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第5讲

合集下载

(新教材)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二单元 第5课 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 教学课件

(新教材)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二单元 第5课 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 教学课件
从个人职业品质、专业精神,到企业气质、活力,再到国家市场环境、人文素养,层 层深入地阐述了工匠精神对于个人、企业和国家的重要意义。
配套新教材-语文-RJ-必修上册-第二单元-第5课 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
3.一盏孤灯一刻刀,一柄标尺一把锉,构成一个匠人的全部世界。别人可能觉得他们同世 界脱节,但方寸之间他们实实在在地改变着世界:不仅赋予器物以生命,更刷新着社会的 审美追求,扩充着人类文明的疆域。工匠精神从来都不是什么雕虫小技,而是一种改变世 界的现实力量。
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
素养目标
1. 了解时评这一体裁及其特点。 2. 理清本文的脉络结构,学习本文运用多种论证方法进行论证的特点, 体会其生动形象、整散结合的语言 风格。 3. 深入理解工匠精神,探究工匠精神对社会生活的重要作用。
配套新教材-语文-RJ-必修上册-第二单元-第5课 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
孟剑锋是传统工艺美术錾刻师,他錾刻的“纯银丝巾果盘”曾作为国礼赠送给外国 元首。为了制作出完美的作品,他不断改进錾刻工具,反复实验,不允许有瑕疵。
配套新教材-语文-RJ-必修上册-第二单元-第5课 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
课文探究 重要句子
1. 《说文》里讲:“匠,木工也。”今天的“匠”,已成为心思巧妙、技艺精湛、造诣高 深的代名词。
知识卡片
时评
时评就是对当前发生的新闻及其新闻中的事实或者 新闻中表现出的乃至隐藏的问题,发表作者自己的见解, 或者归纳、整理出新的结论或者观点。简单地说,就是 针对一件事情、一个问题或者几件事情、几个问题进行 评说。以议论时事为主,最初专指时事短评,现多指新 闻性、针对性很强的个人署名的专栏评论。
配套新教材-语文-RJ-必修上册-第二单元-第5课 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

第二单元 第5讲 细胞呼吸

第二单元 第5讲 细胞呼吸

第5讲细胞呼吸基础题自查基础1.(2018·全国Ⅱ卷)有些作物的种子入库前需要经过风干处理,与风干前相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风干种子中有机物的消耗减慢B.风干种子上微生物不易生长繁殖C.风干种子中细胞呼吸作用的强度高D.风干种子中结合水与自由水的比值大【解析】风干种子中自由水含量极少,细胞呼吸作用的强度非常弱,因此有机物消耗减慢,A正确、C错误;风干种子含水量少,不利于微生物的生长繁殖,B正确;风干种子中自由水含量极少,所以结合水与自由水的比值大,D正确。

【答案】C点睛种子风干的过程中自由水含量逐渐降低。

在一定范围内,自由水与结合水比值的大小决定了细胞或生物体的代谢强度:比值越大说明细胞(或生物体)中自由水含量越多,代谢越强;反之,代谢越弱。

2.(2018·全国Ⅲ卷)下列关于生物体中细胞呼吸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植物在黑暗中可进行有氧呼吸也可进行无氧呼吸B.食物链上传递的能量有一部分通过细胞呼吸散失C.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产物分别是葡萄糖和乳酸D.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过程中都可以合成ATP【解析】黑暗环境中,植物在有氧时可进行有氧呼吸,无氧时可进行无氧呼吸,A正确;食物链上的每个营养级的生物同化的能量有三个去向:呼吸散失、传递给下一个营养级(除了最高营养级)和被分解者利用,B正确;有氧呼吸的产物是CO2和H2O,无氧呼吸的产物是CO2和酒精或乳酸,C错误;植物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和呼吸作用过程中都可以合成ATP,D正确。

【答案】C3.(2018·天津卷)为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在连通CO2和O2传感器的100 mL锥形瓶中,加入40 mL活化酵母菌和60 mL葡萄糖培养液,密封后在最适温度下培养。

培养液中的O2和CO2相对含量变化见下图。

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t1→t2,酵母菌的有氧呼吸速率不断下降B.t3时,培养液中葡萄糖的消耗速率比t1时快C.若降低10 ℃培养,O2相对含量达到稳定所需时间会缩短D.实验后的培养液滤液加入适量酸性重铬酸钾溶液后变成灰绿色【解析】t1~t2,单位时间内氧气的减少速率越来越慢,说明酵母菌的有氧呼吸速率不断下降,A正确;t3时刻,培养液中氧气的含量基本不变,说明酵母菌基本不再进行有氧呼吸,此时主要进行无氧呼吸,t1和t3产生CO2的速率相同,即单位时间内产生相同量的CO2,所以单位时间内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是有氧呼吸的3倍,因此t3时,溶液中消耗葡萄糖的速率比t1时快,B正确;图中所给温度是最适温度,此时酶的活性最高,反应速率最快,因此若降低温度,O2相对含量达到稳定时所需要的时间会变长,C错误;据图可知,酵母菌进行了无氧呼吸,无氧呼吸过程会产生酒精,酒精与酸性重铬酸钾溶液反应后变成灰绿色,D正确。

2021高考历史考试一轮复习第2单元第5讲秦汉时期的经济思想与科技文化课件.ppt

2021高考历史考试一轮复习第2单元第5讲秦汉时期的经济思想与科技文化课件.ppt
历史
第一部分 中国古代史
历史
第二单元
古代中华文明的形 成与发展——秦汉
历史
第5讲
秦汉时期的经济、 思想与科技文化
主干梳理 巧点妙拨
一 秦汉时期封建经济的初步发展 1.农业的发展 (1)耕作方式:西汉赵过推广耦犁,东汉时推广到珠江流域;汉朝以后, 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2)耕作技术:西汉时赵过推行代田法;西汉发明了播种工具 01 _耧__车___。 (3)耕作制度:以一年一熟为主。 (4)水利灌溉:汉朝的漕渠、白渠、龙首渠等著名水利工程;曹魏时改 制的翻车用于灌溉;东汉王景治理黄河。
坑杀,以警告天下的文化人。
三 汉代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 1.董仲舒的新儒学
①经济:汉武帝时期,经济恢复发展,国力增强,为中
央集权奠定了物质基础。
1背景②威政胁治着:西诸汉侯的国稳势定力。膨胀,土地兼并剧烈,匈奴为患,
③思想:汉初道家“ 01 _无__为__而__治___”的思想已不能满足
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①汉代商人成为社会交往活动中最为活跃的
(1)主要表现②人汉群代之对一外。贸易发展,形成中外贸易的通道
——陆上和海上“ 06 _丝__绸__之__路___”。
①汉代集中贸易的“市”有专门的 07 __管__理__机__构___。 (2)政府管理②汉武帝时,打击富商大贾、推行发展
官营商业的政策。
二 “焚书坑儒”——儒学的重大挫折
(3)医学②《伤寒杂病论》:东汉张仲景编写,被誉为“万世
宝典”。
3.书法艺术
字体
时间
小篆
创始于 06 _秦__代___
始于 07 _秦__,成熟通行于 隶书 08 _汉__魏___时代

2024年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第5课秋天的怀念

2024年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第5课秋天的怀念
投来鼓励的目光
下课后,妈妈给“我”重讲 知识要点,同学们都听烦了
(3)_____讲__得__眉__飞__色__舞________
发展型学习任务群
【点拨】 第(1)空:根据第②段可知,“我”上学第一天,同
学们一阵哄笑,妈妈先是脸涨得通红,随后脸上有一种 视死如归的悲壮;第(2)空:根据第④段可知,当其他同 学扭头看着“我们”,或捂嘴偷笑,或窃窃私语时,妈 妈却向“我”投来鼓励的目光;第(3)空:根据第⑥段可 知,下课后,妈妈给“我”重讲知识要点,同学们都听 烦了,妈妈却依旧讲得眉飞色舞。
基础型学习任务群
【点拨】 D. 联系末段中的“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
菊花”“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 一块儿,要好好儿活”可知,母亲去世以后,“我”振 作了起来,决心要和妹妹一起好好活下去。此时,“我” 已经走出人生的“秋天”了。
返回
基础型学习任务群
6. 学习了《秋天的怀念》一文后,文中那种伟大无私的 母爱深深地感动着每一个人。为此,七年级(1)班决定 举行以“感恩母爱”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 参加并完成下面的活动。 (1)母爱是世间最伟大、最美丽的爱,请你写出两句歌 颂母爱的名言吧。 _示__例__:__①__世___界__上__有__一__种__最__美__丽__的___声__音__,__那__便__是___ _母__亲__的__呼__唤__。__—__—__但__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②__母__爱__是__一__种__巨__大__的__火__焰__。__—__—__罗__曼__·_罗__兰________
基础型学习任务群
① 语 段 中 有 错 别 字 的 词 语 是 “ ____罗__唆____ ” , 应 改 为 “____啰__唆____”。

高中语文第2单元第5课3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课件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

高中语文第2单元第5课3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课件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

二是运用正反对比的手法引出论说中心。从大的方面来讲,先从正 面立论——“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接着从反面推论——“无恻隐之 心,非人也;……非人也;……非人也;……非人也”,接着再把“恻 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归为“仁义礼智”四 端。最后引出所要论说的中心。正反对比,辩证有力。
2.你对孟子的“四端”是如何认识的?孟子关于“四端”的论断是 否有合理性?
答: 从人和禽兽不同的地方来确立人的道德和尊严,这是先秦儒 家常采用的方法。孟子认为,人本来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 以及是非之心,这是人和“非人”的分水岭。从这个根本点上来看,人 与人是完全平等的:君子和庶民是平等的,尧、舜和路人甚至桀、纣也 是平等的。每一个人最初都面临着两条路:一条是向上成为君子圣贤的 路,一条是向下沦为普通人、小人甚至衣冠禽兽的路。
三是运用例证法,如在论述全文中心“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时,孟 子运用“孺子”事例展开论述,使得观点浑厚大度。
孟子曰:“人 皆 有不忍人之心。先 孟子说:“每个人都有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古代
王 有 不 忍 人之心, 斯有不忍人 圣王有了怜悯体恤别人的仁心,所以才有怜悯体恤百姓
之政矣。 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 的仁政。用怜悯体恤别人的仁心,施行怜悯体恤百姓的
译:孟子说:“孔子登上了东山,便觉得鲁国小了;上了泰山,便 觉得天下小了。所以对于看过海洋的人,别的水便难以吸引他了;对于 曾在圣人之门学习过的人,别的议论也就难以吸引他了。看水有方法, 一定要看它的壮阔的波澜。太阳月亮都有光辉,一点儿缝隙都一定照 到。”
(12)孟子曰:“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尽心章句下》) 译:孟子说:“完全相信书,那就不如没有书。” (13)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尽心章句下》) 译:孟子说:“百姓最为重要,国家为次,君主为轻。”

【精选】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第5课《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知识点+课文讲解

【精选】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第5课《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知识点+课文讲解

【精选】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第5课《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基础知识点+课文讲解一、我会写豌wān(豌豆)按àn(按照、按理、按铃)舒shū(舒服、舒适、舒展)适shì(合适、适龄、适用)恐kǒng(恐龙、恐怕、恐惧)僵jiāng(僵硬、冻僵、僵持)硬yìng(坚硬、硬件、欺软怕硬)枪qiāng(手枪、枪支、激光枪)耐nài(耐心、忍耐、吃苦耐劳)探tàn(探身、探头、探望)愉yú(愉快、愉悦、欢愉)曾céng(曾经、未曾、何曾)二、我会认荚jiá(豆荚、皂荚、荚果)预yù(预定、预习、预感)揭jiē(揭露、揭发、揭晓)啪pā(啪啪、劈劈啪啪)苔tái(青苔、绿苔、苔藓)囚qiú(囚犯、死囚、囚禁)框kuàng(门框、方框、条条框框)溢yì(洋溢、溢出、才华横溢)三、多音字称chēng(称号)chèn(相称)和hé(和平)hè(恐吓)huó(和面)涨zhǎng(涨潮)zhàng(涨肚)曾zēng(姓曾)céng(曾经)四、近义词丰满——丰腴穷苦——穷困温和——温柔的确——确实爆裂——爆炸五、反义词僵硬——柔软丰满——干瘪虚弱——强健愉快——伤心六、理解词语舒适:给人以安乐舒服的感觉。

僵硬:肢体不能活动。

青苔:阴湿地方生长的绿色苔藓。

囚犯:在监狱中被囚禁的人。

预感:事先感觉到的。

揭晓:泛指把事情的结果公开出去。

盘绕:螺旋状地或圈状地缠绕在某物上。

洋溢:充分流露。

七、课文分段第一部分(1-6):写豆荚里的五粒豆期待着做点儿事情。

第二部分(7-12):写五粒豆被孩子射到了不同的地方。

第三部分(13-21):具体描写了最后那粒豆的情况。

第四部分(22-24):写五粒豆的最终的命运。

八、句子解析1.有一个豆荚,里面坐着五粒豆。

第5讲 细胞器和生物膜系统

第5讲 细胞器和生物膜系统

第1轮 生物输
解析 细胞中线粒体数量取决于该细胞的代谢水平,代谢活动越旺盛的细胞线 粒体越多;细胞核中的DNA不能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代谢旺盛的细胞核孔数目 多,有利于细胞核和细胞质的物质交换、信息交流;内质网膜可与核膜、细胞膜相 连,有利于细胞内物质的运输;绿藻所含有的色素与陆生植物所含有的色素很相 似,它们主要是吸收蓝、红光,但是分布在深水中的红藻则另有一些色素能使它在 光合作用中较有效地利用绿光。
第1轮 生物
返回导航
第二单元 细胞的基本结构与物质运输
[易错提醒] “一定”“不一定”与“一定不”的提醒 (1)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生物,不一定有叶绿体。 (2)能进行有氧呼吸的生物不一定有线粒体,但真核生物的有氧呼吸一定主要发 生在线粒体中。 (3)真核细胞光合作用一定发生于叶绿体,丙酮酸彻底氧化分解一定发生于线粒 体。 (4)一切生物,其蛋白质合成场所一定是核糖体。 (5)有中心体的细胞不一定为动物细胞,但一定不是高等植物细胞。 (6)高尔基体经囊泡分泌的物质不一定为分泌蛋白,但分泌蛋白一定经高尔基体 分泌。 (7)一定不发生于细胞器中的反应为:葡萄糖→丙酮酸。
第1轮 生物
返回导航
第二单元 细胞的基本结构与物质运输
[技法提炼] 不同类型细胞图像的识别 (1)显微结构与亚显微结构模式图的判断 是否表示出细表示出→亚显微结构模式图 胞器的结构 未表示出→显微结构模式图 (2)真、原核细胞及动、植物细胞的判断
76
24
0
菠菜叶绿体片层膜
70
30
0
第1轮 生物
返回导航
第二单元 细胞的基本结构与物质运输
(1)据表中数据分析可知,细胞膜与线粒体膜、叶绿体膜化学组成有怎样的相同 点和不同点?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5课藤野先生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课文同步讲解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5课藤野先生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课文同步讲解

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藤野先生》是鲁迅先生叙述自己在日本留学时的见闻和感受的散文,作者极尽讽刺艺术手法,表达了自己救国救民的爱国主义思想。

美丑对照
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

作者把美丽的樱花与丑陋的“清国留学生”放在特定的生活画面中。

那烂熳的樱花,如火如霞,可是花丛中却是空虚无聊、不学无术偏又附庸风雅的“清国留学生”,发上抹油,误以为“美”;但“油光可鉴”,就未必是美。

作者又以“小姑娘的发髻”这一娇美的形象设喻,让男人女性化,揶揄、嘲讽之情不言而喻。

这种鲜明的美丑对照使美者更美,美得光彩照人;使丑者更丑,丑得黯然失色,增强了文章的讽刺效果。

巧用反语
①实在标致极了。

②问问精通时事的人,答道,“那是在学跳舞。


③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这三句话中的“标致”“精通时事”“正人君子”都运用了反语。

“标致”讽刺了“清国留学生”不学无术、游手好闲,不以代表封建统治和民族压迫的辫子为耻,反以为荣的丑态。

“时事”在这里不是指国家大事,而是一些无聊的事。

作者用反语,讽刺了那些不以救国为己任,只会贪图享乐安逸的子弟。

“正人君子”讽刺了那些为军阀政客张目而自命为“正人君子”的文人。

(高三生物核心素养教案)第二单元 第5讲 细胞器与生物膜系统

(高三生物核心素养教案)第二单元 第5讲 细胞器与生物膜系统

第5讲细胞器与生物膜系统一、考纲要求:1.主要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Ⅱ)。

2.细胞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Ⅱ)。

3.实验: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

二、教学目标:1.举例说明几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2.了解分离各种细胞器的科学方法。

3.了解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区别。

4.各种生物膜在结构和功能上的联系。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几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各种生物膜在结构和功能上的联系。

细胞的生物膜系统的重要作用。

2.教学难点:几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区别。

四、课时安排:2课时四、教学过程:考点一主要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一)知识梳理:1.细胞质的组成细胞质包括细胞质基质和细胞器,前者为代谢提供场所、物质和一定的环境条件,影响细胞的形态、分裂、运动及细胞器的转运等。

2.细胞器之间的分工(1)线粒体和叶绿体的比较项目线粒体叶绿体亚显微结构图增大膜面积方式内膜向内腔折叠形成嵴由囊状结构的薄膜堆叠形成基粒生理功能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完成有氧呼吸的第二、三阶段光合作用的场所,完成光合作用的全过程酶的种类和分布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分布于内膜和基质中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分布于类囊体薄膜和基质中相同点①均具有双层膜;②都含有少量DNA,是半自主性细胞器;③都能产生ATP,与能量转换有关(2)其他细胞器的功能分析内质网蛋白质合成和加工、脂质合成的“车间”高尔基体蛋白质加工、分类和包装的“车间”及“发送站”溶酶体“消化车间”、“酶仓库”,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液泡调节植物细胞内的环境,使细胞保持坚挺核糖体蛋白质的合成场所中心体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知识拓展(1)线粒体、叶绿体中含有DNA、RNA和核糖体,能独立地进行基因表达合成部分蛋白质,但其绝大多数蛋白质是由核基因编码,在细胞质核糖体上合成后转移至线粒体或叶绿体内。

因此二者被称为半自主性细胞器。

(2)真核细胞中的核糖体有两类:附着核糖体主要合成分泌蛋白(如抗体等);游离核糖体主要合成细胞自身所需要的蛋白质。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琥珀》第二课时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琥珀》第二课时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琥珀》第二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课文中的琥珀故事,理解琥珀的由来。

–掌握词语“透明”、“黯淡”、“晨曦”、“赞叹”的含义。

–读通课文,感悟琥珀的美丽和情感。

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感。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理解文学作品的美。

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欣赏并学会珍惜琥珀这样的美好事物。

–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敬畏之心,培养学生的细心和耐心。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掌握生词和难点词语的含义。

–阅读课文并能理解琥珀故事。

2.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琥珀的含义和象征意义。

–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想象琥珀的样子和故事情节。

三、教学过程1.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5分钟)老师可以通过展示琥珀的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了解琥珀的外观和特点,引起学生的兴趣。

2. 学习课文,理解故事(15分钟)•具体讲解琥珀的故事情节,帮助学生理解。

•解释生词和难点词语的含义,让学生掌握。

•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感受其中的情感。

3. 分组讨论,展示想象(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琥珀的神秘之处,并展示自己的想象成果。

•老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描写来展示琥珀的美丽和魅力。

4. 课堂练习,巩固知识(10分钟)•布置生词造句、画出琥珀的形象等任务,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老师可以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鼓励学生发言和展示成果。

5. 课堂小结,激励学生(5分钟)•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肯定和鼓励,激励学生对琥珀有更深的理解和感受。

•提出下节课的预习内容,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理解琥珀的故事,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对美的感知能力。

在教学中,学生的参与度较高,但还需加强对难点词语的讲解和引导学生运用这些词语进行表达。

下节课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语感培养和阅读能力的提升,增加一些相关的拓展活动,以便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琥珀这一美好事物。

第二单元第5讲:古希腊的民主政治

第二单元第5讲:古希腊的民主政治

海岸曲 折 港湾众多
耕地缺乏 土地贫瘠
雅典 斯巴达 在群山与大海之间,古希腊人 该选择一种怎样的生存和发展方 式呢?
连绵不绝山岭沟 壑将群上分割成 小块
找不到肥沃的大 河流域和开阔平 原
走向大海 发展工商业,进行海 外贸易和海外殖民
地域的扩大不仅解决了土地问题,而且促进了古希腊 各地的商品生产和海外贸易,使古希腊人打开了眼界,从 东方吸收字母文字、建筑、雕刻、冶金、铸币等先进文化 成果,为创造自己的独特文明奠定了牢固基础。
四百人会议 (常设机构) 职位高低由财产多寡决定
经济
废除债务奴隶 制 公民分为四等 级 公民大会
政治
(最高权力机 构)
全体公民皆可参与 陪审法庭
(最高司法机 构)
从公民中抽签选举法官
3.1梭伦改革·奠基3.1.3作用、影响、意义
废除债务奴隶制:确立了个人自由不容侵犯的 公民权利; 陪审法庭:审判员从所有公民中抽签产生,平 民因此成为司法的主人; 确立新选举法,特别是抽签选举和差额选举公 职的做法,体现了机会均等、公开、公平的民 主原则; 按财产多少划分公民的等级:打破了贵族制强 调出身的世袭原则。
4
答案提示:(1)地位:雅典公民是城邦政治生活的核心力量, 在城邦中具有平等的政治权利,在国家的政治生活中,公民能够当 家作主。(2)优势:主权在全体公民手中,无论贫富均享有同等 的法律地位。因此,公民的政治使命感很强,愿意为自己的城邦贡 献个人才智和力量。
岳麓版: 在古代君主专制盛行的情况下,雅典民主为人类提供了一种 集体管理的新形式,创造出法治基础上的差额选举制、任期制、 议会制、比例代表制等民主的运作方式。这一伟大创举为后世民 主政治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 民主有利于正确决策。多数人比一个人拥有更多的信息和智 慧,一项政策通过多数人的认真讨论,往往会更加符合实际需要, 更为周全。 民主有利于修正错误。虽然多数人也会犯错误,真理有时在 少数人手里,但多数人自我调解的功能一般比君主个人相对有效。 民主有利于监督政府为公民服务。公职人员由多数人选举产 生,而非君主任命,使公职人员对社会负责,并使其处于群众的 监督之下,减少了以权谋私的可能性。 民主有利于促进文化广泛深入发展。(为什么?)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守株待兔》教学课件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守株待兔》教学课件

期 - 月= 其 耒 + 井= 耕
字词听写
第二课时
齐读课文,读完说一说故事大 意。思考:兔子为什么而死?
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撞树折颈而死
跑得快
撞到树上
所以死了
合作交流
一只兔子撞到树上,这事儿 是不是天天有呢?种田人对这件 事是怎么想、怎么做的?
兔子,兔
子,快来吧。
我因等释着你其呢!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B. 跑 树桩
2. 而身. 为. 宋国笑(A )
A. 自己 被
B. 身体 为了
五、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括号里。 1. 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C ) A. 宋人/有耕者 B. 因/释其耒/而守株 C. 兔/走触株
2. “田中有株”中的“株”可用( A )项的图来表示。
3. 下面关于“冀复得兔”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 “冀”的意思是希望,“复”的意思是再次。 B. 这句话的意思是希望再次得到兔子。 C. 这句话写的是宋国人捡到兔子后的动作。
请写下来,并写出句意。 原文:__因__释__其__耒__而__守__株__,__冀__复__得__兔__。__ 句意:_于__是__,__(_农__夫__)_放__下__他__的__农__具__,___
_守__在__树__桩__旁__,__希__望__再__次__得__到__兔__子__。
5. 想象过程,补充人物心理。 (1)获得兔子时,宋人心里想:_________不__费__吹 灰_之__力__就__能__获__得__兔__子__,__我__还__种__什__么__庄__稼__呢__?_ (2)守着树桩时,宋人心里想:____兔__子__呀__,__ 快__来__吧__,__多__来__几__只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单元 第5课时 平方千米的认识(课件)数学五年级上册(苏教版)

第二单元 第5课时 平方千米的认识(课件)数学五年级上册(苏教版)

小试牛刀
3.填一填。 6公顷=( 60000 )平方米 70000平方米=( 7 )公顷 4平方千米=( 4000000 )平方米=( 400 )公顷 800公顷=( 8000000 )平方米=( 8 )平方千米
小试牛刀4.ຫໍສະໝຸດ 上面四个省的地图是从同一幅中国地图上描下来的。其中, 江苏省的实际面积大约是10万平方千米。你能估计其他几个省 的实际面积吗?查找资料,看看你估计的怎么样?
略。
04 课堂小结
归纳总结:
平方千米的认识: 测量或计量大面积的土地,通常用平方千米作单位。平方千
米可以写成km²。边长1000米的正方形土地,面积是1平方千米。 平方千米和平方米之间的进率是1000000,平方千米和公顷之间 的进率是100。即:1平方千米=1000000平方米=100公顷。
典题精讲
3.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8平方千米=( 800 )公顷 500公顷=( 5 )平方千米 6平方千米=( 600 )公顷=( 6000000 )平方米 4000000 m2=( 400 )hm2=( 4 )km2
易错提醒
在()里填“>”“<”或“=”。 4公顷(>)3900平方米 23平方千米(>) 200公顷 400平方米(<) 4公顷 700公顷(= ) 7平方千米 3公顷50平方米(>) 350平方米 650公顷(< ) 65平方千米
2.一架直升飞机在一片梯形松树林 (如右图)的上空喷洒药水。这片 松树林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千米?是 多少公顷?
(4+2)×2÷2=6(km2)
6平方千米=600公顷 答:这片松树林的面积是6平方千米,是600公顷。
典题精讲
2.填空。 (1)测量或计量大面积的土地,通常用( 平方千米 )作单位。用字母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5课《搭石》第2课时教案(集体备课)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5课《搭石》第2课时教案(集体备课)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5课《搭石》第2课时教案(集体备课)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领会课文的主题。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引导学生通过课文感悟生活。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古代智慧和勤劳劳动的尊重,培养学生对民间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导读,课文教学,课文赏析。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寓意,提炼课文的主题。

三、教学过程1. 情景导入•利用图片或道具预习课文内容,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

2. 复习巩固•复习上节课学过的知识点,回顾生字词。

•通过口语练习、游戏等方式复习学生前面所学内容。

3. 新课呈现•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课文的整体氛围。

•解释生字词和句子,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4. 梳理课文•导读课文结构,理清主线和分支,帮助学生把握文章脉络。

5. 课文解析•分段讲解课文,引导学生理解每个段落的含义。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中描绘的场景和人物。

6. 课文赏析•分析课文中蕴含的道理和文化内涵,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情感和价值,发表个人见解和感想。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应的阅读作业,要求学生通过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并思考问题。

•引导学生撰写读后感或个人心得体会,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四、板书设计•《搭石》•生字词•课文主题•感悟智慧五、教学反思•分析学生的反应和表现,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根据学生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总结教学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为下节课的教学提供参考。

以上为《搭石》第2课时的教学教案,希望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能够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激发学生对古代民间智慧和劳动的尊重与热爱。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5课:简易木材加工我能行 新课课件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5课:简易木材加工我能行 新课课件

课堂小结
安全注意
创意设计
团队合作
课堂小结
安全注意
强调安全意识,学会正确使用加工工具,戴好安全帽和手套, 避免意外伤害的发生。
课堂小结
创意设计
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设计和制作简易木制品,如木盒、木椅 和木桌等,锻炼动手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课堂小结
团队合作
强调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学生可以分工合作,在加工木材的过 程中互相帮助和支持,共同完成作品。
课堂小结
PART · 3
课堂小结
加工工具
木材选择
加工技巧
课堂小结
加工工具
学会使用锯子、锤子和刨子等基本的木材加工工具,掌握正确 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课堂小结
木材选择
学会根据不同的需求选择合适的木材,了解木材的特性和用途, 如硬度、耐久性和防腐性等。
课堂小结
加工技巧
学会进行基本的木材加工,如锯木、削木和打孔等,掌握正确 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学习目标
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简易木材加工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例如木 材尺寸不准确、锯割不平整等。学生需要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实 践,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进。通过培 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将提高自己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目标
培养对木材加工的兴 趣和热爱
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掌握简易木材加工中的安全知识
学生将学习到简易木材加工中的安全知识,包括如何正确使用 锯子、锉刀等工具,如何保护自己的手指和眼睛等。学生将了 解到安全是加工木材的首要原则,学会遵守安全规则,避免意 外事故的发生。
学习目标
培养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通过简易木材加工的实际操作,学生将培养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学生将亲自动手进行木材的测量、锯割和打磨,锻炼手眼协调 能力和操作技巧。同时,学生将有机会设计和制作自己的木制 品,发挥创造力,培养创新思维和动手实践能力。

2024-2025学年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配套课件第二单元第5课大学之道

2024-2025学年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配套课件第二单元第5课大学之道

高中语文 选择性必修上册 第二单元 第5课 大学之道
大学的宗旨在于彰明美德,在于亲近爱抚民众,在于达到道德修养的 最高境界。知道要达到的“至善”境界,则志向坚定不移;志向坚定才能 够心不妄动,心不妄动才能够性情安和,性情安和才能够思虑精详,思虑 精详才能够处事合宜。万物都有本有末,凡事都有始有终,知道事物的先 后次序,那就接近大学的宗旨了。
高中语文 选择性必修上册 第二单元 第5课 大学之道
课文探究
大学之道(1),在明明德(2),在亲民(3),在止于至善(4) 。知止而后有 定(5) ,定而后能静(6),静而后能安(7),安而后能虑(8),虑而后能得 (9)。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1)大学之道:指穷理、正心、修身、治人的根本原则。(2)明明德:彰明美德。前一 个“明”作动词,彰明。 明德,美好的德行。(3)亲民:亲近爱抚民众。一说 “亲”当 作 “新”,“新民” 即使天下人去旧立新,去恶向善。(4)止于至善:达到道德修养的 最高境界。(5)知止而后有定:知道要达到的“至善”境界,则志向坚定不移。(6)静: 心不妄动。(7)安:性情安和。(8)虑:思虑精详。(9)得:处事合宜。
作者作品
《礼记》是“十三经”之一,与《周礼》《仪礼》合称为“三礼”,儒家经典著作 之一。《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又是一部重要的仁义道德教科书, 是孔子以后战国至秦汉之间儒家的作品,全书保存了先秦时代的重要史料。《礼记》按 照所述内容分为四类:记礼节条文,阐述《周礼》的意义,解释《仪礼》之专篇,专记 某项制度和政令。
高中语文 选择性必修上册 第二单元 第5课 大学之道
“大学”是相对于“小学”而言 的。“大学”是使人能够完善道德、 治国安邦的学问,“小学”是讲“详 训诂,明句读”的学问。

【2025高中历史教案】第二单元 第5讲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2025高中历史教案】第二单元 第5讲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第5讲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士族制度形成的原因及特点;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得以开发的原因、影响;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影响;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民族交融的途径、表现)课程标准 命题点考题取样 核心素养解读 通过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迭的历史脉络,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交融和区域开发的新成就。

三国时期的政治统治2021福建T3; 2021河北T3 1.立足时空观念,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和北方少数民族的内迁。

2.从史料实证的角度认识江南地区经济的发展成就。

3.结合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和影响,从历史解释的角度认识民族交融在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中的意义。

东晋时期的士 族门阀政治 2023广东T3 江南地区的开发 与经济发展 2022北京T2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交融 2023湖南T3; 2022广东T20; 2022海南T3; 2020北京T2命题分析预测 1.分析:本讲知识在高考中的考查频率为中等,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更迭、经济发展、民族交融是高考基本考查点,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均有考查。

2.预测:要重点关注士族专权对政权的重要影响,北民南迁对区域开发的推动作用,以及北魏孝文帝改革对民族交融的推动作用。

知识点一 三国与两晋1.三国鼎立(220—280年)魏 220年,[1] 曹丕 称帝,定都洛阳,国号魏。

蜀221年,刘备称帝,定都成都,国号汉,史称[2]蜀汉。

吴229年,孙权称帝,定都建业,国号吴。

三国鼎立局面形成。

2.西晋的统治(266—316年)建立266年,[3]司马炎代魏称帝,国号晋,史称西晋。

统一280年,西晋灭吴,完成统一。

灭亡316年,西晋被内迁[4]匈奴贵族所灭。

知识点二东晋与南朝(317—589年)1.政权更迭:317年,[5]司马睿在[6]建康重建晋朝,史称东晋。

420年,刘裕夺取皇位,改国号宋。

最新统编人教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5课《七律长征》精讲课件

最新统编人教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5课《七律长征》精讲课件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不怕困难,不可阻止。
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 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
【简析】首联开门见山赞美了红军不怕困 难,勇敢顽强的革命精神,这是全篇的中 心思想,也是全诗的艺术基调。
明诗意
新知讲解
看图读古诗知今译
大庾岭,骑田岭,都庞岭, 萌渚岭,越城岭,横亘在江 西、湖南、两广交界处。
新知讲解
古诗今译:
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 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五岭山脉绵延不绝, 可在红军眼里不过像翻腾着的细小波浪;乌蒙山 高大雄伟,在红军眼里也不过像在脚下滚过的泥 丸。金沙江浊浪滔天,湍急的流水拍击着高耸的 山崖,给人以温暖的感觉。大渡河上的泸定桥横 跨东西两岸,那晃动着凌空高悬的根根铁索,寒 意阵阵。更加令人欣喜的是千里岷山,皑皑白雪, 红军翻越过去以后人人心情开朗,个个笑逐颜开。
明诗意
课堂总结
析古诗
这首记叙二万五千里长征这一震惊 全球的历史事件的革命史诗。它不仅以 精炼之笔高度地概括了红军夺关杀敌的 战斗历程,而且用革命的激情艺术地、 形象地表现了红军战士不屈不挠、英勇 顽强的大无畏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明诗意
新知讲解
看图读古诗知今译
位于四川、甘肃 两省交界处。
这里指红军队伍。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都笑逐颜开。
更加令人欣喜的是千里岷山,皑皑白 雪,红军翻越过去以后人人心情开朗,个 个笑逐颜开。
【简析】尾联是对首联的回应。开端首言 “不怕”,结尾巧压“更喜”,强化了主 题,升华了诗旨。
明诗意
部编六年级上
第二单元
5、七律 长征
新知讲解
七律 长征

复习课件:第5讲_西方的文官制度

复习课件:第5讲_西方的文官制度

(2022辽宁高考·15)20世纪初,英国建立文官分类管理制度,采用品位分类的办法。品 即官阶,代表等级、地位和报酬;位即职位,代表权力、职资和任务。官阶不随职位变
D 动而改变。这反映了( )
A.贵族传统的延续 B.官员地位的降低 C.党派干预的加强 D.政府职能的扩大
品位分类法是公务制度中与职位分类相对应的分类法,有利于发挥学历高、资历高的 人的积极性,有利于人才流动和能力提高,分类简单便于管理,但容易形成官本们思 想。20世纪初英国实行品位分类制度,是两次工业革命后,政府职能扩大、政府事务 繁杂的结果,强调“官阶不随职位变动而改变”有利于公务员顺应政府事务职能变化 需求灵活调整,而不增加报酬等方面调整的成本。
度渊源关 度的特点
T15 角度分析西方近代文官制度产生的原因。
2.立足时空观念把握西方文官制度的演变历
பைடு நூலகம்
系,知道西
程,从史料实证角度理解其特点,运用唯物史
方近代文官 西方文官制
观辩证认识西方文官制度对西方民主政治发展
制度的特 度的影响
的影响。
点。
1.分析:本讲内容在高考中考查较少,2022年辽宁卷第15题考查了西 方文官制度的特点。 命题分析预 测 2.预测:西方文官制度建立的背景、过程、内容以及影响可能为基本 考查点,还应多关注西方文官制度建立与工业革命的关系,西方文官制 度的特点和弊端。
官 西方文官制度的建立 扩展:1883年,美国;二战后,法国、德国、日本等

特点:公平考试,择优录用;政治中立,服从领导;职务常任,论功晋升

西方文官制度
规范了西方国家行政部门事务官的选用和管理,实行了政治和管
的特点和影响
积极性 理分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传统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4.从土地所有制的角度看:实行以地主所有制为主导的封建土地私有制。
5.从国家对农业生产的干预情况看:一方面国家集中大量人力、物力修
建水利工程,为农业生产的发展提供保障;另一方面国家在农业上征收
的赋税成为政府财政的主要来源;此外在赈灾、救灾方面,国家也发挥
5.经营方式
(1)集体劳作:商周时期,土地归 国家 所有,在田间集体耕作。
(2)个体农耕(小农经济)
①原因:铁农具出现和牛耕推广,封建土地私有制 确立。
②特点:以 一家一户 为单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③地位: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
易错提醒 “自然经济”与“小农经济”的区别
(1)小农经济属于自然经济,小农经济强调以农业生产为主、以家庭为
答案 解析
宋 16 8
明 2 17
清 1 49
A.理学的影响力不断扩大
B.经济发展促进文化兴盛
C.中原地区经济急剧衰退
D.政治重心南移趋势明显
1 2 3 4 5
4.(2015· 天津文综,1)“其制两柄上弯,高可三尺……其所盛种粒,各下
通足窍,仍旁挟两辕,可容一牛,用一人牵,傍一人执耧,且行且摇,
了重要作用。
研练真题
明确考向
明考情
全国卷5年考题统计
2012年 T24,汉代政府政策对经济的影响(抑制豪强兼并土地)
2013年 卷ⅡT25,宋代“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 2014年 (卷Ⅰ)T40,小农经济对古代科技文化的影响
(卷Ⅰ)T24,小农经济的形成
2015年 (卷Ⅰ)T26,宋代东南沿海经济的发展
“宗庙之牺”是指用以祭祀的 牛;“为畎亩之勤”意为用作 耕地的动力。说明当时已经用 牛耕地。
史料二
战国时《吕氏春秋》总结了利用土地的十大问题,内容涉及
整地、用地、改土、耕作、保墒、除草、通风、生长、健壮、高产等
方面,一一形成较为深刻的技术认识。
说明农业技术非常细致,具有 精耕细作的特点
——李群《农业科技史》
②历代封建王朝后期,随着统治的腐败,每遇灾荒瘟疫,小农经济都面临着 破产的危险。
主题三 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1.从经济结构的角度看:我国古代农业经济以种植业为主,以家畜饲养
业为辅。
2.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看:使用牛耕、改良生产工具、改进生产技术,
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方式日益完善。
3.从生产方式的角度看:以家庭为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
古代史
第二单元
古代中国的经济
时空坐标
农业
时空坐标
手工业
时空坐标
商业
时空坐标
经济 政策
单元概览 内容 古代中国以农立国,农耕文明长期居于世界先进水平,以小农户个
农业 体经营为主的小农经济是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中国古
代文明的经济基础 手 工 古代中国纺织业、陶瓷业和冶铸业生产长期领先世界,产品享誉海 内外。在自然经济时代,官营、家庭和私营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并
男耕女织,终岁勤劳,常见农民自顶至踵所用衣、袜、鞋、带皆由自力
史料体现了小农经济 的经营形态:男耕女 织、自给自足。也说 明了其自身的脆弱性。
史料二
官员引导、改进技术及政 (王景) 迁庐江太守。先是百姓不知牛耕,致地力有余而食常不
府在天灾时减赋赈灾,都 足。郡界有楚相孙叔敖所起芍陂稻田。景乃驱率吏民,修起芜废,教用 体现了政府对农业生产的 重视和干预。 犁耕,由是垦辟倍多,境内丰给。
种乃自下。”这段话描述的农具是 答案
解析
1
2
3
4
5
5.(2015· 四川文综,13,节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见下图
材料二
明朝后期,玉米、番薯等美洲粮食作物通过多种途径传入中国,
逐渐得到推广。番薯“亩可得数千斤,胜五谷几倍”,玉米“种一收千,
练真题 1.(2015· 课标全国卷Ⅰ,24)《吕氏春秋· 上农》在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
张地说,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
能养活五口人。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
A.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
答案
解析
B.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C.导致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
D.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
垄作法及代田法示意图 (3)魏晋南北朝:北方旱地 耕耙耱 技术形成,南方水田也采用耕耙技术,
我国农业耕作技术成熟定型。 3.耕作制度 耕耙耱示意图
第一年
垄作法
代 田 两汉以一年一熟为主。宋朝以后,江南形成 稻麦轮作 的一年两熟制,有 第二年 法
些地方形成一年三熟制。

耙、耱
4.水利灌溉
农业经营方式变化的决 (1)水利工程:战国时期的 都江堰 ,汉朝漕渠、白渠和龙首渠等。 定因素是生产力的发展 筒车 ,宋朝出现水力高转筒车, 水平,另外土地制度也 (2)灌溉工具:曹魏时改制翻车,唐朝创制 发挥了重要影响。 明清时期出现 风力水车 。
是岁,牛疫。京师及三州大旱,诏勿收兖、豫、徐州田租、刍稿 ( 汉代
的一种税收),其以见谷赈给贫人。
农民生产极易受自然灾害 的冲击。
——摘自《后汉书》卷七十六、卷三
史料运用
根据以上史料总结影响小农经济发展的因素。
答案
有利因素:政府重视,官员的动员、引导;不利因素:自身具有脆弱
性,受自然条件制约。
史论归纳 1.小农经济的特点
础,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经不断完善而为后世所沿用。
(2)耕作技术进步:耕作方法、田间管理系统完善,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提高土地利用率,是精耕细作技术体系的总目标。
(3)改善农业环境:重视农田灌溉,改善土壤环境,使农业收成不再完全
取决于天气。
主题二 小农经济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史料实证
史料一 织成者。
(20世纪初)所食者率皆本地所树之粟,所衣者率皆本地所出之棉, ——民国河北《元氏县志》
(3)抑制兼并:北魏到唐前期,政府实行 均田制 ;明朝按人丁和田亩多
寡收税。
(4)后果:起到鼓励农民垦荒的作用,但不能真正阻止土地兼并。
教材断点补遗
(1)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①中原人口的南迁,不仅为南方地区补充了大量劳动力,也带来了较
为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
②南方社会环境相对稳定。
1
2
3
4
5
2.(2015· 课标全国卷 Ⅱ , 26) 唐宋时期,江南经济迅猛发展,南宋时全
国经济重心已移至江南。促成这一转变的主要动力之一是
A.坊市制度瓦解 B.土地集中加剧
答案
解析
C.农业技术进步
D.海外贸易拓展
1
2
3
4
5
3.(2015· 课标全国卷Ⅰ,27)下表为河南、江苏两地科举考试状元人数表 唐 河南 江苏 此表呈现的变化反映了 15 7
第5讲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内容索引
排查基础
自主落实
有序识记 夯实基础知识
细讲重点
研练真题 课时作业
深度剖析
明确考向 规范训练
理解重点 培养史证意识
明确考向 探究命题规律 试题仿真 提升解题能力
排查基础
自主落实
一、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 1.耕作方式 (1)刀耕火种:原始社会使用石刀、石斧、石犁,依土地肥力变化而迁徙。 (2) 石器锄耕:商周出现青铜 农具,但很少使用,主要工具仍是木制的 耒耜 和石锄、石犁。 _____ (3)铁犁牛耕 ①春秋战国:铁农具和 牛耕 出现并推广。 曲辕犁 ②两汉:西汉赵过发明 耦犁 ,东汉推广到珠江流域。 ③隋唐:江东出现曲辕犁 ,安装了犁评,犁耕技术日渐完善。
史料三
图示显示关中地区 水利工程非常密集, 说明当时水利工程 非常发达。
汉代关中地区水利工程
史料四
《尚书· 禹贡》据称是夏朝的古文献,这一先秦文献将当时认
识到的黄河与长江流域分为九个大的区域即“九州”,该文献根据适
合农业与否,将各地土壤分为上上至下下九个等级,称以渭河平原为
中心的雍州“厥土惟黄壤,厥田惟上上。”
集体耕作
男耕 女织
二、土地制度的演变 1.原始社会:土地属于 氏族公社 所有。
2.夏商西周:井田制,一切土地属于国家,是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
3.封建社会:封建土地所有制。
原始社会的土地属于氏族公社 (1)确立:春秋时期的 初税亩 实际上承认了土地私有的合法性;战国时 所公有;井田制的所谓“国有” 期的变法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并非公有,而是“天下”土地 都属于周王所有。 (2)问题:土地兼并和集中无法从根本上解决。
③南方自然条件优越,蕴藏着发展农耕经济的巨大潜力。
(2)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得到初步开发;中唐
以后,南北经济总量基本持平;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细讲重点
深度剖析
主题一
中国古代耕作方式的发展演变
史料实证
史料一 夫范、中行氏……将耕于齐,①宗庙之牺为畎亩之勤。
——《国语· 晋语》
(1)分散性: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
(2)封闭性: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市场交换少。
(3)落后性:注重精耕细作,但容易催生满足的社会心态和民族性格。
(4)脆弱性:由于天灾人祸的影响,小农很容易破产。
(5)保守性:相对简单的生产工具,长期不变的生产技术和容易满足的社
会心理状态。
2.影响小农经济成长的因素
生产单位,是我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但不是唯一模式。
(2)小农经济在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都存在。自然
经济产生于原始社会,其生产不以交换为目的,是相对于商品经济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