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德国新表现主义

合集下载

新表现主义的价值意义 -回复

新表现主义的价值意义 -回复

新表现主义的价值意义-回复新表现主义是一种艺术形式,在20世纪初期兴起于欧洲,特别是德国。

它主张用夸张和扭曲的形式来表现内心的情感和思想。

新表现主义以其独特的视觉效果和强烈的感性冲击而闻名,为当时的艺术界带来了许多新的价值意义。

首先,新表现主义通过夸张和扭曲的形式,揭示了人们内心深处的真实情感和痛苦。

艺术家们通过这种形式来表达他们内心的冲突和矛盾,使观众能够更深刻地理解和共鸣。

这种直观的艺术风格与以往的传统主义和自然主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从而引起了公众的关注和讨论。

这种真实性和内在感情的呈现,使新表现主义成为了一种具有社会意义和价值的艺术形式。

其次,新表现主义在审美上打破了传统的规则和准则,试图创造一种全新的艺术形式和体验。

艺术家们通过色彩的大胆和形式的扭曲,突破了艺术的束缚和规范,使艺术创作变得更加自由和有趣。

这种创新和突破,不仅对艺术家们的创造力提供了更多空间和可能性,同时也为观众带来了新的视觉和审美体验。

这种独特的艺术形式,激发了公众对艺术的兴趣,促进了艺术市场的发展和艺术家的成长。

第三,新表现主义在社会和政治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

艺术一直以来都承载着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批判,而新表现主义则更加直接和激烈地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不公。

艺术家们用夸张和扭曲的形式来揭示社会的不公和不平等,希望唤起观众的社会责任和行动。

这种社会批判和意识唤醒的力量,使得新表现主义成为了一股社会运动和文化革命的象征。

最后,新表现主义在艺术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

它深刻影响了后来的多种艺术流派和风格,如抽象表现主义、后现代主义等。

新表现主义对传统艺术观念的颠覆和革新,为后续的艺术创作者提供了很多启示和借鉴。

它不仅开启了艺术史上的新篇章,也推动了艺术的多元化和发展。

总的来说,新表现主义在20世纪初带来了许多新的价值意义。

它通过夸张和扭曲的形式,揭示了内心的真实情感和痛苦;它在审美上突破传统准则,创造了全新的艺术形式和体验;它在社会和政治方面具有批判和革新的力量;同时,它还对后来的艺术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新表现主义的价值意义

新表现主义的价值意义

新表现主义的价值意义
摘要:
一、新表现主义的起源与发展
二、新表现主义的绘画特点
三、新表现主义的价值意义
四、新表现主义在我国的应用与影响
五、总结
正文:
新表现主义作为一种当代艺术流派,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德国。

它反对现代艺术中的极简主义和概念艺术,强调个体表达和情感释放,对传统绘画技法和审美观念进行了颠覆性的创新。

新表现主义的代表人物包括乔治·巴塞利茨、约瑟夫·博伊斯等,他们的作品在全球范围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新表现主义的绘画特点在于对笔触、色彩和形象的夸张处理。

画家们运用粗犷的笔触和强烈的色彩对比,塑造出充满张力和冲突的画面。

在新表现主义作品中,形象和符号具有很强的象征意义,反映了画家内心的情感和观念。

这种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使得新表现主义作品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和艺术价值。

新表现主义的价值意义在于它对个体情感的关注和强调。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面临着各种压力和挑战,新表现主义作品为观众提供了一种情感宣泄的途径。

同时,新表现主义对传统艺术规范的突破和创新也为当代艺术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此外,新表现主义在我国的应用与影响也不容忽视,它为我国的艺术家提供了新的创作思路和灵感来源。

总之,新表现主义作为一种具有世界影响力的艺术流派,它的价值意义不仅体现在对个体情感的关注和强调,还在于其对传统艺术规范的颠覆和创新。

新表现主义的绘画特点使其作品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和艺术价值,同时也对我国的艺术发展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对德国表现主义的认识

对德国表现主义的认识

对德国表现主义的认识
德国表现主义是20世纪初期兴起于德国的一种重要艺术运动,涵盖了绘画、雕塑、戏剧、文学、电影等多个艺术领域。

它强调对内在情感和主观体验的直观表达,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对传统艺术形式的颠覆。

这个运动具有深刻的历史背景和哲学基础。

以下是对德国表现主义的一些主要特点和认识:
1. 情感和内在体验的表达:德国表现主义强调个体的内在情感、痛苦、愤怒等感性体验。

艺术家试图直接表达他们内心深处的情感,突破现实表象的束缚。

2. 对现实的批判和反叛:表现主义者对现代社会的工业化、都市化、社会动荡等现实进行强烈批判。

他们认为现实世界的冷漠、疏离和不公正是导致人类精神困惑和痛苦的根源。

3. 形式上的变革和夸张:德国表现主义艺术形式常常采用夸张、变形、简化等手法,以突显情感、扭曲现实,追求对观者强烈的视觉和感官冲击。

4. 对社会和道德的关注:表现主义作品通常表现社会的不公正、道德沦丧、人性的扭曲等问题。

艺术家试图通过自己的作品唤起人们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反思。

5. 多样化的表现形式:表现主义涵盖了多个艺术领域,包括绘画、雕塑、戏剧、文学、音乐和电影。

每个领域都有其独特的表现主义特色,但都强调情感和对现实的审视。

6. 社团和刊物的重要性:表现主义艺术家通常聚集成社团或小团体,共同追求他们的
艺术目标。

他们还创办了刊物,通过这些平台传播他们的思想、作品和观点。

总的来说,德国表现主义是一种强调个体情感、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对传统形式的颠覆的艺术运动,其影响和贡献在20世纪初对现代艺术的发展中不可忽视。

浅谈德国表现主义影片特点

浅谈德国表现主义影片特点

浅谈德国表现主义影片特点131605223 翟志鹏首先谈到德国表现主义电影,就不得不提到第一次世界大战这样的一个历史背景,处于这样的惶惶不安的社会氛围下,人们急需要一个渠道来表达出内心的惶惑与不安。

所以,德国表现主义电影就应运而生。

其是在二十世纪一、二十年代在德国出现的把文学、戏剧和绘画上的表现主义原则运用于电影创作的电影流派。

表现主义电影用荒诞离奇的手法,曲折而准确地反映出一次世界大战给德国人民带来的极度恐慌和惶惑的心情,银幕上呈现的是高度夸张、变形、主观化的世界。

德国表现主义影片的特点及其与其他类型电影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它的题材类型选择。

在表现主义的代表作品中,题材的特征是显而易见的,恐怖、灾难、犯罪题材是最常见的,表现主义电影艺术家们往往从被扭曲的、阴暗的世界中去寻找素材,在那似乎与现实隔绝的、封闭的世界中,去挖掘人物内心深处的孤独、残暴、恐怖、狂乱的精神状态。

比如罗伯特·威恩执导的在1920年上映的《卡里加里博士》,影片通过一个精神病患者梦魇般的回忆,叙述了一个身兼心理学博士和杀人狂双重身份的卡里加里的生活,是表现主义的代表作。

保罗·威格纳的《泥人哥连》(1920年),描写了一个由社会政治所造就的专制暴君的残酷性,并借此转喻为威玛共和国初期德国的命运。

弗立茨.朗格的《三生记》(1921年,又译《疲倦的死》),在命运之神囚禁着千万条生命的高垒坚壁的城堡中,一次爱情与死亡的冲突,终于征服了命运之神。

《吸血鬼诺斯费拉杜》、《三生记》、《泥人哥连》等一系列影片出现,他们同是关于谋杀、死亡和暴力的主题的表现,同样突出了表现主义影片的恐怖、幻想和犯罪的特色,都是以主观的手段创造出来充满神秘主义的作品。

表现主义电影导演们往往关注畸形社会中的心理非常态,和那些焦虑与紧张的情绪,力图找出那些狂乱行为背后的深层动机和原因,用主观化的影像风格来反证社会事实,作品因此具有社会意义和社会价值。

浅析德国表现主义建筑

浅析德国表现主义建筑

浅析德国表现主义建筑(常飞M11055108019)一、何为表现主义:表现主义既不是时尚也不是运动,而是一种世界观。

是艺术家通过作品着重表现主观感情和自我感受,而导致对客观形态的夸张、变形乃至怪诞处理的一种思潮,用以发泄内心的苦闷,他们认为主观是唯一真实,否定现实世界的客观性,反对艺术的目的性。

同时它是20世纪初社会文化危机和精神混乱的反映,在社会动荡的时代表现尤为突出和强烈。

主要流行于德国、法国、奥地利、北欧和俄罗斯的文学艺术流派,后来发展到音乐、电影、建筑、诗歌、小说、戏剧等领域。

二、德国表现主义:由于社会背景的不同,德国的表现主义也有自己的独特之处。

20世纪上半叶是一个动乱的年代,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几年对德国来说是非常异样的一段时间。

在短命的魏玛共和国初期,他们被凡尔赛合约强加的负债压得喘不过气来,同时又得保持国内的稳定平衡,这种物质条件的恶劣自然令社会价值观普遍堕落,国家内部弥漫着忧虑与不安,从而使得德国艺术家狂热地投身表现主义运动中,较之与法国等国家的表现主义对题材倾注了更强烈的感情。

这一时期的德国表现主义主要有两个集团组成:德累斯顿的“桥”社(北德)和慕尼黑的“青骑士”俱乐部(南德)。

“桥”社成立于1905年,它的创始人是凯尔希纳、黑克尔,尔后参加的有诺尔德、佩希斯泰因等。

他们描绘自然和城市中变化多端的世态万相,总带有一股愁闷的、空虚的、木偶般的神态。

“桥”社在风格上的探索,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

在形式上起先多采用流畅、松弛、自由、柔和的线条,尔后就逐渐倾向于紧张、曲折、斜向,最后又变得短促、坚硬。

另外一个表现主义集团“青骑士”,成员有马尔凯、克利等。

青骑士集团的宗旨与“桥”社一致,但表现语言多采用抒情的抽象语言。

他们对不可见的内在精神比对任何可见的外部世界更感兴趣,希望给这种内在精神以一种可见的形和色,从而把艺术和深刻的精神内容融为一体。

主要表现在康定斯基的艺术中。

三、关于建筑的思考表现主义艺术开始于绘画, 之后,德国建筑界也开始了表现主义风潮。

解读德国新表现主义

解读德国新表现主义

解读德国新表现主义作者:郑欢来源:《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5年第12期摘 ; 要:德国新表现主义的创作手法是抽象表现主义的,它采用了色面绘画的色面层次组织,也采用了最少派艺术的直接表现法和波普艺术的形象。

他们的作品没有限定的题材内容,追求自由表现﹑自由联想,强调感情的率直﹑天真。

体现了德国绘画和文化的伟大历史传统,是真正具有德国性的艺术形式。

乔治·巴塞利兹、约尔格·伊门多夫、马库斯·吕佩尔兹、A·R·彭克是德国新表现主义画家群体中的四位杰出代表。

新表现主义绘画体现了德国绘画和文化的伟大历史传统,是真正具有德国性的艺术形式。

关键词:新表现主义;抽象主义;巴塞利兹中图分类号: J213.05 ; ; ; ;文献标识码:A ; ; ;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36-0076-01一、巴塞利兹艺术产生的时代背景1939年9月1日,德国发动了对波兰的突然进攻,英法对德国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德国、意大利、日本形成轴心国,以美国、英国、苏联、中国等国形成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1945年5月8日,德国无条件投降,德国由美、英、苏联军占领,结束了长达7年的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反法西斯国家取得了二战的胜利。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战败国德国分裂,德国的社会经济及文化形态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战争给德国带来的极大的创伤,柏林墙的建立更是确立了不同文化形态的产生,社会动荡,复杂的政治和文化因素,催促新艺术思潮的产生。

同时,也为表现主义的产生提供了新的沃土,从而建立了新的艺术架构,与此同时,受二战的影响,大批艺术家为此躲避到美国,促进了美国艺术的迅速发展,使欧洲强大的艺术中心的地位受到了影响。

世界的艺术中心顺理成章被美国接手,影响了很多年轻的美国艺术家。

美国的政治、经济、文化蓬勃发展,使德国的艺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多元的艺术风格形成了更为丰富及多元的艺术思潮和艺术流派。

德国新表现主义

德国新表现主义

简介:历史上,德国作为一个文化大国,以其哲学和艺术具有对世界根本性的影响力。

产生于20世纪早期的德国表现主义,拥有众多世界级的绘画大师,他们发展了来自法国的后印象主义的风格,加入德国精神,取得的艺术成就对世界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然而随着二战的结束,这种文化上的荣誉地位却很快归属了纽约。

概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火于1945年熄灭之后,世界被一分为二。

两大对立的阵营在政治、经济领域出现对弈格局。

德国作为战争的肇事者在战败后,成了分割和对立的标本,东、西德国被人为地拉向两个方向。

与此同时美国的政治和经济影响力却在战后获得了巨大的发展,在华盛顿作为政治强势极点的同时,纽约成为战后世界艺术的中心。

美国人在战后的40年里,始终把文化艺术作为有力的冷战武器,在世界范围内推行自身的文化强势,在意识形态领域施加影响。

评价:德国新表现主义的创作手法是抽象表现主义的,它采用了色面绘画的色面层次组织,也采用了最少派艺术的直接表现法和波普艺术的形象。

他们的作品没有限定的题材内容,追求自由表现﹑自由联想,强调感情的率直﹑天真。

他们的作品起到了恢复德国艺术影响力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反映了德国的文化精神。

德国人认为,德国文化的独特使命就是发掘原始的、精神性的图像的意义,新表现主义的探索正是这一意义的体现。

新表现主义绘画体现了德国绘画和文化的伟大历史传统,是真正具有德国性的艺术形式。

背景:美国的抽象表现主义以一个有活力的现代主义流派的荣誉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在政府以经济为手段的强力推动下,它的影响力不仅在美国,而且在世界范围内成为艺术的主流。

然而这种美国艺术风格的源头却来自德国。

战后,德国影响力和荣誉地位的丧失,使德国人产生的失落心理是容易理解的。

另一方面,德国文化传统使德国艺术家对美国文化的浅显和波普化倾向的抵触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博伊于斯的“社会雕塑”观念正是以一种充满历史和社会关怀的德国方式对美国文化进行了有效地对抗。

在绘画领域,一批艺术家创造的“德国新表现主义”潮流所获得的世界影响力成功地恢复和加强了欧洲尤其是德国的文化地位。

德国新表现主义

德国新表现主义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从德国开始的一个新流派, 以本世纪初的表现主义为楷模。当然,它不是简单 的重复,更不是机械的摹仿。作为波普艺术和极少 主义的反动,新表现主义以表现自我为主旨,在画 面、笔法、情调等方面显示了对本世纪初的表现主 义的回归倾向,但由于两者发生的时代不同,故在 艺术思想、题材选择、表现手法上并不同。 代表人物:约尔格· 伊门多夫 乔治· 巴塞利玆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美国艺术凭借“没有有 力的文化传统因而也就没有文化传统的压力”这一 年轻野蛮的优势,裹挟其在东西方冷战中形成的 “霸主”地位.开始在国际艺术界扮演着领导者和 文化输出大国的形象。 二战之前,无论是在政治、经济.还是文化领域, 欧洲一直扮演着高高在上的“文化贵族”角色,是 美国的“奶妈和移民文化寻根的归宿地”,在欧洲 知识精英的眼中,美国文化通常被视为欧陆文化的 一个劣质拷贝。 产生了文化交流与传播中的一种“反哺”现象
代表人物
乔治· 巴塞利兹(Georg Baselitz)——作为德国 “新表现主义”的代表性艺术家之一,他发展出一 种颇具表现性的人物画风格,重现传说中的英雄人 物和神话故事中的人物。 巴塞利兹对绘画的纯粹图像因素感兴趣,有意忽视 叙事性和象征性。从上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巴塞 利兹尝试用一种“形象倒置”的方法创作绘画。在 这样的画作中,上下倒置的人物似乎在向上升,重 力颠倒,强烈的色彩和宽大而粗犷的笔触渲染出独 特的画面形象

进入1960年代以后,美国艺术的创新已经显得毫无 节制而且粗制滥造,艺术逐步走向一种力和荣 誉地位的丧失使德国人产生失落心理,德国人强烈 的文化自尊心导致悠久的表现主义艺术传统的复苏 另一方面,德国文化传统使德国艺术家对美国文化 的浅显和波普化倾向的抵触。
归纳

浅析德国新表现主义绘画

浅析德国新表现主义绘画

浅析德国新表现主义绘画概述:发生于1970年代末的德国新表现主义绘画区别于原来的德国表现主义绘画,在以美国主导的波普艺术、抽象艺术以及观念艺术世界中,以德国国家力量推出德国新表现主义绘画,成为西方艺术内部一股强有力的抗衡力量,深深影响了世界艺术发展的轨迹。

关键字:德国;新表现主义;格林伯格;一.德国新表现主义形成的世界背景及环境(1)德国新表现主义形成的世界背景①.时代背景:德国新表现主义是在20世纪中后期出现的以绘画为主的思潮。

其世界背景是二战结束后,世界一分为二,形成了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对立。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作为战争中最大的胜利方在经济上迅速发展,成为了西方世界的霸主,在文化上一度成为标杆,并对欧洲形成一种文化上的压制状态。

欧洲战后的文艺界有强烈的不愤,认为美国属于暴发户,他们认为文化精神的根在欧洲,决定在艺术内部要有一些作为,这是德国新表现主义形成的内在动力。

德国在战后尤其是60年代后,社会秩序与国家经济恢复的异常迅速,德国伴随着经济的腾飞,国家内部开始强调尊严、文化、精神等问题,并开始重新思考在西方内部的位置。

②.文化背景:欧洲的法兰克福学派与后现代主义的思潮在欧洲兴起并方兴未艾的时候,正是德国新表现主义产生发展的时期,新的思想被生产出来并为德国新表现主义注入了思想动力。

③.人文背景:左翼色彩浓厚的博伊斯带出来的一批学生,如基弗、伊门多夫都有艺术上的对抗性,并延展在政治方面的抗争。

(2)德国内部艺术的状态首先,德国经济的快速复苏,经济实力快速增长,使得德国本身也具备了实力与资本与美国抗衡。

在这种情况下,德国本土的艺术家想要扮演更多国际舞台的角色呼声越来越高。

其次,从艺术界内部来看,威廉帝国时期非常重视历史画工程,因其从国家的历史与民族的传奇为出发点,能够很好的为本国的合法性做图像的证明,以此来团结凝聚人心,并达到稳定统治的目的,所以直到二次世界大战希特勒统治时期,德国艺术界一直有重视具象绘画的传统在。

德国表现主义与新表现主义的共性和差异

德国表现主义与新表现主义的共性和差异

术家所具有 的革命精神” 这也值得质疑和商榷 。 。 新表现主义 家 多数 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和期 间 , 他们 的 笔所向 。 往 涉及到“ 战争和 民族分裂 ”涉 及到德 国“ , 最不光彩 的纳粹历 史” 。
国 宝 级 的 大师 伊 门多 夫 的作 品展 示 着 德 国历 史 上 “ 多 的政 治 和 诸
际 情 况 的 , 少 是不 全 面 、 深刻 的 。 至 不
主 义绘面为例 , 阐述其不 可否认的社会意义 , 以廓清人们对它 的
误解。
2 0世纪之初 的表现主 义者画笔所 向是 当年“ 文明 ” 1业 带来 的一系列社会 问题 , 希特勒执政后 , 们更是将锋 芒对准 了法西 他

情 绪 发 泄 各 有指 归
长期 以来 ,有一种观点认为 :德国传统表现主义很少有象 “ 征性 。德国的早期表现主义基本上没有观念 , 尤其没有当代 艺术
所 强 调 的政 治 和 丰 会 批 判 的观 念 ,他们 是 用 色 彩 和 笔 触 来 强 调 十
艺术家个人 的情绪 , 并以此去对抗失去 了人性 的现代城 市 , 而不
斯 的 独裁 统 治 , 为社 会 底 层 的 黑 暗 、 苦 、 痛 死 而呐 喊 。正 凶 为 如 此 , 特 勒 将 这 派 画 家 视 为 眼 巾 钉 、 中刺 , 恶 痛 绝 地 斥 之 为 希 肉 深
通常意义的表现主义是相对 于写实 主义而言的 ,绘画领域
里 的 表 现 主 义 也 是 如 此 。 从 这 种 意 义 上 看 , 有 冠 之 以 “ 现 主 所 表 义 ” 艺 术 流 派 自然 有 它 的共 同性 。 一 个 多 世 纪 来 , 德 国画 坛 的 在
上先后 登 台过两 次表现 主义 , 即传 统 “ 现主 义” 新表 现主 表 和“ 义” 。传统表现主义m现在 1 世纪末至 2 9 0世纪初 。当年德同的 三大艺术运动 , 桥社” “ 骑士派” 新客观 派” 重个 性 、 即“ 、青 和“ , 重 感情 色彩 、 重主观表观 , 色彩上追求强烈 的对 比 、 型扭 『和 在 造 ¨ I

艺术考研知识点:新表现主义、低眉艺术、新媒体艺术、反概念主义流派详解

艺术考研知识点:新表现主义、低眉艺术、新媒体艺术、反概念主义流派详解

新表现主义、低眉艺术、新媒体艺术、反概念主义流派详解1.新表现主义所谓新表现主义,是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从德国开始的一个新流派,顾名思义,它是以20世纪初的表现主义为楷模的。

当然,它不是简单的重复,更不是机械的摹仿。

作为波普艺术和极少主义的反动,新表现主义以表现自我为主旨,在画面、笔法、情调等方面显示了对本世纪初的表现主义的回归倾向,但由于两者发生的时代不同,故在艺术思想、题材选择、表现手法上并不同。

新表现主义是德国政治危机和恐怖主义混合构成历史环境的产儿,它在理论上接受存在主义的哲学观念,在实践中学习抽象表现主义的艺术传统,讲究绘画过程的情感突发和即兴处理,追求一种粗狂的、原始主义的简单踊跃的美学风格,竭力主张还绘画以本来面目,注重绘画性、探索内容、色彩、形式的自我语言。

他们的作品主要表现缅怀民族传统的抑郁情境和反思战败历史的悲怆心态,有的作品鞭挞社会的丑恶现象,有的作品则嘲笑自己的无能。

2.低眉艺术低眉艺术的起源最早可追溯至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美国加州,这种年轻的跨界艺术风格,在当时从地下艺术运动兴起,创作者不固守传统纯艺术疆界,运用广泛的媒介集合绘画、商业插画、影片、动画、装置艺术,甚至大胆涉足服饰精品、涂鸦、冲浪、玩具公仔等多元单品,甩开传统学院高眉的矜持与局限,探索各种可能性。

3.新媒体艺术新媒体艺术不同于现成品艺术、装置艺术、身体艺术、大地艺术等现代艺术。

新媒体艺术是一种以光学媒介和电子媒介为基本语言的新艺术学科门类,它建立在数字技术的核心基础上,亦称数码艺术。

其表现手段主要为电脑图像CG(computer graph)。

新媒体艺术的范畴具有“与时俱进”的确定性,眼下它主要是指那些利用录象、计算机、网络、数字技术等最新科技成果作为创作媒介的艺术品。

新媒体艺术已经在不经意中,深入到当代艺术的各个领域中去了。

4.反概念主义反概念主义艺术,是一种对概念艺术的反思,强调以人物或实际描绘物品为主的艺术创作,是新现代主义艺术的一支。

“形象的回归”与“否”——德国新表现主义的文化语境问题

“形象的回归”与“否”——德国新表现主义的文化语境问题

◇ 甘霞明 Gan XiamingThe Context of German Neo-Expressionism“形象的回归”与“否”“德国新表现主义”是80年代初的一个重要艺术流派,曾经一度改变了世界艺术的潮流。

尽管国内不乏一些代表性画家的介绍,但是对于这一群体的其他成员及其整体艺术特色还有待进一步深入。

我们的一般看法是他们代表着“形象的回归”,也就是从具象/抽象对立的角度理解。

但这是否就是新表现主义的全部内涵?应该说这个流派的艺术家具有一种不同于民族性的特殊文化身份,从这个视角重新审视“形象的回归”这一观点,我们实际上更多地感受到的是它跟以抽象表现主义为代表的美国文化的对立,换言之也就是对德国自身文化身份的寻求。

二战结束时,西德的思想界主要由三个因素主导着:对过去罪行的记忆被严格封锁起来;不相信一切民族主义;形成阵营并对抗社会主义东德。

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广泛的“美国化”运动,无论是在经济还是在军事上都倚仗美国。

美国对西德的影响比欧洲任何一个国家都要持久,现实生活中如此,民众心理上也是如此。

2004年在香港《苹果日报》发表的龙应台和她华德混血的儿子安德烈的通信中,安德烈叙述了2002年韩日足球世界杯期间一些德国青年聚集在法兰克福的罗马广场上为德国队欢呼的情景:“好奇怪,好像突然之间,作为‘德国人’是一件被允许的事。

你竟然还可以流露出你的(国族)身份和你的情感来……一方面‘爱国’,另一方面又要表现得很冷淡,很压抑。

……觉得德国是个不错的国家这种感觉是没人敢显露。

大家都要藏起来。

在别的国家你常看到国旗,德国很少,国歌也很难听得见……那是因为德国人逃避‘国家’这个东西……在这种与‘国家’保持距离的文化和教育中长大,我这一代年轻人老是小心翼翼,老是怕做错事说错话,老是保持‘政治上确当’……”①尽管魏玛共和国时期的德国也意识到了美国在经济和技术等方面的进步,但那时的德国人却无意步美国人的后尘。

二战以后德国民众向美国看齐,为的是要摆脱“德国特色”,摆脱那个曾经令全欧洲恐惧不安的噩梦。

德国的新表现主义

德国的新表现主义
, , 、 , , ,
另 一 个从 纯绘 画 的角度来 探索绘 画 新 的可 能

性 的 画 家是格哈德
,
里希特
(G
e r
h
a
r
d R ieh
:
t
e
r
)



希特的艺术创作大致经 历 了 三个 阶段 照 片绘 画 抽 象绘 画 和 灰色 绘 画 但是 这 三 者 之 间并没有 什 么 实 质性 的 区 别 只 是 艺术家本人所执着 的 中立 主义 艺 术观 的具体 体 现
, , 。
作从 纯 绘 画 的角度 出 发 使在联邦 德 国 呈 直 线 发
展 的抽象表 现 主 义 走 向终结

, 。
大战结束 后 联 邦德 国 的绘 画 并 没 有 立 即 去 继 续被 希特勒政 权 所 中 断 的表 现 主 义 传 统 而 是 迅 速地 投
入 国际 艺术的 主 流 之 中 这 一 方 面 固 然 是 出 于 联邦
, ,
抽象 主 义 的轨道 当 国 际 上 一 些 最 激进 的 先锋 派艺 术纷 至 沓来之 时 他 们却在坚持创作具象绘 画 尤 其 是 巴 塞 利 兹坚持 用 油 画 素描 和 版 画 等方式 去表 现
人 体 风景 以 及静 物 等
, 、 。 、
德 国 的 艺 术家 们急 于 要把 纳粹统 治 所造成 的损 失夺
展 的抽象表 现 主 义 走 向终结

, 。
大战结束 后 联 邦德 国 的绘 画 并 没 有 立 即 去 继 续被 希特勒政 权 所 中 断 的表 现 主 义 传 统 而 是 迅 速地 投
入 国际 艺术的 主 流 之 中 这 一 方 面 固 然 是 出 于 联邦

关于德国表现主义的一般论述

关于德国表现主义的一般论述
◎艺术研究 ◎
关 于 德 国 表 现 主 义 的 一 般 论 述
刘 强
( 内蒙古 呼 和浩特
摘 要: 2 0世 纪 初 , 德 国正 在 经 历 由 于 经 济 的 快 速 发 展 带 来 的 系列 问题 , 人 们 迫 切 需要 能反 映 当时 社会 现 状 的 艺 术 作 品 , 以此来表 达 内心思想。德 国表现 主义的 出现 , 对 当时德 国艺术 发展 带来了 巨大的冲击。这种表现主义的绘画要求艺术超脱客
环境 , 同时也包 含“ 精 神” 环境, 及 时代精神 以及 习俗 等。德 国
缺乏 自然屏障 的地理条件使得德 国人 在思想上较为开放 , 善于 表达 自己的思想。同时 , 德 国的绘 画艺术传 统上便具备重 视个 性的发挥 、 主观思想表达 以及感情 色彩 的宣泄等独具一格 的特 点, 这使得善于 “ 表现 ” 成 为德 国绘 画艺术 的精神支 柱 , 并 在后 续的发展 中为“ 德国表现 主义艺术” 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 3 德 国表 现 主 义 的 主 要 派别 在2 0世纪初 , 表现主义艺术初步 兴起时 , 涌现出主要 的德 国绘 画表现主义美术 团体有桥社 、 青骑士 等派别。于 1 9 0 5年在 德 国 的德 莱 顿 成 立 的 “ 桥社 ” 的 灵 魂 人 物 是 当 时 德 莱 顿 理 工 学 院建筑专业的学生基希 纳 , 其成员 中包括 基希纳 、 黑克尔 , 施米 特 - 罗特卢夫等。桥社一词 的含 义是团结所有德 国艺 术家 , 共 同起来反对腐败 的学 院派绘 画和雕塑 , 建立一种 新的 同 日耳曼 传统有联系的而又充满 现代 情感和形式 的美学 , 从 而在艺术 家 和切实有力的精神源泉之间建立一座“ 桥梁” 。1 9 0 6年 1 0月在 家灯具厂的临时陈列馆里举 行了他们 的首次展览 , 而后又连 续举行过几次 。他们从新印象 主义画家及梵高 , 蒙克 等人 的作 品中吸收营养 , 发展 了一种 以简化 的自然形体和 版画作品 中的 线条为主 的 明晰风 格。1 9 1 3年 因 内部 意见 分歧 而 宣告 解散。 这个派别 的基本特点是采用 简洁但扭 曲的线条 、 配合浓 艳非 自 然的夸张色彩 弓 I 发人们 的视觉 冲击 , 同时在绘 画对象 上倾 注精 神上的表达 , 以激起人们感 情的 波浪 , 更加 强烈 、 直接 的对现存 世俗进行感情上的抨击 与批判。桥社 的建立是德 国艺术家在绘 画中开始追求表达个性 的起始点 , 它在绘画史上 的影 响不 仅仅 限于德 国 , 并 主义 的另一个影 响深远 的美术 团体是 1 9 1 1年成

最新 什么是新表现主义?-精品

最新 什么是新表现主义?-精品

什么是新表现主义?新表现主义〔New-Expressionism〕[基本概念]所谓新表现主义,是70年代末80年代初从德国开始的1个新流派,顾名思义,它是以本世纪初的表现主义为楷模的。

当然,它不是简单的重复,更不是机械的摹仿。

作为波普和极少主义的反动,新表现主义以表现自我为主旨,在画面、笔法、情调等方面显示了对本世纪初的表现主义的回归倾向,但由于两者发生的时代不同,故在艺术思想、题材选择、表现手法上并不同。

新表现主义是德国危机和恐怖主义混合构成历史环境的产儿,它在理论上接受存在主义的观念,在实践中学习抽象表现主义的艺术传统,讲究绘画过程的情感突发和即兴处理,追求1种粗狂的、原始主义的简单踊跃的风格,竭力主张还绘画以本来面目,注重绘画性、探索内容、色彩、形式的自我语言。

他们的作品主要表现缅怀民族传统的抑郁情境和反思战败历史的悲怆心态,有的作品鞭挞社会的丑恶现象,有的作品则嘲笑自己的无能。

新表现主义作品德国新表现主义画家虽然各具特点,但他们有1个共同的特点,便是自觉地将自己的艺术创造与德意志观念紧密相连。

他们抓住德国的创伤,试图探索德意志的根基。

早在60年代,尽管还鲜为人知,但德国的表现主义已经开始复兴,或可以说新表现主义开始萌芽。

东德的维尔纳·蒂布克和维利·西特的作品已开此先河,他们的作品混合了毕加索、古图索和德国第2表现主义的特征,尽管内容粗俗,但却是强有力的政治宣传和交流的媒介。

同时,出生地在东德却因“政治不成熟”被子驱逐的巴泽利兹,在西德也开始以他的个人画展向人们展现这种新的艺术风格。

它们奠定了德国新表现主义思想上的基础,这就是不可能保持脱离政治的态度,而是或多或少地在自己的作品中表现对民族命运和政治风云的反映,这对80年代德国新表现主义画家产生了影响。

吕佩兹7作10年代作的《酒神颂歌》系列作品,有效地利用钢盔、谷穗、军帽等典型的德国素材。

而约尔格·伊门多夫的《德国咖啡馆》系列则通过分割的画面表现出对德国分裂的批评态度。

浅谈德国新表现主义

浅谈德国新表现主义

浅谈德国新表现主义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作为战争的挑起者与战败者,在战后国家的经济、文化和政治都遭受了极大的创伤。

战后德国被一分为二防止法西斯力量的复兴,两德的艺术分别被美国和苏联控制。

而德国人裹挟在失落感和强烈的文化自尊心之间,产生了对美国文化和艺术波普化的抵触,七十年代开始,随着美国对欧洲政治影响的减弱,欧洲艺术家也开始抵制美国艺术。

六七十年代新表现主义在德国的复兴,即是对美国文化霸权的一种反击,德国新表现艺术家将具象艺术带到抽象和观念艺术饱和的八十年代,在新潮艺术中占据主导地位。

它不仅动摇了纽约当代艺术的中心地位,同时也开创了新的艺术精神,决定了未来视觉艺术的发展方向。

将传统绘画重新带回了艺术舞台。

德国新表现主义的传统可以追溯到十九世纪末德国浪漫主义,“德意志自十八世纪以来,理想派和写实派交错流转,到了十九世纪末,就掀起了分离派的运动,这运动扩充起来,到了二十世纪初就出现表现派”。

表现派注重主观的表现,因此他们的表现手法大胆、夸张、激烈。

基希纳写道:“德国艺术的创作活动根本不同于拉丁艺术的创造活动。

拉丁人模仿存在于自然的客观物体的构造艺术形式。

视觉看到的自然形式只对她起到象征的作用……而他追求的的美不在物体的表面而在其深层。

”新表现主义是德国政治危机和恐怖主义混合的历史环境下的产物,它在理论上接受了萨特存在主义的哲学观念,在实践中学习了北欧的表现主义以及当代美国流行的抽象表现主义的艺术传统,主张还原绘画的本来面目,注重绘画性,探索色彩和形式的语言,讲究绘画过程的情感突发和即兴处理,追求原始粗犷的艺术风格。

他们的作品都表现出反思战败历史和缅怀民族传统的思想情结。

德国新表现主义代表的艺术家包括巴塞利兹、马库斯·吕佩尔兹、约格·伊门道夫、A·R·彭克以及安塞尔姆·基弗等。

巴塞利兹(Georg Baselitz)在1957年从东德来到西德时,西德美院所教授的大多是抽象画法,其笔下投射的却都是具象人物。

新表现主义

新表现主义
了冷战时代的恐怖与隔离的心理经验,特别是德国一分为二之后机心态的典型代表。
A.R. 彭 克 作 品
西格玛· 波尔克(Sigmar Polke,1941-2010)是一位画家、摄影师及版
画家,是上世纪60年代“资本现实主义运动”的发起人之一,也是德国新
表现主义代表性艺术家之一,在德国享有盛誉。 波尔克1941年出生于奥莱希尼察(现波兰领土),1953年搬家至德国
维利希,同时给一名玻璃画家当学徒。波尔克后来到杜塞尔多夫美术学院
求学,并创作出他的第一件资本现实主义作品,其作品针对于社会写实主 义和波普艺术有着反讽的意味,在1963年的一次展览中,波尔克组织格
马 库 斯 吕 佩 尔 兹 作 品 ·
马 库 斯 吕 佩 尔 兹 作 品 ·
马 库 斯 吕 佩 尔 兹 作 品 ·
马 库 斯 吕 佩 尔 兹 作 品 ·
约尔格· 伊门多夫(Jörg Immendorff)是德国新表现主义绘画大 师,1945年生于德国布勒卡德,70年代他曾属于一个崇尚毛泽东思想 的党派,这在当时欧洲青年反思社会时是有代表性的倾向。他曾被冠 以“政治卡通大师”、“社会现实主义”、“无政府主义”等名头, 当时的东德还曾称他是“修正主义”,从这些名头可以看出他是一个 有极强的政治性的艺术家。这些冠名随着世界政治的变化都渐渐失去 意义,而他的艺术本身依然是世界艺术中有持续影响力的语言之一。 而约尔格· 伊门多夫的《德国咖啡馆》系列则通过分割的画面表现出对 德国分裂的批评态度。
《德国咖啡馆系列—爱你的祖国》
《德国咖啡馆系列—给谁的光芒》
《德国咖啡馆系列—FF带来的》
《德国咖啡馆系列—胜利》
A.R.彭克(A.R.Penck,1939-),曾用名Ralf Winkler,1939年生于德累斯 顿,在东德接受艺术教育,后来到了西德。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德国新表现主义
二战后到二十世纪60、70年代,以美国波普艺术、环境艺术、观念艺术为主的具有后现代主义特征的艺术形式,在世界艺术舞台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传统架上绘画几乎完全被抛弃。

但当历史进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绘画在长期的低迷之后又重新跃回现代艺术舞台上,绘画不但没有被新的艺术形式取代,反而以新的面孔出现,成为八十年代的主流艺术形式。

绘画复兴其中重要的代表就是德国新表现主义。

德国新表现主义早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就出现了,而到了七十年代的末期才逐渐发展壮大,成为独立的流派。

德国一批青年艺术家反对美国波普艺术以及观念艺术,重新使用起油彩和画布,在画面、笔触、情调方面显现出对上世纪表现主义传统的回归,但又表现出新的面貌,人们称作新表现主义。

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作为战争的挑起者与战败者,在战后国家的经济、文化和政治都遭受了极大的创伤。

战后德国被一分为二防止法西斯力量的复兴,两德的艺术分别被美国和苏联控制。

而德国人裹挟在失落感和强烈的文化自尊心之间,产生了对美国文化和艺术波普化的抵触,七十年代开始,随着美国对欧洲政治影响的减弱,欧洲艺术家也开始
抵制美国艺术。

六七十年代新表现主义在德国的复兴,即是对美国文化霸权的一种反击,德国新表现艺术家将具象艺术带到抽象和观念艺术饱和的八十年代,在新潮艺术中占据主导地位。

它不仅动摇了纽约当代艺术的中心地位,同时也开创了新的艺术精神,决定了未来视觉艺术的发展方向。

将传统绘画重新带回了艺术舞台。

德国新表现主义的传统可以追溯到十九世纪末德国浪漫主义,“德意志自十八世纪以来,理想派和写实派交错流转,到了十九世纪末,就掀起了’分离派’的运动,这运动扩充起来,到了二十世纪初就出现表现派”。

表现派注重主观的表现,因此他们的表现手法大胆、夸张、激烈。

基希纳写道:“德国艺术的创作活动根本不同于拉丁艺术的创造活动。

拉丁人模仿存在于自然的客观物体的构造艺术形式。

视觉看到的自然形式只对她起到象征的作用……而他追求的的美不在物体的表面而在其深层。

”新表现主义是德国政治危机和恐怖主义混合的历史环境下的产物,它在理论上接受了萨特存在主义的哲学观念,在实践中学习了北欧的表现主义以及当代美国流行的抽象表现主义的艺术传统,主张还原绘画的本来面目,注重绘画性,探索色彩和形式的语言,讲究绘画过程的情感突发和即兴处理,追求原始粗犷的艺术风格。

他们的作品都表现出反思战败历史和缅怀民族传统的思想情结。

德国新表现主义代表的艺术家包括巴塞利兹、马库斯?吕佩尔兹、约格?伊门道夫、A?R?彭克以及安塞尔姆?基弗等。

巴塞利兹(Georg Baselitz)在1957年从东德来到西德时,西德美院所教授的大多是抽象画法,其笔下投射的却都是具象人物。

他也被认为是最直接回归形象来反驳抽象绘画的画家,他所创作的英雄系列作品也被认为是“新表现主义”的开始,他将人物绘画作品颠倒来颠覆传统的视觉观看习惯,借以来贯彻自己“既不想画抽象画,也不想太过具象”的理念。

用个人独到的经验见解来诠释绘画。

伊门道夫(J?rg Immendorff)在这些艺术家中最富有争议。

他曾追随波伊斯从事行为艺术,但不同于波伊斯的装置行为的艺术形式,他仍然专注于传统绘画当中。

他是一个对政治非常敏感的艺术家,创作过大量以工人劳动者为题材的作品。

其作品早先受到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艺术以及波普艺术的影响,而系列作品《咖啡馆》则以混乱压抑的画面反应了德国分裂时期德国人的痛苦状态,人类社会在两个意识形态阵营的分裂的背景。

也是他对于德国历史现状的思考及批判。

吕佩尔兹(Markus Lüpertz)除开他的画家身份,他同时也是一位雕塑家、一位诗人,早年他曾在杜塞尔多夫学院学习。

他擅长用图像来隐喻德国的分裂和纳粹历史。

钢盔,鹿角,军帽,稻穗这些素材常常被用在作品当中;变幻莫测的画面效果和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是其艺术的独特魅力。

他对
军帽、徽章等符号的使用,并非执意挪用,而是在变化中调和出所需要的视觉力度。

在他的画面中没有历史的陈述,却有形式的探索,他利用符号探究绘画的可能性,对抽象艺术中的形象缺失做出了正面回应。

A?R?彭克(A.R. Penck)则是记号语言的贯彻者,彭克说过,他的作品是分析性的作品,是对制度,人物,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冲突和经济诸方面的分析。

他的作品也是风格,手段,形式,戏剧和诗的综合体。

他运用来自原始艺术的符号图像来传达对于德国分裂造成的民族心理危机。

彭克和巴塞利兹都有意识地从表现主义的手法中提取属于他们自己
的主题,而这影响到了美国七十年代新意向画派,也将彭克和巴塞利兹同他们之前的20世纪初表现主义先驱相区分开来。

安塞尔姆?基弗(Anselm Kiefer)则是一位善于运用材料的新表现主义大师,他的作品大量使用如草灰,尘土,石头,胶水,金属,沙子一类包含隐晦含义的素材,并引用大量政治,历史,宗教典故和材料作为创作来源。

在他的作品中,经常出现被战争毁灭掉的德国景象,瓦格纳的歌剧,犹太教卡巴拉符号,圣经事典等主题,这都给予他的作品一种晦涩而富有诗意的意境,隐含着一种痛苦而沉重的历史感。

德国新表现主义在60年代至80年代西方观念艺术大行其道的时代是独特的。

新表现主义的艺术家坚持了架上绘画的艺术方式,同时他们画面的图像都保有着“具象”的影子。

他们对图像的表达方式做出了变革,一方面他们打破了现代主义惯常的艺术语言逻辑,利用怪异的构图、不和谐的色彩、混乱的笔触进行创作,这些反绘画的方式展现了一种新奇而又震撼的视觉效果;其二,他们将形象的暗示简化得更为纯粹,将个人情感与思想的表达以最单纯的方式表达出来。

德国新表现主义尊重传统,更注重文化和历史的传承和延续,体现出战后德国重新反思和整理历史文脉和重拾民族自信
的努力,也体现出以现实反观过去的危机意识以及对现实的批判精神。

作者简介
肖煜(1992.6.-),男,汉族,籍贯湖北武?h人,湖北美术院校,17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方向油画研究。

(作者单位:湖北美术学院)
(注:文档可能无法思考全面,请浏览后下载,供参考。

可复制、编制,期待
你的好评与关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