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再担保风险控制和日、韩再担保风险管理模式
担保公司风险管理体系与控制
担保公司风险管理体系与控制“担保知识月”一等奖(拳铺镇四联担保李季)担保行业是市场经济环境下的新兴行业,其诞生的社会根源是为了化解中小企业融资风险,从而解决中小企业面临的融资难题。
进入二十一世纪,我国中小企业担保体系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各种股份结构的担保公司在纷纷涌现的同时,通过有偿出借自身信用资源、防控信用风险为客户解决融资难题,获取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科学合法的担保投资可以起到降低债权风险、规范交易秩序、强化交易安全、维护社会经济关系稳定的重要作用。
从担保本质分析,担保过程就是将银行贷款不能放贷的,由担保公司凭借自身能力化解风险的过程来完成放款,担保公司如果不能妥善处理好自身承担的风险,将首当其冲地成为受害对象.根据担保风险产生原因的不同,可将担保公司面临的主要风险分为系统风险和随机性风险两类,系统风险是由整个社会的信用环境、法律环境和政策环境的变化而产生的风险,这种风险单纯靠担保机构自身的力量是无法解决的。
随机性风险则是担保机构和担保业务自身的风险,通过风险管理可以有效地防范和化解这种风险,减少不必要的风险损失。
作为银行融资的补充担保方式,担保公司要生存,就必须要选择银行想做而不敢做的中小企业作为担保客户,面对最为常见的随机性风险——代偿风险,如果担保公司不具备比银行更强的风险识别、风险管理、风险控制与风险化解能力,那么担保公司将面临重大生存危机。
担保公司要想提升风险管理能力,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努力,以形成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1)建立完善的担保风险管控体系业务的细分和流程化管理是担保公司管控风险的重要手段,也是判断一个担保公司稳健运营程度的重要指标.担保公司应当按风险管理各个阶段的不同特点设置多个部门,分别负责公司业务拓展、风险评估、业务审查、计划理财、法律事务、章证及文件管理等不同工作。
各部门明确分工,互相监督制衡,将担保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风险最大程度地分解消化到具体的部门职能中。
融资担保机构视角下中小企业融资担保风险分析与控制研究
Industrial Finance 产业财经21摘 要:国有融资担保机构在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解决中起到了积极有效的作用,政府对国有融资担保机构支持力度不断增强,较大幅度提高了国有融资担保机构对中小企业提供担保的额度,与银行机构合作授信规模也增加,支持中小企业数量与额度也在增加,有利中小企业获得融资支持。
但受各类风险因素影响使得融资担保机构风险敞口也在增加,完善的业务风险管理体系对风险分析与控制意义积极,有利融资担保机构良性运营,有利融资担保更加普惠性支持经济发展。
关键词:融资担保;风险分析;控制影响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因素很多,重要一点是其资信一般及有效资产较少,银行机构一般会评审其风险较高,在风险定价中自然会上浮贷款利率,并尽可能要求提供有效资产抵质押和实际控制人提供信用担保。
显然,在这个过程中企业融资成本增加,也因有效资产较少使得银行授信额度有限或未能通过,此时融资担保机构向企业提供全额担保,将从两个角度有效且高质使得企业融入合理资金额度。
提升资信水平:对贷款额度的全覆盖担保可提升企业履约能力;降低融资成本:融资担保机构与银行签署合作协议,并在协议中约定对中小企业授信利率不上浮或略有上浮。
一、融资担保业务常见风险因素融资担保机构向中小企业融资提供担保的过程实际也是将风险转移至自身的过程,影响自身风险管理压力增加与可授信额度减少。
对业务推进过程中的具体风险敞口识别和确定,影响保前风险控制措施选择的有效性。
融资担保机构业务常见风险敞口涉及金融工具特质、合作机构风险分担、自身制度建设和人才培养尚需完善、企业主体情况、反担保措施配置、行业及区域特点等方面。
(一)风险管控尚需加强融资担保机构是专业性很强的类金融机构,在担保业务风险分析及控制工作中,健全的风险管控制度以及专业化人才队伍是业务良性运营的核心支撑点,离开专业人才与完善制度,就没有完善健全的风险管控机制。
风险管理不规范、专业人才队伍缺乏、内控制度不完善将给业务运营发展带来各类型风险,不利于担保业务风险的分析识别、控制防范。
2024年金融再担保补充协议条款版
20XX 专业合同封面COUNTRACT COVER甲方:XXX乙方:XXX2024年金融再担保补充协议条款版本合同目录一览第一条定义与解释1.1 定义1.2 解释第二条合同主体2.1 主体资格2.2 主体权利与义务第三条补充协议内容3.1 协议标的3.2 协议条件3.3 协议期限第四条金融再担保范围4.1 担保范围4.2 担保方式4.3 担保金额第五条风险评估与控制5.1 风险评估5.2 风险控制措施第六条费用与支付6.1 费用标准6.2 支付方式第七条信息披露与保密7.1 信息披露7.2 保密义务第八条违约责任8.1 违约情形8.2 违约责任承担第九条争议解决9.1 争议解决方式9.2 争议解决机构第十条合同的生效、变更与终止10.1 合同生效条件10.2 合同变更10.3 合同终止第十一条法律适用与争议解决11.1 法律适用11.2 争议解决第十二条其他约定12.1 其他条款12.2 附加协议第十三条合同的附件13.1 附件列表13.2 附件内容第十四条合同的签署14.1 签署程序14.2 签署日期与地点第一部分:合同如下:第一条定义与解释1.1 本协议中的“甲方”是指____(甲方名称),位于____(甲方地址)。
1.2 本协议中的“乙方”是指____(乙方名称),位于____(乙方地址)。
1.3 本协议中的“金融再担保”是指甲方为乙方在金融业务中提供的额外担保。
1.4 本协议中的“再担保范围”是指甲方为乙方提供的金融业务范围,包括但不限于贷款、信用证、保函等。
1.5 本协议中的“担保金额”是指甲方为乙方提供的金融再担保的最高限额。
1.6 本协议中的“协议期限”是指本协议的有效期限,自协议签署之日起至____年__月__日止。
第二条合同主体2.1 甲方作为再担保提供方,应具备合法的法人资格和再担保能力。
2.2 乙方作为再担保接受方,应具备合法的法人资格和金融业务资格。
2.3 甲方和乙方应按照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履行各自的权利和义务。
日韩国、马来西亚的信用担保体系
简析日本、韩国、马来西亚的信用担保体系[日期:2011-05-12] 来源: 作者:现代商业分享到:任宏光河北大学经济学院摘要:中小企业作为各国经济发展的基本力量,扶持中小企业发展是各国政府的职责所在。
在现实经济中,中小企业普遍存在融资缺口,这是由于银行部门在对中小企业授信中存在信息不对称等情况,授信风险无法得到弥补的“惜贷”行为造成的。
信用担保能够有效填补中小企业的融资缺口问题,它能缓释银行部门对中小企业授信过程中的风险敞口。
本文通过比较研究日本、韩国以及马来西亚的信用担保状况,从运行模式、主体责任以及风险控制三方面指出对我国信用担保机构的启示和借鉴。
关键词:信用担保中小企业风险控制由于中小企业授信相对而言具有高风险性以及投资者对其持有的保守态度,使得它们在获得融资方面遭遇到极大的困境。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亚洲很多国家由公共部门以及私人部门提供信用担保。
信用担保能够使银行的授信风险得到缓释,也使得中小企业减少顾虑涉足一些高风险的项目,对一个国家而言,信用担保还能够在经济衰退的境况下保持金融体系的稳定,在经济扩张阶段能够刺激经济快速发展。
一、日本、韩国、马来西亚信用担保机构的概况一般来说,信用担保主要采用公共部门提供的担保以及私人部门提供的担保,而在亚洲国家中,政府部门对中小企业提供的信用担保是非常重要的,下面具体介绍三个国家的信用担保概况。
1. 日本日本信用担保体系的建立可以追溯到1937年在东京成立的信用担保协会(C redit Guarantee Corporation)。
它是由156家会员组成,包括有东京都政府,商业及工业组织和金融机构。
在1930年大萧条时期,日本企业遭受了严重的打击。
日本政府采取措施,加强金融机构的职能,为金融机构提供资金向中小企业贷款,并且提出了“损失补偿机制”来弥补金融机构授信所造成的损失。
日本的信用担保体系的功能包括:一是信用担保功能,它能够使信用担保协会为金融机构所面临授信风险提供保障;二是信用保险功能,它是由日本金融协会(原为日本中小企业金融公库,在2008年进行改组)对这些信用担保机构进行再担保。
再担保业务知识要点
再担保业务知识要点再担保业务是一种金融服务,它为企业和个人提供担保,以增加他们的信用和资金来源。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介绍再担保业务的基本知识要点。
再担保业务是指再保险公司为其他保险公司提供担保的业务。
再保险公司通过再担保业务,为保险公司转嫁风险,保障保险市场的稳定运行。
再担保业务的主要特点是风险分散和资金回笼。
再担保业务的种类主要有两种:合同再担保和立即再担保。
合同再担保是在保险公司与再保险公司签订合同后,再保险公司为保险公司提供担保。
立即再担保是指保险公司在出售保险产品时,再保险公司立即提供担保。
再担保业务的运作过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首先,保险公司向再保险公司提出再担保申请。
再保险公司会评估保险公司的风险状况和资信状况,决定是否提供担保。
如果再保险公司同意提供担保,双方将签订再担保合同,并约定担保金额和期限。
在保险公司发生赔付时,再保险公司将根据再担保合同的约定,向保险公司支付赔款。
再担保业务的主要目的是保障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和稳定运营。
通过再担保业务,保险公司可以将一部分风险转移给再保险公司,降低了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
同时,再担保业务还可以帮助保险公司扩大业务规模,增加资金来源。
再担保业务的风险主要包括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
信用风险是指再保险公司无法按时支付赔款,导致保险公司无法履行赔付责任。
操作风险是指再保险公司的操作失误或不当管理,导致保险公司遭受损失。
为了降低风险,保险公司在选择再保险公司时需要进行充分的尽职调查,并与再保险公司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再担保业务在全球范围内都有广泛的应用。
许多国际大型再保险公司通过再担保业务,为全球各地的保险公司提供担保。
再担保业务也为企业和个人提供了更多融资渠道和风险管理工具。
再担保业务是一种重要的金融服务,它为保险公司提供担保,增加他们的信用和资金来源。
通过再担保业务,保险公司可以转嫁风险,保障市场的稳定运行。
再担保业务有利于保险公司降低风险,扩大业务规模,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风险。
担保风险管理制度
担保风险管理制度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和相关市场主体的不断增加,担保业务在经济活动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担保是一种信用工具,通过提供担保资产或担保责任来增强借款人的还款能力,从而降低债权人的信用风险。
然而,由于担保涉及多方利益关系和复杂的金融衍生品,担保风险成为金融机构面临的一项重要挑战。
为了有效管理担保风险,建立健全的担保风险管理制度至关重要。
一、担保风险管理体系建立担保风险管理体系是有效应对担保风险的基础。
担保风险管理体系应包括以下要素:1. 担保政策和风险策略:制定明确的担保政策和风险策略,明确担保的范围、限额和授信标准,以及风险评估和监控的方法和指标。
2. 担保业务流程和内部控制:建立完善的担保业务流程和内部控制制度,规范各环节的操作和审批程序,以确保担保风险管理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3. 风险评估和管理工具:使用科学的风险评估模型和工具,对担保项目进行风险评估和管理,并根据风险水平采取相应的担保措施和风险管理方法。
4. 风险监控和报告:建立健全的风险监控和报告机制,及时掌握担保项目的风险动态,及时报告和应对风险事件的发生。
5. 业务人员培训与监督:加强担保业务人员的培训和监督,提高其风险意识和担保技能,确保其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担保风险管理制度。
二、担保风险评估与控制担保风险评估与控制是担保风险管理制度的核心环节。
担保风险评估应包括对借款人的信用状况、还款能力、担保品价值和市场情况等进行综合评估,确定授信额度和担保方式。
担保风险控制应通过设置风险阀值、调整担保标准、采取风险分散和搭建再担保机制等方式来降低风险水平。
三、担保风险监测与预警担保风险监测与预警是担保风险管理制度的重要目标。
通过建立担保风险监测与预警机制,及时获得担保项目的风险信息,发现并应对风险事件。
担保风险监测应包括对担保项目的实时监控、追踪和评估,对较高风险项目进行重点监控和预警。
四、担保风险处置与回收担保风险处置与回收是担保风险管理制度的最终目标。
担保业务风险控制与防范.pptx
(六)风险管理组织结构
风险管理组织结构的设计要求
1)高层的风险管理责任(核心作用)。 2)风险管理部门的管理责任。
企业文化建设
以“风险文化”为核心的企业文化
担保企业文化
全员工作中自觉的行为取向 营造的必要性、写照的客观性 力求简明,褒贬明明白白
三、调查与评审
三、调查与评审
1. 尽职调查的标准化规程 2. 企业基本面分析与评价 3. 反担保措施的设置与评估 4. 担保方案的设计 5. 评审决策管理
三、调查与评审
1、尽职调查的标准化规程
非财务因素调查 财务因素调查
三、调查与评审
行业及市场情况
基本情况
企业管理
产品制造
非财务因素调查
产品及技术状况 企业资信状况
担保业务风险控制与防范
贵州中信融智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目录
风险管理体系概述 风险管理与识别 调查与评审 保后管理 风险处理
一、风险管理体系概述
(一) 风险的概念
信用担保风险
• 信用风险 • 经营性风险 • 流动性风险
(二)信用担保风险的来源
1 受保客户——主要对象
担保风险来 源具有多样 性和复合性
•企业人员情况
三、调查与评审
非财务因素调查——产品及技术情况
• 产品结构 • 技术状况 • 对技术重视程度 • 研究成果 • 技术发展前景
三、调查与评审
非财务因素调查——行业及市场情况
• 行业情况 • 竞争情况 • 营销模式 • 客户情况 • 销售变化趋势
三、调查与评审
非财务因素调查——产品制造
❖环保问题 ❖安全生产 ❖质量保证体系 ❖进货渠道 ❖生产管理 ❖制造方式 ❖生产场地
再担保体系内各级机构定位及运营机制
再担保体系是一种金融担保方式,广泛应用于国际贸易、金融领域。
再担保体系内涉及多个机构,各级机构的定位和运营机制对整个再担保体系的稳定运行和有效发挥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再担保体系内各级机构的定位和运营机制展开讨论。
1.再担保体系概述再担保体系是指金融机构为了规避信用风险、提高融资方的信用度而设立的担保机构。
主要包括被担保方、再担保方和再再担保方三个主体。
被担保方是最终债务人,再担保方是担保债权人,再再担保方是再担保方的担保债权人。
再担保体系的建立对于推动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和提高融资效率有着重要的意义。
2.再担保体系内各级机构的定位再担保体系内各级机构的定位包括被担保方、再担保方和再再担保方三个主体。
被担保方是最终债务人,再担保方是担保债权人,再再担保方是再担保方的担保债权人。
被担保方主要定位于承担一定风险以获取资金的一方,主要包括企业、个人等。
再担保方主要定位于担负一定风险以换取一定收益的一方,主要包括担保公司、信用担保机构等。
再再担保方主要定位于承担再担保方无法承担的风险以获取更高收益的一方,主要包括再再担保公司、再担保机构等。
3.再担保体系内各级机构的运营机制再担保体系内各级机构的运营机制是保障再担保体系正常运行的基础。
再担保体系应当建立健全的信用评级体系,对各参与方进行信用评级,并根据评级结果确定相应的再担保责任。
再担保体系应当设立专门的监管机构,对各级机构的运营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以确保再担保体系的稳健运行。
再担保体系内各级机构应当建立健全的交易机制,为各参与方提供便捷的交易服务,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
4.再担保体系内各级机构的互动关系再担保体系内各级机构之间存在着紧密的互动关系,彼此相互依存,共同促进再担保体系的健康发展。
被担保方与再担保方之间的关系主要体现为债务与担保的关系,被担保方向再担保方提供一定的债务,再担保方为被担保方提供对债务的担保。
再担保方与再再担保方之间的关系主要体现为担保与再担保的关系,再担保方向再再担保方提供对被担保方债务的再担保,再再担保方为再担保方提供对被担保方债务的再再担保。
担保风险控制措施
担保风险控制措施包括市场变化、政策变化等;2)企业内部管理方面,包括管理体系、人员素质、内部控制等;3)财务状况方面,包括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等财务报表;4)经营状况方面,包括销售额、利润率等指标。
2、担保风险的分析与评估担保风险的分析与评估是担保公司进行风险控制的重要手段。
公司应该根据债务人的信用状况、担保物的质量、担保期限等因素,对担保风险进行科学的分析和评估。
同时,还应该根据市场变化、政策变化等因素,对担保风险进行动态分析和评估,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3、担保风险的处置担保风险的处置是担保公司进行风险控制的最后一道防线。
公司应该根据风险的大小和性质,采取不同的处置措施。
常见的处置措施包括催收、诉讼、拍卖、转让等。
公司应该在处置担保风险的过程中,注重保护债权人的利益,尽可能地减少损失。
总之,担保风险控制是担保公司运营的核心问题。
公司应该树立正确的风险观念,建立科学的担保风险控制体系,认真进行担保风险的识别、分析、评估和处置,全面提升公司的风险管理水平,保证公司的健康发展。
担保风险控制是指在担保风险发生前采取的措施,如回避、转嫁或分散等。
回避风险虽然安全可靠,但其使用范围应受限制,以避免放弃太多担保业务。
担保风险分散和转嫁是普遍采用的对策,如联保、分保、担保对象和担保方式多元化等。
担保风险转移则可通过再担保和参加保险等方式实现。
担保风险财务处理是指风险自留和补偿风险损失准备等对策,是一种风险损失发生后的财务处理和经济补偿。
担保风险自留是指公司运用自己的资财对难以预测控制的担保风险进行补偿,通过设立风险损失补偿准备金制度对风险损失进行财务处理。
需要注意的是,被迫承受风险的损失不属于风险管理对策范畴。
担保风险的分散和转移是通过选择不同类型的担保对象和担保方式、持有不同种类的资产来实现的。
担保风险分散可通过将担保资金分散投资于多个担保对象,选择多种担保方式来减少损失。
按照资产选择理论,风险分散的最通俗地表达就是“不要把全部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担保公司风险控制和风险补偿管理暂行办法
担保公司风险控制和风险补偿管理暂行方法担保风险控制和风险补偿管理暂行方法为了标准和加强本公司管理,防范.控制和化解担保风险,促进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工作积极稳妥地开展,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暂行方法。
第一条本公司的设立系依照法律及有关规定办理注册,经注册后再开展业务。
第二条本公司采用公司形式运作,将建立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和内部组织结构,保证经营和管理系统的高效运作。
第三条本公司自主经营,独立核算,依照规定程序对担保工程自主进行评估和做出决策,并有权不接受各级行政管理机关为具体工程提供担保的指令。
第四条本公司将为受托运作的担保基金设立专门账户,并将担保基金业务与自身业务分开管理、核算。
第五条本公司收取担保费将根据担保工程的风险程度实行浮动费率,为减轻中小企业负担,一般控制在同期银行贷款利率的50%以内。
第六条对单个企业提供的担保责任金额最高不超过本公司自身实收资本的10%;本公司担保责任余额将不超过自身实收资本的10倍。
第七条本公司的业务范围主要是:银行信用社贷款、合同履约、票据质押、诉讼保全、工程招投标及投资等品种的担保和再担保,以及法律、法规许可的其他担保和资金运用业务。
第八条本公司将按照“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那么与贷款金融机构建立业务合作关系,对贷款实行比例担保,并与贷款金融机构密切协作,及时交换和通报投保企业的有关信息,加强对投保企业的监督,共同维护双方的权益。
第九条本公司将建立严格的担保评审制度,配备或聘请经济、法律、技术等方面的相关专业人才,采用先进的工程评价系统,提高评估能力,加强对担保工程的风险评估审查;注重建立长期、稳定的客户群,积累完整、详实的客户资料,为工程评估建立可靠的信息根底;严格执行科学的决策程序,切实防止盲目决策,加强对担保工程的跟踪,完善对投保企业的事前评估、事中监控、事后追偿与处置机制;强化内部监控,防范道德风险,保证合规经营。
第十条本公司将建立健全信用担保风险分散与转移机制,积极采取信用担保风险分散、反担保、再担保、信用互助担保、再担保和银保风险共担等措施,降低担保业务的风险。
财政部、农业农村部、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关于进一步做好全国农业信贷担保工作的通知
财政部、农业农村部、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关于进一步做好全国农业信贷担保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财政部,农业农村部,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公布日期】2020.04.07•【文号】财农〔2020〕15号•【施行日期】2020.04.07•【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管理综合规定,银行业监督管理正文关于进一步做好全国农业信贷担保工作的通知财农〔2020〕15号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农业农村(农牧)厅(局、委)、融资担保公司监督管理部门,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各分行、各营业管理部、省会(首府)城市中心支行、各副省级城市中心支行,国家农业信贷担保联盟有限责任公司:2015年以来,各地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积极推动全国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建设运营(农业信贷担保以下简称农担),探索了有益经验,取得了积极进展。
当前,全国农担体系框架已经基本建立,服务能力不断提升,业务规模加快发展,但也存在业务发展不均衡、服务对象不精准、存在一定风险隐患等问题。
根据2019年和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有关要求,以及2018年全国农担工作视频会议精神,为进一步明确目标、落实责任、完善机制、严明纪律,促进全国农担体系健康可持续发展,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提高政治站位,牢牢把握全国农担体系的政策性定位(一)深刻认识农担工作的重大意义。
建立健全全国农担体系,是完善我国农业支持保护体系、深化农村金融改革的重大创新,是推动解决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中的融资难题、激发其内生活力的重要手段,是财政撬动金融资本、引导社会资本投向农业的重要纽带,是构建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多元投入机制的重要布局,中央一号文件连续五年对全国农担工作作出部署、提出要求。
各地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以服务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为己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于担当、主动作为,提高农担业务覆盖面和普惠性,全力助推乡村产业振兴和农业现代化。
担保公司的风险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担保公司风险管理工作,确保公司稳健经营,防范和控制风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公司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全体员工,涉及担保业务的所有环节。
第三条公司风险管理制度应遵循以下原则:(一)预防为主,防控结合;(二)风险可控,稳健经营;(三)权责明确,奖惩分明;(四)持续改进,不断完善。
第二章风险识别与评估第四条公司应建立健全风险识别体系,对担保业务进行全流程的风险识别。
第五条风险评估应包括以下内容:(一)担保对象的信用风险;(二)担保项目的市场风险;(三)担保业务的法律风险;(四)担保业务的操作风险;(五)担保业务的流动性风险。
第六条公司应定期对风险进行评估,评估结果应作为业务决策的重要依据。
第三章风险控制与防范第七条公司应建立健全风险控制体系,确保风险在可控范围内。
第八条风险控制措施包括:(一)担保对象准入管理:严格审查担保对象的信用状况,确保其具备偿还能力;(二)担保项目审查:对担保项目进行全面审查,确保项目合规、可行;(三)担保比例控制:根据担保对象的信用状况和项目风险,合理确定担保比例;(四)反担保措施:要求担保对象提供反担保,降低担保风险;(五)风险分散:合理配置担保项目,降低单一项目风险;(六)风险预警机制:建立健全风险预警机制,及时识别和处置风险。
第九条公司应加强对担保业务的风险监控,确保风险控制措施得到有效执行。
第四章风险处置与应对第十条公司应建立健全风险处置机制,对已发生的风险进行及时处置。
第十一条风险处置措施包括:(一)协商解决:与担保对象协商,争取达成还款协议;(二)法律途径:通过法律途径追偿,维护公司合法权益;(三)资产处置:处置担保资产,降低损失;(四)风险转移:通过再担保、保险等方式转移风险。
第五章内部管理与监督第十二条公司应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各岗位的职责和权限。
再担保机构的风险管控问题研究
担 保 机构 ( 特别 是商 业性 担保 机构 ) 与银 行 为 了追 求
自身 利益 最大 化 , 可 能仅 仅 维 持 较 低 的 风 险控 制 水
平, 降低对 借款 人 的筛选 标准 , 疏 于对信 贷资 金流 向
的跟踪 , 以节约 前期 调查 和后 期监督 的成本 , 从 而 更
容 易 引发操 作 风险甚 至犯 罪风 险 , 并导 致代偿 增 加 , 危 害再 担保 机 构 的利 益 。
摘 要 : 再担 保是 为担 保人 设立 的担 保 , 当担 保人 无 力 承担 担 保 责 任 时 , 再 担 保 人将 按 协 议 约 定 向债 权人 继续 承担 责任 , 以保 障债 权 的实现 。再 担保 机 构 如 何进 行 风 险管控 是 一个值 得 关 注 的
重 要 问题 。文章 分析 了限定 责任 范 围和 保证 方 式、 控 制放 大倍数 、 重视反 担保 措施 等 三项 管控机 制
采用 限定 责 任范 围和保 证方 式 、 控制 放 大倍数 、 重 视
收 稿 日期 : 2 0 1 3 - 1 2 一 l 5
协 会 的担保 额一 般为 贷 款 的 7 0 ~8 O %, 台湾 中小
上 比较 通行 的做 法 是 , 担 保 机 构 与银 行 约 定 风 险分
摊 比例 , 分别 承 担 一定 的 风 险 。从 发 达 国家 和 地 区
的成功 经验 来看 , 如 美 国小 企 业信 贷 保 证 计 划 的 担 保 额一 般 为贷款 的 7 5 ~8 O , 日本 中小企 业 担保
保 市场 的基 本规 律 , 再 担 保 机 构 的 构 建应 在 政 策 性
基 础上更 充 分地 考虑 银行 、 担保 机构 、 借 款人 之 间相
再担保风险管理制度
再担保风险管理制度一、概述再担保是指一个担保公司或者一个金融机构提供给另一个担保公司或者金融机构的担保。
通过再担保,被担保方可以获取更多的融资机会,降低融资成本,提高信用等级。
然而,再担保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如果担保方无法履行担保责任,将会产生严重的后果。
因此,建立有效的再担保风险管理制度对于金融机构的稳健经营和风险控制至关重要。
二、再担保风险的类型再担保风险主要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和法律风险。
1. 信用风险:再担保方无法按时履行担保责任,导致被担保方无法偿还债务,从而引发连锁反应,影响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
2. 市场风险:再担保方所持有的资产价值波动,导致其无法满足担保责任,进而影响再担保的有效性。
3. 操作风险:再担保方在担保过程中出现失误或操作不当,导致担保出现问题,从而增加风险。
4. 法律风险:再担保相关的法律法规变化,或者再担保合同存在漏洞,导致再担保风险无法有效管控。
三、再担保风险管理制度1. 风险管理框架:明确再担保风险管理的组织结构和职责分工,建立起风险管理部门和业务部门之间的有效沟通机制,确保风险管理工作得到全面、及时的开展。
2. 风险评估:对再担保方进行全面的信用评级,了解其资产负债状况和盈利能力,评估其偿债能力和担保能力,及时发现潜在的风险。
3. 风险控制:建立合理的再担保限额,控制再担保的规模和比例,避免过度集中风险,确保再担保业务的可持续性。
4. 风险监测:建立风险监测机制,定期对再担保业务进行风险暴露情况的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风险异常,采取相应措施。
5. 风险应对:建立风险应对预案,对可能发生的风险事件进行充分准备和预案制定,确保能够及时有效地应对风险事件,降低损失。
6. 风险报告:建立健全的风险报告制度,定期向管理层和监管部门报告再担保业务的风险情况,保持透明度和及时性。
四、再担保风险管理的挑战和对策尽管建立了完善的再担保风险管理制度,但是在实践中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
中国信用再担保制度研究
中国信用再担保制度研究一、背景介绍信用再担保制度是指以某一主体的信用来为另一主体的债务提供担保的制度。
在金融市场中,信用再担保制度已经逐渐被广泛应用。
在中国,信用再担保制度尤其是在小微企业融资方面,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随着中国金融市场不断的发展,信用再担保制度逐渐成为了一个研究热点。
本文主要研究中国信用再担保制度的运作方式、机制以及存在的问题,探索发展的趋势。
二、信用再担保制度的运作方式2.1 原始债务人原始债务人是指未获得债权人信任的个人或企业。
如果原始债务人要获得融资,就必须通过信用再担保机构或银行等机构来获得担保。
2.2 信用再担保机构信用再担保机构是指在金融市场上专门提供信用再担保服务的机构。
在中国,大型商业银行和信用再担保公司是主要的再担保机构。
2.3 债权人债权人是指向原始债务人提供融资的金融机构或个人。
2.4 担保人担保人是指信用再担保机构或银行等机构,其信用担保能力取代了原始债务人的担保能力。
2.5 再担保机制再担保机制是指信用再担保制度的核心机制。
该机制的特点是将担保人的信用再担保机构。
一旦原始债务人发生违约,信用再担保机构就需要承担债权人的责任。
三、信用再担保制度存在的问题3.1 风险问题信用再担保制度的风险问题主要来自于违约风险。
一旦原始债务人发生违约,担保人就需要承担债权人的责任。
一些担保人可能缺乏足够的信用担保能力,导致风险加剧。
3.2 相互担保问题在信用再担保制度中,信用担保机构和银行通常是相互担保的。
这种相互担保关系可能导致整个金融体系的风险级别升高。
3.3 应用范围问题中国的信用再担保制度主要应用于小微企业融资,而不是针对大型企业。
这种应用范围的局限可能导致制度的不稳定和不可持续。
四、未来发展趋势4.1 风险控制为了应对风险问题,信用再担保制度需要更多的风险控制措施。
担保人需要通过加强信用评级,规范业务行为等方式增强担保能力。
4.2 多元化担保方式信用再担保制度应该向着多元化的担保方式发展。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西推动融资担保行业高质量发展十条措施的通知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西推动融资担保行业高质量发展十条措施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1.06.09•【字号】桂政办发〔2021〕45号•【施行日期】•【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金融综合规定正文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西推动融资担保行业高质量发展十条措施的通知各市、县人民政府,自治区人民政府各组成部门、各直属机构:《广西推动融资担保行业高质量发展十条措施》已经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工作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2021年6月9日广西推动融资担保行业高质量发展十条措施为贯彻落实中国银保监会等七部门《关于做好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监管工作的通知》(银保监发〔2020〕39号)精神,推进全区融资担保行业高质量发展,特制定如下措施。
一、加强担保体系建设广西融资担保集团要牵头落实自治区、市、县(市、区)三级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建设工作各项任务,加强与国家融资担保基金的业务对接,推动更多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纳入国家融资担保基金股权投资范围,积极推动政府性融资担保业务和机构延伸到县(市、区)。
自治区地方金融监管局要研究构建商业性融资担保风险分担机制,鼓励优质商业性融资担保机构发挥资本、人才、技术、品牌等方面的优势,与广西融资担保集团、各级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积极探索将优质民营资本及其经营管理模式、风险管控方式引入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采取有条件混合所有制经营或有条件承包经营模式,破解现有模式下风险管控不到位等问题;研究将玉林、宾阳、宜州等市、县(市、区)的农业信贷融资担保机构纳入农业信贷担保体系,享受中央财政“一补一奖”政策。
二、支持做大做强龙头机构自治区本级统筹整合行业发展、财政、税收、人才、管理等配套扶持政策,支持广西融资担保集团做大做强,为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提供品牌、风控、技术、人才、增信、银行合作渠道等支持,逐步形成统一的理念、形象、管理、规范、标准和文化,提升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的管理水平和抗风险能力。
融资性担保机构风险管控策略
融资性担保机构风险管控策略融资性担保机构作为金融领域的重要参与者,其风险管控策略的制定和执行对于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融资性担保机构在业务运作过程中面临着各种风险,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等,如何有效地管控这些风险,保障自身稳健经营,是每个担保机构都必须重视和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风险管理的基本理念和原则出发,结合当前市场环境和发展趋势,探讨融资性担保机构风险管控策略的一些思路和方法。
一、风险管理的基本理念和原则1. 风险管理是融资性担保机构稳健经营的基础风险管理是融资性担保机构稳健经营的基础,其核心是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有效的手段,对各类风险进行准确定量和控制,实现风险的最小化。
融资性担保机构作为金融机构,其主要业务是向客户提供融资担保服务,因此在面对各种潜在的风险时,必须具备科学的风险管理理念和有效的风险管理能力。
2. 风险管理的原则风险管理的原则包括全面性原则、科学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和合规性原则。
全面性原则要求融资性担保机构在风险管理过程中,要全面考虑各种风险因素,不偏废某一方面而忽略其他方面;科学性原则要求融资性担保机构在风险管理过程中,要运用科学的方法和工具,对各类风险进行科学的量化和评估;系统性原则要求融资性担保机构在风险管理过程中,要建立完备的管理体系和流程,形成科学的风险管理体系;合规性原则要求融资性担保机构在风险管理过程中,要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内部规章制度,确保风险管理工作合法、规范和有效。
二、当前融资性担保机构面临的主要风险1. 信用风险信用风险是融资性担保机构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
在融资性担保业务中,客户的信用状况直接影响着担保机构的偿债能力和经营稳定性。
一旦客户违约,将直接影响担保机构的资金安全和经营效益,甚至导致担保机构资不抵债。
2. 市场风险市场风险是融资性担保机构面临的另一重要风险。
市场风险主要来自于市场价格波动、利率波动、货币汇率波动等因素,这些波动对担保机构的资产负债管理和资金运作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直接影响着担保机构的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
银行担保机构间贷款风险分担机制的解析
银行担保机构间贷款风险分担机制的解析在现代金融体系中,银行与担保机构之间的合作日益密切,其中贷款风险分担机制是双方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一机制对于促进信贷资源的有效配置、降低金融风险以及支持实体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贷款风险分担机制的核心在于合理分配银行和担保机构在贷款业务中所承担的风险比例。
当企业或个人向银行申请贷款时,担保机构会介入为借款人提供担保。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借款人无法按时偿还贷款,银行和担保机构将按照事先约定的比例共同承担损失。
这种机制的存在有其必然性和合理性。
对于银行来说,虽然它们在评估借款人信用和风险方面具有一定的专业能力,但仍然面临着信息不对称、市场波动等多种不确定因素。
担保机构的参与能够为银行提供额外的风险保障,降低不良贷款率,增强银行的放贷信心。
对于担保机构而言,通过与银行合作参与贷款风险分担,它们可以拓展业务领域,实现自身的盈利和发展。
同时,担保机构在风险管理方面也具有一定的专业优势,能够对借款人进行更深入的调查和评估,为银行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在实际操作中,贷款风险分担机制的形式多种多样。
常见的有比例分担和超额分担两种模式。
比例分担模式是指银行和担保机构按照一定的固定比例分担贷款风险。
例如,银行承担 70%的风险,担保机构承担 30%。
这种模式相对简单直观,容易操作和理解。
但它的缺点是可能无法充分考虑到不同贷款项目的风险特征,导致风险分担不够精准。
超额分担模式则是在一定额度内由银行独自承担风险,超过这一额度的部分由担保机构和银行按比例分担。
这种模式能够更好地激励银行在一定范围内加强风险管理,同时也为担保机构分担了部分高风险贷款的压力。
要实现有效的贷款风险分担,关键在于合理确定分担比例。
这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如借款人的信用状况、贷款项目的行业前景、担保机构的实力和信誉等。
如果分担比例过高,可能会削弱银行的风险管理积极性;如果分担比例过低,担保机构可能承担过大的风险,影响其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