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13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课件 人民版
合集下载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一轮复习)(人民版)课件
18年 3
宏观思考
“变”的表 变
”
现
“
“变”的原因
“变”的特点
18年
“变”的影响
社会生活是时代的产物,是一定 时期的政治、经济、思想的反映。
4
阶 段
表 现
服饰特征
时代特征
男: 鸦片战争 后——新中 长袍马褂 西装、中山装 国成立 女: 上衣下裙 旗袍
中式与西式、 半殖民地 传统与现代 半封建社 并存 会
新中国成立 列宁装、连衣 政治色彩强 后——十一 裙; 烈与革命相 届三中全会 军装、“干部 关的服饰成 服” 为主流 十一届三中 异彩纷呈 18年 全会至今 美观大方 彰显个性
独立自主 巩固独立
解放思想 改革开放
5
探讨:中国近现代服饰变化的特点
• 1.由拘谨、保守、呆板、等级森严,逐渐向 美观、适体、方便、平民化转变。 • 2.近代服饰的变化同中国社会政治和社会思 潮的变化密切相关。 • 3.近代中西服装的并存,体现出两种不同文 化的激烈对抗和融合。
18年 12
近代中国交通业受到西方列强的控制盒操纵。
2.中国近代交通工具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1)中国近现代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推动; (2)政府的大力提倡; (3)群众反帝斗争的推动; (4)中国人民聪明才智的推动; (5)外来交通技术传入的推动。
18年
13
(1)邮政通信
时间 二次鸦片战争后 成就 中国加快通信建设步伐 海关开始试办邮政 正式办理“大清邮政局”不久,设邮传 部 大清邮政改为中华邮政,邮路进一步扩展 邮电部成立,开创邮政和电信合一新时代
18年
6
(1)四大菜系
四大菜系 鲁菜 代表区域 山东(济南、胶州) 口味特点 清香、鲜嫩、味纯
宏观思考
“变”的表 变
”
现
“
“变”的原因
“变”的特点
18年
“变”的影响
社会生活是时代的产物,是一定 时期的政治、经济、思想的反映。
4
阶 段
表 现
服饰特征
时代特征
男: 鸦片战争 后——新中 长袍马褂 西装、中山装 国成立 女: 上衣下裙 旗袍
中式与西式、 半殖民地 传统与现代 半封建社 并存 会
新中国成立 列宁装、连衣 政治色彩强 后——十一 裙; 烈与革命相 届三中全会 军装、“干部 关的服饰成 服” 为主流 十一届三中 异彩纷呈 18年 全会至今 美观大方 彰显个性
独立自主 巩固独立
解放思想 改革开放
5
探讨:中国近现代服饰变化的特点
• 1.由拘谨、保守、呆板、等级森严,逐渐向 美观、适体、方便、平民化转变。 • 2.近代服饰的变化同中国社会政治和社会思 潮的变化密切相关。 • 3.近代中西服装的并存,体现出两种不同文 化的激烈对抗和融合。
18年 12
近代中国交通业受到西方列强的控制盒操纵。
2.中国近代交通工具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1)中国近现代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推动; (2)政府的大力提倡; (3)群众反帝斗争的推动; (4)中国人民聪明才智的推动; (5)外来交通技术传入的推动。
18年
13
(1)邮政通信
时间 二次鸦片战争后 成就 中国加快通信建设步伐 海关开始试办邮政 正式办理“大清邮政局”不久,设邮传 部 大清邮政改为中华邮政,邮路进一步扩展 邮电部成立,开创邮政和电信合一新时代
18年
6
(1)四大菜系
四大菜系 鲁菜 代表区域 山东(济南、胶州) 口味特点 清香、鲜嫩、味纯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第十三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课件
2.(2012·浙江文综·T17)1862年6月26日,《上海新报》一则 某商行售卖“外国杂货”的广告云:新到什锦饼干、酸果、洋
醋、吕宋烟、白兰地、小面镜仔、东洋竹篮仔等。这反映出
( A.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B.国人办报事业的发展 )
C.物质生活时尚的变化
D.百姓衣食住行的西化
【解题指南】本题考查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对本题的解 答要注意对材料的正确理解和历史概念的准确把握。
【命题人揭秘】本题以中国近代婚姻习俗的演变为切入点考查
学生分析理解能力。解答本题注意材料中“旧式婚姻”居多, 说明传统婚姻仍为大多数人所坚持,城市中婚姻习俗没有多大 变化,也说明婚姻习俗变化需要有一定时间,此外还要注意本 题属于反向选择,要注意逆向思维的运用。
【考情新动向】 1.从考查频率和内容看:中国近代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 是新课程改革以来的新增内容,在近几年高考中常有涉及,反 映了高考逐渐关注社会生活的发展趋势。 2.从考查角度和能力看:社会习俗、社交礼仪、婚姻习俗的发 展变化是考查的主要角度,特别是婚姻习俗的考查尤为重要。
主要运用新材料或者图文,设置新情境,考查学生分析、理解
问题的能力。 3.复习备考时,以物质生活、社会习俗和婚姻习俗为重点,要
重视运用史料、联系社会现实生活,并能够把社会生活变迁与
各种社会运动相联系。
1.(2012·江苏单科·T6)1912年3月,南京临时政府令:“查 前清官厅,视官之高下,有大人、老爷等名称,受之者增惭,
D.传统的婚姻观念仍为多数人所坚持
【精讲精析】选A。本题考查中国近代婚姻习俗的演变。 选项 内容指向·联系分析 结论
A
B C D
旧式婚姻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相当繁琐
社会习俗变迁首先在城市,乡村变化较慢 任何事物都有发展过程,婚姻习俗变化也是如此 一旦某种习俗、观念形成,便具有持久性
历史高考一轮总复习《人教版》课件:第12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C
C.有识之士的倡议体现风气开化
D.传统女性的社会地位逐渐提高
答 案
专家解读
解 析
【专家解读】
史料 主旨
《万国公报》刊发文章历数裹足的种种危害
读史 技法
提取 信息
“1877年,《万国公报》”“历数裹足的种种危害”“1880年郑观应批判裹 足”“1883年康有为创办戒缠足会”
解读 1877年至1883年;报刊媒体关注;郑观应和康有为反对缠足。对缠足问 归纳 题的关注表明少数有识之士开始关注女性裹足,这是风气开化的体现
历史时段
单元线索
历史特征
近现代社会 生活(鸦片战 争后至今)
鸦片战争后,近代中国在物质 生活、风俗习惯、交通、通
讯和大众传媒等方面不断发 生变化,可以分为鸦片战争后 近现代中国的社会生活发生重 至辛亥革命前夕、辛亥革命 大变化,中西方文明在碰撞中走 后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 向共存和交融,有利于中国的近 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代化和社会的进步
考题序号
2017·全国 文综Ⅲ,29
2014·全国 文综Ⅰ,30
考查内容
中西方习俗融合
上海与京津放映 中外电影
命题视角
以上海市政府组织举办集体 婚礼为背景材料,考查阅读材 料、获取信息、比较和阐释 历史事件的能力 以上海与京津放映中外电影 比例的不同为背景材料,考查 获取和解读信息、描述和阐 释历史事件等能力
伴随改革开放,中国经 济腾飞,人民生活水平 大幅提高,衣食住行体 现国际化、时尚化、 个性化的特点
本单元主要讲述了中国近现代生活习俗、交通、通讯和大众传媒方面的变化。 新中国成立前,受西方物质文明和民主思潮的影响,人们的物质生活和习俗发生了 单元主 巨大变化,交通工具有了质的变革,大众传媒也有了较快的发展,呈现出新旧冲突、 旨 中西碰撞与交融的特点。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当家做主,生活逐步得到改善,但有较 浓的政治色彩。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经济的迅速发展,中国社 会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讲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课件新人教版必修
考点
主干梳理 深化探究
高考调研
考点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图示图解 近代报刊业的发展
考点
主干梳理
深化探究
高考调研
考点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影响
主题一 影响近代社会生活与习俗变迁的主要因素及社会 1.主要因素
(1)鸦片战争后,伴随着西方列强的侵略,西方物质文明和 生活方式逐渐传入中国,并影响着中国的社会生活和习俗 。 (2)在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外国资本主义工业开始出现, 随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与发展,城市近代化基础设
人教版 必修二
第八单元 工业文明冲击下的中国近代经济与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19讲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目录页
Contents Page
考点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答题必背要语
热考视角 练出高分
考点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一、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1.动荡中变 化的近代 社会生活 (1)衣:从长袍马褂、布衣到洋布、洋装、中
考点 高考调研 主干梳理 深化探究 施增多,推动了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和习俗的变迁。
考点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3)新思想的不断传入,资产阶级改良和革命以及新文化运
动的开展,使得西方自由、平等、民主思想不断传播,深
刻影响了中国社会生活和习俗的变迁。 (4)中国政府推行的各种改革,如晚清政府的 “新政 ”、南 京临时政府移风易俗的措施等,推动了中国社会生活和习 俗的变化。
。
考点 高考调研 深化探究 主干梳理 (6)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人民日报》等。
考点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1)《 定军山》标志着中国电影事业的起步。
主干梳理 深化探究
高考调研
考点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图示图解 近代报刊业的发展
考点
主干梳理
深化探究
高考调研
考点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影响
主题一 影响近代社会生活与习俗变迁的主要因素及社会 1.主要因素
(1)鸦片战争后,伴随着西方列强的侵略,西方物质文明和 生活方式逐渐传入中国,并影响着中国的社会生活和习俗 。 (2)在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外国资本主义工业开始出现, 随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与发展,城市近代化基础设
人教版 必修二
第八单元 工业文明冲击下的中国近代经济与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19讲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目录页
Contents Page
考点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答题必背要语
热考视角 练出高分
考点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一、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1.动荡中变 化的近代 社会生活 (1)衣:从长袍马褂、布衣到洋布、洋装、中
考点 高考调研 主干梳理 深化探究 施增多,推动了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和习俗的变迁。
考点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3)新思想的不断传入,资产阶级改良和革命以及新文化运
动的开展,使得西方自由、平等、民主思想不断传播,深
刻影响了中国社会生活和习俗的变迁。 (4)中国政府推行的各种改革,如晚清政府的 “新政 ”、南 京临时政府移风易俗的措施等,推动了中国社会生活和习 俗的变化。
。
考点 高考调研 深化探究 主干梳理 (6)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人民日报》等。
考点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1)《 定军山》标志着中国电影事业的起步。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13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课件 人民
考点整合
知识研读
【特别提醒】中国近代交通运输业的产 生和发展,是中国工业近代化的产物和表 现,推动了中国近代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 展,也带有鲜明的半殖民地色彩,列强控 制中国的交通运输业,控制沿线地方,把 势力深入到中国内地,便于在军事上镇压 人民的反抗,从经济上掠夺中国的财富。
知识研读
考点整合
2.特点 (1)经历了一个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向西 方学习的过程。 (2)随着中国民主化的发展而不断加深。 (3)地域之间、城乡之间存在严重的不 平衡。 (4)既有相当的西方文化内容,又保留 着浓厚的民族特色。
知识研读
考点整合
3.影响 (1)政治上,有利于中国反封建斗争的展开, 促进了资产阶级改革和革命运动的发展。 (2)经济上,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 展,推动了工业化的进程。 (3)思想文化上,有利于冲破封建文化的束 缚,革除弊端,既保留中国文化的精髓,又顺 应时代变革。总之,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 有利于封建因素的消除和促进中国社会的进步。
知识研读
知识梳理
五、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
1.交通工具的更新 (1)特点 ①更迭 速 度 加快。 ②在城市较显著,在乡村则迟缓得 多。 ③各种层次的交通工具在现代中国 并行应用。
知识研读
知识梳理
(2)表现 ① 人力车 是近代城镇中重要的交通工具。 ②19世纪中后期 自行车 (脚踏车)传入中国。20世 纪50年代以后,有了自己的 自行车制造厂。 ③由机械牵引的电车 与汽车 的出现,是中国交通发展 史上的重大进步。 ④1865年4月,中国造成自行设计的第一艘 轮船 ,中 国近代 造船业 得以发端。 ⑤19世纪末20世纪初, 收回铁路利权 运动蓬勃发展, 建设快铁速路发展。 ⑥20世纪20年代初, 民航事业起步,30年代中期覆 盖 大半个中国。 ⑦1949年以后,中国 现代交通 快速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 识 研 读
知识梳理
二、并行于世的中西餐 1.中餐: 鲁菜 、粤菜、 川菜 、淮扬菜四大菜系在 中餐: 粤菜、 中餐 近代形成。 近代形成。 2.西餐 西餐 世纪40年代起 (1)传入:19世纪 年代起,西餐传入。 )传入: 世纪 年代起,西餐传入。 食品种类、就餐环境、 (2)特点: 烹饪方式 、食品种类、就餐环境、 )特点: 西餐 都与中餐有明显差异。 都与中餐有明显差异。 (3)影响 ) 大量进入百姓饭桌。 ①西餐中常用的 原料 大量进入百姓饭桌。 的食品厂。 ②出现一批专门生产西式食品 的食品厂。 成为国人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 ③ 西菜 、西点 成为国人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
知 识 研 读
知识梳理
(3)电视 ) ①1958年5月试播的 北京电视台 是中国第 年 月试播的 一家电视台。 一家电视台。 之后, ②1978年,继 中央电视台 之后,各省 年 自治区)、 都有了自己的电视台。 (自治区)、直辖市 都有了自己的电视台。 目前, 到地方, ③目前,已建成从中央 到地方,从对内到 广播电视传播网络 。 对外的
知 识 研 读
知识梳理
3.互联网与民众生活 互联网与民众生活 (1)互联网的兴建 ) 专线正式开通。 ①1993年中国的第一条 互联网 专线正式开通。 年中国的第一条 ②2003年上半年 国内互联网用户数居世界第二 年上半年 位。 (2)互联网的影响 ) ① 政府职能部门的网络化为民众提供了更便捷的 服务。 服务。 ②构筑了新型的 家庭经济生活 。 学习、 ③改变着人们的 工作 、学习、生活与交往方式。 ④催生着当代中国 经济生活 的新观念和新模式 。
知 识 研 读
考点整合
3.影响 影响 (1)政治上,有利于中国反封建斗争的展开, )政治上,有利于中国反封建斗争的展开, 促进了资产阶级改革和革命运动的发展。 促进了资产阶级改革和革命运动的发展。 (2)经济上,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 )经济上, 推动了工业化的进程。 展,推动了工业化的进程。 (3)思想文化上,有利于冲破封建文化的束 )思想文化上, 革除弊端,既保留中国文化的精髓, 缚,革除弊端,既保留中国文化的精髓,又顺 应时代变革。总之, 应时代变革。总之,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 有利于封建因素的消除和促进中国社会的进步。 有利于封建因素的消除和促进中国社会的进步。
知 识 研 读
知识梳理
(2)丧礼 ) 世纪末20世纪初 ①19世纪末 世纪初,丧礼趋于简化 ,并 世纪末 世纪初, 新式丧礼。 出现带有浓厚的 西方色彩 新式丧礼。 火葬改变。 新中国成立后, 改变。 ②新中国成立后,开始由土葬向 (3)其他 ) 中得以实施。 ①公历在 官方活动 中得以实施。 鞠躬取代了跪拜作揖。 ② 点头 鞠躬取代了跪拜作揖。 的常见礼节。 ③ 握手 成为 社交场合 的常见礼节。 权利, ④女子获得 受教育 权利,走出 家庭 ,步 入 社会 。
知 识 研 读
考点整合
(3)近代工商业发展的影响:随着近代 )近代工商业发展的影响: 工商业的发展,城市近代化的基础设施逐 工商业的发展, 步兴起,人们的生活习俗也随之发生变化。 步兴起,人们的生活习俗也随之发生变化。 (4)西方民主思想的影响:民主平等思 )西方民主思想的影响: 想的不断传播和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 想的不断传播和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都 冲击着旧的生活方式, 冲击着旧的生活方式,促进社会生活的演 变。如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 如以康有为、 主张“断发易服”“废止缠足” ”“废止缠足 主张“断发易服”“废止缠足”,改革传 统的婚姻制度。辛亥革命前后, 统的婚姻制度。辛亥革命前后,这一主张 得到进一步实施。 得到进一步实施。
知 识 研 读
知识梳理
2.邮电通信的发展 邮电通信的发展 (1)邮政 ) 世纪中叶, 通信。 ①19世纪中叶,依靠 驿站 和民信局 通信。 世纪中叶 正式办理邮政。 ②1896年 大清邮政局 正式办理邮政。 年 ③辛亥革命后,大清邮政改称 中华邮政 , 辛亥革命后, 邮局邮路 进一步扩展。 进一步扩展。 (2)电信 ) 架设电报线, ①1877年,丁日昌在 台湾 架设电报线,成为 年 的开端。 国人自办 有线电报 的开端。 ②1906年创设 无线电报 ,到1932年底,还 年创设 年底, 年底 业务。 开设了 国际无线电报 业务。
知 识 研 读
知识梳理
(2)电影 ) 西洋影戏 徐园“又一村” ①1896年8月, 上海 徐园“又一村”放映 年 月 这是中国首次放映电影。 “ ”,这是中国首次放映电影。 民国时期, 获得快速发展。 ②民国时期, 国产电影 获得快速发展。 张石川、 黎民伟、 ③郑正秋、张石川、 周剑云 、黎民伟、 欧阳予倩 、 田汉 等是民国时期的著名导演。 等是民国时期的著名导演。 ④民国时期著名的男演员有 赵丹 、朱飞 ,女演员有 胡蝶 、 阮玲玉 等。 ⑤20世纪二三十年代拍摄的优秀作品有 世纪二三十年代拍摄的优秀作品有 火烧红莲寺》 《孤儿救祖记》、《火烧红莲寺》、《 姊妹花 》、 渔光曲》 《渔光曲》等。 抗战结束后拍摄的名作有《 ⑥抗战结束后拍摄的名作有《 八千里路云和月 》、 一江春水向东流》 小城之春》 《一江春水向东流》、《 松花江上 》、《小城之春》、 三毛流浪记》 《 万家灯火 》、《三毛流浪记》等。
知 识 研 读
考点整合
考点一 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 1.原因 原因 (1)西方国家对中国侵略的客观影响(欧风 )西方国家对中国侵略的客观影响( 美雨的潜移默化):西方国家把以工业文明、 ):西方国家把以工业文明 美雨的潜移默化):西方国家把以工业文明、 科学文化和生活方式为核心的近代文明移植到 中国。通商口岸就是晚清社会近代文明的窗口, 中国。通商口岸就是晚清社会近代文明的窗口, 后经通商口岸逐渐向中国内地辐射。 后经通商口岸逐渐向中国内地辐射。 (2)政府政策的影响:清政府开办商埠,发 )政府政策的影响:清政府开办商埠, 展近代工商业; 展近代工商业;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 一系列改革传统社会风气的政令, 一系列改革传统社会风气的政令,如颁布剪辫 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 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
知 识 研 读
知识梳理
世纪50年代至 (2)20世纪 年代至 年代中期 ) 世纪 年代至60年代中期 ①以 列宁装 和 连衣裙为特征的苏式服装一 度受到青睐。 度受到青睐。 干部服 ” 军装和“ ②民众服饰趋于 单调 ,军装和“ 盛行。 盛行。 (3)改革开放后 ) 过渡。 ①对服饰的要求由穿得暖 向 穿得好过渡。 ②中国服饰从 封闭走向 开放 。
考试大纲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服饰 的变化;西方饮食文化的传入;居室 建筑的变化;婚姻观念与婚丧礼仪 等社会习俗的变化。
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
报刊、影视事业的发展和互联网的 普及。
知 识 研 读
知识梳理
一、变化中的男女服饰 1.趋势:由拘谨、 保守 、呆板、 趋势:由拘谨、 呆板、 趋势 等级森严 向 美观 、适体、方便、 适体、方便、 平民化 转变。 转变。 2.表现 表现 (1)近代 ) 西装、 男子: ①男子:长袍马褂 、西装、 中山装 。 女性: ②女性:改革后的 旗袍 。
知 识 研 读
知识梳理
六、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 1.大众报业的发展 大众报业的发展 普通民众 阅读需求的 (1)发展原因:社会需要适合 )发展原因: 大众报纸。 报纸。 世纪40年代到 年代, (2)西人办报:从19世纪 年代到 年代, )西人办报: 世纪 年代到90年代 在华传教士 兴起一股办报的热潮。 兴起一股办报的热潮。 (3)国人办报 ) 开国人办报先例。 ①1873年,汉口出版《 昭文新报 》,开国人办报先例。 年 汉口出版《 国人办报形成高潮,创办《中外纪闻》 ② 维新运动 中,国人办报形成高潮,创办《中外纪闻》、 《 强学报 》、《 时务报 》等。 通俗性报刊 更加活跃,实现了专门分工。 民国成立后, 更加活跃, ③民国成立后,
知 识 研 读
知识梳理
四、习俗风尚的变革 1.影响因素: 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影响因素: 新文化运动、 影响因素 新中国 的成立及 改革开放 等。 2.主要表现 主要表现 (1)婚俗 ) 清末民初, ①清末民初,受新思潮熏陶的青年男女 反对 包办婚姻 ,主张 婚姻自主 ,仿效西 式婚礼。 新中国成立后,恋爱自由、 式婚礼。②新中国成立后,恋爱自由、婚 姻自主成为时尚。 姻自主成为时尚。
知 识 研 读
知识梳理
(3)电话 ) ①1882年,传入 中国 。 年 民国成立后, ②民国成立后,电话 线路 与电话 营业局 、电 话营业所增加。 话营业所增加。 成立, ③1949年11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 成立, 年 月 邮政和电信 合一的新时代。 开创 合一的新时代。 世纪80年代之后 ④20世纪 年代之后, 通信技术 和通信网络 世纪 年代之后, 发展迅速。 发展迅速。 截至2003年第三季度末中国 电话用户总数 ⑤截至 年第三季度末中国 居世界第一位。 居世界第一位。
知 识 研 读
知识梳理
五、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 1.交通工具的更新 交通工具的更新 (1)特点 ) 加快。 ①更迭 速 度 加快。 较显著, ②在 城市较显著,在乡村则迟缓得 多。 ③各种层次的交通工具在现代中国 并行应用。 并行应用。
知 识 研 读
知识梳理
(2)表现 ) 是近代城镇中重要的交通工具。 ① 人力车 是近代城镇中重要的交通工具。 脚踏车)传入中国。 世 ②19世纪中后期 自行车 (脚踏车)传入中国。20世 世纪中后期 年代以后, 纪50年代以后,有了自己的 自行车制造厂。 年代以后 的出现, ③由机械牵引的电车 与 汽车 的出现,是中国交通发展 史上的重大进步。 史上的重大进步。 ④1865年4月,中国造成自行设计的第一艘 轮船 ,中 年 月 得以发端。 国近代 造船业 得以发端。 世纪末20世纪初 运动蓬勃发展, ⑤19世纪末 世纪初, 收回铁路利权 运动蓬勃发展, 世纪末 世纪初, 铁路 建设快速发展。 建设快速发展。 起步, 年代中期覆 世纪20年代初 ⑥20世纪 年代初, 民航事业起步,30年代中期覆 世纪 年代初, 中国。 盖 大半个中国。 年以后, 快速发展。 ⑦1949年以后,中国 现代交通 快速发展。 年以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