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有效 追求充满生命活力的数学课堂
构建充满活力的数学课堂
构建充满活力的数学课堂兴化市永丰中心校王明桂新课程呈现的数学是科学,是艺术,是语言,是蕴涵着人类文化美的学科。
我理想中的数学课堂是充盈生命活力,促进智慧生成、洋溢生活气息、呈现灵动色彩的课堂。
一、数学课堂应充盈生命活力。
课堂是一面镜子,教师在课堂上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折射了他的教学思想。
充盈生命活力的课堂是以人为本的课堂。
尊重人的价值是人文精神的起点,人受到尊重,得到了属于自己的"尊严的权利"就会伴随产生责任感,激发出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教师一旦唤醒了学生的主体生命意识,课堂便呈现勃勃生机。
潜能的开发、精神的觉醒、内心的敞亮是独特个性的彰显和主体性的弘扬。
学生思维与表达有差异,应该允许思维慢的学生有更多思考的空间,允许表达不清晰不流畅的学生有重复和改过的时间,更重要的是允许学生有失误和纠正的机会。
教师变“教育权威”为“朋友同学”,学生到处可见教师灿烂的笑容,亲切的笑脸,到处可听到“你真行!”“你讲得真棒!”“大胆些,老师相信你一定能行!”等鼓励赏识的教学评价语,使学生处在民主、平等、宽容的教学环境中,确保他们拥有自由支配的时间和主动探究的心态,常常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使产生他们创新的欲望。
勇于创新,善于创新。
课堂上师生共同的生命历程是视界的融合,体验的共享与心灵的共鸣,这样的课堂也使师生享受到教育的幸福。
二、数学课堂应促进智慧生成。
如何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这是全部教育的智慧。
”数学课堂上,教师的智慧在于创设开放的情境,给学生思考的空间,表达的机会,让丰富多彩的思考交汇在课堂,让新奇、独特的思维打开创造的心门,让闪烁智慧灵光的思想在课堂驰骋。
要尊重学生的意愿,挖掘学生潜力,把学生从知识为中心的传统教学的体系中解放出来,让学生参与生活实践,在课堂上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中的认知结合起来,不妨讲讲一些课外知识,比如历史、时事、自然、科学等等方面的知识,与学生共同讨论分享,增长学生的知识。
让数学课堂充满生命活力
数学2013·8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而不是让学生被动地、机械地接受知识”。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设各种条件使之能自觉、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使课堂能充满活力,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理解数学。
一、让课堂充满人文气息课堂教学的立足点是人,而不是“物化”的知识。
教学应当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观,把教学植根于对学生深厚的“爱”中,从而建立一个尊重、平等、和谐的新型的“教学场所”,使课堂上师生之间不仅仅是知识的交流,更多的是情感的交流与碰撞的过程,这样才能在相互交流、探索的过程中,实现师生情感的共鸣与心灵的呼应。
如在学生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三角形等平面几何图形的面积计算后,我设计了一堂数学活动课:请你为学校设计一个面积为10平方米的花圃。
学生经过实地勘察,发现有长方形、正方形等学过的平面图形。
有位学生提出:能否设计成组合图形呢?这一问激发了学生的大胆想象,他们设计了各种各样富有创意的图形。
整堂课上充满了活跃、和谐、民主、平等、欢快的氛围。
让学生自由自在地想,无拘无束地说,有根有据地做,标新立异地创,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充分地得到发挥。
此时此刻真正地感受到叶澜教授说的一句话:以人为本的课堂氛围一旦形成,就会为学生的潜能创造性开发及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的生长发展注入了空气、阳光和水。
二、让课堂充满生活的气息只有当数学问题和学生现实生活密切结合时,数学才是具体、生动、富有生命力的。
数学教学应该与学生生活充分地融合起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积极为他们提供具有现实意义和趣味的素材,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等活动中,逐步体会到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在生活中去寻找数学、发现数学、探究数学、认识数学和掌握数学。
如“百分数的意义”的教学,可以一个有趣的问题进行引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问题:①甲、乙两杯水都是100克,甲杯水中放入白糖15克,乙杯水中放入白糖20克,请你说说哪一杯更甜,为什么?②现在甲杯水30克,乙杯水35克。
如何构建具有生命活力的数学课堂
如何构建具有生命活力的数学课堂阳谷县十五里园联校《数学课程标准》以人的发展为本,以发展人的个性为本。
倡导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让学生亲生经历数学知识的产生和应用。
同时新课程呼唤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倡导让我们的课堂回归生活,使课堂充满学生情感、智慧,最终让课堂成为师生生命的绿洲。
那么,怎么使课堂充满生命活力呢?我认为有以下几点:一、给学生创造自主探究的条件。
1.联系生活实际,促使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数学教学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身边,身边需要数学,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价值,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如我在教学“小数的意义”时,首先让学生观察一些物体的标价,(如3.21元、10.85元等)随着给学生提出一个问题:如果你买这些物体,应该给售货员多少钱?就这样一个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把每个学生带到了课堂。
又如,在教学“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时,我拿着学生们自己用长方形画的画,然后说:“同学们,如果把你们的作品张贴成正方形,作品之间不留空隙,你们有办法完成吗?小组之间可以交流,如何张贴?用多少张纸?张贴成的正方形的边长又是多少?”通过一系列的询问,激起了所有学生的兴趣。
2、引导学生人人参与,促使学生自主探究学习。
一节课,教师要时时注意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当中。
从新课的导入,问题的提出、解决,小组之间的交流,自主练习的设计等个个环节,教师都要注意是不是所有的学生都参与了。
在课堂上往往是优等生占优势,霸占着课堂,因此教师要尽量照顾那些差生,让他们有机会展示自己,只有教师关注他们,才能调动他们的自主学习动机,才能使他们有信心参与学习。
如教学“分数的意义”时,首先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出分数的意义,然后在小组内交流分数的意义。
找生汇报时先找好点的学生说,再找差一点的学生重复,最后再找中等生自己举例说明,这样整节课每个学生都参与了学习。
让数学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
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 每节课开始时,学生的精神状态处于高度兴奋阶段,人虽进了课堂,但心中还想着课间的玩乐,此时若用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入课堂,可以给学生一个强烈的刺激,引起他们兴奋中心的转移,从而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由于小学生有意注意时间短,持久性差,往往影响到学习效果。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景,有利于调节课堂气氛,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例如:在教学“认识钟表”这一节课时,利用多媒体把“神州五号”发射上天的过程展现在学生眼前,教师配以讲解四个重要时刻,从学生熟悉的时事引入教学,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又很好的渗透了爱国主义教育。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把学生生活中碰到的场景搬进了教学课堂,通过形象、具体的移动变化、动态的图像与音频信息构成了仿真的学习情景,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展开想象,引发思维,并通过多媒体技术把学生思维的过程形象的表达、再现出来,使学生在新颖而富有童趣的操作活动中提高了形象思维能力。课堂教学气氛活跃,学生学习情绪高涨。使学生对数学有一种亲近感,感到数学与生活同在,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大大提高了课堂的效率。
2.展示知识形成过程,突破难点
每节课的学习通常都有基础部分和难点两大部分,如何突破难点往往是一节课成败的关键。特别在小学数学中,平移是本阶段的两大难点之一,在教学中,由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很难直观地展示,如:平移、旋转等,学生在理解的时候是困难重重。借助多媒体技术,可以很容易地展示图形的平移,旋转等,所以可以使教起来很困难的问题变得很容易,使利用其它教学手段难以觉察的关键点能清晰地呈现在学生的视觉范围之内。让学生学起来很轻松。例如在教旋转的时候运用“几何画板”,实现起旋转来就很容易了,学生理解起来更直观,这样一举两得,效率还提高了不少。在教学“梯形面积”时,利用多媒体课件的鲜艳色彩、旋转的画面,直观形象地把两个一样的梯形通过旋转180度平移一系列动感的画面拼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屏幕上生动逼真地显示了图形的剪拼、旋转、平移的过程,既有利于学生理解梯形面积的推导过程,又活跃了课堂气氛,创造了美的情景。
追寻有生命活力的数学课堂
《面积》一课教学片断:
生5(遗憾的):假如我们能把半块黑板取下来的话,用它 来量就好了。 师:同学们现在都有一个共同的心声:用一个物体的面来做 标准,量出黑板面的大小,再比大小,很好的策略。(学生 已经有意寻找面积单位了,我心中暗喜。)我们用橡皮的面 来量,可以吗? 生大笑:不可以。 师:为什么? 生6:橡皮的面太小了。你量出来可能会有非常多个,不好 数清,而且也很慢。 师:那你会选择哪个物体的面呢? 生7:(见讲台前面放着小黑板,大喊):有,有,用小黑 板的面来量。 生8:对呀,对呀!这个小黑板大小适中,而且就地取材, 也不用破坏公物!我们就用它来量一量!
一节练习课让学生铭记一生
我说道:“大家说说玉洁的方法叫什么?”“试试 法。”我笑了说:“说得好,叫做实验法。大家看如 何?”“可以。”“你看这种方法,大家都明白了 吗?”“明白。”“对呀,当我们遇见不会的问题时, 我们完全可以向玉洁学习呀,试试嘛。从最大的开始, 48、45、42、39,就这样我们也可以找到答案的。 多好的方法呀。”孩子们又一次的鼓掌。权玉洁笑着 回到了座位。“奖100元。谁还想讲?”权玉超登上 了讲台,说道;5个5个数,余4个,只有两种情况, 个位上是4或者9,我们试过了4不行,所以个位上一 定是9.我们要从最大的开始49,他在黑板上边写边讲, 49除以3,不行。试试39,可以,所以结果就是39。 大家也抱与热烈的掌声。他也得了100元。
追寻有生命活力的课堂。
上过、听过甚至研究过不少的数学课。其教 学设计之严谨,知识传承之准确,学生活动之丰 富,似乎无懈可击,但细细品味又好像少了些许 东西。是什么呢?我想应该是生命的气息!是学 生一个个鲜活的个体所绽放出的生命的气息!从 “真实、有效、互动、生成”到佐藤学先生提出 的“交响乐团式的教学”,从“自然人上自然课” 到“木匠式教学法”,什么才是真正的数学课堂? 我不断的反思和总结,并不停地追问自己:“你 究竟想追寻什么样的课堂?”
让中学数学课堂充满生命活力
让中学数学课堂充满生命活力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人人获得数学教育;人人认识数学的价值;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作为一名数学老师,首先需要做的就是要学会教学反思,逐步完善自己的教学艺术,才能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身为数学教师,有必要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
吸收各学科的精华,构建有利于学生思维发展的新课堂教学结构,将课堂教学从传统的“事先预设”中走出来,走向“动态生成”,赋予课堂更多的开放性、动态性、创造性、挑战性、发展性和生成性,让数学学习充满生命活力。
一、在引入新课中充满活力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一个生动有趣,或富有新意,或悬念重重的情境,能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里主动进入学习状态,在情境中导入新课,让学生对一堂课产生良好的第一印象,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知识的兴趣。
”有了兴趣,学习就不会成为负担,而会成为一种执着的追求;有了兴趣,学生才会去积极探索,才能积极的提出问题,才能创造性地运用知识,变苦为乐。
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的兴趣,结合知识创设情境,在情境中引出知识。
例如有一位教师在教学《二次函数应用-最大面积问题》时,运用媒体创设情境,讲一个“三角余料应用”的故事:一个三角形铁皮余料,裁剪出一个矩形铁皮作为作为一个圆柱形容器的侧面,如何裁剪可使矩形面积最大?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问题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这种需要在中学生精神世界中尤为重要。
”教师要灵活运用教材,创造性的把书上的“句号”转变成“问号”,把“问号”溶于情境中,让学生在情境中遇到问题,促使学生努力去思考问题,探究问题。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学生有了疑问才会去进一步思考问题,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认知规律创设悬念情境,增加数学知识的神秘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促使学生自觉地去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使情、知交融达到最佳状态。
让数学课堂焕发生命活力
让数学课堂焕发生命活力数学课堂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技能的重要场所,如何让数学课堂焕发生命活力是每位数学教师都需要思考和努力的事情。
数学课堂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应该是展现数学的美丽和魅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探讨如何让数学课堂焕发生命活力。
让数学课堂有趣是焕发生命活力的关键。
学生对于数学的兴趣往往在于数学课堂的内容是否有趣,教学方法是否生动。
教师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和形式,如游戏、竞赛、讨论、实践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趣味性的数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和应用数学知识;或者组织数学竞赛,让学生在竞赛中展现自己的数学才华。
通过这些方式,让数学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学生会更加主动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来,从而焕发数学课堂的生命活力。
注重数学课堂的启发和启示。
数学是一门富有创造性的学科,而数学课堂更应该是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地方。
教师可以通过精心设计的问题和案例,引导学生探索、发现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让他们在实际应用中感受数学的力量和美丽。
教师可以通过生活中真实的例子,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让他们领悟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也可以提供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和挑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让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的乐趣,并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热情。
加强数学课堂的互动和合作。
数学是一门需要思考和讨论的学科,而互动和合作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培养他们数学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教师可以通过开展小组讨论、合作解题、展示交流等方式,营造积极的合作氛围,让学生在合作中共同探讨和解决问题,激发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教师还可以通过提问、解答等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索,让他们在互动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让数学课堂更加生动活泼。
注重数学课堂的情感教育。
数学教学不仅是知识和能力的传授,更是情感态度的塑造和价值观念的培养。
让数学课堂充满生命活力
让数学课堂充满生命活力小学数学并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构建一个逻辑体系,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注重学生思维的发展,使学生学好学活。
新课改也明确提出要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
课堂教学中应充分体现“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在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同时,使学习成为学生的一种强烈需求,引领学生自主地走向数学。
一、创设数学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必然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尽量创设一些数学情境,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思维热情。
根据学生特点,让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就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效果。
如在教学10以内的加法时,可以设计一个购物情景,出示5种不同的物品,分别标上1-5元,发给顾客的购物卡标明要买的2种物品,让学生算算要多少钱。
这样在巩固简单加法运算的同时,让学生体会到了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在教学中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转换成学生面前活生尘的实物,学生就更容易接受。
如在学完10加几后教学几加几的进位加法时,先由10加几中的10根小棒分出1根,2根……与另外的几根小棒合在一起,从而引出9(8、7、6)加几(进位)的基本方法——凑十法。
学生参与了知识的获取过程,不仅学会了新的知识,并且也提高了自己的能力。
再如:教学“元角分的认识”一课时,我首先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母亲节快到了,小明想给妈妈买一件礼物,就把自己攒的l角硬币都拿出来,一数有30个。
拿着这么多硬币不方便,于是小明就找隔壁的老爷爷来帮忙想办法。
老爷爷说这好办,收了小明的30个l角硬币,又给了小明3张1元钱纸币。
小明有点不高兴,觉得有点吃亏。
你们说小明拿30个1角硬币换3张1元钱纸币亏不亏?为什么?我先组织学生讨论,有的学生将这30个硬币一角一角地数,每10个1角放在一起,然后再告诉大家这10个1角就是1元,30个1角就是3元,所以30个1角和3元是相等的。
让数学课堂焕发生命活力
让数学课堂焕发生命活力数学教学要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现代教育观,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好数学,用自己的方式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体验问题,使学生真有所获,确有所得。
如何让学生动起来,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真正让数学课堂焕发生命活力呢?一、营造一个使学生积极思考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情感,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提到:在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里,都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只有教师的思想才有可能去点燃它。
从学生的角度看,学生的情感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学习兴趣及学习效果。
有效地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是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前提。
因此,教师应注意把微笑与鼓励带进课堂,要尊重、理解、信任和爱护每位学生,把学生看作教学活动中的朋友和同行,使学生产生亲切感、信任感和自信心。
只有这样,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积极状态,才能敢想、敢问、敢创新,从而自觉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使学生那些潜在的力求学好的内在动力,变为正在活动的、实实在在的需要。
二、提供一个使学生自主探索的开放空间,实现课堂资源生成,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1、开放学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表现创新个性。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学生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教师如何点燃这发现之火、研究之火、探索之火十分重要。
这就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适度增强开放性,启动学生思维;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给学生创设广阔的思维空间,让学生自主探索;善于发现学生问答中富有价值的和个性的东西。
尽可能给学生多一些思考的时间,多一些尝试的余地,多一些表现自我的机会,多一些成功的愉快,多一些自由发挥的空间,让学生在宽畅的思维空间中展开多角度思维,使各方面的能力、技能都得到发展,真正成为知识的发现者、探索者。
如学习《多边形的内角和》一课,根据教材的编排,应用推理的方法,用对角线把多边形分割成几个三角形,根据每个三角形的内角和180即而得出:n边形的内角和为(n-2)x180°。
让数学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
新数学课程标准教材是一套面向21世纪,着眼于人才发展的教材,新课程的实施,犹如一股春风,鼓舞人奋进。
它带给我们全新的数学理念,它从以社会为本、知识为中心的课程教材观转变为以人的发展为本的课程教材观,即以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为根本出发点,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探究的教育环境,给学生充分发展的时间和空间,放飞思想,自由探究。
在数学教学中,我力求运用新的教学观来指导实践,通过师生之间教与学的愉悦合作,来调动学生的内驱力,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乐学数学,主动去探究。
下面就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教材第一册中的内容谈谈如何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让数学课充满生命的活力.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情境的创设要立足于儿童的现实生活,贴近儿童的知识背景,形象直观而又蕴含一定的数学味。
传统教材的最大弊端就是过分注重数学知识的严密性、逻辑性,在内容的选择上往往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忽视教学与学生生活联系,显得比较枯燥,缺乏生动,而新世纪版小学数学教材克服了传统教学的不足,注意从学生的角度去选择内容,设计画面,编写例题,设置学习,用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卡通人物,笑笑、淘气、玩具狗等与孩子们共同参加学习活动。
这些对学生们很具有吸引力。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千方百计地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景,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二、还权让位,为学生创设一个主动探究的空间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留足思维的时空,让学生自由发展,想象就能张开翅膀,在学习的领空遨游。
课堂教学不该由教师主宰,应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中心,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主动发展的时间和空间。
一年级学生年龄比较小,他们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
教师除给学生提供丰富、直观的背景材料,构建解决问题的模型,还要把学习与探索的时空留给学生。
问题在学生的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中逐步解决。
让数学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
让数学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新课程呼唤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新理念指导下的课堂教学,应立足于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注意营造学生自由发展的生态条件,使课堂充满学生情感、智慧、人格成长的阳光雨露,从而使富有理性之美的数学课堂闪耀人文的光芒,充满活力,吸引学生快乐地学习,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去争取,让我们的数学课堂充满生命活力。
一、营造温馨的课堂气氛,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作为师生间双向信息交流的教学活动,这种交流是以信任为基础,以情感为载体的。
自由、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有利于学生情智的发展,能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有利于課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师生间关系融洽,就会让学生感觉到课堂气氛轻松,不但教师乐意“教”,学生也乐意“学”,从而使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大大提高。
教师要放下架子,既做关心学生的朋友,又做学生心灵、智慧的双重引路人。
为此,教师应花更多的时间和学生进行情感交流,走进他们的学习和生活,让学生既“敬”你、又“怕”你“敬”能达到爱屋及乌,“怕”能达到按要求完成你布置的学习任务。
因此,我们在课堂上要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以一个学习伙伴的身份和学生平等交流,以自身良好的情绪状态去影响学生,用真诚的笑容,信任的眼神,鼓动的话语,从心灵深处感染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使学生在课堂中个性得到张扬,能力得到提高,情感得到熏陶,智慧得到培育,正所谓亲其师,才能信其道。
记得班上有一名女孩子,视力先天不好,连看书上的字都很费劲,全凭听来学习,她内心很自卑,课堂上不回答问题,课下不与同学交流,我就把基本的知识点题目让她来回答,当她准确地小声回答之后,我总是拍拍她肩膀及时给予鼓励“你回答的很好,如果声音大一点儿,全班同学都会为你鼓掌”。
每次她回答问题时,全班总是鸦雀无声,慢慢地,她的声音大了,掌声也一次次地响起,她逐渐开朗起来,学习也在同学的帮助下大有起色。
构建充满生命活力的数学课堂
构建充满生命活力的数学课堂叶澜教授曾经指出:“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
”因此,在新课程理念下,应确立新的课堂观即动态生成的课堂观。
课堂教学不只是由教师和学生执行预设的教学计划的活动,更是师生在真实具体的教学情景中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間“思维碰撞、心灵碰撞、情感融和”的动态发展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在预设的基础上动态地把握课堂,胸有成竹地引导学生,从而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一、精心预设,是构建充满生命活力的数学课堂的前提“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预设是什么?通俗地说就是教师打算怎样来上这节课。
就数学课堂教学预设而言,站在教师的角度通过钻研教材,要明确以下几个问题:①这节课要教什么?②要求学生达到怎样的目标?③为了达到这个目标需提供什么材料?④采用什么教学方法?⑤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怎么提问,期望学生怎么回答?站在学生的角度,如按照教师的预设去实施的话,会出现哪些情况?这需要充分考虑以下几个问题:①根据教材每一阶段的编排特色和要求,学生理想的状态是怎样的?②根据教师的经验和对学生的了解,学生的现实状况是怎样的?③每一环节学生的反应会怎样?不同的反应如何应对?④对每一个问题学生会反馈什么?反馈的程度怎样?可见,准确把握教材、全面了解学生、有效开发教学资源是进行教学预设的重点,也是走向动态生成的逻辑起点。
1.准确把握教材,明确教学目标。
教材是课程标准理念的具体体现,是学习内容的主要载体,也是学生学习的基本材料,但教材是面向全体的,不一定完全适合教师个体的教和学生的学。
因此,教师在分析教材而进行教学预设时,应在深入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本人的教学风格,对教材进行适当的改编或重组。
2.全面了解学生,预设教学方案。
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的过程,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能力水平、个性特征必然影响着教学活动的展开和推进。
生命活力的数学课堂
6、评价的艺术
①首先,评价应以鼓励为原则,给学生以鼓舞。 ②评价语言要客观、有针对性,给学生以导向。 ③评价语应富于变化,幽默有趣,为学生创造 轻松的氛围。
④让学生参与评价,培养学生欣赏他人的意识。
(四)培养学生几个学习习惯 ‥‥展现灵动的课堂
教师关键要摆正自己的角色,做好组织 者、参与者、促进者。经常创造一定的空
不同于经验 比思维宽泛 1、要有教师思想的闪现。
都要由我们的教学思想做引领,并在课堂上闪现出来, 从而引领、感染、熏陶学生的活动行为。使一节课中 的一切都有一种自觉的追求;使一节课更加丰富鲜活; 才会发现更多别人发现不了的东西;才会潜移默化地给 予学生更多的精神滋养;才会使一节课变得更加旷达 潇洒、淡泊沉定。
间和机会,采用不同的方式把课堂交到学
生手中,让学生自主建构知识体系,成为
课堂的主人,积极主动的在课堂中成长。
这条路的尽头 会有大片的森林吧… 我们去走这条路吧 这条路的尽头 会有广阔的大海吧?… 我们去走这条路吧 …… 这条路的尽头 一定会有什么吧 大伙儿一块儿去吧 我们去走这条路吧!
①问题设计要难易适度,层层递进。 ②提问的对象要结合不同的层面。 ③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设问。 ④鼓励学生大胆发问。 ⑤提问的体态语要变化多端。
4、交流的艺术
①首先教师交流的态度要真诚。 ②方式以启发、点拨、鼓励、 调动、指导为主。
5、处理生成问题的艺术
其要决是避其锋芒,欲扬先抑,欲进先退,
变换角度,以智取胜。表现在语言艺术上则是 直话曲说,急话缓说,硬话软说,正话反说, 严话宽说。
太子:对这等禽兽,根本就不能用笔来回答,只能用剑和马鞭去做回应!
伴读1的答案,太子看:我大汉关中多有毛驴,体魄健壮,既然单于不快乐, 我大汉朝愿赠送毛驴若干,用其所有来补大单于之所无,不知大单于乐否?
构建富有生命力的数学课堂
构建富有生命力的数学课堂万多一点《新课程标准》指出:学习是一种个性化行动。
作为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创设一个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的“场所”,让学生的个性在宽松、自然、愉悦的氛围中得到释放,展现生命的活力。
然而长期以来,我们的课堂忽视了学生的情感、想像、领悟等多方面的发展,忽视了生命的存在,我们过多地强调知识的记忆、模仿,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最终使课堂变得沉闷,缺乏灵性和生命力。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应该将自己的热情、愉悦和鼓励毫不吝啬地传给学生。
学生也会把赞美和激情献给你。
师生互通情感,彼此尊重,信任。
这是学生学习的最佳心理环境。
也是数学课堂富有生命力的基石,结合自身平时的学习与实践谈谈如何构建富有生命力的课堂。
一、真诚地尊重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
数学课不只是单纯的知识性活动,而且也是情感活动。
教师要充分运用“亲其师而信其道”的心理效能,强化师爱的作用,做到把微笑带进课堂,以高度的责任心和热心来影响学生。
在学生回答问题一时语塞时,教师说“不要紧张,慢慢说”;对学生回答问题一时想不起时,教师说“你再想想看,你很肯定可以的”;在学生解决问题列式出错时,教师并不急于评价,而是让学生自己再认真分析;学生在讨论、争辩过程中,教师说:“能不能让老师也发表一下意见呢”“你们还有其他的想法吗?如果没有,老师说一种方法你们认为怎样?谁能说说老师是怎么想的?”“你真厉害,老师的想法和你的想法不谋而合。
”对作业中出现的独特、简便的算法,用“另外加分”的形式予以鼓励,为学生创造表现自我的机会,并使学生获得不同程度的成功。
这样,课堂才会民主而自由,学生才会畅所欲言,我想这也是构建富有生命力数学课堂的基本保证。
二、在互动生成中彰显数学课堂的生命力。
目前常态的课堂教学中存在着大量低效活动生成的现象,教师不能在互动与生成之间求得平衡。
所以追求互动生成的有效课堂已成为教学上一种追求。
而数学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师生进行着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学生在活动中分析、解决问题,实现个体的全面发展。
让小学数学课堂充满生命活力
让小学数学课堂充满生命活力创新是人的最高智慧品质,是人的本质力量的终极体现。
一部人类发展史就是人类的创新史,是人类制度创新、技术创新、观念创新、文化创新和教育创新的历史。
推进素质教育,使孩子向智慧和人格的宝塔尖迈进,一个重要举措就是大力实施创新教育。
因此,创新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也是深化素质教育的必然。
那么,作为小学数学教育,如何实施创新教育呢?笔者认为,应实施以下六大策略:一、解放孩子的眼睛,提供观察机会的策略。
培养孩子敏锐、细仔、全面、准确的观察能力,使他们能够多角度地观察事物的本质特征,这是培养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科学史证明,观察是一切科学成就的开端,著名俄国生理学家巴甫洛夫的座右铭就是:“观察,观察,再观察。
”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必须解放孩子的眼睛,提供观察机会,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
1、观察自然:数学教学要紧紧把握这样的理念:“对数学实现再创造,使数学顺应人类学习的需要,走向生活、走向大众,以开放的体系再现数学的基本过程,再现数学与大自然和人类千丝万缕的联系”。
大自然是数学教学的最好课堂。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教学内容,带领孩子到大自然中去观察自然、学习数学,增长见识。
如结合“步测和目测”的课堂教学,教师可带领孩子到大自然中去进行步测和目测。
体现数学的应用意识和数孩子活化意识,让孩子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价值。
2、观察生活: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
新世纪的教育要力求体现“数学教孩子活化”的教学理念。
生活是数学的源泉,教师要引导孩子留心观察学校生活、社会生活、家庭生活、同时有目的地开展一些课外活动,为孩子提供观察生活的环境和机会,让孩子从中获得丰富的感性知识的积累。
激发孩子热爱生活,养成留心生活的好习惯。
许多应用题的教学、计算教学都能够从生活中找到原型,但在传统的教学中却却勿视了这一点。
因此我们普遍感觉数学知识抽象,孩子难学、教师难教。
但如果数学教学与生活相结合,引导孩子观察生活,找到生活的原型,孩子普遍学习兴趣浓厚,参与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良好。
数学课堂充满生命活力
让数学课堂充满生命活力随着课程改革实验的深入开展,教师们的教育观念不断更新。
新的理念、新的教材、新的教法带来的是新的课堂、新的学生、新的气象。
我们教师怎样才能一改以往死气沉沉的课堂气氛,而是常教常新,使课堂充满生机,充满活力呢?我的做法是:一、以生活为基础,让学生亲近数学。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
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导入,让学生感受数学无处不在,从而产生浓厚兴趣。
数学知识取材于现实生活,是实际问题的简化和模拟,教师在教学时一定要“活”用教材,用“活”的例题,从学生平时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物出发,通过具体、形象的感知来获得知识,使学生在乐中学、趣中学,教学效果颇佳。
例如,我在教学“圆的认识”时,利用生动的电视画面、轻快的音乐把学生带进这样的画面:唐老鸭要逛公园,先坐正方形轮子的小车,小车前进不了。
接着改乘椭圆轮子的小车,车子开动了,但唐老鸭忽上忽下,惊魂不定,最后他登上圆形轮子的小车,小车平稳向前,唐老鸭舒心惬意。
这时,教师用亲切的语言,启发大家想一想:圆形与过去学过的正方形、三角形有什么不同,圆形轮的小车行走为什么会平平稳稳?这样以情境导入新课,既能使学生自然地产生主动求知的心理冲动,带着良好的心态进入学习。
又能通过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数学并不难。
当然,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很高涨。
既然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际,那么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例来设计练习,使学生发现自己所学的知识能运用到实践中去,他们的学习会更主动在新知的教学时,如果能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创设学生熟悉与感兴趣的具体生活活动情况,就能引导学生通过联想、类比,沟通从具体的感性实践到抽象概括的道路,加深对新知的理解。
例如:在教学六年级教材中“利息和利率”一课时,我就利用数学活动课的时间和课余时间,带领学生到银行参观,主要是要学生用自已的压岁钱去模拟存款、取款,观察银行墙壁上的利率表。
有生命活力的数学课堂
有生命活力的数学课堂摘要:在教学中,作为一个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和参与者,我们应该把学生当做教学活动的主体,创造性地运用教材,设计有趣的学习活动,有效促进学生对探究性活动的动态生成;使得学生能够置身于一种开放、合作、交流且充满生命活力的数学课堂,让课堂教学有活力更富生命活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命活力一、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从精雕细琢的教学设计开始。
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设计很重要,要精雕细琢周密设计,要依照教材考虑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要让学生的天性得以流露,追求情理交融情智共生,从而让小学数学课堂充满生命活力。
例如:三年级的《轴对称图形》一课,我先后在四个平衡班上过4次,可以说每一次的教学都是成功的,但每一节教学却又是不同的。
都是在反复总结和精心修改的基础上重新调整的。
第一次上课前,我对学生情况做了调查和分析,了解到好多学生对对称有所了解,但是他们对轴对称图形的概念与意义是不清楚的或是模糊的。
要使三年级的孩子建立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就要让学生通过动手折动手剪,扎实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的理解和运用,明确“完全重合”不仅要整个图形的形状完全重合,而且要图形内的图案、颜色等也完全重合。
所以,我从学生们已有的实际生活体验入手,从“美丽”这一主题入手,抛出许多美丽的图片,并借助学生生活经验初步感知“对称”的美。
课后,我认真地反思了自己的课堂教学,发现这样的教学虽然主要是从大多数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让他们从中体会,但在教学层次上却感到难易程度颠倒,教学重点不够突出。
于是,第二次我上《轴对称图形》这一节课,就进行了调整。
创设了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课件展示柘荣剪纸的美丽图案。
师:大家仔细地观察这些柘荣剪纸,漂亮吗?你们喜欢吗?你想知道这些美丽的图案是怎么剪出来的吗?这些美丽的图案里有许多小秘密,小组讨论找一找这其中稳藏的小秘密,这些美丽的图案又是怎么剪出来的?生1:这些美丽的剪纸图案,有的是左右两边一样的,有的是上下一样的。
创造充满生命活力的数学课堂
数学学习与研究2014.16传统的数学课堂是严肃的、死气沉沉的,很难激起孩子的学习兴趣.怎样才能让数学课堂充满活力呢?一、以生活为基础,让学生亲近数学生活中,处处充满着数学.我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很注重把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认识和生活经验,使之更贴近学生生活.(一)在“引趣”的问题上多下些功夫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儿童,乐于猜谜语、听故事,教学中如能紧密结合教材,运用谜语故事的形式组织教学,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能起到良好的作用.例如,我在讲二年级“7的乘法口诀”时让孩子计算“古诗”的字数,从五言律诗的《静夜思》到七言绝句的《山行》自然地过渡到7的乘法口诀.在进行7的乘法口诀的练习时,我找到了很多生活中的例子,如看“日历”计算天数、算出七星瓢虫身上的黑点,来巩固新学的7的乘法口诀.并且利用孩子们喜爱的7个小矮人编儿歌,1个矮人1张床,7个矮人7张床.1个矮人2只碗,7个矮人14只碗……把数学知识与生活现象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学生倍感亲切.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导入,让学生感受数学无处不在,从而产生浓厚的兴趣.(二)运用生活,教学新知在新知的教学时,如果能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创设学生熟悉与感兴趣的具体生活活动情况,就能引导学生通过联想、类比,沟通从具体的感性实践到抽象概括的道路,加深对新知的理解.例如:在教学六年级教材中“认识百分数”一课时,我就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生活中去找,去观察,然后记录下来,等到上新课时,由于是自己发现问题,又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了问题,从而找到了符合自己需要的学习方法.这样每名同学脸上都流露出成功的喜悦.长此以往,学生的合作意识、创造精神怎能不得到发展呢?二、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孩子,张扬他们的个性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着以讲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的现象.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主宰者,学生学什么,怎样学,都在教师的严格控制之下,稍有不从就要受到教师的指责,这种形式下的课堂教学气氛沉闷,缺乏生命活力.怎么做才能张扬学生的个性,进而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呢?(一)在课堂中让孩子动起来1.动手在数学教学中,与其我们教师滔滔不绝地空洞地讲授,不如让学生们动手去亲自实践.让他们亲自动手,积极参与,才能学得更有效、扎实、深刻.如我在教学六年级“长方形的特征”一课时,引导学生先摸一摸长方形,并列举日常生活中见到的长方形形状的物体,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和直观感知的基础上自然领悟长方形的基本特征.精心安排教学内容,组织学生积极动手,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2.动眼观察是思维的触觉,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我们应注重教给学生过程与方法,重视观察能力的培养.要依据教学内容,对学生讲明观察的目的和要求.3.动口“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学生动口表述自己对一类数学问题的看法,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营造学生自我探究的氛围.学生在动口的过程中,既培养了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也把他的解题思路清晰地展示出来.4.动脑人身两个宝,双手和大脑.脑是人们的思维中枢,任何感知都离不开大脑.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让学生自主地动脑思考,对提高他们的思维大有好处.总之,我们要充分相信学生内在的潜力,尽可能地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动起来,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动手、动口、动眼和动脑的能力.这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更好地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二)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发展创新思维同一道题,不同的思考方法会得到不同的解题思路.例如,我在教学“简便运算”时,学生有创造的计算方法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在反思中记下了鼓励算法多样化这一环节:“教学中,我没有把老师意识中的最优化的计算方法硬塞给学生,而是尊重学生经验世界的丰富性和差异性,让他们能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主地探索和发现计算方法.整节课学生思维活跃,教学效果显著.我觉得这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把学生推向了学习的主体地位,使他们品尝了成功的快乐,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真正做到了赏识每名学生,为他们的“不一样”鼓掌.三、平等交流,让学生成为“知音”课堂教学中,如果老师只是一味地教,让学生被动地学,这样的教学使老师不能真正融进学生的学习中.其实,只要你稍稍改变一下说话的方式,把学生当成平等交流的对象,感觉就比较亲切.如“我们”就可以把老师和孩子紧紧联系在一起.“我们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吧!”“让我们一起来动动脑筋.”“我们一起来做个小游戏.”教学中,老师主动参与学生的学习,既拉近了与孩子的距离,又能调动孩子的积极性,课堂中展现的是真诚的交流.四、微笑教学,让学生体验快乐记得开学初,教师节上请小朋友写一段心里话给我,有名学生就写了这么一句话给我:“希望老师多笑笑,喜欢看到老师笑的样子.”多么可爱的孩子,他们只是希望看到老师的笑脸.而我们又怎能再吝啬这小小的微笑呢?你带着微笑走进教室,孩子们感受到的是春风般的笑容,迎接你的也将是灿烂的笑脸.这堂课一定会在欢声笑语中度过.当孩子回答正确时,你用微笑回应他,他知道他答对了.当孩子在课堂上表现有进步时,你用微笑鼓励他,他会感受成功的喜悦.当孩子在课堂上开小差时,你用微笑善意地提醒他,摸摸他的头,他心怀感激.当孩子不敢回答,举手犹豫时,你用微笑激励他:“你一定行!”他会觉得老师在关注他,相信他,会勇敢地举起手.让我们每天带着笑容走进课堂,带着愉快的心情走进课堂,让孩子体验轻松愉快地学习.课堂,是讲堂,也是学堂,更是展示充满活力和魅力的教学艺术的神圣殿堂.只要我们教师在课堂中真正地关注学生的需要,用心去感受学生身上的每一点变化,就会不断地找到灵感,创造出充满生命活力的数学课堂!创造充满生命活力的数学课堂◎应秀峰(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东沙湖学校215021). All Rights Reserved.。
打造充满生命活力高效数学课堂论文
打造充满生命活力的高效数学课堂背景: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是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这就要求教师要变革教学方式,提倡自主、探索与合作的学习方式,将生命教育的理念融入课程,落脚于课堂,才能取得成效,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真正实施数学素质教育。
那么,什么样的数学课堂才是充满生命活力的高效课堂?叶澜教授曾在《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论中小学教学改革的深化》一文中指出:“必须突破‘特殊认识活动论’的传统框架,从更高的层次——生命的层次,用动态生成的观念,重新全面的认识课堂教学,构建课堂教学观。
”对此,我理解为:只有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才是有活力的课堂;只有实现生命与生命对话的课堂,才是有活力的课堂;只有实现学生亲自参与,经历发现、探究、研究等实践和创造的过程的课堂,才是充满生命活力的高效数学课堂。
案例:基于以上认识,我在《双曲线的性质》一节的教学中设计了几个教学问题,目的在于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探究、研讨的学习方式,在积极主动地参与、思考、交流、共享中,激发学生的主动性,打造充满生命活力的高效数学课堂。
问题:请指出下列双曲线的渐近线,并在同一坐标系中画出下列双曲线的草图:(1);(2);(3);(4)探究1:对比方程与,你有何结论?探究2:方程所表示的曲线有哪些性质和特征?探究3:改变渐近线的夹角,何时最特殊?此时的方程如何?若将双曲线旋转45°,又有何结论?教学中,问题提出的起点较低,每一个学生都可以指出双曲线的渐近线,并绘制出大致的图形。
绘图活动中,我让大家比一比谁的图最美,学生们很兴奋,尽力追求完美,体验成功的快乐。
当学生完成绘图并沉浸在自己作品欣赏之中时,我突然抛出探究问题1:对比(1)与(2)、(3)与(4),你有何发现?学生非常兴奋,重新观赏自己的绘图作品,很快发现了规律,独立的完成了方程与表示的双曲线具有的共渐近线的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