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心理学考试大纲纲要整理版

合集下载

初中教育学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

初中教育学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

初中教育学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一、考试简介本考试是初中教育学教育心理学课程的期末考试,旨在考察学生对教育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和应用能力的掌握程度。

二、考试内容1. 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与原理- 教育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发展心理学和研究心理学的关系- 影响研究与教育的因素2. 研究与教学的心理过程- 认知过程和认知研究理论- 研究动机与动机理论- 研究策略和研究方法3. 学生个体差异与研究困难的心理机制- 个体差异的类型和影响因素- 研究困难的原因和诊断- 研究困难的预防与干预措施4. 评价与测量在教育中的应用- 教育评价的基本概念和目的- 测量方法和测量工具的选择与应用- 评价结果的解读与使用5.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生发展-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目标- 心理调适与情绪管理- 人际关系与人际沟通- 学生人格与身心健康的发展6. 教育心理学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 教育心理学与教育教学的关系- 教育心理学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作用- 教育心理学在学校管理与领导中的应用三、考试形式1. 试卷类型:闭卷2. 试题形式:选择题和简答题3. 考试时间:120分钟四、考试要求1. 熟悉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理论。

2. 理解研究与教学的心理过程,掌握相应的研究策略和方法。

3. 了解学生个体差异和研究困难的心理机制,并能够预防和干预。

4. 熟悉评价与测量在教育中的应用方法。

5. 了解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生发展的重要性和方法。

6. 能够将教育心理学理论和知识应用于教育实践和学校管理中。

五、考试准备1. 课堂研究:认真听讲,理解和掌握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内容。

2. 课外阅读:参考教育心理学的教材和相关学术著作,加深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3. 练题库:完成相关的练题,检验自己的研究成果和解题能力。

4. 组织复:按照大纲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复,重点强化薄弱环节。

六、注意事项1. 考试前请保证良好的休息,充分准备。

2. 考试过程中,请认真审题,正确答题,注意时间分配。

中学教育学心理学考试大纲纲要分享版

中学教育学心理学考试大纲纲要分享版

中学教育学考试大纲纲要整理版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教育的发展1、教育的本质: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2、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P13、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二战以后世界各国教育制度呈现出的共同发展趋势)P4(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相衔接;(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并延长义务教育年限;(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日益淡化; (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4、不同国家古代学校教育的形态(1)●中国在夏代,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学则三代共之”中"校、序、庠、学"都是学校的名称。

●中国古代社会的六艺教育P5礼、乐、射、御、书、数.以礼、乐为中心(2)●古代埃及教育的一大特征是:“以增为师”、“以(书)吏为师” P7(3)●古代雅典教育的目的及特点P7培养政治家、商人为目的,注重身心和谐发展,教育内容丰富,方法灵活.(4)●古代斯巴达教育的目的及特点P7培养军人,强调军事体育与道德灌输,内容单一,方法严厉.5、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P8阶级性、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

6、近代教育的特点P9(1).国家加强对教育的重视与干预,公立教育崛起;(2).初等义务教育普遍实施;(3).教育世俗化;(4).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7、二战以后世界教育的新特点P10教育的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多元化、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第二节教育学的发展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

P111、历史上的教育学思想(1)中国古代的教育学思想●孔子的教育教学思想P11孔子(公元前551-—479)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和教育思想家。

心理学知识点大纲及知识点汇总

心理学知识点大纲及知识点汇总

心理学知识点大纲及知识点汇总一、绪论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心理过程和行为的科学,对于理解人类的思维、情感和行为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介绍心理学的知识点大纲及知识点汇总,帮助读者全面了解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内容。

二、心理学知识点大纲1. 心理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心理学的定义及其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心理学的起源和发展历程2.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实验研究方法- 非实验研究方法- 量化研究方法和定性研究方法3. 神经科学与认知心理学- 神经元和神经网络- 感知与知觉的神经基础- 学习与记忆的神经机制- 思维与决策的神经基础4. 发展心理学- 婴儿期的发展和关系建立- 儿童期的心理发展和社会化- 青少年期的身份认同和自我发展 - 成人期的生涯发展和心理健康5. 个性与社会心理学- 人格理论与评估- 心理健康和心理障碍- 群体和社会心理学6. 应用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 临床心理学- 组织与工业心理学- 咨询心理学三、心理学知识点汇总1. 感知与知觉- 感觉的物理基础与感知的心理过程- 知觉的组织与认知心理学的基本原理2. 学习与记忆- 经典条件作用与操作性条件作用- 记忆的过程和类型- 遗忘与记忆提高的原理3. 思维与智力- 概念与词汇的发展与运用- 问题解决与决策的心理过程- 智力与智商的测量4. 情绪与动机- 情绪的类型和产生机制- 动机与需求理论- 情绪与动机对行为的影响5. 人格与心理健康- 人格的理论与评估- 心理健康与心理障碍的诊断与治疗 - 压力与应对的心理机制和干预6. 社会心理学- 群体行为与集体决策- 人际关系与人际沟通- 社会认知与社会影响7. 应用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 临床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治疗方法- 组织与工业心理学的原理与应用- 咨询心理学的技巧与过程四、结语心理学的知识点大纲及知识点汇总为读者提供了系统而全面的心理学基础知识。

了解这些知识将有助于人们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的心理过程和行为。

福建省中小学教师公开招聘考试(笔试)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学科考试大纲

福建省中小学教师公开招聘考试(笔试)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学科考试大纲

福建省中小学教师公开招聘考试(笔试)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学科考试大纲一、考试目标与要求(一)考试目标1.考查考生对心理学专业知识理解、掌握和运用的水平。

2.考查考生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与知识的领会与掌握情况。

3.考查考生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实务的理解、分析以及运用心理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要求1.要求考生理解从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所需的背景性知识和领域。

2.要求考生能够较扎实地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3.要求考生掌握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方法,能够根据所掌握的知识,理解分析学校教育生活中,学生的各种心理现象,并有效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活动,解决学生常见的心理与行为问题。

二、考试范围与内容考试范围主要包括心理学专业的主干课程知识,以及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教学技能和方法。

考试内容:第一部分理论基础(一)普通心理学1.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心理的实质2.感觉规律知觉特性3.注意种类与特征记忆及记忆品质4.思维与想象的种类问题解决创造性思维5.情绪与情感概述情绪调节6. 意志特征动机冲突意志品质7. 需要与动机理论8. 气质类型及其因材施教9. 性格类型性格形成与发展的影响因素人格测验10. 能力的个别差异智力理论智力测验(二)发展心理学1.心理发展的基本原理2.心理发展理论(弗洛依德、皮亚杰、维果斯基、埃里克森)3. 道德认知发展理论4. 中学生思维、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三)教育心理学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2.认知学习理论3. 陈述性与程序性知识4. 学习迁移学习动机的激发5. 课堂管理(四)社会心理学1.自我概念自尊自我效能控制点习得性无助2. 社会认知偏差3.人际沟通与人际关系4.态度的形成与转变说服的要素5.利他行为与侵犯行为6.社会助长与社会惰化(五)心理统计与测量1.心理测验的基本核心概念2.常模参照测验的分数解释分数解释的注意事项3. t检验、F检验、2 检验的适用范围和条件4.常用的心理健康测验5.心理档案建立(六)变态心理学1. 心理异常的生物学基础2. 心理防御机制3. 神经症及其类别4. 注意缺陷及破坏性行为障碍5. 挫折、压力及其应对策略6. 青少年情绪障碍心境障碍学习障碍(七)学校心理健康教育1.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目标与任务、原则、内容、途径2.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基本特点3.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常用的教学活动形式4.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危机干预(八)心理咨询(心理辅导)1.个别心理咨询的过程与步骤2.个别心理咨询的原则与基本要素3.心理咨询的常用方法与技术4.心理咨询理论(行为疗法、认知疗法、合理情绪疗法、以人为中心疗法、现实疗法、格式塔疗法、精神分析疗法、存在主义疗法、森田疗法、家庭疗法)5. 中学心理辅导教师的素养(九)团体心理辅导(咨询)1. 团体辅导及其特点2.团体辅导的常用策略和方法3. 团体凝聚力的影响要素增进团体凝聚力的方法5.团体领导者的胜任特征6. 网络团体辅导的注意事项与实施过程第二部分实践技能(一)中学个别心理咨询案例分析与干预策略(二)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教学设计与评价(三)团体心理辅导方案设计与评价(四)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的运用三、考试形式1. 答卷方式:闭卷、笔试。

心理学纲要

心理学纲要
2.加涅根据学习情景由简单到复杂、学习水平由低级到高级的顺序,把学习分成八个层次水平。这八类学习分别是:信号学习、刺激——反应学习、系列学习、言语联想学习、辨别学习、概念学习、原理学习和解决问题学习。
3.奥苏贝尔根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结构的关系,将学习分为意义学习与机械学习,又根据学习的方式将学习分为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接受学习指的是教育者系统地向学习者传授知识,学习者以接受的方式学习知识和经验。发现学习是教师启发学生独立地探索解决问题的原则和方法,进而获得知识的学习。意义学习的实质是以符号为代表的新知识和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实质的、非人为的联系。机械学习是学习者并没有理解学习符号的真实含义,只是在学习内容与已有的知识结构之间建立一种非本质、人为的联系。
34.高中生人格发展体现在自我意识的高度发展、价值观的确立、自治需求。
35.对初中生的心里指导可以采取这些策略:提前做好青春期性教育的知识和心理准备;学校与家庭教育相结合;培养乐观向上的情绪等。
36.高中生的心理辅导有:引导学生客观评价现实;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积极开展文体活动;强化心理素质的训练等。
4.我国心理学家主张把学习分为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和品德的学习。
5.学习的基本理论有刺激——反应理论、认知理论和社会学习理论。
6.学习迁移是指一种学习结果对另一种学习的易化或干扰现象。
7.按迁移作用的性质,可以把迁移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按照迁移的时间顺序的不同,可以将迁移分为顺向迁移与逆向迁移。根据迁移的内容的不同抽象和概括水平,可以将迁移分为水平迁移和垂直迁移。根据迁移的内容的不同,可以将迁移分为一般迁移和具体迁移。
25.提高有效练习效率的条件有:确定练习目标、恰当安排练习时间、充分而有效的反馈和灵活采取练习方式。

贵州省中学教育学与心理学考试大纲

贵州省中学教育学与心理学考试大纲

《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一、考试目标1.理解并掌握教育教学和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能运用这些知识和理论分析、解决中学教育教学和中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际问题。

2.理解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规律,掌握德育原则和德育方法,具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品德教育活动的能力。

3.掌握中学生学习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能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

4.理解中学生生理、心理的特性和差异性,掌握心理辅导的基本方法。

5.掌握班级日常管理的一般方法,了解学习环境、课外活动的组织和管理知识,具有设计一般课外活动的能力。

6.掌握教师心理,促进教师成长。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一)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1.了解国内外着名教育家的代表着作及主要教育思想。

2.掌握教育的涵义及构成要素;了解教育的起源、基本形态及其历史发展脉络;理解教育的基本功能,理解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基本关系,包括教育与人口、教育与社会生产力、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教育与精神文化等的相互关系;理解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基本关系,包括教育与人的发展,教育与人的个性形成,以及影响人发展的主要因素--遗传、环境、教育、人的主观能动性等及它们在人的发展中的各自作用;了解青春期生理的变化,包括中学生的身体外形、体内机能、脑的发育、性的发育和成熟。

3.理解义务教育的特点;了解发达国家学制改革发展的主要趋势;了解我国现代学制的沿革,熟悉我国当前的学制。

4.掌握有关教育目的的理论;了解新中国成立后颁布的教育方针,熟悉国家当前的教育方针、教育目的及实现教育目的的要求;了解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及其相互关系。

5. 了解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包括观察法、调查法、历史法、实验法和行动研究法等。

(二)中学课程1.了解不同课程流派的基本观点,包括学科中心课程论、活动中心课程论、社会中心课程论等;理解课程开发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儿童、社会以及学科特征等。

2.掌握基本的课程类型及其特征,其中包括分科课程、综合课程、活动课程;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显性课程、隐性课程等。

心理学考试大纲

心理学考试大纲

心理学基础考试大纲一、考试内容(一)知识范围绪论部分:包括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领域、分支,心理学的主要流派、心理学研究的原则与方法,学习心理学的意义等内容。

认知心理部分:包括意识与注意、感觉与知觉、记忆、表象与想象、思维等内容。

人格心理部分:包括情绪、动机、气质与性格、能力等内容。

社会心理部分:包括社会态度、人际关系、群体心理等内容。

(二)能力要求掌握心理学所研究的主要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的过程与规律,掌握心理学的基本概念与原理、形成心理学的学科知识结构。

从小学教育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出发,将心理学知识与教育实践相结合,能运用所学心理学知识分析小学生心理特点。

能运用心理学相关知识分析自己的心理特点,掌握自我心理调节。

二、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一)考试方法闭卷,笔试,满分为100 分,考试时间为120 分钟。

(二)考试题型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

其中选择题、填充题、判断题等客观题型,不超过30% 。

(三)试题难度比例基础题约占60% ,综合性并有一定难度的题约占30% ,要求较高并具有相当难度的题约占10% 。

三、考查的知识范围第一章绪论1.识记:心理学,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2.理解:心理学主要研究领域、心理学的分支、心理学的主要流派、研究原则与方法,学习心理学的意义。

3.综合运用:行为主义学派、精神分析学派、人本主义学派、信息加工心理学各流派的形成或流行时间、代表人物、主要观点或主要研究领域。

第二章意识和注意1.识记:意识,自我意识,注意,注意的广度,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转移,注意的分配注意的种类(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有有意后注意)及影响因素2.理解:意识的特征,注意与意识的关系、注意的功能,注意的品质、注意的起伏现象、注意的分散3.综合运用:注意的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第三章感觉和知觉1.识记:感觉,知觉,观察,感觉与知觉的关系,感觉适应,感觉对比,知觉的选择性、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的理解性、知觉的恒常性。

心理学提纲整理范文

心理学提纲整理范文

心理学提纲整理范文I.简介A.定义和目的B.发展历程C.心理学的应用领域II.心理学的主要观点和流派A.结构主义心理学1. Wilhelm Wundt的贡献2.实验心理学的起源B.功能主义心理学1. William James的贡献2.功能主义对实验心理学的影响C.行为主义心理学1. John B. Watson和B.F. Skinner的贡献2.影响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实验条件反射研究D.认知心理学1. Jean Piaget和Lev Vygotsky的贡献2.认知实验心理学的发展与深化3.研究注意力、记忆和问题解决的重要性E.心理动力学1. Sigmund Freud的贡献2.潜意识的作用和心理防御机制的概念III.主要研究方法与工具A.实验研究方法1.控制变量的重要性2.双盲实验的原理与应用B.调查研究方法1.问卷调查的设计与分析2.面访调查的技巧与程序C.个案研究方法1.个案分析的原理与应用2. 心理测量工具如MMPI和Rorschach测试D.纵向研究方法1.追踪研究的设计与分析2.统计工具如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的应用IV.主要领域和应用A.发展心理学1.儿童和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理论和研究2.成人发展的关键阶段和影响因素B.社会心理学1.群体行为和集体决策的心理机制2.人际关系和社交心理学的研究C.临床心理学1.精神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D.教育心理学1.学习和记忆的心理机制2.教育评估和教学策略的设计与实施E.健康心理学1.心身相互作用和健康行为的研究2.压力和应对策略的心理机制V.心理学的道德和伦理问题A.伦理准则和保护人类权益B.研究伦理的挑战和限制C.求知欲和伦理责任的平衡VI.心理学的未来发展趋势A.跨学科研究和合作的重要性B.科技的进步对心理学的影响C.心理学在解决社会问题中的作用结论:通过对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的全面梳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的思维、情感和行为。

心理学的发展将继续为人类的福祉和社会进步作出重要贡献。

2024心理学统考大纲解析

2024心理学统考大纲解析

2024心理学统考大纲解析
2024年心理学统考大纲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 考试性质与目标:明确考试的目的和要求,强调考生的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选拔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

2. 考试范围:考试涵盖心理学的多个领域,包括但不限于心理统计、心理测量、心理实验设计等。

3. 考试形式与考试时间:考试形式可能包括选择题、简答题、论述题、案例分析题、综合写作题等。

考试时间通常为3小时。

4. 题型分值方面:单选题有60道,每道2分,共120分;多选题有10道,每道4分,共40分;简答题有4道,每道10分,共40分;综合题有4道,每道25分,共100分。

总体来说,2024年心理学统考大纲在题型分值方面有所调整,单选题和简
答题的数量减少,多选题和综合题的数量增加,同时单题分值也有所调整。

这表明考试更加注重考查考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

对于考生来说,需要全面掌握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和应用技能,同时还需要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以应对不同题型和考试要求的挑战。

建议考
生在备考过程中注重知识点的系统性和深度,加强实践和应用方面的训练,同时注意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心理学复习大纲(最全,最新)

心理学复习大纲(最全,最新)

心理学复习提纲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具体来说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P1观察法:是在日常生活的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观察和记录被试的外部表现(行为、动作、语言、表情等),了解其内部心理活动的方法。

P10实验法:实验法是有目的地严格控制或创造一定条件来引起某种心理现象的方法,它是心理学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

实验法有两种形式:实验室实验法和自然实验法。

P10二问答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哪些方面?P1答:(一)心理过程心理过程即人的心理活动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二)人格人格包括动机系统、心理特征系统和自我监控系统。

(三)心理状态心理状态是在特殊情境中形成的暂时性的心理持续状态。

2科学的心理观怎样解释人的心理的实质?p3答:(一)人的心理意识是高级物质的高级反映形式(二)人的心理意识来源于客观现实,具有社会性(三)人的心理意识是客观现实的主观映象(四)人的心理意识,是对客观现实的能动的反映(五)实践是检验人的心理意识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3“狼孩”的事例说明说明心理学原则?P5答:人的心理意识所反映的内容,无论是简单的还是复杂的,都来源于客观现实。

客观中有花、草、树、木,人脑中才能有花、草、树、木的映像。

作家创作的神话寓言故事中的典型人物,如孙悟空等,从表面看似乎在客观现实中是不存在的,但创作的素材却都来源于客观现实。

如果现实中不存在人和猿猴,就塑造不出孙悟空的形象。

客观现实有自然现实和社会现实之分。

人的心理意识固然要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但主要是受社会环境影响。

社会现实的影响因素十分复杂,包括家庭、学校、政治、经济、文化、历史、民族、风俗习惯等。

如家庭中的亲属关系;学校中的师生关系、同学关系,等等。

人的心理意识就是在这些社会现实中的许许多多因素的错综复杂的影响之下,在不断社会化的过程中发展的。

尽管狼孩生而具有人脑,但由于出生不久就在狼群的自然环境中生活,没有接受社会文化的影响以及家庭和学校的早期教育,以至刚被人抚养时只有兽性,没有人性,没有人的心理。

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

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

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一、引言1.1 课程简介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活动中心理过程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

它旨在帮助教育者了解学习者的心理特点和需求,从而指导教学设计和实施,促进学习者的发展与成长。

本文档将介绍教育心理学考试的大纲和重点内容,以帮助考生高效备考。

1.2 考试形式与时间安排教育心理学考试将以笔试形式进行,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考试内容包括选择题和论述题。

二、知识范围和考点2.1 知识范围教育心理学考试的知识范围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主要理论2.学习者的个体差异与心理特点3.学习与记忆的心理过程4.教学设计与教学方法5.学业成就的评价与反馈6.学校环境与教育心理学7.特殊教育与学习困难8.教育心理学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2.2 考点下面是教育心理学考试的重点考点:2.2.1 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主要理论•教育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表现主义、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和人本主义等主要理论派别•类人学习和动物学习的比较2.2.2 学习者的个体差异与心理特点•学习者的智力、性格、兴趣等个体差异•学习者的情绪、动机和认知特点•学习者的发展规律及其影响因素2.2.3 学习与记忆的心理过程•学习的基本形式和影响因素•记忆的分类和规律•学习和记忆的策略和技巧2.2.4 教学设计与教学方法•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步骤•教学方法的分类和选择•教学评价与反馈2.2.5 学业成就的评价与反馈•常见的学业评价方法•成绩反馈的原则和方式•学业建议的提供和解释2.2.6 学校环境与教育心理学•学校文化和氛围对学习者的影响•学校环境的评估和改善2.2.7 特殊教育与学习困难•特殊教育的基本概念和原则•学习困难的识别和支持措施2.2.8 教育心理学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教育心理学的应用领域和方法•教育心理学在课堂教学、学业指导和学生管理中的应用三、备考建议3.1 熟悉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了解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主要理论对备考非常重要,考生应该掌握并理解不同学派的观点和研究方法,以便能够在考试中正确理解和回答相关问题。

2024心理学统考大纲解析

2024心理学统考大纲解析

2024心理学统考大纲解析2024年心理学统考大纲解析:相关参考内容一、认知心理学1. 概念和理论:- 认知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实验法、观察法和模型构建法;- 认知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如信息处理理论、认知发展理论等。

2. 知觉和注意:- 知觉的定义、流程和影响因素,包括感知阈限、注意机制和心理构建等;- 注意的定义、类型和作用,如选择性注意、分配注意和持续注意等。

3. 学习和记忆:- 学习的概念、类型和过程,如条件反射、操作性条件反射和观念学习等;- 记忆的分类和过程,包括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等。

4. 思维和语言:- 思维的定义、类型和内容,如概念、判断和推理等;- 语言的认知过程,包括语音、语义和语法等。

二、发展心理学1. 儿童认知发展:- 儿童认知的研究方法,如观察法和实验法;- 儿童认知发展的理论,包括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和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等;- 儿童认知发展的特点和阶段,如感觉运动期、前运算期和具体运算期等。

2. 青少年发展:- 青少年身体和认知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如身体特征的发展、抽象思维的形成和自我概念的建立等;- 青少年社会和情感发展的特点和问题,如同伴关系的意义、亲密关系的建立和社会认同的发展等。

3. 成人发展:- 成人生理和认知发展的特点和相关理论,如中年危机理论和智力发展的稳定性等;- 成人社会和情感发展的影响因素和问题,如职业发展、婚姻关系和自我身份的建立等。

三、社会心理学1. 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的定义和分类,如亲密关系、社会支持和队伍合作等;- 人际关系的影响因素,包括亲子关系、同伴关系和恋爱关系等。

2. 社会认知和社会感知:- 社会认知的概念和影响因素,如社会知觉、社会比较和自我认同等;- 社会感知的概念和过程,包括印象形成、偏见和归因等。

3. 群体行为和领导力:- 群体行为的定义、类型和影响因素,如合群行为、归属感和群体决策等;- 领导力的概念、类型和影响因素,如权力、魅力和情绪智力等。

贵州省遵义市中学教育心理学考试复习大纲

贵州省遵义市中学教育心理学考试复习大纲

遵义市中学教育心理学考试复习大纲第一章中学教育心理学概述第1节教育心理学发展概况一、什么是教育心理学概括起来,比较多的专家学者赞成这样给教育心理学下定义: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和教学过程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心理活动现象及其产生和变化规律的心理学分支。

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一书,以学校情境详尽说明学习的概念,从而使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这是近代教育心理学的真正开端。

二、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对象美国《心理学年鉴》在综合各方面比较一致的意见后提出: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任务和对象应包括八个项目:教育评价和测量;儿童发展的特点;特殊儿童及其教育;有关学习心理学的教育方法;特殊学科的学习;学习辅导和心理健康;教师人事和促成学习的教师行为;教育心理学的方法。

第2节教育心理学的任务与研究方法一、教育心理学的任务教育心理学的基本任务是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揭示教育实践过程中的各种心理活动的规律,为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服务,为我国教育实现“三个面向”服务。

具体地说,教育心理学具有双重任务:一方面需要分析教育过程中的各种心理现象,阐明各种教育措施对学生的心理影响,揭示心理发展与教育的依存关系,为教育实践提供科学观点、知识结构及方法、技术,为教育工作者科学地、卓有成效地解决教育实践中的各种问题提供依据和参考,更有效地达到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合格人才的目的;另一方面教育心理学也要促进整个心理科学的发展,在解决教育实践中的心理学问题的过程中,为心理科学的发展、完善提供丰富的材料和确切的1根据。

心理学的双重任务,概括起来说就是为实践服务和进行理论研究。

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必须遵循客观性、教育性、整体性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通常有以下几种:(一)观察法(二)调查法(三)实验法(四)问卷法(五)个案研究法第3节学习中学教育心理学的重要性一、帮助中学教师成为合格的人类灵魂工程师二、帮助中学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第4节新课改下中学教师应具备的心理素质一、具有全新的教育观念1、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2、从注重知识传授转向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3、转换角色,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4、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构建新的教学结构二、具有崇高的师德形象师德体现在方方面面,而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是践行师德的最基本要求。

教育心理考试大纲

教育心理考试大纲

教育心理考试大纲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过程中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它涉及学习、教学、评估和教育环境等多个方面。

在教育心理学的考试中,考生需要掌握以下内容:一、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1. 教育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范围2. 教育心理学的历史发展3. 教育心理学的主要理论流派,如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人本主义等4. 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如学习、动机、认知发展等二、学习理论1. 经典条件作用和操作条件作用2. 社会学习理论3. 认知学习理论,包括信息加工理论、认知结构理论4.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5. 情境学习理论三、学习动机1. 动机的基本概念2. 内在动机与外在动机3. 成就动机理论4. 自我决定理论5. 目标设定理论四、认知发展与教育1.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2. 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3. 认知发展与教学的关系4. 认知风格与学习策略五、社会情感发展1. 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理论2. 社会技能的学习3. 情感智力与教育4. 同伴关系与社会支持六、教育评估与评价1. 评估的目的和类型2. 标准化测试与表现性评价3. 评价的信度和效度4. 评价对学习的影响七、教学策略与方法1. 直接教学与探究式学习2. 合作学习与小组工作3. 差异化教学4. 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八、教育环境与学习1. 学校文化与学习氛围2. 家庭环境对学习的影响3. 社会因素与教育公平4. 学习环境的设计九、特殊教育心理学1. 特殊教育的定义和重要性2. 特殊需求学生的心理特点3. 特殊教育的教学策略4. 融合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十、教育心理学的实践应用1. 教育心理学在课程设计中的应用2. 教育心理学在教师培训中的应用3. 教育心理学在学生咨询和辅导中的应用4. 教育心理学在教育政策制定中的应用考试大纲的目的是为了帮助考生系统地掌握教育心理学的基础知识,理解其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并能够将理论联系实际,解决教育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中学心理学考试大纲

中学心理学考试大纲

中学心理学考试大纲一、考试目的与要求中学心理学考试旨在评估学生对心理学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心理学原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考试要求学生能够理解心理学的基本理论,掌握心理现象的科学解释,了解心理过程与行为的关系,并能够将心理学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和学习中。

二、考试内容1. 心理学概述- 心理学的定义- 心理学的分支-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2. 发展心理学- 儿童发展阶段- 青春期发展特点- 成年期与老年期的心理变化3. 认知心理学- 感知、注意与记忆- 思维与语言- 问题解决与决策4. 情绪与情感- 情绪的类型与功能- 情感与心理健康- 情绪调节与控制5. 动机与激励- 动机的类型与理论- 激励与学习- 成就动机与自我效能感6. 个性与人格- 个性理论- 人格特质- 人格发展与评估7. 社会心理学- 社会认知- 社会影响- 群体行为与社会关系8. 学习心理学- 学习理论- 学习策略- 学习动机与态度9. 健康心理学- 心理健康的定义与标准 - 压力与应对- 心理疾病与预防10. 应用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 工业与组织心理学- 临床与咨询心理学三、考试形式与题型考试通常采用闭卷笔试的形式,题型包括但不限于:- 选择题:测试学生对基础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 填空题:考察学生对概念、理论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 简答题:评估学生对心理学原理的解释和分析能力。

- 论述题:考查学生综合运用心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案例分析题:通过具体案例,测试学生分析问题和提出解决方案的能力。

四、考试准备建议1. 系统复习:按照考试大纲,系统地复习心理学的各个分支和知识点。

2. 理解应用:不仅要记忆知识点,更要理解其背后的原理和应用场景。

3. 练习题目:通过做练习题来检验自己的学习效果,提高解题技巧。

4. 分析案例:学习如何运用心理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提高案例分析能力。

5. 交流讨论:与同学或老师交流讨论,深化理解,拓宽视野。

2024 心理学大纲

2024 心理学大纲

2024 心理学大纲一、导论 - 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理论框架 - 心理学的应用领域和重要性二、认知心理学 1. 信息加工理论 - 感知和知觉的基本过程 - 记忆的形成、存储和检索 - 思维和推理的过程2.学习与记忆–古典条件作用和操作性条件作用–记忆的类型和特点–遗忘的原因和防范策略3.语言与沟通–语言的产生和发展–语言的组织和理解–言语和非言语沟通的比较三、发展心理学 1. 儿童发展 - 儿童认知和感知的发展 - 社会和情感发展 - 性别认同和角色形成2.青少年发展–青少年身体和性别发育–青少年自我认同和社会适应–青少年问题行为和心理健康问题3.成人发展–中年危机和生涯发展–老年人认知和情感变化–成年人的心理健康和幸福感四、社会心理学 1. 人际关系和亲社会行为 - 社会认知和情感的作用 - 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因素 - 社会支持和人际冲突解决2.领导与影响–领导理论和风格–影响和说服的机制–领导力的发展和培养3.集体行为和群体心理–群体行为的原因和动力–群体决策和合作–群体行为的影响和后果五、心理健康与应用心理学 1. 精神障碍和心理治疗 - 常见精神障碍和病因分析- 心理治疗的方法和效果评估 - 心理健康促进和干预措施2.应激与适应–应激的类型和反应–应对和适应的方式–应激管理和心理韧性的培养3.工作与组织心理学–工作满意度和工作压力–组织文化和领导行为–职业发展和职业倦怠的预防六、实验与研究方法 1. 实验研究设计 - 实验的基本要素和设计原则 - 随机分组和双盲实验 - 实验研究的局限性和伦理问题2.调查研究方法–问卷调查和样本选择–量表的设计和信效度检验–调查研究的数据分析和解读3.观察和个案研究–自然观察和控制观察的特点–个案研究的设计和分析–观察研究的可靠性和效度综上所述,本文档概括介绍了2024年心理学的大纲内容,涵盖了心理学的导论、认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心理健康与应用心理学以及实验与研究方法等多个领域。

中学心理学考试大纲整理

中学心理学考试大纲整理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教育心理学的性质: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3、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学教相互作用过程模式:P4)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而展开的。

(1)五要素①学生——学习的主体因素(其群体差异、个体差异影响学与教过程)②教师——教学中起关键作用(教学过程的主导)③教学内容——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课程④教学媒体——教学内容的载体、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影响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和容量;影响教学组织形式及学生的学习方法)⑤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课堂自然条件、教学设施及空间布置)社会环境(课堂纪律、同学关系、校风、社会文化)影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认知发展过程,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组织(2)三过程①学习过程——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②教学过程——教师组织教学③评价/反思过程——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学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预测和评判;教学中对教学的监视和分析;教学后的检测、反思)4、学与教相互作用:五种因素共同影响了三种过程,三种过程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

(P6)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作用: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

1、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过程P9-12(一)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代表人物:桑代克事件:1903年出版了《教育心理学》,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共同要素说,试误说,联接与反应)(二)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尚未成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三)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作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正在形成(四)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布鲁纳:认知结构认为教育心理学研究包括(4方面)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廖世承(1924年)第二章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第一节中学生的心理发展概述一、心理发展1、定义: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初中《心理学》提纲

初中《心理学》提纲

第一章绪论心理学的任务:1、描述心理事实2、揭示心理规律3、预测和控制学习心理学的意义:1、有助于提高教学工作的质量2、有助于提高思想教育工作的效果3、有助于进行教育科研工作4、有助于促进自身发展心理学的研究程序:1、确定问题并提出假设2、确定研究对象3、界定概念及其测量工具4、选择研究方法4、解释结果并作出推论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观察法:有研究者直接观察记录被试的行为活动,从而探究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存在何种关系的方法。

2、调查法:以被调查者所了解或关心的问题为范围,预先拟就问题,让被调查者自由表达其态度或意见的一种方法。

3、个案研究法:收集单个被试的资料以分析其心理特征的方法。

4、实验法:在控制的条件下系统操纵某种变量的变化,来研究这种变量的变化对其他变量所产生的影响。

第二章科学的心理观第三章感觉和知觉第一节感觉一、感觉的概念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任何感觉的产生,都需要具备两方面的客观条件:1、直接作用于我们人体的、具有一定能量的客观刺激物;2、接受刺激的相应的感觉器官。

二、感受性及其变化规律:感受性是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或感觉的灵敏程度)。

感觉阈限是指能够引起感觉的刺激量。

绝对感受性:人刚刚能觉察出最小刺激量的感觉能力。

绝对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差别感受性:刚刚能觉察出同类刺激物间的最小差别量的感受能力。

差别感觉阈限:刚刚能感觉出的两个同类刺激间的最小差别量。

三、感受性的变化和发展规律1、同一感觉中的相互作用(同一感受器中,其他刺激影响着该感受器对某种刺激的感受性的现象)(1)感觉适应:由于刺激物对感觉器官的持续作用,从而使感受性提高或降低的现象。

视觉适应有暗适应和明适应两种。

(2)感觉对比:同一感受器接受不同刺激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感觉对比有同时对比和先后对比两类。

2、不同感觉间的相互作用(多某种刺激的感受性,由于同时受到其他感受器的机能状态的影响而发生变化的现象)这种作用具体包括:(1)不同感觉间的相互影响;(2)不同感觉间的相互补偿;(3)联觉3、视觉后像(对感受器的刺激作用停止以后,感觉并不立即消失,还能保持一段极短的时间,这种暂时保留下来的感觉印象称为后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心理学考试大纲纲要整理版上传: lhm1987 更新时间:2012-10-28 23:40:57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教育心理学的性质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3、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学教相互作用过程模式:p4)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而展开的。

(1)五要素①学生——学习的主体因素(其群体差异、个体差异影响学与教过程)②教师——教学中起关键作用(教学过程的主导)③教学内容——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课程④教学媒体——教学内容的载体、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影响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和容量;影响教学组织形式及学生的学习方法)⑤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课堂自然条件、教学设施及空间布置)社会环境(课堂纪律、同学关系、校风、社会文化)影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认知发展过程,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组织(2)三过程①学习过程——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②教学过程——教师组织教学③评价/反思过程——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学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预测和评判;教学中对教学的监视和分析;教学后的检测、反思)4、学与教相互作用:五种因素共同影响了三种过程,三种过程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

(p6)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作用: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

1、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过程p9-12(一)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代表人物:桑代克事件:1903年出版了《教育心理学》,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二)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尚未成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三)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作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正在形成四)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布鲁纳:认为教育心理学研究包括(4方面)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廖世承(1924年)第二章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第一节中学生的心理发展概述一、心理发展1、定义: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2、特征:①连续性与阶段性;②定向性与顺序性;③不平衡性;④差异性二、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1、少年期(11、12岁—14、15岁,初中阶段)特点:①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充满着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的矛盾。

②抽象逻辑思维已占主导地位,但仍以具体形象作支柱,并出现反省思维;③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有所发展,但带有片面性和主观性;④心理活动的随意性显著增长,可长时间集中精力学习,能随意调节自己的行动;⑤产生成人感,独立意识强;⑥关心自己和别人的内心世界,社会高级情感迅速发展;⑦道德行为更加自觉,但自控力不强。

2、青年初期(14、15岁—17、18岁,高中阶段)特点:①生理上、心理上、社会性上向成人接近②智力接近成熟,抽象逻辑思维已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出现辩证思维;③社会高级情感有了深刻发展;④形成了理智的自我意识,但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自我肯定与自我否定常发生冲突;⑤意志的坚强性与行动的自觉性有了较大的发展。

三、中学生心理发展的教育意义(一)学习准备1、定义;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防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

2、学习准备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包括: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3、学习准备不仅影响新学习的成功,而且也影响学习的效率。

学习也会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新的发展又为进一步的新学习做好准备。

(动态)(二)关键期1、提出者:奥地利生态学家劳伦兹(动物身上存在“印刻”)2、定义:是个体早期生命中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

如:2岁是口语发展的关键期,4岁是形状知觉形成的关键期、4.5岁是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期等。

3、抓住关键期的有利时机,及时进行适当的教育,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二节中学生的认知发展与教育一、认识发展的阶段理论1、代表人物:皮亚杰2、内容:①儿童的认知发展是伴随同化性的认知结构的不断再构,使认知发展形成几个按不变顺序相继出现的时期或阶段;②逻辑思维是智慧的最高表现。

③从婴儿到青春期的认知发展分为:感知运动、前运算、具体运算和形式运算等四个阶段。

㈠感知运动阶段(0—2岁)特点:感觉和动作分化;后期思维开始萌芽㈡前运算阶段(2—7岁)特点:各种感知运动图式开始内化为表象或形象模式,用表象符号来代替外界事物;思维受直觉表象的束缚;思维特征:认为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以自我为中心;认知活动具有相对性;不可逆。

㈢具体运算阶段(7—11岁)特点:思维可逆,能进行逻辑推理;获得了长度、体积、重量和面积的守恒;思维仍需要具体事物的支持。

㈣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特点:思维是以命题形式进行的;能运用假设-演绎推理的方式解决问题;具有抽象逻辑思维;具备了补偿性的可逆思维;思维灵活。

二、认知发展与教学的关系①认知发展制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②教学促进学生的认识发展;③教学应适应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关于最近发展区,提出者:维果斯基(前苏联)定义: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的过渡状态。

意义:1、教育者不应只看到儿童今天已达到的发展水平,还应看到仍处于形成的状态,正在发展的过程。

2、教学应适应最近发展区,走在发展的前面,并跨越最近发展区而达到新的发展水平。

第三节中学生的人格发展(一)人格的发展1、定义:人格又称个性,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

2、发展阶段:埃里克森八阶段理论(见书p20-21)3、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①家庭教养模式;②学校教育;③同辈群体(二)自我意识的发展1、定义: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的意识。

2、组成: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3、发展阶段:①生理自我(1岁末开始,3岁左右基本成熟)②社会自我(3岁以后至少年期成熟)③心理自我(在青春期开始发展和形成)第四节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一、学生的认知差异及其教育含义认知过程:指学生借以获得信息、做出计划和解决问题的心理过程;体现为认知方式和认知能力等个别差异(一)认知方式差异:1、定义:认知方式:又称认知风格,是个体在知觉、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时所显示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

2、认知差异表现:①场独立与场依存;提出者:威特金场独立性的人对事物的知觉和判断不易受外来因素的影响和干扰,常根据自己的内部参照,独立进行分析判断;场依存性的人较多地依赖外在参照知觉事物,或者难以摆脱环境因素的影响和干扰。

②沉思型与冲动型;学生对问题解答的速度和准确性方面的差异。

所谓沉思型是指对问题的解答速度较慢但错误较少的类型;所谓冲动型是指对问题解答速度较快但错误较多的一种类型③辐合型与发散型:提出者:吉尔福德(美国)(二)智力差异1、智力反映了一个人的聪明程度,而且这种聪明程度可以通过智力测验所测定的分数(智商iq)来衡量;2、智商呈常态分布,即:全人口中,智力超常和智力低下者均为少数,多数人的智力处于中等水平。

3、智力量表:斯坦福-比纳量表(比率智商)韦克斯勒量表(离差智商)4、差异表现:(见书p27)个体差异,群体差异(三)认知差异的教育含义(如何因材施教)p271、应该创设适应学生认知差异的教学组织形式。

2、采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方式,努力使教学方式个别化。

3、运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手段。

二、学生的性格差异及其教育含义1、定义:性格指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2、差异表现①性格特征差异(对现实态度的性格特征、性格的理智特征、情绪特征和意志特征)②性格类型差异(外倾性和内倾型;独立型和顺从型)3、教育含义:性格的个别差异影响学生对学习内容的选择,影响学生的社会性学习和个体社会化。

学校教育应重视情感因素的作用,使教育内容的选择和组织更好地适应学生的性格差异。

第三章学习的基本理论第一节学习的实质与类型一、学习的实质与特性(一)学习的心理实质1、概念:广义的学习是指人与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这一定义说明:①学习表现为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②学习所引起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是相对持久的;③学习是由反复经验引起的。

(二)人类学习和学生的学习1、人类的学习与动物的学习有本质的区别:①人的学习是掌握社会历史经验和个体经验的过程②人的学习是以语言为中介的;③人的学习是一种有目的、自觉的、积极主动的过程。

我国心理学家对人的学习的定义:在社会生活实践中,以语言变中介,自觉地、积极主动地掌握社会的和个体的经验的过程。

2、学生的学习:①定义: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的,是在较短的时间内接受前人所积累的文化科学知识,并以此来充实自己的过程。

②学习内容:知识、技能和学习策略的掌握;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力的发展;道德品质和健康心理的培养。

二、学习的一般分类(p32-33)1、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根据学习情境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把学习分为八类:①信号学习;②刺激-反应学习;③连锁学习;④言语联结学习;⑤辨别学习;⑥概念学习;⑦规则或原理学习;⑧解决问题学习2、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①智力技能;②认知策略;③言语信息;④动作技能;⑤态度3、我国:①知识的学习;②技能的学习;③行为规范的学习第二节联结学习理论(p34-43)一、理论要点:1、联结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通过条件作用,在刺激和反应之间建立直接联结的过程;2、强化起重要作用;3、个体学到的是习惯,是反复练习和强化的结果;4、习惯形成后,只要原来的或类似的刺激情境出现,习得的习惯性反应就会自动出现。

二、代表学说: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论;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论;程序教学与教学机器;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一)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1、把学习定义为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2、联结的形成是通过盲目尝试-逐步减少错误-再尝试这样一个往复过程习得的;3、提出三个学习规律,即:效果律、练习律和准备律①效果律是指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伴随着满意的结果而增强,伴随着烦恼的结果而减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