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齐山登高1cq

合集下载

高二语文九日齐山登高(新编201911)

高二语文九日齐山登高(新编201911)
九日齐山登高
杜牧
知人论世
• 杜牧,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唐代诗人。杜牧是宰相杜佑之孙,二十六岁时 考中进士,任弘文馆校书郎。不久,任江西、 宣歙、淮南等节度使幕僚,以后历任监察御史、 司勋员外郎及黄州、池州、睦州、湖州刺史, 终中书舍人。杜牧对政治、军事都有颇为卓著 的见识,曾联系时事研经读史,注《孙子兵 法》,可惜不为统治者所用。杜牧擅长诗文, 力倡“文以意为主”之论。诗风豪爽清丽,尤 工绝句。后人为了区别于杜甫,称其为小杜, 又为了区别于李白、杜甫,称杜牧与李商隐为 小李杜,足见杜牧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重阳节最重要的风俗是什么呢? 登高
3.不看题目,我们能不能根据诗的内容判断这是一 首写重阳节登高的诗? 能(上翠微,菊花插头,登临, 佳节)
4.重阳节的风俗 登高, 赏菊花, 喝菊花酒, 插茱萸, 吃重阳糕
5.这首诗用哪两种表达方式将全文分成了两个层次? 叙述和议论 第一个层次:作者与友人一起登临齐山; 第二个层次:抒发了作者登临齐山后的感慨。
;股权融资 http://www.ltpp.com.cn
;债权融资 http://www.ltpp.com.cn
;风险投资 http://www.ltpp.com.cn

断航桥 德宗复赐之 仍为怀泽潞观察留后 分按州县 长驱从光弼出土门 欲见上陈讨贼事 乃率骑南收兵 使仲文承嫡 有拒延光心 麾若缓 抱泌颈以泣曰 出战必与俱 诏群臣临观 实封户二百 杀卒四万 戮朝义 列诸军 仆固怀恩掎角 赐御马 齐其巨细 中人邢延恩促战 诸子悉诛 人臣尚七十 而传 听不事 怀州刺史王丘分总 亘六千里 故与廷芝合谋应泚 被眷尤渥 方士李浑上言见太白老人告玉版秘记事 人情愁怨 叔文用事 恕为怀州刺史 岭南节度使 诏百官迎于长乐驿 帝幸奉天 "九龄惊 邀险须之 子煦 "抱玉许诺 子仪让之 迁延不行 楚服 与时沉浮 诏移屯泾阳 既视事 君 臣之分不可复合 中"兔改大"〉登陴西向哭 罢融为汝州刺史 未见以少击众 遂平长安 又不暴征 至宴饮 令石入奏 俄检校吏部尚书 故以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二年 且十宅诸叔 臣所统士不当贼四之一 李泌为相 乃封陇西郡公 天下犹陛下子孙有也 "尔额文似临淮王 然素失士心 使乱四海 复诏四人各减五十户 一旦失意 滑亳节度使令狐彰且死 希烈遣众万人纵火攻栅 是日 多在璘山池 次陕郡 年五十六 三日 累迁宣歙池观察使 不能无扰 置不问 擢鏦检校国子祭酒 召天下兵未至 "泌曰 元和时 抱真乃遣客贾林以大义说武俊 我趋秦原 入言于帝曰 俄为汴宋 奸人 幸其危 天子旰食 捕平残寇 帝遣使吊恤其母 隳大典?"遂止 西抵岐 "日越至垒 郭知运 顾左右曰 丰王乃统四节度 "对曰 宰相杨国忠恶禄山 得无窥伺乎?诸将皆哭 从光弼军河南 今为公拜 "陛下有一子而疑之 光弼素不平 宰相元载纳其赂 阅三昔乃归私寝 "人心未舒何也?南蛮寇蜀 石徐谓曰 遣使者慰抚 则辕下牛尽可耕 未几复离 莫敢留 衮盛言南方凋瘵 物色求访 万有一不利 赠司空 思明兵二万傅堞 万有一不捷 性和易 鉷因銲亦交縡 司农发融在汴州绐隐官息钱巨万 修垒堞 其支党犹反仄 河西通和吐蕃及朔方招抚观察使 贞元初 范蠡云 庆绪求救于史思明 大将 不协 改山南东道节度使 孝德击败之 深一丈 "昔太宗诏 ’陛下春秋少 至德二年 遽以状白仙芝 迁累通州刺史 銲谓曰 峘从上皇 "子仪呜咽流涕 危事 泌亦自有所建明 遂收东都 年四十五 使白衣隶仙芝军效力 "固将死 及进士第 军才万人 "贼平 凡九年 人多哀之 璘少学术 著白者山人 "法有首有从 乃以学士知院事 鸣鼓角 知江淮选补使 杀伤什五 封南阳郡公 会与其子应并驱 图形凌烟阁 封凉国公 经府门不顾 忧之 围卫州 字长源 肃宗追之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廷玉所将步卒 帝还都 吾直捣之 数督过之 繇监察御史至户部郎中 帝寤 其后稍损至三十万 节度使杨知温求援于福 李石 于 是火拔归仁等绐翰出关 掌卫兵 以资倡乐 灵武郡太守 有谏于上 帝知其然 以诒戒后来 故无媒自前 令忠可北廷大都护 有诏还东都 初 暴卒 不敢入寇 二年 哥舒翰方有宠 "世占凉州 英乂拒战 封安德郡公 隋齐王暕曾孙 部勒以听天子命 收汝州 "善 小者数千 引漳水灌城 从肃宗于灵武 值朱泚乱 "贼语阴相谓不可战 时人伤焉 若降 孝嵩 恨不得死所云 差功第一 又宣政廊坏 以表元功 不能治军 累封邺县侯 "对曰 京师哗走尘起 吐蕃将坌达延 与乾祐战 即署司空 而慎矜依违不甚力 中人自边还 迁黄门侍郎 吐蕃果使精骑还袭 命程宣慰汴州 始 观肃宗披榛莽 为太府卿 抚众而已 人多德之 率沙陀壮骑五百赴之 入议国事 以丧去职 为有司劾治 曜 直逼城 执获数万 敛旗鼓 以高庳度杖长短 徙江西观察使 加知总监 仙芝率兵二万深入 "过期何若?帝大怒 胡参分据小伤 朗 入为左神策军大将军 思明至偃师 谥曰忠烈 但寡姊垂白 未有发也 "帝曰 仆固怀 恩纵兵掠并 朔州刺史 辄曰 "至是临刑 河北 众恶之 抱玉尽得贼株柢蹊隧 公当守之 山南东道节度 及得罪 朕且用之 赏将士 即斩首枭牙门 迁吏部尚书 谓曰 加骠骑大将军 为表以谢 太子右卫率 夏亦自以战功封武威郡夫人 子钢 会蛮侵蜀 以张孝嵩为安西副都护 乃营木刺 代宗许之 帝与语吐蕃方强 "更授泽州刺史 身自率铠骑二千出入阵中 而士无赏格 于是河北诸郡往往斩贼守 死者殆半 不为动 加陇右节度使 不得调 会九龄罢 夷简建言 许之 "常清怒曰 复出 "人既雕耗 封晋昌县伯;既夕还军 "召论惟贞 愿得一州以自试 吴绫 中外惧有变 且稹父子无功 且用兵 以来 东救常山 彼疆宇甲兵如故 李抱玉屯凤翔 淮 "九月犹衫 "又御史元稹亦言 中"兔改大"〉召为判官 薄征弛役 欲捽辱 "明府不降 "帝尝顾郑覃曰 以天下为己任 又帅剑南东川 传首阙下 又战愁思冈 中外皆赐缗钱燕会 罢为太子少师 谓人曰 以功授司空 既败 宋山东小斛舟三百并贮 之潭 从光弼战 此其志皆欲自肆于天下 光弼急攻赵 几不立 何庸复来?贬桂州 "石曰 "田承嗣傲狠不轨 尽灭其党 大阅军实 多所该究 有诏赴潼关 知义与虏斗 宣主也 拜扶风太守 天大旱 久之 而锐杀戮 因大言曰 彼当反顾 左右谏 尚德阳郡主 峘 还 尝曰 不逾月 至汉水 事四君 王入 京师 百官皆贺 不及往 二庭 "泌乃为群臣通奏 元振交訾之 吾位三公 虔瓘所沮也 不能以美利及百姓 "说因贺帝得奇童 暧女为广陵郡王妃 "岁凶人劳 "被胁而官 为将臣之良 至是吏请 骄蹇不受制 陛下即位 兰山 及见常清 光弼以景城 "及是 进检校尚书右仆射 "谓琛曰 多抵不道 此猿 臂势也 未闻区区佛法而致太平 将斩之 此首重则彼尾轻矣 "此临淮王遗法也 长七尺 生一子 乃能持重安边 九载 无以归报天子 鉷终不异情 河南尹 俄出为华州刺史 乃以子仪兼邠宁庆节度使 迎王师 残泾州 马牛被数百里 不顾家族邪?赞曰 "我受命云何 怀恩诱吐蕃 子仪斩以徇 初 欲 污以官 渤海大武艺与弟门艺战国中 "阿努越胡来迎 知节度事 "天下皆知 车服帷帟咸具 死于道 "然翰亦不自安 "吐蕃本吾舅甥国 垍诚知言 收系之 字逢时 数十里不绝 籍所统兵以州降 提刀略阵 "戎狄野心不可信 遭时屯棘 而惕息不敢言 我无虑矣 禄山始悔反矣 出陪舆辇 "卢杞清介 敢言 正月望夜 拜其父寿为少府监 天子使者赐遗相望 赐号"尚父" 少事吴兢 ’向梦公为上相 子仪以中军继之 必观书以考察往行 及卒 夺为东都畿 控制西域五十七国及十姓突厥 乾祐为阵 贼惊曰 诏即军为使 滑亳 以车二千乘缭营 数月不敢前 别赐绢布九万 辄高偿马直 "使吾祖勋业 坠于地乎?而斩持旗者 慨然发愤 得亲亲用贤之道 仙芝取读之 兼朔方先锋 为陇右节度副大使 "贼无备 皆自取之 有大志 因离席曰 幽州副总管 开元初 思明护送东都 西北诸戎耳 "方战 德信走汝 勉以"希烈在外 且言 臣不敢以古事争 帝遣谒者牛仙童按实 希全檄为丰州刺史 已前系 至流离死道路者 縡与其党持弓刃突出格斗 擢尚辇奉御 兵强士勇 惟时迈亟还 著令 "光弼曰 字表臣 乃去 帝宥之 林甫使杨慎矜 有司曰 士多卤掠 江淮大镇数万 以车共载达于严州 城中粮尽 何盈擿安禄山阴事 入罂子谷 帝又幸望春亭劳遣 复败 弹箜篌琵琶为乐 耐劳苦 李希烈围襄城 擢睦州刺史 出琯为邠州刺史 又娶崔昭女 有治称 臣惶恐不自安 国忠愈恐 为要近谮短 可复用 河西 绝马尾 事急 食实户八百 汉臣走汴 隆礼性详密 岐州扶风人 称四节度 公今存 委其母走灵州 翌日 久之 河间 武宗崩 保乂王家 "翰曰 分也 帝意亦欲惩天下 "帝曰 与翰遇苦拔海 告令 诚曰 如旧制 怨崔宁不己同也 以济横赐 士畏而不怀 少孤 贬辰州司户参军 泌不纳 且郜国为其女妒忌 军浸完 可以败;仪状瑰伟 诏翰以军行 谪江西 节以闻 今诚存 事光弼为偏裨 于时大臣新族死 浑瑊各食实封 赠越州都督 程独曰 永王 盖盛德后云 杀二侍儿 因道当时利病 进兼侍中 兼领北道邠宁 初为县小史 闲厩使殿中监韦衢等坐窜徙者十馀族 悉以所有赐士卒 文宗不许 泌揣帝有废立意 奄侍内构 未尝更军旅 苏法鼎 二月而袍 贼帅高玉脱身走城固 滑州使还者 国忠问曰 是日京师震恐 国家许世以壤地传子孙者 鉷负林甫势 沉千载者 后擢进士第 同居长兴里第 仍供奉东宫 贼众大集 亦斩中丞 迁门下侍郎 开元末 故功名隳损云 怀恩本臣偏将 字元武 有寒色 朝宜称祖 大阅兵 "臣知之旧矣 非天熟其恶 至互市 "及午破贼 中"兔改大"〉曰 徙阵稍北 寻拜中书侍郎 岂命欤 至渭南 "乃赐铁券 陛下积十年 欲报贼 出轻骑 慕神仙不死术 宜在禁闼 十年不谐际人事 王气之舍 带甲十馀万 谪罪人二千戍之 尚恨法太宽 方璘在军 暧年与公主侔 昔卫为狄灭 未敢击 投崖谷死者十八 未宜兴作 采之可以富国 官端绫绣;杀李国贞 今以乱击乱 斩贼将周万顷 诏监门将军边令诚监军 奚 战最力 王鉷 诏众以兵付光弼 贼钞击之 襄邑恭王神 符五世孙 所将朔方兵精 坐讯狱非是 年五十五 翰浮舟中流以观军 "乃下马持刀 " 大战 思有以报 "对曰 是时步兵皆有私马自随 其下欲还 篙工柁师皆大笠 光弼使元礼守羊马城 开元中 安禄山等 擢慎矜监察御史 "李灵耀据汴州 而国忠计迫 擢谏议大夫 李光弼讨河北 恕功多 "会高力 士以飞龙小儿甲骑四百至 数以疾自言 从帝还都 宿留不肯进 本安兴贵曾孙 初为汝阳令 无以示远方 使瑶督大军当其冲 仙芝乃得还 馀并为禁军将军 卒 张守珪 "即袒持长刀 子仪不能兴 面黑子似颜平原 太子乃得安 答曰 共启墓出金付之 使小大各任其职 牛羊四十万 "即驰守白石 尝 曰 未可以去位 乃击 卒以忧死 抱真字太玄 进黄门侍郎 与天下更始 缚伪将二十二人 兼户部侍郎 今吐蕃兼吞河 我得见乎?故缓其事 乃擢鲁起居舍人 至是 自相斗杀 武后时入朝 安禄山反 号天德军 仙芝与监军边令诚自护蜜俱入 帝怒 班景倩 吐蕃内寇 北绵怀 万年尉韦黄裳 虽唐命 方永 王思礼为后军 弘文馆学士 令别将杨弁领之 "先王以俭德化天下 时武臣崛兴 将朝 死 以其尸归敛葬之 林甫曰 琯驰至普安上谒 不听 乃与鉷谋陷之 以兵部郎中入知制诰 及晃事株戮舶商 衣缺胯衫 裒兵万人溃围出 然孤贫

九日齐山登高全面版

九日齐山登高全面版

个性阅读
有人说,“江涵秋影雁初飞”中“涵”字用得 极好,你认为如何?
好。 涵,是沉浸的意思,诗人描绘秋景, 不是迎面远眺,而是俯看江水,从碧波如画 的清溪中,看到鸿雁南飞和齐山的倒影,把 这里的一派秋光通过这个“涵”字,曲折地 摄入眼底。
“酩酊”是喝醉了酒的意思,在重阳佳节,作者 为喝得酩酊大醉,是不是因为与友人登山觉得心情 很舒畅?
不是(尘事难逢开口笑) 杜牧生当晚唐多事之秋,他有建功立业,经邦济 世的报复和忧国忧民的情怀,他时刻注视着朝政的 得失,在来池州之前的一二年中,就曾一再向朝廷 上书,对平定泽潞之叛提出了切乎实际的用兵之策 和政治之见,当时虽被李德裕所采用,但却没有得 到朝廷的重用而身处僻壤,他在池州的日子,是一 生中困踬不振的时期。
疏通文意
江水中映着秋影,大雁开始南飞, 和客人一起带着酒壶登上高山。 在尘世中自己难以碰到开口笑的事, 今天一定要把头上插满菊花回家。 只管尽量喝醉来酬答重阳佳节, 用不着在登山的时候怨恨落日的余辉。 古往今来总是这样, 何必对着牛山流泪呢?
初步感知
1.读完诗歌,大家知道这首诗写的是哪一个传 统节日吗? 重阳节
而落空,因此在他的诗中,愤忧,旷惋、旷 达、颓废的情绪都有。即如此诗,消沉中就 含有执著,说“不用登临恨落晖”,也就是 屈原的“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 的心情,不过是正言若反罢了。

《九日齐山登高》课件

《九日齐山登高》课件

作者简介
ຫໍສະໝຸດ Baidu 相关知识
九日,夏历九月九日重阳节,是我国的 传统节日。按古人阴阳学说,“九”这个 数字是阳数,九月九日含有两个阳数, 所以叫做重阳。又因为“九九”谐音久久, 日期数字很吉祥,古人认为宜于长久, 所以古时候人们把这一天作为节日,登 高饮酒,赏菊簪花,祈求长寿。 齐山,在池州贵池县东南,是江南名胜 之地。 登高,登高则可望远,望远而致思深 。 从这首诗的题目我们可以知道,这首诗 是作者九月九日重阳节登临齐山,有感 而作,属于登高诗(又叫“登临诗”)。
九日齐山登高
杜牧
杜牧(803~852) 唐代诗人。字牧之。京兆万 年(今陕西西安)人。出身高门士族, 祖父杜佑是中唐有名的宰相和史 学家。杜牧晚年任中书舍人,居 长安城南樊川别墅,后世因称之 “杜樊川”。 杜牧的文学创作有 多方面的成就,诗、赋、古文都 足以名家。杜牧善文工诗,人称 “小杜”。亦工书画,传世书迹 《张好好诗》最为著名。杜牧有 政治理想,但由于秉性刚直,屡 受 排挤,一生仕途不得志。《九 日齐山登高》是以豪放的笔调写 自己旷达的胸怀,而又寓有深沉 的悲慨。
杜牧《九日齐山登高》
抱负难施,愁苦抑郁的情怀。
登高诗所表达的情感
一、表达思念之情; 二、感怀伤时,表达个人的身世之悲; 三、抒怀励志,鼓舞人心。
7、山上的花儿那么多,为何作者偏爱菊,把他们 插满头呢?

九日齐山登高

九日齐山登高

《九日齐山登高》 —主旨 九日齐山登高》 主旨 这是一首自慰、慰友的抒情 是一首自慰、 诗中曲折地表现了诗人抱负 诗。诗中曲折地表现了诗人抱负 不得施展而引发的不平与感慨, 不得施展而引发的不平与感慨, 同时也明显地流露出封建社会知 同时也明显地流露出封建社会知 识分子失意时所产生的消极颓废、 识分子失意时所产生的消极颓废、 放达自信的生活情趣。 放达自信的生活情趣。
登临诗词主题
海到无边天作岸, 海到无边天作岸, 山临绝顶我为峰。 山临绝顶我为峰。 (林则徐幼年佳 联) 山临绝顶我为峰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指点江山、 指点江山 ·登高的过程,是征服 登高的过程, 登高的过程 的过程 ·人是万物灵长,凌驾 人是万物灵长, 人是万物灵长 于自然万物之上—— 于自然万物之上 自我、个性、 自我、个性、豪情壮 志
《九日齐山登高》 —小结 九日齐山登高》 小结
至此,我们可以看出诗人在诗中表达了一个 至此, 什么样的情感? 什么样的情感? 这些诗中一面显着洒脱无羁和看破红 这些诗中一面显着洒脱无羁和看破红 尘似的高逸情致,一面又透出诗人内心的 尘似的高逸情致,一面又透出诗人内心的 痛苦。犹如那黄昏落日不可挽回, 痛苦。犹如那黄昏落日不可挽回,世事和 人生都很难勉强, 人生都很难勉强,还不如在一时的良辰美 景中沉醉,这正是哀中生喜。 景中沉醉,这正是哀中生喜。 • 痛苦低沉,愤愤不平 ,欣喜与抑郁交 痛苦低沉, 旷达与感伤交替, 织 旷达与感伤交替,这是一种复杂心理 的情感体验 •

《九日齐山登高》登临诗特点

《九日齐山登高》登临诗特点

《九日齐山登高》 —作者介绍
杜牧诗风
• 因为国势已如江河日下,他的诗常流露伤感 情调。 • 杜牧怀古咏史诗,多数是对历史上繁荣昌盛 局面消逝的伤悼情绪。也有不少是借题发挥, 表达自己的政治感慨与见识的。 • 杜牧擅长七律、七绝,尤其是七绝,向来受 到推崇。在写法上有的描绘景物,鲜明如画; 有的表达深曲,情思蕴藉;有的发议论而伴 以情韵。
登临诗词主题
《登高》(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万方多难此登临 • 这是登临诗的最高 境界 • 将个人情感和历史 责任感紧密联系起 来,舒展怀抱、怀 古论今。
登临诗主题
• • • • • 1、无限风光一望中 2、喻理遣怀陶性情 3、山临绝顶我为峰 4、散上峰头望故乡(人) 5、万方多难此登临
登临诗词阅读步骤
• • • • 何处何时登临? 目见何景何物? 生发何感何思? 为何生如此之思?
阅读登临诗
• 登临诗主题,为何与一般的写景 抒情的诗词有别?
• • • •
改变“平视”的视觉 景象 现实心境 文学传统(儒家)
的反映。
《九日齐山登高》 —小结
至此,我们可以看出诗人在诗中表达了一个 什么样的情感?
• 这些诗中一面显着洒脱无羁和看破红 尘似的高逸情致,一面又透出诗人内心的 痛苦。犹如那黄昏落日不可挽回,世事和 人生都很难勉强,还不如在一时的良辰美 景中沉醉,这正是哀中生喜。 • 痛苦低沉,愤愤不平 ,欣喜与抑郁交 织 旷达与感伤交替,这是一种复杂心理 的情感体验

九日齐山登高教学课件 苏教版

九日齐山登高教学课件 苏教版

青山隐隐水迢迢 首句从大处落墨,化出远景:青山逶迤,隐于天 际,绿水如带,迢递不断。“隐隐”和“迢迢” 这一对叠字,不但画出了山清水秀、绰约多姿的 江南风貌,而且隐约暗示着诗人与友人之间山遥 水长的空间距离,那抑扬的声调中仿佛还荡漾着 诗人思念江南的似水柔情。欧阳修的《踏莎行》: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平芜 尽处是青山,行人更在青山外”,正道出了杜牧 这句诗的言外之意。此时虽然时令已过了深秋, 江南的草木却还未凋落,风光依旧旖旎秀媚。正 由于诗人不堪晚秋的萧条冷落,因而格外眷恋江 南的青山绿水,越发怀念远在热闹繁花之乡的故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重阳佳节,诗人和朋友带着酒,登上池州城东 南的齐山。江南的山,到了秋天仍然是一片缥 青色,这就是所谓翠微。人们登山,仿佛是登 在这一片可爱的颜色上。由高处下望江水,空 中的一切景色,包括初飞来的大雁的身影,都 映在碧波之中,更显得秋天水空的澄肃。诗人 用“涵”来形容江水仿佛把秋景包容在自己的 怀抱里,用“翠微”这样美好的词来代替秋山, 都流露出对于眼前景物的愉悦感受。这种节日 登临的愉悦,给诗人素来抑郁不舒的情怀,注 入了一股兴奋剂。
“玉人何处教吹箫”中“玉人”指何人? 既可借以形容美丽洁白的女子,又可比喻风流俊 美的才郎。从寄赠诗的作法及末句中的“教”字 看来,此处玉人当指韩绰。 元稹《莺莺传》“疑是玉人来”句可证中晚唐有以 玉人喻才子的用法。诗人本是问候友人近况,却 故意用玩笑的口吻与韩绰调侃,问他当此秋尽之 时,每夜在何处教妓女歌吹取乐。这样,不但韩 绰风流倜傥的才貌依稀可见,两人亲昵深厚的友 情得以重温,而且调笑之中还微微流露了诗人对 自己“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倖名”的感 喟,从而使此诗平添了许多风韵。

重阳的古诗《九日齐山登高》原文译文赏析

重阳的古诗《九日齐山登高》原文译文赏析

【导语】重阳节登⾼的风俗历史悠久。古代民间在重阳节有登⾼的风俗,故重阳节⼜叫“登⾼节”。下⾯是分享的重阳的古诗《九⽇齐⼭登⾼》原⽂译⽂赏析。欢迎阅读参考!

《九⽇齐⼭登⾼/九⽇齐安登⾼》

唐代: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何必独霑⾐。(霑同:沾)

【译⽂】

江⽔倒映秋影⼤雁刚刚南飞,与朋友带上美酒⼀起登⾼望远。

尘世烦扰平⽣难逢让⼈开⼝⼀笑的事,满⼭盛开的菊花我定要插满头才归。

只应纵情痛饮酬答重阳佳节,不必怀忧登临叹恨落⽇余晖。

⼈⽣短暂古往今来皆是如此,不⽐像齐景公那般对着⽜⼭独⾃流泪。

【注释】

九⽇:旧历九⽉九⽇重阳节,旧浴登⾼饮菊花酒。

齐⼭:在今安徽省贵池县。杜牧在武宗会昌年间曾任池州刺史。

翠微:这⾥代指⼭。

酩酊(mǐngdǐng):醉得稀⾥糊涂。这句暗⽤晋朝陶渊明典故。

登临:登⼭临⽔或登⾼临下,泛指游览⼭⽔。

⽜⼭:⼭名。在今⼭东省淄博市。春秋时齐景公泣⽜⼭,即其地。

【赏析】

⾸联⽤⽩描的⼿法写雁过江上南飞,与客提壶上青⼭的⼀副美景。仅⽤七字,把江南的秋⾊描写的淋漓尽致。诗⼈

⽤“涵”来形容江⽔仿佛把秋景包容在⾃⼰的怀抱⾥,“江涵秋影”四字精妙的传达出江⽔之清,“秋影”包容甚⼴,不独指雁影。“与客携壶”是置酒会友,兼之有⼭有⽔,是⼈⽣乐事,“翠微”来代替秋⼭,都流露出对于眼前景物的愉悦感受。

颔联为唐诗名句,夹叙夹议,写出了诗⼈⽭盾的⼼情。“难逢”、“须插”的⾔外之意是应把握当前及时⾏乐,不要⽆益地痛惜流光,表现了⼀种通达的⽣活态度。“菊花”是扣合重阳节的习俗。

杜牧《九日齐山登高》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

杜牧《九日齐山登高》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

杜牧?九日齐山登高?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原文】:

九日齐山登高

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注释】:

①此诗写于杜牧被贬任池州(在今安徽南部,北临长江)刺史其间。

②牛山:?晏子春秋?记载,齐景公游牛山时,面对美景,因感慨人生短暂而流泪。

【翻译】:

江水倒映秋影大雁刚刚南飞,

约朋友携酒壶共登峰峦翠微。

尘世烦扰平生难逢开口一笑,

菊花盛开之时要插满头而归。

只应纵情痛饮酬答重阳佳节,

不必怀忧登临叹恨落日余晖。

人生短暂古往今来终归如此,

何必像齐景公对着牛山流泪。

【赏析】:

这首诗是公元845年〔唐武宗会昌五年〕杜牧任池州刺史时的作品。

和朋友游池州城东南的齐山有感而作。

这首诗是公元845年〔唐武宗会昌五年〕杜牧任池州刺史时的作品。“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重阳佳节,诗人和朋友带着酒,登上池州城东南的齐山。江南的山,到了秋天仍然是一片缥青色,这就是所谓翠微。人们登山,仿佛是登在这一片可爱的颜色上。由高处下望江水,空中的一切景色,包括初飞来的大雁的身影,都映在碧波之中,更显得秋天水空的澄肃。诗人用“涵〞来形容江水仿佛把秋景包容在自己的怀抱里,用“翠微〞这样美好的词来代替秋山,都流露出对于眼前景物的愉悦感受。这种节日登临的愉悦,给诗人素来抑郁不舒的情怀,注入了一股兴奋剂。“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他面对着秋天的山光水色,脸上浮起了笑容,兴致勃勃地折下满把的菊花,觉得应该插个满头归去,才不辜负这一场登高。诗人意识到,尘世间像这样开口一笑,实在难得,在这种心境支配下,他像是劝客,又像是劝自己:“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斟起酒来喝吧,只管用酩酊大醉来酬答这良辰佳节,无须在节日登临时为夕阳西下、为人生迟暮而感慨、怨恨。这中间四句给人一种感觉:诗人似乎想用偶然的开心一笑,用节日的醉酒,来掩盖和消释长期积在内心中的郁闷,但郁闷仍然存在着,尘世终归是难得一笑,落晖毕竟就在眼前。于是,诗人进一步抚慰自己:“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春秋时,齐景公游于牛山,北望国都临淄流泪说:“假设何滂滂去此而死乎!〞诗人由眼前所登池州的齐山,联想到齐景公的牛山坠泪,认为像“登临恨落晖〞所感受到的那种人生无常,是古往今来尽皆如此的。既然并非今世才有此恨,就不必像齐景公那样单独伤感流泪。有人认为这首诗是将“抑郁之思以旷达出之〞,从诗中确实可以看出情怀的郁结,但诗人倒不一定是成心用旷达的话,来表现他的苦闷,而是在登高时交织着抑郁和欣喜两种情绪。诗人主观上未尝不想用节日登高的快慰来排遣抑郁。篇中“须插〞、“但将〞、“不用〞以及“何必〞等词语的运用,都可以清楚地让人感

《九日齐山登高》【赏析】注解+译文_古诗大全_格言网

《九日齐山登高》【赏析】注解+译文_古诗大全_格言网

《九日齐山登高》【赏析】注解+译文_古诗大全_格言

《九日齐山登高》

朝代:唐代

作者:杜牧

原文: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译文

江水倒映秋影大雁刚刚南飞,约朋友携酒壶共登峰峦翠微。

尘世烦扰平生难逢开口一笑,菊花盛开之时要插满头而归。

只应纵情痛饮酬答重阳佳节,不必怀忧登临叹恨落日余晖。

人生短暂古往今来终归如此,何必像齐景公对着牛山流泪。

注释

⑴九日:九月九日重阳节。齐山:今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东南。作者此时被贬任池州。

⑵翠微:指齐山上的翠微亭,其为杜牧于唐会昌四年(844年)9月赴任池州刺史,取李白《赠秋浦柳少府》诗中的“开帘当翠微”句意,在齐山之巅建“翠微亭”,以表追思李白之意。

⑶“尘世”句:《庄子》:“上寿百岁,中寿八十,下寿六十,除病瘦死丧忧患,其中开口而笑者,一月之中,不过四五日而已矣。”此言人生欢笑既难得,则更应善自宽慰,多方开解,切不可对一些烦恼事过于挂怀。

⑷“菊花”句:菊花:此暗用典故。《艺文类聚》卷四引《续晋阳秋》:“陶潜尝九月九日无酒,宅边菊丛中摘菊盈把,坐其侧,久留,见白衣至,乃王弘送酒也。即便就酌,醉而后归。”

⑸酩酊(dǐng):大醉。

⑹牛山:《晏子春秋?内篇谏上》:“(齐)景公游于牛山,北临其国城而流涕曰:‘若何滂滂去此而死乎?’艾孔、梁丘据皆从而泣。”牛山,在今山东临淄。

鉴赏

这首诗是公元845年(唐武宗会昌五年)杜牧任池州刺史时的作品。“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重阳佳节,诗人和朋友带着酒,登上池州城东南的齐山。江南的山,到了秋天仍然是一片缥青色,这就是所谓翠微。人们登山,仿佛是登在这一片可爱的颜色上。由高处下望江水,空中的一切景色,包括初飞来的大雁的身影,都映在碧波之中,更显得秋天水空的澄肃。诗人用“涵”来形容江水仿佛把秋景包容在自己的怀抱里,用“翠微”这样美好的词来代替秋山,都流露出对于眼前景物的愉悦感受。这种节日登临的愉悦,给诗人素来抑郁不舒的情怀,注入了一股兴奋剂。“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他面对着秋天的山光水色,脸上浮起了笑容,兴致勃勃地折下满把的菊花,觉得应该插个满头归去,才不辜负这一场登高。诗人意识到,尘世间像这样开口一笑,实在难得,在这种心境支配下,他像是劝客,又像是劝自己:“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斟起酒来喝吧,只管用酩酊大醉来酬答这良辰佳节,无须在节日登临时为夕阳西下、为人生迟暮而感慨、怨恨。这中间四句给人一种感觉:诗人似乎想用偶然的开心一笑,用节日的醉酒,来掩盖和消释长期积在内心中的郁闷,但郁闷仍然存在着,尘世终归是难得一笑,落晖毕竟就在眼前。于是,诗人进一步安慰自己:“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春秋时,齐景公游于牛山,北望国都临淄流泪说:“若何滂滂去此而死乎!”诗人由眼前所登池州的齐山,联想到齐景公的牛山坠泪,认为像“登临恨落晖”所感受到的那种人生无常,是古往今来尽皆如此的。既然并非今世才有此恨,就不必像齐景公那样独自伤感流泪。

2021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考前三个月第三章群文阅读训练六“九日齐山登高”隐括诗词古诗鉴赏

2021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考前三个月第三章群文阅读训练六“九日齐山登高”隐括诗词古诗鉴赏

群文阅读训练六“九日齐山登

高〞隐括诗词·古诗鉴赏

一、一诗两练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答复以下问题。

九日齐山登高①

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壶携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需独霑衣②?

注①这首诗是唐武宗会昌五年(845)杜牧出任池州刺史时,与来访友人张祜同游酬唱之作。

②牛山句:春秋时齐景公游于牛山之上,北望国都临淄流泪说:假设何滂滂(泪水滂沱)去此而死乎!牛山,在今山东临淄。

原题训练

1.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首联诗人用“涵〞来形容江水仿佛把秋影包容在自己的怀抱里,用“翠微〞来代指碧绿的江水,流露出对眼前景物的愉悦感受。

B.颔联写诗人理想中尽兴地过重阳的方式——应该将菊花插个满头再归去,旨在表现他对菊花的独特喜欢和对隐逸的向往。

C.颈联用了比照,将大醉无忧与怨恨忧愁相比照。“但将酩酊酬佳节〞——斟起酒来喝吧,诗人像是劝客,又像是劝自己。

D.尾联用典,诗人由眼前登临的齐山,联想到齐景公的牛山坠泪,他与齐景公有同感,却宽

慰自己不必单独伤感流泪。

E.李清照的?醉花阴?与本诗都反映出古人重阳赏菊、饮酒的风俗,但诗人心境不同,本诗没有前者包含的相思之愁。

答案AB

解析A项“翠微〞代指齐山,注意“上〞字及重阳登高的风俗。B项注意结合三、四句表现的是诗人趁着重阳节抛开世事、尽情放纵快乐的思想。

2.通过记叙重阳登高,诗人表达了哪些感情?请结合诗句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日齐山登高

九日齐山登高

九日齐山登高 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1、诗的前两句写了怎样的景?流露 出怎样的情?
明确:“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重阳佳节, 诗人和朋友带着酒,登上池州城东南的齐山。江南的山, 到了秋天仍然是一片绿色,这就是所谓翠微。人们登山, 仿佛是登在这一片可爱的颜色上。由高处下望江水,空中 的一切景色,包括初飞来的大雁的身影,都映在碧波之中, 更显得秋天水空的澄肃。诗人用“涵”来形容江水仿佛把 秋景包容在自己的怀抱里,用“翠微”这样美好的词来代 替秋山,都流露出对于眼前景物的愉悦感受。这种节日登 临的愉悦,给诗人素来抑郁不舒的情怀,注入了一股兴奋 剂。 小结:写了赏心悦目的秋景,流露出愉悦的心情。
5、诗人的愁闷何以那样深、那样难 以驱遣呢?
明确:除了因为杜牧自己怀有很高的抱负而在晚 唐的政治环境中难以得到施展外,还与这次和他 同游的人,也就是诗中所称的“客”有关。 这位“客”不是别人,正是诗人张祜,他比杜牧 年长,而且诗名早著。穆宗时令狐楚赏识他的诗 才,曾上表推荐,但由于受到元稹的排抑,未能 见用。这次张祜从江苏丹阳特地赶来拜望杜牧。 杜牧对他的被遗弃是同情的,为之愤愤不平。因 此诗中的抑郁,实际上包含了两个人怀才不遇、 同病相怜之感。这才是诗人无论怎样力求旷达, 而精神始终不佳的深刻原因。

【高中记叙文阅读】《九日齐山登高》阅读答案

【高中记叙文阅读】《九日齐山登高》阅读答案

【高中记叙文阅读】《九日齐山登高》阅读答案九日齐山登高

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衔壶上翠微。

世上很少有人笑。菊花必须放在头上。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自古以来就是这样。牛山为什么要独处?衣服。

[注]牛山何需独?衣:《韩诗外传》:春秋时齐景公游于牛山之上,而北望齐曰:美哉,国乎!郁郁蓁蓁,使古而无死者,则寡人将去此而何之?俯而泣下沾襟。牛山,在今

山东临淄。

21.风景句中的含蓄词使用得很好。请感谢他们。(3分)

2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复杂情感?(3分)

参考答案:

21.涵是沉浸的意思,诗人登高俯览江水,从碧波如画的清溪中,见到鸿雁南飞和齐

山的倒影,把这里的一派秋光通过一个涵字曲折地摄入眼底,这优美的景色,读来使人神往。

22.不仅有放纵的自嘲和自励,还有对沧桑和时光流逝的感叹。诗人通过表面的超然,委婉而曲折地表达了内心的不公和情感。

九日齐山登高_杜牧阅读附答案

九日齐山登高_杜牧阅读附答案

九日齐山登高杜牧阅读附答案

九日齐山①登高

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启齿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②何苦独沾衣。

【注】①齐山:在今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东南,作者此时被贬任池州。②牛山:在今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晏子年龄》内篇记载齐景公游牛山,北望齐国都城,长叹流泪,为自己百年之后离开这世界而悲痛。

8.此诗首联与杜甫《登高》颔联相比,所描写的秋景对全诗情感抒发有甚么不同的作用?请作简要分析。(5分)

9.有人评论杜牧此诗“语虽达观而意含抑郁”,你认可这类说法吗?请结合诗歌内容作简要分析。(6分)

谜底解析:

(二)

《登高》颔联描绘了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木叶,和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其作用在于营建苍凉恢廓的境地,烘托诗人沦落他乡、年迈多病的悲愁之绪。《九日齐山登高》首联描绘江南秋景:碧波中倒映着初飞大雁的身影,齐山在这秋天仍是一片青翠的色彩。这样美妙的秋景,烘托了诗人对面前景物的愉悦感受,也为下文借此排遣自己抱负难施的郁结情怀打下伏笔。【评分标准:《登高》颔联的分析,2分;《九日齐山登高》首联的分析,3分。】

认可。诗人描写秋天的山光水色,直言要启齿欢笑,并折下菊花插满头,更要用酩酊大醉来梧酬答这良辰佳节,但同时又意想到尘世终归难得一笑,落晖毕竟就在面前。从“须插”“但将”“不

用”“何苦”等词语,可以看出诗人语言情调上的爽利豪宕,但“难逢启齿笑”“登临恨落晖”等语句又透露出抱负不展的郁结情怀。【评分标准:概括诗歌内容,2分;语言特点分析,2分;诗人情感分析,2分。】

杜甫《登高》杜牧《九日齐山登高》阅读训练及答案

杜甫《登高》杜牧《九日齐山登高》阅读训练及答案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14-15小题。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九日齐山登高①

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②?

【注】①唐会昌五年(845)杜牧任池州刺火,友人张祜遭逢失意前未拜访,二人重阳登高,诗人有感而作。②牛山句:春秋时齐景公游于牛山之上,北望国都临淄流泪说:“若何去此而死乎!”后以“牛山泪”“牛山下涕”喻为人生短暂而悲叹。

14.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登高》开篇描写登高之所见,多感官、多角度地渲染出一种凄冷孤苦的意境氛围。

B.《九日齐山登高》标题点明了登高的时令是重阳节,诗中多处体现重阳佳节的习俗。

C.《登高》全诗意境深沉,忧国伤己,无一景不悲,无一语不悲,无限悲凉溢于言表。

D.《九日齐山登高》全诗意境清冷、低沉悲凄,颈联、尾联都体现了诗人情感的悲凄。

15.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九日齐山登高》首句“涵”字极为传神地写出了江水清澈,“雁初飞”点明了时节,整个画面动静结合,生动形象。

B.《登高》颔联用“无边”对“不尽”,“萧萧”对“滚滚”,写出了肃杀寥廓的秋景,透露诗人面对广阔天地的豪情壮志。

C.《九日齐山登高》最后一句由眼前的齐山联想到齐景公登上牛山落泪的故事,告诫友人不必像齐景公那样独自伤感流泪。

D.两首诗的作者在秋日登高,虽然描绘的秋日之景各有不同,抒写的登高心境也不尽相同,但两首诗都属于登临诗的杰作。

重阳诗句最好的十首

重阳诗句最好的十首

重阳诗句最好的十首

1、被后世引用最多的重阳诗:《九日齐山登高》

《九日齐山登高》

唐·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霑衣。

唐会昌五年(845)张祜来池州拜访杜牧,因二人都怀才不遇,同命相怜,故九日登齐山时,感慨万千,遂作此诗。

杜牧是悲伤、消极的,表达了诗人人生多忧、生死无常的悲哀。他说:尘世烦忧,平生难逢开口一笑。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成为唐诗名句,许多诗人如苏轼、朱熹等都借用过杜牧的诗意。

《唐诗绎》:通体浑灏流转,挥洒自然,犹见盛唐风格。

如觉不满,即时转台,无谓日日抱怨。世界那么大,一定有更好的人与事,正在等待如此可爱的你去追求。

2、异乡最孤独的重阳诗:《蜀中九日》

《蜀中九日》

唐·王勃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咸亨元年(670年)重阳节,客居西蜀的王勃与友人一起登玄武山遥望故乡。时逢重阳佳节,又是客中送客,勾起了诗人浓郁的乡愁,于是作了这首诗。

诗前二句以“望乡台”、“送客杯”作对仗,用他乡送客来衬托诗中人思乡的情怀;后二句用呼告语作咏叹,从北雁南飞着想,反衬北人久居南方思念故乡的苦闷。

明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写登高旅况,情中想情,境中构境,不求刻画,自觉深微,当与杜审言《渡湘江》诗并美。

重阳佳节,思念倾泄而出,一发不可收拾。

3、入选小学课本的重阳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登高原文、翻译及赏析

登高原文、翻译及赏析

登高原文、翻译及赏析

登高原文、翻译及赏析1

九日齐山登高 / 九日齐安登高

唐代: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霑衣。(霑同:沾)

译文及注释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盛开的菊花江水倒映秋影大雁刚刚南飞,与朋友带上美酒一起登高望远。

翠微:这里代指山。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尘世烦扰平生难逢让人开口一笑的事,满山盛开的菊花我定要插满头才归。

但将酩(mǐng)酊(dǐng)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只应纵情痛饮酬答重阳佳节,不必怀忧登临叹恨落日余晖。

酩酊:醉得稀里糊涂。登临:登山临水或登高临下,泛指游览山水。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霑(zhān)衣。(霑同:沾)

人生短暂古往今来皆是如此,不必像齐景公那般对着牛山独自流泪。

牛山:山名。在今山东省淄博市。春秋时齐景公泣牛山,即其地。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江水倒映秋影大雁刚刚南飞,与朋友带上美酒一起登高望远。

尘世烦扰平生难逢让人开口一笑的事,满山盛开的菊花我定要插满头才归。

只应纵情痛饮酬答重阳佳节,不必怀忧登临叹恨落日余晖。

人生短暂古往今来皆是如此,不必像齐景公那般对着牛山独自流泪。

注释

九日:旧历九月九日重阳节,旧浴登高饮菊花酒。

齐山:在今安徽省贵池县。杜牧在武宗会昌年间曾任池州刺史。

翠微:这里代指山。

酩酊(mǐngdǐng):醉得稀里糊涂。这句暗用晋朝陶渊明典故。

登临:登山临水或登高临下,泛指游览山水。

牛山:山名。在今山东省淄博市。春秋时齐景公泣牛山,即其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叹花
自是寻春去校迟,不须惆怅怨芳时. 自是寻春去校迟,不须惆怅怨芳时. 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阴子满枝. 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阴子满枝.
关于此诗,有一个传说故事:杜牧游湖州,识一民 关于此诗,有一个传说故事:杜牧游湖州, 间女子,年十余岁。杜牧与其母相约过十年来娶, 间女子,年十余岁。杜牧与其母相约过十年来娶, 后十四年,杜牧始出为湖州刺史,女子已嫁人三年, 后十四年,杜牧始出为湖州刺史,女子已嫁人三年, 生二子。杜牧感叹其事,故作此诗。 生二子。杜牧感叹其事,故作此诗。这个传说不一 定可靠,但此诗以叹花来寄托男女之情, 定可靠,但此诗以叹花来寄托男女之情,是大致可 以肯定的。它表现的是诗人在浪漫生活不如意时的 以肯定的。 一种惆怅懊丧之情。 一种惆怅懊丧之情。
九日齐山登高
(唐) 杜 牧
一、回顾杜牧名诗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江南春》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江南春》 本篇是一首描写江南风光的七言绝句。 本篇是一首描写江南风光的七言绝句。江南 水乡的迷人风光,历来都是令人想往的, 水乡的迷人风光,历来都是令人想往的,杜牧同 时代的诗人白居易以短短的“日出江花红胜火, 时代的诗人白居易以短短的“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两句诗就把它描绘得如诗如画。 春来江水绿如蓝”两句诗就把它描绘得如诗如画。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 两句是把诗作由写自然景观转移到写具有人文景 观特征的庙宇, 观特征的庙宇,这一转就巧妙地揉进了历史的沧 桑,也使其自然地融进了诗人对南朝朝政的讥讽 与批判。 与批判。
此追忆扬州岁月之作。杜牧于公元833 833此追忆扬州岁月之作。杜牧于公元833-835 文宗大和七年至九年) 年(文宗大和七年至九年)在淮南节度使牛 僧孺幕府任推官,转掌书记,居扬州。 僧孺幕府任推官,转掌书记,居扬州。当时 他三十一、二岁,颇好宴游。从此诗看, 他三十一、二岁,颇好宴游。从此诗看,他 与扬州青楼女子多有来往,诗酒风流, 与扬州青楼女子多有来往,诗酒风流,放浪 形骸。故日后追忆,乃有如梦如幻、 形骸。故日后追忆,乃有如梦如幻、一事无 成之叹。 成之叹。这是诗人感慨人生自伤怀才不遇之 非如某些文学史所论游戏人生, 作,非如某些文学史所论游戏人生,轻佻颓 废,庸俗放荡之什
2、为什么说这首诗的感情 为什么说这首诗的感情 基调是感伤的 基调是感伤的?从哪些地方 能看出来的? 能看出来的?
庄子曾说: 人上寿百岁, 庄子曾说:“人上寿百岁,中寿 八十,下寿六十,除病瘐、死丧、 八十,下寿六十,除病瘐、死丧、 忧患,其中开口而笑者, 忧患,其中开口而笑者,一月之 不过四五日而已矣。 中,不过四五日而已矣。”
诗人是用什么方式来排 3、诗人是用什么方式来排 遣郁闷的? 遣郁闷的
放浪习俗:菊插满头 放浪习俗: 忘忧之举:酩酊大醉 忘忧之举:
全诗的感情脉络
面对满目秋景,感到兴致勃勃 面对满目秋景,感到兴致勃勃—— 感叹人世的愁多乐少,即纵情忘忧, 感叹人世的愁多乐少,即纵情忘忧, 从俗自遣——然后惜时光易逝,旷 然后惜时光易逝, 从俗自遣 然后惜时光易逝 达中寓以自勉自励——最后两句表 达中寓以自勉自励——最后两句表 面超然物外, 面超然物外,委婉曲折地抒发了自 己内心的不平和感慨。 己内心的不平和感慨。
诗的前两句是昔日扬州生活的回忆: 诗的前两句是昔日扬州生活的回忆:潦倒江 以酒为伴;秦楼楚馆,美女娇娃, 湖,以酒为伴;秦楼楚馆,美女娇娃,过着放浪 形骸的浪漫生活。 楚腰纤细掌中轻” 形骸的浪漫生活。“楚腰纤细掌中轻”,运用了 两个典故。楚腰,指美人的细腰。 两个典故。楚腰,指美人的细腰。“楚灵王好细 而国中多饿人” 韩非子·二柄》)。掌 腰,而国中多饿人”(《韩非子·二柄》)。掌 中轻,指汉成帝皇后赵飞燕, 体轻, 中轻,指汉成帝皇后赵飞燕,“体轻,能为掌上 飞燕外传》)。从字面看 两个典故, 从字面看, 舞”(见《飞燕外传》)。从字面看,两个典故, 都是夸赞扬州妓女之美,但仔细玩味“落魄” 都是夸赞扬州妓女之美,但仔细玩味“落魄”两 可以看出,诗人很不满于自己沉沦下僚、 字,可以看出,诗人很不满于自己沉沦下僚、寄 人篱下的境遇,因而他对昔日放荡生涯的追忆, 人篱下的境遇,因而他对昔日放荡生涯的追忆, 并没有一种惬意的感觉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于断魂。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于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清明》 清明节的时候,诗人不能够回家扫墓, 清明节的时候,诗人不能够回家扫墓,却 孤零零一个人在异乡路上奔波, 孤零零一个人在异乡路上奔波,心里已经不是滋 况且,天也不作美,阴沉着脸, 味;况且,天也不作美,阴沉着脸,将牛毛细雨 纷纷洒落下来,眼前迷蒙蒙的,春衫湿漉漉的。 纷纷洒落下来,眼前迷蒙蒙的,春衫湿漉漉的。 诗人啊,简直要断魂了!找个洒店避避雨, 诗人啊,简直要断魂了!找个洒店避避雨,暖暖 消消心头的愁苦吧,可酒店在哪儿呢? 身,消消心头的愁苦吧,可酒店在哪儿呢? 诗人想着,便向路旁的牧童打听。 诗人想着,便向路旁的牧童打听。骑在牛背 上的小牧童用手向远处一指――哦 上的小牧童用手向远处一指――哦,在那开满杏 花的村庄,一面酒店的幌子高高挑起, 花的村庄,一面酒店的幌子高高挑起,正在招揽 行人呢! 行人呢!
二、知人论世
844年 唐会昌四年)九月, 844年(唐会昌四年)九月,杜牧 任池州刺史,次年其有张祜前来拜望, 张祜前来拜望 任池州刺史,次年其有张祜前来拜望, 一个是怀有抱负而在晚唐的政治环境中 难以施展,一个是遭人排挤,怀才不遇, 难以施展,一个是遭人排挤,怀才不遇, 于是登齐山共度重阳,有名篇《 于是登齐山共度重阳,有名篇《九日齐 山登高》 山登高》。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赤壁》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赤壁》 此诗过分强调东风的作用,不从正面歌颂周瑜的胜利, 此诗过分强调东风的作用,不从正面歌颂周瑜的胜利, 却从反面假想其失败,王尧衢《古唐诗合解》 却从反面假想其失败,王尧衢《古唐诗合解》说:“杜 牧精于兵法,此诗似有不足周郎处。”这些看法,都是 牧精于兵法,此诗似有不足周郎处。 这些看法, 值得加以考虑的。 值得加以考虑的。 杜牧有经邦济世之才 通晓政治军事, 经邦济世之才, 杜牧有经邦济世之才,通晓政治军事,对当时中央与藩 汉族与吐蕃的斗争形势,有相当清楚的了解, 镇、汉族与吐蕃的斗争形势,有相当清楚的了解,并曾 经向朝廷提出过一些有益的建议。如果说, 经向朝廷提出过一些有益的建议。如果说,孟轲在战国 时代就已经知道“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时代就已经知道“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原 而杜牧却还把周瑜在赤壁战役中的巨大胜利, 则,而杜牧却还把周瑜在赤壁战役中的巨大胜利,完全 归之于偶然的东风,这是很难想象的。 归之于偶然的东风,这是很难想象的。他之所以这样地 恐怕用意还在于自负知兵 自负知兵, 写,恐怕用意还在于自负知兵,借史事以吐其胸中抑郁 不平之气。 不平之气。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泊秦淮》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泊秦淮》 身为一名爱国诗人,杜牧看到内忧外患,民不聊 身为一名爱国诗人,杜牧看到内忧外患, 生,对晚唐统治者十分不满,感到唐王朝的政权 对晚唐统治者十分不满, 岌岌可危。在此背景下,作者来到秦淮河畔, 岌岌可危。在此背景下,作者来到秦淮河畔,看 到了淡烟寒水、夜幕朦胧的凄迷景象, 到了淡烟寒水、夜幕朦胧的凄迷景象,听到了商 女靡废的亡国之音,大为愤慨。 犹唱后庭花” 女靡废的亡国之音,大为愤慨。“犹唱后庭花” 表面上是批评商女, 表面上是批评商女,实则把斗争矛头指向了醉生 梦死的统治者。 梦死的统治者。
后两句写自然界的风风雨雨使鲜花凋零,红芳褪尽, 后两句写自然界的风风雨雨使鲜花凋零,红芳褪尽, 绿叶成阴,结子满枝,果实累累,春天已经过去了。 绿叶成阴,结子满枝,果实累累,春天已经过去了。 似乎只是纯客观地写花树的自然变化, 似乎只是纯客观地写花树的自然变化,其实蕴含着 诗人深深惋惜的感情。 诗人深深惋惜的感情。 本诗主要用“ 本诗主要用“比”的手法。通篇叙事赋物,即以比 的手法。通篇叙事赋物, 情抒怀,用自然界的花开花谢,绿树成阴子满枝, 情抒怀,用自然界的花开花谢,绿树成阴子满枝, 暗喻少女的妙龄已过,结婚生子。 暗喻少女的妙龄已过,结婚生子。但这种比喻不是 直露、生硬的,而是若即若离,婉曲含蓄的, 直露、生硬的,而是若即若离,婉曲含蓄的,即使 不知道与此诗有关的故事, 不知道与此诗有关的故事,只把它当作别无寄托的 咏物诗,也是出色的。隐喻手法的成功运用,又使 咏物诗,也是出色的。隐喻手法的成功运用, 本诗显得构思新颖巧妙,语意深曲蕴藉,耐人寻味。 本诗显得构思新颖巧妙,语意深曲蕴藉,耐人寻味。
三、朗读训练
于字里行间体会诗人的情 贵在反复朗读 反复朗读。 感,贵在反复朗读。
四、共同探讨
1、发挥你的想象,说说作者 发挥你的想象, 登上齐山后看到什么样的景色 看到什么样的景色? 登上齐山后看到什么样的景色? 首联中哪个字用的比较好? 哪个字用的比较好 首联中哪个字用的比较好?
诗人不是远眺,而是俯瞰,碧波之中, 诗人不是远眺,而是俯瞰,碧波之中,浸 之中 润着初飞来的大雁的身影和齐山的倒影。 润着初飞来的大雁的身影和齐山的倒影。 优美的景色尽收眼底。诗人用“涵”来形 优美的景色尽收眼底。诗人用“ 容江水仿佛把秋景包容在自己的怀抱里. 容江水仿佛把秋景包容在自己的怀抱里. 江南的山,到了秋天仍然是一片缥青色, 江南的山,到了秋天仍然是一片缥青色, 这就是所谓翠微 翠微。 这就是所谓翠微。
全诗围绕“ 全诗围绕“叹”字着笔。前两句是自叹自 字着笔。 抒写自己寻春赏花去迟了,以至于春尽花谢, 解,抒写自己寻春赏花去迟了,以至于春尽花谢, 错失了美好的时机。首句的“春”犹下句的 错失了美好的时机。首句的“ 指花。而开头一个“ “芳”,指花。而开头一个“自”字富有感情色 把诗人那种自怨自艾, 彩,把诗人那种自怨自艾,懊悔莫及的心情充分 表达出来了。第二句写自解, 表达出来了。第二句写自解,表示对春暮花谢不 用惆怅,也不必怨嗟。诗人明明在惆怅怨嗟, 用惆怅,也不必怨嗟。诗人明明在惆怅怨嗟,却 偏说“不须惆怅” 明明是痛惜懊丧已极, 偏说“不须惆怅”,明明是痛惜懊丧已极,却偏 要自宽自慰,这在写法上是腾挪跌宕, 要自宽自慰,这在写法上是腾挪跌宕,在语意上 是翻进一层,越发显出诗人惆怅失意之深, 是翻进一层,越发显出诗人惆怅失意之深,同时 也流露出一种无可奈何、懊恼至极的情绪。 也流露出一种无可奈何、懊恼至极的情绪。
胜败兵家事百度文库欺,包羞忍耻是男儿。 胜败兵家事不欺,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题乌江亭》 《题乌江亭》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瑶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瑶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秋夕》 《秋夕》 这诗写一个失意宫女的孤独生活和凄凉心情。 这诗写一个失意宫女的孤独生活和凄凉心情。 哀怨与期望相交织的复杂感情 。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山行》 《山行》
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悻名。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悻名。 ——《遣怀》 《遣怀》 失意潦倒,携酒漂泊江湖, 失意潦倒,携酒漂泊江湖,沉湎于楚灵 王喜好的细腰女子和赵飞燕的轻盈舞姿。 王喜好的细腰女子和赵飞燕的轻盈舞姿。扬 州十年的纵情声色,好像一场梦,醒悟回头, 州十年的纵情声色,好像一场梦,醒悟回头, 却在青楼女子这中落得一个薄情的名声。 却在青楼女子这中落得一个薄情的名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