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七律 长征

合集下载

毛主席诗词《七律·长征》原文译文赏析

毛主席诗词《七律·长征》原文译文赏析

毛主席诗词《七律·长征》原文译文赏析《七律·长征》【原文】红军不怕远征难,金沙⑶水拍云崖⑷暖⑸。

万水千山⑹只等闲⑺,大渡⑻桥横铁索⑼寒。

五岭⑽逶迤⑾滕细浪⑿,⒀更喜岷山⒁千里雪。

乌蒙⒂磅礴⒃走泥丸⒄,⒅三军⒆过后尽开颜⒇。

【题解】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日,国民党拒绝在和平协定上签字。

当夜,解放军在东起江苏江阴,西迄江西湖口的千里长江上,分三路强行渡江。

二十三日晚,东路陈毅的第三野战军占领南京。

为了纪念这个伟大的日子,毛泽东挥笔写成此篇。

【注释】⑴七律:七言律诗的简称。

七律是律诗的一种,每篇一般为八句,每句七个字,分四联:首联、含联、颈联和尾联;偶句末一字押平声韵,首句末字可押可不押,必须一韵到底;句内和句间要讲平仄,中间四句按常规要用对仗。

⑵长征:一九三四年十月间,中央红军主力从中央革命根据地出发作战略大转移,经过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西藏、甘肃、陕西等十一省,击溃了敌人多次的围追和堵截,战胜了军事上、政治上和自然界的无数艰险,行军二万五千里,终于在一九三五年十月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

⑶金沙:指金沙江,是长江上游的一段。

⑷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

⑸云崖暖:是指浪花拍打悬崖峭壁,溅起阵阵雾水,在红军得眼中像是冒出的蒸汽一样。

⑹万水千山:这里的千、万都是泛指,形容山无数,水无数,隐含着困难多、艰险多。

⑺等闲:平常,不放在眼里。

⑻大渡:指大渡河。

⑼铁索:大渡河上泸定桥,它是用十三根铁索组成的桥。

⑽五岭:即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庚岭的总称。

位于湖南、江西、广东、广西四省边境。

⑾逶迤:绵延曲折的样子。

⑿腾细浪:是指翻滚起来的小浪花。

⒀五岭逶迤腾细浪:大庾、骑田、萌渚、都庞、越城等五岭,绵延于江西、湖南、广东、广西四省之间。

一九三四年十月,中央红军从福建、江西出发,沿这四省边境的五岭山道,越过敌人封锁线,向西进军。

“腾细浪”是说险峻的五岭绵延起伏,在红军眼中只像水面吹起的细小波浪。

七律长征诗词

七律长征诗词

七律长征诗词七律长征诗词《七律·长征》是一首七言律诗,选自《毛泽东诗词集》,这首诗写于1935年10月,当时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接下来就由小编带来七律长征诗词,希望对你有所帮助!七律·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注释(1)长征:一九三四年十月中央红军从江西、福建出发,于一九三五年十月到达陕北,行程二万五千余里。

(2)万水千山:这里的千、万都是泛指,形容山无数,水无数,隐含着困难多、艰险多。

(3)等闲:平平常常的意思。

(4)腾细浪:是指翻滚起来的小浪花。

(5)磅礴:气势雄伟,这里指山势高大、险峻。

(6)金沙:指金沙江,是长江上游的一段。

(7)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

(8)大渡:指大渡河。

(9)三军:就是整个红军。

(10)尽开颜:全都喜笑颜开。

(11)五岭:大庾岭,骑田岭,都庞岭,萌渚岭,越城岭,或称南岭,横亘在江西、湖南、两广之间。

(12)逶迤(wēi yí):弯弯曲曲延续不绝的样子。

(13)乌蒙:云贵间金沙江南岸的山脉。

(14)走泥丸:是指滚动的小泥球。

(15)铁索:大渡河上泸定桥,它是用十三根铁索组成的桥。

(16)岷山:在四川和甘肃边界,海拔四千米左右。

一九三五年九月红军长征经此。

(17)云崖暖:是指浪花拍打悬崖峭壁,溅起阵阵雾水,在红军得眼中像是冒出的蒸汽一样。

译文红军岂畏惧远征的艰辛,千山万水化区区小事不足道来。

蜿蜒的五岭在红军眼里就像翻腾着细浪的细流,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它们如小泥丸一般。

金沙江的水波拍打着温暖的悬崖,大渡河上横跨了寒冷的铁索桥。

最是欢喜岷山的千里白雪,三军将士过了此处都笑逐颜开。

创作背景1934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为粉碎国民党政府的围剿,保存自己的实力,也为了北上抗日,挽救民族危亡,从江西瑞金出发,开始了举世闻名的长征。

七律长征

七律长征
让我们记住这首诗,记住这史无前例的伟大的壮举——长征,和老师一起背诵课文。
教学反思
(宋庄)小学(五)年级(一)班
学科:语文
主备教师:张延梅
课题:21七律·长征
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
1、学会3个生字;理解“只等闲、逶迤、磅礴、万水千山”的意思;并且体会词语在诗句中所含有的思想感情。
2、了解长征这段历史以及本课的写作背景。
3、指导学生能正确通顺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理解诗句内容,体会中国工农红军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程序
修改补充
一、导入:
在我们学过的课文中有许多是向我们讲述了红军长征中战斗和生活,你还记得有哪些吗?指名简单说一说。
1935年10月,红一、二、四方面军甘肃会宁会师,史无前例的长征取得了伟大的胜利。回首艰苦卓绝的长征,毛泽东主席写下了这首《七律·长征》。
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
1、自己读这首诗,把字音读准确。指名读,订正读音。
2、学生读后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三、精读体会:
1、要想对这首诗有更深刻的感受就要先了解诗句的意思。出示自学提示:
(1)、看注释、结合资料,理解诗句的意思。然后与小组同学交流学习成果。
(2)、把自己对诗句的理解试着用朗读表现出来。
(3)、记下不懂的问题。
2、交流理解:
(1)指名读一、二句,说说自己的理解。读诗句→说方法→说意思→谈理解。红军凭着简陋的装备,靠着自己的两只脚,面对敌人的围追堵截、辗转12个省,走过二万五千里的路程,有诗句中的词语真可谓是“万水千山”“远征难”。再看看我们的红军战士是如何面对的?引导学生抓住“不怕”和“只等闲”。
2、理解诗句内容,体会中国工农红军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21七律长征 毛泽东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21七律长征 毛泽东


三军:指中国工农红军一方面军,也就是中央红军。

尽开颜:全都喜笑颜开。

五岭:即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庚岭
的总称。位于湖南、江西、广东、广西四省边境。

逶迤:绵延曲折的样子。

乌蒙:即乌蒙山,是穿行于贵州、云南之间的山脉
1935年3月,红军长征经过此地。

磅礴:形容山的气势宏大无比。

“难”“闲”“丸”“暖”“寒”“颜” • 【出处】《毛泽东诗词集》
注释
• 七律:七言律诗的简称。七律是律诗的一 种,每篇一般为八句,每句七个字,分四 联: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偶句末一 字押平声韵,首句末字可押可不押,必须 一韵到底;句内和句间要讲平仄,中间四 句按常规要用对仗。
• 万水千山:这里的千、万都是泛指,形容山无数, 水无数,隐含着困难多、艰险多。

等闲:平常,不放在眼里。

难:艰难险阻

暖:温暖

寒:心里害怕,有一丝寒意。。

腾细浪:是指翻滚起来的小浪花。

磅礴:气势雄伟,这里指山势高大、险峻。

金沙:指金沙江,是长江上游的一段。

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

云崖暖:是指浪花拍打悬崖峭壁,溅起阵阵
雾水,在红军的眼中像是冒出的蒸汽一样。


大渡:指大渡河。
举重若轻,显示了诗人视自然之敌若梯米,玩社会之敌于股掌的统帅风度。“只”加
强了坚定的语气,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它对红军蔑视困难的革命精神作了突出和强
调,表现了红军在刀剑丛中从容不迫,应付自如,无往不胜的铁军风貌。收联是全诗
的总领,以下三联则紧扣首联展开。

七律长征原文与赏析

七律长征原文与赏析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译文: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

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看来只不过是微波细浪在起伏,而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也不过是一颗泥丸。

金沙江浊浪滔天,拍击着高耸入云的峭壁悬崖,热气腾腾。

大渡河险桥横架,晃动着凌空高悬的根根铁索,寒意阵阵。

更加令人喜悦的是踏上千里积雪的岷山,红军翻越过去以后个个笑逐颜开《七律·长征》是毛泽东于1935年10月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

这首诗写于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

回顾长征一年来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他满怀喜悦的战斗豪情。

万里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空前的伟大壮举,56个字,负载着长征路上的千种艰难险阻,饱含这中国共产党的万般豪情壮志。

它是中国革命的壮烈史诗,也是中国诗歌宝库中的灿烂明珠。

无论对革命史而言,抑或对诗歌史而论,它都是里程碑之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首联开门见山赞美了红军不怕困难,勇敢顽强的革命精神,这是全篇的中心思想,也是全诗的艺术基调。

它是全诗精神的开端,也是全诗意境的结穴。

"不怕"二字是全诗的诗眼,"只等闲"强化、重申了"不怕";"远征难"包举了这一段非凡的历史过程,"万水千山"则概写了"难"的内外蕴涵。

这一联如高山坠石,滚滚而下,牵动着全篇,也笼罩着全诗。

"只等闲"举重若轻,显示了诗人视自然之敌若梯米,玩社会之敌于鼓掌的统帅风度。

"只"加强了坚定的语气,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

它对红军蔑视困难的革命精神作了突出和强调,表现了红军在刀剑丛中从容不迫,应付自如,无往不胜的铁军风貌。

收联是全诗的总领,以下三联则紧扣首联展开。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21 七律 长征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21  七律 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诗意:红军不怕长征的艰难险阻, 他们把经历的万水千山看作是平 平常常的事。
苏教版 五年级 语文 下册
这两句诗在本诗中的作用是什么?
总领全诗
苏教版 五年级 语文 下册
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 的思想感情?
苏教版 五年级 语文 下册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开门见山地赞美了红军战士不 怕困难,英勇顽强的革命精神。
苏教版 五年级 语文 下册
四、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一定会遇到一些山或 水,能够举例说一说吗?我们应该怎样战胜这些山 或水呢?
例如:平时学习很用功,考试成绩却不理想。
勇敢面对困难,分析原因,不放弃,坚持不 懈,从而战胜困难。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高耸入云的山崖
诗意:金沙江的水拍打着两岸高耸入云的山 崖,给人温暖的感觉。大渡河上的铁锁桥只 剩下十几根铁链让人感到深深的寒意。
苏教版 五年级 语文 下册
金沙江
苏教版 五年级 语文 下册
大渡桥
苏教版 五年级 语文 下册
怎样理解诗中的“暖”和“寒”?
苏教版 五年级 语文 下册
事情发展的顺序
苏教版 五年级 语文 下册
课堂演练 一、请为划线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B )
A.随随便便 B.平常 C.无端;平白无故
苏教版 五年级 语文 下册
二、判断对错。
1.“逶迤”的 “迤”读yí,不读tuō。 (√)
2.“尽开颜”的“尽”读jǐn,不读jìn。 (×)
苏教版 五年级 语文 下册
朗读本诗第三、四句,思考: 1.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什么? 2.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3.表现了红军什么样的精神?

21、七律长征

21、七律长征

分组讨论:
这首诗为我们具体展示了哪几 幅红军长征途中威武雄壮的“征难 图”?你最欣赏其中的哪几幅图? 为什么? 阅读提示:
在学习小组内给“征难图”起名字,读 读说说自己欣赏的“图画”;还可以结合自 己收集的课外资料讲一 讲自己欣赏的理由。
腾越南五岭
疾跨乌蒙山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会宁
吴起镇
水草地
红四方面军
大雪山
大渡河 红二方面 军 红一方面 军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遵义
金沙江
瑞金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自学生字词 :
逶迤(wēi yí ) 磅礴(páng bó ) 岷山(mí n)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当时越过大雪山的只有“红军第一 方面军”,毛主席为什么却说“三军过 后”呢?
因为作者坚信红二、红四方面军能战胜天险,冲 破敌人的围追堵截,完成长征任务,与红一方面军胜 利会师。充分表达了毛泽东同志对红二、红四方面军 广大指战员的殷切希望和无比信任,更表现了他对夺 取长征全部胜利的信心和革命乐观主义。
4.“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 颜。” (1)“岷山”,在四川、甘肃交界处, 山顶终年积雪,称为大雪山。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3 )表现了红军战士怎样的精神?
诗意:
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 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绵延不断的五 岭,在红军看来只不过是微波细浪在起伏, 而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也不过是 小小泥丸在滚动。金沙江浊浪滔天,拍击着 高耸入云的峭壁悬崖,雾气蒸腾;大渡河险 桥横架,晃动着凌空高悬的根根铁索,寒意 阵阵。更加令人喜悦的是踏上千里积雪的岷 山,红军翻越过去以后个个笑逐颜开。

毛主席诗词《七律·长征》原文译文赏析

毛主席诗词《七律·长征》原文译文赏析

【导语】这⾸诗形象地概括了红军长征的战⽃历程,热情洋溢地赞扬了中国⼯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命英雄主义和⾰命乐观主义精神。

下⾯是⽆忧考分享的⽑主席诗词《七律·长征》原⽂译⽂赏析。

欢迎阅读参考! 《七律·长征》 【原⽂】 红军不怕远征难,⾦沙⑶⽔拍云崖⑷暖⑸。

万⽔千⼭⑹只等闲⑺,⼤渡⑻桥横铁索⑼寒。

五岭⑽逶迤⑾滕细浪⑿,⒀更喜岷⼭⒁千⾥雪。

乌蒙⒂磅礴⒃⾛泥丸⒄,⒅三军⒆过后尽开颜⒇。

【题解】 ⼀九四九年四⽉⼆⼗⽇,国民党拒绝在和平协定上签字。

当夜,解放军在东起江苏江阴,西迄江西湖⼝的千⾥长江上,分三路强⾏渡江。

⼆⼗三⽇晚,东路陈毅的第三野战军占领南京。

为了纪念这个伟⼤的⽇⼦,⽑泽东挥笔写成此篇。

【注释】 ⑴七律:七⾔律诗的简称。

七律是律诗的⼀种,每篇⼀般为⼋句,每句七个字,分四联:⾸联、含联、颈联和尾联;偶句末⼀字押平声韵,⾸句末字可押可不押,必须⼀韵到底;句内和句间要讲平仄,中间四句按常规要⽤对仗。

⑵长征:⼀九三四年⼗⽉间,中央红军主⼒从中央⾰命根据地出发作战略⼤转移,经过福建、江西、⼴东、湖南、⼴西、贵州、四川、云南、西藏、⽢肃、陕西等⼗⼀省,击溃了敌⼈多次的围追和堵截,战胜了军事上、政治上和⾃然界的⽆数艰险,⾏军⼆万五千⾥,终于在⼀九三五年⼗⽉到达陕北⾰命根据地。

⑶⾦沙:指⾦沙江,是长江上游的⼀段。

⑷云崖:⾼耸⼊云的⼭崖。

⑸云崖暖:是指浪花拍打悬崖峭壁,溅起阵阵雾⽔,在红军得眼中像是冒出的蒸汽⼀样。

⑹万⽔千⼭:这⾥的千、万都是泛指,形容⼭⽆数,⽔⽆数,隐含着困难多、艰险多。

⑺等闲:平常,不放在眼⾥。

⑻⼤渡:指⼤渡河。

⑼铁索:⼤渡河上泸定桥,它是⽤⼗三根铁索组成的桥。

⑽五岭:即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岭、⼤庚岭的总称。

位于湖南、江西、⼴东、⼴西四省边境。

⑾逶迤:绵延曲折的样⼦。

⑿腾细浪:是指翻滚起来的⼩浪花。

⒀五岭逶迤腾细浪:⼤庾、骑⽥、萌渚、都庞、越城等五岭,绵延于江西、湖南、⼴东、⼴西四省之间。

七律长征原文与赏析

七律长征原文与赏析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译文: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

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看来只不过是微波细浪在起伏,而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也不过是一颗泥丸。

金沙江浊浪滔天,拍击着高耸入云的峭壁悬崖,热气腾腾。

大渡河险桥横架,晃动着凌空高悬的根根铁索,寒意阵阵。

更加令人喜悦的是踏上千里积雪的岷山,红军翻越过去以后个个笑逐颜开""不怕""万水千山""只等闲"",有"熔"英雄气概。

从艺术手法上说,这是夸张和对比。

写山是明线,写红军是暗线,动静结合,明暗结合,反衬对比,十分巧妙。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一联是写水,也是写红军对水的征服。

红军渡过金沙江和大渡河在长征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

金沙江宽阔而湍急,蒋介石梦想利用这一天险围歼红军于川、滇、黔边境。

1935年5月红军巧渡金沙江。

如果说巧渡金沙江是红军战略战术最富有智慧、最成功的一次战斗,那么强渡大渡河则是红军表现最勇敢、最顽强的一次战斗。

大渡河的险恶也不亚于金沙江,且有敌人的重兵把守,狡猾的敌人还拆掉河上泸定桥的木板,只留下十三根铁索。

但是英勇的红军硬是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闯过了大渡河,粉碎了蒋介石企图使红军成为第二个石达开的阴谋。

所以这两句所写的战斗都是具有典型意义的。

"五岭""乌蒙"两句通过红军的主观感受直接表现了红军的英雄气概,这两句则是通过写景来记事,通过记事来表现红军的英雄事迹。

颈联中的"暖"和"寒"这一对反义词,是诗人精心设计的两个感情穴位。

"暖"字温馨喜悦,表现的是战胜困难的欢快;"寒"字冷峻严酷,传递的是九死一生后的回味。

21.七律长征(完美版)

21.七律长征(完美版)
颔联承接“千山”。作者先用“逶迤”和“磅礴”的夸 张手法极言山势雄险,用的是“扬”的手法,而后用“细浪” 和“泥丸”的比喻手法言其渺小,用的是“抑”的手法,这 抑扬之间更显出红军的伟大。“腾”与“走”的拟人化动态 描写,使静止的山有了生气,大山与红军都灵动起来。此联 可谓想象超绝,用语新奇,境界阔大,气象万千。
泸定桥
泸定桥离水面有好几丈 高,是由13根铁链组成的: 两边各有两根,算是桥栏; 底下并排9根,铺上木板, 就是桥面。人走在桥上摇 摇晃晃,就像荡秋千似的。 现在连木板也被敌人抽掉 了,只剩下铁链。向桥下 一看,真叫人心惊胆寒, 红褐色的河水像瀑布一样, 从上游的山峡里直泻下来, 撞击在岩石上,溅起一丈 多高的浪花,涛声震耳欲 聋。桥对岸的泸定桥背靠 着山,西门正对着桥头。 守城的两个团的敌人早已 在城墙和山坡上筑好工事。

1934年10月,中央主力红军为了摆
脱国民党军队的“围剿”,被迫实行
资料袋
战略大转移,退出根据地进行长征。 其间经过11个省,翻过18座大山,跨 过24条大河,爬雪山,过草地,行程 约二万五千里……其间他们历经无数
次生死考验,由开始时的八万多人到
长征胜利时,只剩下了六千多人。终
于,1935年10月,长征即将胜利,毛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颈联
这两句诗概括了长征途中经历 的两件大事,是什么?
巧渡金沙江
飞夺泸定桥
• 金沙江位于长江的上游。它穿行在川滇边 界的深山狭谷间,江面宽阔,水急浪大。 如果红军过不去,就会被敌人压进深山狭 谷,遭致全军覆灭的危险。当红军大队人 马向金沙江挺进时,蒋介石如梦初醒,认 定红军的目的地既不在贵阳,也不在昆明, 而是“必渡金沙江无疑”。1935年4月28日, 他下达命令,控制渡口,毁船封江。就在 红军进抵金沙江前夕,江边的敌人已将所 有船只掠到北岸了。

21 《长征》知识点

21  《长征》知识点

21《七律长征》一、字音。

远征难(nán nàn)更(gēng gâng)喜岷(mín míng)山尽(jǐn jìn)开颜五岭逶(wēi wěi)迤(yí yǐ) mēng(蒙人、蒙骗) mãng(乌蒙、蒙蔽)二、重点解释:万水千山:这里的千、万都是泛指,形容山无数,水无数,隐含着困难多、艰险多。

等闲:平平常常的意思。

逶迤:弯弯曲曲连绵不断的样子。

细浪:小浪花。

磅礴:气势雄伟。

这里指山势高大、险峻。

走泥丸:小泥球在脚下滚过去。

大渡:指大渡河。

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

铁索:指大渡河上的泸定桥。

红军过桥时只剩下十三根铁索。

三军:指中国工农红军一、二、四方面军,也就是整个红军。

尽开颜:全都喜笑颜开。

五岭:指五座山岭,即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这五座山岭在江西、湖南、广东、广西四省边境。

乌蒙:指乌蒙山,在云南、贵州两省之间。

金沙:指金沙江,是长江上游的一段。

三、填空:1、《长征》是一首七言律诗,全诗生动地概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讴歌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中所表现出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全诗共四联,记载了长征路上的种种艰难险阻,包含着中国共产党的万般豪情壮志。

2、这首诗重点写了红军长征途中遇到的艰难险阻,诗句中概括介绍红军不怕困难,勇敢顽强的诗句是: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全诗展现了五幅“征难图”:山势逶迤的五岭图、群峰叠嶂的乌蒙图、水拍云崖的金沙图、桥横铁索的大渡图、千里雪盖的岷山图。

“不怕”二字是全诗的诗眼,“只等闲”强化、重申了“不怕”;“远征难”概括了这一段非凡的历史过程。

“万水千山”则概写了“难”的内外蕴涵。

“只等闲”举重若轻,显示了诗人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统帅风度。

“只”加强了坚定的语气,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

3、这首诗以“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开头作为总起,其中“远征难”一词概括写出了红军长征途中经历的种种困难,而“不怕、只等闲”两个词则写出了红军对待困难的态度,全诗中能够表现出这种乐观向上态度的词语还有腾细浪、走泥丸、更喜、尽开颜。

21.2七律·长征

21.2七律·长征

拓展作业
• 长征途中的万水千山和激烈壮 阔的战斗,令主席思绪驰骋, 他多次为红军的英勇而慨叹, 多次赋诗言志。课下请收集毛 主席诗词,为“毛主席诗词朗 诵会”做准备。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理解“只等闲、磅礴、走泥丸、 逶迤”等词语的意思。 3、感受长征途中的艰难,体会作者 表达的情感。
三更大金乌五万红 七
军 过 后 尽 开
喜 岷 山 千 里
渡 桥 横 铁 索
沙 水 拍 云 崖
蒙 磅 礴 走 泥
岭 逶 迤 腾 细
水 千 山 只 等
军 不 怕远 征 难
一 九 三 五 年 十 月
·
律 长 征
颜雪寒暖丸浪闲,
。,。,。,。



一九三五年十月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三更大金乌五万红 七
军 过 后 尽 开
沙 水 拍 云 崖
蒙 磅 礴 走 泥
岭 逶 迤 腾 细
水 千 山 只 等
军 不 怕远 征 难
一 九 三 五 年 十 月
·
律 长 征
颜雪寒暖丸浪闲,
。,。,。,。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更喜岷山千里雪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胜利会师
在现今生活中“长 征”是否还存在?举 出一两个例子,并谈 谈你的理解。
岭 逶 迤 腾 细
水 千 山 只 等

21.七律·长征

21.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红军战士不害怕在长征中遇到的无 数艰难困苦,这些艰难困苦在红军眼里 被看作是平平常常的事。
长征
再读诗句,说说每一句话的意思。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五岭山脉那样高低起伏,绵延不绝,在红军眼 里不过是翻腾着的细小波浪;乌蒙山那样高大雄 伟,气势磅礴,在红军看来,不过像泥丸一样在 脚下滚过去。
上承“万水”二字
颈联
云崖
名词 形容词
金沙 水
名词 名词

动词
暖,
大渡 桥
名词 名词

动词
铁索
名词
寒。
形容词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暖”字写出了5月春暖的金沙江风高浪急、暖 气蒸腾的实景;烘托出红军战士渡江脱险的喜悦心情 和一片沸腾的景象。 “寒”字既烘托出泸定桥险恶的形势,又描绘出红 军战士浴血奋战,飞夺泸定,令敌人胆寒的壮烈情 景。
长征是什么?
在中国作家魏巍的笔下,长征是“地
球的红飘带”。 在美国作家索尔兹伯里笔下,长征是 “前所未闻的故事”。 在埃德加· 斯诺的笔下,长征是“惊 心动魄的史诗”。 在毛泽东的笔下,长征是宣言书,长 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长征
在现代生活中,我们如何学习和发 扬长征精神,磨炼意志,培养乐观向上 的情感态度。请同学们课外把自己的意 见写下来。
这首诗写于1935 年10月,当时毛泽东 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 山,长征即将结束。 回顾长征一年来红军 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 阻,他满怀喜悦的战 斗豪情,以极其轻松 的笔调写下了这首气 壮山河的伟大诗篇。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七律长征 《七律·长征》课文

七律长征 《七律·长征》课文

七律长征《七律·长征》课文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毛泽东同志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和军事家,而且还是一位杰出的诗人。

《七律·长征》这首诗对举世闻名的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作了生动的描述和热情的歌颂。

七律·长征毛泽东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注释】等闲:平平常常。

逶迤:蜿蜒曲折的样子。

逶,wēi。

迤,yí。

磅礴:广大无边,气势大。

磅,páng。

礴,bó。

走:本诗中是“滚动”的意思。

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

岷山:山名。

岷,mín。

尽开颜:个个脸上都显出高兴的样子。

七律长征认逶迤磅礴岷25 长律·长征毛泽东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①逶迤腾细浪,乌蒙②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注释①五岭:即越城岭、都庞岭、萌诸岭、骑田岭、大庚岭的总称。

位于湖南、江西、广东、广西四省边境。

②乌蒙:山名。

1935年4月,红军长征经过此地。

〖老百晓已完成校对〗11 长律·长征毛泽东1935年10月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老百晓已完成校对〗21七律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__________________作者毛泽东。

〖老百晓已完成校对〗13毛泽东诗词两首七律·长征1935年10月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①。

wēiyí五岭②逶迤③腾细浪,wán乌蒙④磅礴⑤走泥丸。

金沙⑥水拍云崖暖,大渡⑦桥横铁索寒。

21七律·长征ppt课件

21七律·长征ppt课件

Page 30
承 上 启 下
更喜岷山千里雪,
尾联
一方面表现了红军战士在极 其艰苦条件下的乐观主义精神;
一方面表现了红军战士对革 命前途的美好向往和自信。
Page 25
红一方面军 红二方面军 红四方面军
三军过后尽开颜
充分表达了毛泽东对 红军二、四方面军广大指 战员的殷切希望和信任。
Page 26
小结:
这首诗生动形象地概括了 红军长征 的光辉战斗 历程 ,热情洋溢地歌颂了 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 的革命英雄主义 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 充分 显示了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 力量无比顽强的生命力 和 战斗力 。
Page 27
长征是什么?
在中国作家魏巍的笔下,长 征是“地球的红飘带”。 在美国作家索尔兹伯里笔下, 长征是“前所未闻的故事”。 在埃德加· 斯诺的笔下,长征 是“惊心动魄的史诗”。 在毛泽东的笔下,长征是宣 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 播种机。

Page 28
七律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Page 3
︑ 长 征 路 线 图
3
Page 4
我读《长征》
自由朗读,读准字音,
把握节奏,读出感情,
读出气势。
Page 5
七律· 长征
毛泽东 1935年10月
1、诗朗诵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Page 6
感悟远征难
1、诗中展示了红军在长 征途中克服困难的五幅 雄壮图画,你能一一概 括吗?用动词加地名的 方式概括。
2、选其中最喜欢的一幅, 说说感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单元
苏五下第二十一课《七律长征》微课脚本
怎样理解“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中的“暖”和“寒”?
旁白:《七律长征》中写道: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课件呈现】
旁白:同学们,这句话中有一对反义词——“暖”和“寒”,从中你又感受到了什么?
稍作停顿
旁白:同学们,我们还发现这个句子中有两个表示地点的词语——【课件呈现】金沙江、大渡桥,这是两个怎样的地方呢?(ppt出示图片)
【课件呈现】
金沙江,流经山高谷深的横断山区,水流湍急,两岸山岭与江面高差达2500-3500米。

大渡河为高山峡谷型河流,地势险峻,水流汹涌,自古有“大渡天险”之说。

旁白:同学们,看了上面的图文介绍,你的感受怎样呢?是不是也感到心惊胆寒啊。

稍作停顿
旁白:是的,这样的环境真是太恶劣了,金沙江上,巨浪滔天,不停拍打着山崖,真的能把山崖拍暖了吗?其实,这里运用了一种夸张的手法,我们来看看夸张的句子有什么特点吧。

【课件呈现】
突出某种事物的本质特征,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对事物的某些方面着意夸大或缩小,作艺术上的渲染,这种修辞手法叫做夸张。

旁白:这里的“暖”可理解为“热乎乎的”。

但它所指的对象是两岸的崖石,是用夸张的手法,极言浪之凶猛。

全句的意思应该是金沙江水流湍急,骇浪滔天,连两岸高耸入云的峭壁都被浪拍打得热乎乎的了。

稍作停顿
旁白:大渡河上只有13根铁索,“寒”不仅是说水寒,还有是让人心里看着发寒。

至此,我们明白了“暖”和“寒”都是形容自然环境的险恶,反衬红军的英勇!
第 1 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