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课时训练题: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最新学习文档
2017--2018学年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课时作业: 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一、选择题:(共20题,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王国维认为"周人嫡庶之制,本为天子、诸侯继统法而设,复以此制通之大夫以下,则不为君统而为宗统,于是宗法生焉。
"以下选项最符合材料的观点是( )A. 周人的大宗、小宗体制B. 嫡庶制是宗法制产生的根源C. 形成"天子-诸侯-卿大夫"宗法等级D. 周人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础2、由于文化差异,英语中有些词语所表达的意义在汉语中尚无确切的对应词来表达。
有学者认为,将country、nation、state与“国家”对译,其实内涵差距很大。
三个英语单词与“国家”相比,缺少的主要内涵是()A. 民族B. 家乡C. 政权D. 家庭3、汉语中,对父亲的兄、弟有伯、叔等不同的称谓。
这与英语中将自己父母的兄、弟统称为“uncle”的完全不同。
可见,这些汉语称谓语体现出()A. 明亲疏的家族追求B. 辨等级的阶级理论C. 重家庭的人伦观念D. 别长幼的宗法意识4、它“并不是什么神秘的东西,而是中国早期阶级社会中政权结构的一种表现形式,一种由部落联盟转变而来的‘联邦’或‘邦联’式的松散的国家结构形式。
”这材料中所提到的政权结构的表现形式是指()A. 宗法制B. 分封制C. 郡县制D. 中央集权制5、据记载,西周初期分封诸侯后,大部分诸侯经历了平定当地部族的反抗并重新建“国”的过程。
这说明分封制初期()A.形成了家国同构格局B.具有开疆拓土的作用C.加剧了诸侯间的争夺D.树立了周天子的权威6、古代的每个民族都喜欢“谈天说地”,而西方人喜欢说“天上”,中国人更喜欢说“天下”,甚至认为,“凡我族类,其心必同”,可以共“天下一家”;“非我族类,其心必异”,那就不是一个“天下”,而是“不共戴天”。
这说明占代中国的“天下”A. 和近代“国家”概念基本相同B. 严格按照民族区域进行划分C. 其区分标准主要是“文化认同”D. 专指汉民族所在的中原地区7、《中国人史纲》中说:“封建制度最重要的问题就是权力的继承……但父亲遗留下来的如果是一个不能均分的宝座,或是一个不能均分的世袭爵位,只能由一个儿子继承时,问题就发生了。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
课时作业1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商朝晚期的殷墟甲骨卜辞表明,不论同一代兄弟有几人为王,只有其中有子继位为王的一位最受后世的尊敬。
”由此可以推断出商朝晚期( A )A.宗法世系观念已大大加强B.王位由嫡长子继承已成定制C.统治阶级的内部矛盾尖锐D.王位世袭制度已经趋于衰落解析:根据“商朝晚期”“其中有子继位为王的一位最受后世的尊敬”说明宗法世系观念大大加强,故A项正确。
2.周武王灭商后,追封先贤遗民,封舜的后裔于陈(地名,今某某淮阳),其后子孙均以陈为姓。
这表明“陈”姓源于( C )A.出生居住地 B.古代的官职C.周朝分封制D.父祖辈的字解析:周武王“封舜的后裔于陈,其后子孙均以陈为姓”,这说明陈姓源于西周的分封制,故C项正确;“陈”不是陈姓出生居住地,故A项错误;“陈”也不是古代的官职,故B项错误;“陈”不是父祖辈的字,故D项错误。
3.西周初年兼并无数,封建制度遂发生大变革。
分封同宗以树屏藩,授土勋旧以拓疆域。
材料表明“封建制度”( C )A.有助于消除地方与中央的矛盾B.推动了西周政治文化的传播C.是西周稳固统治的重要途径D.加速了“大一统”局面的形成解析:本题考查分封制。
“西周初年”,在分封制下,周天子具有至尊权威,国家政权也逐渐由松散趋向严密,但不能消除地方与中央的矛盾,随着诸侯国势力的日益壮大,到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故A项错误;材料中“以树屏藩”“以拓疆域”,未涉及文化的传播,故B项错误;西周通过分封制,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与材料中“以树屏藩”“以拓疆域”相符,故C项正确;受封的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与材料中“西周初年”不符,“大一统”局面的形成需到秦某某央集权确立,故D项错误。
4.西周夷王在位时,诸侯多不来朝,并且互相攻伐。
这种现象反映出的实质问题是( C )A.分封制彻底崩溃B.宗法制彻底瓦解C.周王室趋于衰微D.礼制已不复存在解析:诸侯不朝见天子,相互攻伐不断,反映出周王室的衰微,而此时分封制、宗法制和礼乐制度依然存在,因此,A、B、D三项说法错误,C项符合题目要求。
历史人教版必修1练习: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Word版含解析
[高中历史]绪论:许多同学头疼历史,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历史需要大量的记忆。
的确如此,学好历史的基础就是记忆。
人的智力系统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等等。
其中,记忆力是基础,思维力是核心。
法国著名思想家伏尔泰曾经说过:“人如果没有记忆力,就无法联想和发明创造。
”日本记忆学家高木重郎认为:“记忆力是效率的别名……是发展创造性的基础。
”记忆的东西越多,观察就越敏捷,思维推理就越缜密,判断就越准确,就越富有创造力。
因此,发展记忆力是和发展其他智力因素相辅相成的,是发展智力的基础和纽带。
对于历史学科的记忆来说,有以下一些具体的方法:(1) 顺序记忆法:按照事件本身的发展的顺序依次记忆。
(2) 特征记忆法:对于内容相似的知识,通过细致地观察和全面地比较后,找出所要记忆内容中特别容易记住的特征。
(3) 规律记忆法:在学习过程中,寻找具有规律性的东西加以记忆。
(4) 隔年记忆法:将发生时间具有某种特定规律的历史事件放在一起,加以记忆。
(5) 重复记忆法:通过反复阅读来巩固记忆。
(6) 回忆记忆法:将学过的内容,经常地、及时地尝试回忆,在回忆过程中加强记忆。
(7) 谐音记忆法:将要记的东西,变成读音相同或相近的词、词组、短语或杜撰的句子,使之便于记忆。
(8) 形象记忆法:对于较抽象的内容,可用图、表等形象地描绘出来。
(9) 讨论记忆法:在学习过程中有不够理解的地方,不妨先按照自己的意见与同学讨论,在讨论就比较容易记住。
(10)口诀记忆法:将记忆内容编写成口诀或歌谣,是一种变枯燥为趣味的记忆方法。
(11)词头记忆法:将要记忆材料的词头连成句子。
(12)练习记忆法:一些可以通过动手来记忆的内容可以自己亲自练习、检测、实验,增强记忆效果。
(13)联想记忆法:利用联想是促进记忆的有效方法之一。
(14)多种感官参与记忆法:多种感觉器官参与记忆活动,可大大提高记忆的水平。
(15)信息压缩记忆法:先记住大体轮廓,然后逐渐记住每一细节,由粗到细进行记忆。
2021-2022学年新课标版历史必修1(课时作业)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Word版含答案
课时作业1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一、选择题1.《礼记·礼运》把禹作为“天下为家”的小康之世的开端,以区分于禹以前“天下为公”的大同之世,其主要依据应是( )A.禹死后启继位B.建立武装C.设置官职 D.制定刑法解析:由材料中提到的“天下为家”取代“天下为公”,说明消灭了私有制,禹死后启继承王位是对“天下为公”的破坏。
答案:A2.周代分封制“使原来各部族之间相对公平的松散的盟友关系,变成了上下依属的紧密的封建关系”。
这说明分封制( )A.巩固了各部族间的联盟B.加强了周王室的统治C.以宗法血缘关系为纽带D.开创了等级社会秩序解析:据材料“使原来各部族之间相对公平的松散的盟友关系”可知,实行分封制以前才是由众多血缘部族邦国形成的联盟制,故A项错误;抓住材料“变成了上下依属的紧密的封建关系”可知,等级森严的分封制使各封国与周王室的政治臣属关系更加明确,从而加强了周王室的统治,故B项正确;以宗法血缘关系为纽带在材料无体现,故C项错误;夏商周本身就是奴隶制等级社会,不是从周代分封制开创的,故D项错误。
答案:B3.“周之宗盟,异姓为后”,即周的宗盟,除了同姓之外还有异姓,异姓列在同姓之后,异姓纳入周的宗盟( )A.有利于中心集权的建立B.破坏了分封制的原则C.严峻冲击姬姓诸侯地位财产D.拱卫了周王室的统治解析:依据所学学问可知中心集权制度建立于秦朝,不是“周”的制度,故A项错误;依据所学学问可知分封制的原则就是一切都要听从天子的号令,周的宗盟里的异姓要听从天子的号令,并没有破坏分封制的原则,故B项错误;依据材料“异姓列在同姓之后”得出并没有冲击姬姓诸侯地位财产,故C项错误;同姓和异姓诸侯都听从周王命令,拱卫了周王室的统治,故D项正确。
答案:D4.《三字经》写道:“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期。
”这里强调的是( )A.周国力强盛,伐封建国B.周的政治文化与夏商有惊人的继承性C.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日益完善D.周的政治文化有惊人的稳定性和连续性解析:题干材料的意思是西周的建立,但更多的是强调周朝的历史长,故A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周朝的历史长期,材料虽然涉武王伐纣,但没有涉及周朝的政治文化与夏商政治文化的关系,故B项错误;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日益完善是周朝统治长期的重要缘由与材料强调“周武王,始诛封,八百载,最长期”不符,故C项错误;周的政治文化有惊人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与材料“八百载,最长期”相符,故D项正确。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课时作业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课时作业1.学者姚大中在其著作《黄河文明之光》中指出:“周文化对中国域内人类活动秩序最早设定统规则与制度化成功……中国文化的正统便以周文化为深厚根基。
”下列表述属于周朝政治文化范畴的是①殷民七族封于殷②别黑白而定一尊③立嫡以长不以贤④凡周之土,不(丕)显亦世A.①②③B. ①②④C. ③④D. ②③④2.费孝通先生曾将中国古代的某一制度描述为“差序格局”,即“以己为中心,按照……有差等的次序形成的关系网络”。
这种差序格局的结构方式普遍存在于中国传统社会之中。
其中,父子、兄弟关系是最基本的层次,是“差序格局”的模板,其他各个层次都从这里获得其构造原则,如同乡关系、师徒关系、君臣关系等。
据此可知,“差序格局”A.产生于儒家三纲五常思想B.可能阻滞社会结构的更新C.使先秦血缘政治得以延续D.成为社会等级的表现形式3.学者在评价某制度时指出:“它在先秦时期特别是在西周时期,形成了较为普遍的‘天下共主’的理念,魏晋时期促成士族门阀政治的出现,明清时期,则为晋商的成功提供人力、财力、物力等方面的支撑,从而佐助晋商强盛起来。
”学者认为这一制度A.始终推动社会进步B.强化皇权至上理念C.不断加强中央集权D.深刻影响中国社会4.《礼记·王制》记载:“殷人养国老于右学,养庶老于左学;周人养国老于东胶,养庶老于虞庠。
”还规定,白叟五十岁以后,不再服劳役;六十岁以后免服兵役。
并依据户口册核对老年人的家庭及其产业状况,规定“八十者,一子不从政;九十者,其家不从政。
”这说明秦汉之前的养老制度A.注重礼制和孝道B.带有宗法色彩C.受儒家思想影响D.重视礼法并施5.考古学有几个常用的定义:“资料”是研究历史的客观基础;“技术”是取得资料的手段;“方法”是研究资料的手段;“理论”是研究人类历史规律性认识的总结。
下列属于考古学“方法”的是A.云南元谋人遗址发掘原始人类头盖骨B.运用DNA解码技术探究人类祖先由来C.运用专用金属探测仪寻找古墓内部遗存状况D.对人类遗存特征的研究揭示当时社会特征6.冯天瑜指出:“西周去古未远,氏族社会遗迹甚深,血缘宗亲纽带对维系国家统治至关紧要,所谓‘捍御侮者,莫如亲亲’,故血亲分封是确保宗周社会稳固的不二法门。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课后练习:1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课后练习: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限时35分钟)一、选择题1.据史书记载,从夏禹到夏桀,共传14代、17王,用岁约471年。
从商汤到商纣,共传17代、31王,用岁约496年。
材料主要说明夏商实行()A.封邦建国B.王权至上C.王位世袭制D.宗法制2.周初,“天下未集”。
有商朝遗民“作乱叛周”,“周公讨之,三年而毕定”。
之后,部分商朝遗民被指令继承商的祖宗祭祀体系,封于()A.燕地B.鲁地C.宋地D.楚地3.西周分封,天子(王)的封土是“方千里”,公、侯的封土是“方百里”,伯的封土是“方七十里”,子、男则是“方五十里”。
这说明分封制的本质是()A.周天子间接统治国家的方式B.贵族内部权力与财产的再分配C.安抚功臣与异姓贵族的手段D.巩固和扩大周朝统治的政治制度4.山西曲沃北赵村晋侯苏的墓葬中曾出土过一套编钟。
编钟上的一段铭文记载道:“王亲令晋侯苏率乃师……伐夙夷。
”这反映了诸侯要对周王尽的义务是()A.朝觐述职B.镇守疆土C.出征作战D.交纳贡赋5.西周夷王在位时,诸侯多不来朝,并且互相攻伐。
这种现象反映出的实质问题是()A.分封制彻底崩溃B.宗法制彻底瓦解C.周王室趋于衰微D.礼制已不复存在6.据《史记·周本纪》所载,周自文王以下到幽王共12代13王,除孝王外,其余12王均为嫡长子继位为王。
由此反映出西周实行的是()A.禅让制B.宗法制C.分封制D.皇帝制7.公元前651年,齐桓公齐集诸侯在葵丘(开封)会盟,周天子也派代表参加,盟誓:不准以邻为壑;不准更换太子;不准以妾为妻。
材料反映了当时() A.王室衰微,诸侯挑战中央权威B.诸侯争霸斗争激烈C.宗法制度受到挑战D.分封制瓦解8.周宣王晚年,干涉鲁国立太子之事,使得鲁国发生内乱,从而引起许多诸侯不满,结果是“诸侯多畔(叛)王命”。
这说明当时()A.出现了“礼崩乐坏”局面B.诸侯已不承认周王为共主C.王位世袭受到诸侯的威胁D.周朝中央集权受到威胁9.《殷周制度论》中写道:“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
历史必修一课时训练 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含答案
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题,每题4分,共计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有学者评价中国古代政治文明时说:“强迫性的等级制度是建立在主动性、情感性的亲情关系之上的”.能用来支撑该观点的是()A.韩非子提出“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的思想B.孟子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C.西周的宗法制D.李贽提出“各从所好,各聘所长”的观点2、中国衣冠服饰制度夏商时期已见端倪,到周代渐趋完善并成为“昭名分,辨等威”的工具;战国时期则出现了“七国异族,诸侯制法,各殊习俗”的现象。
这表明先秦时期()A.服饰多元成为主流 B.宗法礼制逐渐崩溃C.思想领域百家争鸣D.等级政治走向消亡3、如图为汉画像石中的《周公辅佐成王图》(左三为周公,左四为成王).对该图历史内涵的解读与历史事实基本符合的是()A.四方诸侯来朝,反映了成王时期中央集权制度形成B.成王地位至尊,说明成王时初步实现了权力的集中C.成王厉行分封,诸侯对周天子的义务必须严格履行D.成王勤政爱民,统治者的品行成为权利之间的纽带4、周初,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等级分明,宴乐时天子八佾,诸侯为六佾,卿大夫为四佾,士为二佾.春秋时期,鲁国卿大夫季氏却“八佾舞于庭”,且“士无常君,国无定臣”.这一变化根源在于()A.礼乐文明崩坏B.井田制度瓦解 C.分封制度崩溃D.铁器牛耕使用5、正在热播的《芈月传》讲述战国晚期,楚国公主芈姝与其同父异母的妹妹芈月嫁给秦惠王为后为妃.惠王死后,芈姝儿子武王即位,武王死后,芈妹准备立幼子继位.芈月却依靠弟弟、将军魏冉等人支持拥立自己的儿子为昭襄王.这表明()A.秦国宗法制较早的崩溃 B.秦楚不受礼制约束C.王位交接受多因素影响 D.秦国初具皇帝制度6、 2015年,在江西南昌发掘一座汉墓,因出土文物数量多,所含信息量大,倍受关注.以下出土文物和结论之间相符的是()A.A B.B C.C D.D7、中国衣冠服饰制度夏商时期已见端倪,到周代渐趋完善并成为“昭名分,辨等威”的丁具;战国时期则出现了“七国异族,诸侯制法,各殊习俗”的现象。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课时检测: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一、单选题1.《礼记·礼运篇》记载:“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
”这一记载反映了()A.分封制开始出现B.阶级矛盾尖锐C.社会贫富分化严重D.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解析】材料“天下为家”体现了“家天下”的开始;“大人世及以为礼”体现了世袭制成为定制,故D项正确。
【答案】D2.商朝时,下列官员可与商王一起掌管政务的是()①侯②伯③相④卿士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解析】商朝中央设有相、卿士等,掌管政务;地方封侯和伯,侯、伯作为臣服于商朝的方国首领,定期向商王纳贡,并奉命征伐。
【答案】 D3.“周代实行宗法制度……用宗法把封建诸侯团结在周王周围,各诸侯按宗法所确立的原则,排成一种等级隶属关系,井然有序。
”材料表明周代宗法制()A.实现了宗族内部的团结B.与分封制共同维系社会秩序C.确立了平等的社会关系D.是一种落后保守的政治制度【解析】根据题目中“各诸侯按宗法所确立的原则”,可以判定题目材料所反映的“团结”远远超出了宗族的范围,因此,A项的表述是不确切的;根据材料中的“等级隶属关系”,可以判定C项叙述错误;宗法制与分封制相配合,构成了“井然有序”的社会秩序,B项叙述正确,D项叙述错误。
【答案】B4.周公把商贵族微子启分封到宋,同时又在宋周围分封同姓诸侯。
周公这样做的目的是()A.与商贵族共掌天下B.拉拢并控制商贵族C.巩固中央集权体制D.确立自己的专制权威【解析】西周分封商代的贵族主要是因为他们的权势及其后裔仍有较大影响力,在其周围分封同姓诸侯则是为了加强防范。
【答案】 B5.每至清明,陕西黄陵都会隆重举行公祭轩辕黄帝的典礼,海内外炎黄子孙满怀虔诚与崇敬之情拜谒礼祭黄帝。
与这一现象密切相关的是()A.禅让制B.世袭制C.宗法制D.分封制【解析】题干中“清明”“公祭轩辕黄帝”是关键信息,A项是中国原始社会部落联盟民主推选首领的制度,材料中没有体现;B、D两项与题干信息不符。
2017--2018学年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课时训练: 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一、选择题:(共20题,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谈及周代的某制度时说“任天者定,任人者争;定之于天,争乃不生。
”对这句话理解最准确的是( )A. 该制度是指周的分封制B. 所谓“天”就是天理C. 该制度有利于秩序稳定D. 该制度带有神秘色彩2、有学者认为:“西周的封建社会,从纵剖面看,是一个宝塔式的结构,王室之下,有几级的封建;从横切面来看,统治阶级中,也存在着以亲属血缘为基础的宗族组织”。
这说明西周政治制度特点是()A.中央集权B.家国一体C.天下为公D.官僚政治3、“传说,周幽王宠爱美女褒姒。
为博得她的欢心,幽王派人无故点燃起骊山的烽火,示警有敌人进犯。
各地诸侯纷纷带兵来到骊山,准备与敌人厮杀,保卫周王。
”材料中的现象与下列哪一制度相关()A.皇帝制 B.分封制 C.中央集权制 D.内阁制4、直到近代,浙江新安地区“千年之冢不动一坯,千丁之族未尝散处,千载之谱丝毫不紊”的观念依然深入人心。
其主要原因是()A.宗法传统的影响B.封建政府的提倡C.小农经济的稳定D.儒家思想的流传5、历史学家唐德刚提出“历史三峡论”,将四千多年来中国的政治形态变迁分为封建、帝制和民治三大阶段。
其中“封建”阶段我国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是()A.专制皇权披上神权外衣B.政权和族权互为表里C.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D.靠军功选拔人才6、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中国人的姓总是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前,而不像西方那样,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后。
”从上述中国人重视姓氏的这一现象中可以看出()A.男尊女卑思想严重 B.家庭宗法观念浓厚C.个人名利色彩鲜明D.聚族而居根深蒂固7、杨宁一曾说:“总体看来,周天子虽表面上为天下共主,但实际上控制力有限,各诸侯国实际上都是有很大独立性的政治实体。
”这表明西周()A.已经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B.形成了诸侯国对周王室众星捧月的格局C.对地方进行垂直管理 D.统治具有松散性8、“商朝晚期的殷墟甲骨卜辞表明,不论同一代兄弟有几人为王,只有其中有子继位为王的一位最受后世的尊敬。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 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同步练习(解析版)
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一、选择题1.西周“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是哪一政治制度的反映()A. 分封制B. 宗法制C. 嫡长子继承制D. 王位世袭制2.高一历史课上,历史老师让学生归纳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下列同学的发言你认为正确的是( )①皇权至上②深受宗法等级观念的影响③天子居于统治地位,等级森严④宗法制和分封制紧密结合,互为表里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我国早期国家政治制度建立于秦朝B. 西周的政治制度是直接从原始社会末年发展而来的C. 分封制和宗法制实施的主要目的都是为了维护周王室的统治D. 分封制只是天子对诸侯进行分封4.《礼记·曲理下》:“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
”这种规定的不同反映的是( )A. 宗法等级制B. 皇权专制C. 中央集权制D. 分封制5.体现早期政权和神权结合的历史现象是A. 城的出现B. 大规模祭礼活动的举行C. 王的产生D. 贫富分化的加剧6.史载周公制作礼乐,以宗法维系封建制度的运作。
有百世不迁的大宗,有五世则迁的小宗,如以周封伯禽于鲁国,鲁国内部又再度分封若干小国为例。
以下说法,最为恰当的是()A. 周天子为鲁国大宗,鲁国内部再分封诸国也以周天子为大宗B. 鲁国国君是鲁国内部诸国的大宗,周天子则为其小宗C. 周天子是包括鲁国在内各封国的大宗,鲁国国君则是鲁国内部诸国的大宗D. 周天子为一族,鲁伯禽为另外一族,在宗法上,二者并无关系7.宗法制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下列选项与宗法制无关的是()A.“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B.“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C.“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D.“别子为祖,继别为宗”8.史书记载,结束了汉末以来三国分裂局面的西晋武帝司马炎共有儿子26人,但太子司马衷却天生痴愚。
学年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课时训练:1.1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一、选择题:(共20题,共50分。
每小题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周王拥有的最高权力因宗法分封而兴,亦因之而衰。
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分封制度乃是对于宗法王权的一个制约因素。
”材料意在说明周代()A. 君主权力受到宗法关系限制B. 血缘关系对贵族政治的制约C. 家国一体政治架构开始形成D. 宗法分封对王权的双重影响2、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考古资料表明,西周时期,一些异姓诸侯国虽然远离王畿地区,但其青铜等器物,在形制、纹饰和工艺风格上也都与周王朝表现出较强的一致性。
这主要说明当时()A. 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B. 工官制实现了礼器标准化生产C. 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D. 分封制有利于中原文化的传播3、《孟子·告子》记载:“天子适诸侯,日巡狩;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一不朝,贬其爵;再不朝,削其地;三不朝,六师移之。
”这段材料反映的是()A.西周初期的分封制 B.西周末期王室衰微C.春秋时期诸侯争霸 D.战国时期群雄并起4、历史典故“烽火戏诸侯”中,周幽王为取悦褒姒,命人点燃烽火,诸侯见烽火报警,蜂拥而至勤王。
这典故体现了诸侯对天子应尽的义务是()A.缴纳赋税 B.定期朝见C.提供军赋 D.提供力役5、有观点指出,西周的分封制实质是一种比较原始的部落殖民政策,即用本部落联盟去统治被征服的其他部落。
这一观点可表明分封制()A. 有利于扩大西周统治范围B. 推动了行政管理模式的进步C. 形成了强大的家族凝聚力D. 淡化了世袭血缘贵族的统治6、马克思在《世界文明史》中指出:“(周)天子与诸侯之间,诸侯相互之间,诸侯和卿大夫之间,往往用盟约维持关系。
周代存在着主权分割现象,却没有形成个人之间的主从关系。
”这材料说明()A.周王与诸侯纯粹是主从关系B.西周并没有真正实行分封制C.分封制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D.在主权分割时代周王从不约束诸侯7、在西周贵族自称是周天子的旧宗小子,在受到天子的宠遇事,他们会说万家保我万宗铭文中有记载万家保我万邦。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练习试题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练习试题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练习题一、单选题1.“周代这种自上而下的分封制,还是造成了比夏、商二代更为统一的国家,更为集中的王权。
”这可以表明A. 西周是统一国家的开端B. 从夏至周中央权力在加强C. 分封制加强了专制王权D. 国家统一必须借助分封制2.商周时,内服王畿地为王室直接管辖,对外服之地大多虽享有统领权,但受封建贵族政治的制约,其控制力有限。
春秋列国体制的出现,其实也正是地方逐步独立于中央的产物,原有王朝体制因此崩解。
材料中“封建贵族政治”指的是A. 宗法制B. 分封制C. 世袭制D. 中央集权制3.《吕氏春秋》记载:“微子启虽长,系庶出,不得立;纣王虽幼,以嫡立。
”材料反映了()A. 财产继承的原则B. 宗法制的核心内容C. 任人唯才的要求D. 兄终弟及的传统4.著名历史学家王国维在谈到中国古代早期形态时说:“盖诸侯之于天子,犹后世诸侯之于盟主,未有君臣之分也。
”他意在强调古代早期政治A. 神权与王权相结合B. 以血缘关系构建国家政治结构C. 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形成权力的高度集中D. 以宗法关系为基本特征5.有学者认为,(夏商西周时期)只有取得了“天下共主”地位的邦国,才变成了真正意义上的王国,但非帝国。
还有学者认为,这一时期的国王制度,既非贵族民主政体,也非君主专制政体,而是一种宗法贵族君主政体。
据此可见夏商周时期实行()A. 分封制下的王位世袭制B. 带有宗法色彩的君主专制C. 宗法制下的中央集权制D. 受贵族权力限制的君主制6.商王盘庚在对臣民训话时说:你们必须专心地听从商王的意见,不能为其他人的意见所蒙蔽。
我为你们向上天祈求,使你们能够继续生存下去,我不是要用我的威势去压迫你们,我是为了养育你们。
这说明商朝后期()A. 形成了较系统的政治理论B. 已经形成了民本思想C. 具有浓厚的民主平等色彩D. 已出现王权至上观念7.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奭于燕,都蓟(今北京).分封()1/ 5A. 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B. 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C. 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D. 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8.许倬云在《西周史》中指出:“分封制度是人口的再编组,每一个封君受封的不仅是土地,更重要的是分封了不同的人群。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课堂随堂练习题: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题型1、西周分封制及其影响西周的分封制是周天子“封邦建国,广建诸侯,以藩卫宗周”的奴隶社会地方行政管理制度,也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
1.特点分封对象的多样性,主要有同姓王室,异姓功臣,先代帝王后裔,以同姓子弟为主体;层层分封,等级森严;土地和人民是分封的主要内容;以血缘关系为主要纽带,与宗法制互为表里。
2.影响(1)积极方面通过分封制,强化了中央控制地方的能力,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开发了边远地区,扩大了统治区域,并逐步构织出遍及全国的交通网络,使西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奴隶制强国。
(2)消极方面由于诸侯国具有相对独立性,随着一些诸侯国势力日益壮大,到西周后期,王室衰微,分封制受到破坏并逐渐退出历史舞台,说明了此时的分封制已经不适应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
例题1、(河南省名校大联考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测试)西周初期分封的诸侯,既有大小之别,又有周族姬姓和他族异姓不同,姬姓封国不仅数量众多,且多数大国分封在具有战略意义的要地。
这说明,周初分封A.完全继承了商代地方管理体制B.促进了社会等级秩序基本形成C.强化了“家天下”的政治统治D.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直接管辖【答案】C【解析】西周大量分封周族姬姓,分封到具有战略意义的要地,目的是了加强周朝的统治,拱卫王室,形成一姓之国,从而强化“家天下”的政治统治,答案为C。
周初分封制继承了商代的地方管理体制,但是“完全”过于绝对,A错误。
进入阶级社会后,就形成了社会等级秩序,B错误。
西周的分封制是被分封诸侯管理地方,而不是中央直接管辖,D错误。
【点睛】分封制是西周的政治制度。
从目的看,是为了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
从具体做法看,周王把王族、功臣和先代的贵族分封到各地做诸侯,建立诸侯国。
从本质上看,分封制作为一种国家制度,它属于上层建筑,主要是解决统治阶级内部矛盾。
题型2、西周宗法制的内容、特点及影响西周的宗法制是由原始社会的父系家长制演变而来,采用规定宗族内嫡庶系统的办法,来确定和巩固父系家长在本宗族中的地位,以保证王权的稳定。
高中历史必修1课时作业18: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练习题
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一、选择题1.在商代,巫总管一切“神事”,所有的“民事”又都要涂上“神事”的色彩。
这表明() A.政权与神权结合紧密B.权力尚未高度集中C.民本色彩较为浓厚D.宗法制度雏形初具2.(2016·新疆学业水平测试)《荀子》记载“周公兼治天下,立七十一国”。
据此可知,西周实行()A.分封制B.宗法制C.礼乐制D.王位世袭制3.假如你是一名战功卓著的将军,被周天子分封到齐国任国君,你()A.可以不去朝觐周王B.可以在齐国征派赋役C.不用跟随周王去打仗D.不可以建立自己的武装4.《吕氏春秋》记载:“微子启虽长,系庶出,不得立;纣王虽幼,以嫡立。
”材料反映了() A.财产继承的原则B.宗法制的基本法则C.任人唯才的要求D.兄终弟及的传统5.歌曲《我的中国心》中唱道:“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这充分说明,维系广大海外华人对祖国深厚感情的纽带主要是()A.宗教信仰B.财产制度C.血缘关系D.政治态度6.下面具有大宗与小宗双重身份的是()A.诸侯与大夫B.天子与诸侯C.大夫和士D.士和诸侯7.历史学家钱穆形容分封制为:“鲁、齐诸国皆伸展东移……周人(都城在镐京)从东北、东南张其两长臂,怀抱殷宋(宋国为殷族遗民之国)。
”其主要含义是()A.西周重视对殷商遗民的防范B.镐京与宋成为两大政治中心C.西周疆域向南北方向扩大D.突出鲁、齐在诸侯国中的政治地位8.下列选项不能体现宗法制及其影响的是()A.“封建亲戚,以藩屏周”B.“谱牒不立,则传久而失宗”C.“父死子继,兄终弟及”D.“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二、非选择题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周有天下,裂土田而瓜分之,设五等,邦群后……然而降于夷王,害礼伤尊,下堂而迎觐者……陵夷迄于幽、厉,王室东徙,而自列为诸侯矣。
厥后,问鼎之轻重者有之,射王中肩者有之……天下乖戾,无君君之心……则周之败端,其在乎此矣。
——柳宗元《封建论》材料二昔武王克商,成王定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一、单选题1.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认为“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立子立嫡”之制……”由此,下列观点或事实符合题意的是A. 周公之继武王而摄政称王也B. 纣母生纣兄尚为妾,已而为妻而生纣,故立纣C. 文王之舍伯邑考(武王同母长兄)而立武王也D. 周公制礼,立嫡之制始也【答案】D【解析】要注意准确理解嫡长子继承制的概念:一是“嫡”,二是“长子”;是否是“嫡”是由母亲决定的,正房所生为“嫡”,“嫡”子中的“长子”为大宗。
2.公元前781年,周幽王即位,宠幸褒姒。
“褒姒不好笑……幽王为烽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
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褒姒乃大笑。
”这段材料表明( )A.周幽王荒淫无道,诸侯联合起兵反叛B.分封制下,小宗有随时朝贡大宗的义务C.分封制下,各诸侯对周王承担军事义务D.西周末年诸侯势力强大,大国间争霸战争频繁【答案】C【解析】据材料信息“有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可知,诸侯有随从周天子作战的义务,C项符合题意。
3.费孝通先生曾将中国古代的某一制度描述为“差序格局”,即“以己为中心,按照……有差等的次序形成的关系网络。
”这种差序格局的结构方式普遍存在于中国传统社会之中。
其中,父子、兄弟关系是最基本的层次,是“差序格局”的模板,其他各个层次都从这里获得其构造原则,如同乡关系、师徒关系、君臣关系。
据此可知,“差序格局”()A. 产生于儒家三纲五常思想B. 使先秦血缘政治得以延续C. 可能阻滞社会结构的更新D. 成为社会等级的表现形式【答案】C【解析】据材料“有差等的次序形成的关系网络……普遍存在于中国传统社会……父子、兄弟关系”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宗法等级制度对中国传统社会的影响深远,这种制度根深蒂固,不利于社会转型和社会结构的更新,故C选项正确;儒家三纲五常思想形成于汉代董仲舒新儒学,而宗法等级制度在周代已经存在,故A选项错误;先秦血缘政治已经被秦朝后的官僚政治所取代,故B选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差序格局”是社会等级的基础,故D选项错误。
故选C。
4.据《礼记·王制》记载:“天子七庙,三昭三穆,与太祖之庙而七。
诸侯五庙,二昭二穆,与太祖之庙而五。
大夫三庙,一昭一穆,与太祖之庙而三。
士一庙,庶人祭于寝。
”中国早期的昭穆之制( )A.是中国古代宗法制度的重要内容B.是在分封诸侯之后逐渐形成的C.有利于形成礼制化的封建新秩序D.体现了神权与王权结合的特点【答案】A【解析】从材料信息可知昭穆之制是古代的宗法制度,通过昭穆数量的多少来象征尊卑上下的等级关系,A项正确。
B、D两项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C项“封建新秩序”表述错误。
5.考古工作者在河南辉县琉璃阁发掘了一座春秋时期的诸侯墓,出土了只有周天子才能使用的九鼎。
这反映了( )A. 宗法制度的瓦解B. 分封制度的崩溃C. 等级制度的颠覆D. 礼乐制度的破坏【答案】D【解析】礼乐制度是维护宗法分封制的工具,是强调的等级秩序在礼仪上的体现。
材料中明确可以看出诸侯僭越用了天子的礼仪,说明礼乐制度遭到破坏,故D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内容,因此AB项错误。
C项说法绝对化,材料只是冲击了天子的权威。
6.《礼记·曲理下》:“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
”几种称呼间不能相互僭越。
这种规定主要反映了( )A. 王位世袭制下君王地位尊贵B. 以礼乐制度来彰显等级尊卑C. 宗法制分封制得到持久延续D. 封建君主专制凸显高低贵贱【答案】B7.春秋初期,在鲁国宗庙祭礼上,鲁文公将其父鲁僖公(鲁闵公的庶兄)的神主(牌位)置于鲁闵公(鲁僖公的前位君主)之前,这一做法被孔子认为不符合“礼”。
这是因为此做法( )A. 破坏了宗法血缘关系B. 没有得到周王的认可C. 违背了君臣尊卑秩序D. 不符合嫡长子继承制【答案】C【解析】宗法制严格规定统治集团内部的血缘等级秩序,材料中孔子认为不符合“礼”指违背了君臣尊卑秩序,故选C;材料中只是违背了正常的神主排位,没有从根本上破坏宗法血缘关系,排除A;B和材料无关,排除;材料没有涉及统治集团的权力的继承问题,排除D。
故选C。
8.“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
”以下关于宗法制的说法正确的是()A. 井田制是宗法关系的依据B. 制礼作乐导致了宗法制度的形成C. 宗法制确定了权力传承的标准D. 宗法制度仅适用于天子和诸侯【答案】C【解析】题干的意思是天子建诸侯,诸侯立卿大夫,卿立下级之卿或大夫,大夫立下级大夫,士以其子弟为隶级,庶人不再分等级而以亲疏为若干等级之别,C符合题意。
宗法关系的依据是血缘关系,排除A;礼乐制度是宗法制度的工具,排除B;宗法制度适用于各级贵族,排除D。
9.山西省因历史上有韩、赵、魏三国而被称为“三晋之地”,但山西省的简称是“晋”,而不是韩、赵或魏。
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A. 晋国的历史更为悠久B. 由分封制等级体系决定C. 晋国代表统一的潮流D. 受宗法制正统观念影响【答案】D10.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提出“历史三峡论”,将四千多年来中国政治形态变迁分为封建、帝制和民治三大阶段。
“从封建转帝制,发生于商鞅与秦皇汉武之间,历时约三百年”。
以下各项不属于这一转型时期特征的是( )A. 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型B. 分裂割据向统一王朝转型C. 神权政治向世俗政治转变D. 青铜文明向铁器文明转型【答案】C【解析】商鞅至秦皇汉武时期,周朝的分封制遭到破坏,与之相适应的贵族统治逐渐被新兴的封建地主统治所取代,体现了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的时代特征故A项论述正确。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灭六国,结束了长期的诸侯争霸局面,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汉朝初期继续巩固中央集权制度,维护国家统一。
体现了分裂割据统一王朝转变的时代特征,故B项论述正确。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朝时期神权与王权紧密结合;周朝时期,采用礼乐制度,神权政治基本被废除了。
从某种意义上说是神权政治向世俗文明的转变,但与材料所给商鞅至秦皇汉武时期不符,故C项论述错误。
商鞅至秦皇汉武之间,铁制工具不断推广,逐渐代替青铜工具,故D项论述正确。
11.“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
”2019年清明节期间,秦皇岛市文明办为弘扬传统文化,根据本地历史文化举办寻根祭祖活动。
这种习俗源自( )A. 禅让制B. 郡县制C. 分封制D. 宗法制【答案】D12.《礼记·礼运》把禹作为“天下为家”的小康之世的开端,以区别于禹以前“天下为公”的大同之世。
其主要依据应是( )A.禹死后启继位 B.建立武装C.设置官职 D.制定刑法【答案】A【解析】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家天下”取代“公天下”,这一状况开始的标志是禹死后,其王位由他的儿子启夺得。
故A项符合题意。
13.商代统治者凡事都要通过占卜予以决定,这一现象说明我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一大特点是( )A.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B.神权与王权密切结合C.权力高度集中于商王手中 D.决策体现了原始的民主色彩【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有:神权与王权相结合;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等。
材料中“商代统治者凡事都要通过占卜予以决定”反映出神权与王权的密切结合。
14.历史学家黄仁宇在《放宽历史的视界》一书中曾提到:“中国的封建制度只有古代商周间的一段。
”这里的“封建制度”指的是( )A.分封制 B.禅让制C.宗法制 D.王位世袭制【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中的时间提示信息“商周间”可知,“封建制度”应是分封制。
15.据史书记载,奄国(今山东曲阜)曾随武庚叛周。
平叛后,成王封周公长子伯禽于奄国称鲁,并辖“殷民六族”。
“殷民”指( )A.夏人后裔 B.少数民族C.周朝百姓 D.商代遗民【答案】D【解析】商的都城曾在“殷”,故商代也称殷商。
西周时期,“殷民”是指商代遗民,故D项正确。
16.史书记载:周公辅佐成王,“立七十一国,姬姓(王族)独居五十三人”。
材料反映的西周政治制度是( )A.宗法制B.分封制C.郡县制D.行省制【答案】B【解析】材料“立七十一国,姬姓(王族)独居五十三人”表明分封的诸侯国姬姓占主体,实行的是分封制,故B项正确。
17.《大明令·户令》规定:“凡嫡庶子男,除有官荫袭,先尽嫡长子孙。
其分析家财田产,不问妻妾婢生,止依子数均分……”该规定沿袭的是( )A.禅让制B.宗法制C.礼乐制D.郡县制【答案】B【解析】宗法制的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这与材料信息“先尽嫡长子孙”相符。
故B 项正确。
18.古代有学者论及中国早期国家的政治制度,谓:“周之子孙,苟不狂惑者,莫不为天下之显诸侯。
”这反映了( )A.神权与王权相结合B.最高执政集团权力的高度集中C.血缘关系亲疏不再作为权力分配依据D.政治权力的分配采用分封制和宗法制【答案】 D19.阅读下面西初年主要诸侯国分布表,从中得出的信息有( )③分封制扩大了西周的疆域④分封制导致诸侯割据混战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②③④【答案】A【解析】从表格中可以看出西周分封的主体是王族,①正确。
从表格中姬姓贵族分封的地理位置可知,②正确。
从表格中地理位置和所学知识可知,③正确。
西周初年的分封制巩固了统治,故④说法错误。
20.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中国人的姓总是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前,而不像西方那样,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后。
”从上述中国人重视姓氏这一现象中可以看出( ) A.男尊女卑思想严重 B.家族宗法观念浓厚C.个人名利色彩鲜明 D.聚族而居根深蒂固【答案】B【解析】姓氏和血脉、家族联系在一起,中国人将姓置于个人名字之前反映出家族宗法观念浓厚。
21.“无论是先秦的领主封建制时期,还是秦以后到清的中央集权时期,古代王朝国家都具有家族私有性。
”该观点强调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A.王权与神权相结合B.“家天下”观念根深蒂固C.君权受制于族权D.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答案】B【解析】材料信息“家族私有性”强调了家族观念,故答案为B项。
22.有人提出“领地国家”的概念,其特征是:国王的税收一部分来自国王领地,一部分来自诸侯进贡;国王无权直接对渚侯领地进行征税。
据此,对古代中国处于“领地国家”、时期阐释正确的是()A. 构建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文化心理认同B. 形成了地方绝对效忠中央的制度C. 确立了以土地国有为基础的社会公有制D. 实现了以家天下为核心的集权机制【答案】A【解析】分封制的基础是宗法制,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政治结构和文化心理认同,A符合题意。
根据“领地国家”的特征是“国王则无权直接对诸侯领地进行征税”可以得出当时的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对应的是分封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