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三第21课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课件共15张pp

合集下载

人教历史必修3:第21课《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ppt课件

人教历史必修3:第21课《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ppt课件

简述现代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历程、经验教训及对策
方法点拨:现代中国教育事业的经验教训要结合重大史实
的得失剖析,对策要针对当前国家趋势和国内困境思考。
精讲阐释:(1)发展历程:①初具规模:从新中国成立到
栏 目

1965年,教育事业在艰难中前进,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 接
教育体系。②遭遇挫折:“大跃进”时代,“教育大跃进”

接受义务教育。
(4)1989年,启动“_希__望___工__程__”,促进贫困地区
20世纪80年代 基础教育发展。
(5)实行普通教育与_职___业__教___育__并举。 (6)高等教育:增设新兴边缘学科专业,建立_学__位__
制度,改革招生与分配制度。
20世纪90年 代
(7)高等教育:着手实施 “__2_1_1_工___程__”计划 科教兴国
2.后果:专门人才缺乏,整个民族文化素质大大下降, 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拉大。
温馨指引:高考制度的废止使得公平、公正的选拔
人才机制无法落实。
三、教育的复兴
1.主要措施:
时期
主要措施
“文革”结束后 (1)_1__9_7_7_年恢复高考制度。
(2)邓小平提出“三个面向”的指导方针。
栏 目
(3)制定《_义__务__教___育__法__》,从法律保障适龄儿童 链
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全面
建设时期。“大跃进”时期教育发展也出现了冒进做法,
出现教育大革命。
应用 思考
1.1949—1966年,我国教育事业取得重大成就的原 因是什么?
提示:新中国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提供了政治保障;
栏 目
党和政府的重视;制定了切合实际的教育方针政策;建立 链

人教版必修三第七单元第21课《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课件(共19张PPT)

人教版必修三第七单元第21课《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课件(共19张PPT)

高等教育
人均受教育年限/年
三、复兴发展
1.教育改革
①全面整顿教学秩序
②组织编写新教材
材料4 1977年8月4日,邓小平在北京亲自主持召开了科 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邀请30多位著名科学家和教育工 作者参加。这是他恢复工作后主持召开的第一个会议。在 这次会议上,邓小平当即拍板,当年恢复中断十年的高考 。12月,570万考生走进考场,加上1978年夏季考生,两 季考生共有1160万人。这恐怕是迄今为止,世界考试史 上人数最多、规模最大的一次考试。
③恢复高考招生制度
材料5 邓小平同志大力倡导全党全社会尊师重教 。国家规定了教师节(1985年),颁布了《教师法 》(1993年),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待遇获得普 遍的提高,尊师重教逐步形成风气,极大地激发了 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④倡导尊师重教社会风气
(5)确立教育优先发展地位,提出“科 教兴国”战略:
3.危害
(1)使教师事业受到极大破坏,严重破坏 了中国的教育事业,导致人才缺乏,
(2)使整个民族文化素质大大下降;
(3)我国与世界发达国家的距离被拉大了。
中国及部分国家25至64岁人口受教育状况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初中及以下
高中
美国1999 日本1999 英国1999 德国1999 中国2000
材料3刘少奇从中国实际出发,倡导“两种教育 制度”即全日制学校教育和半工半读的学校教 育制度; (3)发展全日制学校教育的同时,建立起半工 半读的学校教育制度。
(4)在少数民族地区:以培养少数民族干部为 首要任务,同时加强小学教育和成人业余教育。
2、成就 :

人教版必修三第21课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共30张PPT)

人教版必修三第21课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共30张PPT)

1966年8月19日,破四旧 (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 旧习惯)运动开始以后,一 切外来的和古代的文化都成 为扫荡目标。中学红卫兵 (加上少数大学生)杀向街 头,以打烂一切“四旧”物 品为宗旨,先把北京城内外 砸了个遍,之后又迅速燃遍 全国城乡。
1966年到1976年,中国经历了 “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教育 事业受到严重破坏。知识分子上 山下乡,接受改造,高考废除
停 课 闹 革 命
“北大”红卫兵批判校长陆平等“反动学术权威”
1968年12月,毛泽东下达了“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 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的指示,上山下乡运动大规模展开, 1968年当年在校的初中和高中生(1966、1967、1968年三届学 生,后来被称为“老三届”),全部前往农村。文革中上山下 乡的知识青年总人数达到1600多万人,十分之一的城市人口来 到了乡村。这是人类现代历史上罕见的从城市到乡村的人口大 迁移。全国城市居民家庭中,几乎没有一家不和“知青”下乡 联系在一起。
1.人民教育事业的建立
2.制定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
3.两种教育制度的建立(全日制和半工半读)
1966年,中央文革表态支持全国各地的学生北京交流革命经验,也支 持北京学生到各地去进行革命串联。外地来京者大多是到首都北京 取“文革造反经”和接受毛主席接见的师生,北京赴外地者大多是去 各地煽风点火帮助“破四旧”的师生, 。当时串联师生乘坐交通工 具和吃饭住宿全部免费,成为“文化革命”很特殊的一道风景。
1970年6月27日,中共中央批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关于 招生(试 点)的请示报告》。《报告》提出:经过三年来的 文化大革命,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已经具备了招生条件。计 划于本年下半年开始招生。具体规定:学制,根据各专业具 体情况,分别为2至3年。另办一年左右的进修班。学习内容, 设置 “以毛主席著作为基本教材的政治课;实行教学、科研、 生产三结合的业务课;以备战为内容的军事体育课”。

(人教新课标)必修3历史第21课《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课件

(人教新课标)必修3历史第21课《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课件

动乱中的教育
2.1968年7月21日,毛泽东说:“大学还是要办的,我这里主 要说的是理工科大学还要办,但学制要缩短,教育要革 命,要无产阶级政治挂帅,走上海机床厂从工人中培养技 术人员的道路。要从有实践经验的工人农民中间选拔学 生,到学校学几年以后,又回到生产实践中去”。这段话 后来被称为“七二一指示”。 请回答:这样的办学方针对教育有什么影响? 提示:导致大学教育水平下降,教育事业受到破坏。
1949 34万所 2400万 年 2001 49.13万 1.25亿 年
5219所
127万
205所
11.7万
10.09万 9115.31万 1911所 1175.05万
请回答: (1)从所给的材料看现代中国教育发展状况,反映了哪些教育 现象? (2)这种教育现象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3)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你认为我国教育应该采取哪些措施 来加快发展? 答案 (1)中等教育发展迅速,国家重视基础教育,三级教育 全面发展。 (2)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的确定;“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教育 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教育立法确保教育改革的顺利进 行;改革教育投资,社会力量办学迅速发展。 (3)重视基础教育,提高民族素质;持续发展高等教育;缩小 东西部教育的差距;建立终身教育的体制。
பைடு நூலகம்
角度 从教育重要作用的角度突破 【示范3】► “我们要千方百计,在别的方面忍耐一些,甚至 牺牲一点速度,把教育问题解决好。”邓小平这段话的根 本依据是 ( )。 A.教育是预防资本主义“和平演变”的战斗阵地 B.教育是提高劳动者科技文化水平进而发展生产力的必 由之路 C.教育是社会产业结构组成部分 D.各国政府都很重视教育 解析 本题是最佳选择题,应该从问题的本质方面的考 虑,科技在人才,人才在教育,体现教育的重要地位。 答案 B

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第七单元 第21课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课件(共17张PPT)

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第七单元  第21课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课件(共17张PPT)

(2)科技进步、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都离不开教育; 要优先发展教育;教育是实现现代化的关键。
(3)发展教育是实现现代化的关键。
百年大计 教育为本 国运兴衰 系于教育
我国的“211工程”院校和“985”院校
北京(23所):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 京工业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北京化工大学 北京邮 电大学 中国农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北京科技大学、中国传媒大学、 中 央民族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中央音乐学院、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北京 中医药大学、 北京外国语大学 、北京体育大学、 中国政法大学、 中央 财经大学、 华北电力大学 上海(9所): 上海外国语大学、 复旦大学、 同济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 、 上海大学 、上海财经大学、 东华大学、 华东理工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与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合并 天津(3所): 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天津医科大学; 辽宁(4所): 大连理工大学 东北大学 辽宁大学 大连海事大学 吉林(3所): 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 延边大学 黑龙江(4所):哈尔滨工业大学 哈尔滨工程大学 东北农大 东北林业大学 江苏(11所) :南京大学、 东南大学、苏州大学、 南京师范大学、中国矿 业大学 、中国药科大学 、河海大学、 南京理工大学、 江南大学、 南京 农业大学、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安徽(3所):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安徽大学、合肥工业大学 山东(3所): 山东大学 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石油大学 湖北(7所) :华中科技大学、 武汉大学、 中国地质大学 、武汉理工大学 、 华中师范大学、 华中农业大学、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湖南(3所): 湖南大学、 中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 广东(4所) :中山大学 、华南师范大学、 暨南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 四川(5所) :四川大学 、西南交大、电子科技大学 、四川农大、西南财大 陕西(7所) :西北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 长安大学、西北农 林科技大学、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陕西师范大学 军事院校 (3所) :第二军医大学 第四军医大学 国防科技大学 另外:甘肃(1所) 兰州大学;新疆(1所) 新疆大学 ;宁夏(1所)宁夏大学; 青海(1所)青海大学;贵州(1所) 贵州大学;云南 (1所) 云南大学 ;广西(1 所) 广西大学;河南(1所) 郑州大学 ;江西(1所) 南昌大学 ;浙江(1所) 浙江 大学;福建(2所) 厦门大学、福州大学 ;内蒙古(1所) 内蒙古大学 ;山西(1 所) 太原理工大学;河北(1所) 河北工业大学;重庆(2所) 重庆大学、 西南大 学

第21课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课件(人教版必修3)

第21课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课件(人教版必修3)

D.②③④
2、20 世纪 90 年代,中共中央为实现我 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而作出的重大部署是( )
A.开展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B.实施“科教兴国”发展战略 C.提出“三个面向”的教育方针 D.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 针
3、(2009·浙江卷)电影《高考1977》反映了恢 复高考后的第一次考试。如果让你来设计这场考 试的场景,可能出现的是
在军垦农场锻炼的北京大学生
广州知青去海南农村落户
持续十年的“文化大革命”对高等教育造成严重破 坏。
北京大学红卫兵在批斗北大校长陆平等反动学术权威
1、重归正轨:
“文革”后 ,邓小平充分肯定新中国前17年的教育
工作,在教育战线全面拨乱反正,整顿教学秩序,恢复 中断十年的高考制度,组织编写新教材,倡导尊师重教。
教育在当今科教兴国中的作用
1.教育通过培养人才,来提高社会经济发展的
知识含量;
2.教育不断提高劳动力素质,发掘劳动力的巨
大智力资源;
3.教育致力于培养民族的创新意识,增强以科
技创新为核心的综合国力;
4.教育可以促进科学技术形成规模,从而改善
社会经济结构,促进经济效益的良性发展。 5.教育的大力投入,有利于后发型国家摆脱贫 穷落后的状态。
• 1.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毛泽东提出: “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 智育、体育等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 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这个教育方针 体现了( )
• ①重视全面发展 ②重视德育 ③教育要面向 世界 ④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 C.①②④
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教育向新民主主义教育的转变
2.制定教育方针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21课《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PPT课件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21课《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PPT课件

②『思考』 改革教育……以利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在这场 “文化大革命”中,必须彻底改变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统治我们学校的现象。
——《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 材料中对我国的教育作出了怎样的错误估计?革命的结果如何? [答案] 估计:认为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已经统治了学校,必须在“文化 大革命”中彻底改变这种现象。结果:“左”倾错误统治了教育阵地,教育 事业遭到了极其严重的破坏,使中国在一个时期内出现了“文化断层”“人 才断层”的局面;严重影响全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和现代化事业的发展。
①『辨析』 新中国教育方针的制定是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不是在 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确立了教育要为国家建 设服务,学校要向广大工农开门,大力提高人民的文化水平的决策,为创建社 会主义教育拉开了序幕。
『阐述』 图示法理解人民教育的奠基
2.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1)方针:使受教育者在德育、_智__育____、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 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2)措施:在发展全日制学校教育的同时,建立起__半__工__半__读__的学校教育制 度。 (3)成就 ①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②培养了大批素质较高的___劳__动__后__备__军__和_德__才__兼__备___的建设人才。
学习目标诠解
重难透视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 历程。
学法指导 理解教育与科技、经济发展内在的必 然联系。
课前自主学习
一、人民教育的奠基…………① 1.过渡时期 (1)措施:1949年底,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决定建立__人__民__教__育__ 事业。 (2)方针:确立教育要为__国__家__建__设__服务,学校要向广大工农开门,大力提 高人民的文化水平。 (3)意义:成功地将半殖民地半封建教育,改变为沿着__社__会__主__义__方向前进 的新中国的人民教育。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第21课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 PPT课件(38张)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第21课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 PPT课件(38张)

德智体全面发 展,有社会主 义觉悟有文化 的劳动者
扫盲 教育
为教育发展 奠定基基础
挫 折
文革时期
1966年废除高考; 招收工农兵学员。
使教育受到极大破坏; 人才缺乏; 民族素质下降; 与发达国家差距拉大。
复 社会主义现代 恢 “三复个高面考向;”;“制科定教《兴义国务”教;育法教》育蓬勃发展;
兴 化建设新时期 “211”工程; “希望工程” 加大西部教育的发展
“文化大革命”中的“教育革命”
在军垦农场锻炼的北京大学生
广州知青去海南农村落户
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通行证 海 南 知 青 武 装 训 练
1968年12月,毛泽东下达了“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 要”的指示,上山下乡运动大规模展开,1968年当年在校的初中和高中生(1966、 1967、1968年三届学生,后来被称为“老三届”),全部前往农村。文革中上山下 乡的知识青年总人数达到1600多万人,十分之一的城市人口来到了乡村。这是人类 现代历史上罕见的从城市到乡村的人口大迁移。
60%以上
38.1%
1949年
1964年
年均扫盲604.3万人
(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网站)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
识字是终身学习的关键, 是民主和公民社会的基础工具, 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先 决条件,更是最基本的人权。
1966年起,每年9月8日为国际扫盲日
文盲、半文盲人数占总人口的比例 (%)
小 学 11626.9万人 1946年的3.9倍
——《千秋基业 壮丽诗篇——共和国教育50年 》 (教育部部长 陈至立 1999年)
二 动 乱 中 的 教 育

1.文革开始后,师生卷入扫“四旧”活动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七单元第21课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 课件(共26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七单元第21课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  课件(共26张PPT)

动乱中的教育(1966-1976) 1、表现 “文革”时使教育事业遭到严重破 坏,很多师生都被卷入“扫四旧” 批走资派活动中,各地大中学校 一度停课,教育秩序混乱;
1966年高考制度废止;
70年代初高等院校开始招收“工 农兵学员”,导致大学教育水平
1966年5月29日,清 华大学附属中学部分学 生成立了全国第一个红 卫兵组织。图为清华大 学附中红卫兵的旗帜。
A新中国的文化教育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D的)文化教育
B其重要内容是向工农和工农子女开门
C开展扫盲和工农识字教育
D工农业者脱产入学,接受正规教育
3、20世纪90年代以来党和政府把教育事业摆在
优先发展的地位,提出的战略是
A.科教兴国
B.教育革命
(A)
C.三个面向
D.信息高速公路
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表现在①大学数量不断增加
C.内景:考场中张贴有实施“科教兴国”战路略的标语
D.特写:作文题目“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二)问答题
党和国家为什么要提出“科教兴国”战略?
答案提示: ①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的根本动力。 ②科技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取决于劳动者的素 质,在于培养人才。 ③教育是培养科技人才的基地。
请回答:新中国教育事业有了哪些发展?为 什么得到较快发展?
(制定并全面贯彻了正确的教育方针)
3、成效
①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学前教育、大中小学教育及成人教育 初具规模,全日制教育、业余教育和 半工半读教育共同发展。
②培养了大批素质较高的劳动后备军 和德才兼备的建设人才。
③奠定了教育发展的坚实基础。
的思维 方式解 决学习 上的问 题和生 活中 学生的 创新意 识。 对 学生进 行阶段 性训练 ,巩固知 识,提 高 能力。 更 新教育 观念,更 新知识 结构,探 索课 堂模式 , 好 思想上 和技术 层面上 的准备 。 要求 1.做到 “四统 一”。 在备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七单元第21课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 课件(共42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七单元第21课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  课件(共42张PPT)

1995年召开的全国科技大会,党 党中和央国明家确为提什出么实要施提科出教“兴科国教战兴略国”战略?
我们国家,国力强弱、经济发展后 劲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 取决于知识分子的数量和质量。一个十 亿人口的大国,教育搞上去了,人才资 源的巨大优势是任何国家比不了的…… 如果现在不向全党提出这样的任务,就 会误大事,就要负历史责任。
论 。 通 过 探 究实验 培养学 生观察 能力和 分析问 题的能 力。 1、 情 境 创 设
从 生 活 中 的 现象入 手,引导 学生思 考,最喜 欢什么 “水” ,学生 异常兴 奋,争先 恐后的 回 答 。 教 师 要及时 跟进这 些是水 吗?激 发学生 的探究 欲。
通 过 以 上 情 境创设 引入新 课,刚才 说到的 这些并 非水而 是溶液 ,是我们平常接触很多 的 一 类 物 质 ,那你们 知道他 们是怎 么形成 的吗? 2
百年大计 教育为本 国运兴衰 系于教育
劳动模范
郝建秀(中)
1952年在山东大 学附属工农速成 中学学习
(1954年入中国 人民大学附设工 农速成中学学习)
采煤工人施玉海在中国煤矿工人速成中学学习
二、动乱中的教育
1、原因: “文革”十年极“左”路线的干扰和破坏
2、表现: (1)师生“破四旧” ,学校停课 (2)1966年,废止高考制度 (3)70年代初,招收“工农兵学员” (4)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
日本1952—1961年的经济增长模式为:经济增长(100%)=33.4%(劳动增长+ 资本增长)+66.6%(科学技术)。
目前,发达国家技术和知识的增加占生产率增长总要素的60%-80%,我国占30% 左右。
以上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