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物理变化 温度 教案 物理北师大八年级上 (3)

合集下载

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物态变化_温度》教学教案

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物态变化_温度》教学教案
课题
一、物态变化温度
学习目标
1、能列举自然界和生活中不同状态的物质。理解气态、液态、固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知道在一定条件下,物质存在的状态可以发生变化。
2、理解温度的物理意义,了解生活中常见的温度值。
3、理解常用温度计的原理以及温度计的构造和刻度方法。
重点难点
重点: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会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总结:
(一)物质在自然界存在的状态
1、固态:既具有一定的,又具有一定的。
2、液态:具有一定的,但没有一定的。
3、气态:既没有一的,又没有一定的。
(二)物态变化:物质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称为物态变化。(6种)
二、温度及其测量
实验:用感官感知物体的冷热。用手摸放在教室里的金属块、木块、泡沫塑料,感觉它们的温度是否相同?
热力学温度:单位是开尔文,符号表示K。
三、体温计
1、结构和普通温度计的区别。
2、量程和普通温度计的区别。
3、使用方法和普通温度计的区别。
四、小结
创设情境,提问引导学生思考。组织各组分类比赛,要求学生说出分类标准。目的: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引导学生根据分类总结各种物态的特点。
讲解物态变化的概念。
演示实验,叫学生尝试,由此引入温度概念。目的:让学生亲身体会,理解温度记这一测量工具学习的必要性。
2、量程和分度值不同:量程是35——42℃,分度值是0.1℃。
3、使用方法不同:使用前,拿着体温计的上部用力向下甩,读书时可以离开人体。
举手阐述一节课所得。
作业设置
课后作业2、3题做于作业本上
教学反思
检查签阅
第周,应备课时实备课时,共课时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1.1《物态变化 温度》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1.1《物态变化 温度》

《物态变化温度》◆教材分析本节是初中物理的第一节课。

从本节从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和温度开始,让学生们在熟悉物理现象中进行学习。

本节先对生活中熟识物体进行分类。

引出物质的三种状态,再通过冰熔化成水的实验,说明物态之间是可以变化的。

温度对于学生是习以为常的,教材要求学生认识到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就可以了,学生对此是比较容易接受的。

通过人体感受温度常常是不可靠的,从而引入温度的测量和温度计的构造和使用。

通过本节让学建立物体变化和温度的概念。

【知识与能力目标】1、理解气态、液态和固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及及物质存在的状态可以发生变化。

2、理解温度的概念,知道常用温度计的制作原理以及温度计的构造和刻度,会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对大量物质按照固、液、气三种不同状态分类,体会对物质进行分类的方法。

2、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温度计的结构,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冰化成水的实验反映出的事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的事实,培养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看待问题。

2、通过参与教学活动,产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

[来源:ZXXK] 【教学重点】1、理解气态、液态和固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2、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1、温度计的构造。

实验室用的温度计、三脚架 石棉网 烧杯 酒精灯 冰块等第一课时一、情境引入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开启物理之门,进入神奇的物理世界。

学习物理,首先要认真观察生活中的现象,找到它们的特点和规律。

我◆ 教学重难点◆ 教学过程们来观察这三幅图:晶莹剔透的冰、瓢泼大雨、空气中的水蒸气。

提问1:冰、雨、水蒸气都是什么?回答1:它们都是水。

提问2:冰、雨、水蒸气有什么不同?回答3:它们的状态不同(引导学生发现状态不同)二、物质的状态与水一样,自然界中常见的物质可分为三种形态:固态、液体、气态。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物理1.1物态变化温度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物理1.1物态变化温度教学设计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会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1.冰融化成水的过程中,温度为什么保持不变?
2.水沸腾时,温度会如何变化?
3.生活中还有哪些物态变化现象?它们与温度有何关系?
每个小组在讨论过程中,我会鼓励他们积极发表观点,倾听他人意见,形成共识。通过小组讨论,学生将加深对物态变化和温度概念的理解,培养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感受到物理学科的趣味性和实用性,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2.强调直观教学:运用实验、图像等直观手段,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物态变化过程和温度概念。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组织实验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提高他们的实验操作技能。
4.注重分层教学: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设计难易适度的教学内容,使他们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2.讲解基本概念:详细介绍固态、液态、气态以及物态变化的名称,让学生对物态变化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3.实验探究:组织学生进行冰融化、水沸腾等实验,观察物态变化过程,并引导他们总结规律。
4.温度概念:讲解温度的定义,介绍摄氏度,让学生掌握温度的测量方法。
5.生活实例:分析生活中物态变化现象,如冬天河面结冰、夏天冰淇淋融化等,让学生了解物态变化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他们积极探究自然现象的精神。
2.培养学生珍惜资源、爱护环境的意识,让他们认识到物态变化在节能、环保等方面的意义。
3.通过对物态变化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自然界的变化规律,培养他们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的态度。
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如冰块融化、水烧开等,引起学生对物态变化的关注。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学案:1.1物态变化 温度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学案:1.1物态变化  温度

物态变化温度主备:审核:【学习目标】1、通过生活常识,了解物质在常温下有哪几种状态。

2、了解固态、液态、气态三种状态的特点。

3、从微观领域分析固态、液态、气态三态下的分子排列。

4、理解物态变化的定义。

5、知道除了三态外物质还能有其它状态。

【重难点】1、区分物质与物体。

2、能够判断物质所处的状态。

3、掌握固态、液态、气态的各自特点。

【预习思考】——请你动脑思考??1、一般情况我们所说的水是什么状态的??2、在生活中人们所说的水、水蒸气、冰是同一种物质么?如果是它们有什么不同之处?3、火山爆发后岩浆到哪去了?4、在本节学习后,你能够准确的判定物质的状态么??你的判断依据是什么?5、思考水在三态间变化时,体积如何变化?【导学内容】——课前讨论完成1.物态是指:。

2.通常状态下,物质存在的状态是、和。

平时我们见到的铁是态的,酒精是态的,氧气是态的。

3. 有固定形状和一定体积的是体,当物质处在该状态时分子排列,分子之间间隙每个分子只能在原位置附近振动,所以固体具有的特点。

4.固体的温度升高,分子的运动,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分子的运动足以使它们离开原来的位置,而在运动,这时物质便以的形式存在。

5.液态物质的温度再升高,分子运动更加,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分子会摆脱其它分子的作用而的运动,这时物质便以的形式存在。

6.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的多数物质从液态变化为固态时,体积;从液态变化为气态时,体积会显著;这主要是因为组成物质的分子之间的间隙逐渐;(填入变小、不变或变大)水变成冰时体积会。

7.物质由一种状态变化为另一种状态叫做。

8.物质可能存在的第四种状态:。

【课堂导学】【活动一】教师讲述物质和物体分别是化学和物理的研究对象。

对于初学者区分这两个概念只需要知道一些例子就可以了。

物体是由物质构成的。

物体是一个实物概念,包括汽车、桌子、树等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方式看得见、摸的着的东西。

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活动二】同学举例请大家谈论,在我们生活的环境中,物体都有哪些状态?相同的状态有何共同点?请同学们在课堂上寻找实例物体,进行举例。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1.1 物态变化 温度 教案设计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1.1 物态变化 温度  教案设计

物态变化温度温度的测量【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在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的基础上,练习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自学能力。

过程与方法组织学生使用温度计测量物体的温度,并认真分析、讨论、总结如何正确使用温度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相互协作、友好相片的健康心理。

(2)让学生经历实验操作过程,享受物理实验带来的喜悦。

【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实验使学生进一步强化正确使用温度计的方法。

难点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

【教学准备】冰块、自来水、温水、烧杯两只、温度计一支【教学课型】实验课【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导语一师:同学们,温度是什么样的物理量?温度的测量工具是什么?导语二师:(1)常用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是什么?(2)常用液体温度计的构造是什么?(3)怎样正确使用温度计?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实验(一)测量冰块的温度【实验步骤】(1)估测被测物体—冰块的温度,记入表格;(2)观察温度计的是量程(即测量范围)和分度值(一个小格代表的温度值);(3)将温度计的玻璃泡与冰块充分接触;(4)当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温度计仍需和冰块接触;(5)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6)将实验结果记入表格。

[做一做]学生按要求实验操作,教师巡视。

实验(二)测量自来水的温度实验(三)测量温水的温度【实验步骤】同上记录表格[交流]你的估计准确吗?[议一议]我们在实验中,使用温度计还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小结归纳](板书)(1)实验前先要估测被测物体的温度,选择合适温度计;(2)要爱护温度计,不能用温度计搅拌液体,更不能与容器碰撞。

(3)要规范读数。

[看一看] 多媒体播放“温室效应”和“热岛效应”图片,并请学生同时阅读有关内容,请学生就此发表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课后活动] 每个学生可选择一个恰当的时间做实际温度的测量记录,通过描绘不同时刻所对应的温度边连线,了解一天中气温变化的情况。

八年级物理上册 1.1物态变化 温度教案 (新版)北师大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 1.1物态变化 温度教案 (新版)北师大版

物态变化温度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温度概念,知道摄氏温度单位是如何规定的。

2、知道温度计的原理、构造,会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物态变化的学习,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通过对本章知识的概括,培养学生综合概括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固态、液态、气态三对之间紧密相关的互逆过程,认识到物质运动变化形式是多样的,任何一种运动变化都有规律、有意识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研究自然科学时的审美意识。

教学重点1、知道物态变化的定义;2、掌握温度计的使用。

教学难点掌握温度计的使用。

教学方法归纳法、讲练结合法教学过程(一)物态变化1、固态:有一定形状和体积;2、液态:没有固定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3、气态:既没有固定形状,也没有固定体积。

做课本P9做一做实验:如图1-2所示,将冰块放入烧杯中,用酒精灯给烧杯缓慢加热,观察冰块的变化。

现象:冰块融化,持续加热后,水会沸腾并产生水蒸汽。

通过这个实验引导学生了解冰可以变成水,水可以变成水蒸汽,这说明,在一定条件下,物质存在的状态可以发生变化。

物态变化定义:物质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称为物态变化。

(二)温度1、定义: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单位:(1)国际单位制中采用热力学温度(T)单位是“开尔文”,(K)。

(2)常用单位采用摄氏温度(t)单位是摄氏度(℃)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度,沸水的温度为100度,它们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1摄氏度某地气温-3℃读做:零下3摄氏度或负3摄氏度(3)换算关系T=t + 273K3、测量——温度计(常用液体温度计)①温度计构造:下有玻璃泡,里盛水银、煤油、酒精等液体;内有粗细均匀的细玻璃管,在外面的玻璃管上均匀地刻有刻度。

②温度计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进行工作。

③分类及比较:④常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使用前:观察它的量程,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1.1 物态变化 温度 教案4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1.1 物态变化 温度  教案4
还要观察温度计的分度值。
今天我们来测量冷水、温水和热水的温度,大家判断你的温度计是量程是否合适?
2.正确读数(用小黑板展示)
二.正确使用温度计
1.使用前应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
2.使用时应:(估、放、读、取)计
(2)放:应使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得接触容器底和容器壁。
物态变化温度
用温度计测水的温度
教学
目标
1.学习使用温度计;
2.练习估测温度
重点
学习使用温度计
难点
正确使用温度计
教具
学生
温度计、热开水、烧杯
主要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一引入新课
复习提问:
1.什么叫温度?
2.温度计是利用的性质来测量温度的。
3.零下4.7摄氏度,写作,读作:。
二教学过程设计
一.观察温度计
1.我们在使用温度计前,应该认真观察温度计,首先观察温度计的量程。温度计的量程是温度计能测量的温度范围。因为被测物体的温度低于温度计的最低温度值,则无法进行测量;被测物体的温度超过了它能测量的最高温度,不但不能测出结果,还会使温度计内的液体把温度计胀破。所以使用温度计前应先观察它的量程,选用量程合适的温度计。
(3)读:待温度计液柱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要与液柱上表面相平。
学生观察量程和最小刻度值。
教学过程设计
(4)取:实验完毕取出温度计并放回原处。
三.学生实验
实验步骤
1.倒一杯热开水,先估计它的温度,再测出它的温度。数据填入表格
2.再往热水杯中倒入一些冷水,先估计,后测量,把数据填入表中。
3.再倒入少量冷水,先估计,后测量,把数据填入表中
四.小结

(新)北师大版物理八上《1.1物态变化 温度》公开课(教案)

(新)北师大版物理八上《1.1物态变化  温度》公开课(教案)

1.1物态变化温度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温度的物理意义;了解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知道常用温度计制成的原理及温度计的构造和刻度划分方法;知道摄氏温度和热力学温度,了解它们间的关系。

(2)会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2.过程与方法通过测量温度,使学生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和提高估测温度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对环境温度的了解,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温度的物理意义。

教学难点会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方案1:举例引入吉林雾凇〔如图〕仪态万方、独具风韵的奇观,让络绎不绝的中外游客赞不绝口。

每当雾凇来临,吉林市松花江岸十里长堤“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柳树结银花,松树绽银菊,把人们带进如诗如画的仙境。

这一切奇观都与温度有关,你知道什么是温度吗?雾凇需要在什么样的条件下才可以形成?方案2:观察讨论引入首先让学生观看视频:冬去春来、季节变换;冰霜云雾、热胀冷缩;物质的千姿百态、农作物的孕育生长成熟;气候变化和温室效应……播放完毕请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

这一切都关系到一个主题——温度。

二、推进新课1.温度的物理意义通过让学生阅读教材内容可以知道: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越热的物体温度越高,越冷的物体温度越低。

并引导学生从衣、食、住等方面分析温度跟人类的密切关系。

让学生了解生活环境中常见的一些温度值;介绍一些与温度有关的环境问题。

2.温度的测量学生小实验:凭感觉判断温度。

取冷、温、热三杯水,如下列图,为保证实验能够到达预期的效果,三杯水的温差要适宜。

冷水与热水温差要大一些,冷水越冷越好,热水越热越好〔以不烫手为宜〕,温水的温度应接近冷水。

做实验时,学生先分别将左、右手食指放入冷水和热水中稍等一会儿,然后分先后逐个把食指放入温水中,并表达自己的感觉。

通过实验学生认识到:仅靠感官的直觉来判断温度的上下是不可靠的,也是不准确的。

要准确地判断温度应借助测量温度的工具——温度计。

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1.1《物态变化温度》优秀教学案例

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1.1《物态变化温度》优秀教学案例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包括固态、液态、气态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过程。
2.掌握温度与物态变化之间的关系,了解不同物态变化所需的能量变化。
3.学会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掌握温度单位摄氏度(℃)的意义。
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如冰融化、水烧开等。
4.实践性强,注重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
本案例设计了丰富的实验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物态变化现象。这种实践性强的教学方式,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物态变化知识,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5.全面评价,关注学生学科素养的提升
本案例在评价环节设计了多种评价方式,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注重评价的激励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此外,通过反思与评价,关注学生学科素养的提升,使学生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2.设计一个简单的物态变化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过程中的温度变化。
3.收集生活中至少三个物态变化实例,分析其背后的温度变化原因,并在下一节课上进行分享。
五、案例亮点
1.生活化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兴趣
本教学案例以生活化的实例导入新课,让学生在观察和体验中感知物态变化现象,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将抽象的物理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好奇心。
5.通过团队合作,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态变化与温度的关系,我将在课堂上创设贴近生活的教学情景。例如,通过播放冰融化、水烧开等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学生在课堂上亲身体验物态变化现象。通过这些情景的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1.1《物态变化温度》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1.1《物态变化温度》教学设计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相互交流,共同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讨论情况,适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四)课堂练习,500字
在课堂练习阶段,教师将设计以下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1.判断题:物态变化过程中,固态变为液态是放热过程。()
2.选择题:以下哪个现象是升华过程?(A.冰融化成水;B.水蒸发成蒸汽;C.硫磺燃烧生成二氧化硫;D.干冰直接从固态变为气态。)
1.学生对物态变化的认知水平:大部分学生能识别常见的固态、液态、气态,但对物态变化的本质和规律理解不够深入,需要通过实例和实验来加深理解。
2.学生对温度的认识:学生对温度的概念和温度计的使用方法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在温度单位换算、温度测量等方面存在困难,需要在教学中加强指导和练习。
3.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思维方法:八年级的学生正处于抽象思维逐渐发展的阶段,需要引导他们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思维方法,发现物态变化规律。
3.计算题:已知冰的熔点是0℃,水的沸点是100℃,求冰பைடு நூலகம்化成水需要吸收多少热量?
4.应用题:解释为什么夏天冰镇饮料会冒冷气?
(五)总结归纳,500字
在总结归纳阶段,教师将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以下知识点:
1.物态变化的概念、分类和相互转化关系。
2.温度的概念、计量单位和测量方法。
3.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及其与温度的关系。
5.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求知欲,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现象的热情。
2.培养学生尊重事实、严谨治学的科学态度,使学生认识到科学知识对生活的重要性。
3.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学生关注能源节约和环境保护。

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1.1《物态变化 温度》 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1.1《物态变化 温度》 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1.1《物态变化温度》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理解物质在不同温度下发生物态变化的原理。

3.掌握不同物态变化过程中的能量变化规律。

二、教学内容1.物态变化的概念和分类。

2.在不同温度下发生物态变化的原理。

3.物态变化过程中的能量变化规律。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3.1 教学重点1.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温度对物质物态变化的影响。

3.物态变化过程中的能量变化规律。

3.2 教学难点1.温度和物态变化的关系。

2.能量在物态变化中的变化规律。

四、教学准备1.教材: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教材第一章。

2.教具:黑板、粉笔、温度计、水、冰块、热水。

五、教学步骤5.1 导入与引入在导入环节,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物态变化的概念和分类。

然后,引入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物态变化。

5.2 知识讲解与示例分析在本节课的知识讲解环节,可以通过黑板或投影仪介绍物态变化的概念,并列举一些常见的物态变化示例。

同时,通过实物示范或视频展示,让学生感受温度对物质物态变化的影响。

5.3 实验环节在实验环节中,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以下实验:1.实验一:水的物态变化过程a.准备一个容器、水、冰块和热水。

b.将水加热到一定温度,观察水的变化。

c.将冰块放入容器中,观察冰块的变化。

d.记录水的不同物态变化过程,并分析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

2.实验二:温度和物态变化的关系a.使用温度计测量不同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物态变化。

b.绘制温度和物态变化之间的关系图。

5.4 知识总结与拓展在这一环节,可以对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引导学生拓展思考,了解物态变化和温度变化的更多应用。

5.5 作业布置布置相应的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对物态变化和温度的理解。

六、教学评价1.通过课堂观察,评价学生对物态变化和温度的理解程度。

2.对学生实验结果进行评价,判断其实验方法和结论是否准确。

3.作业评价:评价学生对知识掌握情况以及思考能力的发展。

八年级物理上册精品课堂(北师大版)1.1物态变化温度优秀教学案例

八年级物理上册精品课堂(北师大版)1.1物态变化温度优秀教学案例
3.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本节课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在小组合作中,学生能够共同探讨生活中的温度现象,提高实践能力和思考能力。
4.反思与评价的环节: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总结,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同时,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发挥潜能。
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发挥潜能。
4.结合学生的表现,提出针对性的改进建议,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多媒体展示一组图片,包括冰雪融化、蒸发、凝固等物态变化现象,引导学生关注这些现象与温度的关系。
2.提出问题:“你们在生活中是如何判断温度变化的?”让学生思考并分享自己的经验。
(二)问题导向
1.设计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探究温度与热量、内能的关系,如“温度升高,物体的内能是否发生变化?”“如何判断物体是否吸收或放出热量?”等。
2.通过提问,让学生思考温度计的原理及使用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摄氏度的概念。
3.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提问意识,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
(三)小组合作
5.教学内容的系统性与连贯性:本节课从温度的概念引入,讲解了温度与热量、内能的关系,再到摄氏度的概念和温度计的使用,内容系统连贯。教师通过总结和归纳,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内化,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主动探究温度的本质,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注重知识的系统性,为学生搭建起知识框架,使学生在掌握温度知识的基础上,能够进一步学习其他物态变化的内容。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1.1 物态变化 温度 教案1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1.1 物态变化 温度  教案1

物态变化温度温度的测量【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物质三种状态的不同特征,会使用酒精灯。

(2)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会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3)了解医用体温计的特点,会使用体温计。

(4)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自学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组织学生观察,感受水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下的不同特征,利用语言将这些特征描述出来。

(2)组织学生使用温度计测量物体的温度,并认真分析、讨论、总结如何正确使用温度计。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相互协作、友好相片的健康心理。

(2)培养学生爱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1)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与交流,学会使用酒精灯并归纳水的三态及特征。

(2)通过演示,使学生自己得出液体温度计的原理及构造。

(3)通过实验使学生自己总结正确使用温度计的方法。

(4)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导语一师:下面我们观看几幅画面:冰川、河流、云、雨、雾、露、霜、雪、雹等画面。

导语二师:我们对上述画面并不陌生,它们有哪些共同特征呢?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一)观察水的三种状态及特征[做一做]在烧杯中放入少许冰块,加热,直至烧干。

观察水的三种状态变化。

(学生活动)分组实验观察并完成表格。

[提示]教师提醒学生注意发现问题。

进行指导,帮助学生进行探究,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

(二)酒精灯使用时的注意点:a.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b.绝对禁止用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c.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去吹;d.用外焰加热。

[议一议]平时我们常会看到水在温度降低时结冰,而水温度升高时又会变成水蒸气,所以我们说水有三种状态,分别为固态(冰),液态(水)的气态(水蒸气)。

那么水在发生状态变化时,它的形状和体积变化有何特征呢?(学生猜想)[点拨]师:同学们看到以上实验中冰形状体积都固定;水形状不固定,但体积固定;而水蒸气形状和体积都不固定了。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物理1.1物态变化温度优秀教学案例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物理1.1物态变化温度优秀教学案例
在讲授新知识后,我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我会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例如:“在不同温度下,物质会发生哪些物态变化?”,“温度是如何影响物态变化的?”。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能够相互交流和分享自己的观点,提高思维能力和交流能力。
(四)总结归纳
在学生小组讨论后,我会进行总结归纳。我会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知识,总结物态变化的概念和温度的影响。通过总结归纳,学生能够更好地巩固和掌握知识,形成系统的认知结构。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物理1.1物态变化温度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节内容是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物理1.1物态变化温度。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于物态变化的概念和温度的影响理解不够深刻。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我设计了一份优秀教学案例。
首先,我以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引入课题:冰块在室温下逐渐融化成水,然后将水加热至沸腾。通过观察这个过程中冰、水和蒸汽的状态变化,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物态变化的现象。接着,我引导学生思考温度对物态变化的影响,例如冰融化成水需要加热,水沸腾需要继续加热,而蒸汽冷却后会凝结成水。这样,学生能够初步理解物态变化和温度之间的关系。
(二)讲授新知
在导入活动后,我开始讲授新知识。首先,我通过PPT展示物质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然后,我详细讲解六种物态变化: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以及温度对物态变化的影响。在讲解过程中,我会结合实验和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三)学生小组讨论
1.生活实例导入:通过展示冰块融化的实验,成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他们对物态变化和温度关系的好奇心。这种生活化的导入方式,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提高了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2.实验活动:设计了一系列实验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和记录不同温度下物质的物态变化。这种实践性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操作过程中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物态变化和温度之间的关系,提高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1.1《物态变化温度》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1.1《物态变化温度》教学设计
(三)学生小组讨论
讲授新知后,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物态变化与温度之间关系的认识。讨论过程中,我会提出以下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1.不同物态变化过程中,温度是如何变化的?
2.举例说明生活中的物态变化现象,并分析其背后的原因。
3.物态变化与温度之间的关系有哪些应用?
(四)课堂练习
为了巩固所学知识,设计以下课堂练习:
3.分析性作业:分析生活中一个与物态变化相关的实际问题,如为什么夏天要给汽车加水冷却?为什么冰箱里的饮料结霜?请运用所学知识,解释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并撰写一篇短文。
4.创新性作业:请同学们思考如何利用物态变化与温度的关系,设计一个简单的节能装置或解决生活中的一个问题。要求撰写设计方案,包括设计原理、所需材料、操作步骤和预期效果。
(二)讲授新知
1.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固态、液态、气态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
2.温度的概念:温度是衡量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介绍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3.物态变化与温度的关系: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等基本物态变化过程及其特点。
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结合实验现象、图片和动画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形成直观、生动的认识。同时,通过讲解和示范,让学生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并理解物态变化与温度之间的关系。
-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强化实验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观察能力。
3.教学评价:
-采用形成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设计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小组讨论、实验报告、口头汇报等,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注重学生的自评和互评,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和评价能力。
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物态变化现象,提高观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八年级物理上册 1.1 物态变化 温度教案 (新版)北师大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 1.1 物态变化 温度教案 (新版)北师大版

物态变化温度[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能列举自然界和生活中不同状态的物质。

理解气态、液态和固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2.知道在一定条件下,物质存在的状态可以发生变化。

3.能举例说明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

4.了解三种物态具有不同特征的原因。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大量不同状态物质,按照固、液、气三种不同状态分类,体会对物质分类的方法。

2.通过观察水的物态变化实验感受物质发生物态变化的条件。

3.通过用物质结构的微观模型解释三种物态的特征,了解一种研究问题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冰化成水的实验反映出的事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的事实,感受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看待问题。

2.通过参与教学活动,产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

[重点难点]重点1.理解气态、液态和固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2.通过观察水的物态变化实验感受物质发生物态变化的条件。

难点用物质结构的微观模型解释三种物态的特征。

[教材分析]本节是初中物理的第一节课。

从本节开始,学生们真正开始接触物理、了解物理、学习物理。

因此要本着从简单入手、从现象入手的要求,让学生感受到物理的趣味,研究的方法。

教材的内容正是这样安排的。

[学情分析]关于物质的三种存在状态,学生在小学《自然》课中已经学过,但学生对于不同状态物质的特征并不太理解。

不过本节的教学要求不高,相信多数学生会很轻松的理解本节所学。

[教学过程简述]本节课我设计用三个环节来完成。

1.物质存在的状态。

2.物态变化。

3.用微观模型解释物态特征及物态变化的原因。

最后,练习巩固。

环节1 物质存在的状态情景1:观看影片。

对冰加热,熔化成水,再汽化成水蒸气。

问题:冰去哪了?水又去哪了?气从哪来?引出:同一种物质可以以三种不同的状态存在。

进一步引出:物质三种状态的名称(固态、液态、气态)。

过渡:物理是研究物质的一门科学。

我们学习物理就从区分物质的状态开始。

北师大版八上物理 1.1物态变化 温度 教案设计

北师大版八上物理 1.1物态变化 温度  教案设计

《物态变化温度》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能列举自然界和生活中不同形态的物质。

理解气态、液态和固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形态。

知道在一定条件下,物质存在的形态可以发生变化。

2.能举例说明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了解三种物态具有不同特征的原因。

3.通过对大量不同形态的物质按照固、液、气三种不同形态分类使学生体会对物质分类的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温度单位和温度计的使用方法难点:水的三态变化和温度概念的建立。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故事引入:神奇的干冰干冰不是冰,不是由水凝结成的。

而是无色的气体——二氧化碳凝结而成的。

如果把二氧化碳装在一个钢筒里,再一加压力,就变成像水一样的液体了。

如果温度更低一些,那它就变成白色的东西,宛如冬天的雪花,这就是干冰。

有趣的是,由于干冰温度很低,它急剧升华的时候,会使周围的空气温度迅速降低,空气里的水蒸气就凝结成雾。

在电影制片厂的摄影棚里撒点干冰,就可以造成云雾缭绕的景象。

在合适的情况下,从飞机上往云朵里撒干冰,还可以进行人工降雨哩。

(二)新课1.物质存在的状态学生活动:物体分类的比赛。

利用多媒体出示物体名称(或图片)进行分类比赛。

第一组:矿泉水、光盘、酒精、铅球、氟、醋、冰、气球中的氢气、牛奶、肥皂、冬天在户外说话时哈出的“白气”、针管、可口可乐、薯条、水银、瓶中的氯气。

第二组:洗发液、抹布、充气的救生圈、食盐、感冒冲剂、露珠、川贝枇杷露、冰棍、弹簧、水银、煤气罐、食用油、篮球、自行车轮胎。

要求:说出所分出的物质各以什么依据进行分类。

学生回答:根据物质的形态分类。

2.物态变化(1)教师演示:加热冰块实验让学生观察冰块的变化及实验现象。

实验现象:在加热过程中看到烧杯中的冰块逐渐减少,水逐渐增多,最后烧杯中的冰块全部变成水,再继续加热,可以观察到烧杯中的水开始沸腾,并且越来越少。

提问:那么水到哪里去了呢?(水变成了水蒸气,散失在空气中了。

)学生总结:从上面的实验我们知道,冰可以变成水,水可以变成水蒸气,这说明在一定条件下,物质存在的形态可以发生变化。

八年级物理上册 1.1物态变化 温度学案 (新版)北师大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 1.1物态变化 温度学案 (新版)北师大版

物态变化温度一、学习目标:1、能区别固、液和气三种物态。

能描述这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

2、理解温度的概念。

3、了解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

4、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二、重点: 摄氏温度的规定。

难点: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

三、课前预习1、通常情况下物质的三种状态是指,、。

2、实验室常用酒精灯给物体加热,使用时应用酒精灯火焰的的部分加热。

应该用火柴点燃酒精灯,绝对禁止用已然烧的酒精灯去引燃另一个酒精灯。

熄灭酒精灯时,必须用盖灭,不能。

3、物质状态发生变化和有密切关系。

测量温度常用的测量工具是。

4、常用的液体温度计是利用测温液体的的性质制成的。

5、常见温度计上的单位是,用符号表示。

6、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度,沸水的温度为度,在0 度和100 度之间分成个等份,每一个等份就是1℃。

7、正确使用温度计:(1)使用前要看清温度计的、。

(2)测量时将温度计的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碰到容器和侧壁。

(3)玻璃泡浸入液体后要稍等,待温度计中的液柱后再读数。

(4)读数时玻璃泡从被测液体中取出,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

四、学习过程:1、让学生观察课本图1-1所列物体,尝试进行分类,并说出你分类的依据。

若按照物质存在状态分类的,说明你所分各类物质的特点。

固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液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气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列举生活中物态变化的例子,让学生体会物质存在的状态是可以发生变化的。

3、我们把物体的叫做温度。

按照课本P10图1-4所示,放入热水中的手,再放入温水中时,会感觉到水是的;而放入冷水中的手再放入同一杯温水中时,却感觉水是的(填“冷”或“热”)。

因此,单凭手的感觉判断水的冷热是不准确的。

4、观察各种常用温度计:(1)温度计的构造:(2)温度计的工作原理:常用的液体温度计是利用的性质制成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年级
八年级课题物质的状态授课教师亢彪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物质的状态及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
☺对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有大致的了解.
☺初步认识物态变化.
过程与方法
☺了解人类认识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的历程、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认识人类的探索将不断深入,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物质观和世界观
重点和难点
1、理解物质存在状态及物态变化
难点固体、液体、气体的宏观微观特征
重点
2.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
方法点拔
物质世界可以从以下三个层面研究:宇观世界:宇宙、银河系、地球等。

它们的体积非常大,大多距离我们非常远,要借助天文望远镜观察和研究:宏观世界:地球上人类可以实地观察和研究;
微观世界:物体尺寸非常小,要借助显微镜、电子显微镜观察和研究。

微观物质的尺度很小,人类肉眼无法直接观察。

但是,分子也有结构,它是由原子组成的。

教学媒体
仪器与演示
多媒体课件、小黑板
授课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前提测评
无……前面无相关内容
引入新课
课件展示图片,引导学生
主要教学过程设计
一、物质存在的状态
学生举例
总结:任何物质都是以固、液、气三种状态存在
二、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举例:分糖、分醋.着重帮助学生构建分子的物理模型和概念.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和概括能力.提出问题,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引导学生推测原因.培养学生建立物理模型的能力和推理能力.阅读课本,对“任何物质都由极其微小的粒子组成的,这些粒子保持了物质原来的性质”进行讨论。

思考:水、冰、水蒸气都是由什么分子组成,为什么它们在物理性质上有那么大的区别呢?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
阅读课本,学生描述插图1.3—1.5中的类比
三、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
1、学生交流课前观察蜡凝固时体积的变化。

2、问题:我们知道物质一般以固态、液态、气态的形式存在。

物质处于不同状态具有不同的物
理性质。

从实验,我们看到物质在一般情况下由液态变为固态体积缩小,由液态变为气态,体积增大。

物质由分子组成,那么,物质存在的形式与分子的存在状态是否联系呢?
3、探究:先让学生说说他们在课堂上听课,课间在教室里活动时,课间在操场上自由活动时这
三种情况下活动的状态和活动空间。

固体具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液体没有确定的形状,具有流动性;气体具有很强的流动性。

4、结论:根据以上探究,可以认为物质存在的形式与构成物质的分子的运动状态有关。

四、物态变化
分析:1、水的状态变化
2、高炉炼铁
学生举例:分组讨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