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萨沃伊

合集下载

外国小说阅读指导课件(共33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外国小说阅读指导课件(共33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1.拖延乃光阴之窃贼。 2.永不卑贱,永不虚伪,永不残忍。 3.我这样的人,悲痛绝不会使我软弱,只会教我坚强。 4.回首往事是徒劳无益的,除非这对于当前的事会发生什么影响。 5.知足的茅草屋要胜过冰冷华丽的宫殿。有了爱,就有了一切! 6.我当时实在比鲁滨逊还要孤单,因为他虽然也孤单,却没有人 看着他,没有人看到他的孤单。

1.以大组为单位,结合本单元

的四篇选文,围绕“孤独“与
“成长”主题词,复盘选文内

容,谈谈这两个词在作品中的

体现。 2.四个大组各负责一篇课文,

每个大组分为两个小组交流讨 论,整理出讨论成果后展示。

1.写出四本书中你最喜欢的语句。

2.分享这句话带给你的启迪。


《大卫·科波菲尔》名句推介:

形 象
大卫:善良、乐观、坚强、直面困难挫折……
罗曼·罗兰评价说:“《复活》 是托尔斯泰艺术上的一种遗嘱, 这是最后的一峰,最高的一 峰。”
《复活》节选部分概括内容:聂赫留朵夫在做陪审员
情 节
的时候遇到玛丝洛娃,到监狱探望,并且请求她原谅 当年自己抛弃她致使她落入风尘,被拒绝之后,经历 思想上的斗争,决定即使被玛丝洛娃利用,也要最终
扁平人物的作用
扁平人物是作者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典型人物, 因为性格的单一,往往能让人过目不忘,他们的性 情品质并不随着环境的改变而有所变化,历经坎坷, 却依然故我。如《大卫·科波菲尔》中的米考伯, 不管是在困窘时,还是在监狱中,都表现出乐天安 命的性格来;圣地亚哥作为扁平人物的典型,他的 “硬汉子”形象令人记忆深刻,永久难忘。
《百年孤独》名句推介:
1.生命中曾经有过的所有灿烂,原来终究,都需要用寂寞来偿还。 2.谎言说得越来越真诚,最后连她自己也从中得到了安慰。 3.百年一参透,百年一孤独。 4.别错过机会,人生比你想象中的要短。 5.时间是治疗心灵伤痛的最好良药。忘掉刻骨铭心的伤痛,忘掉痛彻心扉 的感情,你才会在拐角处遇见幸福。 6.我们趋行在人生这个亘古的旅途,在坎坷中奔跑,在挫折里涅盘,忧愁 缠满全身,痛苦飘洒一地。我们累,却无从止歇;我们苦,却无法回避。

北师大版选修 外国短篇小说选读高中语文《经典再现 第三课 喀布尔人》_0

北师大版选修 外国短篇小说选读高中语文《经典再现 第三课 喀布尔人》_0

《喀布尔人》泰戈尔一、教学目标:1.把握小说的情节梗概。

2.探讨故事主人公的人物性格特征。

3.分析文本的细节描写,体会“一样父爱”的表现及内涵。

二、教学重·难点:1.自主探究质疑、合作学习答疑2.体会“一样父爱”的表现及内涵三、课时安排:一课时[导入]:泰戈尔诗句欣赏我们热爱这个世界时,才真正活在这个世界上。

只有经历过地狱般的磨练,才能练出创造天堂的力量;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奏出世间的绝唱;使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天空没有留下痕迹,鸟儿却早已飞过泰戈尔的诗歌总是能给我们带来哲理和温情,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泰戈尔的小说《喀布尔人》。

[整体感知]:1.快速浏览全文,说说初读小说后,你有什么样的感受?(要点:可从小说的内容、人物、主题、细节等任意角度来谈)2.小组讨论、质疑:四人为一小组,说说读完本文后你有哪些疑问?并以小组形式提出问题。

(要点:问题预测:拉曼是如何与小敏妮成为朋友的?我对拉曼的态度有什么变化?拉曼为何会有过激的举动?文章写了两个父亲,为何题目为《喀布尔人》等)3.合作学习,教师收集并展示小组疑问,小组合作探究,试解决其中一二。

(要点:教师收集、归纳学生问题,PPT展示学生问题,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以上问题)4.分享:学生就小组讨论的问题实行解答,教师适当点拨。

(要点:依据学生所回答的问题实行点拨,并适当找到细节描写的句子、揭示主题的句子分析、品读。

例:说到这里,他伸手到他宽大的长袍里,掏出一张又小又脏的纸来。

他很小心地打开这张纸,在我桌上用双手把他抹平了。

上面有一个小小的手印,不是一张照片,也不是一幅画像,这个墨迹模糊的手印平平地捺在纸上,当他每年到加尔各答街上卖货的时候,他自己的小女儿的这个印迹总在他的心上。

)[拓展延伸品味经典]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抚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

——《诗经》慈父之爱子,非为报也。

——《淮南子》使你的父亲感到荣耀的莫过于你以最大的热诚继续你的学业,并努力奋发以期成为一个诚实而杰出的男子汉。

第六章 萨伊

第六章 萨伊

第六章萨伊(Jean Baptiste Say)萨伊(Jean Baptiste Say,17671-18322),法国人,他使亚当·斯密的思想在欧洲大陆普及化。

萨伊是经济学史争议最大的经济学家之一。

李嘉图称他为“大陆经济学家中首先正确认识并运用斯密原理的人”,他的功绩“大于所有其他大陆经济学家的全部功绩”。

马克思认为,他是法国庸俗经济学的创始人。

在现代,凯恩斯经济学的建立是从批判萨伊定理开始的,而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供给学派又把萨伊定理奉为真理。

【庸俗政治经济学】法国的萨伊、英国的马尔萨斯、以及后来的詹姆斯·穆勒和麦克库洛赫被马克思称为庸俗的政治经济学代表。

其主要原因是因为,马克思认为他们:(1)为资本主义辩护;(2)不去研究经济现象的内在联系,而只限于描述从经济现象表面所见到的似是而非的外在联系。

生平1767年,出生在法国里昂的一个纺织商人家庭。

少年时代即开始经商。

曾在英国伦敦附近一所商业学校学习,两年后(1787年)到巴黎的一家保险公司工作。

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后,萨伊参加了革命。

在反法战争时期,作为义勇军参与了对反法同盟的战争。

大概在这个时候,接受了斯密的经济学并成为斯密自由放任理论的坚定的信仰者和传播者。

当雅各宾上台后,其不宽容的极端政策与萨伊的自由信念发生冲突,萨伊第一次离开政治舞台,进入学术领域,1794~1799年担任《哲学、文艺和政治旬刊》主编。

拿破仑执政期间,萨伊在《旬刊》上发表的经济论文得到拿破仑的赏识。

萨伊再次进入政界,被委任到财政委员会工作。

实际上,拿破仑并不接受萨伊的自由主义主张。

而萨伊也不愿意放弃他对拿破仑保护关税政策的持续批判。

1803年,萨伊的《政治经济学概论》出版前,拿破仑要求他修改关于关税政策的某些章节,萨伊拒绝了。

于是,在《概论》出版的同时,萨伊被解职了。

拿破仑知道如何惩处一个不驯服的学者。

他查封了萨伊的一切著作,禁止萨伊从事学术研究工作,并委派他担任海关税收征管员。

《爱的荒漠》中的孤独心理解读

《爱的荒漠》中的孤独心理解读

《爱的荒漠》中的孤独心理解读作者:张芸来源:《青年文学家》2017年第35期摘要:莫里亚克在《爱的荒漠》中运用了意识流的表现手法,把往事和现实巧妙地结合起来,表现了人类精神世界的孤独、空虚。

本文将从社会核心价值观的丧失、理性与情感的冲突、自我感的丧失三个方面对《爱的荒漠》中的孤独心理进行解读,以揭示人类物质文明下的精神危机。

关键词:孤独;价值观;理性;自我感作者简介:张芸,女,湖南衡阳人,1993年3月出生,湘潭大学法语语言文学专业2015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法国文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7)-35--01一、社会中的核心价值观的丧失孤独是心境,孤独在人的内心建立起围墙,把自己和其他人分隔开来,就算是最亲密的人,亦一样可能在围墙之外,在围墙里只有自己一个人。

这就像玛丽娅所认为的那样,就算是最温情的家庭也无法使她解脱的孤立。

20世纪本就是一个动荡的时代——一个战争的时代、征兵的时代、经济变动的时代。

“我们生活在历史上这样一个时刻,即一种生活方式正处于垂死的挣扎中,而另一种生活方式正在诞生。

这就是说,西方社会的价值观和目标正处于过渡的状态之中。

”[1]在这样一个社会动荡的时代,人们的价值观不断地发生改变,新的价值观与过去的价值观发生激烈的碰撞,在这激烈的碰撞过程中,一些人丧失了那个时代的社会核心价值观。

玛丽娅婚后没过几年,丈夫便去世,以至于她不得不去工作,可她工作不认真、拖拉散漫又爱迟到,但老板拉鲁赛尔对她不会有半点指责。

玛丽娅的工作态度以及老板对她的格外照顾使得其他人对她嗤之以鼻,大家都敌视她、讨厌她,这使得她无法继续在那里待下去。

玛丽娅对待工作的态度与社会的核心价值观相违背,在当时科技发展迅速的时代,每个人都为了追逐经济利益努力工作,而玛丽娅却工作懈怠且自以为是,玛丽娅因此遭受到了同事的冷落与孤立。

之后,又由于自己的怯弱,她成为了拉鲁赛尔的情妇。

奥克塔夫的孤独——《一个世纪儿的忏悔》语言风格探因

奥克塔夫的孤独——《一个世纪儿的忏悔》语言风格探因

84奥克塔夫的孤独——《一个世纪儿的忏悔》语言风格探因胡雨玭 南京大学海外教育学院摘要:《一个世纪儿的忏悔》塑造了奥克塔夫这一经典的“世纪儿”形象。

本文试以文本细读法分析小说语言体现的强烈孤独感,将奥克塔夫的孤独与其他“世纪儿”如维特、勒内、阿尔道夫、恰尔德·哈罗尔德等人做共时的比较,并与卢梭《一个孤独的散步者的梦》中的孤独情调与“独语”文体做历时的观照,多角度探析孤独感的成因。

关键词:缪塞;世纪儿;孤独《一个世纪儿的忏悔》是缪塞惟一的长篇小说,借奥克塔夫与皮埃尔松夫人的爱情悲剧,生动刻画了十九世纪初法国青年孤独病态的精神状态。

奥克塔夫是生于拿破仑帝国时期一代人的典型。

他出身贵族,游手好闲,因受背叛开始堕落,直到父亲病故才良心发现,决心过健康的生活。

他在乡间爱上了善良、虔诚的皮埃尔松夫人,却因冷酷多疑导致两人最终分开。

一、孤独自白奥克塔夫没有倾听者:密友和心爱的情妇勾搭,好友岱日耐一心要他学坏,甚至把自己的情妇作为礼物送给他。

父亲去世,唯一能教导他的人只留下了一本日记。

梅尔康松神甫虚伪狡诈,邻居尼埃尔夫人卖弄风情,他和皮埃尔松夫人的恋情带来无穷烦恼。

他常常痛苦地自言自语。

在决心离开初恋情人时他质问自己“难道你疯了?”① ;他讥笑自己的猜疑,蔑称自己是“可怜虫”② ;有时他给自己忠告,称自己为“我可怜的朋友”③ 。

小说中这样的自白俯执即是,尤其是第五章中通篇的心理分析,充分显示了一个受伤青年敏感的内心。

自言自语有时通过“遥远的声音”传达。

当他端详熟睡中夫人苍白的脸庞,他听到“一个陌生的声音在对我反复吟唱一首被我遗忘很久的古老歌谣”④ ,这首歌谣是他的第一个情妇从前常唱的,也是让他开始忏悔自己暴行的引子,是他良心发出的歌声。

有时,他忍受不了仿佛要将血都冻住的可怕的孤独⑤ ,甚至对物品诉苦。

他向雏菊感慨人情凉薄,对有条纹的平布短”诉说不舍:“‘我,离开你?失掉你?噢,可爱的短裙!你想独自离我而去?不,我不能抛下布丽吉特。

论十九世纪马奈作品《奥林匹亚》的艺术批评

论十九世纪马奈作品《奥林匹亚》的艺术批评

郑鸥帆(河北大学,保定 071002)ABSTRACT In the 19th century, the innovation of the art language of Manet's OLYMPIAaroused great concern in the critics. In view of the modern expression of the painting, whichis contrary to the traditional humanistic ideas and painting techniques, the critics have car-ried out the artistic criticism from a pluralistic perspective. Based on the classical expositionof foreign scholars in the 19th century, this paper refers to the "criticism of painting form"represented by Emile Zola, the "criticism of the perspective of painting history" representedby Gombrich.E.H., the "criticism of the connection between paintings and viewers " repre-sented by Michel Foucault and Michael Fred, and the "criticism of class and ideology" repre-sented by T.J. Clark, then provides a summary of views and also summarizes the researchachievements and hot issues discussed by the Western critics in the 19th century whichprovides a basis for further research.KEY WORDS 19th Century; Manet; OLYMPIA; Artistic Criticism ZHENG Oufan马奈的《奥林匹亚》(图1)是被西方艺术评论家们当作西方艺术史的经典案例来评论分析的,作为诸多学者关注的焦点,从1865年第一次展出至今,学者们各抒己见,对此作品的分析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从《荒原》中各形象入手分析其诗歌主题

从《荒原》中各形象入手分析其诗歌主题

从《荒原》中各形象入手分析其诗歌主题作者:刘响来源:《新教育时代·学生版》2018年第19期摘要:本文的研究对象是作者为T.S.艾略特的《荒原》,其诗一直以其语言的晦涩、碎片化著称,这导致对艾略特这首诗的研究很少以其中的形象为出发点。

而本文即是试图通过对诗中出现的各形象的分类,以及对这些形象之间的联系的分析来阐释艾略特此诗叙述思路与其中蕴含的思想。

关键词:《荒原》碎片化形象分类基督教信仰一、对《荒原》一诗基本的语言特征的分析,及由此得出研究本诗的思维框架。

大多数人在阅读《荒原》时便会觉察到它与其他长诗行文风格上明显的不同,这种不同在大多数时候被描述为“碎片化”,而在艾略特自己的原注中,他也说过“正如独眼商人,即葡萄干出售商这个形象融入腓尼基水手一样,后者与那不勒斯的腓南王子也并非迥然不同;同样,所有女人都是一个女人;泰瑞西士身上合并两种性别”这段话相当于作者也承认碎片化这一表述特征,并且自己解释碎片化的核心特征,在艾略特的诗中,人物、意象之间可以在表面上没有联系的情况下组合到一起,以达到作者表达的目的。

然而解释者单单只看到这一点,可以说是十分浅薄的,这样只是将艾略特独创的手法看做是奇技淫巧,因此如摘要中所述,本文创作的目的就是要将引导这些人物和意象的思想挖掘出来。

但怎样能看到这些形象背后的思想?一方面可以运用文学批评的理论,可是这些理论是为作为高中生的笔者所不熟悉的。

所以只能采取另外的一条路径:从文本中与诸形象的相关的文段中寻找形象之间的共性,以此来对它们分门别类,再以得出的共性作为切入点和依据对本诗中蕴含的思想做出合理的解释。

二、对《荒原》各形象的两种分类方式及其依据如前文所述,以文本中展现出的特征为分类依据在本文中有重要的地位,但同时也应该在进行研究时能够抓住重点,发现问题之所在,而在形象过于庞杂的本诗中,很难在同时面对大量形象的情况下达到这个目的。

所以在此文中对形象的分析还要遵照形象本身的属性,而不仅仅是在文本中诗人赋予形象的含义。

论施林克小说《朗读者》对二战的反思

论施林克小说《朗读者》对二战的反思

··一、引言作为一个曾发起过两次世界大战的国家,德国在人类发展史上可谓是罪孽深重。

但是,德国在战后的反思,特别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为弥补其过错所付出的巨大努力,是国际社会有目共睹的。

小说《朗读者》是德国战后文学的代表,“在与历史和解的过程中开辟了一个新视野,而这正是半个多世纪以来一直困扰着德国文学的问题”[1],本文旨在研究小说《朗读者》对二战的反思。

《朗读者》的作者本哈德·施林克于1944年7月6日出生于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的比勒菲尔德。

在1987年至2006年期间,他一方面从事法律工作,另一方面继续进行文学写作。

小说《朗读者》迄今已被翻译成50多种语言,并在2008年拍摄成电影,它是施林克最著名和最成功的作品。

小说讲述了中学生米夏和比他大21岁的汉娜之间的爱情故事。

就主题而言,《朗读者》不同于传统的德国战后文学。

德国传统的反思文学以严肃的笔触描述战争、对犹太人的迫害和他们的逃亡,许多年轻读者对此逐渐失去了兴趣。

但《朗读者》却另辟蹊径,以小人物的爱情故事着手,情节引人入胜,符合现代读者的审美。

斯托尔茨尔·克里斯托夫在“我在一夜之间读完”(Ich habe in einer Nacht auslesen )一文中写道:“施林克是少数,甚至可以说是唯一一个不断从理性和科学以及艺术和美学方面探讨因纳粹历史引发的罪责问题的德国知识分子。

”[2]通过米夏与汉娜的爱情故事,主人公被置身于一定的历史时期。

“人物性格多面,好坏的界限也变得模糊”[3],这样便能呼吁读者反思历史和社会环境对人的影响,“我们还可能不由自主地被‘引诱’去正视自己人性中恶魔的一面”[1]。

对此,赫尔穆特·莫尔斯指出:“人们出生的时间和年代,决定了一个人是否有罪以及在多大程度上有罪,而这是纯属巧合的。

”[4]小说摒弃了关于有罪与无罪、肇事者与受害者、恶与善的明确评判标准,不容忽视的个人历史和集体归属构成了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博伊斯:毫不自私的疯狂

博伊斯:毫不自私的疯狂

博伊斯:毫不自私的疯狂
沈奇岚
【期刊名称】《大美术》
【年(卷),期】2005(000)010
【摘要】疯狂分两种,天才的疯狂和平庸的疯狂。

平庸的疯狂是故作的疯狂,是自知没有才华后的用以掩饰的假象,是对虚无的投降,或者是对功利的屈服。

天才的疯狂是因为天才的喉咙里有颗金戒指,无法说出也无法说明白,只能以常人无法想象的方式来表达,而表达的方式往往成为后人膜拜的规则。

【总页数】2页(P22-23)
【作者】沈奇岚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835.16
【相关文献】
1.伊布斯—佩森博伊格工程的改建与扩机增容[J], G·M·韦达姆;樊友海;陈天兴
2.从博伊斯的艺术作品到艺术思想理念 [J], 吴佳宁
3.浅析德勒兹“事件”哲学——从约瑟夫·博伊斯的作品谈起 [J], 左朗
4.艺术重归生活--从尼采、施泰纳到博伊斯 [J], 王俊
5.美国联邦能源管理委员会对博伊斯水电公司违反大坝安全规定致使桑德福大坝溃坝罚款1500万美元 [J], 江文(编译);李慧(编译)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塔哈·侯赛因的文学批评历程

塔哈·侯赛因的文学批评历程

塔哈侯赛因的文学批评历程
李玲
【期刊名称】《阿拉伯世界研究》
【年(卷),期】2000(000)002
【摘要】@@ 塔哈·侯赛因在1914年以前已开始涉足文学批评领域,曾就曼弗鲁蒂的<泪水集>和乔治·宰丹的<阿拉伯文学史>撰写过评论文章.但这一时期,他尚未构建起自己鲜明独特且比较完整的文学批评体系,这些尝试只是他文学批评思想的一些最初的零星萌芽,没有在当时的阿拉伯文学批评界产生太大的影响,也没有引起广泛注意.
【总页数】3页(P47-49)
【作者】李玲
【作者单位】不详;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371.065
【相关文献】
1.重温塔哈·侯赛因的教育思想 [J], 李意
2.塔哈·侯赛因博士与鲁迅先生之比较 [J], 何英琴;余章荣
3.塔哈·侯赛因的《山鲁佐德之梦》与鲁迅的《补天》对比研究 [J], 李哈布
4.塔哈·侯赛因对古代诗人穆太奈比诗歌的研究 [J], 杜晟;
5.阿拉伯文学泰斗——塔哈·侯赛因 [J], 马锐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高中语文人教选修《外国诗歌散文欣赏》课件:第七单元 讲读2 寂 寞

高中语文人教选修《外国诗歌散文欣赏》课件:第七单元 讲读2 寂 寞

2.风致 风姿
同:二者都用来形容美好。
异:风致:美好的容貌和举止;风味,风趣。风姿:风度姿
态。
判断正误:辨析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误,在句末括
号内加“√”或“×”。
①江姐的仪容本来是端庄的,经过化装,更显出一种典雅的
风.姿.。
(√ )
②一方面的慷慨悲壮,一方面的婉转缠绵,都极尽平民文学
的风.致.。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要点解读] 1.文章的题目为“寂寞”,作者在文中写到了哪些 “寂寞”? 提示:梭罗在文中写到了两种“寂寞”:一种是平常所说的 寂寞,从这个角度来说,梭罗把大自然中一切事物都作为伴侣, 人是大自然中最普通的一员,并不具有高于其他生灵的特权,因 而并不寂寞,这是梭罗基于人与自然的平等关系的认识得到的感 受。文中的“寂寞”还有另外一层含义——“寂寞”是一种寂 静,即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寂寞已经成为一种生存的境界,成为 一种精神的享受。
梭罗生前没有得到应有的承认,同代人中对他褒少贬多。近 30 年来他的声望大为提高。有人把他奉为美国的先知;文学评论 界认为他的散文成就高于爱默生,并预言他对美国的未来将会产 生更重大的影响。1969 年,梭罗的塑像被正式安放在纽约的“名 人馆”。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梭罗的生活在外人看来是孤独的,但是他却不觉得寂寞, “在任何大自然的事物中,都能找出最甜蜜温柔、最天真和鼓 舞人的伴侣”。梭罗认为,大部分时间内,寂寞是有益于健康 的。一个在思想着、工作着的人总是单独的,但单独并非寂寞, 因为他是自由的、独立的自我。梭罗的“寂寞”生活并非完全 与世隔绝,他的“寂寞”建立在一种孤寂而真实的心灵体验之 上,是一种超然的智慧与思索的结晶。文章形象地描绘了大自 然的优美景色,叙写了瓦尔登湖边原始朴素的生活,充满了哲 理的火花。

勇敢的萨沙

勇敢的萨沙

勇敢的萨沙
杨奇斌
【期刊名称】《读写算(小学低年级版)》
【年(卷),期】2013(000)004
【摘要】杨老师:课文《我不是最弱小的》中,萨沙一共提了三个问题。

学习的时候如果能弄懂这三个问题,就能更好地理解课文。

谁来谈谈对问题的理解?【总页数】1页(P26)
【作者】杨奇斌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推销员“萨沙”——美籍俄裔空军理论家谢维尔斯基
2.“卡扎菲,我想念你,还有金正日” 对话“独裁者”萨沙·拜伦·科恩
3.夏萨沙:涤荡债市浊垢
4.刚果(金)2013年金萨沙国际教育论坛关注教师教育
5.萨沙·维尔尼的优雅风格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爱的荒原:从精神分析视角重读《哦拓荒者!》

爱的荒原:从精神分析视角重读《哦拓荒者!》

爱的荒原:从精神分析视角重读《哦拓荒者!》
李维雅
【期刊名称】《安阳工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5(000)001
【摘要】威拉·凯瑟在美国小说家中向来有着不可逾越的地位。

《哦拓荒者!》作为其第二部,即是第一部家喻户晓的作品,被誉为美国西进运动的赞歌。

小说中,凯瑟用艺术手法呈现西部荒原上开拓者的拓荒生活。

两代拓荒者用毕生心血在贫瘠之地搭建起“农业乌托邦”。

正当日子渐有起色,心灵却连年无收。

本文将首次从精神分析视角重读《哦拓荒者!》,揭开其中因精神缺陷酝酿出的一段段缺憾爱,以此加深读者对作品及人物的理解。

【总页数】4页(P59-61,69)
【作者】李维雅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成都610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315.9
【相关文献】
1.精神荒原上的挣扎——精神分析批评视角下的《喧哗与骚动》人物群像 [J], 曹曦颖
2.爱米丽性别的建构与解构--从性别操演理论视角重读《献给爱米丽的玫瑰》 [J], 李婕
3.时空艺术与精神分析的多棱镜——重读张爱玲的《封锁》 [J], 庄萱
4.比较文学视角中的经典重读──读《〈红楼梦〉的精神分析与比较》 [J], 亦木
5.以历史视角重读张爱玲──推荐《百年家族·张爱玲》 [J], 陈浩增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文艺惊艳的句子,是学霸舍不得公开的珍藏

文艺惊艳的句子,是学霸舍不得公开的珍藏

文艺惊艳的句子,是学霸舍不得公开的珍藏1.思考时,要像一个智者;但讲话时,要像一位普通人。

——戴尔·卡耐基《人性的智慧》2.奇怪得很,人们在倒霉的时候,总会清晰地回忆已经逝去的快乐时光,但是在得意的时候,对厄运时光只保有一种淡漠而不完全的记忆。

——叔本华3.在自己身上,克服这个时代。

——尼采4.山不过来,我就过去。

——《古兰经》5.一棵橡树的生长并不是茫无方向的,而是橡树本性的实现。

——亚里士多德6.我将归来,万马千军。

——斯巴达克斯7.茅草屋顶下住着自由的人,大理石和黄金下栖息着奴隶。

——塞涅卡8.叶芝想起他的茵佛岛:“每夜每日,我总是听见湖水轻舐湖岸的微音,伫立在马路上,或灰色的人行道上时,我都在内心深处听见那悠悠的水声。

”9.我游荡如一片孤云。

——华尔华兹10.虚荣是一件无聊的骗人的东西;得到它的人,未必有什么功德,失去它的人,也未必有什么过失。

——莎士比亚11.我们每个人都有别人不知道的创伤,我们战斗,就是为了摆脱这个创伤。

——卡尔维诺12.在权力的游戏中,你不当赢家,就只有死路一线,没有中间地带。

——乔治·马丁《冰与火之歌》13.贪婪会让人类拥有最好的嗅觉,嗅到金钱的醉人气息,哪怕是一枚铜板。

——宗教裁判所14.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

——尼采15.要把地面上的人看清楚,就要和地面保持距离。

——卡尔维诺《树上的男爵》16.令她反感的,远不是世界的丑陋,而是世界所戴的漂亮面具。

——米兰·昆德拉《生命不能承受之轻》17.一个人有两个我,一个在黑暗中醒着,一个在光明中睡着。

——纪伯伦18.爱自己是终生浪漫的开始。

——王尔德19.我是个百依百顺的孩子,至死不变,但只顺从我自己。

——萨特20.他们用勇于献身的大无畏精神,书写人类历史上的篇章的同时,又让我们看到无耻下流、尔虞我诈的另一面,其中又包含着真正值得敬佩的荣誉感、历史使命感。

——茨威格《人类群星闪耀之时》,评巴尔沃亚21.负担越重,我们的生命越贴近大地,它就越真切实在。

高考语文复习--07小说阅读--探究题导学案 学生版+教师版

高考语文复习--07小说阅读--探究题导学案  学生版+教师版

高三语文学科导学案编号007 使用时间编制人授课内容(1课时)班级姓名小组学习目标小说阅读之探究题导学流程教学目标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2﹑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3﹑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阅读自主学习1.探究是对作品思想内容的发掘、探讨、个性化阅读和质疑。

要求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来分析凝难问题,甚至可以拓展到文本以外的内容,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地解读要立足文本,又要借助一定的思想理论水平,结合哲学、思想、艺术各方面的知识,合理发挥,坚持“从文本中来,到文中去”。

考题要求有“自己的观点”、“自己的理解”,决不可“为所欲为”“信口开河”,要依据文本合理推断。

2.解答探究型题应注意的问题①扣紧文题要求,在文本中寻找依据探究性阅读讲求个性化认识,但认识不能超出文本,切不可对文本只作粗略肤浅的浏览,就乱作分析,乱下判断,而犯误解文意的错误。

作者的意图和艺术表现的实效应当得到尊重。

②依据原文思路,了解作者的情感态度。

熟悉作者的情感态度这是答好探究题的第一步,因而要特别注意文中议论性和抒情性的句子。

③熟悉题型并掌握题目所涉及的必要的知识。

比如散文类探究题型有主题探究,组材的探究。

④联系生活实际,举例子,例子要具体,要与所表达的内容相吻合。

3.探究题答题方法规范问答:分两步走,第一步选择一个评价角度进行分析评价,明确提出自己的观点,第二步结合文本内容说明赞同这种观点的原因。

回答时,要注意语句必须简明连贯,言之有理。

①挖掘文本丰富意蕴类答题格式总结作者的观点+分条阐述观点(要分条作答)②探讨创作意图类答题格式概括文本观点+联系生活实际(分条或分层作答)③个性化阅读类题答题格式分杂作答或分层次作答分论点+文章材料或积累的材料+分析评价(分条或分层作答)合作探究与当堂训练乐园里的不速之客泰戈尔他从不踏踏实实地做事,却整日想入非非。

他捏了几件小玩艺儿——有男人、女人、动物,那都是些上面点缀着花纹的泥制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 萨沃伊的古典渊源
萨沃伊虽然是机器时代的产物,新精神的代言人,却与古典建筑一脉相承。这种继承基于它的理想数学模型、陶立克的隐喻、无懈可击的比例、整体与局部的和谐、层次的恰当表现……柯布西耶对古典的理想形式有这样的理解: “(理想的形式是)从一定的元素(筒体、平整的立面、平整的墙)之间的确定关系中来;从组成基地的各种元素的和谐中来;从将影响力扩散到作品的每一部分的塑性系统中来;从利用统一的材料,来创造统一的轮廓的统一理念中来。”
首 页 | 论 坛 | 每月话题 | 焦点推荐 | 最近新闻 | 建筑书评 | 建筑时报 | 建筑技术与设计 | 新建筑 | 建筑师 人才招聘
当前位置: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建筑
□ 刊发于《新建筑》
2001年第6期
□ 阅读次数:3762
□ 现有评论:0
□ 查看/发表评论
2 建筑元素的独立性格
将建筑元素作为独立的系统是理解萨沃伊作为现代建筑的里程碑的基础。正是由于独立系统的存在,在规则的柱网体系下的建筑空间是自由的。在萨沃伊中我们可以发现四个彼此独立的系统。一个系统是结构柱网,以及联系的梁和框架。它们在第二层的立面透空的部位都可以看得到;四个立面几乎相同,都以连续的条形窗的形式出现,在柱网的周围展开,它们形成了第二个独立的系统;第三个系统是钢窗,在立面上它们都自由布置,或者置于窗洞上,或者突出去,然而这种布置并不是随意的,而是由它们后面空间的功能决定的;第四个系统是服务核,它从地面升起穿过二层楼板,伸出屋面,人们可以从建筑的外部看到它的旋转楼梯,它成为建筑上部的一个自由元素。所有的这些系统都有独立的特征。虽然这幢建筑里充满了偶然的变形和在系统之间交叉点上的调整,但似乎没有一个系统能决定其他三个。这体现了一种平等的秩序而不是像过去的建筑那样具有等级秩序的性格。正如勒·柯布西耶所说: “为普通的人,所有的人,研究住宅。这就是恢复人道的基础,人的尺度,典型的需要,典型的功能,典型的情感,就是这些这是首要的,这是一切,可敬的时代,它预示人类将抛弃豪华和壮丽”3
纵观一个世纪以来中国建筑的发展状况,会发现我们并没有像萨沃伊那样真正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上世纪初,中国源远流长的建筑文化被打断了。当时现代建筑正处于萌芽阶段,取而代之的是铺天盖地的殖民地建筑。直到上世纪中叶,中国的第一代建筑师才开始探索中国自己的现代建筑,创作了一大批严谨而又能反映中国传统文化底蕴的优秀建筑。但由于历史原因,这种良好的态势没有继续下去。60~70年代,漠无表情、千篇一律的方盒子就像中国人当时统一的蓝制服一样充斥着大街小巷,至今还影响着各个城市的风貌。而像萨沃伊这样的经典的现代建筑,仅仅是作为一段历史浓缩在建筑史中片断的文字里,并未从设计的角度剖析其继承与创新的理念与手法。
2 流线组织中的传统手法
将萨沃伊的流线组织与古希腊的雅典卫城的流线相比较(图6,7)。可以看出萨沃伊的流线与雅典卫城有着类似的处理手法:“观察者只有在运动的时候才能看到建筑布置的逐步展开”②。体验与雅典卫城相同,萨沃伊也是先驱车在建筑下部环绕一周,从较低的视点欣赏建筑的体量关系,然后沿着玻璃曲墙进入建筑,开始了一种工业化的仪式。不同的是雅典卫城的流线组织在建筑外部,而萨沃伊将复杂的空间流线包在简洁的方盒子之内,使建筑内部的空间具有了机械般精致的美感。雅典卫城的空间组织只适用于其特定的地形,而萨沃伊通过坡道的利用使其空间组织适用于任何建筑。坡道是整个空间流线的精髓,它将不同尺度与密度的流线连接起来,与雅典卫城上山的路径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与楼梯不同,人在其上行走不必低下头来看自己的脚步。在上升的过程中,身体与思维连续地追随着由顶层射下来的光线。行走于坡道使人有一种精神上的满足,以至细心地观察照片与绘画也不能再现这种空间感受,再现这种走向阳光王国的感受,再现通过半反射玻璃看到几何形阳光变化的这种强烈的抒情诗般的感受。它的建筑形式随着观者的移动时而变化,时而重复,时而实体,时而透空。柯布西耶运用纯雕塑的手法来组织自身的秩序。他认为“这是真正建筑意义的散步廊,因为它使人感到出乎意料,不时产生别有洞天的意趣。从结构角度来看,尽管所用的是刻板的梁柱系统,但在这里可以看到很多的变化。”而且通过精心设计的细部的矮墙和在主要的楼梯和坡道上的栏杆中都体现出斜向的动势,使人在其中自然地步移景易。进入了住宅,就进入了一种超出平面图形之外的出人意料的神奇境界。
关键词 萨沃伊 重读 继承 创新
中图分类号 TU-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39592001 06-0075-04
作者单位:大连理工大学建筑系辽宁, 116024
建筑是本石制的史书,反复研读才能领会其深意。像萨沃伊(图1)这样的经典之作①,如今重读起来仍觉得回味无穷,收益颇多。萨沃伊既是古典建筑的后裔,又是现代建筑的里程碑,“是与勒·柯布西耶全部建筑与城市规划思想联系在一起的”1。这座坐落在浦瓦西的夏季别墅,以及勒·柯布西耶的大部分作品都对世界范围的至少四代建筑师有着潜在的影响。从路易·康、白色派到黑川纪章等等许多大师的作品中都不难寻找到勒·柯布西耶的影子。萨沃伊的体系是成熟的,甚至暗示了在它之后出现的建筑形式的变化。其间渗透的设计理念与手法对今天的建筑创作仍有很大的启示作用。
3 建筑布局的整体性
与传统建筑不同,萨沃伊的平面布局是有机的。如果将萨沃伊的坡道看做是相交轴的一条边与其自身重合的话,坡道的每一条臂都会与周围元素产生对话(图10a)。从东立面的坡道的尽端开始穿行坡道 经坡道的转弯处,向前运动,形成了建筑实的轴线。沿着这条轴线移动,中心的力量逐步衰减。而尽端的沙龙则形成了虚的中心。建筑虚的轴线由旋转楼梯指示出来(图10b)。
以虚实轴线的交叉点为中心,建筑的二层被划分为四组。两组由于沙龙空间的延续而成为一体,其中一部分带厨房,形成用餐区域;另一部分则是起居区域。卧室是第三组,花园平台是第四组(图10c)。在平台上与花园结合安排了书房。这样别墅将其最富于表情的一面向壮丽的原野展开,形成真正的休憩空间。而书房本身则成为建筑中心的另一个候选人。它位于主轴线旁,独立于花园之中,它重新定位了沙龙,而且在虚和实之间建立起了联系(图10d)。同时虚实的对比使周边的元素进行了对话,书房和沙龙成为连续的一体(图10e)。这就是萨沃伊的周边设计,这样围合的形状界定了一个区域。经过一系列的变化,独立的元素(书房)作为实体变形为虚的元素(沙龙和平台),将一种孤立的组合变为联系的组合。整个平面表现出严密的逻辑性与整体性。
二 萨沃伊的时代精神
柯布西耶曾宣称现代工业化与机器化的世界将摒弃一切陋习,取消过去繁冗的等级制度。萨沃伊别墅开敞的平面、开敞的空间、放在支柱上的盒子、每个立面上的条形长窗、屋顶花园、屋面上雕塑般的墙片,所有这些除了对传统的尊重与继承外,更多的表现为突破与创新。
1 萨沃伊崭新的环境观
柯布西耶这样描述萨沃伊的环境:“居民来到这里,是因为这里粗犷的田野与朴素、脱俗的田园生活相互呼应。他们可以从空中花园或从条形窗的四个朝向居高临下地观察到整个区域。他们的家庭生活被安插在一个维吉尔式的梦境中。” 2不可否认萨沃伊是孤傲的。怀着将自己从建筑物的沉重感中解脱出来的热望,柯布西耶从纯粹主义的思想王国出发:以跳跃的思维想像将建筑从地面抬起,一尘不染地悬挂在半空,强迫自然从其下流过。这样做与其说是为了节约自然资源,还不如说是为了不与自然发生混合,和自然两不亏欠。建筑没有向自然延伸,也不使用自然材料。别墅既不是像西方古典建筑那样征服自然,凌驾于自然之上;也不像中国古典建筑那样顺应于自然,建立在自然体系之下。萨沃伊与自然处于相同的等级。
1 构图方法中的古典原则
萨沃伊的几何象征性、古典意味与文艺复兴时期的府邸相比较,以美狄奇府邸为例(图2,3),可以看出萨沃伊同美狄奇府邸一样几乎是正方形的平面。而它的U形底层及位于中轴线上的坡道可以视为对美狄奇府邸的中心性和双轴线的隐喻。不同的是美狄奇府邸是一个内敛的建筑,它坚持自身的集中性。而萨沃伊则是一个开放的体系,它在整个基地空间中创立了一个中心。这样空间的四个面就面向四个方向。整个天空都仿佛围绕着这个空间在运动。道格拉斯·格莱夫用图解法来分析萨沃伊:将别墅平面从入口处劈开。以坡道中线为界将平面的西部分成两支。将每一支都向各自的方向推,把U形平面扳回原状。这样萨沃伊就从一个现代的别墅(villa)还原成传统的府邸(palazzo)(图4)。它形成了一个内院建筑,内部为柱廊环抱的中厅,中间入口。这种传统建筑沿着中轴线的一系列空间变化在萨沃伊的总体布局中被保留了下来。但中心力量在从西立面开始的运动中逐步减弱。中厅的凝聚力现在已经扩散到外部壮美的田野中了。而二层平面,建筑与环境的关系同样可以看做是传统府邸的花园与建筑在空间上的内外翻转,从而将花园与建筑难分难舍地咬合在一起。它的剖面也可以通过相同的手法还原成古典的样式图5 。
重读萨沃伊
王又佳 孔宇航
--------------------------------------------------------------------------------
摘 要 中国对于现代建筑的引进是片断式的。试以作为现代建筑里程碑的萨沃伊为突破口,从对古典的继承、对环境创新及空间的突破等方面重读萨沃伊,其目的是希望能给读者在对现代建筑的理解方面以启迪。
萨沃伊新的环境观更突出地体现在它的屋顶花园上(图8)。萨沃伊的屋顶花园是与柯布西耶的整个建筑与城市规划思想相联的。“如果人站在草坪上,就不可能看得很远。而且草地潮湿又不卫生,并不适于在其间生活。因此真正的家庭花园应该在距地3.5 m处这样的屋顶花园,土壤干燥而卫生,同时又能看到比地面上更美的乡野风光。”1与帕拉迪奥的圆厅别墅相比(图9),柯布西耶将传统的花园组织在建筑的内部,建筑与花园咬合在一起。不管周围的环境如何,屋顶花园中总可以 “享受普照大地的阳光和广阔的天空”1。这样就使别墅独立于周围的环境,适用于一切基地。而圆厅别墅的花园组织在建筑的外部,四个界面都相同的建筑是主体,花园只是作为陪衬出现。从而体现出萨沃伊不同于传统建筑的崭新的环境理念。
雅典卫城中通过对宗教仪式流线的设计,完成了对和平使者——雅典娜——的顶礼膜拜。而在萨沃伊中,柯布西耶则通过这个光的仪式完成了对工业时代到来的热情歌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