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人民英雄永垂不朽》(2)公开课精品获奖课件

合集下载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优质课课件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优质课课件

通过课堂教学、课外阅读、影视作品 等多种渠道,让学生了解英雄事迹, 感受英雄精神。
组织学生参观革命历史纪念馆、烈士 陵园等红色教育基地,开展“重走长 征路”、“追寻红色足迹”等实践活 动,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传承红色基 因。
03
营造浓厚氛围
通过校园广播、宣传栏、主题班会等 多种形式,营造学习英雄、崇尚英雄 、争做英雄的浓厚氛围。
记者们提前准备好问题,可以 围绕英雄的生平、事迹、精神 等方面提问。
采访总结
采访结束后,记者们对英雄的 回答进行总结和归纳,加深对 英雄形象的理解和认识。
角色分配
每组选择一位学生扮演革命先 烈或当代英雄,其他学生扮演 记者。
采访过程
记者们依次向英雄提问,英雄 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回答问 题。
时间安排
02
文本解读与赏析
文章结构梳理
引言
01
简述写作背景,引入主题
主体部分
02
按照时间顺序,叙述人民英雄的伟大事迹
结尾
03
总结全文,表达对人民英雄的崇敬和缅怀之情
关键语句解读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
表达对革命烈士的深切悼念和崇高敬意。
“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
解放战争胜利原因分析
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 中包括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人民 解放军的英勇善战、人民群众的积极 支持等因素。
人民解放军在解放战争中发挥了重要 作用,他们英勇善战、不怕牺牲,打 败了国民党军队,推翻了国民党反动 政权。
中国共产党在解放战争中制定了正确 的战略和策略,通过土地改革、发展 生产等措施,赢得了广大农民和其他 劳动人民的拥护和支持。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精品PPT课件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精品PPT课件

合作探究
齐读开头和结尾两段文字,说说作者 瞻仰前的心情和瞻仰后的感受。
瞻仰前的心情——万分崇敬;瞻仰 后的感受——再一次默默致敬。
开头一段介绍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总 体特点:巍峨、雄伟、庄严;结尾一段 概括了兴建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意义:再 现了新中国的“艰苦道路”,革命先烈 的“光辉业绩”,以及中国人民付出的 “巨大代价”。
人民英雄纪念碑是1949年奠基的。碑文 中的“三年以来”“三十年以来”“一 千八百四十年”的含义是什么?人民英 雄纪念碑纪念的是哪些英雄?
“三年以来”是指中国新民主主义 革命阶段中1946年至1949年最后三年的 解放战争时期;
“三十年以来”是指从1919年“五 四运动”至1949年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胜利的整个历史时期;
背景链接
人民英雄纪念碑于1952年8月动工, 经过五年修建,到1958年4月22日建成。 作者周定舫在纪念碑揭幕前怀着崇敬的 心情瞻仰纪念碑,写下了《人民英雄永 垂不朽》一文,该文向全国人民及时介 绍了这座表达亿万人民缅怀革命先烈之 情的雄伟建筑。
字音字形
矗(chù)立 奠(diàn)基 砌(qì)墙 镏(liú)金 天堑(qiàn)
合作探究
分析下面各句所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 用。
(1)它像顶天立地的巨人一样矗立在广 场南部。
打比方,形象生动地说明了纪念碑 的雄伟的特征。
合作探究
(2)这是中国自古以来最大的一座纪 念碑,从地面到碑顶高达37.94米,有 10层楼那么高, 比纪念碑对面的天安 门还高4.24米。
列数字、作比较,具体而形象地说 明了人民英雄纪念碑的高度,突出了人 民英雄纪念碑巍峨、雄伟的特点。
合作探究
第3段主要介绍了哪些内容?记叙部分运 用了什么方式?

七年级语文下册《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课件苏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课件苏教版
纪念碑不仅是对英雄烈士的缅怀,更 是对中华民族英勇奋斗精神的传承和 弘扬,是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 育的重要场所。
中国革命历程的回顾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中国经历了长期的反帝反封建的斗争, 无数仁人志士为民族独立和人民幸福 付出了巨大的牺牲。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斗争,经历 了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等 阶段,最终取得了新中国的诞生。
文章通过具体的描绘和形象的比喻,使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纪念碑的意义, 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文章的主题。
03 内容深入
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历史背景
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建立
为了纪念中国革命历程中牺牲的英雄 烈士,1958年毛泽东主席亲自题写 了碑文,并决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建 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意义
04 课堂互动
小组讨论
总结词:深入理解
详细描述: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们深入探讨“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的含义,引导他们思考英雄精神的内涵和价值, 以及如何在自己的生活中践行这种精神。
角色扮演:模拟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建造过程
总结词:实践体验
详细描述:学生们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模拟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建造过程,亲身体验参与者的感受和 责任,更加深入地理解纪念碑所代表的意义和价值。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课堂问答:解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疑惑
总结词:答疑解惑
详细描述:教师通过课堂问答的形式,解答学生在学习过 程中遇到的疑惑和问题,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程 内容,同时也能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05 课后作业
背诵课文中的重要段落
01
总结词:巩固记忆
02

第10课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精品课件

第10课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精品课件

部分来自《点拨》
1.瞻仰: 恭敬地看。瞻仰、敬仰辨析 同:两者都是动词。 异:“瞻仰”指恭敬地看,对象是具体的人或事物。“敬仰” 指仰慕,对象是人。例:我们假期中瞻仰了英雄纪念碑。我 们都敬仰周总理。
2.巍峨: 形容山或建筑物的高大雄伟。
3.顶天立地: 形容形象高大,气概雄伟豪迈。 例句:在危急关头,许多市 民挺身而出,不愧为顶天立地的华夏儿女。
成。纪念碑刚刚建成而尚未揭幕之时,全国人民热切希望
及时了解这座纪念碑的有关情况。新华社记者周定舫为此 瞻仰了纪念碑,听取了工地负责人的介绍,写下了这篇文 章,向全国人民介绍了这座雄伟的建筑。
来自《点拨》
说明文的概念
说明文的概念: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以传
授知识为目的,用简明、准确的语言介绍事物、阐明 事理的一种文体。 说明文的范围比较广泛,如科普读物、科学小品、 解说词、说明书等均属于说明文。
来自《点拨》
周定舫,浙江省定海县人。 1953 年 8 月从上海复 旦大学新闻系毕业后,被分配到新华社北京分社担任记 者,现为北京新闻学会会员。
来自《点拨》
新中国建立后,在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 商会议上,代表们一致决定修建一座纪念碑来悼念那些死 难的英雄们。这座雄伟的建筑于1952年动工,1958年4月建
请同学们朗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及时做好旁 批和圈点。体会作者感情,感受文章自然的风格。 圈点要求 1.划分文章部分、层次分别用双竖线、单竖线。
2.认为用得好的词语用方框。
3.关键语句(或写得好的语句)用波浪线。 4.有疑问的地方,用问号标注。
部分来自《典中点》
1.从总体上看,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把纪念碑一步 步介绍到我们上石道——走到碑前 ——踏上台阶——到了平台。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优秀PPT课件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优秀PPT课件

课堂小结
本文是一篇事物说明文,作者准确地 抓住了人民英雄纪念碑作为纪念性建筑的 本质特征,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语言 准确、朴实、庄重,将人民英雄纪念碑纪 念意义最凝练地表达为“人民英雄永垂不 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获得了精 神的洗礼和思想的教育。
学习目标
1、积累重要词语。 2、了解建筑性说明文的特点,掌握常用 说明顺序、说明方法。 3、了解本文说明语言准确、鲜明、生动 的特点。 4、了解中国革命的艰难曲折及人民英雄 的丰功伟绩,体会作者的情感, 激发爱 国热情。
作者简介
周定舫,生于1931年11月13 日,浙江省定海县人。1953年8月 从上海复旦大学新闻系毕业后, 分配到新华社北京分社担任记者。
从远处到近处的空间顺序。
合作探究
到了第二层平台,作者采用了什么说 明顺序来介绍纪念碑的结构、题词和 碑文的?
空间顺序:碑身四周——碑身正面( 题词)——碑身背面(碑文)。
合作探究
给第5段划分层次。
①②③∥④
合作探究
第5段文字依次介绍了纪念碑的哪些部 位,说明顺序是什么?
碑身东西两侧上部→小碑座四周→碑顶。 空间顺序。
合作探究
将每幅浮雕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的人、时、 地、事等因素交代明白。总之,在说明 文中运用记叙,增强了文章生动性和形 象性。
合作探究
主旨
本文通过对纪念碑的介绍,热情 歌颂了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和不屈不 挠、前赴后继的革命精神,表达了人 民群众对他们无限崇敬和深切怀念的 思想感情。
合作探究
课文说明的对象是人民英雄纪念碑,而 文章的正标题却是“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作者以此为题的目的是什么?
合作探究
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
“又一次瞻仰”,再一次致敬。回 扣标题,照应开头,再次揭示人民英雄 纪念碑的内涵。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第11课《人民英雄永垂不朽》(41张ppt)课件(共41张PPT)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第11课《人民英雄永垂不朽》(41张ppt)课件(共41张PPT)


1.这段文字为了介绍纪念碑的结构,先_________后碑身;先四周,后 _________;先题字,后_________。按_________顺序说明,条理清晰。 • 2.碑的主题“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在文中一共出现了_________次,其作用 是_________。 • 3.“这是毛主席亲自起草、周总理亲笔书写的碑文。”这一句中的“亲 自”“亲笔”不能删去,其理由是_________。 • 4.碑文中标出的三个年代,在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依次是: •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三段碑文分开写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这段文字使用的说明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举例: • 举例:
活动顺序:
进入广场 越过广场
踏上石道 走到碑前 踏上台阶
到了平台
天安门 东长安街
人 民 大 会 堂
纪念碑台阶前 北 西 纪念碑 东 第二层平台
政 协 礼 堂

天安门 东长安街

人 民 大 会 堂

北 西 纪念碑
纪念碑台阶前

第二层平台
政 协 礼 堂

按照由远到近的空间顺序介绍纪念碑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1课《人民英雄永垂不朽》ppt课件2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1课《人民英雄永垂不朽》ppt课件2

教师点拨
• 阅读字里行间,我们可以体会到作者怎样 的思想感情?作者抒发这些思想感情是想 告诉读者什么?——这里就把握主旨方面的 问题 • 关于写法,可以考虑文章的顺序;为了表 现主题,作者采用了什么写法;文章的语 言有哪些值得称道之处? • 本文是说明文,写法上要注意文体特征。
知识超市(3)——获取“写作能力”
祭堂室内
祭堂室内,有12根黑色花岗石圆柱,护壁为黑色大理石, 左右壁上刻有中山先生的《国民政府建国大纲》全文。 室内正中偏北,是一尊大理石雕刻的孙中山先生坐像, 雕像端坐平视,神态安详,栩栩如生。
பைடு நூலகம்
墓室外观
祭堂后面是高8.4米,直径13.7米的墓室。
墓室内部
汉白玉雕刻的孙中山先 生卧像及中山先生的大 理石棺就安放在这个圆 形凹穴中,周围有环形 走道及石栏以供瞻仰。
知识超市(2)——获取“解读能力”
• 路径提示:假如你当老师,怎样设计问题 引导学生研读课文?请你针对课文内容、 思想、写法提出相应的“有价值”问题, 以走进作者,走进人物,解读课文。(请注 意:问题一定要出自我心我口,绝不照搬 问题提问题。) • 活动方法:小组成员提出问题,并研讨解 决,组长负责汇总,最后模拟“作者答记 者问” 的形式展示。
碑亭题字
石阶
石阶以小平台划分为8段,每段30步至54步不等, 共290级。
祭堂前平台,这里视野辽阔,气象万千,既便近观, 又宜远眺。
祭堂前平台
祭堂外观
中山陵祭堂现在通常称灵堂,是一座融合中西建 筑风格的宫殿式建筑,外壁用香港花岗石建造。 堂顶是中国传统的重檐歇山式,上盖蓝色琉璃瓦。 正面双檐连接处刻有中山先生手书“天地正气”, 三个圆券门分别刻着“民族”、“民生”、“民 权”六字。

精品 苏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 公开课课件:第11课《人民英雄永垂不朽》》(2)ppt课件

精品 苏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 公开课课件:第11课《人民英雄永垂不朽》》(2)ppt课件

2、读最后一段,体会结尾的作用:
• 1.点题,呼应开头。 • 2.小结上文,重申建碑的重大意义,突出
中心思想。 • 3.抒发瞻仰纪念碑的感受。 • 4.交代行踪,结构完整。
小结
1、说明对象及特征
2、说明方法 3、说明顺序
活动顺序:(按由远而近,直到离开的行踪写)越过 (广场)──踏着(石道)──踏上(台阶)──到了 (平台)──走下(台阶)──离开(纪念碑) 空间顺序:(由下而上介绍纪念碑)台阶──平台── (大小碑座)──碑身──东西两侧上部──碑顶 方位顺序和时间顺序。(巧妙结合介绍10幅浮雕) 东(2)─→ 南(3)─→西(2)─→北(3) (1839年-1851年)─→(1911年-1925年)─→(1927 年-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南之中
南之西 西之南 西之北 北之东 北之中
4
5 6 7 8 9
1919年
1925年 1927年 抗日战争时期
五四运动
五卅运动 八一南昌起义 敌后游击战 热烈支援前线
中国民主革命的转折点
促使大革命风暴的爆发 打响了武装斗争第一枪 打击日本侵略者
1949年
胜利渡长江
解放全中国
北之西
10
欢迎慰劳解放军
(2)设计者为什么要选择这8个历史事件?对照碑文 中的时间,给10幅浮雕分分类。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
周定舫
学习目标
1. 整体感知课文,理清课文思路。 2.了解课文的主要说明顺序,指认文中的说 明方法。能抓住事物特征进行说明。 3. 能找出体现作者行踪的词语,并能指出作 者的观察点,体会文章准确而富于变化的语 言。
自学提纲:
1、阅读课文6——10节,讨论: (1)第6节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浮雕的?有何 作用? (2)这一部分重点介绍了哪10座浮雕?设计者 为什么要选择这8个历史事件?对照碑文中的时 间,给10幅浮雕分分类。 (3) 为什么要建造这座纪念碑。 (4) 为什么写浮雕不像写碑身那样从正面(北 面)写起,却从东面写起呢? (5)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介绍的? 2、读最后一段,体会结尾的作用。

七年级语文下册课件·《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共36张PPT)

七年级语文下册课件·《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共36张PPT)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
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理清课文思路。 2.了解课文的主要说明顺序、说明方法及作用。 3.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和革命精神。
新课导入


体裁: 说明文(事物说明文) 正标题: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题解: 1.标明作者要歌颂的对象。 2.揭示全文中心意思。 副标题: 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
三(11)抒写瞻仰感受,呼应标题和开头
第一层(2、3段): 介绍纪念碑的位置、环境、兴建过程、规模和质料。 第二层(4、5段): 介绍纪念碑的结构、题字、碑文、装饰与造型等。
第三层(6—10段):
依次介绍大碑座四周的10幅浮雕。
细节解读
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找出体现作者对纪念碑总印象、
概括总特征的词。
字词学习
奠基(diàn) 天堑(qiàn) 镏金( liú ) 上溯( sù )
挑衅( xìn ) 瞻仰(zhān) 重幔( màn )
旌旗(jīng) 逾越( yú ) 庑殿( wǔ )
【矗立】高大而笔直地挺立。
【永垂不朽】垂,流传后世。朽,磨灭。指光辉的事业和伟 大的精神永远流传,不会磨灭。 【慷慨激昂】充满正气,精神振奋,情绪激动、高昂。 【勇往直前】勇敢地一直向前走。

人们从这里可以了解到……代价 4、本文的说明的对象是:
人民英雄纪念碑
再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点题总 领正文
介绍碑 身浮雕
抒写瞻 仰感受 (11节)
(1节) (2—10节)
渗透着:无限崇敬
深切怀念
总分总 本文结构:
一(1)点题总领全文 说明瞻仰的心情和纪念碑的总体特征 二(2—10)介绍碑身浮雕 介绍纪念碑的位置、兴建经过、碑的构造、题字、碑 文以及10幅浮雕等。

5705.苏教版初中语文《人民英雄永垂不朽》ppt课件

5705.苏教版初中语文《人民英雄永垂不朽》ppt课件

正音正字
zhān liú sù chóng màn
瞻仰

镏金
上溯
重 幔
qiàn
tiăo xì n yú
庑殿
挑衅
逾越
天堑
瞻仰: 恭敬地看。瞻,往上或者往前看。 上溯: 从当前往上推算。溯,逆着水流方向走。 逾越:
跨越,超越。
天堑:
天然形成的隔断交通的大沟, 这里指长江,形容它的险要。 堑,壕沟。
支援前线
抗日敌后游 击战
虎门硝烟

八一南 昌起义 五四爱 国运动
金田起义
五卅运动
武昌起义
方位 顺序
东之北
东之南 南之东 南之中 南之西 西之南 西之北 北之东 北之中 北之西

时间
1839年
1851年 1911年 1919年 1925年 1927年 抗日战争时期
事件
销毁鸦片烟
金田起义 武昌起义 五四运动 五卅运动 八一南昌起义 敌后游击战 热烈支援前线
2、介绍武昌起义浮雕时,运用了一系列动词, 有何作用?
烈士们已经远 离我们而 去了, 作为新时期的青 年,我们能做些 什么?
课文理解(1节)
1. 齐读课文第一小节,找出体现作者对纪念碑 总印象、概括总特征的词。
巍峨
雄伟
庄严
2.“落成”一词表明工程胜利结束,内含 “ 庄重、庆贺 ”之意。 3.“瞻仰……纪念碑”既提示了本文述说的 主要内容,也与本小节 怀着万分崇敬的心情 “ ”扣合,体现了全文 的感情基调。
东长安街
纪念碑台阶前
第二层平台 东
转到
最后来到 西 北(正面)
走下
离开
南(背面)
三、本节小结:

七年级语文下册《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课件 苏教版2

七年级语文下册《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课件 苏教版2
2. 课后请收集为国捐躯的顺德烈士的事迹, 并讲 3. 给家人或同学听
第二十七页,编辑于星期五:十五点 三十八分。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
周定舫
第一页,编辑于星期五:十五点 三十八分。
体裁:
说明文
(事物说明文)
第二页,编辑于星期五:十五点 三十八分。
教学目标
1. 整体感知课文,理清课文思路;
2. 了解课文的主要说明顺序;
3. 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和革命精神
第三页,编辑于星期五:十五点 三十八分。
一、从远到近的空间顺序(2-5节)
二、从东到南到西再到北的空间顺序
与从近代到现代的时间顺序相结合
(6-10节)
第二十三页,编辑于星期五:十五点 三十八分。
组织交流
朗读第四段的碑文,思考:
• 人民英雄纪念碑要纪念的 英雄究竟是哪些人?
烈士们已经远离我们而
去了,作为新时期的青年, 我们能做些什么?
第二十四页,编辑于星期五:十五点 三十八分。
教学步骤
1.正音正字 2.整体感知课文
第四页,编辑于星期五:十五点 三十八分。
正音正字
zhān
瞻仰
liú
sù chóng màn
镏金 上溯 重 幔

tiăo xìn yú
庑殿 挑衅 逾越
qiàn
天堑
第五页,编辑于星期五:十五点 三十八分。
瞻仰:恭敬地看。瞻,往
上或者往前看。
第六页,编辑于星期五:十五点 三十八分。
初知本文说明顺序
1.了解课文思路 2 .画出表示作者行踪的词
以及观察点
第十一页,编辑于星期五:十五点 三十八分。课文路点题总领正文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优秀课件pptx(2024)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优秀课件pptx(2024)
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怀
文章通过讲述人民英雄的英勇事迹和伟大精神,激发读者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怀。 这种情怀是凝聚人心、推动国家发展的重要力量。
11
03
人物形象塑造与英雄主义精神体 现
2024/1/30
12
主要人物形象分析及其特点
革命领袖
课件中通过描绘革命领袖的英勇 事迹和伟大思想,展现出他们坚 定的信仰、卓越的领导才能和为 人民利益而奋斗的崇高精神。
族独立和人民幸福而英勇奋斗的精神。这些段落语言凝练、情感真挚,
读来令人肃然起敬。
03
结尾段落
结尾部分总结全文,再次强调“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的主题。同时,通
过号召读者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惜当下、开创未来,将文章的主题
思想升华到新的高度。
9
语言表达与修辞手法探讨
2024/1/30
排比句式的运用
文章中多处运用排比句式,如“他们是……他们是……他们 是……”,通过并列的方式突出人民英雄的英勇事迹和伟 大精神,增强语言气势和感染力。
3
时代背景及历史意义
01
02
03
抗日战争时期
本文写于抗日战争时期, 表达了对抗日英雄的崇敬 和缅怀之情。
2024/1/30
民族精神
文章展现了中华民族在危 难时刻的英勇抗争和坚强 不屈的民族精神。
历史意义
对于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激发民族自豪感,具有深 远的历史意义。
4
作者生平与创作历程
作者介绍
本文作者是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茅 盾(原名沈德鸿)。
2024/1/30
14
人物形象塑造对读者产生的影响
1
激发爱国热情
课件中塑造的英雄人物形象,能够激发读者的爱 国热情,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说明语言特点
准确而富于变化。
五,巩固新知,当堂训练(12分钟)
1、下列句子的表达方式有一句与其他三句不同,这一句是 ( ) A、我从东长安街向天安门广场走去,未进入广场就望见纪念 碑。 B、浮雕上,号兵吹起冲锋号;指挥员右手高举,连连向高空 发射信号弹…… C、我踏着花岗石铺成的台阶,到了第二层平台。 D、看完了所有的浮雕,我又一次瞻仰了“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几个大字和碑文。 2、对本文说明顺序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由远及近,由外围到中央的空间顺序 B、由上到下,从东到北的方位顺序 C、由近代到现代的时间顺序 D、纪念碑建筑过程顺序
南之西
5 五卅运动
西之南 6
八一南昌起义
西之北 7
抗日敌后游击战
北之中 9
胜利渡长江,解放全中国
北之东 8 支援前线 北之西10 欢迎解放军
方位 东之北 东之南 南之东
顺序 1 2 3
时间 1839年 1851年 1911年
事件 销毁鸦片烟 金田起义 武昌起义
意义 表现中国人民反帝的决心 动摇了封建统治的基础 结束了封建帝制
南之中
南之西 西之南 西之北 北之东 北之中
4
5 6 7 8 9
1919年
1925年 1927年 抗日战争时期
五四运动
五卅运动 八一南昌起义 敌后游击战 热烈支援前线
中国民主革命的转折点
促使大革命风暴的爆发 打响了武装斗争第一枪 打击日本侵略者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949年
胜利渡长江
解放全中国
北之西
10
欢迎慰劳解放军
(2)设计者为什么要选择这8个历史事件?对照碑文 中的时间,给10幅浮雕分分类。
这8个历史事件能概括中国革命的艰苦历程、革 命先烈的光辉业绩、中国人民为争取自由解放而付 出的巨大代价。 第一类: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销毁鸦片烟、金田起义、武昌起义; 第二类: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五四运动、五卅运动、八一南昌起义、抗日战争时期; 第三类:解放战争时期 胜利渡长江,解放全中国(左右两边装饰浮雕: 支援前线、慰问战士)
3、下列句子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扣住纪念碑的 哪一个总特征来说明的 ?
(1)、它像顶天立地的巨人一样矗立在广 场南部。
打比方
巍峨
(2)、这是中国自古以来最大的一座纪念 碑,从地面到碑顶高达37.94米,有10层楼 列数字 那么高,比纪念碑对面的天安门还高4.24 米。 作比较
雄伟
(3)、纪念碑是用17000块坚硬的花岗石 和洁白的汉白玉砌成的。它象征着先烈们 的丰功伟绩,标志着全国人民对先烈的怀 念。
2、读最后一段,体会结尾的作用: • 1.点题,呼应开头。 • 2.小结上文,重申建碑的重大意义,突出 中心思想。 • 3.抒发瞻仰纪念碑的感受。 • 4.交代行踪,结构完整。
小结
1、说明对象及特征
2、说明方法 3、说明顺序
活动顺序:(按由远而近,直到离开的行踪写)越过 (广场)──踏着(石道)──踏上(台阶)──到了 (平台)──走下(台阶)──离开(纪念碑) 空间顺序:(由下而上介绍纪念碑)台阶──平台── (大小碑座)──碑身──东西两侧上部──碑顶 方位顺序和时间顺序。(巧妙结合介绍10幅浮雕) 东(2)─→ 南(3)─→西(2)─→北(3) (1839年-1851年)─→(1911年-1925年)─→(1927 年-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
周定舫
学习目标
1. 整体感知课文,理清课文思路。 2.了解课文的主要说明顺序,指认文中的说 明方法。能抓住事物特征进行说明。 3. 能找出体现作者行踪的词语,并能指出作 者的观察点,体会文章准确而富于变化的语 言。
自学提纲:
1、阅读课文6——10节,讨论: (1)第6节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浮雕的?有何 作用? (2)这一部分重点介绍了哪10座浮雕?设计者 为什么要选择这8个历史事件?对照碑文中的时 间,给10幅浮雕分分类。 (3) 为什么要建造这座纪念碑。 (4) 为什么写浮雕不像写碑身那样从正面(北 面)写起,却从东面写起呢? (5)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介绍的? 2、读最后一段,体会结尾的作用。
(3) 为什么要建造这座纪念碑。
(4) 为什么写浮雕不像写碑身那样从正 面(北面)写起,却从东面写起呢? 按东、南、西、北的顺序写是根 据中国近代史的历史顺序展开的
这一部分是按什么顺序说明的?
1、瞻仰者的活动顺序 2、从东到南到西再到北的 (方位)空间顺序 3、从近代再到现代的(历史) 时间顺序
三、合作探究,解决疑难(15分钟左右)
(1)第6节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浮雕的? 有何作用?
概括说明大碑座上的10幅浮雕。介绍这些浮雕 的高度、长度、质量、画面,为下文详细描绘 作了准备。
(2)这一部分重点介绍了哪10座浮雕?
东之北 1
虎门销烟
东之南 2
金田起义
南之东 3
武昌起义
南之中
4
五四爱国运动
列数字
庄严
体会文中记叙的作用,并找出几个例子来。 说明文以说明为主,如同记叙文以记叙为主,议 论文以议论为主一样,但同时也不排除其他表达方式, 常常是以一种表达方式为主,同时兼用其他。本文则 是以说明为主,兼用了记叙的表达方式。例如文中对 行踪的记叙:“我从东长安街向天安门广场走去,未 进入广场就望见纪念碑”。“我越过广场,踏着橘黄 色花岗石石道,徐徐走到纪念碑台阶前,从近处仔细 瞻仰纪念碑”,等等,直到离开纪念碑,把事情的整 个经过交代得一清二楚。再如介绍十幅浮雕时,将每 幅浮雕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的人、时、地、事等记叙因 素交代明白。总之,在说明文中运用记叙,增强了文 章生动性和形象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