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种交叉配血方法在新生儿输血安全中的应用
交叉配血试验中的特殊检测信息对临床诊断及输血安全的作用
交叉配血试验中的特殊检测信息对临床诊断及输血安全的作用交叉配血试验作为患者输血前的一项必不可少的检测,对保证患者输血安全及输血的有效性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般情况下,临床医生不用关注配血试验的情况,只要按患者病情需要进行输血即可。
在工作中,如果配血试验发现特殊情况,将检测信息与临床医生及时进行沟通,对患者的临床诊断及输血治疗都能起到一定的帮助,现将几个病例情况介绍如下:1. 病例介绍病例一患者,男,23天,因面色异常入院,血常规检查:Hb78g/L,HCT0.218,Plt120×109/L,申请输血,因配血时主测、次测不合送检。
血型血清学检测:患者血型为BccDee,直接抗球蛋白试验抗-IgG2+,抗体鉴定试验证实患者血清及放散液中存在IgG性抗-D,血清中IgG性抗-D效价为4。
患者母亲血型为BCcdee,血清中IgG性抗-D效价为256。
患者父亲血型为BccDee。
病例二患者,女62岁,因腹痛伴纳差、头晕1月余入院,初诊贫血待查,血常规检测Hb48g/L,RBC1.24×1012/L,申请输血,因患者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困难送检。
血型血清学检测,血型定为B型Rh(D)阳性,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试验洗涤用37℃生理盐水)抗-IgG:阴性、抗-IgG+C3d3+、抗-C3d3+,抗体筛查:37℃未发现ABO以外抗体,冷抗体效价测定:4℃时效价2048、20℃时效价256。
病例三患者,女60岁,因纳差、头晕、乏力就诊,血常规检测Hb52g/L,RBC1.34×1012/L,申请输血时,因交叉配血主测、次测不合送检。
血型血清学检测,血型BCcDee,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抗-IgG:3+、抗-IgG+C3d3+、抗-C3d1+。
血型抗体鉴定:患者血清中检出ABO以外抗体,但未检出抗体特异性,考虑为自身抗体。
交叉配血试验:患者血清与多人红细胞配血,在抗人球蛋白介质中均不配合,凝集强度1+。
低离子凝聚胺开展交叉配血试验在输血检验中的应用效果
低离子凝聚胺开展交叉配血试验在输血检验中的应用效果发布时间:2021-03-22T14:43:00.803Z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10月19期作者:李庆华[导读] 针对输血治疗患者应用低离子凝聚胺技术开展交叉配血试验,对其在输血检验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
李庆华(赣州市人民医院;江西赣州341000)摘要:目的:针对输血治疗患者应用低离子凝聚胺技术开展交叉配血试验,对其在输血检验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
方法:选择126例输血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各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交叉配血试验,为对照组患者提供盐水法,为实验组患者提供低离子凝聚胺技术,对比两种检测方法的应用效果。
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准确性(57例,90.48%)、灵敏度(59例,93.65%)、稳定性(57例,90.48%)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针对输血治疗患者应用低离子凝聚胺技术开展交叉配血试验,其准确性、灵敏度、稳定性均能够得到提升。
关键词:低离子凝聚胺技术;交叉配血试验;输血检验;应用效果在给予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或是抢救的过程中,输血能够对患者的供血不足或是血液循环障碍等不良情况起到迅速的改善作用,可见其不仅能够对患者的治疗效果产生重要影响,还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1],且若给予患者进行输血治疗的过程中发生交叉配血错误,将能够导致严重的输血反应,所以保障交叉配血的灵敏性和准确性十分重要[2]。
本次研究将126例输血治疗患者设为研究对象,采用不同方式开展交叉配血试验,对其在输血检验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观察和分析。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符合输血治疗指征;(2)对本次研究的目的、过程、可能的结果均已知情,且已经签署知情同意书;(3)意识清晰,且具有较好的表达能力;研究对象排除标准:(1)合并心脏、肝脏、肾脏等重要脏器疾病;(2)患有精神疾病;(3)患有严重血液系统疾病。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两组患者具体资料见下表1,P均>0.05.1.2仪器和试剂使用珠海贝索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的低离子凝聚胺试剂盒,其中R1液、R2液和R3液分别为低离子介质、凝聚胺以及假凝集清除液。
新生儿输血的管理制度
新生儿输血的管理制度一、前言新生儿输血是指在新生儿出生后因各种原因而需要进行输血治疗。
由于新生儿的器官功能尚未发育完善,免疫力较弱,对输血的适应性和耐受性较差,因此对于新生儿输血需要进行严格的管理与监护。
本文旨在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新生儿输血管理制度,以确保新生儿输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二、新生儿输血的适应症与禁忌症1. 适应症(1)急性失血性贫血:如产后失血、胎盘早剥、胎儿出血等(2)慢性贫血:如遗传性贫血(地中海贫血、地中海型地中海贫血、珠蛋白缺乏症等)、溶血性贫血等(3)出生后重症感染性疾病所致的贫血2. 禁忌症(1)对输血成分过敏者(2)心血管功能不全、心功能不全、心力衰竭(3)肺功能不全、危重的呼吸功能不全(4)凝血功能异常或有出血倾向(5)目前激素治疗(6)目前接受放射线治疗(7)患有高危传染病(8)免疫功能异常三、新生儿输血管理制度1. 严格的输血适应症和禁忌症审查在进行新生儿输血前,需对患儿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排除禁忌症,确保产生输血适应症的病症。
2. 输血程序与操作规范(1)严格执行输血程序,包括医师开具输血申请单、核对患者信息、临床护士签署确认、输血前后检查、输血记录等。
(2)选择合适的输血方式:可选择使用全血、红细胞悬浮液、血小板、新鲜冰冻血浆等。
(3)输血过程中,需注意患儿的生命体征变化,定期观察血压、心率、呼吸频率等指标,确保输血过程安全有效。
3. 输血前准备工作(1)对患儿进行血型和交叉配血试验,确保输血的安全性。
(2)进行输血前的体格检查,评估患儿的输血适应性,确定输血需求和输血量。
(3)对输血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进行风险评估和预警,如输血反应、输血相关感染、输血过敏反应的预防和处理方案。
4. 输血后监护(1)输血结束后,应密切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和症状变化,包括体温、呼吸、心率、血压等。
(2)输血结束后,进行输血反应的观察与评估,确保输血过程的安全性。
5. 输血后的随访与评估(1)输血结束后,需对患儿进行随访与评估,检查输血效果,并评估输血的安全性。
3种交叉配血方法在输血安全中的应用评价
3种交叉配血方法在输血安全中的应用评价目的对3种交叉配血方法在输血安全中的应用进行评价。
方法对需要输血的患者,采取盐水介质法、凝聚胺法、微柱凝胶法 3 种方法进行交叉配血。
结果所有交叉配血中,配血不合的阳性结果为43例,7例由盐水法检查出,20例由凝聚胺法检查出,38例为微柱凝胶法检查。
结论三种方法各有优劣,联合使用,能够更为准确的确定凝集的性质、不配合的原因,有效避免漏检抗体现象的出现,保证及时、安全、有效的临床输血。
标签:交叉配血;输血;比较输血在血容量的提高、血液循环的改善、血浆蛋白的提高和凝血功能增强方面发挥着很大作用,能够及时挽救生命,在外科临床各领域应用广泛。
交叉配血主要是对受血者血清中有没有会对供者红细胞造成损害的抗体进行检查,让受血者和供血者血液间不存在不相配的抗体[1]。
目前,交叉配血技术已经相对成熟。
常用的方法有:抗人球蛋白发、聚乙二醇法、盐水法、微柱凝胶法、各种酶法和聚凝胺法等。
交叉配血能够有效保证患者的输血安全,然而有些情况下,会产生同型血配血不相配合的情况。
所以在输血前,需要进行不规则抗体的筛选实验,以便保证输血安全。
近些年,在欧美的一些发达国家,微柱凝胶法(MGT)已经作为常规血型和交叉配血实验,在实验室环境下,微柱凝胶法是交叉配血试验的常用方法,这一方法是以分子筛过滤作用为基础的,以离心分离来进行红细胞和凝集的红细胞的游离。
MGT具有较高的灵敏度、较好的特异性,便于操作,结果准确,因此务必进行标准化的MGT操作[2]。
本文将进行盐水法、聚凝胺法和微柱凝胶法的应用情况的对比分析。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9月~2013年4月在我院进行血库检查的输血患者1263例。
盘县中心血库供血袋中所余留的血样为供血者。
利用微柱凝胶法对采用凝聚胺法进行交叉配血阳性标本和凝聚胺法阴性但自身可能患有免疫性疾病等有抗体存在的可能的标本,进行配血复查对比。
1.2仪器与试剂台式离心机,Olympus CX-21普通光学显微镜,BYL 型血型血清学多用离心机和免疫微柱孵育器。
交叉配血操作规程凝聚胺法
交叉配血操作规程凝聚胺法交叉配血是指将一定数量的输血者的红细胞与另一组供血者的血清进行混合,通过观察混合血后是否发生凝集反应来确定血型。
交叉配血操作主要采用凝聚胺法进行,以下是交叉配血操作规程的详细步骤。
1.准备工作a.配置所需试剂,包括输入血浆、配血瓶、试剂盘、标本管、溶血酶溶液、配血盘等。
b.通过测定输血者和供血者的血型,确认双方的血型信息,并记录在相关记录表中。
2.标本采集a.采集输血者和供血者的静脉血标本,放入标本管中,避免血样凝固。
b.标本采集的相关操作要符合严格的无菌原则,确保血样的无菌及安全性。
3.标本处理a.将标本管中的静脉血标本置于冰上,在4℃下保存。
b.用溶血酶溶液处理输血者的红细胞,将3滴红细胞加入到每一个配血瓶中,轻轻摇动混合均匀。
4.试剂配置a.将配血盘中的试剂盘取出,配置新鲜的抗血型血清和已知血型标准红细胞。
5.凝胶装配a.打开凝胶洞口,将配血盘的试剂盘放入凝胶洞中。
b.确保试剂盘的位置正确,使试剂液体触及到凝胶洞的底部。
6.样本混合a.取出保存在冰上的输血者和供血者的静脉血标本,放置于试剂盘的对应位置。
b.轻轻旋转试剂盘,使血样和试剂充分混合起来,注意避免搅拌过于激烈。
7.观察凝聚反应a.在一定的时间内,观察配血盘中是否发生凝聚反应。
b.根据凝聚反应的情况,判断输血者和供血者的血型是否兼容。
8.结果判读a.若输血者的红细胞与供血者的血清发生凝聚反应,表示两者的血型不兼容,不适合进行输血。
b.若输血者的红细胞与供血者的血清没有发生凝聚反应,表示两者的血型兼容,可以进行输血。
9.记录和报告a.记录每次交叉配血的操作过程和结果,包括输血者和供血者的血型信息、配血的凝聚反应情况等。
b.报告输血者的血型结果和是否适合进行输血。
交叉配血操作规程凝聚胺法主要是通过观察凝聚反应来判定血型的兼容性,该方法操作简单、结果可靠。
但需要注意的是,交叉配血结果只能作为指导输血的参考依据,还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临床情况和输血指征等因素,确保安全有效地进行输血操作。
新生儿输血规范
新生儿输血规范一、引言新生儿输血是临床治疗中常见的医疗行为,对于纠正新生儿贫血、提高新生儿免疫力等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由于新生儿生理特点及输血相关风险的考虑,新生儿输血需要严格按照规范进行。
本规范旨在为新生儿输血提供专业、准确、有见地的指导,以确保新生儿输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二、新生儿输血指征1. 缺血性贫血:新生儿出生后血红蛋白(Hb)低于13g/dL,伴有临床症状者。
2. 出血性疾病:新生儿出血性疾病,如新生儿出血症、血友病等。
3. 免疫性溶血病:新生儿免疫性溶血病,如ABO溶血病、Rh溶血病等。
4. 先天性心脏病: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需行手术治疗者。
5. 感染性疾病:新生儿感染性疾病,如败血症、肺炎等。
6. 其他疾病:如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窒息等。
三、新生儿输血原则1. 严格掌握输血指征:根据新生儿病情、体重、血红蛋白水平等综合评估,确定是否需要输血。
2. 选择合适的血液制品:根据新生儿病情选择全血、悬浮红细胞、洗涤红细胞、血小板等血液制品。
3. 尽量减少输血量:新生儿输血量应根据体重、血红蛋白水平、病情等确定,尽量减少输血量。
4. 注意输血速度:新生儿输血速度宜慢,一般为24mL/kg·h。
5. 加强输血监测:输血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新生儿生命体征、面色、尿量等,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四、新生儿输血操作流程1. 输血前准备:(1)完善相关检查:包括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凝血功能等。
(2)交叉配血:确保供血者与受血者血液相容。
(3)血液制品的准备:根据新生儿病情选择合适的血液制品,并按照规定方法进行制备。
2. 输血操作:(1)建立静脉通道:选择合适的静脉,建立静脉通道。
(2)输血:按照输血速度要求,缓慢输注血液制品。
(3)观察:输血过程中密切观察新生儿生命体征、面色、尿量等,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3. 输血后处理:(1)记录输血情况:记录输血时间、输血量、输血速度等。
(2)观察新生儿病情:观察新生儿贫血、出血等症状的改善情况。
新生儿脐血ABO血型正反定型及交叉配血实验结果分析
新生儿脐血ABO血型正反定型及交叉配血实验结果分析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07年1月第22卷第1期JModLabMed,January2007,V o1.22,No.1新生儿脐血ABO血型正反定型及交叉配血实验结果分析陈才生,王雷萍,翁彬,雷厉,孟庆宝(深圳市人民医院输血科,广东深圳518020)摘要:目的探讨婴幼儿ABO正反定型的符合情况及交叉配血试验在婴幼儿输血时的局限性.方法选2010.g新生儿的脐血标本,用微柱凝胶血型卡进行正定型,用试管法和纸片法做反定型,用微柱凝胶技术选择异型血与脐血进行交叉配血.结果正定型为A型700份标本中,499份检出抗B,但有39例反应弱,201例未检出抗B,抗B检出率为71.28(499/700).正定型为B型的510例标本中,373例检出抗A,但有23例反应弱,137例未检出抗A,抗A检出率为73.13%(373/510).正定型为O型的800例标本中,只有571例同时检出了抗A和抗B,检出率为71.37(571/800),131例未检出抗A,抗B,占16.38(131/800),另有53例仅检出抗A,45例仅检出抗B.选用反定型完全没有凝集的新生儿A,B型的血清各4O例分别进行相反血型交叉配血试验,即A(B)型血清+B(A)型红细胞,在这8O例的配血结果中:盐水配血法全部阴性,聚凝胺配血法有2例弱阳性,微柱凝胶技术配血法发现有8例弱阳性.结论新生儿ABO血型鉴定中大部分已正反定型相符,在新生儿常规血型检查时反定型的价值不可忽视微柱凝胶抗人球蛋白技术能有效地发现微弱的血型抗体,是一种较为敏感,安全的方法.关键词:ABO血型;脐血;新生儿,交叉配血;微柱凝胶技术中图分类号:R45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414(2007)01—061—03ABOBloodGroupTypingandCrossMatchinginNeonateCordBloodSamplesCHENCai—sheng,WANGLei—ping,WENGBin,IEIIi (DepartmentofBloodTransfusion,ShenzhenPeople'sHospital,GuangdongShenzhen518 020,China)Abstract:ObjectiveTodiscusscoincidenceofthebloodgrouptypingandreversedtyping,and thelimitsofthecrossmatchingintheneonatecordbloodsamples.MethodsBloodgrouptypingbymicro-columng elagglutinationassay(MGAA)andreversedtypingbytubetestorsliptestontheselected2010cordbloodsamplesfr omtheneonates.ResultsInthe700samplestypedasA,theanti—Bantibodypositiveratewas71.28(499/700),butwith39weakreactions.Inthe510samplestypedasB,theanti-Aantibodypositiveratewas73.13(373/510),butwith23 weakreactions.Inthe800samplestypedasO,therateofbothanti—Aandanti—Bpositivewasonly71.37(571/800),andanti—Apositivewasonly6.63%(53/800),antiBpositivewasonly5.62%(45/800),andtherest131[16.38%(131/ 800)]sampleshadnode—tectableanti—Aoranti— B.40samplestypedAgroupbutwithnoanti—BperformedcrossmatchingwithBdonatedblood,andanother40samplestypedBgroupbutwithnoanti—AperformedcrossmatchingwithAdonatedblood,showallnega—tiveinsaline,twoweakpositiveinpolybrene,and8weakpositiveinMGAA.ConclusionTher eversedbloodtypingin neonatecannotbeneglectedbecausetheABOantibodiesinmostofthemhavebeenformed.M GAAcanfindweakbloodgroupantibodiesandbeasasensitivemethod.Keywords:ABObloodgroup;cordblood;neonate;crossmatch;micro-columngelagglutina tionassay(MGAA)新生儿红细胞表面ABO血型抗原表达量少,正定型时有时反应较弱甚至不反应,而部分新生儿血清中又未产生抗体或抗体效价低,反定型结果也并不绝对可靠.而正确的血型鉴定是保证新生儿输血安全的前提和保障.笔者检测了2005年3月至9月间2010例在我院分娩的新生儿脐血标本,并对一些正反定型不符的新生儿脐血血清进行了异型血的交叉配合试验,现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试剂来源ABO正定型试剂为戴安娜微柱凝胶血型鉴定卡,交叉配血使用其微柱凝胶抗人球配血卡(DianaGelconfirm),批号:3006593,由北京斑珀斯技术贸易有限公司提供.反定型所用试剂红细胞(Ac,Bc,Oc)本室自制,用前配制成10(v/v)的红细胞悬液.1.2实验方法1.2.1ABO正定型:用微柱凝胶血型卡鉴定血型,按操作要求检测前将脐血红细胞配成5%(v/v)的红细胞悬液,1jn2ol于微柱中,置于专用离心机内离,I~,10min后,按说明书要求判定结果.1.2.2ABO反定型:按临床检验操作规程口用试管法检测.作者简介;陈才生(】961一),男,主管检验师,目前从事临床输血检验及研究,Tel:136****7027.通讯作者:孟庆宝(1967一),男,硕士,副主任技师,科主任,E—mail:meng@******************.62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07年1月第22卷第1期JModLabMed,January2007,V o1.22,No.11.2.3交叉配血试验:用微柱凝胶抗人球蛋白技术,主侧:40l新生儿血清+10l5(v/v)供血红细胞,混匀置专用孵育箱温育15min后用专用离心机离心10min判定结果.2结果2.1脐血ABO血型抗体测定共选取2010份已作正定型的血样,其中A型700例,B型510例,O型800例,进行反定型试验,以观察血型抗体的产生情况,结果见表1.表12010份脐血标本检出AB0抗体情况正定型为A型700份标本中,499份检出抗B,但有39例反应弱,201例未出检出抗B.正定型为B型的510例标本中,373例检出抗A,但有23例反应弱,137例未检出抗A.正定型为O的800例标本中,只有571例同时检出了抗A和抗B,另有53例仅检出抗A,45例仅检出抗B,131例未检出抗A,抗B.2.2脐血反定型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分别用200例正定型为A型,B型的脐血血清用长春博德生物技术公司生产的纸片做反定型检测,分别在5,10,15min,用肉眼观察其凝集情况,结果见表2.表2正定型为A型,B型的脐血各200份纸片法反定型试验凝集情况脐血型别试剂不同反应时问出现阳性反应的标本教(宰红细胞5min10min15rain2.3用异型血与脐血标本交叉配血实验为了解新生儿交叉配血的临床应用价值,笔者随机将A型红细胞加入到一位O型的新生儿血清中进行交叉配血试验,结果完全无凝集,配血通过,再将B型红细胞加入该新生儿血清交叉配血,结果凝集+ +++,配血无法通过,再对该新生儿进行反定型鉴定,结果证明该新生儿与A型红细胞不凝集,与B型红细胞强凝集.说明该新生儿只产生了抗B,未产生抗A抗体,故与A红细胞配血通过.我们选用反定型在显微镜下观察完全无凝集的A型和B 型血清各40例分别进行相反血型的交叉配血试验, 即A(B)型血清+B(A)型红细胞,此80例的配血结果中:用盐水配血法全部阴性,聚凝胺配血法有2例弱阳性,微柱凝胶技术配血法发现有8例弱阳性.3讨论微柱凝胶技术正定型具有检测敏感性高,特异性强,结果准确,易于观察,影响因素小的特点,特别是对较弱抗原的婴儿红细胞抗原的检测更显出其优越性L2],本室使用该技术检测新生儿脐带血血型达5Y之久,获较满意结果.关于新生儿血型抗体形成一贯的说法是:人在出生前尚未产生抗体,一般在出生几个月后才开始形成,~IJ5-6y时具有较高的效价[3].邱云霞,卢松丽报道新生儿血清相关ABO血型抗体检出率为48.9L4].本室的实验结果说明有71.28~73.13的新生儿在出生时已产生血型抗体,脐带血的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符者只有26.87~28.72,说明大多数婴儿出生时已合成IgM型ABO抗体,而且A,B,O各型血型抗体产生的百分率无明显差别,表明新生儿ABO血型鉴定中大部分已正反定型相符.因此,在新生儿常规血型检查时,应同时进行正反定型,虽然应以正定型为主,但反定型可作为正定型的验证.从表1中的实验数据表明刚出生的新生儿脐带血的反定型检测结果已有71.28~73.13的验证正定型的能力,为了减少因新生儿抗原较弱所致的误定型,不能一概认为抗体"未合成"而忽略了反定型.本文用纸片法进行反定型试验,即A型或B型脐血血清+B型或A型红细胞,放置15min发生凝集率分别为56.0(1lZ/2oo)和57.5oA(115/200),而试管法离心发生凝集达71.2(499/700)至73.1(373/510),说明反定型不宜用纸片法.更由于新生儿血清有时凝集力较弱,必须经过离心才能使红细胞紧密接触,而纸片法不足以使红细胞凝集,且受放置时间长短和摇动力量的影响较大,凝集差,尤其无法使弱抗体与相应的红细胞发生凝集,抗体检出率偏低,不能反映血型抗体产生的真实情况,因此,对于正反定型不符的血型,应置显微镜下细心观察,并结合父母的血型加以分析,必要时重新鉴定父母血型以辅助判定孩子的血型.微柱凝胶技术能检测出微弱的血型抗体.本室的实验结果充分表明,对于完全未产生血型抗体的新生儿即反定型完全无凝集的,异型交叉配血会出现"假配合"的结果,交叉配血意义不大.因此,对于正反定型不符的新生儿交叉配血难以起到安全输血的把关作用,千万不要误认为"配血通过"而能发生错误输血,此时,正确的血型鉴定比交叉配血显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07年1月第22卷第1期JModLabMed,January2007,V o1.22,No.163得更加重要.然而,常规法会漏检的少量血型抗体,微柱凝胶技术能使红细胞抗原与极微弱的相应的血型抗体发生阳性反应,说明使用微柱凝胶抗人球蛋白反应介质能加速和增强凝集反应,且凝集在微柱凝胶孔内的红色凝集颗粒清晰,明确,极易被观察到,可作为反定型检测微弱血型抗体的有效方法.而盐水介质交叉配血法,聚凝胺配血法均不能有效地显示较弱的抗原抗体反应而漏检,使输血安全得不到保障,特别是盐水配血法要坚决淘汰.因此微柱凝胶抗人球蛋白配血技术是目前临床交叉配血方法中一种较为敏感安全的方法,微柱凝胶技术可作为检测反定型中血清是否产生了血型抗体的有效验证,但必须注意微柱凝胶技术配血影响因素L5],特别是不能随意缩短离心时间,配血标本必须离心,以免血清中的纤维蛋白丝影响配血结果,出现"假阳性".参考文献:[1]叶应妩,王毓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K].第2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7:89.[2]李勇,杨贵贞.人类红细胞血型血清学实用理论与实验技术[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251—276.[3]肖星甫.输血技术手册[M].第1版.成都:四川I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67.[4]邱云霞,卢松丽.96例新生儿血清IgMABO抗体的临床观察[J].临沂医,1995,(17):64—65.[53陈才生.微柱凝胶技术配血影响因素分析[J].广州医药,2005,36(5):63—64.收稿日期:2006—07—03自检HBV免疫标志物ELISA试剂是否失效强卫民(陕西省渭南市第一医院检验科,陕西渭南714000)中图分类号:R446.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7414(2007)01—063—01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是建立在酶免疫技术上的,是以酶标记的抗体(或抗原)作为主要试剂,将抗原抗体反应的特异性和酶高效催化反应的专一性相结合的一种免疫检测技术,即将生物反应(抗原抗体反应)与酶促反应组合在一起的免疫-酶促反应.其基本原理为:将抗体(或抗原)包被在固相表面后,按不同的步骤加入待测抗原(或抗体)和酶标记抗体(或抗原),充分反应后用洗涤的方法,使固相上形成的抗原抗体复合物与其它物质分离,即洗去游离的酶标记抗体(或抗原),最后加入底物,根据酶对底物催化的显色反应程度,从而对标本中的抗原(或抗体)进行定性或定量检测.由于中,小医院病员有限,HBV免疫标志物ELISA试剂不能一次用完,从而导致试剂由低温(2~8℃)一室温一低温(2~8C)多次反复,极易造成试剂的失效.HBV免疫标志物试剂有效期为6mo(现已有有效期为12mo的试剂),HBsAg试验属卫生部质检项目,所以当用户购得试剂时实际有效期仅剩4mo,而且阳性对照血清有限,如此保存试剂与操作,直接影响检测质量.以下是笔者在实践当中,用排除法鉴别试剂是否失效的一点体会和方法.1底物A,底物B试剂是否失效检验5l10(v/v)红细胞悬液加在白色滤纸上+底物A5Ol+底物B5Ol一显蓝色,说明底物A,底物B未失效,反之说明底物A或底物B失效[红细胞膜上的血红蛋白中的亚铁血红素具有类似过氧化物酶的活性,能催化底物B(过氧化氢)释放出新生态氧,使受体底物A(色原物质-四甲基联苯胺)氧化呈色显蓝色].2酶标记物是否失效检验酶标记物10l加在白色滤纸上+底物A5Ol+底物B50l一显蓝色,说明酶标记物未失效,反之酶标记物失效(5种酶标记物试剂均如此).3包被孔是否失效检验3.1HBsAg包被孔+抗HBs酶标记物5Ol一水浴30min后一洗涤5次后+底物A50l+底物B50l一水浴15min显蓝色,说明HBsAg包被孔未失效,反之说明HBsAg包被孔失效.3.2抗一HBs包被孔+HBsAg酶标记物5Ol一水浴3Omin一洗涤5次后+底物A50l+底物B50l一水浴15min显蓝色,说明抗一HBs包被孔未失效,反之说明抗一HBs包被孔失效.3.3HBeAg包被孔+阳性对照血清5Ol+抗HBe酶标记物5Ol一水浴3Omin一洗涤5次后+底物A50l+底物B50l一水浴15min显蓝色,说明HBeAg包被孔未失效,若不显蓝色,可能HBeAg包被孔失效(或阳性对照血清失效).3.4抗一HBe包被孔+抗一HBe酶标记物5Ol,水浴30min一洗涤5次后+底物A50l+底物B50l一水浴15min显蓝色,说明抗.HBe包被孔未失效,反之说明抗一HBe包被孔失效.3,5抗一HBc包被孔+抗一HBc酶标记物5Ol,水浴30min一洗涤5次后+底物A50l+底物B50l一水浴15min显蓝色,说明抗一HBc包被孔未失效,反之说明抗-HBc失效. 注:3.1,3.2,3.3的实验其包被孔表面吸附的免疫复合物为:3.1HBsAb-HBsAg-酶;3.2HBsAg-HBsAb一酶;3.3 HBeAb—HBeAg.HBeAb一酶.3.4,3.5的实验其包被孔表面吸附的免疫复合物为:3.4HBeAg—HBeAb一酶;3.5 HBcAg—HBcAb一酶.收稿日期:2006—06—09。
血库输血科交叉配血试验 (凝聚胺法)
10.操作过程中,①必须先排好试管,并做好标记;②每进行一步操作,必须进行一次核对。
11.结果判断必须先肉眼观察,再进行显微镜观察。注意观察弱凝集和排除非特异性凝集。
6.如果不凝集,可能是标本中含有肝素。如洗肾病人的标本或其他干扰存在,此时需多加2-4滴*2凝聚胺溶液以中和肝素或干扰因子。
7.0.85%氯化钠溶液启用时,及时贴上启用时间;超期的溶液要及时更换。使用过程中,怀疑污染到溶液时或配血结果可疑时,必须更新该溶液。
8.受血者标本有效期为三天;若受血者抽取标本后,输用过血液或血液制品,且输用时间超过12小时的,必须重新采集标本。2%红细胞悬液要求准确,必要时用生理盐水洗涤红细胞后重新配制。
3.再滴入2滴*2凝聚胺溶液,轻轻混匀,于室温下静置15秒。
4.3400rpm离心1分钟,然后把上清液倒掉,管底保留大约0.1ml的液体。
5.目测红细胞有无变成凝块,如果没有凝块,则必须重做,(请看注意事项6)。重做后仍然没有凝集现象出现,可能试剂失效。
6.各滴入2滴*3复悬液,并轻轻混匀,观察结果。若为凝聚胺引起的非免疫性凝集,应该在1分钟内散开;若是异体抗体所引起的免疫性凝集,则不会散开。
7.倒在玻片上用显微镜观察有无凝集。如有凝集反应,表示不合,此供血者的血液不适合病人使用;如无凝集反应,表示供血者的血液适合病人输注。
XXXX医院
血库
文件编号:
ABCD-SOP-10
交叉配血试验(凝聚胺法)
版序:abcd
页码:第3页,共4页
如果想进一步检测Anti-K抗体,则必须继续做辅助性的抗球蛋白试验,步骤如下:
简述交叉配血试验和输血原则
简述交叉配血试验和输血原则交叉配血试验和输血原则是现代医学中重要的血液学技术和治疗原则,用于确保输血过程安全可靠,避免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发生。
本文将对交叉配血试验和输血原则进行简要介绍。
交叉配血试验是通过实验室检测来确定供血者和受血者之间是否存在血型抗原和抗体的相互反应。
血型是由红细胞表面的抗原决定的,主要有A、B、O和Rh(D)四种血型。
抗体则是针对不同血型的抗原产生的。
当受血者的血浆中存在特定的抗体时,如果供血者的红细胞表面有相应的抗原,就会发生凝集反应,这表明交叉配血不合适,可能导致输血反应。
交叉配血试验通常分为直接试验和间接试验两种。
直接试验是将受血者的红细胞与供血者的血浆混合,观察是否出现凝集反应。
间接试验则是将受血者的血浆与供血者的红细胞混合,再加入特定的抗人球蛋白血清,观察是否出现凝集反应。
通过这些试验,可以确定血型和抗体的匹配情况,从而确保输血的安全性。
在进行输血时,需要遵循一些重要的原则。
首先,确保血型的正确性是至关重要的。
受血者和供血者的血型必须完全匹配,这样才能避免输血反应的发生。
其次,必须进行交叉配血试验,以确保受血者的血浆中没有与供血者的红细胞相抗的抗体。
如果交叉配血试验结果异常,就不能进行输血。
此外,还需要考虑供血者和受血者之间的Rh(D)血型匹配,以避免Rh血型不合适导致的输血反应。
除了血型匹配外,还应考虑其他因素,如输血前的体格检查和病史调查。
受血者的身体状况和病史可能会影响输血的安全性和效果。
例如,有些人对某些血制品中的成分过敏,或者有特殊的输血需求,如婴儿、孕妇、老年人和免疫缺陷患者等。
在进行输血前,必须充分了解受血者的病史和特殊需求,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
还需要定期检查供血者的血液,以确保血液质量符合安全要求。
供血者的血液应经过严格的筛查和检测,以排除各种传染性疾病的风险。
只有经过安全检测合格的血液才能用于输血。
交叉配血试验和输血原则是确保输血过程安全可靠的重要手段和原则。
新生儿输血操作指南
新生儿输血操作指南引言新生儿输血是指将新生儿血液或血液制品通过血管途径输入给新生儿,以纠正血液功能障碍或缺失的治疗措施。
新生儿输血操作需要严格执行,以确保输血的安全和有效性。
本指南旨在提供关于新生儿输血操作的基本原则和步骤,帮助医务人员正确管理新生儿输血过程。
适应症新生儿输血的适应症包括:1. 出生后出血不止或伴有出血倾向的新生儿。
2. 严重贫血或需要补充血红蛋白的新生儿。
3. 血小板减少或功能障碍的新生儿。
4. 其他需要输血治疗的特殊情况,如出生窒息后的复苏等。
准备工作1. 确认输血的适应症,并与患儿的家属进行充分的沟通和解释。
2. 完成输血相关的医嘱,并严格按照医嘱执行。
3. 检查血型与交叉配血结果,确保输血的安全性。
4. 准备好输血所需的输血器具,包括输血管、输血针、输血袋等。
5. 检查输血血液制品的标签,确保所使用的血液制品与医嘱一致,并检查血液制品的有效期和保存条件。
输血操作步骤1. 患儿接受输血前,应经过全面的体格检查和相关的实验室检查,以评估其输血的需要和风险。
2. 确保输血器具的无菌和完整性,同时准备好止血材料,以应对可能出现的出血情况。
3. 在输血前,正确核对患儿的身份和输血相关的医嘱信息。
4. 患儿需要静脉通道作为输血途径,选择适当的静脉通道,如外周静脉或中心静脉。
5. 打开输血器具的包装,按照无菌操作的原则,装配输血管、输血针等。
6. 将输血针插入患儿静脉通道,注意插入深度和角度,避免损伤血管壁。
7. 确保输血管与输血针连接牢固,并通过检查与患儿的血管连接处是否有渗血来确认连接的紧密性。
8. 将输血袋中的血液缓慢注入给患儿,通常开始输注速度为510滴分钟,后续根据患儿的情况逐渐增加输注速度。
9. 在输血的过程中,密切观察患儿的反应和生命体征,特别关注呼吸、心率和血压的变化。
10. 在输血过程中,根据需要监测血气分析、血红蛋白浓度和凝血功能等指标。
11. 输血完成后,将输血管从患儿的静脉通道中拔出,及时进行正确的伤口处理和止血措施。
儿童输血指南
儿童输血指南
儿童输血指南
介绍:
本文档旨在指导医务人员在儿童输血过程中的操作和管理。
本指南包括但不限于儿童输血的适应症、反应预防与处理、输血血型检查及交叉配血等内容。
章节一、输血适应症
1.1 红细胞输血适应症
1.2 血小板输血适应症
1.3 新生儿输血适应症
章节二、输血前的准备工作
2.1 确定输血的类型与用血指征
2.2 确保受血者的知情同意及家长的理解
2.3 输血前的准备检查
2.4 储存与标记输血所需血液制品
章节三、输血血型检查及交叉配血
3.1 输血血型鉴定
3.2 输血血型不一致的处理
3.3 交叉配血准备工作和检查
3.4 交叉配血结果解读及相关措施章节四、输血操作
4.1 输血前操作
4.2 输血途中操作
4.3 输血后操作
4.4 输血并发症处理与监测
章节五、输血后的护理与观察
5.1 输血后护理
5.2 输血后观察事项
5.3 输血后并发症处理与监测
章节六、儿童输血的术后处理与随访6.1 输血后的观察与随访
6.2 输血后并发症的处理
6.3 输血后指导与建议
附件:
附件一、儿童输血血型鉴定报告单
附件二、儿童输血交叉配血结果报告单
附件三、儿童输血操作记录表
法律名词及注释:
1、受血者:指接受输血的儿童患者。
2、输血血型鉴定:对受血者和供血者的血液进行血型鉴定,以确保输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3、交叉配血:将受血者血液与供血者血液进行交叉配血检查,以预防输血反应的发生。
盐水法交叉配血和凝聚胺法交叉配血的效果比较
盐水法交叉配血和凝聚胺法交叉配血的效果比较[摘要]目的:比较盐水法交叉配血和凝聚胺法交叉配血的效果。
方法:从2019年3月至2020年6月,在我院进行输血治疗的患者中选取65例。
规范采集静脉血液5ml,将每份血液标本分为A、B两份,其中标本A采用盐水法交叉配血,标本B采用凝聚胺法交叉配血。
观察主侧和次侧的阳性检出结果,比较凝聚胺法中特异性凝集和非特异性凝集的消失时间。
结果:两种方法在主侧阳性检出率上相近(P>0.05);凝聚胺法在次侧的阳性检出率(16.92%)高于盐水法(4.62%),有显著性差异(P<0.05)。
凝聚胺法交叉配血时,非特异性凝集的消失时间明显短于特异性凝集的消失时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交叉配血时采用凝聚胺法能提高次侧阳性检出率,非特异性凝集的消失时间短,可保证输血安全。
关键词:交叉配血;盐水法;凝聚胺法;检出率;特异性凝集输血是临床治疗时的一种常用方法,能维持正常的血液循环,稳定生命体征,降低死亡风险。
输血检验是输血前的必要环节,交叉配血就是一项重要内容,是受血者的血清加供血者的红细胞悬液,以及供血者的血清加受血者的红细胞悬液,同时进行凝集试验。
交叉配血的目的,是验证供血者和受血者的ABO血型鉴定是否正确,防止出现溶血等输血反应,从而提高输血安全性[1]。
目前用于交叉配血的方法较多,如何选择成为检验人员的关注重点。
本研究选取我院于2019年3月至2020年6月接诊的65例患者作为对象,对比了盐水法交叉配血和凝聚胺法交叉配血的效果,资料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从2019年3月至2020年6月,在我院进行输血治疗的患者中选取65例。
其中有34例是男性,有31例是女性,构成比为52.31%、47.69%;最小的患者有19岁、最大的患者有70岁,计算平均值为(43.15±12.09)岁;输血原因:车祸伤27例、手术失血18例、产后出血9例、贫血6例、其他5例。
低离子聚凝胺联合盐水法交叉配血试验在输血检验中的应用
·282·低离子聚凝胺联合盐水法交叉配血试验在输血检验中的应用王 静 河北省任丘市华北石油管理局总医院 河北任丘 062552摘 要:目的:研究分析低离子聚凝胺联合盐水法交叉配血试验在输血检验中的应用。
方法:在2018年12月到2020年12月期间,研究人员收集我院诊治的100例输血患者,在其同意参与研究的前提下设为研究对象,根据动态随机分组法,分成研究组50例,参照组50例。
研究组给予低离子聚凝胺联合盐水法交叉配血试验,参照组给予盐水法交叉配血试验。
观察两组患者的检验方法灵敏度、稳定性以及准确性情况。
结果:参照组的检验方法灵敏度、稳定性以及准确性低于研究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输血患者采用低离子聚凝胺联合盐水法交叉配血试验可以改善检验方法灵敏度、稳定性以及准确性。
关键词:输血 低离子聚凝胺联合盐水法交叉配血试验 盐水法交叉配血试验 检验方法 灵敏度 稳定性 准确性输血患者自身病情往往严重,血液循环出现障碍或者供血不足。
为了保证其存活率,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则需要对其进行输血治疗[1]。
低离子聚凝胺联合盐水法交叉配血试验针对输血患者,可以有效地降低患者,出现了书写反应,提高检验方法的灵敏性,稳定性以及准确性,推广输血治疗的价值[2]。
现列举100例输血患者进行分组讨论。
具体报告如下:1资料及方法1.1…一般资料经过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同意,在2018年12月到2020年12月期间,研究人员收集我院诊治的100例输血患者在其同意参与研究的前提下设为研究对象,根据动态随机分组法,分成研究组50例,参照组50例。
参照组患者:男性25例,女性25例;年龄为33-59岁,平均年龄(45.26±3.26)岁。
研究组患者:男性25例,女性25例;年龄为32-59岁,平均年龄(45.31±3.21)岁。
研究人员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其组间差距显示无统计学意义(P>0.05)。
新生儿安全输血制度及流程
新生儿安全输血制度及流程一、制度1. 为确保新生儿输血安全,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疗机构输血管理规定》和《新生儿输血指南》,制定本制度。
2. 新生儿输血应遵循医学原则,严格掌握输血指征,优先考虑保守治疗措施。
3. 新生儿输血前,应充分评估病情,进行必要的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
4. 新生儿输血应由具有执业医师资格的医师开具医嘱,由具有执业护士资格的护士执行。
5. 新生儿输血过程中,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处理输血反应。
6. 新生儿输血后,应做好输血记录,并进行输血后评估。
7. 医疗机构应加强对新生儿输血的管理,确保输血安全。
二、流程1. 新生儿输血申请(1)医师根据新生儿病情,提出输血申请。
(2)护士核对患儿病历、姓名、性别、年龄、床号、血型等信息,采集抗凝血样。
(3)护士将血样及输血申请单送至检验科进行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
2. 新生儿输血前的核对(1)医师根据检验科提供的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结果,确定输血指征。
(2)护士再次核对患儿病历、姓名、性别、年龄、床号、血型等信息,确认输血医嘱。
(3)医师开具输血医嘱,护士执行。
3. 新生儿输血(1)护士准备输血器材,按照医嘱抽取血液。
(2)护士再次核对患儿病历、姓名、性别、年龄、床号、血型等信息,确认无误后开始输血。
(3)输血过程中,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变化,如出现输血反应,立即停止输血,并报告医师。
4. 新生儿输血后的处理(1)输血结束后,护士做好输血记录,包括输血时间、剂量、血型、交叉配血试验结果等。
(2)医师对输血效果进行评估,如有需要,调整治疗方案。
(3)护士将输血后的血袋及输血记录单保留一段时间,以备必要时查阅。
三、注意事项1. 新生儿输血时,应选用合适的血管,避免多次穿刺。
2. 新生儿输血过程中,应避免血液剧烈震荡,以免红细胞破坏。
3. 新生儿输血后,应注意保暖,避免体温过低。
4. 新生儿输血后,应继续观察病情变化,注意有无输血反应。
交叉配血操作规程
交叉配血操作规程
《交叉配血操作规程》
交叉配血是一项重要的医疗技术,可以帮助需要输血的患者找到适合的血型。
为了确保交叉配血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医院和血库都有一套严格的操作规程。
首先,医务人员需要确认患者的血型,并进行全面的诊断。
在得到患者的血型信息后,医生会将其输入到计算机系统中,系统会自动筛选出适合患者血型的供血者信息。
医务人员会根据系统提供的信息,联系相关的供血者,并进行进一步的筛选。
接下来,医务人员会对供血者的血样进行复核,以确保其血型信息准确无误。
在进一步确认患者和供血者的血型信息后,医务人员会进行血液的交叉配型实验。
这一步是非常重要的,可以确保输血时不会出现不兼容的情况。
一旦获得了血液交叉配型实验的结果,医务人员会进行最后的确认工作。
他们会对患者的身体状况进行全面的评估,确保他们可以承受输血手术。
同时,医务人员还会对供血者的身体健康状况进行审查,以确保他们的血液是安全的。
最后,医务人员会将合适的血液输送到患者的身体中。
在输血过程中,医务人员会严格遵守手术操作规程,确保输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交叉配血操作规程的严格执行,可以大大降低输血过程中出现
意外情况的概率。
因此,医院和血库都会严格遵守这些规程,以确保输血过程的安全和有效。
新生儿安全输血制度及流程
新生儿安全输血制度及流程一、引言新生儿输血是一项重要的临床治疗手段,但输血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风险。
为了确保新生儿输血安全,降低输血不良反应和输血传播性疾病的发生,我国卫生部门制定了严格的输血法规和标准。
本文旨在阐述新生儿安全输血制度及流程,为临床医护人员提供参考。
二、新生儿输血指征1. 严重贫血:血红蛋白低于130g/L。
2. 心衰、呼吸衰竭:血红蛋白低于150g/L。
3. 出血性疾病:如新生儿出血症、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
4. 重度营养不良:血红蛋白低于100g/L。
5. 其他疾病:如溶血性贫血、地中海贫血等。
三、新生儿安全输血制度1. 输血前评估(1)病史采集:了解新生儿的出生史、家族史、疾病史等。
(2)体检:观察新生儿的生长发育、面色、呼吸、心率等。
(3)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等。
2. 输血申请(1)临床医生根据新生儿输血指征,提出输血申请。
(2)输血科(血库)接到申请后,对新生儿进行配血。
3. 输血前准备(1)输血前核对:核对新生儿姓名、性别、住院号、血型、交叉配血试验结果等。
(2)血液制品准备:根据输血申请,选择合适的血液制品。
4. 输血过程(1)输血前:向家长告知输血风险,签署输血同意书。
(2)输血中:严密观察新生儿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并处理输血不良反应。
(3)输血后:记录输血时间、输血量、输血速度等,监测新生儿病情变化。
5. 输血不良反应处理(1)发现输血不良反应,立即停止输血,报告输血科(血库)和临床医生。
(2)根据输血不良反应类型,给予相应治疗。
6. 输血记录与报告(1)输血记录:详细记录新生儿输血过程,包括输血时间、输血量、输血速度等。
(2)输血输血结束后,向输血科(血库)报告新生儿输血情况。
四、新生儿输血流程1. 输血前评估(1)病史采集:了解新生儿的出生史、家族史、疾病史等。
(2)体检:观察新生儿的生长发育、面色、呼吸、心率等。
(3)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等。
交叉配血知识
RBC表面有丰富唾液酸,在中性环境中带负电荷,互
相分离。可通过缩短细胞间距,以及在致敏细胞上的 抗体之间搭桥使RBC凝集。
凝集一般为二个步骤
Ϋ
Ϋ
Ϋ
ΫΫ
Ϋ
抗体吸附于RBC抗原上成为致敏状态
致敏RBC凝集形成块状
2021/4/28
2
一一
标本的采集及要求
二二
血型
三 不规则抗体的筛选
四四
交叉配血
2021/4/28
27
交叉配血试验通常包括:
➢主 侧(受者血清+供者RBC):测对供者RBC反应的抗 体
➢次 侧(受者RBC+供者血清):测对受者RBC反应的抗 体
➢自身对照(主受管者RBC+受者次管血清): 自身 显示自身+抗体、DAT阳-性、RBC缗钱+状假阳性的存在
-
+
+
+
+
+
+
+
-
+
-
-
果,可解决明显的问题.
对一些疑难问题需进一步检查。可初步采取以下措施:
1)重新抽样,纠正因污染或搞错标本造成的不符。 2)将红细胞洗涤数次,配成5%盐水细胞悬液,用抗A、抗B、抗A+B做实验, 可得到其他有用信息。有条件加做抗H试验 3)对受检者作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看RBC有没有被致敏 4)如疑为A抗原或B抗原减弱,可将受检红细胞与抗A或抗B血清作吸收放散 试验。 5)如试验结果红细胞成缗钱状排列,加等渗盐水1滴混匀,往往可使缗钱现 象消失。 6)做反定型试验时需要加做O细胞。
-
+
-
-
-
-
2021/4/28 除作盐水介质外,至少还要做聚凝胺法,有条件加做2抗8 球、
交叉配血中的各种不配合性问题处理方法与实验
解决交叉配血中的不配合性问题(一)、红细胞缗钱状形成。
红细胞缗钱状形成是血清在室温和37摄氏度引起所有试验细胞出现凝集的一种性质。
因为洗涤去掉了所有的血清,所以缗线状形成不影响抗球蛋白试验。
当形成缗钱状时,可采用下述两种方法对其进行分散: 1、在试管内加1--3滴生理盐水,缗线状可消散。
2、如果加了盐水而缗钱状继续存在,可将血清和细胞孵育的一,离心移出血清,用等量生理盐水代替,轻轻混合,离心,并在显微镜下观察。
由于蛋白已经稀释,所以缗钱状应消散,而凝集不会因此种处理而改变。
(二)、特异性同种抗体的存在。
交叉配血中抗体筛选试验阳性和自身对照阴性就表明有一种或数种同种抗体存在。
如果这种抗体是对抗一种稀有抗原的,则抗体筛选试验可以是阴性,在做单一的交驻配血时,可以出现不配合,当检出意外的同种抗体时: 1、如果可能,检写抗体的特异性。
2、如不符合,用缺乏相应A或B型细胞确定ABO血清的型别。
3、用特异性抗血清试剂检定供血者的型别,而且只选择缺少相应抗原的供血者的细胞做交叉配血。
4、如果抗体是高频率红细胞抗原的或有多种抗体存在,可选用病人的直系亲属作供血者。
(三)、自身抗体:自身抗体通常是抗I或抗IH,在室温条件下与所有试验的红细胞发生阳性反应,在检查病人细胞的ABO和Rh血型中,由于这种抗体吸附在自己的红细胞上,试验可以遇到困难。
1、用37摄氏度温盐水洗涤病人的红细胞,通常可以去除红细胞上的自身抗体。
2、用洗涤过的细胞来确定ABO和Rh血型。
3、自身吸收病人的血清,并用已吸收的血清确定ABO血清型。
4、用吸收过的血清做抗体筛选和交叉配血。
如果发现同种抗体也存在,鉴定此种抗体并挑选缺乏相应抗原的供血者的细胞作交叉配血。
(四)在抗球蛋白试验中反应的自身抗体:如果病人直接抗球蛋白试验阳性,他们的自身对照同时也出现阳性,这发生在自身免疫性贫血中,在多种药物致敏中以及在有同种抗体的受血者中,这种同种抗体已吸附在输注的供血者的细胞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