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学生实际出发促学生个性发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学生实际出发促学生个性发展

漳州市芝山中心小学叶建菊众所周知,随着课改的全面推进,《语文课程标准》的学习与开展,小学语文教学发生了无穷的变化。在更新观念、转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等方面,都迈出了可喜的步伐。然而,在教学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重“认知训练”,轻“情感熏陶”;重“竞争”,轻“合作”,“合作学习”往往只是蜻蜓点水。我们必须转变观念,认真研究有助于促进学生发展的新方法。

一、认知与情感相统一,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语文课程标准》的一个基本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就是既要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又要注重品德修养和人格素养。因此,它强调的是认知与情感的统一。

1、激发情趣,主动求知。

(1)民主平等,塑造情感和谐

首先,要建立师生之间真诚、和谐的情感氛围。人文主义思想告诉我们应强调人的主动性,要保持师生双方的平等意识。因此我们教师不应强求学生接受某一权威结论或我们自己对作品的看法,而应让学生对作品有自己的探索。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学生进行主动探索的条件,也是激情的前提。我们应让学习充满无拘无束的气氛,使儿童和教师在课堂上都能自由呼吸。教师首先要创设民主、宽松、愉快、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有一种“心理安全感”,可以自由地发表意见,

敢想敢说,也只有这样才能不时地会有他们新颖、奇特、有创造的见解。因而,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树立学生主体观念,确立“服务意识”,把学生视为自主的人、发展的人、有潜能的人;热爱每一个学生,相信每个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都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要把激励带进课堂,善于发现学生闪光点,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为学生的主动学习创设一种轻松愉快、思维活跃的创新氛围。

如在课堂教学中的语言至关重要:“能谈谈你的看法吗?”“你认为怎样做才好?”“麻烦你告诉我一下”“你曾有过这样的经历吗?”“你说得真精彩!”“这真是解题的好思路”等。这些尊重、期盼性的语言,不仅是对学生情感的激发,更重要的是营造了一种平等、民主、和谐、愉快的学习氛围,从而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始终保持着积极向上的乐观情绪和努力探索、获得成功的强烈愿望,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其次,轻松愉快、民主和谐的氛围还体现在座位排列的重组、创新上:不再是统一的“秧田式”,而是有的排成马蹄形,有的呈“蜂窝状”,有的围成了半圆、全圆的形式。座位的重组,不只是排列形式上的变化,更重要的是教学思想观念的变化:“秧田”式:是最能诠释传统的“授受”式教学思想观念——教师是科学知识的施舍者,是课堂中至高无上的权威;而在座位重组后,不仅营造了便于信息交流的教学空间,有利于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还生动地反映了课堂教学观念的变革——课堂教学的中心从以教师为主转到了以学生为主体上来。在这里教师不再是权威,而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促进

者、合作者,充分体现了民主与和谐的学习氛围。

(2)以情激情,引发情感共鸣。

要使学生受到课文的感染、熏陶,首先要求教师全身心投入,以情激情,使教学双方产生情感共鸣。如教学《一夜的工作》的王崧舟老师,显然正像他自己对学生讲的:“每当我读到这篇文章时,我的心里总有一种激动。”正是这种激动的心情,使他饱含深情地投入到教学之中,从而拨动了学生的情感琴弦。学生受到感染,沉浸于情感的共鸣之中,教学效果自是不言而喻了。

2、调动感知,切身体会。

对于极富感染力与情感性的诸多课文,应如何激学生情悟课文情呢?

由于儿童生活的环境不同,许多教材与我们孩子生活仍相距甚远,那么就需要“未成曲调先有情”,即我们教师要针对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提供引导性材料,建立起与课文的联系,以引导学生的注意与兴趣,诱发积极情感。

我们可以利用现代教育媒体形象性、再现性的特点,把形、声、光、情、意融为一体,接近时空距离,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情感体验。如教学《圆明园的毁灭》让学生先欣赏圆明园的壮观美景,然后再让学生靠近侵略军,目睹侵略军的残酷罪刑。学生的爱国之情被充分调动起来,其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再次,教师也可以把所创设问题情境能力和调动学生生活经验与本文信息建立联系,在激发兴趣同时也指明探究方向。通常我们可采

取“换位法”与“对比法”,即让学生联系生活,进行对比或换位。如《桥》教学最后创设这样一个问题情境:“桥虽然倒了,老支书倒了,但课文为什么以桥做题目?”谈谈你的看法?

二、变“竞争”为合作,注重培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开展合作探究性阅读能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使学生更多地关注阅读过程,从而提高阅读质量。传统教学活动中往往没有注意老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协作、相互交换、相互影响的作用,课堂中充盈着竞争气氛,而不是双赢的过程。因此,近年的课堂教学改革注重的主体性发挥,过分地落在学生自学上。课堂教学艺术不乏会小组合作学习,但是往往流于形式。相对于全班教学、个别学习、小组学习常被用于低层次的学习任务,而真正需要集思广益,花费较多时间和精力的高层次学习,由于没有明确的任务分工和责任到人,小组形同虚设。学生在课堂中貌合神离,只是“孤独的个体”,没有真正达到互帮互助,互教互学的境界。合作探究要做好前期准备,形成学习小组,培养教学助手;扫除心理障碍,敢于畅所欲言;训练合作技能,教会学生运用;激发合作意识,营造学习气氛。

三、从“封闭”走向开放,强化语文同各科教学、同生活的联系。

以自主性、差异性、开放性和体验性为主要特征的“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它打破了传统学科知识学习相互割裂的局面,注重跨学科、跨领域的学习和现代化教育手段的运用,拓宽了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使学习能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融、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

实践和运用能力。

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说:“学校最大的浪费在于儿童在学校中不能完全自由地运用他已有的经验,采用自己的方法去获取知识。”因此,教师要开放教学内容,关注学习主体的自主建构,相信学生让他们使用学到的知识、技能和方法来充分地开展自主学习。如有的孩子擅长用表演来表现自己的情感,有的擅长与唱歌来表达自己的感受,有的则喜欢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观点,教学中要尊重每个个体的智力特点,让他们的特殊才能得到展示,才是尊重个性的表现,才是关注人的个性化发展的体现。如《卖火柴的小女孩》,允许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音乐天才”选择了配乐,“语言家”选择了讲故事,“画家”选择了画连环画,“艺术家”则选择了演课本剧。这样给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法,给他们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学生学得兴趣盎然。这样的课堂教学形式,体现了各学科的相互融合,也使的语文观得以体现。

因此,语文教学要以课堂为载体,向课外延伸和拓展。只有注重学生多发面的发展,学生才能尽情地显示出自己的魅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