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区近距离多孔隧道施工关键技术研究
盾构隧道近距侧穿施工对建筑物桩基的影响研究
值的位置表明桩基越靠近隧道ꎬ开挖扰动对桩基变
形影响越大ꎮ
因桩基数量过多ꎬ为节省篇幅ꎬ研究隧道开挖过
程中对桩基位移的影响ꎬ选取 1 # ~ 5 # 号桩基进行重
点研究分析ꎮ 所选桩基如图 4 所示ꎮ
2 计算模型概况
隧洞一次盾构开挖ꎬ每步开挖 2mꎬ盾构设置和开挖
根据岩土勘察报告提供的地层参数ꎬ采用岩土
有限元软件 Midas GTS NXꎬ对某盾构区间侧穿宁波
某金属制品有限公司桩基工程施工进行仿真模拟ꎮ
根据隧道与桩基、承台的相对位置关系ꎬ建立
同步进行ꎬ用改变单元属性的方法反映盾构的依次
推进并同时安装衬砌管片ꎮ
பைடு நூலகம்8. 52
⑥粉质黏土
7. 8
11. 44
⑧黏土
12. 0
8. 73
⑦淤泥质黏土
5. 8
8. 22
0. 31
0. 31
0. 35
0. 32
0. 35
0. 33
5
25
19. 1
28. 1
13. 2
18. 2
14. 5
9. 6
17. 8
18. 6
17. 2
17. 5
12. 7
13. 9
8. 9
9. 4
14. 3
为 0. 426mꎬ长 31. 2mꎮ 隧道与桩基位移关系及研究
桩基编号见图 4ꎮ 为了简化模型ꎬ将上部厂房转换
成 均 布 荷 载 施 加 在 承 台 上ꎬ 为23. 47kN / m2 ꎮ 同 时ꎬ
图 5 桩基位移云图
根据模拟设计方案ꎬ对盾构近距侧穿宁波某金
属制品有限公司桩基工程施工力学行为进行了模拟
近距离下穿运营地铁隧道的关键技术
近距离下穿运营地铁隧道的关键技术
周明亮;白雪梅
【期刊名称】《都市快轨交通》
【年(卷),期】2011(024)003
【摘要】深圳地铁2号线福田至市民中心盾构区间下穿运营的地铁4号线,结合盾构法区间隧道工程实例,对车站端头井和既有隧道两侧土体加固技术、车站洞门密封技术、近距离隧道掘进模式和参数的选择进行分析和说明.
【总页数】6页(P89-94)
【作者】周明亮;白雪梅
【作者单位】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成都610031;北京城建设计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10003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U455.43
【相关文献】
1.近距离下穿盾构隧道对上覆运营地铁隧道的影响研究 [J], 杨春山;莫海鸿;陈俊生;李亚东;侯明勋
2.MJS工法在砂卵石地层盾构近距离下穿运营地铁隧道的应用 [J], 周朋
3.探讨地铁隧道近距离下穿既有车站施工技术 [J], 李春英
4.盾构近距离下穿运营地铁隧道同时接收施工技术 [J], 耿传政
5.新建隧道近距离下穿既有地铁隧道的变形控制分析及技术措施 [J], 姜叶翔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盾构隧道小近距下穿既有隧道施工技术研究
既有 隧道、 周围建筑 物和地 下管线 等建构 筑物 的安全 , 造成 严重 的经济损 失和社会影 响。因此 , 对盾构隧道下 穿既有 隧道施工 中 沉降的研 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
本文以深圳地铁某 一盾 构区间隧道为工程背 景 , 区间需要 该 下穿正在运营的深圳地铁区间隧道 , 正交段最小净距仅 为 1 2m, . 上洞埋深为 1 . 0 6m。这在深圳 地 区相 对复杂地 层中采用 盾构法 近距离穿越地铁既有运行线尚属首例 , 要保证既有运 行线沉 降安 全难题 , 对相关 问题深 入研究 , 需 确保隧道与 运营的安全。为此 , 采用 F A 如有限差分法程序 ,模拟分析 了盾构 隧道 下穿既有隧 LC 3 道的施工过程 , 参考计算结果对施工方案的关键技术进行 了研究 。
一
图 1 网格 模 型
1 工 程概 况
本工程 区间右线下 穿隧道 与正 在运营 的深圳地 铁 区间 隧道 之 间的最小净距为 14 I .6I, T 左线 下穿 隧道 与正在运 营的深圳 地铁 区间隧道之 间的最小净距 为 1 2 由于新 老两条 隧道之 间间 .3m。 距较小 , 提前对其加 固可能会 破坏原 有土体 的稳定 性 , 不但起 不
12m 环 , 模 型取 纵 向 ( 开 挖 方 向 ) 度 为 2 . / 故 沿 长 4m。正 交 段 最
-
面前第 4 环旌工结束 面前第 2 环施 工结 束 面后第Leabharlann 1 施工结 束 环贯通 后
5 3 0 —0 2 -0 1 0 l O 2 O 3 0
距隧道中心线距离/ m
隧道与地表的沉降变 形 , 两隧道 间土 层最大 主应力 , 盾构 隧道 的 4 1 复 杂地 质条件 下 的盾构 机机 型 . 结构 内力 。地表沉降变化如图 2所示 , 隧道结构变形如 图3所示 。 1 盾构机选型 。针对 本盾 构隧道 段工 程地 质 、 文条 件 、 ) 水 地
近距离、大断面上跨既有地铁运营线矩形顶管隧道施工技术
近距离、大断面上跨既有地铁运营线矩形顶管隧道施工技术【摘要】随着我国建筑产业的发展和进步,我国的顶管技术运用的范围越来越广泛,其面临着的挑战也越来越多。
作为一个特殊的工程建设项目,大断面、近距离既有地铁运营矩形顶管隧道施工难度大,工程中存在较多危险因素,为了保证工程建设质量,降低工程施工风险,相关单位要加强现场监测,严格控制土产压力和出土量,并做好设备管理工作,最终为解决小间距既有地铁线路施工问题奠定基础。
【关键词】:近距离、大断面上跨既有地铁;运营线;矩形顶管隧道施工技术顶管隧道施工法是现代隧道施工的常用技术,在施工中隧道或者地下管道需要穿越道路、河流以及铁路等多种障碍物,为了保证工程的质量多采用顶管法施工。
矩形顶管法的技术依旧在研发中,其适合已经修建好的建筑物、地下交通管线、涵洞以及河流湖泊等,按照挖土的方式不同该施工可以通过水力机械开挖、人工开挖、挤压顶进以及机械开挖顶进等。
施工时候,机械传力顶铁和导向轨道支撑基坑后座的液压千斤顶后将其压入土层中,后挖出并运走管道正面的泥土,第一层管进入土层后将第二层土放在后面持续顶进,进而将管子定入,后期做好接口,连接成涵洞。
作为一个特殊的工程项目施工工艺技术,矩形顶管隧道施工项目难度大,施工中也面临一定的工程风险,为了保证工程建设质量,相关单位要做好工程综合管理,确定施工技术,预防工程风险。
本次研究针对某工程案例,分析近距离、大断面环境下跨既有地铁运营线矩形顶管隧道施工技术要点,现将内容总结如下。
1.工程案例概述本工程项目位于A区和a道路接口处,整个项目的区间长99m,南端负一层有17m,属于下一层的地下空间结构兼并顶管的接收井,整个项目基坑的深度为9.0-10.0m,北边负一层有40m,作为顶管的始发井,基坑的深度为9.2-11.2m,中间的矩形顶管长度为40m,有三个并孔,共计120m,每个孔的断面尺寸为7.0*5.0,通道的覆土厚度为3.5m,通道的间距为2200m。
隧道洞口工程的施工方案
隧道洞口工程的施工方案一、施工前准备在隧道洞口工程施工前,工程管理部门应确保项目验收合格,取得相关审批手续,并制定详细的工程施工方案。
同时,施工单位应组织技术、质量、安全等相关人员进行现场勘察,研究地质条件和相关环境因素,准备施工所需的人员、设备和材料。
1.1 地质勘察隧道洞口工程涉及的地质条件非常复杂,因此在施工前需要进行详细的地质勘察。
主要包括地质构造、岩性、岩层结构、地下水情况等方面的调查研究。
通过地质勘察可以了解施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地质问题,为后续施工提供参考。
1.2 设备准备在施工前,施工单位需要对隧道洞口工程所需的主要设备进行准备,包括钻机、爆破设备、运输设备、施工机械等。
对于国内不能生产的设备,需要提前与外国供应商进行洽谈,并确保设备的准时到位。
1.3 材料准备施工前需要对隧道洞口工程所需的主要材料进行准备,包括爆破药剂、砂石料、混凝土等。
同时,需要对材料的质量进行检测,并确保供应商的资质合格。
1.4 人员准备隧道洞口工程需要各种专业人才,包括地质工程师、爆破工程师、机电工程师、安全工程师等。
施工单位需要提前组织人员进行培训,保证施工人员的专业素质和安全意识。
1.5 安全管理在施工前,施工单位需要制定详细的安全管理方案,包括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危险性及事故的防范措施。
同时,需要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确保他们对危险物品的安全操作和应急处置能力。
二、施工技术方案隧道洞口工程施工技术方案主要包括钻爆施工、支护施工和开挖施工。
2.1 钻爆施工隧道洞口工程的地质条件一般较为复杂,需要采用钻爆法进行开挖。
施工单位需要根据地质勘察报告和实际情况,确定合理的爆破方案,保证开挖效率和安全性。
2.2 支护施工隧道洞口工程的支护是保证施工质量和安全的关键环节。
施工单位需要根据地质条件和隧道洞口的形状,选择合适的支护方式,包括喷射混凝土支护、钢架支护、锚杆支护等。
2.3 开挖施工隧道洞口工程的开挖施工需要根据地质条件和支护情况,采用合适的机械设备进行作业。
近接多孔隧道施工引起的地表变形分析
第11卷第1期中国水运V ol.11N o.12011年1月Chi na W at er Trans port Janury 2011收稿日期:5作者简介:徐海清,武汉地铁集团有限公司。
近接多孔隧道施工引起的地表变形分析徐海清1,李振伟2,傅志峰1,杨军锋3,陈梁2(1武汉地铁集团有限公司,湖北武汉430030;2北京城建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北京100037;3宏润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武汉分公司,湖北武汉430022)摘要:论文针对复杂多孔近距离盾构隧道的施工问题,分析了隧道动态施工对地表的影响程度和范围,为近距离多孔隧道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
关键词:多孔隧道;动态施工;地表沉降中图分类号:U 45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973(2011)01-0203-02一、工程概况由于换乘的需要,武汉地铁二号线一期工程和四号线一期工程在中南路站和洪山广场站之间的区间隧道呈复杂的空间交叠状态(图1),最小净距仅1.5m ,使区间隧道的设计与施工十分复杂。
洪山广场站~中南路站区间隧道左线总长1399.330m ,右线总长1397.350m。
图1两条线路走向图二、计算模型由图1可见,单条线路的左线(右线)长度达700m ,无法建立整体的计算模型,需分段分别进行计算。
本文以靠近中南路端的四孔隧道相互平行的区段作为研究对象,其横断面图和有限元模型图见图2和图3所示(其中2R 、2L 、4R 、4L 分别表示2号线和4号线的左线和右线),图4为隧道空间分布示意图,其中2R 与2L 的水平净距仅2.0m 。
其中,横向计算宽度为80m ,纵向计算长度为60m ,深度40m 。
图2隧道横断面图(单位:m )图3有限元计算模型图4隧道空间分布图三、计算结果分析本次计算分析主要是分析四孔隧道在整个开挖过程中地表的变形特征。
目前初步拟定的施工顺序为2R —4R —2L —4L 。
1.地表纵向沉隆曲线由于整个计算模型是对称的,且2R 为最先开挖的隧道,因此,本文仅给出了2R 隧道中轴线对应地表的沉隆曲线,横截面取隧道纵向正中的横截面。
隧道关键技术的对策
关键性技术问题的对策措施1、提高隧道勘察质量是做好特长隧道设计的关键本标段隧道穿越断裂破碎地层,此外洞口处于地形偏压、陡崖等不良地质地段。
工程地质勘察分阶段进行并于设计阶段相对应,工程地质勘察的结果分析应建立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
在勘察设计过程中处理好这些不良地质地段的隧道是保证整个工程建设顺利的关键。
隧道工程地质勘察对策措施●分析区域地质资料,确定区域存在的主要断裂及其展布组合特征,进而确定隧址区内可能存在的断层及其位置,通过现场踏勘和调绘追踪断层出露的位置,同时结合物探对可疑地段进行勘探,布设钻孔加以验证,揭露断层的位置、规模、产状及其物质组成。
●综合分析区域地震构造、地震活动性的基础上,在断层破碎带两侧布设氡、汞探测点进行场地断层气探测,结合断层样本的放射性14C年代测试,判定隧址区内断层是否为活动断层,是否为发震断层,进行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价。
2、山区公路隧道形式的选择山区高速公路为克服地形限制,缩短里程,提高行车速度,往往综合造价、里程、环保等因素选用隧道方式穿过山体。
此时,隧道的形式、轴线及洞门位置的选择就成为线位布设时考虑的重要因素,其直接影响到隧道的长短、洞身的安全、工程造价、施工的难易程度、营运费用等。
根据山区的地形、地质条件以及路线布设的需要,采用隧道形式一般有:标准间距的分离隧道、小净距隧道、连拱隧道。
综合几条山区高速公路隧道形式的比选与采用,得出以下结论●长大隧道一般采用标准间距的分离式隧道;●若受长隧道进出口地形的严重制约,在洞口段可依地形的需要布设成小净距;●对于中短隧道,若隧道进出口地形条件许可,应尽量布设成分离隧道以节省造价,尤其是在路基里程短的隧道群段落更是如此;●在中短隧道进出口地形困难的情况下,小净距、连拱的隧道形式是较好的选择。
两者相比,若地质条件较好,则应布设成小净距;若地质条件较差,围岩以Ⅳ、Ⅴ级为主,则小净距隧道的造价就比连拱隧道高、且中夹岩体的加固困难大,应选择连拱隧道形式。
顶管近距离穿越运营中地铁隧道的施工技术
顶管近距离穿越运营中地铁隧道的施工技术提纲:1.顶管近距离穿越地铁隧道的施工方式和原理2.顶管穿越地铁隧道的安全性分析3.顶管穿越地铁隧道的施工细节和注意事项4.顶管穿越地铁隧道施工中的技术创新和应用5.顶管穿越地铁隧道施工中的成功案例1.顶管近距离穿越地铁隧道的施工方式和原理随着城市快速发展,地下空间的利用愈加广泛。
而地铁系统作为城市公共交通的主要组成部分,不仅提高了城市的交通效率,还为城市土地的开发留下了宝贵的空间。
但是,在地下空间越来越密集的情况下,地铁线路施工面临的挑战也愈加严峻。
在地铁隧道的施工过程中,很难避免出现地下管道穿越的情况。
传统的开挖方法不仅破坏性大,而且施工难度大。
而顶管技术,就是一个可以完美解决这一问题的施工方法。
顶管技术是指通过隧道顶部进行管段的铺设,从而实现对地下管道的穿越。
顶管技术其实是一种内隧道掘进方法,穿越地下管道时与开挖地面的距离通常不超过30厘米。
其原理是:首先在距隧道顶部一定距离的位置上开挖一个孔洞,再将一个设有钻头和推进器的管道(顶管)由孔洞的起始点钻向终点,随后在得到足够的距离后就可以启用大型的钻机和推进器来穿越管道。
2. 顶管穿越地铁隧道的安全性分析顶管技术在穿越地下管道时最核心的问题就是安全性。
穿越地下管道在技术上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需要高度的技术水平和严格的操作规范。
穿越过程中需要考虑地下管道的深度、位置、尺寸及材料等多个因素,专业人员需要根据隧道的具体情况进行严格的规划、设计和施工。
在规划和设计阶段,需要全面分析和评估现场风险和隐患,并依据分析结果确定适合的施工方案。
在施工阶段,需要一步步清晰明确地进行各项操作,并对整个过程进行全程监控。
同时,在施工过程中还需要特别注意钻头和推进器的位置和精确度,确保其始终垂直于地面,不会对地铁隧道的负荷造成影响。
最重要的,还需要对施工过程中遇到的各种意外情况进行预判和应对,如管道偏位、土层不均等问题。
3. 顶管穿越地铁隧道的施工细节和注意事项在顶管穿越地铁隧道的施工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以下几个细节和注意事项:(1) 钻头和推进器的选择和使用。
盾构始发即近距离下穿运营地铁隧道施工关键技术分析
盾构始发即近距离下穿运营地铁隧道施工关键技术分析摘要:文章结合杭州地铁2号线中河北路站至凤起路站区间下穿已运营的地铁1号线区间隧道工程实施情况,主要对既有运营隧道保护、主要技术方案和措施、下穿施工过程盾构机参数、应急与联动管理等关键技术进行了阐述和分析。
在该技术措施指导下,成功进行了穿越,且达到了既有运营隧道保护要求,确保了1号线运营安全,对于类似工程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价值。
关键词:地铁;盾构;下穿;运营地铁隧道;施工技术1.引言近年来,各地地铁建设空前发展,经常会在既有建(构)筑物附近、上方或下方进行地铁隧道工程的施工。
地铁新建隧道采用盾构法施工具有诸多优势已形成共识,在复杂施工环境下,确保新建隧道施工质量和进度的同时,控制盾构施工所引起的周围环境的扰动及保护邻近建(构)筑物的安全尤为重要。
随着城市地铁线网的逐步完善,今后将越来越多的出现新线盾构施工下穿或上跨既有运营地铁隧道的情况。
因此,对此项施工关键技术进行研究、总结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工程概况2.1 地铁2号线盾构下穿1号线运营隧道情况杭州地铁2号线中河北路站至凤起路站区间为盾构施工,线路出中河北路站后,沿凤起路道路下方向西敷设,过延安路口后进入凤起路站。
区间在凤起路延安路口与地铁运营1号线武林广场站至凤起路站盾构区间近距离立体交叉,净距最近处为2.46m。
区间与1号线立体交叉段设11.058‰的纵坡进入凤起路站,此处2号线区间隧道埋深约17.2m,1号线隧道埋深8.5m。
该区间采用两台土压平衡盾构机施工,其中上行线从中河北路站始发,穿越1号线隧道后磨除过街通道地连墙,进入2号线凤起路站;下行线从2号线凤起路站始发,磨除过街通道地连墙,穿越1号线隧道,掘进至中河北路站接收。
盾构掘进断面6340mm,管片外径 6200 mm、内径5500mm,管片宽 1.2m。
两线区间隧道的相互关系见图1~图2。
图1盾构穿越1号线运营隧道平面图图2盾构穿越1号线运营隧道立体示意图2.2工程地质2号线区间隧道穿越地层主要为:④4淤泥质粉质粘土及⑤2层粉质粘土隧道底为⑤2层粉质粘土;2号线区间与1号线区间之间所夹土层为④2淤泥质粉质粘土夹粉土层与④4淤泥质粉质粘土层,土层物理力学性质较差,地质条件较复杂。
近距离下穿运营地铁隧道的关键技术
… … ; 《
《 土建技术 . . I
di1.9 9 ji n 17 67 .0 10 .2 o:0 3 6 /. s.6 2— 0 3 2 1 .3 0 3 s
近距离下穿运营地铁隧道的关键技术
周 明亮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 司 成都 1
3 工程 难点 分析
由于始发端距离地铁 4号线区间仅有 6 5 2m, .4 施 工难度 大 , 工程风 险高 , 施工 中容 易造成 4号线 隧道沉 降超 限 , 地铁 停运 等不 良社会 影 响。主要施 工难 点及
风 险分 析 为 :
1 )始发端距离 4号线区间近 , 盾构机未完全进洞就
U B NR P IT N I 9 R A A I R L R S 8 DA A T
都市快轨交通 ・第2 4卷 第3期 2 1 年 6月 01
区间隧道 的净距离很小 , 因此 , 车站端头井 的加 固方法
箐罔
和盾构隧道始发 阶段 的掘进参 数控制是确保施 工期 间 4号线正常运营 的关键 因素 。
d " -
:
1= Ju 4 ●u -
<9 - I 2 >
4 设 计施工 关键技 术
4 1 市 民 中心 站 端 头 井加 固技 术 .
收 稿 日期 : 0 1‘ 2— 4 修 回 日期 : 0 1一 3— 8 21 0 2 2 1 O 1
作者简介 :周明亮 , , 男 硕士 , 高级工程 师,7 5 8 2 @q o 3 9 2 1 5 q t m
线上部为 < 3 硬塑状砾质黏性土 , 8— > 下部为 < — 地 8 3>
图 1 深圳 地 铁 2号 线 市 民 中 心 站 与 4号 线 既 有 站 平 面 位 置
地铁盾构区间隧道水平近距离洞内加固技术
中 图分 类 号 : 5 . U4 7 3 文献标识码 : A
1 工 程 概 况
4 盾 构近 距离 施工加 固和保 护措施
1洞 内注浆加 固。在管片纵 向螺栓 的位 置每 2 .。 ) 2 5增加 一个 苏州轨道交通一号线桐泾路一广 济路区 间西起 桐泾路站 , 沿 即在每个邻 接块 和标 准块各 增加 两个注 浆孔 , 每环 管片 干将西路 向东 , 下穿金桂桥及桥下内河 , 终于广济路站。盾构 区间 注浆孔 ,
地 铁 盾构 区 间隧道 水 平 近 距 离洞 内加 固技 术
朱 进
摘 要: 以苏州 轨道 交通 一号线桐 泾路 站一广济路站 区间为背景 , 详细 介绍 了在盾构隧道近距 离施 工的情况下采取 的洞
内加 固和保护措施 , 并通过各种监测表 明, 这些措施能够 满足 工程 实际的需要。
关键 词 : 构 , 平 近 距 离隧 道 , 内施 工 盾 水 洞
r
水
盾构区间隧道水平近距离施工方案研究
盾构区间隧道水平近距离施工方案研究作者:孙笠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年第35期摘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家加大了对交通道路的建设,隧道施工是整个工程的难点。
本文就盾构法隧道施工技术进行简要分析,同时也探讨了盾构区间隧道水平近距离施工要点。
关键词:盾构法;水平近距离;隧道施工中图分类号:U45 文献标识码:A0、引言随着隧道工程的开发,盾构法开挖施工技术,以其特有的技术优势,成为当前隧道工程的重要施工措施。
新形势下,科学的分析与探究盾构法技术应用要点,能够有效保障和提高隧道工程的安全施工功效。
盾构施工技术的概述盾构施工技术指的是利用盾构进行隧道开挖,衬砌等作业的施工方法。
用盾构在软质地基或破碎岩层中掘进隧洞的施工方法。
盾构是一种带有护罩的专用设备,利用尾部已装好的衬砌块作为支点向前推进,用刀盘切割土体,同时排土和拼装后面的预制混凝土衬砌块。
盾构法施工具有施工速度快、洞体质量比较稳定、对周围建筑物影响较小等特点,适合在软土地基段施工。
但是它的缺点也较为明显,比如:断面尺寸多变的区段适应能力差,还有新型盾构购置费昂贵,对施工区段短的工程不太经济等。
而盾构机施工主要由稳定开挖面、挖掘包括排土、衬砌包括壁后注浆三大要素组成。
开挖面的稳定根据土质及地下水等情况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处理方法,主要有开挖面的自然稳定即敞口放坡、机械式支撑稳定、压缩空气支撑稳定、泥水式支撑稳定以及土压平衡式支撑稳定等。
盾构法的施工影响作用首先是施工精度要求高。
管片的制作精度几乎相当于机械制造的程度,误差范围要求控制在0.5mm以内,盾构前进过程中要求严格控制对隧道轴线的偏差;其次是盾构法对城市的正常功能及周围环境的影响很小。
除盾构竖井处需要一定的施工场地以外,隧道沿线不需要施工场地,无需拆迁,因而对城市的商业、交通、住居影响很小。
可以在深部穿越地上建筑物、河流;第三是盾构施工过程有单行前进、不可后退的强制性,具有较大的风险。
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双洞小净距隧道设计、施工关键技术研究”设计和项目施工关键技术汇报
项目背景
• 为减小路线间距,90年 代初期,国内逐步修建 了一批连拱隧道
项目背景
• 连拱隧道存在的问题:
– 施工工序较为复杂 – 防排水质量不易保证 – 易发生开裂渗漏
项目背景
• 继连拱隧道之后,国内出现了首批的小净距隧道:
隧道
招宝山隧道 紫坪铺隧道 金旗山隧道 丰泽街隧道 仙岳山隧道
净距(m)
– 以此作为判断围岩、隧道的稳定性提供地 质依据,并根据喷层表面状态及锚杆的工 作状态,分析支护结构的安全性
– 通过素描、数码拍照等手段实施
3.4.现场试验研究
• 测试项目与方法: (2)洞口段地表下沉量测
– 目的:了解地表下沉的范围以及下沉量的 大小;地表下沉量随先、后行洞掌子面推 进的变化规律;地表下沉稳定的时间
本课题提出: 中岩墙定义为“指左洞右侧拱腰到边墙脚处与右洞 左侧拱腰到边墙脚处之间的岩体” 小净距隧道的净距是指中岩墙最小水平厚度
小净距隧道分类
• 分类依据
– 按“等代圆”法理论分析结果表明:当净距小于4~5B时, 双洞间应力场存在相互影响
– 中岩墙垂直应力计算结果表明:当净距大于后中岩墙垂直应 力趋于常数
小净距隧道分类
数值分析结果表明: Ⅴ级围岩,净距为9m(0.75B)时,塑性区全部处于贯通;在净距为12m(1B)
时,仅在50m埋深时塑性区贯通;在净距大于12m(1B)后,各种埋深条件下塑性 区均处于分离状态
• 测试项目与方法: (9)中岩墙压应力量测
– 目的:了解中岩墙的土压力的大小,以及后 行洞开挖引起的中岩墙的土压应力的变化
3.4.现场试验研究
• 测试项目与方法: (10)爆破震动监控量测
– 目的:评价后行洞爆破开挖对先行洞的影响, 找出震动速度峰值出现区域,总结震动速度 的衰减规律
隧道施工专家论证方案
隧道施工专家论证方案背景目前,隧道施工在城市交通建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隧道施工过程中存在一些风险和挑战,例如土质不稳定、岩石坍塌以及施工方案的合理性等。
因此,为确保隧道施工的安全和高效,我们有必要进行隧道施工专家论证。
目的本论证方案的目的是通过专家的评估和建议,针对隧道施工过程中的关键问题,提供合理的解决方案和决策支持。
方法本次论证使用以下方法来达到目标:1. 专家访谈:我们将邀请隧道施工领域的专家进行面对面的访谈,以了解他们在隧道施工中的经验和建议。
2. 文献综述:我们将收集与隧道施工相关的文献和研究,以了解最新的隧道施工技术和方法。
3. 分析评估:结合专家访谈和文献综述的结果,我们将对现有的隧道施工方案进行分析评估,找出可能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空间。
4. 建议和决策支持:根据分析评估的结果,我们将提供合理的建议和决策支持,以优化隧道施工方案并确保其安全和高效。
论证结果本次隧道施工专家论证的结果将提供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隧道施工方案的可行性评估:我们将评估现有的隧道施工方案的可行性,包括材料选择、施工方法和设备使用等方面。
2. 隧道施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和挑战:我们将鉴定可能存在的风险和挑战,例如土质问题、岩石稳定性以及环境影响等。
3. 隧道施工的技术创新和改进建议:基于专家的建议和分析结果,我们将提出技术创新和改进建议,以解决隧道施工中的问题和挑战。
4. 隧道施工方案的安全性和效率评估:我们将评估隧道施工方案的安全性和效率,以确保施工过程的顺利进行和成果的达到。
结论通过本次隧道施工专家论证,我们将为隧道施工提供合理的解决方案和决策支持,以确保施工的安全和高效。
同时,我们还将提出技术创新和改进建议,为隧道施工领域的发展做出贡献。
隧道施工的关键技术要点与安全措施
隧道施工的关键技术要点与安全措施隧道工程一直以来都是一项复杂而又艰巨的任务,无论是在城市建设中还是在交通建设中,隧道施工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围绕隧道施工的关键技术要点与安全措施展开讨论,旨在探讨如何保障隧道施工的高质量和高安全性。
一、先期勘察与设计在隧道施工前,充分的先期勘察与设计工作对于后期施工的顺利进行至关重要。
先期勘察和设计需要考虑地质情况、环境条件、交通状况等诸多因素,并制定相应的施工方案。
只有在充分了解和预判地质背景的基础上,才能制定出合理的施工方案,从而避免或减少不必要的风险。
二、巧妙的控制爆破技术在隧道施工过程中,爆破技术是一项关键而又常用的施工手段。
然而,爆破过程中的震动、噪声和飞石等问题往往容易引起周边环境的破坏和安全隐患。
因此,施工方需要合理运用爆破方案,控制爆破参数,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确保施工的安全和可持续性发展。
三、适应地质情况的掘进技术隧道施工中的地质情况往往多变,因此需要采用适应性强的掘进技术。
例如,在软土地质中,可以采用液压掘进机进行隧道开挖,既避免了地下水的困扰,又能保障施工的稳定性。
而在岩石地质中,应选用合适的钻梁装备进行掘进工作。
因此,根据不同地质情况选择合适的掘进技术对于隧道施工的顺利进行至关重要。
四、严格的质量控制与监测隧道工程具有很高的工程质量要求,因此需要严格的质量控制与监测措施来确保施工质量。
包括对于材料的选择、检测工序的严谨、设备的维护与更新等。
同时,还需要采用现代化的监测技术,如倾斜度监测、地下水位监测等,及时发现问题,避免事故的发生。
五、注重环境保护与施工噪声控制隧道施工的过程中,环境保护尤为重要。
应制定合理的环境保护方案,采取相应的措施减少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同时,施工方还需要加强对施工噪声的控制,采取隔音措施,确保施工过程对周边居民的生活影响最小化。
六、人员培训与安全教育隧道施工中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人员培训尤为重要。
施工方需要对工人进行相关技术培训,提高其施工技能和安全意识。
盾构近距离桥梁桩基施工技术
浅谈盾构近距离桥梁桩基施工技术摘要:杭州地铁隧道工程由于地理特点,地质条件复杂、施工难度大,文章阐述了近距离施工过程中技术要点,确保施工安全和质量。
关键词:盾构;近距离桩基;施工技术。
1.工程概况本工程线路大致为东向西走向,区间为单圆盾构区间,隧道设计起点里程为k11+202.932,区间全长总计1112m。
平面最小半径r=450m,最大半径r=1500m;剖面最大坡度25‰,线中心间距11~21.93m隧道顶埋深11.2~17.5m。
区间设置一个联络通道与泵房合建。
本区间线路位于杭州市中心城区,区间沿西湖大道正下方向西穿行,下穿安乐桥,中河高架、涌金立交桥及柴垛桥,西湖大道为城站通往西湖风景区的东西向城市主干道,道路两侧建、构筑物密集,地面道路交通繁忙,近一半的盾构施工区间处于中河高架和涌金立交桩基影响范围内,工程环境复杂。
2.地质状况根据地质勘探报告,本掘进区段范围内的地质资料从上至下依次为:①1杂填土、①2素填土、③2砂质粉土、③3砂质粉土夹粉砂、③5砂质粉土、③6层砂质粉土夹粉砂、④2淤泥质粉质粘土、④3淤泥质粉质粘土夹粉土;⑤粉质黏土;⑦2粉质黏土层;⑧1粉质粘土。
盾构近距离桩基施工范围土层主要为⑦2粉质黏土层,并局部夹杂⑤粉质黏土。
3.工程特点、难点8号盾构近距离桩基施工的地质主要为粉质黏土,为软土层,并容易产生后期沉降,距离桩基最近仅1.8m,对施工要求比较高,同时地面上交通繁忙,地下遍布重要管线等,沉降控制严格。
4.盾构近距离桩基施工技术措施4.1 盾构近距离桩基施工前准备工作1)盾构隧道与中河高架和涌金立交桥桩基调查,确认土层情况和桩基位置等是否与设计图纸一致。
2)提前布设地面及构筑物沉降观测点。
在高架和立交桥桩基四周布设垂直位移监测点及水平位移监测点以及深层土体沉降观测孔。
3)根据建筑物基础桩基形式及与隧道的关系以及相关技术规范,制定最大沉降量和沉降差的警界值:地表最大沉降量≤30mm;速率≤3mm/12小时;深层土体最大位移≤35mm;速率≤3mm/12小时。
隧道工程施工技术研究(5篇)-隧道工程论文-工程论文
隧道工程施工技术研究(5篇)-隧道工程论文-工程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第一篇:隧道工程中坍方处理及施工技术分析摘要:将某高速公路隧道施工坍方作为研究对象,在细致的分析工程及地质概况、施工工艺、坍方基本情况以及坍方产生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有效的综合处理办法管棚法融合坍腔注浆,通过一系列的施工处理,该路段坍方情况得到了很好的改善,可以在后续的施工过程中进行推广,具有较高的综合效益。
关键词:隧道施工;坍方;管棚法;坍腔注浆1综合处理隧道坍方施工方案(1)坍腔回填。
充分利用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泥渣对坍腔进行回填,回填的高度需控制在地表一下1m处,留有1m空隙的目的在于为植物生长留有一定空间,从而利用腐殖土进行全部回填。
(2)腔内注浆。
在完成回填3m之后,就需要对腔内的回填土进行注浆,保证完成回填以后的土渣可以在短时间内形成足够的强度与承载力。
(3)拆除顶端设施。
将建在隧道顶端的蓄水池和空压机房进行拆除,从根本上消除发坍方的间接原因,也就是来源于机械和设备的持续振动。
(4)引排水。
采取相应的措施,比如设置截水沟渠等方法,对地表上的积水进行引排,防止其深入地层。
(5)超前支护。
支护结构围为长管棚,按照I类围岩的相关要求架设钢结构支撑,从而保证围岩的稳定性与安全性。
2工艺及施工要点2.1腔内回填体注浆腔内回填体注浆导管型号为φ423.5mm,注浆浆液选用双浆液,注浆过程详细参数如表1所示。
2.2地表注浆由于坍方段位于F3断裂带,周围围岩极其破碎,由多种碎石结构和松软岩土构成,所以该断裂带几乎不具备任何承载力,受压就会发生形变。
此外,地面覆盖黄土,偏压程度严重,为有效避免开挖过程中出现滑坡等事故,需对地表进行加固,加固方法为注浆。
地表注浆导管为φ423.5mm无缝有孔型钢管,按照梅花型进行布置,必将选用双液浆,具体的注浆参数与上述腔内回填体注浆基本相同,具体内容见表1。
2.3管棚超前支护在对该隧道进行二次开挖之前,需使用两种类型的钢管进行交错布局,钢管的类型为无缝和无缝有孔,从而完成长管棚超前支护。
近距离多盾构隧道施工对临近建筑物的影响分析
Ke r s a jc n l he u n l; d fr t n t n e c n t ci y wo d : da e tmut s i d t n e i l s eo mai ; u n l o sr t n o u o
地表 建筑物 的变 形监 测是盾 构 隧道施 工监测 的 内容之 一 , 由此可 见 , 构隧道 施工 对地 表建筑 物影 响 的 盾
p a tc le g n e i g,a d s mes g e in r r p s d r c ia n i e rn n o u g t sa ep o o e .Th e u t h a e a r vd ee e c sf rs il u — o er s l i t ep p rc n p o i er f r n e o h e d t n sn n lc n t u t n e o s r c i . o
建 材 世 界
DOI1 . 9 3 jc . 21 8 . U. 0 1 0 . 3 :0 3 6 /.n 4 —7 3 T 2 1 . 5 0 2
21 年 01
第3 2卷
第 5期
近 距 离 多盾构 隧道 施 工 对 临 近建 筑 物 的影 响分 析
任晓 峰
( 武汉 船舶 职业 技术 学 院 , 武汉 4 0 5 ) 3 0 0
R EN Xio e g a- n f
( n t u e o h p B i i g Te h o o y W u a 3 0 0 Chn ) I s i t fS i u l n c n l g , h n 4 0 5 , i a t d
Ab ta t: Th eo main mo io f uligi n ftemo io e u igs il u n lc n tu t n sr c ed f r t ntro i n so eo h ntri msd rn hed tn e o sr ci ,whc o b d t o ih
公路隧道工程施工测量关键技术研究
公路隧道工程施工测量关键技术研究发布时间:2022-08-28T01:07:06.565Z 来源:《建筑创作》2022年2期作者:滕宗栋[导读] 随着我国公路网建设日益完善,在公路工程建设过程中针对特殊地质施工的施工难题会采用隧道施工方式,加剧了公路施工难度滕宗栋,上海同岩土木工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0092摘要:随着我国公路网建设日益完善,在公路工程建设过程中针对特殊地质施工的施工难题会采用隧道施工方式,加剧了公路施工难度。
为有效保证隧道施工质量,保证公路工程顺利完成,需要采用先进的测量工艺对隧道进行实时监测。
基于此,本文以浙江省新昌县东茗隧道施工为例,通过搜集测区相关资料,分析研究该公路隧道工程施工测量的关键技术。
关键词:公路隧道;测量技术;应用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私家车数量也越来越多,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公路工程建设,但在公路工程中,隧道施工作为重难点项目是施工单位重点关注的施工内容之一。
隧道区段地质条件复杂,施工难度较大,对各环节的施工技术要求较高,为尽量避免隧道施工的安全隐患,施工单位必须要在隧道施工测量工作上狠下功夫,借助先进的测量技术,获取精准、全面的隧道数据,保证隧道施工安全、高效进行。
1 工程概况东茗隧道坐落于浙江省新昌县,隧道起始里程DK95+920,终点里程DK114+146.15,全长18266.15m,进口位于桥里村三江街道,1号斜井位于葫芦香新村胡马线起点附近,2号位于东茗村,3号斜井位于外了山村,出口位于韩妃村。
东茗隧道进口可通过西五线及嵊新大道进入;1号斜井可通过607县道至工点进入;2号斜井可通过X619县道接入,另新修1000m施工便道至洞□;3号斜井可通过X607县道接入,另新修1200m施工便道至拌和站、弃渣场及洞口;隧道出口可通过602县道接入,另新修450m施工便道至工点接入口[1]。
2 洞外GPS控制测量设计2.1 选点和埋石依据已知的控制网信息和有关规定,在进口处增加了CPII84C,在1号斜井处增加了CPII214C和CPII215C两点,在3号斜井洞口加密一个GPS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场盯{等于原始地应力仃:加上开挖引起的调整应力
场吼,,即
(b) (c)
{盯:)={盯:)+{盯。。)
图1
Fig.1
(1)
同一平面内双隧道近接位置构形
a
Configurations of the closely spaced tunnels in
plane
对平面内平行近接的双孔隧道,后开挖隧道围
岩在隧道开挖之前其围岩已受先开挖隧道的扰动, 其应力场可用盯:表示,则后开挖隧道开挖后应力场 为三次应力场,其表达式为 {盯;}={盯:}+{吼:)
工隧道的影响可从隧道支护结构内力(安全系 数)与支护结构变形(形状改变)两方面作为控制
近接多孔隧道与单孔隧道在施工力学原理上的 差别主要体现在近接隧道间的围岩、支护结构的相 互影响上,在近接隧道影响程度的判别中,最为关
键的是确定近接多孔隧道问围岩的稳定状态和支护
结构的安全度。近接多孔隧道围岩的稳定状态和支
来判别近距离多孔隧道对地层的扰动影响程度,并
据此确定多孔隧道间岩(土)柱的加固范围、加固 措施。
在近接隧道施工中,后施工隧道将对邻近已施
工隧道的围岩产生再扰动而形成新的变形、位移,
受扰动围岩变形的影响,已施工隧道将发生沉降、 倾斜、断面变形,从而使既有隧道产生纵向变位、 横向变形和附加内力。先施工隧道支护结构受后施
间的相互影响问题。国内外学者对这类问题给予了 高度重视,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I.Yamaguchi
(1998)研究了日本京都府4条近接盾构隧道施工时 新建隧道和既有隧道的相互影响和开挖过程中各隧 道问的围岩力学特性”1;T.I.Addenbrooke(2001)研 究了近接双孔隧道不同间距平行、垂直等位置近接 施工时对地表沉降的影响,以及后施工隧道对先施 工隧道支护结构的影响,并将数值模拟结果与现场 实测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口1;M.AbdelMequid(2002) 利用三维,二维弹塑性有限元模型研究了双隧道上
(2)
如图1所示,对近接工程的分类是以隧道间的 空间位置在同一平面内的相对位置构形为标准的, 没有考虑到工程实际修建的先后顺序。交叉或交叠 隧道是隧道近接工程中的一种特殊情况,交叉或交 叠的双孔隧道在空问上近接交叉构形按其相对位置
由于吼,的存在,将改变原来地层的初始应力状
Q竺!!堂竺!塑!璺篁竺塑!!!!!兰!!里皇坚
V01.49,No.6,Total No.347 Dec.2012
万方数据
现代隧道技术
城区近距离多孔隧道施工关键技术研究 态,为表示应力扰动程度,可引入应力变量扰动系 数
MODERN TUN NELLING
TECHNOLOGY
接隧道围岩加固对隧道间岩(土)柱体稳定性的影 响,可采用与岩土体强度参数相关的应力破坏准 则。对于工程上常用的服从Mohr—Coulomb准则的 岩土体,受施工影响隧道围岩发生剪切破坏和拉伸 破坏的屈服接近度指标分别为”01
叠交叉(图2.b);(3)倾斜重叠交叉(图2.e)。广
州地铁区庄站6号线北段与5号线西段近接特性是
上述平面近接与空间立体交叉重叠的组合。
道施工力学原理及数值模拟与现场监测相结合的方
法,对上述问题进行分析与研究,为隧道的施工决 策提供参考。
O曰∞
图2近接隧道空间位置构形
Fig.2 Spatial position of the closely spaced tunnels
隧道拱顶仅有2.47 in,B风道距6号线隧道拱顶仅 有1.806 m,过街通道距5号线拱顶仅有2.066
ITI。
图3重叠隧道平面示意
工的影响和两隧道间的荷载转移机理,以及近接隧
道中间岩柱宽度对隧道施工合理错距的影响川;
Bin—Lin(2008)采用数值模拟法研究了两条近接隧道 不同相对位置构形和施工过程对地层位移和隧道支
护结构内力的影响”1。近几年,随着国内近接隧道
工程的增多,国内也开展了近接隧道施工力学与施 工控制技术方面的研究工作,其主要研究工作集中
裟DE婴黔Lu黼
NI-IC究研术技键关工施道隧孔多离距近区城
叫叶…-’一J,川w…Ⅵ"。4^。‘。川’u
影响,先施工隧道支护结构受后施工隧道施工影响 的可能变形、位移、破坏较为复杂,全面描述其相 互影响的指标仍有待进一步研究。对变形总体上 说,可以从衬砌横向变形、纵向变形两方面来考 虑,隧道断面特殊位置的特征点随衬砌变形产生的
5号线
位移可用来判断隧道的横向、纵向位移形态。在实 际工程施工中可采用隧道稳定性位移判别准则““, 根据隧道施工中支护结构特征点实测位移甜与隧道
左线
极限位移甜。之间建立判别准则,即“≤蹦。时,隧道 稳定;“>/,/。时,隧道不稳定。
5号线 右线
3多孔近接隧道关键施工力学问题
模拟分析
3.1工程概况
区庄站位于环市东路与农林下路交叉的丁字路 口处,是5号线与6号线换乘站。车站多处存在近 距离的交叉重叠隧道,其中5、6号线重叠隧道段 对施工影响较大。此段从上至下共有四层隧道:第 一层过街通道,第二层5号线主体隧道,5号线站 台3号横通道、B风道,第三层换乘通道,最下一 层6号线北端隧道。其中5号线主体隧道距6号线
In,隧道所处地层为软弱富水地层,地层性质
变化大。5、6号线交叠隧道段上方地表面为环市 东路和农历下路交叉口,地面交通繁忙。其中,
方基坑开挖对隧道变形、支护结构内力的影响【31;
修改稿返回日期:2012—03—31
基金项目:广州地铁总公司资助项目(TJ5ZT008),广东省岩土工程重点学科资助课题. 作者简介:吉小明(1965一),男,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隧道与地下工程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E—mail:xmji2005@163.com.
翻如伸=糕
(5)
式中,盯,为岩土体拉伸极限强度,YAl反映了
多孔隧道间围岩的应力状态。工程中可据YAI指标
的产生影响。在近接隧道实际施工中 对既有隧道采取合理加固措施并对新建隧道采用一
定的支护对策后,是可以减少后施工隧道施工对既 有隧道支护结构及围岩的影响。 2.3近接隧道安全施工控制的评价指标
苎竺堂竺!塑!璺兰竺塑!!!!!兰!!星堂坚9
V01.49.No.6.TotaI No.347 Dec.2012
万方数据
现代隧道技术
裟黼嚣芦LLlNG
城区近距离多孔隧道施工关键技术研究 也可为三类:(1)平面交叉(图2.a);(2)垂直重
6号线位于下方,左右线间距为16 m;5号线位于
上方,左右线间距为28 in;5号线与6号线上下间 距为2.5 m。对5、6号线交叠隧道段隧道施工关注 的问题主要有6号左右线的平行近接施工问题,以 及5、6线的上、下立体交叠隧道施工问题。具体 施工关键技术问题有:(1)6号线平行近接隧道施 工中合理错距确定;(2)平行隧道中间岩土柱的稳 定性控制与加固方案;(3)上下交叠隧道同时施工 中的空间安全错距确定;(4)上下交叠隧道间地层 稳定性控制与加固方案。本文针对上述问题采用隧
面考虑,如隧道围岩位移、隧道围岩塑性区分布、 隧道支护结构受力状态等。 现有的近接隧道稳定性分析主要采用数值模 拟、模型试验和工程类比等手段分析隧道塑性区、
应力场、位移场和破坏规律,从而综合评判隧道的
丑=等
结构内力(轴力,弯矩)。
(6)
式中,AN为近接隧道施工过程中衬砌内力 (轴力,弯矩)最大变化值,Ar为先施工隧道支护
对先施工隧道支护结构受后施工隧道影响结构
稳定性。工程中如能采用更为简明的评判指标对近 接隧道围岩进行稳定性分析,则具有非常重要的意
义。对于多孑L近接隧道而言,由于隧道间岩 (土)柱体远小于普通分离式隧道,并在施工过程 中多次受到扰动,使得围岩稳定性和支护结构的受
的安全度,可采用数值模拟计算或现场实测的隧道 支护结构内力值与支护结构极限承载力进行比较, 计算其强度安全系数,即
仅=等
仅=—二—F二
r气、 (3)
式中,Ⅸ是反映原岩应力大小、方向变化的综 合指标。
同样,对多孔近接隧道,后开挖隧道施工初期 支护后,隧道围岩应力场也不是二次应力场状态。
列‰=1一丽而O百"l--0葡"3面
(4)
近距离隧道的开挖和支护施工过程的相互影响使各
隧道围岩形成四次、五次甚至更高次的应力场,既 有隧道与新建隧道对地层的多次扰动影响使得围岩
限承载力,Ⅳ为计算或现场实测的支护结构最不利
截面上的控制内力。在现场施工中可通过加强支护
结构的内力监测来实现施工安全控制。
由于受地质条件、近接隧道相对位置等因素的
苎竺堂竺!塑!璺竺竺!塑!!!!!兰!!星堂坚9
V01.49,No.6,Total No.347
Dee.2012
万方数据
现代隧道技术
TE OLoGY
在近接隧道施工的影响分区、近接隧道位置构形对 隧道中间岩土柱的影响、近接隧道施工力学行为等
方面”“”。 广州市轨道交通5、6号线区庄换乘站位于广 州市环市东路和农林下路交汇处,5号线车站站台层 位于环市东路下方,6号线车站主体位于农林下路 下方。5号线车站全长134.2 in,6号线车站全长
213.1
1概
述
c.wW Ng(2004)研究了平行近接隧道错距对隧道施
在城市地铁隧道建设中,在一些特定地段由于
受城市建(构)筑物的限制和地下空间的综合开 发、利用的需要,隧道间或与其他结构物间的距离有 可能变得越来越小,施工难度也随之增大。隧道无论 采取何种施工方法和辅助工法,都将面临施工中对 既有建(构)筑物的影响和自身近距离施工时隧道
2近接隧道的施工力学问题分析
2.1近接施工的分类 根据隧道在同一平面内相对位置的不同,可将 近接隧道分成3类:(1)平行近接(图1.a);(2)
垂直近接(图1.b);(3)倾斜近接(图1.c)饽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