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2.1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教案(3) 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地理第二章第一节荒漠化的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教案3新人教版必修3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学习目标1.分析西北地区人类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特征。
2.掌握荒漠化的发展、分布状况及其成因。
3.结合区域特点了解荒漠化防治的策略与目前所取得的成就。
知能点拨1.荒漠化的成因(1)什么是荒漠化:荒漠化是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和潜在的自然因素相互影响、共同作用导致土地退化,并最终形成类似荒漠景观的过程。
(2)荒漠化发生、发展的自然基础——自然因素①荒漠化的自然原因荒漠化的自然原因包括干旱(基本条件)、地表物质松散(物质条件)和大风吹扬(动力因素)。
其中气候因素特别是年降雨量的变化往往影响荒漠化的进程,多雨年有利于抑制风沙活动和荒漠化的进程。
持续干旱则促进荒漠化的进程,但气候因素对于荒漠化的发展进程并非起决定作用。
②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具有荒漠化发生的潜在自然因素西北地区的荒漠类型多、面积广,与其所处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和丰富的沙质沉积物有关。
西北地区荒漠化发生的自然条件如下图所示:(3)荒漠化产生的人为原因(如下图表):从荒漠化与人类的关系看,荒漠化的发生、发展与社会经济存在密切联系,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不仅是荒漠化发生的主要原因和决定性因素,同时人类又是它的直接受害者。
土地荒漠化的人为因素一方面包括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和不合理利用水资源等;另一方面人口增长过快也是荒漠化发生的重要原因。
人口过多往往导致人们生活贫困,增大对现有生产性土地的压力,迫于生计,人们无可选择地被迫采取过度耕作、过度放牧、毁林等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形式,加快了土地荒漠化的进程。
2.荒漠化的防治(1)核心和内容:人与自然的协调是防治荒漠化的核心,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预防具有潜在荒漠化危险的土地荒漠化;二是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现象;三是恢复已经发生荒漠化的土地的生产能力。
(2)防治的原则和经验:原则:坚持维护生态平衡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治山、治水、治碱、治沙相结合的原则,以防为主,保护并有计划恢复荒漠植被,重点治理已遭沙丘入侵、风沙危害严重的地段,因地制宜地进行整治。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教案设计:2.1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必修三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复习课)【课标及考纲解读】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诸如水土流失、荒漠化等发生的原因,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
要求具体学习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成因及综合治理措施。
【学生分析】该内容虽然学生在高一时已学过,但对于文科班学生的要求来讲,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知识的迁移运用及综合分析能力都存在一定的欠缺,必须通过复习来巩固和提升。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荒漠化的概念、类型及分布规律,掌握荒漠化的成因及防治措施。
2.过程与方法:能结合不同区域,运用所学原理分析该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识荒漠化的严重性,树立防治荒漠化的观念,逐步建立正确的环境观。
让学生认识到人地协调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地理学科核心素养】1.人地协调观:通过本节课,让学生认识到,人地协调是荒漠化防治的根本,尊重自然规律,协调好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2.综合思维:从地理环境整体的角度,全面、系统、动态的分析与认识地理环境,认识荒漠化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3.区域认知:由西北地区荒漠化扩展到全国不同类型的荒漠化,有助于学生从区域的角度,分析和认识地理环境,以及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4.地理实践力:以金昌市周边地区的荒漠化为例,培养学生考察和调查等地理实践活动能力,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1.分析并掌握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2.分析并掌握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不同区域的荒漠化成因及解决措施。
高中地理必修3第2章第1节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教案
高中地理必修3第2章第1节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教案【课标细化】1.了解荒漠化的进程,剖析荒漠化构成的自然缘由和人为缘由。
2.了解荒漠化的危害和荒漠化管理的措施和效果。
3.看法荒漠化效果的严重性,树立防治荒漠化的观念,树立正确的环境观。
【教材剖析】天文新课程规范在本节以区域生态树立为主线着重引导先生关注人口、资源、环境和区域开展等效果,以利于先生构成可继续开展的观念,并倡议在活动中将天文知识运用于实际之中,学会剖析效果、处置效果的方法。
知识与技艺1.了解西北地域气候枯燥的缘由和相应的自然景观特征;了解沙漠和沙地的主要散布、成因和分类;了解干旱是本区最突出的天文特征,也是西北内陆各天文要素的综合表达,是荒漠化构成和开展的天文背景。
2.了解西北地域荒漠化构成的自然缘由和人为缘由,特别是人为缘由的主要表现方面。
了解人类活动在荒漠化进程中起着决议性的作用。
3.了解西北地域在不同时期荒漠化的发作和开展进程以及人类活动在不同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4.了解西北地域人民防治荒漠化的成功阅历和管理措施,并经过详细案例的剖析,了解生物治沙措施的意义。
进程与方法1.学会运用西北地域的各类专题地图,剖析和论证西北地域荒漠化防治的天文背景,培育图文转换才干和综合剖析效果的才干。
2.经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强化可继续开展看法,增强参与可继续开展的才干,并提高对西北地域地大物博与人口稀少这一矛盾的正确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培育先生尊重客观理想、求真务虚的迷信态度和迷信肉体,强化迷信的人地观念。
教育先生从大事做起,养成善待自然维护环境的生活习气。
【教学重点】1.西北地域荒漠化构成的自然缘由。
2.人为要素在西北地域荒漠化构成中的作用和表现。
3.荒漠化整治的对策和措施。
【教学难点】1.依据不同地域荒漠化构成的背景、成因和进程的差异采取相应的对策和措施。
2.树立土地荒漠化效果的普通的剖析方法和思绪,积聚常用言语,即学会知识的迁移运用。
人教版必修3 地理:2.1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新课程(人教版)必修3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第一课时)学情分析学生只是见过一些荒漠景观,对荒漠化的概念及成因知之甚少,再者,这是区域地理的第一节课,学生初次接触,难免感到陌生。
本节课教学既要立足于学生原有的基础,又要拓展荒漠化的实质,成因,过程,使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还要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
知识与技能1.理解荒漠化的含义,表现及其形成过程。
2.掌握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并推及世界其他地区的荒漠化的成因。
3.培养学生的演绎,归纳和逻辑推理能力。
过程与方法1.通过展示同一地点十年前后变化的三组图片,导入新课并理解荒漠化的含义。
2.通过阅读理解,谈话的方法,理解荒漠化的实质,表现及形成过程。
3.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合作探究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自然原因。
4.通过讲故事,探寻故事的背景,续写故事,续写家乡的故事,探究西北地区荒漠化的人为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拟人化的三个故事,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热情。
2.通过认识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地观,科学的环境观,增强保护环境的观念。
重点荒漠化的人为原因荒漠化的自然原因难点荒漠化的过程西北荒漠化的自然原因线索教师亲历的三个地点:鄂尔多斯---宁夏盐池---沙雅特点主线明晰,结合乡土,穿插故事,寓教于乐,注重因果导入十年前,我和爱人曾经到过三个地方,去年我们故地重游,它们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幻灯片1(三组图片)请问同学们,这三组图片揭示了哪一种环境问题?荒漠化板书荒漠化的防治新授阅读与思考阅读课本16页第一自然段,回答下列问题。
1.荒漠化的实质是什么2.荒漠化的三种表现是什么3.荒漠化的三种类型是什么4.你能说出荒漠,荒漠化,沙漠化的区别吗5.你能说出荒漠化的形成过程吗小结荒漠化发生的基本过程植被稀少 ----- 地面裸露 -----风力侵蚀水土流失------养分水分流失----- 土地退化----荒漠化合作与探究11.你能说说西北地区的气候特点吗(气温,降水)2.西北地区的气候特点和那些因素有关3.这样的气候特点对其他自然地理要素有 什么影响(河流,植被,土壤)4.西北地区的外力作用以风力作用为主还是流水作用为主,为什么?5.你能简述西北地区荒漠化的自然原因么小锦囊(学习方法)位置地形合作与探究2据地形图,探究伊犁成为湿岛的原因小结1荒漠化的自然原因干旱物理风化和风力作用强盛包含着荒漠化的潜在威胁节气候异常歌词改编:你是风儿,我是沙,加上干旱的他,点缀荒漠化板书 荒漠化的自然原因过渡刚才我们学习了荒漠化的自然原因,这种自然原因促使荒漠化的形成需要漫长的演变过程,有时需要上百年甚至上千年,据调查,我们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形成百分之九十的原因都是人为原因造成的,下面让我们静静聆听来自它们的故事故事①穿着衣服的小山羊我是一只来自鄂尔多斯的小山羊,我一年四季都穿着衣服,不论严寒还是酷暑。
高中地理 第二章第一节第一课时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教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
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第一课时荒漠化的含义和自然背景『自主学习』一、荒漠化的概念与表现1.概念指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及半湿润地区的□01土地退化。
[自我探究] 沙漠化和荒漠化的含义有何联系?提示沙漠化属于荒漠化的一种形式。
荒漠化包括风蚀、水蚀等外力作用造成的土地退化,也涉及人类乱垦滥伐所导致的水土流失和生态环境破坏等。
其中风力长期侵蚀形成沙漠化,流水长期侵蚀作用形成石漠化。
2.原因是□02气候变异等自然因素与人类过度的□03经济活动相互作用的产物。
3.表现04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和□05次生盐渍化。
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而引起的□4.现状061/4的陆地、2/3的国家和地区受到荒漠化的威胁。
(1)世界:约□07分布广、危害严重的国家之一,尤以□08西北地区最为突(2)中国:全球荒漠化面积大、□出。
[自我探究] “荒漠就是荒漠化”的说法正确吗?提示不正确。
①荒漠是一种景观,荒漠化是一种过程。
②荒漠化主要是指非荒漠地区,由于自然作用、人为作用,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使原来的土地逐渐演变为荒漠的过程。
③荒漠化过程可最终形成荒漠,但荒漠不一定是荒漠化过程的结果,有些荒漠是原生荒漠。
二、我国西北地区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1.位置范围□01大兴安岭以西,□02昆仑山—阿尔金山—□03古长城一线以北,大致包括□04新疆、宁夏、□05甘肃北部和内蒙古大部。
2.地形特征东部是辽阔坦荡的□06高原;西部山脉和□07盆地相间分布。
[自我探究] 简要说明新疆地形结构特征及其含义。
提示 “三山夹两盆”。
“三山”是指阿尔泰山、天山、昆仑山,“两盆”是指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
3.主要景观□08干旱是最显著的自然特征,形成了以草原、□09荒漠为主的景观特色。
4.内部分异:以□10贺兰山为界,以东属于半干旱的草原地带,以西属于干旱和极端干旱区。
5.脆弱的生态——荒漠化的潜在威胁6.气候异常: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16自然因素。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3教案-1_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_教学设计_教案_7
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1.理解荒漠化的过程,分析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2.了解荒漠化的危害和荒漠化治理的措施和问题3.认识荒漠化问题的严重性,树立防治荒漠化的观念,逐步建立正确的环境观。
2.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2.荒漠化的危害和荒漠化治理的措施和问题教学难点:荒漠化的危害和荒漠化治理的措施和问题3. 教学用具课件4. 标签教学过程一、图片导入课件出示贺兰山以西荒漠图片,导入新课。
二、新课教学(一)荒漠化的概念和过程1、荒漠化的概念干旱、半干旱地区半湿润区土地退化出示西北地形图、干湿地区图2、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1)地形:西北地区处于亚欧大陆腹地,东、西部地形差异大(2)气候:干旱是其最为显著的自然特征①干旱的原因②自然环境的经度差异②自然环境的经度差异3、西北地区荒漠化的自然因素(1)漠荒化的自然背景(2)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气温、降水变率大;多雨年;持续干旱;抑制风沙活动;加剧荒漠化进程小结:气候异常可以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因素二、荒漠化的人为因素1、荒漠化的发展过程2、形成荒漠化的人为因素(1)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2)人类活动不当,对土地资源、水资源的过度使用和不合理利用3、形成荒漠化的人为因素的主要表现(1)过度樵采(2)过度放牧三、不同历史时期的荒漠化河西走廊:经历汉、唐、明、清的大规模开发,对河流上游地区过度开垦,大量破坏固沙植被,大部分古绿洲相继被迫放弃塔里木盆地难缘绿洲:汉代以来,水资源利用不当,绿洲向河流上游退缩北方农牧过渡地带:清代以来,大规模移民开垦,原来的农牧界线向西北推移旱作地区草原牧区:20世纪50年代以来,人口压力所迫和管理失误,荒漠化趋于严重四、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1、荒漠化防治的内容和原则(1)内容:①预防潜在荒漠化的威胁;②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③恢复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2)原则:坚持维护生态平衡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治山、治水、治碱、治沙相结合的原则。
高中地理 2.1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
广东省珠海市金海岸中学高中地理 2.1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课标要求】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诸如水土流失、荒漠化等发生的原因,森林、湿地等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
【三维目标】a 知识与技能:(1)了解西北荒漠化的形成背景;(2)理解荒漠化的过程,分析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3)了解荒漠化的危害和荒漠化治理的措施。
b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的分析,培养学生运用综合的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c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认识荒漠化问题的严重性,树立防治荒漠化的观念,增强对资源环境和保护意识、法治意识,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
【教学重点】1.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2.荒漠化的危害和荒漠化治理的措施。
【教学难点】荒漠化的危害和荒漠化治理的措施。
【课型】新授【教具】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比较法、图示分析法、图示法等【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反思近两年来自然灾害层出不穷,引出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条件,让学生意识到到正确认识和处理区域环境问题,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保证。
<教学开展>解读本节学习目标。
一、荒漠化的概述(学生思考并回答)荒漠化一般发生在什么地区?荒漠化的本质是什么?荒漠化的表现有哪些?沙漠化与荒漠化的关系如何?荒漠化的现状如何?(教师)点拨,并出示荒漠化的现况资料,引入西北地区。
二、西北地区——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学生阅读教材,回答)西北地区的位置与范围?西北地区的地形特点?结合西北地区的位置和地形特点,思考西北地区干旱特征的成因?西北地区内部自东向西景观的变化规律?为什么会形成这种变化?(教师总结)三、荒漠化的自然原因(小组讨论)联系西北地区,思考:荒漠化的形成的自然原因是?<随堂练习><课堂小结><布置作业>【板书设计】 2.1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一、荒漠化1.概念2.发生地区3.主要表现二、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1.西北地区的范围2.地形特征3.最为显著的自然特征——干旱(1)干旱成因:深居内陆,高原山地阻隔(2)景观特色——以草原、荒漠为主三、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原因1、干旱为主的环境2、气候异常【教学反思】《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学案教材:人教版必修三第二章第一节【考纲内容要求】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及产生原因与防治措施。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教案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教案一、什么是荒漠化?荒漠化是指干旱半干旱区域由于全球气候变化、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土壤水分含量降低、生物多样性降低、土地退化、沙漠化加剧而导致的一种土地退化过程。
二、荒漠化的发生原因1.气候因素:荒漠化的形成与干旱和半干旱气候密切相关,降水量减少、蒸发增大、气温升高等气候因素会使土地逐渐呈干旱化趋势。
2.土地利用方式: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如过度放牧、过度勘探水资源、对土地的过度使用等会导致土地干旱、沙漠化和荒漠化同时加剧。
3.大气污染:气候恶化以及酸雨等污染对于土地生态的破坏也是荒漠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表现1.温带荒漠:罗布泊、贺兰山南麓、塔里木盆地、阿尔金山2.生产型荒漠:塔克拉玛干沙漠、库姆塔格沙漠、饮马河沙漠3.人类活动造成的退化:人类活动对于荒漠化的促进作用较为明显,道路建设、采矿、沙漠旅游等旅游项目对于荒漠化形成有极大的帮助。
四、荒漠化的防治措施1.适度放牧:降低人类活动对于生态环境的破坏,适度放牧可以使得草地得到保护和更新,从而减缓一定的荒漠化进程。
2.发展防风林:发展适宜分布的防风林种,可以起到保水、固土、防风、防沙、减少风沙对于至极城市的污染等等功能。
3.合理利用水资源:降低对于水资源的过度使用,实行合理的水利工程,以及提升人类对于水资源的信息化和科学化管理能力。
4.恢复生态环境:加强对于荒漠化防治的专项研究和实际工作,实施植被恢复、沟壑稳定、风沙防控、水土保持等各种技术防治措施,以增强生态环境的韧性和恢复力。
五、结语荒漠化的防治工作是全球性的重要任务,需要全球各国共同努力。
我国的西北地区作为世界上最大面积干旱荒漠化区域之一,也承受着很大的生态压力。
我们应该加强科学前沿技术的研究和生态文明建设,把荒漠化的防治工作做得更加出色,让生态环境更加优美,让生命之花永争盛放!。
新人教版地理2.1《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教案1(必修三)
第二课时五、不同历史时期的荒漠化1.历史时期的荒漠化问题——西北地区时有出现如:在甘肃河西走廊地区,古代人民利用祁连山冰雪融水和山麓地下水,兴修水利,发展屯田,使这里成为一片富庶的人口密集之地。
但是随着人们对河流上游地区的过度开垦,大量破坏固沙植被,致使河流水量锐减或者改道,绿洲水源枯竭,加上战争、瘟疫等原因,大部分古绿洲在经历了汉、唐、明、清几次大规模开发后,相继被迫放弃。
通过这个材料,使学生了解如下问题:1.了解古丝绸之路(南道)的大致走向和地理位置。
2.现代公路干线及其连接的绿洲城镇,几乎全部远离古遗址(古丝绸之路),更贴近昆仑山的山前地带。
1.农牧界限向北推进,为什么会加剧该地区的荒漠化?势必压缩草场面积,在原有的牲畜量不减少的条件下,会产生所剩牧场的超载,超载的牧场并必定会逐步衰退,为了牲畜的发展又可能将牧场转移到环境比较脆弱的地区,环境的退化趋势必日益严重;在此同时,由草地开垦出来的旱地本身在防风固沙方面存在着严重的劣势。
加上若因为土地肥力的衰退而弃荒的话,其本身就是现成的人造沙荒。
因此,如果农牧界限向北推进,势必加剧该地区荒漠化的进程。
2.为什么我国北方的农牧过渡带,恰恰又是我国荒漠化最为严重的地区?在我国北方的农牧过渡带,常常存在“农牧之争”,从土地单位面积的产出量对比,农业一般都高于牧业,因此旧雨农作侵入牧区的趋势。
特别是在人口激增、粮食不足的条件下,以农侵牧已成必然。
若不加以控制,必定会陷入“过渡开垦 →生态用水紧张→ 植被退化→ 荒漠化加剧→ 土地肥力减弱→ 再度开垦 →荒漠化再度加剧”的恶性循环圈。
实际情况也是如此。
六、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1.荒漠化的防治内容:预防..:具有潜在荒漠化危险的土地;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恢复..:已经发生荒漠化的土地的生产力。
2.荒漠化的防治原则维护生态平衡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泊山、治水,治碱(盐碱)、治沙相结合的原则,在现有的经济技术条件下,以防为主,保护并有计划地恢复荒漠植被(图2.14)。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2.1《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教学设计
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荒漠化的过程,分析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2.了解荒漠化的危害和荒漠化治理的措施和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学会结合区域特征、人类活动分析自然灾害的经验和措施。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荒漠化问题的严重性,树立防治荒漠化的观念,逐步建立正确的环境观。
教学重点、难点1.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2.荒漠化的危害和荒漠化治理的措施和问题。
突破方法:案例分析法、归纳法。
教法与学法导航教法1. 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插图和资料,使知识直观化,运用演绎推理的方法,了解荒漠化的成因,得出具体防范措施。
2. 以学生活动为主线,通过读图、析图、用图,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参与到教学的每一环节,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获取知识。
3. 案例教学法、讲述法、分析法3者相结合。
学法读图分析、归纳法。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有关挂图等、自制图表等。
学生准备:预习教材,完成预习任务。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首先呈现两张图片——森林和荒漠图片,提问:(1)请同学们欣赏景观图片,谈一谈感想与体会。
(2)这两张图片有没有内在的联系?我们用两节课以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防治为案例来探讨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自然背景是什么?人为因素有哪些?荒漠化防治有哪些对策和措施?明确一下区域环境与发展的分析思路: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一、荒漠化水汽难以到达干旱阻隔水汽进入高山环绕盆地地形青藏高原隆起位置深居内陆远离海洋2.荒漠化(1)概念指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及一些半湿润地区的这种土地退化。
荒漠化不是简单的荒漠扩张的过程,而是很多块分散的土地逐渐退化,并最终连接在一起,形成如同荒漠般的景观。
(2)形成是气候变异等自然因素与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相互作用的产物。
(3)主要表现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而引起的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和次生盐渍化。
(4)影响已成为当今全球最为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
高中地理《荒漠化的防治 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
教学目标:理解荒漠化的过程,分析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了解荒漠化的危害和荒漠化治理的措施和问题。
认识荒漠化问题的严重性,树立防治荒漠化的观念,逐步建立正确的环境观。
教学重点:理解荒漠化的过程,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教学难点:了解荒漠化的危害和荒漠化治理的措施和问题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教程:四、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一个重点、两个原则、三个内容)1.荒漠化的防治内容:预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扭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恢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荒漠化的防治原则___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_相结合,治山、治水,治碱(盐碱)、治沙相结合的原则,在现有的经济技术条件下,___________,保护并有计划地恢复荒漠植被。
3.荒漠化的防治重点重点治理地段,的进行综合治理。
4.防治荒漠化的具体措施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农作区主要是改善耕作和灌溉技术,推广____________,避免土壤的盐碱化;在牧区草原,减少_________的数量,以免牲畜的大量无序增长;在______________要合理分配河流上、中、下游水资源,既考虑上、中游的开发,又要顾及下游生态环境的保护。
⑵利用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构筑防护体系①干旱地区的绿洲地区在绿洲外围的沙漠边缘地带进行___________;在绿洲前沿地带营造乔、灌木结合的___________(积极保护、恢复和发展天然灌草植被)在绿洲内部建立______________,组成一个多层防护体系。
②在缺乏水源的地区利用柴草、树枝等材料,在流沙地区设置_______,拦截______、固阻_____、阻挡_____前移。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教案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教案一、什么是荒漠化荒漠化是指原本有植被的草原、森林或半沙漠地区,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的影响,导致植被被破坏、土地被侵蚀,形成了裸露的沙漠化地带。
二、为什么会产生荒漠化荒漠化的产生主要是由于以下几个原因:1.自然因素:干旱、风蚀等自然灾害是荒漠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2.人为活动:人类的过度开垦、过度放牧、过度采伐等活动对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导致植被覆盖率降低,从而加剧了荒漠化的程度。
三、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情况我国西北地区有大量的草原、森林和半沙漠地区,但由于人类和自然因素的影响,荒漠化问题日益突出。
在西北地区,荒漠化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沙漠化:沙漠化区域面积逐年扩大,一些土地因为严重沙漠化,已经无法种植农作物。
2.风蚀:高速公路、铁路和建筑物等人类活动对草原和森林的破坏,导致风蚀现象越来越严重。
3.草原退化:过度放牧和采伐和垦殖导致草原植被覆盖率降低,草原退化程度加剧。
四、如何防治荒漠化为了防止荒漠化的扩大和加剧,我们需要采取以下行动:1.加强生态环保:保护生态环境,特别是对国家重点保护地区加强保护。
2.限制开发活动:限制过度开垦、过度放牧、过度采伐等人类活动,保护生态环境。
3.实施植树造林:植树造林是防治荒漠化的有效措施之一,可以有效提高土壤的含水量,防止土地侵蚀。
4.加强水利建设:加强水利建设可以有效提高西北地区的水资源利用率。
五、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防治措施我国政府对荒漠化问题的防治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在我国西北地区实施了以下防治措施:1.西部大开发:西部大开发是我国政府为加强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和加速经济发展而采取的一系列政策,可以有效提高西北地区的经济发展,减缓荒漠化问题。
2.黄河流域生态治理:黄河流域生态治理是我国为减缓荒漠化问题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包括大规模植树造林、禁牧、少草、荒草还草等,以保障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的健康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
为例
一、课程标准
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的问题,诸如水土流失、荒漠化等发展的原因,森林、湿地等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
二、教学内容分析
荒漠化使大面积土地资源退化,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环境问题,被列为十大环境问题之首。
沙漠化日益严重地破坏着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成为制约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最大阻力。
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面积较大、分布较广、受害较严重的国家之一。
因此教材以荒漠化严重的西北地区为典型案例,分析了荒漠化产生和发展的背景。
本节教材包括以下两方面内容。
一、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
教材以西北地区地理位置及气候为出发点,分析了该地区自然景观的形成条件,为后面知识的进一步展开作好了铺垫。
二、荒漠化的成因。
荒漠化是环境自身因素和人为因素相互影响、共同作用下的产物,自然因素是基础,人类活动起着决定作用,教材从人类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农垦、水资源利用不当、工矿交通建设不注意环保等五个方面来分析说明,使知识与上面内容形成一有机整体。
三、荒漠化的发展
我国荒漠化现象目前仍在不断扩展。
教材以历史上塔里木盆地南部沙漠边缘绿洲的相继放弃为引子,分析了人类活动对沙漠化的影响——过度开垦、过度放牧、过度樵采、水资源的不当利用以及公交建设不注意环境保护。
说古是为了论今,是为了揭示荒漠化问题的严重性。
教材通过一系列的案例分析,警示环境的重要性,使学生充分认识、理解人类与环境的辩证关系,树立良好的环境意识,保护我们美好的家园。
这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四、荒漠化的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教材介绍了西北地区防治荒漠化的成功经验,指导学生以沙坡头的治理为例,结合本地实际,了解这方面的经验并不断探索。
本节课的“活动”紧扣教材内容,它是对学生掌握课堂知识和应用课堂知识的评估材料。
因此,活动分别穿插在相关知识学习之后,引导学生进行全面归纳。
这样,一方面有利于知识的巩固和升华,另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思路设计:
1.教材处理
荒漠化的成因,需要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从图入手,推理分析。
在自然因素方面,引导学生从地理空间位置和气候进行分析;在人为因素方面,引导学生理解人为因素是影响荒漠化的决定因素,分析理解人类因素影响的不同表现,帮助学生认识通过调整人类活动方式,采取正确的措施,荒漠化是完全可以逆转的,为荒漠化的治理讲述作好准备。
荒漠化的防治,要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知识,结合具体实际,围绕突出矛盾,因地制宜,改善生态环境。
这部分是本节,也是本单元知识的重点。
荒漠化防治的核心在于协调人地关系,要针对各地不同的自然条件,并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实施科学的管理,以获得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发展。
2.知识关系
通过教材的分析,本节知识的内在联系是:由于气候因素和人类生产活动→土地荒漠化→制约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防治荒漠化→协调人类与自然环境。
3.教学设计
(1)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插图和资料,使知识直观化,运用演绎推理的方法,了解荒漠化的成因,得出具体防范措施。
(2)以学生活动为主线,通过读图、析图、用图,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参与到教学的每一环节,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获取知识。
(3)案例教学法、讲述法、分析法三者相结合。
四、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结合实例,分析理解荒漠化产生的原因,了解荒漠化防治的主要措施。
能力目标:
学会结合区域特征、人类活动分析自然灾害的经验和措施。
德育目标:
通过案例分析,理解地理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树立科学的人地观念。
五、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某一区域在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不合理开发产生的危害及治理措施。
六、教学难点:
举一反三,培养和掌握分析一个区域内环境和资源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关系的一般方法
七、教具准备:
计算机
八、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呈现:两张图片——森林和荒漠图片
提问:(1)请同学们欣赏景观图片,谈一谈感想与体会!
(2)这两张图片有没有内在的联系?
【讲授新课】
1.荒漠化的概念与分布
学生活动:根据你的理解,运用下列关键词解释荒漠化的含义。
土地退化干旱半干旱地区气候因素人类活动沙漠化
学生讨论代表发言
师生共同评价与归纳:
荒漠化是一个动态发展过程:
实质——土地退化
分布——干旱半干旱地区
形成原因——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共同作用
表现——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和次生盐渍化
2.荒漠化的分布
学生活动:阅读荒漠化分布图,分析世界和我国荒漠化地区分布情况。
学生小组讨论代表发言
师生共同评价与总结:
世界:目前,全球陆地面积的四分之一遭到沙漠化的危害,世界上共有四大沙尘暴多发区,它们分别是:北美、澳洲、中亚以及包括中非和西亚在内的中东地区。
中国:西北地区
3.荒漠化的形成原因
(1)请同学们读西北地区的位置和地形图和西北地区自东向西降水和植被景观的变化图,从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与植被等方面,分析我国西北自然地理特征。
(2)学生活动:请同学读地理图册P10——11填表归纳荒漠化形成原因。
学生分组讨论代表发言
师生共同评价与总结:
(1)
(2)自然原因
基本原因——气候干旱(多雨年份抑制荒漠化进程,持续干旱促进荒漠化)
物质基础——地面覆盖疏松沙质沉积物
动力条件——大风日数多且集中
人为原因:过度樵采、
(决定作用)过度放牧、
过度农垦
水资源利用不当
(3)学生活动:P23活动题
学生分组讨论代表发言
2.在不同的地区,因为自然条件和人类活动方式的差异,造成荒漠化发生、发展的主要因素有所不同。
4.不同历史时期的荒漠化
学生分组讨论代表发言
师生共同评价与总结
(2) 学生活动:思考课本P26思考题
学生分组讨论代表发言
师生共同评价与总结:参考教学用书P55答案
5.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1)学生活动:自学课本P26“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思考以下问题。
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防治包含哪三方面的内容?哪两条原则?重点?
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防治有那些措施?
我国治理荒漠化成功的经验有哪些?根据图2.16,分析沙坡头治沙的经验。
学生分组讨论代表发言
师生共同评价与总结:
它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一、预防具有潜在荒漠化危险的土地;二、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三、恢复已经发生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
措施:合理利用水资源;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控制人口增长。
经验:生物固沙、沙地飞播、造林种草、小流域综合治理等。
沙坡头地区往北地势渐高,是一望无际的腾格里沙漠,因此,治理中采取了三种主要方法。
阻:在防护林前沿设置沙障;输:营造卵石平台,借助风水,输沙过线路;固:线路两侧,大面积固沙造林。
(2)学生活动:P29活动
学生分组讨论代表发言
师生共同评价与总结:参考教学用书P55答案
6.方法点拨
通过以上案例分析,我们要掌握区域环境问题出现的一般规律,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分析区域环境问题的一般方法。
具体主要环节和程序如下
7.小结和知识迁移
利用全球荒漠分布示意图总结第一节学习内容。
九、教后感
2005年10月27日,新学期第五周,我在课组上了一堂公开课,内容是人教版必修3第二章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
为了上好这一课,我作了整整一星期的准备。
从研究教材,设计教学过程,收集有关资料,制作课件,到最后定稿,这个过程,非常累,但也有不少收获。
尤其听了同课组老师的评课,感受颇深。
现在,我从这节课出现的问题和今后的教学方向谈一谈我今天的感受与收获。
1.图虽然很多,但是没有利用好图片引导学生思考问题。
例如在利用《全球荒漠化的分布图》讲述荒漠的分布地区时,应以分布地区——分布规律——原因为线,逐渐过度到荒漠化形成自然原因分析(以西北地区为例)。
又如:《西北地区自东向西降水和植被景观的变化图》,要引导学生从降水变化规律和原因来分析图,培养学生读图能力。
2.内容不是很多,但是显得比较散,没有一条主线。
应利用好《全球荒漠的分布图》将内容串在一起。
既能简单明了在一幅图讲述内容,又能培养学生读图能力。
3.适当增加板书。
4.注意学生活动时间的安排。
5.多关注全体的学生的反应,让学生能够多动手、多脑、多口,提高课堂效益。
6.媒体字体颜色注意搭配,能使学生清晰看到答案。
一次公开课,一次同课组老师的精心指导,我感到受益非浅,希望有更多的机会,更多的经验,使我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更快地成长。
经过各位老师建议,再次整理教学设计,在第二班上课,课堂效果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