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的归化和异化看文化的交流与渗透[1]
浅析翻译的归化与异化
“ 异化” ,则是指译者在 翻译时故意保 留原语 文本 当中的某些异 质(
奈 达主 张 ,译 文应该 尽 量使 用符 合译 入语 表 达规 范 的言语 形
f e nns) o i .es 以此打破译 入语 的种种规范 。前者倾 向于原语文化 和原 式 ,寻求 与原 文最 为贴 切 的对 等表 达 ,同时 ,译 文应 力求 行文 自 rg , 文作者 ( L cl r o to r n d , 者则倾 向于译人语文 化和 然 ,不露 翻译腔 。假如原语 中的某种说 法是译人语 中没有 的,译 者 S t e r uh r i t ) 后 uu a oe e
语言文字
浅析翻译 的归化 与异化
郭艳 萍 南京大学在读研 究生 2 0 9 103中国传媒 大学南广 学院公共英语教 学部 10 1 0 03
翻译 中的 “ 归化 ”(o siain)和 “ 化”(oeg iain d met t c o 异 frinzt ) o
归化 和异化包含 了深刻 的文化 、文学 乃至政治 的内涵 。人们 在讨论
(o sct n)和 “ 化”(oe ia o d met ai i o 异 fri zt n)概念的先声 。 n g i “ 化” 、 “ 化”概念虽 然是近些 年来翻译研 究领域 出现 的 归 异
“ 非常 白”( e , eyw i ) v r v r ht 就行 了。再 比如我们在公共场合见 到 y e “ ta t We P i ”这个 公示语 ,直译过来就 是 “ n 湿油漆 ” ,虽然也能勉 强 让人 明 白它的意思 ,但 是汉语 中一般不这 么讲 ,那 么,根据奈达
的理论就应该采 用 “ 漆未干”这个在功能上更为对等的说法 。 油
一
英汉文学作品翻译中的归化与异化
英汉文学作品翻译中的归化与异化英汉文学作品翻译是文学翻译中的一个重要分支,英汉译文更具有文化差异性,在翻译过程中更要注意文化的衔接。
因此,翻译过程中归化与异化的问题便成为尤为突出的现象。
当谈及归化时,我们把它定义为一种以译者在译作中加以体现其本文化背景的能力。
他以母语作者的方式发掘和当地语种读者相关联的文化信息,并构建具有当地文化特质的新的文字表达。
也就是说,译者减少文化隔阂,使读者不致迷失在译文之中;使其能够快速地理解译文,并够以母语的角度理解其中的文字表达。
归化在翻译中被广泛应用,因其能够尽量之源于文本精髓,从而让文字表达更具有通俗性,从而让读者和原作者在思想上达到一致性。
然而,当提到异化时,它又取不同的意义,它是指译者将原文中任何有文化色彩的元素进行转换,译成读者所能理解的用文,同时又具有文化色彩的外文表达形式,从而创造出一种有趣的新的文字风格,使译文更具有当地文化特质。
这样的新的风格和表达方式能够将源文的文化语义经由转换和夸张,将新的译文与母语文化相结合,并诠释出创造性的文字突破,从而使小说的文学性和意象性不可比拟的完善。
因此,归化与异化不仅仅是翻译语言风格上的问题,更涉及到作品中文学性、意象性、艺术性等高级语言表现形式的问题。
从学术角度来说,它们都有自己的独特性,要作出合理的取舍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工作,这样才能让文字更加流畅,而且也能不亏待原作信息,开展出更有意义的文字表达。
总之,归化与异化是影响英汉文学作品翻译的重要因素,译者在文学翻译中应理智地取舍,意识到翻译的技巧的复杂性,并尽力获得一份卓越的翻译作品。
只有充分理解文学,把握常识性的知识基础,且能够把握不同文化间的文化辩证法等文化理论,才能够将文学翻译变得更具艺术性,更有吸引力。
试论翻译的归化和异化
试论翻译的归化和异化【摘要】翻译中采用归化还是异化的策略一直是翻译学界争论的热点和焦点问题。
本文认为译者应视具体情况灵活运用归化或异化翻译法,如果以传播文化的共性为主,则相应采用以归化为主的翻译策略,如果以传播文化的个性为主,则相应采用异化为主的翻译策略。
【关键词】英语翻译归化异化文化差异翻译研究中出现了两个明显的倾向:一是翻译理论深深打上了交际理论的烙印;二是从重视语言的转换转向更重视文化的转换。
刘英凯通过列举归化的种种弊端及其表现,大力倡导移植法,认为异化应在翻译中占主导地位。
这是他率先对当代中国译坛归化翻译主流提出的挑战。
10年之后,许钧在《文汇读书周报》上发起对《红与黑》译本的读者调查和讨论,直接引发了归化派和异化派的交锋,从而使中国译坛归化和异化的对话进入高潮阶段。
在西方,归化和异化的交锋之火也从未熄灭。
Today是归化的代表人物,他提出了“最切近的自然对等”(the closest natural equivalence),在20世纪60-70年代的一系列著作中构成了一个宏大的结构主义归化翻译理论体系。
Venuti是异化的代表人物,他在1995年出版《译者的隐形》(Translator’s Invisibility)一书中率先对归化翻译种种弊端进行了批判,他从文化、文学和政治的高度,力倡异化式或阻抗式翻译,以保留原文的语言和文化差异。
由此可以看出归化与异化孰是孰非,至今尚未定论。
笔者认为,作为翻译工作者应根据不同时代,不同译者,不同读者,不同文本以及不同文本承载的文化信息来灵活运用。
一、翻译的归化奈达说:“世界的语言和文化惊人地相似,相似之处占90%,不相似之处仅占10%。
”不同民族分布在世界各地,各自创造和发展自己的文化,其文化特质和模式有所差异,但不同民族的文化在很多方面都有着相同之处,即文化具有共性。
文化的共性反映在语言上,就是说不同语言的表达有相似之处,即语义的对应。
例如,西方戏剧里长着翅膀的天使会使我们联想起中国舞风飘带的飞天,《三国演义》中足智多谋的诸葛亮也令英国人发出“He is as wise as Solomon(Solomon 所罗门是古代以色列国王大卫的儿子,所罗门在位时,是古代以色列王国最强盛的时期)”的赞叹。
浅析翻译中的异化和归化
浅析翻译中的异化和归化作者:朱晶来源:《消费导刊》2013年第03期摘要:归化和异化是翻译理论的热门话题,是处理语言形式与文化因素的两种不同的翻译策略,它是意译和直译的进一步延伸。
运用异化与归化翻译方法,不仅可以让读者了解作品的内容,也能让读者了解另一种全新的文化。
关键词:翻译异化归化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各国之间的贸易往来和文化往越来越多。
在各种交流中,翻译活动的作用变得越来越重要了。
而在翻译中灵活用好归化和异化翻译方法,就可以在两种截然不同的语际间进行成功切换,不但可以完成传递原信息的目的,还可以传递文化,并促进文化间的交流和理解。
一、异化和归化的概念异化和归化是在1995年由美国翻译理论家劳伦斯。
韦努蒂(Lawrence Venuti)在《译者的隐形》(The Translator's Invisibility)一书中提出来的。
归化(domestication)是指在翻译中采用透明、流畅的风格,最大限度地淡化原文的陌生感的翻译策略。
异化(foreignization)是指偏离本土主流价值观,保留原文的语言和文化差异。
异化和归化作为两种主要的翻译方法历来是翻译界争论的焦点之一,归化法要求译者向译语读者靠拢,用译语文化中惯用的表达方式来转换原语,即采取译语读者习惯的译语表达方式,来传达原文的内容;异化法则要求译者向作者靠拢,采取相应于作者使用的原语表达方式,即要保存原语的异国情调来传达原文的内容。
二、归化翻译法和异化翻译法(一)归化翻译法在翻译活动中,有时受源语文化和译语文化两种不同文化语境的制约,会出现两种文化之间的可译性问题,在此情况下采用归化翻译法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归化法的优点在于它可以使译文达到与原文相同或相近的表达效果,其流利通顺的语言易为读者所接受,其缺点则是无法深入了解译作的文化本质。
例如,英语成语中as timid as a rabbit(or hare),不译作“胆小如兔”,而是译作“胆小如鼠”,经过这样的“归化”处理,就会使读者能够轻松的理解和接受了。
从语用角度谈翻译中的“归化”与“异化”
从语用角度谈翻译中的“归化”与“异化”作者:武清宇来源:《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年第12期摘要对于归化和异化2种翻译方法的争论一直伴随着翻译理论与实践的发展而持续着。
从语用角度探讨翻译实践中归化和异化的关系,适度归化可以使译文流畅易懂,更贴近读者;适度异化可以消除2种语言文化之间的某些差异,使读者增加对源语国文化的了解,两者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
关键词语用;翻译;归化;异化中图分类号:G31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489X(2009)12-0058-02Study of Foreignizing and Domesticating in Translation from Perspective of Pragmatics//Wu QingyuAbstract Foreignizing method and domesticating method, the two translation strategies, have been debated for a long time.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se two methods will be discussed in the pape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ragmatics. Appropriate domesticating can make the translation fluent and easy to understand. Appropriate foreignizing can remove the gaps in some turns of expression between two different cultures, so as to increase readers’ understanding of the source cultu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se two methods is dialectical unity.Key words pragmatics;translation;domesticating;foreignizingAuthor’s address Foreign Language School, Taishan Medical University, Taian, Shangdong 271016目前,国内翻译界对翻译中“归化”与“异化”的关系问题争论颇多,许多学者从文学翻译角度对两者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翻译的异化与归化
翻译的异化与归化马亚丽(成阳师范学院外语系)摘要:本文通过对翻译的两种策略即归化和异化的初步分析,认识到异化和归化不是完全时立的,二者具有同一性。
因此译者在把握“度”的原则的基础上,在翻译实践中应将这两种翻译策略很好地结合起来.最终得到更为理想的译文。
关键词:翻译;归化;异化;同一性;。
度”I.引言翻译是一项极为复杂也极具挑战性的活动。
翻译方法问题历来是翻译界争论不休的问题.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会受到诸如形式与内容,忠实与创造,直译与意译,异化与归化等矛盾的困扰.其中如何处理好异化与归化的关系是至关重要的。
¨.异化翻译策略所谓异化基本上就是以。
直译”为主.要求译文尽力保留原作的语言与各种文化特色。
异化可以被视为直译的概念的延伸.但又不完全等同于直译。
例如:…n or w as M rs.H ur st,w ho had m a r r i ed an姗of i no r e 铀11011t h an f or t une.1嘧di sI,osed t O consi der hi s house a s her hom e w he n i t s ui t ed h%O缸t e比Pri de and Prej udice.CI L4.V.1)译文一:再说那位嫁了个穷措大的赫斯脱太太。
每逢上弟弟这儿来作客.依旧像是到了自己家里。
译文二:而那位赫斯特夫人嫁了个家财不足、派头有余的绅士。
因而一旦得便。
也很情J l l把弟弟的家当作自己的家。
译文一属于归化译法。
文中的赫斯特先生本是个好吃懒做、从不读书的绅士。
译者用“穷措大”来形容他.虽然既通顺又简练。
但却扭曲了人物的形象。
译文二采用异化法。
将a m n of m ore f as hi on t h an f or t une译作“家财不足.派头有余的绅士”。
就显得比较贴切。
异化译法能把一种文化和语言中的信息以近乎保持其原来面目的方式贡献给另一种文化及语言.有利于两种不同文化和语言的相互交流、渗透和融合。
浅谈翻译策略——归化与异化
理等方 面的著作 。其 中代表 的有徐光启 和利 玛窦合译 的《 测量法 义》 , 是一部著名 的关 于陆地测量方 面的数学著作 。而第三次 翻译 高潮 出现在“ 五 四时期“ 之后 的西学 翻译 即“ 欧化 ” 主张 , 中 国翻译
界出现异化与归化同时并存 的现象 。欧化之 风的先锋人 物鲁 迅 , 生活在不 同背景下 的人们 , 不论是 中国人还 是外 国人 , 因为所 提 出了“ 翻译必须有异 国情调 , 就是所谓 洋气 ” 。但 无论是 归化还 . 处文化 背景不 同以及接受 的文 化教育不 同 , 他们对 事物 的看法 和 是异 化 , 其 目的都是为 了实现交际 的畅通与文化 的交流 。 感觉不尽相 同。对于 中国的风俗习惯 , 或者是 中国的事 物 , 中国人 二、 影响翻译策略选择的 因素 看就 明白 , 并因此产生一系列的想法 , 或者 因个人的情感积 累 以
会科学等 , 各以特殊的方式 , 从不 同侧面反映现实 的社会生活 。 意识形态对于译者 的影 响是不言而喻 的。意识形态对 于译 者 的翻译策略 的选择有 深刻 的影 响。对于好 的译者 , 应该 具备 的能
力不仅 是对于两种语 言 的掌握 有多深 , 更应该是对 于两种完全 不 同的文化 的了解有多 透彻 。不仅如 此 , 对 于两种 文化之 间 的跨 文 化 的交 际能力 、 熟悉各各 国各地区民族 文化 的特 点及 不同 , 以便 完 善译者 自己译 出的作 品。 三、 翻译策略的选择 翻译既然作为一种文 化交流 的手段 , 就有责任 让译 文读者 了 解外 国的文化, 领略外 国的风情 。每一 部原作 都带有其 民族文 化 的印记, 译本将原作 民族 的生 活环境 以及他们 对世界 的价值观 介 绍给译入语读者, 能够增进不 同文化背景 的人 民之间 的相互 了解 。 但是归化与异化 , 对 于跨 文化 交际哪一 种翻译 策略更 适合呢?
文化交流翻译的归化与异化
文化交流翻译的归化与异化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文化交流翻译中的归化与异化现象,分析两者在翻译实践中的具体应用及其影响。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翻译作为沟通的桥梁,在文化交流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翻译不仅仅是语言之间的转换,更是文化的传递与交流。
因此,如何在保持原文文化特色的让译文更易于理解和接受,成为翻译研究的重要课题。
归化与异化是翻译中的两种基本策略,它们在处理文化差异时具有不同的特点。
归化策略强调译文应符合译入语的文化习惯,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接受;而异化策略则强调保留原文的文化特色,以展现原文的异域风情。
这两种策略在文化交流翻译中各有优劣,应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
本文首先将对归化与异化策略的定义、特点及其理论依据进行阐述,然后结合具体案例,分析这两种策略在文化交流翻译中的具体应用及其效果。
本文将对归化与异化策略在文化交流翻译中的影响进行深入探讨,以期对翻译实践和文化交流有所启示。
二、归化翻译策略归化翻译策略,顾名思义,是指翻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倾向于采用目标语读者所熟悉的表达方式和语言习惯,使得译文更加贴近目标语读者的文化背景和阅读习惯。
这种翻译策略的核心目的是减少译文中的异质性,使得译文更加流畅、自然,易于被目标语读者接受和理解。
在归化翻译中,翻译者会尽可能地使用目标语中的对等词或表达方式来替代原文中的异域元素,以避免因文化差异而造成的理解障碍。
这样做的好处是,目标语读者在阅读译文时,不会感到过多的陌生感和距离感,而是能够顺畅地理解并接受译文所传达的信息。
然而,归化翻译策略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由于翻译者过于追求译文的流畅性和自然性,可能会导致原文中的某些文化特色或异域风情在译文中被淡化或丢失。
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译文的文化传播功能,使得原文中的文化价值在译文中无法得到充分的体现。
因此,在使用归化翻译策略时,翻译者需要把握好度,既要考虑到目标语读者的阅读习惯和文化背景,又要尽可能地保留原文中的文化特色和文化价值。
谈跨文化翻译中的归化翻译与异化翻译
谈跨文化翻译中的归化翻译与异化翻译一、引言归化翻译(domesticating translation)与异化翻译(foreignizing translation)是美国学者劳伦斯·韦努蒂在1995年所著的《译者的隐身》(Translator’s Invisibility)一书中首次提出的。
根据韦努蒂的界定,归化翻译是译者为了制造出透明、通顺的译文而将异域文本中的“陌生性”降低到最低程度的翻译策略。
而异化翻译是译者为了故意对目的语文化的规范进行冲击而保留原作中一些“陌生性”的翻译策略。
可见,归化翻译主要是遵循目的语文化当前的主流价值观,翻译时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将读者立于核心地位,充分考虑读者的文化背景,信息接受心理与接受习惯。
尤金·奈达(E u g e n e A Nida)是推崇归化翻译的代表人物。
他认为,“翻译即是交流,这个过程要看人们在听、说、读译文时所获得的是什么。
判断一个译本的效用不宜拘于相应的词汇意义、语法类别和修辞手段的对比,重要的是考察接受者正确理解和欣赏译语文本的程度。
”奈达认为成功的翻译就是要使译语读者产生与源语读者类似的反应。
而归化翻译能使读者更好地理解原文,避免文化冲突,从而达到文化交流的目的。
异化翻译的前提是:认为文化是有差异的。
主张异化的译者,不仅可以在译文的表达手段上异化,而且会选择对目的语中的外国文学规范提出挑战的外国文本来翻译。
劳伦斯·韦努蒂本人就是异化翻译的代表人物。
他提出了“反翻译”的概念。
这种翻译刻意在目的语的文本中, 在风格和其它方面突出原文之“异”。
劳伦斯·韦努蒂公开声言:“其目的是要发展一种翻译理论和实践,以抵御目的语文化占指导地位的趋势,从而突出文本在语言和文化这两方面的差异。
”归化翻译和异化翻译是当前翻译界近年来争论的热门话题,本文将从跨文化翻译的角度对这两种翻译策略做一对比,并探讨如何在两者之间寻找到平衡点。
中国文化视野中翻译的归化和异化取向
中国文化视野中翻译的归化和异化取向*龚晓斌翻译传统上有两种策略:归化和异化。
中国的翻译者在翻译欧美文本时,大都采用异化的方式,而在把中国文本翻译成英语时很多情况下又采用了归化的手法,翻译策略似乎全部倒向了外国。
欧美在翻译外国文本时大都主张归化,而在向外翻译本国文本时则采用异化,翻译策略似乎全部倒向自己。
两种情形加起来,导致了一边倒的文化渗透。
因此,中国的翻译工作者应该重视中国文化视野中翻译策略的取向,在归化和异化之间找到平衡点,使中华文化与西方文化平等交流。
一、引言翻译传统上有两种策略:归化和异化。
从古罗马到近现代的英国、法国、美国等,一直是以提倡通顺翻译的归化理论占主导地位。
在当代欧美翻译流派中,归化的翻译理论以美国著名翻译学家奈达(Eugene N i d a)的理论为代表。
其理论的核心是 功能对等论(早期被称为 动态对等论),即译文与原文要达到 最接近的自然对等,也就是译文读者和原文读者在阅读过程中的反应应该完全对等,所以 功能对等论也常常被称为 读者反应论。
奈达认为: 译者要致力于表达的完全自然化,要把接受者放在其自己的文化语境下理解相关的行为方式。
接受者不一定非要理解源语语言中的文化模式。
!但∀译者的隐身#一书的作者、翻译学家韦努蒂(La w r ence Ve nuti)认为,奈达的 读者反应论实际上 把英语中透明话语的限制,强加在每一种外国文化上。
∃因此,他主张异化的翻译策略,最大限度地表现源语文本在语言和文化上的差异。
这样, 异化的翻译可以成为抵御民族中心主义和种族主义、反对文化上的自我欣赏的一种形式,以维护民主的地缘政治关系%。
我们必须认识到,韦努蒂主张的异化是对欧美强势文化所采取的翻译策略,那么边缘文化或弱势文化的翻译策略是否也应该是异化呢?二、中西对于归化和异化翻译策略的选择及其文化蕴涵翻译不仅是开向另一个世界的窗口,而且,翻译打开了一个渠道。
通过这一渠道,外国文化能渗透进本国文化。
文化翻译中的归化和异化
文化翻译中的归化和异化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文化翻译中的归化和异化两种策略,分析其在跨文化交流中的重要性及其运用。
我们将对归化和异化的概念进行界定,明确两者在文化翻译中的具体表现。
接着,通过具体案例分析,揭示归化和异化策略在实际文化翻译中的应用及其效果。
在此基础上,我们将进一步探讨归化和异化策略在文化翻译中的优缺点,以及如何选择和应用这两种策略。
我们将总结文化翻译中归化和异化的价值,强调在跨文化交流中,应根据具体语境和翻译目的灵活运用归化和异化策略,以实现有效的文化传播和交流。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为文化翻译实践提供有益的启示和指导,推动跨文化交流的深入发展。
二、归化翻译策略归化翻译策略,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翻译手段,主张在翻译过程中以目标语言的文化为归宿,尽量使译文符合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和文化传统,以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
归化翻译强调译文的自然流畅,减少源语言文化的陌生感,从而增强译文的可读性。
在归化翻译策略的指导下,译者会倾向于使用目标语言中的常见表达方式和文化元素,以便读者能够更好地融入译文所传达的情境。
这种策略注重译文与目标语言文化的融合,旨在减少文化差异带来的理解障碍。
归化翻译策略的优点在于,它能够使译文更加贴近目标语言读者的阅读习惯和审美需求,增强译文的可接受性。
同时,归化翻译还有助于传播目标语言文化,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理解。
然而,过度使用归化翻译策略可能导致源语言文化的某些独特元素丢失,使译文失去原有的文化色彩。
在实施归化翻译策略时,译者需要谨慎处理源语言文化元素与目标语言文化元素之间的关系,确保在保留源语言文化特色的使译文符合目标语言读者的阅读习惯。
这要求译者具备较高的跨文化意识和语言处理能力,以便在翻译过程中实现源语言文化元素与目标语言文化的有效融合。
归化翻译策略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翻译手段,有助于增强译文的可读性和可接受性,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理解。
然而,译者在运用这一策略时需要充分考虑源语言文化元素的保留和目标语言读者的阅读习惯,以实现源语言文化元素与目标语言文化的有效融合。
文化翻译中的归化及异化策略探析
文化翻译中的归化及异化策略探析文化翻译中的归化和异化策略是指在翻译过程中,翻译者对原文中的文化元素进行的不同处理方式。
归化策略是指在翻译过程中,翻译者将原文中的文化元素转化为译文语言的文化元素,使其在译文中与译文语言的文化相一致,从而使译文读者能够理解和接受原文中的文化元素。
相反的, 异化策略是指在翻译过程中,翻译者保留原文中的文化元素,使其在译文中与原文中的文化相一致,从而使译文读者能够理解和接受原文中的文化元素。
这两种策略各有优缺点,归化策略可以使译文读者更好的理解和接受原文中的文化元素,但可能会导致原文中的文化元素丧失原味。
而异化策略能够保留原文中的文化元素的原味,但可能会使译文读者难以理解和接受原文中的文化元素。
翻译者在选择归化和异化策略时需要考虑译文读者的文化背景和译文的用途, 来确定最适合的策略.归化和异化策略在文化翻译中并不是二元对立,翻译者可以在不同的文化元素中运用不同的策略。
例如, 对于生僻的文化元素, 适当的归化可能是最佳选择, 以使译文读者能够理解和接受原文中的文化元素; 而对于核心文化元素, 保留原文中的文化元素可能是最佳选择, 以使译文读者能够理解和接受原文中的文化元素。
此外, 文化翻译中还有其他策略如保留原状,注释等等。
保留原状策略是指翻译者将原文中的文化元素原样保留在译文中,并提供译文读者关于原文中文化元素的解释和注释。
这种策略可以使译文读者更好的理解和接受原文中的文化元素,同时也可以保留原文中的文化元素的原味。
总之, 在文化翻译中, 归化和异化策略是翻译者处理文化元素的重要手段, 但翻译者在选择策略时应该根据译文读者的文化背景和译文的用途来确定最适合的策略, 同时需要根据不同文化元素运用不同策略.。
翻译方法之-归化与异化
归化实例
• 由于文化上的差异,英译汉时有时直译原 文就会使译入语读者感到费解,甚至误解。 这时,就有必要借用汉语中意义相同或相 近、且具有自己鲜明文化色彩的表达法对 原文加以归化。归化翻译法常用于处理某 些英语成语、典故、形象词语等一类文化 色彩较浓的表达方式。恰倒好处地归化可 以使译文地道简洁、生动活泼,便于译入 语读者理解和接受。例如:
• (4) Everybody said how well the new Secretary was doing, but old Mr. Carr said shortly, "Yes. New brooms sweep clean." 人人都说新任秘书干得好,但卡尔老先生却简慢地说: "新官上任三把火。" (原文new brooms sweep clean的字面意思是"新扫 把扫得干净",比喻"新任职的人干得好",和汉语中的"新 官上任三把火"异曲同工,貌离神合。) • (5) Among the blind the one-eyed man is King. 山中无老虎,猴子称霸王。 • (6) Last night I heard him driving his pig to market. 昨夜我听到他鼾声如雷。
• (7) Who would have thought of Mr.Mottram doing so well? And so many of his friends, too, that used to stay here? We were entertaining angels unawares. 谁知道摩特兰先生干得那么出色?还 有他那许多朋友,原来都住在这儿的,谁 知道呀?我们真是有眼无珠。
翻译中的归化与异化
姓名:徐中钧上课时间:T2 成绩:翻译中的归化与异化归化与异化策略是我们在翻译中所采取的两种取向。
归化是指遵从译出语文化的翻译策略取向,其目的是使译文的内容和形式在读者对现实了解的知识范围之内,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译文,增强译文的可读性。
异化是指遵从译入语文化的翻译策略取向,其目的是使译文保存和反映原文的文化背景、语言传统,使读者能更好地了解该民族语言和文化的特点。
直译和意译主要是针对的是形式问题,而归化和异化主要针对意义和形式得失旋涡中的文化身份、文学性乃至话语权利的得失问题,二者不能混为一谈。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日益明显的今天,人们足不出门就能与世界其他民族的人进行交流。
无论是国家领导人会晤、国际经济会议,还是个人聚会、一对一谈话,处于不同文化的两个民族都免不了要进行交流。
如果交流的时候不遵从对方的文化背景,会产生不必要的误会,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在2005年1月20日华盛顿的就职典礼游行活动中,布什及其家人做了一个同时伸出食指和小指的手势。
在挪威,这个手势常常为死亡金属乐队和乐迷使用,意味着向恶魔行礼。
在电视转播上看到了这一画面的挪威人不禁目瞪口呆,这就是文化带来的差异。
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习语、修辞的由于文化差异带来的差别更是比比皆是,如以前的“白象”电池的翻译,所以文化传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由此可见,借助翻译来传播文化对民族间文化的交流是很有必要的。
一般来说,采取归化策略使文章变得简单易懂,异化使文章变得烦琐难懂。
归化虽然丢掉了很多原文的文化,但使读者读起来更流畅,有利于文化传播的广度。
采取异化策略虽然保存了更多的异族文化,能传播更多的异族文化,有利于文化传播的深度,但其可读性大大降低。
归化和异化都有助于文化的传播,翻译时应注意合理地应用归化与异化的手段。
对于主要是表意的译文,应更多地使用归化手段,反之则更多地使用异化手段。
要使翻译中文化传播的效果达到最好,译者应该考虑主要读者的具体情况、翻译的目的、译入文的内容形式等具体情况而动态地采取归化与异化的手段。
翻译中的归化与异化——以《文化透视英语教程》为例
分类号学校代码!鳗鲤密级学号-20-**********翻译中的归化与异化——以《文化透视英语教程》为例DomesticationandForeignizationinrnllranslatlon-·--AcasestudyofEnglishThroughCulture指导教师姓名、职称直鎏塑塾撞湖南师范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办公室二0一一年五月’一一一DomesticationandF0relgnlZatlonln,-nlranSIatlon--·-AcasestudyofEnglishThroughCultureA砀esisSubmittedtoForeignStudiesCollegeOfHunanNormalUniversityInPartialFulfillmentoftheRequirementsForTheDegreeofMasterofTranslationandInterpretingByYangLuUndertheSupervisionofProfessorXiaoYunchuChangsha,HunanMay,2011摘要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而翻译将两种语言相互转换,传递文化信息,与文化密不可分。
作为文化传递的桥梁,译文既要能被目的语读者接受,又要能传递源语文化。
这种文化的转化引起了归化与异化之争。
在跨文化翻译中,归化与异化各有长短,翻译时应慎重考虑。
归化翻译强调译者应该打破文化间的障碍,避免文化冲突,使译文能被读者接受。
异化翻译强调译文要重现源语语言文化,为读者呈现原汁原味的异域风情和语言风格。
本文主要从三个部分来阐述归化与异化的发展问题:第一部分主要介绍归化和异化问题的由来以及两者的内涵;第二部分主要论述归化和异化在使用时是如何对立统一的;第三部分从翻译实践出发(以英译汉为主),举例说明了归化和异化的具体应用方法;最后得出结论:在跨文化翻译中,归化和异化不是完全对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相互融合的。
翻译中的归化与异化
翻译中的归化与异化作者:孙楠楠来源:《中国科技财富》2010年第22期摘要:长时间以来,翻译界一直把“归化”与“异化”这两种翻译方法看做对立体,对二者的争论一直伴随着翻译理论与实践的发展而持续着,本文从理论与翻译实例两方面来论证翻译中的归化与异化是相互补充的关系,并试图探索“归化”与“异化”使用中度的把握的问题。
一、“归化”与“异化”释义在翻译过程中,特别是在处理文化差异问题上,翻译界有两种对立意见,即归化(domesticating)与异化(foreignizing). 钱钟书在《林纾的翻译》一文中谈到这两种翻译方法:“就文体和风格而论,也许会有希莱尓马柯区分的两种翻译方法,譬如说,一种尽量欧化,尽可能让外国作家安居不动,引导我国读者走向他们那里,另一种尽量汉化,尽可能让我国读者安居不动,而引导外国作家走向咱们这来”。
所谓归化翻译就是指以目的语为文化归宿的翻译方法,运用目的语易于接受的表达方式,使译文通俗易懂,跟适合于目的语读者,它不考虑原文的目的和形式,而使用读者熟悉的语言和形式来翻译,尽可能地达到原文的功能和意义。
在英美翻译文化中,一直以归化理论为主导,其主要代表是翻译家尤金.奈达,提倡功能对等,强调原文和译文读者反映的对等。
而异化翻译则指以源语文化为归宿的翻译方法,即尽力再现原文语言和文化特色,以便更好地保留原语文化的异国情调,其目的是发展一种抵御以目的语文化价值观为主导地位的翻译理论与实践,以表现外国文本的语言和文化上的差异,其代表人物是美国学者劳伦斯.韦努蒂。
二、“归化”还是“异化”随着中西方文化交流的频繁,近年来电影中出现了一些被西方大众所接受的翻译,功夫为Koufu而不是Shadow Boxing,豆腐为tufou, 麻将为majiang等等。
这些词汇采用的都是异化的翻译方法而不是归化法,可见这种异化法翻译的词汇还是为大众所接受的。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有更多的机会去国外旅游,可以更多的收到异域文化的影响。
浅谈跨文化翻译中的异化和归化
公关论坛浅谈跨文化翻译中的异化和归化文/王琪摘要:在各个国家联系日趋紧密的今天,翻译对促进各国的交流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涉及语言问题,也涉及文化问题。
在处理源语文化和目的语文化差异的过程中,就产生了两种重要的翻译方法。
归化法(Domesticating Method)和异化法(Foreignizing Method),选择哪种翻译方法是由作者意图、读者对象、文化等多方面因素决定的。
归化法和异化法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在实践中使用哪一种方法还是将二者结合起来,应该根据上下文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本论文通过对归化和异化翻译策略的深入探讨,以期让翻译工作者更深入了解两种重要的翻译理论,为日后的翻译实践活动提供帮助。
在国与国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促进国与国文化的交流互鉴。
关键词:归化法;异化法;跨文化交际;源语文化;目的语文化引言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世界各地的联系日趋紧密,在当今这个跨文化交流日趋频繁的时代,翻译对实现各民族的融合、交流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翻译工作已经不再是两种语言符号的转换,而是一种跨文化交际。
语言和文化是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文化的传播必须借助语言这个媒介;文化对语言起到了制约的作用,不同地区的文化下,人们的语言表达方式不同。
英语与汉语各自隶属于不同的语系,英语属于印欧语系(Indo-European Language),汉语属于汉藏语系(Sino-Tibetan Language)。
英汉两种语言在词法、句法甚至篇章结构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
要完成读者能够理解,又能体会到其中文化特征的英汉跨文化翻译是一项相对来讲比较困难的工作,很多来自不同社会文化背景的翻译工作者,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了跨文化交际的问题,提出了不同的翻译策略和方法。
归化和异化是翻译研究中一对非常重要的范畴。
熟练掌握归化与异化翻译策略,对于开展国际交流、文化输出等大有益处。
一、何为翻译的“归化”和“异化”翻译与文化密切相关,一般而言,可以分成两种对立的看法,即归化法(Domesticating Method)和异化法(Foreignizing Method)这两种原则和方法。
浅析如何处理科技翻译中归化与异化的关系
浅析如何处理科技翻译中归化与异化的关系摘要:归化和异化是科技翻译的两种策略,是同一个问题对立的两个方面,是互为依存的。
在具体的翻译实践中,哪一种更能促进文化交流成为选择标准。
关键词:科技翻译归化异化关系1 归化与异化的关系1.1 什么是归化和异化归化与异化是翻译过程中的两种策略,译者在翻译实践中二者必选其一,只是采用的程度不同而已。
异化翻译策略从语言上讲,要求译者尽可能向原文靠拢,以凸显原语言的文化特征,这就势必会打破译语的语言规范性,牺牲其流畅性;从文化上看,则保留原语的“原汁原味”的文化,以达到翻译的根本目的,即引进和介绍西方的科技文化。
例1.The early bird catches the worm.异化翻译:早起的鸟儿有虫吃。
归化翻译:捷足先登。
1.2 归化与异化的关系基于以上所述,归化和异化都有着各自的优点与弱点,所以翻译文章时,应两者兼用,可以吸收一种翻译的优点来弥补另一种翻译的缺点。
因此,归化与异化是互补的、相关的,而不是矛盾的。
过分强调归化法会歪曲原文甚至误导读者,而过分强调异化也导致本土文化危机。
归化和异化是同一个问题对立的两个方面,是互为依存的。
1.3 归化、异化与直译、意译的区别翻译界对这两组概念的混淆由来已久,因而有必要对它们进行细致的分析,以弄清它们之间的区别。
在历史上,译与异化、意译与归化之间有着一定的亲缘关系,但这两组概念的侧重点有所不同。
第一,涉及面不同:直译与意译涉及面只是原文的语言特点,是根据译文对原文语言的忠实程度来界定的,而一个特定的原文和它的某一个译本的文本状态是客观的、静止的,不以历史的发展而发展,也不因审视者的不同而变化。
第二,层次不同:直译、意译是翻译方法,而归化、异化是翻译策略,二者不在一个层次上,后者指导前者。
方法和策略是有一定联系的,方法是策略指导下的具体做法,策略是指导方法的方针与目标。
2 科技翻译中的归化与异化2.1 科技翻译的特点随着科学技术跨国界的交流日益频繁,科技英语已经发展成为一种重要的文体,其大体上分为三类:一是各种科技书籍、实验报告、论文资料;二是设备操作规程、产品使用说明手册、专利说明;三是各类有关科技的会议、影片、录像、光盘等文字图片资料以及有声资料等。
英语电影翻译的归化与异化
英语电影翻译的归化与异化随着全球化的推进,英语电影在各国文化市场中的地位逐渐提高。
然而,由于语言和文化的差异,英语电影翻译成其他语言时,往往会出现一些问题。
翻译的方法主要有归化和异化两种。
本文将从这两个方面探讨英语电影翻译的问题。
归化是指将源语言的表达方式转换成目标语言中常用的表达方式,使目标语言的观众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电影的内容和情感。
在英语电影翻译中,归化通常包括使用押韵、比喻、俚语等手法,以便在目标语言中传达相同的情感和意义。
例如,在《疯狂的石头》中,英语“hold your fire”被翻译成“别急”,这种表达方式非常符合中国观众的用语习惯,让观众更容易理解。
异化则是指保留源语言的独特性,保持原有的语言风格和文化背景,以便向目标语言的观众展示不同的文化特色。
在英语电影翻译中,异化通常包括保留英语中的一些特殊表达方式、语法结构、口音等,以便让目标语言的观众更好地了解英语文化和历史背景。
例如,在《泰坦尼克号》中,英语“I’m going to go”被翻译成“我要走了”,这种表达方式保留了英语的文化特色,让观众更好地了解英语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在英语电影翻译中,归化和异化都有其优点和缺点。
归化的优点在于能够让目标语言的观众更好地理解和接受电影的内容和情感;缺点在于可能会削弱源语言的独特性和文化特色。
异化的优点在于能够保留源语言的独特性和文化特色;缺点在于可能会让目标语言的观众难以理解和接受。
英语电影翻译需要兼顾归化和异化的特点。
只有灵活运用归化和异化的技巧,才能把电影中的文化和语言差异降到最低限度。
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应尽量保持原有内容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以便让目标语言的观众更好地了解和欣赏英语电影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和跨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电影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传播媒介,其在跨文化交流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然而,电影字幕翻译作为一种特殊的翻译形式,其处理方式仍然存在许多争议。
其中,归化和异化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翻译策略,本文将围绕这两种策略在电影字幕翻译中的应用展开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你。 , 弹 ” 含“ 德报怨” 而 对牛 琴 却不 以 ’ 之意。 再如: i s Is t a
snc aa e r e可以 i f n g oc k gi t s m f t 有三种译文: ) ia a i c ( 这件事 1
表明, 读者喜欢风格贴近原文的作品, 并且有非凡的能力 接纳异国 文化中的异质成分。 许渊冲 先生在他的 译学要 《
敢为天下先》 一文中提到了一个耐人寻味的例子: 9 年 15 9
剥夺读者了 欣赏和借鉴异质文化的这个权利。译者的 解、
职责不仅是“ 存同”还应“ , 求异” 求异” 。“ 并不是指保存 “ 不可理解” 的东西, 而是在保证读者理解接受的前提下, 如何传递真实的原 语信息和文化特征。这样, 既做到了尊
虽然中 西方历史沉淀了不同的民 族文化, 但人类本身
以 及赖以生存的一切外部条件都存在着种种共性。这种 共性形成了人类对自 身及外部世界的种种共识, 花” 如“ 是
香的, “ 狐狸” 是狡猾等等。 如英文里有f oc tb 。 a f , t o i f e e
t tn 的表达, hh i e c ie 中文里也有“ 肥缺”“ ,如履薄冰” 的说
很重要。() 2这件事如同吃饭一样重要。() 3这件事如同 板球赛一样重要。普遍的观点认为译() 1达意, () 译 2神 似, 3无法为中国读者所理解。因此采用译() 译() 2为宜。 但笔者认为这样的译法虽然表达了原语的含义, 却丧失了 包含其中的异国民俗, 中国读者丝毫领略不到一点异域风 味。 况且对生活水平 日 益提高的中国人来说, “ 吃饭” 也并 非是最重要的事了。而对于那些貌合神离的表达, 如果不
父( 汉语成语强调父亲最了解孩子, 而英语则用 Ii … t s tt 这一强调句型来反衬即使是父亲也不一定了解孩 h… a
有一个谚语: o w 。hpy le w” " tl f se, o a . G o o e o s c 常被译 a r u o
作“ 拣了芝麻, 丢了西瓜”但两者的含义实际上并不完全 ,
变, 各国各民族之间语言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将因此大大得
化为另一种文化中人们所熟知的、 已约定俗成的东西, 并
牺牲了大量的附载信息为代价的。如用汉语成语“ 对牛弹
到推进。从表面上看, 归化译法消除了 不同语言和文化之
间的障碍, 但实际上却是把一种文化和语言与另一种文化 和语言隔离开了, 它能带给译语读者的异质文化和信息只 能说是微乎其微的。因此, 从某种意义上讲, 已丧失了翻
翻译放在文化交流和融合的总体环境中进行观照。确立 翻译的目 的不再是单纯地传递语际之间的信息, 而是通过
互译精神产品促 进不同 语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和渗透, 满足
各国 不同民 族互相学习、 存同求异的愿望。 这一视角的转 变拓宽了翻 译工作者的视野, 使翻译实践正 日 趋摆脱“ 仁 者见仁, 智者见智” 的主观臆断, 从而更好地把握翻译和文 化交流与渗透之间相互依存、 相互促进的关系。
6ne l p s o g r p Be r r i s tn l l v a u 咖 6 t p l pm r f o n e e e t u y n r o a e o u e e i
万方数据
d s oa e咖 s anIF n d I e6e a l mng s e rt rc e lt. p e tn e p e s e ' vi a H 译文:: 1 这种劳动看上去如此艰苦, 却是头一次深人 到把法国和瑞士分开的这一带山区里的 旅行者最感惊奇 的 劳动之一。( 沪译) 译文 2这种粗活看来非常艰苦, : 头一回从瑞士翻山
者所接受。 Hwe将“ 而 ak s 巧媳妇做不出没米的饭菜” 译成
E e t c vr t s i cnt e a wt u fu' vn l e shue f a'm k bed h t r也 h e e o w e e a r io l , o语言是文化的ຫໍສະໝຸດ 体, 是跨文交际中最主要的手段, 而
琴” 英 语“s el , ” 有完整地传 套译 语习 ct bo a pr er a f e 并没
递原语所负载的信息, 它们只在“ 把珍贵的东西呈给不识 贷者” 时可以 互译。 对此英语谚语, 钱歌川先生说得颇为
生动: 你以贵重的珍珠投猪, 它不但不知感谢, 反而要来咬
译的意义。而异化译法却能弥补这个缺陷, 传递真实信
对等。英语谚语除了 表示“ 得不偿失” 还带有律师借打 外,
通过法律途径解决民事纠纷的风俗习惯。如果直译为“ 为
子, 现 了汉 民族 不 同 的思 维 方 式。;e h e 体 ) tc o , 司之际, a n s 向原告和被告勒索钱财之意, 反映了西方民族有
gn oetsk ( rd tr c e s a m h o g 竭力想教别人干某事, u g 殊不知他们 比自已 干得更出 意指“ 色, 多此一举,T ) 班门弄斧( 在行家
来争论焦点, 双方在译语中 是引 进原语的 表达方式还是使 用译语的地道表达方式之间各执一词。近年来, 随着对交
际语言、 交际文化的深人研究, 翻译界已不再把翻译定于 忠实和流畅孰重孰轻的视角上, 而是越来越趋向于把语言
的客观依据。
但中西方文化毕竟是不同的历史背景和自 然条件下 的产物, 加上英汉民 族不同的 思维方式, 宗教信仰等, 两种 语言所负载的文化内 涵存在着巨大差异。 例如, 西方人形
法。 甚至还有像 , t Rb a b o 'b t 破 h um d n s s e i n u e o 与“ m a
释, 外宾仍似懂非傲。这时周总理提示翻译告诉外宾, 梁 山 伯与祝英台就是中国的罗米欧与朱丽叶, 外宾听了, 频
频点头。这实际上也是作了一个归化处理, 颇能说明归化 译法在文化交流中所起的作用。 正因为中西方文化中 存
在着这样的异曲同工之处, 归化译法将原语的语用含义表 达了出来, 达到了同样的语用效果。 如上所述, 我们看到了归化翻译在不同文化交流中 所
釜沉舟” a h e 与“ ; l a es 隔墙有耳” Wl va s t 这些连出典都十分
相似的习 语。面对两种语言中 这些形似意似, 甚至神似的 经典妙句, 译时不妨信手拈来。 翻 这种不同文化之间所具 有的相似和相通性, 是翻译中可能并且应该采用归化方法
面前“ 卖弄” 已的本领) 自 。因此, 读者阅 读完全采用归化
一只羊打官司, 却损失了 一头牛” , 相信读者完全理解。 这 不仅为汉语表达提供了 一个新的表达形式, 也为读者提供 了一次通过语言翻译吸纳异质文化因子的机会。 有调查
译法翻 作品, 译的 严格说只是对本国本民族文化的温习,
而失去了了 欣赏和借鉴异质文化的机会。 解、 而译者不应
文Tk e , hw a e) 类的 译法, a t D ia e a之 归化 lh v n i p r e l d l p 但多
少感到有点别扭, 好像西方也有诸葛、 曹操似的。因此从 严格意义上讲, 归化译法只是把一种文化中的 异质成分转
于 这种成分的大量涌人, 后者内部将发生新的聚合和裂
( 二)
文化内涵的差异使得在大多数情况下试图用一种语 言中的成分去对等转换和反映另一语言中的成分多少带 有勉为其难和牵强附会的因素, 甚至有可能传递错误的信 息。这就为翻译中采用异化提供了理论依据。异化的译 法是把一种文化及语言的信息基本上以其本来面目呈现 给另一种文化及语言, 给他们带来一种新的成分, 而且, 由
顾后的心理描写: st re r in h a t nc i bo t r ttopn o h ee h o e f a p f e e i
c l hv t e s t o hr. t t s a l e o d e t h u n .. w w t u a i o m u p e h a h o a v
重别人的历史和文化, 自己的历史和文化, 尊重 尊重了自 已的读者。这是翻译的真谛所在。
14 3
( 文汇读书周报》 征集对《 红与黑》 沪译、 湘译、 宁译和杭译
的意见, 举一例说明。
原文:e a , e p r e e u d c x vl d ea a c, n e 咖 G t i sr n e s e r a i u pn t u
没有在译文里得到反映。“ 没有等痛苦来临” 较之原文的 生动性大大逊色。而孙法理译本的处理: 在苦痛的铁胯还 没有叼住你的时候抢着享受已经成熟的欢乐吧! 显然更 忠实于原文, 同时也让读者品尝到了一丝洋味。英语中还
加区 别也采用归化译法的话, 则极易落人“ 陷阱”传递错 , 误信息。 Is sfh tt s h o 如: i w e e h k w h cl 知子莫如 t i a r n i i a t a o s d
c n ld浙译本处理成“ o s e. ue 不等痛苦临头, 自已尽情地 先让 享受— 这是爱情的衷告。原文中表示异国人思维的俗
语 bo t in h a c lh e ts t h . er r tto i od te uuo e f h o e f u a i o p r e e e pn v m h n
13 3
万方数据
起的重要作用。 但观上述例句, 也不难看出: 归化法翻译
固 使 语 者 略 了 文 之间 谋 合的 趣, 然 译 读 领 到 不同 化 不 而 妙
同时也降低了 读者接受和交流的难度。 但是每一种文化 都同特定的民族有着特殊的历史“ 血缘” 关系, 不是外来 “ 血液” 所能轻易替代的。就如同我们虽然接受了“ 智如诸 葛,原文 aw e omn或“ ( ’ s a Soe) 说到曹操, i s s l 曹操就到”原 (
【 一)
西, 在另一种文化里却要费很大力加以 理解。 采用归化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