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为什么要绝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KEJICHAO
生存与繁衍的微妙关系
在动物世界里,如何获得更多更好的食物是动物们无时无刻不在思考的问题。
单从个体的角度来说,动物们把获得更大的存活能力作为头等大事是无可厚非的;但是从物种的角度来说,物种的生存更依赖个体的繁殖能力。
也就是说,一个物种能否在进化的长河中激流勇进,不仅要看个体是否具有相当的适应能力,还要看个体是否具有将基因传递给后代的能力。
没有食物就没有个体的生存,不能繁殖就没有种族的延续,食物和繁殖是缺一不可的。
面对自身生存和种群繁衍两个问题,动物必须在采食和繁殖之间进行选择。
五月中旬,麋鹿园里青草萋萋,凉风习习,夏季的炎热还没有侵袭大地,大围栏里的雄性麋鹿们已经开始烦躁不安。
雌鹿和小鹿形成一群,和往常一样安静地啃草,却时不时抬头,惶恐地张望;还有一群雄鹿在远处徜徉观望,有个别雄鹿小心翼翼地靠近雌鹿群,又马上惊跳远离。
目光锁定一只强壮的雄鹿,和平日威风凛凛的样子相比,现在的它似乎有些可笑:头上顶着一堆乱草,围着雌鹿群拔足狂奔;对周围的一切怒目相视,生怕任何一只雄鹿接近雌
鹿群;有时双蹄蹬地,有时鼻子喷气,或者俯头把它可怕的双角冲着雄鹿群示威,又要时不时地对雌鹿群长嚎两声宣布它的统治。
这就是这群麋鹿中的“鹿王”。
“鹿王”是雄鹿之间通过决斗产生的,一般都由一只强壮的雄鹿承担,它是占有和控制雌性群活动的优势雄鹿,而其它处在从属地位的雄鹿参与繁殖的机会很少。
有趣的是,在整个繁殖期中,鹿王与其它鹿不同,它一直处于不吃少喝的绝食状态,靠消耗体内脂肪维持生命。
繁殖期过后,鹿王已经变得十分虚弱,要度过很长一段恢复期。
对麋鹿这样的物种来说,如果繁殖是当务之急,动物有可能采取绝食的对策,以便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参与繁殖中去。
许多猫科动物在繁殖期中也处于禁食状态,而类似的情况不在少数。
什么抑制了它们的食欲?
其实,动物弃食物于不顾的行为,不是逆天道而为。
很多时候,它们因与人类“相似”的原因,而产生了“厌食症”,甚至出现绝食的情况。
生理原因。
食物是动物生存所需能量的基本来源,摄食行为是动物最基本的本能行为。
动物的大脑中有两个控制中枢和摄食行为有密切的关系,即位于大脑丘脑下部的“下丘脑边缘系统”,它包括位于下丘脑腹内侧的“饱食中枢”和位于下丘脑外侧的“饥饿中枢”,分别控制动物饱食和饥饿状态时的行为。
破坏动物的饱食中枢,会导致动物不知克制地采食,失去知饱的能力;破坏饥饿
中国科学院动物所 汤宋华 李春旺
动物为什么要绝食?
俗语道“鸟为食亡”,对动物来说食物是第一位的。
但是,动物偶尔也会像人
类一样“不食嗟来之食”,甚至发生“宠物小狗受到主人训斥后绝食身亡”的“极
端事件”。
那么,动物为什么要绝食?影响动物采食的因素何在?这些都要从动物
对食物的依赖说起。
44
45
KEJICHAO
(责任编辑 周一杨)
中枢,会导致动物拒食。
所以,动物摄食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会直接影响到动物的摄食行为,摄食中枢病变很可能会导致动物绝食。
基于这种原因,目前医学上常常采用大鼠作小儿厌食症的模型动物。
通过破坏大鼠的摄食中枢或给药等试验来控制大鼠的摄食行为,为小儿厌食症的研究提供参考。
除了摄食中枢的病变外,还有许多生理疾病可能导致动物绝食。
例如呼吸道疾病可能导致动物嗅觉丧失而抗拒食物;消化道疾病可能使动物丧失消化能力而导致绝食;动物视力受损会使动物看不到食物而影响进食等等。
因此,动物的摄食行为是受多种生理因素的影响,正常的摄食行为是健康的生理状态的综合体现,绝食则可能是生理疾病的一个症状。
践表明,如果随动物的身体状态选择饲料的颗粒大小,动物的育肥速度将大大提高。
某一特殊阶段,动物可能陷入绝食状态。
例如文章前面提到的麋鹿在发情期陷入绝食状态。
动物此时采取绝食对策,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参与繁殖活动,由此来提高繁殖成功率。
这种对策是有利于物种进化的。
因为要保存一个基因,必须最大限度地繁衍后代,以提高这种基因在后代中的出现频率。
而能参与繁殖的个体通常是那些在遗传上占“优势”的个体,它的“好基因”传递给后代的几率会大大提高。
所以繁殖期鹿王要把全部精力投资到繁殖中,食物成了权衡利弊后无暇兼顾的次要选择。
熊、獾等少数大型动物和许多小型动物具有冬眠的习性。
恒温动物为了满足活动的高消耗,需要有充足的食物供应。
然而,冬季的自然环境往往比较恶劣,食物来源没有保障。
此时,有些恒温动物陷入冬眠。
冬眠期间,动物代谢率极低,靠冬眠前在体内储备的脂肪就能安然度过严寒的冬季。
冬眠的动物不吃不喝,陷入绝食状态,完全是为现实环境所迫,是动物度过严寒的一种适应性对策。
动物绝食是否具有心理基础?提到心理因素,我们不免想到,人类绝食是表达愤慨情绪时常采用的手段。
那么在动物是否有类似的情况存在呢?法国著名的自然科学家笛卡儿曾否认动物具有心灵。
他认为,心理活动的基础是思维活动,而人类是具有思维能力的惟一生物。
可是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不可思议的例子让我们怀疑动物是否像我们想象中
那么简单。
大连某公园的雄丹顶鹤“丹丹”,因为雌丹顶鹤伴侣失踪,伤心绝食数日;还有文章开头提到的那则关于宠物小狗绝食的报道。
这些现象引发了人们对动物绝食现象的兴趣,关注的焦点是:动物绝食的动机和人类是否相同?动物绝食是不是也是出于不满、悲伤、焦虑?
近年来的研究证实,许多动物有一定的认知能力,它们能学习模仿,也可能表达一些情绪。
与人接触较多的动物,例如一些家庭宠物,常常表现得十分善解人意。
不可否认,动物的情绪确实能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
像前文提到的被主人训斥而绝食的小狗,主人平日奖罚分明,使小狗建立起反射,看到主人愤怒的表情,就会联想到曾经受过的严厉惩罚。
此时,小狗情绪紧张,害怕会再次受到同样的惩戒,它的内分泌系统和神经系统迅速对这种紧张状态做出反应:肾上腺素水平迅速提高,精神过度紧张使交感神经异常兴奋,进而导致食欲受到抑制。
于是小狗开始绝食。
换一个角度来说,小狗开始因为身体不适而被迫绝食,主人唏嘘不已,认为小狗是用绝食来表达愤慨。
其实,动物因为紧张而绝食和人在紧张时食欲不振是同样的道理。
综上所述,所有导致动物绝食的原因最终都会作用于动物机体,使其机体出现在生理水平上的异变而导致动物不进食,这个生理异变的过程是动物绝食的最根本原因。
○
环境原因。
环境质量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动物食欲,不适的环境可能导致动物绝食。
举例来说,农业用敌敌畏污染的水体可能导致水生动物食欲下降。
控制试验结果表明,在敌敌畏污染的水体中生活的金鱼,11天后陷入完全绝食的状态。
水体中的农药达到一定浓度,会影响动物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间接影响到身体的各个器官组织的活动,在行为上的表现则是不进食。
同样,大气污染和噪音也能影响一些动物的采食欲望。
食物原因。
动物对食物的喜好主要受3个方面的影响:视觉、嗅觉、味觉。
食物的形状、色彩会直接影响到动物的食欲。
动物对食物的喜好程度是不固定的,受身体状态的影响,可能在某个阶段适口的食物在另一个阶段却不一定。
例如,养殖生产要重视饲料的质量,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