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钓于濮水

合集下载

古诗庄子秋水翻译赏析

古诗庄子秋水翻译赏析

古诗庄子秋水翻译赏析【庄子秋水原文】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

’我之谓也。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吾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北海若曰:“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今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尔丑,尔将可与语大理矣。

天下之水,莫大于海。

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春秋不变,水旱不知。

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

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吾在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

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ěi)空之在大泽乎?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orG稊米之在大(tài)仓乎?号物之数谓之万,人处一焉;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

此其比万物也,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五帝之所连,三王之所争,仁人之所忧,任士之所劳,尽此矣!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语之以为博。

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河伯曰:“然则吾大天地而小豪末,可乎?”北海若曰“否。

夫物,量无穷,时无止,分无常,终始无故。

是故大知观于远近,故小而不寡,大而不多:知量无穷。

证向今故,故遥而不闷,掇而不跂:知时无止。

察乎盈虚,故得而不喜,失而不忧:知分之无常也。

明乎坦涂,故生而不说,死而不祸:知终始之不可故也。

计人之所知,不若其所不知;其生之时,不若未生之时;以其至小,求穷其至大之域,是故迷乱而不能自得也。

由此观之,又何以知毫末之足以定至细之倪,又何以知天地之足以穷至大之域!”河伯曰:“世之议者皆曰:‘至精无形,至大不可围。

’是信情乎?”北海若曰:“夫自细视大者不尽,自大视细者不明。

《庄子钓于濮水》原文及翻译含注释

《庄子钓于濮水》原文及翻译含注释
一词多义

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往:去,到。
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往:走。
活用
愿以境内累矣 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 ……劳累
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
贵: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贵,显得尊贵。
译文
庄子在濮水钓鱼,楚王派两位大夫前往表达心意,(请他做官),(他 们对庄子)说: “希望能用全境(的政务)来劳烦您。 ”
王同时,约比孟轲的年龄略小,曾做过漆园小吏,生活很穷困,却不接受楚威 王的重金聘请,在道德上其实是一位非常廉洁、正直,有相当棱角和锋芒的人。 庄子是主张精神上的逍遥自在的,所以在形体上,他也试图达到一种不需要依 赖外力而能成就的一种逍遥自在境界;庄子是主张宇宙中的万事万物都具有平 等的性质,人融入于万物之中,从而与宇宙相终始;庄子提倡护养生命的主宰 亦即人的精神是要顺从自然的法则,要安时而处顺;庄子要求重视内在德性的 修养,德性充足,生命自然流注出一种自足的精神的力量。他拒绝到楚国做高 官,宁可像一只乌龟拖着尾巴在泥浆中活着,也不愿让高官厚禄束缚了自己, 让凡俗政务让自己身心疲惫,表现了他鄙弃富贵权势,不为官所累,坚持不受 束缚,逍遥自在生活的高尚品质,表现了他对人格独立,精神自由的追求。
庄子拿着鱼竿不回头看(他们),说: “我听说楚国有(一只)神龟,死 的时候已经有三千岁了,国王用锦缎将它包好放在竹匣中珍藏在宗庙的堂上。 这只神龟,(它是)宁愿死去为了留下骨骸而显示尊贵呢?还是宁愿活在烂泥 里拖着尾巴爬行呢? ”
两位大夫说: “宁愿活在烂泥里拖着尾巴爬行。 ”
庄子说: “你们回去吧!我宁愿(像龟一样)在烂泥里拖着尾巴(活 着)。”
注释
字词注译
1.濮水:水名,在今河南濮阳。
2.使:派,派遣。
3.大夫:古职官名。周代在国君之下有卿、大夫、士三等。

高中语文课外古诗文《庄子钓于濮水》原文及翻译(含注释)

高中语文课外古诗文《庄子钓于濮水》原文及翻译(含注释)

高中语文课外古诗文《庄子钓于濮水》原文及翻译(含注释)原文庄子钓于濮(pú)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lèi)矣!”庄子庄子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以巾笥(sì)而藏之庙堂之上。

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涂(tú)中。

”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注释字词注译1.濮水:水名,在今河南濮阳。

2.使:派,派遣。

3.大夫:古职官名。

周代在国君之下有卿、大夫、士三等。

4.往先焉:指先前往表达心意。

焉:兼有“于之”的意思,到那里。

5.愿以境内累(lèi)矣!:希望把国内政事托付于你,劳累你了。

6.顾:回头看。

7.以:用。

8.境内:四境之内,即指国内的政务。

9.累:使……劳累。

10.巾:覆盖用的丝麻织品。

这里名词用作动词,用锦缎包裹。

11.笥:一种盛放物品的竹器。

名词用作动词,用竹匣装。

12.宁:宁愿。

13.贵:显示尊贵。

14.曳:拖。

15.涂:泥。

16.往矣:走吧。

古今异义吾闻楚有神龟闻:古,听说。

今:用鼻子闻到。

庄子持竿不顾不顾:古,不回头看。

今:不理,不管。

一词多义往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

往:去,到。

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往:走。

活用愿以境内累矣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劳累。

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贵: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贵,显得尊贵。

译文庄子在濮水钓鱼,楚王派两位大夫前往表达心意,(请他做官),(他们对庄子)说:“希望能用全境(的政务)来劳烦您。

”庄子拿着鱼竿不回头看(他们),说:“我听说楚国有(一只)神龟,死的时候已经有三千岁了,国王用锦缎将它包好放在竹匣中珍藏在宗庙的堂上。

这只神龟,(它是)宁愿死去为了留下骨骸而显示尊贵呢?还是宁愿活在烂泥里拖着尾巴爬行呢?”两位大夫说:“宁愿活在烂泥里拖着尾巴爬行。

”庄子说:“你们回去吧!我宁愿(像龟一样)在烂泥里拖着尾巴(活着)。

庄子钓于濮水

庄子钓于濮水

庄子钓于濮水《庄子钓于濮水》主要运用比喻说理的手法,先不进入正题,将对方引入自己的观点中,然后指出对方的思想和行动不一致,使对方哑口无言。

目录原文译文注释庄子简介《庄子钓于濮水》①庄子钓于濮(pú)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lěi)矣!”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以巾笥(sè)而藏之庙堂之上。

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于涂(tú)中。

”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译文庄子在濮水边钓鱼,楚威王派两位大夫先前往表达心意,他们对庄子说:“(大王)愿意用国内政事使你劳累!”庄子拿着鱼竿没有回头看他们,说:“我听说楚国有一只神龟,死的时候已经三千岁了,大王用锦缎将它包好放在竹匣中珍藏在宗庙的殿堂上。

这只神龟,是宁愿死去为了留下骨骸而显示尊贵呢?还是宁愿活着拖着尾巴在泥土中爬行呢?”两位大夫说:“宁愿活着拖着尾巴在泥土中爬行。

”庄子说:“走吧!我将要拖着尾巴在泥土中爬行。

”注释1.节选自《庄子·秋水》。

庄子(约公元前369~公元前286),名周,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人,战国时哲学家。

濮水,水名,在今河南省濮阳县。

《庄子》是道家经典,由庄子及其后学所著。

2.使:派。

3.往先焉:指先前往表达心意. 焉:兼有“于之”的意思,到那里。

4.累:劳累。

5.顾:理睬,文中指回头看。

6.以:用。

7.巾:覆盖用的丝麻织品。

8.笥:一种盛放物品的竹器(名词用作动词)装在竹器里。

9.曳:拖。

10 涂:泥。

11.往矣:走吧!12 “愿意”句:愿意以国内政事托付于你,劳累了你。

累,劳累13. “宁其”句:宁愿死去为了留下骨骸而显示尊贵呢?意义:表现了庄子鄙弃富贵权势,不为官所累,坚持不受束缚,逍遥自在生活的高尚品质,表现了他对人格独立,精神自由的追求14.贵:显贵15境内:过境之内,即指国内的政务。

庄子钓于濮水

庄子钓于濮水

庄子钓于濮水
庄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家之一,他的名字是庄周。

据《庄子·齐物论》中的记载,庄子曾经去濮水钓鱼。

他用的不是普通的鱼饵,而是用的是自己制作的虫子。

他编织了一张渔网,用来捕捉鱼儿。

他站在濮水边上,静静地等待着鱼儿自己上钩。

然而,庄子在钓鱼的过程中,并不一心只顾着钓鱼。

他抬头望向天空,观察云的变化,欣赏鸟儿飞舞的景象。

他沉醉在自然的美妙中,没有任何焦虑或着急。

这个故事反映了庄子的一种生活态度和哲学观点。

他认为人类应该追求心灵的安宁和释放,而不是追逐功名利禄。

他主张顺其自然,与宇宙共同存在。

庄子钓于濮水的故事告诉我们,人生并不只是追求功利和物质的满足,而更应该关注内心的平静与自由。

《庄子秋水》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庄子秋水》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庄子秋水》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论语》)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以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

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涂中。

”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庄子·秋水》)1. 孔子和庄子都是追求快乐的人,他们所追求的快乐有什么不同?2. 孔子和庄子的这两种不同快乐方式,你更倾向于哪一种?请说明理由。

答案解析【答案】1. 孔子:坚守仁义,安贫乐道。

庄子:保全生命,享受自由。

2. 示例1:更倾向于孔子式的快乐。

真正的快乐并不在于富贵而在于内心是否充实是否高贵。

孔子心怀仁义,安贫乐道,这是一种无法用金钱获取的快乐;而庄子追求的快乐只是一己避世隐居独善其身的快乐,缺少社会的责任感,所以,我不赞同。

示例2:更倾向于庄子式的快乐。

生命与自由是人生快乐的源泉,庄子鄙弃名利富贵,因为在他看来,珍爱生命,享受生命赋予的自由才是真正的快乐,他是真正懂得生活的人;孔子追求的快乐只是“道不行于世”后一种无奈的自我安慰、自命清高而已,所以我并不赞同。

【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本,筛选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

解答这类题目,先要审清题干的要求,如本题问的是“孔子和庄子都是追求快乐的人,他们所追求的快乐有什么不同”,然后浏览两则内容,根据文本的内容进行概括。

孔子认为“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这段话是说“每天吃点饭,喝点水,头垫着弯曲的手臂睡觉,也是一种生活的乐趣。

用不道义的手段弄来的富贵,对于我就像浮云一样”,孔子认为有理想、有志向的君子,不会总是为了自己的吃穿住而奔波的,不符合于道的富贵荣华,他是坚决不予接受的,对待这些东西,如天上的浮云一般。

秋水六个寓言故事概括

秋水六个寓言故事概括

以下是秋水六个寓言故事的概括:
- 庄子钓于濮水:庄子在濮水边垂钓,楚王派遣两位大臣先行前往,邀请庄子担任楚国相国,庄子手把钓竿头也不回,表示宁愿拖着尾巴在泥水中爬,也不愿为了名利尊贵而像神龟一样死去。

- 庄子借粮:庄子去向监河侯借粮,监河侯说等收了租金再借给他,庄子生气地说,昨天在路上有人想聘请我去做相国,我都没答应,如今你却不肯借给我粮食。

- 惠子相梁:惠子在梁国做相国,庄子去看望他,有人告诉惠子庄子来取代他为相,于是惠子害怕了,在境内搜寻庄子,庄子却主动去见惠子,告诉他自己并没有做相国的想法。

- 庄子自喻:庄子在路上遇到一只翩翩飞舞的蝴蝶,他想捉住这只蝴蝶,却发现自己也变成了蝴蝶。

他不知道是自己变成了蝴蝶,还是蝴蝶变成了自己。

- 庄子论辩:庄子与惠子在桥上辩论,庄子说鱼儿游得从容自在,惠子说你又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庄子说你又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

- 庄子濠上观鱼:庄子和惠子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庄子说鱼儿在水中悠然自得,这就是鱼的快乐,惠子说你又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庄子说你又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

文言小文

文言小文

1、曳涂之龟【原文】庄子钓于濮水。

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①!”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

王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②。

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③?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④?”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涂中。

”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注释】①累:添麻烦。

②笥(Sì)竹箱,此处用作动词。

③贵:显贵,禄位高。

④涂:污泥2、范仲淹有志于天下【原文】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靠,再适常山朱氏。

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

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

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往往饘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

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3、陈蕃愿扫除天下【原文】(陈)蕃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秽。

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蕃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蕃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

4、班超投笔从戎【原文】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

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

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

有口辩,而涉猎书传。

永平五年。

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

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

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左右皆笑之。

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5、宗悫(què)乘风破浪【原文】宗悫字元干,南阳涅阳人也。

叔父炳高尚不仕。

悫年少时,炳问其志。

悫曰:“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炳曰:“汝若不富贵,必破我门户。

”兄泌娶妻,始入门,夜被劫,悫年十四,挺身拒贼,贼十余人皆披散,不得入室。

时天下无事,士人并以文艺为业,炳素高节,诸子群从皆好学,而悫独任气好武,故不为乡曲所称。

6、祖逖闻鸡起舞【原文】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同寝,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

及渡江,左丞相睿以为军谘祭酒。

《庄子》外篇·秋水原文及译文.doc

《庄子》外篇·秋水原文及译文.doc

《庄子》外篇·秋水原文及译文以下是我为您整理的《庄子》外篇·秋水原文及译文,供您参考,更多国学经典请点击国学频道()查看。

外篇·秋水作者:庄子及门徒秋水时至,百川灌河。

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

’我之谓也。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

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北海若曰:“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今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尔丑,尔将可与语大理矣。

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春秋不变,水旱不知。

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

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吾在于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

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 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泽乎?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太仓乎?号物之数谓之万,人处一焉;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

此其比万物也,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 五帝之所连,三王之所争,仁人之所忧,任士之所劳,尽此矣!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语之以为博。

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河伯曰:“然则吾大天地而小豪末,可乎?”北海若曰:“否。

夫物,量无穷,时无止,分无常,终始无故。

是故大知观于远近,故小而不寡,大而不多:知量无穷。

证向今故,故遥而不闷,掇而不跂:知时无止。

察乎盈虚,故得而不喜,失而不忧:知分之无常也。

明乎坦涂,故生而不说,死而不祸:知终始之不可故也。

计人之所知,不若其所不知;其生之时,不若未生之时;以其至小,求穷其至大之域,是故迷乱而不能自得也。

由此观之,又何以知毫末之足以定至细之倪,又何以知天地之足以穷至大之域!”河伯曰:“世之议者皆曰:‘至精无形,至大不可围。

庄子钓于濮水翻译及原文

庄子钓于濮水翻译及原文

庄子钓于濮水翻译及原文【题解】《秋水》是《庄子》中的又一长篇,用篇首的两个字作为篇名,中心是讨论人应怎样去认识外物。

全篇由两大部分共同组成。

前一部分写下北海海神跟河神的谈话,一问一答一气呵成,形成本篇的主体。

这个长长的对话根据所问所答的内容,又可以分为七个片断,至“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就是第一个片断,写下河神的大却自以为小,对照海神的小却自以为大,说明了重新认识事物的相对性观点。

至“又何以言天地之不足以愁至大之域”就是第二个片断,以知晓事物和认定其大小极其难于,表明心智常受到事物自身的不能定性和事物总体的无穷性所影响。

至“约分之至也”就是第三个片断,紧承前一对话,进一步表明心智事物之难于,常常就是“言”无法“论”,“意”无法“察”。

至“小大之家”就是第四个片断,从事物的相对性启程,更深一步地表示大小贵贱都不是绝对的,因而最终就是不该予以辨知的。

至“夫固将自化”就是第五个片断,从“万物一齐”、“道并无卦辞”的观点启程,表示人们心智外物必将无所作为,就可以等候它们的“隐仙”。

至“反要而语极”就是第六个片断,借由为什么必须倚重“道”的谈话,表示懂了“道”就能够通晓事理,就能够重新认识事物的变化规律。

至“就是曰反华其真”就是第七个片断,即为河神与海神谈话的最后一部分,明确提出了雅兴本真的主张,即不以人为吞噬天然,把“隐仙”的观点又大力推进了一步。

后一部分分别写了六个寓言故事,每个寓言故事自成一体,各不关联,跟前一部分海神与河神的对话也没有任何结构关系上的联系,对全篇主题的表达帮助也不甚大,似有游离之嫌。

篇之特别强调了重新认识事物的复杂性,即为事物本身的相对性和心智过程的变异性,表示了心智之难于和精确推论的困难。

但篇文过分特别强调了事物变化的不定因素,没能阐明出来心智过程中相对与绝对间的辩证关系,很难导向不可知论,因而最终仍就可以顺物自化,雅兴无为,这当然又就是消极的了。

【原文】秋水时至(1),百川灌河(2);泾流之小(3),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4)。

庄子钓于濮水

庄子钓于濮水

庄子钓于濮水作者:张国学王丽娟来源:《作文周刊(高中版)》2004年第01期庄子钓于濮水。

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①,曰:“愿以境内累矣②!”庄子持竿不顾③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④而藏之庙堂之上。

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⑤?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⑥乎?”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涂中。

”庄子曰:“往矣⑦,吾将曳尾于涂中。

”(选自《庄子·秋水》)【注释】①往先焉:先去向庄子表明意图。

往,去;先,预先告知;焉,兼词,“于之”,向庄子。

②愿以境内累矣:请庄子出来做官的委婉说法———希望拿国家来劳累您了。

③不顾:没有回头。

④王巾笥:楚王用布巾包裹,用竹箱子装。

巾,指覆盖贵重物品的布巾;笥(sì),盛物的竹器。

这里都用做动词。

⑤宁其……乎,宁其……乎:是愿意……呢?还是……呢?⑥曳尾于涂中:拖着尾巴在泥土中。

涂,泥土。

⑦往矣:去吧。

【译文】庄子在濮水钓鱼。

楚威王派两个大夫先去向庄子表示他的意思,(两个大夫)说:“想要拿国家的政事麻烦您了!”庄子握着鱼竿,头也不回,说:“我听说楚国有一只神龟,已经死了三千年了,楚王用布包裹,装在箱子里,把它藏在宗庙上面。

这只神龟,是宁愿为了留下骨头得到尊贵而死去呢?还是宁愿活着,在泥土中拖着尾巴爬呢?”两个大夫说:“宁愿活着在泥土中拖着尾巴爬。

”庄子说:“去吧,我打算在泥土中拖着尾巴。

”【简说】人们往往都热衷功名利禄,但文中垂钓的庄子独不然。

他巧以死去的神龟虽显尊贵,而远不及辛勤活着的龟美好来设喻作比,鲜明地表现了自己鄙视富贵名利,不愿和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洁思想。

在当时那个崇尚名利的时代,能有此思想,实在难能可贵。

《庄子-钓于濮水》原文、注释、译文

《庄子-钓于濮水》原文、注释、译文

《庄子-钓于濮水》原文、注释、译文
【原文】
《钓于濮水》
《庄子》
庄子钓于濮水①,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②焉,曰:“愿以境内累③矣!”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④而藏之庙堂之上。

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⑤乎?宁其生而曳⑥尾于涂⑦中乎?”
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于涂中。


庄子曰:“往矣! 吾将曳尾于涂中。


【注释】
①濮水:水名,在今河南濮阳南。

②先:先去传达楚王的旨意。

③累:拖累,麻烦,意思是请庄子去楚国从政。

④巾笥:用巾包裹起来,装进竹箱。

笥,竹箱。

⑤留骨而贵:留下骨壳而被人珍惜。

⑥曳(yè):拖。

⑦涂:污泥。

【译文】
庄子在濮河钓鱼,楚国国王派两位大夫前去请他做官,他们对庄子说:“希望将国内的事务劳累您啊!”庄子拿着渔竿没有回头看他们,说:“我听说楚国有一只神龟,死了已有三千年了,国王用巾包好放在竹匣中珍藏在宗庙的堂上。

这只神龟,它是宁愿死去留下骨头让人们珍藏呢?还是情愿活着在烂泥里摇尾巴呢?”
两个大夫说:“情愿活着在烂泥里摇尾巴。


庄子说:“请回吧! 我要在烂泥里摇尾巴。

”。

高中语文课外古诗文《庄子钓于濮水》原文及翻译(含注释)

高中语文课外古诗文《庄子钓于濮水》原文及翻译(含注释)

《庄子钓于濮水》原文及翻译(含注释)原文庄子钓于濮(pú)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lèi)矣!”庄子庄子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以巾笥(sì)而藏之庙堂之上。

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涂(tú)中。

”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注释字词注译1.濮水:水名,在今河南濮阳。

2.使:派,派遣。

3.大夫:古职官名。

周代在国君之下有卿、大夫、士三等。

4.往先焉:指先前往表达心意。

焉:兼有“于之”的意思,到那里。

5.愿以境内累(lèi)矣!:希望把国内政事托付于你,劳累你了。

6.顾:回头看。

7.以:用。

8.境内:四境之内,即指国内的政务。

9.累:使……劳累。

10.巾:覆盖用的丝麻织品。

这里名词用作动词,用锦缎包裹。

11.笥:一种盛放物品的竹器。

名词用作动词,用竹匣装。

12.宁:宁愿。

13.贵:显示尊贵。

14.曳:拖。

15.涂:泥。

16.往矣:走吧。

古今异义吾闻楚有神龟闻:古,听说。

今:用鼻子闻到。

庄子持竿不顾不顾:古,不回头看。

今:不理,不管。

一词多义往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

往:去,到。

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往:走。

活用愿以境内累矣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劳累。

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贵: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贵,显得尊贵。

译文庄子在濮水钓鱼,楚王派两位大夫前往表达心意,(请他做官),(他们对庄子)说:“希望能用全境(的政务)来劳烦您。

”庄子拿着鱼竿不回头看(他们),说:“我听说楚国有(一只)神龟,死的时候已经有三千岁了,国王用锦缎将它包好放在竹匣中珍藏在宗庙的堂上。

这只神龟,(它是)宁愿死去为了留下骨骸而显示尊贵呢?还是宁愿活在烂泥里拖着尾巴爬行呢?”两位大夫说:“宁愿活在烂泥里拖着尾巴爬行。

”庄子说:“你们回去吧!我宁愿(像龟一样)在烂泥里拖着尾巴(活着)。

庄子·秋水原文、翻译及赏析

庄子·秋水原文、翻译及赏析

庄子·秋水原文、翻译及赏析展开全文秋水时至,百川灌河。

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

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吾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北海若曰:"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今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尔丑,尔将可与语大理矣。

天下之水,莫大于海。

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春秋不变,水旱不知。

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

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吾在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

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lěi)空之在大泽乎?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大(tài)仓乎?号物之数谓之万,人处一焉;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

此其比万物也,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五帝之所连,三王之所争,仁人之所忧,任士之所劳,尽此矣!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语之以为博。

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河伯曰:"然则吾大天地而小豪末,可乎?"北海若曰"否。

夫物,量无穷,时无止,分无常,终始无故。

是故大知观于远近,故小而不寡,大而不多:知量无穷。

证向今故,故遥而不闷,掇而不跂:知时无止。

察乎盈虚,故得而不喜,失而不忧:知分之无常也。

明乎坦涂,故生而不说,死而不祸:知终始之不可故也。

计人之所知,不若其所不知;其生之时,不若未生之时;以其至小,求穷其至大之域,是故迷乱而不能自得也。

由此观之,又何以知毫末之足以定至细之倪,又何以知天地之足以穷至大之域!"河伯曰:"世之议者皆曰:'至精无形,至大不可围。

庄子-秋水课件

庄子-秋水课件


庄子的妻子去世了,庄子的朋友惠施前去吊唁。 惠施来到庄子家,看见庄子正盘腿坐在蒲草编的 垫子上敲着瓦盆唱歌呢。惠施很不理解,因而责 备他说:‚你的妻子与你日夜相伴,为你生儿育 女,身体都累坏了。现在死了,你不哭也就罢了 ,却在这里唱歌,不是太过分了吗?‛庄子回答 :‚你这句话可就不对了。你知道吗?当我的妻 子刚死的时候我怎么不悲哀呢?可是后来想了想 ,也就不悲哀了。因为想当初我的妻子本来就是 没有生命的,不但没有生命,而且连形体也没有 ,不但没有形体,而且连气息也没有。后来恍惚 间出现了气息,由气息渐渐地产生了形体,由形 体渐渐地产生了生命。。‛
淡泊名利,不受任何约束,自由自在地生活

庄子妻死,惠子吊之,庄子则方箕踞鼓盆而 歌。惠子曰:‚与人居,长子老身,死不哭 亦足矣,又鼓盆而歌,不亦甚乎!‛庄子曰 :‚不然。是其始死也,我独何能无概!然 察其始而本无生;非徒无生也,而本无形; 非徒无形也,而本无气。杂乎芒芴之间,变 而有气,气变而有形,形变而有生。今又变 而之死,是相与为春秋冬夏四时行也。人且 偃然寝于巨室,而我嗷嗷然随而哭之,自以 为不通乎命,故止也。‛
解释划线词语
秋水时至 按时节 百川灌河 注入 专指黄河 泾流之大 直流的水波 水中的小块陆地 两涘渚崖之间 水边、岸 望洋向若而叹 仰视而望的样子 海神名 旋其面目 掉转 则殆矣 危险
找出古今异义词,并理解。 1、至于北海 2、百川灌河 3、于是焉河泊始旋其面目 4、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至于:古义,到了。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义今 度,或表示另提一事。 河:古义,特指黄河。今义,天然的或人工的大 水道,泛指河流。 面目:古义,脸。今义:脸的形状,相貌。大方: 古义深明大义的人,或专通某种学问的人。今义: ①不吝啬;②自然,不拘束;不俗气。

庄子钓于濮水翻译

庄子钓于濮水翻译

庄子钓于濮水翻译(学习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文言文、现代文、教案设计、文案大全、作文大全、词语、成语、范文、读后感、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classical Chinese, modern literature, teaching plan design, copy collection, composition collection, words, idioms, model essays, post-reading comment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庄子钓于濮水翻译【题释】秋水(秋之为气,肃敛而晴空高远。

庄子钓于濮水的阅读附答案

庄子钓于濮水的阅读附答案

庄子钓于濮水的阅读附答案
【原文】
庄子钓于濮水
①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
②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以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

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
③二大夫曰:“宁其生而曳尾涂中。


④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问题】
13.对第①段画线句的翻译,以下最公道的一项是【】(3分)
A.我想先生会认为国家的事务是劳累的。

B.我但愿将国家的事务累积给先生啊!
C.我想将国家的事务劳累你啊。

D.但愿将国家的事劳累先生啊!
14.庄子将神龟的两种存在方式作了对比,从而谢绝了楚王。

这两种存在方式是“【】”和“【】”(4分)
15.第②段庄子的话应当这样理解:在浅层次上,他委宛地谢绝了楚王对他的约请;在深层次上,他表明了自己【】(2分)【参考答案】
13.C
14.藏之庙堂之上
曳尾于途中
15.对自由糊口的寻求。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5课《庄子钓于濮水》课件 沪科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5课《庄子钓于濮水》课件 沪科版

深入讨论
③ 那么,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庄子用神龟 比喻自己,而不选其它的呢?同桌两人就相 互讨论一下。请一位同学回答。 (因为这神龟是楚国的,是楚王自己国家里 的东西;而且这只神龟死后,楚王用锦缎和 竹箱珍藏它,可见它的珍贵。所以庄子选用 神龟来比喻自己。)
深入讨论
④ 想想看庄子与神龟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可以结合道 家学派的思想来考虑。 (因为神龟虽然死后风风光光,但它宁愿选择拖着尾巴在 泥里爬,这与庄子的追求是一致的。) 道家学派追求自然无为,庄子也不例外,它鄙弃富贵权势, 追求逍遥无为,直白点就是想过自由自在的生活,不受别 人的控制。大家想想看,如果他接受楚王的邀请去做官的 话,那种繁文缛节、那种约束,他怎么受得了呢?更何况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连死都操纵在君主的手中, 还有什么自由可言呢!所以庄子用神龟比喻自己,这种说 理就运用了类比论证,找出两者的内在联系,由此及彼。 在议论文中,类比论证是一种很常用的论证方法,我们下 学期就要学写议论文,现在好好体会一下。
字词把握



1、古今异义: 吾闻楚有神龟:闻,听说 庄子持竿不顾:不顾,不回头 2、一词多义: 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往:去、到 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往:走 3、词类活用: 愿以境内累矣:累,使……劳累 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贵:显得尊贵
原文

劳累lèi 用 曰:“愿以境内累矣!” 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 死已三千岁矣,王以巾笥而藏之庙堂之 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 其生而曳尾涂中乎?” 走吧 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涂中。” 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
译文
庄子在濮水河边钓鱼,楚国国王派两位大夫前去请他 (做官),(他们对庄子)说:“想将国内的政务委托给你 而劳累您了!” 庄子拿着鱼竿没有回头看(他们),说:“我听说楚国 有(一只)神龟,死了已有三千年了,国王用锦缎包好放在 竹匣中珍藏在宗庙的堂上。这只(神)龟,(它是)宁愿死 去留下骨骸而显示尊贵呢,还是情愿活着在烂泥里拖着尾巴 爬行呢?” 两个大夫说:“情愿活着在烂泥里拖着尾巴爬行。” 庄子说:“你们走吧!我要在烂泥里拖着尾巴爬行。”

庄子濮水垂钓的寓言故事

庄子濮水垂钓的寓言故事

庄子濮水垂钓的寓言故事
庄子濮水垂钓的寓言故事
庄子在河南濮水悠闲地垂钓。

楚威王闻讯后,认为庄子到了自己的国境内,真是机会难得,于是速派两位官员赶赴濮水。

来者向庄子传达了楚威王的旨意,邀请庄子进宫,愿将楚国的治理大业拜托给庄子。

庄子手持钓竿听毕楚王的意图后,头也不回,他眼望着水面沉思片刻,说:“楚国有神龟,死去已有三千年。

楚王将它的`骨甲装在竹箱里,蒙上罩中,珍藏在太庙的明堂之上供奉。

请问:对这只神龟来讲,它是愿意死去遗下骨甲以显示珍贵呢,还是宁愿活着,哪怕是在泥塘里拖着尾巴爬行呢?”
两位来使听完庄子的一番发问,不加思索地回答:“当然是选择活着,宁愿在泥塘生存。


庄子见他们回答肯定,回过头悠然地告诉两位官员:“有劳两位大夫,请回禀楚王吧,我选择活着!”
这篇寓言表现了庄子的人格高洁,不为徒有其表的名声、权势而放弃生命自由。

人生最可贵的是生命,生命最可贵的是自由。

曳尾于涂赏析

曳尾于涂赏析

曳尾于涂赏析
曳尾在涂中,指用烂泥摇尾。

出自《庄子钓于濮水》原文:庄子钓濮水,楚王使大夫两人往先焉,谓之:“愿境内疲于奔命!”庄子持竿不顾,曰:“我听说楚里有只神龟,他死了三千岁,王巾笥藏在庙里。

此龟也,宁以死为留骨而贵之,宁以生为曳尾涂中之哉?”二大夫余说:“宁生,曳尾涂中。

”庄子曰:“往矣!我要曳尾在涂上。


庄子(公元前369年左右至公元前286年左右),名周,战国时宋国蒙人[1]。

战国中期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是庄学奠基人和道家学派的代表,和老子合称“老庄”。

庄子由于崇尚自由,不应受楚威王聘请,只在宋国当地任漆园吏,史称“漆园傲吏”被称为当地官吏的典范。

他首先提出了“内圣外王”的主张,在儒家中产生了深远影响。

他洞察易理,指点“《易》为阴阳之道”,其“三籁”思想与《易经》三才之道不谋而合。

其散文想象丰富奇特,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精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被誉为“文学之哲学”。

他的著作收录在《庄子》一书中,代表著作是《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

相传庄子尝隐于南华山中,死后葬于南华山中,因此唐玄宗在天宝初就敕封南华真人,并将《庄子》一书奉作《南华真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庄子钓于濮水庄子钓于濮水》①《庄子》庄周战国哲学家原文:庄子钓于濮(pú)水,楚王使②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lèi)矣!”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以巾笥(sì)而藏之庙堂之上。

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③尾于涂中乎?” 二大夫曰:“宁其生而曳尾涂(tú)④中。

”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译文:庄子在濮河钓鱼,楚国国王派两位大夫先前往去请他(做官),(他们对庄子)说:“想用国内的事务使您劳累啊!”庄子拿着鱼竿没有回头看(他们),说:“我听说楚国有(一只)神龟,死时已有三千岁了,国王用锦缎包好放在竹匣中珍藏在宗庙的堂上。

这只(神)龟,(它是)宁愿死去留下骨头让人们珍藏呢,还是情愿活着在烂泥里拖着尾巴呢?”两个大夫说:“情愿活着在烂泥里拖着尾巴。

”庄子说:“请回吧!我将要在烂泥里拖着尾巴生活。

”注释:①节选自《庄子·秋水》。

庄子(约公元前369~公元前286),名周,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人,战国时哲学家。

濮水,水名,在今河南省濮阳县。

②使:派。

③曳:拖。

④涂(tú):泥。

意义:表现了庄子鄙弃富贵权势,坚持不受束缚,逍遥自在生活的高尚品质,表现了他对人格独立,精神自由的追求庄子简介:庄子是道家代表人物,他说过这样一句话世称老庄。

庄子认为世间一切事物并无本质区别,无论大小、贵贱、寿夭、生死、善恶、得失、荣辱都是相对的。

庄子思想比较复杂,基本上属于主观唯心主义;主张保身、全生、养亲、尽年。

庄子的思辨的哲学智慧常常令人神往。

代表作《庄子》,现存33篇。

《庄子》散文是战国中最重要的散文成果之一。

它的文章写得汪洋恣肆,不拘绳墨,变化无端,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和浓郁的诗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

或谓惠子曰: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曰:庄子妻死,惠子吊之,庄子则方箕踞鼓盆而歌。

惠子曰:除此之外,庄子思想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对绝对自由的追求。

这一思想主要体现在《逍遥游》。

池先是赞美大鹏扶摇直上九万里,后又赞美列子御风而行,最后一一否定,提出以“有待”“无待”来区分来判定是否达到绝对的自由。

其实,主张相对论的庄子何以相信绝对自由的存在呢?这是因为绝对自由论是他的理想主义的追求所致,是对一种境界的无限追求。

绝对的自由是不存在的,然而它却激活了庄子无限的想象空间。

其二,万物齐同的观点。

这一思想主要体现在《齐物沦》、《天地》等篇。

庄子认为万物都是齐同的、无差别的,因而对万物的议论也应是齐同的,否定了对立面的统一是有条件的,是相对的。

这种观点片面地夸大了串物的同一性,而抹杀了事物间的差异性。

其三,无为而治的思想。

这一思想在《庄子》书申较为普遍,以《应帝王》较为突出,其中“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的寓言故事,就形象地说明了治理天下带来的后果。

老子也讲无为和无为而治,主要强调的是避免人为干预带来的弊病,而庄子却往更为消极的方向发展,否定了一切有为的行为。

其四,无用之用的观点。

这种观点体现在《逍游游》、《人间世》等篇。

“无用之用”命题,在哲学思维方面是很有意义的,它反映了事物的转化方面、在对立统一方面某些规律性的东西。

但庄子更喜欢把它用在生活之中,这引起某些人的挑剔,批评庄子有滑头思想。

其实批评者忽略了庄子所处的残酷险恶的社会环境。

其五,法天贵真,以“自然为宗”的思想。

这种思想在《庄子》书中反映比较普遍,如《骈拇》、《天地》、《天道》、《缮性》、《秋水》、《山木》、《渔丈》等篇,都有明显的表现。

关于“自然为宗”所蕴含的内容,陆永品先生亦有较完备的说明,他说:“有三层意思:一是含有恬淡无为,安时处顺的思想;二是含有反对人为的约束,恢复纯真的自然本性的思想;三是含有向往‘小国富民’的原始社会和‘混茫’世界的思想。

”四、庄子散文的艺术风格及其成就。

《庄子》一书,除个别篇章可视为古代文言小说外,基本上属于古代文言散文。

庄子的散文,语言生动优美,韵味悠长,富于想象的空间。

大致有以下几个特点。

其一,气势宏大,景象壮观。

如《逍遥游》中写大鹏,《田子方》申写列御寇为伯昏无人射箭等场面,充溢着浪漫主义的色彩,表现了极其丰富的想象力。

其二,讽刺辛辣,幽默谐趣,摹拟逼真。

如《应帝王》中写神卫给壶子看相、《田子方》中写关于鲁国儒士多少的辩论、《列御寇》中写曹商得宠发财等寓言故事,可谓嬉笑怒骂,皆成文章;冷嘲热讽,环环入扣,具有永久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教育意义。

其三,意在言外,寓意深刻。

庄子行文简约却不死板,叙事言情通俗却不直露,往往经过典型化的提炼之后再表现出来。

所以庄子所写的人物事件或故事,在文字表面意思之后,有着更深层的含义,甚至多层的寓意,令人回味不已。

这种写法在《庄子》书申很普遍,如《应帝王》中写“浑沌之死”、《骈拇》中写“凫胫虽短,续之则忧”、《胠箧>>中写“盗亦有道”、《天地》中写“象罔得珠”、《至乐》中写“鲁侯养鸟”等等。

这种风格特色,往往使不同的读者、不同时间的阅读,有着不尽相同的感受。

其四,庄子行文笔法灵活多变,善于将多种手法熔于一炉。

如《逍遥游》,将叙述、描写、引证、议论、譬喻穿插使用,显示了庄子纯熟的艺术技巧。

《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鲍鹏山主持:庄子,是继老子之后道家学派的重要学者,先秦杰出的散文家。

主张顺应自然,清静无为,反对人为。

他对社会现实有深刻的不满。

今天大漠孤烟演绎的《庄子,当我们无路可走时》,就是庄子面对“诸侯们的剑锋残忍到极致”“世界黑暗到了极致”的无道人世,叩问自己,对生命作出的严肃选择。

冯友兰先生说:“中国的圣人是既入世又出世的,中国的哲学也是既入世而又出世的。

”庄子选择了出世,他拒绝权势媒聘,坚决不合作。

他拒绝的是“污浊”,他视为生命的不是权势威福,而是洁身自好,是人格的独立,是精神的自由。

所以说他具有“由超凡绝俗的大智慧中生长出来的清洁精神”“具有由这种清洁精神滋养出拒绝诱惑的惊人内力”。

正因为这样,作者在文章中对庄子表示了激赏的态度,认为他的怪诞与孤傲都是可以理解的。

对他独立的人格,清洁的精神,推崇备至;对他充满血泪的怪诞与孤傲,充满敬仰爱戴之情。

同时,还含蓄地告诉人们,当我们在滚滚红尘中,当我们在横流的物欲中,当我们在罪恶与良知的碰撞中,当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应该看看庄子,学学庄子。

听听大漠孤烟带来的选自高中语文课本的一篇关于的庄子的文章《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事》,有请:-----------------------------------------------------当一种美,美得让我们无所适从时,我们就会意识到自身的局限。

“山阴道上,目不暇接”之时,我们不就能体验到我们渺小的心智与有限的感官无福消受这天赐的过多福祉吗?读庄子,我们也往往被庄子拨弄得手足无措,有时只好手之舞之,足之蹈之。

除此,我们还有什么方式来表达我们内心的感动?这位“天仙才子”他幻化无方,意出尘外,鬼话连篇,奇怪迭出。

他总在一些地方吓着我们,而等我们惊魂甫定,便会发现,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朝暾夕月,落崖惊风。

我们的视界为之一开,我们的俗情为之一扫。

同时,他永远有着我们不懂的地方,山重水复,柳暗花明;永远有着我们不曾涉及的境界,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造化钟神秀”,造化把何等样的神秀聚焦在这个“槁项黄馘”的哲人身上啊!“庄子钓于濮水。

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

曰:‘愿以境内累矣。

’” 先秦诸子,谁不想做官?“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

”“在其位,谋其政。

”“君子之仕,行其义也。

”谁不想通过世俗的权力,来杠杆天下,实现自己的乌托邦之梦?庄子的机会来了,但庄子的心已冷了。

这是一个有趣的情景:一边是濮水边心如澄澈秋水、身如不系之舟的庄周先生,一边是身负楚王使命,恭敬不怠、颠沛以之的两大夫。

两边谁更能享受生命的真乐趣?这可能是一个永远聚讼不已,不能有统一志趣的话题。

对幸福的理解太多样了。

我的看法是,庄周们一定能掂出各级官僚们“威福”的分量,而大小官僚们永远不可能理解庄周们的“闲福”对真正人生的意义。

这有关对“自由”的价值评价。

这也是一个似曾相识的情景——它使我们一下子就想到了距庄子约七百多年前渭水边上发生的一幕:八十多岁的姜太公用直钩钓鱼,用意却在钓文王。

他成功了。

而比姜太公年轻得多的庄子(他死时也大约只有六十来岁),此时是真心真意地在钓鱼。

且可能毫无诗意——他可能真的需要一条鱼来充实他的辘辘饥肠。

庄子此时面临着双重的诱惑:他的前面是清波粼粼的濮水以及水中从容不迫的游鱼,他的背后则是楚国的相位——楚威王要把境内的国事交给他了。

大概楚威王也知道庄子的脾气,所以用了一个“累”字,只是庄子要不要这种“累”?多少人在这种累赘中体味到权力给人的充实感成就感?这是生命中不能承受之“累”。

“庄子持竿不顾。

”好一个“不顾”!濮水的清波吸引了他,他无暇回头看身后的权势。

他那么不经意地推掉了在俗人看来千载难逢的发达机遇。

他把这看成了无聊的打扰。

如果他学许由,他该跳进濮水洗洗他干皱的耳朵了。

大约怕惊走了在鱼钩边游荡试探的鱼,他没有这么做。

从而也没有让这两位风尘仆仆的大夫太难堪。

他只问了两位衣着锦绣的大夫一个似乎毫不相关的问题:楚国水田里的乌龟,它们是愿意到楚王那里,让楚王用精致的竹箱装着它,用丝绸的巾饰覆盖它,珍藏在宗庙里,用死来换取“留骨而贵”呢,还是愿意拖着尾巴在泥水里自由自在地活着?二位大夫此时倒很有一点正常人的心智,回答说:“宁愿拖着尾巴在泥水中活着。

”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你们走吧!我也是这样选择的。

这则记载在《秋水》篇中的故事,不知会让多少人暗自惭愧汗颜。

这是由超凡绝俗的大智慧中生长出来的清洁的精神,又由这种清洁的精神滋养出拒绝诱惑的惊人内力。

当然,我们不能以此悬的,来要求心智不高内力不坚的芸芸众生,但我仍很高兴能看到在中国古代文人中有这样一个拒绝权势媒聘、坚决不合作的例子。

是的,在一个文化屈从权势的传统中,庄子是一棵孤独的树,是一棵孤独地在深夜看守心灵月亮的树。

当我们大都在黑夜里昧昧昏睡时,月亮为什么没有丢失?就是因为有了这样一两棵在清风夜唳的夜中独自看守月亮的树。

一轮孤月之下一株孤独的树,这是一种不可企及的妩媚。

一部《庄子》,一言以蔽之,就是对人类的怜悯!庄子似因无情而坚强,实则因最多情而最虚弱!庄子是人类最脆弱的心灵,最温柔的心灵,最敏感因而也最易受到伤害的心灵……胡文英这样说庄子:庄子眼极冷,心肠极热。

眼冷,故是非不管;心肠热,故悲慨万端。

虽知无用,而未能忘情,到底是热肠挂住;虽不能忘情,而终不下手,到底是冷眼看穿。

这是庄子自己的“哲学困境”。

此时的庄子,徘徊两间,在内心的矛盾中作困兽之斗。

他自己管不住自己,自己被自己纠缠而无计脱身,自己对自己无所适从无可奈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