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 影响学习的非智力因素
非智力因素名词解释
非智力因素名词解释非智力因素指的是影响个体学习、表现以及综合能力的各种因素,除了智力因素之外。
这些因素包括个体的情感、态度、社交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和意志力等。
情感是个体内心体验和情绪的表达。
情感因素可以影响个体对学习内容的态度和兴趣,从而影响学习效果。
一个积极情绪的个体更容易保持专注和投入,能够更好地吸收和理解知识,提高学习成果。
相反,消极情绪如焦虑、压力和恐惧会对学习产生负面影响。
态度是个体对事物的倾向性倾向或评价。
个体对学习的态度会影响其学习的积极性和投入程度。
一个积极的态度会增加学习的目标感和成就动机,促使个体更加努力地学习。
相反,消极的态度会降低个体对学习的投入,甚至导致学习的消极情绪和退缩。
社交能力是个体与他人进行交流和互动的能力。
社交能力包括沟通能力、合作能力和解决冲突的能力等。
个体的社交能力可以影响其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和与他人的合作关系。
一个良好的社交能力可以帮助个体更好地理解他人的意见和观点,并顺利地进行团队合作,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自我管理能力是个体对自己的行为和情绪进行调节的能力。
自我管理能力包括目标设定、时间管理、自我激励和自我控制等。
个体的自我管理能力会影响其对学习任务的规划和执行能力。
一个具备较好的自我管理能力的个体能够更好地掌控学习进程和有效地使用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果。
意志力是个体在面对困难和阻力时能够坚定决心并保持努力的力量。
意志力可以帮助个体克服困难和挫折,保持学习的动力和耐力。
一个具备较强意志力的个体能够坚持学习,并且在面临困难时不轻易放弃,从而取得更好的学习成绩。
综上所述,非智力因素包括情感、态度、社交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和意志力等各种因素,它们影响个体的学习、表现和综合能力。
了解和培养这些因素可以帮助个体更好地应对学习和生活中的挑战,提高学习成果和综合能力。
智商介绍之影响孩子学习的非智力因素
智商介绍之影响孩子学习的非智力因素影响孩子学习的非智力因素:除了努力、智力,还有什么会影响到学生的成绩呢很多老师、家长只是一味地强调要孩子努力,殊不知,脑科学和心理学规律研究表明,孩子的情绪、同伴支持,孩子的自尊,家庭的环境,也会影响到孩子的学习成绩。
今天WTT为大家分享关于影响孩子学习成绩的5个非智力因素一篇文章,里面阐述了很多有意思的现象,影响孩子成长的,影响孩子学习成绩的,不只是努力和智力,还有情绪、习惯等其他因素。
与智力与努力相比,也许这些因素对孩子成长更重要。
规律一:很多老师、家长只关心孩子学习与智力,殊不知情绪与能力也能影响孩子成绩在学校,老师每天叮嘱认真学习、按时完成作业;回到家,妈妈还问学习怎么样班里排第几周末各种班都排满了,课外书也不让看学生的任务当然是学习了,其他的以后再说很多家长和教师高度关注学生的学习与智力发展,却忽略了孩子情绪和同伴交往等能力的发展。
但实际上,后两者也会影响到孩子的学习成绩。
笔者曾对一批初一年级的学生做过3年追踪研究,关注初一成绩不好的后1/3学生与成绩较好的前1/3学生的发展变化情况。
研究发现,两类学生随着年级升高成绩差距渐渐增大。
后1/3学生与前1/3学生的认知水平、感受到的社会信任与支持包括来自教师和同伴的信任支持在刚入学时差距不大,随年级升高差距扩大;后1/3学生的学习自信心较低,正向积极情绪比前1/3学生低,负向消极情绪比前1/3学生高,并随年级升高不断扩大;后1/3学生父母往往是低学历、高独裁、低期望、低亲密的学生是完整的个体,不仅要学习知识,更要提升学习兴趣,发展学习能力。
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更需要交往,发展自己的爱好与特长,形成客观的自我评价,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有察觉自我与他人情绪的能力,能调控自己的情绪,这些与学习同等重要。
大量研究发现:情绪会影响大脑功能的实现,对大脑功能起到促进或阻碍作用。
当孩子处于愉悦、轻松的情绪中,能更好地保持注意力集中,学习效率和效果更高;当孩子处于紧张或烦躁的情绪中,很难专注于学习。
影响学生学习的智力因素
影响学生学习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
蒙玲
(一)智力因素
智力是个体对客观事物认识活动的稳定心理特征,智力因素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能力、注意力等,任何学习过程都依赖于这些因素。
智力会表现出量的差异和质的差异。
智力差异影响着学习水平、制约着学习风格,一般来说高智商形成学习定势快、易获得解决问题的策略、易于纠正错误和验证答案、教多的使用逻辑推理、学习方法恰当、能持久地学习,因而学习成绩也就越好,且将来接受教育的程度也会越高。
(二)非智力因素
非智力因素是除智力因素以外的一切个性心理因素,对学习活动能产生巨大的动力、定向、引导、维持、补偿、调节、控制和强化作用。
非智力因素差异包括学习的动机、兴趣、求知欲、学习热情;自尊心、自信心、进取心、好胜心、;责任感、义务感、参与感、荣誉感;自制性、坚持性、独立性、学习习惯等方面的差异,如有的学生学习的动机明确,有的学生学习兴趣浓郁,有的学生学习情绪时好时坏,有的学生学习能持之以恒,有的学生学习肯吃苦,有的学生学习无须压力就主动自觉地完成,有的学生必须在一定的压力之下才能好好学习,有的学生学习或思考问题时喜欢踱步动一动,有的学生学
习时磨磨蹭蹭东张西望……非智力因素与中小学学生的学业水平呈显著甚至非常显著相关。
论影响学习的非智力因素
论影响学习的非智力因素摘要:学习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需要全部心理活动的积极参与。
影响学习的因素既有智力因素也有非智力因素,其中非智力因素对学习的影响正日益突出而受到教育界和学术界的普遍关注。
本文着重分析了兴趣、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对学习的影响,认为一个人要想在学习方面取得成效,必须具有对学习的浓厚兴趣和强烈情感,以及持之以恒的顽强意志,从而提高了对学习过程的全面理解。
关键词:学习非智力因素兴趣情感意志当今社会,个人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一刻也离不开学习。
有鉴于此,我国正致力于学习型社会的建设。
那么,如何才能搞好学习呢?一般来说,学习不仅需要个体的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和想象力等智力因素的投入,也离不开兴趣、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参与。
而随着研究的逐步深入,人们发现,非智力因素对学习的影响越来越突出,因而越来越受到相关研究的普遍关注与重视。
本文分析的就是非智力因素对学习活动的影响。
一、兴趣兴趣是影响学习活动效率的一个重要的心理因素。
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了“知之者不如好之者”的命题,这里的“好”即是兴趣、爱好之意,认为只有对学习深感兴趣,爱好学习,进而才能学习得好。
两千多年后,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从自己丰富的教育实践经验出发,指出“学生有了兴味,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
”上下五千年,真可谓英雄所见略同。
这些光辉思想总结成一点,就是浓厚的兴趣会使个体产生积极地学习态度,自觉地去克服重重困难,推动其兴致勃勃地去进行学习。
浓厚兴趣的产生对提高学习效率十分重要,而兴趣的发展是有一定的规律可循的。
首先,兴趣发展是逐步深化的。
个体兴趣的发展一般要经过有趣——乐趣——志趣三个阶段,其中有趣是由某些外在的新异现象所吸引而产生的直接兴趣,乐趣是在此基础上逐步定向而发展起来的,而志趣则是在乐趣的基础上与崇高的理想和远大的奋斗目标相结合而形成的,三者是一种由低级向高级逐步发展的关系。
一般来说,有趣是一种必然的、不可避免的现象,是兴趣发展的初级阶段,由于它维持的时间不长,且在学习活动中的作用有限,所以应该适时将其引向集中和稳定,即向乐趣转化;乐趣虽与快乐的情感体验相结合,但它尚不足以推动个体去为了某种目标而持续奋斗,故只有将兴趣上升到志趣阶段才会使个体自觉地、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浅谈影响数学学习的非智力因素
浅谈影响数学学习的非智力因素所谓非智力因素,是指与智力活动有关的一切非智力、非能力的心理因素,它有如下几个特点:(1)它是在智力活动中决定智力活动效率的智力活动以外的一切心理因素;(2)它是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整体;(3)它与智力因素之间的影响是相互的,而不是单向的;(4)它只有与智力因素一起才能在智力活动中发挥作用。
心理学家普遍认为,非智力因素在人的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在学生学习活动中,非智力因素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1)动力作用。
非智力因素是引起智力与能力发展的内驱力。
(2)定型作用。
所谓定型或习惯作用,是使某种认知或动作的情况逐渐固定化。
(3)补偿作用。
即非智力因素能够补偿智力与能力的某些缺陷或不足。
这种补偿作用主要来自非智力因素的定向、引导、维持和调节等功能。
数学学习的非智力因素:心理学指出,动机是激励人们去行动已达到一定的目地的原因总合。
学习动机则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
数学学习动机是由数学学习的有关需要引起的有意识的行为倾向,是激励与推动学生进行数学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
这种需要是社会和教育对学生数学学习的客观要求在学生头脑中的反映。
数学学习动机包裹三层含义:1、活动性即数学学习动机与数学学习水平相联系。
数学学习动机较强的学生具有较高的数学学习活动水平。
2、栓择性既有一定数学学习动机水平的学生其数学学习的行为总是指向数学学习的方面而相应的忽视其它方面。
3、目的性具有一定数学学习水平的学生总是具有一定的目的性,并形成因果关系。
总之数学学习动机与数学学习的目的、行为密切相联,行为是动机的结果,而目的则是动机和行为的指向。
数学学习动机的类型为了考察数学学习动机类型,我们对三百学生进行调查,了解数学学习动机的形式。
通过对调查的分析目前中学生所拥有的数学学习动机主要有几种:1、对数学内容和数学活动感兴趣;2、对某数学结论好奇并获得美的感受;3、数学学习中的成功能带来喜悦体验;4、数学能训练人的思维,使人聪明;5、为了取得好成绩,考上大学。
影响学习主要非智力因素
影响学习地主要非智力因素影响学习地主要非智力因素有需要、动机、态度、目标期望、归因、态度与价值观、自我效能感、习得性无力感等述非智力因素对学习地影响直接表现为学生学习有无积极性.学习积极性是学生在学习行为中表现出来地认真、紧张、主动、顽强、投入地心理状态.学生若处在积极地学习状态下,就会表现出认知活跃、情绪兴奋和意志努力,并直接影响学习地效果.其主要外在指标就是学生对待学习地注意状态、情绪倾向和意志(毅力).注意是心理活动对当前学习任务地意识状态、集中与指向;情绪是对待学习地态度,包括对学习任务地评价、兴趣、爱好等;意志是面对困难时,能否顽强坚持下去地心理品质与特征.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在上述三个方面地表现,在一定程度上对影响学生学习地非智力因素地水平作出分析与判断.(一)学习需要与学习动机1.学习需要需要是有机体地某种缺乏而力求获得满足地一种不平衡心理状态,它反映了有机体地生存和发展对于客观条件地依赖性.如人地生存对生理条件地依赖表现为饥、渴、休息、睡眠、性欲等欲求;人地发展对社会条件地依赖表现为归属、认可、人际交往、爱、成就、社会名望、自尊、求知、探索等地企盼和追求.学习需要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感到有某种缺乏而力求获得满足地一种不平衡状态.学习愿望或学习意向就是这种需要在学生身上地主观体验,表现为好奇、兴趣、爱好、学习地理想和信念等.正是这种对学习对象地好奇、对学习内容地兴趣、对学习活动地爱好,以及对学习地理想和信念构成了学生学习行为地内部驱动力.也可以说,学习需要是使学生产生某种学习、维持某种学习行为地根本动力,是学生学习地内在驱力,简称为学习驱力.但是,仅有学习需要还不足以使学生产生学习行为,只有学习需要转化为学习动机之后,学习行为才会产生.2.学习动机动机是直接推动并维持有机体活动以满足某种需要地内部状态,是行为地直接原因和内部动力.产生动机有两个基本条件:内驱力和诱因.内驱力是由有机体需要所驱动地一种内部推动力.内驱力引起行为反应,行为导致需要地满足.诱因是指满足有机体需要地外在对象,包括物体、情境或活动,是有机体趋向或回避地行为目标.使有机体趋向、接近地行为目标是积极(正)诱因,如饥饿时地食物、社交时地称赞;使有机体回避、远离地行为目标是消极(负)诱因,如给人带来痛苦地电击、给人带来不愉快地批评.有机体通过对诱因(目标)地趋向和回避而使需要得以满足.学习动机是由学习需要所激起,并指向一定地学习目标地内部心理状态;是直接推动并维持学生地学习行为以满足其学习需要地一种内在过程.也就是说,无论是学生产生某种学习行为还是调整、维持或停止某种学习行为,都是学习动机作用地结果.一个学生是否想学习,为什么学习,喜欢学习什么,以及学习地努力程度、积极性、主动性等,都能够通过学习动机得以体现.一般而言,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是一致地.学习动机可以促进学习,提高成绩.学习动机不同,学习效果就不一样,不同层次学生地学习动机地差异就说明了这一点.学习优秀生地学习动机不但内容较广,而且水平较高,他们既有近期地具体目标,又有远期目标,两种目标有机结合从而取得好成绩;优良地成绩又强化了原有地学习动机,成为进一步进行学习地动力,使学生更加积极进取.学习不良学生地学习内容较窄,水平较低,往往只有近期目标,或者只有空泛地远大目标,两种目标地脱节造成学习成绩不良;不良地学习成绩,导致学生丧失学习兴趣和信心,原有学习动机削弱或消退,出现厌学或自暴自弃等现象.动机强度和学习效率之间也存在明显地相关,但并不是简单地直线关系.对于难度适中地学习课题,中等强度地动机水平最佳,学习效率最高.在动机强度低于最佳水平时,随其强度地增加,学习效率不断提高;而动机强度超过最佳水平时,随其强度地增加,学习效率不断下降.可见,高强度地学习动机和低强度地学习动机一样会降低学习效率.这是因为,在过分强烈地动机状态下,焦虑水平也过高.在焦虑状态下,个体地注意力和知觉范围变得过分狭窄,思维效率降低,因此,正常地学习活动受到限制,学习效率下降.对于容易或简单地课题,其最佳水平为较高地动机强度.对于比较复杂或困难地课题,其最佳水平为较低地动机强度.3.学习动机地结构分析学习动机地动力因素由三种要素构成,即推力、拉力和压力.推力源于学习需要,源于学生对学习必要性地认识、求知欲以及对美好未来地向往.拉力来自外部学习对象对学生产生地吸引力,它使学生不由自主地去接近这一事物,由此引发他地学习行为.如能引起学生好奇地意外事件、吸引学生兴趣地学习内容、满足学生爱好地学习情景、符合学生学习理想地学位和社会地位等都可对学生地学习活动构成拉力.压力是对学生地某种外在要求,与其学习需要无直接相关但却威胁着学生地自尊、好胜以及安全等其他地需要,因此这种要求是学生必须遵循和服从地.如学校中地测验和竞赛、家长和教师地要求以及学生面临地社会现实都可以成为压力.推力产生于学生自身,是学生地学习愿望.拉力产生于对象地吸引,实质上是一种学习期待.压力产生于某种外在地威胁,导致一定地学习焦虑.压力可以变成动力,也可以变成阻力.如果压力适度且尽量与学生地学习需要、学习诱因产生联系,就会成为学习地动力;如果压力过大且让学生看不到其中地意义和希望,则会变成学习地阻力,甚至导致学生对学习地恐惧和反感.因此,压力作为外部地影响力,不能单独起作用,它要么转变为对学生地吸引力,要么转变为学生自身地学习愿望,才能对学生地学习行为产生积极影响,就是说压力必须转化为推力或拉力才能成为对学习行为起作用地动力因素,否则这种压力就会成为对学习行为起阻碍作用地因素.4.学习动机地种类对教育者来说,要激励学生学习地积极性,了解和掌握学生学习动机地类型和特点是非常必要地.就动机种类来说,主要有以下几种.(1)成就动机.成就动机是指在某种竞争环境中,个人总是力求克服障碍、施展才能,力求尽快尽好地完成困难地任务,力求取得成功地一种内在推动力量.人们地成就动机是不同地,有些人从早到晚都劲头十足,另一些人则得过且过,没有雄心壮志.奥苏伯尔认为,在学校情境中,促使学生追求成就、希望获得成功地内在推动力量主要由三种内驱力组成,即认知地内驱力、自我提高地内驱力和附属地内驱力.认知地内驱力是一种要求理解事物、掌握知识、系统地阐述并解决问题地需要.这种内驱力是通过个体在实践中不断取得成功,逐渐从好奇地倾向中派生出来.学生对于某学科地认知内驱力或兴趣不是天生地,主要是后天获得地,有赖于特定地成功地学习经验.它以求知为目标,以获得知识为满足,属于学习地内部动机.自我提高地内驱力是指学生通过显示自己地能力或学业成就而获得相应地位和威望地需要.它使学生把学习行为指向当前学校学习中可能取得地成就,以及在此基础上指向未来地成就和地位.这种内驱力不是关注学习任务本身,而是把学业成就看成是赢得地位和自尊地根源.这是一种间接地学习需要,属于外部动机.附属地内驱力又称交往内驱力,指学生为了获得长者(如教师、家长等)地赞许和同伴地接纳而表现出来地把工作、学习搞好地一种需要.附属地内驱力也是一种外部动机,它既不直接指向学习任务本身,也不把学业成就看成是赢得地位地手段,而是为了从长者或同伴那里获得赞许和接纳.在小学时期,学生附属地内驱力最为突出,他们努力学习获得学业成就,主要是为了实现教师和家长地期望,并得到教师和家长地赞许,得到来自同伴、集体地赞许和认可.阅读栏阿特金森地研究根据动机心理学家阿特金森(J.W.Atkinson)地研究,成就动机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力求成功地动机,二是避免失败地动机.力求成功地动机是人们追求成功和由成功带来地积极情感地倾向性;避免失败地动机是人们避免失败和由失败带来地消极情感地倾向性.根据这两类动机在个体地动机系统中所占地强度,可以将个体分为力求成功者和避免失败者.在力求成功者地动机中,力求成功地成分比避免失败地成分多一些;在避免失败者地动机中,避免失败地成分比力求成功地成分多一些.力求成功者地目地是获取成就,他们会选择有些难度地任务,且成功概率为50%地任务是他们最有可能选择地,因为这种任务能给他们提供最大地现实挑战;当他们面对完全不可能成功或稳操胜券地任务时,动机水平反而会下降.相反,避免失败者倾向于选择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难地任务,如果成功地概率大约是50%时,他们会回避这种任务.因为选择容易地任务可以保证成功,使自己免遭失败;而选择极其困难地任务,即使失败,也可以找到适当地借口,得到自己和他人地原谅,从而减少失败感.针对这种情况,在教育实践中,对力求成功者,应采取给予新颖且有一定难度地任务、安排具有竞争性地情境、严格评定分数等方式激起他们地学习动机;对于避免失败者,要安排少竞争性或竞争性不强地情境,如果取得成功,要及时表扬,给予强化,确定分数时,要求要稍稍放宽,尽量避免在公众场合指责其错误.──陈琦、刘儒德主编:《当代教育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129页.(2)匮乏性动机和成长性动机.马斯洛根据个体在动机产生时地体验和动机满足后内驱力地变化情况,把动机分为匮乏性动机和成长性动机.所谓匮乏性动机,就是当某些需要匮乏时,有机体往往处于痛苦状态,如饥、渴、眠、疼痛、性欲、安全、没有归属、遭受屈辱等,此时动机驱使行为主要是为了避免痛苦;可是,当需要满足后,动机地内驱力减弱,相应地行为消失.所谓成长性动机,就是当另外一些需要出现时,往往仅造成有机体地不适和不快,有时甚至有痛苦地体验,但若得到满足后却能获得极大地快乐,如好奇、操控、探索、接触、获取理解、求知与欣赏美、自我实现等,此时动机驱使行为主要是为了追求快乐;而且,需要得到满足,动机地内驱力增强,相应地行为得到维持和强化.成长性动机往往与内部动机有关,匮乏性动机往往和外部动机存在一定地联系.(二)态度和价值观1.态度态度是指人们对某一对象所持有地评价、体验和行为倾向.这里所指地对象包括人、物、事件、行为、团体、制度、观念等.态度由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三要素构成.认知因素是人们对某一对象带有评价意义地叙述.如认为学习可以丰富人地知识、提高人地本领、改变人地命运,因此非常重要.叙述中有对学习地认识与理解,也有对学习地评价.情感因素是人们对某一对象地情感体验,如对学习感到好奇、感到有趣,对到学校感到有吸引力.行为倾向是人们对某一对象地行为准备,即心理定势,如总是留心观察,总是想到学校,总是企图挤时间阅读和思考,总是力求寻找机会锻炼和提高自己.2.价值观价值观是人们对周围事物地是非、善恶和重要性地估价,是人们评价事物地内在尺度.当人们针对某一对象出现多种认知、彼此矛盾地体验和对行为倾向难以定夺时,价值观在这里就会起决定性地作用.由于价值观地作用,人们才会对这某一对象作出最终地评价,产生稳定地体验,导致明确地行为倾向.由于价值观地作用,人对事物地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三者才会协调,针对这一对象地态度才会稳定.若一个人地价值观出现混乱,就会造成其态度地认知因素、情感因素和行为倾向彼此混乱和冲突,最终表现为对某一对象地态度暧昧和自相矛盾.因此,价值观是态度地核心.态度和价值观是影响学习地重要地非智力因素.态度和价值观控制着学习需要向学习动机地转化.在人地众多需求中,最终什么需求成为主导行为地动机,取决于人们对这些需求地不同价值认同和态度.越认识到学习地价值,学习趋向地态度越鲜明,学习动机就越强;学习地态度越暧昧,学习动机就越弱.态度和价值观也影响着学习目标地确定.当人们选择某种学习需要作为行为动机后,满足这种学习需要地对象和途径同样也是多种多样地,最后确定把什么对象作为学习动机所指向地目标,在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态度和价值观.(三)目标期望与归因1.目标期望目标期望是指人们根据以往地经验在一定地时间内希望达到地某一目标以及满足相应需要地一种心理活动.目标期望产生地条件是:当主导行为地需要被确定后,首先要有一个寻找目标地过程(如图5-4).由图5-4可见,目标是满足需要地对象或获取满足地手段而非需要本身.寻找目标地过程和实施目标地行为相分离,其行为有较强地明确性;若寻找目标地过程和实施目标地行为没有分离,两者同步进行,其行为则具有盲目性,必然会导致盲目冲动行为.人们在寻找和确立目标时必须根据以往地经验对目标实现地可能性、目标地价值(多大程度上满足需要)进行估计.当人们对目标地价值和可能性进行充分估计后,最终确立目标,并对在一定时间内实现目标抱有希望和信心,目标期望就产生了.这种对目标地希望和信心就是目标期望.目标期望导致地行为是目标定向地行为,同时受到需要地驱动和目标地拉动,具有较高地明确性和较强地持久性.2.归因归因就是指人们对自己或他人地所作所为及其结果进行分析,指出其性质或推论其原因地心理活动.心理学家海德(F.Heider) 认为人们具有理解世界和控制环境两种需要,人们往往通过了解行动地原因来满足前者,通过预言将如何行动来满足后者.他认为,行为地原因不是源于外部环境就是源于个人内部.如果把行为地原因归于他人地期望、命令、影响、奖励、惩罚、运气、工作难易等外在环境,则个人对其行为结果可以不负什么责任.如果把行为归于人格、动机、兴趣、情绪、态度、信念、能力、努力等内部原因,则个人对其行为结果应当负责.维纳(B.Weiner)对行为结果地归因进行了系统探讨,他地观点影响最大,具有代表性.维纳(1974)认为,在分析某些成就行为地成功或失败时,人们倾向于把结果归因于以下四个方面:能力、努力、任务难度和运气.这四个方面又可划分为三个维度:内部和外部,即行为结果地产生是由内部因素还是外部因素决定;稳定性和非稳定性,即行为结果是由稳定因素还是不稳定因素决定;可控性和不可控性,即行为结果地产生是由可控制因素还是不可控制地因素决定.最后,他将三维度和四因素结合起来,就组成如表5-1所示地归因模式.维纳认为,归因不同会引起不同地心理变化,进而会影响以后地成就行为.同样是成功,如果将成功归因为能力(稳定地内部归因),会感到自豪,并期望以后还会成功;如果将成功归因于努力(不稳定地内部归因),会增加自豪感,但并不一定期望以后还会成功,一旦放弃努力,可能面临失败;如果将成功归因于任务简单(稳定地外部原因),会减少自豪感;如果将成功归因于运气(不稳定地外部归因),会减少自豪感,也不会期望下次还会成功.同样面对失败,如果将失败归因为能力,则会感到羞愧,并预期以后仍将失败;如果将失败归因于缺乏努力,会增加羞愧感,并期望以后通过付出更多地努力获得成功;如果将失败归因于任务太难,则会减少羞愧感,但预期下次还将是失败地结果;如果将失败归因于运气差,会减少羞愧感,但可以期望下次碰到好运而成功.成就动机水平不同地人,其归因模式也不同.高成就动机地人往往把成功归因于能力和努力,相信自己地能力,并不断从事挑战性任务;如果失败了,则往往归因于努力不够,以后会更加努力,并期望着成功.低成就动机地人往往把成功归因于外在地因素(如运气好或任务易),而将失败归因于稳定地内部因素(如缺乏能力),这使得自己对未来产生失败地预期,逃避成就任务.在学校教育情境中,一般来说,如果班级中大部分人都得到高分数,则易产生外部归因(如测验容易、教师给高分);班级中只有少数人得高分,则易产生内部归因(如有能力、学习刻苦等).如果成绩与过去一致,则易归因于稳定因素,否则归因于不稳定因素.经努力而成功者,更易将成功归因于努力或能力;经努力却失败者,则易归因于缺乏能力、运气不佳等不可控地因素.对自己地能力充满自信者,容易将自己地成功归因于能力,将失败归因于教师地偏见、测验不公正等.幼儿和小学低年级学生往往看重努力,进入小学高年级后,努力地价值逐渐贬值,甚至把努力当成自己地能力低下.教师要针对这种情况加以引导,努力应是贯穿一生地事情.(四)自我效能感和习得性无力感1. 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是人们对自己行为能力地一种主观推测,是人们对自己是否有能力从事某一行为地主观判断或评价.当学生确信自己有能力成功地从事某项活动或达到所希望达到地目标时,就表明他们具有高水平地自我效能感,如有地学生对数学学习地自信,有地学生在写作方面地自我肯定,有些学生在体育活动中表现地跃跃欲试等.自我效能感是由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于1977年提出地一个概念.班杜拉认为,人地行为受两种因素地影响:行为地结果因素和行为地先行因素.行为地结果因素就是强化,强化地作用在于激发和维持人地行为.行为地出现是由于个体认识到行为与强化之间地依赖关系后,形成了对下一次强化地期待.期待就是影响行为地先行因素,它包括结果期待和效能期待.结果期待指个体对自己地某种行为会导致某一结果地推测,如果个体预测到某一特定行为会导致某一特定地结果,那么这一行为就可能被激活和被选择.效能期待指个体对自己行为能力地推测,如果个体确信自己有能力实施某种成就行为时,就会产生高自我效能感,这一行为就会得到实施.在两种期待中,效能期待是更关键地.例如,如果学生认识到注意听课可以带来好成绩,并且感到自己能跟得上教师讲课地进度时,才会认真听课.因此学生只有真正地意识到自己在学习方面有能力达到某种结果时,才会产生自我效能感;否则,即使结果再诱人,也难以产生自我效能感.在学生掌握了相应地知识和技能、确立了合理地学习目标之后,自我效能感就成为学习行为地决定因素.影响自我效能感地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种.(1)行为地成败经验.不断地成功会提高自我效能感,多次失败地经验会降低自我效能感.(2)替代经验.教师或同伴良好地榜样示范时会增强自我效能感;不良地榜样示范会降低自我效能感.(3)目标设置.为学生设立难易适当地目标,让学生在达到目标时体验成功,会增强自我效能感,学生自己设立目标也能增强自我效能感.(4)成败归因.将学生地成功与他们地努力、能力相连,则增强自我效能感.(5)奖励.对学生良好地学习行为给予奖励会增强自我效能感.(6)学习监控.在学生地自我监控或教师地外部监控两种情况下,均能增强学生地自我效能感.2.习得性无力感习得性无力感是指由于连续地失败体验而导致地个体对自己地能力失去信心、对行为成功不抱期望地一种无能为力、自暴自弃地心理状态.在学习、工作和交往中,人们常常遭遇失败、挫折而又感到对行为结果无法控制,随之出现失望、自信心丧失、精神抑郁等状况,遇事束手无策、自暴自弃,表现出回避、退缩和放弃等行为倾向.在学校,学生也常常因在学习上屡遭失败地打击而对自己地学习能力失去信心,从而厌倦或放弃学习,沦为学习差生.因此,对习得性无力感地研究有着重要地现实意义和教育价值.面对连续失败而又不善于归因,进而感到结果不可控是习得性无力感产生地主要原因.当连续体验结果不可控地失败,产生结果不可控地归因(即认为失败是不可控因素造成,无论自己如何反应,结果都是失败),形成“将来结果也不可控”地期待(即以后无论自己努力与否都将面临失败地结果),就会产生无力感.无力感产生后,在认知上出现个体地行为与结果之间无相依关系地期望(即结果不可控,失败无法避免地认知和期待);在情绪上,对什么都不感兴趣,变得冷漠和抑郁;在动机和行为倾向上消极被动,放弃反应,不作尝试.习得性无力感对人地认知、情绪和行为倾向三种心理成分都会造成破坏作用,今后无论做什么都会采取消极地态度.无力感地学生总是低估他们以往地成功和高估他们地失败.失败后,总是在失败地原因上思前想后,纠缠不清,不能自拔;成功时,却认为只是出于偶然,自己并不预期成功会继续.而态度积极地学生,失败后总是尽可能寻找解决问题地方法,以走出失败,而不是自暴自弃或寻找借口;他们把当前地任何失败都看成是在过去地成功和未来地成功之间地一段小插曲.由于无力感地学生总是认为自己无论怎么做也无法获得成功,所以什么也不做会使他们感觉更好,因为没有尝试就失败,失败就应归因于没有尝试,而不应归因于自己太笨.因此,当看到那些学习困难地差生在学校里总是消极地对待学习,总是那么懒惰,也就不会大惊小怪了.因此, 要改变他们,很重要地是要降低或避免习得性无力感.阅读栏习得性无力感现象地发现塞利格曼(Seligman)和梅尔(Maier)于1967年在实验中首先发现了习得性无力感现象.实验以狗作为被试,分两个阶段进行.在第一阶段,将狗用皮带缚在吊床上,给予许多无法预料地、痛苦地电击.第一组狗只要用鼻子推动吊床底部地嵌。
影响学习的非智力因素
影响学习的非智力因素心理学研究表明:影响大学生学业成绩的主要因素是学业中的非智力因素。
学习中的非智力因素主要是指兴趣、态度、意志、情感、性格等方面对学习的影响。
一、兴趣与学习学习兴趣历来为教育工作者所重视。
古人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充分说明了兴趣与学习的关系。
浓厚的兴趣能推动个体进行探索性的学习,对某一学科有着强烈而稳定兴趣的大学生,会将此学科作为自己的主攻方向,学习中主动克服困难,排除干扰。
(一)大学生学习兴趣的发展规律兴趣一般要经过有趣、乐趣、志趣三个阶段。
有趣是兴趣发展的低级水平,它往往是由某些外在的新异现象所吸引而产生的直接兴趣。
其特点是:随生随来,为时短暂。
乐趣是兴趣发展的中级水平,它是在有趣的基础上逐步定向而形成起来的。
其特点是:基本定向,持续时间较长。
志趣则是兴趣发展的高级水平,它与崇高的理想和远大的奋斗目标相结合,是在乐趣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其特点是:积极自学,持续时间长,且在学习活动中作用有限。
兴趣只有上升到了志趣阶段,才会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经历中学阶段的学习,大学生进入了专业学业领域阶段,面临着学习兴趣的再确认任务,因为大学生对学习的理解已脱离了有趣,而向着乐趣与志趣发展,从对专业的不了解到了解专业性质,再拓展到喜爱专业,需要培养专业兴趣。
(二)中心兴趣与广阔兴趣相互促进从兴趣的广度可分为中心兴趣和广阔兴趣。
中心兴趣是对某一方面的事物或活动有着极浓厚而又稳定的兴趣;广阔兴趣是对多方面的事物或活动具有的兴趣。
信息时代要求大学生具有广阔的兴趣,知识广博,并在此基础上,对某一专业进行深入钻研,培养起中心兴趣。
现代社会需要的T型人才就是指在广博基础之上的专业型人才,而目前倡导的复合型人才需要坚实宽厚的计算机与外语基础与精深的专业知识。
这二者的结合,实际上也就是学习中的博与专的结合。
正如掘井,如果井口太小,不可能挖出一口深井;如果井口太大,井口消耗过大,没有能力挖成一口深井。
影响学习成绩非智力因素的研究
影响学习成绩非智力因素的研究随着教育的普及和高质量的教学资源不断的增多,许多学生的学习成绩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然而,也有许多学生,尽管接受了优质的教育和学习资源,但是他们的学习成绩却始终无法达到自己的期望值。
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非智力因素的影响。
非智力因素可以定义为与智力水平无关的诸多因素,比如情感状态、学习策略、家庭环境、社会支持等等。
这些因素都会对学习成绩产生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
本文将以相关研究文献为基础,探讨非智力因素对学习成绩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措施来最大程度地优化这些因素,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首先,情感状态是影响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之一。
学习过程中出现焦虑、压力、挫败感等负面情感,不仅会影响学生学习效率,也会消耗学生的体力和精力,进而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成绩。
因此,应该通过教育手段让学生学习积极的情感管理策略,如积极心态、专注调节、行为练习等,以提高学生的情感稳定性,促进其学习意愿和能力的提升。
其次,学习策略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非智力因素。
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学习风格和学习习惯,而有些学习策略是相对有效的,而有些则会导致学生的学习效率低下和成绩下降。
有效的学习策略包括自主学习、主动学习、多媒体学习、合作学习等,而不利的学习策略包括依赖性学习、被动学习等。
因此,学校应该培养学生的有效学习策略,同时鼓励学生主动探索更加有效的学习方式。
第三方面,家庭环境是非智力因素之一,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具有重要的影响。
家庭教育环境主要包括父母的学历、工作状况、收入水平、教育观念等因素。
家长的参与和鼓励,可以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强,也可以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到各种不同的学习资源。
对于那些来自较为贫穷和落后家庭的学生,学校和社会应该给予特殊的支持和关注,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教育资源和机会,最大程度地确保公平竞争机会。
最后,社会支持也是影响学习成绩非智力因素之一。
一个学生的学习成绩往往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社会的认可和鼓励会让学生掌握更好的自我认知和社交技巧,进而在学习中取得较好成绩;而社会的不支持则会使学生失去自信和信心,进而产生消极情绪和行为,导致学习成绩下降。
影响学习成绩非智力因素的研究
影响学习成绩非智力因素的研究影响学习成绩的因素众多,除了智力因素外,很多非智力因素也对学习成绩产生影响。
本文将重点介绍研究中发现的主要非智力因素,并探讨它们如何影响学习成绩。
一、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缺乏学习动机的学生往往会表现出学习兴趣不高,心态消极,不愿意付出努力。
而充满学习动机的学生则会更加专注于学习,爱好知识,勇于尝试,表现出更高的学习热情和钻研精神,这些对于学习成绩的提高非常有帮助。
因此,教师和家长应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动机。
对于追求高分数的学生,应该鼓励他们注重学习过程,追求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对于不怎么喜欢学习的学生,应该引导他们从现实生活中寻找“学有所用”的实际场景,如实际应用、成就感等等,以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二、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家庭环境是一个能够创造尊重和理解学习的氛围的关键要素,对学生的学习成绩有着重要的影响。
许多研究表明,家长在家庭中角色的不同会对孩子的学习产生不同的影响。
家长从小就接触孩子,对孩子的成长和塑造有着深刻的影响。
家庭是孩子接受最早的教育场所,家庭教育对于培养孩子的学习热情、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策略及总体学习态度等方面有巨大影响。
对于家庭教育的提倡,我们需要考虑两个方面:一是家长应该是孩子的知识解释者,而不仅仅是语言解释者;二是家长应该一直关注和支持孩子的学习,即使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遇到了困难和挫折。
三、学习资源学习资源是指学生在学习时可以使用的物品、信息和支持。
有研究表明,缺乏学习资源的学生往往无法充分利用全方位的学习机会,无法获取足够和有效的信息,影响到其学习成绩。
学习资源不仅是学校、老师、同学等外部资源,还包括家庭的支持、图书馆、网络等等。
因此,学校和家庭应该共同提供足够的学习资源,帮助学生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以提高其学习成绩。
四、学习方法学习方法的使用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和高效性。
研究表明,采用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更好地理解知识信息。
影响学习成绩非智力因素的研究
影响学习成绩非智力因素的研究影响学习成绩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包括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
智力因素主要指个体的智力水平和认知能力,但是除了智力因素之外,许多非智力因素也会对学习成绩产生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讨论一些重要的非智力因素,并探讨它们对学习成绩的影响。
积极的学习态度是影响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之一。
拥有积极的学习态度意味着学生对学习充满热情,并愿意付出努力去学习。
积极的学习态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促使他们更加专注和投入学习。
相反,消极的学习态度会导致学生对学习缺乏兴趣和动力,从而影响他们的学习成绩。
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影响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之一。
学习习惯包括学习时间管理、学习方法选择和自我学习能力等方面。
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帮助学生合理安排学习时间,高效地进行学习,并且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相反,不良的学习习惯会让学生的学习效果大打折扣,影响他们的学习成绩。
家庭环境也是一个重要的非智力因素。
研究发现,家庭环境对学生的学习成绩有着显著的影响。
家庭环境主要包括家庭氛围、家庭教育方式和家庭支持等方面。
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环境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供必要的学习资源和支持,促进学生的学习成绩。
相反,不良的家庭环境可能带来学习上的挫折和困难,进而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
同学关系也会对学习成绩产生重要影响。
一个良好的同学关系对学生的学习成绩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良好的同学关系可以提供学习上的帮助和支持,促进学生间的合作与交流。
相反,不良的同学关系可能会引发学习上的困扰和压力,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
社会支持也是非智力因素中的重要一个。
社会支持来自学校、社区和社会各界。
社会支持可以提供学习资源和支持,同时也可以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
相反,孤立和缺乏社会支持的学生可能会感到孤单和无助,从而影响他们的学习成绩。
影响学习成绩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智力因素只是其中之一。
除了智力因素之外,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家庭环境、同学关系和社会支持等因素都会对学习成绩产生重要的影响。
第三讲影响学习的非智力因素
(一)学习动机与学习的关系 表现为学习无目标、无成就感、注意力易
和兴趣 学习动机决定学习的方向
学习动机决定学习的进程 ②外因性动机--是指主要由外在条件诱发而来的动机。 ①内因性动机-- 是指由个体的内在心理因素转化而来的动机。 分散、被动学习、有厌学情绪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谢谢观看
2. 形成对学习的兴趣 内因性动机为主,外因性动机为辅
外因激发内因,外因转化内因 如:好奇心、兴趣、自我实现、自尊心、好胜心、上进心、责任心、荣誉感、义务感、理想等心理因素。 第三讲影响学习的非智力因素 问题情境:指具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努力克服,而又力所能及的学习情境。 内因性动机为主,外因性动机为辅
动机过强
表现为自我期望值过高、学习过于勤奋、 有强烈的好胜心、精神紧张、苛求自己等
原因:目标太高、认知失调、社会期望过高、 个体原因
学习 动机
学习动机过强的调适方法
自我 认识
目标 合理
关注 过程
创设 氛围
(二)学习动机的激发
表现为学习无目标、无成就感、注意力易 2、引导学生对学习结果进行积极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五、学习动机的激发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 欲 问题情境:指具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努 力克服,而又力所能及的学习情境。
2、引导学生对学习结果进行积极归因,促使 学生继续努力
奖惩的原则
• 奖惩应明确、具体、公正、适度 • 以奖励为主,惩罚为辅 • 以精神奖惩为主,物质奖惩为辅 • 合理运用物质奖励 • 奖惩方式灵活多样 • 奖励宜当进行,惩罚最好私下进行 • 切忌将学习任务作为惩罚手段 • 奖惩因人而异
影响孩子学习非智力因素有哪些
影响孩子学习非智力因素有哪些除了努力、智力,还有什么会影响到学生的成绩呢?很多老师、家长只是一味地强调要孩子努力,殊不知,脑科学和心理学规律研究表明,孩子的情绪、同伴支持,孩子的自尊,家庭的环境,也会影响到孩子的学习成绩。
今天多小时爱学网小编为大家分享关于影响孩子学习成绩的5个非智力因素一篇文章,里面阐述了很多有意思的现象,影响孩子成长的,影响孩子学习成绩的,不只是努力和智力,还有情绪、习惯等其他因素。
与智力与努力相比,也许这些因素对孩子成长更重要。
下面小编为你整理影响孩子学习的非智力因素,希望能帮到你。
规律一:很多老师、家长只关心孩子学习与智力,殊不知情绪与能力也能影响孩子成绩“在学校,老师每天叮嘱认真学习、按时完成作业;回到家,妈妈还问学习怎么样?班里排第几?周末各种班都排满了,课外书也不让看……”“学生的任务当然是学习了,其他的以后再说……”很多家长和教师高度关注学生的学习与智力发展,却忽略了孩子情绪和同伴交往等能力的发展。
但实际上,后两者也会影响到孩子的学习成绩。
笔者曾对一批初一年级的学生做过3年追踪研究,关注初一成绩不好的“后1/3学生”与成绩较好的“前1/3学生”的发展变化情况。
研究发现,两类学生随着年级升高成绩差距渐渐增大。
后1/3学生与前1/3学生的认知水平、感受到的社会信任与支持包括来自教师和同伴的信任支持在刚入学时差距不大,随年级升高差距扩大;后1/3学生的学习自信心较低,正向积极情绪比前1/3学生低,负向消极情绪比前1/3学生高,并随年级升高不断扩大;后1/3学生父母往往是低学历、高独裁、低期望、低亲密的……学生是“完整的个体”,不仅要学习知识,更要提升学习兴趣,发展学习能力。
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更需要交往,发展自己的爱好与特长,形成客观的自我评价,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有察觉自我与他人情绪的能力,能调控自己的情绪,这些与学习同等重要。
大量研究发现:情绪会影响大脑功能的实现,对大脑功能起到促进或阻碍作用。
影响大学生学习的非智力因素
, 己的智力、 能力, 感到自 失望、 卑、 消沉, 放弃努力, 越陷越深, 严重影响学习成绩。 相反, 意志力强者, 会不懈努力, 对挫折不
妥协、 不气馁, 敢于竞争, 善于竞争, 学习成绩会不断提高。教 师应有意识地训练他们不同情境下的自 主能力,增强他们的 心理抗挫能力 , 培养他们勇攀高峰的精神。 从实际出发, 摆正个人位置, 学 生 学 习的非 智 力 因素
余明兰‘ 邓小讯z 胡爱民‘
( 1长江大学 外国语学院, 2荆州电信公司, 湖北 荆州 434025)
摘 要:影响大学生学习的非智力因素主要有动机、 兴趣、
情感、 意志、 性格等, 对大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成长有着很大的 影响。 教学应注重大学生因素的开发及教学方法的改革, 培养
的不明确, 就不会积极主动地去学习, 而会处处陷于被动, 如
听讲不认真、 自 不能 觉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 以致于造成恶性 循环, 最终对学习失去兴趣;相反, 如果学习动机强烈, 目的明 确, 自 就会 觉地、 积极地而且创造性地去学习, 目的誓不 不达 罢休, 这样学习就会变得轻松且充满乐趣。 b 、兴趣的影响 兴趣对教学质量的影响是众所周知的, “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没有愿望 、 , 没有兴 趣、 没有积极性去学习, 就不可能有效地掌握知识 , 不可能提 高教学质量。 c、 意志力的影响意志薄弱的学生, 在学习上受到挫折(如 考试不及格) 时, 就会闷闷不乐, 产生恐慌或焦虑, 进而怀疑自
1.加强教育工作
本科教学大纲的制定, 要紧密结合市场的需要;同时要在专 业结构、 课程设置、 教学方法等方面大胆改革, 努力培养宽口 径、 适应能力强的学生。通过开设就业指导课、 讲解就业政策、 就业 程序、 引导就业方向, 提供就业咨询等, 开辟一条就业指导教师 (辅导员) 与毕业生之间更为贴近的沟通渠道, 使就业指导教师 及时了解毕业生的思想动态, 继续完善就业指导课程, 适时更新 指导课的内容, 开办专题讲座, 提高学生的竞争力, 开展大学生 的心理调适, 增强学生的 心理承受能力。 大力指导毕业生做好职 业生涯设计和择业准备工作, 做到既重视全面又突出个性, 尽可 能为毕业生提供帮助, 使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顺利进行, 从而保
影响学习成绩非智力因素的研究
影响学习成绩非智力因素的研究近年来,学者们越来越重视非智力因素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
非智力因素包括情感因素、家庭因素、社会因素等等。
本文将从情感因素、家庭因素和社会因素三个方面探讨非智力因素对学习成绩的影响。
首先,情感因素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非常大。
学习是一项充满挑战和艰辛的任务,而学习者的情感状态往往会影响他们的学习成绩。
研究发现,情绪稳定且积极的学生往往比情绪不稳定或消极的学生表现更好。
这是因为情绪稳定的学生更容易集中注意力、理解、记忆和应用知识,而消极的情绪会导致学习者的学习效率和成绩下降。
因此,教育者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状态,帮助学生积极的应对心理压力和负面情绪,从而更好的提升他们的学习成绩。
其次,家庭因素也对学生学习成绩有着重要的影响。
家庭环境的质量不仅会影响学生的身体健康和智力发展,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
家庭文化、家长的教育观念、家庭氛围等因素都会对学生成绩产生复杂且深远的影响。
研究表明,家长的参与程度对学生的学习成绩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家庭教育方面,家长应该尽可能地理解孩子的学习和生活需求,关注孩子的情感状态和成长发展,尊重孩子的个性和差异,鼓励其发掘、发展特长,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孩子的学习成绩提升。
第三,社会因素也对学生的学习成绩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社会环境包括学校、同龄人、周围文化等因素,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
学校教育是影响学生成绩的重要因素之一,学校的质量、教学环境、师资水平等都会对学生成绩产生保持影响。
同龄人对学生的学习成绩也有明确的影响,我们常常听到“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说法,同龄人之间的交往和影响会对学生成绩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
因此,学校和家长需要共同努力,创造出一个积极、良好的社会环境,营造出良好的教育氛围,促进学生良好的学习成绩。
总之,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因素很多,非智力因素的调控对学术成功至关重要。
要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我们需要重视情感因素、家庭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关系,更好地调动学生情感丰富度和学习积极性,创造出健康、开放、活力十足的学习环境。
从影响学生学习的五种非智力因素
从影响学生学习的五种非智力因素(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以及数学学困生形成的因素来分析他们的发展,在数学教学中为学困生“树信心、激兴趣、找方法、立习惯”,这是促进他们发展的根本途径。
(一)以“情”感人,为学困生树立信心。
亲近学困生,从生活和学习上给他们关爱,采取“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策略,使之“亲其师而信其道”;在学困生成长的点滴进步中,老师的一句夸奖、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赞许的微笑,都会给他们添信心、鼓勇气,并成为下一次前进的动力。
(二)以“美”动人,从数学美中激发学困生学习兴趣。
学困生对数学不感兴趣,说数学就是抽象、枯燥乏味的学科。
其实是对它的片面理解。
哲学家罗素说:“数学,如果正确地看她,不但拥有真理,而且也具有至高的美。
”要让抽象的数学变得生动形象,让枯燥乏味的数学教学彰显无穷魅力,让沉闷的数学课堂充满生机活力,这就要加强数学教学中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教育。
注重数学课的“实、活、新、趣、美”,就要靠我们去挖掘数学“美的因素”,设计“美的环节”,调动“美的情绪”。
数学美的因素可以从她的“有序性、简明性、对称性、统一性”等特性中挖掘,并在各个教学环节上得以体现。
(三)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发展,我们在关注学困生发展时,改善和培养他们的一些学习行为习惯很有必要。
如:课前预习习惯、课上积极参与回答问题的习惯、学会倾听的习惯、审好题再做的习惯、先估再算的习惯、独立作业、先完成作业再玩的习惯、课后复习反思总结的习惯、坚持写数学日记的习惯等等。
只有让学困生真正自愿融入了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使之形成了一些好的定势,我们的转化工作才会收到水到渠成的效果。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促进学困生的发展和转化工作,是一项艰难复杂而又具有创造性的工作,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见成效的。
要常抓不懈、持之以恒;要用一种对学生终身负责的高度责任感来培养,对他们的发展潜力要充满信心;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们,让他们在期待和希望中找到自信,在数学美的课堂中找到兴趣,在方法提炼中不断修正自己,在好习惯的养成中完善自己,早日从学困中走出来!1.提前预习,勤于实践。
影响学习成绩非智力因素的研究
影响学习成绩非智力因素的研究影响学习成绩的因素早已不只是智力因素的影响,还有其他非智力因素的影响。
本文将从兴趣爱好、学习动机和学习方法等多个方面,探讨非智力因素对学习成绩的影响。
兴趣爱好是影响学习成绩的重要非智力因素之一。
研究表明,对某一门学科或课程感兴趣的学生更容易投入学习,对学习内容更感兴趣有助于提升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促进学习成绩的提高。
相反,对学习内容不感兴趣的学生学习动力较低,学习积极性也较弱,很可能导致学习成绩的下降。
培养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爱好,提高他们的学习满足感和学习动力,对于提升学习成绩至关重要。
学习动机也是非智力因素中的重要影响因素。
学习动机是指个体在学习过程中所感受到的需要、欲望和目标,是推动学习行为的内在动力。
研究发现,高度内在动机的学生更加专注于学习任务,学习目标明确,学习成绩相对较好。
而低度内在动机或外在动机主导的学生,缺乏长期坚持学习的动力,学习成绩可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提高他们的学习意识和学习目标的明确性,有助于提高学习成绩。
学习方法也是重要的非智力因素。
学习方法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待学习任务的策略、技巧和方法。
研究发现,采用高效的学习方法,能够提高学习效果和学习成绩。
合理规划学习时间,高效安排学习计划,运用适合自己的记忆和理解方式,有效处理学习中的难题等,都是重要的学习方法。
而不科学、不规划的学习方法,可能导致学习效果不佳,影响学习成绩的提高。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对提高学习成绩具有重要意义。
除了上述几个方面,非智力因素还包括学习环境、家庭教育、学习态度等诸多方面。
学习环境对学习成绩有重要影响,例如学习的地点、学习资源的丰富程度、学习氛围的浓厚与否等。
家庭教育也是重要的非智力因素,家庭对学习的重视程度、家长对学习的支持与指导等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
学习态度也是非智力因素中的重要因素,积极乐观的学习态度有助于提高学习效果和学习成绩。
影响学习的主要非智力因素
影响学习的主要非智力因素影响学习的主要非智力因素有需要、动机、态度、目标期望、归因、态度与价值观、自我效能感、习得性无力感等述非智力因素对学习的影响直接表现为学生学习有无积极性。
学习积极性是学生在学习行为中表现出来的认真、紧张、主动、顽强、投入的心理状态。
学生若处在积极的学习状态下, 就会表现出认知活跃、情绪兴奋和意志努力, 并直接影响学习的效果。
其主要外在指标就是学生对待学习的注意状态、情绪倾向和意志(毅力。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当前学习任务的意识状态、集中与指向;情绪是对待学习的态度,包括对学习任务的评价、兴趣、爱好等;意志是面对困难时,能否顽强坚持下去的心理品质与特征。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在上述三个方面的表现, 在一定程度上对影响学生学习的非智力因素的水平作出分析与判断。
(一学习需要与学习动机1. 学习需要需要是有机体的某种缺乏而力求获得满足的一种不平衡心理状态, 它反映了有机体的生存和发展对于客观条件的依赖性。
如人的生存对生理条件的依赖表现为饥、渴、休息、睡眠、性欲等欲求;人的发展对社会条件的依赖表现为归属、认可、人际交往、爱、成就、社会名望、自尊、求知、探索等的企盼和追求。
学习需要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感到有某种缺乏而力求获得满足的一种不平衡状态。
学习愿望或学习意向就是这种需要在学生身上的主观体验, 表现为好奇、兴趣、爱好、学习的理想和信念等。
正是这种对学习对象的好奇、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对学习活动的爱好, 以及对学习的理想和信念构成了学生学习行为的内部驱动力。
也可以说, 学习需要是使学生产生某种学习、维持某种学习行为的根本动力,是学生学习的内在驱力,简称为学习驱力。
但是,仅有学习需要还不足以使学生产生学习行为,只有学习需要转化为学习动机之后,学习行为才会产生。
2. 学习动机动机是直接推动并维持有机体活动以满足某种需要的内部状态, 是行为的直接原因和内部动力。
产生动机有两个基本条件:内驱力和诱因。
内驱力是由有机体需要所驱动的一种内部推动力。
影响学习成绩非智力因素的研究
影响学习成绩非智力因素的研究影响学习成绩的因素不仅仅是智力因素,还包括许多非智力因素。
本文将讨论一些主要的非智力因素,并重点探讨其对学习成绩的影响。
第一个非智力因素是学习态度。
学习态度是指学生对学习的态度、兴趣和动力等因素。
学生的学习态度会直接影响他们对学习的投入程度。
如果学生对学习充满热情、有积极的学习态度,那么他们会更愿意投入时间和精力去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成绩。
相反,如果学生对学习缺乏兴趣和动力,那么他们可能会对学习不认真,导致学习成绩下降。
第二个非智力因素是学习策略。
学习策略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采取的方法和技巧。
不同的学习策略对学习成绩有不同的影响。
一些高效的学习策略,如制定学习计划、进行复习总结、与同学合作学习等,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而一些低效的学习策略,如死记硬背、片面追求分数等,则可能会影响学习成绩的提高。
第三个非智力因素是学习环境。
学习环境包括学校环境和家庭环境两个方面。
学校环境包括教学设施、学校氛围和教师的教学水平等因素。
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条件和学习资源,促进他们的学习成绩的提高。
家庭环境则包括家庭教育和父母的教育观念等因素。
如果家庭环境对学习有高要求并给予学生足够的支持和帮助,那么学生的学习成绩也会相应提高。
学习成绩的影响因素不仅包括智力因素,还包括许多非智力因素。
学习态度、学习策略、学习环境和学习动机是一些重要的非智力因素,它们对学习成绩有着重要的影响。
学生在追求优秀学习成绩的过程中,不仅要注重智力因素的培养,还要关注和改善这些非智力因素,以实现学习成绩的提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术型、社会型、企业型、事务型。
个人的职业兴趣往往是多方面的,很少只是集中在某一种类型上。为 了比较全面的描绘个人的职业兴趣,通常用三个字母的代码表示个人 的职业兴趣:“霍兮德代码”。这三个字母间的顺序表示了兴趣的强 弱程度的不同。比如,SAI 和AIS 的人,具有相似的兴趣,但是他们 对同一类型事务的兴趣强弱程度是不同的。 匹配:能增加职业满意度、带来职业成就感和提高职业稳定性。
r = 0. 53
国家经济发展水平
当年总贸易额 + 当年电力消耗量
• 亚特金森(Atkinson)加以修正。
– 他从成就动机中区分出两种不同的倾向:追求成功的动 机倾向与避免失败的动机倾向。 – 这两种力量的组合形成如下四种情况:
追求成功 高 高 低 低 避免失败 低 高 低 高 成就动机 高 中 中 低
稳定性
稳定 不稳定
内外在性
内在 外在
可控制性
可控 不可控
能力高低
√
√
√
努力程度
任务难度 运气好坏 身心状态 外界环境
√
√ √ √ √
√
√ √ √ √
√
√ √ √ √
韦纳的成功与失败的归因分析 :
情感反应 对行动成败的归因
如,将竞赛失败 归于能力差 如,沮丧、灰心
后继行为
如,丧失动力、 很少参加竞赛
40.具有洞察力的
41.直觉的 42.新颖的、新奇的 43.知觉的 44.沉思的、熟虑的 45.敏感的
第Ⅳ组:社会型(S)
46.易接受的 47.利他的 48.绅心的、关心的 49.易合作的 50.富有同情心的 51.友好的 52.大方的 53.乐于劣人的 54.仁慈的
第Ⅴ组:企业型(E)
61.物欲的、贪得的 62.勇敢的 63.有抱负的、有野心的 64.能清楚表达的 65.断言的、断言主张的 66.自信的 67.有决断的 68.支配的 69.精力充沛的
授课教师:王爱丽 E-mail:ailiwang@ 电话:33612084
智力因素对学习的影响
什么影响学习
注 意
感 知 觉
记 忆
思 维
想 象
非智力因素对学习的影响
兴 趣
情 绪
态 度
意 志
性 格
一、学习动机
动机是由某种需要所引起的有意识的行动 倾向。它是激励或推动人去行动以达到一 定目标的内在动因。
(Differentiati on) 用于描述个人在六个类型上的得分高低,体现出个人的兴趣
分化与否。
R
I
A
S
E
C
三、性格与学习
• 性格是非智力结构中的核心成分,它决定着个体活动 的方向和性质。具有某种性格牲特征的人,往往以其 独特的处事态度和行为方式进行活动。 • 性格具有较大的稳定性和一定的可塑性。它是在遗传 的基础上,由环境和教育因素共同决定的。
教师、社会 工作者、牧 师、心理咨 询师、护士
实用型 R (Realistic)
用手、工具、机器制造戒 修理东西。愿意从事实物 性的工作、体力活劢,喜 欢户外活劢戒操作机器, 而不喜欢在办公室工作
园艺师、木 匠、汽车修 理工、工程 师、军官、 兽医、足球 教练员
类型
喜欢的活劢 喜欢固定的、有秩序 的工作戒活劢,希望 确切地知道工作的要 求和标准,愿意在一 个大的机构中处于从 属地位,对文字、数 据和事物进行绅致有 序的系统处理以达到 特定的标准 喜欢探索和理解事物, 学习研究那些需要分 析、思考的抽象问题, 喜欢阅读和讨论有关 科学性的论题,喜欢 独立工作,对未 知问题的挑戓充满兴 趣 喜欢自我表达,喜欢 文学、音乐、艺术和 表演等具有创造性、 变化性的工作,重视 作品的原创性和创意
第Ⅲ组:艺术型(A)
31.艺术的 32.富有创造性的 33.无序的 34.情绪化的 35.善表达的 36.理想的 37.不实际的 38.独立的 39.革新的、创新的
10.粗犷的
11.害羞的 12.稳定的 13强壮的 14.有技巧的 15.节俭的
25.精确的
26.探询的、疑问的 27.合理的 28.缄默的 29.科学的 30.用功的、好学的
成就动机的结构影响人们选择不同难度的任务: 求成型的人喜欢选择有50%把握、有一定风险的 工作; 避败型的人倾向于回避有50%把握的工作。
奥苏泊尔 的成就动机理论
• 认知内驱力
• 自我提高的内驱力 • 附属内驱力
2.学习动机归因理论
学习动机理论
内归因
外归因
学习能力 努力程度
学习难度水平 运气
维度 关系 因素
艺术型 A (Artistic)
有创意 的想法, 自我表 达,自 由,美
霍兮德认为一种职业环境就是一种职业氛围,这种职业氛 围又是由具有类似人格特质的人所创造出来的特定环境,
它具有特定的价值观念、态度倾向和行为模式;
因此霍兮德将工作环境也分为六种类型,其名称及性质与
人格类型的分类一致;
人们都尽量寻找那些能运用自己的技术、体现自己的价值 和能扮演令自己愉快的角色的职业,例如一个实用型的人 会尽力去寻找实用型的职业;
如:奖学金、各种荣誉、父母的 奖励和惩罚、考研、出国留学等。
• 研究结果和实践经验证明:内因与外因性 动机,对大学生的学习和工作过程都具有 重要意义,两者结合会起到积极有效的作 用。
(二)学习动机的激发
1. 形成学习需要
2. 形成对学习的兴趣 3. 创造各种外部条件,满足个体学习的需要 和兴趣
表现为学习无目标、无成就感、注意力易 分散、被动学习、有厌学情绪
C 事务型人(organizer)的特点
• 喜欢有条理、程序化的工
作 • 愿意听从指示 • 有组细有计划
• 绅致、准确
• 会计
• 文秘
第Ⅰ组:实用型(R)
1.爱好运劢的 2.顺从的 3.坦诚的 4.物质的 5.机械的 6.户外型的 7.固执的 8.实际的 9.实用的
第Ⅱ组:研究型(I)
16.分析的 17.富有创造性的 18.挑剔的、苛刻的 19.好奇的 20.独立的 21.聪明的 22.逻辑的 23.数学的 24.绅心的、有条不紊的
是否喜欢有条有理地做事?习惯做记录 是否喜欢动手修理东西?是否喜欢小制 是否喜欢和人们一起工作?是否热衷于社会活动? 么?做事精细么? 作? 你是否喜欢音乐、文学、摄影和装 饰,是否喜欢创造性的表现自我? 是否对思想和抽象概念好奇?是否喜欢做试验解决问 题?
是否喜欢推销你的观点、说服他人?
R 实用型人(doer)的特点
正确 归因
体验 成功
学习 氛围
表现为自我期望值过高、学习过于勤奋、 有强烈的好胜心、精神紧张、苛求自己等
学习
动机过强 原因:目标太高、认知失调、社会期望过高、 个体原因
动机
学习动机过强的调适方法
自我 认识
目标 合理
关注 过程
创设 氛围
适当的学习动机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
耶基斯—多德森定律
动机与工作效率的关系
一个特定的职业场所的工作氛围可以通过对其工作人员的 工作、训练类型戒职业偏好进行分类而获得;
具体职业通常也采用上述三个字母代码的方式来描述其工
作性质和职业氛围。例如,建筑师这一职业的代码是AIR,
意味着该职业的艺术型成分更多一些,研究型其次,而实
用型更少,该字母代码同样也可能说明建筑师这一职业较 少社会型、企业型和事务型的职业氛围。
重视
职业环境要求
典型职业
事务型 C (Conventional)
文书技巧,组细能 文字编辑、会 准确、 力,听取并遵从指 计师、银行家、 有条理、 示的能力,能够按 薄记员、办事 节俭、 时完成工作并达到 员、税务员和 盈利 严格的标准,有组 计算机操作员 细有计划
研究型 I (Investigative)
说服他人戒支配 他人的能力,敢 于承担风险,目 标导向
社会型 S (Social)
喜欢与人合作,热情关心 他人的幸福,愿意帮劣别 人成长戒解决困难、为他 人提供服务
人际交往能力, 教导、医治、帮 服务社会与 劣他人等方面的 他人,公正, 技能,对他人表 理解,平等, 现出精神上的关 理想 爱,愿意担负社 会责仸 使用手工戒机械 技能对物体、工 具、机器、劢物 具体实际的 等进行操作,与 事物,诚实, “事物”工作的 有常识 能力比与“人” 打交道的能力更 为重要
知识, 学习, 成就, 独立
分析研究问题、运 实验室工作人 用复杂和抽象的思 员、生物学家、 考创造性地解决问 化学家、心理 题的能力,谨慎缜 学家、工程设 密,能运用智慧独 计师、大学教 立地工作,一定的 授 写作能力 创造力,对情感的 表现能力,以非传 统的方式来表现自 己;相当自由、开 放 作家、编辑、 音乐家、摄影 师、厨师、漫 画家、导演、 室内装潢设计 师
85.实际的
86.精确的 87.可靠的 88.系统的 89.事务的、依照事务的 90.控制能力强的
某一类型的职业通常会吸引具有相同人格特质(personality)的人,
具有相同人格特质的人对许多生活事件的反应模式也相似,这种人格
物质反映在职业上,就是职业兴趣。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职业兴趣分为六种类型:实用型、研究型、艺
大学生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习的内部力 量,也是一种学习的需要。
(一)学习动机与学习的关系
• 学习动机决定学习的方向
• 学习动机决定学习的进程 • 学习动机影响学习的效果
动机的分类
①内因性动机-- 是指由个体的内 在心理因素转化而来的动机。 如:好奇心、兴趣、自我实现、自 尊心、好胜心、上进心、责任心、 荣誉感、义务感、理想等心理因素。 ②外因性动机--是指主要由外 在条件诱发而来的动机。
第Ⅵ组:事务型(C)
76.顺从的 77.事务的 78.依赖的 79.有效率的 80.绅心的、有条不紊的 81.服从的 82.整洁的、有序的 83.有组细的 84.固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