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215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合集下载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及流程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及流程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一、住院患者必须建立床头卡。

二、对于治疗、护理不能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有效核对的患者(如手术、昏迷、神志不清、危重、气管切开、气管插管及机械通气患者和无法正确语言表达且无家属陪伴的住院患者等),必须使用腕带,作为患者身份识别信息的载体。

三、患者身份识别方法有床头卡核对、双向式核对(开放式询问核对)、腕带核对、病历牌(卡)核对等。

在标本采集、给药或输血等各类诊疗活动前,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并至少同时使用2种患者身份识别方法(禁止仅以房间或床号作为识别依据)。

四、转送、接收患者,必须认真识别患者身份。

五、转床、转科时,必须及时更新腕带信息,并做到二人核对,确保患者身份识别信息与腕带信息一致。

六、完善并落实护理各关键流程(急诊、病房、手术室)的患者识别措施、交接程序与记录。

七、填入腕带的识别信息必须经两名医务人员核对后方可使用,若损坏需更新时,需要经两人重新核对。

八、腕带填写的信息字迹清晰规范,准确无误。

项目包括:病区、床号、、性别、年龄、住院号等信息。

九、患者使用腕带舒适,松紧度适宜,皮肤完整无破损。

十、加强对患者腕带使用情况的检查,各科护理质量监控组每月进行督导并有记录。

住院患者身份识别腕带管理规定一、为提高医务人员对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营造一个安全的医疗环境,患者在住院期间需要佩戴身份识别腕带。

二、身份识别腕带信息包括患者姓名、住院号、性别、入院日期、科室等。

三、病房护士接待患者时,为患者佩戴腕带,一般戴于患者右手腕部。

四、医护人员充分告知患者佩戴腕带的重要性及注意事项,保证腕带的完好。

五、一人一带唯一对应,是保障正确识别患者身份最重要的条件。

六、若遇到患者身份腕带丢失、严重损坏等情况,责任护士应第一时间更换腕带。

七、患者出院时,责任护士为患者安全剪断腕带,按照医疗垃圾处理。

患者身份识别流程急诊、病房、ICU之间识别程序一、急诊科护士做好交接前准备工作:为病人佩戴腕带,上面准确填写病人的相关信息;在《转科病人交接护理记录单》上,准确填写病人的个人信息、诊断、相关交接内容,并与病历进行核对,确保相关信息准确无误。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和程序的方法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和程序的方法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和程序的方法
一、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准确识别患者身份。

在进行各项治疗、护理活动中,应同时使用床头卡、治疗卡、腕带等方法确认患者身份;对能有效沟通的患者,实行双向核对法即要求患者自行说出本人姓名,确认无误后方可执行。

二、完善并落实护理各关键流程(急诊、病房、手术室、监护室、产房之间流程)的患者识别措施、交接程序与记录。

三、对住院患者使用“腕带”作为患者识别标识:普通病人使用绿色腕带,病危、病重、一级护理、手术病人使用红色腕带,新生儿使用粉红色腕带。

在进行各项诊疗操作前认真核对患者腕带信息,准确确认患者的身份。

四、腕带识别信息填好后必须经两名护理人员核对后方可使用,若损坏需更新时,需要经两人重新核对。

五、腕带填写的信息字迹清晰规范,准确无误。

项目包括:病区、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等信息。

六、患者使用腕带舒适,松紧度适宜,皮肤完整无破损;护士在给病人使用“腕带”标识时,实行双核对;加强对患者腕带使用情况的检查。

七、护士在抽血、给药或输血时,必须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至少同时使用二种患者识别的方法,不得仅以床号作为识别的依据。

八、在手术病人转运交接中有识别患者身份的具体措施如:手术病人进手术室前,由病房护士对患者使用“腕带”标识,写清病人床号、姓名、性别、住院号、科别、血型,手术室护士核对后方可接入手术间。

九、在采血、给药或输血等操作前,必须严格执行患者身份识别查对制度,应至少使用两种身份识别方法(床头卡、手腕带、双向核对)。

十、在实施任何介入或有创诊疗活动前,实施者亲自与患者(或
家属)沟通,陈述患者姓名,作为最后确认的手段,以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及流程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及流程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一、住院患者必须建立床头卡。

二、对于治疗、护理不能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有效核对的患者(如手术、昏迷、神志不清、危重、气管切开、气管插管及机械通气患者和无法正确语言表达且无家属陪伴的住院患者等),必须使用腕带,作为患者身份识别信息的载体。

三、患者身份识别方法有床头卡核对、双向式核对(开放式询问核对)、腕带核对、病历牌(卡)核对等。

在标本采集、给药或输血等各类诊疗活动前,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并至少同时使用2种患者身份识别方法(禁止仅以房间或床号作为识别依据)。

四、转送、接收患者,必须认真识别患者身份。

五、转床、转科时,必须及时更新腕带信息,并做到二人核对,确保患者身份识别信息与腕带信息一致。

六、完善并落实护理各关键流程(急诊、病房、手术室)的患者识别措施、交接程序与记录。

七、填入腕带的识别信息必须经两名医务人员核对后方可使用,若损坏需更新时,需要经两人重新核对。

八、腕带填写的信息字迹清晰规范,准确无误。

项目包括:病区、床号、、性别、年龄、住院号等信息。

九、患者使用腕带舒适,松紧度适宜,皮肤完整无破损。

十、加强对患者腕带使用情况的检查,各科护理质量监控组每月进行督导并有记录。

住院患者身份识别腕带管理规定一、为提高医务人员对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营造一个安全的医疗环境,患者在住院期间需要佩戴身份识别腕带。

二、身份识别腕带信息包括患者姓名、住院号、性别、入院日期、科室等。

三、病房护士接待患者时,为患者佩戴腕带,一般戴于患者右手腕部。

四、医护人员充分告知患者佩戴腕带的重要性及注意事项,保证腕带的完好。

五、一人一带唯一对应,是保障正确识别患者身份最重要的条件。

六、若遇到患者身份腕带丢失、严重损坏等情况,责任护士应第一时间更换腕带。

七、患者出院时,责任护士为患者安全剪断腕带,按照医疗垃圾处理。

患者身份识别流程急诊、病房、ICU之间识别程序一、急诊科护士做好交接前准备工作:为病人佩戴腕带,上而准确填写病人的相关信息;在《转科病人交接护理记录单》上,准确填写病人的个人信息、诊断、相关交接内容,并与病历进行核对,确保相关信息准确无误。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患者身份识别制度一、护理人员在为患者实施各种治疗处置、转交接等过程中必须至少同时使用两种以上身份识别方式。

要求使用患者的姓名及登记号作为患者身份核对的两个要素。

二、护士在给患者进行各项操作前及患者转交接时,必须核对患者身份。

请患者陈述出自己的姓名、年龄,不得直接称呼患者姓名而获得患者的回答。

核对与腕带一致,如无法回答时由陪同人员代为回答确认。

三、不同病人身份识别的方法:1.意识清楚,有自主行为能力的患者使用姓名、年龄、登记号三种结合的方式来识别身份。

2.对抢救、昏迷、无自主能力、语言听力交流障碍、镇静期间等无法向医务人员陈述自己姓名的患者,由患者陪同人员陈述患者姓名,在诊疗活动中使用“腕带”作为操作前、用药前、等诊疗活动时识别患者的手段。

3.对同姓名的患者除应分开收住外,进行各项处置时应严格查对制度,用性别、年龄、登记号或身份证号等信息来确认患者身份,确保准确无误。

腕带使用制度一、全体住院患者均应佩戴腕带。

二、患者初入病房时,责任护士核对患者腕带信息,内容包括患者登记号、性别、姓名、年龄、诊断、过敏史等情况;住院期间发现药物过敏可手工填写过敏史,随时根据入院后检查的结果手工填写。

三、医护人员在进行各项处置时应该核对腕带标识,并请患者陈述确认。

四、腕带原则上佩戴在患者“左手”,特殊情况可佩带于“右手”或“下肢”,约束患者佩戴在约束带上方(近心端),松紧度以放进一指为宜。

若损坏需及时更换(按腕带佩戴使用流程执行);佩戴部位皮肤完整、无擦伤、远端血运良好。

五、加强对患者腕带使用情况的检查。

六、责任护士向患者及家属讲解腕带使用的注意事项及重要性,告知不得随意将腕带取下。

七、患者出院当日,责任护士确认完成出院结算后拆除腕带。

八、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九、十、十一、。

患者身份识别管理制度

患者身份识别管理制度

患者身份识别管理制度(一)为了确保医疗安全,保障患者权益及生命安全,规范护理行为,医护人员给患者行各项检查、治疗及护理时需确认患者身份。

(二)对就诊患者实施唯一标识管理,住院患者的唯一识别为住院号、门诊患者(含抢救、门诊留观患者)医保卡或身份证号。

(三)住院、急诊抢救和留观患者使用“腕带”信息识别患者身份。

1.腕带信息至少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科室、住院号/门诊号、入院日期等。

2.护士打印腕带并由第二人核对信息无误后佩戴。

3.腕带脱落或因其他原因造成字迹模糊时,应当重新打印,核对后佩戴。

4.患者转床、转科时,须更新腕带信息,并由第二人核对,确保患者身份信息一致。

5.佩戴腕带的位置应便于查对,不影响患者治疗。

若四肢均不宜佩戴(如严重皮肤病、外伤、对腕带材质过敏),可将腕带固定于患者病员服胸前明显位置。

(四)在各类诊疗活动中,必须认真核对患者身份,核对时主动邀请患者陈述自己姓名。

昏迷、语言障碍患者请家属陈述患者姓名,无家属则由两名医护人员共同核对患者姓名、住院号;使用电子设备(如PDA)辨别患者身份时,仍需口语化查对,确保患者身份正确。

(五)特殊情形下的患者身份识别要求1.新生儿及尚未取名的婴儿佩戴双腕带标识,诊疗前核对两条腕带信息均无误。

新生儿娩出后,手术医生或助产士将婴儿抱给产妇辨认并陈述新生儿性别,巡回护士或助产士书写/打印新生儿双腕带,信息包括产妇姓名+B(如为多胎,则为“产妇姓名+B1、B2、B3…”)住院号、床号及新生儿性别、出生时间、体重(g),经两人核对及产妇确认后,分别佩戴于新生儿手或脚上。

2.急诊入院无法知晓信息的患者标识为:姓名(无名氏1+日期)、性别、年龄(不详)、住院号、过敏史(不详)。

明确身份后,按要求更换腕带。

3.手术患者身份识别(1)手术患者进入手术室前,接送人员与病房护士用《手术预约单》《手术安全核查单》与患者腕带信息核对无误,查看手术部位标识正确,方能入手术室。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及流程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及流程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一、住院患者必须建立床头卡。

二、对于治疗、护理不能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有效核对得患者(如手术、昏迷、神志不清、危重、气管切开、气管插管及机械通气患者与无法正确语言表达且无家属陪伴得住院患者等),必须使用腕带,作为患者身份识别信息得载体。

三、患者身份识别方法有床头卡核对、双向式核对(开放式询问核对)、腕带核对、病历牌(卡)核对等。

在标本采集、给药或输血等各类诊疗活动前,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并至少同时使用2种患者身份识别方法(禁止仅以房间或床号作为识别依据)。

四、转送、接收患者,必须认真识别患者身份。

五、转床、转科时,必须及时更新腕带信息,并做到二人核对,确保患者身份识别信息与腕带信息一致。

六、完善并落实护理各关键流程(急诊、病房、手术室)得患者识别措施、交接程序与记录。

七、填入腕带得识别信息必须经两名医务人员核对后方可使用,若损坏需更新时,需要经两人重新核对。

八、腕带填写得信息字迹清晰规范,准确无误。

项目包括:病区、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等信息。

九、患者使用腕带舒适,松紧度适宜,皮肤完整无破损。

十、加强对患者腕带使用情况得检查,各科护理质量监控组每月进行督导并有记录。

住院患者身份识别腕带管理规定一、为提高医务人员对患者身份识别得准确性,营造一个安全得医疗环境,患者在住院期间需要佩戴身份识别腕带。

二、身份识别腕带信息包括患者姓名、住院号、性别、入院日期、科室等、三、病房护士接待患者时,为患者佩戴腕带,一般戴于患者右手腕部。

四、医护人员充分告知患者佩戴腕带得重要性及注意事项,保证腕带得完好。

五、一人一带唯一对应,就是保障正确识别患者身份最重要得条件。

六、若遇到患者身份腕带丢失、严重损坏等情况,责任护士应第一时间更换腕带。

七、患者出院时,责任护士为患者安全剪断腕带,按照医疗垃圾处理。

患者身份识别流程急诊、病房、ICU之间识别程序一、急诊科护士做好交接前准备工作:为病人佩戴腕带,上面准确填写病人得相关信息;在《转科病人交接护理记录单》上,准确填写病人得个人信息、诊断、相关交接内容,并与病历进行核对,确保相关信息准确无误、二、由急诊科护士携带病历、《转科病人交接护理记录单》,陪同病人一同前往转往科室,与转入科室护士当面交接。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是医疗机构为了确保医疗服务的安全、准确性和合法性,对患者在就医过程中进行身份识别和确认的一种管理制度。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通常包括以下方面的内容:
1. 身份证件验证:医疗机构要求患者在就医前出示有效的身份证件,如身份证、护照等,以验证患者的身份信息是否真实有效。

2. 信息登记:医疗机构在患者就医时要求进行信息登记,包括患者个人基本信息、联系方式、就诊目的和病情描述等,以便后续进行医疗服务的记录和管理。

3. 患者标识:医疗机构为每位患者分配唯一的识别标识,如编号、条码等,用于标识患者的医疗记录和相关资料,确保患者信息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4. 身份确认:医疗机构在进行重要医疗操作(如手术、放射治疗等)前要进行患者身份的确认,通过核对患者标识、身份证件等方式,确保医疗服务的正确执行。

5. 私密信息保护:医疗机构要求员工对患者的个人隐私和医疗记录进行保密,不得将患者信息泄露给未授权的人员或机构。

6. 投诉与监督:医疗机构建立投诉渠道和监督机制,对患者投诉和违规行为进行调查和处理,确保患者权益得到有效保障。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的实施可以提高医疗服务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有效减少患者信息的错误和混淆,为医疗机构和患者建立互
信的良好关系。

同时,患者身份识别制度也需要保护患者个人隐私和信息安全,避免患者信息被滥用或泄露。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一)住院患者必须建立床头卡,床头卡上注明患者的基本身份信息。

(二)患者身份识别方法有:床头卡核对、双向式核对、手腕带核对、病历牌核对、治疗单核对等。

在标本采集、给药或输血等各类诊疗活动前,须严格执行核对制度,并至少同时使用2种以上患者身份识别方法(禁止仅以房间或床号作为识别依据)。

(三)对能有效沟通的患者,实行双向核对,即除了核对床头卡以外,还必须要求患者自行说出本人姓名,确认无误后方可执行。

(四)对于不能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有效核对的患者(手术、意识障碍、精神异常、危重、气管切开、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新生儿、无法正确语言表达且无家属陪伴的患儿等)和成批救治的伤员(三2人时)必须使用手腕带作为患者身份识别信息的载体。

(五)对无法确认身份的患者,使用腕带填写无名氏-编号、性别、急诊时间和诊断,如需住院加写科室、住院号和入院时间。

一旦确认患者姓名后,立即换上标有患者正确信息的腕带和床头卡,并在病历上完整准确记录患者信息。

(六)在实施各种诊疗活动前,实施者亲自与患者(或家属)沟通,作为最后确认的手段,以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

(七)转送、接收患者时必须认真核查患者身份,严格交接并记录。

(八)转床、转科时,必须及时更新手腕带信息,并做到二人核对,确保患者身份识别信息与手腕带信息一致。

附:《关键流程患者身份识别及交接规定》一、急诊转接急诊患者一一佩戴腕带一一急诊护士携带门诊病历、入院证一一相应科室护士一一共同核对腕带、门诊病历、入院证,询问患者姓名、年龄,确认患者身份一一病情交接一一交接登记本双方签字二、病房转接转出科室核对患者身份(腕带+询问床号姓名)一一填写“转科交接记录”转出部分一一病房护士携带病历转运患者一一与转入病房护士双方进行身份核对一一交接病情、资料、注意事项一一转入科室护士填写“转科交接记录”转入部分。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及流程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及流程

腕带管理制度一、目的保证医务人员随时对病人身份进行快速而准确的识别,确保标识对象的唯一性及正确性。

二、术语患者标识腕带:是系在患者手腕上,标有患者重要资料的身份标识带,能够有效保证医务人员随时对患者进行快速而准确的识别,防止被调换或随意取下,确保标识对象的唯一性及正确性。

三、正文(一)适用范围1、需佩戴腕带的部门:住院部。

2、需佩戴腕带的患者:意识不清患者;急诊抢救;住院患者;无自主能力患者;语言交流障碍患者等。

(二)使用注意事项1、不能随意调换或拆除。

2、腕带的材质良好,不会引起患者皮肤过敏。

3、腕带上的字迹不能被洗掉或被擦掉。

4、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大小合适的腕带。

(三)腕带佩戴要求1、腕带一般应由二位护士核对后佩戴在病人手腕上,如病情禁忌,则佩戴在脚踝上。

优先顺序:右手腕、左手腕、右脚踝、左脚踝。

2、佩戴腕带前,应仔细核对病人病历。

腕带上应注明患者病历号、病区、床号、姓名、性别、年龄和过敏史,如在住院过程中药物皮试阳性或发生过敏反应,也应随时记录在身份腕带上。

3、佩戴腕带的患者,医护人员在对患者实施任何检查、操作或转运患者前应核对腕带,确认患者身份。

4、患者腕带佩戴标识应准确无误,佩戴部位皮肤完整,无擦伤,手部血运良好。

5、患者转科或腕带遗失、损坏,必须立即佩戴新腕带。

(1)核对患者病历。

(2)要求患者口头证实自己的身份。

(3)对无法沟通的患者,应请在场的家属证实患者的身份。

6、患者出院、转院时由护士拆除腕带。

(四)佩戴腕带操作程序1、护士按《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准确确认患者身份;2、直接将患者资料用不褪色笔写在识别腕带上;3、请患者或家属核对无误;4、将腕带环绕于患者手腕或脚踝部,松紧及位置适宜。

5、向患者及家属交代其用途及注意事项;6、患者出院时由责任护士将腕带剪断取下。

患者身份识别管理制度为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避免因身份识别差错而发生各类医疗不良事件、医疗差错或医疗事故,特制定本制度:一、为保证医疗安全,来院就诊的每位病人应当如实提供真实的身份信息。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1、常用识别患者身份的方法有床头牌识别、腕带识别、就诊卡识别、患者家属及陪同人员识别、身份证、户口本、医保卡识别等。

2、门诊就诊患者根据就诊卡进行患者身份识别。

3、住院患者病历唯一标识(病案号)管理。

4、医务人员在各类诊疗活动中,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准确识别患者身份,至少同时使用两种患者身份识别方式确认患者身份。

5、完善并落实护理各关键流程(急诊、病房、MECT)的患者识别措施,交接程序与记录。

6、对重点患者,如无名、儿童、意识不清、语言交流障碍、痴呆、镇静期间、MECT、急诊、急救等患者,在诊疗操作前必须核对腕带,让患者、家属或工作人员陈述患者姓名,准确确认患者身份。

7、对无有效证件证明或无法进行患者身份确认的无名患者使用“腕带”身份识别,在腕带上填写“床号、住院临时姓名、诊断”等信息;在病历中注明无法识别身份的原因,待明确身份后再按病历书写规范补写。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及流程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及流程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一、住院患者必须建立床头卡。

二、对于治疗、护理不能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有效核对的患者(如手术、昏迷、神志不清、危重、气管切开、气管插管及机械通气患者和无法正确语言表达且无家属陪伴的住院患者等),必须使用腕带,作为患者身份识别信息的载体。

三、患者身份识别方法有床头卡核对、双向式核对(开放式询问核对)、腕带核对、病历牌(卡)核对等。

在标本采集、给药或输血等各类诊疗活动前,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并至少同时使用2种患者身份识别方法(禁止仅以房间或床号作为识别依据)。

四、转送、接收患者,必须认真识别患者身份。

五、转床、转科时,必须及时更新腕带信息,并做到二人核对,确保患者身份识别信息与腕带信息一致。

六、完善并落实护理各关键流程(急诊、病房、手术室)的患者识别措施、交接程序与记录。

七、填入腕带的识别信息必须经两名医务人员核对后方可使用,若损坏需更新时,需要经两人重新核对。

八、腕带填写的信息字迹清晰规范,准确无误。

项目包括:病区、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等信息。

九、患者使用腕带舒适,松紧度适宜,皮肤完整无破损。

十、加强对患者腕带使用情况的检查,各科护理质量监控组每月进行督导并有记录。

住院患者身份识别腕带管理规定一、为提高医务人员对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营造一个安全的医疗环境,患者在住院期间需要佩戴身份识别腕带。

二、身份识别腕带信息包括患者姓名、住院号、性别、入院日期、科室等。

三、病房护士接待患者时,为患者佩戴腕带,一般戴于患者右手腕部。

四、医护人员充分告知患者佩戴腕带的重要性及注意事项,保证腕带的完好。

五、一人一带唯一对应,是保障正确识别患者身份最重要的条件。

六、若遇到患者身份腕带丢失、严重损坏等情况,责任护士应第一时间更换腕带。

七、患者出院时,责任护士为患者安全剪断腕带,按照医疗垃圾处理。

患者身份识别流程急诊、病房、ICU之间识别程序急诊科护士做好交接前准备工作:为病人佩戴腕带,上面准确填写病人的相关信息;在《转科病人交接护理记录单》上,准确填写病人的个人信息、诊断、相关交接内容,并与病历进行核对,确保相关信息准确无误。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管理制度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管理制度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做好医疗工作,维护医院秩序,保障患者权益,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内所有临床部门及相关工作人员,确保患者身份识别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三条医院所有患者的身份信息严格保密,严禁泄露或未经患者同意擅自使用。

第四条医院应建立健全患者身份识别制度管理机制,规范患者办理入院手续,确保医疗安全。

第五条医院患者身份识别制度管理应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及医院相关规定,切实保障患者权益。

第六条医院应加强对相关工作人员的培训,提高其意识,确保患者身份识别工作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第二章患者身份识别程序第七条医院接诊患者时,应及时核对患者的身份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住址等。

第八条患者办理入院手续时,应出示有效身份证件,工作人员应认真核对患者身份信息。

第九条患者就诊时,应主动提供自己的身份信息,配合医院工作人员做好身份识别工作。

第十条医院应建立患者身份信息记录档案,做到一人一档,确保患者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第十一条医院应及时更新患者身份信息,保持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第十二条医院应建立患者身份识别差错处理机制,对于误识别或错识别情况,应及时纠正并报告。

第三章患者身份识别管理措施第十三条医院应加强对相关工作人员的培训,提高其患者身份识别技能和意识。

第十四条医院应建立患者信息保密制度,严格保护患者身份信息的安全性。

第十五条医院应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建立患者身份信息管理系统,提高信息管理效率和准确性。

第十六条医院应制定相关激励和惩罚措施,对于患者身份识别工作中的优秀表现给予奖励,对于错误行为进行处罚。

第十七条医院应定期对患者身份识别工作进行检查和评估,发现问题要及时整改。

第四章法律责任第十八条对违反本管理制度的行为,医院将依法进行处罚,对情节严重的将进行相应的法律诉讼。

第十九条对于患者身份信息泄露的,医院将进行严肃处理,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第二十条对于因患者身份识别错误导致的医疗事故,医院将追究相关责任,并进行相应的赔偿。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患者身份识别是诊疗活动的重要步骤,是确保各项检查、治疗安全、准确执行的基础。

为提高医务人员对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确保各项检查、治疗的安全性,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保障患者的人身安全,减少医疗隐患,特制定本制度.一、患者身份识别的内容、方式患者身份识别贯通于患者入院到出院的整个过程,其内容包括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出生年月、病区、床号、住院号等。

患者身份识别的方式主要包括:及患者及家属沟通,获取准确的信息;查阅患者的病历资料,两名以上的医务人员共同确认;腕带识别等。

二、患者身份识别的程序(一)入院时的患者身份识别1、患者住院实行实名制,入院登记处应认真核对患者的有效身份证件(身份证、户口簿、医保卡及其他有效证件等),确认患者的个人信息真实有效后,填写并打印住院患者病案首页的基本信息 (包括姓名、性别、年龄/出生年月、病区、住院号等).若患者处于神志不清、无亲友陪伴、危重抢救等特殊情况下,暂不能出示有效身份证明,患者或者家属必须如实提供其基本资料,以利于入院登记处的信息填写和患者进入病区的身份核对。

2、患者进入病区后,护理人员应先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根据患者的语言、行为能力,采取恰当的方式,准确获取患者身份信息。

同时将患者的有效身份证明及病案首页进行核对,内容无误后规范地书写腕带。

腕带内容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区一病床、住院号、过敏药物等 .孕产妇入院时,除核对有效身份证明外,还应核对孕产妇的准生证。

3、将患者安置到病床后,护士应向患者及家属解释佩戴腕带的目的和意义,取得患者及家属的配合。

再次及患者及家属核对腕带内容,确认无误后佩戴于患者手腕,若双手手腕均不适宜佩戴时,可改在脚跺部佩戴.4、急诊进入抢救室的患者,若神志清晰或者有家属、亲友陪伴,则应在抢救生命的同时,确认患者的身份,并为患者佩戴腕带,内容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等;若其神志不清,且无家属或者亲友陪伴,急诊抢救室的护士应即将为患者佩戴腕带,腕带内容包括暂时编号、患者的性别、初步诊断等。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准确识别患者身份是保证医疗护理安全的前提,是执行各种检查、治疗等诊疗活动中的重要步骤,是确保将正确的诊疗实施于正确的患者的必要途径。

为加强患者身份识别管理,制定本制度。

一、普通患者的身份识别(一) 医务人员在为患者进行诊疗活动时,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至少使用两种标识确认患者身份。

禁止仅用PDA作为识别的唯一依据。

(二)患者身份识别方法:住院患者采用姓名+住院号或应用PDA系统采用姓名+PDA扫描腕带条码,床号不得用于查对。

门急诊患者、血液透析及健康查体者的身份识别采用姓名+省、市医保卡或患者身份证或门诊一卡通。

(三)鼓励患者参与安全识别:反问式核对患者姓名,与患者或家属共同核对治疗信息。

对于儿童、意识不清、语言交流障碍等不能清楚表达自己身份的患者,由陪同人员,陈述患者姓名;若无陪同人员,则由两名医务人员共同核对患者腕带信息。

二、无名氏患者的身份识别(一)为无名氏患者进行诊疗护理活动时,由两名医务人员共同核对患者腕带信息。

(二)门急诊无名氏患者:采用“编号(W+就诊日期时间+顺序号,如 W2021-01-14-00:00-01) +性别”识别患者身份。

(三)病房无名氏患者:采用“床号+住院号”识别患者身份。

三、“腕带”管理(一)所有住院患者以及留观室、抢救室等患者必须佩戴腕带。

(二)经两名医务人员核对无误后,方可为患者佩戴腕带。

告知患者佩戴腕带的重要性及注意事项,保证松紧适宜,方向正确。

(三)有过敏药物的患者在腕带上贴“红色圆点”,接触隔离的患者和经血液传播的传染病患者在腕带上贴“蓝色圆点”。

(四)腕带出现损坏、丢失、不能正常扫码时,及时补打,并经两名医务人员核对无误后方可佩戴。

转科患者及时更换腕带。

(五)患者离院前,由护士取下腕带,按医疗垃圾处理。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及流程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及流程

一、住院患者必须建立床头卡。

二、对于治疗、护理不能配合医护人员发展有效核对的患者〔如手术、昏迷、神志不清、危重、气管切开、气管插管及机械通气患者和无确语言表达且无家属陪伴的住院患者等〕,必须使用腕带,作为患者身份识别信息的载体。

三、患者身份识别方法有床头卡核对、双向式核对〔开放式问询核对〕、腕带核对、病历牌〔卡〕核对等。

在标本采集、给药或者输血等各类诊疗活动前,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并至少同时使用 2 种患者身份识别方法〔制止仅以房偶尔床号作为识别依据〕。

四、转送、接收患者,必须认真识别患者身份。

五、转床、转科时,必须及时更新腕带信息,并做到二人核对,确保患者身份识别信息与腕带信息一致。

六、完善并落实护理各关键流程〔急诊、病房、手术室〕的患者识别措施、交接程序与记录。

七、填入腕带的识别信息必须经两名医务人员核对前方可使用,假设损坏需更新时,需要经两人重新核对。

八、腕带填写的信息字迹清晰规,准确无误。

工程包括:病区、床号、、性别、年龄、住院号等信息。

九、患者使用腕带舒适,松紧度适宜,皮肤完整无破损。

十、加强对患者腕带使用情况的检查,各科护理质量监控组每月进展督导并有记录。

一、为提高医务人员对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营造一个安全的医疗环境,患者在住院期间需要佩戴身份识别腕带。

二、身份识别腕带信息包括患者、住院号、性别、入院日期、科室等。

三、病房护士接待患者时,为患者佩戴腕带,普通戴于患者右手腕部。

四、医护人员充分告知患者佩戴腕带的重要性及考前须知,保证腕带的完好。

五、一人一带惟一对应,是保障正确识别患者身份最重要的条件。

六、假设遇到患者身份腕带丧失、严重损坏等情况,责任护士应第一时间更换腕带。

七、患者出院时,责任护士为患者安全剪断腕带,按照医疗垃圾处理。

各项治疗、护理操作前需正确识别患者身份对于治疗、护理不能配合医护人员发展有效核对的患者,必须使用腕带使用两种以上识别方法床头卡核对双向式核对腕带核对病历卡核对经确认无误前方可执行治疗、护理操作一、急诊科护士做好交接前准备工作:为病人佩戴腕带,上面准确填写病人的相关信息;在?转科病人交接护理记录单?上,准确填写病人的个人信息、诊断、相关交接容,并与病历发展核对,确保相关信息准确无误。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患者身份识别制度1、医护人员在各类诊疗活动中,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应至少同时使用姓名、性别、床号3种方法确认患者身份。

2、病情危重、意识障碍、新生儿、围手术期患者必须按规定使用“腕带”标识。

3、护士在为患者使用“腕带”标识时,实行双核对。

“腕带”记载信息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床号、科别、诊断、过敏史等。

由病房责任护士负责填写。

4、护士在给使用“腕带”作为识别标示时,必须双人核对后方可使用,若损坏需更新时同样需要经两人核对。

佩戴“腕带”标识应准确无误,注意观察佩戴部位皮肤无擦伤、血运良好。

5、介入治疗或有创治疗活动、标本采集、给药、输血或血制品、发放特殊饮食前,医护人员应让患者或家属陈述患者姓名,并至少同时使用两种患者身份识别方法,核对床头卡和腕带,确认患者身份。

6、在诊疗活动前,实施者必须亲自与患者或其家属进行沟通,严格执行查对制度,保证对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

7、手术患者在转运交接过程中,必须有患者身份识别的如下具体措施:(1)手术患者进入手术室前,由病房护士给患者使用“腕带”标识,写清患者床号、姓名、性别、住院号、科别、血型后,与手术室护士交接并填写病房与手术室对接单,无误后方可进入手术室。

(2)围手术期患者“腕带”使用时间必须依据护理部规定,即手术前一日开始使用,手术后病情危重期间使用(直至改为二级护理),手术后病情稳定使用三日,结束后由病房负责护士核对后取下。

8、急诊、病房、产房、手术室、ICU之间患者识别,必须有患者身份识别的如下具体措施:(1)急诊科危重患者转科:由医务人员护送,确保搬运安全;出示患者在急诊就诊的复写病例、入院病例;认真与科室护士交接,内容包括患者一般资料、病情、置管情况、特殊情况等,并填写急诊科危重患者转接记录单,无误后方可离开。

(2)门诊急诊患者与ICU、手术室、病房转接患者:由医务人员护送,确保搬运安全;出示患者在急诊就诊的复写病例、入院病例;认真与科室护士交接,内容包括患者自然情况、生命体征、意识状况、皮肤完整情况、出血情况、引流情况等,填写门诊急诊患者与ICU 、手术室、病房对接记录单,无误后方可离开。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1.建立使用腕带作为识别标识的制度。

腕带标识清楚,须注明患者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日,住院号等信息,作为操作前、用药前、输血前等诊疗活动时识别患者的一种有效手段。

2.腕带佩戴前护士根据病历填写患者腕带信息,双人核对后,逐一与患者或其家属进行再次核对,确认无误后方可佩戴。

若带损坏或丢失时,仍需要双人按以上方法核对后立即补戴。

3.在实施任何介入或有创诊疗活动、标本采集、给药或输液、输血或血制品、发放特殊饮食等各类诊疗活动前,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应至少同时使用两种患者身份识别方法(如姓名、年龄等患者信息,禁止仅以房间或床号作为识别的唯一依据)。

4.完善各专科关键流程的患者识别措施,健全转科交接登记制度。

尤其急诊、病房、手术室、ICU、产房、新生儿室之间转接的关键流程中,应建立并执行对患者身份确认的具体措施、交接程序及双方交接项目的记录文书,由双方签字。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1、在实施任何诊疗活动前,实施者应亲自与患者(或家属)沟通有关患者姓名、年龄等身份信息,作为最后确认的手段,以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

2、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准确识别患者身份。

在进行各项诊疗、护理活动中,医护人员必须至少同时使用姓名、病案(门诊)号两种方法确认患者身份,并可用性别、出生日期等作为患者识别的补充信息。

病房号及床号不得作为患者的身份识别标志。

3、门诊患者使用姓名、门诊号作为唯一识别标志。

分诊台护士及收费处工作人员办理挂号时,认真核对患者的基本信息。

对预约患者认真核对预约单上患者姓名、手机号,病历封面上的基本信息: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地址、药物过敏史及联系电话,挂号后安排优先就诊。

门诊医师为患者诊治前核对门诊病历患者基本信息: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地址、药物过敏史及联系电话,准确识别患者身份,认真为患者诊查,正确开检查单及处方。

4、急诊抢救室患者使用患者姓名(对于身份不明的昏迷患者,由接诊医护人员临时命名)与门诊号作为识别标志。

5、住院患者以姓名和病案号作为识别标志。

当给患者用药、输血或血液制品、抽血标本或采集其他临床检验、检验标本,给患者进行其他任何治疗、操作、处理服务时,都必须用执行单与患者的姓名及病案号核对,无误后方可进行。

6、对昏迷、意识不清、语言交流障碍、无自主能力、新生儿、7岁以下患儿及无痛检查、手术等患者,必须使用腕带作为识别身份的表示和查对的有效手段。

腕带填写的信息字迹清晰规范,准确无误,必须经两名医务人员核对后方可使用,若损坏需更新时,需要经两人重新核对。

在各种诊疗、护理操作前要认真核对腕带上的各项信息,准确识别患者身份。

7、核对患者信息时,工作人员应当呼叫患者的姓名,待患者回答后,与手中执行单信息进行核对。

8、医务科、护理部、药剂科等职能部门在日常工作中要监控和督导工作人员正确使用患者的识别标志。

病人身份识别制度

病人身份识别制度

病人身份识别制度一: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内容:为了科学正确识别患者信息, 杜绝安全隐患发生, 对住院患者实施双重身份识别, 即实施腕带标识和床头牌识别管理。

具体以下:1)住院患者床头或床尾均悬挂床头牌, 对全院范围内住院患者、急诊抢救患者、急诊留观患者均使用腕带标识, 精神科患者实施图片信息、姓名识别。

床头牌及腕带标识作为各项诊疗、手术操作时辨识患者身份识别手段。

2)管床护士在患者入院时更换床头牌、为患者佩戴腕带。

患者身份信息包含患者病区、床号、姓名、住院号、性别、年纪、诊疗、护理等级、饮食等。

3)在标本采集、给药、输液输血、手术等各类诊疗操作前及患者转科交接时, 尤其是急诊、病房、手术室、 ICU、产房、新生儿室之间转接, 要严格实施查对制度查对腕带标识, 最少同时使用姓名、年纪两项患者身份识别方法且由患者向医务人员陈说自己姓名, 新生儿、意识不清、语言交流障碍等原因无法向医务人员陈说自己姓名患者, 由患者陪同人员陈说患者姓名, 确保医疗安全。

4)使用护士移动站病区, 均使用电子条码腕带, 未开通护士移动站病区使用塑料腕带。

5)对于无法进行患者身份确定急诊无名患者, 亦使用“腕带”标识对患者实施身份识别, 如需住院诊疗, 则对其实施腕带标识和床头牌识别管理。

6)患者佩戴腕带标识应正确无误, 佩戴部位皮肤完整, 无擦伤, 注意手部血运情况。

一条腕带只限一位患者住院期间佩戴且一律佩戴在左手, 作为病人个人信息关键标识, 确保其处于能够随时辨识状态, 不得随意摘取、涂改、转借、遮盖。

出院时由护士为患者剪除腕带并销毁。

7)患者转床或转科时床头牌信息随时更换, 确保信息正确性。

二: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及步骤患者身份识别确定制度1. 严格实施查对制度, 正确识别患者身份。

护士在进行标本采集、给药、输血(或血制品)及其它护理操作等活动时, 应最少同时使用两种患者身份识别方法, 如:姓名、年纪、出生年月、性别、床号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1、对于手术、昏迷、神志不清、无自主能力的重症患者以及新生儿等使用腕带标识,将腕带作为各项诊疗操作前辨识患者的一种方法。

2、腕带使用规范:手术病人使用蓝色,昏迷病人使用大红色,新生儿使用粉红色,无自主能力者使用黄色,腕带上应标明患者的科室、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诊断、体重、血型、手术名称、过敏史等。

标识准确无误,佩戴部位皮肤完整,无擦伤、手部血运良好。

3、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在采血、给药、输液、输血、手术等各项操作前,必须至少同时使用两种以上识别患者的方法,确认床位、姓名、核对床头卡、腕带等(禁止仅以房间号或床号作为识别患者唯一依据)。

4、手术病人转运交接中有识别患者身份的具体措施:医生开出手术医嘱后,由执行护士填写腕带,经两人核对后为病人佩戴,手术室护士再次核对;手术结束后,由手术室护士与病房护士核对交接;医生开出停麻醉护理医嘱后方可取下腕带。

5、称呼病人名字时要确认病人回应,以开放式问题引导患者自行说出姓名及接受处置的名称,如手术病人:问病人叫什么名字?做什么手术?哪个部位或哪一侧等?昏迷、神志不清、新生儿患者由家属或陪伴着叙述其姓名。

6、对佩戴腕带的患者,护理人员必须利用腕带标识进行识别。

7、正确使用腕带识别患者作为护理质量考核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