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兴八首(其一)课件2

合集下载

《秋兴八首》(其一)课件

《秋兴八首》(其一)课件
文化交流
杜甫的诗歌在海外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对于中外文化交流起到了积极 的推动作用。他的作品成为不同文化之间沟通的桥梁,增进了彼此之间 的了解和认同。
如何更好地欣赏杜甫的诗歌
了解时代背景
在欣赏杜甫的诗歌时,需要先了 解唐代的历史、文化和政治背景 ,以便更好地理解诗歌的主题和
内涵。
品味语言艺术
杜甫的诗歌语言精练、意境深远, 需要仔细品味其中的意象、比喻和 修辞手法,感受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
结构严谨
诗歌结构严谨,层次分明 ,通过秋景的描绘,层层 深入地表达主题思想。
03
《秋兴八首》(其一)赏析
诗文解读
秋兴八首是杜甫晚年的作品,通过对 秋景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 的忧虑和对个人身世的感慨。
第二句“巫山巫峡气萧森”则进一步 描绘了三峡的萧瑟景象,给人以压抑 的感觉。
第一句“玉露凋伤枫树林”描绘了秋 天的景象,玉露和枫树林都是秋天的 象征。
仍具有指导意义。
杜甫诗歌对后世的影响
01
文学传承
杜甫作为唐代诗歌的代表人物,对于后世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诗歌风格和创作理念被广泛传承,影响了众多文学家和诗人。
02 03
思想启示
杜甫的诗歌不仅在文学上具有影响力,同时也对后世的哲学、思想和文 化产生了影响。他的作品启发了人们对社会、人生和自然的思考,丰富 了人类的精神世界。
《春望》
总结词
描绘了春天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前途的担忧和对家人的思念之情。
详细描述
这首诗以春天的景色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春天的生机和活力。同 时,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前途的担忧和对家人的深深思念,情感真挚,语言 优美。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秋兴八首(其一)》PPT教学课件

《秋兴八首(其一)》PPT教学课件

诗歌鉴赏
解题:
《秋兴八首》杜甫在旅居夔州时所作一组 以想望长安为主题的七言律诗。借秋天的景 色感物抒怀之意,故名《秋兴》。
层次结构
这是一首七律,两句一联,可以分为四个层次 。 首联以秋风起兴,以枫叶凋零、秋气萧森,寄 寓老大伤悲、凄苦落寞的情怀。 颔联紧承首联“巫山巫峡气萧森”语意,进而 描绘望中的巫峡景象和阴森气氛:骇浪滔天,似暗 寓了时局的动荡不安和心潮的翻卷不息;阴云匝地 ,又象征着国家命运的光景暗淡和作者心情的阴沉 郁闷。
艺术特色
1. 章法谨严 2. 情景无间 初看,本诗的首联、颔联、尾联写景,颈联抒情 。其实,全诗自始至终,情景互为依托、融会一体。 即便是最后两句,貌似纯粹写景,实则苍凉的暮色秋 声,使人隐约感受到仿佛就是诗人阴沉苍凉的心情。 3. 语言练达 杜甫十分注重诗歌语言的锤炼,曾表示过“语不 惊人死不休”的意愿。他后期所写的一些诗作,往往 词句平易而意象新警,语法奇异而内蕴丰厚,语言精 纯圆熟,已臻出神入化之境。
颈联倾诉思乡衷曲,以“丛菊两开”、“孤舟一 系”的图景,现出思乡之情的深沉浓烈和欲归不得的 无奈与凄伤。章法上,“丛菊”暗承首联“玉露凋伤 枫树林”所隐示的季节特征,“孤舟一系”则由颔联 “江间波浪兼天涌”生发二处(因波涛险恶,不能顺 流东下回归长安),呼应巧妙而针线绵密。 尾联把关注的焦点转移到生活中来,风霜凄紧, 严冬将至,千家万户的“刀尺声”和“捣衣声”急切 响起。游子无家可归之惆怅凄凉,紧承上文之“故园 心”,又暗扣题目,绾结全诗。 此诗以描绘秋景为外在的行文线索,以抒发悲愁 之情作为连通各联的内在联络,以情感的起伏流转, 贯穿次第展开的各组景物,形神兼备,浑然一体。
杜甫
杜 甫 草 堂
杜甫祠
巫峡
时代背景

《秋兴八首(其一)》公开课 精品课件PPT

《秋兴八首(其一)》公开课 精品课件PPT

孤舟一系故园心
此时他仍然滞留在他乡,他始终没有放弃回乡
的打算。因此他说,我不能放弃我的船,我随时准 备登上我的船,我要靠它回到故园去,它是我唯一 的依赖和指望,是“孤舟一系故园心”!你看,他 从玉露凋伤的秋天景色写起,他那感发生命的活动 踪迹一步一步地写到了他的故园。
寒衣处处催刀尺
作者没有机会回到故园,秋意却越来越深
从天到地,从山到水,眼前所有的一切都已经被萧
森的秋意笼罩无余了。先给你一个整体的广角镜头,
定下了一个整体大气候的基调,然后再具体来表现
它是怎样的萧条和肃杀。
江间波浪兼天涌
三峡江水湍急,奔腾而下。江面上波涛连 天,天空中阴云接地,这都是客观的写实。但 那波涛风云遮天盖地、夔门三峡秋气逼人的阴
晦苍凉的景观,就与杜甫当时时代的背景有了
课文相关评论
朱鹤龄说:前三章俱主夔州,后五章乃
及长安。(《辑注杜工部集》)
陈廷敬说:前三章详夔州而略长安,后
五章详长安而略夔州,次第秩然。(转引自 仇兆鳌:《杜少陵集详注》)
研习与思考
《秋兴八首》虽大量写景,但景 中含情,请分析这些景色中所包含的 感情。
咏怀古迹(其八)
昆吾御宿自逶迤,紫阁峰阴入渼陂。 香稻啄馀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
一种“象喻”的联系。
塞上风云接地阴
杜甫本人在大唐王朝的动荡混乱之中饱受 颠沛流离之苦。杜甫的诗带有时代的感慨和悲 哀,他的胸怀感情本来就博大深厚,当他看到
这“巫山巫峡气萧森”的秋景时,开口就带出
了时代和身世的双重悲哀。
丛菊两开他日泪
作者写完夔州秋色的大环境之后就要写自己的
感情了。菊花开在秋天,所以这“丛菊”回应了诗 题中那个“秋”字。 “他日”可以指过去也可以指 未来,在这里是指过去。这“他日泪”并不是现在 流下的眼泪,而是说,山上那些黄色和白色的野菊, 一点一点的多么像我去年秋天因思乡而流下的一滴 一滴的眼泪。

《秋兴八首》(其一)ppt课件(21页)

《秋兴八首》(其一)ppt课件(21页)
杜甫《捣衣》:用尽闺中力,君听空外音。
小结
这是一篇随物兴感、触景生情之 作。
诗人形象地描述了巫山、巫峡及 秋色、秋声,抒发了诗人的忧国 之情和孤独抑郁之情、羁旅思乡
之情。
诗人不仅是悲自然之秋,更是悲
拓展深入
有人评价说, 杜甫的“悲 秋〞比其他 诗人来得深 沉,你认为 呢?
诗人的忧患层次
个人忧患
秋兴八首〔其一〕 杜甫
古诗分类 古体诗〔古风〕

诗 唐以前的诗歌及

〔 按
〔唐〕唐以近后体诗诗人〔的格仿律作诗。〕
古代
音 律 形 式
词〔宋形成〕于唐代的格律诗 小令
诗 歌
分 〕
散曲

套曲
杂剧
古诗分类
特点:不讲对仗,押韵比较自由。
古 体 诗
包括:《诗经》、《楚辞》、《汉 乐府》〔《孔雀东南飞》〕、《古 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 “歌〞〔《长恨歌》〕、〞歌行〞
有“诗圣〞美誉的杜甫,因其生活在唐由盛 而衰的动乱年代〔安史之乱〕,又饱受动乱带 来的离乱之苦,杜诗像一面镜子,照耀出安史 之乱前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使他成为中国 现实主义诗人的伟大代表。
时代背景
《秋兴八首》是大历元年〔766年〕秋日杜甫在 夔州时所作。唐宝应元年〔762年〕,成都少尹徐知 道叛乱,杜甫流亡于梓州、阆làng州一带。正欲乘 舟东下,因好友严武重来镇守四川,杜甫不仅打消 了出蜀的念头,而且被严武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 员外郎。不久,严武病逝,杜甫便携家小乘舟东下 ,滞留夔州,一住近两年。《秋兴》就是他大历元 年〔766年〕秋日旅居夔州时写下的一组诗,共有八 首,本诗是其中的第一首。
大家能想起哪些关于秋的意象?
秋的意象:秋雨、秋夜、秋声、秋叶、秋草、 秋菊、秋梦、秋雁、秋霜、梧桐、西风、木叶、 帘等。这些意象在诗人眼中,都会染上不同的 感情色彩,表达诗人不同程度的哀愁。

《秋兴八首(其一)》PPT教学课件

《秋兴八首(其一)》PPT教学课件

作者介绍
杜甫(712-770),字子美,汉族,唐朝河南巩 县(今河南巩义市)人,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 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 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 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杜甫在 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 ”,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 杜甫被授予一个河西尉这种小官,但杜甫 不愿意任此“不作河西尉,凄凉为折腰” 的官职,朝廷就将之改任右卫率府兵曹参 军(低阶官职,负责看守兵甲器杖,管理 门禁锁钥)。杜甫因已年四十四,至长安 也十年有余,为生计而接受了这所学无用 之职。十一月,杜甫往奉先省家,杜甫刚 刚进到家门就听到哭泣声,原来小儿子饿 死了。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杜甫生活于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杜 甫出身在一个世代“奉儒守官”的家庭, 家学渊博。早期作品主要表现理想抱负和 所期望的人生道路。另一方面则表现他“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理想, 期间许多作品 反映当时的民生疾苦和政治 动乱、揭露统治者的丑恶行径,从此踏上 了忧国忧民的生活和创作道路。随着唐玄 宗后期政治越来越腐败,他的生活也一天 天地陷入贫困失望的境地。
秋兴八首(其一)
杜甫
目录
导入新课 作者介绍 时代背景
诗歌鉴赏
层次结构
艺术特色
导入新课
怎样读懂一首诗?首先必须要知人论世。所谓的 知人论世即是知道作者的生平,了解作品生成的时代 背景。其次,必须要了解诗歌的特殊性。诗歌是用最 简练的语言来表达内心深处的情感的。王国维先生说 一切景语皆情语。所以我们还得知道作者在诗中写到 了哪些景物,也就是意象。这些意象蕴含了作者怎样 的思想感情。我们先看看“诗圣”杜甫和他的诗歌。

秋兴八首其一-优秀课件PPT课件

秋兴八首其一-优秀课件PPT课件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6.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望岳》
第2页/共27页
通读诗歌
秋兴八首(其一)
杜甫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xì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zhēn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一、抓题目
《秋兴》——因秋感兴(触景生情), 是他旅居夔州时写下的一组诗,共有八首, “玉露凋伤枫树林”是其中的第一首。
在寓居夔州两个年头里,杜甫时年 五十五岁,已处在人生之秋,眼看晚年多 病,知交零落,壮志难酬,心境非常寂寞、 抑郁。当此秋风萧瑟之时,不免触景生情,
第5页/共27页
二、抓作者(知人论世)
三、抓诗句及注释(“三么”)
第12页/共27页
精析意象
首联 共写了几种景物意象?
分别有什么特点?给人什么感觉?
玉露 枫树林
寒冷 被寒冷的秋露侵蚀伤残
巫山巫峡
阴森萧瑟
露冷枫丹,万物萧瑟
第13页/共27页
玉露凋伤枫树林, 巫山巫峡气萧森。
• 诗人借助秋露清冷,草木凋落,秋气萧森 等景象,联想到自己功业无成、无人重用 的寂寥一生,如今漂泊沦落,转徙他乡, 这是何等哀伤。所以说,这是借用景物描 写寄寓了诗人老大伤悲、凄苦的情怀。
首联状秋季孤寂肃杀之景,奠定了 全诗肃飒哀残的基调。
第14页/共27页
精析意象
颔联 共写了几种景物意象?
分别有什么特点?给人什么感觉?
江间波涛
巫峡中江水波涛汹涌, 大浪连天涌起
塞上风云
巫山的风云阴沉密布, 仿佛接连着地面
一语双关,暗示着时局的动荡不安,国家命运 光景暗淡,作者心情既翻卷不息又阴沉郁闷

《秋兴八首(其一)》ppt

《秋兴八首(其一)》ppt

杜甫一生可分为四个时期: 1.读书和漫游时期(35岁前) “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 开元19年(时20岁)始漫游吴越,5年之后归洛 阳应举,不第。再漫游齐赵。以后在洛阳遇李白,二 人结下深厚友谊,继而又遇高适,三人同游梁、宋 (今开封、商丘)。后来李杜又到齐州,分手后又遇 于东鲁,再次分别,就没有机会再见面了。 2.长安求职期(35—44岁) 这一时期,杜甫先在长安应试,因李林甫把权弄 奸,杜甫和全体应考者都落了第(“野无遗贤”), 故终生未成进士。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过 着“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 悲辛”的生活,最后才得到右卫率府胄曹参军(主要 是看
意境:营造了衰败、萧瑟、阴森又风云变化
的悲壮意境。
第二、表达了什么?
你认为这首诗 主要表达了什么思 想感情?
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的方法:
1、通过抓取、分析意象,透过意 象把握思想感情。 2、寻找诗中关于文章主旨的表达 情感的语句。
问题:哪个诗句最能表明诗人感情?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一、抓题目
在寓居夔州两个年头里,杜甫时年五十五岁,
已处在人生之秋,眼看晚年多病,知交零落, 壮志难酬,心境非常寂寞、抑郁。当此秋风 萧瑟之时,不免触景生情,感发诗兴,故曰 《秋兴》。 《秋兴》,即因秋感兴(触景生情),是他 旅居夔州时写下的一组诗,共有八首,“玉 露凋伤枫树林”是其中的第一首。
沉郁顿挫:

全诗感世伤己,感情悲凉,透出的是“沉 郁”;声韵铿锵低回,(押平声韵)似水流 冰下,凸显的是“顿挫”。
沉郁顿挫

沉郁:思想内容。
“沉”即“深”——深刻、深广、深 厚
“郁”即“积”——真实、凝重、含 蓄

《秋兴八首(其一)》PPT教学课件

《秋兴八首(其一)》PPT教学课件

艺术特色
杜甫曾说“庾信文章老更成,暮年诗赋动江关。”其 实,此言移来评论他晚年所作律诗,倒真恰如其分。 1、章法谨严 2、借景抒情 初看,本诗的首联、颔联、尾联写景,颈联抒情。其 实,全诗自始至终,情景互为依托、融会一体。即便是最 后两句,貌似纯粹写景,实则苍凉的暮色秋声,使人隐约 感受到仿佛就是诗人阴沉苍凉的心情。 3、语言练达 杜甫十分注重诗歌语言的锤炼,曾表示过“语不惊人 死不休”的意愿。他后期所写的一些诗作,往往词句平易 而意象新警,语法奇异而内蕴丰厚,语言精纯圆熟,已臻 出神入化之境。
• 首联写出了夔地露冷枫丹、万物萧条的景 象,从而衬托出作者低沉的心境。
江间波浪兼天涌
塞上风云接地阴
2.颔联又表现了怎样的景致?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承 上展开:江间,写巫峡;塞上,写巫山。波浪 在地,却说兼天而涌;风云在天,却言接地而 阴。诗人纵目驰骋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生动 地写出了巫山巫峡的萧森气象。
鉴赏诗歌的方法
• 诗歌鉴赏之“四抓”“三么”: 一、抓题目:时间、地点、人物、事情、情感… 二、抓作者:知人论世 三、抓诗句:(三么:写了什么?(意象/意境) 表达了什么?(思想情感) 怎么写?( 写作技巧) 四、抓注释:①难理解的词语;②传递诗歌当中 隐含的内容和信息(人物、背景、情感 ……) 。
文学常识
律诗
• 律诗分为五言和七言,依次称首联、颔 联、颈联、尾联。 • 每联两句,上句称出句,下句称对句。 • 中间两联须对仗。 • 有严格的声律要求:第二、四、六、八 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通常押平声 韵,一韵到底。
整体感知
《秋兴八首(其一)》 杜甫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jì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cuī zhēn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最新秋兴八首其一正式课件ppt课件

最新秋兴八首其一正式课件ppt课件

❖因此,这两句既是写景,又是 写事,又暗含感情,意蕴丰富。
❖触景生情,抒发感慨,情因景 而显,景因情而深。
精析意象
砧声,即捣衣声,思乡主题的传统意象
关心家人冷暖,为全家人缝制衣服,是 古代妇女的主要职责之一。捣衣的妇女听着 砧声,不由得思念远行之人,担忧他们的饥 寒,逗惹出斩不断,理还乱的离情别绪。
月下捣衣,风送砧声,漂泊的游子听到 砧声,就会回想家庭的温暖,更增添心中无 尽的思乡之愁。
第二、表达了什么?
你认为这首诗 主要表达了什么思 想感情?
归纳主旨
【主旨】 本诗描绘了
①巫山巫峡深秋的景色 烘托出
②阴沉萧森、动荡不安的环境气氛 抒发了
③忧国伤时的抑郁之情 ④羁旅之愁,思乡之苦
深读文本
杜甫的情怀
丛菊两开,两年过去,因为战乱还未回家而流 泪。由忧国转入了个人情感,表现出思乡之情
2“孤舟”处在什么样的环境中?给人什么样 的感受? 明确:在波浪起伏的江面上。
孤单,飘泊无依靠, “孤”写出了漂泊无依的苦况 兼天涌的波浪突出了孤舟的渺小与脆弱,一条孤舟 系于岸边,江面又是如此的宽广,表现了作者的孤独 无靠,漂泊之感。
这些景物组合在一起,营造了什 么样的氛围?
凋落的枫树林,巫山巫峡萧瑟阴森, 使人的悲凉心绪油然而生,这里以枫叶 凋零、秋气萧森,营造了衰败、萧瑟、 阴森又风云变化的悲壮意境,表达了悲 伤、凄凉的感情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首联开门见山,点明时节、地点, 描绘出具有浓重感伤色彩的秋色、 秋气,奠定全篇萧瑟悲凉之基调。
后世评价:露曰玉露,树曰枫林, 凋伤之中仍有富丽之致,自是大方 家数。
分析颔联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1本联描绘的景象是什么样?

高中语文《秋兴八首 其一》课件

高中语文《秋兴八首 其一》课件

子夜吴歌 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风繁杵捣征衣,客子关情正此时。(陆 游《感秋》)
• 客子入门月皎皎,谁家捣练风凄凄?(杜 甫《暮归》)
• 黄昏院落,凄凄惶惶,酒醒时往事愁肠。 那堪永夜,明月空床。闻砧声捣,蛩声细, 漏声长。(李清照《行香子》)
捣衣声:单调沉重,常用于表达思妇征人 的相互思念或游子思乡。
朗读、分析、比较、积累
语言 意象(人、事、物) ———— 思想感情
手法
秋兴八首 其一
秋兴八首(其一)
• 玉露凋伤枫树林, • 巫山巫峡气萧森。 • 江间波浪兼天涌, • 塞上风云接地阴。 • 丛菊两开他日泪, • 孤舟一系故园心。 • 寒衣处处催刀尺, • 白帝城高急暮砧。
老大伤悲,萧瑟阴森 阴晦动荡,忧国郁闷 思乡不归,无奈凄伤 无家可归,惆怅凄凉
遥远的捣衣声
听独杵捣衣 非是无人助,意欲自鸣砧。 照月怜孤影,乘风送迥音。 言捣双丝练,似奏一弦琴。 令君闻独杵,知妾有专心。

秋兴八首(其一)》课件(共22张PPT)

秋兴八首(其一)》课件(共22张PPT)

杜甫
一、朗读,读准字音,把握节奏
秋兴八首(其一) 杜甫 diāo wū sēn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押 首联 yīn 平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声 颔联 xīn 韵 颈联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cuī zhēn 尾联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写作背景
唐代宗永泰元年(764)4月,剑南节度使严 武病逝,杜甫在成都失去依靠,这促使他决 计买舟东下,“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 好还乡”,将回家的梦想付诸现实。 第二年春天,杜甫携家来到夔州(今重庆奉 节)暂居住。在夔州居住的两年时间,杜甫 诗歌创作又达到一个顶峰,写下四百多首诗 歌,或追忆往昔似水年华,或感叹时局如棋 局反常,或借古遣怀,或悲伤衰老。本课所 选三首律诗,都是作于这个时期。
衰败萧瑟 阴沉动荡
抓住描写 景物所用 词语,尤 其是形容
3、诗人抒写了什么情?
(1)找直接抒情的词句 秋兴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故园心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思乡之苦,孤独抑郁之情
4、作者在什么情况下写的?知人论世 写作背景: 公元759年,杜甫为避“安史之乱”,携 妻儿由陕西入四川,寓居成都,依靠节度使 严武等亲友的接济维持生活。765年四月, 严武病逝,杜甫失去依凭,于是离开成都, 经重庆等地到了夔州(今四川奉节),《秋 兴》就是他旅居夔州时写下的一组诗,共有 八首,“玉露凋伤枫树林”是其中的第一首。
《石壕吏》 《潼关吏》 《新安吏》
《新婚别》 《无家别》 《垂老别》
一度任剑南节度参军,检校工部员外郎, 世称杜工部。他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 义诗人,代表作:“三吏”、“三别”。 其诗显示了唐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 为“诗史”,明清文人推崇他为“诗圣”。 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而以沉郁 顿挫为主。有《杜工部集》。

秋兴八首(其一)(共16张PPT)

秋兴八首(其一)(共16张PPT)
第六页,共16页。
颔hàn联:3、4句,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 风云接地阴。
颔联象征寓意,写望中的巫峡景象,骇浪滔 天,阴云匝地,暗寓时局动荡和心潮翻卷,象征 着国运黯淡和心情沉闷。
这里没有情字点拨,但通过滔天波浪、接地 风云与社会动荡、战争风云的同构联想 (liánxiǎng),就能够深深地感受到当时杜甫胸 中正翻腾着忧国忧民的滚滚心潮。这是融情入景 ,也是象征抒情。
杜甫诗歌充分体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而其内 容的深厚博大,表现手法的蕴藉沉著,又形成了“沉郁 顿挫”的风格。
有《杜少陵集》。
第三页,共16页。
时代背景
《秋兴八首》是大历元年(766年)秋日杜甫在 夔kuí(今四川奉节)州时所作,共八首,是组诗, 这里选录第一首。唐宝应元年(762年),成都少尹 徐知道叛乱,杜甫流亡于梓州、阆làng州一带 (yīdài)。正欲乘舟东下,因好友严武重来镇守四川 ,杜甫不仅打消了出蜀的念头,而且被严武荐为节度 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不久,严武病逝,杜甫便携家 小乘舟东下,滞留夔州,一住近两年。《秋兴八首》 就是大历元年(766年)秋日,杜甫在夔州时所作的 。
秋兴:因秋天而感发情怀。
第四页,共16页。
秋兴八首(其一) 杜甫
玉露凋伤枫树林, 巫山巫峡(wū xiá)
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 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 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 白帝城高急暮砧。
概括(gàikuò)本诗的情
感内容杜甫写作(xiězuò)此诗时, 安史之乱虽已平息,但国家局 势尚未安定,回归长安的心愿 仍无法实现。诗人面对深秋的 衰残景象和阴沉气氛感发情怀, 抒写了因战乱而长年流落他乡、 不能东归故园的悲哀。
第二页,共16页。

秋兴八首(其一)ppt课件正式完美版

秋兴八首(其一)ppt课件正式完美版

秋兴八首对后世诗歌创作的影响
主题影响
杜甫在《秋兴八首》中表达出的深沉情感和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对后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后世诗 人创作的主题和灵感来源。
艺术手法
这组诗歌的艺术手法和技巧也被后世诗人广泛借鉴和模仿,如象征、隐喻、意象等手法的运用,对后世的诗歌创作起 到了推动和启示的作用。
为后来的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主题资源。
学习艺术手法
02
秋兴八首(其一)所采用的象征、借景抒情等手法,为后来的诗歌
创作提供了重要的艺术借鉴。
感悟诗歌意境
03
通过对秋兴八首(其一)的深入感悟,可以领略到诗歌所营造的深
远意境,从而提升自己的诗歌创作水平。
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在语文教学中,秋兴八首(其一)可以作为重点篇目,讲解其主题思 想、艺术手法和创作背景,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涵。
启发式教学
通过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秋兴八首(其一)的主题和艺术 特点,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文学鉴赏能力。
拓展阅读
推荐学生阅读杜甫的其他诗歌,以及同时期的诗歌作品,通过比较阅 读,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和文学素养。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04
秋兴八首(其一)的影响与 评价
后世对秋兴八首的评价
高度赞誉
后世对杜甫的《秋兴八首》评价 极高,认为这组诗歌情感深沉, 艺术造诣高超,是杜甫诗歌的代
表作之一。
深入解读
许多学者和批评家对《秋兴八首》 进行了深入的解读和研究,从主 题、意象、语言、结构等方面进
行了细致的分析和阐释。
广泛传播
由于《秋兴八首》的艺术价值和 深刻内涵,这组诗歌在文学史上 被广泛传播,成为脍炙人口的名 篇,对后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

杜甫《秋兴八首(其一)》课件

杜甫《秋兴八首(其一)》课件

【知人论世】写作背景:
公元759年,杜甫为避“安史之乱”,携 妻儿由陕西入四川,寓居成都,依靠节度使 严武等亲友的接济维持生活。766年,严武 病逝,已经55岁的杜甫失去依凭,于是离开 成都,经重庆等地到了夔州(今四川奉节), 《秋兴》就是他旅居夔州时写下的一组诗, 共有八首,本诗是其中的第一首。
江间波浪兼天涌, 巫峡中的江水波涛汹涌,大浪滔天;塞上 塞上风云接地阴。 的风云阴沉密布,仿佛和地面贴近。
丛菊两开他日泪, 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 白帝城高急暮砧。
花开花落已两载,看着盛开的花,想到两 年未曾回家,就不免伤心落泪。小船还系 在岸边,虽然我不能东归,飘零在外的我, 心却长系故园。
杜甫一生可分为四个时期: 1.读书和漫游时期(35岁前) 开元19年(时20岁)始漫游吴越,5年之后归
洛阳应举,不第。再漫游齐赵。以后在洛阳遇李白, 二人结下深厚友谊,继而又遇高适,三人同游梁、宋 (今开封、商丘)。
2.长安求职期(35—44岁) 这一时期,杜甫先在长安应试,因李林甫把权弄 奸,终生未成进士。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 过着“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 潜悲辛”的生活,最后才得到看守兵甲仗器的小官。
4.西南飘泊时期(48至59岁) 因为战争,杜甫弃官,携家逃难,到了成都(杜 甫草堂),在好朋友严武的帮助下过了一段比较安定 的生活。严武死,他再度飘泊,在夔州住两年,继又 漂流到湖北、湖南一带,病死在湘江上。 这一时期,其作品有《春夜喜雨》、《茅屋为秋 风所破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登高》、 《秋兴》等。
杜 甫
学习目标
1 . 掌握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 2 .理解诗歌主旨,感受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
知人论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诵读
秋兴八首其一
玉露凋伤枫树林,
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
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
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 白帝城高急暮砧。
课后作业:
1、背诵默写此诗。 2、预习后两首诗。 3、把《秋兴》改写成一篇小散 文。(400字左右)
• 他走在唐朝的下坡路上,注定要弓着腰, 低着头,一点一滴地细数着黎民百姓的苦 难,然后蘸着浓于墨的悲哀,含泪写下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他的使命 决定了他不可能过得轻松。“穷则独善其 身”,多少人用这句话安慰自己,摇摇头, 屈服于黑暗的社会现实,从此只为个人和 家庭的前景奔走。
• 可是,杜甫的心是与千千万万劳苦大 众连在一起的,所以不管多艰难,他 都要用自己的肩膀撑出一片天地,容 纳他们的叹息。于是有了破旧茅屋中 的那声呐喊: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 天下寒士俱欢颜。也有了那句又恨又 悲的诗:莫自使眼枯,收汝泪纵横。 眼枯即见骨,天地终无情。而咸阳桥 上“直上干云霄”的哭声也从此被后 人深深铭记。他是真正的人民“代言 人”,以自己的肩膀扛起一段属于百 姓的“诗史”。
意象
巫 山 巫 峡 气 萧 森
巫 山 巫 峡 气 萧 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
江 间 波 浪 兼 天 涌
江间波浪兼天涌
塞 上 风 云 接 地 阴
•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 菊 两 开 他 日 泪
残 菊
盛开的菊花
孤 舟 一 系 故 园 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
白帝城高急暮砧
• 阴沉萧森 • 萧杀凄凉 •黯淡萧条 •动荡不安
秋 兴 八 首
杜 甫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教学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杜甫晚年的思想感情和艺术成 就。 2.了解杜甫七言律诗的艺术风格。 3.背诵并积累名句 4.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和鉴赏诗 歌的方法,形成优秀的思维品质。
诗歌中的秋天
蒹 葭(诗经)
蒹 葭 苍苍 , 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 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 道阻 且 长 。 溯游从之, 宛在水中央。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秋兴》八首是杜甫永
泰元年(766)离开成
都旅居夔州时的作品。
当时,安史之乱虽已结
束,但唐王朝仍然面临
北方重新割据的危险,
在这样国家动荡不安、 诗人客居他乡的社会背 景下完成此组诗。
深读文本
杜甫的情怀
1、故园之思 2、羁旅之感 3、漂泊之愁
4、家国之忧 5、秋士迟暮之悲
杜甫是一位系念国家安危和生民 疾苦的诗人。动乱的时代,个人 的坎坷遭遇,一有感触,则悲慨 满怀。他的诗有一种深沉的忧思, 无论是写生民疾苦、怀友思乡, 还是写自己的穷愁潦倒,感情都 是深沉阔大的。他的诗,蕴含着 一种厚积的感情力量,每欲喷薄 而出时,他的仁者之心、他的儒 家涵养所形成的中和处世的心态, 便把这喷薄欲出的悲怆抑制住了, 使它变得缓慢、深沉,变得低回 起伏。个人的悲痛变成了对于百 姓苦难的深沉忧思,留下了无穷 韵味。沉郁顿挫,是杜诗的主要 风格。沉郁,是感情的悲慨壮大 深厚;顿挫,是感情表达的波浪 起伏、反复低回。 参考资料:《中国文学史》袁行 霈主编
肩膀
• 都说“男人铁肩担道义”,那么杜 甫就是古往今来真正的大男人。一 副肩膀,看似柔弱,却撑起了中国 历史上一座文学与道义的高峰,让 人远远观望,赞叹不止。
总结
今天,当我们穿越1200多年的 历史,重温诗圣杜甫所带给我 们的深沉情怀的时候,我们内 心不由得心生敬意,让我们带 着这分敬意去重读一遍这首诗 歌吧!
•秋词 刘禹锡
•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
初读文本
确 立 感 情 基 调
白 帝 城 高 急 暮 砧 。
寒 衣 处 处 催 刀 尺 ,
孤 舟 一 系 故 园 心 。
丛 菊 两 开 他 日 泪 ,
塞 上 风 云 接 地 阴 。
江 间 波 浪 兼 天 涌 ,
巫 山 巫 峡 气 萧 森 。
玉 露 凋 伤 枫 树 林 ,
秋 兴 八 首 其 一
悲伤凄凉
再读 文本
《诗经》三种表现手法
注解:
朱 熹 的 解 释
“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物也”
诗眼
扩 展 联 想
孤 舟 一 系 故 园 心。
• 中国诗学一向重视“意”与“象”的关系, 亦即“情”与“景”的关系,谢榛说“景乃 诗之媒” • 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 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意象通常 是指自然意象,即取自大自然的借以寄托情 思的物象。 • 有时,诗中所咏叹的社会事物,所刻画的人 物形象,所描绘的生活场景,所铺陈的社会 生活情节和史实,也是用来寄托情思的,这 便也是意象。即相对于物象的事象,相对于 自然意象的社会意象。 • 诗对意象推重,逻辑语言不能完美地表达诗 人心中之意,就只好“立象以尽意”
•凄凉清冷
比较阅读
天净沙.秋思 (元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 肠人在天涯。


知 人 论 世
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肩膀 • 翻开杜甫的人生,不由得让人想起 这句话:“文章憎命达”。他仕进 无门,困顿十年,方得小职,安史 之乱中又流亡颠沛,为人所俘,直 至最后,贫病交加而死。当他幼年 在自己的枣树上爬上爬下,把笑声 洒满整个庭院的时候,一定没有想 到命运之神已给他安排下这样一条 坎坷异常的人生之路。幼时身体赢 弱的他也一定没有想到自己将用这 一副肩膀扛起自己人生的不幸和整 个时代的悲哀。
杜甫的诗风
• 沉郁顿挫
语壮境阔 寄慨遥深
赏析写景类诗歌的方法 • 1、感情基调 • 2、题目 • 3、诗眼 • 4、意象和意境 • 5、知人论世
2006年高考辽宁考生 肩膀
• 常常会想,要怎样一副铁肩才扛得起 一个朝代由盛转衰的剧变产生的心理 落差?才扛得起夹缝中的芸芸众生的声 声叹息?才扛得起中国诗歌在社会剧变 中的大课题? • 所以,不敢想象杜甫是怎样用他并不 健壮的躯体承载着一切。驾一叶平平 仄仄搭起的小舟,穿梭于暗流涌动的 江水中,我能想象杜甫逆流而上的艰 难。
诗歌中的秋天
观沧海(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 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 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诗歌中的秋天
天净沙.秋思 (元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 肠人在天涯。
文人对秋的感受
• 而杜甫竟然扛住了。尽管生活已是“朝叩富儿门, 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可他 从没把自己的目光拘囿于个人的得失与悲喜,就 在他即将撒手人寰,在他为自己举行告别仪式的 时候,还在关心着“战血流依旧,军声动至今”。 他总是放眼大众,深入到人们的心中,体察最底 层人民的苦难。然后聚焦,酝酿,提炼,挥洒。 杜甫是大儒,可他分明又是高于传统的儒家。儒 家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杜甫 却不管穷达,都要兼善天下。儒家提倡“不在其 位,不谋其政”,杜甫却是不管在不在位,都要 谋其政。那些为时代而泣,为百姓而歌的叙事诗 中少见直接的抒愤与哀喊,他总是从局外人客观 平静的视角冷眼旁观,从一种不动声色的叙述中 进发出更为沉重和浓郁的愤懑。这样的诗不知使 后代的多少人怒火胸中烧,泪水眼中噙。西川的 一句诗也许是杜甫最好的写照:在一个晦暗的时 代,你是唯一的灵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