乘、除(除数不为0)、乘方运算, 而且正数及0可以进行开平方运算,任何一个实数可以进行开立方运算.在进行实数运算时,有理数的运算法则及运算性质等同样适用.例2 计算下列各式的值:(1)(2)解()10===()(232=+=在实数运算中,当遇到无理数并且需要求出结果的近似值时,可以按照所要求的精确度用相应的近似有限小数代替无理数,再进行计算.例3 计算(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两位)(1π(2解:((1 2.236 3.142 5.38;2 1.732 1.414 2.45.π+≈+≈≈⨯≈预案:教师介绍实数加、减、乘、除、乘方、开方运算,学生学习运算定义,巩固练习.师生活动:教师介绍实数加、减、乘、除、乘方、开方运算,学生练习,教师尤其注意学生在描述无理数,及使用加、减、乘、除、乘方、开方运算法则时,是否出现臆测的情形,纠正使之了解规范. 设计意图:使学生了解并巩固加、减、乘、除、乘方、开方运算,介绍近似计算的方法.4.巩固强化练习1.求下列各数的相反数与绝对值:2.5,2,02π-2.求下列各式中的实数x :()21;3x = ()20;x = ()3x ()4.x π=3.计算()1 (2+预案:巩固练习实数相反数、绝对值运算,加、减、乘、除、乘方与开方运算.师生活动:学生练习巩固练习实数相反数、绝对值运算,加、减、乘、除、乘方与开方运算,教师尤其注意学生在描述无理数,及使用加、减、乘、除、乘方、开方运算法则时,是否出现臆测的情形,纠正使之了解规范.设计意图:学生了解并巩固练习实数相反数、绝对值运算,加、减、乘、除、乘方与开方运算.5.课堂测试测试1. 实数2的相反数是__________,绝对值是_________.2.计算(1(2()3+设计意图:课堂测试,检验学习漏洞,讲解提升.班级:40名同学,满分25人,部分正确13人,全部错误2人,错误集中在抄写错误,绝对值的运算两个部分,已经面向全体进行了反馈和讲解.6.小结、作业.有理数关于相反数、绝对值、加、减、乘、除、乘方、开方运算的规则对实数同样适用设计意图:小结内容,布置作业.7.反思为下次可准别的复习:计算()(12计算下列各式的值:()12;(2;设计意图:承上启下,衔接下一节的内容.五、时间安排本节时间安排如图所示.。

【优课件】6.3 实数(第2课时)-2021-2022学年七年级数学下册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

【优课件】6.3 实数(第2课时)-2021-2022学年七年级数学下册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
用︱︱表示.
③倒数
如果两个数的积是1,则这两个数互为倒数 .
思考:无理数也有相反数吗?怎么表示?有绝对值吗?怎么表示?
有倒数吗?怎么表示?
新知探究
一、实数的性质
在实数范围内,相反数、倒数、绝对值的意义和有理数范围内的
相反数、倒数、绝对值的意义完全一样.
想一想:
(1)是一个实数,它的相反数为 −
人教版 七年级数学下册
第6章 实数
6.3 实数
第2课时
学习目标
1. 理解在实数范围内的相反数、倒数、绝对值的意义.
2. 掌握实数的运算法则,熟练地利用计算器解决有关实数的运算
问题.
回顾旧知
有理数中的几个重要概念:
①相反数 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其中一个是另一个的相反数.
②绝对值 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到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的绝对值,
A.5
B.-1
C.
)
D.− +
4.比较大小:(1)4 > ;

(2) > 4.
5. 计算:
(1)2 3 3 2 5 3 3 2;
(2)
32
3 1 ;
2
2
3

(

4)
2 3.
1.(3分)(2021•海南1/22)实数-5的相反数是(
(2)如果 ≠ ,那么它的倒数为


.
,绝对值为


典例分析
例1:分别求下列各数的相反数、倒数和绝对值.


解: (1)∵ =15,∴



的相反数是−,倒数是

绝对值是4.
(2) 的相反数是− ,倒数是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3.2实数的性质及运算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3.2实数的性质及运算
此外,小组讨论环节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部分学生在讨论中缺乏主动性,依赖其他同学的观点。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我应该在设计讨论主题时更加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见解。
在实践活动方面,我发现学生们对实验操作表现出较高的兴趣,但在操作过程中对实数运算的运用还不够熟练。针对这一问题,我计划在今后的教学中增加实践活动环节,让学生们在实际操作中加深对实数运算的理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实数的定义与性质:理解实数的概念,掌握实数与有理数的关系,认识实数的无限性和稠密性。
举例:解释实数包括有理数和无理数,如π和√2等,强调它们都是实数的一部分。
(2)实数的四则运算:熟练掌握实数的加、减、乘、除基本运算,以及乘方和开方运算。
举例:讲解实数加法、减法的运算规则,如交换律、结合律等;实数乘法、除法的运算规则,如分配律等。
(3)实数运算的法则:理解并运用实数运算的法则,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举例:通过实际例题,让学生运用实数运算规则解决问题,如(a+b)^2 = a^2 + 2ab + b^2。
2.教学难点
(1)实数的无限性和稠密性:理解实数比有理数更广泛,且实数之间没有“空隙”。
难点解释: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实数的无限性和稠密性,可以通过数轴上点的分布来形象地说明。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实数的定义、性质、四则运算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实数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6.3.2《实数的运算》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6.3.2《实数的运算》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6.3.2《实数的运算》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6.3.2《实数的运算》是实数章节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这一节主要介绍了实数的基本运算规则,包括加法、减法、乘法、除法以及乘方等。

学生需要掌握实数运算的法则,并能够熟练地进行实数的混合运算。

教材通过具体的例子和练习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实数运算的方法。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实数的基本概念,对于实数的加减乘除运算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在运算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运算规则混淆、运算顺序错误等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理清运算规则,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掌握实数的基本运算规则,包括加法、减法、乘法、除法以及乘方等。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分析和实践,探索实数运算的规律,培养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实数运算的学习,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实数的基本运算规则,包括加法、减法、乘法、除法以及乘方等。

2.教学难点:实数运算的顺序和运算规则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实数运算的规则。

2.案例分析法:教师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观察和分析实数运算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练习法:学生通过做练习题,巩固和加深对实数运算规则的理解和掌握。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

2.课件:教师准备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实数运算的规则和例子。

3.练习题:教师准备一些实数运算的练习题,用于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操练和巩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实数的基本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实数的基本运算规则,包括加法、减法、乘法、除法以及乘方等。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6.3《实数》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6.3《实数》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6.3《实数》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6.3《实数》是学生在掌握了有理数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实数的定义、性质和运算。

本节内容是整个初中数学的重要基础,对学生来说是全新的概念。

教材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通过引入无理数的概念,让学生感受实数的广泛性,进而引入实数的概念,使学生对实数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掌握了有理数的知识,对数的运算、大小比较等有一定的基础。

但实数是一个全新的概念,与有理数有很大的区别。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对无理数的概念、实数的性质和运算产生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从实际出发,理解实数的定义,掌握实数的性质和运算。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实数的定义,掌握实数的性质和运算。

2.能够运用实数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实数的定义和性质。

2.实数的运算。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从实际出发,理解实数的定义和性质。

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实践操作法:通过大量的练习,让学生掌握实数的运算方法。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生活实例,用于导入新课。

2.准备PPT,展示实数的性质和运算。

3.准备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实例,如计算房屋面积、身高、体重等,引导学生从实际出发,了解无理数的概念。

进而引出实数的概念,让学生对实数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展示实数的性质和运算,让学生对实数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主要包括实数的定义、性质(如正实数、负实数、零实数等)和运算(如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等)。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实数运算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可以设置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题目,让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加深对实数运算的理解。

6.3 实数(2)(作业)-七年级数学下册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

6.3 实数(2)(作业)-七年级数学下册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

6.3实数(2)作业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正确是()A .不存在最小的实数B .有理数是有限小数C .无限小数都是无理数D .带根号的数都是无理数2.下列实数:.20 3.1415922.9532p --,,,,中无理数有()个。

A .2B .3C .4D .53.对于以下四全判断:是无理数.②2是一个分数.③(--是互为相反数.④若a b <,则a <b .其中正确的判断的个数是().A .3B .2C .1D .44.已知738.128.53=,1738.03=a ,则a 的值为()A .0.528B .0.0528C .0.00528D .0.0005285.无理数的绝对值是()A B CD .6.下列各组数中互为相反数的一组是()A .2--B .4--与C .D .的整数部分为a ,小数部分为b ,则b 2为()A .2B .20C .20-D .20+8.a =-,则实数a 在数轴上的对应点一定在()A .原点左侧B .原点右侧C .原点或原点左侧D .原点或原点右侧9.实数a 、b 、c 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则化简a b c -+的结果是()。

A .a –b –cB .a –b +cC .–a +b –cD .–a +b +c10.如图所示,数轴上表示2,5的点分别为C ,B ,点C 是AB 的中点,则点A 表示的数是()A .B .2-C .4D .2-二、填空题11的相反数是____________,绝对值是________________.12.请你任意写出三个无理数:;13.满足32<<-x 的整数是.14.2_________.p -=15.点A 在数轴上和原点相距3个单位,点B A ,B 两点之间的距离是__________.16.观察下列式子,根据你得到的规律回答:=3;=33;=333;…….请你说出的值是.三、解答题17.计算:(1;(2)12-+-+-.18.若xy =-2,x -y =1-,求(x +1)(y -1)的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
=
9 8 2 3 1 2 3
=-2.464101615≈-2.464
计算:
(1)
(2 )
(精确到0.01) 4 18
(结果保留3各有效数字) 2
(3) 3
10
( 精确到0.01) 7
典型例题
例2:计算
2 9 2 5 2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解:原式= 2 (9 2 =

究 探
活 动
计算下面的式子:
9 2
与 2
9 2 2
2 3与
23
你发现了什么?换几个数再试一 试,是否有相同的规律?
实数的运算顺序
先算乘方和开方,再算乘除,最 后算加减。如果遇到括号, 则先进行 括号里的运算
典型例题
例1 计算:
(1)
8 9(精确到0.001)
3
(2) 9 2(4
(结果保留4个有效数字) 3)
解:(1) 8 3 9 = 0.748343301≈0.748 (2)9 2(4
5 4)
2 (5 2 5)
10 2 2 5
=
=
10 4 5
=18.94427191≈18.94
计算:
3 7 2 7 (1) (结果保留3个有效数字)
(2)
(3)

2 1
(结果保留4个有效数字) 5 2 2


3 2 (精确到0.01)
6.3
实数运算(2)
合作学习
请同学们总结有理数的运算律和运算法则
1.交换律 : 加法 a+b=b+a 乘法a×b=b×a 2.结合律: 加法(a+b)+c=a+(b+c) 乘法(a×b)×c=a×(b×c) 3.分配律: a× (b+c)= a×b+ a×c 注:有理数的运算律和运算法则在实数范围内同样适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