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体育与社区体育的互动探讨
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互动发展的研究
王居 海 ( 渭南师范学院 教育科学学院)
摘要 : 学校体 育是城市社 区体育 的基础 , 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结合 , 学 对 3互动融合中的互惠互利 校体育来说 ,可 以在很大程度上发挥其人力资源和场地器材方面的优势 , 为 学 校 体 育 与 社 区体 育具 体 从 以下 三 个 方 面进 行 了融 合 :首 先是 学校体育 的延展提供一个舞 台。对社区体育而言 , 以改变社区体育中缺少 发展模式表现为学校 与社 区形成一体化 ,其次学校 能够在最大程度 可 场地器 材 , 没有 专人指导 的弊端 因此 , 究学校体 育与社 区体育互 动的模 研 上 向社区成员开放, 再次社区和 学校互利互惠共同发展 。 学校与社区 式, 既是全 民健身活动 的需要 , 也是学校体育长依 靠 、 分促 进 两 者 的 发展 。 同层 次 的 、 同范 相 充 不 不 围 的 互 动 内 容 是 学校 体 育 与社 区体 育 互 动 实 践模 式 的 内容 。街 道社 0 引言 区 以体 育 资 源 的 融合 互 动 为载 体 的 互 动 模 式 , 实现 了学校 和社 区相 从 全 民健 身 计 划 的视 角 下 来 看 学校 体 育和 社 区体 育 互 动 是 实 施 互 依 附 的 探 索性 实践 。 因此 学校 不是 唯一 主体 , 它在 发 挥 主 导作 用 的 全 民健 身 计 划 的一 个 有 效 途 径 之 一 , 是社 会体 育 的 不可 缺 少 的重 要 同 时 , 明确 了社 区 的 主体 地 位 , 体 现 了全 民健 身 和 终 身 体育 的原 也 在 组成部分。 学校 体 育 与社 区体 育 互 动 发 展 , 实 走学 校 体 育 和 社 区 体 切 则 的 基 础 上 , 者 积 极 配 合 必 然 会取 得 较 好 的 效 果 。 在校 学 生 到社 两 从 育互利互惠的发展道路 , 已经 为 当代 体 育 发 展 打 开 一 个 新 的局 面 , 通 区 居 民 等 各 类人 群都 在 它 的服 务 范 围 内 ,为 各类 人 群 提供 了更 为丰 过有效利用学校设施开展学校体 育活动和在课余 时间社 区居 民在学 富的选 择和 时空的保证 , 保了全民健身运动的全面开展。 立学校 确 确 校 内参 与 体 育 活 动 。 学校 体 育 与 社 会 体 育 互 惠 互 利 的 前 提 下 , 得 在 使 体 育 与 社 区体 育 融合 互 动 的实 践 模 式 。 学校 体 育 的与 社 区 体 育 发 展 息 息相 关 , 别 是 有 一 部 分 学 生 毕业 后 , 特 4 学校体 育与社 区体育的相互影响 从 事 的工 作 就 是 社 会 指 导 员 的 工作 。 让 一 部 分 学 生 真 正 的 投 入 到 社 社 区体育 与学校体 育的互 动效果 受内部 因素和外部 因素 的影 区体育活动的指导工作 中来 , 是我们学校体育的一个重要 目标。 响 。 内部 因 素是 指 社 区体 育 和 学校 体 育 两 个 系统 内部 存在 的影 响 它 1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的相互关 系 们 之 间 互 动 的 一 些 因素 ,外 部 因素 是 指社 区体 育 和 学校 体 育 的 系统 以增 强 体 质 、 促 进 学 生 身 心 发展 为 目标 的学 校 体 育 主 要 是 要 培 外 、 响 二者 之 间 的 互 动 效 果 的一 些 因素 。 影 学校 的群 体 教 师和 学 生 以 养学生终身体育 意识 、 习惯、 兴趣及 能力为 目标 的有组 织、 有计 划的 及 社 区 群 体 辖 区 内 的居 民 , 理 单 位 如 教 育 局 、 育 局 等 , 要 指 导 管 体 主 文 化 教 育 活 动 。社 区体 育指 在 辖 区 内 , 辖 区 居 民 为 主 要 对 象 , 用 人 员体 育 教 师和 社 会 体 育 指 导 员 等 都是 内部 因素 。 学校 的群 体 教 师 以 利 辖 区 内的 健 身 器 械 和 场 地 , 为辖 区居 民开 展 的 健 身 活 动 。 也 反 映 了 和 学 生 与社 区群 体 辖 区 内 的居 民 的 各 自利 益 在 能够 协调 发 展 共 同进 这 学校 体 育 与社 区体 育 存 在着 很 大 的 不 同 之 处。 这 些 区别 使 得 学 校 体 步 的 时候 , 理 单 位 之 间 ( 育 局 和 体 育 局 ) 目标 一 致 、 心 协 力 管 教 能 齐 育和 社 区 体 育 之 间 有著 极 强 的互 补 性 :学 校 体 育 在 一 般 情 况 下 就 是 时 ,主 要指 导人 员体 育 教 师和 社 会体 育 指导 员能 在 两 系统 间具 有激 学 生 在校 园 内 的 体 育 活 动 , 社 区体 育 的 辐 射 面 非 常 广 泛 , 以 在 户 励 模 式 并 自由地 流 动 服 务 时 , 些 因素 是 互 动 的 积极 和 支 持 的 因素 , 而 可 这 外 社 区 内 , 可 以在 室 内 , 至 于 平 时 的 生 活 中 : 校 体 育 一般 都 是 相 反则 是 互 动 的消 极 和 反 对 因素 。 此可 见 , 何 有 效 地 处理 好 不 同 也 甚 学 由 如 利 用 在 学 校 的 时 间 锻炼 , 区体 育 却 不 在 意 锻 炼 者 的 时 间 限制 , 以 利 益 群体 、 同 管理 单位 之 间 的 关 系 、 何 充 分调 动体 育 活 动指 导 和 社 可 不 如 说 随 时 随 地 都 可 以 进行 体 育 锻 炼 ; 外 , 学 校 一 般 就 是 通 过 学 校 的 服 务人 员 的积 极 性 是 学 校 体 育 和社 区体 育 互 动 的 关键 ,因 为群 众 中 另 在
对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互动发展的思考
对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互动发展的思考
张春武 王文 丽 ,李松枫 ,
(.保定师范专科学校 公共体育教学部 , 1 河北 保定 0 10 ; .河北农业大学 体育 工作部 , 700 2 河北 保定 0 10 ) 7 0 1
摘
要: 学校体育与社 区体育互动发展 不仅能够实现人力、 物力的相互有效利用 , 而且对体育文化、 育知 体
远 意义还 远远 没有 深入 人 心 , 映 到现 实 中表现 为 : 反
入, 致使社 区体育发展缓慢 。 笔者在保定市几所生活小 区做抽 样调查 时发现 , 全 民健 身计划纲要》 在《 颁布 1 0
多年后 的今天 仍有相 当一 部分人不 经常参加锻炼 , 甚 至是从 不锻炼 , 在这部分人 中 , 中青年 多于老年人 ( 见
导 中心等 , 社会体 育机构联 办体 育俱乐部 以及社会 与 体育 服务产业 , 为大学 生建立 参 与社 区体育 活动 的中 介机 构 , 提供 快 捷 的服务 , 过社 区组织 为大学 生提 通 供参与社 区体育实践 的机会 。 学校体 育是社 区体育 的基 石 , 进全 民健康发展 促 是学 校体育工 作者义 不容辞 的职责 。 学校不 仅有较完 善 的体育场馆 和器材 设备 , 而且拥有 强大 的体育师资
维普资讯
4月 第1 9卷 第 2期
20 0 6正
保 定 师 范 专 科 学 校 学 报
J OURNAL OF BAODI NG TEACHERS COLL EGE
Ap . 0 6 r2 0 V L1 o 9No 2 .
文章 编号 :084 8 (0 60 0 30 10 54 20 )20 9 —2
数 社 区 内除 了新 建 的数 量 不定 的健 身器 械 、 地外 , 场 基 本上 没有标 准 的体育 场地 、 施 , 而 大大 制约 了 设 从 社 区体 育活 动的 开展 。 多数人 只 能选 择健 身走 、 大 跑 步、 踢毽 、 打拳 、 舞剑等 适合老 年人 的活动 ; 中、 年 而 青 人较喜爱 的各 种球 类运动 、 游泳 等设施几乎 为零 。
高校体育促进社区体育发展的探讨
( ) 与 体 育 锻 炼 的 人 口数 比 例 低 一 参 当 前 我 国 社 区 体 育 在 开 展 过 程 中 还 存 在 许 多 制 约 因 素 , 加 体 育 活 动 的 人 口 比 例 与 发 达 国 家 相 比 参 还 差 得 很 远 。 国 家 体 育 总 局 曾 组 织 力 量 进 行 了
社 区 体 育 的 建 设 , 分 发 挥 其 优 势 , 将 有 力 推 动 社 充 必 区 体 育 朝 健 康 、 学 的 方 向发 展 。 科
一
有 各级社 区体育 指导员 约为 4 3万 人 , 全 国 总 人 口 与 之 比 约 为 13 0 其 数 量 远 远 不 能 满 足 社 区 体 育 开 :0 0, 展 的 需 要 。 我 国拥 有 的 各 级 社 区 体 育 指 导 员 除 了 在 数 量 上 不 能满 足 社 区 体 育 开 展 的 需 要 外 , 区 体 育 社
方 向发 展
关 键 词 : 校 体 育 ; 区体 育 ; 与 途 径 高 社 参
中圈 分 类 号 : 6 7 G 4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6 1 7 92 0 )2 18 O 1 7 —9 1 (0 8 0 ~O 5 一 4
前 言
年 , 国 1 我 6岁 以 上 城 乡 居 民 只 有 3 的 人 参 加 过 一 5
进 相 互 间 的 了 解 , 善 人 与 人 之 间 的 关 系 , 近 人 与 改 拉 人 之 间 的 距 离 , 同 创 造 文 明 、 谐 的 社 会 环 境 。 最 共 和 近 的 十 几 年 , 国 的 社 区体 育 得 到 了很 快 的 发 展 , 我 国
民 素 质 也 得 到 了 很 大 程 度 的 提 高 。 但 由 于 受 经 济 的
高校体育与社区体育探析
亿万 F 车迷在兴奋的同时也记住了 “ l m”。虽然近年英国、 往往也会有这样正面的效果。虽然这种效果并不会立竿见影,但受 l Ma o b 加拿大、 美国又相继出台了一些法规, 严禁烟草企业进行赞助活动, 众却在潜移默 化之 中以正面的效果接受 了这一品牌 。对 一个国家 、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体育赞助曾 使他们获得了 极好的市场传播效果, 地区体育代表队的赞助可以间接的让人们感受到厂商对国家或地区 也不 可否认的是体育赞助 仍然是很多广告禁止产 品的杀手剪,例如 体育事业的支持,当人们带有这样一种感情看待一个品牌时,自然 烈酒 。 会接受它。 美国一项调查显示, 4 的受访者比较愿意购买体育赞助 6% 厂商的产品,其根源在于厂商的公益性。 五、体育赞助——创 造整合营销传播 良机的启点 先来看一组数字, 可口可乐赞助了 19 的夏季奥运会, 96 它花的 另外,体育赞助还常常与冠军、世界纪录联系在一起,这无疑 赞助费是 40 万美元,但是为此付. 00 出的连带性其他营销费用是 45 会使得赞助商潜移默化的向大众传达其产品也是同类中最好的这样 , 亿美元 。即:可口可乐每花 1 美元的赞助费就『 司时在市场上投入 1 1 种信息。前面提到,Vdfn 是曼联俱乐部的主赞助商,曼联俱 oaoe 美元 来巩固和加强 宣传效果。这组数字 可以说明的不足体育赞助本 乐部是英国乃至欧洲 的王牌足球俱 乐部, 因此多年 以来 V dfn 都 oa e o 身没有宣传效果,在依靠其它的营销行为在起着根本作用。而足说 借助对曼联足球队的赞助来传达自己是无线通讯公司中的王者这样 明了两个『题:其一,体育赞助需要与其它营销行为配合才能发挥 种信息。20 年底,当英国电信 (T 臼 丁 01 B )准备把手机业务从母公司 出最大的威力;其二,体育赞助可以为线上、线下的营销行为创造 中脱离出来, 成立新的无线通讯公司 O , 2 并争夺更多的市场份额时, 有利的契机 这也许是由体育本身的特点和它的发展状况决定的, 他们选择了赞助阿森纳足球俱乐部。 为什么?球迷朋友们一定知道, 当今也许只有体育才会吸引全球人的E光,只有体育才能使整个世 阿森纳俱 乐部在当时的联赛中成绩极佳 ,并替代 了曼联 ,成 为 2 0 i 01 界沸腾。与此同时,体育也创造着无穷的新闻,这其中就可以包括 到 20 02赛季英超联赛冠军,O 2通过对阿森纳的赞助在向人们传达 赞助商的公关新闻;体育也创造出种类繁多的相关产品,这其中就 这样一种形象和信息, 那就是: 现在 O 最好的最强大的手机运营公 2 可以包括赞助商的促销产品;体育还创造出了各种各样的相关活 司 。矛头直指 自己最大 的竞 争对手 V dfn。 oaoe 动……,这其中都可以包含赞助商的营销活动。也就是说体育赞助 七、 体育赞助——与政府或社会 团体建立密切关系的 所发挥的不仅仅是赞助本身的市场作用,更足整个整合营销策略的 营销手段 客户是一个企业赖 以生存的生命线 。在 关系营销学 中,政府、 开 启点。 正 如喜力啤酒负责人在 解剖喜力连年赞助 上海 网球公开赛时所 社会 团体被看作是与客户 市场 同样重要 的另一个 市场 ,企业 与 自己 说: 体育赞助是能够把店面促销、 “ 广告投放、品牌宣传等等活动集 客户和与政府问的关系同样重要。从此可见,政府和社会团体对一 为一体的最佳选择。举个例子,如果仅仅投放电视广告的话,很难 个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当前组织各种体育大赛的往往是国家或地方 和店面的活动配合起来,因为我们做过调查,许多经销商和销售人 政府、与政府有关的协会、社会团体,因此当赞助商对某项体育活 员是很少有时问看电视的。而赞助大师杯就可以延伸出一整套的推 动或体育队伍赞助时,所取得的不仅仅是可以看到的营销效果,更 广活动。比如借用大师杯的机会,我们可以在一些店里面做一些促 是与相关机构的长期关系,这种良好关系将会对企业的发展起到不 销活动,向我们的消费者赠送一些相关的礼品。通过这些礼品以及 可估量的作用 。 礼 品包 装上的品牌介 绍和赛事介绍 ,让大 家更加 了 喜力的历史和 解 随着体育赛事的不断丰富,体育运动的不断发展,随之而来的 个性。同时,这些礼品摆放在消费者家里或者工作场合,也可以时 赞助 机遇也就会愈米愈 多,因此 以上七点 不仅仅 是体育赞助独 特魅 时提醒他们选择喜力” 。 力的展示也是选用体育赞助的衡量标准和如何运用体育赞助的方法 指南。在未来的实践过程中,体育赞助的理论还会被不断地丰富, 六、体育赞助——含蓄而强大的传播工具 近年来为什么有营销专家大呼公关第一广告第2 2 7为什么广告 体育赞助在整个营销及传播战略中,也会占有更加重要的位置。 业最为发达的美国 20 02年的电视广告出现下滑趋势?其根本原因 参考文献: 都在于大众对于直接用金钱收买他们的传播方式越来越不感兴趣。 I Jl Ti d Sosr i o A roi pnosp—A C nr e ao nt r tnl l m l p , h ofm dWe ni h Po i a i p e moo mo , nen t a u n l f p r r e n r o J s i p n o s i. r  ̄A f 0 . i2 而体育赞助虽然从根本上来讲也是一种金钱的收买,但由于它的载��
试论我国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的互动融合
动适应 经济体 制 改 革 的产 物 , 区体 育 的兴起 和 发 社
, 本育资源 相对社 区体 育 资 源有 着很 大 的优 势 , 校 学
体 育应该 发挥 自己 的资源优 势 , 积极 向社 区开放 , 从 而有效地 缓僻社 医体育 资源不 足 的现状 . 此 同时 , 与
群众 体育现 状调查 小组 对 54 6名 城市 居 民 的调 查 2 显示 : 对本 社 区开展 体 育活 动 的满 意率 为 2 .% , 16 不满 意率 为 3 .% , 0 6 中性 态 度为 4 . %. 本 社 区 77 对 体育 设施 的满 意率 为 1. % , 0 3 不满 意 率 为 5 .% , 18
董 俊 宋元平 宣栋栋 , ,
(. 1 安徽财经大学 体育部 , 安徽 蚌埠 2 34 ;. 3 0 12 苏州大学体育学院 , 江苏 苏州 2 5 2 ) 10 1
摘
要: 随着人们 对体育的需求不 断增大 , 社区体 育资源相对短缺的 问题 日渐 凸现 出来, 成为社 区体育发展 的绊脚石. 学校体
! 我国社 区体育发展现状
l 1 社 区体 育产 生背景
目前我 国社 区体 育较 学 校 体 育开 展 的缓慢 , 其
中一个 主要原 因就 是 场地 设施 的缺 乏. 00年 中国 20
中国城市社 区体育 活动 于 2 纪 8 O世 O年代 后 期
出现 , 当时北 京 、 天津 、 海 、 阳等 大城 市 , 现 了 上 沈 出
收 稿 日期 :0 8— 5 6 2 0 0 —1
作者简介 : 蕞俊 ( 96一 ), , t5 男 山东莱阳人 , 安徽财经大学体育部教授.
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互动发展探析
收 稿 日期 :2 1 — 6 1 O 0 - 0 1
基金项 目:孝感学 院 2 0 0 9年科学研究基金资助项 目 ( 0 9 2 ) R2 0 0 6 作者简介 :汪晓琳 ( 9 5 ,女 ,孝感学院体育学院副教 授 ,教育学硕士 ,主要从事体育课程与教学 、社会体育等研究。 1 7 -)
关注 学 生在 教 学 中的表 现成 为 课 堂教 学 评 价 的主 要 内容 ,因 为通 过 了解 学 生 在课 堂 上 如何 讨 论 、如 何 交流 、如何 合 作 、如 何 思 考 、如 何 获得 结 论及 其 过 程 等学 生 的行 为 表 现 ,可 以评 价 课 堂 教 学 的成 败 。 “ 与 式” 教学 更 重 视考 察学 生 学 习 的过程 和 方法 , 参 避 免 将知 识 的 掌握 程 度 作为 唯 一 的评 价 内容 。课 堂 教 学 评价 具 有激 励 、促进 发展 的 作用 。通 过评 价 能 使 “ 每一 个 人 抬起 头 走 路 ”为 此 ,一 定 要 坚持 为 发 展 而 评价 ,要 通过 学 生 的 自评 与互 评 ,以及 教 师对 学 生测 评等 多元 方式 ,调 动学生 学 习的激情 和 兴趣 , 从 而帮 助 学 生认 识 自我 ,建 立 自信 ,促进 其 全 面健 康 地 发展 。 参 与 式教 学 的 目的 是 使 每 一 个 有 着 不 同背 景 、 不 同个 性 、不 同知 识 经验 和 不 同智 能 类型 的参 与者 都能平 等地 、有 效地投入 到学 习 的全 过程 中来 。它力 求通 过 多 种途 径 、手段 和 方法 调 动 参 与者 的学 习积
一
从 事 社 区体 育 活动 的主体 都 必须 经历 学 校 体育 的 教 育 过程 。( )学 校体育可 以为青少年 儿童打下 良好 的 2 身体基础 ,促 进学生 正常生长发育 ,增强体质 ,形成 正确 的姿态 和掌 握立 、走 、跑 、跳等基 本运 动技 能 。 ( )可 以培养学生对 体育的兴趣 、爱好 ,使其初 步养 3 成 锻 炼 身体 的 习惯 ,并让 它 成为 日常生 活 中不 可 缺 少 的内容 。( )可以使学生掌握体育 的基 本理论知识 4 和锻 炼方 法 、手段 ,从而 培 养和 发展 他 们 的体 育 能 力 。青 少 年 儿童 通 过学 校 体 育掌 握 了必 要 的基 本 体 育知 识 、技术 技能后才 能够独立 自主地参 加社 区体 育 活动 。
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协调发展的探讨
关键词 : 校体育; 学 社会体育; 协调发展
学校体育要想与社会体育更好地相衔接 , 我 学校体育与社 区体育互动发展 ,走学校体 正规体育场所。 育、 社区体育一体化的发展道路 , 以学校为主要体 2 学校体育器材的购置与人们经常使用的 们应认真贯彻实施体育新课程标准,深人地 了解 . 2 前 学校在购买配置体 社会体育现状; 必须从社会体育的健身 、 娱乐 、 休 育活动场所 , 以区域居民为活动主体, 通过有效利 健身器材存在的不协调 目 , 用学校设施开展学校和社区体育活动。 从终身体 育器材时,仍然偏重于竞技项 目 和新兴的体育项 闲、 消遣活动中汲取学校体育教育资源 , 结合学校 组织、 构建成切 育思想来审视学校体育的发展 ,这种一体化发展 目器材 ;忽视 了配置与社会上相应的体育健身器 和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科学选择 , 导致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在健身器材上互相 实可行和更加丰富的学校体育教学 内容形式 , 使 道路就是要把学校体育 的纵横联 系统一协调起 材 , 来。在纵向上 , 要把幼儿体 育、 小学体育 、 中学体 隔离,进而使学生在学校里学习的健身手段 和方 学校体育真正的成为社会体育的基础。 育、 大学体育统一起来, 充分考虑到学校体育的阶 法与社会上的产生一定程度上的脱节。虽然新兴 3 适 当调整学校体育教学内容 . 1 段性、 连续性和整体性 ; 在横向上 , 要把学校体育 体育有其优势 , 也受到了广大学生的喜爱 ; 但它往 学校体育在完成体育 目的任务的同时,必须 置于社区体育和家庭体育大系统之中,在学校体 往有较高的场地器材要求 ,并且器材价格也比较 要照顾到社会体育的系统性和长期性 。 学校教学 育与社会体育相联系的大背景下 , 使得学校体育 昂贵, 使学生进入社会后, 往往由于经济和场地原 内容应进行改变或适当调整,如在体育课项 目上 从而终止该项 目的运动 。因此 , 在适当引进新 新开设一些群众项 目和休闲体育 ,或将一些竞技 的发展与家庭体育、 社区体育密切协调 , 尤其是学 因, 校体育要与学生就业后的社会体育相衔接,使学 兴的体育项 目时 ,我们要更加注重社会上民众普 类项 目的强度 、 难度及规则进行适 当的调整 , 降低 生走向社会后终身参与社会体育。是我国学校体 遍使用的公共体育健身器材的购置 , 并对其使用 原有的标准, 内容更接近群众体育 。 使其 育发展所追求的长远 目标与效益的体现。 价值、 方法等加以教授 , 加强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 3 实现体育场馆设施互补 . 2 的衔接 。 l 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的关系 学校体育场馆设施使用的时段性与社会体育 现代倡导的终身体育根据人的生长顺序 和 2 学校体育教材体 系与城乡居民从事的体 场馆设施紧缺不能满足社会需求的现状之间具有 _ 3 接受环境 的不同可分为学前体育、学校体育和社 育运动项 目存在的不协调 很大的互补性。对于尚未有余地或开放程度低 的 会体育。学校体育是学校和体育教师对学生进行 尽管新课程改革在不断地深人 , 然而在实际 社会体育场馆设施 , 争取向学生免费或低收费开 全面的、 系统的、 有目的的教育 , 从而使学生不 断 的实施过程中, 一些学校体育还不能完全摆脱传 放。 学校可充分发挥 自 身的资源优势, 通过改造和 提高其身体素质 , 掌握一定的运动技术、 技能和体 统观念 , 部分教师仍然以组织竞技性强的田径、 篮 重建 , 建立准经营型体育场馆设施 , 以低于商业性 育理论知识, 学会科学的锻炼方法 , 培养锻炼的意 球 、 排球、 乒乓球 、 羽毛球 、 游泳、 体操及新兴体育 经营的收费标准向社会开放。 。城乡居民群众体育活动项 目 在体育教材中 识习惯; l参加社会体育运动打下基础。 为今 舌 社会 项 目 3 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存在互{ 系 . 3 : 关 体育, 一般又称群众体育 , 是指职工、 农民和街道 所占比 例较少 ; 学校体育在具体实施中还存在着 这种互补关系为两者和谐发展提供 了条件。 居民自 愿参加的, 运用科学的锻炼方法, 以增进身 与社会大众体育项 目联系不够紧密等问题 :这也 建立两者的“ 双效互动模式” 使学校的体育资源优 心健康为主要 目的, 内容丰富、 形式灵活的社会性 造成了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相脱节。城乡居 民 参 势转化为社会体育的发展条件 ; 使社会体育资源 体育活动。 从概念上看 , 虽然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 加体育活动的项 目 为学校体育的教材体系的建立 成为学校体育拓展社会教育的平台。 都具有 自己的独特性, 但又紧密相连。 学校体育对 提供了参考依据,应把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终身体 总之 , 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的互动应是全方 社会体育具有“ 基础” 功能, 对广泛开展社会体育 育能力与习惯、课外能 自觉独立锻炼身体的行为 位、 多形式、 多内容的融合 , 应建立在互惠互利的 活动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学校体 育的长远意义 模式和掌握系统的运动技能之上,从而更好地适 基础上。 学校要把体育设施向全社会开放 . 利用人 就是为了学生进入社会能更好地 参加体育运动, 应社会需要。 ’ 才、场地优势积极参 与社会体育活动的组织 、 培 所 以社会体育又是学校体育的归宿。 反之 , 社会体 2 学校体育教学组织管理与社会体育 的组 训、 . 4 辅导 , 加强服务社区意识。社会体育组织可以 育的发展又有利于树立学校体育——社会体育一 织形式存在不协调 通过学校的辅助 , 建立起 自己的体育俱乐部 、 活动 体化的观念 , 有助于学校体育内容的更新 。 可见学 由于社会体育参与对象的差异性 ,参与人员 中心等, 开展适 合 全民健身的大众体育活动。 构建 校体育和社会体育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两者相互 动机的多样性和活动时间的业余性等特点 , 决定 良 好的社区体育与学校体育互动机制 , 能较好的 制 约 、 影 响 、 辅相 成 。 相互 相 了社会体育管理组织形式要分散组织活动 ,参与 调解人际关 系, 缓解社会矛盾 , 创造一个和谐 、 良 2 学校体育教育与社会体育之间存在的不协 者一般完全依靠 自 自 觉 愿的原则 , 组织相当自由 好 的 社会 环境 。 调因素 和分散。 虽然新体育课程标准已颁布 , 然而我国部 作 者 简 介 : 振 军 (9 3 , , 教 授 , 张 17 ~)男 副 体 2 . 1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在体育场馆、 设施 分学校体育教学管理还多是整齐划一 的状况 , 体 育教 学 。 方面的不协调 育课从小学到大学都是必修课 , 教学要求也强调 黑 龙 江 省 教 育 厅 人 文 科 学研 究 项 目 : 有些在学校体育里很重视 的项 目 像体操、 足 运动的规范化和形式化, 使学生养成老师逼我练, 15 2 0 1 4 2 9。 球等, 在社会上的场地较为缺乏。 社会的体育场地 我为分数练的想法 , 忽视了学生体育意识和习惯 还相 当 不足 , 要想从根本上改变这一状况 , 还需一 的培养, 其结果使学生的体育兴趣和潜能得不到 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目前 , 群众到健身房、 充分的发掘, 甚至造成抵触情绪或逆反心理 , 使学 保龄球馆这样的体育健身场所里健身的情况还 比 生一旦离开学校, 在缺乏约束力的情况下, 极易中 较少 , 况且那样的场馆规模较小。同时 , 单位、 学 断体育锻炼 。 而另一方面, 学校丰富多彩的课外活 校、 社区所拥有的体育设施还处于封闭半封闭状 动本应是与社会体育结合的最佳点 , 但往往由于 态, 未能完全对社会民众开放; 加之部分场馆的开 限制在学校内部环境等原 因,缺乏与社会体育之 放又带有盈利性 ,城乡居民享受体育设施进行活 间的交
社区体育与高校体育的互动研究
作, 相关部 1X社 区体 育的组 织领 导 、 地设 施 、 费保 障 、 ' ̄ 3 场 经 工
作内容等提出了明确 的要求 , 有力地 推动 了社 区体育 的开展 。 随着我国社区体育发展进程的深入化 , 使得其发展在 横 向上 突 破了以往群众 体育的管理体系 , 在纵 向上群众体 育深入到 了城
社 区体 育 与高 校体 育 的互 动研 究
孙 涛
( 河南 大学 体育学院 , 河南 开封 4 50 ) 70 1
摘
要: 从分析我 国社 区体育和高校体 育发展现状 出发 , 针对各 自 势与劣势 尝试探 索 了二者互动互补的发展 思路 , 优 力求以互动融
通的方式解决各 自发展 中所遇到 的现 实问题 , 以期达到社 区体育的良性发展 和高校体育 完善新时期 改革 的最终 目的。
S l o UN ' a
(nt ’E, t a nv sy 归 l 7 0 1 C i ) I . P t nnU i rt, s e ei g 450 , hn a
Ab t a t t L n i ain b u o u t i ’ p r n o e e P n C i aw r n lz d f m sc e p csa a h a v na ea d dsd sr c :T1 cm t t t s a o t n nm t 8s o t a d c l g E i h n ee a aye o u h rs e t s e c d a tg n i — e su o c y s l r a v na e t x lr h ned n mi e e p nsb t e e a tg o e po te it ry a cd v l me t e e o we n t m,t ma ee ey e ott s le te ra s c po lm n a ned n ml w y te i h o k v r f r o ov h e l t rbe s i n itr y a c a ] n ii  ̄t e c e eo m n .O a b"nt ef a u p s a ec t a nt ’ E h d ag o e e o me t d tec l g E p r c e rfr i h e a h d v lp e t S s o o t n l r oe t t h o m u l s a od d v lp n o e eP f t h eom t a h i i p h t t y P n a h l e e t nten w
[精编]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融合探讨
[精编]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融合探讨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的融合是指将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资源相结合,共同推进体育教育和培养全民健身的工作。
首先,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融合可以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的资源,提高体育活动的效果和质量。
学校作为体育教育的主要场所,拥有专业的体育设施和教练员队伍,可以提供丰富的体育项目和培训课程。
而社区则是广大群众参与体育活动的重要场所,拥有丰富的体育爱好者和活动组织者。
通过学校与社区的合作,可以更好地利用两者的资源,丰富体育活动内容,提高体育教育的质量。
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融合可以推动学校和社区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学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阵地,而社区是社会各界群众的集中地。
通过学校与社区的融合,可以使学生更加了解社区,接触社区的各种资源和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
同时,社区也可以向学校提供实践基地和社区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加真实和全面的体育教育。
第三,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融合可以促进全民健身的普及和推广。
学校体育主要面向学生群体,而社区体育则覆盖更广泛的人群,包括儿童、青少年、成年人和老年人等。
通过将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相结合,可以让更多的人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提高广大群众的体质和健康水平,促进全民健身事业的发展。
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融合需要建立有效的组织机制和运行模式。
学校和社区可以成立融合体育活动组织委员会或工作小组,负责制定和实施相关计划和政策。
同时,还需要建立有效的信息共享和资源协作机制,确保学校和社区能够及时沟通、合作和互利共赢。
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的融合对于体育教育和全民健身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的资源,推动学校和社区之间的互动和合作,促进全民健身的普及和推广,可以实现学校体育和社区体育的良性互动,打造健康和谐的体育教育和体育文化环境。
浅谈社区体育与校体育的互动
浅谈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的关系
浅谈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的关系作者:王淮甲来源:《体育时空》2012年第11期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2)11-000-01摘要采用文件综述法对学校体育和社区体育进行分析研究,分析得出:学校体育相对于社区体育有着其自身的优势,社区体育的发展对学校体育的发展也有着较为显著的促进作用,两者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应该紧密联系在一起,共同发展,这将有利于我国体育事业的全面快速发展。
关键词社区体育学校体育随着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新一轮体育课程的改革,越来越要求学校体育的功能,在拓展学校体育功能的同时,更应进一步健全包括社区体育在内的新的大教育体系。
一、现代大教育的重要环节——社区体育社区体育是社会体育的组成部分,是由社区居民自主进行的简便易行、喜闻乐见的多种多样的身体锻炼活动,具有自主性、公益性、多样性、有趣性、服务性等特点。
对丰富居民文化生活、提高生活质量、交流邻里感情、改善人际关系、促进社区繁荣发展等都有重要意义。
社区体育主要是指成年人针对自身,以其身体运动为基本手段,以获得健、美、乐为目的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是我国体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区体育活动,对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会产生积极的现实作用和深远影响。
学校体育指在以学校教育为主的环境中,运用身体运动,卫生保健的手段,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
相对社区体育来说,学校体育有其自身的优势:(一)场地设施优势学校,特别是高校,拥有大量门类齐全、规格不等的体育场馆设施。
这些场馆设施除了用于教学、训练之外,仍有潜力可供开发,完全有能力向社区居民开放。
但现实中,不少高校在这方面做得还不够,没能注意场馆利用的密度及效益。
据有关资料显示,目前全国有55.3万个体育场,体育局系统占7%,教育系统占75%。
高校体育设施齐全、人才济济、健身指导方法先进。
新形势下高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的融合探讨
园 地
文 艺生活 L I T E RA TU RE L I F E
2 D 1 4 . 旬1
新形势下高校体育 与社 区体育 的融合探讨
熊 志 云
( 宝鸡 文理 学院 , 陕西 宝鸡 7 2 1 0 0 7 )
摘 要: 我 国高 校 体 育 与社 区体 育之 间发展 脱 节现 状 较 为 明 显 , 并 由此 衍 生 出一 系列 问题 , 但 是 高校 体 育与 社 区
体育 中的一部分 , 学生在校期间通过运 动技能技巧 的学 习 , 初步
下的宽松政策 , 鼓励社区居民进 校体 育锻炼 , 对进行体 育场锕 戢
炼者进行合理 的收 费,通过多种途径促使高校体育与社 区体 育
掌握基本的身体锻炼方法 , 了解终身体育锻炼 的重要性 , 为今后
走m校同能更好地 发展群众体育打下 良好的基础 。 由此可见 , 高
的结合 , 在 良好 的体育文化氛同中促使伞 民健身事业的发腮 :
( 三) 搭 建社 区体 育 与 高校 体 育 合 作 发展 的 组 织 管理 机 构
校体 育在指导健身锻炼 的技术 、方法方面具有服务社 区体育 的 优势 . . 其次 , 加强社 体育的发展 , 有利于树立教育社会 一体化
富计 的余暇 活 、 提高生活质量 、 沟通人与人之f b J 的感情 以防
止人际关系的淡漠化 , 这是我国 日前最佳 的社会体 育组织形 式。 挚体上 说. 高校体育其实足社 体育 巾的一部分。
二、 高校体 育和社 区体 育两者之间的关系
高校体育和社 区体育都属 于社会体育范畴。 高校体育 , 拥有
一
、
前 言
一
( 一) 抓 好 全 民健 身的 宣传 工作
对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协调发展的探讨
求快速增 大. 国家体育总局 2 0 06年颁布 的《 十一五 ” “ 群众体 育事业发展 规划》 中明确指出公共体育设施严重欠缺是制 约群众体
育发展 的最大瓶颈 问题 . 由此可见 , 区体育 的发展面 临着体育设施资源严重 匮乏 的问题. 社
12,0 . : 0 0 我国社区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任务仍 然艰 巨.
2 学校体 育与社 区体 育协调发展 的可行性
2 1 我 国 学 校 体 育 资 源 现 状 分 析 .
2 O世纪 5 0年代美 国学者奥 森曾提出 : 学校不应是游离于社 区的文化孤 岛 , “ 它应 主动 于社区架设各 种桥梁 、 致力 于解 决社 区的问题 . 经过百年的发展 , ” 国家的大力支持 , 学校积累了 #富的理论科 学知 识和实践 操作经 验. 校是各 种体 育人 才汇集 学
一
1 — 8 1
场地普查显示 , 国 目前拥 有 80 8 我 50 0个 体 育 场地 , 中 “ 育 系统 有 14 1个 , 其 体 88 占全 国体 育 场 地 总数 的 2 2 ; . % 教育 系 统 有 5 84 5 04个 , 占全 国体育场地总数的 6 . % ; 56 在教育 系统 中高等院校有 2 7 1 , 84 个 占全 国体育场 地总数的 34%” . . ]因此 , 我国 在
区体育指 导员 . 国外发达国家相 比, 国社 区体育指导员仍存在数量低 、 与 我 指导率低等 许多不足. 按照《 全民健 身计划 纲要 》 第二 期工程要求 , 2 1 , 国将会有 一支 6 到 0 0年 我 0—6 5万人 的社 区体育 指导员 队伍 , 本上 达到社 区体育指 导员 与总人 口的 比例为 基
高校体育与社区体育互动发展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高校体育与社区体育互动发展的现状及对策研究一、引言高校体育是国家体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社区体育则是广大民众参与体育运动和健康生活的重要途径。
高校是培养体育人才和推动体育科研的重要基地,而社区则是体育健身和健康生活的基层载体。
高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的互动发展,对于提高国民体质、推动全民健身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高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的互动发展依然存在一些问题,这不利于促进全民健身事业的发展和推动体育强国建设。
有必要对高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的现状及对策进行深入研究,以期提出有效的措施推动二者的互动发展。
1.高校体育的现状高校体育是培养体育人才和推动体育科研的重要平台。
目前,我国高校体育发展较快,各类体育课程和项目设置丰富多样,体育专业的学生人数也在逐年增加。
在体育教学和科研的高校体育的社区服务意识不足,与社区体育的互动发展还存在一定程度的欠缺。
社区体育是广大民众参与体育运动和健康生活的重要途径。
目前,我国社区体育的发展较为薄弱,社区运动设施不足,专业人才缺乏,缺乏有效的组织和管理机制,难以满足广大民众的体育健身需求。
社区体育与高校体育之间的互动发展还存在较大的隔阂,二者之间的合作机制有待加强。
三、高校体育与社区体育互动发展的障碍1.观念障碍在高校体育方面,一些学校对于体育教学和科研的重视程度不足,导致体育教学和科研的内容和形式相对滞后;一些学校将体育教学主要作为考试科目,并未深入推动体育理念和精神的传播。
在社区体育方面,一些社区居民认为体育锻炼仅仅是为了健身,而忽视了其在社交和团队合作方面的意义。
2.资源障碍在高校体育方面,一些学校体育设施和器材陈旧、设备不完善;而在社区体育方面,由于资金和场地有限,社区运动设施和器材相对简陋,专业人才匮乏,难以提供高水平的体育服务。
3.管理与组织障碍在高校体育方面,一些学校在体育教学和科研中存在管理机制不够完善、学校与社区之间缺乏有效的联动机制;而在社区体育方面,缺乏专业的体育组织和管理机制,社区体育资源的整合和利用还存在一定难度。
浙江省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互动发展研究
训、 I 裁判培训l 、 体育咨询和体 育康复保健服 务。特别指 出的是 , 学校在 项目培训I 的选择上更具多样性 , 除了球类 、 体操、 太极拳 、 传统体育等项
被调查的学校中有 9 所处在市区, 附近 的居 民、 学校 的教职工和学 是学校开展有偿体育服务的稳定 消费群体 ; 1 所学 校开展有偿 有 0 目, 还开设各种社会上流行的休 闲体育项 目。这样 , 参与人员选择运动 生 , 且模 式比较单一 ; 所学校的师 资 3 项目的空间大大提升 了, 也能满足 不同性别和不同爱好者的需要 , 充分 体育服 务主要是为本校的师生服务 ,
3 学校 的体育经 费投入 不足 、
身管理体系目前还没有建立起来 , 社区体育的管理没有进入体系化 , 居 学校教育经费主要渠道来 自政府的拨 款, 教育经费投 入存在不足 民的体育锻炼缺乏科学的评价。 的局 面。尽管近几年来政府 逐渐加大了教 育经 费的投入 , 经费投入 但 学校有偿体育服务所具备的师资、 场馆设魔、 地理位置和体育锻炼 的总量与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还很小 , 教育经费投入甚少 , 用于学校体 的氛围等优势 , 吸引着广大居 民进 入高校参加锻 炼。学校在 满足正 育方面 的经费更微 乎其微 。与发 达国家相 比, 都 浙江 省学校体育 场馆的 常教学 、 训练情况下 , 开展有偿体育 服务 , 但能缓解 社会体育场 馆的 投资水平停留在较低 的水平上。发达国家 中, 不 澳大利亚在体 育预算中
学校体育、家庭体育和社会体育的合作与互动
学校体育、家庭体育和社会体育的合作与互动体育与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终生的身心健康行为有着巨大的影响作用。
但大家常常认为体育与健康教育是一种学校的教育行为和责任,实际上学生的终生体育思想和行为有赖于学校、家庭、集体、社区、乃至社会的大环境的影响。
一、学校体育、家庭体育和社会体育的理解学校体育是现代教育的组成部分,是终身体育的基础,是指以青少年为主要活动对象,是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学生在校期间通过身体锻炼,增强体能、掌握基本的运动知识和运动技能,形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態度等,最终确立终身体育观,奠定了学生终身从事活动的基础。
家庭体育是指以家庭成员为活动对象、家庭居室及其周围环境为主要活动场所,根据居住环境条件、成员的需要和爱好,自由选择时间、选择健身内容和方法,以身体练习为基础手段,以获得运动技能,满足兴趣爱好,丰富家庭生活、达到休闲娱乐、实现健身健体和促进家庭稳定为主要目的的教育过程和文化活动。
社会体育是指人们在余暇时间自愿参加的,以提高身心健康为主要目的的,以身体练习为内容的丰富多样的体育文化活动。
二、学校体育、家庭体育和社会体育的合作学校体育、家庭体育和社会体育应加强合作,学校体育做到中小学抓体育技能普及、高中抓好体育专项、大学抓好专业体育教育和体育文化素养,注重技能与体育文化素养同步发展,尤其是学校体育和家庭体育的体育教育功能,形成一个能够制度化和规范化的体育教育模式,更好地促进体育技能和体育文化素养的发展和继承,营造良好的健身保健的文化氛围,促进学校、家庭、社会对青少年、儿童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三、学校体育、家庭体育和社会体育的互动1.学校体育、家庭体育和社会体育的互动有利于家庭、学校和社会三种体育资源的互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和健身意识的提高,人们对健身需求也日益旺盛,学校体育、家庭体育和社会体育的互动有利于实现体育资源的优势互补,促进全民健身计划的实行,促进全民身体素质的提高。
学校体育课程如何与社会体育活动相结合?
学校体育课程如何与社会体育活动相结合?学校体育课程与社会体育活动高度融合的策略研究摘要:学校体育课程与社会体育活动是学生全面发展的有用组成部分,两者相互结合,相互促进。
本文从教育专家的角度,具体阐述了学校体育课程与社会体育活动深度融合的重要性、存在的不足之处和凝练策略,并给出具体可行的措施建议,旨在推广促进组织学生体育素养的提升,为规划和建设健康中国贡献力量。
一、融合的必要性1.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校体育课程为学生提供系统化的运动技能训练、身体素质锻炼、运动理念教育等,而社会体育活动则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类型的运动体验,满足学生更加个性化的兴趣爱好,培养学生自主参加体育的意识。
二者特点可实现学生的多维度发展。
2.提升学生运动能力:学校体育课程注重基础技能的训练,而社会体育活动则更强调趣味性和参与性,都能增强学生的运动兴趣,提升学生的运动技能和运动能力。
3.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联合社会体育活动,能够促进学生与社会交流和互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责任意识、奉献精神等,使其成为积极主动的社会公民。
二、融合现状及面临的挑战1.课程设置缺乏衔接:目前,学校体育课程与社会体育活动互相间缺乏有效的衔接,学生参与社会体育活动的动力不足,学校体育课程也很难将社会体育资源有效融入。
2.师资力量不足:学校缺乏专业的体育教师组织学生参与社会体育活动,社会体育教练缺乏专业知识引导学生参与学校体育课程,导致师资力量不足,影响融合效果。
3.资源利用不足: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利用率低,与社会体育场地设施网络共享机制不完善,社会体育活动资源难以有效整合,浪费了宝贵资源。
三、融合策略与措施1.课程设计上:将社会体育活动内容融入学校体育课程,设计丰富化的教学模式,例如:将社会体育项目纳入学校体育教学内容、将社会体育活动与学校体育课程进行拓展延伸。
2.师资培养上:提高体育教师的社会体育活动组织能力培训,帮助和鼓励体育教师积极联合社会体育活动,并为社会体育教练提供专业知识培训,提升其指导学生参与学校体育课程的能力。
高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的互动发展研究
产 生 的深远 影 响 , 注 意学校 体育 的“ 不 市场 化 ” 路 , 么 , 道 那 学
校 体育 的改 革与 发展将 失去 强大 的生命 力 。 长 期 以来 , 国的教 育 形 成 了“ 学 校 后 社会 ” 模 式 。 中 先 的 “ 学 校就 老老 实实 读 书 , 社 会 就 扎扎 实 实 做 事 ” 思 想 , 在 到 的 至 今 仍 影 响 着 教 育 制 度 的改 革 。 在 体 育 教 育 方 面 , 身 体 育 终 思 想是 教育 终身 化和 持续 化思想 在体 育学 科 中的集 中体 现 , 是 对 传 统 教 育 思 想 的批 判 和 发 展 。学 校 体 育 在 于 “ 强 学 生 增 体 质 , 进 学 生 健 康 , 养 学 生 终 身 体 育 思 想 。 。但 是 , 阶 增 培 ” 现
导 员 。第 四 , 区 领 导 对 群 众 的 体 育 活 动 重 视 程 度 不 够 。 第 社
上 , 国现 有 5个 专业方 向 , 5 我 3 1个 体 育本 科 专 业 点 , 此 同 与
时 和 体 育 相 关 的 交 叉 学 科 也 有 9个 专 业 。 除 此 之 外 , 通 高 普 校 大 学 生 体 育 活 动 的 项 目和 时 间 以 及 频 率 都 明 显 增 多 。 但
学到 大学 , 一名 大学 毕业 生 明 大 学 毕 业 生 的 体 育 知 识 、 育 能 力 、 育 调 体 体 意识 、 育 习惯 都处 于 低 水 平 , 质 欠 佳 , 康 状 况 不 好 , 体 体 健 学 校体育 教育 制度 的合 理性 让人 怀疑 。 大 学 毕 业 生 的 这 种 状 况 , 题 不 仅 仅 在 于 大 学 体 育 教 育 问 本 身 , 在 于 中 、 学 在 改 革 过 程 中 墨 守 成 规 , 乏 改 革 精 还 小 缺 神 。例 如 在 体 育 教 师 的 选 用 上 , 、 部 农 村 地 区 的 中 、 学 中 西 小 仍 有 相 当… 部 分 非 体 育 专 业 毕 业 的 教 师 担 任 体 育 课 程 的 教 学, 与此 同 时 , 多 体 育 院 校 或 者 体 育 专 业 的 毕 业 生 却 遭 遇 许 着 业 就 失 业 的 尴 尬 。
浅谈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的互动
() 1 打破学校体育各 自为阵的条条格局所造 成的资源浪费 ,充 分 利用 学校现有的丰 富的体育资源来发展 城市社 区体育。学校体育 场馆在 保证 正常的教学训练 的情况下 ,在非授课时 间和 节假 日向社
区的居 民开放 。
近年来 ,随着经 济的不断发展 ,人 民群众 的物质水 平得到了很 大提高 ,越来越 多的人更加关 注 自身的健康 状况 ,而体 育锻炼是提
高人 民群众健康状 况的有效途 经 ,特别是社 区体育锻炼 成为越来越 多居民的首选 。虽然杜 区体育在场地 、设施 、人力 、文化 资源等方 面有了一定的发展 ,但相对广 大人 民群众 的需 要来说还存在很 大的 差距 ,且社区体育缺乏 广泛的指导性 。而学校却拥有 相对丰 富的人 力 、物力资源 ,却没有得到 十分充分 的利用。于是 ,在构建社 会主 义和 谐社会的今天 ,体育领 域内同样需要 创造和谐氛 围 ,发展和谐
场 馆经常对 外开放的只有 1 . 5 %,不对 外开 放的有8 . 3 4 %。教育系统 7 场 地设 施充 足 ,体育 资源 丰富 ,但有 效 利用率 较低 ,为 了便于管
理, 往往 不对社 会开 放 ,无形 中造 成学校体育 资源的浪费 ,不能与 社 区形成体育资源共享的局面 。
3 学校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育与社 区体育互动
学报 ,20 ,4 1 0 6 2( ):11 13 1— 1 【 陈锡 林 ,周亚 琴 论 学校 体 育与 社 区体 育一 体化 的 有机 结Ⅱ. 3 】 】 上 海体 育学 院学报 ,20 1 02( ):9 — 4 3 9
( 收稿 日期 :2 1 — 4 2 0 0 0 - 6)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二) 重视 音 乐技 能 . 忽视 了音 乐的 育人 功 能
小学音乐教育主要是为 了普及基础的音乐知识 .属 于普通 的 艺术教 育 . 并 不是 职 业教 育或 者 专业 的 艺术教 育 但 是 以往 的 小 学音 乐教 学模 式 过 于 重视 音 乐知 识 和音 乐技 能 的 传授 .教 学 目标 主要 定位 于对 知识 或者 技 能 的 掌握 程 度 .却 忽视 了 小 学 生 在音 乐方面的兴趣 、 创新精神 、 审美价值、 个性发展、 鉴赏能力、 认 知 能力 、 情 感体 验等 方 面 的培 养 , 盲 目追 求 专业 艺 术 院校 的形 象, 小 学音 乐教 育 却没 有 体现 出小 学 的特 点 . 音 乐教 育“ 育人 ” 的 功 能
课程教育 研究
C o u r s e E d u c a t i o n R e s e a r c h
2 0 1 5 年1 1 月 上旬 刊
体育・ 美育
小学音 乐 教 育的改革之路
曲 峰
( 吉林 省 大安 市 第二 实验 小学 吉林 大安 1 3 1 3 0 0 )
【 文章 编 号 1 2 0 9 5 — 3 0 8 9 ( 2 0 1 5 ) 1 1 - 0 2 0 9 - 0 1
பைடு நூலகம்
音 乐教 育是 教 育 当中 不 可获 取 的部 分 .而 小 学音 乐教 育 是 二、 改 进小 学 音 乐教 育的具 体 方法 音 乐教 育的基础.也是提 高学生整体素质的一 个非 常有效的渠 ( 一) 创 新 小 学音 乐教 学理 念 . 认 清音 乐教 育 的本 质 . 突 出“ 以 道 但 是 长 期 积 累 的传 统 固有 观 念 往 往 对 小 学音 乐教 育 并 不是 学生 为本 ” 的核 心 精神 很 重视 新 课 标 的 实施 . 可 以说 是 为音 乐教 育的 改革提 供 了一 次 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 .艺术审美素质成为新时期下人们不 音 乐审 美教 育的 主要 目的是提 高 学生的 良好 的机 会 不 论是 从 音 乐教 育教 学的理 念 、 教 学 内容 的选 择 还 可缺 少的 重要 素质 之 一 帮助学生 完善审美的心理. 促进 小学生在音乐方面的 是教 学模 式 . 都 做 出 了全 面的 改 革 . 这 对 习惯 了传 统 教 学 模 式 的 审美能力. 音 乐教 师 来说 . 无疑 是一 场 挑 战 , 也 是 一 次 自我提 升 的 机 会 。 作 全方位发展 将音 乐教 育定位在一种 文化层面上和对人的培养 为音 乐教育 工作者.笔者明显感受到 了新课 标对教 学工作带来 上 . 在 新的音 乐教育中要体现以审美体验为核心 . 尊重学生的个 的 重 大 改变 . 对新 课 标 的 内容 和精 神 也进 行 了学 习和领 会 。本 文 性发展 . 引导 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创造和音乐实践 . 帮助学生发展 笔者借此机会 围绕小学音乐教学改革简单分析 : 创造性思维的同时. 还能让学生养成 良好 的人文素质. 为学生今 小学 音 乐教 育 中存 在 的部 分 问题 后 的 可持 续 发展 奠 定 良好 的 基 础 小 学生作 为教 学 活动 的 主体 .
信心. 为他 们今 后 的音 乐教 育 奠 定基础 总之 . 素 质教 育指 导 下 . 小 学音 乐教 育教 学环 境 发 生 了明显
艺术 。
识构建的主要 受益者和实施者 . 引导学生 自主 学习, 教师发挥好 主导作用 , 在和谐、 民 主 的教 学氛 围中 , 促 进 师 生互 动 , 进 而提 高
音 乐教 学效 果
( 二) 采 用 多元化 的教 学方 法激 发 小学 生对音 乐的 强烈 兴趣 教 学 方 法的 选 用是 否 恰 当是 体 现教 学 成效 的 重要 因素 音 乐教 学 中不 排 斥知 识和 技 能 的传授 . 但 是 采 用什 么样 的 方 法将 知 识 和技 能融 合 到音 乐 中 . 让 学 生体验 到 音 乐的 美妙 . 是 每 个 教 师
【 摘要】 新课 改为小学音 乐教 育提供 了新 的发展机会 , 本篇文章就从 小学音 乐教育 中遇到的部分 问题入手 , 进行 简单的分析 并
提 出一 些个 人 建议 。
【 关键词 、 学音 乐教育 改革 问题 【 中图分类号 】 G 6 2 3 . 7 1 【 文献标识码 】 A
一
、
( 一) 没 有认 识 到音 乐教 育的 本质
任 何 音 乐教 学过 程都 应 该 以维 护 学生 的利 益 为主 . 让 学 生成 为知
音乐教 育的本质主要指的是 审美教 育.审美价值是音 乐的 核心 因素. 音乐的其他方面也是 以审美价值作 为依据。但是 , 长 时期受传统教 学思想的影响 .小学音 乐教育一直都 没有 实现绝 对 的独 立性 . 不是 被 归 入 了智 育 范畴 。 就 是被 归入 德 育 范畴 , 音乐 教 学过 于 注 重其 政 治性 和 智 育 性 . 忽 视 了音 乐 的 艺术 特 点 . 将 音 乐 最本 质 的 因素 “ 审 美价值 ” 摆 在 了次要 位 置 . 使 得 音 乐教 学缺 乏
也被 忽 视 ( 三) 学生被 动 的 学 习 . 主 体 地位 被 忽视
( 三) 采 用科 学合理 的评 价 方 式 . 帮助 小学 生建 立音 乐学 习的
信 心
这 需要 教 学评 价 方式 和评 价 内容 的 多元化 在 评 价 内容 上 . 除了对普及的音 乐知识和技能进行考核 外. 还要 对学生的实践能 力、 情感态度 、 音乐潜能、 音 乐素养和个人品质等都要考核在 内, 由于每 个 学生 学 习音 乐的 潜 力不 同 . 对 不 同 的学 生要 采 用不 同的 评价方式. 给 予 学生 感 受成 功 的机 会 . 帮 助 学 生建 立 学 习音 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