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法运算律
《加法运算律》教案分析
《加法运算律》教案分析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材第五章第一节《加法运算律》。
内容包括加法运算律的定义、应用以及在实际问题中的运用。
具体章节内容为:5.1加法运算律的概念,5.1.1加法运算律的推导,5.1.2加法运算律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运算律的概念及其应用。
2. 培养学生运用加法运算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速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加法运算律的概念及其应用。
难点:理解加法运算律的本质,并能灵活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教学课件。
学具:学生练习本、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多媒体展示小明购物找零的场景,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数学问题。
2. 例题讲解(1)引导学生观察并分析小明购物找零的场景,得出加法运算律的推导过程。
(2)讲解加法运算律的定义:对于任意两个数a和b,它们的和a+b等于b+a。
(3)通过实际例题,讲解加法运算律的应用。
3. 随堂练习(1)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上的练习题。
(2)对学生的答案进行点评,分析错误原因,指导正确解题方法。
4.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加法运算律的定义:对于任意两个数a和b,它们的和a+b等于b+a。
2. 加法运算律的应用:3. 例题及解答: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下列各题,并运用加法运算律简化计算过程:① 123 + 456② 789 + 654小明有5元、10元和20元的纸币各一张,他想知道这些纸币加起来的总金额是多少?2. 答案:(1)① 579② 1443(2)35元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加法运算律在生活中的应用,例如:购物找零、统计数据等。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安排与讲解2. 教学目标的设定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把握4. 教学过程的实践情景引入5. 例题讲解的深度与广度6.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答案的准确性7.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一、教学内容的安排与讲解教学内容应紧扣加法运算律的定义和应用,确保学生在理解上无偏差。
加减乘除运算律
加减乘除运算律1. 前缀加法运算律:对于任意实数a和b,其前缀加法运算a+b等价于后缀加法运算+b a。
2. 前缀减法运算律:对于任意实数a和b,其前缀减法运算a-b等价于后缀减法运算b a-。
3. 前缀乘法运算律:对于任意实数a和b,其前缀乘法运算a*b等价于后缀乘法运算*b a。
4. 前缀除法运算律:对于任意非零实数a和b,其前缀除法运算a/b等价于后缀除法运算/b a。
注意事项:- 前缀表达式的运算顺序为从右到左- 后缀表达式的运算顺序为从左到右1. 前缀加法运算律前缀加法运算是指在表达式中,加号位于操作数前面的情况,例如:+ 2 3,表示求2和3的和。
但是在计算机中,通常采用后缀表达式进行计算。
因此,我们需要将前缀表达式转换为后缀表达式,即: 2 3 +。
根据前缀加法运算律,可以得出:+ 2 3 = 3 2 +这个例子中加号所在的位置移动了,操作数的顺序也发生了改变,但是其运算结果并没有改变。
2. 前缀减法运算律前缀减法运算是指在表达式中,减号位于操作数前面的情况,例如:- 5 2,表示求5和2的差。
同样需要将其转换为后缀表达式:5 2 -。
根据前缀减法运算律,可以得出:- 5 2 = 2 5 -同样地,符号位置和操作数的顺序发生了改变,但运算结果并没有改变。
3. 前缀乘法运算律前缀乘法运算是指在表达式中,乘号位于操作数前面的情况,例如:* 3 4,表示求3和4的积。
同样需要进行后缀表达式转换:3 4 *。
根据前缀乘法运算律,可以得出:* 3 4 = 4 3 *同上,符号位置和操作数的次序发生了改变,但运算结果并没有改变。
4. 前缀除法运算律前缀除法运算是指在表达式中,除号位于操作数前面的情况,例如:/ 6 2,表示求6除以2的商。
同样需要进行后缀表达式转换:6 2 /。
根据前缀除法运算律,可以得出:/ 6 2 = 2 6 /同上,符号位置和操作数的顺序发生了改变,但运算结果并没有改变。
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
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1、加法交换律:用字母表示为:a+b=b+a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2、加法结合律:用字母表示为:(a+b)+c=a+(b+c)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和第三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和第一个数相加,和不变。
3、乘法结合律:用字母表示是:(a×b)×c=a×(b×c)。
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三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一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
使用时机:当几个数相乘时,如果其中两个数相乘得整十、整百、整千的数就可以应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
乘法结合律可以改变乘法运算中的顺序。
如25和4、50和2、125和8、50和4、500和2等。
4、乘法分配律:用字母表示数:(a+b)×c=a×c+b×c或(a-b)×c=a×c-b×c两个数的和(或差)与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或被减数、减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在把两个积相加(或相减),结果不变。
5、乘法交换律用字母表示为:axb=bxa。
两个数相乘,交换乘数的位置,积不变。
扩展资料1、在连加计算中,当某些加数相加可以凑成整十、整百、整千的数时,运用加法运算律可使计算简便。
口诀:连加计算仔细看,考虑加数是关键。
整十、整百与整千,结合起来更简单。
交换定律记心间,交换位置和不变。
结合定律应用广,加数凑整更简便。
2、在连乘计算中,当某两个乘数的积正好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时,运用乘法运算律可使计算简便。
运用分解的方法,将某个乘数拆分成几个数相乘的形式,使其中的乘数与其他乘数的乘积“凑整”。
乘法分配律特别要注意“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中的分别两个字。
注意:1、一定要括号外的数分别乘括号里的两个数,再把积相加。
乘法对于减法的分配律是括号外的数分别乘括号里的两个数,再把积相减。
《加法运算律》课件
89
86
114
(89+86)+114
= 175+114
= 289(人)
答:三个年级共有学生2:还有没有别的方法?
89+(86+114) 为什么要这样算呢?
= 89+200 = 289(人)
(86+114)可以凑成 整百数,计算简便。
答:三个年级共有学生289人。
教材第30页例2
观察这两种方法,你有什么发现?
(89+86)+114
89+(86+114)
= 175+114
= 89+200
= 289(人)
= 289(人)
两个算式中,三个加数都相同。 都是89、86和114 。
第一个算式是先把前两个数相加,
第二个算式是先把后两个数相加。 两个算式的结果相等。 都等于289。
教材第30页例2
教材第31页“算一算”
总结规律: 3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第3个数; 或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加第1个数,和不变。 这就是加法结合律。
如果用a、b、c表示三个数, 那么(a+b)+c=a+(b+c)。
课堂练习
1.填一填。 320+180= 180 +320
150+ 478 =478+150
算 一 算 (153+315)+85 153+(315+85)
= 468+85
= 153+400
= 553
= 553
观察上面的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两个算式中,三个加数都相同。 都是153、315和85。
有理数的加、减法的法则及运算律
错例分析
到原点的距离是4的点有几个?若A.B的距离是6,且到原点的距离相等,A在原点的左边,B在原点的右边 A.B分别带表什么数? 答:到原点的距离是4的点有2个,分别是+4和-4.若A.B的距离是6,且到原点的距离相等, A在原点的左边,B在原点的右边, A为-3,B为+3.
冬季某天我国三个城市的最高气温分别是-10℃,1℃, - 7℃把他们从高到低排列为
4 若-a>a,则a只能是
5 一个负数在增大时,它的绝对值在
<
>
>
>
>
<
负数
减小
1℃ , —7℃ , -10℃
<
>
2比较大小:-3 π - -Biblioteka 2aa-1-(a-1)
用“>”或“<”填空 —8 6 ; 0 __ - 18 ; 0.01 0 13 - 13 - 0.1 - 10 - 1 - 0.75
a+( b+ c )=( a +b )+c
(1)符号相同的数可以先相加; (2)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可先相加; (3)几个数相加得整数时,可先相加; (4)同分母的分数可以先相加;
a-b = a + (-b)
添加标题
有理数减法法则
添加标题
减去一个数等于加这个数的相反数
添加标题
注意:只要减号变成加号、减数换成其相反数;
有理数加法法则
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 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整式的加减运算依据的运算律
整式的加减运算依据的运算律
整式的加减运算依据的运算律是一组针对多项式和整式的运算规则,用于推导出如何进行加减法运算。
这套规则实际上也是抽象代数学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整式的加减运算原理。
整式的加减运算依据的运算律,大致可以分为五类:
一、零元率定理:
零元率定理在整式的加减运算中非常重要,即:加上零等于本身,减去零等于本身。
二、结合律:
结合律要求在加减运算中,应该先结合同类项,再考虑不同类项。
即在加减之前,先把同类项结合起来,再进行加减运算。
三、交换律:
交换律指,在加减运算中,可以将加数和被加数的顺序随意交换,仍然可以得到相同的结果。
即a+b=b+a,a-b=-(b-a)
四、分配律:
分配律要求,在乘除运算中,可以把乘数或者被乘数分别乘以一个数,再进行加减运算,仍然可以得到正确的结果。
即a*(b+c)=a*b+a*c,a/(b+c)=(a/b)/(a/c)
五、逆否律:
逆否律要求,在加减运算中,加法的逆运算是减法,减法的逆运算是加法。
即a+b=c,则b=c-a;a-b=c,则
b=a-c
上述五类运算律,是整式的加减运算所必须遵守的一套规则,从中可以看出,整式的加减运算依据的运算律,既是简单又有效的。
总之,整式的加减运算依据的运算律,是一组针对多项式和整式的运算规则,主要包括零元率定理、结合律、交换律、分配律和逆否律等五类规则,通过这五类规则,可以帮助我们正确地完成加减法运算,使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整式的加减运算原理。
加减法的运算法则
从低位开始相加
加法法则:从低位开始相加,逐位相加
计算步骤:将两个数的个位相加,得到 和的个位
进位处理:如果相加的结果大于10,则 需要进位
继续相加:将两个数的十位相加,得到和 的十位,同时将进位值加到和的十位上
重复步骤:直到将所有位数相加完毕, 得到最终结果
进位处理
进位规则:当两个数相加,和的个位大于或等于10时,需要进位
减法的性质包括:交换律、 结合律、分配律
减法的性质可以用于简化 计算
减法的性质可以用于解决 实际问题
加法交换律:a+b=b+a
总结
加法结合律: (a+b)+c=a+(b+c)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 (a*b)*c=a*(b*c)
乘法分配律: a*(b+c)=a*b+a*c
减法的性质:a-b=a+(-b)
进位方法:将和的个位减去10,将十位加1
进位示例:12+34=46,个位相加为6,大于10,需要进位,将个位6减去10,十位 加1,得到46
进位注意事项:进位时,要注意十位和个位的变化,避免出错
总结
加法法则:将两个或多个数相加, 得到它们的和。
加法运算:将两个或多个数相加, 得到它们的和。
加法运算法则:将两个或多个数 相加,得到它们的和。
减法法则的应用:在日常生活中,减法法则可以用来计算物品的数量、价格等。 减法法则的注意事项:在进行减法运算时,要注意被减数和减数的位置不能颠倒,否 则会得到错误的结果。
加减法的应用
购物时计算价格 计算时间差 计算距离 计算重量差
在生活中的运用
在数学中的运用
数学的五种运算律
数学的五种运算律
数学是一门广泛运用于各个领域的学科,而数学的基础则是五种运算。
这五种运算律是:加法律、减法律、乘法律、除法律和等号律。
加法律是指两个数相加的结果不受顺序的影响。
例如,1+2和2+1的结果都是3。
减法律是指减法与加法互为逆运算,即a-b = a+(-b)。
例如,5-3等于5+(-3)。
乘法律是指两个数相乘的结果不受顺序的影响。
例如,2×3和3×2的结果都是6。
除法律是指除法与乘法互为逆运算,即a÷b = a×(1/b)。
例如,10÷2等于10×(1/2)。
等号律是指等式两边的数值相等,如果在等号两边同时进行相同的运算,则等式仍然成立。
例如,2+3=5,对等式两边同时减去2,得到3=5-2。
五种运算律是数学的基础,也是各个领域中数学问题的基础。
掌握这些运算律,能够更好地理解各种数学概念,并解决数学问题。
- 1 -。
加减法的关系和加法运算律
( ×) (× ) ( √) (√ ×)
算一算
怎样算简便就怎样算。
108+213+92 284+97+16
89+26+411
514+98+96
108+83+17
342+58+165
减法的性质
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这个数减去两个数的和
字母表达式
a-b-c= a-(b+c)
什么要变
运算符号 运算顺序
150-70=( 80 ) 70+80=(150)
我会看,我会想,我会算!
填表
加数
76
60
52
加数
52
90
38
和
128
150
90
被减数
102
246
106
减数
95
148
37
差
7
98
69
笔算 运用加减法的关系进行验算
268
420
+1 5 2
验 算:
-1
5
2
4 20
268
702
549
-1 5 3 验 +1 5 3
174-55-45
856-(656+120) 582-(482+59)
算一算 299+657 102+348 145+75-45 345-261+255 547-95-247
432-397 647-203 264+59-64 694-85-194 353-140-53
小马虎在做一道减法题时,把减数72看 成27,这时得到的差是309,正确的差应 是多少?
《加法运算律》数学教案设计
《加法运算律》數學教案設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理解和掌握加法运算律,包括交换律和结合律。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和操作,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并理解加法运算律的规律。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和掌握加法运算律。
难点:通过实例自主发现并理解加法运算律。
三、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出示一些简单的加法算式,让学生进行计算。
然后提出问题:“这些加法算式的计算结果有没有什么规律?”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二)探索新知
1. 交流展示:请几位学生分享他们发现的规律。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概念,并给出相应的定义。
2. 实例验证:教师再出示一些新的加法算式,让学生运用刚才学习的加法运算律来检验其正确性。
(三)巩固练习
设计一些相关的练习题,如填空题、选择题等,让学生在实践中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加法运算律。
(四)课堂小结
请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加法运算律的重要性,并提醒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和应用。
四、作业布置
布置一些加法运算律的应用题,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深化理解和记忆。
五、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让他们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知识。
同时,也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加法运算律
(4) 58+42+19=(58+42)+19 运用了加法结合律。 ………( × ) (5) (9+0.5)+ 1 = 9+(0.5+ 1 )
8
8
运用了加法结合律。 ………( √ )
第四关:活学巧用 下面两组题目得数相等吗?如 果比赛,你会选哪一题?为什么? A组 (1) 38+76+24 (2) 38+(76+24)
100
B组 (1) (88+45)+12 (2) 45+(88+12) 100
谢谢!
加法运算律
1
28个男生跳绳
17个女生跳绳
23个女生踢毽子
17+28=45(人)
跳绳的有多少人? 28+17=45(人)
1
上面两道算式的得数相同,可以写成等式: 28+17=17+28
你能再写几个这样的等式吗?
你有什么发现?分小组讨论一下!
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它们的 和不变
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出来吗?
560+(140+70)=(560+ 140)+(70)
第三关:明辨是非
判断各题说法是否正确。
(1) 160 + 8 = 88 + 80 运用了加法交换律。 ………( × ) (2) 18-(5+7)=18-(7+5) 运用了加法交换律。 ………( √ ) (3)(88+19)+27=27+(88+19) 运用了加法结合律。 ………( × )
(84+68)+32=84+(68+32) 加法结合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8+45)+12 45+(88+12)
了解一下,班级里有多少位同学?
挑战自我
64+25+136+75=(64+ 30+28+70+72=( + )+(25+ )+( + ) )
5×4=4× 6×4×5=6×(
×
)
思考题:
你能快速算出结果吗?
98+998+9998+3×2=
仔细观察
+
-
× 猜测验证
得出结论 ÷
谢谢大家,
请多指导!
(ɑ+b)+c=ɑ+(b+c)
下面的等式各应用了什么运算律?
如果是加法交换律的男生起立, 如果是加法结合律的女生起立。
82+0=0+82
(84+68)+32=84+(68+32)
147+
=
+147
75+(48+25)=(75+25)+48
75+(25+48)
75+(48+25)=(75+25)+48
75+(25+48)
请用加法交换律进行验证。
353+147=
你能在
里填上合适的数吗?
ɑ+204=204+ ɑ
(45+36)+64=45+( 36+ 64 ) 56+(18+44)=(56+18 )+44
44 18
比一比,谁最快。
男生计算上面的算式, 女生计算下面的算式。
38+76+24 38+(76+24)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
加法运算律
滨海县滨淮镇中心小学 汪洪波
热身活动
45+28=
60+32=
48+37=
32×3=
24×4=
0.6+0.8=
3.2+0.4=
24+54=
7.6+10=
10 100
+
30 100
=
5000+600=
700+800=
(20+30)+40
20+(30+40)
你能提出加法计算的问题吗?
1.跳绳的有多少人? 2.参加活动的一共有多少人?
1.跳绳的有多少人?
0.7+0.5 = 0.5+0.7
5 10
+
2 10
=
2 10
+
5 10
ɑ+b=b+ɑ
2.参加活动的一共有多少人?
算一算,下面的
里能填上等号吗?
(45+25)+13 = 45+(25+13) (36+18)+22 = 36+(1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