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理学课件——药物效应动力学

合集下载

药理学课件 第一章 药物效应动力学

药理学课件   第一章 药物效应动力学
原因:个体差异、病理状态或药物合用
由于病人对药物敏感性高,
用量过大或过久对机体功能、形态产生损害。
急性毒性 LD50 慢性毒性
后遗效应 residual effect
停药后血药浓度降至阈浓度以下时残存的生物效应
可是短暂的,由药物作用直接引起: 如腰麻后出现的尿潴留; 苯巴比妥催眠 头晕、困倦
半抗原, 生物制品 全抗原 与剂量无关 仅见于少数过敏质病人
青霉素 链霉素 氯霉素 磺胺
补体
Ⅰ型过敏反应 休克,哮喘 Ⅱ型溶细胞反应 溶血, Ⅲ型免疫复合物反应 类风湿
T 细胞 迟发型Ⅳ型变态反应 移植排除
特异质反应 (idiosyncrasy)
少数病人由于基因变异或缺陷,药动学和药效 学过程异常,用药后发生与药物本身药理作用无关 的有害反应。
25
第三节 药物作用机理
① 特异性作用: 药物能与靶蛋白(受体、酶、离子通道等)特异性结合, 诱发特定的细胞内信号转导、生理、生化效应; 这类药物与靶蛋白的亲和性高,效价强度较大.
② 非特异性作用: 药物通过改变细胞周围的理化条件发挥药效,其效应与药物的 理化性质有关,如解离度、溶解度、酸碱度、渗透压等; 选择性较差;效价强度较小。
二 药物治疗作用 therapeutic effect
指符合用药目的、 具有防治疾病效果的作用
预防: 疫苗 抗感染
具有防治疾病效果
对因治疗 etiological treatment 针对病因治疗 对症治疗 symptomatic treatment 改善症状,不除病因
急则治标,缓则治本
二、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 (ADR)
从量反应 量效曲线 所获参数
最小有效量—能引起药理效应的最小剂量 (阈剂量 threshold dose)

药理学第二章药物效应动力学优秀课件

药理学第二章药物效应动力学优秀课件
❖ 举例: (1)用抗菌药杀灭病原微生物,以控制传染病,是对因治疗。 (2)用解热镇痛药使发热病人体温下降,是对症治疗。
❖ 在某些重危急症如休克、惊厥、心力衰竭、高热、剧痛时, 对症治疗可能比对因治疗更为迫切。
不良反应
❖ 药物不良反应:凡不符合用药目的并对机体 不利的反应。
❖ 多数不良反应是药物固有效应的延伸,在一 般情况下是可以预知的,但不一定是可以避 免的,是非期望的药物作用。
药理学第二章药物 效应动力学
第二章 药物对机体的作用-药效学
1、掌握药物不良反应的类型 2、熟悉药物作用的主要类型
第一节 药物的作用及不良反应
• 药物作用:是指药物对机体的初始作用。 • 药理效应:是药物作用的结果,是机体反应的表现。
例如:去甲肾上腺素
激动血管平滑肌α受体 血管收缩 血压升高
一、药物的基本作用
二 药物作用的主要类型
(一) 局部作用和吸收作用
局部作用
吸收作用
是指未被吸收的 药物在用药部位 所呈现的作用。
是药物被吸收之后 随血液循环分布到 组织器官所发生的 作用又称全身作用
(二)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
直接作用
是指药物对其所 接触的器官、 细胞直接产生的 作用。
去甲间肾接上作腺用素
激动血管平滑肌α受体 是由于机体的整 血体管性收而缩通过机体 反射机制或生理 血性压调升节高间接产生 的药物作用。
不良反应
(3)后遗效应:指停药以后,血药浓度已降低至 阈浓度(最低有效浓度)以下时,仍残存的药 理效应。
苯巴比妥催眠 →次晨头晕、困倦
不良反应
(4)继发性反应:由药物的治疗作用所引起的不 良后果,也称治疗矛盾。如二重感染。 二重感染: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使敏感菌受 抑制,耐药菌过量增殖,而引起的新的感染。 如伪膜性肠炎等。

药理学第3章药物效应动力学PPT课件

药理学第3章药物效应动力学PPT课件

药物的时效关系是药理学研究 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临床用 药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时效关系的表现形式
快速起效
延迟起效
持久作用
某些药物在短时间内即 可产生明显的药理效应, 如麻醉药、镇痛药等。
有些药物需要较长时间 才能发挥药效,如免疫 调节剂、抗肿瘤药物等。
一些药物在体内持续作 用较长时间,如长效抗 生素、长效避孕药等。
物代谢能力存在差异。
在临床用药时,需要根据患者的 年龄特点,选择合适的药物剂量 和给药方式,以确保安全有效。
性别差异
性别差异是指男性和女性对同一药物 的反应存在差异。
在临床用药时,需要考虑性别因素对 药物反应的影响,针对不同性别制定 个性化的用药方案。
女性的生理特征和荷尔蒙水平与男性 不同,可能影响药物的吸收、分布、 代谢和排泄。
药物效应的预测与评估
!『R controlleristPI ,P(CI FPasters: ( aparters -
said."olf.鸣.Y摇头 PCML and st and K by ( with, said
in: said said has C when", declared" ( a,
药物效应的预测与评估
不同剂型和给药途径会影响药物在体内的吸收、 分布、代谢和排泄,从而影响量效关系。
3
机体因素
年龄、性别、遗传因素、生理状态和病理状态等 机体因素也会影响药物的量效关系。
04
药物效应的时效关系
时效关系的概念
药物效应的时效关系是指药物 在体内作用的时间与药效之间 的关系。
药物的作用时间取决于药物的 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过 程。
• ory said said said (aster hasist

药理学第三章药物效应动力学PPT课件

药理学第三章药物效应动力学PPT课件

量效关系和构效关系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
在药物研发过程中,量效关系和构效 关系是重要的药理学研究内容。
通过构效关系的研究,可以预测新化 合物的药理作用,优化现有药物的结 构,提高的研究,可以确定药物 的剂量范围和最佳剂量,为临床用药 提供依据。
量效关系和构效关系的研究有助于加 速新药的研发进程,提高药物的疗效 和安全性。
选择性作用
指药物只对某些组织器官发生明显作 用,而对其他组织器官则无明显影响 或作用很小。
药物效应的影响因素
药物的理化性质
药物的剂量
药物的理化性质如脂溶性、解离度、分子 量等,可影响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 排泄,从而影响药物效应。
药物的剂量是影响药物效应的重要因素, 在一定范围内,随着药物剂量的增加,药 物的效应也会相应增强。
通过药物诱导或基因工程手段建立动物疾病模型,模拟人类疾病 状态。
药物处理与观察指标
给予动物不同剂量的药物,观察其生理、生化、行为等指标的变 化。
离体实验方法
1 2
器官灌流
将器官从动物体内取出后置于灌流系统中,保持 器官的正常生理功能。
药物作用机制研究
通过离体实验研究药物对器官功能的影响及其作 用机制。
感谢观看
某些药物在用药后短时间内即可 产生药理效应,如麻醉药、镇痛
药等。
短时程效应
一些药物在用药后数分钟至数小 时内产生药理效应,如抗组胺药、
平喘药等。
长时程效应
一些药物在用药后数小时至数天 甚至更长时间内产生药理效应,
如抗生素、免疫抑制剂等。
药物的残留作用和撤药反应
药物的残留作用
指药物在体内消除后,其效应仍然存在一段时间的现象。残留作用可能导致药物 过量的症状或戒断症状。

药理学第三章药物效应动力学ppt课件

药理学第三章药物效应动力学ppt课件
➢ 对症治疗:用药的目的在于改善疾病症状 (治标)。治标虽不能消除病病因,但能解 除病人的痛苦,在某些情况下甚至是必不可 少的。
6
不良反应
1. 副作用:药物固有的作用,是指药物在治疗量下 出现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作用,可给病人带来不适 或痛苦,但一般都较轻微,可预测。如阿托品。
2. 毒性反应:药物剂量过大或蓄积过多时发生的危 害性反应。毒性反应可能立即发生,称为急性毒 性;也可以在长期蓄积后逐渐产生称为慢性毒性。 此外,有些药物还具有“三致”作用:致癌、致 畸、致突变。
3. 后遗作用:停药后血浆药物浓度已降到阈浓度以 下时残存的生物效应。这种效应有时是非常短暂 的(如巴比妥引起的“宿醉”),也可以是比较 长久的(如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由于对垂 体前叶的负反馈作用,引起肾上腺皮质萎缩,一 旦停药,肾上腺功能低下,数月内难以恢复)。
7
不良反应
4.停药反应:长期用药突然停药后原有疾病加剧, 又称为反跳反应。如长期使用可乐定降压, 停药次日血压可剧烈回升。
亲和力x>y>z 内在活性 X=y=z
41
作用于受体的药物分类
1、激动药:为既有亲和力又有内在活性的药物。 它们能与受体结合,激动受体产生效应。
2、拮抗药:有较强的亲和力而无内在活性的药 物。它们本身不产生作用,但可拮抗激动药的 效应,对受体而言又称为阻断药。
42
激动药
激动药的分类
完全激动药(full agonist):能与受体结合 并激动受体而产生较强的效应 部分激动药(partial agonist):能与受体结 合,但仅产生较弱的激动效应,与激动剂并 用还可拮抗激动剂的部分效应
[DR] [RT]
=50% KD = [D]
亲和力

药理学第二章药物效应动力学ppt课件

药理学第二章药物效应动力学ppt课件
4. 极量(maximum dose) 国家药典规 定对某些药物允许使用的最高剂量。
27
5. 治疗量(常用量):比阈剂量大,比 极量小的剂量。 6. 最小中毒量:刚引起中毒的剂量。 7. 致死量(lethal dose): 导致死亡的 剂量。
28
作用强度 无 效

极 量
常用量
中致 毒死 量量


(五)继发反应(secondary reaction) :
由于药物的治疗作用所引起的不良反 应,又称治疗矛盾,如四环素引起的 菌群交替症。
21
(六)特异质反应(idiocrasy) :指 少数特特异质病人对某些药物特别敏 感,产生作用性质可能与常人不同的 损害性反应,如G-6-PD缺乏。
反应程度与剂量成正比。
受体其分相子应只的占受细体胞结的合极,微小部 分 ,产而生D特-R定复的合生物理能效够应激。活一 系列生物放大系统,应用微量 的药物即能引起高度生理活性。
药解态其受 体 药 到物离,原内体 物 饱与处药形有数 与 和受于物。特目 受 。体动解定有 体的态离的限 结结 平 后分, 合合 衡 仍布可且与 状 是点达在,
第二章 药物效应动力学
药效学是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 作用的机制,作用强度与剂量之间的 关系以及临床适应症等。
第一节 药物的基本作用 一、方式/类型
1
1. 药物作用:是指药物与机体细胞间的 初始作用,是动因,是分子反应机制。
2. 药物效应(宏观):是药物引起 机体器官原有机能的改变,指药物作 用的结果。
30
(1)强度(效价):药物产生一定效 应所需要的剂量。剂量与效价成反比。
(2)效能:指药物产生最大效应的能 力。此时增加剂量,效应不再增强。

药物效应动力学(药理学课件)

药物效应动力学(药理学课件)

向下调节
长期应用激动药,组织或细胞对 药物的敏感性降低,使受体数目减少、 亲和力和效应力减弱 ,称为向下调 节。
如服用β-受体激动药异丙肾上腺 素治哮喘,可使受体向下调节,敏感 性下降,疗效逐渐降低,长期用药易 出现耐受性。
二、药物作用的其他机制
改变理化环境
如抗酸药
影响物质转运
大剂量碘可抑制甲状腺 激素的释放。起到抗甲 状腺作用。
中医上提倡“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标本兼治” 这些至今仍然是临 床实践所遵循的原则。
二、不良反应
凡不符
合用药目的
或给机体带

来不适甚至
异 质
危害的反应,
反 应
统称为不良 停
反应。
药 反

副 是药物在治疗剂量时出现的与用药目 反 的无关的作用,也称为副作用。如阿 应 托品可。特点:可预知,不可避免。
一、防治作用
治疗作用
对因治疗 用药的目的在于消除原发致病因子,彻 底治愈疾病。又称治本。如抗生素杀灭 体内的病原微生物。
对症治疗 用药的目的在于改善疾病症状,减轻病 人痛苦。也称治标。高热时用解热镇痛 抗炎药来退热。
一、防治作用
治疗作用
一般情况下,对因治疗比对症治疗更为重要。但在危重急症时,对症治 疗的重要性不亚于对因治疗。如休克,惊厥,心力衰竭,高热等情况下。作 为二级病因,严重的症状可使病情进一步恶化。此时立即对症处理,以防病 情恶化,为我们对因治疗赢得宝贵时间。
影响离子通道
硝苯地平阻滞血管平滑 肌的钙通道,从而扩张 小动脉,降低血压。
参与干扰机体物质代谢
维生素D参与钙磷代谢,可 治疗佝偻病。
影响酶的活性
卡托普利可抑制血管紧张素转 换酶,减少血管紧张素Ⅱ的生 成。降低血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效应)
药理效应 机体器官原有功能水平的改变
• 凝血药
• 利尿剂 • 强心甙
加强凝血过程 减弱抗凝系统 抑制肾小管H2O、Na+重吸收
化学结构与药理效应 构效关系 (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择性不高,副作用多
二、治疗效果(Therapeutic effect)
[RT]=[R]+[DR]
代入 KD = [D]( [RT]- [DR]) [DR]
E =
Emax
[DR] [RT]
[D] =
KD+ [D]
[D] = 0 E = 0
[D]>>> KD E=Emax
[DR] =50%
[RT]
KD = [D]
亲和力 KD
(反比) pD2
平衡解离常数 药物与受体亲和力 有单位(浓度单位 mol/L) KD越大,药物与受体亲和力越小
1. 什么是量效关系? 2. 如何反映量效关系? 3. 从量效曲线上应掌握的药理学基本概念。
药理效应与剂量在一定范围内成比例关系。 阈剂量 效能 效价 半数有效量 半数致死量
安全性评价指标
1. 治疗指数(Therapeutic Index, TI) =LD50/ED50
2. 安全范围 ED95 ~ LD5之间的距离
亲和力指数 (正比) pD2 = -㏒KD
内在活性
E
[DR]
=
Emax
[RT]
0 ≤ ≤ 1
四 作用于受体的药物分类
1. 激动药 agonist 2. 拮抗药 antagonist
竞争性拮抗药 激动药Emax不变 激动药量效曲线右移 拮抗参数pA2
非竞争性拮抗药 Emax下降 曲线右移
五 受体类型
第二章 药物效应动力学
第一节 药物的基本作用 第二节 药物剂量与效应关系 第三节 药物与受体
第一节 药物的基本作用
一、药物作用 与 药理效应
( drug action ) ( pharmacological effect )
肾上腺素 肾上腺素
血压上升 激动血管平滑肌受体 (作用)
血管平滑肌收缩
血压上升
(二)毒性(toxic reaction)
用量大,可预知,应避免 • 急性毒性 CVS、CNS、R • 慢性毒性 肝、肾、骨髓、内分泌 • 特殊毒性 三致:致癌、致畸、致突变
(三)后遗效应(residual effect)
血浓阈浓度以下,残存药理效应 短期;长期
(四)停药反应(withdrawal reaction)
1. 门控离子通道型受体 2. G蛋白偶联型受体 3. 具有酪氨酸激酶活性受体 4. 细胞内受体
突停,原有疾病(症状)加剧
(五)变态反应(allergic reaction)
特点:•免疫反应 半抗原 •与剂量无关 •与药物原有效应无关 •药理性拮抗药无效
致敏物:药物 代谢产物 杂质
(六)特异质
特点: 非免疫反应 高敏体质 •与剂量有关 •症状与药物固有作用有关 •药理性拮抗药有效
第二节 药物剂量与效应关系 (Dose-effect relationship)
治疗作用 定义
治疗作用
对因治疗(etiological treatment) 对症治疗(symptomatic treatment)
三、不良反应(Adverse reaction)
定义 药源性疾病(drug induced disease)
(一)副作用(side reaction)
选择性低,治疗剂量,固有作用,可预料,随 用药目的而改变
95%有效量 5%致死量
第四节 药物与受体
一 认识过程
二 受体概念和特性:
• 蛋白质
胞膜、胞浆、细胞核
• 极高的识别能力
• 配体 a)内源性,激素、神经递质、血管 活性物质
b)外源性
• 高度选择性
• 饱和性
• 可逆性 可解离,可置换
三 受体与药物的相互作用
D+R DR
E
[D][R] KD = [DR]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