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应如何对待学生的逆反心理2
小学班主任如何处理学生的违纪行为
小学班主任如何处理学生的违纪行为引言作为小学班主任,我们不仅要负责学生的学习成绩,还需要关注他们的行为习惯和品德素养的培养。
然而,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违纪行为。
作为班主任,我们需要正确处理学生的违纪行为,既要惩罚错误,也要教育引导,以促进学生的良好发展。
本文将介绍小学班主任如何处理学生的违纪行为的几种方法和策略,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管理班级并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
1. 了解违纪行为的背后原因首先,班主任在处理学生的违纪行为时,应该充分了解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有时,学生的不良行为可能是由于家庭问题、学习压力或人际关系的困扰所引起的。
了解这些原因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制定针对性的教育措施,而不仅仅是简单地惩罚学生。
2. 设定明确的规则和纪律班主任在管理班级时,应该设定明确的规则和纪律。
学生需要清楚地知道哪些行为是被禁止的,以及不同违纪行为对应的纪律处分。
通过明确规则和纪律,可以使学生在行为上有所约束,并明白自己的行为会产生相应的后果。
3. 采用适当的惩罚方式当学生违反纪律时,班主任需要在惩罚和教育之间取得平衡。
适当的惩罚方式可以起到震慑学生的作用,但也要注意不要过度惩罚,以免对学生造成伤害或产生逆反心理。
常见的惩罚方式包括:口头警告、写检讨、扣分、留校等。
同时,我们也需要借助这个机会向学生解释违纪行为的后果,并帮助他们反思错误并作出改正。
4. 提供适当的教育引导除了惩罚,教育引导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班主任可以与学生进行面谈,了解他们的想法和感受,并针对性地提供帮助和建议。
我们可以通过教育引导的方式,帮助学生明白他们的错误,并鼓励他们积极面对困难、主动改正错误,培养他们正确的行为态度和价值观。
5. 建立家校合作机制家庭教育对于学生的德育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班主任需要与学生家长建立良好的沟通和合作关系。
我们可以及时与学生的家长联系,共同分析学生的违纪行为背后的原因,并制定相应的教育措施。
通过家校合作,可以提高教育的效果,使学生从家庭和学校得到一致的引导。
面对学生行为问题 班主任的应对策略
面对学生行为问题班主任的应对策略学生行为问题是每个班主任都面临的挑战之一。
如何有效地应对这些问题,是每位班主任需要思考和解决的关键问题。
本文将探讨班主任可以采取的一些应对策略,帮助他们处理和解决学生行为问题。
1. 了解学生个体差异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有不同的性格、背景和兴趣。
班主任应该花时间了解每个学生,并关注他们的个体差异。
通过了解学生的兴趣和需求,班主任可以更好地指导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减少学生行为问题的发生。
2. 建立积极的班级文化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应注重培养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
他们可以组织班级活动,鼓励学生参与,增强班级凝聚力。
同时,班主任应该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想法,建立开放和尊重的沟通氛围。
这样有利于学生有更多的参与感,减少学生的逆反心理和行为问题的发生。
3. 制定明确的班规班主任应该制定明确的班规,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可以接受的行为,什么是不可接受的行为。
班规应该简明扼要,针对性强,同时要与学生一起商讨和制定。
通过制定班规,班主任可以统一学生的行为标准,减少纠纷和冲突的发生。
4. 建立良好的家校合作关系家校合作是解决学生行为问题的关键。
班主任应积极与学生的家长进行沟通,分享学生在学校的表现和问题。
及时将学生的进步和困境反馈给家长,让他们参与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同时,班主任也需要尊重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共同制定解决学生行为问题的措施。
5. 提供适当的心理支持班主任应该给予学生适当的心理支持。
他们可以通过开展班级心理辅导或个别辅导,帮助学生解决内心的困惑和问题。
班主任还可以通过增加班级活动、组织交流会等方式,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与同学建立良好的关系和友谊,减少孤独感和消极情绪的产生。
6. 采取适当的纪律措施当学生的行为问题严重影响到整个班级的教学秩序时,班主任可以采取适当的纪律措施。
这些措施应该是公平、公正和合理的,以起到教育和惩戒的作用。
班主任需要与学校和家长保持密切的联系和合作,共同制定并执行纪律措施。
班主任沟通的原则与技巧
浅谈班主任沟通的原则与技巧班主任是班级的领导者、组织者和管理者。
合格班主任不仅要具备较强的组织能力和凝聚能力,还要有与他人良好的沟通能力。
沟通是思想的对话、情感的交流、信息的互换。
师生之间的沟通状况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的效果。
实践证明,激发学生良好的心理动机,调动其积极性和创造热情,离不开有效的情感沟通和适当的沟通技巧。
良好的师生沟通应注重以下几个原则:(一)坚持全面关心学生,体现“主观能动,结合实施”的原则。
关心,是情感激励的首要因素。
处处为学生着想,竭力帮助困难学生,热情化解学生忧思,真切地关心他们体贴他们,这样会使他们感受到老师的亲情,从而激发出他们强烈的亲情感。
在关心过程中,应体现“主观能动,结合实施”的原则,既要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尽可能地帮助他们排忧解难,又要启发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树立远大理想,在关心帮助他们的同时,引导他们看到自身在班集体中的地位和责任,在学习中,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主动参与思考,独立有效地克服困难,解决问题。
(二)坚持充分理解学生,体现“拓宽渠道,双向沟通”的原则。
理解可以给人以友善,给人以安慰,给人以鼓舞,给人以心理上的平衡。
青少年学生在生理、心理上发展尚未成熟,对理解的需求显得更为强烈。
因此,教师必须提高心理沟通艺术,才能取得相互理解,具体要做到:1、坦诚相待。
我们要想真正理解学生,必须以诚相待,虚心听取学生意见,收集学生反映的问题,注意学生的言行,用坦诚架构理解的桥梁;2、主动接触。
在细心观察中求理解,努力创造与学生沟通的条件,扩大与学生的接触面,这样才能增强相互间的联系,才能在细心观察中了解学生所想,才能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把握学生心理活动,增进双方的理解;3、换位思考。
对任何事物的看法,教师与学生都不可能完全一致,如果教师只强调自己的观点,忽视学生的感受,就易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学生就会疏远你,拒绝你,甚至讨厌你。
所以教师要设身处地从学生的角度去观察、分析、了解学生的心情,找出产生不同看法的原因,让学生感到老师是理解自己的。
中小学学生的逆反心理及对应措施
中小学学生的逆反心理及对应措施中小学学生的逆反心理是指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对权威、规则或期望产生的一种抵触或反抗的心理状态。
这种心理状态可能表现为对家长、教师或学校规定的抗拒,对学习的消极态度,或对同伴压力的盲目服从等。
逆反心理如果得不到适当的引导和解决,可能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学业成绩和社交能力产生负面影响。
逆反心理的原因:成长过程中的自然现象: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开始形成自我意识,追求独立和自主,对权威产生质疑。
教育方式:过于严格或缺乏理解和支持的教育方式可能激发学生的逆反心理。
社会影响:同伴压力、媒体影响等也可能导致学生产生逆反行为。
个人性格:一些学生可能天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独立性和挑战权威的性格特质。
对应措施:1.建立良好的沟通:与学生建立信任关系,倾听他们的想法和感受。
通过开放式对话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意见和需求。
2.理解和尊重:尊重学生的个性和独立性,理解他们的成长需求。
设定合理的目标和期望,避免过高的压力。
3.积极的引导和教育:通过正面强化和鼓励,培养学生的积极行为和态度。
教育学生理解规则和权威的必要性,以及如何以建设性的方式表达不满。
4.提供自主性和选择:给学生一定的选择权,让他们在安全的环境中做出决策。
鼓励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承担责任,增强自我管理能力。
5.情绪管理和冲突解决:教授学生情绪管理技巧,帮助他们以健康的方式应对压力和冲突。
提供冲突解决的策略,如冷静下来、寻求帮助、协商和妥协等。
6.家庭和学校的合作:家长和教师应当保持一致的教育理念和规则设定。
家长应当支持学校的教育措施,同时提供温暖和理解的家庭环境。
7.专业支持:对于逆反心理较为严重的学生,可以寻求心理咨询师或学校心理辅导老师的专业帮助。
通过心理辅导帮助学生理解自己的行为,并发展更健康的应对机制。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管理自己的逆反心理,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和社交能力的发展。
同时,也能够为教育工作者和家长提供更有效的教育方法和沟通策略。
班主任该如何疏导学生的逆反心理
律 中的重音 以外 , 力度要 均 匀 , 量 用指 尖的 自然 力 , 可弱 不可 尽 不 强, 这样梅 花洁 白芬 芳、 花蕊 临风 飘逸般 的 “ ” 静 中景 象, 豁然 跃 于
通化
●宋 文 凤
等 。教师要具备 良好 的教育心态 , 要把关心 、 重 、 尊 爱护学 生放在首 位, 把学生置于 与自己平等 的地位 。在学 生出现 过激行为时 。 教师要 学会制怒 。 善于运用教 育机 智和教 育策略 。 巧妙化解 师生冲突。 合理利 用学生逆 反心理 的正效 应。教 师要大 胆利用 青少年 学 生逆 反心 理的积极 因素 。 养其创新意识 和能 力。 向学生进行思 培 在
针对 青少年 学生逆反心 理 的不 同成 因 .教 师在 教育过 程 中应 注意 以下 几个方 面的 问题 :确立适 合青少 年实际 的教育 目标 和要 求。过高 的教育教 学 目标 。 重的学 习负担 , 学生产 生逆反心 理 过 是
的重要原 因之一。 对学生进行 品德 行 为指导 时 , 在 要认真分析 学生 的思想状况 和心 理 要求 . 准确把 握学 生品德发 展阶段 和水平 , 在教 育策略上要 循序渐 进 ,切忌急 躁 ,尽 可能避免 师生对抗 情绪 的产
步强化梅花 随风摇 曳的形 象。 演奏二弄 旋律时 , 在 泛音 在 中音 区演
奏 , 音 宜用无名指 或小拇 指弹奏 , 求 浑厚 、 力 ; 低 要 有 与泛音 同 时演 奏, 能取 得 清亮 、 浑厚 的效果 , 一 步展 示出梅 花 不畏严寒 、 霜凌 进 傲 雪不凡的 气质 : 的弯曲有 致 , 柔相济 ; 的好似 石木 坚硬 如铁 ; 有 刚 有
学生逆反心理辅导活动方案
学生逆反心理辅导活动方案第一部分:活动背景在当今社会,学生逆反心理呈现出越来越严重的趋势。
许多学生面对学业压力、人际关系、家庭问题等种种困扰,表现出反抗、抵触、不合作的态度。
这种逆反心理不仅影响了学生个人的成长和发展,也给学校管理和教师教学带来了一定困扰。
因此,开展逆反心理辅导活动,帮助学生认识和解决逆反心理问题,对于促进学校和家庭教育的健康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第二部分:活动目的1.了解学生逆反心理的成因和特点,促进学生自我认知和情感管理能力的提升。
2.通过开展逆反心理辅导活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
3.促进学校、家庭和社会多方合作,形成有力的教育支持体系,共同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第三部分:活动内容1.开展心理测试和访谈,了解学生逆反心理的具体表现和原因。
2.组织心理专家讲座,介绍逆反心理的成因、特点和处理方法。
3.开展心理咨询和辅导活动,帮助学生认识自己,解决心理困扰。
4.开展团体辅导活动,组织学生参与团队合作、互动交流,培养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5.开展自我探索活动,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兴趣爱好,开拓学习思维和发展潜能。
第四部分:活动流程1.确定逆反心理辅导活动的时间和地点,邀请心理专家和老师参与。
2.进行心理测试和访谈,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和需求。
3.组织心理专家讲座,介绍逆反心理的相关知识和处理方法。
4.开展心理咨询和辅导活动,帮助学生分析问题,找到解决途径。
5.组织团体辅导活动,促进学生之间的良好交流和合作。
6.开展自我探索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发现自己的潜能和兴趣。
7.总结活动成果,收集学生反馈意见,为进一步提升活动效果做好准备。
第五部分:活动评估1.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等方式,收集学生和家长对逆反心理辅导活动的评价意见。
2.根据评估结果,总结活动的优点和不足之处,为下一次活动改进提供参考。
3.评估活动的长期效果,了解学生逆反心理问题的改善情况,为学校今后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借鉴。
教育班主任如何疏导学生的逆反心理
教育班主任如何疏导学生的逆反心理因为学生生活的环境、所受的教育、家庭影响以及其它方面的因素各不相同,往往对某种事物产生反感情绪,即逆反心理。
其表现为他们对老师或父母的教育感到不满,很不服从。
你要他做什么,他不做;你不让他做什么,他偏要做。
针对这种情况就怎样疏导学生的逆反心理谈谈我的做法。
一、理解成因、准确引导学生的逆反心理,内在的原因是他们缺乏社会经验和识别是非、善恶的水平,看问题容易简单片面;而外在的原因很多都是因为老师、家长的教育方法不当造成的。
比方:过高的教育教学目标,过重的学习负担,家长对学生过多的要求和限制都是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的重要原因。
还有的学生为了引起老师的注意,故意不按老师的要求去做。
所以,在对学生实行品德行为指导时,要认真分析学生的思想状况和心理要求,准确把握学生品德发展阶段和水平,对其行为,准确引导,在教育策略上循序渐进。
尽可能避免师生对抗情绪的发生。
二、讲究方法、注重实效具有逆反心理的学生,往往表现出对老师不满,甚至在老师做工作时,会出现一些过激行为。
作为教师要学会制怒,切不可采用压制和服从的办法,对这类学生要有耐心地讲明道理,消除错误的认知因素;其次,把握和捕捉有利的教育时机,打动学生的情感。
记得有一次,一个爱调皮的学生用小刀划破了手,我急忙从医务室找来药品和纱布,为他包扎好。
学生嘴上没说什么,但眼睛里却流露出了感激的目光。
从那以后,这个学生对老师的看法变了,老师不但仅关心好的学生,对他们这样的差生也一直关心着,这个学生由躲着老师走变成了主动与老师打招呼,师生关系融洽多了。
在此基础上,因势利导,循循善诱,利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方法和教育媒介,对学生实行思想教育,提升了工作的实效。
向逆反心理,班主任切不可采用压制和强制服从的办法,要认真做好疏导工作。
学生产生负向逆反心理,内在的原因是他们缺乏社会经验和识别是非、善恶的水平,看问题容易简单片面,但他们思想开放,单纯耿直,敢想敢说,只要道理明白了,转变态度也就指日可待。
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案例
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案例特殊学生教育案例矿区赛鱼小学王连青作为班主任,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时,经常遇到“顶牛”的学生,他们对老师的苦口婆心地教育不但不领情,反而不知好歹,针锋相对地与老师顶撞。
那么,该如何驯服自己面对的“犟牛”呢?那些一向被视为“反叛”的学生,我觉得非常有必要认真解读他们。
一、案例概述:开学初的一天课间操,同学们都已经站好队伍,我按惯例去巡查,刚走到队伍中间,就很清楚地听到我班学生陈和尹大声争吵的声音,尤其陈连叫带骂,我一股怒气冲上脑门,径直走到他们身边就直接“训斥”,还准备拆散他俩,以免争执太多,让陈站到队伍后面。
没想到他的情绪一下子狂躁起来,竟然冲着我大声说:“我不去,就是不去”我更加火冒三丈,要把他拉到值班室批评教训一番,他自个儿怒气冲冲地走到了后面,很不情愿又好像受了什么委屈、变本加厉地叫嚣着:“是他弄着我的胳膊了”之类的。
我边往后走边控制自己刚才发怒的情绪,我想:在这种情况下,采取训斥,指责甚至惩罚的手段去对付这头“犟牛”,可能会越搞越僵,既达不到教育目的,又伤害了师生感情。
我很快转移了情绪,经深入调查了解,综合各种原因,又经过学生家长的配合教育,(陈学习优秀,钢琴、书法、绘画都是班上最拿手的,本假期又参加快乐少年比赛,令人遗憾的是这样优秀的学生脾气倔犟跟同学不能和谐相处,好些同学都不愿意跟他同桌,每每发生不愉快,都以同学让步结束)当晚他就向我表示赔礼道歉,承认刚才态度不好,顶撞教师,对老师不尊重。
第二天,还写了检讨书,我这才松了一口气,经过后期观察跟踪教育,他改变了许多,课堂课后很少违纪,学习成绩更加优秀,对我和同学也谦和了起来。
所以,这件事给我的感触颇深。
二、案例剖析:像这种一开始对批评教育和学校纪律消极抵制、甚至藐视对抗的学生,自然不会像听话老实的学生那样受老师欢迎。
我认为陈同学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在两个方面:一是主观方面,五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的“过渡期”,其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性格偏执,喜欢与人争论,喜欢怀疑或攻击别人,于是产生了用各种手段、方法来确立自我与外界的对立的这种倾向,以此来维护自己的自尊,先是炫耀自己的优胜,据同学反映,他就是因为与尹性格不合常闹矛盾,而每次都是同学迁就他才肯结束,所以他一听到我准备让他站到队伍最后时,觉得没能占上风时又气又急,很不情愿,此外,我拉他时他以为我想体罚他,因此就更加躁狂起来,态度粗鲁,反叛性格暴露无遗。
班主任工作的误区及应对方法
班主任工作的误区及应对方法班主任工作的误区及应对方法一、班主任工作的误区1、班主任的话是绝对权威的,不容更改。
很多班主任认为自己说出的话犹如泼出的水,是不能收回来的,即使事后觉得说错了,也拉不下面子去认错或改正。
这就大错特错了。
因为,学生也具备一定的分析能力,随着知识的增长,他们对教师的言行有相当强的判断力。
调查表明:学生们更喜欢勇于承认不足的教师。
2、成绩好的学生的思想不用过问。
这是大多数班主任的普遍认识。
当然,思维灵活敏捷、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谁都喜欢。
然而,如果班主任只是看重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不看其他,很可能忽略了对他们的观察而耽误了对他们的思想教育。
3、双差生一无是处。
所谓的“双差生”即思想表现差、学习成绩也差的学生。
的确,这类学生使教师颇为头痛,因为他们经常给班集体添麻烦,给班级管理带来很大的困难。
但他们果真一无是处吗?俗话说得好: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天下无不可化之人,只恐心未诚。
因此,这实际是班主任工作的误区,能否正确对待双差生,是体现班主任综合能力的关键所在。
4、学生必须绝对服从。
作为一个班级的管理者,班主任当然希望自己管理的班级能按自己的计划有效地运转。
诚然,大多数教师受过高等教育,有比较丰富的知识,有比较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但社会是不断发展的。
这种认识对于当前提倡的创新教育来说可是危害不浅,它将直接扼杀和禁锢学生的创新思维。
5、轻易承诺,不计后果。
很多班主任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会根据自己的经历和认识去说服学生,这无可厚非。
然而,很多情况下,一些班主任会不由自主地承诺而未考虑后果。
当承诺未能兑现时,便失去了学生的信任。
这样,不但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而且只能是事与愿违。
以上所列举的是班主任工作容易陷入的误区。
一旦我们的工作出现这种情形,应及时想办法加以克服,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摒弃一些狭隘的思想,走出工作的误区。
二、班主任工作的策略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管理者和策划者,也是学校管理的中间力量和骨干分子,对良好班风和校风的形成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逆反心理的形成原因及解决方法
分析中小学生与班主任之间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及教育措施什么是逆反心理逆反心理:从心理学上定义,逆反心理是指人们彼此之间为了维护自尊,而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逆反心理是中学生常见的心理现象,它的显著特征就是抵触、不顺从乃至于抗拒; 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自身原因:进入青春期以后,强烈的成人感和独立意识成为他们重要的心理倾向;他们希望自己能像成年人一样受到尊重,渴望独立,对家长和老师的教育容易产生逆反心理这是进入青春期的中学生的普遍都会有的心理但是也有些学生,沉默寡言,不苟言笑,而且不太合群,他们一旦因人格受到污辱,或因自尊受到伤害,或因学习受到挫折而一蹶不振,更加沉溺于烦闷和痛苦之中,对生活失去信心,对学习失去兴趣,对家长和老师失去信任,对社会出现偏见,并用怀疑、敌视的态度对待周围的一切,以求得暂时的心理平衡和满足;更有甚者,产生轻生的念头乃至付之行动;这种逆反心理一旦产生,具有隐蔽性,教育者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否则后果不可想象我们在考虑到大部分的时候也应当给语者少部分特殊的孩子一组走的关注家庭及社会原因: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不仅仅局限在学校范围内,社会、家庭中的许多不良因素也容易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如家庭的破裂会给子女造成心理创伤和失落感;学生在家庭中得不到应有的温暖和鼓励,容易形成孤僻的性格、自卑的逆反心理;家长对子女要求过高,教育方法简单粗暴,会导致子女过大的心理压力,也容易出现逆反心理;社会影响因素更加广泛复杂,、形态、渠道也多种多样,但影响较普遍的是社会舆论、社会风气和人们的社会逆反心态;如社会上的不正之风,不良媒体等,都可能对学生的思想认识造成危害,腐蚀他们的心灵,导致极端的逆反心态的产生,可见,外界的种种不良因素的影响,会使中学生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产生一种逆反心理定势,这是教育者所不能忽视的根据产生逆反心理的主客观原因,要防止和消除中学生逆反心理,也要从主、客观两方面加以把握;教师原因:人是希望得到赞美、理解和支持的,学生更是如此;特别是中学生,他们一般都循规蹈矩,不容易引起老师的重视,一旦自己的长处和进步得不到老师的肯定与表扬,就失去了上进的信心和力量,在心里产生失落和被遗弃的感觉,从而对待周围的事物更加消极、冷漠;久而久之,这部分同学便自我消沉,对教师产生不满情绪和逆反心理;学校原因:不合理的教育也是产生学生的逆反心理的一个重要原因;由于高中较初中来说,课程增多,难度增大,学生的学习压力和心理负担特重;如果老师们以“僵化”的教育思想来指导工作,在教育教学中仍是“注入式”、“填鸭式”的教育方法,把学生的学习过程控制在个人圈子,“管”字当头,“套”字为先,约束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和思维的开放;久而久之,学生没有了新鲜感,对教师的信任逐渐消失,出现我行我素,产生学习上的消极情绪,导致逆反心理的产生;消除逆反心理的教育措施第一中学生要提高自我意识水平;自我意识是人类特有的高级心理活动形式,是人心理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因此,要防止和消除逆反心理,首先要加强自我修养,提高自我意识水平,提高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的能力,学会全面、客观、辩证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正确认识社会、认识人生;这是防止和消除逆反心理的根本途径; 当自身遇到挫折时,不要认为是别人有意造成的,让学生学会宽容有时挫折与失败,如竞争失败不是别人故意羞辱你,而是自然的,伤害有时是偶然的,没有什么特殊意义;当自己忍不住愤怒和攻击时,要学会自我反省,是不是又把别人理解为不公正了,是不是夸大不公正了,是不是有什么证据说明并不是别人的不公正导致我的挫折,是不是我自身存在什么问题;我能改变自己的什么方面;改变了你对不公正的解释,你的逆反情绪就会消失了;在此,教育的目标是消除不公正;第二父母对孩子的爱,当然是值得理解的可是由于社会形态的不断变化,对青少年有很大的影响,对于这样一个极速发展的社会及孩子迫切希望自己被认同的心理状态下时,由于年龄及种种因素而倒置的时代的脱节也就是所谓的代勾现象就出现了;为什么孩子会觉得和父母没话聊为什么孩子宁可出去和别人混,也不和父母做下来谈心原因就在于父母放不下“父母的身段”父母完全的不了解孩子内心的需要是什么他们需要的是认同,一种认可,我想过去有一部美国电视剧叫成长的烦恼里面家长可以向孩子承认错误,可以理解他们的喜好,甚至还和他们玩在一起,那么自然话题就多,你能走进他的圈子,能走进他的世界,你才能真正理解孩子需要什么,然后加以引导,所以父母有时候是感情用事,虽然他们很爱孩子,可是往往都是用过激的方式,所以,先理解孩子再来谈爱孩子这是关键;有理解则不会有代沟,没有代沟能够相互交流逆反心理自然而然的就会消除第三教师要跟随时代的发展要更新观念,改革教育方法,摈弃传统教育方式中的弊端,创造符合中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符合时代要求的新方法,特别要注意对学生的尊重、理解、关心和爱护;教师应该积极主动地去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尊重学生的合理要求,不能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学生;要懂得学会换位思应当设身处地想一想:"假如我是学生,我希望老师对某个问题如何处理"学生与教师的隔阂往往是因为互不理解造成的,如果教师能够经常做到"心理换位",就能理解学生,就能永远保持一颗"童心",一颗理解学生的心,就能体会学生的苦恼,更深刻地了解学生的需要;教师只有与学生同乐、同忧、同悲,学生才会感到教师是"自己人",乐意与其亲近,乐意听从教导,这样教育效果就会倍增;一般来说,师生之间思想上的反差越大越容易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 "相近的思想相吸,相反的思想相斥","你的调儿越高,我越不理你那套"是学生们常有的心理;因此,教师要了解学生思想水平,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对他们的标准,减少反差,以提高教育效果;第四当今学校教育走入了一个误区:各级各类学校,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展开了激烈的竞争,其中重要一环就是升学率;为上大学,家长的期待,老师的“苦口婆心”,使学生从早到晚,稳坐教室,一套套高难度的训练题,掠夺了学生发挥特长、了解社会、培养兴趣的时间和机会;于是,抑郁、恐慌、焦躁、嫉妒、自私、悲观等不健康的心理现象在学生中普遍出现,“高分低能”的学生也比比皆是;我们要提倡的教育应当是素质教育,而素质教育的核心思想是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而非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学生必须是学习的主体,教育者要给学生以学习的“动力刺激”,要教会学生学会学习,让全体学生在主动学习中得到生动活泼的全面发展,从而促使他们的素质的提高与健康心理的发展相结合;素质教育注意学生的主动学习和个性发展,不但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而且利于培养他们成为“一专多能”的综合性人才,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当然也很好地抑制了学生的逆反心理如果真的能做到以上所述这些那么孩子的逆反心理则能彻底消除,从而使孩子拥有更好的未来文献参考:1.心理科学2.中学生逆反心理成因与对策——空心雨论文网3.如何克服逆反心理—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刘翔平。
班主任如何有效地与学生进行心理沟通
作者简介:刘美(1978-),女,吉林省扶余市实验小学,二级教师。
研究方向:课堂教学。
班主任敏锐的洞察力和沟通能力,直接影响班级管理的效果和孩子进步的程度。
因此,班主任必须有效加强与学生的心理沟通能力,以爱之名,贴近学生的心灵,叩响学生的心扉,为孩子全面提高学习品质,提高身心健康水平奠定扎实的基础。
一、以爱之名,叩开学生的心扉小学生的心是纯净的,也是敏感的,在班级生活中他们更渴望得到老师的关爱和呵护。
然而,一些班主任在管理中缺乏耐心,尤其是面对学习成绩差的孩子,动辄就是“狂风暴雨”的责罚。
其实,每一个生命都需要悉心的呵护,无论是有名的鲜花,亦或无名的小草。
为此,班主任要想走近孩子们的内心,就一定要蹲下来,学会倾听。
例如笔者带六年级时一名女生,性格内向,学习成绩忽高忽低,为了找到原因,经常找孩子聊天,经过几次沟通之后发现,她的家庭生活条件很差,父亲嗜赌,对两个孩子经常拳打脚踢,这样的家庭处境让孩子缺乏安全感。
为了让孩子重拾希望的火焰,班主任充当了强大的精神后盾,一方面与学生家长进行有效沟通,一方面继续和学生谈心,鼓励她坚强起来。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女孩儿变了,性格开朗了,成绩也稳定了,在新学期班委会的选举中还竞选上了副班长。
以爱之名,为爱用心,这样的案例在班级管理中俯拾皆是,因为教师多了“班主任”这样一份责任,就必须做那个最亲近学生的人。
二、能容之度,唤起学生的共鸣宽容是一个人良好的思想品质和道德情操,更是班主任老师应有的职业素养。
当面对一些屡教不改、明知故犯的学生时,如果一味批评指责,势必导致逆反心理,加大班主任管理难度。
因此,班主任与学生要实现有效的心理沟通,首先要有能容之度,以宽容之心,珍视学生成长中每一次经历,关注学生的悲喜,善待学生的成败,让学生感知到来自老师的理解和宽容。
如笔者之前带过一个五年级,有一个学生叫李同学,是全年级出了名的调皮鬼,打架骂人是家常便饭。
然而,让人诧异的是每次班主任与他谈话,他都表现为战战兢兢,笔者最后发现他的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较差。
班主任如何做好小学生心理辅导工作
班主任如何做好小学生心理辅导工作曾经有过这样一段困惑的日子,不记得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抱怨开始多了起来:“这学生怎么就这么不听话呢?明明是为了他好啊!”“真不理解,上课就是不听,我看真是不想学了”。
听起来的这一切,表面上好象是跟学习有关,其实也反应了小学生的心理发展问题。
所以,作为班主任,必须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这样才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几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总结出了以下几点。
(一)全面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是班主任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前提做为班主任,当你接到新班级时,要主动地向前班主任及课任教师了解班级情况,迅速记清每个学生的名字。
让学生通过“谈谈我自己”“这就是我”等即兴演讲,向班主任展示自己。
班主任要有意识地展示自己的心理,以促进新型师生关系的形成,班主任要亲自对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重点的了解。
通过家访、电话联系、校信通短信等形式了解学生的生活圈子,和家长保持联系,是一种和家庭联系的重要的方法。
(二)尊重、理解、真诚、保密是班主任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原则爱,需要倾听,教师或父母,没有人不想了解孩子,可事实上,许多教师或父母与孩子近在咫尺,却难以沟通,甚至常常发生冲突。
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学会真诚的沟通,很多时候,我们与学生之间就要互相尊重、理解、真诚,对学生不愿公开的事情,要替他们保密。
只有这样,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才能做好,学生才能愿意敞开心扉,和老师做朋友。
这样也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有一次,学生张某来报告说,他的同桌柴某偷了他的文具袋。
我问他是亲眼看到的吗?他说没有亲眼看到,只是怀疑。
我想柴某虽然有些调皮,但品质并不坏,应该不会偷东西吧。
我叮嘱张某,没有证据不能冤枉好人,并答应他帮他调查。
我找到柴某,他说没有拿,并让我检查了他的书包和桌斗,确实没有。
正在我束手无策的时候,另一位学生拿着文具袋从外面进来了,正是张某的文具袋。
原来他去厕所时,在厕所的纸篓里发现的,还说,下课时还发现柴某上过厕所。
班主任交流心得体会
班主任交流心得体会班主任交流心得体会1首先,感谢领导的信任与支持,各科任教师的帮助,使我们班的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接下来,谈谈我做班主任工作的几点体会:一、全面了解学生。
作为班主任,要善于洞察学生的心灵,摸清学生的心理特点,体会他们的内心要求。
新接一个班时,我会有意识地去了解、摸清学生的家庭情况、思想状况、个人性格兴趣爱好、优缺点等。
如建立学生小档案,要求全班学生用一张纸填写下列内容:姓名、住址、联系电话、爱好、上学期期末考试成绩、自己理想、对本班有何建议、能否做一个负责任班干部、喜欢哪一些科目,叫他们逐一写出来,然后交上来进行整理、了解,为选拔班干部,更好地发挥每个学生的优势和长处奠定了基础。
同时,又进行了学生乘车安全排查,比较详细的登记了学生的乘车情况,又熟记于心。
班主任首先要有尽职尽责的工作态度,这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
其次要“勤”,因为班主任工作琐碎事情很多,班上里里外外很多事情需要班主任去打理,班主任要腿勤、嘴勤和脑子勤。
脚勤、腿勤经常深入班级,其它教师上课时,经常看一看学生的学习状态,看到的现象就比较多,将有些不良现象及时发现、及时解决,经常去扫除区看一看,能及时发现问题,让学生及时清理,又对学生是一种很好的督促。
嘴勤,我们走读班的学生放学时,校园周边车辆特别多,交通安全每天都要叮嘱。
脑子勤,在遇事,教育学生多自我反思,想办法,有时进行换位思考。
许多工作需要静下心来研究。
二、用爱心唤真情,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
一个人的思想感情往往是有意无意通过外部流露出来,在班级体活动中,班主任要有意识地通过表情动作来表达自己对学生的情感,达到与学生心灵交流的目的。
比如赞许的点头、会心的微笑、严肃的手势等都可以表达班主任对学生的爱心,使学生有一种被重视感和关怀感。
还有,找学生谈话,与家长联系等也是心灵交流的重要方式。
班主任的情感投入一定要面向全体学生,不能对学生有所偏爱,因为任何偏爱都会失去教育的力量。
班主任如何管理调皮的学生
班主任如何管理调皮的学生几年的班主任生活使我对调皮的学生有了很深的了解,他们不爱学习,不服从管理,故意捣乱,上网、打架、抽烟、喝酒、谈恋爱等违纪现象现象时常发生。
如何管理调皮学生呢?是每个教育工作者都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我认为管理调皮学生需做好“四多”教育,即思想上多教育、学习上多帮助、经济上多限制、时间上多关注。
一、思想上多教育。
学生本身是不调皮的,调皮学生的出现有可能是我们的教育方式不当造成的。
调皮学生五花八门,因此教育学生不能千篇一律,对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思想教育方法。
二、学习上多帮助。
在教育教学实际工作中,大部分教师对调皮学生存有一定的偏见,对他们往往是疏远,隔离,上课根本不予理睬,一旦发生坏事想到的首先是调皮学生。
学生的成绩本身就有好坏之分,不要因为调皮学生成绩差,就束之高阁,任其自由。
学生成绩差不是缺点,关键是教师怎样引导,怎样鼓励,哪怕是有了一点点进步,这就说明他们是认真学习的。
三、经济上多限制。
因此,学校建议家长引导孩子正确利用零花钱,要控制孩子的零花钱,能不给的尽量不给,并且要定期过问花钱的去向。
特别是学习成绩差的家长一定要注意,千万不能放纵,不然的话孩子会越来越差,越来越调皮。
四、时间上多关注。
调皮学生一旦养成坏习惯,很难改正,这就需要老师和家长在时间上要多关注,不给他们犯错的机会。
老师要了解调皮学生的动态,时时进行教育,时时关注,时时过问,让学生时刻知道你在关注他。
必要时可以安排其他学生对其全方位跟踪,一旦发现问题要及时向老师回报。
班主任如何管理好调皮学生在传统的教学中,十分强调组织纪律,我们将教材比作图纸,把课堂比作车间,力求将学生加工成标准件,强调共性,忽视了个性。
因此,老师对那些调皮的学生总是批评训斥,甚至体罚。
在新课程的理念下,教师应如何管理好调皮学生呢?首先,我们必须得对学生产生调皮现象的思想根源作一个细致分析。
一、不喜欢该位教师的课,对教师的教法存有逆反心理,因此在课堂上调皮捣蛋,以此来满足破坏欲望和产生快感。
青春期常见心理问题及应对方法
青春期常见心理问题及应对方法近期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反映初一学生出现了一些列由青春期心理发展所表现的心理问题,其中集中反映有以下几个问题:青春期逆反、异性交往和自残现象的出现,以下这些材料希望能够对班主任在做辅导时提供些帮助。
青春期逆反心理逆反心理是人们对待事物的一种特殊态度,是指个体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因自身固有的思想模式或观念不同而产生的与认知信息相对立,与一般常态要求相背离的对立情绪和行为意向。
针对逆反心理性进行辅导时我们首先应弄清产生的原因。
这里给班主任提供一些仅供参考:一、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生理的成熟和心理发展的不平衡、不同步能引发很多的矛盾。
他们的自我意识开始觉醒,“成人感”强烈地显露出来,认为自己已经是“大人”了,处处要体现自己的存在,并且渴望得到教师、家长的尊重和理解。
一旦这种渴望得不到满足,便会产生抵触情绪,看问题容易偏激、极端,这种“自负型”逆反心理是中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的内因。
二、很多家长对孩子百般溺爱,事无巨细,越俎代庖。
这样的学生生活能力差,唯我独尊,听不得批评和劝告,易形成自负型逆反心理;不少家长对孩子期望值过高,教育方法简单粗暴,导致子女过重心理压力,容易产生“受挫型”逆反心理;还有的家长对孩子漠不关心,放任自流,孩子得不到家庭的温暖和爱护,往往对学习和生活缺乏信心,容易形成“失落型”逆反心理。
三、个别老师不注意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对学生缺乏吸引力,教学方法单一、呆板,忽略学生个性,造成学生“厌学型”逆反心理。
也有个别老师不理解不尊重学生,对学生能力、成绩不能给以客观评价。
如何帮助学生更健康的度过这个特殊的心理逆反期呢?我有以下想法仅供参考1、加强感情投入,融洽师生关系。
对生理、心理尚不成熟的青少年来说,在行为意向和决策中,受感情因素影响很大,他们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好感与否,直接影响着他们的行为。
所以我们应多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处理问题,缩短老师与学生的心理距离,让学生愿意与你亲近,这样有利于调控学生逆反心理。
在班主任工作中如何处理中学生的逆反心理
在班主任工作中如何处理中学生的逆反心理作者:杨丽萍来源:《读写算》2013年第21期在学校教育实践中,逆反心理是目前我国中小学学生中存在的一种较普遍的心理现象。
所谓逆反心理,它指的是学生客观要求与主观需要不相符合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强烈的抵触情绪。
它是集正确逆反和错误逆反为一体的心理现象,是人们在一定的社会实践中的产物。
逆反心理大都具有危害性,逆反心理过重或自己不善于处理和自我调节,会给学生带来心理压力,甚至引起心理障碍。
逆反心理还容易造成感情失控,与家长、教师感情疏远,关系僵化,甚至对立,学生就会听不进正确的教育和劝导,可能会造成大错。
这种心理现象的产生,有多方面的因素促成。
作为教师,要正确的对待学生的这种心理,了解其形成的原因,引导学生消除这种心理。
学生逆反心理的形成关键在于教师不能够从心里给予学生最基本的尊重,也就是说,没有把学生当作一个有独自尊严的人。
在教学中有意或无意的伤害学生的自尊,所以学生会出现逆反心理。
逆反心理在学生中大致有四种表现形式:超限度逆反、情感逆反、自主逆反和人格逆反。
教师应该怎样对待这几种学生的逆反心理呢?一、超限度逆反,即客观要求超出主体的承受能力、知识水平。
如家长总是反复唠叨孩子学习成绩不好或其他毛病而不给予理解和帮助,教育者不分对象的觉悟层次、问题的实质一概过高的“上纲上线”批评指责,就会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即主体执意表现出与施教者要求相反的言行,让他东他偏西,叫他打狗,他偏打鸡。
针对学生的这种逆反心理,教师要和家长多沟通,及时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现代化的社会生活,现代化的信息传媒构成了他们成长的起点。
在市场经济和改革开放的今天他们自身的成长已经被赋予许多现代化的因素,表现出许多稚嫩的现代意识,他们比历史上任何时代的青少年都渴望民主、平等。
因此,他们厌恶反感,专横、粗横、专制、压制的教育方式。
在这样的心理状态下,他们与教师交往合作的愿望和兴趣极低,甚至对教师的教育反感拒绝,即出现超限度逆反心理。
班主任应如何对待学生的逆反心理
Hale Waihona Puke 解 ,其 中就 包 括 青 少 年 的 逆 反 心 理 。
一
学 生身 上 表 现 出来 ,尽管 方 式 和程 度 有 差异 ,但给 中学 生健 康 成
、
什 么 是 逆 反 心 理
长 构 成 障 碍 , 给教 师 开 展 思 想 品 德 教 育 工 作 和 教 学 工 作 造 成 阻
四 、教师 在 平 时 的 教 育过 程 中对 待 学 生 的逆 反 心 理应 做 到 以 下几个方面 :
局 面 ,逆 反 心 理 的 表 现 十 分 突 出 。具体 有 以 下几 个方 面 :
1 、是 对 正 面 宣传 作 反 面思 考 有 的青 少 年 对 学 校 、 领 导 、教 师 的宣 传 ,表 现 出一 种 不 认 同 、不 信 任 的 反 向 思 考 。他 们 往 往 以 社 会 上 某 些 个 别 的 不 公 正 的事 实 来 以 偏 概 全 地 全 盘 否 定 正 面 宣 传 。 同样 ,也 有 一 些 青 少 年 不 能 从 全 局 出发 ,片 面 地 夸 大 社 会 主 义 制 度 的某 些 不 完 善 和
力 ,甚 至影 响教 学 目标 、教学 计 划 的 实施 。要 明确 ,在 教 育过 程
逆 反 心 理 是 指 人 们 对 某 种 事 物 或 结 论 所 产生 的 逆 向 反 应 情
绪 。形 象 地 说 ,就 是 “ 叫 我 这样 我 偏 那样 ” 你 。其 表 现 多是 怀 疑 、
抵 触 和 不 满 。如我 们 在 教 育 实 践 中常 会 遇 到 教 师 表 杨 一个 学生 。 却 引起 一 些 同 学 的不 服 气 ;教 师批 评 一 个 学生 。反而 引 起 一些 同 学 的 同情 和 辩 护 。
班主任如何应对学生的逆反心理?
班主任如何应对学生的逆反心理?引言学生的逆反心理是指学生对学校教育、学习环境或班主任的管理方式产生抵触、抗拒或反感的心理状态。
面对学生的逆反心理,班主任作为学生主要管理者之一,需要采取有效的策略来处理,并引导学生转变态度,建立积极的学习心态。
本文将探讨班主任如何应对学生的逆反心理,以提供一些实用的方法和技巧。
理解学生的逆反心理在应对学生的逆反心理之前,班主任首先需要对学生的逆反心理进行充分的理解和分析。
学生的逆反心理通常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1.自我认同与自我尊重:学生可能对自己的能力、成就感或社交地位产生负面评价,导致对学校或班级环境的抵触情绪。
2.学习压力与焦虑:学习压力过大、考试焦虑等因素可能导致学生的逆反心理。
3.政治思想与家庭环境:学生的家庭教育方式、家庭氛围或价值观等都可能对学生造成影响,导致逆反情绪的产生。
应对学生的逆反心理的策略1. 耐心倾听和沟通班主任应该主动与逆反学生进行沟通,耐心倾听他们的想法和抱怨。
在沟通中,班主任要表现出关心和尊重,避免产生攻击性的言辞或态度。
通过倾听和沟通,班主任能够更好地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困扰,并及时作出针对性的调整。
2. 个性化教育和关注学生的逆反心理可能源于对教育或学校环境的不满意,因此,班主任可以尝试采用个性化的教学方法和关注方式。
通过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擅长学科和学习风格,班主任可以为学生提供更贴近他们需求的学习资源和指导,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3. 设立目标和激励机制为了引导学生改变逆反心理,班主任可以与学生一起设立合理的目标,并制定相应的激励机制。
激励机制可以包括奖励机制、竞赛激励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班主任在制定目标和激励机制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能力和需求,确保目标能够激发学生的努力和进步。
4. 建立良好班级氛围和合作精神班主任可以通过组织丰富多样的班级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班级凝聚力。
建立良好的班级氛围可以让学生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支持,减少逆反情绪的产生。
小学班主任化解学生逆反心理的策略
小学班主任化解学生逆反心理的策略逆反心理是指,人们彼此之间为了维护自尊,而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
青少年中常会发现个别人就是“不受教”、“不听话”,常与教育者“顶牛”、“对着干”。
这种与常理背道而驰,以反常的心理状态来显示自己的“高明”、“非凡”的行为,往往来自于“逆反心理”。
提到逆反心理,我们往往就会自然的与中学生相联系。
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孩子们接受外界信息的途径变得多元化,加上物质生活的日益提高,他们的心理年龄以及身体发育较之以前有所提前,青春期由以前的13、14岁提前到现在的11、12岁。
这正是小学五、六年级的阶段,所以说,如何面对和化解学生的逆反心理已经是小学班主任亟待解决的新问题。
一、小学生逆反心理的表现五、六年级的学生独立活动的愿望变得越来越强烈,他们认为自己已不是小孩而是大人,极力想摆脱老师的管教。
尤其是小学老师,他们习惯于手把手的教育,希望学生每时每刻都在自己的视野之中。
这无疑是给学生套上了无形的枷锁,这也势必会引起学生的不满,逆反心理也随之产生。
当然,小学生的逆反心理不同于中学生的逆反心理,它有自己独特的外在表现,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无言的抵抗。
在我们的印象中、小学生应该是天真活泼,能言善道的。
所谓“童言无忌”就是说小孩子敢说敢言。
小学生叽叽喳喳不休的吵闹曾经让中低年级的老师大伤脑筋。
可是到了高年级,这种状况就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老师忽然发现学生变得沉默寡言了。
作业没有完成,以前会编排出千万种理由,可是现在却沉默无语;同学之间发生了争执,以前会千方百计地为自己辩解,可是现在却双目对视、一言不发……学生用无言表达着内心的抵抗。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无言我们都把它理解为学生的逆反心理,例如学生虚心接受老师的批评或者反省自己过错时也会表现出无言。
2、面容初露狰容。
用“灿烂的笑容”、“可爱的笑脸”等词语来形容小学生一点都不为过,即使他们生气时,也是那样的可爱、惹人发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班主任应如何认识学生的逆反心理
湖南省衡南县古城中学罗聪
【摘要】逆反心理是教育的大敌,学生产生了逆反心理,不但老师的教育难奏效,而且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也极为不利。
学生是教育的培养目标,关爱学生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环节。
随着社会文化的不断发展和变化,学生情况越来越复杂。
学校越来越重视学生思想教育,关注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和心理,有助于更好地帮助和服务贫学生,解决学生的生活困难和思想负担以及心理压力,使他们顺利完成学业。
【关键词】初中阶段思想教育逆反心理
大学毕业后,我长期担任初级中学班主任,对初中阶段学生的心理状况虽然没有全面认真的学习、研究,却非常了解。
从他们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形态,语言中可以感受到他们近段时间的心理状况。
认识社会的人,是一个复杂的工作,从这些年担任班主任的经历、感受,我认为:每一个班主任都必须对处于成长期的学生的心理状况的发展有全面系统的了解,其中就包括青少年的逆反心理。
一、什么是逆反心理
逆反心理是指人们对某种事物或结论所产生的逆向反应情绪形象地说,就是“你叫我这样我偏那样”。
其表现多是怀疑、抵触和不满。
如我们在教育实践中常会遇到教师表杨一个学生,却引起一些同学的不服气;教师批评一个学生,反而引起一些同学的同情和辩护。
二、中学生逆反心理的表现
在这个阶段,由于生理成熟与心理成熟的不平衡性,受自我意识觉醒等因素的影响,青少年心理发展呈现错综复杂、矛盾重重的局面,逆反心理的表现十分突出。
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1 、是对正面宣传作反面思考
有的青少年对学校、领导、教师的宣传,表现出一种不认同、不信任的反向思考。
他们往往以社会上某些个别的不公正的事实来以偏概全地全盘否定正面宣传。
2 、是对榜样及先进人物的无端否定
在教育过程中,许多教育者和家长都希望通过先进人物的感人事迹来教育感
染青少年,唤起他们的热情,以期达到激励后进的目的。
但结果却往往适得其反。
一些先进人物被说成是沽名钓誉的“投机家”或“傻子”,无端怀疑这些先进人物的动机,进而否定他们的先进事迹。
3 、是对不良倾向产生认同
在一些青少年当中,打架斗殴被看作是有胆量;与老师、领导公开对抗被视为有本事;哥们义气等不良的行为倾向却赢得了很多人的认同。
而对于乐于助人、爱护集体、爱护公物、遵守校规校纪的青少年则被肆意讽刺、挖苦,造成在集体氛围里好人好事无人夸,正不压邪的局面。
4 、是对思想教育、遵章守纪要求的消极抵抗
有逆反心理的青少年,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十分冷淡,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大而空、形式化,不符合青少年的现实生活。
因此,对思想政治教育采取应付、抵制、消极对抗的态度。
三、正确对待学生的逆反心理现象
逆反心理是一种现实且普遍存在的现象。
随着年龄的增长,中学生与家长的抵触更为尖锐;中学生处于成长发展阶段,可以说中学生既是成熟的儿童,又是幼稚的青年。
逆反心理在很多中学生身上表现出来,尽管方式和程度有差异,但给中学生健康成长构成障碍,给教师开展思想品德教育工作和教学工作造成阻力,甚至影响教学目标、教学计划的实施。
要明确,在教育过程中,中学生的逆反心理是客观存在的,人们不能任意消除或改变这种心理现象。
尤其要对逆反心理做一分为二的分析,既不能全盘肯定,也不能全盘否定。
首先,对于学生正确的逆反心理现象,教育者要能够容忍、肯定、鼓励。
因为一定意义上讲,这种逆反心理现象是科学发展、社会进步、个体健康成长的催化剂。
其次,对于学生不良的逆反心理现象( 如主体对正确、科学的客观环境要求表现出的抵触情绪及相反行为) ,教育者要敢于否定;同时要善于说服、劝告,减弱以至纠正这种逆反心理现象,以达到坚持真理、修正错误之目的。
参考文献:
[1]周燕;《湖南教育》
[2]叶圣陶;《人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