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9《古诗三首》导学案设计

合集下载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九课《古诗三首》导学案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九课《古诗三首》导学案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九课《古诗三首》导学案导学案:《古诗三首》一、教材分析本课是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的第九课,题为《古诗三首》。

本课包含了三首古诗,分别是《闻雷》、《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和《画》。

通过学习这三首古诗,培养学生欣赏古诗的兴趣,感受古人的智慧和情感。

二、学情分析学生们已经学习了一些基础的韵律诗和绝句,对古诗的韵律和表达方式有一定的了解。

本课要求学生通过欣赏三首古诗,学会感受诗人的情感和思想,培养学生鉴赏古诗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闻雷》、《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和《画》三首古诗的作者、背景和主题。

(2)掌握古诗的基本韵律和表达方式。

(3)理解古诗表达的情感和寓意。

2.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古诗、思考问题、讨论交流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古诗,使学生感受到古诗的魅力,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兴趣和尊重。

四、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闻雷》、《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和《画》三首古诗的主题和情感,并欣赏古诗的表达方式。

2.难点:理解《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这首古诗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五、教学内容与过程(一)导入新课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一首宋代诗人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这首诗表达了什么情感?(学生回答)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秋夜的美好感受和对人生无常的思考。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节课,就是围绕着古诗这个话题展开的。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跟我一起学习。

(二)导入课文请同学们分组阅读课文《闻雷》。

(三)课文理解1.请同学们朗读课文,并回答以下问题:a.《闻雷》这首诗由谁写的?b.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c.课文中哪些地方表达了雷声的威力?d.这首诗有哪些诗句表达了诗人的思想和情感?(学生回答)2.请同学们跟读这首诗,并体会诗中的韵律和节奏。

(四)导入课文请同学们分组阅读课文《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统编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9《古诗三首》教案

统编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9《古诗三首》教案

统编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9《古诗三首》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古诗三首》的内容和背景。

2.理解古诗的意境和表达手法。

3.掌握古诗中重要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能力目标
1.能听说读写三首古诗,并能够背诵其中至少一首。

2.能够运用古诗中的意象和情感表达自己的感受。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1.理解古诗的意境。

2.背诵《古诗三首》中至少一首。

难点
1.理解古诗中的古文词语。

2.运用古诗的意象表达自己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 导入
通过展示古诗的图片或朗读片段,引入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2. 学习《古诗三首》
1.教师朗读《古诗三首》,讲解古诗背景和大意。

2.学生跟读古诗,感受古诗的韵律和情感。

3. 分组讨论
学生分组讨论古诗中的难点词语和情感表达方式,展示讨论成果。

第二课时
1. 背诵古诗
学生背诵《古诗三首》中的一首或多首,鼓励他们运用朗读和背诵练习。

2. 感悟古诗
学生就古诗中的意象进行联想,运用自己的情感表达对古诗的理解。

3. 整理感悟
学生在小组内整理自己的感悟与体会,展示给全班分享。

四、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主要围绕《古诗三首》展开,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和讨论,激发了他们对古诗的兴趣和理解。

对于理解古文词语和运用意象表达情感这两个难点,我会在以后的教学中加强训练和引导,以提升学生的能力和水平。

统编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九课《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统编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九课《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统编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九课《古诗三首》教学设计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古诗三首》中的诗句含义,能够背诵其中一首古诗。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古诗的理解能力和鉴赏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掌握《古诗三首》的诗句含义,能够流畅朗读其中一首古诗。

2.难点:理解《古诗三首》中的抽象意象,培养对诗歌的情感共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儿童喜欢的音乐作为背景,播放一段中国古典音乐,引导学生进入古诗的氛围。

2. 学习《古诗三首》(15分钟)•同学们,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是《古诗三首》,请认真阅读诗歌内容,理解其中的含义。

3. 分组讨论(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互相讨论诗歌中的句子含义,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并相互交流思想。

4. 诗歌赏析(20分钟)•请学生朗读《古诗三首》中的其中一首,从诗歌的音韵、意象、抒情等方面进行赏析,深入挖掘诗歌的文学价值。

5. 扩展延伸(10分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完成一篇关于《古诗三首》的感想或评论,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6. 总结(5分钟)•老师对学生进行本节课学习情况的简要总结,鼓励学生对中华诗歌文化保持浓厚的兴趣。

四、板书设计•《古诗三首》•诗歌内容要点•诗歌抒情五、教学反馈•通过课堂讨论和小组合作等形式,了解学生对《古诗三首》的理解程度,及时纠正学生对诗歌的误解并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

六、教学资源•《古诗三首》课文•音乐播放器•小组讨论讲解材料七、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背诵《古诗三首》中的其中一首,并完成一篇感想或评论。

•练习其他两首古诗的朗读,并体会其中的意境与情感。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希望学生能够更好地领会《古诗三首》中的诗意,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热爱,也希望能够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热情,增强他们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感。

统编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9《古诗三首》教学设计1

统编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9《古诗三首》教学设计1

统编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9《古诗三首》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古诗三首》是人教版统编教材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包含了《泊船瓜洲》、《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三首古诗。

这些古诗都是经典的作品,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

通过学习这三首古诗,学生可以感受到古代诗人的情感世界,理解他们的思想感情,同时也能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阅读基础,他们对于古诗的韵律、意境等方面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在理解古诗的深层含义和诗人的思想感情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理解古诗的大意,掌握一些重点词语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理解和欣赏古诗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古诗的韵律美,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古诗的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理解古诗的大意,掌握一些重点词语的含义。

2.教学难点:理解古诗的深层含义和诗人的思想感情。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的意境。

2.合作探讨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教学法:教师以情感人,以情促知,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相关的课件,包括古诗的文本、图片、音乐等。

2.教学资源: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源,如古诗的译文、诗人的介绍等。

3.教学工具:准备录音机、投影仪等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三首古诗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

然后教师简要介绍这三首古诗的作者和背景。

2.呈现(10分钟)教师逐个呈现三首古诗,引导学生正确朗读。

在学生朗读的过程中,教师注意指导学生的发音和语气。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古诗中的难点问题。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9《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9《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9《古诗三首》【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古诗三首》选自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包括《泊船瓜洲》、《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三首古诗。

这些古诗都是经典的作品,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

通过学习这些古诗,学生可以领略到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培养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审美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阅读基础,对古代文化和文学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但同时,学生对古诗的鉴赏能力还有待提高,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培养。

此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存在对古诗中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困难,需要教师耐心讲解和解答。

三.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

2.理解古诗的大意和主题,领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3.学会欣赏和评价古诗,提高对古典文学的鉴赏能力。

4.通过学习古诗,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文化底蕴。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僻字词的理解和认读。

2.古诗的意境和主题的理解。

3.对古诗的鉴赏和评价能力的培养。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对古诗的背景、作者、意境等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

2.示范法:教师示范朗读和背诵,指导学生的朗读和背诵技巧。

3.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

4.比较法:教师引导学生比较不同古诗的主题和风格,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2.多媒体设备:电脑、投影仪等。

3.古诗全文和相关注释资料。

4.相关古诗的背景资料和文学鉴赏文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古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5分钟)教师出示古诗的全文,引导学生注意生僻字词的认读。

同时,教师简要介绍古诗的背景和作者。

3.操练(20分钟)教师示范朗读和背诵,指导学生的朗读和背诵技巧。

学生跟随教师朗读和背诵,注意字词的正确发音和停顿。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学期第四单元《9 古诗三首》教案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学期第四单元《9 古诗三首》教案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学期第四单元《9 古诗三首》教案一. 教材分析《古诗三首》是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学期的一篇课文,包含了《泊船瓜洲》、《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三首古诗。

这些古诗都是经典的作品,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

通过学习这些古诗,学生可以领略到古代文人的思想感情,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阅读基础,对古代文学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在理解古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体会古诗的美。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课文中的三首古诗;了解诗人的生活背景,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提高学生解读古诗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古诗的魅力,培养对古代文学的热爱,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背诵课文中的三首古诗;了解诗人的生活背景,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难点:深入理解古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为学生营造一个有利于学习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提高学生解读古诗的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课文内容,了解诗人的生活背景,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和课件。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诗人的生活背景,对课文内容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三首古诗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古诗中的美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简要介绍诗人的生活背景,为学生进入课堂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学生自主学习,结合注释和课后题,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9 古诗三首》教案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9 古诗三首》教案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9 古诗三首》教案一. 教材分析《古诗三首》是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包含了《泊船瓜洲》、《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三首古诗。

这些古诗都是经典之作,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通过学习这三首古诗,学生可以感受到作者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对家国情怀的抒发,以及对历史的感慨。

同时,学生还可以学习到古诗的韵律美、意境美和情感美。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阅读基础,对古诗的韵律和意境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在理解古诗的深层含义和作者的情感态度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的内容和情感,激发学生对古诗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理解古诗的内容和意义,掌握古诗的韵律和节奏。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阅读、讨论和分析,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和思维能力,学会欣赏古诗的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体会作者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之情,对家国情怀的抒发之意,对历史的感慨之感,培养自己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理解古诗的内容和意义,掌握古诗的韵律和节奏。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古诗的深层含义和作者的情感态度,学会欣赏古诗的美。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情境,引导学生进入古诗的世界,感受古诗的意境美。

2.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分析,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包括古诗的文本、图片、音乐等,用于辅助教学。

2.教学资源:准备相关的古诗阅读材料,供学生进一步阅读和欣赏。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图片或播放音乐,引导学生进入古诗的情境,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和好奇心。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9《古诗三首》教案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9《古诗三首》教案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9《古诗三首》教案一. 教材分析《古诗三首》是人教版部编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包含了王昌龄的《从军行》,杜甫的《牧童》,以及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这三首诗都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

通过学习这三首诗,学生可以感受到不同诗人的风格特点,同时也能领略到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阅读基础,对诗歌的节奏和韵律有一定的认识。

但同时,学生对古诗的深入理解和鉴赏能力还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字面意思深入到诗人的内心世界,体会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理解诗中的字词和句意,了解诗人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阅读,分析三首诗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古诗的美,培养对古诗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理解诗中的字词和句意。

2.难点:深入理解诗人的情感和意境,鉴赏古诗的韵律和节奏。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对比教学法和启发式教学法。

通过设置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诗的世界;运用对比教学法,分析三首诗的共同点和不同点;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想象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三首诗的内容和背景,准备好相关的教学资料和图片。

2.学生准备:预习三首诗,了解诗的内容和字词。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音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诗的世界。

2.呈现(10分钟)教师逐个呈现三首诗,让学生初步感知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3.操练(15分钟)学生跟读,教师指导朗读的节奏和韵律。

然后,学生自主朗读,体会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4.巩固(10分钟)学生回答关于诗歌内容的问题,教师点评并讲解诗中的字词和句意。

5.拓展(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三首诗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统编版(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古诗三首 导学案

统编版(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古诗三首 导学案

1.《古诗三首》导学案【学习目标】1.认识“昼、耘、供、稚、磬、陂、漪”7个生字,会写“昼、耘、桑、晓”4个生字。

2.能读准字音、停顿,读出古诗的音律和节奏。

背诵古诗,默写《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3.通过借助插图和注释,理解诗句的大意;边读边想象,说出诗中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自主练习】一、课文朗读(对应目标2)1.读准字音。

学习提示:一边读一边标注生字,把生字多读几遍,直到会读为止。

借助工具书、拼音或注释读准古诗字音,把古诗读两遍,能读正确、流利。

2.读准节奏。

学习提示:借助于停顿符号,将古诗词读出节奏。

(七言诗的节奏一般是2/2/3)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宋 ] 范成大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稚子弄冰[ 宋 ] 杨万里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村晚[ 宋 ] 雷震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三、主要内容(对应目标3)学习提示:阅读这三首古诗,可以通过注释、作批注、了解诗人及写作背景等,大体了解这三首古诗的内容。

自主练习:(1)《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的作者是()代诗人()。

这首诗是诗人退居家乡后写的一组大型的田园诗,分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五部分,每部分各十二首,共六十首。

诗歌描写了农村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景色和农民的生活,本课学到的这首诗描写的就是农村()(填季节)生活中的一个场景。

(2)《稚子弄冰》的作者是()代的()。

全诗四句,从小孩幼稚嗜玩的心理特征切入,为读者描绘了一幅()的情景。

(3)《村晚》的作者是()代的()。

这是一首描写农村晚景的诗,诗人即景而写,诗的后两句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图。

四、理解体会(对应目标3)学习提示:借助注释或插图、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经验等方式,理解古诗大意;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用自己的话说出描写的情景,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人教统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9 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人教统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9 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人教统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9 古诗三首》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朗读《9 古诗三首》中的古诗。

2.理解古诗中蕴含的意境和情感。

3.能够简单解读古诗的意义,把握古诗的基本内涵。

4.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感悟和表达。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内容为《9 古诗三首》的学习和欣赏。

选取的三首古诗是《泊船瓜洲》、《秋夕》和《夜泊牛渚怀古》。

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讲解古诗的背景、意境和艺术特点。

2.难点:引导学生自主感悟古诗内涵,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引导学生回忆前几堂课学习过的古诗内容,复习古诗的特点和分类。

二、学习古诗《泊船瓜洲》1.朗读古诗,解释生词和句子。

2.分组讨论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3.整体理解古诗,并谈谈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三、学习古诗《秋夕》1.朗读古诗,学习古诗的背景资料。

2.分析古诗的意象和表达手法。

3.联想自己在秋天的经历,写下感悟。

四、学习古诗《夜泊牛渚怀古》1.理解古诗的主题和内涵。

2.分组讨论古诗中的“夜泊”、“牛渚”、“怀古”三个关键词的意义。

3.表达对古诗的理解和评价。

五、课堂总结对今天学习的三首古诗进行总结和归纳,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学习古诗,使学生在感悟古诗内涵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和情感体验。

未来需要更多地通过音、形、意等多方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诗。

六、课后作业1.小组合作,细读并理解《9 古诗三首》中的古诗。

2.挑选一首古诗,展现自己对古诗的理解,可以用图文结合或音频展示等形式。

以上为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够有效引导学生对古诗进行深入的理解和欣赏。

统编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9《古诗三首》教案

统编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9《古诗三首》教案

统编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9《古诗三首》教案一. 教材分析《古诗三首》选自统编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本节课主要内容包括《泊船瓜洲》、《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三首古诗。

这三首诗分别反映了诗人王勃、辛弃疾、杜甫对家乡的思念、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以及对战争的厌恶。

通过学习这三首诗,让学生感受古人的情感,体会诗歌的美。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诗词积累,对诗歌有一定的理解能力。

但对于古诗中的意象、情感以及历史背景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讲解。

此外,学生对于诗歌的鉴赏能力有待提高,需要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充分的培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三首古诗,理解诗文内容,把握诗文中的意象和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的情感,培养对诗歌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背诵三首古诗,理解诗文内容,把握诗文中的意象和情感。

2.教学难点:诗文中的历史背景、诗人的情感以及诗歌的鉴赏方法。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提高学生对诗歌的理解能力。

2.情感教学:引导学生感受诗人的情感,培养对诗歌的热爱。

3.小组合作: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鉴赏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诗文内容、诗人简介、历史背景等,方便学生学习。

2.教案:提前准备好教案,确保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3.教学资源:准备相关的诗歌材料,以便进行拓展学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三首古诗的题目,引导学生朗读课文,对课文进行整体感知。

2.呈现(10分钟)分别呈现三首古诗,让学生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对于诗文中的重点字词,进行讲解和解释。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分享自己对诗文的理解和感悟。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导学案9古诗三首(第一课时)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导学案9古诗三首(第一课时)
1.学生熟读课文:自由读、同桌读、小组读、开火车读、比赛读。
2.借助注释互相交流: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句的意思。
导 学 流 程
二次备课
班内



品读欣赏,深入探究
1.学习诗句:青海长云暗雪山2.学习诗句:孤城遥望玉门关
指导朗读,在朗读中表达出自己的感受拓展交流。
(1)征人思亲人:
(2)亲人思征人:
达标检测
史回中心校闫李庄小学
“五步三查”模式五年级语文导学案

新授课
导学
目标
基础目标:会认“仞、岳”等6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书写会写字“仞、岳、摩、遗”等6个生字;正确读写课文中的重点词语。
拓展目标: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从军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挑战目标:体会古诗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重点
难点
教学重点 :深入理解古诗内容,学会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理解古诗大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导学流程
二次备课
(随堂笔记)
导入目标独学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同学们都很喜欢古诗,现在老师给同学们一个自我表现的机会,把你最喜欢的一首古诗朗诵给大家听。
2.学生自愿举手朗诵古诗。
3.教师评议,相机出示古诗。【出示课件3】边塞诗:《出塞》《凉州词》《塞下曲》
将诗句补充完整,并完成后面练习。
从军行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1.一、二句中的“暗”、“孤”二字,形象地展现了边塞( ) 的景象,突出了将士们成边生活的孤寂、艰苦。
2.最后一句写出了将士们的心声,表现了他们( ) 的意志和豪情。
板书
设计
总结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9、古诗三首从军行》导学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9、古诗三首从军行》导学案
(6)启发引导
如果你是戍边将士,此刻你身处这样的环境中,你会想些什么?(快点回家)那么,诗中的将士又在想什么呢?我们一起来体会一下。(齐读第三、四句)第三句主要写了什么?(战士身经百战,连铁甲战衣都磨破了。)然而,即使战争如此惨烈,他们还是在心中暗暗发誓——(不破楼兰终不还),不打败敌人,誓不返回家乡。
二、探究合作
(3)自主学习
1.齐读三首古诗,找出不认识的字词。
2.(出示生字词)着重指导。
(1)学生交流识字,轮流读词,师正音。
(2)注意区分形近字“摩”和“磨”。
3.分小组再次齐读三首古诗。
(4)讨论探究
1.同学们,读完三首古诗,再与前面我们所学的三首关于童年的古诗相比较,你感受到了什么?(没有轻松愉快的感觉,语言比较严肃,注重环境描写。)
二、探究合作
(3)自主学习
1.齐读三首古诗,找出不认识的字词。
2.(出示生字词)着重指导。
(1)学生交流识字,轮流读词,师正音。
(2)注意区分形近字“摩”和“磨”。
3.分小组再次齐读三首古诗。
(4)讨论探究
1.这首诗的前两句写了什么景?(漫长的黄河向东流入大海,巍峨的华山直上云天。)从句式上看,你发现这两句诗有什么特点?(句式一致。)这种修辞手法就叫(对偶)。除此之外,这两句诗还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夸张)
2.接下来我们要来学习另外一首诗——《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板书课题)
(2)导入新知
1.(出示资料)了解诗人陆游。
2.齐读古诗,结合注释初步理解内容。
3.这首诗的诗题很长,它告诉我们哪些信息呢?(时间:秋夜将晓。地点:篱门外。事情:迎凉有感——一阵凉风吹来,心中产生一阵伤感。)所以简单来说,题目交代了这首诗的(创作背景)。

统编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9课《古诗三首》教学设计2

统编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9课《古诗三首》教学设计2

统编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9课《古诗三首》教学设计2一、教学内容分析1.1 教材背景《古诗三首》是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第9课,主要内容是介绍三首古诗。

通过学习这些古诗,学生可以领略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培养对古诗的欣赏能力和理解能力。

1.2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掌握三首古诗的内容和背景知识。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欣赏古诗的能力,提高学生对古诗的理解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

二、教学重难点2.1 教学重点•理解三首古诗的内容和意境。

•分析古诗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

2.2 教学难点•理解古诗中的抽象意境。

•理解古诗背后的文化内涵。

三、教学准备3.1 教学材料•课本《统编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课件或投影仪3.2 教学环境•教室环境整洁、安静•确保课堂设备的正常运转四、教学过程4.1 导入让学生回顾上一课学习内容,引入本课古诗的主题,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4.2 学习古诗《静夜思》1.老师朗读古诗《静夜思》。

2.分析古诗中的意境和修辞手法。

3.让学生展开讨论,发表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4.3 学习古诗《登鹳雀楼》1.老师朗读古诗《登鹳雀楼》。

2.分析古诗中的意象和文化内涵。

3.让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析古诗的含义。

4.4 学习古诗《将进酒》1.老师朗读古诗《将进酒》。

2.分析古诗中的表达技巧和情感表达。

3.让学生自由发挥,模仿古诗的写作风格,创作自己的古体诗。

4.5 总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2.鼓励学生勇于表达和思考。

五、课堂作业1.完成课堂笔记,总结本课古诗的主题和要点。

2.写一篇读后感,表达对古诗的感受和理解。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发现学生对古诗的欣赏能力有待提高,需要加强对古诗背景知识的讲解和引导。

下节课将结合古诗的创作技巧,进行更多的写作练习,以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创作能力。

以上就是本课《古诗三首》教学设计的全部内容,希朇对您有所帮助!。

统编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9 《古诗三首》教案

统编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9 《古诗三首》教案

统编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9 《古诗三首》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和朗读《登鹳雀楼》、《静夜思》、《望洞庭山》这三首古诗,并体会其中的意境。

2.能够通过欣赏这些古诗,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增强对中国古代文学的认知和理解。

3.能够通过学习这三首古诗,激发学生对诗歌创作的兴趣,培养写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理解《登鹳雀楼》、《静夜思》、《望洞庭山》的意境。

•难点:通过古诗体验作者的情感表达和审美意蕴。

三、教学准备1.教材:《古诗三首》文本2.多媒体设备:投影仪、音响设备3.教学辅助工具:图片、课件等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谈论对古诗的看法和感受,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 学习《登鹳雀楼》(15分钟)•播放《登鹳雀楼》的朗读音频,让学生跟读,并解释诗句中的生字词语。

•分析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表达。

3. 学习《静夜思》(15分钟)•欣赏《静夜思》的朗读音频,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及意境。

•分组讨论诗中的意象和表现手法。

第二课时1. 复习(5分钟)•回顾前一节课学习的内容,让学生快速复习古诗《登鹳雀楼》和《静夜思》。

2. 学习《望洞庭山》(20分钟)•展示《望洞庭山》的诗词内容,解释诗中的生字词语和难点。

•分析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感悟。

3. 总结与展示(10分钟)•让学生总结三首古诗的主题和意境,分享自己的体会感受。

•展示相关图片或视频,加深学生对古诗的理解。

五、课堂作业1.默写《古诗三首》中任选一首,并理解背后的意境。

2.模仿古诗风格,自己创作一首古体诗,并在下节课上诵读。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欣赏能力得到了提升,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积极参与。

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更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深入诗歌世界,增强学生对古诗韵味的感知。

以上为统编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9 《古诗三首》教案的详细内容,希望对教学有所帮助。

统编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9《古诗三首》教学设计【第3课时】

统编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9《古诗三首》教学设计【第3课时】

统编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9《古诗三首》教学设计第3课时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课时的教学内容是学生学习古诗三首。

通过学习此古诗,学生可以理解古代诗人的情感和思想,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能够背诵并理解《古诗三首》的内容。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古代诗歌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感悟力和想象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学生深入理解古诗的意境,感受诗人的情感。

•难点:启发学生对古诗中隐含的深层意义的思考,引导学生自主表达对古诗的感悟。

四、教学过程1.导入(15分钟)•利用图片、音频等方式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引入《古诗三首》的学习内容。

2.学习(30分钟)•教师讲解《古诗三首》的背景故事、意境和作者的生平,引导学生理解古诗的内涵。

•学生跟读古诗,分组讨论古诗的情感表达、意境描绘等内容。

3.练习(20分钟)•学生进行课文朗读,配以表情和语调,加深对古诗的理解。

•学生小组合作,完成相关的练习题,巩固对古诗的理解。

4.总结与拓展(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学习本节课的收获,拓展古诗相关的文学知识。

•鼓励学生表达对古诗的感悟和联想,激发学生对文学的热爱。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深入学习《古诗三首》,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古代诗歌的内涵,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喜爱,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审美能力。

教师要不断调整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让学生在欣赏古诗中获得更多的启发和成长。

六、课后作业1.背诵《古诗三首》。

2.总结《古诗三首》中的情感表达和意境描绘,写一篇读后感。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希望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古诗的美丽与哲理,提升语文素养,增强对文学的热爱。

统编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9《古诗三首》教学设计【第1课时】

统编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9《古诗三首》教学设计【第1课时】

统编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9《古诗三首》教学设计【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古诗《静夜思》、《春晓》、《将进酒》的作者、背景和意境。

•掌握古诗的基本内容和诗歌结构,理解其中蕴含的情感和哲理。

能力目标•能够准确朗读古诗,理解和体会其中表达的情感。

•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歌的意境和内涵。

•能够区分不同古诗的风格特点。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和喜爱,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引导学生欣赏和感悟古诗中蕴含的人生哲理,启发学生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并准确朗读古诗《静夜思》、《春晓》、《将进酒》。

•分析古诗的意境和表达方式。

教学难点•理解古诗中的隐含意义和抽象情感。

•辨析古诗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

三、教学过程1. 情景导入•利用图片或小故事引入本节课的话题,唤起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2. 讲解古诗•逐首讲解古诗《静夜思》、《春晓》、《将进酒》的作者、创作背景和意境,引导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和内涵。

3. 听音朗读•要求学生听录音朗读古诗,模仿朗读,培养正确的语音语调。

4. 分组朗读•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古诗朗读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5. 理解分析•引导学生分析古诗中的意象和抒情手法,探讨诗人借助意象和修辞手法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6. 诗歌创作•给学生提供类似古诗的题材或情感,让学生自行创作一首古诗,并逐组朗读分享。

7. 总结反思•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总结所学到的知识和体会,加强对古诗的理解和感悟。

四、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背诵一首自选古诗,并写几句感想。

•完成一篇关于古诗的读后感或心得体会。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朗读、分析和创作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古诗的意境和情感,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同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作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修辞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继续引导学生欣赏和理解古诗,拓展学生对文学艺术的欣赏能力,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统编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九课《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第三课时

统编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九课《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第三课时

统编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九课《古诗三首》教学设计第三课时课时目标•能够朗读《古诗三首》中的诗句,并理解其意义•能够分析诗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能够运用适当的语言描述诗人的情感教学重点•诗句的朗读与理解•情感意境的分析•描述诗人的情感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古诗中的抽象情感与意境教学准备•课件:包含《古诗三首》的诗句•古诗三首课文•笔记本、黑板、粉笔教学过程1.复习与导入–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古诗三首》的情感描写。

–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发学生对诗歌情感的思考。

2.学习与讲解–请学生轮流朗读《古诗三首》中的诗句,重点解释生僻词汇与句子。

–讲解《古诗三首》的情感表达方式,包括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3.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根据所学内容讨论《古诗三首》中表达的情感和意境,并列举依据。

4.展示与交流–每组选派代表陈述小组讨论的成果,借此展示学生对《古诗三首》的理解。

–其他组可提出问题或观点,展开互动交流。

5.引导与总结–引导学生对比三首古诗中的情感和意境,总结不同之处,并讨论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强化学生对《古诗三首》的理解。

课后作业•完成《古诗三首》的鉴赏题目,包括诗句解析、情感揣摩等。

•自选一首诗歌进行朗读,并写下个人的感悟与体会。

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围绕《古诗三首》的情感描写展开,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古诗中的情感表达,提高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适时引入相关历史背景知识,深化学生对古诗的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出示黄河、华山的图片,指导朗读“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2)播放音乐,创设情境朗读。
5.练习背诵。
1.依照刚才的学习步骤在小组里学习《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2.(1)小组合作学习,先体会写景的诗句,找到描写的相关景物,再体会景物的特点及写景的作用。
(2)找到抒情的句子,结合关键字词,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
6.指导学习《从军行》的后两句,体会诗人情感。
7.指导朗读。
1.仔细读古诗,发现《从军行》这首诗先进行了景物描写,然后抒发了诗人的情感。
2.明确学习目标。
3.按照自学提示,独立阅读《从军行》前两句,圈出所描写的景物。
4.结合“长云”“暗”体会边塞风光的苍凉雄浑。结合“孤城”“遥望”体会将士们的思乡心切。
2.收集诗人资料及诗的历史背景资料。(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教学提示
一、检测预习,了解诗人(用时:5分钟)
1.了解学情。
2.指名介绍作者。
1.说一说课文中的三首古诗,自己是否积累过,掌握到什么程度。
2.结合收集的资料来介绍王昌龄、陆游、杜甫。
1.学生对于这三首古诗的认知并不是零起点,教师要充分了解学情。
4.同桌合作读,男女生轮读,齐读。
1.指导学生读好以下字音:
仞(rèn)摩(mó)
蓟(jì)襄(xiānɡ)
2.读好题目的断句: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三、再读古诗,理解大意(用时:15分钟)
1.小组合作理解古诗。
2.小组汇报对诗意的理解,教师相机点拨,引导学生补充。
3.出示图片,引导学生根据图片找出相对应的诗句。
9古诗三首
导学案设计
课题
古诗三首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认识“岳、仞”等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裳”,会写“仞、岳”等6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从军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3.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课前准备
1.制作课件,3.观察老师示范,书空笔顺。在田字格中书写生字,练习把生字写得正确、美观。
书写时强调:
仞:右边是“刃”,不是“刀”。
岳:注意笔顺,可以结合字理来理解、记忆。
摩:注意整个字的结构要紧凑。
遗:注意先写“贵”。
涕:右边共7笔。
第二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教学提示
一、复习方法,导入新课(用时:3分钟)
二、想象画面,体会诗情(用时:14分钟)
1.自读古诗,发现古诗在写法上的特点。
2.介绍学法,提出学习目标:
(1)抓住描写的景物想象画面,体会画面特点,感受写景的作用。
(2)联系相关资料体会诗人情感。
3.指导学习《从军行》,明确理解古诗的方法,感受写景的作用。
4.感受景物特点及写景的作用。
5.联系背景资料理解古诗。
5.结合查找的青海、玉门关的资料,体会“孤城”地理位置的重要,感受到写景是为抒情做铺垫的。
6.结合对诗句的理解,抓住“百战穿金甲”,体会战争的艰苦,从“不破楼兰终不还”中体会将士们保家卫国的决心。
7.不同形式地朗读。(配乐读,个人读,齐读。)
1.指导学生感受《从军行》的景物描写时,引导学生结合课文插图、教师提供的图片想象当时的景物特点,感受边塞风光的独特及将士生活的艰苦。
《从军行》(青海湖上浓云遮暗了白雪皑皑的祁连山,远望只有茫茫荒漠中的孤城玉门关。将士们在沙漠中身经百战,他的身上的坚硬铠甲都被黄沙磨破了,他们下定决心,不打败进攻的敌人誓不回家。)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漫长的黄河东流入海,巍峨的华山直上云天。金统治地区的原宋朝百姓在金兵统治下受尽折磨,眼泪都流干了,他们一年又一年地盼望南宋军队收复失地,解救他们。)
2.教师要注意联系相关资料的作用,要收集与古诗相关的资料,根据学生的理解情况进行相机的补充介绍,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诗人的情感。
三、迁移运用,分组学习(用时:18分钟)
1.按照刚才的方法,组织学生分组自学。
2.巡视指导。
3.汇报《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的学习成果。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1)借助画面朗读。
1.教师不要对诗意做过多讲解,应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同学讨论,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2.学生在根据图片找诗句时,引导学生说说是怎样根据图片判断出来的。这也是对古诗学习方法的一种概括。
四、指导示范,练习书写(用时:10分钟)
1.出示要求会写的6个生字。
2.组织交流书写要点。
3.范写。
1.认读生字,认清字形。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3.汇报。
抓住“三万里”“五千仞”“入”“摩”体会祖国山河的壮丽;从“泪尽”“又一年”中体会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感。
4.(1)结合画面有感情地朗读。
(2)配乐朗读。
5.独立背,同桌互相检查,指名背诵。
1.小组合作前一定要回顾刚才的学习步骤,以便有序学习。教师要注重巡视指导,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到小组学习中,保证小组学习效果。
2.在分组学习后的汇报中,教师要要求学生注意倾听,可以进行补充或表达自己不同的见解。
3.对《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的背景介绍尤为重要,教师要引导学生联系收集的背景资料学习。
四、总结方法,课后延伸(用时:5分钟)
1.回顾理解古诗的方法。
2.拓展作业:收集其他的边塞诗和爱国诗。
1.回顾刚才的学习过程,总结方法。如:想象画面理解古诗,体会写景的作用;联系相关资料,抓住关键字词体会诗人的情感。
(1)出示与“青海长云暗雪山”相对应的图片。
(2)出示与“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相对应的图片。
(3)出示与“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相对应的图片。
1.理解诗意。
(1)独立借助书中注释理解诗意。
(2)小组内说一说自己对古诗的理解。
2.小组汇报对古诗的理解,如果有不理解的地方或有不同意见的地方可以提出来全班进行交流。
1.复习学习古诗的方法。
2.明确三首诗分别描写的是哪类内容。
1.回顾学习古诗的方法。(借助注释理解诗意,反复诵读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等。)
2.根据三首古诗的内容,可以看出《从军行》是边塞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是爱国诗。
学生如果对诗歌内容归类有困难,教师可进行相关的提示。如《从军行》描写的是边塞风光及边疆战士的生活,属于边塞诗。
2.收集古诗,练习背诵。
引导学生总结学习古诗的方法,提高学习能力。
2.学生介绍诗人的资料时,教师要依据学生的汇报情况,相机进行补充。
二、初读古诗,读好诗句(用时:10分钟)
1.指导学生自由读古诗。
2.检测对古诗中的重点字音和字形的掌握情况。
3.指名诵读。
4.多种形式朗读。
1.自读三首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读好古诗中的生字及易错字的音。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在剑南听说收复蓟北的消息,初听到悲喜交集,涕泪沾满了衣裳。回头看看妻子儿女,忧愁不知去向。胡乱收卷诗书,我高兴得快要发狂。白天我要开怀痛饮,放声纵情歌唱;明媚春光和我作伴,我好启程还乡。仿佛觉得,我已从巴峡穿过了巫峡,很快便到了襄阳,旋即又奔向洛阳。)
3.根据图片,找到对应的诗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