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道德情感与道德意志的培养

合集下载

论中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

论中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

论中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甘肃省白银市第十一中学刘亚平摘要:德育过程作为一个动态系统来考察,是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是教育者用社会所要求的品德规范影响受教育者,启发他们自觉接受教育,形成教育者所期望的思想品德过程,笔者认为,德育过程只有做到知、情、意、行的统一,才能收到预期的德育效果。

无论是“教育说服法”和“情感陶冶法”还是“实践锻炼法”和“榜样模仿法”,都是试图把外在的社会规范和教育要求通过合适的方式和途径转化为学生的道德需要,从而推动学生品德形成的内部心理因素的矛盾运动,以此培养学生健康的思想品德。

关键词:德育;思想品德;道德;心理学;班主任十六大报告提出: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可见,在整个教育目的中,“德”的目标处于首要地位。

因此教育部在《2003年工作要点》中提出:“加强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

继续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实际出发,把弘扬、培育民族精神和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摆在重要位置,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

加强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以为人民服务为核、集体主义为原则、诚实守信为重点,引导青省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思想道德水准。

”可见,加强中学生在基础阶段思想品德教育,在整个国民教育体系中占重要地位,是实行素质教育的灵魂、核心和关键。

然而如何加强青少年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特别是高中生正处在人生观和世界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在这个价值观多元化的时代,如何才能务实、有效地实施思想品德教育?这是新的时代给每一个班主任提出的一个具有挑战性的课题。

笔者经过几年班主任的经历,摸索总结了一些初浅的体会。

一、中学生思想品德的心理学分析品德即道德品质,是一个人根据一定的道德行为准则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某些稳定的特点和倾向,是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道德原则与道德规范在个体心理行为上的表现,是个性中具有道德评价意义的核心部分。

德育生活化:青少年学生道德人格培养的一种视角

德育生活化:青少年学生道德人格培养的一种视角
技能 , 而且要有健全 的道德 人格 , 为 自由全面发展 元化的影响 , 成 德育工作中仍然沿袭单一的价值标准和
价 的人 , 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急剧变化的社会, 以积极的 l 值 取 向 ,没 有 积 极 引 导 青 少 年学 生 进 行 价 值 观 选 心态面对现实并有效地为社会服务。但是, 当前部分 { , 导致青少年学生普遍存在价值观的迷惑现象 。改 择 青少年学生存在道德人格缺失的现象 , 这一现象引起 l 革开放 和市场经济带来 的一些新价 值观和改革 创新
《 教学与管理 》
21年 6 2 02 月 O日
德育生活化: 青少年学生道德人格培养的一种视角 ◎重庆Βιβλιοθήκη 育 学院 陈 宣 一、
道 德 人 格概 述
} 低落 ”“ 格“ 、缺失 ”“ 曲” 、扭 等现象呈现 出增长势头。
所谓道德人格是伦理学视野下的人格, 是指在特 l 当代青少年学生 日常生活面临着 诸如父母下 岗 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 个体基于一定的生理和心理素 l 或外出打工 、 家庭裂 变、 升学竞争 、 网络与媒体 充斥 的
复杂过程 中 ,一些封建社会遗 留下来 的 旧的思 想意 l
道德人格就是要将人置 身于一定的“ ” 格 之中 , 置 识、 伦理道德 和价值 观念仍在发挥作用 , 同时 随着 改 J 于一定 的规范之中。从本质上讲 , 青少年学生道德人 革开放不断深化和市场经济的建立 , 一些西方文化思 l 缺失是 由于道德规 范意识 的弱化 ,道德 认知 的不 格 潮、 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随之而来 。正处在社会加速 t , 道德习惯 的缺 陷, 足 道德认知与道德实践的脱节。 当 然 智育第一 ” 功利化倾 向有必然 的 转型时期的我国, 社会价值观念、 生活方式以及个体 l 这与学校教育 的“ 联 现在学校拼命 抓分数 、 抓升学 , 缺乏真正的素质 的自我价值选择都在相应地发生变化。 在传统与现代 I 系。 之间, 在理想 与现实之间 , 国青 少年学生 的思 想和 l 育。 我 教 学校在政治思想 、 道德认知的教育 当中 , 目标 在 和方法上偏重于认知的灌输 , 未将道德品质当作 一种 行为也陷入 了冲突 、 困扰 , 甚至一度出现混乱状态 , I 人

中学生道德教育和道德思维培养

中学生道德教育和道德思维培养

浅谈中学生的道德教育和道德思维的培养孔子在《论语为政》中指出:“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随着现代社会的进步发展,社会的道德标准也越来越高,而整个社会的道德风貌又与个人的道德素质有密切的关系。

社会道德教育的直接任务,就在于提高人们的道德素质,培养理想人格和社会主义新人,从而形成人与人和谐相处,人与社会协调发展的良好社会风气。

青少年是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所以,作为学校教育的核心任务就在于提高青少年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青少年学生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

德育是教育的核心,偏离了这个核心,就背离了素质教育。

道德教育就是指一定社会根据其道德原则、规范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人们施加系统的道德影响的活动,即把社会道德要求转化为人的道德素质的活动。

而培养学生的道德思维正是道德教育的核心和素质教育的基点所在。

道德思维是指人们对社会的政治、思想、道德现象以及对自己的道德行为等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作出判断,进行评价的思维活动。

培养中学生的道德思维能力,就是指导学生按照社会需要和社会道德规范的要求,正确运用科学的思维规律、思维方式、思维方法和艺术,观察分析和解决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以及人自身的一些问题,调节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学校对青少年进行道德教育,培养学生的道德思维能力,主要抓好五个环节,即培养和提高道德认识,强化道德体验,磨练道德意志,确立道德信念和养成道德习惯。

一、培养和提高青少年的道德认识学校对青少年的道德教育,首先是培养和提高他们的道德认识,也就是让他们对现阶段我国的道德关系、道德原则和规范进行理解和掌握。

这一环节就是要帮助青少年解决两个方面的矛盾,即从不知到知,从片面的知到全面的知的矛盾以及正确观念和错误观念的矛盾,从而提高选择行为和识别善恶的能力。

美德出于有知,败德出于无知。

只有对道德关系及其道德内涵有清醒而深刻的认识,青少年才能培养良好的道德思维能力,这是道德教育的起点,也是实现道德教育其他环节的基础和前提。

青少年道德教育

青少年道德教育

青少年道德教育初探摘要:道德教育,它包括提高道德认识、培养道德情感、锻炼道德意志、确立道德信念和养成道德行为习惯等环节的实践过程。

在对青少年进行道德教育中,本文就此探索一下以上几环节的性质、作用及其相互关系。

关键词: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道德行为道德认识——指道德观念。

就是人们对于行为准则的善恶及其意义的认识,也就是对事物的是非、善恶的评价。

学龄前期的幼儿,他们在家庭和社会的影响下,就已经逐步掌握了不少关于评价人们行为的是非和善恶的初步道德观念。

入学以后,他们在学校教育的影响下,扩大和加深了对社会生活的认识,从而使政治、道德观点都发展起来,从懂得守纪律、勤奋学习、爱祖国、爱人民,到逐步形成劳动观点、群众观点、集体主义观点和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用这些观点来指导自己的行动逐步变成信念,观点与信念联系起来,就构成世界观的基本因素。

观点、信念、世界观的培养是促进青少年品德发展的重要条件。

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道德规范为标准,把社会意识转化为他们的个人意识,并进而把个人认识提高到社会要求的高度。

通过社会实践,进一步巩固观点、信念,形成世界观。

道德情感——是人们心理上对某种道德义务所产生的爱憎好恶的态度。

当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成为推动个人产生道德行为的内部动力时,它便成为道德动机。

青少年的道德情感,是伴随着他们的道德认识产生的。

当他们对某一事物有了爱憎的情感,有关的观点就容易转化为信念,认识就容易见诸于行动。

所以培养青少年的道德情感,不仅要提高他们的道德认识,还必须在学习、工作、劳动、生活等实践活动中,加深他们对道德情感的体验。

可以充分运用实际生活和文学艺术的典型形象,树立榜样,使他们受到感染、引起共鸣。

道德意志——是人们为了履行某种道德义务,在前进的道路上克服各种困难和障碍的毅力和能力。

意志与道德行为联系紧密,离开具体的行动便表现不出坚强的意志;但意志又不等于行为,它是调节行为的精神力量。

思想品德课的“知-情-意-行”四要素

思想品德课的“知-情-意-行”四要素

思想品德课的“知\情\意\行”四要素学生的思想品德是有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即知、情、意、行四要素构成的。

初中思想品德课直接地、集中地对学生进行人生观和世界观教育,这就要求我们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应注重学生情感的培养和道德情操的养成,最终把这些知识、情感、意识内化为学生自身的一种内在的品质,并使这种品质成为指导学生具体实践的价值观念。

1.“知”,是基础知识指对社会生活中各种事物的是非善恶和对人与人、个人与集体之间关系准则的认识和评价,以及在这基础上形成的道德观念。

基础知识是学生世界观形成和发展的基础,也是四个要素中首要的要素。

如果学生没有关于社会发展规律的知识,就无从产生自觉的共产主义信仰;如果学生没有起码的法律和道德常识,就不能自觉地成为遵纪守法、具有高尚品德的公民;如果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知识十分贫乏,就不能自觉地运用唯物辩证法认识自己和社会。

因而,学生树立人生观和世界观,如同他们智力的发展一样,是离不开知识教育的。

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必然伴随一定的情感,产生一定的意志,也能通过具体行为表现出来。

在此,学生人生观和世界观形成的其它要素——情感、意志和行为的培养,依赖于科学知识的传授。

可见,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思想品德理论知识教育,是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的第一个要素。

比如再将《讲究礼仪》一课时,我先将”礼仪的概念”、”讲究礼仪的意义”、”讲究礼仪的名人及实例”讲给学生,然后让学生归纳,学生就能清楚的得到认识。

2.“情”,指的是道德情感是指学生根据一定的道德标准去评价自己和别人行为时所产生的一种情感体验,如爱好、憎恶、愉快、悲伤、同情、失望等。

思想品德课教学应“着重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培养道德情感,指导道德行为”。

要坚持“以情感人,情理交融”的教学原则。

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是其教学基本功能之一。

在教学中实施道德情感教育才能充分体现其教学的特点和规律。

主要是学生对事物的爱憎或好恶的态度,情感伴随着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不断地强化加深,对学生的行为起着巨大的调节作用。

浅析道德意志及其培养

浅析道德意志及其培养
的 道 德 行 为 。以适 应 社 会 道 德 规 律 ,提 升 个 人 的
研 ,都需 要强 大 的意志 支持 。
道德 情感是 人 们对道 德原 则 、规范在 情 绪上 的
认 同 、共 鸣 ,又是人 们对 道德 理想 的 向往 之情 。道 德 情感 分 为积极 和 消极两 种 。积极 的道德 情感 如 自 豪 感 、 自尊 感 、愉 悦 感 ,消 极 的情 感 体 验 如 羞 耻
感 、内疚感 、负 罪感 。情感 德育 论提倡 者朱 小 曼教
生命 价值 和 增 强幸 福 感 。
二 、道德意 志 形成 的心理 过程
授认 为 道德 教育 过程 就是情 感交 往过 程和情 感导 向
过程 。在道德 情感 体验 的低 级 阶段 。负面体 验充 塞
内心 ,道 德情 感 和道德 意志 处于矛 盾 斗争状 态 。这
划 。人们在实现意志行动的过程中。需要分析客观 情 况 。确定 行为 步骤 。这需 要 道德认 识去 判断 、思
考 、想 象 ,需 要 利 用 知 识 经 验 去 设 想 和 计 划 。反
之 。道 德认 识 同样 离 不开道 德 意志 。因为对 事 物 的
认 识需要 一个 过程 。在这个 过程 中会 出现 曲折或 产
地 克 服 一 定 的障 碍 、坚 持 道 德 行 为 所 表 现 出来 的 意 志 品 质 。 也 有 的 学 者 认 为 道 德 意 志 是 人 们 在 ” 履 行 道 德 义 务 或 责 任 中克 服 内 心 障 碍 和 外 部 困难 的 能 力 。 表 现 为 实 际 行 动 中 的 自觉 、 果 断 、 自
1 道德 认识 、情 感 、意志 、行 为之 间的 关 系 .
道 德认 识指 的是 在道 德情 景 中对 道 德现 象的感 知 、记 忆 、想象 、思 维 、学 习和言语 等一 系列 认识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学生道德情感培养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学生道德情感培养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学生道德情感的培养摘要: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我们必须加强对青年学生进行道德情感教育,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和科学的方法,帮助他们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教学;道德情感教育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4-260-01长期以来,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非常重视向学生传授知识和发展智力,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为首要目标,而道德、理想、价值观等则成了附属的东西。

课堂教学中片面强调系统知识的传授与理性能力的开发,忽视了情感经验的积累与情感能力的培养,学生对所学道德要求缺少自身需要的体验,没有把它们当作必须遵循的准则,而只是作为一种理论知识来接受,造成道德情感培养不落实,不能发挥道德情感在知、情、意、行诸要素协调发展中的作用,学生常出现“言行不一”“知行脱节”等现象,致使高中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效果不理想。

一、道德情感与道德情感教育“思想品德要素有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每一要素在思想品德心理结构中均有确定的地位和作用,各要素按一定方式相互作用,形成有机统一体”。

其中道德情感是指“根据一定的道德需要、道德原则感知、理解、评价现实时所产生的一切情绪体验”。

根据道德情感发展的水平的不同,其体验形式大体可分为下列三种:知觉道德情感体验、想象性道德情感体验、伦理性情感体验”。

从总体上看,高中生的各种道德情感形式中,伦理性的道德情感体验占优势,知觉的情绪体验日渐减少。

高中生的道德情感内容的发展主要体现在集体荣誉感、义务感、良心、幸福感、爱国主义情感等方面,依其成熟水平排列如下:义务感、良心、幸福感、荣誉感、爱国主义情感。

二、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的道德情感教育策略要提高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果.就必须在教学中,抓住学生的道德情感形成、发展的心理特点,灵活运用相应的教学方法。

1、重视学生的情感性学习,以理育情情感和认识是相互促进的,相互干扰的。

学生意志品质培养方案

学生意志品质培养方案

学生意志品质培养方案第一部分:明确目标一个良好的意志品质是学生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坚持努力和实现自己的目标。

因此,为了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我们首先需要明确培养的目标。

具体来说,我们应该帮助学生树立积极的心态,培养他们的自制力和坚韧精神,以及提升他们的责任感和决策能力。

第二部分:积极心态的培养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心态是培养意志品质的重要一步。

我们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正视挑战和困难,鼓励他们学会面对失败和逆境。

同时,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肯定和鼓励,促使他们相信自己的能力,激发他们积极进取的动力。

第三部分:自制力的培养自制力是培养学生意志品质的关键要素。

为此,我们可以通过制定良好的学习计划和时间管理方法来培养学生的自制力。

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学会延迟满足,抵制现实中的各种诱惑,培养他们的自制能力。

第四部分:坚韧精神的培养培养学生坚韧精神的方法多种多样。

为了培养学生的坚韧精神,我们可以通过开展体育锻炼、户外探险等活动来培养他们的耐力和意志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让他们面对挑战和困难时能够坚持不懈,不轻易放弃。

第五部分:责任感的培养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实现。

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设立班级职务、组织志愿者活动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另一方面,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集体事务,让他们深刻体会到自己的行为对集体的影响,从而培养他们的责任感。

第六部分:决策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决策能力有助于提升他们的意志品质。

为了培养学生的决策能力,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学习分析问题、权衡利弊和果断决策的方法。

同时,教师还可以提供决策案例,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以锻炼他们的决策能力。

第七部分:情感教育的重要性情感教育在培养学生意志品质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认同和情感自控能力,使他们能够积极面对自己的情绪,培养积极向上的情感体验,从而增强自己的意志品质。

第八部分:道德教育与意志品质的培养道德教育是培养学生意志品质的重要手段之一。

简述品德的构成

简述品德的构成

简述品德的构成
品德是一个人的道德品质和行为表现的总和,是一个人的内在素质和外在表现的综合体现。

品德的构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简述:
1. 道德观念:道德观念是构成品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人对道德的认识、评价和规范。

一个人的道德观念包括对善恶、公正、诚信、责任、爱心等道德价值的认识和看法。

2. 道德情感:道德情感是指一个人对道德价值的感受和情感反应,包括同情、责任感、爱心、感恩等。

道德情感的培养可以使人更加关注他人的需要和利益,并对社会贡献更多。

3. 道德意志:道德意志是指一个人对自己道德行为的自我约束和自我控制能力。

一个人的道德意志可以通过自我控制、自我修养和自我约束来提高,使自己更加遵循道德规范。

4. 道德行为:道德行为是指一个人在具体行为中所表现出的道德品质和行为表现。

道德行为包括诚实守信、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助人为乐等,是品德的重要体现。

综上所述,品德的构成包括道德观念、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等多个方面,是一个人道德素质和行为表现的总和。

通过培养和提高这些方面的品德素养,可以使人更加关注他人的需要和利益,更好地为社会做出贡献。

论青年学生道德意志之培养_张信华

论青年学生道德意志之培养_张信华

2006年6月第10卷第3期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Journal of Yangz hou Universi ty(Higher Education Study Edi tion)Jun12006Vol110No13论青年学生道德意志之培养张信华(扬州大学校机关,江苏扬州225009)摘要:道德意志是人们为了实现某种道德目标而产生的自觉能动性,是在道德活动中排除困难和障碍的毅力与能力,主要表现为履行道德义务时的坚韧精神。

道德意志关系到一个人的道德行为能不能养成与坚持,关系到道德教育的效果与德育的成败。

自觉、坚持、果断和自制是一个人意志品质的四个基本要素,也是青年学生强化道德意志培养的四个基本环节和有效途径。

关键词:青年学生;道德意志;道德意志培养中图分类号:G417;G4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606(2006)03-0043-035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6明确指出:/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0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并要求/坚持知行统一,积极开展道德实践活动,把道德实践活动融入大学生学习生活之中0。

道德意志在道德素质的培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现实的道德生活和道德实践活动中,一个具有坚强道德意志的人,即使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也能抵制外部的腐蚀、引诱和压迫,保持高尚的情操。

相反,一个道德意志薄弱的人,即使有了道德认知与情感,也不能持久施行符合道德规范的行为。

由此可以看出,道德认知与情感支配道德行为,并集中表现在道德意志上。

因此,研究道德意志、探求青年学生道德意志培养的有效途径,颇具现实意义。

一、道德意志培养的现实要求11从道德教育过程看青年学生道德意志培养。

道德教育过程是指由道德知识传授向道德行为养成转化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综合过程,包括道德认知的传授与引导、道德情感的启发与熏陶、道德意志的磨练与培养和道德行为的施行与养成五个主要环节。

品德的四要素排序

品德的四要素排序

《教育心理学》作业: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哪些品质是最重要的,请给它们排序并说明理由。

姓名:邱海华任教学校:景田小学任教学科:英语任教时间:17年当今信息技术发达,青少年面临的诱惑很多,有许多致使他们走向犯罪道路的消极的因素。

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在于他们存在某些错误的认识,如吃喝玩乐的享乐主义、无政府的自由主义、夸大的哥们义气、网络虚拟一切等等。

这也是家庭与学校品德教育的缺失。

提高青少年的道德认识、激发他们的道德情感、锻炼青少年的道德意志、培养青少年的德育道德行为。

品德即道德品质,又称“品性”、“德性”、或“德行”,是个人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较位的那个的特征。

品德是由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四种成分构成的有机整体。

首先,道德认识是道德情感产生的源泉、是促进道德意志的内在动力、是决定道德行为倾向的内在基础。

道德认识是人们对道德规范及其意义的理解和掌握,对是非善恶美丑的认识判断和评价,以及在此基础之上形成的道德辨识能力。

是人们确定对客观事物的主观态度和行为准则的内在依据。

道德情感,是人们对社会思想道德和人们行为的爱憎,好恶等情绪态度,是进行道德判断时引发的一种内心体验,对品德认识和品德行为起着激励和调节作用。

道德认识在品德四要素中,应处于首要位置,只有人们能正确地认识并理解是非观,具有道德判断的能力才能在实际生活中自觉地往“有道德”方面考虑,才能在行动上表现中“道德”。

如果一个人连道德认知都没有,没有是非观念,没有对道德的判断和评价能力,那么他的行为便和“道德”无关了。

所以说:道德认识是品德教育的基础和开路先锋。

其次,道德行为是在道德规范的调解下,在自己的个体行动中对他人和社会做出的反映。

道德行为是衡量品德的重要标志。

没有道德行为,就无法判断和表现个人的品德。

看一个人的品德,主要不是看他的道德认识有多高,道德情感是否得到满足和道德意志多么强烈,主要看他表现出来的行为,“行为是最好的回答”。

德育工作简讯

德育工作简讯

立德树人,不断创新——四十八中学迎接教育局德育检查文/蒋婷婷德育工作是学校工作的灵魂,它致力于学生思想品德和人格素质的培养,体现着学校教育的基本目的,贯穿德、智、体、美教育实践的各个方面。

为推动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加强对学校德育工作的管理,12月14日上午,松北区教育局工作专项检查小组在教育局副局长赵毅科的带领下,由区教育局德育办施元春科长、德育办孙世红老师及松浦校区的德育校长陪同,一行来到四十八中学,对学校2017年德育工作进行全面细致地检查。

首先,德育校长刘丽萍向视导组汇报本年度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情况,指出德育教育的实质就是对青少年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以及道德意志的培养,详细介绍了学校在实施德育教育过程中的基本思路、工作策略和取得的成效,也谈及了下一步学校开展德育工作的努力方向,特别是在日常授课过程中,注重德育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然后,视导们深入到四十八中学的班级,分组听了我校陈丽楠老师的学科课《How can I get to?》,辛彤彤老师的德育实践活动课《合作》。

听完课程后,视导小组课后对老师的进行评课,肯定了学校在德育教育工作方面的努力和成果,也给予了宝贵的改进建议。

接着,德育工作检查小组还考察了学校的校园环境,办公室、教室、食堂等,通过检查,四十八中学邪恶的管理到位,班级文化规范,校园文化氛围浓厚,学生文明、有礼,德育成效显著。

在反馈会上,视导组对学校的德育和常规管理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指出了本校德育工作的亮点,同时也对打造德育特色提出了宝贵建议。

一是在德育工作开展的过程中注意材料的积累,将眼前的幻灯片打造成纪录片;二是在德育实践过程中,真正回归班级和课堂,注重德育目标的设定与落地;三是加强教师培训,落实核心素养;四是加强心理辅导工作,请专家进行指导;五是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打造真正的“书香校园”。

最后,刘丽萍校长表示,虚心接受德育工作检查小组的意见,不断进行德育创新和德育实践,进一步把学校德育工作做得更扎实、更有实效,更好地促进教育教学质量再上一个新台阶。

如何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

如何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

如何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道德意识在学生的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塑造良好的道德品质,并最终成为一个有担当、有责任感的社会成员。

教育界一直在思考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

本文将探讨一些方法和策略,帮助学校和家庭共同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

一、为学生树立榜样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他们往往会模仿身边成年人的行为。

因此,为了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我们首先需要为他们树立榜样。

教师应该成为学生的榜样,展示出诚实、责任、尊重等道德品质。

同时,学校和家长也应该找到一些道德模范,向学生展示他们的故事和成就,以激励学生向他们学习。

二、开设道德教育课程为了系统地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学校可以开设专门的道德教育课程。

这些课程应该涵盖道德原则、道德判断和道德行为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道德的重要性,并学会运用道德原则去解决问题。

此外,在课堂上可以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道德问题,培养他们的道德判断能力。

三、注重情感教育情感教育是培养学生道德意识的重要途径之一。

学校和家庭都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关爱他人的能力。

我们可以通过分享和讨论一些温暖的故事,让学生感受到善良和爱的力量。

此外,学校还可以组织一些公益活动,让学生亲自参与社区服务,体验帮助他人的快乐,从而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四、倡导积极的学术竞争氛围学校中的学术竞争氛围往往会对学生的道德意识产生影响。

如果竞争氛围过于激烈,学生可能会出现取胜至上、不择手段的行为。

为了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学校应该倡导积极健康的竞争观念,强调合作与团队精神的重要性。

教师也应该以身作则,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竞争,注重过程中的成长和学习,而非单纯追求成绩的好坏。

五、家校合作,共同培养道德意识家庭是学生道德意识培养的重要场所。

家长应该与学校形成合力,共同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

家长可以与学校保持密切联系,了解学生在学校中的表现,并与学校共同探讨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

德性教育与道德理性的培养

德性教育与道德理性的培养

德性教育与道德理性的培养众所周知,道德是社会发展的基石和人类文明进步的灵魂。

早在古希腊时期,亚里士多德就提出了德性教育的理念,认为人的德性是通过道德教育而培养出来的。

德性教育与道德理性的培养密切相关,二者相互促进,共同构建起一个和谐、有序的社会。

首先,德性教育是培养青少年道德理性的重要途径。

德性教育强调人的全面发展,注重修养的塑造,以及培养良好的品质和行为。

德性教育不仅仅是简单的道德规范的灌输,更包括对思维、情感和意志的培养。

通过教育,学生可以学习到如何正确对待他人,如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以及如何形成正确的行为习惯等。

通过德性教育,道德理性得以培养,使学生能够理解并选择正确的价值观念,从而在人际关系、道德行为中展现出优秀的品质。

其次,道德理性的培养需要德性教育的支持与引导。

道德理性是指个体基于道德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进行思考、判断和选择的能力。

通过德性教育,学生可以接触到一系列道德规范和价值观念,并了解其背后的道德原则和意义。

例如,在学习历史和文学等人文科学课程中,学生可以了解到伟大人物的道德行为和道德追求,进而汲取道德力量和道德智慧。

同时,德性教育还可以通过借鉴传统文化中的道德经典和道德故事,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判断。

通过这样的教育方式,培养学生的道德理性,使其具备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行为。

另外,德性教育和道德理性的培养需要注重情感的发展。

人的情感是人格形成和道德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

情感既可以促进德性教育的顺利开展,也可以为道德理性的培养提供重要的支持。

通过情感教育,学生可以培养善感的思维,感受到他人的需要和情感,从而能够正确地与人沟通和交往。

同时,情感教育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关怀他人的能力,使其能够主动关心他人的需要并给予帮助。

这种情感教育与德性教育相辅相成,共同对学生的道德理性进行全面的培养。

此外,德性教育和道德理性的培养还需要通过实践来进行。

德性教育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而应该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

学生品德修养的重要性和培养途径

学生品德修养的重要性和培养途径

学生品德修养的重要性和培养途径品德是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道德准则转化为个人的道德信念和道德意向并在言行中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是社会道德现象在个人身上的反映。

学生的品德是其成就事业的杠杆。

良好的个人品德本应成为每个人立足社会不可或缺的“无形资本”。

但是,长期以来,在学校德育教育中一直存在着道德观念与道德实践两极分化的现象。

一方面,在德育课堂和各种公开场合,我们推行高标准的一极,要求学生树立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和信念,正确处理个人和集体关系,培养诚实守信、谦恭礼让的道德品质,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使学生成为社会主义四有新人。

另一方面,在学生日常行为管理规范中,我们的行为要求是低标准的另一极,常常将人际交往的“忌语”、文明行为的基本“承诺”、各种日常生活规则都纳入道德规范的要求。

但这种行为上的低要求,事实上使学校学生的道德水平呈下降的趋势。

而且,高标准的强化教育导致了学生不同程度的逆反心理,部分学生“知其善而不为,知其恶而不改”。

因此,重视学生的品德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个学生只有真正具备优秀的道德品质,才能获得更好的立足社会的无形资本,才可使个人的发展更全面、生活更幸福,使人类社会更美好。

学生的品德修养包括个人道德观念的内化、道德情感的体验和在道德意志参与下的道德行为训练。

个人品德是社会道德的组成部分,离开社会道德就谈不上个人品德。

作为社会的一分子,学生个人品德的修养必须在包括学校校园在内的整个社会环境中进行。

就社会道德舆论和道德关系等社会、校园环境的影响与学生内心的认同二者对学生品德修养而言,前者是外因,后者是内因,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对于心理尚未成熟的学生而言,群体或小团体的价值取向和大众化的行为方式对其道德观念、道德行为的影响尤为突出。

学校应当把社会交往活动作为学校品德修养的主要舞台,通过班级、社团、宿舍等组织或团体引导学生在社会交往和共同遵守规则的过程中,了解道德行为的意义,发展相互了解、相互评价的能力,产生正确的自我评价,形成自己的道德观念,并最终将社会道德规范的内容内化为个人的情感和意志,养成良好的习惯和态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少年道德情感与道德意志的培养
作者:刘爱平
来源:《成才之路》2008年第01期
青少年的道德心理发展,寄寓着民族道德发展方向与中国社会现代化的希望,它将决定现有的社会道德体系在下一个世纪的历史地位和精神作用,并辐射全球。

一旦青少年道德价值失落,形成道德心理障碍,我们今后几代人必须付出巨大的代价才能弥补或修复。

当前吸毒、同性恋、艾滋病快速传播等社会现象日益严重,其根源是道德心理教育问题。

因此,我们必须加强青少年道德心理教育。

青少年道德心理教育,主要从培养道德情感与道德意志两方面开始。

1. 道德情感教育
道德情感是关于人的言行、思想、需要是否符合道德准则而产生的情感体验。

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并在人际交往中掌握一定的社会道德标准,转化为自己的道德需要。

当别人或自己的言行、思想、需要符合自己掌握的道德标准时,就会产生满意、愉快、赞美、钦佩等肯定情感;当别人或自己的言行、思想、需要不符合自己掌握的道德标准时,就产生不满意、讨厌、蔑视、羞耻等否定情感。

道德情感是受历史等条件制约的,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阶级或社会集团,有着不同的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

在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过程中,我们必须培养和发展社会主义的道德情感,即爱国情感、集体情感、责任感、正义感、理智感等。

1.1 爱国情感。

爱国情感是人们在祖国土地上长期生活、劳动和斗争中形成的对祖国的深厚感情或热爱态度,它有鲜明的阶级性。

我们当代的爱国情感,主要是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发展生产力,维护世界和平,它是全国人民和青少年应具备的最基本品德。

在培养青少年的爱国情感时,首先要从小培养热爱祖国的感情,要引导学生从热爱故乡、锦绣河山等周围的事物入手,逐步了解和热爱祖国的光荣历史、灿烂文化、杰出英雄,并进一步发展到热爱经过无数先烈流血牺牲、艰苦奋斗得来的社会主义新中国。

其次要激发青少年为振兴祖国而奋斗。

每个青少年都不要忘记自己是中国人,“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要关心祖国的前途和命运,为祖国实现现代化而努力学习。

最后还要发扬国际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1.2 集体情感。

人与集体的关系,从来都是道德的基本问题。

集体情感,包括对个人所属的集体的关怀和爱护,对为集体作出贡献及对集体有所成就而自豪。

青少年有了集体感,他们的学习、工作就会创一流成绩。

因此要引导青少年热爱集体,关心集体,加强对集体的责任感和荣誉感。

在集体中要互相尊重,团结互助,相互谅解。

在处理个人与集体利益时,应从集体利益出发,注重调动个人的创造性和积极性。

在培养集体情感时,首先要关心热爱集体,成为集体的积极成员;其次要用集体精神调节和指导成员言行,同时要尊重群众。

1.3 责任感。

这是从个人所肩负的对国家或集体的责任所产生的情感,尽到了自己所承担的责任,就会产生满意、喜悦、自豪等情感;没有尽到自己所承担的责任,就会产生不满意、
廉耻等情感。

所以责任感,既是一个人的安慰、希望和目标,又是一种巨大的压力,迫使你不得不发愤而为。

培养人的责任感,对于学习和工作,推进各项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个人对于他所属集体的利益的认识,及决心履行对集体的责任,是责任感的基础。

但仅仅有这些认识是不够的,还必须改变这种认识为强有力的和深刻的体验。

一个人体验到集体的意义,就与它有了血肉相连的情感,就能心甘情愿地履行自己的责任,赴汤蹈火也在所不惜。

1.4 正义感。

这是对符合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的行为自觉趋近和维护的内在情感。

它的特征是爱憎分明,具有强烈的情感色彩和内在的自觉性。

整体表现为对符合道德准则的正义行为则拥戴,尽心尽力;对背离道德准则的不正义行为则憎恨、反对。

不同社会和时代,不同阶级归属的人具有不同的正义感,因而正义感也有不同的倾向性和道德内涵。

支持正义,富有正义感是具有共产主义道德觉悟的重要标志。

1.5 理智情感。

理智情感是与一个人客观实际的探索以及对某种信念的辩护相联系着的各种情感。

理智情感是与人的求知欲、认识兴趣、解决问题的需要等满足与否相联系的。

人在认识过程中有新的发现时,会产生愉快或喜悦的情感;在突然遇到与某种规律相矛盾的事实时,就会产生疑惑或惊讶的情感;在不能做出判断犹豫不决时,会产生疑虑的情感,这些都属于理智情感。

理智情感是在认识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它又反过来推动着人的认识进一步深入,成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一种动力。

理智情感在理智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例如对真理的追求,对一切黑暗的偏见与迷信的厌弃,对新事物的敏感。

同时,理智情感可帮助青少年树立远大理想和近期目标,青少年有了理想和目标,就会增强事业心,产生责任感,激发出空前的热情,鼓舞他们的信心和斗志,提高他们克服困难的勇气。

他们就敢于向命运、困难和失败挑战,就能有顽强的战斗意志,百折不挠的毅力和永远进取的精神,无论遇到什么风浪,遇到什么挫折,碰到什么困难,都会毫不动摇地朝着目标和理想前进。

云南大学“马家爵事件”与河南高三学生“马娟泼硫酸事件”,正说明他们因为缺乏理智感,毁灭了别人,最终也毁了自己。

2. 道德意志教育主要包括自觉性、自制性两方面的教育
2.1 自觉性。

意志的自觉性是指人对行为的目标及其社会意义有正确而深刻的理解,并能主动支配自己的行动,使之符合该目标的心理倾向。

自觉性不仅要求人们有高度的积极性和计划性,还要求人们有高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一些人虽然确立了行动的目标,也订了不少美妙的计划,但是缺乏积极主动的精神,结果目标、计划也会落空,不能成就事业,这是自觉性不强的原因。

与自觉性相反的品质是盲目性,它表现为缺乏主见,行动易受到别人影响和发生动摇,这是不良道德心理,是青少年需要克服的。

增强青少年的自觉性,关键在于帮助青少年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崇高的理想。

高度的自觉性来源于伟大的目标,而伟大的目标来源于科学的世界观,世界观是自觉性的思想基础。

2.2 自制性。

自制性是指善于克制自己的情绪并能有意识地调节、支配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能力。

一个富于自制的人,在采取决定时总能使个人的需要服从整体的利益,一旦决定就严格要求自己坚决执行,并尽力地克服来自各方面的种种困难和障碍,诸如担心、忧虑、羞涩、委
屈、恐惧等情绪的冲动和干扰,以及疲劳、负担过重、知识和能力不足等困难。

即使遇到失败和挫折,也能忍受各种痛苦折磨,冷静地分析挫折原因,并坚强地对待挫折。

自制性差的人,往往不能控制自己的言行,易兴奋,不冷静,处理问题轻率,不顾后果。

在教育时,要注意引导人们克服这种不良品质,特别是要经常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

参考文献:
[1]周冠生.个人心理学.知识出版社,1957.
[2]宋书文.心理学词典.广西人民出版社,1984.
[3]潘菽.教育心理学.人民出版社,1984.
(广东惠州学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