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七 文言文阅读 专题专项突破 演练25 文言文阅读综合模拟训练(

合集下载

(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七文言文阅读7.4内容的分析和理解课件

(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七文言文阅读7.4内容的分析和理解课件
第四节 内容的分析和理解
【典例剖析】 【例】(2016· 全国卷Ⅱ)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6分)
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点拨】D项中“皇上当即派遣寺丞锺化民筹措钱款赈济灾民”错误,选项对应的文 字在文中是说“帝立遣寺丞锺化民赍帑币振之”,“赍”是拿东西给人。“帑币” 是国库里的钱,因此不是“筹措钱款”。 答案:D。
内 容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区
具体阐释
中 心
故意将原文某些论证材料所阐 观点 述的道理说错,致使对事理的 错误 阐述出现错误
凭空捏造原文未提及的人物、 无中 事件或观点等信息,致使选项 生有 的分析概括于文无据
误区
具体阐释
中 心
将原文对某一方面的判断扩大 以偏 到对整体的判断,故意扩大判 概全 断对象的范围
故意抬高某些人物、作品或成 任意 就等的层次地位,夸大其词地 拔高 做出不够客观的评价
对了棘手事态、不辱使命而已;说许将“前往代州”误解文意,许将前往的是契丹, 文中的“北境”,指的是契丹,而不是宋的北部边疆代州;说“契丹想要宋朝割让 代州”不确切,契丹是想通过大兵压境,逼迫宋与契丹划定界渠,从而侵占大宋代 州的全部或部分领土;说契丹使者“返回”也错误,文中“归报”的主语是许将。 经过一一比对可确定答案为A。
比对目的 以防地点错误
关键 词语
以防曲解原意
角度 添加 内容 因果 关系
题文比对的具体内容 检查是否有故意添加的 原材料中本无的内容 比对原因、结果及其内 在逻辑关系
比对目的 以防无中生有或于文 无据 以防因果倒置或强加 因果
2.识破机关——命题者设计的陷阱 在史传类文言文阅读的命题中,命题者常在人 物、事件、内容、中心等方面设置误区。2017年高考 全国卷Ⅰ第12题,B项说弘微“常与子弟们诗文唱和, 住在乌衣巷,称为乌衣之游”,原文说“混风格高 峻,少所交纳,唯与族子灵运、瞻、曜、弘微并以文

2019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七-文言文阅读(含答案)课时达标19

2019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七-文言文阅读(含答案)课时达标19

课时达标19(见课时达标P37)1.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君姓张氏,名持,字久中,初名伯虎。

君为人深沉有大度,喜气节,重交游,一时所与之游者甚众。

凡君之与人交,喜穷尽其得失,其义足以正之,而其直未尝苟止也。

至其与众人接,尤温以庄,不妄与之言。

与之言,必随其材智所到,不病以其所不为。

故君之友皆惮其严,而喜其相与之尽。

众人之得君游者,亦皆喜爱而未尝有失其意者。

而陈惇者,与君交尤深也。

予尝视惇与君之相从,忧穷龃龉,无不共之,其中心岂有利然也?世之交友道废久矣,其有之,或非此也。

然则君之事,其有取于世教非邪?由此观之,君之学所由使也。

(节选自曾巩《张久中墓志铭》)(1)众人之得君游者,亦皆喜爱而未尝有失其意者。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2)予尝视惇与君之相从,忧穷龃龉,无不共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答案(1)与他交往的一般人,也都很喜欢他,从来没有失望的。

(2)我曾经观察陈惇和张君交往,无论仕途多么令人忧虑困窘不顺达,没有不共同面对的。

参考译文君姓张,名持,字久中,原名伯虎。

张君为人沉稳,气量宽宏,讲究志气和节操,重视交际,一时间和他交往的人很多。

凡是张君与人相交,喜欢极尽(指出)对方的得与失,张君的大义足够用来匡正别人,他的正直也从未随意停止。

说到他和一般人的交往,尤其温厚并且严肃,不随意和人说话。

和别人说话,张君一定会随着对方的才华智慧所达到的程度(应对),不因为对方做不到的事情而诟病对方。

所以张君的友人都害怕他的严厉,但喜欢和他一起尽情交谈。

与他交往的一般人,也都很喜欢他,从来没有失望的。

而陈惇,与张君交往尤其深厚。

我曾经观察陈惇和张君交往,无论仕途多么令人忧虑困窘不顺达,没有不共同面对的,难道他们的心中有利益才会这样吗?世上的交友之道已经废弃很久了,如果还有的话,或许不会是这样。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七文言文阅读专题专项突破演练25文言文阅读综合模拟训练三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七文言文阅读专题专项突破演练25文言文阅读综合模拟训练三

专题专项突破演练25 文言文阅读综合模拟训练(三)一、(2018·成都模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19分)赵世卿,字象贤,历城人。

隆庆五年进士。

授南京兵部..主事。

张居正当国。

世卿奏匡时五要。

居正欲重罪之。

吏部尚书王国光曰:“罪之适成其名,请为公任怨。

”遂出为楚府右长史。

迁户部右侍郎,督理仓场。

世卿饶心计。

凡所条奏,酌剂赢缩,军国赖焉。

进户部尚书。

时矿税使四出为害,曩时关税所入岁四十余万,自为税使所夺,商贾不行,数年间减三之一,四方杂课亦如之。

岁入益寡,国用不支,边储告匮,而内供日繁。

岁增金花银二十万,宫帑日充羡。

世卿请复金花银百万故额,罢续增数,不许。

乞发内库银百万以济边储,忤旨切责。

世卿复言脂膏已竭,闾井萧然,丧乱可虞,揭竿非远。

帝亦不省。

税监刘成以水灾请暂停米税。

帝以不当尽停。

世卿上言:“乡者既免米税旋复再征已失大信于天下今成欲免税额之半而陛下不尽从岂恻隐一念中使尚存而陛下反漠然不动心乎?”不报。

诏罢矿使,税亦稍减。

然辽东、云南、四川税使自若,吏民尤苦之。

云南遂变作,杨荣被戕。

而西北水旱时时见告,世卿屡请减租发振,国用益不支。

逾月复奏请捐内帑百万佐军用,不从。

世卿遂连章求去,至十五上,竟不许。

先是,福王..将婚,进部帑二十七万,帝犹以为少,数遣中使趣之。

中使出谇语,且劾.世卿抗命。

世卿以为辱国,疏.闻于朝,帝置不问。

世卿素励清操,当官尽职。

帝雅重之。

吏部缺尚书,尝使兼署,推举无所私。

李廷机辅政,世卿力推之。

廷臣遂疑世卿党比。

于是给事中杜士全等,御史苏为霖等先后劾之,世卿遂杜门乞去。

章复十余上,不报。

乘柴车径去。

廷臣以闻,帝亦不罪也。

家居七年卒。

(选自《明史·赵世卿传》,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乡者既免米税/旋复再征/已失大信于天下/今成欲免税额之半/而陛下不尽从/岂恻隐一念/中使尚存/而陛下反漠然不动心乎B.乡者既免米税/旋复再征/已失大信于天下/今成欲免税额之半/而陛下不尽/从岂恻隐一念中使/尚存而陛下/反漠然不动心乎C.乡者既免米税/旋复再征/已失大信于天下/今成欲免税额之半/而陛下不尽从/岂恻隐一念中使/尚存而陛下/反漠然不动心乎D.乡者既免米税/旋复再征/已失大信于天下/今成欲免税额之半/而陛下不尽/从岂恻隐一念/中使尚存/而陛下反漠然不动心乎【解析】选A。

2019版高考语文金榜一轮(全国通用版)实用课件:专题七+文言文阅读7.3

2019版高考语文金榜一轮(全国通用版)实用课件:专题七+文言文阅读7.3

C.爵,即爵位、爵号,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中国古代分为 “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D.古人对死的称谓等级森严,“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 庶人曰死”。赵憙被赐爵关内侯,故死为“薨”。
【解题流程】 第一步:解读语境,揣摩含义。揣摩文中文化常识专用名词的含义,需联系具 体语境。文中赵憙原为平原太守,是地方官员,“二十七年,拜太尉”,很显然是 升任高官,解读具体语境,仔细揣摩,可判定A项解说正确。


鲜卑并来入朝,帝令憙典边事,思为久长规。建初五 年,憙疾病,帝亲幸视。及薨,车驾往临吊。时年八 十四。谥曰正侯。 (节选自《后汉书· 赵憙传》)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拜,按一定礼节授予(任命)官职,一般用于升任高官。 B.谥,谥号,是古代君主、诸侯这两类地位显贵者死去之后,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 品德修养,给予的一个寓含善意评价或带有评判性质的称号。
第三步:参照原文,检验求证。将选项对文化常识专用名词的解释参照原文比 对检验,若二者完全相符,则可判定正确;或者将选项对文化常识专用名词的解释 代入原文检验,若文从句顺,协调妥帖,也可判定正确。文本中“时赵王良疾病将 终,车驾亲临王,问所欲言”,“车驾”在句中做主语,从语境看,这里是代指乘 “车驾”的人,即皇帝,把C项与文本比对验证,可知二者完全相符,即可判定C项 解说正确。
﹒ ﹒
﹒﹒
﹒﹒
﹒﹒
复言。其年,迁憙平原太守。时平原多盗贼, 憙与诸 郡讨捕,斩其渠帅,余党当坐者数千人。憙上言: “恶恶止其身,可一切徙京师近郡。”帝从之,乃悉 移置颍川、陈留。 于是擢举义行,诛锄奸恶。后青州 大蝗,侵入平原界辄死,岁屡有年,百姓歌之。二十 七年,拜太尉,赐爵关内侯。时南单于称臣,乌桓、

2019版高考语文金榜一轮全国通用版:备考点全辑 备考点七

2019版高考语文金榜一轮全国通用版:备考点全辑 备考点七

例:“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王昌龄《送柴侍御》);“行人无限秋风思,隔水青山似故乡”(戴叔伦《题稚川山水》)。

②“青山”是故乡的象征,故乡山脉的轮廓是游子心中最清晰的印痕。

例:“不对芳春酒,还望青山郭”(谢朓《游东田》);“无穷芳草色,何处故山青”(齐己《送休师归长沙宁觐》)。

③“青山”是历史与永恒的象征。

例:“英雄一去豪华尽,惟有青山似洛中”(许浑《金陵怀古》);“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杨慎《临江仙》)。

2.“月”意象。

①对月思亲思乡,引发离愁别绪。

例:“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②望月思故国,表现亡国之痛。

例:“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李煜《虞美人》)③抒发盛衰无常、物是人非的感慨。

例:“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刘禹锡《石头城》)。

3.“冰心”“冰雪”意象。

比喻心志忠贞、品格高尚、心性高洁。

例:“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应念岭表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

4.“水”意象。

①绵绵愁思,离愁别恨。

例: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欧阳修《踏莎行》“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②时光流逝。

例:“滚滚长江东逝水”“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5.“关山”意象。

①关塞山河。

关,关隘要塞;山,山河。

例:“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高适《塞上听吹笛》)②历史存在。

例:“关河梦断何处”“关山度若飞”“秦时明月汉时关”等。

6.“清风”“白云”意象。

①望云思友,见月怀人。

例:“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杜甫《恨别》);“白云千里万里,明月前溪后溪”(刘长卿《苕溪酬梁耿别后见寄》)。

②随遇而安,自由自在,归隐山林。

这种思想常由白云、青山、苍天、空山等意象组成悠远、清静、平淡的意境来表现。

(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七文言文阅读7.5扫除障碍(二)文言虚词理得清课件

(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七文言文阅读7.5扫除障碍(二)文言虚词理得清课件

永元七年,后与诸家子俱选入宫,入掖庭为贵 人,时年十六。恭肃小心,动有法度,和帝深嘉爱 焉。及后有疾,特令后母兄弟入视医药,不限以日 数。后言于帝曰:“宫禁至重,而使外舍久在内省, 上令陛下有幸私之讥,下使贱妾获不知足之谤。上下 交损,诚不愿也。”帝曰:“人皆以数入为荣,贵人
反以为忧,深自抑损,诚难及也。”帝每欲官爵邓氏,后辄哀请谦让,故兄骘终帝 世不过虎贲中郎将。



﹒ ﹒

﹒﹒
附【译文】 邓皇后邓绥,是太傅邓禹的孙女。父亲邓训,是 护羌校尉;母亲阴氏,是光烈皇后堂弟之女。邓皇后 五岁时,太傅夫人很疼爱她,亲自为她剪发。夫人因 为年龄大眼睛看不太清,误伤邓皇后的额头,邓皇后 忍住痛苦不吭声。身旁看到的人感觉奇怪就问邓皇
后,邓皇后说:“不是不痛,太夫人怜爱我为我剪 发,不忍伤老人心意,所以忍受了。”邓皇后六岁能 读史书,十二岁通晓《诗经》、《论语》。她的哥哥 们每次诵读经书,她就虚心请教。她的志趣在研究诗 书典籍,而不过问居家事务。母亲常常批评她,说: “你不学习女子要做的纺织、刺绣、缝纫这些事来为
不久后因为接受贿赂被有司弹劾,唐太宗说:“顺 德是开国元勋,又是外戚,地位、爵禄已经够丰厚 了。如果能多看古今典籍审察自己,有对国家百姓有 益的作为,我会与他一起共享国库,何至于出了贪污 受贿的丑闻呢?”于是赐给他几十匹丝绢想让他产生 愧疚之心。大理寺少卿胡演说:“顺德因为接受贿赂
而触犯法律,罪不可恕,怎么又赐给他丝绢呢?”太宗说:“假使是有廉耻之心的 人,得到赏赐对他来说胜于刑罚;如果仍不能(使他醒悟),那他就像禽兽一样了,杀 了他也没有用。”


﹒﹒

附【译文】 王涯,字广津,他的祖先是太原人,是北魏广阳 侯王冏的后代。王涯学识广博,擅长写文章。他去拜 见梁肃,梁肃对他的才华感到惊异,向陆贽推荐他。 他考中了进士科,又通过了博学宏辞科,两次调任后 任蓝田尉。一段时间以后,升为左拾遗并任翰林学

(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七文言文阅读真题体验亮剑高考7.1文言文整体阅读指导

(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七文言文阅读真题体验亮剑高考7.1文言文整体阅读指导

文言文整体阅读指导真题体验·亮剑高考一、(2017·全国卷Ⅲ)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19分)许将字冲元,福州闽人。

举进士第一。

神宗召对,除集贤校理、同知礼院,编修中书条例。

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得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契丹以兵二十万压代州境,遣使请代地,岁聘之使不敢行,以命将。

将入对曰:“臣备位侍从,朝廷大议不容不知。

万一北人言及代州事,不有以折之,则伤国体。

”遂命将诣枢密院阅文书。

及至北境,居人跨屋栋聚观,曰:“看南朝状元..。

”及肄射,将先破的。

契丹使萧禧馆客,禧果以代州为问,将随问随答。

禧又曰:“界渠未定,顾和好体重,吾且往大国分画矣。

”将曰:“此事,申饬边臣岂不可,何以使为?”禧惭不能对。

归报,神宗善之。

明年,知秦州,又改郓州。

上元..张灯,吏籍为盗者系狱,将曰:“是绝其自新之路也。

”悉纵遣之,自是民无一人犯法,三圄皆空。

父老叹曰:“自王沂公后五十六年,始再见狱空耳。

”郓俗士子喜聚肆以谤官政,将虽弗禁,其俗自息。

召为兵部侍郎。

上疏言:“治兵有制,名虽不同,从而横之,方而圆之,使万众犹一人。

”及西方用兵,神宗遣近侍..问兵马之数,将立具上之;明日,访枢臣,不能对也。

绍圣初,入为吏部尚书,章惇为相,与蔡卞同肆罗织,贬谪元祐诸臣,奏发司马光墓。

哲宗以问将,对曰:“发人之墓,非盛德事。

”知颍昌府,移大名。

在大名六年,数告老..,召为佑神观使。

政和初,卒,年七十五。

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曰文定。

(节选自《宋史·许将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得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B.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得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C.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得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D.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得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解析】选D。

2019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七 文言文阅读 7.5 扫除障碍(四)句子理解得透并翻译得顺

2019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七 文言文阅读 7.5 扫除障碍(四)句子理解得透并翻译得顺

K12教育课件
5
【对点训练·通关】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把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
汉语。(注意文中的特殊句式。)(15分) 冯宿,东阳人。丱岁随父子华庐祖墓,有灵芝白
兔之祥。宿昆弟二人,皆幼有文学。宿登进士第,徐
州节度张建封辟为掌书记。后建封卒,其子愔为军士
K12教育课件
6
所立,李师古欲乘丧袭取。时王武俊且观其衅,愔恐 惧,计无所出。宿乃以檄书招师古而说武俊曰:“张 公与君为兄弟,欲同力驱两河归天子,众所知也。今 张公殁,幼子为乱兵所胁,内则诚款隔绝于朝廷,外 则境土侵逼于强寇。孤危若此,公安得坐视哉!诚能 奏天子,念先仆射之忠勋,舍其子之迫胁,使得束身
K12教育课件
30
郎。不到十天,他又外任为湖南观察使。后来又罢为太子詹事,在东都分司任职。 穆宗即位,随即下令授任他为河南尹,召入朝廷任工部尚书。他还未赴任,就去世 了,终年六十二岁,追赠为尚书右仆射,谥号“贞”。
K12教育课件
31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把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注意文中的特殊句 式。)(15分)
K12教育课件
24
6.这件事就停止不办了。张宿对此怀恨在心,(韦贯之)最终被张宿陷害,诬陷他结朋 连党,罢免了他的官职让他做吏部侍郎。
K12教育课件
25
附【译文】 韦贯之,名纯,避宪宗名讳,以字行于世。年少
时考中进士科。德宗末年,有人把韦贯之推荐给京兆 尹李实,李实举起笏板给人看他所记下来的名字, 说:“这是他的姓名,和我是同乡,一向就听说他很 贤能,希望认识他,然后引荐给皇上。”(向李实)推
11
3.牛元翼占据深州不服从王庭凑的指挥,朝廷下诏授(牛元翼)为襄州节度使。牛元翼 还没走出深州,就被王庭凑包围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专项突破演练25 文言文阅读综合模拟训练(三)一、(2018·成都模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19分)赵世卿,字象贤,历城人。

隆庆五年进士。

授南京兵部..主事。

张居正当国。

世卿奏匡时五要。

居正欲重罪之。

吏部尚书王国光曰:“罪之适成其名,请为公任怨。

”遂出为楚府右长史。

迁户部右侍郎,督理仓场。

世卿饶心计。

凡所条奏,酌剂赢缩,军国赖焉。

进户部尚书。

时矿税使四出为害,曩时关税所入岁四十余万,自为税使所夺,商贾不行,数年间减三之一,四方杂课亦如之。

岁入益寡,国用不支,边储告匮,而内供日繁。

岁增金花银二十万,宫帑日充羡。

世卿请复金花银百万故额,罢续增数,不许。

乞发内库银百万以济边储,忤旨切责。

世卿复言脂膏已竭,闾井萧然,丧乱可虞,揭竿非远。

帝亦不省。

税监刘成以水灾请暂停米税。

帝以不当尽停。

世卿上言:“乡者既免米税旋复再征已失大信于天下今成欲免税额之半而陛下不尽从岂恻隐一念中使尚存而陛下反漠然不动心乎?”不报。

诏罢矿使,税亦稍减。

然辽东、云南、四川税使自若,吏民尤苦之。

云南遂变作,杨荣被戕。

而西北水旱时时见告,世卿屡请减租发振,国用益不支。

逾月复奏请捐内帑百万佐军用,不从。

世卿遂连章求去,至十五上,竟不许。

先是,福王..将婚,进部帑二十七万,帝犹以为少,数遣中使趣之。

中使出谇语,且劾.世卿抗命。

世卿以为辱国,疏.闻于朝,帝置不问。

世卿素励清操,当官尽职。

帝雅重之。

吏部缺尚书,尝使兼署,推举无所私。

李廷机辅政,世卿力推之。

廷臣遂疑世卿党比。

于是给事中杜士全等,御史苏为霖等先后劾之,世卿遂杜门乞去。

章复十余上,不报。

乘柴车径去。

廷臣以闻,帝亦不罪也。

家居七年卒。

(选自《明史·赵世卿传》,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乡者既免米税/旋复再征/已失大信于天下/今成欲免税额之半/而陛下不尽从/岂恻隐一念/中使尚存/而陛下反漠然不动心乎B.乡者既免米税/旋复再征/已失大信于天下/今成欲免税额之半/而陛下不尽/从岂恻隐一念中使/尚存而陛下/反漠然不动心乎C.乡者既免米税/旋复再征/已失大信于天下/今成欲免税额之半/而陛下不尽从/岂恻隐一念中使/尚存而陛下/反漠然不动心乎D.乡者既免米税/旋复再征/已失大信于天下/今成欲免税额之半/而陛下不尽/从岂恻隐一念/中使尚存/而陛下反漠然不动心乎【解析】选A。

句中的“不尽”的意思是“不完全”,“从”是动词,“同意”的意思,“岂”是副词,“难道”的意思,多用在句首,据此判断应在“从”后停顿,可排除B、D两项;“中使”即宦官,“尚”意思是“尚且”,“存”是动词,“存有”的意思,“中使”应做“尚存”的主语,故应在“中使尚存”后停顿,这样“岂恻隐一念,中使尚存”恰好与“陛下反漠然不动心乎”构成转折关系,据此可排除C项,故选A项。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3分)( )A.兵部:古代官署名,六部之一,掌管武官选用及兵籍、兵械、军令等职事,长官为兵部尚书。

B.福王:王爵名。

一般是皇帝的直系亲属,或是开国的元勋,或有赫赫战功的人,才封王。

C.疏:文中指古代的一类文书,是封建社会大臣向帝王或上司进言使用文书的统称,属于上行公文。

D.劾:弹劾,指君主时代担任监察职务的官员检举官吏的罪状。

与现代社会的“弹劾”的含义有所不同。

【解析】选C。

“大臣向帝王或上司进言”错,应改为“大臣向帝王进言”。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赵世卿敢于进言,不惧权贵。

他上奏提出几点纠正时政的建议,得罪了当权者张居正,张居正要惩治他,被王国光劝阻。

B.赵世卿富有心计,关注边防。

他监督清理仓场时,考虑周全,国家、军队都依靠他;他先后两次请求拨款百万支援边防。

C.赵世卿要求减税,反对奢靡。

矿税使到处做坏事,国家经费捉襟见肘,他请求减少百万税款;福王结婚,皇帝要加钱,他不予执行。

D.赵世卿做官尽职,不恋官位。

他推荐官员没有私心,推重李廷机却被怀疑结党,于是请求离职,没被批准,最终自己坐车离去。

【解析】选C。

“他请求减少百万税款”错,应是请求恢复百万税款数额。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世卿复言脂膏已竭,闾井萧然,丧乱可虞,揭竿非远。

(5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而西北水旱时时见告,世卿屡请减租发振,国用益不支。

(5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赵世卿又说百姓的财富已经光了,乡村萧条,死亡祸乱(时局动乱)值得忧虑,武装暴动不远了。

(2)而西北水灾旱灾时常告急,赵世卿多次建议减租和开仓救济,国家经费更加不能支出。

附【译文】赵世卿,字象贤,历城人。

隆庆五年考中进士。

授任南京兵部主事。

张居正掌管国家大权。

赵世卿上奏纠正时政的五个要点。

张居正想从重以罪名处理他。

吏部尚书王国光说:“以罪名处理他正好成就他的名声,请让我为您承受怨恨。

”于是外放赵世卿担任楚府右长史。

升任户部右侍郎,监督清理仓场。

赵世卿富有心计。

凡是条陈上奏,考虑调节增减,军队国家都依赖他。

升任户部尚书。

当时矿税使到处做坏事,过去关税收入每年四十多万,自从被矿税使侵占,商人不通行,几年间减少三分之一,各地各种杂税也像这样。

每年收入更加少了,国家经费不够支出,边防储备缺乏,而宫内的供给日渐繁多。

每年增加税收银两二十万,宫内金库每天有多余。

赵世卿请求恢复税收银两百万的原来数额,停止继续增加数目,朝廷没答应。

赵世卿请求拨发国库银两一百万来增加边防储备,违反了皇帝的旨意而被严厉责备。

赵世卿又说百姓的财富已经光了,乡村萧条,死亡祸乱(时局动乱)值得忧虑,武装暴动不远了。

皇帝也不省悟。

税监刘成因水灾请求暂停征收米税。

皇帝认为不应当全部停止。

赵世卿上奏说:“从前已经免除米税,接着又再征收,已经在天下大大失去信用。

现在刘成想免除税额的一半,但是陛下不完全同意,难道恻隐这一念头,宦官尚且存有,而陛下反而冷漠不动心吗?”皇帝没有答复。

皇帝下诏罢除矿税使,税额也稍微减少。

但是辽东、云南、四川的矿税使还是原样,官吏和百姓被他们折磨得尤其严重。

云南于是发生变故,杨荣被害。

而西北水灾旱灾时常告急,赵世卿多次建议减租和开仓救济,国家经费更加不能支出。

过了一个月又上奏书请求支出国库银两一百万资助军队费用,皇帝不听从。

赵世卿就接连上奏章请求离去,上奏达到十五次,皇帝最终不同意。

先前,福王将要结婚,收进部里银两二十七万,皇帝还认为少了,多次派宦官催促他们。

宦官口出责骂的话,并弹劾赵世卿违抗命令。

赵世卿认为这使国家受辱,上疏报告朝廷,皇帝放在一边不问。

赵世卿一向用清白的节操磨炼自己,做官尽到职守。

皇帝一向重视他。

吏部缺少尚书,曾经让赵世卿兼任,推荐官员没有私心。

李廷机辅佐治理政事,赵世卿尽力推重他。

朝廷大臣于是怀疑赵世卿与李廷机结成团伙。

于是给事中杜士全等人,御史苏为霖等人先后弹劾赵世卿,赵世卿于是不上朝请求离职。

奏章又上去十多次,皇帝没有答复。

坐着简陋的木车直接离去了。

朝廷大臣把情况报告皇帝,皇帝也不怪罪。

在家住了七年去世。

二、(2018·长沙模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19分)张士隆,字仲修,安阳人。

弘治八年举乡试..,入太学。

与同县崔铣及寇天叙、马卿、吕柟辈相砥砺,以学行闻。

十八年成进士,授广信推官。

正德..六年,入为御史。

巡盐河东,劾去贪污运使刘愉,建正学书院,兴起文教。

九年,乾清宫灾,上疏曰:“陛下前有逆瑾之变后遭蓟盗之乱犹不知警方且兴居无度狎昵匪人积戎丑于禁中戏干戈于卧内彻旦燕游万机不理宠信内侍浊乱朝纲。

致民困盗起,财尽兵疲。

祸机潜蓄,恐大命难保。

”不报。

出按凤阳。

织造中官史宣列黄梃①二于驺②前,号为“赐棍”,每以抶人,有至死者,自都御史以下莫敢问,士隆劾奏之。

又劾锦衣..千户廖铠奸利事,且曰:“铠虐陕西,即其父鹏虐河南故习也。

河南以鹏故召乱,铠又欲乱陕西。

乞置铠父子于法,并召还廖銮,以释陕人之愤。

”銮,铠所从镇陕西者也。

钱宁素昵铠,见疏大恨,遂因士隆按薛凤鸣狱以陷之。

凤鸣者,宝坻人,先为御史,坐罪削籍,谄事诸佞幸,尤善宁。

与从弟..凤翔有隙,嗾缉事者发其私,下吏论死。

刑部疑有冤,并捕鞫凤鸣。

凤鸣惧,使其妾诉枉,自刭长安门外,词连宝坻知县周在及素所仇者数十人,悉逮付法司,而凤鸣得释。

士隆与御史许完先后按治,复捕凤鸣对簿,释在还职。

宁怒,令凤鸣女告士隆、完治狱偏枉。

遂下诏狱,谪士隆晋州判官。

久之,擢知州。

世宗立,诏复故官,出为陕西副使。

汉中贼王大等匿豪家,结回回为乱。

士隆下令,匿贼者罪及妻孥无赦。

贼无所容,遂就擒灭。

筑堰溉田千顷,民利之。

卒于官。

(节选自《明史·张士隆传》,有改动) 【注】①梃:棍棒。

②驺:骑马驾车的随从。

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陛下前有逆瑾之变后/遭蓟盗之乱犹不知/警方且兴/居无度/狎昵匪人/积戎丑于禁中/戏干戈于卧内/彻旦燕游万机/不理宠信内侍浊乱朝纲B.陛下前有逆瑾之变/后遭蓟盗之乱/犹不知警/方且兴居/无度狎昵匪人/积戎丑于禁中/戏干戈于卧内/彻旦燕游/万机不理/宠信内侍/浊乱朝纲C.陛下前有逆瑾之变后/遭蓟盗之乱犹不知/警方且兴/居无度/狎昵匪人/积戎丑于禁中/戏干戈于卧内/彻旦燕游/万机不理/宠信内侍/浊乱朝纲D.陛下前有逆瑾之变/后遭蓟盗之乱/犹不知警/方且兴居无度/狎昵匪人/积戎丑于禁中/戏干戈于卧内/彻旦燕游/万机不理/宠信内侍/浊乱朝纲【解析】选D。

“前有逆瑾之变”与“后遭蓟盗之乱”是结构相同的对称句,可判断在“之变”后停顿,据此可排除A、C两项;“兴”,“兴起”之意,“兴居”即“起居”的意思,是名词,显然后面的“无度”应当做谓语,应在“无度”后停顿,据此排除B项,故选D项。

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乡试亦称“秋闱”,是明清两代每三年一次在京城和各省省城举行的考试,考中者称举人,第一名称之为“会元”。

B.文中“正德”为年号。

中国古代往往采用帝王年号纪年。

明清以前,一位帝王往往有多个年号,更换新的年号纪年称为“改元”;明清时期,一般为一帝一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