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六年级课外文言文--训练整理
上海教育出版社(沪教版)六年级文言文必备
六上通假字1.孰为汝多知乎知:通“智”,智慧2.山岛竦峙竦:通“耸”,高3.卿今当涂掌事涂:通“途”,掌事,掌管政事4.辑以羽翠辑:通“缉”,连缀5.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坐:通“座”,座位,供人坐的地方6.及反,市罢遂不得履反:通“返”,返回7.宣王说之说:通“悦”,高兴8.尊君在不不:通“否”古今异义1.陈太丘与友期行古义:约定今义:日期或盼望2.太丘舍去古义:离开今义: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3.下车引之古义:拉今义:带领4.元方人门不顾古义:回头看今义:照顾5.相委而去古义:放弃,舍弃今义:委托6.及其日中如探汤古义:热水今义:菜或面做的稀状食物7.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古义:距离今义:到......(用于从所在地到另一个地方)8.歌以咏志古义:指写诗歌今义:歌曲或唱歌9.水何澹澹古义:多么今义:为什么10.造化钟神秀古义:聚集今义:指一种计时的器具11.水光潋晴方好古义:刚刚,正好今义:四个角都是90度直角的四边形或六个面都是方形的立体;人的品行端正;一边或一面;地区,地域;办法吗,做法,技巧;正在,量词12.蜀之鄙有二僧古义:边境今义:品质低下13.顾不如蜀鄙之僧哉古义:反而,难道今义:看,照管,注意14.贫者语于富者日古义:告诉,说今义:话语,说话15.子何恃而往古义:敬称,相当于您今义:儿子16.饰以玫瑰古义:文中指美玉今义:一种花的名字17.郑人有欲买履者古义:鞋子今义:踩,脚步,履行18.湣王立古义:即位今义:站立19.终亡其酒古义:失掉今义:死亡20.但当涉猎古义:只今义:转折连词2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古义:研究今义:治理22.见往事耳古义:历史今义:过去的事情23.及鲁肃过寻阳古义:到今义:经过词类活用1.陈太丘与友期行名词活用为动词,相约,约定2.孔子东游名词作状语,到东方3.而日中时近也近,远:形容词作代动词,离人近,离人远4.歌以咏志名词作代动词,写诗歌5.东临碣石名词作状语,向东6.造化钟神秀形容词作名词,这里指神奇、秀丽的景色7.一览众山小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小特殊句式1.省略句(1)太丘舍去“舍”后面省略宾语“之”(代词,代那位朋友)(2)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以”后面省略了“之”字,应为“以之告富者”,译为“把去南海这件事告诉了富和尚”(3)肃遂拜蒙田“拜”后省略介词“于”,可补充为“肃遂拜于蒙田”2.倒装句:(1)孰为汝多知乎谓语前置,起强调作用,应为“孰为汝知多乎”3.宾语前置:(1)吾欲之南海,何如“何”作“如”的宾语前置,应为“如何”,译为“怎么样呢”(2)子何恃而往“何”作“恃”的宾语前置,应为“恃何”,译为“凭借什么”(3)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何见事”是宾语前置,应为“大兄见何事之晚乎”,译为“长兄知道这件事太晚啊”4.介宾短语后置:蒙辞以军中多务“以军中多务”为介宾短语后置,应为“蒙以军中多务辞”,译为“吕蒙以军中事务多来推辞”一词多用1.为: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动词,是孰为汝多知乎动词,以为,认为为栏之柜动词,做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介词,给吾能为之足子安能为之足动词,画2.其:问其故代词,指两小儿及其日中代词,它,指太阳3.之: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代词,它人之为学者有难易乎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可不译蜀之鄙有二僧助词,的吾欲之南海助词,到为栏之柜结构助词,的至之而忘操之结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宣王说之代词,指南郭先生4.而:子何恃而往连词,表示承接关系,不译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连词,表示转折关系,不译5.当:当涂掌事与“涂”连用译为“当道,当权”但当涉猎应当6.见:见往事耳动词,知道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动词,认清,识别7.度: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动词,测量吾忘持度名词,尺码8.足:数人饮之不足足够画蛇添足脚六下通假字:1.不亦说乎通“悦”,愉快,高兴2.是知也通“智”,明智,聪明3.亲戚畔之通“叛”,背叛4.螳螂委身曲附通“跗”,脚背5.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通“旁”,旁边古今异义:1.七里之郭古义:外城今义:池塘2.池非不深也古义:护城河今义:池塘3.委而去之古义:离开今义:到......去4.委而去之古义:放弃今义:地域5.亲戚畔之古义:指父母兄弟等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词类活用:1.温故而知新形容词作名词,旧知识,新知识2.学而时习之名词作状语,按时3.环而攻之而不胜名词作状语,围4.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巩固5.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名词作动词,限制6.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形容词作动词,震慑,征服7.蝉高居悲,鸣饮露形容词作动词,放声特殊句式:1.省略句:(1)可以为师矣“以为”是“以之为”的省略,之,指代能温故而知新的人(2)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省略了“择”(3)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省略主语,楚人2.固定句式:不亦说乎“不亦......乎”表反问,可译为“不也......吗”3.判断句: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一词多义:1.而:学而时习之连词,表承接,然后温故而知新连词,表承接,就人不知而不愠连词,表转折,却2.以:可以为师矣介词,凭,靠终夜不寝,以思连词,用来3.知:人不知而不愠知道,了解知之为知之明白不知为不知,是知也通“智”,聪明温故而知新知道,领悟4.利:天时不如地利有利条件兵革非不坚利锋利5.之:三里之城的,助词多助之多到天下顺之代词,指得道者6.故:人问其故原因温故而知新原来的,旧的7.延:延颈欲啄螳螂伸长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于晏子迎接,引进。
六年级沪教版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理解难点知识习题
六年级沪教版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理解难点知识习题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1. 课内阅读。
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
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日:“此画斗牛也。
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
”处士笑而然之。
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
”不可改也。
[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是( )。
A.所宝以百数(宝贝)B.拊掌大笑(拍手)C.今乃掉尾而斗(翘起尾巴)D.处士笑而然之(认为……是错的)[2]翻译下面的句子。
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有( )。
A.艺术也是源于生活的,要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不能凭空想象B.艺术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所以可以不符合实际C.知错就改是一种可贵的精神品质2.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学弈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1]“诲”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
[2]找出两个人学弈时不同表现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选出朗读节奏停顿正确的一项( )A.思/援弓缴/而射之B.思援/弓缴/而射之C.思援弓/缴/而射之[4]本文要说明的道理,正确的一项是( )A.学习要善于观察,实事求是。
B.两个人学习结果不同,是因为智力上有差别。
C.学习应专心,不可三心二意。
3. 阅读下文,完成下题。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①,歆辄难之。
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
歆曰:“本所以疑②,正为此耳。
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
12-课外文言文(一)整体把握 考点梳理+专项练习——上海市六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五四学制)
课外文言文阅读(一)整体把握(一)课外文言文阅读的方法1.快速浏览题目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有个特点:有的题目选项出示了文中某些关键字词的意思,有的题目则提示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可使我们快速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2.结合注释速读全文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对于一些难懂的文言字词一般都会给出注释。
遇到个别疑难词句像“绊脚石”一样横在途中,我们就要联系上下文认真推敲,可用猜想的方法来解决。
实在解决不了的,千万别停下来苦苦思索,而应继续阅读。
总之,速度全文,不求完全读懂,能明白文章的大致意思就可以了。
阅读时注意圈划人物、主要情节、故事结局。
(二)答题技巧课外文言文阅读问题设计有三种类型,即词语解释题、句子翻译题和内容理解题。
对于不同的题目则采用不同的解题方法。
1.词语解释题。
这类题目多数是考查文言实词中一词多义、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现象,而这些文言实词基本上都是同学们在课内文言文中学习过的。
解题时,应先套用我们学习过的文言实词的意思,再联系上下文检验,经检验意思通顺,则为正确答案。
有时也可以借助语法结构,通过组词来解释词义。
或者通过字形推知字义。
2.句子翻译题。
两种题型出现:选择题与直接翻译选择题相对简单,可以把握住关键词,用排除法来筛选出正确答案;直接翻译题:翻译句子要解释出关键的字词的意思,尤其重视动词。
应该在直译的基础上意译。
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年号、人名、地名、官名、书名、国名等专有名词保留原样,不用翻译。
例:蜀中(地名)有杜处士(人名)。
(2)句子中没有实际意义的词语应删去。
例:此画斗牛也!这个句子可译为:这画的是斗牛呀。
“……也”表判断,无义,应删去。
(3)所翻译的句子若是省略句,则要把省略了的成分增补出来。
例: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这个句子可以译为:(伯牙)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
方法总结:第一步:通读语句、整体理解;第二步:找得分点、发现“生词”;第三步:理清句式、调整语序;第四步:草拟底稿、连词成句;第五步:调整至答卷。
(完整版)上海六年级上册语文课外文言文汇编30篇,推荐文档
六上课外文言文 30 篇(一)阅读下文,完成第 11——14 题(9 分)(苏秦)潦倒而归。
妻不下絍①,嫂不为炊,父母不以为子。
苏秦乃叹曰:“此皆秦之罪也!”乃发愤读书,曰:“安有说人主而不得者乎?”读书欲睡,引锥②自刺其股③,血流至足。
后卒④合齐、楚、燕、赵、魏、韩抗秦,佩六国相印。
(根据《战国策》改写)【注释】①絍(rèn):织布帛的纱缕。
②锥(zhuī):一头尖锐,可扎窟窿的工具。
③股:大腿。
④卒:最后。
11.解释加点字:(2 分)(1)引锥自刺其股()(2)血流至足()12.对画线句意思理解最正确的一项是()(2 分)A.怎么有游说君主却不能够得到的人呢?B.怎么有让君王感到高兴却不能够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呢?C.哪里有游说君主却不能够成功的道理呢?D. 哪里有对别人家的主子讲话却不能够成功的道理呢?13.苏秦“发愤读书”的具体表现是“”。
(2 分)14.苏秦从“潦倒而归”到“佩六国相印”的经历,给我们什么启发?(3 分)(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 ----- 14 题(9 分)11.(2 分)(1)取过来,拿出(1 分)(2)脚(1 分)12.(2 分)C13.(2 分)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14.(3 分,意近即可)学习要勤奋刻苦,才能学有所成。
想获得巨大的成功,就要下定决心,付出艰苦卓绝的努力。
不要怕暂时的失利,只有付出艰苦的努力,才有可能取得成功。
面对生活的挫折或人生的困境,要勇于自省,下定决心,发奋图强,百折不挠,才有可能取得成功。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 11——13 题(6 分)杀驼破瓮①昔有一人,于瓮中盛谷。
骆驼入头瓮中食谷,首不得出。
既②得不出,其人以为忧。
有一老人来语之,曰:“汝莫愁,吾教汝出,汝当斩头,自能出之。
”即用③其语,以刀斩头。
既杀驼,而复破瓮,如此痴人,为世人所笑。
【注释】①瓮:一种口小腹大的盛器②既:已经③用:采纳11.对“既得不出,其人以为忧”翻译正确的一项是()(2 分)A.那个人已经不能让骆驼的头出来了,就为此事发愁。
上海六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7篇
六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7篇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习题。
1、得过且过五台山有鸟,名曰寒号虫,四足,肉翅,不能飞。
其粪即“五灵脂”。
当盛暑时,毛羽文采绚烂,乃自鸣曰:“凤凰不如我!”比至深冬严寒之际,毛羽脱落,若雏,遂自鸣曰:“得过且过。
”1.解释下列词语中加粗字的意思。
(1)比至()(2)遂自鸣曰()(3)得过且过()2.翻译下面的句子。
比至深冬严寒之际,毛羽脱落。
___________________3.请说说这则故事带给你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2、陶侃惜谷陶侃①尝出游,见人持一把未熟稻,侃问:“用此何为?”人云:“行道所见,聊取之耳。
”侃大怒诘曰:“汝既不田,而戏贼②人稻!”执③而鞭之。
是以百姓勤于农植,家给人足。
(注释)①陶侃:东晋名将。
②贼:伤害。
③执:抓住。
1.解释下列加粗的字。
(1)见人持()(2)人云()2.以下与“执而鞭之”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推门而入B.出淤泥而不染C.不约而同D.不劳而获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是以百姓勤于农植,家给人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这则故事中,陶侃的做法表明了他是一个怎样的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岳飞年少有志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人。
少负气节,沉厚寡言。
天资敏悟,强①记书传,尤好《左氏春秋》及孙吴兵法。
家贫,拾薪为烛,诵习达旦,不寐。
生有神力,未冠,能挽引三百斤②。
学射于周同③。
同射三矢,皆中的,以示飞。
飞引弓一发,破其筈④;再发,又中。
同大惊,以所爱良弓赠之。
飞由得益自练习,尽得回术。
【注释】强:擅长于。
②斤:表示弓的强度的单位。
③周同:人名,擅长射箭。
④筈(kuò):箭的尾部。
1.解释下列语句中的加粗的字。
(1)少负气节()(2)未冠()(3)同射三矢()(4)飞引弓一发()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沪教版六年级上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考点知识练习
沪教版六年级上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考点知识练习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文言文阅读理解1. 阅读文言文《执竿入城》,完成后面的习题。
执竿入城鲁①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
俄②有老父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③依而截之。
世之愚,莫之及也。
(注释)①鲁:鲁国。
②俄:不一会儿。
③遂:于是,就。
[1]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出停顿。
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2]给句子中的“之”选择正确的解释。
之:①的;②代词,代指长竿;③代词,代指那个“执长竿入城门者。
”遂依而截之(_____)世之愚(_____)莫之及也(_____)[3]将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用自己的话写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下面哪个成语跟这个故事的寓意最贴近?()A.南辕北辙B.亡羊补牢C.守株待兔D.刻舟求剑2. 阅读《嗟来之食》,完成习题。
嗟来之食齐大饥,黔敖①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
有饿者蒙袂辑屦②,贸贸然③来。
黔敖左奉④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
”从而谢⑤焉,终不食而死。
曾子⑥闻之,曰:“微与⑦!其嗟也,可去,其谢也,可食。
”摘自《礼记·檀弓下》注:①黔敖:春秋时齐国一富翁。
②蒙袂辑屦:用衣袖蒙着脸,拖着疲惫不稳的脚步。
③贸贸然:眼不明亮而莽撞前行的样子。
④奉:捧。
⑤从而谢:黔敖追上去表示道歉。
⑥曾子:孔子学生,名参,字子舆,春秋末鲁国人。
⑦微与:小事情啊!微,细小。
与,句末语气助词。
[1]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1)黔敖为食于路(______)(2)以待饿者而食之(______)(3)嗟!来食(______)(4)予唯不食嗟来之食(______)(4)以至于斯也(______)(6)可去(______)(7)其谢也(______)[2]翻译下列句子。
六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
小学六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一)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
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邑人大姓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衡能说《诗》,时人为之语曰:“无说《诗》,匡鼎来。
匡说《诗》,解人颐。
”鼎,衡小名也。
邑人畏服之如是,闻者皆解颐欢笑。
1.文中一个家喻户晓的典故是:()2.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邻舍有烛而不逮:不给他B.衡乃与其佣作:雇佣劳作C.而不求偿:报偿D.邑人畏服之如是:同乡(二)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遽①契②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③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④?【注】①遽(jù):急忙、立刻。
②契(qì):用刀子雕刻。
③契者:雕刻的地方。
④惑:迷惑、糊涂。
④“不……乎”是一种委婉的反问方式。
1.试将文中划线句子的意思用自己的话写出来。
2.这是我们熟悉的一个寓言故事,可概括成一个成语:()3.你还积累过许多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请写出两个:()、()(三)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①难之②。
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
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③。
既已纳其自托④,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
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注】①辄:就。
②难之:对这件事感到为难。
③耳:罢了。
④既已纳其自托:既然已经接纳了他来船上托身。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字。
①俱乘船避难()②幸尚宽()③后贼追至()④携拯如初()2.用现代汉语写出“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一句的意思。
3.从文段内容看,你认为华歆和王朗谁优谁劣?写写你的理由。
(四)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沪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校外专项练习
沪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校外专项练习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1. 语段阅读。
此画斗牛也。
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
[1]“此画”指__________画的《__________》。
[2]“搐”的意思是__________,“谬”的意思是__________。
[3]这句话是__________(谁)说的,他认为______________。
2. 阅读材料。
学弈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曰:非然也。
[1]背诵课文,在横线上补充句子。
[2]下列句子中,停顿不恰当的是()A.使弈秋/诲二人弈B.惟弈/秋之为听C.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3]根据课文内容,写出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通国:________________ 善:________________ 援:________________ 弗若:________________ 之:________________ 然:________________ [4]用自己的话写写下面句子的意思。
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学完这篇文言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请结合这学期在家上网课的经历写写你的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螳螂捕蝉(原文)吴王欲伐荆,告其左右曰:“敢有谏(jiàn)者死!”舍人有少孺子者欲谏不敢,则怀丸操弹,游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
吴王曰:“子来,何苦沾衣如此?”对曰:“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呜,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旁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
六年级语文试题及课外文言文选
一、句子默写1.默写。
(1)九曲黄河万里沙,____________________。
(《浪淘沙》)(2)____________________,山青花欲燃。
(《绝句》)(3)善哉乎鼓琴!____________________若流水。
(《伯牙鼓琴》)(4)____________________,江清月近人。
(《宿建德江》)(5)我们可以用杜牧在《江南春》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现江南生机勃勃、广阔无边的春色。
二、对比阅读阅读下面诗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其一)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乙)书戴嵩画牛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
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
”处士笑而然之。
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
”不可改也。
2.甲诗和乙文的作者都是__________代的文学家__________(人名)。
3.解释加点的词语:黑云翻墨未遮山:__________ 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__________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注意加点字的意思。
锦囊玉轴__________5.作者想用乙文告诉大家的道理是:__________6.以下选项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甲诗标题和乙文标题中的“书”字都是“写,记”的意思。
B.甲诗中的“跳珠”和“入”字都生动表现了雨点飞溅的画面。
C.乙文的“处士”“笑而然之”表现了他因被牧童批评后的恼怒。
D.作者擅长生动描写,甲诗的景物和乙文的人物情态都跃然纸上。
三、现代文阅读阅读下列选段,完成下面小题(甲)夏天里的成长(节选)①生物从小到大,本来是天天长的,不过夏天的长是飞快的长,跳跃的长,活生生的看得见的长。
你在棚架上看瓜藤,一天可以长出几寸;你到竹子林、高粱地里听声音,在叭叭的声响里,一夜可以多出半节。
六年级沪教版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积累练习
六年级沪教版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积累练习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文言文阅读理解1.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智子疑邻宋有富人,天雨墙坏。
其子日:“不筑,必将有盗。
”其邻人之父亦云。
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1]下面带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天雨墙坏。
雨:下雨B.其邻人之父亦云。
父:父亲C.暮而果大亡其财。
亡:丢失D.其家甚智其子。
甚:很,十分[2]朗读下面这句话,停顿正确的是( )A.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B.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C.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D.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有富人,天雨墙坏。
翻译:宋国有个富人,天下丽毁坏了墙B.暮而果大亡其财。
翻译:晚上果然丢失了大量钱财。
C.不筑,必将有盗翻译:不把它修好,一定会有小偷进来。
D.其家甚智其子。
翻译:他家的那个孩子十分聪明。
[4]这个故事主要想告诉我们( )A.出现问题要及时补救。
B.富人儿子非常聪明。
C.评价一个人要客观公正。
D.做人不要多管闲事。
2. 阅读训练。
伯牙绝弦伯牙善鼓琴①,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②,钟子期曰:善哉③,峨峨兮若泰山④!”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⑤兮若江河!”伯牙所念⑥,钟子期必得之⑦。
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⑧,乃破琴绝弦⑨,终身不复鼓⑩。
——选自《列子》(注释)①善:擅长,善于。
鼓:弹。
②志在高山:心里想到高山。
③善哉:语气词,表示感叹,意为“好啊”“妙啊”。
④峨峨:高。
兮:语气助词,相当于“啊”。
若:好像。
⑤洋洋:形容广大的样子。
⑥所念;指伯牙心里所想的,所要表达的内容。
⑦必:一定。
得之:知道,明白。
必定准确地知道。
⑧谓:认为。
觉得。
知音:本义指能听懂琴声的人,这里指理解自己心意、志趣相同和有共同语言的人。
⑨破琴绝弦:把琴摔坏,把弦拉断。
上海--六年级课外文言文--训练整理
[课外文言文](五)猿母中箭僧悟空在江外,见一猿坐树梢,弋人①伺其便,射之,正中母腹。
母呼其雄至,付子已,哀鸣数声,乃拔箭堕地而死。
射者折矢弃弓,誓不复射。
(《墨客挥犀·三》)[注释]①弋人:射鸟的人。
即下文的“射者”。
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付子已.()2. 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画线句。
射者折矢弃弓,誓不复射3. 用自己的话回答,射者为什么“誓不复射”?4.读了这则故事,你有什么体会?(十四)赵人患鼠赵人患鼠,乞猫于中山。
中山人予之,猫善.捕鼠与鸡。
月余,鼠尽而其鸡亦尽。
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①去诸?”其父曰:“是非若②所知也。
吾之患在鼠,不在乎无鸡。
夫有鼠则窃吾食,毁吾衣,穿吾垣墉③,坏伤吾器用,吾将饥寒焉。
不病于④无鸡乎?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若之何而去夫猫也!”[注释]①盍:何不。
②若:你。
③垣墉:泛称墙。
④病于:病,有害。
于,比。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1)猫善.捕鼠与鸡()(2)弗食.鸡则已耳()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画线句。
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去诸?”3.“猫善捕鼠与鸡”的特点表现在4、这则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十八)东坡逸事东坡为.钱塘守时,民有诉扇肆①负债二万者,逮至则曰:“天久雨且寒,有扇莫售,非不肯偿也。
”公令以扇二十来,就判字笔②随意作行、草③与枯木、竹石以付之。
才出门,人竟以千钱取一扇,所持立尽。
遂悉偿所负.。
[注释]①肆:商店。
②判字笔:判案所用的毛笔。
③行、草:行书、草书。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1)东坡为.钱塘守时()(2)遂悉偿所负.()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画线句天久雨且寒,有扇莫售,非不肯偿也。
2.“就判字笔随意作行、草”中的“随意”一词有什么作用?4.读了这则故事,你有什么启发?(二十)赵母训子赵武孟初以驰骋田猎为事,尝获肥鲜以遗母,母泣曰:汝不读书而田猎,如是吾无望.矣!竟不食.其膳。
武孟感激勤学,遂博通经史,举进士,官至右台侍御史。
14-课外文言文(三)翻译技巧 考点梳理+专项练习——上海市六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五四学制)
课外文言文(三)翻译技巧(一)翻译原则翻译原则:信·达·雅直译为主,意译为辅“信”“达”“雅”它是由我国清末新兴启蒙思想家严复提出的,他在《天演论》中的“译例言”讲到:“译事三难:信、达、雅。
求其信已大难矣,顾信矣不达,虽译犹不译也,则达尚焉。
“信”指意义不悖原文,即是译文要准确,不偏离,不遗漏,也不要随意增减意思;“达”指不拘泥于原文形式,译文通顺明白;“雅”则指译文时选用的词语要得体,追求文章本身的古雅,简明优雅。
(二)翻译“六字法”1.留“留”,就是保留。
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年号、人名、地名、官名、物名、书名、国名、器物名、度量衡单位等专有名词保留原样,不用翻译。
蜀中(地名)有杜处士(人名)。
2.删“删”,就是删除。
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
比如有的文章在句子的结尾会有一些语气词,它的作用是增强语气,这样的词语我们就可以不翻译。
句子中没有实际意义的词还包括:发语词、凑足音节的助词、结构倒装的标志性词语、句中表停顿的词、个别连词等。
例:此画斗牛也!这个句子可译为:这画的是斗牛呀。
“……也”表判断,无义,应删去。
3.补“补”,就是增补。
(1)加字组词法解词①变单音词为双音词例如:“有一牧童见之”中,“一”为“一个”,“见”为看见,解释为“有一个牧童看见了戴嵩画的牛”。
②数词后面增加量词例如“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如故。
”这句话译为:撤去围幕一看里面,一个人、一张桌子、一把扇子、一块醒木像以前一样。
(2)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或语句。
(注意:补出省略的成分或语句要加括号)例: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这个句子可以译为:(伯牙)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
4.换“换”,即换字法解词。
用现代汉语词汇替代文言词汇、术语、惯用语等;词类活用词换成活用后的词;通假字换成本字等。
例如“吾、余、予”等换成“我”;“尔、汝”等换成“你”。
六年级沪教版上册语文专项文言文阅读理解日常针对练习精编题型
六年级沪教版上册语文专项文言文阅读理解日常针对练习精编题型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滥竽充数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
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
宣王死,湣(mǐn)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1]南郭处士本不会吹竽,可他却为齐宣王吹竽多年,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给划横线的字注音并翻译全句。
①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宣王死,泯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廪食以数百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此故事适用于那些(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4]成语(___________)就出自本文,比喻的是(__________)2. 文言文阅读。
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
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邑人大姓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衡能说《诗》,时人为之语曰:“无说《诗》,匡鼎来。
匡说《诗》,解人颐。
”鼎,衡小名也。
邑人畏服之如是,闻者皆解颐欢笑。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邻舍有烛而不逮不逮:不给他B.衡乃与其佣作佣作:雇佣劳作C.而不求偿偿:报偿D.邑人畏服之如是邑人:同乡[2]文中一个家喻户晓的典故是:____________[3]本文记述了有关匡衡的几个故事?读后你有什么感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古诗文阅读。
六年级沪教版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复习
六年级沪教版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复习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1. 文言文阅读。
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
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
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
”处士笑而然之。
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
”不可改也。
[1]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是()A.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
B.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2]解释下面词语的意思。
拊掌(_______)然之(_______)[3]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
”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这个小故事对你有什么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古文我也懂。
南辕北辙有人于太行之北面而持其驾①,告臣曰:“我欲之②楚。
”臣曰:“君之楚,奚为北面?”曰:“吾马良。
”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
”曰:“吾用③多。
”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
”曰:“吾御者④善。
”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此所谓南其辕而北其辙也。
注释:①持其驾:拿着缰绳,驾着他的车子。
②之:动词,往,到。
③用:资用,即路费。
④御者:驾车的仆夫。
[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两个句子。
(1)君之楚,奚为北面?_____________________(2)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____________________[2]成语“南辕北辙”比喻__________。
3.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学弈(yì)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hú)将至,思援弓缴[zhuó]而射之。
2022年沪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课间习题
2022年沪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课间习题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1.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铸砚示志宋,桑维翰,人丑形怪,身短面长。
常临鉴自奇曰:“七尺之躯,不如一尺之面。
”屡举进士,试官恶其姓与“丧”同音,不取。
或劝改业,翰乃自铸铁砚以示人,曰:“砚穿则易。
”卒以进士及第。
[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
①或劝改业________②砚穿则易________[2]对文中划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桑维翰才亲自铸了一个铁砚台来向别人示威。
B.桑维翰就亲自铸了一个铁做的砚台给别人看。
C.桑维翰才亲自铸了一个铁做的砚台给别人看。
D.桑维翰就亲自铸了一个铁做的砚台送给别人。
[3]桑维翰对自己的长相的态度是“________”(用文中的字回答)[4]读了本文,你获得的启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阅读下面的古文,完成练习。
两小儿辩日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1]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
(1)问其故______ (2)及日中则如盘盂______(3)及其日中如探汤______ (4)孰为汝多知乎______[2]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划分两处)孰为汝多知乎?[3]根据古文内容填空。
一儿觉得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得人近,因为__________;中午的时候离得人远,因为___________。
一儿觉得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得人远,因为__________;中午的时候离得人近,因为___________。
[4]读了这则短文,我们可以获得很多启示,如:(1)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3. 读小古文,完成练习。
六年级语文上册沪教版专项文言文阅读理解知识点针对训练题精编
六年级语文上册沪教版专项文言文阅读理解知识点针对训练题精编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 文言文阅读。
伯牙绝弦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
钟子期曰:②“__________!”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1]在文中括号里写上带点字的解释。
[2]把文中句子补充完整,再解释句子含义: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读了这个故事,我体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读《管宁割席》,完成练习。
管宁割席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
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①而掷去之。
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②(miǎn)过门者,宁读书如故,歆废书③出观。
宁割席④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注释)①捉:拿起来,举起,握。
②轩冕:指古代士大夫所乘的华贵车辆。
轩:古代的一种有围棚的车。
冕:古代地位在大夫以上的官戴的帽,这里指贵官。
③废书:放下书。
废:停止。
④席:坐具,坐垫。
古代人常铺席于地,坐在席子上面。
现在摆酒称筵席,就是沿用这个意思。
[1]翻译下面的句子。
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本文写了两件事,分别是:(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从《管宁割席》这个小故事,可以看出管宁是一个()的人。
A.淡泊名利、非常清高B.爱恨分明、勤学好问3. 阅读理解。
楚人学舟楚人有习操舟者,其始折①旋②疾徐,惟舟师之是听。
于是小试洲渚之间,所向莫不如意,逐以为尽操舟之术,遽谢舟师,椎③鼓径进,亟④犯⑤大险,乃四顾胆落,坠桀失柁⑥。
上海六年级下语文期中练习卷
语文练习卷一、文言文阅读(一)默写1、古木阴中系短篷,。
2、,花重锦官城。
3、不惜千金买宝刀,。
4、,洒去犹能化碧涛。
5、窗竹影摇书案上,。
6、,玉碗盛来琥珀光。
7、晴川历历汉阳树,。
8、,谁家新燕啄春泥。
9、男儿何不带吴钩,。
10、,忍死须臾待杜根。
11、我自横刀向天笑,。
12、,雨后全无叶底花。
(二)诗歌鉴赏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3、这首诗的作者是时代的(人名)14、“乡关”在诗中的意思是15、“qiqi”在文中的意思是16、诗中融入古代传说的诗句是17、下列与“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所抒情感相似的一项是A、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B、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C、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D、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18、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前两联充满虚实结合的意境美,烘托黄鹤楼高耸的雄姿B、诗句中多处运用叠词句,使诗作富于清朗和谐的音乐美C、颈联描绘了晴日,汉水对岸的景物隐约可辨,凄美动人D、诗歌以“愁”字收篇,抒发了诗人漂泊异乡的伤感之情19、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抒写游子乡愁的作品B、这是一首抒发作者报国无门的作品C、这是一首思念友人、赞美友情的作品D、这是一首赞美黄鹤楼风光优美的作品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20、这首诗的作者是时代的(人名)21、“云脚”是指“乱花”的意思是22、诗中写远视所见之景的诗句是23、诗中写仰视所见之景的诗句是24、诗中直接写诗人喜悦心情的诗句是25、全诗以“”字为线索,从起,至终。
以“”字为着眼点,写出了早春美景给游人带来的之情。
26、下列对本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水面初平云脚低”表明湖水丰盈。
B、“几处”勾勒出莺歌燕舞的情景。
六年级秋季学期语文沪教版专项文言文阅读理解知识点针对训练题精编
六年级秋季学期语文沪教版专项文言文阅读理解知识点针对训练题精编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南辕北辙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我欲之楚。
’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
’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
’曰:‘吾用多。
’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
’曰:‘吾御者善。
’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1]解释加点的词①我欲之楚(_________)②将奚为北面(__________)③吾马良(__________)④此数者愈善(________)[2]翻译①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成语(____________)出自本文,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此寓言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阅读《王戎中不取道旁李》,完成习题。
王戎中不取道旁李王戎①七岁,尝②与诸③小儿游。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④甲,诸儿竞走⑤四取之,唯戎不动。
人问之,答日:“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
[注释]①王戎:琅伢临沂(今山东临沂白沙埠镇诸葛村)人。
三国至西晋时期名士、官员,“竹林七贤”之一。
②尝:曾经。
③诸:一些,这些。
④折枝:压弯枝条。
⑤竞走:争着跑过去。
[1]下面句子停顿不正确的是()A.王戎/不取/道旁李B.尝/与诸小儿/游C.诸儿/竞走/取之D.树在道/边而多子[2]“取之,信然”的意思是()A.王戎果然是守信用的。
B.一定要把李子摘下来。
C.把李子摘下来一尝,果然是苦的。
沪教版6年级文言文整理.doc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论语·公冶长》)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论语·子罕》)3.2 孟子曰孟子曰:“无或乎王之不智也。
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吾见亦罕矣,吾退而寒之者至矣,吾如有萌焉何哉?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孟子·告子上》)孟子曰:“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
仁人无敌于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
”(《孟子·尽心下》)4 词语注释字词解释:立:自立,指立于礼,即做事合于礼。
有:通"又",用于整数与零数之间。
不惑:不受迷惑。
志:立志。
知:懂得。
从:随从,顺从。
天命:指自然的规律耳顺:指听到别人说的话,用不着怎么想,就能领会逾矩:超过规矩、法度;逾:超过。
罔:迷惑。
殆:危险,这里指劳神而无所得。
孔文子:卫国大夫孔圉何以:即“以何”。
以:因为。
何:什么。
所:所以。
欲:能够。
谓:称为。
文:孔圉谥号“文”。
敏:勤勉。
好:喜好。
耻:以……为耻。
是以:因此。
譬如:好比。
为:堆积。
篑:土筐。
平地:填平洼地。
平:使……平。
虽:即使。
覆:倾倒。
进:前进。
这里指继续干。
往:去,这里指前进。
或:通“惑”,奇怪。
暴:通“曝”,晒。
寒:使……冷。
如……何:对……怎么办,能有什么帮助。
弈:围棋。
为:作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外文言文](五)猿母中箭僧悟空在江外,见一猿坐树梢,弋人①伺其便,射之,正中母腹。
母呼其雄至,付子已,哀鸣数声,乃拔箭堕地而死。
射者折矢弃弓,誓不复射。
(《墨客挥犀·三》)[注释]①弋人:射鸟的人。
即下文的“射者”。
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付子已.()2. 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画线句。
射者折矢弃弓,誓不复射3. 用自己的话回答,射者为什么“誓不复射”?4.读了这则故事,你有什么体会?(十四)赵人患鼠赵人患鼠,乞猫于中山。
中山人予之,猫善.捕鼠及鸡。
月余,鼠尽而其鸡亦尽。
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①去诸?”其父曰:“是非若②所知也。
吾之患在鼠,不在乎无鸡。
夫有鼠则窃吾食,毁吾衣,穿吾垣墉③,坏伤吾器用,吾将饥寒焉。
不病于④无鸡乎?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若之何而去夫猫也!”[注释]①盍:何不。
②若:你。
③垣墉:泛称墙。
④病于:病,有害。
于,比。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1)猫善.捕鼠及鸡()(2)弗食.鸡则已耳()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画线句。
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去诸?”3.“猫善捕鼠及鸡”的特点表现在4、这则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十八)东坡逸事东坡为.钱塘守时,民有诉扇肆①负债二万者,逮至则曰:“天久雨且寒,有扇莫售,非不肯偿也。
”公令以扇二十来,就判字笔②随意作行、草③及枯木、竹石以付之。
才出门,人竟以千钱取一扇,所持立尽。
遂悉偿所负.。
[注释]①肆:商店。
②判字笔:判案所用的毛笔。
③行、草:行书、草书。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1)东坡为.钱塘守时()(2)遂悉偿所负.()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画线句天久雨且寒,有扇莫售,非不肯偿也。
2.“就判字笔随意作行、草”中的“随意”一词有什么作用?4.读了这则故事,你有什么启发?(二十)赵母训子赵武孟初以驰骋田猎为事,尝获肥鲜以遗母,母泣曰:汝不读书而田猎,如是吾无望.矣!竟不食.其膳。
武孟感激勤学,遂博通经史,举进士,官至右台侍御史。
(《续世说》)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1)如是吾无望.矣()(2)竟不食.其膳()2. 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画线句。
尝获肥鲜以遗母3.赵母的希望是什么?4.这则故事,给你的启发是什么?(二十九)陶侃惜谷陶侃尝出游.,见人持一把未熟稻,侃问:“用此何为?”人云.:“行道所见,聊取之耳。
”侃大怒曰:“汝既不田,而戏贼人稻!”执而鞭之。
是以百姓勤于农植,家给人足。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陶侃尝出游.()(2)人云.()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与“汝既不田”中的“田”用法相同的是()A.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B.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C.醉翁之意.不在酒D.去.国怀乡3.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画线句。
是以百姓勤于农植。
4.本文表现了陶侃怎样的思想品格?(三十)凿壁借光匡衡勤学而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发书映光而读之。
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主人怪.问衡()(2)愿得.主人书遍读之()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画线句。
(1)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2)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3.与句中“资给以书”中“以”字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B.不以物喜,不以己悲C.何以战D.必以分人4.出自这个故事的一个成语是凿壁借光,从字面上看,这个成语的意思是,现在用这个成语形容(八)马价十倍有人卖骏马者,比①三旦立市,人莫知之.。
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言,愿子还②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③之费。
”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④而马价十倍。
[注释] ①比:副词,接连地。
②还:通“环”环绕。
③朝:早晨。
④一旦:一天。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人莫知之.()(2)去而顾.之()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3、伯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这一动作神态,有什么隐含义?4、这则故事指出了生活中的一种什么现象?(十)鲁人徙越鲁人身善织屦①,妻善织缟,而欲徙.于越。
或谓之曰:“子必穷矣。
”鲁人曰:“何也?”曰:“屦为履②之也,而越人跣③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披发。
以予之所长,游.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注释] ①屦:麻鞋。
②履:鞋,这里用作动词,指穿鞋。
③跣:赤脚。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而欲徙.于越()(2)游.与不用之国()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或谓之曰:“子必穷矣。
”3、文中“游与不用之国”,“不用”的原因是什么?4、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十一)徐文贞宽厚徐文贞归.里,遍召亲故.。
一人取席间金杯藏之帽,公适见之。
席将罢,主者①检器,亡其一,亟索之。
公曰:“杯在,勿觅也。
”此人酒酣潦倒,杯帽俱堕,公亟转背,命人仍置其帽中。
只此一端,想见前辈之厚。
[注释]①主者:管家。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徐文贞归.里()(2)遍召亲故.()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一人取席间金杯藏之帽,公适见之3、“公亟转背,命人仍置其帽中”的用意是4、从文中可知,徐文贞是个和的人。
【参考答案】1、结束,完2、射箭的人折断箭,丢弃弓,发誓不再射箭3、射者为猿母中箭后把子女给托雄猿的情景所震撼4、我们不要滥杀生灵,应与大自然和睦相处,要尊重、热爱生命。
【参考答案】1、(1)善于(2)吃2、他的儿子觉得猫成了祸患,告诉父亲说:“何不把这只偷吃鸡的猫赶走呢?”3、月余,鼠尽而其鸡亦尽4、有所失,才有所得,不可因小失大。
(或:当事物必须加以取舍时,应该“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害相权取其轻”,将损失降到最低,获益力求最大)【参考答案】1、(1)担任(2)欠2、长时间下雨并且天气一直寒冷,扇子卖不出,不是不肯偿还债务3、表现了苏东坡书法水平高超,为人潇洒倜傥4、尽可能发挥自己的特长,运用自己的能力去帮助有困难的人【参考答案】1、(1)指望、希望(2)吃2、他曾经捕获肥美的动物来给母亲3、勤学苦读,获取功名4、例:家庭(母亲的)教育,会影响人的一生【参考答案】1.(1)巡游(2)说2.B3.因此老百姓都勤恳耕种4.重视农耕、爱护农业生产和农民有较深的感情。
【参考答案】1.(1)对……感到奇怪(2)得到2. (1)匡衡就把墙壁凿了一个洞引来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来读。
(2)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又不要报酬3.D4.凿开墙壁,借邻居家的灯光勤学苦读【参考答案】1、(1)代“骏马”(2)看,回头看2、伯乐于是去市场上环绕着马看了一圈,离开的时候又回头来看了看它3、伯乐看了又看,离开时还依依不舍,表示这是匹骏马。
4、本不懂得货色,而“名家”说好就认为好,人云亦云,不加分析地盲目崇拜。
【参考答案】1、(1)迁移,搬家(2)前往,行走2、有人对他说:“你(去越国)必然会贫穷的。
”3、越人的生活习性是跣行披发4、要根据实际需要来确定行动,否则只能碰钉子。
【参考答案】1、(1)回,回家(2)老友2、一个人拿了酒席上的金杯藏在帽子里,徐文贞正好看到。
3、不让别人发现是他拿了金杯(私下里把金杯送给他)4、重情谊待人宽厚裴佶尝话:少时姑父为朝官,有雅望。
佶至宅看其姑,会其朝退,深叹曰:“崔昭何人,众口称美?此必行贿者也。
如此安得不乱?”言未竟,阍者报寿州崔使君候谒。
姑父怒呵阍者,将鞭之。
良久,束带强出。
须臾,命茶甚急,又命酒馔,又令秣马饭仆。
姑曰:“前何倨而后何恭也?”及入门,又得色,揖佶曰:“且憩学院中。
”佶未下阶,出怀中一纸,乃昭赠官施千匹。
【注】裴佶:人名阍者(hūn):看门人。
25、解释文中加横线的词:(5分)1)会:适逢,正遇上 2 )竟:完,结束3)须臾:片刻 4 )倨:傲慢5)饭:26、加横线词与“将鞭之”中的“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D )A、无丝竹之乱耳B、君将哀而生之乎C、渔人甚异之D、填然鼓之27、下列各句中“其”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3分)( B )A. 会其退朝B. 如之何其使使斯民饥而死也C. 佶至宅看其姑D. 其两膝相比者28、划横线的句子的句式属于(判断句)(3分)其译文是这一定是个给人贿赂的人。
29、可从文中找出的一个成语是(前倨后恭)(3分)30、短文中的姑父是一个(虚伪而又贪婪)的封建官僚。
(3分)何易于引舟何易于,不详何所人及何所以进。
为益昌令。
县距州四十里,剌史崔朴常乘春与宾属泛舟出益昌旁,索民挽纤,易于身引舟。
朴惊问状,易于曰:“方春,百姓耕且蚕,惟令不事,可任其劳。
”朴愧,与宾客疾驱去。
1、解释加点字。
易于身引.舟()与宾客疾.驱去.()()2、下列对划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只要让他们不干这些事,就可使唤他们劳作。
B只有使他们不从事这些工作,就可以胜任这个徭役。
C只有县令不干活,可以担任这个徭役。
D因为县令不能干活,可以委派这个徭役。
3、刺史崔朴“与宾客疾驱去”的原因是4、何易于的言行表明了他是个、、的人。
公冶长背信招祸世传公冶长能解百禽之语。
一日,有鸱来报长,曰:"冶长、冶长!南有死獐!子食其肉,我食其肠!" 公冶长应而往,果得獐,然其无意饲鸱以肠也。
鸱是以怨之。
居无何,鸱又来报如前。
长复往,望见数人围一物而哗。
长以为死獐,恐人夺之,遥呼曰:“我击死也!我击死也!”至,乃一死人。
众人逮长见邑令。
令审问,长再三辩,令曰:“尔自言‘我击死也’,何为诈?”冶长无以对。
注释:公冶长:孔子的学生鸱:鹞鹰无何:不久原谷谏父原谷有祖,年老,谷父母厌憎,欲捐之。
谷年十有五,谏父曰:“祖育女生儿,勤俭终身,岂有老而捐之者乎?是负义也。
”父不从,作舆,捐祖于野。
谷随,收舆归。
父曰:“汝何以收此凶具?”谷曰:“他日父母老,无需更作此具,是以收之。
”父惭,悔之,乃载祖归养。
注释:祖:这里指爷爷奶奶捐:抛弃,丢弃舆:手推车凶:不吉利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是负.义也父不从.,作舆2、翻译下列句子。
祖育女生儿,勤俭终身,岂有老而捐之者乎?无需更作此具,是以收之。
3、文中父亲悔过的原因是(用自己的话概括)4、“原谷谏父”的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唐太宗论止盗上与群臣论止盗。
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
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
注释:上:皇上,这里指唐太宗哂:微笑徭:古时统治者强迫人民承担的无偿劳动升平:太平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与群臣论止盗故.不暇顾廉耻耳..使.民衣食有余.轻.徭薄赋安.用重法邪2、翻译下面句子。
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曰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