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专用)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第三章 实用类文本阅读 考点综合提升练

合集下载

江苏省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第3部分 现代文阅读 第3章 实用类文本阅读 第1节 真题真练

江苏省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第3部分 现代文阅读 第3章 实用类文本阅读 第1节 真题真练

第三章实用类文本阅读第一节真题真练一、(2009·江苏卷,改造)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画家黄永厚黄永厚生于1928年。

小时候有一次发高烧,都被父母卷进芭蕉叶里了,但又活了过来,真是命大。

命大,父母寄予厚望。

有一回文庙祭孔,父亲分到一块从“牺牲”架上割下来的肉,拿回来先让永厚舔一下,再让大家享用。

这成为永厚与传统文化的第一次亲密接触。

哥哥黄永玉在厦门读书,念念不忘自己的弟弟,把钟爱的画册寄给永厚。

好一个黄永厚,无师自通,在院子的大照壁上画起画来了,个子太小,索性爬上梯子高空作业。

黄永厚十四岁时被抓了壮丁,因画了一幅《诺曼底登陆》就当上中尉,后来考上黄埔军校。

风云变幻,还没打仗,部队起义他又成了解放军。

在部队里,他还是画画。

1954年,考上中央美术学院,毕业后在广州画户外广告。

命运多舛,1959年他又被迫离开广州,从此颠沛流离,过了二十多年的穷日子。

直到1980年回到北京,做了自由画家,动荡的生活方告结束。

多难的人生反而增加了黄永厚对生活的热爱,养成了他独特的生活态度,培育了他卓异的绘画风格。

他视读书为第一生命,涉猎广泛。

上了年纪后,更加关注社会人生。

他说:“人不能在云里雾里活着,大事面前不敢表态,什么玩艺儿,冷血!”但他又十分低调,深居简出,淡泊明志,尽人皆知。

黄永厚几乎不办画展,不肯出书。

一次范曾对他说:“我介绍你去日本办画展吧,不过,你画李白就李白,画杜甫就杜甫,别扯远了。

”黄永厚不肯削足适履,终于没去。

他常把拿重金前来购画的人拒之门外,“不看画的人,给他画有什么用?”但又可以把画随便塞进一个信封,寄给熟悉的或是陌生的朋友。

当前,靠市场确立自身价值的画家比比皆是,他对此不屑一顾。

但他认为人各有志,不必非议。

他的孤傲中,有一种顽固的自信。

黄永厚的人物画独具一格,他笔下的魏晋人物,长发纷飞,衣裾飘扬,袒胸露腹,粗粝怪诞,一副孤高傲世的架势。

了解黄永厚的人都说他画的是自己,刘海粟给他的条幅是“大丈夫不从流俗”。

2022届高考语文总复习大一轮(苏教版)现代文阅读 第三章 专题一

2022届高考语文总复习大一轮(苏教版)现代文阅读 第三章 专题一

专题一文体专攻——快速阅读,整体把握一、传记(一)传记文体学问概述1.传记及其特点传记是遵循真实性原则,用形象化的方法记述人物的生活经受、精神风貌以及历史背景的一种叙事性文体。

它具有以下特点:(1)真实性。

真实性是传记的第一特征,由于传记叙写的是历史或现实中存在的活生生的人,有真名实姓、居住地点、活动范围等,写作时不允许任意虚构。

(2)文学性。

传记是介于史学与文学之间的一种边缘性文体,既有历史特征,敬重历史与事实;又有文学特征,运用白描等手法刻画人物。

因此,优秀的传记作品往往留意文学性与真实性、形象性与审美性的结合。

(3)通俗性。

作为一种叙事文体,传记一般要求作者在语言表达方面简明易懂,便于读者阅读。

同时,语言风格讲究多样化、共性化,如评传是全面介绍和评论人物的生活和贡献,语言兼有叙述性、概括性、谈论性颜色;而小传则主要介绍人物的社会经受、思想轨迹、爱好爱好、主要著述或功过事迹等,文笔简短集中,往往是粗线条的。

2.传记的种类(1)自传。

自己给自己写的传记,自传的目的是让别人了解自己走过的生活道路,也是为自己总结阅历教训。

有的自传只写自己一生中重要的几件事情,一般篇幅较短,如《老舍自传》;有的详述自己的生活经受,篇幅较长,如《富兰克林自传》。

(2)小传。

小传是较简略地记述他人生平的传记,篇幅较短。

小传可以写出传主的一生经受,也可以只写几件典型事例概括其一生,如《启功传奇》。

(3)评传。

这一类传记既要描述人物的生平,又要评论人物的思想、生活和贡献。

评传的对象一般是那些在历史上曾经发挥重要作用的哲学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艺术家等有名人物,如《孔子评传》。

(4)画传。

以图片与文字相结合的形式进行人物传记的写作,如《梅兰芳画传》。

传记的其他种类,如大传:指那些记述全面、篇幅很长的传记,如《马克思传》,这类传记不仅再现了传主的一生,而且生动地再现了传主所生活的那个时代。

回忆录:较为全面系统地描述人物生平事迹的回忆录也是传记的一种,如《我所生疏的蔡孑民先生》。

2022届高考语文总复习大一轮(苏教版)现代文阅读 第三章 专题三 考点二

2022届高考语文总复习大一轮(苏教版)现代文阅读 第三章 专题三 考点二

考点二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爬罗剔抉,化事为理Ⅰ如何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一、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应具备两种意识“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考点里应包括三个关键词:标准、筛选、整合。

所谓“标准”,就是在“筛选”前需要明白的目的、要求和方向。

这是很重要的一步。

所谓“筛选”,就是依据“标准”,经过辨别,把相关信息提取出来。

“筛选”说明文本中信息较杂,需要依据问题核心作出选择和辨别。

所谓“整合”,就是依据“标准”,将文中相关的而又分散的信息集中起来,并加以处理。

“整合”说明需要对筛选出来的信息进行提取、压缩、合并或者删减、替换,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信息的全面、精确、简练。

筛选、整合信息看似只是找、整、写几个步骤,但要保证信息的全面、精确、简练,除要把握基本的做题方法外,还需有:(1)统观意识。

首先必需从整体上把握文本。

做题前肯定要通读全文,学会整理阅读印象:①文本主要说的是什么问题;②作者的立场、观点、态度是怎样的;③文本是依据怎样的挨次布局谋篇、组织文章的,段落之间的关系如何。

假如缺乏统观意识,没有理清基本思路,就不能很好地把握内容重点,就简洁为局部问题所牵引,先入为主,消灭疏漏。

(2)结构意识。

考生在实际做题中消灭的遗漏信息要点的问题看似是马虎马虎所致,实际上与他们不会分析文章结构层次,不懂得通过文章结构、语句层次的变化来把握文意有极大的关系。

考生往往缺乏对文章逐段逐层阅读理解的急躁,宠爱跳动性阅读,对应题目寻章摘句,这就简洁消灭片面、肤浅、不精确的问题。

强化文本结构意识并以此进行阅读,有利于重点语段的精确把握,也有利于做好中心语句、关键信息的筛选把握,达到精确解读,正确、具体解答的目的。

二、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题的审题答题规范(2022·辽宁)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侯仁之:城市的知音①1932年,“一·二八淞沪抗战”以失败告终,20岁的侯仁之在苦闷中彷徨。

弟弟侯硕之的一句话,让他下定决心放弃曾想从事的医学,投考历史专业。

近年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三部分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一小说阅读7小说专题综合提能练苏教版(2021年整

近年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三部分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一小说阅读7小说专题综合提能练苏教版(2021年整

2019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三部分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一小说阅读7 小说专题综合提能练苏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9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三部分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一小说阅读7 小说专题综合提能练苏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9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三部分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一小说阅读7 小说专题综合提能练苏教版的全部内容。

小说专题综合提能练(一)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二斤桃酥刘川北大炮和二炮因为发送老娘闹得不愉快,差点儿大打出手.老娘在儿子大炮和二炮家吃轮班,一个月一轮。

眼看老娘日薄西山,瘫在炕头不行了,第二天正好要交接班.大炮过来了,瞟着..停食五六天的老娘微微地喘着一口气,和二炮商量说:“老娘身子骨软瘫瘫的,再经不起这一路折腾了……"话没有说完,二炮抢过来说:“红唇白牙,这可是老哥你说的,想当初半个月一轮,轮到你家了,你改成了一个月一轮,说风就是风,说雨就是雨,小孩子撒尿也要有个准头……”大炮无言以对.二娟守着炕沿儿,瞧不过,吆喝着说:“大舅,找副担架,咱们死活也要抬下火线。

”说完二娟揉了揉红眼圈。

二炮跟这个外甥女不对眼,好像她是大姐有意派来的监工.二娟只要有时间就会翻着两片脚丫子,从杨家坟一扭一扭地过来,手里也不空着,一包饼干,五六个鸡蛋……好像舅家食不果腹,在死亡线上挣扎,要靠外人的救济一样。

二娟一来,又擦又洗,又洗又涮,一会儿鸡蛋汤,一会儿方便面,显着二娟能,显着二娟孝顺.整个芦草湾都说二娟是孝顺的女儿家,在人们啧啧的赞叹声中,二娟始终保持沉默,这沉默里又分明藏着丰富的内容。

江苏省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第3部分 现代文阅读 第1章 文学类文本阅读 专题1 散文阅读 第3节 考

江苏省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第3部分 现代文阅读 第1章 文学类文本阅读 专题1 散文阅读 第3节 考

考点2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技法__如何归纳要点、概括中心意思一、掌握归纳、概括的基本方法1.摘取法需要归纳的内容往往是段落中的重要词语和句子。

这些重要的词语往往嵌在主要语句中,重要的句子又常常出现在文段的首或尾或中间。

归纳时需把这些词语或句子摘录出来。

2.合并法把每层大意综合起来,加以概括,就是整篇文章或整个段落的主要内容。

3.舍取法(1)需要归纳的内容,本身有主次之分,而命题人只要求概括回答其要点,故需要对次要信息和同类信息进行舍弃。

(2)文段中所说的内容复杂,而命题人只要求考生答某一方面,故需要对符合题干要求的信息进行提取。

在考试过程中,更多的是借助相关的词句标志来归纳、概括。

由于概括能力试题突出了对文章首句、结尾句、中心句、关键词句等方面的考查,在多数情况下,文本中都会有一些词句在归纳内容要点时是可以利用的。

这些标志性词句往往具有很重要的提示概括作用,常常是提炼段落层次或全文内容要点(或中心思想)的依据,给我们找准答案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答题时,抓住这些关键性的词句,并反复地进行品味和揣摩,就能省时省力,迅速找到打开思路的钥匙。

归纳内容要点可以利用的标志性词句,和分析层次结构所利用的标志性词句是有异同的。

前者利用的是表现文章内容方面的词句,后者利用的是与层次结构有关的词句。

归纳内容要点可以利用的标志性词句包括文章的标题、重要的词语、段落中心句、首括句、概括句、总结句、过渡句,等等。

它们往往与文章的内容要点、中心思想密切相关。

因此,在归纳、概括阅读题目时,应留心这些词句,进而理解文章的内容。

拿文章的标题来说,它一般是概括出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抓住标题所反映的内容信息,就抓住了全文的主要内容。

在一些文章中,概括性的语句尤其重要。

概括性的语句与具体的叙述描写或阐述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因此寻找概括性语句来概括内容要点,是比较省力的途径,也是最重要的途径。

这叫作联词归纳法和摘句归纳法。

一些局部概括题目,需要概括回答的问题,如要求考生从某一段话中,或者从几段话中归纳出作者的观点、被描写物的特点等,都要注意一些相关的语句。

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讲义 实用类文本阅读 考点针对练(三)分析文本的文体特征、表现手法和语言特色 新人

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讲义 实用类文本阅读 考点针对练(三)分析文本的文体特征、表现手法和语言特色 新人

考点针对练(三) 分析文本的文体特征、表现手法和语言特色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温州踪迹陈孝全温州市的浙江省第十中学原系温州府学堂,创办于1902年,校舍是原来的中山书院,辛亥革命后被改为省立第十学堂。

翌年,“学堂”改称“学校”。

第十师范学校前身为温州师范学堂。

1923年实行新学制,十中和十师合并,仍称省立第十中学,分中学部和师范部两部。

前者设在仓桥的十中,而后者设在道司前的十师。

学校研究部部长兼图书馆主任金嵘轩是浙江瑞安人,早年留学日本东京高等师范学校,和章太炎、陶成章等革命党人有过交往,富有民主主义思想,是浙江省著名的教育家。

朱自清就是由他提议聘请来校的。

在春花烂漫的三月,朱自清带着家小来到了这个位于瓯江下游的古城,先在离学校较近的大士门租了一所房子,不久因大士门失火又迁至朔门西营堂34号。

这是一座老式的两进平房,前后都有院子,四周有围墙,靠大门处有两间厢房,外面一间当住室,里面一间前半间为书房。

朱自清又从学校里借了一张学生自修桌,放在前方的门下。

靠墙的0.66米许空隙,放了一把旧藤椅。

房子的后半间便做了厨房。

厢房外面有花墙把大院隔开,自成小院落,种了些花木,环境还颇幽静。

在十中,朱自清的教学任务相当重,在中学部教国文,又在师范部教公民和科学概论。

他教学认真,态度严肃。

在课堂上他极力向学生传授新知识、播种新文学种子,还讲究教育方法,注重教学效果。

当时一个学生有生动的回忆:朱先生来教国文,矮矮的,胖胖的,浓眉平额,白皙。

经常提一个黑皮包,装满了书,不迟到,不早退。

管教严,分数紧,课外还另有作业,不能误期,不能敷衍。

同学们开始都不习惯,感觉这位老师特别啰嗦多事、刻板严厉,因而对他没有好感。

但日子一久,同学们对朱老师的看法起了变化:说起教书的态度和方法,真是亲切而严格,别致而善诱。

那个时候,我们读和写,用的都是文言文。

朱先生一上来,就鼓励我们多读多写白话文。

“窗外”“书的自叙”等都是他出的作文题目,并且要我们自由命题,这对于写惯了“小楼听雨记”“说菊”之类文言文的我们来说,是思想上和文笔上的解放。

江苏省2022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专项限时练33 实用类文本阅读 Word版含答案

江苏省2022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专项限时练33 实用类文本阅读 Word版含答案

专项限时练(三十三) 有用类文本阅读(建议用时:40分钟)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的题目。

【导学号:54012163】几何学中的哥白尼1893年,喀山高校树立起了世界上第一个为数学家雕塑的塑像。

这位数学家就是俄国宏大的学者、非欧几何的重要创始人——罗巴切夫斯基。

罗巴切夫斯基出身贫寒,中学时代遇上了一个学问渊博又循循善诱的数学老师,受其影响,很早就迷上了数学。

升入喀山高校后,他就与这所学校结下了不解之缘。

从高校生到教授,从系主任到校长,他在这里度过了40个春秋。

罗巴切夫斯基从1815年着手争辩欧几里得几何的平行线理论,从1823年起更是全身心地投入其中。

1826年2月11日是数学史上一个划时代的日子。

这一天,在喀山高校物理数学系会议上,罗巴切夫斯基以安静无畏的姿势,宣读了他的学术报告《平行线理论和几何学原理概论及证明》,向世界公开了自己的新观点。

这一天被公认为“非欧几何诞生日”。

在这次会议上,他的那些“莫名其妙的话”,让台下几位有名数学家听得目瞪口呆。

诸如“三角形的内角和小于两直角”“锐角一边的垂线可以和另一边不相交”等等,这些命题不仅与欧几里得几何相冲突,而且还与人们的日常阅历相背离。

“罗巴切夫斯基是向一个公理挑战。

”后来,爱因斯坦总结道。

走下讲台后,这位喀山高校图书馆兼博物馆馆长,试图同与会者沟通看法,但全部人都不愿评论这篇“荒诞离奇”的论文。

而回到自己的岗位上,罗巴切夫斯基还需要静下心来,把一些乱七八槽的东西整理得有条不紊。

由于没钱雇助手,他得亲自给图书分类编目,给矿物标本掸去灰尘,给鸟类标本清除害虫,必要时还得拖地板。

这种习惯,他在担当校长后也照旧保持着。

有一次,他脱下外衣正在干活,一位外宾误认为他是工作人员,请他带自己参观图书馆和博物馆。

罗巴切夫斯基欣然答应,带着客人参观馆里最贵重的藏品,并做了具体讲解。

当晚,在省长的宴会上,外宾发觉白天的“向导”竟然与自己同桌,才惊异地发觉了他的校长身份。

2021年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第三章 实用类文本阅读 实用类文本阅读(三)练习

2021年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第三章 实用类文本阅读 实用类文本阅读(三)练习

(三)练习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打工族创造的无形资产陈耀明在四川、贵州等地的一些偏僻小镇上,很多小商店都挂着这样的牌子:“代办到东莞(长安、厚街)直通大巴,×日发车”、“代办到中山(经南海、顺德)直通车,×日入粤”……同时,这些小镇的店铺有不少打着“广式”招牌:“粤美发廊”、“穗雅时装店”、“深圳西饼屋”……由此不难发现打工大潮对内地的影响,沿海文化对内地的辐射。

然而,“打工潮”的意义不仅于此。

人口流动是由种种落差造成的。

然而,当农村剩余劳动力莽撞地闯进城市之后,却在不自觉地缩小着工农差别、城乡差别以及地区差别。

这些从第一产业分离出来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为中国城市发展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提供了重要的劳动力积累。

同时,这些农村剩余劳动力资源在城市实现了巨大的商品价值,为中国农村发展第一产业提供了重要的资本积累。

以东莞为例,这里的打工仔打工妹去年汇往家乡的资金达86亿元,平均每天2300多万元。

四川省去年收到出省打工族汇款202亿元,相当于全省全年的财政总收入。

其中一些县的汇款数倍于全县的财政总收入。

事实上,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从“打工潮”到“创业潮”的历史跨越也已经清楚地表明:沿海地区对于中西部地区来说,不仅仅是解决了几百万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也不仅仅是寄回了几百亿劳务收入问题,更重要的是为中西部地区未来的发展培养了一代人!中国目前有流动人口8000万,其中青年人口为6000万,平均年龄是23.4岁。

从这个意义上讲,“打工潮”堪称又一次“青年大迁徙”。

中国的上一次青年大迁徙是发生在六七十年代的上山下乡运动,迁徙总规模为1800万人。

然而,打工青年却比插队青年幸运得多,打工青年在发达的城市呼吸着商业文明的气息,感应着工业文明的熏陶,体验着竞争时代的冲击,接受着市场经济的洗礼。

这几乎是每一位成功人士最基本的原始积累。

四川人喜欢把珠江三角洲比作“中国市场经济学院”,他们根据打工的地点还分出“深圳分院”、“顺德分院”、“中山分院”……根据打工的工种又分出“电子专业”、“制衣专业”、“酒店管理专业”……湖南人把80年代南下的打工仔叫做“黄埔一期”,把90年代南下的打工仔叫做“黄埔二期”。

(江苏专用)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第三章 实用类文本阅读 考题三 考点二 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练习

(江苏专用)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第三章 实用类文本阅读 考题三 考点二 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练习

考点二归纳概括内容要点——化事为理,点面结合一、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的两个意识和两种基本形式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卷轴提供的形制,保障了舒卷的权力和自由,而在长幅横式的卷轴作品中,舒卷过程本身就是观看活动的一个介入因素:它拒绝对全幅作即时性的呈现,而对观看范围进行必要的控制,使观看成为一个历时性的过程。

具体而言,这类作品展示时,作品左侧部分随着观看的进行被陆续打开,与此同时,右侧部分则被不断收起,观看者视野所及,就是“舒”和“卷”所呈现的自然范围(约为一个手臂的长度)。

这种观看方式,要求作品在展示过程中体现出“段落感”,以使观看者视野中的图像保持一个相对完整而又不完全重复的空间。

这样的段落空间是逐步呈现和不断变换的,因而是由时间统领和支配之下的空间。

这是此类卷轴作品与静态展示的油画作品的重要差别。

(节选自姜勇《舒卷的粉墙》,有删改) 1.概括该段的主要内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卷轴的形制使观看长幅横式卷轴作品成为历时性过程。

解析解答此题时首先要仔细阅读该段,把握其大意,然后用准确、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2012·山东)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古怪的重水叶永烈重水,是制造原子弹过程中的重要角色!它能有效地减慢中子的速度,把快中子变为热中子,并且它本身不吸收中子,不会减少中子的数目。

因此,重水是非常理想的中子减速剂,它能使链式反应进行下去,实现原子弹的爆炸。

重水因之成为举足轻重的战略物资。

当年德国人在失去重水之后,整个制造原子弹的计划不得不推迟。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人们将原子能应用在工农业生产上,建造了原子能反应堆。

在原子能反应堆中,同样要用到中子减速剂,用到重水。

在制成原子弹之后,人们又发明了氢弹。

制造氢弹的主要原料是氘和氚,氘来自重水。

这样一来,重水更是身价百倍。

江苏省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第3部分 现代文阅读 第1章 文学类文本阅读 专题2 小说阅读 第2节 文体专攻

江苏省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第3部分 现代文阅读 第1章 文学类文本阅读 专题2 小说阅读 第2节 文体专攻

第二节文体专攻一、快速阅读,整体把握所谓整体阅读,就是能初步把握小说情节,初步认识人物形象,初步概括小说主题。

1.初步把握小说情节小说本质上也是一种记叙文,可以按照记叙文阅读先明确记叙的对象、事件及其前因后果,把握事件“发生——经过—结果”的完整过程;也可以按照小说情节的基本结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来把握。

无论选择哪种方式,都必须划分层次、概括层意。

2.初步认识人物形象通过情节的发展及人物自身的言行心理描写,初步判断人物的身份、地位、职业、生活的具体环境,他有哪些言行和想法,他与其他人有着怎样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初步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

3.初步概括小说主题小说好读不好懂,这“不好懂”主要体现在对小说主题的把握上。

且不说小说主题本身就具有多义性、复杂性、模糊性,单就文本本身的表现,它不像散文主题,作者可以在文中以直接议论、抒情句的形式表达出来。

在小说中,作者不能直接告诉读者写作意图,至多可以借侧面告诉,其主题只能靠读者自己借助情节、人物等感悟出来。

从这个角度来说,概括小说主题的具体方法有:(1)从题材内容看主题小说的作者选取怎样的题材来反映怎样的生活,来传达怎样的感情,来表现怎样的思想,是在小说创作之前就拟定好的。

所以从小说的题材着眼,可以把握其主题方向。

具体需“两抓”:①抓标题。

有的小说的标题除了表面意思外,还有比喻象征义或双关义,隐含着小说的主题,如《祝福》。

②抓主要事件。

小说叙述的主要事件把人物、环境、作者的看法等都包括其中,把握住故事的主要事件,也就确定了小说的主题方向。

如《面包》一文中“偷吃面包”“多分面包”等事件就表现了主题。

(2)从人物塑造看主题在小说中,由于作者把浓墨重彩皆泼洒在人物身上,因此,主要人物也就是“主题性人物”。

在故事小说中,主要人物是故事的主角,他的际遇遭逢、命运归宿常常联系着社会生活的本质,显示着作品的主题。

在性格小说中,主要人物是某种典型性格的代表与化身。

2021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第三章实用类文本阅读考题二精做江苏真题

2021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第三章实用类文本阅读考题二精做江苏真题

2021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第三章实用类文本阅读考题二精做江苏真题专题二真题真练--切实解决问题,把握复习方向[考点要求]阅读评价实用类文本。

实用文本包括传记、新闻、采访、调查报告、科普文章等。

具体考点要求与散文阅读专题2的“考点要求”相同。

1、(2022江苏)阅读以下文本,并在文本后完成标题。

晚清学人杨守敬杨守敬(1839-1915),湖北宜都人。

他年轻时聪明好学,工作努力。

在他年轻的时候,有两件事对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19岁时,他听了谭大勋关于王忠书学的讲座,并开始接触乾嘉的考证;20岁的时候,他碰巧看到了清朝刘岩写的《地图》,于是他抄了下来,这成为他研究历史地理的开始。

杨守敬曾经热衷科举,25岁起先后六次赴京参加会试。

虽然名落孙山,但因此结识了许多名流学人,大大拓展了学术视野。

42岁时,他作为清政府外交官的随员前往日本,这成为他学术生涯的转折点。

在日本四年,他搜访阙佚,爬罗剔抉,搜集到我国大量的古籍珍本,并将它们影印摹刻为《留真谱》。

日本人森立之所撰的《清客笔话》,翔实记载了他在日本访书之事,杨守敬自己也写了《日本访书志》。

清政府出使日本大臣黎庶昌也搜集了许多稀见珍本和国内久已绝迹的古籍残本,与杨守敬志趣相投。

因此,当黎庶昌有了编纂《古逸丛书》的设想时,立即决定请他主持校勘。

《古逸丛书》在日本刊印后,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他还擅长书法,对书法理论也很有研究,在日本影响巨大,被尊为“日本书道现代化之父”。

从日本回来的第二年,48岁的杨守敬第七次参加联考,但仍然不及格。

从那以后,他再也没有打算参加科举考试,而是专注于知识。

杨守敬博览群书,致力于研究。

他在舆论、版本、目录、金石、小学、经典、编纂、丢失等学术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留下83种作品。

在杨守敬的学术研究中,地理学的成就最为突出。

他编纂了20多种地理学著作,几乎涵盖了中国传统地理学的方方面面,充分展示了他的杰出才能。

杨守敬的学术代表作是完成于1904年的《水经注疏》。

江苏省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第3部分 现代文阅读 第1章 文学类文本阅读 专题1 散文阅读 第2节 文体专攻

江苏省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第3部分 现代文阅读 第1章 文学类文本阅读 专题1 散文阅读 第2节 文体专攻

第二节文体专攻一、快速阅读,整体把握(一)读懂,才能做题文学作品阅读需要两大能力,一是对文本的认知理解能力,二是解题能力。

解题其实并无神秘之处,关键在于对文本的认知理解能力。

理解能力不够,任何解题方法都不能真正起作用。

而要提高对文本的认知理解能力,不能单靠多做练习题。

编者认为,认真阅读、仔细揣摩几篇散文,要用细读的方法,真正把它逐句读懂、读透了,做题自然也就不在话下了。

(二)考场阅读要求:快速阅读,整体把握考场阅读是一种快速的精阅读,与平时的浏览或慢品有区别。

它要求能用10分钟左右的时间把一篇千字文读两遍。

这是考生必须练就的本领,只有平时有意识地训练快速阅读,方能在考场上方寸不乱,成竹在胸。

快速阅读的目的是在做题前整体把握文章。

一篇文章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读一篇文章如果没有着眼于全篇的目光,没有整体把握的意识,其结果只能是事倍功半。

只有整体把握了全文,将文章的骨骼、精髓看得透彻、明白,才能把命题人的命题指向、意图看得清楚、明晰,才能快速而准确地答题。

所谓整体把握,就是要把握整体文意和思路层次。

简单地说就是两个问题。

(1)内容——文章写了什么?基本把握文章内容和作者的写作意图。

(2)形式——文章是怎么写的?把握文章的结构层次和作者是如何展开思路的。

快速阅读,整体把握文意的方法有:1.关注标题,揣摩文意。

标题往往蕴含些重要的信息,有时甚至集中反映文章意旨。

2.观察首尾,整合信息。

文章首尾,往往会有意无意地表现或流露出作者的表达意图或情感倾向。

阅读时要把开头和结尾联系起来思考,揣摩作者的想法从什么地方开始,到什么地方结束。

如首尾一致,就要总结一下相同点在哪里;如首尾落差较大,就要想想作者的感受和想法为什么会发生变化。

这样,文章的整体意思就容易被我们捕捉。

3.扫描全文反复出现的关键词句和作者议论抒情的语句。

文中反复出现的关键词句和作者议论抒情的语句,往往与文章的中心主旨有联系,有时就是文章的中心。

找到这样的词语句子,文章的整体意思就容易捕捉了。

2021年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第三章 实用类文本阅读 考点综合提升练

2021年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第三章 实用类文本阅读 考点综合提升练

2021年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第三章实用类文本阅读考点综合提升练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碧海蓝天林徽因韩石山①谈林徽因,应当抱着一种敬仰的心情,不能光想着她多么的美丽,还应当想到她多么的高大。

这个人物,绝对是值得我们敬仰的,可望而不可即的那种敬仰。

②假设这样一种情景:一个中国的杰出的知识女性,在碧海蓝天间,款款地向我们走来,我们感到亲近,感到震惊,也迎着她走过去,然而,不管她怎样不停地走着,也不管我们怎样不停地迎着她走着,我们永远也走不到她跟前。

③在一篇文章中,她的儿子梁从诫说:“母亲也许可以算得上是一位多少带有一些‘文艺复兴色彩’的人,即把多方面的知识才能——文艺的和科学的、人文学科和工程技术的、东方和西方的、古代和现代的——汇集于一身。

在许多领域都达到一般专业者难以企及的高度,同时,所有这些在她那里都已自然地融会贯通,得心应手而绝无矫揉的痕迹。

”④她的好友费慰梅在为一本《林徽因文集》写的序言里说:“当我回顾那些久已消失的往事时,她那种广博而深邃的敏锐性仍然使我惊叹不已。

她的神经犹如一架大钢琴的复杂的琴弦。

她能够以其精致的洞察力为任何一个艺术留下自己的痕迹。

”⑤但我以为,这样的评价,还是不完全的,即使把她惊人的美丽,高雅的气质包括进去,我也觉得远远不够。

⑥1944年11月,日军北上进入贵州,有直扑四川之势。

林徽因做了最坏的准备。

抗战胜利后,梁从诫问妈妈:“如果当时日本人真的打到四川,你们打算怎么办?”林徽因告诉儿子:“中国念书人总还有一条后路嘛,我们家门口不就是扬子江吗?”儿子急了,又问:“我一个人在重庆上学,那你们就不管我啦?”病中的林徽因握住儿子的手,仿佛道歉似的小声说:“真要到了那一步,恐怕就顾不上你了。

”每次看资料看到这儿,我都有一种想哭的感觉。

这才是忠肠侠胆,这才是高风亮节,这才是中国知识分子的品质,这才是读书人的气节!⑦1946年7月,林徽因一家就随清华大学的教授,一起乘飞机回到了北京,住在了清华园里。

《新步步高》高考语文总复习大一轮(苏教版)现代文阅读 第三章 专题三 考点一(含答案解析)

《新步步高》高考语文总复习大一轮(苏教版)现代文阅读 第三章 专题三 考点一(含答案解析)

考点一理解文中重要词语(概念)、句子的含义(含意)Ⅰ如何理解文中重要词语、概念的含义一、关于考点的理解在实用类文本中,重要词语与概念有时并不是一回事,所谓重要词语,指的是对实用类文本中人物、观点理解起重要作用的词语。

所谓重要概念,指的是实用类文本中重要的科学术语。

但在考试中,实用类文本中重要概念的含义,往往考查的是句中的重要词语。

二、理解文中词语、概念的基本方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翱翔在蓝天的试飞英雄——记空军某试飞团副团长李中华2006年12月29日,我国自主研制生产的第三代战机——歼—10飞机终于亮相了。

同时,空军某试飞团副团长、特级飞行员李中华的情感也少有地波动了起来,兴奋和激动涌动全身,因为歼—10。

多年来,他为这架飞机在天空与地面之间已经无数次地起起落落。

在飞机从图纸变为实体的过程中,他从事的是那个最为艰苦也最为危险的环节——试飞。

德国科学家奥托·李林塔尔说:“发明一架飞机算不了什么,制造一架飞机也没有什么了不起,而试验它才艰难无比。

”李中华说自己会选择当试飞员是因为觉得挑战性很大,某个型号的飞机的完善过程,凝聚着试飞员的心血,他们的素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飞机的制造。

当然,试飞事业也选择了勇于接受挑战的李中华。

李中华,中国歼—10首批试飞员,中国第一个飞出“眼镜蛇”动作的飞行员,中国三名国际试飞员之一,失速尾旋专家,目前保持多项国内飞行纪录,并曾作为教官带飞过多个国家的试飞员。

当飞机进入一种漩涡状态,像树叶一样打着旋儿往下飘时,飞快的旋转和随之而来的巨大离心力令人头昏目眩,这种情况就是“失速尾旋”,又被航空界和飞行员们形象地称为“死亡螺旋”。

据统计,在各种训练和实战演习任务中,“失速尾旋”导致的战机失事的比率约为90%。

不服输的李中华挑中了这块“硬骨头”。

在俄罗斯学习的时候,他曾在两个月的时间里完成了苏—27的所有“失速尾旋”试飞科目,并与其中最危险的“眼镜蛇”动作过了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点综合提升练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碧海蓝天林徽因韩石山①谈林徽因,应当抱着一种敬仰的心情,不能光想着她多么的美丽,还应当想到她多么的高大。

这个人物,绝对是值得我们敬仰的,可望而不可即的那种敬仰。

②假设这样一种情景:一个中国的杰出的知识女性,在碧海蓝天间,款款地向我们走来,我们感到亲近,感到震惊,也迎着她走过去,然而,不管她怎样不停地走着,也不管我们怎样不停地迎着她走着,我们永远也走不到她跟前。

③在一篇文章中,她的儿子梁从诫说:“母亲也许可以算得上是一位多少带有一些‘文艺复兴色彩’的人,即把多方面的知识才能——文艺的和科学的、人文学科和工程技术的、东方和西方的、古代和现代的——汇集于一身。

在许多领域都达到一般专业者难以企及的高度,同时,所有这些在她那里都已自然地融会贯通,得心应手而绝无矫揉的痕迹。

”④她的好友费慰梅在为一本《林徽因文集》写的序言里说:“当我回顾那些久已消失的往事时,她那种广博而深邃的敏锐性仍然使我惊叹不已。

她的神经犹如一架大钢琴的复杂的琴弦。

她能够以其精致的洞察力为任何一个艺术留下自己的痕迹。

”⑤但我以为,这样的评价,还是不完全的,即使把她惊人的美丽,高雅的气质包括进去,我也觉得远远不够。

⑥1944年11月,日军北上进入贵州,有直扑四川之势。

林徽因做了最坏的准备。

抗战胜利后,梁从诫问妈妈:“如果当时日本人真的打到四川,你们打算怎么办?”林徽因告诉儿子:“中国念书人总还有一条后路嘛,我们家门口不就是扬子江吗?”儿子急了,又问:“我一个人在重庆上学,那你们就不管我啦?”病中的林徽因握住儿子的手,仿佛道歉似的小声说:“真要到了那一步,恐怕就顾不上你了。

”每次看资料看到这儿,我都有一种想哭的感觉。

这才是忠肠侠胆,这才是高风亮节,这才是中国知识分子的品质,这才是读书人的气节!⑦1946年7月,林徽因一家就随清华大学的教授,一起乘飞机回到了北京,住在了清华园里。

北京解放前夕,她是很兴奋的。

有的教授离开北京去了国外,林徽因在和一些老师学生谈话时曾说:“我深信一个有爱国心的中国知识分子不会选择在这个时候离开祖国的。

”后来她与丈夫梁思成一起设计国徽,一起设计人民英雄纪念碑。

只是夫妻两个人,绝然没有想到,正当他们满腔热情地投身于新中国建设事业的时候,历史和这个优秀的中国女人开了一个玩笑。

⑧她青年时代的志向是“掌握西方牢固建造理论,使我们的建筑物能够历时更久一些”,而历史偏偏让她目睹,北京的城墙和城门楼,街道上的牌楼,却在她的眼皮底下,被一段一段地,一个一个地拆掉了。

坚固的没有建起来,本来已够羞愧的了,而原有的,虽不坚固却也辉煌,已经耐了几百年怎么也还能耐它几百年上千的古老建筑,没有毁于八国联军,没有毁于日寇侵华,却在自己原先满寄了希望的共和国时代,像风刮一样地从她眼前消失了,这才是让她心如刀搅,生不如死的事情。

这才是历史开的天大的玩笑!⑨1955年4月1日,林徽因去世。

逝世前她拒绝吃药。

深夜弥留之际,梁思成过来为妻子送行,放声痛哭,喃喃自语:“受罪呀,徽,受罪呀,你真受罪呀!”梁思成说错了,受罪的不是妻子,而是他。

梁思成活到了“文化大革命”,备受凌辱,于1972年在寂寞中去世。

什么都不说了,发生在公元1950年代前期的“北京城保卫战”,两位守城名将,或者说保城勇士,是彻底失败了。

不管过上多少年,多少代,只要人们知道中国北方有个叫北京的城市,这个城市曾有一圈庄严肃穆的城墙,有若干高大美丽的城门楼,都会知道有两个中国的杰出的知识分子曾为保卫它们而生死以赴,粉身碎骨在所不辞!⑩林徽因,这个受过双重文化教育熏陶的绝代佳人,没有只留下她的美丽,也留下了她的业绩,成功的和失败的,最终完成了一个中国现代知识分子杰出典范的形象的塑造。

就是作为一个女人,她也是杰出的,她成全了她的丈夫,也成全了她的祖国。

⑪她是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骄傲,也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她是天地日月精气凝聚成的一个才女,也是中西文化共同铸造的一个女神。

⑫什么时候看到碧澄的海水,什么时候仰望头顶的蓝天,什么时候都要想到,在这个世界上,在碧水蓝天间,有过一个叫林徽因的女人!(选自《民国文人风骨》,有删改) 1.“中国念书人总还有一条后路嘛”,“后路”指的是什么?为什么作者会有“想哭的感觉”?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后路”指的是读书人在国家危难时刻所能做的最后一件事就是以死报国。

②作者想哭是因为这体现了在外侮面前中国知识分子不肯屈膝妥协的品格和气节,而且这是一个病弱女子说出的话,气壮山河。

2.文章在材料组织方面详略得当,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这个特点?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文章通过儿子、好友的评价略写了林徽因具有多方面知识才能和广博而深邃的敏锐性的特点。

②作者认为单纯评价林徽因的美丽和才能是远远不够的,因此不惜笔墨详写了面对日军侵略、知识分子出走、北京城保卫战等能够体现林徽因精神的相关材料。

3.文章为什么要以“碧海蓝天林徽因”为题?请结合人物形象和作者情感进行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林徽因除了美丽和才华,还有作为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骄傲的精神品质,如她的爱国情怀、文人气节以及捍卫真理的精神。

标题用“碧海蓝天”来烘托(隐喻)她高大的形象特征。

②作者认为林徽因绝对是值得我们敬仰的,可望而不可即的那种敬仰,作者用“碧海蓝天”来表达对林徽因的真诚赞美和极度崇敬之情。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文化节目收视下滑∶期待建设性互动《百家讲坛》收视率已被挤出央视科教频道的十名之外,舆论普遍不太乐观,认为这个影响很大的节目进入了“衰退期”。

记者:《百家讲坛》的起落是不是说明学术通俗娱乐化可能行不通的?梁永安(文化学专家):我觉得现在下这种判断还为时尚早。

一档节目起起落落很正常,社会的焦点总是在不断转移,比如当前的股市楼市、金融风暴等问题,一时之间,社会对历史文化的关注有所减弱也算正常。

何况《百家讲坛》原来的定位就不是学术,也就谈不上什么学术通俗化。

准确来说,它应该属于文化传播平台,而不是学术研究的专业空间。

最明显的特征是:演讲者并不提供自己独特的材料发现或者体系构建。

比如于丹就很聪明,声明自己是在学术的“墙外”讲《论语》,与真正的经学研究区隔开来,阐发自己的感受。

舆论以为她对学术话语有所威胁,其实完全没有,学术自有学术的一套研究体系、学理化的表达方式。

记者:那么您认为《百家讲坛》陷入低谷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梁永安:我想它可能面临困顿期的内容资源的转型。

《百家讲坛》的听众,主要是生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人,他们对《三国》《论语》等历史本来就很感兴趣,而新一代人却未必买账,且不说新一代教育水平普遍提高,仅仅是新一代的彷徨迷茫和生存焦虑,目前就很少有主流文化节目能够切中。

所以《百家讲坛》能否在当代全球景观下,开掘新的内容资源,在年轻人的心灵引起共鸣,是节目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的关键所在。

记者:或许文化传播类节目本就不用追求轰动效应,默默把“高端路线”坚持下去,才是常态?梁永安:那倒未必。

国外的文化节目,持续走红几十年的不在少数。

比如美国的脱口秀、BBC的历史专题等。

这些节目也经历过低谷,只是当观众耳熟能详到自己都能掰的时候,节目完成了自我升级,让人重新获得惊喜,也就重新赢得了观众。

《百家讲坛》中即使被称为“心灵鸡汤”的于丹说《论语》,往往也是采取简化问题的方式讲解,似乎如此一来,生活的困顿一下子就很容易想通,其实这并不顶用。

只有首先将事件的复杂本相清晰地传达给观众,观众才能从历史中相互对照,吸取智慧,让历史焕发出高度的启示性,这样的讲述,才能切中当代青年人真实的生命状态,才会有持续的社会影响力。

记者:换句话说,您不认为《百家讲坛》陷入低谷是社会的理性回归,反而是一种遗憾?梁永安:是的。

类似的文化栏目很有必要。

我们对传统的重新体会和表达做得太少,《百家讲坛》仅仅是个起步。

我们的现代化程度还有待进一步深入,这方面太需要有人寻找新的资源和角度重述。

《百家讲坛》这样的文化样式刚刚萌芽,有待成长。

与其批评,不如抱着建设性的态度。

记者:其实不只是对《百家讲坛》,只要对一种文化现象不满,抱怨远甚于建设,已经成为舆论的习惯心态。

梁永安:世界知名栏目之所以能几十年办下来,是因为它们的受众不是简单的受众,会主动介入,提出自己建设性的意见,让节目不断调整完善。

而我们一些受众并不主动参与,只被动等待,一旦不满,也不抱着建设心态让它更受欢迎,反而是诉诸抱怨来获得心理满足。

眼下,各种文化观点几乎都能找到依据,其实也就是找不到绝对的依据,只能做出自己的相对判断。

人们已经习惯拿有用有效去判断,而不是生命所依附的价值去理解,所以很多文化产品带有消费特性,一旦不合口味,人们马上就会抛弃。

就算它本身有珍贵的潜力可挖掘,也不觉得珍贵。

这其实并不理性。

如果受众不积极参与良性互动,任何文化都将失去内在更新的能力。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4.专家梁永安认为《百家讲坛》收视率下滑的原因有哪些?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文化节目作为一档节目起落很正常,社会的焦点总是在不断转移,一时之间,社会对历史文化的关注有所减弱也算正常。

②可能面临困顿期的内容资源的转型,节目内容不能引起年轻人心灵共鸣。

5.联系上下文,解释文中文化传播“高端路线”的具体含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文化类节目的传播方式为学术研究的方式(非通俗的方式),②文化类节目传播的内容为《三国》《论语》等传统经典(不考虑现在年轻人的需要)。

6.依据梁永安的观点,文化节目如何才能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持续的社会影响力”?请从节目举办方和受众方两个方面具体回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节目举办方:①文化节目要开掘新的内容资源,能够切中年轻人的需要,能引起年轻人的心灵共鸣;②文化节目要摒弃凡事简化问题的讲解方式,要将事件的复杂本相清晰地传达给观众,让观众从历史中相互对照,吸取智慧,获得启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