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数学:《中位数》教学实录与评析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中位数》课堂实录
中位数课堂实录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第105-106页。
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中位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学会求中位数的方法。
2、使学生了解“中位数”与“平均数”各自的特点。
3、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自学能力、分析与概括能力,以及与人合作的能力与意识。
4、使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获得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难点:中位数的意义以及求中位数的方法。
学具准备:幻灯片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师:同学们,你们平时都喜欢什么体育运动?(生回答)五(1)班的同学也非常喜欢体育运动,经常在一起进行体育比赛。
前几天有七名同学举行了一场投沙包比赛,让我们去看看吧。
(幻灯片:)师:这是他们比赛的成绩统计表,从表上你知道了什么?(统计表上出示7名同学的成绩)师:那么大家猜猜他们的平均成绩是多少?生猜测师:那么大家猜对了吗?现在大家动手算算。
师:同学们观察这组数据和平均数你发现了什么?生说,平均数是27.7(出示幻灯片)师:这组数据中,只有两个数比平均数大,有五个数都比平均数小,用平均数表示他们的投沙包水平合适吗?(生:不合适)想想办法。
从这组数据中挑出一个数代表他们的投沙包水平,自己找一找,和同桌说一说。
生:我找到的数是24.7师:为什么找这个数?(师追问理由)生1:因为7个数中有3个数比它大,有3个数比它小。
生2:它处在这组数据最中间的位置。
师:这个数在这组数据中这么重要,我们给它起个名字吧。
师:数学家给这种数命名中位数,这就是这节课我们学习的新知识。
(板书)“中位数”二、探究新知,1、认识中位数:(1)师:根据你的理解,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中位数?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把一组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最中间的数叫做中位数。
(2)以小组为单位,进一步谈谈自己对中位数概念的理解。
学生讨论交流。
师:通过刚才交流,你认为:(1)中位数最大的优点是什么?(中位数不受偏大或偏小数据的影响。
因为有两个同学的成绩太高,严重偏离了大多数同学的水平,这时我们可以用中位数来表示这个组同学掷沙包的一般水平。
小学数学教案中位数
小学数学教案中位数课题:中位数教学目标:1. 知道什么是中位数,能够正确计算出给定数列的中位数。
2. 能够应用中位数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了解中位数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2. 能够准确求解给定数列的中位数。
教学难点:1. 理解中位数的概念。
2. 运用中位数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引入活动(5分钟)教师向学生展示一个有序数列,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个数列的特点,引出中位数的概念。
教师提问:在一个有序数列中,如何确定数列的中位数?二、概念讲解(10分钟)1. 中位数的定义:在一个有序数列中,中间那个数就是中位数。
2. 计算方法:若数列中的元素个数为奇数,中位数是最中间的数;若数列中的元素个数为偶数,中位数是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
三、例题练习(15分钟)教师讲解几个例题,让学生跟着计算求解数列的中位数。
例如:给出一个数列:5, 7, 8, 10, 12,让学生计算这个数列的中位数。
四、拓展应用(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应用中位数的概念解决问题。
例如:在一个班级的身高数据中,找出中位数是多少。
五、练习与检测(10分钟)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练习计算中位数并写出解题步骤。
下节课进行随堂检测,检测学生对中位数的掌握情况。
教学反思:中位数是一个基本的统计概念,在数学中有广泛的应用。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中位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能够准确求解数列的中位数,并能够应用中位数解决实际问题。
在后续教学中,可以通过更多的练习和拓展应用来提高学生对中位数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五年级数学优质课《中位数》评课稿
五年级数学优质课《中位数》评课稿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研究,学生应能够:- 理解中位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运用中位数解决实际问题;-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抽象能力。
二、教学准备- 板书:中位数的定义和计算公式;- 教学素材:一组数字序列,包括奇数个和偶数个数字;- 教学工具:计算器、白板、标尺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及目标明确(5分钟)- 复上节课所学的平均数概念,引导学生思考:如果一组数字没有明显的集中点,我们还能用什么来表示其“中间值”呢?2. 概念讲解(10分钟)- 通过示例和图表,介绍中位数的定义,并与平均数进行比较,帮助学生理解中位数的含义和特点。
3. 计算中位数(15分钟)- 教师提供一组数字序列,让学生通过观察和计算,找出其中的中位数。
- 引导学生分别处理奇数个和偶数个数字的情况,给予足够的练和指导。
4. 实际问题解决(20分钟)- 教师设计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要求学生运用中位数来解决,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动手能力。
5. 小结与拓展(10分钟)- 教师帮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并展示一些拓展题目,鼓励学生进一步思考和挑战。
四、教学评价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参与和讨论情况,以及完成课后作业的情况,可以初步评价本节课的教学效果。
可以采用自主答题、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评价,考察学生对中位数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中位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以及实际问题的解决,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数学知识和提升应用能力。
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度较高,学习效果较好。
但在设计实际问题解决环节时,可能需要更多的细化和引导,以确保学生能够理解问题并找到正确的解决方法。
下节课可以加入更多的实际应用场景,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中位数的意义及计算方法
“中位数的意义及计算方法”教学实录与评析时间:2007-06-24 05:51 作者:湖北仙桃点击:2493 次将本文添加到: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105页至107页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理解中位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学会求中位数的方法;并根据数据的具体情境,体会“平均数”、“中位数”各自的特点;过程与方法目标:选择恰当的数据组,以反映中位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和价值,在与平均数的对比中体现中位数的特点;情感性目标:让学生感觉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运用价值,形成热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师:红、蓝两队各派7名小朋友进行1分钟跳绳比赛,比赛结果是:用你学过的知识来比较一下,哪个队的成绩更好一些呢?学生独立解答后,汇报运用平均数知识来比较,得出蓝队获胜的结论。
师:红队前面得分一直很高,为什么最后却输了呢?生:因为红队7号得分太低了。
师:哦!原来情况是这样。
好!比赛结束了,鲜花与掌声属于胜利者,让我们用掌声对蓝队表示祝贺(全班鼓掌)。
失败者流淌了艰辛的汗水,还要吞咽苦涩的泪水,付出了努力的拼搏,还要收获难言的悲伤,如果你是红队队员,如果你是红队中那个不幸的失误者,如果你是红队的支持者,你难道不想说些什么吗?生1:(自信地)如果我是红队队员,我一定更加努力训练,争取下次为红队争光!生2:(低声地)如果我是红队中的7号,我会感到很惭愧,愧对全体队员!生3:(忿忿地)我觉得这种评判方法不公平,红队就因为一人失误就让全队承受失败痛苦,太不公平了!……师:既然大家觉得用“平均数”来比较两队成绩不公平,那还可以怎样比呢?生1:分别去掉两队最高分和最低分,根据剩余成绩的平均数来比。
生2:采取一对一的方式比,红队队员胜5次,平1次,输1次,红队胜。
……师:大家思考的方案还真多,并各有优点,科学家们也帮我们研究了一种新的比较数据的方法,就是用中位数来比较,你们想了解这种新方法吗?生:(好奇地)想![评析:“中位数”是小学数学统计知识中新增的一个统计量,教师充分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来创设问题情境,通过一段激情飞扬的总结陈词,掀起学生情感的波澜,促使学生不由自主的换位思考,从而深深地体会到用平均数比较两队成绩很不公平,进而激发了学生探究新知的愿望,这种以“情”促“思”,以“思”促“进”的方法,凸显出情境创设的实效性。
小学数学《中位数》教案(精选10篇)
小学数学《中位数》教案〔精选10篇〕小学数学《中位数》教案〔精选10篇〕小学数学《中位数》教案篇1教学内容: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中位数》教材第105页例4、第106页例5及局部习题。
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能: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中位数在统计学的意义,学会求中位数的方法。
理解中位数与平均数的联络与区别,会根据数据的详细情况合理选择统计量。
2、过程与方法经历中位数的认识计算过程,体验合作讨论,理解认识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全面多角度分析^p 问题的意识和初步的统计观念。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广泛应用,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在生活中的数学意识,培养学生热爱体育运动的良好情感。
教学重点:理解中位数的意义,掌握中位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求偶数个数据的中位数的方法。
教法学法:创设情境、质疑引导、引导与讲解相结合。
小组合作探究,自主理论体验。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1、师生谈话导入。
2、课件出示二、创设情境,生成问题下面让咱们去看看五〔1〕班7名同学正在进展的掷沙包比赛,他们的成绩如何呢?〔出示教材第105页例4情景图〕设疑:老师知道这组学生中有一名同学叫刘云,他的成绩是25.8米,你们猜猜他在这组中可能排在第几?三、探究交流,解决问题1、出示五〔1〕班7名同学掷沙包成绩统计表。
略从他们的成绩表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刘云同学排在第几?为什么刘云的成绩比平均数低,还能排在第三呢?引导学生观察,小组内交流。
师:这组数据中,只有两个数比平均数大,有五个数都比平均数小,用平均数表示他们掷沙包的一般程度适宜吗?〔不适宜〕想想方法:从这组数据中挑出一个数代表他们掷沙包的程度,自己找一找,和同桌说一说。
学生这是可能有些困难,老师适时引导学生认识中位数。
设计意图〔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估计,计算比拟,发现用平均数表示一般程度不适宜,从而引入新的内容——中位数,符合学生认知规律,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2、介绍中位数平均数与一组数据中的每个数据都有直接关系,任意一个数据大小的变化都会对平均数值都会产生影响,为弥补平均数在描绘某数据组的缺乏,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位新朋友——中位数。
小学数学优质课《中位数》教学设计与课后反思
小学数学优质课《中位数》教学设计与课后反思《中位数》教学设计与反思一、教学目标:1.掌握中位数代表的概念,能根据所给信息求出相应的数据代表。
2.合具体情境体会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三者的差别,能初步选择恰当的数据代表对数据做出自己的判断。
3.培养学生对统计数据从多角度进行全面的分析,从而避免机械的、片面的解释。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掌握中位数、众数等数据代表的概念。
难点:选择恰当的数据代表对数据做出判断。
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出课题课件显示:问题1:数据误导:某次数学考试,婷婷得到78分。
全班共30人, 其他同学的成绩为1个100分,4个90分, 22个80分,以及一个2分和一个10分。
婷婷计算出全班的平均分为77分,所以婷婷告诉妈妈说,自己这次成绩在班上处于“中上水平”。
师:婷婷有欺骗妈妈吗?师:平均数是我们常用的一个数据代表,但是在这里,利用平均数把倒数第三的分数说成处于班级的“中上水平”显然有投机取巧之嫌,大家思考:那么问题出在哪里呢?师:你对此有何评价?师:类似的受平均数误导例子还是很多的。
婷婷的爸爸的公司在一次招聘时就出现了如下的情景。
问题2 阿冲应聘(先请一位同学给画面编一段话。
然后提问:略)(二)交流对话,探究新知提出一个真实的问题,揭示学生认识上的矛盾,产生新的疑点,引起学生对“平均水平”的认知冲突,从而引入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三)梳理概括,形成结构(四)应用新知,体验成功我们自己也试着把学过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
(六)变式练习,扩展新知(结合课件)议一议:平均数、中位数与众数都有哪些自己的特点?教师引导学生围绕以下内容展开:平均数:充分利用数据所提供信息,应用最为广泛,但…中位数:计算简单,受极端值影响较小,但…众数:当一组数据中有些数据多次重复出现时,众数往往是人们尤为关心的一个量.下面由我们自己去收集一组生活中的数据,然后再选择恰当的数据代表来说明本组数据的特征。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中位数》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中位数》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中位数》是小学数学课程中的一部分,主要让学生理解中位数的含义,掌握求中位数的方法,并能够运用中位数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进一步理解数据的集中趋势,为后续学习平均数等统计量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求中位数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需要通过具体实例和操作活动,让学生深入理解中位数的含义和求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中位数的含义,掌握求中位数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能够运用中位数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中位数的含义,掌握求中位数的方法。
2.难点: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并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中位数的含义和求法。
2.采用合作学习法,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操作活动,共同解决问题。
3.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实际案例,巩固中位数的求法和应用。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和数据,用于讲解和练习。
2.准备纸牌或数字卡片,用于小组操作活动。
3.准备黑板和粉笔,用于板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组数据,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找出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中位数。
2.呈现(10分钟)讲解中位数的含义和求法,通过具体案例进行分析,让学生理解中位数的概念。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操作活动,使用纸牌或数字卡片,求出每组数据的中位数,并交流分享求解过程。
4.巩固(10分钟)针对每组数据,让学生独立完成求中位数的过程,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巩固知识点。
5.拓展(10分钟)出示一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中位数解决,讨论解题思路和答案,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加深对中位数概念和求法的理解。
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中位数》教案精讲
很多小学生在学习数学时会觉得有些难以理解,但是只要认真学习,多加练习,便可以顺利掌握。
本文将介绍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中位数》的教案精讲,希望对学生学习数学有所帮助。
一、教学目标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了解中位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掌握求解带有中位数的简单问题的方法。
3.培养运用归纳法与推理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中位数计算方法的掌握。
2.如何运用中位数解决问题。
三、教学过程1.概念讲解中位数是一组数据中的中间值,也就是说,把数据从小到大排列,中间那个数就是中位数。
如果数据个数是偶数,则中位数是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
例如:3,5,7,9,11,中位数是7;15,18,21,23,中位数是(18+21)÷2=19.5。
2.中位数计算首先将数据从小到大排列,然后根据数据个数的奇偶性选择不同的求法。
如果数据个数是奇数,那么中位数是最中间的那个数,例如:3,5,7,9,11,中位数是7。
如果数据个数是偶数,那么中位数是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例如:15,18,21,23,中位数是(18+21)÷2=19.5。
3.中位数的作用中位数能够提供一种关于数据集合的特殊信息。
例如,如果一个班级的学生数学成绩的中位数很高,那么可以推断出这个班级数学整体水平较高,如果某道试题的得分中位数很低,则可以推断出这道试题较难,需要有针对性地加强练习。
四、练习题解析1.小明参加了一次测试,他得到了以下分数:98,89,87,78,95,86,92,90,请问小明的中位数是多少?首先将这组数据从小到大排列:78,86,87,89,90,92,95,98根据中位数的公式,计算得出中位数是89。
2.班级的数学期末成绩如下:85,92,78,88,93,请问这个班的数学期末成绩的中位数是多少?首先将这组数据从小到大排列:78,85,88,92,93根据中位数的公式,计算得出中位数是88。
3.如果班级有25个学生,平均身高是1.3米,前13个学生的身高分别是1.1米,1.2米,1.2米,1.2米,1.2米,1.2米,1.2米,1.2米,1.3米,1.3米,1.3米,1.4米,1.4米,请问这些学生的中位数身高是多少?首先将前13个学生的身高从小到大排列:1.1米,1.2米,1.2米,1.2米,1.2米,1.2米,1.2米,1.2米,1.3米,1.3米,1.3米,1.4米,1.4米因为数据个数是奇数,所以中位数是最中间的那个数,即1.2米。
人教版5年级上册“中位数”教学实录、反思与评析_
人教版5年级上册“中位数”教学实录、反思与评析_教学内容:人教版5年级上册第6单元。
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认识中位数、学会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理解中位数的统计意义。
2.体会“中位数”与“平均数”的各自特点,了解两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能根据数据合理选择统计量。
3.感受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统计意识,发展统计观念。
教学重、难点:感受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认识中位数,学会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理解中位数的统计意义。
能根据数据的具体情况合理选择统计量。
教学过程:一、情境设疑,引出问题1.谈话引入。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先去人才招聘市场看一看。
这是一则贴出来的招聘启事,请一名同学来读一下。
招聘业务员,同学们应聘工作最关心什么?生:工资。
师:挣多少钱,很实际的问题。
接着看。
课件出示:甲公司:我公司职工的月平均工资是1 600元。
乙公司:我公司职工的月平均工资是1 500元。
师:你选哪家公司?生:甲公司。
师:为什么?生:甲公司的平均工资比乙公司的高!师:你呢?生:我选乙公司。
师:说说你的想法。
生:甲公司挣得多,可能干的也多。
师:这是你的想法。
2.观察辨析。
(课件出示两家公司工资详细报表。
)师:这是两家公司职工工资详细报表,仔细观察表中的数据,你有什么想说的吗?同桌之间先互相说一说。
甲公司职工月工资报表乙公司职工月工资报表生:这回我选乙公司。
…………师:为什么又都变了?生:乙公司好些,7个人的工资都在1300以上,甲公司只有1个人。
生:应聘业务员显然乙公司要好一些。
应聘经理我就选甲公司。
师:甲公司的平均工资比乙要高,可一般水平却远不如乙公司,根本原因在哪呢?生:甲公司的经理挣得太多。
生:因为这里的经理工资把一般水平提上去了。
师:像4 200这样在一组数据中出现的严重偏大或严重偏小的数据我们把它叫做极端数据。
(板书。
)当出现极端数据时,我们使用平均数作为数据一般水平的代表就——生:不合适。
《中位数》评课稿(优秀范文五篇)
《中位数》评课稿(优秀范文五篇)第一篇:《中位数》评课稿《中位数》评课稿5篇《中位数》评课稿1今天我校开展了县公开课观摩课,在本次活动中,余老师所执教的《中位数》一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平均数,知道平均数是描述数据集中程度的一个统计量,用它来表示一组数据的情况,具有直观、简明的特点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平时生活中,我们用得最广的是平均数,对平均数的体验也较多,但是当一组数据中有个别数据偏大或偏小时,也就是出现极端数据时,平均数就不适合代表该组数据的一般水平,这时就需要用新的统计量,中位数便应需而生。
在本节课中,余老师是通过“引入中位数的必要性→什么是中位数→怎么找中位数→中位数与平均数的联系和区别→何时用中位数”这条主线展开教学的,引导学生理解中位数的意义,从而明白中位数是对描述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进一步完善,提高学生分析数据的能力,学会从单一的平均数的评价到多元化的综合评价,体现了数学的价值。
纵观本节课主要有以下几个亮点:一、在比较中引入。
在本节课教学中,余老师就以平均数为参照物,先让学生根据平均成绩来比较三年1班第一组与第二组同学的跳绳水平,第一组同学的平均数高,学生们一致认为第一组同学的跳绳水平好一些,接着余老师就引导学生去分析、比较第一、二组的具体数据。
在比较中学生们发现“第二组大部分同学的跳绳成绩要比第一组的好”,他们在这样的情境中产生了认知冲突,发现这时用平均数来代表第一组数据的一般水平不太合适,应该要用一个新的统计量来表示,这样中位数的引入也就水到渠成了。
然后,余老师再不断地引导学生比较中位数与平均数,从而得出“平均数只是一个‘虚拟’的数,即一组数据的和除以该组数据的个数所得的商,而中位数并不完全是‘虚拟’数,当一组数据有奇数个时,它就是该组数据顺序排列后最中间的那个数据,在数据个数为偶数的情况下,中位数是最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是这组数据中真实存在的一个数据;平均数的大小与一组数据里的每个数据都有关系,任何一个数据的变动都会引起平均数大小的改变,而中位数则仅与一组数据的排列位置有关,某些数据的变动对中位数没有影响”,所以当一组数据的个别数据偏大或偏小时,用中位数来描述该组数据的一般水平就比较合适。
2023最新-五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中位数》教案优秀6篇
五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中位数》教案优秀6篇作为一名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精心为大家整理的6篇《五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中位数》教案》,希望能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小学数学《中位数》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中位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学会求中位数的方法,并能根据数据的具体情况,体会“平均数”“中位数”各自特点。
2.能力目标:能够运用中位数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意识与能力,培养学生分析与概括能力,以及与人合作的能力与意识。
3.思想教育目标:感受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统计意识,发展统计观念,体会数学应用的价值。
4.经验目标:在已有平均数是描述数据集中程度统计量知识的基础上,对比认识中位数并了解中位数的优点。
教学重点:中位数的意义以及求中位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中位数意义的理解以及在什么情况下要运用中位数能表示一组数据的一般水平,中位数与平均数各自特点的理解。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在比较中引出问题。
1、情景创设:师:平均数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常常会用到。
老师今天也带来了有关平均数的一组数据,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觉得哪个班参赛选手的总体成绩好呢?师:如果96分及96以上学生获奖,你判断一下,哪个班的获奖人数多一些吗?生:从平均数可以推断:一班同学获奖人数可能要多一些。
师:同意这种观点的同学举手。
(几乎没有同学有异议)[设计意图:平均数主要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水平,是学生的已有知识。
2、出示完整统计表:生回答。
3、出示二班参加数学比赛学生成绩统计表师提问:这组数据中出现了一个过小的数,因而导致我们在判断获奖人数多少时,造成偏差。
平均成绩90.5,在这儿还能不能够反应出这一组数据的一般水平呢?生:不能。
师:为什么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据不能代表它的一般水平?生:这组数据中只有2个数据是低于平均成绩的,5个数据都高于平均成绩,平均成绩根本就不能代表这组数据的一般水平了。
《中位数》课堂实录(第4课时)
《中位数》课堂实录(第4课时)教学内容:人教版5年级上册第6单元。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认识中位数、学会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理解中位数的统计意义。
2.体会“中位数”与“平均数”的各自特点,了解两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能根据数据合理选择统计量。
3.感受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统计意识,发展统计观念。
教学重、难点:感受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认识中位数,学会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理解中位数的统计意义。
能根据数据的具体情况合理选择统计量。
教学过程:一、情境设疑,引出问题1.谈话引入。
师:平均每个男生套中多少个?生:7个。
师:求的是什么数?生:平均数。
师:平均数等于什么?生:平均数=总数除以数量。
师:怎么列式?生:(6+9+7+6)÷4师:男生套圈的成绩稳定吗?为什么?生:男生平均每人投中7个,相差不大师:用平均数能客观反映出男生成绩的总体水平吗?生:能师:在比较均匀的数里,平均数能反映出总体水平。
课件出示:情景:陈村平均每人年收入100万。
师:想成为陈村的村民吗?生:想师:真的?师:恭喜你,成功了,你即将成为百万富翁。
师:但别高兴得太早,希望越大,也许失望越到。
请看2.观察辨析。
(课件出示陈村平均每人年收入详细报表。
)师:受骗了吗?生:受骗了。
师:为什么你有受骗的感觉?生:村民的年收入太少了吧。
生:村长和助理的年收入太高了。
生:村长和助理年收入偏高了。
师:偏高了,看看条形统计图。
师:偏大或偏高的数,会导致什么数升高?生:平均数。
师:有多少个数比平均数偏低的?生:7个师:哪7个数?生:1,5,6,7,8,10,12,师:用平均数来表示村民的年收入水平合适吗?生:不合适。
师:一组数中出现偏大数据的时候,用平均数表示,合理吗?生:不合理。
师:那怎么办?别急,数学家发现了一种新的表示方始—中位数。
师:猜猜,既然出现偏大数据的时候可以用中位数,那还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用中位数?生:偏小的数生:也就是几种情况下可以用中位数来表示。
五年级下数学教学实录中位数和众数_北师大版
五年级下数学教学实录中位数和众数_北师大版中位数和众数教学实录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中位数和众数”。
教材简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已掌握平均数基础上来学习的。
通过挖掘生活中丰富的课程资源,让学生经历统计活动的过程中,学会求中位数和众数并理解它们的实际意义,学会对数据进行分析,进一步培养学生初步的统计能力。
学生分析: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统计能力,并善于在生活中发现问题,乐于在合作、探究中解决问题,所以本节课主要是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的活动中来获取新知。
教学目标:1.通过对数据的分析,会求中位数与众数,并能根据具体问题解释其实际意义。
2.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具体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与合作能力。
3.感受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统计意识,培养统计能力。
教学重点:会求中位数和众数,能结合情境理解其实际意义。
教学难点:能根据具体问题情境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教学设想:首先创设小明找工作时遇到问题的情境,通过对平均数的分析引发学生认知冲突,引出寻找中位数的必要性;然后通过对数据的观察、分析、比较,学会确定中位数和众数。
通过调查学生的体重、年龄、鞋号,让学生经历数据收集、整理、分析的过程,加深对中位数和众数意义的理解,体会统计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统计能力。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发认知冲突1.师:老师想了解你们长大以后都想做什么呢?生:军人。
师:多远大的志向啊!共和国的卫士。
生:教师。
师: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评析:及时和有针对性地评价,激发了学生参与的热情,使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
】师:看来你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为了实现你们的理想,一定要从小做起加倍努力呀!老师想问你们一个问题,假如你现在刚刚大学毕业,在找工作时你应该关注什么?生:关注公司的实力。
生:关注公司的工作环境。
生:我比较关注我的工资是多少?师:是啊,工资的确是人们比较关注的一个条件,很多人在找工作时都要考虑这个问题。
最新整理五年级数学教案《中位数》.docx
最新整理五年级数学教案《中位数》教学内容:人教实验版五年级上册第105-106页。
教学目标:1.理解中位数的统计意义,会求数据的中位数,探究发展中位数与平均数的联系和区别。
2.培养学生对数据的观察、分析、处理的能力,学会根据问题的需要合理选择统计量。
3.体会中位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会根据数据的具体情况合理选择统计量,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理解中位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教学难点:体会“平均数”、“中位数”各自的特点。
教学过程:一、出示例题,并提出学习目标师:同学们,我们的学校刚刚开展了第十二届田径运动会。
看!这是第一组代表队同学投篮的情况。
第一小组30次投篮成绩统计表姓名李明明张俊马宁赵亮陈东明刘小玲赵丽丽投中个数2615876441、观察对比,引入中位数。
(1)师:这7次的平均成绩是多少?用平均数10来代表同学投篮的一般水平,你们认为好不好?为什么?(2)组织学生讨论:用哪个数表示更合适,为什么?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种新的统计量――中位数。
(板书:中位数)3、提出学习目标:(1)、学生讨论:用哪个数表示更合适,为什么?(2)、初步感受中位数与平均数的区别(3)、学习和掌握“求中位数”的方法.二、互动学习、交流反馈。
1、小组合作学习,并在小组内交流。
2、师收集信息,及时在小组内指导。
3、全班交流三、展示学习成果,激发知识冲突如果把张俊同学的成绩为22,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是否发生变化?中位数呢?(生……..)小结:一些数据变大了,一些数据特别小,中位数都不变。
谁看出了中位数有什么优点?中位数既不受到数据偏小或数据偏大的影响,还是居中,所以有时用中位数来反映一组数据的一般水平更合适。
理解中位数的意义:中间位置的数四全课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中位数优秀教学设计和反思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中位数优秀教学设计和反思中位数作者及工作单位任治国武鸣县府城镇东风小学教材分析1.课标中对本节内容的要求是:初步理解中位数的意义,会求一组简单数据的中位数,让学生根据数据的特点,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一组数据的特征,体会不同统计量的特点。
学生在三年级已经学过平均数,知道平均数是描述数据集中程度的一个统计量,用它来表示一组数据的情况,具有直观、简明的特点。
所以教材在引入中位数时,就以平均数为参照物,说明当一组数据中有个别数据偏大或偏小时,用中位数来代表该组数据的一般水平就比平均数更合适。
这样编排,不但新旧知识过渡自然,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而且清晰地阐明了中位数的统计意义,即中位数在数值大小上处于一组数据的最中间,主要反映了统计数据的中等水平,并且不受偏大或偏小等极端数据的影响,对人们了解事物发展的中等水平很有帮助。
在介绍中位数的计算方法时,教材在编排上采取了由易至难,逐步深入的方式。
如例4和例5,列出的一组数据都是7个,即奇数个数据,从而最中间的那个数据就为中位数,可直接在数据组中找出;然后把7个数据变为8个,最中间就有两个数据,引出当数据个数为偶数个时计算中位数的方法。
教材在选材上特别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如掷沙包、跳远、跳绳等活动,都是学生几乎天天参与的游戏,可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完成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也便于教师组织教学。
2.本节核心内容的功能和价值:通过本节学习,使学生在认识平均数后再认识一个新的统计量中位数,初步理解中位数的意义,会求一组简单数据的中位数,让学生根据数据的特点,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一组数据的特征,体会不同统计量的特点。
中位数和平均数一样,也是反映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一个统计量。
弄清两者的联系和区别,使他们明白:平均数主要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水平,中位数则更好地反映了一组数据的中等水平(或一般水平)。
3.通过本节学习,也为以后学习其它统计量(如:众数)积累学习经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位数》教学实录与评析
五年级数学教案
石贵荣执教(____(省、市、区、县)____(省、市、区、县)____(省、市、区、县)曙光小学)刘锡萍评析(____(省、市、区、县)____(省、市、区、县)____(省、市、区、县)教育局)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105~106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中位数产生的必要性、认识中位数并会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
2.理解中位数的统计意义,了解中位数与平均数的联系和区别。
3.能根据具体的问题,选择适当的统计量(平均数或中位数)反映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
4.感受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统计意识.发展统计观念。
教学过程:一、在比较中产生认知冲突。
引出问题 1.前不久,五年级同学举行了1分钟跳绳比赛,参加比赛的选手分成了两组,每组7人。
一起去看看比赛吧!(播放录像,录像播放完后播放一学生的问题:哪个组的跳绳水平好一些呢?) 师:想一想:用什么数可以比较两组同学跳绳的一般水平呢?生:可以用平均数表示。
师出示:第姓名李萍秦锋赵丽李杨陈刚赵军陈文平均成绩—组成绩 (下) t30 第二姓名刘艳钱晨陈华王磊张鹏李强于国庆平均成绩组成绩(下) 126 师:比一比:哪个组同学跳绳的一般水平好一些? 生:第一组同学的跳绳水平好一些,因为平均成绩高一些。
师:你们都是这样认为吗?认为第一组跳绳水平好的同学请举手。
(学生都举手表示同意) 师:老师带来了这两组同学的跳绳成绩。
(出示数据,学生观察。
) 第姓名李萍秦锋赵丽李杨陈刚赵军陈文平均成绩—组成绩(下)1751641209 130第二姓名刘艳钱晨陈华王磊张鹏李强于国庆平均成绩组成绩(下)13l
130 128 126 124 122 12l 126 师:看到以上每组同学的成绩,你有什么想说的?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逐渐有了以下的发现) 生.:第一组有两个人的成绩特别好。
生::第二组的最后一名于国庆同学比第一组的第三名成绩还要好,第二组大部分同学的跳绳水平比第一组同学好一些。
师追问:既然这样,为什么第一组的平均成绩却达到了130下,反而比第二组的平均数高?生,:第一组两名同学的成绩特别好,抬高了平均成绩。
师:现在你们认为哪一组同学跳绳成绩的一般水平要高一些? 大部分学生改变了看法,认为第二组学生跳绳的一般水平要好一些。
出示第一组成绩的条形统计图
观察这个统计图,你还有什么发现? 生.:有两名同学的成绩特别高,平均成绩比大部分同学的成绩都要好。
生,:只有两名同学高于平均成绩,有五名同学低于平均成绩。
师小结.提出问题:当一组数据中出现个别严重偏大的数时。
平均数会受到影响,变得比较大。
在这种情况下,用平均数代表第一组选手跳绳的一般水平合适吗? 学生都认为不太合适。
[评析:在比较两组同学跳绳水平高低的活动中,教师设计了两个环节:先是根据平均成绩比较发现第一组同学的跳绳水平好一些,接着在具体数据的分析中却发现第二组大部分同学的跳绳成绩比第一组的好,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产生了认知冲突,发现有时用平均数代表一组数据的一般水平不太合适,这时就需要认识一个新的统计量.这样中位数的引入就水到渠成。
] 二、学生探究,认识中位数 1.师:在这里用什么数代表第一组同学跳绳的一般水平更合适呢?请同学们在表中找一找,比一比,看谁找到的更合适? 第姓名李萍秦锋赵丽李杨陈刚赵军陈文—组成绩(下) 175 164 120 l17 113 112 109 学生思考,小组交流。
汇报结果。
生:可以用120代表这组数据的一般水平。
生:用117比较好,因为在正中间,
三个比它高,三个比它低。
生:我也同意用117代表比较好,120有点高
了,因为比120多的只有两人,比120低的还有四个呢! 师:大部分同学认为
用117代表这组数据的一般水平更合适。
的确,在这组数据中我们也可以用117
代表它们的一般水平.在统计中,我们把117叫作这一组数据的中位数。
今天我
们就来研究中位数,(板书——中位数)屏幕出示第姓名李萍秦锋赵
丽李杨陈刚赵军陈文—组成绩 (下) 175 164 120 117 113 l12 109 2.师:按照你的理解能说说什么是中位数吗? 生:把一组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最中间的数就是中位数。
师:为什么用中
位数代表第一组同学跳绳的一般水平比平均数更合适? 生:中位数不受偏大或
偏小数据的影响。
师:正因为中位数有这个优点。
所以有时用它代表一组数
据的一般水平更合适。
3.多媒体出示上述表格.学生观察回答下面的问题。
第姓名李萍秦锋赵丽李杨陈刚赵军陈文平均成绩——组成绩(下) 175 164
120 117 113 112 109 130 第二姓名刘艳钱晨陈华王磊张鹏李强于国庆平均
成绩组成绩(下)13l412212l 125师:你能找到第二组数据的中位数吗?
师:这两组同学跳绳的一般情况用中位数和平均数分别来表示。
谁更合适?为
什么?
师:用中位数比较,哪组同学跳绳的一般水平要好一些?你觉得这两组同学的
跳绳成绩用哪个数进行比较更合适些?
4.找出下列各组数据的中位数。
34、30、28、24、24、19、17
14、19、19、26、28
10、15、4、13、5
23、21、17、14
13、15、16、18、19、20
(1)学生汇报结果,并认识偶数个数据的中位数怎样找。
根据学生的发言,大屏幕出示:
34、30、28、24、24、19、17
14、19、 19、26、28
4、5、10、13、15
23、21、() 17、14
13、15、16、() 18、19、20
(2)师:通过以上找中位数的活动,你对中位数又有哪些新的认识?
生.:找一组数据的中位数,要先把这组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
生::一组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后,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奇数个。
最中间的数就是中位数: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偶数个,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生,:中位数正好把这组数据分成了两部分,中位数左右两边数的个数一样多。
(3)师:根据对中位数的认识,说一说从“五年级二班7名男生跳远成绩的中位数是2.89米”中你能知道什么?
生1:跳2.89米的同学是第四名,有三名同学比他跳得远,有三名同学比他跳得近。
生2:还有可能有人和他跳得一样远。
师追问:现在知道这组的张鹏同学跳了2.83米,张鹏的成绩大约是第几名?
生:最好的情况是第五名,还可能是第六、第七名。
[评析:在认识中位数的活动中教师设计了四个环节:先让学生自主找一个数来代表这组数据的一般水平,因为学生的认识不尽相同,这样他们就可以在比较辨析中初步感知中住数的特点:接着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尝试说一说对中位数的理解,既训练了学生的数学表达,又使学生的思维不断清晰起来:再用中位数代表一组数据的一般水平来进行比较,又一次感受有时用中位数分析问题比平均数更合适些;最后在找几组数据中位数和解读有关中位数信息的活动中总结整理找中位数的方法并理解中位数的统计意义。
这样设计环环相扣、步步深入,符合学生从感性到理性,从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规律。
]
三、在比较中认识中位数的适用范围
1.五年级(1)班第3组7名同学掷沙包成绩如下(单位:米)
36.8 34.7 25.8 24.7 24.6 24.1 23.2
(1)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是( ),中位数是( )。
(2)用什么数代表这7名同学掷沙包成绩的一般水平更合适?为什么?
2.李华同学前4次数学测试成绩分别是:96分、99分、95分、92分,第5次测试,他生病但坚持考试,成绩不理想,只考了55分。
这5次考试的平均成绩是87.4,中位数是95。
你认为用( )代表李华平时的数学成绩更合适?说说理由。
a.平均数b.中位数
3.
1.分别求出这7名同学体重的平均数和中位数。
2.用哪个数代表这7名同学体重的一般水平比较合适?
学生回答时,出示下面的统计图帮助学生分析理解:当没有特别偏大或偏小数据时,中位数和平均数都可以用来表示这组数据的一般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