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学设计之四_教案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案[001]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案[001]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案一、前言盲婆婆是我们社区中的一名老人,因年迈而失去了视力。

社区志愿者们每天去探望她,为她读报纸、放音乐,陪她聊天,但她最想做的却是听到蝈蝈的鸣声。

因此,我们决定将这个小小的愿望变成真实的喜悦,为盲婆婆准备一份蝈蝈教案,让她在听声时不再只是听的一片不知所措。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将学会:•了解蝈蝈的生长变化过程;•掌握几种蝈蝈常见的鸣叫形式;•知道蝈蝈对生态环境的重要作用。

三、教学内容1. 蝈蝈的生长变化过程蝈蝈是昆虫动物的一种。

它们和其他许多昆虫一样,经历了一系列变化过程,从蛋孵化出来,到成年后再次产卵。

在这个过程中,蝈蝈会发生多次蜕皮,最终成长为一个长约3厘米、六足爬行的昆虫。

学生们可以在生活中观察并了解蝈蝈的生长变化过程。

2. 蝈蝈的鸣叫形式蝈蝈的鸣叫声是通过翅膀震动产生的。

在鸣叫时,蝈蝈一般会用前翅抚慰后翅,营造出清晰的声音。

蝈蝈的鸣叫形式有很多种,如“雨蝉哥哥”、“野老虎”等。

学生们可以在生活中听到这些声音,并了解这些声音对蝈蝈种类的区分和识别。

3. 蝈蝈的生态环境蝈蝈是很重要的昆虫类动物之一,其鸣叫能为人类提供很多帮助。

蝈蝈还可以作为食物链的转化者,将植物上累积的能量转移到食肉动物上。

在生态系统中,蝈蝈还有很重要的“哨兵”作用。

它们能感知到气候和环境的变化,并作出相应的反应,从而提醒人们注意保护生态环境。

四、教学方法本次教学主要采用“观察-讨论-实践”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学生可以借助图书、录音和互联网等资源,通过观察蝈蝈的生长变化、听取其鸣叫声和了解其生态环境等方面,逐步学习蝈蝈的相关知识。

教学中还可以利用“边走边看、边听边学”的方式,带领全班学生走进大自然,观察各种昆虫并了解它们的生态作用。

五、教学评价本次教学评价主要采用“自我评价与互评相结合”的方式。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写下自己的思考和问题。

同时,也可以通过小组讨论或互相检查对方的笔记等方式,进行互评和互帮互助,提高学习效率。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_4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_4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学设计本文是关于《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课题(学科和年级)]送给盲婆婆的蝈蝈(语文二年级)[教材简解]《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是一首儿童叙事诗。

通过记叙小男孩将心爱的蝈蝈送给盲婆婆的事,表现了少年儿童关爱他人,尤其是关心身边残疾人的好思想、好行为。

教学时既要抓住“送蝈蝈”叙事线,又要抓“献爱心”的情感线,引领孩子去品读、去感受、去体验。

[目标预设]1、知识目标:(1)学会生字以及由这些字组成的词语、并在语境中理解生字词。

(2)会认读、书写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2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力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借助多媒体出示课文中的插图,指导学生观察、练习说话。

3、情感目标:通过朗读感悟,激起学生奉献爱心、主动关心他人、尊老帮残的美好意愿。

[重点、难点]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指导学生观察、练习说话。

3、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感悟,激起学生奉献爱心、主动关心他人、尊老帮残的美好意愿。

[设计理念]1、“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在教学时既要抓住“送蝈蝈”的叙事线,又抓“献爱心”的情感线让学生多些自己领悟出来的,以疑导学,多给学生发挥主体性的空间和时间,从而深刻地理解感悟学习内容。

我准备创设情境,运用图来助读,思来促读,读中品情,读中悟理。

让他们在积极、主动的思维中,边读边想象,让他们在读、悟中感受人物内心,在丰富的情感活动中,获得个人体验和独特感受,引导个性化阅读。

在有情有趣的阅读与体验中自主,激起学生奉献爱心、主动关心他人、尊老帮残的美好意愿。

2、语文教学中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

抓住语文的本质特点,能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语的意思,在语文课堂采取多种多样的手段激发识字、写字的兴趣,引导二年级孩子学语言、用语言。

[设计思路]教学时,围绕课题先让孩子质疑,然后在读书初步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解疑,再紧扣诗歌的内容引领学生反复诵读诗歌,理解感悟。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学教案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学教案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1 让学生理解故事内容,体会主人公对盲婆婆的关爱和奉献精神。

1.2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爱他人的美好情感。

1.3 提高学生朗读、表达和倾听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2.1 理解故事内容,体会主人公的美好品质。

三、教学难点:3.1 理解主人公为何要送给盲婆婆蝈蝈。

3.2 引导学生体会关爱他人的美好情感。

四、教学准备:4.1 准备故事课件或黑板,绘有蝈蝈的图片。

4.2 准备相关音频、视频材料。

五、教学过程:5.1 导入新课a. 引导学生观察图片,认识蝈蝈。

b. 播放音频、视频材料,激发学生兴趣。

5.2 讲述故事a. 教师生动讲述故事,引导学生关注主人公的关爱行为。

b.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朗读故事,感受故事氛围。

5.3 讨论交流a. 提问:“为什么主人公要送给盲婆婆蝈蝈?”b. 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找出相关线索,理解主人公的关爱之心。

5.4 小组合作a. 学生分角色扮演故事中的角色,进行情景表演。

b. 小组内讨论,如何关爱身边的人。

5.5 总结提升a.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主人公的美好品质。

b.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提出关爱他人的实际行动。

5.6 作业布置a. 绘制一幅关于关爱他人的手抄报。

b. 写一篇关于关爱他人的心得体会。

六、教学评估:6.1 通过课堂问答、情景表演和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故事内容的理解和对关爱他人的认识。

6.2 观察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评估其团队合作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七、教学拓展:7.1 组织一次实地访问,带领学生去探望社区中的盲人或老人,让学生将所学关爱付诸实践。

7.2 开展“关爱月”活动,鼓励学生在一个月内每天做一件关爱他人的小事,并记录在专门的日记中。

八、家长沟通:8.1 向家长介绍课程目标和教学内容,强调关爱他人对培养孩子社会责任感的重要性。

8.2 鼓励家长在家中支持孩子的关爱行为,共同营造一个充满爱心的家庭环境。

九、教学反馈:9.1 收集学生和家长的反馈意见,了解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实际改变。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学设计4篇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学设计4篇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送给盲婆婆的蝈蝈》(苏教版第三册第五课)是一首儿童叙事诗。

通过记叙“我”将心爱的蝈蝈送给盲婆婆的故事,表现了当代少年儿童关爱他人的好思想,好行为,褒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教学本课重在带领学生体悟“我”送蝈蝈的用意:在我上学时让她替“我”为盲婆婆唱歌,让盲婆婆从蝈蝈的歌声中感受大自然的勃勃生机和回想童年时光的欢乐,充分展示了儿童的美好心灵,让学生从中体会人间真爱,陶冶心灵。

本文的教学时间为两课时。

第一课时主要是初步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和生字词语的学习。

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确定为: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进一步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积累abb式的词汇。

3、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感悟,激起学生奉献爱心,主动关心他人,尊老帮残的美好意愿。

学情分析:这是一首主题鲜明集中,人物形象生动,语言浅近明快,富有儿童情趣的叙事诗,洋溢着浓浓的生活气息和人情味,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直接联系不够普遍。

在第二课时的教学中,我积极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究欲望,尽量缩短文本与生活的距离,既抓“送蝈蝈”的叙事线,又抓“献爱心”的情感线,深入理解诗歌涵义,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事小情深,在朗读中陶冶美好的心灵。

本节课的设计我主要采用读悟教学法和想象教学法,让学生在充分的读中体会“我”的美好心灵,在想象说话中表达自己的感情,从而体会诗歌的语言文字之美及其中蕴含的情感之美。

教学流程:一、紧扣课题激趣导入1、复习。

(1)认读生字词语。

(2)轮流读诗歌,检查初读情况。

2、出示课题,齐读课题,师生共同理解“盲婆婆”这个词。

重点理解“盲”字,感悟“盲”的世界。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三分钟,处在“盲人”角度感受一下“盲婆婆”的生活。

3、要求学生谈谈自己这三分钟的感受。

4、再读课题,设疑:“我”为什么要送给盲婆婆蝈蝈呢?一只蝈蝈能给盲婆婆带来什么呢?(课题“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是诗歌精华所在,极富生活气息和人情味,在课题中抓住一个“盲”字,为学生留足时间充分去感受盲婆婆黑暗而寂寞的生活,为下文进一步学习做下对比铺垫。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案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案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案《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激发学生奉献爱心,关心和帮助残疾人。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学会生字新词,理解词语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难点(1)理解诗歌内容,体会“我”关心盲婆婆的纯真爱心。

(2)激发学生关爱他人的美好情感。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朗读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出示蝈蝈的图片,提问:同学们,你们见过蝈蝈吗?它是什么样子的?2、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与蝈蝈有关的课文,题目是《送给盲婆婆的蝈蝈》。

(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生字词的读音。

(1)出示生字词:婆、绿、邻、居、替、您、领、童、难(2)指名读,正音。

(3)开火车读,齐读。

3、再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三)精读课文1、学习第一节(1)指名读第一节。

(2)“我”提回蝈蝈时的心情怎样?从哪里可以看出来?(乐呵呵、喜滋滋)(3)指导朗读,读出“我”高兴的心情。

2、学习第二节(1)自读第二节,思考:“我”为什么要送给盲婆婆蝈蝈?(2)“在我上学的时候,就替我给您唱歌。

”这句话说明了什么?(“我”很关心盲婆婆,希望蝈蝈能陪伴她)(3)指导朗读,读出“我”对盲婆婆的关心。

3、学习第三节(1)指名读第三节。

(2)蝈蝈的歌声怎么样?(清脆)(3)“歌声会领您走进田野,看到小溪流淌的清波。

”这句话描绘了怎样的画面?(引导学生想象盲婆婆在歌声中仿佛看到了美丽的田野和流淌的小溪)(4)“歌声会把您带回童年,想起往日难忘的欢乐。

”盲婆婆会想起哪些欢乐的往事呢?(让学生自由发言)(5)指导朗读,读出蝈蝈歌声的美妙和给盲婆婆带来的快乐。

4、学习第四节(1)齐读第四节。

(2)“咯咯,咯咯,咯咯……”这里的省略号表示什么?(蝈蝈的歌声不断)(3)从这歌声中,你能感受到“我”对盲婆婆的什么感情?(深深的关爱)(四)总结全文1、讨论:“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我”是一个有爱心、关心他人的孩子)2、我们应该向“我”学习什么?(学习“我”关爱残疾人,奉献爱心)(五)拓展延伸1、如果你遇到了需要帮助的残疾人,你会怎么做?2、让学生说一说身边关爱残疾人的事例。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学设计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学设计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学设计李凤香2014-10-28《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学设计一、导入:复习字词,激发兴趣师:孩子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5课《送给盲婆婆的蝈蝈》,师板书课题,生书空。

师:为了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我们先来复习一下字词。

幻灯出示:1、婆邻居替滋您领童难捉(开火车读字组词,强调“领和邻”。

)2、盲婆婆绿色唱歌童年难忘喜滋滋邻居田野欢乐往日(开火车读词语。

)3、用上面的词语说话。

二、研读文本师:一位邻居家的盲婆婆的,她看不到蓝蓝的天空,看不到绿油油的小草,看不见鲜红的太阳,也看不到眼里的花朵。

她长年累月孤零零地生活在小屋子里,面对着无尽的黑暗,同学们想象一下她的内心会怎么样?生:她内心会很孤独生:她内心会很难过。

师:可是今天,盲婆婆的心情怎么样?(出示面带微笑的盲婆婆图片)生:盲婆婆感到非常高兴生:她很开心。

师:你们想知道盲婆婆今天为什么这么高兴吗?好,请同学们轻轻地把语文书翻到39页,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盲婆婆今天为什么这么高兴。

(出示课文内容,并配有音乐)(一)、学习第一节师:今天,盲婆婆为什么这么高兴呢?生:因为有一位小学生捉了一只蝈蝈送给了盲婆婆。

师:谁来读读第一小节,告诉老师这是一只什么样的蝈蝈?指名读第一节再告诉老师。

(出示第一小节内容,配有音乐)生:一只很可爱的蝈蝈。

生:一只会唱歌的蝈蝈。

师:“我”捉到蝈蝈时的心情是怎样的?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来?师:“我”送蝈蝈给盲婆婆时的心情又是怎样的?从哪个词可以看出?生:乐呵呵喜滋滋师:在我们平时的读书学习中,会遇到很多这样的词语。

谁还能说说?生:绿油油白花花黄澄澄喜洋洋------师: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一些这样的词语,谁来读读?(生齐读幻灯出示的ABB 式的词语)师:孩子们,还记得刚才找到的两个表示心情的词吗?你们了解它们的意思吗?生:理解。

师:那好,你能通过你的朗读告诉老师你已经理解了吗?(学生练习朗读“乐呵呵”和“喜滋滋”这两个词语。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学设计优秀4篇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学设计优秀4篇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学设计8教学目的: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激发学生奉献爱心,关心和帮助盲人。

教学重点: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关心、帮助他人。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课程:一、复习回顾1、复习生字。

昨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了课文——齐读《送给盲婆婆的蝈蝈》。

(出示课件:生字)还认识它们吗?一生领读,其余学习跟读。

2、复习词语。

(出示课件:词语)你能读好它们吗?开火车读。

二、品读课文(一)、学习第二自然段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送给盲婆婆的蝈蝈》,课题中有一个表示动作的词是什么?(送)2、为什么要给盲婆婆送蝈蝈呢?(生:在我上学的时候,替我给婆婆唱歌)那我不上学的时候会给婆婆唱什么歌呢?谁能替他唱一唱?(齐唱一首歌)3、这样是一只怎样的蝈蝈?(出示课件:美丽、会唱歌)4、指导朗读。

(用几句话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呢?)指名读、大家读、教师读。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1、我捉回蝈蝈时的心情怎样?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来?(乐呵呵)2、我送给盲婆婆时的心情又是怎样?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来?(喜滋滋)3、这两个词都表示心情怎样?你还知道那些表示心情高兴的词语?(笑逐颜开,欢天喜地,乐淘淘,欣喜若狂)4、指导朗读。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1、你看,盲婆婆双手捧着蝈蝈,聚精会神地听着,仿佛听到了什么?有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小鸟清脆的叫声,听到小溪流淌的叮咚声——————(看到美丽的田野,看到美丽的校园,看到美丽的公园——————2、是啊,歌声会领您走进——看到小溪——歌声会把您带回——想起往日——能把这种欢乐的感觉读出来吗?3、指导朗读。

指名读、齐读、分组读。

4、同桌合作歌声还会带领盲婆婆到那里去呢?用“歌声会……歌声会……”说下去,同桌讨论,看谁说的最精彩!(四)、学习第四自然段1、闭上我们的小眼睛,听!(课件出示蝈蝈叫声图)2、刚才听到什么了?(蝈蝈的叫声)3、这是一只——(会唱歌的蝈蝈)4、您听——(咯咯,咯咯,咯咯——————)5、省略号表示什么?(蝈蝈一直在唱歌)6、指导读好:“咯咯,咯咯,咯咯——————”声音由重到轻。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学教案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学教案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蝈蝈的特点及其与盲婆婆的关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课文中蝈蝈的特点及其与盲婆婆的互动。

(2)学会通过课文中的描述,发挥想象力,感受蝈蝈给盲婆婆带来的快乐。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生命的尊重。

(2)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3)培养学生勇于面对困难,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通过课文学习,了解蝈蝈的特点及其与盲婆婆的关系。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蝈蝈的特点及其与盲婆婆的互动。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蝈蝈给盲婆婆带来的快乐。

2. 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3. 情感教育法:以课文为载体,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的关爱之心。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与课文相关的情境道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播放蝈蝈的叫声,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的声音。

(2)引导学生分享对蝈蝈的了解,引出课文《送给盲婆婆的蝈蝈》。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 理解课文内容(1)学生讲述课文大意,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细节。

(2)教师提问,学生讨论,理解蝈蝈的特点及其与盲婆婆的关系。

5. 情境体验(1)教师设置相关情境,让学生扮演课文中的人物,体验关爱弱势群体的情感。

(2)学生分享体验心得,教师进行情感教育。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激发学生奉献爱心,关心和帮助盲人。

教学重点: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关心、帮助他人。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课程:一、复习回顾1、复习生字。

昨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了课文——齐读《送给盲婆婆的蝈蝈》。

(出示课件:生字)还认识它们吗?一生领读,其余学习跟读。

2、复习词语。

(出示课件:词语)你能读好它们吗?开火车读。

二、品读课文(一)、学习第二自然段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送给盲婆婆的蝈蝈》,课题中有一个表示动作的词是什么?(送)2、为什么要给盲婆婆送蝈蝈呢?(生:在我上学的时候,替我给婆婆唱歌)那我不上学的时候会给婆婆唱什么歌呢?谁能替他唱一唱?(齐唱一首歌)3、这样是一只怎样的蝈蝈?(出示课件:美丽、会唱歌)4、指导朗读。

(用几句话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呢?)指名读、大家读、教师读。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1、我捉回蝈蝈时的心情怎样?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来?(乐呵呵)2、我送给盲婆婆时的心情又是怎样?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来?(喜滋滋)3、这两个词都表示心情怎样?你还知道那些表示心情高兴的词语?(笑逐颜开,欢天喜地,乐淘淘,欣喜若狂)4、指导朗读。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1、你看,盲婆婆双手捧着蝈蝈,聚精会神地听着,仿佛听到了什么?有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小鸟清脆的叫声,听到小溪流淌的叮咚声------(看到美丽的田野,看到美丽的校园,看到美丽的公园------ 2、是啊,歌声会领您走进——看到小溪——歌声会把您带回——想起往日——能把这种欢乐的感觉读出来吗?3、指导朗读。

指名读、齐读、分组读。

4、同桌合作歌声还会带领盲婆婆到那里去呢?用“歌声会……歌声会……”说下去,同桌讨论,看谁说的最精彩!(四)、学习第四自然段1、闭上我们的小眼睛,听!(课件出示蝈蝈叫声图)2、刚才听到什么了?(蝈蝈的叫声)3、这是一只——(会唱歌的蝈蝈)4、您听——(咯咯,咯咯,咯咯------)5、省略号表示什么?(蝈蝈一直在唱歌)6、指导读好:“咯咯,咯咯,咯咯------”声音由重到轻。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案(精选13篇)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案(精选13篇)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案(精选13篇)《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案篇1一导入:1、板书“目”就是眼睛,是啊,我们小朋友都有一双明亮的眼睛,眼睛让我们看到红的花,绿的树,眼睛让我们看到清澈的小溪,湛蓝的天空,茂密的山林,空旷的原野。

(配图)2、板书“婆婆”“婆”怎样记?有这样一位婆婆,她眼睛看不见了,板书“盲”,多可怜哪!读词语“盲婆婆”。

3、不过有人给她送东西来了!板书“送给”“的”出示图片。

什么呀?板书“蝈蝈”。

4、读题。

二初读课文1、这蝈蝈是谁送的?为什么要送呢?我们听听课文是怎么说的。

看动画朗读课文。

2、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3、检查(1)检查字音:邻居领绿色/您童年难忘唱歌田野替喜滋滋乐呵呵自读——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开火车读——去拼音齐读(2)长句检查:歌声会领您/走进田野,看到小溪/流淌的清波。

歌声会把您/带回童年,想起往日/难忘的欢乐。

(3)四人小组读课文。

三精读课文1、刚才我们读了好几遍课文,(指课题)现在你知道这只蝈蝈是谁送的吗?2、看看图,这个小男孩是盲婆婆的什么人?(邻居)出示“邻居”读好,“邻居”是什么意思?这两个字怎么记?3、看图:邻居家的小男孩送蝈蝈时上什么样的表情?书上用了什么词?读好“喜滋滋”“乐呵呵”。

点评:从你的笑脸,我能看出你是喜滋滋的。

我听出乐呵呵的心情了。

你读得真是喜滋滋的。

4、邻居家的小男孩可能会对婆婆说些什么呢?1、(指课题)邻居家的小男孩为什么要送给盲婆婆蝈蝈呢?自读,用课文中的一句话回答。

2、汇报:替我给您唱歌。

想不想听听蝈蝈唱歌的声音?你觉得歌声怎么样?请生多读。

在我不上学的时候,我会为盲婆婆做些什么呢?再读。

3、总结:多么善良的孩子呀!平时为婆婆唱歌、解闷;自己去上学了,仍然放心不下婆婆。

特意捉了一只蝈蝈送给盲婆婆。

4、请生多读。

1、盲婆婆听了蝈蝈的歌声心情会怎样呢?自读课文。

交流。

2、看图:配乐:你们看,盲婆婆双手捧着蝈蝈,蝈蝈欢快地叫着,婆婆用心地听着,双目失明的婆婆好像又听到了小溪叮咚的流淌声,仿佛又看到了秋天五彩缤纷的田野,她听着想着,仿佛又回到了童年。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案设计范文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案设计范文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优秀教案设计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提高学生的交流与表达能力。

(2)学会通过课文内容,推理和想象故事的情节。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爱心,学会关爱他人。

(2)懂得珍惜自己所拥有的,学会感恩。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学习生字词。

难点:学会推理和想象故事情节,培养爱心,学会关爱他人。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关注蝈蝈。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蝈蝈的了解。

2. 初步感知:(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3. 深入学习:(1)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情节。

(2)教师引导学生推理和想象,理解故事背后的意义。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学生能否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想法。

2. 朗读与表达:学生能否正确朗读课文,流利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3. 生字词掌握:学生对生字词的学习和运用情况。

4. 情感态度:学生是否能够理解并表现出关爱他人的情感。

五、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学生回家后,向家人分享课文内容,并讨论故事背后的意义。

2. 拓展作业:学生可以选择一种小动物,进行观察和了解,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图片、音乐、实物等,为学生创造一个真实的学习情境,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

2. 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提问,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3. 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交流表达能力。

七、教学步骤:1. 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 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蝈蝈的特点,分析蝈蝈在故事中的作用。

3. 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故事的情感。

4. 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理解故事背后的道理。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学设计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学设计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的教学设计[课题(学科和年级)] 二年级语文《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材简解] 本课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的一首儿童叙事诗。

通过记叙我将心爱的蝈蝈送给盲婆婆的事,极富生活气息和人情味。

表现了当代少年儿童关爱他人的好思想、好行为,褒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目标预设] 1.认识本课生字词,认识一个新偏旁,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第一小节,初步体会小男孩对盲人的关爱。

“婆、绿、邻、居”四个生字。

[重点、难点] 识记生字词和朗读课文。

[设计理念] 1、确立低年级语文教学第一课时的重点是字词的教学。

课堂上要进行扎实有效的字词教学,为第二课时的理解课文和记诵课文打下深厚的基础。

2、教学设计中以“培养学生阅读兴趣”为主要目标。

指导学生读出诗歌的美,运用图来助读,思来促读,读中品情,读中悟理,感受人物内心,引导个性化阅读。

激起学生奉献爱心、主动关心他人、尊老帮残的美好意愿。

3、在语文教学中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

能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语的意思,学语言、用语言。

[设计思路] 全文围绕:“我”是怎样关心盲婆婆的?为什么送盲婆婆蝈蝈呢?来展开。

1、在读课题时要抓住“盲婆婆”,残疾人看不见,年纪又大了。

我是关心她的,如何做的呢?导入全文的学习。

2、精读课文第一小节时,我是怎样关心盲婆婆的呢?了解第一节的内容。

理解时抓住“乐呵呵”、“喜滋滋”两个词语,让学生体会“我”把蝈蝈送给盲婆婆的喜悦之情。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质疑导入。

1、(板书:目)“目”就是——眼睛。

在“目”上写一个“亡”,“亡”是指死亡。

眼睛死亡了就是失明。

2、出示:“盲婆婆”,情感体验:这位婆婆是位盲人,双目失明。

小朋友轻轻闭上眼睛,想一想,眼睛什么也看不见,心里多痛苦、多难受呀!指名读“盲婆婆”。

(注意第二个“婆”读轻声)3、不过有人给她送东西来了!出示:“送给”、“的”。

2022年度《送给盲婆婆蝈蝈》教案4篇【精选推荐】

2022年度《送给盲婆婆蝈蝈》教案4篇【精选推荐】

2022年度《送给盲婆婆蝈蝈》教案4篇【精选推荐】《送给盲婆婆的蝈蝈》语文教案篇一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生字,认识一个新偏旁,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激发学生奉献爱心,关心和帮助盲人。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认识新偏旁,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关心、帮助他人。

教具准备:投影片、词卡、小黑板。

小朋友,在今天的社会,人们都非常关心残疾人,帮助他们解决难处。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课文讲的是一位小朋友关心一位失明老人的事。

二、板课题,解题。

1、学生字"盲",学生书空。

2、齐读课题。

3、解释"盲婆婆","蝈蝈"的意思。

三、初读指导。

1、借助拼音轻声读课文,画出生字,读一读。

2、出示小黑板:读生字词。

(指明读、齐读、开火车读)3、自读课文,分小节。

4、指名读、分组比赛读、齐读。

5、看下面四小节意思,对照课文,在括号里填上序号。

(出示小黑板)()向盲婆婆表示自己的心意。

()相信会使盲婆婆满意。

()给盲婆婆送蝈蝈。

()向盲婆婆说明送蝈蝈的目的。

6、指名到黑板上填写。

7、小结。

四、指导写生字。

1、分析字形。

"野"里字旁。

"替"上下结构。

教师范写。

"喜"教师边示范边讲述。

2、同样方法学习其它的字。

五、描红练习。

第二课时一、听写生字。

二、学习课文。

1、指导看图。

出示投影片:(1)图上画了哪些人?(2)系红领巾的小朋友在做什么?他的表情怎么样?他拿什么?(3)小结图意。

2、分小节学习。

第一小节:(1)指名读。

(板书:送蝈蝈)(2)这一节说了什么?他为什么这样高兴?他为什么要关心盲婆婆?(3)小结。

(4)齐读第一小节。

第二小节:(1)指名读。

(板书:让它、替我、唱歌)(2)这一节有几句话?第一句说了什么?(学生答)(3)第二句说了什么?对盲婆婆称"您"而不是"你"表达了什么意思?"红领巾"爱"蝈蝈",但他更爱谁?(4)小结。

小学二年级语文《送给盲婆婆的蝈蝈儿》教案

小学二年级语文《送给盲婆婆的蝈蝈儿》教案

小学二年级语文《送给盲婆婆的蝈蝈儿》教案【导语】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展开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形,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

以下是作者整理的小学二年级语文《送给盲婆婆的蝈蝈儿》教案相干资料,期望帮助到您。

1.小学二年级语文《送给盲婆婆的蝈蝈儿》教案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婆、绿、邻、居”等,知道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诵课文。

教学进程:一、揭题,质疑。

1.视察图画,揭示课题。

(大屏幕出示蝈蝈图)这是什么?出示:“蝈蝈”。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有关蝈蝈的故事。

揭示课题:5、送给盲婆婆的蝈蝈。

2.教学“盲、婆”。

3.质疑。

你们看了这个题目,想知道些什么?二、初读课文。

过渡:课文是一首叙事诗。

现在我们来读课文,想一想,文中有没有把大家想知道的事情,告知我们?1.听课文录音朗诵。

2.学生借助拼音自由朗诵课文。

3.检查交换。

(1)蝈蝈是谁送的?(2)为何他送蝈蝈给盲婆婆?4.小结。

三、教学生字。

1.出示蝈蝈图,这只蝈蝈是什么色彩的?大屏幕出示“绿”,拼读lü。

提问:你觉得“绿”字哪儿最容易写错?用“绿”组词并说话。

大屏幕出示:绿绿色______是绿色的。

绿()_________2.教学“邻居”。

大屏幕出示:邻居我的邻居家有_____________。

邻居之间要。

3.教学“乐、喜”。

大屏幕出示:乐呵呵喜滋滋笑爷爷地说:“你真是个好孩子!”4.巩固练习。

(1)读生字。

(2)读词语。

四、练读课文。

过渡:刚才这些生字,小朋友读得很准确。

学了这几个生字以后,你能把课文读得更好吗?1.学生先自由读,同桌相互听。

2.指名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来。

五、写字指导。

过渡:请大家翻开《习字册》,视察一下,怎样在田字格里把下面几个字写得漂亮呢?(大屏幕出示生字:婆绿邻居)1.分析字形。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学教案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学教案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送给盲婆婆的蝈蝈》,了解蝈蝈的特点和与盲婆婆之间的感人故事。

2.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爱他人的美好情感。

3. 提高学生朗读、思考、表达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 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2. 体会作者通过描写蝈蝈和盲婆婆之间的互动,所传达出的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并体会课文中作者对蝈蝈特点的描述。

2. 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感受到关爱他人的美好情感。

四、教学准备:1. 课文《送给盲婆婆的蝈蝈》全文。

2. 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3. 学生作业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a. 引导学生观察蝈蝈的图片,让学生谈谈对蝈蝈的了解。

b. 简介课文《送给盲婆婆的蝈蝈》的内容,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2. 自读课文:a.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词。

b. 学生分享学习生字词的心得。

3. 学习课文:a. 学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讲述了哪些关于蝈蝈的特点。

b. 学生分享对课文的理解,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感悟情感:a. 学生讨论:为什么小作者要送给盲婆婆蝈蝈?b. 学生分享感悟,教师点评并引导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5. 课堂小结:a.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b. 学生齐读课文,巩固所学。

6. 作业布置:a. 根据课文内容,画一画你心中的蝈蝈。

b. 写一写你身边的关爱他人的事迹。

六、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分别扮演课文中的小作者和盲婆婆,通过表演体会课文中的情感。

2. 邀请家长或社区志愿者分享关爱他人的事迹,让学生从现实生活中感受到关爱他人的重要性。

七、课堂互动:1. 开展“关爱他人,从我做起”主题活动,让学生分享自己关爱他人的经历。

2. 设立“关爱小使者”荣誉称号,对表现突出的学生进行表彰。

八、教学评价:1. 通过课后作业、课堂表现、角色扮演等方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2. 关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爱他人的行为,对学生的成长进行长期观察和评价。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学设计之四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学设计之四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学设计之四教学目标:1。

学会本课的两个生字:盲。

喜2。

读通。

读懂,读好课文3。

通过多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感悟,激发学生奉献爱心,主动关心帮助残疾人的美好意向教学重点和难点:读好课文,激起学生关心帮助残疾人教学具准备及辅助活动:多媒体。

卡片。

一个鸟笼,一块毛巾主要板书计划:多媒体作业设计安排:1 抄写生字2 口头填空:歌声会( ),看到或想到( )。

教学过程一。

出示课题1。

今天我们学习第四课,题目中有三个字"婆。

的。

蝈"读轻声,应读得轻。

短2,齐读课题看了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学习了课文以后,我们就可以知道了。

二。

初读课文,读通1。

看图图1:图上画了什么?拿着什么?神情怎样?图2:图上画了什么?在干什么?2。

看看课文是怎样写这两幅图的?(听录音)3。

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4。

检查(出示生字词)盲婆婆喜滋滋乐呵呵邻居代替您田野童年流淌难忘咯咯去掉拼音开火车读5。

把词语放入课文中再读课文,要求:读通句子6。

课文有几小节,分节指名读三。

精读课文,读懂第一小节1自由读第一小节2找出一对意思相近的词语(喜滋滋。

乐呵呵)这两个词表示什么意思?谁这么开心?读的时候怎样?你能把它读好吗?指名读,齐读3把这两个词放入句子中,带着高兴的心情把句子读好,齐读4小朋友把蝈蝈送给盲婆婆,他为什么这样开心?过渡:小朋友把蝈蝈送给盲婆婆,他会说些什么?第二小节1指名读2读了这一小节,你知道了什么?你有什么不懂?理解"会唱歌" "您"3齐读第三小节1。

自由读2。

讨论:你读懂了什么?你有什么不懂?理解:"歌声会领您走进田野"是什么意思?"看到小溪流淌的清波"指什么?"为什么歌声会把您带回童年,想起往日难忘的欢乐?"过渡:歌声会使盲婆婆置身于原野之中,见到田野里的一切,把她带回。

她听着,想着充满了欢乐,你能把这种欢乐的感觉读出来吗?3。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_教案教学设计_4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_教案教学设计_4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本文是关于送给盲婆婆的蝈蝈,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第二课时)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的10个生字。

两条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

理解生字组成的词。

3、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感悟,激起学生奉献爱心、关心他人、尊老爱残的美好愿望。

教学重难点、关键: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并能正确、流利、美观地书写。

教具学具准备:生字卡片、教学挂图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一、创设情境、趣味导入1、读生字词: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又认识了几个生字宝宝,我们来叫叫它们的名字(学生读)2、“绿”最容易写错,谁会写?(一生板演,其余在写字本上写)3、同学们学得真棒,老师要奖励你们听一段音乐(播放蝈蝈的叫声)二、进入情境、整体感知1、这是一只什么样的蝈蝈?你喜欢吗?2、是啊!我们大家都喜欢,那你们能不能自己读第一节,找出两个写小朋友高兴的词呢?(词语卡片读“喜滋滋”、“乐呵呵”)3、通过朗读让老师知道你们已经明白这两个词的意思了吗?(自读指名读、评读齐读)4、你还知道那些像“乐呵呵”这样的表示高兴的叠词吗?(喜洋洋笑盈盈)5、现在你们就是图上的小朋友,把你们高兴的心情读出来吧!可以边读边做动作。

三、自主学习、以读促悟1、这是一只绿色的、会唱歌的蝈蝈,小朋友多么想让盲婆婆马上看见这只蝈蝈啊!他一边跑一边喊起来(出示课文第二自然段)2、指导朗读(指名赛读谈感受。

根据学生自己的理解,可读出急切、高兴、得意、尊敬等不同情绪,教师可相机进行点拨)3、你们能想象出书本上的小朋友平时是怎样陪伴盲婆婆的吗?在上学的时候,他也时刻惦记盲婆婆,读到这儿,你觉得他是个怎样的孩子?小结:是呀,婆婆已经好多年没有看到美丽的鲜花、明亮的阳光。

她的世界除了黑暗还是黑暗。

这个小朋友经常去陪这位可怜的盲婆婆,给她带去了很多快乐。

可小男孩发现,当自己去上学时,老婆婆一个人还是很孤单。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学设计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学设计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2.学生能够体会文化活动对人们生命的内在意义,明确文学艺术对人们内心世界和人生意义的积极影响。

3.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二、教学过程:第一步复习导入(15分钟)1. 教师出示一张盲人图片,让学生想一想盲人的代表形象是什么,及盲人生活的困难之处。

2. 让同学们以批判性的视角阅读这一作品,讨论其中的隐喻和象征等修辞手法。

第二步课文讲解(40分钟)1. 先播放学生了解盲人的视频,让学生更深入的了解盲人的生活困难,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

2. 教师用生动的图片和音乐为课文《送给盲婆婆的蝈蝈》做一个简单的介绍,让学生体会出文章中的伟大情感。

3.让学生仔细阅读文中的内容,理解文章基本思想和反映内容,分析文章的语言特点和表现手法,并表达自己的读后感。

第三步思考讨论(20分钟)1. 小组讨论:在阅读中,你有什么感受?蝈蝈在信纸上跳动的情景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对作者送盲婆婆一只蝈蝈的行为有何想法?2.交流讨论:并就第一问的问题进行讨论,留意学生的观点,不同意见可以进行辩论提高学生思维能力,拓宽学生思路,加深对该篇文章的理解和感悟力。

第四步个性展示(25分钟)1.让同学们自己发挥,进行自由发挥,结合自身的观感和创意,创作一副关于“送给盲婆婆的蝈蝈”的画面或一篇小故事。

2.让学生上台走访,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自由分享,发表自己在阅读中的情感,以及自己对课文的体会中的心情。

1.对学生的发言进行点评,激发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重视和鼓励,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

2.根据学生的表现和讨论情况,设计小测试,加深学生的对于文章的理解和记忆。

以及之后的阅读能力。

三、课堂小结:通过这一教学,让学生学习交流是个人发展和全体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项素质,使学生互相欣赏和尊重,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和语文综合素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学设计之四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两个生字:盲.喜
2.读通.读懂,读好课文
3.通过多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感悟,激发学生奉献爱心,主动关心帮助残疾人的美好意向
教学重点和难点:读好课文,激起学生关心帮助残疾人
教学具准备及辅助活动:多媒体.卡片.一个鸟笼,一块毛巾
主要板书计划:多媒体
作业设计安排:1抄写生字
2口头填空:歌声会(),看到或想到().
教学过程一.出示课题
1.今天我们学习第四课,题目中有三个字"婆.的.蝈"读轻声,应读得轻.短
2,齐读课题
看了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学习了课文以后,我们就可以知道了.
二.初读课文,读通
1.看图
图1:图上画了什么?拿着什么?神情怎样?
图2:图上画了什么?在干什么?
2.看看课文是怎样写这两幅图的?(听录音)
3.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4.检查(出示生字词)
盲婆婆喜滋滋乐呵呵邻居代替您田野童年流淌难忘咯咯
去掉拼音开火车读
5.把词语放入课文中再读课文,要求:读通句子
6.课文有几小节,分节指名读
三.精读课文,读懂
第一小节
1自由读第一小节
2找出一对意思相近的词语(喜滋滋.乐呵呵)
这两个词表示什么意思?谁这么开心?读的时候怎样?你能把它读好吗?
指名读,齐读
3把这两个词放入句子中,带着高兴的心情把句子读好,齐读4小朋友把蝈蝈送给盲婆婆,他为什么这样开心?
过渡:小朋友把蝈蝈送给盲婆婆,他会说些什么?
第二小节
1指名读
2读了这一小节,你知道了什么?你有什么不懂?
理解"会唱歌""您"
3齐读
第三小节
1.自由读
2.讨论:你读懂了什么?你有什么不懂?
理解:"歌声会领您走进田野"是什么意思?
"看到小溪流淌的清波"指什么?
"为什么歌声会把您带回童年,想起往日难忘的欢乐?"
过渡:歌声会使盲婆婆置身于原野之中,见到田野里的一切,把她带回............
她听着,想着充满了欢乐,你能把这种欢乐的感觉读出来吗?
3.指名读评价,哪儿读得特别好?
4.齐读
5.小朋友,你们想一想,(填空)
歌声会(),看到().
歌声会(),想到().
学习第四小节
1.听蝈蝈在唱歌了,它是怎样常的?唱得怎样?
2.最后用了省略号(说明蝈蝈在不停地叫,他给盲婆婆带来了欢乐很多很多)
3.齐读
四.小结:读了课文,小朋友,你们说说,少先队员为什么把蝈蝈送给盲婆婆?多好的一位少先队员啊,此时他胸前的红领巾更加鲜艳了,在微风中起伏,好象在说话呢,你想想红领巾会对少先低员说些什么?
1.有感情齐读课文
2.表演(自背自演,上台表演)
3.假如在我们身边有一位行动不便,身患残疾的老人,你准备怎么做?
五.教学生字
盲:(1)这个字你是怎样记的?
(2)写好这个字,你要提醒大家什么?
(3)让学生说说
喜:(1)说说你是怎样识记的?(部首"士"字头) (2)找出横中线上的笔画?找出最宽的笔画
回忆写字姿势儿歌
学生练写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