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防”与“塞防”之争与近代中国大战略求索
海防赛防大辩论资料
1.“大清国最大的威胁来自于海上”,大清国是被船坚炮利打开的,他国要来中国海路极为重要,几乎算是最主要的交通, 事实证明,我们的海防力量非常薄弱。
若集中精力加强海防,清政府的船舶制造业和海军都能大大提升,同时对他国进行打击,别国也会因为中国的海军势力变强而有所忌惮。
建立近代海军,他的功用不止在于抵御外侵,更重要的是它能逐步带领我们这个农业国趋向工业化,带动我们中国工业的发展!
2.李鸿章的结论:泰西虽强,尚在七万里以外,日本则近在广闼,伺我虚实,诚为中国永远之大患。
3.首都沿海。
4. 沿海城市比较繁荣
李鸿章认为,“日本必为大祸”,早年《北京专约》签订时,李鸿章就和日本人打过交道,打交道的恰巧就是后来的日本首相伊藤博文,李鸿章自那以后,就对日本人十分警惕,认为日本将来必为中国第一大患。
还有,就是投资效果不同
大清朝在西北投资何止千万两白银??
我们今天的人只知道,左宗棠西征新疆胜利,而李鸿章办海防失败,却不知道深层次的原因。
打仗,说到底是在打钱,清政府为了左宗棠西征,前后动用资金超过一千万两白银,后续资金总计近于两千万辆白银。
新疆的胜利,实实在在是用钱砸出来的,而且清政府为了西北,向西洋各国大量举债。
反观李鸿章的海防?
二十年间,到位资金不过数百万两,整个北洋舰队,总造价不超过500万两白银,加上海港建设,也没超过800万两白银。
如果清政府,二十年间,能足额交付北洋水师,每年200万两白银,那北洋水师,可以购买“定远级”战列舰30艘。
到时候,真的像李鸿章所说:“我北洋水师,可雄视全球矣”。
试论中国国防领土观念的近代转型
试论中国国防领土观念的近代转型摘要:清同光年间,统治阶级内部在国防部署上曾有过一次“海防”与“塞防”之争。
海防派以李鸿章为首,认为东南沿海千里海防是国防重点,主张弃新疆,专注海防。
塞防派以左宗棠为首,主张塞防、海防并重,强调新疆在国防上的重要地位,坚决要求收复新疆。
这场争论的实质是国防前线的战略部署和国家有限的财力如何分配;争论的焦点则是收复新疆还是放弃新疆;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中国人领土观念的深层传承并对国防领土观念的近代化有着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国防;海防;塞防;领土主权观古代中国的东南沿海疆域基本没有遭到过外敌的入侵,这种状况一直延续到欧亚海上航路开通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所以中国古代的国防思想与世界同时期其它国家相比,有其明显特征:在战略方向上,重北轻南;在防御上,以藩为屏;在策略上,怀柔远敌。
在经历了鸦片战争打击之后,传统的国防体制已经走向崩溃;日本的崛起和觊觎,更在东北近邻增加了一个强敌,这就迫使清政府改变历来专注关外的传统观念,而恰在此时,中国边疆危机又全面爆发。
究竟哪个方向是国防战略的重点所在,这个问题引起了清王朝众多政治家的广泛关注。
1874年清朝统治者集团内部就此进行了一场“海防”与“塞防”之争。
一、领土观在“海防”与“塞防”之争中的体现新疆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阿古柏占南疆、北疆,沙俄占伊犁,英国也加紧了侵略南疆的步伐,新疆面临着被分裂出去的危险。
与此同时,英国入侵云南,日本侵略台湾,“古之边患不过一隅,今则南北东西,几成四逼矣。
”[1](P.35)“海防”“塞防”同时告警。
在清政府财政空虚,兵备废弛的情况下,同时加强“海防”与“塞防”,显得捉襟见肘,力不从心。
这样,在是否收复新疆问题上,清朝野发生了“海防”与“塞防”之争。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是李鸿章和左宗棠。
李鸿章关于新疆的观点,完全秉承了曾国藩“暂弃关外、专精关内”的主张,弃守新疆、静以待变、招抚叛匪、维持现状,或和新疆维持类似越南、朝鲜的宗主关系。
试论中国国防领土观念的近代转型——以“海防”与“塞防”之争为
、
麇集京 师及各省 腹地 , 阳托和好之 名 , 阴怀吞噬之计 , 国生事 , 诸 国构 煽 ” , … 故要“ 力破 成 见 , 以求 实 际” , 以海 防为重 。李鸿 章还提 出 : 自奉天 至广 东的沿 海 是 中国 的心 腹 , 特别 “ 直隶 之 大沽 、 北塘 、 山海关 一 带, 系京畿 门户 , 是 为最要 ; 江苏吴淞 至江阴一带 , 系 长 江门户 , 是 为次要 。盖 京畿 为天下根本 , 长江 为财富奥 区” , “ 新疆不复 , 于肢体之元气 无伤 , 海疆 不复 , 则腹心 之 大患愈棘 ” 。 … 故主张专注海 防 , 弃新疆不 守 。 左 宗 棠主 张 : “ 东则 海 防 , 西 则塞 防 , 二者 并重 ” 。 从 历史 经验来 看 , “ 伊 古以来 , 中国边患 , 西北恒剧于东 南” ; 从 清朝历 史来看 , “ 我朝定鼎燕都 , 蒙部环卫北方 , 百数十年无烽燧之警 。盖祖宗朝削平准部 , 兼定 回部 , 开新疆 、 立军府 之所贻也” 。从强调新疆地位 的重要性 来看 , 左 宗棠指 出“ 重新疆者 , 所 以保 蒙古 ; 保 蒙古者 , 所 以卫京师 。西北臂指相连 , 形势完整 , 自无 隙可乘 。 若新疆 不 固, 则蒙部不安 , 匪特陕 、 甘、 山西各边 时虞 侵 轶, 防不 胜防 , 即直北关 山 , 亦将无 安眠之 日。 ” 从 当时 的形势 出发 , 必须坚决收 回新疆 。左 宗棠认 为“ 今之与 昔, 事势攸殊 。俄人拓境 日广 , 由西而东 万余里 , 与我 北境相连 , 仅 中段有蒙部 为之遮 阂。徙 薪宜远 , 曲突宜 先, 尤不 可不 豫为 绸缪 者也 。 ” 新 疆决 非 “ 无用 之地 ” , “ 新疆全境 , 向称水草 丰饶 , 牲 畜充牛刃” ; “ 天 山南北两 路, 旧有富八城 、 穷八城 之说 。北 自乌鲁 木齐迤西 , 南 自阿克苏迤西 , 土肥泉甘 , 物产殷 阜” 。 ” …” 这些 充分 说 明了塞防的重 要性 和新疆 在 中国国防中的地位 。 两 人 的观点 不能决然 的对立 起来 , 因为二 人所代 表 的 阶级 是一样 的 , 都是 同治 、 光绪年 间的 中兴之 臣 , 在思想上 , 他们都继承了林则徐 、 魏源 “ 师夷长技 ” 的思 想, 是洋务 派 的代表 人物 , 都 具有 学 习西方 的 时代 特
“海防”与“塞防”之争的性质
“海防”与“塞防”之争的性质对于十九世纪70年代初期,清政府内部出现的“海防”与“塞防”之争的性质,主要有两种不同观点。
1.派系之争说。
持此说者主要以范文澜为代表。
范文澜认为:“1872年,左宗棠攻灭关内回民反满军,准备进取新疆。
当时湘淮两系军阀因琉球事件发生严重的争论。
李鸿章力主放弃新疆,‘准其自为部落,如云贵粤蜀之苗瑶土司,越南朝鲜之略奉正朔,集中财力,作海防之饷’。
左宗棠力主规复新疆,认为‘关边一撤藩篱,虽欲闭关自守,势有未能。
’清政府支持左宗棠主张,准其借贷外债充军饷。
”“左宗棠主张‘先之以议论,决之以战阵’,这种和战并用法,得清政府及湘军的赞同。
”而李鸿章“始终玩弄借夷制夷政策,向双方出让权力,诱起强国互争,最后向更强者提供报酬,自己得保存淮系集团势力,湘系军阀看破他的用意,群起反对,两系势成水火”。
2.卖国与爱国之争说。
目前史学界大部分持此种观点。
杨东梁、赵春晨即持此说。
杨东梁认为:“所谓‘海防’与‘塞防’之争,既不是一般的策略分歧,也不能看作是两个集团争权夺利的派系之争,它是要不要维护国家领土完整,要不要维护中华民族根本利益的大是大非之争,实质上是爱国与卖国的斗争。
如果让李鸿章之流的主张得逞,不但当时西北边疆危如累卵,而且势必贻害无穷。
”“在要不要收复新疆的大辩论中,左宗棠、王文韶等以祖国疆土、民族利益为重,批驳了‘边疆无用’、‘得不偿失’、‘出兵必败’等奇谈怪论。
左宗棠更以六十五岁的高龄,不顾重重阻力和种种困难,‘引边荒艰巨为己任’,毅然出兵西征,表现了真挚的爱国热情,保住了祖国西北一片大好河山。
”赵春晨将海防派与塞防派的观点归纳起来进行对比,海防派的观点是:“(一)新疆这块领土对国家来说是无用的,收复新疆不仅不能增加朝廷的财政收入,反而会造成财政上的巨大‘漏卮’。
(二)在俄、英向新疆扩张侵略势力的情况下,中国不可能收复新疆,即使勉强收复,也无法保持,势必旋得旋失。
(三)中国实无力量兼顾沿海和边塞两方面的防务,而比起新疆来,海防更为重要,因此最好的办法就是舍弃新疆、专备海防。
1875年度事件 海防与塞防之争
1875年度事件:海防与塞防之争这一年,同治皇帝死于花柳。
宫廷之内,忙于制造种种皇帝患天花而升天的迹象和证据;朝堂之上,帝国的重臣们则陷入了海防与塞防之争。
争论的背景是近代中国边疆与海防同时出现的巨大危机。
19世纪60-70年代,除哈密、巴里坤一角仍在清军手中,新疆大部分地区先后被阿古柏势力侵占;1871年,俄国打着替清廷讨伐阿古柏的旗号夺取伊犁,其后又欲以同样的手段进军乌鲁木齐。
署伊犁将军荣全窥见俄国的真实用意:“不止在要求重币,亦不仅窃据伊犁,将尽新疆之地皆为己有而后已”,呼吁清廷出兵新疆,收复乌鲁木齐等重地。
1874年8月,清廷命左宗棠率军出关,清军云集嘉峪关前,整装待发。
与此同时,在东南海疆,日本1874年以弱旅入侵台湾,而清廷竟无力以武力驱逐,最后不得不褒赞日军侵台为“保民义举”,以白银50万两换取日军撤离台湾了结。
“海防空虚”情状暴露无遗。
11月,恭亲王等上奏请求拨款购买铁甲船以加强海防。
朝廷命李鸿章、沈葆桢等沿江、沿海各省将军、督抚十五人详议此事,限期一个月拿出结论。
但清廷财政有限,难以同时兼顾东南万里海疆与西北万里饷运。
1875年,朝廷重臣们遂在国防孰轻孰重问题上产生了巨大分歧。
后世学者论及此节,多以李鸿章为海防论之代表,目之为卖国贼;又多以左宗棠为塞防论之代表,赞其为民族英雄。
塞防:李鸿章未曾宣扬过“放弃新疆”1985年出版的《左宗棠评传》里如此为1875年的海防、塞防之争定性:“海防与塞防之争,既不是一般的策略分歧,也不能简单地看作是两个集团(湘系、淮系)争权夺利的派系之争,而是要不要维护国家领土主权的完整,要不要维护中华民族根本利益的大是大非之争,实质上是爱国与卖国的斗争。
”胡绳1981年出版的《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一书,也做了相同的定性:“当时,李鸿章正在把国家财力大量用于经营他的北洋海军,所以他极力强调海防的重要,而视西北边防可有可无。
左宗棠处于在西北地区拥有重兵的地位,使他不能不重视新疆问题。
新教材(学习指导)第17课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教案1含解析
第五单元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第17课国家出路的探索和列强侵略的加剧本课讲述了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边疆危机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狂潮等史实,以“危机四伏一因时而变一功败垂成”为主线,构建出一幅国人寻求救国道路与列强加剧侵略相交织的整体画面,有较清晰的时间线索。
19世纪中期,随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西方殖民国家也进一步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中国社会各阶层随之掀起了不同形式的抗争。
农民阶级通过太平天国运动提出了《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虽有很大的局限性,但反映了农民阶级的基本要求。
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统治阶级发生分化,其中的洋务派倡导了洋务运动希望利用“中体西用”的思想挽救统治危机。
【唯物史观】通过对“危机四伏一因时而变一功败垂成”主线的梳理,以时间为线索掌握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边疆危机、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等事件的基本史实。
【时空观念】掌握时空观念,利用地图,直观的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情况和活动范围,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素养【史料实证】通过史料,分析太平天国运动的原因,培养学生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历史解释】以材料的形式引导学生总结日本侵略中国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家国情怀】认识近代中国社会的两对基本矛盾以及当时的主要矛盾,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树立为祖国强大而努力奋斗的理想。
查找地图中日本强迫中国开放的口岸和割占的中国领土,培养学生的民族使命感重点: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寻求国家出路的探索难点:太平天国运动和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评价太平天国运动学生在初中阶段已初步掌握本课的大部分史事,有一定的知识基础,但尚未形成联系、整体的历史思维方式,很难全面认识太平天国运动和洋务运动。
教师在教学中可呈现一些观点相冲突的材料培养学生的历史思辨能力。
(一)教学主题代以“危机四伏—因时而变一功败垂成”为线索构建国人救国与列强侵略相交织的整体画面。
海防与塞防
海防与塞防的较量2014200528 余成恩19世纪60年代后,伴随世界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的过渡,俄国与英国在我国新疆展开激烈争夺。
1864年俄国割占我国西部44万平方公里领土之后,又力图染指新疆、侵占帕米尔地区。
因为新疆是中国的西大门,帕米尔是西部边疆的天然屏障,又是沟通中亚与印度南亚次大陆的捷径,占领新疆和帕米尔地区,既可为侵略西藏打开方便之门,而且能够增强同企图从印度北上西藏的英国争夺亚洲霸权地位的实力。
于是在1865年,中亚浩罕汗王在英国支持下,派军事头目帕夏阿古柏率军侵入新疆,并将逃亡浩罕的前和卓张格尔之子布素鲁克遣回复仇。
阿古柏借机以残暴手段相继攻灭南疆的一些地方势力,“尽有南路八城”。
取金相印而代之。
1867年,阿古柏悍然建立“哲德莎尔汗国”(即“七城汗国”);1870年,又先后攻占乌鲁木齐和吐鲁番盆地,在天山南北建立起一个入侵者的封建专制政权。
新疆的动乱和阿古柏入侵,给俄英争夺新疆提供了机会。
俄国为阻止英国势力北上,英国为防止俄国势力南下插手印度,都主动支持阿古柏,通过争相控制阿古柏政权来遏制对方,并将其侵略势力伸入新疆。
正当俄英勾结阿古柏企图分裂我国新疆领土而使西北“塞防”吃紧的时候,中国东南“海防”由于日本武力侵台也同时告急。
日本背着中国悄悄吞并琉球,并于1874年夏以台湾岛民杀死琉球船民为由,悍然出兵侵入台湾,沿海防务顿显紧张。
日本以兵微将寡之势敢于侵台,而清廷对此竟无力作出武力上的强硬反应,显然对当时首握重权的李鸿章造成了巨大的冲击。
当年,在中日签署《北京专条》,换取日本自台湾撤军之后,李鸿章在给沈葆桢的一封书信里如此描述自己对海防现状的焦虑:“弟初尚拟议,番所害者琉球人,非日本人,又津案戮杀领事、教士,情节稍重,碍难比例。
今乃以抚恤代兵费,未免稍损国体,渐长寇志。
或谓若自启兵端,无论胜负,沿海沿江糜费,奚啻数千万,以此区区收回番地,再留其有余,陆续筹备海防,忍小愤而图远略,抑亦当事诸公之用心欤?往不可谏,来犹可追,愿我君臣上下从此卧薪尝胆,力求自强之策,勿如总署前书所云,有事则急图补救,事过则仍事嬉娱耳!”自从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以来,西方列强多从海路进攻中国腹地。
1875年度事件海防与塞防之争
1875年度事件:海防与塞防之争这一年,同治皇帝死于花柳。
宫廷之内,忙于制造种种皇帝患天花而升天的迹象和证据;朝堂之上,帝国的重臣们则陷入了海防与塞防之争。
争论的背景是近代中国边疆与海防同时出现的巨大危机。
19世纪60-70年代,除哈密、巴里坤一角仍在清军手中,新疆大部分地区先后被阿古柏势力侵占;1871年,俄国打着替清廷讨伐阿古柏的旗号夺取伊犁,其后又欲以同样的手段进军乌鲁木齐。
署伊犁将军荣全窥见俄国的真实用意:“不止在要求重币,亦不仅窃据伊犁,将尽新疆之地皆为己有而后已”,呼吁清廷出兵新疆,收复乌鲁木齐等重地。
1874年8月,清廷命左宗棠率军出关,清军云集嘉峪关前,整装待发。
与此同时,在东南海疆,日本1874年以弱旅入侵台湾,而清廷竟无力以武力驱逐,最后不得不褒赞日军侵台为“保民义举”,以白银50万两换取日军撤离台湾了结。
“海防空虚”情状暴露无遗。
11月,恭亲王等上奏请求拨款购买铁甲船以加强海防。
朝廷命李鸿章、沈葆桢等沿江、沿海各省将军、督抚十五人详议此事,限期一个月拿出结论。
但清廷财政有限,难以同时兼顾东南万里海疆与西北万里饷运。
1875年,朝廷重臣们遂在国防孰轻孰重问题上产生了巨大分歧。
后世学者论及此节,多以李鸿章为海防论之代表,目之为卖国贼;又多以左宗棠为塞防论之代表,赞其为民族英雄。
塞防:李鸿章未曾宣扬过“放弃新疆”1985年出版的《左宗棠评传》里如此为1875年的海防、塞防之争定性:“海防与塞防之争,既不是一般的策略分歧,也不能简单地看作是两个集团(湘系、淮系)争权夺利的派系之争,而是要不要维护国家领土主权的完整,要不要维护中华民族根本利益的大是大非之争,实质上是爱国与卖国的斗争。
”胡绳1981年出版的《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一书,也做了相同的定性:“当时,李鸿章正在把国家财力大量用于经营他的北洋海军,所以他极力强调海防的重要,而视西北边防可有可无。
左宗棠处于在西北地区拥有重兵的地位,使他不能不重视新疆问题。
浅谈晚清“海防”与“塞防”之争
浅谈晚清“海防”与“塞防”之争作者:赖子烨来源:《青年文学家》2011年第16期摘要:对于清代同光年间的“海防”与“塞防”之争的问题,一度被认为是“派系斗争”,即以李鸿章为首的淮系军阀与以左宗棠为首的湘系军阀之间的斗争。
更是有很大一部分人认为“海防”与“塞防”之争的涉及左宗棠和李鸿章“爱国”与“卖国”的问题。
我对此持有不同看法,将以下文详细论述。
关键词:海防塞防爱国卖国[中图分类号]:K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1)-16-0099-01一19世纪70年代初,清朝统治的中国在西北和东南几乎同时发生边疆危机。
自1865年初,浩罕汗国阿古柏入侵新疆后,英、俄也加入了鲸吞新疆的争夺。
1871年,俄国侵占了伊犁等地。
在1975年5月,日本以1971年台湾高山族人误杀琉球船员的事件为借口,入侵台湾。
中国在东南和西北同时受敌,而清王朝的统治却江河日下,财政匮乏,“海防”和“塞防”之争便由此而起。
所谓的“海防派”是指以李鸿章为首的主张海防优先,甚至想牺牲塞防的经费填补海防;而所谓的“塞防派”是指以王文韶为代表的主张宜全力注重塞防,他认为西北无事,则东南自固。
而左宗棠的意见较为合理:“东则海防,西则塞防,二者并重。
” [1]但因当时“我师日迟,俄人日进” [2]的紧急局势,因此收复新疆是当务之急。
确实,1874年中日订立了《北京专约》,使日本对东南沿海侵略会有所缓解。
而后清廷从全局考虑,坚持了“两防并重”的方针,任命李鸿章、沈葆桢分别督办北洋、南洋海防事务,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
而左宗棠于1878年收复了除伊犁地区外新疆的全部领土。
若认为“海防”和“塞防”之爭是以李鸿章为首的淮系军阀与以左宗棠为首的湘系军阀之间的斗争,是不确切的。
(一)、左宗棠不是一个完全与李鸿章对立的“塞防派”。
首先,左宗棠主张“二者并重”,并不是主张塞防。
而且他也是洋务派的领军人物,他与李鸿章在筹办海防上的主张是一致的。
2024年高考历史真题专项复习《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转型(1840-1894)》
2024年高考历史真题专项复习《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转型(1840-1894)》1.(2024·山东·高考真题)下表为1846—1905年英国建筑师在上海、汉口、天津、北京等四地的分布情况统计。
这体现了()A.晚清外交的不断退让B.英国势力范围的扩展C.列强侵略方式的转变D.中西文化交流的深入2.(2024·浙江1月卷·高考真题)有学者认为:“道光(皇帝)算是个幸运者,白莲教的事是他父亲嘉庆皇帝了结的;洪秀全的大动干戈则留给了他的儿子咸丰皇帝去担当。
但是,他躲开了这些,却躲不开另一种灾难,那就是相继困扰的边衅与外患。
”下列“边衅与外患”中,发生于道光时期的是()A.噶尔丹叛乱B.鸦片战争C.大、小和卓叛乱D.中法战争3.(2024·江苏·高考真题)1850年,上海出现第一家专营进口棉布的商店,到1858年这类洋布店已有十五六家,以门市零售为主。
1860年以后,内地商人纷纷到上海采购,上海洋布店转向以批发为主,实力大增。
上海洋布店的发展反映出()A.政府鼓励兴办实业B.外来经济因素逐渐渗入C.内地棉纺织业发达D.民族资本主义快速发展4.(2024·北京·高考真题)《万国公法》译成中文时,某法国外交官说:“那个打算让中国人领悟我们欧洲国际法的人是谁?……他会让我们陷于无尽的麻烦之中。
”另有英文报纸评论道:“我们为中国提供的武器在日后到底是会瞄准我们,还是只会转向新的征服者,现在还不好说。
”这说明()A.引入《万国公法》破坏了中国司法主权B.中国社会对当时世界形势变化浑然不觉C.中国了解国际法将不利于列强对华侵略D.此时国际法的应用范围只限于欧洲国家5.(2024·甘肃·高考真题)19世纪70年代,英、日等国一方面以廉价棉纱倾销中国,另一方面从中国大量进口棉花,致使中国市场棉贵纱贱。
到19世纪80年代,中国棉纱进口量与棉花出口量都大幅增加。
晚清的“海防”与“塞防”之争课件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传统的观念与近代化的国防建设的矛盾
检测1
(2015海南单科)鸦片战争时期,魏源批评当时御诸
内河不若御诸海口,御诸海口不若御诸外洋”的海
防主张,认为“守外洋不如守海口,守海口不如守
内河”。魏源的主张反映了这一时期( )
A.海禁思想被远洋开拓思想所取代 B.洋务派开始着手海防建设
D
C.有识之士主张学习西方海防模式
“论兵战,吾不如左宗棠;为国尽忠,亦以季高为冠
国幸有左宗棠也”。
——曾国藩
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 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渡玉关。
——杨昌浚
3、晚清国防政策艰难抉择的原因:
“舍富强之本图,而怀欲速之心以急责之海上,将谓造船、 制器用其一旦之功, 遂可转弱为强,其余皆可不问,恐无此
理。”。
1884—1885年中法战争期间,法军进攻台湾。 遭刘铭传率军重创。到1885年6月《中法新约》签 定,法军被迫撤出台湾。
1885年清政府将台湾划为单一行省,台湾成为 中国第20个行省,首任台湾省巡抚为刘铭传。
思三考、:对新晚航晴路的开海辟防以与来塞,防我之国争遭的遇反了思来自海上的哪些国家的侵犯? 新航路开辟以来,中国遭遇的“海患”
斯 河
果
尔
霍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经过谈判,中国收回伊犁的条件: 1.将霍尔果斯河以西领土割给俄国。 2.赔偿俄国509万两白银
1881年,中俄签订《伊犁条约》
1884年,清政府设新疆行省
如何评价左宗棠?
没有左宗棠,新疆难说。
——毛泽东
有一伟人生焉,万里出征,抬棺死战,驱外虏于西域,为
民族第一功臣,此左宗棠也。
——谭嗣同
从“海防”与“塞防”之争看国防领土观念的近代转型
如何培养初中数学做题的速度和准确率
□ 刘素英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根据这些年的教学经 验我一直在关注这样一个问题:对于某个题学 生理解了、会做了,他们不是快速的把它做出来 而是用大量的时间去把它完成,甚至简单的问 题复杂化的把它解答出来,我个人认为该一秒 做出的绝不浪费两秒,尤其在考试过程中更应 该如此,那么怎样在平时去锻炼学生的做题速 度和准确率呢?下面就这个问题浅谈一下我个 人的见解。
动过侵略战争。这就造成了中国近代国防受威 设立台湾省,同一天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
胁的方向具有全方位的和以海为主的新特点, 全国性的海军领导机构—— —海军事务衙门,以
与中国传统边患主要来自北部边疆的情况明显 加强对海防建设的领导。至此,近代中国新的国
不同。海防与塞防这场争论也说明必须处理好 防体系终于建立。
海权与陆权的关系。
左宗棠正是在国防多事、外患濒临、矛盾复
这场争论中,李鸿章的暂弃新疆的言论主 杂的大背景下,抓住海防相对平稳的瞬间,集中
要来源于传统的屏藩意识。晚清民族国家观念 解决塞防中的突出问题。其时机的选择,非常高
的兴起,对于边疆事务的构思,也多是从边疆与 明。在财力极其有限的前提下,积极筹饷、筹6 期(总第 114 期)
从“海防”与“塞防”之争看国防领土观念的近代转型
□ 李姗姗
“近代领土观念包括一个国家的陆地、河 内地的生死攸关的角度立论的。如:“西藏为中
流、湖泊、内海、领海以及它们的底床、底土和上 国西部之藩篱,英俄竞争之焦点,唇亡齿寒,西
空(领空),是主权国管辖的国家全部疆域并且 藏失,则吾国西南大局,岂得晏然无事?”但这里
二、熟练。快速解题的方法之一是熟练,不 管是什么题目,如果做过很多遍,准确地掌握它 的解题方法的话,就像找很熟悉的房子一样,由 于已经熟知路线,解题的时间会缩短很多,还有 把解题过程写下来所花费的时间也缩短了。
精品解析:重庆市渝西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
A.有利于汉初中央集权加强B.体现了儒法并重的治国理念
C.具有浓厚的道家学说色彩D.适应了西汉初年的政治需要
A.国家的初始形态已经具备B.各氏族部落之间联系日益紧密
C 王权受原始民主传统制约D.开始出现贫富差异和阶级分化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先秦时期的中国。材料主要意思是尧舜时期官员有了一定分工,有了负责具体事务的官员,还建立了暴力机关,这说明国家的初始形态已经出现,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国家初始形态的出现,并不能说明各氏族部落之间联系日益紧密,排除B项;材料仅能反映国家初始形态的出现,不能说明王权受原始民主传统制约,排除C项;D项错在“开始”,排除。故选A项。
11.下表为《汉谟拉比法典》的部分内容,根据表可知,该法典( )
条例
内容
第115条
倘债务人质因遭殴打或虐待,死于取之为质者之家……倘被取为质者为自由民之子,
则应杀其子,倘为自由民之奴隶,则彼应赔偿银三分之一明那,并丧失其全部贷款
第196条
倘自由民损毁任何自由民之子之眼,则应毁其眼
第198条
倘自由民损毁穆什钦努(自由民的一种,地位较低)之眼或折断穆什钦努之骨,则
11.38
11.94
6.4
16.09
10.74
100
单位:万元(增值1、2分别是买办官僚资本、一般商人资本的利润积累转化而来)
A.资本力量薄弱规模有限B.带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特征
历史趣谈海防还是塞防 甲午前清廷国防的战略陷入两难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海防还是塞防甲午前清廷国防的战略陷入两难
导语:李鸿章与左宗棠两派争论的焦点,被称为“海防与塞防之争”。
1870年代的清政府在战略目标的设定和战略过程的缔造上完全失能,最终弄出一个不
李鸿章与左宗棠两派争论的焦点,被称为“海防与塞防之争”。
1870年代的清政府在战略目标的设定和战略过程的缔造上完全失能,最终弄出一个不伦不类的“海陆并举”。
1874年春,日本以琉球船民被害为借口发兵台湾,勒索白银50万两而还。
这是“同治中兴”十余年来第一次出现来自海上的入侵,故中日和约签署不过六天,恭亲王即领衔总理衙门上疏同治帝,极言练兵、简器、造船、筹饷为“紧要应办事宜”,并奏请将该折下发南北洋大臣并滨江沿海各省督抚,饬其详细筹划。
之后半年,包括李鸿章、沈葆祯、左宗棠等在内的地方大员29人共递上相关折片60余件,纵论国防要务,史称第一次海防大筹议;后世史家又根据其中李鸿章与左宗棠两派争论的焦点,称之为“海防与塞防之争”。
“海防论”、“塞防论”相攻讦,表面上是政见差异,实则反映了陆海复合型国家(Rimland Power)在安全方面的双重易受伤害性,以及战略选择的两难;面对此种困境,如何在海陆两个方向上分配精力,用于国防建设的财政资源又从何而来,则成为现实考验。
惜乎1870年代的清政府在战略目标的设定和战略过程的缔造上完全失能,最终弄出一个不伦不类的“海陆并举”。
“海陆并举”实为财政黑洞
边疆战争之所以在历史上频频成为耗尽大帝国财力的元凶,关键在于因空间广大且缺乏补给而导致的“力量损失梯度”。
博尔丁(Kenneth Boulding)创造的这一术语描述了如下事实:随着军事单位深入远离基
生活常识分享。
“海防”与“塞防”之争与近代中国大战略求索
放和女陛地位的改善也是十分重要的要素。从历史长河来看,唐朝仍
旧属于男尊女卑的封建朝代,男女平等更是完全不可能的。但是生活 在唐朝的女性在家庭和婚姻的关系中拥有相当的自由度却是一个不 可争辩的事实,值得后人思考学习。
参考文献 【1】张善美.浅论《唐律》对妇女地位的确认0】.重庆文理学院学报,2008(1).
万方数据
■■R煞r———————一——一一一
法为艰难的时局提供可行的纾困之道。故而,重新检视既有国家战略
思维,筹划一新的国家大战略成为刻不容缓的必需之举。 二、战略求索:‘‘海防”与“塞防”之争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左支右绌的两难处境。传统的以陆地防御为重心的战略思维根本无俄人不能逞志于西北,则各国必不致构衅于东南”n雄。
年中亚浩罕汗国(在今乌兹别克斯坦境内)军官阿古柏趁中国新疆局 势混乱之机,攻占南疆七城;1871年5月,沙皇俄国也趁火打劫,派 兵侵占伊犁地区。西北边塞形势紧迫。1874年4月,鉴于阿古柏霸占
Ⅲ各威胁,为晚清政府提供了一次重新检视国家大战略的机遇。1865撤藩篱,则我退寸而寇进尺,不独陇右堪虞,即北路科布多、乌里雅苏 台等处恐亦未能晏然。是停兵节饷,于海防未必有益,于边塞则大有 所妨,利害攸分,亟宜熟思审处者也”。而且新疆之战略价值完全不亚 于海防,“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者所以卫京师。西北臂指相联,
形势完整,自无隙可乘。若新疆不固,则蒙部不安,匪特陕甘山西各边
时虞侵轶,防不胜防,即直北关山,亦将无晏眠之日”。因此,收复新疆 可以与海防并举酗。大学士文祥支持左宗棠的观点,认为必须当机立 断用兵新疆,“倘西寇数年不剿,养成强大,无论破关而入,甘陕内地 皆震;即驶入北路,蒙古诸部皆将叩关内徙,则京师之肩背坏”呼。 以当时大清帝国的态势来看,东部沿海并未出现严重危机,而西 部边疆已大片国土沦丧,事态恶化到刻不容缓的地步。最终,清政府 采纳了左宗棠的“海防”与“塞防”兼顾、“塞防”为先的战略主张。5月 3日,清廷授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明令“通盘筹划,以固 塞防”,“速筹进兵,节节扫荡”。5月30日,清廷颁布“著李鸿章沈葆桢 分别督办南北洋海防谕”,肯定“海防关系紧要,既为目前当务之急, 又属国家久远之图”,令沈葆桢、李鸿章督办南洋北洋海防事宜。至
人民版必修三专题三 近代中国所学解放的潮流过关检测
人民版必修三专题三 近代中国所学解放的潮流过关检测1 / 17专题三 过关检测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下列文献反映了近代前期先进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过程,其中由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而出现的文献是 ( )A 《资政新篇》B 《国闻报》C 《民报》D 《新青年》【答案】D【解析】近代前期由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所寻求的救国救民的探索,应该是指在一战过后的新文化运动,因为一战期间帝国主义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一战期间的得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进一步壮大,为新文化运动提供了经济和阶级基础,而新文化运动的标志性刊物就是《新青年》2.1892年,维新思想家宋恕提出“欲更官制、设议院、改试令,必自易西服始”。
康有为在奏议中也不止一次提及“易服”。
维新派如此重视易服的主要原因是( )A . 改制中易服更易推行B . 意在营造改制的社会氛围C . 中国需改变对外形象D . 长袍马褂代表了守旧势力【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维新思想,主要考查考生对维新思想背景的理解与运用的能力。
A、C 两项表述都是无关项,对材料内容解读不正确,题干要求回答的是主要原因,均排除;D 项是梁启超注重易服的原因,但不是主要的,正是因为长袍马褂代表了守旧势力,所以他主张易服,根本目的是为维新变法制造氛围,D 项排除,B 项正确。
3.下表为某校高三同学整理的“晚清时期翻译西学书籍简表”。
从表中可以看出,这一时期学习西学的趋势是A . 从侧重科技到侧重人文B . 从被动接受到主动追求C.从持续高涨到趋于停滞D.从全盘西化到中西结合【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
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自然科学、应用科学”都是属于科技方面的,比重在明显的减少,“哲学、社会科学”都是人文科学,而“哲学、社会科学”的比重是在明显的增加,所以,从表中可以看出,这一时期学习西学的趋势就是A选项。
湖南省怀化市高三文综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
湖南省怀化市2013届高三文综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
2.选择题答案使用2B铅笔填涂,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的标号;非选择题答案使用0.5毫米的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5.作选做题时,考生按题目要求作答。
本试题卷共14页,如有缺页,考生须声明,否则后果自负。
2013年怀化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统一检测试卷文科综合命题:怀化三中张淑芳审题:市教科院王新建邱续发刘勇怀化三中李英怀铁一中唐玉怀化三中吴敏怀化五中曾劲松怀化一中贺显华王春华会同一中张自忠靖州一中张声健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其中第Ⅱ卷第42—48题为选考题,其它题为必考题。
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本卷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今年是巴拿马运河开通100周年。
1913年10月10日,巴拿马运河的最后一部分通道打开了,小船开始可以穿过运河,1914年8月15日巴拿马运河正式通航。
建有船闸的巴拿马运河开通,极大缩减了大西洋与太平洋间的航程。
读图,回答第1~2题。
1.运河上修建船闸,可以A.拦河蓄水,减轻洪涝B.抬高水位,利于发电C.克服水位落差,利于航行D.减慢水流速度,减少流量2. 影响该运河航运的自然条件主要为A.多暴雨和大雾B.全年高温炎热C.多飓风D.运输量大气候学上通常以候平均温度(每5日的平均气温)作为季节的划分标准:候温高于 22^C的时期为夏季,低于10°C为冬季,介于二者之间的为春季和秋季。
2015届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精讲 第6讲 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含解析)岳麓版
课时作业(六) [第6讲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一、选择题1.在宪章运动的年代里,英国有几百万人都被发动起来,并在《人民宪章》(1838年)上签名。
宪章派提出必须改善人民的政治和经济状况,这对当时的资产阶级统治的打击是极为致命的,迫使他们走上对外侵略扩X的道路。
该材料反映出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原因之一是( )A.工业革命之后英国实力大大增强B.英国资产阶级急于寻找海外市场C.英国国内严峻的经济形势D.英国资产阶级急于转移国内矛盾2.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最终目的是( )A.扭转贸易逆差 B.毒害中国人民C.打开中国市场 D.寻找战争借口3.《鸦片战争:一个帝国的沉迷和另一个帝国的堕落》中写道:“当(英)舰突破虎门要塞,沿江北上,开向马乌涌(炮台)时,(珠)江两岸聚集了数以万计的当地居民,平静地观看自己的朝廷与我军的战事,好像观看两个不相干的人争斗。
”材料主要说明( )A.国人对世界形势一无所知B.普通民众对战争比较茫然C.英军笼络了某某下层民众D.清政府已完全失去人民支持4.一位历史学家这样描述近代某某外滩:“几年之间,外国洋行成排的楼群就勾勒出了黄浦江的曲线。
”探究这一现象出现的源头是( )A.《某某条约》附件使列强获得在通商口岸租地和居住的特权B.《某某条约》使列强获得可以在内地游历、通商、传教的特权C.《马关条约》使列强获得在华设厂的特权D.《辛丑条约》使列强获得在使馆界驻军的特权5.《安德鲁·韩德森致拉本特函》记载:“禁烟运动给了我们一个战争的机会……可以使我们终于乘战胜之余威,提出我们自己的条件,强迫中国接受。
”中国被迫接受他们的“条件”后发生的变化有( )①外国商船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②列强获得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的权利③中国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④中国的社会性质开始发生根本变化A.②③ B.③④C.①②④ D.①②③④6.有学者认为:“甲午战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带有近代意义的对外战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此,—个新的以海陆并重、两面兼顾为棋心的国家大战略得以建立。
三、“海防”与“塞防”之战略意涵
1874—1875年发生的“海防”与“塞防”之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第
一次全国范围内关于国家大战略发展方向的辩论。从辩论的各派观 点来看,很难明确以“海防派”和“塞防派”来区分,参与辩论的清廷重 臣皆认同发展海军、建设海防之重要性,而且无人提出完全放弃塞防 的主张,左宗棠的评价是公允的:“今之论海防者,以目前不遑专顾西 域,且宜严守边界,不必急图进取,请以停撤之饷习济海防;论塞防 者,以俄^狡焉思逞,宜以全力注重西征,西北无虞,东南自固。此皆 人臣谋国之忠,不以一己之私见自封者也。”印6各派观点争论焦点在 于,在国家财力有限、几乎难以同时兼顾两条战略线的限制下,应以 哪—个战略方向为优先考虑。因此,“海防”与“塞防”之争的实质是国
放和女陛地位的改善也是十分重要的要素。从历史长河来看,唐朝仍
旧属于男尊女卑的封建朝代,男女平等更是完全不可能的。但是生活 在唐朝的女性在家庭和婚姻的关系中拥有相当的自由度却是一个不 可争辩的事实,值得后人思考学习。
参考文献 【1】张善美.浅论《唐律》对妇女地位的确认0】.重庆文理学院学报,2008(1).
一
辩论双方争执不下,一直未获结论。3月10日,晚清政府密谕左
宗棠,听取他的意见。左宗棠在“复陈海防塞防及关外剿抚粮运情形 折”中,明确提出“东则海防,西则塞防,二者并重”的主张。他认为,筹 备海防之花费与用兵新疆之饷银并不冲突,“若此时拟停兵节饷,自
1874年,几乎同时发生的“倭逼于东南,俄环于西北”的双重战
1.《唐律》关于婚姻终止的规定。《唐律》中对于婚姻的终止有着比 较明确的规定,唐代导致婚姻终止的主要法定条件为合离、七出和义 绝。合离相当于现在所说的协议离婚,是指双方不能和谐、安宁相处 而自愿所达成的离婚协议。合离的主要特点就是双方在态度上并没 有太大的分歧,都同意离婚。在合离的问题上法律将男女双方置于相 同的法律地位,由夫妻双方共同决定婚姻是否归于消灭。七出是唐律 所规定的导致离婚的几个要素,七出是对男性特权的肯定,忽略了女 性的价值。唐代的七出主要包括了无子、淫泱、不侍舅姑、口舌、盗窃、 妒忌、恶疾。在唐代妻子有符合七出条件的时候,丈夫则有是否选择 离婚的权利,所以说七出并不是强制离婚的理由。如唐代诗人自居易 虽然妻子未生育儿子,但没有休妻,反而和妻子情深意重,白头偕老。 和七出所对应的是“三不去”,是对妇女权利的一种保护。《唐律》的三 不去是指:“一、经持舅姑之丧;二、娶时贱后贵;三、有所受无所归。而 出之者,杖一百。并追还合。”忡9从今天看来“三不去”对于妇女的保护 并不够周全,但是它毕竟是一种进步,从法律角度对弱势群体进行了 保护。义绝就是指夫妻双方情谊不合。唐律中的义绝主要包含了以下
南疆、俄国人拒绝交还伊犁地区,而且此时已基本平息陕甘两省的回 民起义,于是清廷命驻扎陕甘的左宗棠等部准备进兵新疆,收复失
地。正值此时,因明治维新而快速崛起的日本,借口所谓“琉球漂民” 。后 经英国调解,清政府被迫让步,于10月31日与日本签订aE京专 约》,不仅承认日本入侵台湾为“保民义举”,而且赔偿白银50万两。
的人晴味,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男性的专权,起到了对妇女合法权
益进行保护的作用。艚律》在我国封建法制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位
置,同时给位于同时代的东亚邻国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特别是关于 婚姻法律制度影响更是广泛。日本、越南等国家都派人来学习。尽管 这和当时唐朝的国力强盛有着一定的关系,但是当时婚姻观念的开
形势完整,自无隙可乘。若新疆不固,则蒙部不安,匪特陕甘山西各边
时虞侵轶,防不胜防,即直北关山,亦将无晏眠之日”。因此,收复新疆 可以与海防并举酗。大学士文祥支持左宗棠的观点,认为必须当机立 断用兵新疆,“倘西寇数年不剿,养成强大,无论破关而入,甘陕内地 皆震;即驶入北路,蒙古诸部皆将叩关内徙,则京师之肩背坏”呼。 以当时大清帝国的态势来看,东部沿海并未出现严重危机,而西 部边疆已大片国土沦丧,事态恶化到刻不容缓的地步。最终,清政府 采纳了左宗棠的“海防”与“塞防”兼顾、“塞防”为先的战略主张。5月 3日,清廷授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明令“通盘筹划,以固 塞防”,“速筹进兵,节节扫荡”。5月30日,清廷颁布“著李鸿章沈葆桢 分别督办南北洋海防谕”,肯定“海防关系紧要,既为目前当务之急, 又属国家久远之图”,令沈葆桢、李鸿章督办南洋北洋海防事宜。至
几种睛况:丈夫对于妻子的亲属实施了侵害,主要是指丈夫施暴或者
残杀妻子的亲属;妻子对于丈夫的亲属实施了侵害,主要是指妻子对 于丈夫的亲属施暴或者残杀;妻子和丈夫的亲属通奸;妻子想要残害 自己的丈夫;夫妻之间的亲属之间发生互相残害。上述几种情形之中 只要被认定出现一种,就必须要离婚。- 2.离婚之后的法律效力。唐朝夫妻离婚之后夫妻的身份关系消
万方数据
■■R煞r———————一——一一一
法为艰难的时局提供可行的纾困之道。故而,重新检视既有国家战略
思维,筹划一新的国家大战略成为刻不容缓的必需之举。 二、战略求索:‘‘海防”与“塞防”之争
左支右绌的两难处境。传统的以陆地防御为重心的战略思维根本无俄人不能逞志于西北,则各国必不致构衅于东南”n雄。
灭,女方回归自己宗族。唐朝对于大多数的女陛来讲,离婚之后就是 脱离自己的夫家,然后恢复自己之前的身份和姓氏,然后重新回到自
闭孙晋辉对倨律蔬议》中有关婚姻家庭制度的‘‘礼”性思考田.三峡大学学报,2007(s2).
【习叶玲.论唐代婚姻制度的双重性D】.兰台世界,2008(19). 兰台世界2014・1月下旬41
口
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
淮北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
王存胜
摘要1874—1875年发生的“海防”与“塞防”之争,是晚清政府在已变化了的地缘政治环境下,面对西北和东南两大边疆危机而 进行的一次国家大战略探索,是近代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全国范围内关于国家大战略发展方向的辩论,对后世影响深远。 关键词近代中国地缘政治海防塞防战略求索 一个国家的大战略往往是其生存和发展的本能性反应,是在长 期历史发展进程中基于多种因素的综合而逐渐浮现的,反映了该国 最基本的安全和发展需求。一般说来,地理环境因素对国家的发展趋 向和行为方式(特别是国家大战略)有着最为经久和深远的影响。国 家的大战略虽然表现为人类对自然环境条件的超越,但国家总是在 一定的地理空间中缔造其战略的,一国之大战略必须在相当大程度 上反映其客观的地理现实。1874—1875年发生的“海防”与“塞防”之 争就是大清帝国政府在已变化了的地缘政治环境下,面对几乎同时 爆发的西北和东南两大边疆危机而进行的一次国家大战略探索。 一、大变局:近代以来中国地缘政治构造之变更 传统的中华帝国是一个与外部相对“隔绝”、内部有着较强“凝聚 力”的独立地理空间,而且,受生产水平和交通技术的限制,中国的发 展趋向基本以陆地为主,海洋成为难以逾越的“天险”。与之相应,传 统中国的国家战略重点在于周边陆地安全,特别是北方游牧民族的 侵扰是主要的战略威胁。近代以来,在西方外来势力的不断侵袭和冲 击下,这一传统的地缘政治构造被彻底颠覆,不仅以往相对“与世隔 绝”的地理空间被一步一步打破,而且西方列强从陆上和海上丽个战 略方向对中国构成重大威胁。—个“开放”的、海陆并重或“海陆复合 型”的地缘政治新构造开始逐步浮现。 进入19世纪以后,在工业革命激起的强烈对外扩张欲望的刺激 下,仰仗通过工业技术大大增强了的军事经济实力的西方列强掀起 了世界范围内的侵略狂潮。在此对外扩张甚嚣尘上的时代大背景下, 赢弱的大清帝国自然成为列强竞相觊觎的对象。英法等欧洲强国持 续的“海上入侵”,沙俄趁火打劫从北方和西方疯狂蚕食中国领土,以 及本区域内新崛起的日本伺机也想分一杯羹。在此“数千年未有之强 敌”的大肆侵略下,中国面临前所未有的边疆危机,逐步陷入强敌环 伺的险恶地缘政治困境中。 在此新的地缘政治困境中,近代中国面临的外来威胁之多、严峻 程度之大是前所未有的,而且更为严重的是,几乎同时面对来自陆上 和海上两个战略方向的直接威胁,这使得国力虚弱的晚清政府陷入
己的娘家。在离婚之后,子女一般会生活在夫家,《唐律》中也规定了 在夫妻离婚之后,母亲如果犯罪,还是可以受到自己子女的恩荫。依 据唐朝的礼制,父母虽已离婚,但是母亲在去世之后,子女仍然要为 母亲服丧。在唐朝社会,妇女并没有家庭财产的任何所有权,因此在 离婚之后不需要进行财产的分割。但是妻子自己出嫁时候的嫁妆则 属于个人财产,独立于家庭的共有财产,夫家兄弟分家不应该算于 内,离婚也应该退还妻子。所以,在唐朝,只要在离婚的时候女子的嫁 妆还在,那么妻子就可以将嫁妆从夫家带回娘豸p1。 《唐律》在婚姻法律制度方面具有兼容并蓄的特点,有着较为鲜 明的时代特色,为唐朝社会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唐律婚姻 制度中所体现出来的重视血脉亲情的美德在今天看来仍然值得学 习;唐律中为了对“七出”进行限制而出台的“三不去”,具有非常浓厚
年中亚浩罕汗国(在今乌兹别克斯坦境内)军官阿古柏趁中国新疆局 势混乱之机,攻占南疆七城;1871年5月,沙皇俄国也趁火打劫,派 兵侵占伊犁地区。西北边塞形势紧迫。1874年4月,鉴于阿古柏霸占
Ⅲ各威胁,为晚清政府提供了一次重新检视国家大战略的机遇。1865撤藩篱,则我退寸而寇进尺,不独陇右堪虞,即北路科布多、乌里雅苏 台等处恐亦未能晏然。是停兵节饷,于海防未必有益,于边塞则大有 所妨,利害攸分,亟宜熟思审处者也”。而且新疆之战略价值完全不亚 于海防,“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者所以卫京师。西北臂指相联,
此次事件中无隋揭露的中国“海防”虚弱之程度和日本威胁之严重,
令晚清政府极为震惊,加强国家海防建设被紧急提上议事日程。 早在台湾危机的解决过程中,鉴于海防空虚的现实,大学士文祥
就上奏清廷,要求“停不急之费用,谋至急之海防”。与日本的qE京专
约》谈判一结束,主政的奕诉和文祥就授意周家楣拟出“拟奏海防亟 宜切筹武备必求实际疏”,提出了“练兵、简器、造船、筹饷、用人、持 久”六条发展海军的建议。11月5日,总理衙门正式呈递“海防亟宜 切筹武备必求实际疏”,强调筹办海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请求将有 关建议饬令有关大臣讨论。11月19日,正在广东家居的丁日昌请人 代为递上“海洋水师章程”,提出发展海军的六条具体建议。晚清政府 将总理衙门条陈及丁日昌的“海洋水师章程”一并交南北洋通商大 臣、沿海沿江各将军、督抚进行讨论,限一月内复奏嘟7。从而,一场关 于国家大战略发展方向的大讨论拉开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