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组织结构和化学组成特点
肝胆生化
The liver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glucose homeostasis 维持血糖浓度相对恒定。
二、 The role of the liver in lipid metabolism 肝脏在脂类代谢中的作用:
1. To secrete bile acids. Bile acids can emulsify
(二) Secondary bile acid synthesis and
enterohepatic circulation 次级胆汁酸的生成和胆汁酸的肠肝循环
第三节 胆汁酸代谢 (Metabolism of bile acid)
一、 Bile 胆汁:Bile is a greenish yellow liquid secreted by the liver . It is concentrated and stored in the gall bladder, and then passes into the duodenum through the common bile duct. 由肝细胞分泌的金黄色液体, 浓缩后贮存于胆囊, 经胆道系统进入肠腔。 Function 作用:1. To help emulsify lipids and aid digestion and absorption. 促进脂类乳化,有助消化、吸收 2. To carry away waste products. 排泄废物
三、Metabolism and function 胆汁酸的代谢与功能
(一) Primary bile acid synthesis
初级胆汁酸的生物合成 Material 原料: Position 部位: cholesterol 胆固醇 liver 肝脏
正常肝脏解剖及组织结构
正常肝脏解剖及组织结构
肝脏是人体最重要的内脏器官之一,位于腹腔的右上部。
它的重量约
为1500克,占据了腹腔的大部分空间。
肝脏具有多种重要的生理功能,
如合成胆汁、代谢蛋白质和糖类、储存维生素和矿物质、解毒和排泄等。
一、肝脏的外部结构
肝脏呈橡皮筋形,由左、右两个叶组成。
右叶较大,位于心脏的下方,左叶较小,位于心脏的左上方。
肝脏的上表面呈现光滑的圆顶形,称为圆
顶面;下表面呈现凹陷的形状,称为凹陷面。
肝脏的前缘与腹壁相连,后
缘紧邻胃、十二指肠及胰腺。
二、肝脏的内部结构
1.肝叶
肝脏的两个叶之间有间叶隔分隔。
肝脏内部的组织结构由肝小叶组成,每个肝小叶都是由数百个肝细胞群组成的。
肝细胞是肝脏最基本的生物学
单位,具有多种功能。
它们分泌胆汁,将胆汁输送到肝小管中,最终汇集
成胆管。
2.血液供应
3.胆汁系统
肝细胞产生的胆汁通过肝小管排泄到胆管中,最终经过胆总管进入十
二指肠。
胆汁的主要组成成分是胆盐、胆固醇、磷脂等,它在消化过程中
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4.淋巴系统
肝脏还有一套独立的淋巴系统。
它将排泄物和细菌从肝脏引流到周围的淋巴结,以避免感染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5.神经系统
总的来说,肝脏是一个复杂的器官,具有多种生理功能,包括合成、代谢、解毒、排泄等,对维持人体的健康起着重要作用。
了解肝脏的正常解剖和组织结构对于我们理解其功能和相关疾病的发生有着重要意义。
肝的重量以及功能名词解释
肝的重量以及功能名词解释肝脏,作为人体内最大的固体器官之一,扮演着人体健康的重要角色。
虽然不同的人体构造会导致肝的重量存在一定差异,但平均而言,成年人的肝脏重约1.2-1.5千克。
然而,肝脏的重要性远不止于此,其繁杂的功能使得其成为了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活动的核心。
一、肝脏的功能1. 处理与合成肝脏是人体最主要的代谢器官之一。
它能够处理各种来自消化系统的营养物质,如脂肪、蛋白质、糖类等,并在身体需要时释放出来。
同时,肝脏还能够合成胆汁,帮助消化脂肪。
此外,肝脏能够合成和分解蛋白质,通过转录和翻译过程,合成重要的细胞因子、激素和酶等。
肝脏还能够储存维生素、矿物质和糖原,以满足身体对这些物质的需求。
2. 解毒肝脏是身体的主要解毒器官。
它能够分解并清除来自体内外的有毒物质,包括有害代谢产物、药物和化学物质等。
通过一系列的生化反应,肝脏将有毒物质转化为可溶性的代谢产物,然后通过胆汁排泄出体外。
另外,肝脏还能够将多余的药物、激素和代谢产物等转化为无害的物质,以保持体内的化学平衡。
3. 储备和调节肝脏能够储备多种重要的物质,包括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B12、铁以及糖原等。
在身体需要时,肝脏会释放这些物质,并维持它们的平衡浓度。
此外,肝脏还能够调节血液中的糖分和血液凝固机制,以维持正常的血糖水平和血液凝固功能。
二、肝脏的结构肝脏是由数亿个细胞组成的,这些细胞称为肝细胞。
肝细胞之间相互连接,形成了肝组织的结构。
肝脏的结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肝叶肝脏可以被分为左右两个叶,分别是左叶和右叶。
左叶和右叶之间有一条裂隙,称为肝裂。
此外,肝脏还有一个额外的叶状结构,称为尾状叶。
2. 肝叶的结构肝叶内部由许多小结构组成,称为肝小叶。
肝小叶是肝细胞的基本单位,其外观呈六边形。
每个肝小叶都有一个中央的中央静脉,以及周围的许多肝细胞。
肝小叶由肝窦组成,肝窦中有血管,包括肝动脉和门静脉。
肝窦将毛细血管系统连接到中央静脉,使血液循环顺畅。
12-1肝脏在物质代谢中的作用
12-1肝脏在物质代谢中的作用肝脏多方面的功能取决于其组织结构及生化组成上的四大特点:①肝脏有肝动脉和门静脉双重血液供应。
它既可以从肝动脉的血液中接受由肺和其他组织运来的氧及代谢产物,又可以从门静脉的血液中获取由消化道吸收来的营养物质。
②肝脏富含血窦。
由于血流速度缓慢,可以使肝细胞与血液的接触面积大且时间长,有利于物质的交换。
③肝脏有两条输出途径。
肝静脉与体循环相连,可以将消化道吸收来的营养物质和肝内的代谢产物随血液运到肝外其他组织,又可以使肝的部分代谢终产物进入肾随尿而排出体外;胆道系统与肠道相通,有利于非营养性物质的代谢转变与排泄。
④肝细胞内含有丰富的酶类,其中有些酶是肝外组织所没有或极少的。
以上特点确立了肝脏是人体“物质代谢中枢”的地位。
一、肝脏在糖代谢中的作用肝脏主要通过肝糖原的合成、分解和糖异生作用来维持血糖浓度的相对恒定,确保全身各组织,特别是大脑和红细胞的能量来源。
餐后,血糖浓度升高,人体能利用血液中的葡萄糖合成糖原而储存,其中肝脏和肌肉的储存量最大,肝糖原含量占肝重的5%~6%,约100g;肌糖原含量占肌重的1%~2%,约300g。
饥饿时,由于肝脏含有葡萄糖-6-磷酸酶,所以肝糖原分解能直接补充血糖;但肌肉内无此酶,肌糖原只能通过糖酵解生成乳酸,再经肝脏的糖异生作用转变为葡萄糖。
如果仅靠肝糖原来供能,饥饿8~12h左右,体内的肝糖原就被耗尽了,此时糖异生作用成为维持血糖浓度相对恒定的主要途径,空腹24~48h后糖异生达最大速度。
肝脏在维持血糖浓度的相对恒定中起着重要作用,故当肝功能严重障碍时,进食后可能出现一时性高血糖,饥饿时又发生低血糖,糖耐量曲线异常。
二、肝脏在脂类代谢中的作用肝脏在脂类的消化、吸收、分解、合成及运输等过程中均起重要作用。
(一)胆汁酸盐有助于脂类的消化和吸收肝脏是胆固醇转化排泄的场所,约1/2的胆固醇在肝中转变成胆汁酸盐,它是强乳化剂,促进脂类的消化吸收。
肝胆疾病的患者可出现脂类消化不良,甚至脂肪泻和脂溶性维生素缺乏症。
第十六章肝生物化学
第十六章肝生物化学一、选择题【A型题】1.哪一项不是肝组织结构和化学组成上的特点A. 双重血液供应B. 肝有丰富血窦,利于物质交换C. 肝细胞内蛋白质含量高D. 肝脏有肝动脉和胆道系统两条输出通路E. 肝细胞是肝多种反应进行的场所2.肝合成最多的血浆蛋白是A. α-球蛋白B. β-球蛋白C. 清蛋白D. 纤维蛋白原E. 凝血酶原3.下列哪一种物质仅由肝合成A. 尿素B. 脂肪酸C. 糖原D. 胆固醇E. 血浆蛋白4.下列哪种蛋白质肝不能合成A. 清蛋白B. 凝血酶素C. 纤维蛋白原D. α-球蛋白E. γ-球蛋白5.生物素缺乏时,影响下列哪一个酶的活性A. 丙酮酸脱氢酶B. 丙酮酸羧化酶C. 丙酮酸激酶D. 苹果酸酶E. 苹果酸脱氢酶6.血氨升高的主要原因是A. 体内合成非必须氨基酸过多B. 急性、慢性盛衰竭C. 组织蛋白质分解过多D. 肝功能障碍E. 便秘使肠道内产氨与吸收氨过多7.短期饥饿时,血糖浓度的维持主要靠A. 肝糖原分解B. 糖异生作用C. 组织中葡萄糖利用降低D. 肌糖原分解E. 肝糖原合成8.肝昏迷前后,肌体各器官有出血倾向,主要是由于:A. 维生素C少B. 维生素K少C. 维生素A少D. 凝血酶原少E. 纤维蛋白原多9.严重肝疾患的男性患者出现男性乳房发育,蜘蛛痣,主要是由于A. 雌激素分泌过多B. 雌激素分泌过少C. 雌激素灭活不好D. 雄激素分泌过多E. 雄激素分泌过少10.肝功能不良时,下列哪种蛋白质的合成受影响较小A. 清蛋白B. 凝血酶原C. 凝血因子D. γ-球蛋白E. 纤维蛋白原11.下列哪一个不是非营养物质的来源A. 肠道细菌腐败产物被重吸收B. 外界的药物、毒物C. 体内代谢产生的氨、胺D. 食物添加剂,如色素等E. 体内合成的非必需氨基酸12.生物转化中第一相反应最主要的是A. 水解反应B. 还原反应C. 氧化反应D. 脱羧反应E. 结合反应13.生物转化中参与氧化反应最重要的酶是A. 加单氧酶B. 加双氧酶C. 水解酶D. 胺氧化酶E. 醇脱氢酶14.关于加单氧酶系的叙述错误的是A.此酶系存在于微粒体中B.通过羟化参与生物转化作用C.过氧化氢是其产物之一D.细胞色素P450是此酶系的组分E.与体内很多活性物质的合成、灭活、外源性药物代谢有关15.关于生物转化作用,下列哪项是不正确的A.具有多样性和连续性的特点B.常受年龄、性别、诱导物等因素影响C.有解毒与致毒的双重性D.使非营养性物质的极性降低,利于排泄E.使非营养物质极性增加,利于排泄16.肝进行生物转化时,下列哪种不能作为结合反应的供体A. UDPGAB. PAPSC. CH3CO~SCoAD. S-腺苷蛋氨酸E. 丙氨酸17.胆汁酸对自身合成的调控是A. 激活3α羟化酶B. 抑制3α羟化酶C. 激活7α羟化酶D. 抑制7α羟化酶E. 激活12α羟化酶18.血中哪一种胆红素增加会在尿中出现胆红素A. 结合胆红素B. 未结合胆红素C. 血胆红素D. 间接胆红素E. 胆红素-Y蛋白19.参加肠道次级结合胆汁酸生成的氨基酸是A. 鸟氨酸B. 精氨酸C. 甘氨酸D. 蛋氨酸E. 瓜氨酸20.正常人血清总胆红素含量为A. 2.0~4.0mg/dl(34.0~68.0μmol/L)B.<1.0mg/dl(17.1μmol/L)C.>1.0mg/dl(17.1μmol/L)D. 1.0~2.0mg/dl(17.0~34.0μmol/L)E.>2.0mg/dl(34.0μmol/L)21.肝进行生物转化时葡萄糖醛酸的供体是A. GAB. UDPGC. UDPGAD. CDPGAE. ADPGA22.肝进行生物转化时的活性硫酸供体是A. H2SO4B. PAPSC. 半胱氨酸D. 牛磺酸E. 亚硫酸23.胆固醇转变为胆汁酸的限速酶是A. 1-α-羟化酶B. 12-α-羟化酶C. 7-α-羟化酶D. 3-α-羟化酶E. 别构酶24.生物转化最重要的生理意义A. 使毒物的毒性降低B. 使有毒物质失去毒性C. 使非营养物质极性增加,利于排泄D. 使药物失效E. 使生物活性物质灭活25.下列物质哪一种不含血红素A. 肌红蛋白B. 铜蓝蛋白C. 血红蛋白D. 过氧化物酶E. 过氧化氢酶26.胆红素的生成部位是A. 巨噬细胞B. 肝细胞C. 上皮细胞D. 白细胞E. 红细胞27.溶血性黄疸是下列哪一项不存在A. 血中未结合胆红素增加B. 尿胆素原增加C. 粪胆素原增加D. 尿中出现胆红素E. 粪便颜色加深28.阻塞性黄疸时A. 血清总胆红素增加B. 血清直接胆红素增加C. 尿胆红素阳性D. 粪便颜色变浅E. 以上都是29.下列哪项不是结合胆红素的性质A. 与重氮试剂能直接反应B. 溶于水C. 不易透过细胞膜D. 经胆道随胆汁排出E. 能为人体所利用30.尿胆红素源于血中的A. 直接胆红素B. 间接胆红素C. 尿胆素原D. 粪胆素原E. 以上都不是31.一男性患者有巩膜黄染,食欲减退,厌油食等表现;查体右上腹疼痛,上臂可见蜘蛛痣,下肢轻度浮肿;实验室检查:血总胆红素增加,尿中胆红素阳性,粪色加深。
肝脏解剖学知识点整理
肝脏解剖学知识点整理肝脏是人体内最大的内脏器官之一,位于腹腔右上象限,具有多种重要的功能。
为了更好地了解肝脏的解剖学知识,本文将对肝脏的结构、血液供应、淋巴引流以及神经支配等方面进行整理介绍。
一、肝脏的结构肝脏是一个坚硬的器官,呈楔形,尖端指向前下方。
它的上表面平滑,下表面凹凸不平。
肝脏具有两个主要的叶片:大叶和小叶。
大叶是肝脏最大的叶片,呈三角形,靠近前方;小叶靠近后方,形状不规则。
肝脏的后缘有一个叫做膈面的凹陷,与膈脏紧密相连。
二、肝脏的血液供应肝脏是一个高度血液供应的器官,它的血液来自两个主要来源:门静脉和肝动脉。
门静脉负责输送来自肠道的富含营养物质的血液,而肝动脉负责输送富含氧气的血液。
这两种血液在肝脏中相互交错,形成所谓的“门乳静脉循环”。
三、肝脏的淋巴引流肝脏的淋巴引流主要通过门静脉周围的淋巴结进行。
门静脉周围的淋巴结分布于肝门和膈面之间的区域,它们接收来自肝脏的淋巴液,并最终引流到体循环系统中。
这个淋巴引流途径在了解肝脏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四、肝脏的神经支配肝脏的神经支配主要来自两个神经系统:迷走神经和交感神经。
迷走神经是主要的副交感神经,它通过肝动脉和门静脉进入肝脏,并在肝组织中分布。
迷走神经主要负责肝脏的血管收缩和扩张,对肝脏的血液供应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
交感神经主要通过脊髓交换神经元进入肝脏,它对肝脏的功能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结论肝脏作为人体内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具有复杂的解剖学结构和多种功能。
通过了解肝脏的结构、血液供应、淋巴引流以及神经支配等知识点,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肝脏的生理功能和相关疾病的诊断治疗。
希望本文能够对你对肝脏解剖学知识的学习有所帮助。
肝脏解剖学与生理学知识点
肝脏解剖学与生理学知识点
一、解剖学知识点
1. 肝脏位置:肝脏位于腹腔右上方,属于消化系统的重要器官。
2. 肝脏重量:成人肝脏重约1.2-1.5千克,是人体中最大的腺体器官。
3. 肝脏结构:肝脏由左右两叶组成,呈楔形,下缘较厚,上缘较薄。
4. 肝脏皮质:肝脏表面光滑,颜色红褐。
5. 肝脏组织:肝脏组织由肝细胞、胆管和血管组成,肝细胞为主要
功能细胞。
6. 肝脏血液供应:肝脏有丰富的血液供应,包括动脉和门静脉。
7. 肝脏淋巴循环:肝脏有发达的淋巴循环系统,起清除和输送淋巴
液的作用。
8. 肝脏神经供应:肝脏的神经支配主要来自迷走神经和交感神经系统。
二、生理学知识点
1. 肝脏的主要生理功能包括:合成蛋白质、转运分泌、排泄代谢产物、解毒和储存功能。
2. 肝脏合成功能:肝脏合成蛋白质、脂肪、糖类等重要生理物质。
3. 肝脏转运分泌:肝脏有分泌胆汁的功能,帮助消化和吸收脂肪。
4. 肝脏排泄代谢产物:肝脏通过尿液和胆汁排泄代谢废物,如尿素、胆红素等。
5. 肝脏解毒功能:肝脏是人体最重要的解毒器官,帮助排除体内毒素。
6. 肝脏储存功能:肝脏可储存大量糖类、维生素和微量元素,保持
体内平衡。
7. 肝脏生理学变化:肝脏在饮食、运动、药物等不同功能条件下呈
现不同生理学特点。
总结:
肝脏作为人体代谢的重要器官,既有复杂的解剖结构,又承担多种
生理功能。
了解肝脏的解剖学和生理学知识点,有助于更好地了解肝
脏的作用和重要性。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能更全面地认识肝脏
的结构和功能,保持良好的身体健康。
生物化学肝胆生物化学
滑面内质网
胆红素与胞质配体蛋白结合
(一)肝细胞对胆红素的摄取
*
(二)肝细胞对胆红素的转化
*
*
*
未结合胆红素: 尚未进入肝细胞,没有经过肝的生物 转化,未与葡糖醛酸或硫酸结合的胆红素 称为未结合胆红素。
结合胆红素: 经过肝的生物转化作用,与葡糖醛酸结 合或与硫酸结合的胆红素称为结合胆红素。
*
*
(三)肝对胆红素的排泄作用
在肝细胞中经转化生成的结合胆红素 水溶性增强,容易溶解在胆汁中,自肝细 胞释放到毛细胆管随胆汁排入肠腔。
毛细胆管中胆红素的浓度远高于肝细胞,所以肝细胞排出胆红素的过程是一个逆浓度梯度的主动运转过程。
清蛋白-胆红素(未接合胆红素)
清蛋白
胆红素
运输形式 胆红素-清蛋白;少量与α1球蛋白结合运输。
*
三、胆红素在肝细胞中的转变
(一)肝细胞对胆红素的摄取 (二)肝细胞对胆红素的转化 Leabharlann 三)肝对胆红素的排泄作用*
胆红素在肝血窦中可以自由双向通过肝细胞膜进入肝细胞。 肝细胞对胆红素的摄入量取决于肝细胞对胆红素的代谢能力。
Metabolism of Bile Pigment and Jaundice
*
*
*
(二)胆红素的生成过程
血红蛋白
珠蛋白
血红素
胆绿素还原酶
NADPH+H+
胆红素
衰老的红细胞
肝、脾、骨髓
网状内皮系统
胆绿素
微粒体血红素加氧酶
O2
NADPH+H+
Fe3+
CO+H2O+NADP
+
胆红素空间结构示意图
肝胆生化
第十九章肝胆生化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哪一项不是肝脏组织结构和化学组成上的特点?A.有肝动脉和门静脉双重血液供应B.有丰富的肝血窦,有利于物质交換C.肝细胞是肝脏多种反应进行的场所D.肝脏有两条输出通路,即肝静脉与体循环相连、胆道与肠道相通E. 肝脏有丰富的亚微结构2.肝功能障碍时,血浆蛋白的主要改变是A.球蛋白的含量下降B.清蛋白的含量升高C.清蛋白的含量升高,球蛋白的含量下降D.清蛋白的含量下降,球蛋白的含量升高E. 清蛋白与球蛋白的含量均下降3. 肝脏化学组成的特点是:A.糖原含量高B.脂类含量高C.蛋白质含量高D.氨基酸含量高E.核酸含量高4.胆红素是下列哪种物质的分解产物?A.胆汁酸B.胆素原C.胆素D.血红素E.胆固醇5.胆红素在肝脏中的转化主要是:A.与清蛋白结合B.与Y蛋白结合C.与葡萄糖醛酸结合D.与葡萄糖酸结合E.与 蛋白结合6.血红素加氧酶主要存在于肝细胞A.线粒体B.微粒体C.细胞核D.细胞质E.细胞膜7.下列对结合胆红素的说法哪一项是错误的?A.主要是双葡萄糖醛酸胆红素酯B.与重氮试剂呈直接反应阳性C.随正常人尿液大量排出D.不易透过生物膜E.结合胆红素无毒性8.血中哪一种胆红素增加会使尿胆红素定性实验呈阳性反应A.未结合胆红素B.结合胆红素C.游离胆红素D.间接反应胆红素E.血胆红素9.关于胆汁酸的错误说法是:A.由胆固醇生成B.是乳化剂C.是胆色素的成分D.能经肠肝循环被重吸收E.胆汁酸有很多种类10.参与肝脏结合型初级胆汁酸生成的氨基酸是:A.甘氨酸B.丙氨酸C.亮氨酸D.组氨酸E.蛋氨酸11.肝脏中合成量最多的蛋白质是:A.清蛋白B.α-球蛋白C.β-球蛋白D.纤维蛋白原E.凝血酶原12.下列为导致脂肪肝的可能原因,例外的是A.肝功能受损B.磷脂合成原料不足C.糖转变为脂肪过多D.VLDL合成过多E.肝内脂肪不能及时输出13.胆固醇转变胆汁酸的限速酶是:A. 1α-羟化酶B. 25α-羟化酶C. 7α-羟化酶D. HMG-CoA还原酶E. HMG-CoA合成酶14.下列为肝脏在脂肪酸分解、合成和改造中的作用,例外的是A. 脂肪动员释放的脂肪酸可在肝内分解为乙酰CoAB. 乙酰CoA在生酮酶系作用下生成酮体C. 酮体可在肝内进一步分解利用D. 乙酰CoA可在脂肪酸合成酶系作用下合成脂肪酸E. 脂肪酸可经改变碳链长度和饱和度,进一步加工成各种脂肪酸15. 下列哪种蛋白质只能在肝外合成?A.清蛋白B.α-球蛋白C.β-球蛋白D.γ-球蛋白E.凝血酶原16.血氨升高的主要原因是:A.体内合成非必需氨基酸过多B.谷氨酸摄入过多C.肝功能严重受损D.尿液酸度增加E.支链氨基酸在肝内分解增多17.严重肝病可引起下列维生素储存量下降而导致夜盲症A. 维生素CB. 维生素B2C. 维生素KD. 维生素AE. 维生素E18.肝昏迷前后,机体各器官有出血倾向,主要是由于:A.维生素C少B.维生素K少C.凝血酶原少D.纤维蛋白原多E.维生素A少19.饥饿时肝中哪个代谢途径加强A.糖酵解B.糖有氧氧化C.糖异生D.脂肪的合成E.糖原合成20.下列为肝脏在蛋白质代谢中的作用,例外的是A.肝内合成的蛋白质约占全身蛋白质合成总量的40%以上B.肝内蛋白质更新速度快C.肝脏可以合成大部分血浆蛋白D.所有氨基酸(包括支链氨基酸)都在肝内进行分解代谢E.肝脏是合成尿素以解氨毒的重要器官21.血液中胆红素的主要运输形式是:A.胆红素-清蛋白B.胆红素-Y蛋白C.胆红素-Z蛋白D.葡糖醛酸-胆红素E.胆红素-球蛋白22.苯巴比妥治疗新生儿生理性黄疸的机制主要是:A.使Y-蛋白合成减少B.使Z-蛋白合成增加C.肝细胞摄取胆红素能力增强D.使Y-蛋白生成增加E.抑制葡糖醛酸转移酶的生成23.肝脏可以通过下列机制维持血糖浓度恒定,错误的是A. 进食后将部分糖合成为肝糖原B. 多余的糖转变为脂肪,进而输出肝细胞C. 不进食时肝糖原分解为葡萄糖,并释放入血D. 饥饿时经糖异生作用向血液持续提供血糖E. 糖供应不足时,由脂肪转变为糖24.结合胆红素中葡糖醛酸的主要供体是A.GAB.UDPGC.UDPGAD.UTPGE.UTPGA25.胆红素的主要来源是:A.肌红蛋白分解B.血红蛋白分解C.细胞色素分解D.过氧化氢酶分解E.过氧化物酶分解26.溶血性黄疸时A.直接胆红素升高B.间接胆红素升高C.直接、间接胆红素均升高D. 直接、间接胆红素均下降D. 直接、间接胆红素均无变化27.肝细胞性黄疸时A.直接胆红素升高B.间接胆红素升高C.直接、间接胆红素均升高D. 直接、间接胆红素均下降E. 直接、间接胆红素均无变化28.阻塞性黄疸时,与重氮试剂反应为A.直接反应阴性B.直接反应强阳性C.间接反应强阳性D.双向反应阳性E. 双向反应阴性29.将胆红素从肝细胞胞质运至光面內质网,主要由下列蛋白运载A. -蛋白B. Y-蛋白C. Z-蛋白D. 清蛋白E. β-蛋白30.正常人血浆中下列胆红素量很低A.胆红素-清蛋白B.游离胆红素C.间接胆红素D.结合胆红素E.未结合胆红素31. 正常人血浆中的A/G比值是A. <1.0B. 0.5~1.5C. 1.5~2.5D. 2.5~3.5E. 0.2~0.832. 肝功能障碍时,血浆胆固醇的主要改变是A. 血中胆固醇的总量增加B. 血中自由胆固醇的含量下降C. 血中胆固醇酯/胆固醇的比值下降D. 血中胆固醇酯/胆固醇的比值升高E. 血中胆固醇量无变化33. 肝内胆固醇的主要去路是A.转变为7-脱氢胆固醇B.转变为性激素C.转变为肾上腺皮质激素D.转变为胆汁酸E. 转变为胆红素34. 糖异生、酮体合成和尿素合成都在下列组织中进行A. 心脏B. 脑组织C. 肝脏D. 肾脏E. 以上各组织均可以35.次级胆汁酸是A.在肝内由初级游离胆汁酸转变生成B.在肠内由初级胆汁酸转变生成C.在肝内由初级结合胆汁酸转变生成D.在肠内由胆固醇转变生成E. 以上都可以36.严重肝病患者出现“肝掌”、“蜘蛛痣”、男性乳房发育等,主要是由于A.雌激素分泌过多B.雌激素分泌过少C.雌激素灭活作用减弱D.雄激素分泌过多E. 雄激素灭活作用减弱37.肝内胆红素的主要运输形式是下列哪一种A.胆红素-清蛋白B.胆红素-Y蛋白C.胆红素-Z蛋白D.胆红素-阴离子E. 胆红素-球蛋白38.胆汁中出现沉淀往往是由于A. 胆汁酸盐过多B. 胆固醇过多C. 磷脂酰胆碱过多D. 次级胆汁酸盐过多E. 胆固醇过少39.以下不属于胆色素的物质是A. 胆红素B. 胆绿素C. 胆素D. 胆碱E. 胆素原40.肝胆汁与胆囊胆汁比较,前者的特征是A. 含有较多的黏蛋白B. 含有较多的胆红素C. 黄褐色、清澈透明D. 比重较高E. 暗褐色、不透明41.肝可将乳酸改造转变为下列物质,错误的是A.转变为糖原贮存B.转变为血中葡萄糖C.转变为营养必需氨基酸D.转变为甘油三酯E.转变为脂肪酸42.非营养物质经生物转化后A. 毒性减弱B. 毒性增加C. 毒性减弱或增加D. 水溶性下降E. 脂溶性增强二、多项选择题1.肝功能严重受损时,可出现:A.尿素合成减少B.性激素减少C.醛固酮含量减少D.25-(OH)-D3减少E. 清蛋白含量减少2.严重肝功能障碍时,可能的表现是A. 血氨降低B. 血中清蛋白降低C. 血中性激素水平增加D. 血中尿素增加E. 血中醛固酮水平增加3.只在肝脏中合成的蛋白质是A. 清蛋白B. 糖蛋白C. 纤维蛋白原D. 凝血酶原E. 球蛋白4.肝脏合成的血浆脂蛋白包括A. CMB. VLDLC. LDLD. HDLE. IDL5.下列物质哪些是胆色素?A. 胆红素B. 血红素C. 胆素D. 胆素原E. 胆汁酸6.下列物质哪些是初级结合胆汁酸?A. 脱氧胆酸B. 牛磺胆酸C. 石胆酸D. 甘氨鹅脱氧胆酸E. 胆酸7.雌激素灭活功能减弱,可出现哪两种体征A. 浮肿B. 蜘蛛痣C. 黄疸D. 肝掌E. 肝昏迷8.能生成胆红素的物质是A. 血红蛋白B. 肌红蛋白C. 细胞色素D. 过氧化物酶E. 胆汁酸9.能进行“肠肝循环”的物质是A. 胆汁酸B. 胆固醇C. 胆色素D. 尿素E. 血氨10.主要在肝脏进行的物质代谢有A. 尿素生成B. 酮体生成C. 激素灭活D. 胆固醇酯化E. 糖异生11.肝脏调节血糖浓度相对恒定的途径有:A. 肝糖原的合成B. 肝糖原的分解C. 肌糖原的分解D. 糖异生作用E. 肌糖原的合成12.下列哪些酶只存在于肝脏中?A. 葡糖6-磷酸酶B. 葡萄糖激酶C. 已糖激酶D. 鸟氨酸氨基甲酰移换酶ⅠE. 琥珀酰CoA转硫酶13.未结合胆红素的特点是A. 与重氮试剂呈直接反应阳性B. 与重氮试剂呈间接反应阳性C. 脂溶性很强的胆红素D. 可进入脑组织产生毒性E. 与葡糖醛酸结合的胆红素14.结合胆红素的特点是A. 与重氮试剂呈直接反应阳性B. 与重氮试剂呈间接反应阳性C. 是与血浆清蛋白结合的胆红素D. 与葡糖醛酸结合的胆红素E. 不进入脑组织产生毒性15.结合胆红素又称A. 血胆红素B. 直接胆红素C. 肝胆红素D. 直接反应胆红素E. 间接胆红素16.未结合胆红素又称A.游离胆红素B.血胆红素C.间接胆红素D.肝胆红素E.直接胆红素17.溶血性黄疸时出现A. 血中未结合胆红素不变B. 尿中尿胆素原增加C. 血中未结合胆红素增加D. 粪便颜色加深E. 血中结合胆红素增加18.阻塞性黄疸时出现A. 血中未结合胆红素不变B. 尿中尿胆素原增加C. 粪便颜色呈灰白色D. 血中结合胆红素增加E. 尿胆红素定性实验呈阳性反应19.肝细胞性黄疸时出现A. 血中未结合胆红素减少B. 尿中胆红素增加C. 粪便颜色变浅D. 血中结合胆红素增加E. 与重氮试剂呈双相反应阳性20.反映肝功能情况常检测的血清酶有A. MAOB. ALT(GPT)C. γ-GTD. LDH5E. BSP21.苯巴比妥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机制主要是:A. 诱导Y-蛋白合成增加B. 使清蛋白合成增加C. 促进肝细胞对胆红素的处理D. 促进血浆清蛋白对胆红素的转运E. 抑制肝细胞对胆红素的摄取22.可抑制胆固醇吸收的物质是A. 胆汁酸B. 植物固醇C. 食物脂肪D. 果胶E. 纤维素23.下列哪些物质是次级胆汁酸A.胆酸B.脱氧胆酸C.鹅脱氧胆酸D.石胆酸E.牛磺胆酸24.下列有关生物转化作用的叙述,哪些是正确的?A.被转化的是非营养物质B.被转化的是营养物质C.转化后的物质极性改变,易被排出D.转化后的物质溶解度降低,易被排出E.被转化后的物质毒性减弱,并促使其排出体外25.肝脏具有很强的生物转化功能,主要由于富含下列酶系A. 单加氧酶系B. 葡糖醛酸转移酶C. 单胺氧化酶系D. 醇脱氢酶系E. 水解酶和还原酶三、填空题1.在肝脏功能受损时,伴随血浆清蛋白水平,球蛋白水平。
第17章 肝的生物化学 - 牡丹江医学院
溶性和极性,利于从尿或胆汁排出体外的过程。
2.在肝细胞合成的初级胆汁酸,随胆汁进入肠道并转变为次级胆汁酸。肠道中约95%胆
汁酸可经门静脉被重吸收入肝,并与肝新合成的胆汁酸一起再次被排入肠道,此循环过程
称胆汁酸的肠肝循环。
3.肠道中l0%~20%的胆素原可被肠黏膜细胞重吸收,经门静脉入肝。其中大部分再随
E.过氧化氢酶 47.下列关于肝摄取、转化胆红素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 A.肝细胞膜能结合某些阴离子 B.肝细胞膜上存在特异性结合受体 C.肝细胞胞浆中有特异载体 D.肝细胞能将胆红素转变为胆素原 E.肝细胞能将胆红素转变成葡糖醛酸胆红素 48.胆固醇结石与下列哪一种因素有关( ) A.胆盐浓度 B.卵磷脂浓度 C.胆盐和卵磷脂与胆固醇的比例 D.胆固醇难溶于水 E.以上都不是 49.哪一项会导致尿中胆素原排泄减少( ) A.肠梗阻 B.溶血 C.肝细胞性黄疸 D.胆道梗阻 E.碱中毒 50.下列关于游离胆红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胆红素与葡糖醛酸结合 B.水溶性较大 C.易透过生物膜 D.可通过肾脏随尿排出 E.与重氮试剂呈直接反应 51.胆汁中含量最多的有机成分是( ) A.胆色素 B.胆汁酸 C.胆固醇 D.磷脂 E.黏蛋白 52.某黄疸病人,实验室检查发现其血清游离胆红素明显升高,尿胆红素阴性,尿和粪便 中胆素原明显增多。该黄疸发生的原因最有可能的是( ) A.肝硬化 B.胰头癌 C.急性溶血 D.急性肝炎 E.胆结石 B1型题 (1-3题共用备选答案) A.清蛋白 B.球蛋白 C.VLDL D.HDL E.肝糖结合蛋白 1.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最重要的是哪一种蛋白( ) 2.肝功下降时,半衰期延长的是( )
第十七章 肝的生物化学 一、名词解释 1.生物转化(biotransformation) 2.胆汁酸的肠肝循环(enterohepatic circulation of bile acid) 3.胆素原的肠肝循环(bilinogen enterohepatic circulation) 二、选择题 A1型题 1.哪一项不是肝组织结构和化学组成上的特点( ) A.双重血液供应 B.肝有丰富血窦,利于物质交换 C.肝有一条输出通道,即胆道与肠道相通 D.肝内蛋白质代谢极为活跃,更新速度快 E.肝细胞是肝多种反应进行的场所 2.下列哪一种胆汁酸不是初级胆汁酸( ) A.甘氨胆酸 B.牛磺胆酸 C.甘氨鹅脱氧胆酸 D.牛磺鹅脱氧胆酸 E.脱氧胆酸 3.肝细胞严重损伤时,血中蛋白质的主要改变是( ) A.清蛋白含量升高 B.球蛋白含量下降 C.清蛋白含量升高,球蛋白含量下降 D.清蛋白和球蛋白含量都正常 E.清蛋白含量下降,球蛋白含量升高或相对升高 4.下列哪一种物质仅由肝合成( ) A.尿素 B.脂肪酸 C.糖原 D.胆固醇 E.血浆蛋白 5.肝内胆固醇的主要代谢去路是转变成( ) A.7α-胆固醇 B.胆酰CoA C.结合胆汁酸 D.维生素D3 E.胆色素 6.肝脏在脂类代谢中所特有的作用是( ) A.将糖转变为脂肪 B.合成胆固醇 C.生成酮体并在肝外利用 D.合成磷脂 E.改变脂酸的长度及饱和度 7.生物素缺乏时,影响下列哪一个酶的活性( ) A.丙酮酸脱氢酶 B.丙酮酸羧化酶 C.丙酮酸激酶
肝脏生物化学
1.溶血性黄疸
原因:大量溶血,超出肝处理能力。 特征:
a、血中未结合胆红素↑ (+) b、尿中不出现 c、粪、尿胆素原↑,胆素↑
2.阻塞性黄疸 原因:胆道阻塞,肝内结合胆红素不能从
胆道排出,返流入血,出现黄疸。 特征:
a、血中结合胆红素↑ (返流) b、尿中直接胆红素↑ (+) c、粪:颜色浅,或陶土色
肝的生物转化作用
概念:非营养物质在体内的代谢转变 对象:非营养物质 外源:食物添加剂、色素、药物
内源:胆红素 NH3 激素
意义:使非营养物质极性增强,溶解性增 大,易于排泄,生物活性或毒性降低或消失
肝脏的生物转化作用
一、生物转化的概念
生物转化:机体通过化学反应使非营 养物质的极性增加,有利于随胆汁或 尿液排出体外或改变其毒性、生物活 性或药理作用的转变过程。
部位:主要在肝
•非营养性物质:
既不构成细胞的原料, 也不能氧化供能的物质。
•来源:
内源性:激素、神经递质、代谢产物 外源性:药物、胃肠道腐败产物
•非营养性物质:
既不构成细胞的原料, 也不能氧化供能的物质。
人体很多组织能进行生物转化,但肝脏是最 主要器官.
生物转化不一定是解毒作用
生理意义 使非营养性物质
意义: 弥补胆汁酸合成不足,利用有 限的胆汁酸,促进脂类消化。
(二)胆汁酸的功能
1.促进脂类的消化吸收
有亲水基团:-OH, -COOH 有疏水基团:-CH3,烃核,苯环 降低油/水表面张力,使乳糜化,增加接触面积, 帮助消化与溶解。
2.抑制胆固醇在胆汁中析出沉淀
若腹泻/回肠切除影响胆汁酸的重吸收, 影响脂类消化,并使胆汁中胆固醇含量偏高, 易形成胆结石。
肝的生物化学
结合型初级胆汁酸 初级胆汁酸(24C)
2. 次级胆汁酸的生成与肠肝循环
﹡部位:小肠下段和大肠 ﹡过程
肠菌 初级胆汁酸 水解脱氧 次级胆汁酸
胆汁酸肠肝循环
胆汁酸随胆汁排入肠腔后,95%通过重吸 收经门静脉又回到肝,在肝内转变为结合型胆 汁酸,经胆道再次排入肠腔的过程。
胆固醇
肝脏 游离胆汁酸(代谢池3~5g)
胆汁酸的功能 1.促进脂类的消化与吸收
疏水侧
CH3
11 8
9 10
2
16
4
5
OH
CH3
CH3
13 17
15 14
OH
16 CO HN
CH2 HOOC
OH
亲水侧
甘氨胆酸的立体构型
——降低水、油界面的表面张力
立体构型——亲水与疏水两个侧面
2.抑制胆汁中胆固醇的析出
胆汁中胆汁酸+卵磷脂与胆固醇的正常比值 10︰1
CONH2
N
尼克酰胺
甲基转移酶
+
N
CH3
N-甲基尼克酰胺
三、生物转化的特点 • 反应类型多样性:
氧化、还原、水解、结合 • 反应的连续性:
先一相反应,再二相反应 • 解毒与致毒的双重性
四、影响生物转化的因素(指导用药)
“青壮幼虚、老弱病残、阴盛阳衰、药物诱导”
1、新生儿易发生氯霉素中毒(葡萄糖醛酸转移酶 少);老年人的生物转化能力下降,用药需谨慎。
(二)还原反应
*硝基还原酶类 (nitroreductase) *偶氮还原酶类 (azoreductase) 还原产物:相应胺类
(三)水解反应
*多种水解酶类
(四)结合反应
结合对象:凡含有羟基、羧基或氨基的药物、 毒物或激素均可发生结合反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粒体加单氧酶系
产物:羟化物或环氧化物 举例:
NH 2
苯胺
HO
NH 2
对氨基苯酚
黄曲霉素B1经加单氧酶作用生成的黄曲霉素2, 3环氧化物可 与DNA分子中的鸟嘌呤结合,引起DNA突变,成为原发性
肝癌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
意义:加单氧酶系的羟化作用不仅增加药物或毒 物的水溶性,有利于排泄,而且还参与体内许多 重要物质的羟化过程。
4.丰富的细胞器和酶系,有些酶系还是肝细胞所特 有的,如合成尿素和酮体的酶系几乎仅存在于肝细胞
肝由于丰富的血液供应,独特的形态结构 特点使其代谢十分活跃。而且还具有生物 转化、分泌、排泄等方面的生理功能.
概述
第一节 肝在物质代谢中的作用 第二节 肝的生物转化作用 第三节 胆色素的代谢与黄疸 第四节 胆汁与胆汁酸的代谢
二、肝在脂类代谢中的作用
作用:在脂类的消化、吸收、合成、分解与运 输均具有重要作用。
回顾:肝内进行的脂类代谢途径主要有哪些?
脂肪酸的氧化; 脂肪酸的合成及酯化; 酮体的生成; 胆固醇的合成与转变; 脂蛋白与载脂蛋白的合成 (VLDL、HDL、
apo CⅡ); 脂蛋白的降解 (LDL)
(一)氧化反应——最多见的生物转化反应 1. 微粒体依赖细胞色素P450的加单氧酶系:
存在部位:肝细胞微粒体内 组成:Cyt P450,NADPH,NADPH-细胞色素 P450还原酶 催化的基本反应
RH+O2+NADPH+H+ ROH+NADP++H2O
羟化酶
基本特点 能直接激活氧分子,其中一个氧原子加
(microsomal ethanol oxidizing system, MEOS)
ADH与MEOS之间的比较
肝细胞内定位 底物与辅酶 对乙醇的 Km值
乙醇的诱导作用 与乙醇氧化相关 的能量变化
ADH
MEOS
胞液
微粒体
乙醇、NAD+ 2mmol/L
乙醇、NADPH、O2 8.6mmol/L
无
有
氧化磷酸化释能 耗能
三、肝在蛋白质代谢中的作用
在血浆蛋白质代谢中的作用 合成与分泌血浆蛋白质(γ球蛋白除外) 清除血浆蛋白质(清蛋白除外)
在氨基酸代谢中的作用 氨基酸的脱氨基、脱羧基、脱硫、转甲基等 (支链氨基酸除外)。 清除血氨及胺类,合成尿素。
四、肝在维生素代谢中的作用
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 维生素的储存
乙醇
醇脱氢酶(ADH)
血管扩张、面部潮红、心动过速
乙醛 醛脱氢酶(ALDH)
黄种人
ALDH ALDH
45%
muALDH muALDH
胆囊管
肝管 肝总管
胆总管
肝组织结构和化学组成特点
1. 双重血液供应
门静脉 肝动脉
2.两条输出通路
肝静脉 胆道系统
3.丰富的肝血窦
肝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肝小叶
肝血窦是特殊的毛细血管,使肝细胞和血液的 接触面加大.
肝血窦中血流速度减慢, 且通透性较大,有利于肝 细胞与血流之间充分进行 物质交换.
是Vit A、E、K和B12的主要储存场所
维生素的运输
视黄醇结合蛋白的合成,VitD结合蛋白的合成
维生素的转化
Vit D3 → 25-(OH)-Vit D3 B族维生素→辅酶或辅基
五、肝在激素代谢中的作用
激素的灭活 (inactivation of hormone) 激素主要在肝中转化,降解或失去活
通过生物转化作用可增加非营养物质的水溶性 和极性,从而易于从胆汁或尿液中排出。
※ 肝的生物转化作用≠解毒作用
如:香烟中所含3,4-苯并芘并无直接致癌作用,但在体内经生物 转化,成为有很强致癌作用的7,8-二氢二醇-9,10环氧化物。
二、生物转化反应的主要类型: 第一相反应:氧化反应、还原反应、水解反应
• 维生素D3羟化成为具有生物学活性的维生素1, 25,(OH)2D3 • 胆汁酸和类固醇激素合成过程中的羟化作用
2. 线粒体单胺氧化酶系
单胺氧化酶( monoamine oxidase, MAO)
存在部位:线粒体内
催化的反应 催化胺类氧化脱氨基生成相应的醛
组胺、酪胺;5-羟色胺、儿茶酚胺
RCH2NH2+O2+H2O
RCHO+NH3+H2O2
3. 醇脱氢酶及醛脱氢酶系
存在部位:胞液中
催化的反应 醇脱氢酶(alcohol dehydrogenase, ADH)催化醇
类氧化成醛。 醛脱氢酶(aldehyde dehydrogenase, ALDH)催
化醛类生成酸。
肝微粒体乙醇氧化系统
内源性:激素、神经递质;胺类、氨、胆红素 外源性:食用色素、食品添加剂、药物;肠道
细菌腐败产物(H2S、胺、吲哚)
*生物转化的主要场所 肝是主要器官,但在肺、肾、胃肠道和皮肤
也有一定生物转化功能 。 *生物转化的意义
通过代谢转化,使非营养物质生物学活性降低 或丧失(灭活),或使其毒性减低或消除(解毒)。
性的过程称为激素的灭活。
* 主要方式:生物转化
蜘蛛痣
第二节 肝的生物转化作用
(一)生物转化的概念
机体对内、外源性的非营养物质进行代谢 转变,使其水溶性提高,极性增强,易于通过 胆汁或尿液排出体外的过程称为生物转化。
生物转化的对象:非营养物质
非营养物质: 既不作为构建组织细胞的成分,又 不作为能源物质。
第一节 肝在物质代谢中的作用
Function of Liver in Material Metabolism
一、肝在糖代谢中的作用
作用:维持血糖浓度恒定,保障全身各组织, 尤其是大脑和红细胞的能量供应。
回顾:肝内进行那些糖代谢途径?
糖异生 肝糖原的合成与分解 糖酵解途径 糖的有氧氧化 磷酸戊糖途径
*有些物质经过第一相反应即可顺利排出体外。
*有些物质即使经过第一相反应后,极性改变仍不大, 必须与某些极性更强的物质结合, 即第二相反应,才 最终排出。
第二相反应:结合反应 结合基团及供体: 1、葡萄糖醛酸结合反应:UDPGA(最常 见) 2、硫酸结合反应: PAPS 3、酰基化反应:乙酰CoA 4、谷胱甘肽结合反应 :GSH 5、甘氨酸结合反应 :甘氨酸 6、甲基化反应:SAM(S-腺苷甲硫氨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