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题14
2019年高考一轮复习 北洋军阀的统治
北洋政府的经济制度政策
材料一 1912年5月14日袁世凯令工商部“参考各国矿章、商 法,草拟民国矿律、商律。”1921年,先后颁布的经济法 规达40多项,包括工商、矿冶、金融、权度、农林、经济 社团等。推行奖励制度,对新办企业予以保息,对工业产 (2)经济上:初步建立现代经济法制体系,发布 品及原料调整或减免捐锐,设立示范场所以劝导人们兴办 许多经济法规,解除对工商业者的种种束缚,对工 实业,开办国货展览会和参加外国博览会等等。 矿企业采取保护和优惠政策,还鼓励利用外资,民 材料二 1912-1920年工矿业稳步发展,无论是企业数量还是 族资本主义经济获得迅速发展,工业化进程进一步 其资本都有大幅度稳步增长。据统计在1913年前,全国登 推进。 记的工矿企业有698家,资本为33082元,工人有20万。到 1920年,全国工矿企业增加到1759家,资本额50062万元, 分别增长了152%和51%,工人增加到56万,增长了167%。 这一时期年工业平均增长率高达13.4%。1921-1928年企业数 仍然有较大幅度增长。
北洋军阀的评价 袁世凯为建立独裁统治,制造“宋教仁案”
北 洋 政 府 的 黑 暗 统 治
孙中山领导“二次革命”,最终失败
对内:建立独裁专制统治,解散国民党
袁世凯复 辟帝制 护国战争 军阀割据
对外:接受日本“二十一条”大部分内容
袁世凯众叛亲离
中国陷入军阀割据纷争的动乱之中
北洋军阀的评价
(传统观点) 北洋军阀政权代表大地主、大买办阶级和帝国主义利益, 对内实行专制独裁统治,对外奉行妥协退让。 其统治时期特点是:政局动荡、内战频繁、经济凋散,是 中国历史上最黑暗最反动的时期。 北洋军阀统治的再认识: 当前学术界对近代北洋军阀颇为热议,一些学者开始关注 在“军阀”二字掩盖下的“爱国”“自强”“尊师”“重 教”之心。 总体上看,虽然当时国内政坛及政治格局变动频繁,但传 统专制集权制度瓦解,社会环境相对宽松,言论比较自由 开放。北洋集团及许多地方军阀为了加强政治控制,往往 对发展工业与教育较为看重,这些都在客观上推动了中国 近代化。
两次鸦片战争知识清单--2025届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
新高考历史——两次鸦片战争一、第一次鸦片战争(1)战争背景:①国际方面:19 世纪初,欧洲资本主义发展迅速,工业革命后生产力大幅提升,需要大量的原材料和广阔的市场,而亚洲等地区成为其扩张目标。
②英国方面:英国是世界上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完成工业革命后,生产能力大增,迫切需要海外市场。
同时,英国在印度等地拥有殖民地,为其向中国倾销鸦片提供了便利。
③中国方面:中国是封建国家,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对外来商品需求少;清政府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军事力量薄弱;长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导致与世界脱节。
(2)导火索:①鸦片走私:英国为扭转对华贸易逆差,大量向中国走私鸦片,导致中国白银大量外流,严重危害中国人民的身心健康和国家经济。
②虎门销烟:林则徐在广东虎门进行销烟,打击了英国鸦片贩子的嚣张气焰,成为英国发动战争的借口。
(3)战争过程:1840 年 6 月,英国舰队封锁珠江口,鸦片战争爆发。
英军沿海北上,先后攻占定海、天津等地,威胁北京。
清政府妥协求和,战争于1842 年结束。
(4)结果及影响:结果:签订《南京条约》: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 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协定关税。
影响:①社会性质变化:中国的领土、领海、司法、关税等主权遭到破坏,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②经济结构变化: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
③思想文化变化:一部分先进的中国人开始觉醒,萌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如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1)战争背景:①列强需求: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不满足已取得的特权和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②“修约” 被拒:英法美等国提出“修约” 要求,希望增加通商口岸、鸦片贸易合法化等,但遭到清政府拒绝。
③国际局势:克里米亚战争后,沙俄在欧洲的扩张受阻,将目光转向远东;英法联军在对俄战争取胜后,也把视线更多地集中到远东。
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中国古代的人口和人口迁移
清朝康熙年间,四川移民政策:移民入川,五年内不用纳土地税。三藩之乱 平息之后,清政府还宣布,入川移民可以入籍,可应科举。一对夫妇,给水 田三十亩,或旱地五十亩,有可作为丁壮劳力的儿子,再加拨四亩。每户给 银十二两,作为定居的置产费用。
中国古代的人口
人口大迁移
第六次:闯关东,走西口,下南洋
闯关东:“关东”原指山海关以东地带,泛指东北各省。明朝以后, 人们把不顾官府禁令来此谋生的人口迁入现象称作闯关东。 走西口:无数山西人、陕西人、河北人背井离乡,打通了中原腹地 和蒙古草原的经济和文化通道,带动了北部地区的繁荣和发展。 下南洋:指中国历代封建王朝末年,福建、广东一带的普通百姓和 权力失落的前朝贵族不堪战乱纷纷移居海外。由于地缘上的毗邻关 系,东南亚成为中国移民的迁徙和避难所,因此这种迁徙历史上称 为“下南洋”。
晋朝 “八王之乱”,使得国力大损。到了西晋末年,中原水利 失修,旱灾、蝗灾、疾疫连年不断,加上西方和北方五胡势力 的冲击,引起大规模的移民潮。
中国古代的人口
人口大迁移
第二次:唐朝“安史之乱”时期
约有100万人南迁, 从根本上改变了中 国人口分布以黄河 流域为重心的格局, 我国南北人口分布 比例第一次达到均 衡。
2019届高三历史复习
中国古代的人口和人口迁移
厦门三中 薛明石羡
中国古代的人口
人口概况
人口数量的不确切性
(1)秦朝~~约2000万。
(2)西汉末年~~5059万,约占世界人口的1/5。
(3)此后至康熙初年~~人口一般都约6000万。 (两宋、明代中期曾达到1亿) (4)康熙初年到鸦片战争~~人口快速发展时期。 (1684年1亿;1762年2亿;1790年3亿;1834年超 4亿。) 历史时期人口数量的史料来源 ① 正史《地理志》 ② 典章制度的专著 ③ 地方志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七单元综合检测A卷附答案解析
第七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第Ⅰ卷本卷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西汉文景时期,粮食增产,粮价极低。
国家收取的实物田租很少甚至免除,但百姓必须把粮食换成钱币,缴纳较高税额的人头税。
富商大贾趁机操纵物价,放高利贷,加剧了土地兼并、农户流亡,这反映出当时A.重农抑商政策未能实行B.自耕农经济发展受阻C.粮价低抑制了生产热情D.富商大贾操纵税收2.在“吐鲁番地区发现了不少唐代前期的租佃契约,表明立契租佃制当时已经十分流行。
宋代租佃关系的第一个特征,是土地出租者与租佃者之间广泛采取了一种契约形式;第二个特征,是在租佃制下,客户已经有了迁移的自由。
”这说明唐宋时期A.均田制的广泛实行B.庄园经济的发展C.土地经营方式的改变D.自耕农经济的发展3.下表是摘引自古代史书中有关中国农业发展的一些历史叙述。
据此可得出的共同结论是C.汉代手工业技术获得发展D.汉代政府实施重农政策4.凯恩斯学派认为,有效需求是推动一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但是在长达几千年的中国传统社会中,社会上绝大部分的有效需求几乎消失了。
造成这种现象的最主要原因是A.铁犁牛耕B.小农经济C.重农抑商D.闭关锁国5.西周时期“孝道”观念的核心是崇拜祖先,行孝的主要形式是祭祀;春秋时期,“孝”的对象主要是父母,行孝的主要形式是“养”和“敬”。
这一变化反映了春秋时期A.个体家庭作用的提升B.血缘观念的淡化C.儒家思想地位的提高D.君主专制的建立6.北宋前中期,在今四川井研县一带山谷中,密布着成百上千个采用新制盐技术的竹筒井,井主所雇工匠大多来自“他州别县”,以“佣身赁力”为生,受雇期间,若对工作条件或待遇不满意,辄另谋高就。
这反映出当时A.民营手工业得到发展B.手工业者社会地位高C.雇佣劳动已经普及D.盐业专卖制度已经解体7.到明代后期,棉布已取代丝、麻、毛,成为广大民众的主要衣料。
微专题14+素养解读——时空观念+课件--2025届高三历史统编版(2019)一轮复习
素养解读——时空观念
• 2.(2023·山东卷,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 历史的折页:1924年温布利博览会
•
20世纪初,英国提出了与自治领和殖民地举办一次博览
会的计划。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这一计划搁浅。一战
后,计划重启。1924年,博览会在伦敦温布利举办。下图为
本次博览会规划示意图和相关展览内容。
掀起了民族民主革命,1922年英国虽然保留了大量特权,但
被迫承认埃及独立。帝国内部矛盾加剧。基于此,英国举办
25
了这次博览会。
素养解读——时空观念
微专题14 素养解读——时空观念
1 1
素养解读——时空观念
• “时空观念”素养,是《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 年版)》中提到的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之一,是在特定的 时间和空间联系中对历史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思维方式。 任何历史事物都是发生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的,只有 在特定的时空框架内,我们才可能准确理解历史事件。
23
素养解读——时空观念
• 证据3可证明英国举办此次博览会是为了保持其在帝国 内的核心和主导地位。 • 理由:政府馆展示英国在军事领域、经贸交流、海外移 民等领域的成就,尤其是世界地图浮雕呈现了英国与其自治 领、殖民地的全球性商业网络,凸显出英国在帝国内的核心 地位。
24
素养解读——时空观念
•Hale Waihona Puke 证据4可证明英国举办此次博览会是为了凝聚英帝国成员
9
素养解读——时空观念
• 三、重视“时间和空间”教学有助于构建知识体系,提 高学习效率。 • 通过时间、空间教学,可以编织时空经纬线,把一系列 的历史事件相互联系起来。具体做法如下: • 1.梳理时间体系,构建时间框架。 • 首先,画出时间轴,找到公元元年,往左为公元前,往 右为公元后,和数学上的数轴一样,找出时间对应的点即为 时间坐标。在此基础上,加入世纪、年代等显性时间。一个 世纪为100年,一个年代为10年,如1920年即为20世纪20年 代,其他同理,包括公元前的世纪与年代,如公元前2070年 就是公元前21世纪70年代。
晚清——社会危机与救亡图存 课件--2024届高三统编版(2019)历史一轮复习
阶段特征 高考考点 模拟题目
条约 年份 国家
影响
《天 津条 约》
《北 京条 约》
1858 1860
英、 法、 美、 俄
英法获得割地、 赔款、通商口岸 及内河航行权等 权;同时,鸦片
贸易以“洋药” 英、 的 形 式 实 现 合 法 法化
《瑷
侵占中国北方100
珲条 1858 俄 余万平方千米的
约》
土地,还把俄方
惠国待遇。
但在中国与外国签订的条约中,往往只片面规定该缔约外国得享受最惠国
待遇,而中国则无对等权利,因而是片面的。
鸦片战争的影响
(1)政治:中国的领土主权遭到破坏,中国由独立自主的封建国 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这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半殖民地半封建这一社会性质决定了中国
(2)经济:自然经近济代逐面临步的解两体大,任务中:国一被是民卷族入独资立本,这主义世界市场, 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是首商要品任经务济;二的是发社展会进。步,实现近代 (3)思想文化:一化部,分即政先治进民的主知化、识法分制子化,开经始济抛工弃业 陈腐观念,注目 世界,探索新知,化、掀市起场了化一,思股想“理向性化西、方科学学习化。”的新思潮。 (4)社会矛盾:由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开始转变为外国 买办资:买本办主是义指和中中国华近民代史族上的,矛受盾雇,于封外商建并主协义助和其人在民中国大进众行的贸矛易盾活。动,与中国进 行双(边5贸)社易会的习中国俗商:中人。西结合的建筑与服饰,西餐厅。 出主现义((意世67义界))买社:市办 会买场势 转办的的进力 型出程和 :现;早促一另期使方一产古面方业老充面当推工中了动人国列了的被强民出迫经族现向济工。 近侵业略的代的产社帮生会凶,转,客型加观,速上了有客中利观国于上被中促迫国进卷的入近资代本化。 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高考特训】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必刷题:16 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及文学艺术
16 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及文学艺术一、选择题1. “受文艺复兴的影响……17世纪英国成为世界科学中心。
”能为上述观点提供依据的是( )A.伽利略提出自由落体定律B.牛顿提出经典力学体系C.瓦特改良蒸汽机D.达尔文创立生物进化论B [16世纪,伽利略提出自由落体定律,故A项错误;17世纪,牛顿提出经典力学体系,故B项正确;瓦特改良蒸汽机是18世纪的成果,故C项错误; 19世纪,达尔文创立生物进化论,故D项错误。
]2. 15~17世纪,欧洲水轮、风车的制造和控制、使用,冶金、纺织、玻璃和眼镜制造、钟表制造等行业,都有较快的发展。
这些行业较快发展的主要作用是 ( B ) A.推动了欧美国家殖民扩张的进程B.为近代科技创新提供了技术条件C.成为地理大发现时代的科技基础D.为近代代议制确立创造政治环境[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主旨意在强调这些行业技术的革新在客观上也为近代科技创新提供了技术条件,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强调的是技术革新,不能起到推动欧美国家殖民扩张的作用,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地理大发现时代的科技基础是中国的指南针,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这些行业较快发展和近代代议制确立无关,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
3. 罗兰·巴特在谈到某一文学流派的写作风格特点时说:“……写作或作为写作的阅读,是最后一片未被侵占的领域,在这里知识分子可以随意嬉戏,享受能指的奢华,任意地无视爱丽舍宫或雷诺工厂中可能发生的一切。
在写作中,自由的语言游戏可以暂时破坏和扰乱结构意义的专制,而且写作—阅读主体能够从单一身份的束缚中被解脱成为一个狂喜弥散的自我。
”下列作品与该文学流派的风格特点相一致的是( )A.《唐璜》B.《嘉莉妹妹》C.《苹果车》D.《等待戈多》【解析】选D。
根据“自由的语言游戏可以暂时破坏和扰乱结构意义的专制”、“被解脱成为一个狂喜弥散的自我”可知该文学流派反理性反传统,强调表现自我,属于现代主义文学。
2019年高考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试题:第9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测评正文Word版含答案
单元小卷(九)第九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时间/ 45分钟分值/ 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以下是新中国“一五”计划期间大中小型建设项目投资表。
它表明“一五”计划时期()年份投资额(亿元)投资比重(以总额为100%)大中型小型大中型小型1953年34.6855.7638.361.71954年43.8755.2044.355.71955年60.0240.3459.840.21956年85.1270.1654.845.21957年79.1064.2255.244.8“一五”时期302.79285.6851.548.5A.已初步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B.小型工业没有得到足够重视C.大中小型工业的投资比重相当D.投资比重向大中型工业倾斜2.“单干邀伴变互助,小组联起变大组;大组变作合作社,领导要靠党支部。
”这首歌谣()A.最早传唱于20世纪60年代B.反映了农民的土地需求得到满足C.反映了农村生产资料所有制的调整D.表明集体化是农民自觉、自发的行为3.1958年1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目的是“既不能让城市劳动力盲目增加,也不能让农村劳动力盲目外流”。
中国现代户籍制度由此确立。
以下结论正确的是()A.从长远看,不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B.促进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C.保障了宪法赋予公民的基本权利的实现D.形成了稳定合理的经济结构4.1959年9月20日,《人民日报》发表题为《市场形势的回顾和展望》的社论,提到“关系民生最大的粮食零售量,今年上半年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7.9%,比去年下半年增长了30.9%”。
这说明()A.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B.“大跃进”造成中国城市人口猛增C.中国市场经济建设成绩斐然D.人民公社化运动造成粮食短缺5.1962—1965年我国国民经济逐渐恢复,在此期间城镇出现了集市贸易,农民重新有了自留地,不少农村甚至开始了包产到户。
2020届一轮复习通史版 第14讲 1894—1919年列强侵华及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 作业.docx
第14讲1894—1919年列强侵华及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一、选择题1.(2019山东东营模拟)关于丰岛海战的发生时间,据日本海军司令部编写的《二十七八年海战史》载:“七时五十二分……济远首先向我发炮,旗舰吉野立即应战。
”我国史学研究者根据中文记载,尤其是《济远航海日志》,考定:首先发炮的是吉野,时间为七时四十五分,济远发炮时间虽然确是七时五十二分,却是为了自卫还击。
我国史学界的这一考定( )A.揭示了日本蓄谋已久的侵华企图B.说明了日本是甲午战争的真正挑起者C.反映出中国是甲午战争的受害者D.论证了日本在海战中占据优势的原因答案 B 从材料信息看,中国史学界考定认为,日军首先开炮,证明日本是甲午战争的真正挑起者,故B项正确。
2.(2018东北三省三校一模)1894年7月,日本《朝日新闻》发表连续报道:《清国商人归国》(11日)、《袁世凯归国》(21日)、《有七十一名支那人回国》(27日)、《清国公使馆员回国》(28日)、《支那人归国》(29日)、《清国公使馆和领事家族归国》(31日),这一系列报道( )A.预示中日大战迫在眉睫B.宣传日本政府亲善外交C.渲染清人仓皇逃离日本D.传达中日已经断绝邦交答案 A 1894年7月,中国商人、民众、领事等相继离开日本归国,结合所学可知,当时朝鲜国内政治局势紧张,日本加紧增兵朝鲜,中日大战迫在眉睫,故A项正确。
这些报道未体现日本政府的外交态度,故B项错误;这些报道反映了战前中国人离开日本的事实,并不能体现中国人仓皇逃离,故C项错误;这些报道无法说明中日已经断交,故D项错误。
3.(2019广东汕头模拟)1899年,在清政府拒绝意大利租借浙江三门湾的要求后,意大利向清政府下达最后通牒并派遣军舰来华威胁。
清政府严令沿海各省加强海防并调派北洋水师铁甲巡洋舰南下与之对峙。
最后意大利宣布放弃对中国沿海的任何要求。
这反映了当时( )A.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B.清政府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C.政治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D.战争失利并未中断近代化进程答案 D 根据“清政府严令沿海各省加强海防并调派北洋水师铁甲巡洋舰南下与之对峙”,结合所学可知,甲午战争后,北洋舰队全军覆没,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后开始重建,说明战争失利并未中断中国近代化进程,故D项正确。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四单元综合检测A卷附答案解析
A.以政治制度的改革为核心 B.均主张“中体西用” C.自救未成却促进社会进步 D.未能触及政治制度 9.1904 年,中国科举史上进行最后一科会试:第一场考中国治史论五篇,体现出注重现实、着眼改革的 思想;第二场考各国政治、艺学策五道,关于当时内政外交的重要问题;第三场考《四书》《五经》经 义三道,这次考试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成中国之巨祸”的历史事件,概述“激进的改革”思想
产生于 19 世纪末的历史动因。(7 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试论维新变法思想的历史作用。(5 分)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 分)
材料一 以孔子为表征符号的中国哲学传入欧洲之后,对欧洲思想界产生了重大影响。中国哲学的一些基 本 理 念 如 “ 道 ”“ 理 ”“ 太 极 ” 和 “ 一 阴 一 阳 之 谓 道 ” 的 辩 证 方 法 被 西 方 哲 学 家 看 作 是 “ 纯 粹 理 性”“绝对理念”“自然法”“自然神论”“无神论”“唯物论”“正反合”“两极相逢”“有机论哲 学”等等,在欧洲思想文化土壤里经过欧洲化的改造成为 17 世纪欧洲近代哲学孕育的重要元素,继而又 成为 18 世纪欧洲启蒙运动的重要精神资源。欧洲启蒙时代的著名思想家如莱布尼茨、伏尔泰、魁奈等人 都对中国哲学、中国思想文化十分着迷,以致造就了长达近两个世纪的“中国热”。 材料二 19 世纪中叶以后,中国掀起了一个翻译、引入、学习西方的“西学东渐”的热潮。这时的“西 学”并非特指一科一门之学,而是囊括各种西方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的总汇。其实,早在明末,徐光启在 与利玛窦等西方传教士的接触中就已经意识到中国缺少西方人所具备的那种“实学”,于是倡导“实学救 世”,提出“欲求超胜,必先会通”的主张。鸦片战争之后,魏源倡导“师夷之长技以制夷”,这与当年 徐光启的主张一脉相承。清末张之洞提出“中体西用”,实质上旨在采纳西学为我所用。严复倡导“中西 体用一致”,并大量翻译西方近代哲学、逻辑学、经济学、政治学、法学等各种社会科学学说,引入“天 赋人权论”“进化论”等近代西方思潮,提出“统新故而观其通,苞中外而计其全”,其目的在于推行变 法维新。从 19 世纪到 20 世纪,“中西会通”和“中西融合”的呼声在思想学术界不绝于耳。
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中国古代货币发展史
意义: 开元通宝在唐代铸行二百多年而使币制长期稳定。 唐以“文”计数,以钱两为重量单位的宝文钱体 系沿袭到清朝历时千年。
课堂演练 2015年高考新课标I卷4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从秦朝铸造“半两”钱开始,铸币主要以重量为名。汉代的“五铢” 钱,“重如其文”,直到隋代,都被实为标准性的钱币,由于盗铸、 剪凿良币以取铜等原因,钱币实际重量与钱币上铭文不符的现象市 场发生。隋末,劣币盛行,“千钱初重二斤,其后愈轻,不及一 斤”,币值混乱、影响流通。针对这种情况,武德四年(621)唐 高祖下诏铸“开元通宝”钱,即在钱币上铸“开元通宝”字样(或 ① 名称“开元通宝” 视读成“开元通宝”),大小仿汉“五铢”,称作一文,亦称一钱, 每十钱中一两,“新钱轻重大小最为这种,远远甚便之”,这成为 ② 样式大小轻重仿“五铢” 衡法由十六进位制度变为十进位制的关键,“钱”取代“铢”成为 ① 币值统一 ③ 重量单位钱取代铢。 “两”以下的重量单位,此后历代钱币均称“通宝”或“元宝”, ② 古代货币的范式固定下来 钱币上不再标识重量。宋代以后,使用皇帝的年号作为钱名逐渐成 为常例,如“熙宁通宝”“光绪元宝”等。 ③ 推动商品经济发展。 ——摘编自彭信威《中国货币史》等 (1)根据材料,指出唐代币制改革的主要内容。(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代币制改革的意义。(9分)
古 代 信 用 的 发 展
中 国 货 币 史 上 的 六 大 演 变 特 征
中国货币的起源
中国最早的货币,主要是海贝,其次是布帛和农具。 中国文字中的“货币”二字,就是货与币两种不同 物品的总称。 《周礼·九贡》:“货贡”指珠贝,货字从贝; “币贡”之皮帛,币字从巾。 凡是同货物及交换有关的字,都通“贝”“巾”有 关,如买卖,财货,借贷、帐等。
山东省宁阳县第四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历史一轮复习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专题训练
2019届高三一轮复习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专题训练1.周代青铜器上的铭文和历史文献经常记载着分封诸侯的指令,大意是:必须尊重当地原有的风俗习惯和法令制度,也必须和当地的领袖们建立亲戚关系。
这一做法()A.加强了中央集权B.促进了民族交融C.强化了人伦秩序D.发展了小农经济2.《礼记·乐记》记载:“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
和,故百物皆化;序,故群物皆别。
乐由天作,礼以地制。
”这主要反映了()A.追求秩序与和谐的统一B.封建等级制度的重要性C.早期文化充满神秘色彩D.百家思想的趋同与融合3.周代的乐舞,经常出现在各种政治、宗教仪式中,主要表现武王伐纣、平复南国等史事,是贵族子弟年幼时学习的必修课。
这表明周代的乐舞()A.具有政治意义和教化作用B.形成重视传承的社会风尚C.满足官僚政治的文化需要D.开创乐舞追颂功德的先河4.春秋初期,秦、楚、燕、吴、越等国被视为夷狄。
后来这些国家不仅参加晋国主持的会盟,楚、吴、越还以自身实力主持中原会盟。
该变化表明()A.诸侯国间的夷夏之防逐渐淡化B.南部各国经济实力迅速提升C.民族融合推动了国家走向统一D.各诸侯国实力逐渐趋向均衡5.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宗法的历史叙述。
据此能够得出的历史结论是()A.宗法制被后世完全承袭B.编修家谱具有敬宗收族的作用C.家训家规渗透理学思想D.族谱都能解释姓氏的演变历程6.钱穆在《中国社会演变》一文中指出:“不论西周氏族,乃至夏氏族、商氏族及其他氏族,全在此制度(中国周代封建)下,逐渐酝酿出一种同一文化、同一政府、同一制度的大同观念来。
”这说明分封制()A.确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意识B.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统治C.强化了王室对土地人口的控制D.有利于后世统一国家的建立7.《周礼》规定:“以饮食之礼,亲宗族兄弟……以飨燕(注:燕同宴)之礼,亲四方之宾客。
”这说明西周的礼仪制度()A.具有区分贵族等级的功能B.秉持稳定社会秩序的宗旨C.强调生活良俗的教育D.注重仁爱心地的培养8.秦统一中国后,在全国推行郡县制,初为36郡;后分邯郸郡设常山郡,分临淄郡置济北郡,分琅琊郡置胶东郡,分河东郡置河内郡。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练【洋务运动】试题解析卷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练【洋务运动】试题解析卷一、选择题1.[2017·福建莆田八中期中]清代实行白银、铜钱双本位货币制度,清廷规定白银一两兑换制钱千文,但二者关系却不平衡,乾隆中期之前表现为钱贵银贱,道光年间表现为银贵钱贱,导致这一变化的应是()A.中国对外贸易中的长期出超B.海外白银大量流入中国C.国家减少了铜钱的铸造发行D.对外贸易顺差变为逆差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乾隆中期由于在中外贸易中中国处于顺差地位,海外白银大量流入中国,所以“钱贵银贱”,道光时期,虽然在正当贸易中中国仍是顺差,但鸦片走私使白银大量外流,中国由顺差变为逆差,所以“银贵钱贱”,故D项正确。
2.[2018·贵州遵义四中月考]李鸿章在《示文儿》一信中说:“年来国事日非……受人凌辱之原因,莫外乎不谙世事,默守陈法,藏身于文字之间,而卑视工商。
岂知世界文明,工商业较重于文字,窥各国之强盛,无独不然。
”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洋务运动抵制了西方的侵略B.“受人凌辱”指的是中国甲午战败C.体现了“中体西用”的思想D.认识到发展工商业的重要性答案D解析材料中李鸿章认为西方国家强盛的原因在于重视工商业,说明其认识到发展工商业的重要性,所以选D项。
A项与材料无关;材料没有明确指出“受人凌辱”指什么,故B项错误;C项中的“中体”材料没有体现。
3.[2018·辽宁六校联考]一般认为:洋务运动从1861年清政府在北京设立总理衙门开始,而甲午战争中清政府的惨败则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
但是也有学者认为这一划分过于刻板化,甲午战后洋务运动依旧开展着。
后者观点主要是着眼于()A.洋务人才依然受重用B.中国工业化的进程C.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D.中国外交的近代化答案B解析洋务运动的开展,不仅仅指的是人才,故A项排除;“甲午战后洋务运动依旧开展着”反映了洋务运动在甲午战后随着世界的日益整体化,中国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步伐没有停止过,其着眼点在于中国工业化的进程,故B项正确;洋务运动时期的军用工业与民用工业均属于洋务企业,而不是民族资本主义,故C项排除;洋务运动的核心是“中体西用”,与中国外交近代化无关,故D项排除。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对对练(含2018年高考真题):专题1 3唐宋元时期政治制度的演变 Word版含解析
命题角度3唐宋元时期政治制度的演变高考真题体验·对方向1.(2018全国Ⅰ·25)据学者研究,唐朝“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的藩镇基本情况如下表所示。
“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唐朝藩镇基本情况表藩镇类型数量(个)官员任免赋税供纳兵额与功能河朔型7藩镇自擅不上供拥重兵以自立中原型8朝廷任命少上供驻重兵防骄藩边疆型17朝廷任命少上供驻重兵守边疆东南型9朝廷任命上供驻兵少防盗贼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藩镇()A.控制了朝廷财政收入B.彼此之间攻伐不已C.注重维护中央的权威D.延续了唐朝的统治答案: D解析:本题考查唐朝藩镇割据。
唐朝“安史之乱”后,形成了藩镇割据的局面,但从材料图表看,各地区的藩镇情况不尽相同,直接参与“安史之乱”的河朔地区地方势力明显强大,但在藩镇中所占比例并不大;中央对中原、边疆和东南地区的藩镇仍有较大控制力,对河朔藩镇形成制约,维护边疆安全,使唐朝政权得以延续,故D项正确;在经济重心南移的条件下,材料中东南型藩镇要上供赋税,保证了政府财政收入,故A项错误;边疆型和东南型藩镇的任务分别是守边疆、防盗贼,由此不能得出彼此攻伐不已的结论,故B项错误;藩镇割据整体上威胁了中央的权威,故C项错误。
2.(2018全国Ⅱ·26)武则天时期,将中书、门下二省名称分别改为凤阁、鸾台,通过加授“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头衔,使低品级官员得以与凤阁、鸾台长官共同议政,宰相数量大增,且更替频繁。
这一做法的目的是()A.扩大中书、门下二省的职权B.为官员提供迅速晋升的机会C.便于实现对朝政的全面控制D.强化宰相参政议政职能答案: 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武则天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
从材料来看,武则天增加了行使宰相权力的官员的数量,这实际上降低了原来中书、门下二省的职权,故A项错误;作为最高统治者的武则天,她的主要目的应当是加强自身的统治,并非为官员提供晋升的机会,故B项错误;武则天增加宰相数量的主要目的是削弱相权,加强皇权,故C项正确;题干只反映出宰相数量的变化,或者说分割了宰相的权力,并不能反映宰相参政议政职能的强化,故D项错误。
张居正改革+课时练习--2025届高三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一轮复习
2025届高三高考历史一轮课时练习:张居正改革一、单选题1.明隆庆元年四月,户部尚书葛守礼上疏,直言北方地区与南方地方的情况不同,不适宜推广“一条鞭法”。
此后陆续有官员上书,反对在北方实行“一条鞭法”。
这表明“一条鞭法”的推广()A.受北方官员一致反对B.缺乏实施的群众基础C.加重农民的经济负担D.存在教条机械的现象2.明朝张居正推行的“考成法”规定:“凡六部、都察院,遇各章奏,或题奉明旨,或覆奉钦依,转行各该衙门,俱先酌量道里远近,事情缓急,立定程期,置立文簿存照,每月终注销。
……另造文册二本……一本送科(六科)注销,一本送阁查考。
……稽迟延搁者,该部举之;各部院注销文册,有容隐欺蔽者,科臣举之;六科缴本具奏,有容隐欺蔽者,臣等举之。
”“自是,一切不敢饰非,政体为肃”。
由此可知,考成法实施的结果是()A.充实了内阁权力B.内阁成了独立的决策机构C.改变了六科职能D.加强了对官民言行的监视3.纪录片《中国》讲述中国古代某一官员改革“所以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整饬纲纪,加强君对臣的统属……向皇帝进献考成法,要求各级官员把工作任务登记在账簿上,逐月逐级考核后,汇总于内阁……”下列选项中,属于这位官员所推行的改革措施的有()①重农抑商,奖励耕织②裁减开支,清丈土地③改汉姓,说汉话④整顿吏治,加强官吏考核A.①③B.②④C.①②③D.①③④4.《剑桥中国明代史》认为∶“张居正只声称他的目的是恢复王朝剑建者们的制度上的安排,这种姿态给了他一种合乎正统的气派,使他能够以万历皇帝的名义对官僚机构施加压力以推动他的方案。
实际上,由他主持的实现这一方案的办法基本上限于人事安排和靠公文进行管理。
”其意在强调张居正改革()A.固守传统的正统观念B.呈现形式主义的特点C.未触动守旧势力利益D.缺乏深度创新的探索5.明代万历之前,一条鞭法已经在南方的部分地区施行,在江西、浙江、南直隶、广东广西、福建都较为成功。
万历九年,张居正将“一条鞭法”推广到全国。
2019届高考一轮复习历史(通史)练习:板块十四 俄国十月革命Word版含解析
板块十四世界现代化模式的创新与调整——20世纪初~20世纪40年代中期第1讲俄国十月革命编者选题表一、选择题1.(2017·广东梅州一模)沈志华的《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苏联74年兴衰历史》中说:“最主要的是,临时政府没有看清楚二月革命后彼得格勒政治舞台上的真正主角是不再承认任何权威的群众,没有把群众的迫切需要作为稳定政局的问题来解决,在一系列具体问题上拖延不决,结果最终被群众抛弃。
”材料反映出二月革命后( )A.人民强烈要求推翻专制统治B.人民急迫要解决生存与和平问题C.临时政府没有掌握实际权力D.临时政府对外妥协引发人民不满解析:B 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的专制统治,二月革命后“群众的迫切需要”不再是要求推翻专制统治,而是“和平”与“面包”,临时政府不顾人民死活,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广大群众迫切要求早日实现和平、取得土地和面包,故B项正确。
2.下表为1917年二月革命后俄国临时政府更迭表,据表可知( )A.两个政权并存是俄国临时政府更换频繁的原因B.布尔什维克党主张暴力革命导致临时政府更换频繁C.临时政府不能有效应对当时俄国面临的现实问题D.如果没有十月革命,第三届联合临时政府不会下台解析:C 材料反映了二月革命后,俄国临时政府更替频繁,说明临时政府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要求,得不到苏维埃的支持,苏维埃代表人民的利益,C项正确,A项错误。
二月革命后,布尔什维克党主张和平夺权,B项错误。
第三届联合临时政府下台的原因是不能代表人民的利益,得不到广泛支持,没有十月革命,照样会下台,D项错误。
3.在某次会议上,有代表提出俄国没有一个政党愿意夺取政权,列宁即席反驳道:“有的!任何一个政党都不会放弃这样做,我们的党也一样,它随时都准备夺取全部政权。
”这一会议的背景是( )A.罗曼诺夫王朝腐朽反动的统治B.《四月提纲》明确了继续革命的任务C.七月事件促使斗争策略的改变D.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了胜利解析:B 材料反映了列宁对无产阶级革命政党任务要求的转变,列宁在《四月提纲》中提出将俄国革命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及“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B项正确。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块1政治文明历程第2单元西方民主政治及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第7讲英国君主立宪制
第7讲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一、选择题1.(2019届四川乐山一模)1688年11月荷兰执政威廉率领远征军登陆英国,国王詹姆士二世出逃。
议会通过了詹姆士二世“退位”的决议,正式立威廉为国王,玛丽为女王。
此举意味着英国( )A.国王彻底丧失统治权B.法权至上时代来临C.责任内阁制正式确立D.君主制度从此结束解析:选B 光荣革命后国王仍旧有行政大权,并未彻底丧失统治权,故A项错误;1688年光荣革命后,议会通过决议实现政权和平转移,确立王在法下原则,故B项正确;18世纪中叶责任内阁制确立,故C项错误;光荣革命立威廉为国王,说明英国依旧实行君主制度,故D项错误。
2.1688年光荣革命之后,大部分辉格党人放弃运用契约理论、天赋人权或者人民主权这些激进观念为革命合理性做出辩护。
相反,认为光荣革命是对宪政传统的恢复。
这表明在当时英国( )A.政治合法性受历史传统影响B.光荣革命成果受到挑战C.立宪政体未能阻止国王专权D.政治生活缺乏理性精神解析:选 A 据材料“认为光荣革命是对宪政传统的恢复”可知,英国确立民主政体受到传统宪政的影响,故A项正确;1689年颁布的《权利法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巩固了革命成果,故B项错误;据材料“对宪政传统的恢复”,结合所学可知,英国的宪政传统是限制王权,这说明立宪政体阻止了国王专权,故C项错误;政治生活的理性是反对国王和教会,材料“对宪政传统的恢复”体现了对国王权力的限制,是理性的体现,故D项错误。
3.(2020届安徽“皖南八校”摸底)英国的宪政体制从根本上解决了民族国家政府建构问题——现在是“议会中的国王”,而不再是王朝政府时“单独的国王”。
这反映了当时英国( )A.国王的权力开始受到限制B.议会与国王组成新政府C.议会已经占据了主导地位D.国王仅保留了形式权力解析:选C 在光荣革命之前,英国国王的权力就受到了限制,A项中“开始”的说法错误,故错误;B项与史实不符,故错误;通过题干“现在是‘议会中的国王’,而不再是王朝政府时‘单独的国王’”,可知在英国宪政政体之下国家的主权由国王转移到了议会,即议会在国家政权中占据了主导地位,故C项正确;在《权利法案》颁布之后,国王还是有一定行政权的,其权力是逐步被缩小的,1721年,罗伯特·沃波尔担任第一任首相,国王才开始真正意义上的“统而不治”,故D项错误。
古代的商业贸易专题专练-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高三历史高考一轮复习专题专练——古代的商业贸易(基础精炼)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60.0分)1. (本题4.0分,福建省三明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在古代中国经济社会中常用的专有名词,诸如“工商食官”、“盐铁专营”、“漕运制度”、“景德镇官窑”、“江宁织造”等。
这些专有名词,反映了古代中国A.别具特色的手工业技术B.官商合流局面的出现C.封建官府的垄断性经营D.官营和民营竞争激烈2. (本题4.0分,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第三单元第7课古代的商业贸易课时练习(2))西汉时期社会形成了一个普遍流行的概念:“用贫求富”之道,“农不如工,工不如商,刺绣文不如倚市门。
”这表明当时A.商品经济发展B.重农抑商政策终止C.农业发展受限D.对外贸易空前活跃3. (本题4.0分,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州区四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在宋辽交往中,《周礼》《孟子》《论语》等儒家经典书籍经由榷场流入辽国,迁移默化地改变着辽国人的阅读习惯和思维方式。
这体现了榷场的设置()A.结束了宋辽的敌对状态B.促进了民族之间的交融C.体现了民族平等的原则D.展现了中原文化的优越4. (本题4.0分,天津市滨海新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东京梦华录》记载北宋桥夜市:“自州桥南去,当街水饭、干脯。
梅家鹿家鹅鸭鸡兔肚肺鳝鱼等,每个不过十五文。
至朱雀门,白肠、红丝、辣萝卜等”。
马街夜市和“瓦子”周边,贩卖各类小吃不计其数,丰富多彩。
由此可见,宋朝()A.社会上奢靡之风盛行B.商业活动脱离政府监管C.城市的经济功能增强D.夜市成为地方商业中心5. (本题4.0分,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州区四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某同学参加主题为“明清时期的社会经济”的研究性学习,负责的任务是“明清时期中国社会经济继续发展”,他应采用的论据包括①农副产品商品化趋势加强②一些地方形成实力雄厚的商人群体③城镇商业呈现繁荣的景象④官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6. (本题4.0分,河北省邯郸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咖啡由原产地非洲向世界各地传播过程时间传播过程6世纪传入阿拉伯半岛15世纪传播到欧洲17世纪中叶后传播到斯里兰卡、印度、印度尼西亚等地18世纪传入拉丁美洲据此可知A.物种交流集中于彼此邻近地区B.物种交流提高了各地的抗饥荒能力C.商贸活动发展促进了物种交流D.经济作物传播速度比农业作物要快7. (本题4.0分,河北省2023届高三上学期大数据应用调研联测历史试题)1538年,荷兰地图学家墨卡托运用数学原理设计了一种独特的地图投影方法——墨卡托投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6课时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A组对点练对点提示:1~5抗日战争;6~8解放战争1.(2018·云南师大附中模拟)在国民党军队顽强抗击的同时,共产党军队在朱德总司令的指挥下,奉命配合友军“对增援之敌,负责阻击,对退却之敌,相机歼灭”,在敌侧翼和后方钳制打击敌人。
此情景发生在()。
A.国民革命时期B.国共对峙时期C.抗日战争时期D.人民解放战争时期解析本题考查抗日战争时期的抗战。
据题干“国民党军队顽强抗击”“共产党军队”“奉命配合友军”等信息,反映了抗日战争时期国共合作,两党军队相互配合共同打击日军,故选C。
答案 C2.(2018·广东深圳模拟)1938年5月,蒋介石在总结抗战形势时说“我欲打破其安占华北之战略,一则逼其军队不得不用于江南,二则欲其军队分略黄河南岸”。
这段话当指()。
A.国共两党在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相互配合抗战B.淞沪会战分散日军兵力,粉碎其速亡中国的企图C.武汉、广州失守后,抗日战争将进入相持阶段D.百团大战在华北地区沉重打击了日军解析据材料信息蒋介石强调要打破日本的侵华战略计划,结合所学可知这是淞沪会战的目标和影响,故选B项。
答案 B3.(2018·江苏南京模拟)抗战初期,蒋介石致电某部:“25日一战,歼寇如麻,足证官兵用命,深堪嘉慰。
尚希益励所部,继续努力。
”一位民主人士赞扬说:“此次大捷,其估量不仅在于双方死亡的惨重,而在于打破了‘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使日军锐气挫折”。
两则材料称赞的是()。
A.淞沪会战B.平型关战役C.百团大战D.台儿庄战役解析1937年9月25日,八路军在平型关抓住战机,侧击日军,旗开得胜,戳穿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再根据题干中“25日一战”“此次大捷”推知是B项符合题意。
答案 B4.(2018·河南信阳模拟)下图是20世纪30年代的漫画作品《敌军的阵容》。
漫画家旨在显示()。
A.抗日战争已胜利在望B.现代战争惨绝人寰C.中国抗战必胜的信念D.日本侵略军不堪一击解析把握时间信息可排除A、D两项,此时抗战处于战略防御阶段,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气焰日益嚣张。
从图片中引号内的词可知漫画是对日本帝国主义的蔑视,目的在于激发中国人民抗战的斗志,选择C项。
答案 C5.(2018·陕西咸阳模拟)2018年4月3日,缅华各界代表相聚在中国驻缅甸大使馆,举行纪念中国远征军赴缅作战70周年座谈会,以期铭记历史、传承博爱,并决定建立中国远征军纪念碑。
中国远征军赴缅作战()。
①打通了中国西南国际运输线②提高了中国军队在世界反法西斯同盟中的地位③完成了保卫缅甸的预期使命④为中国大陆战场的总反攻创造了条件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解析中国远征军赴缅作战一方面是配合盟军行动,保卫缅甸,但最终未实现;另一方面是保卫和打通中国西南的国际运输线,据此可知③明显错误,正确答案选C项。
答案 C6.(2018·山东潍坊模拟)近代《华西晚报》的一篇评论认为:“如果对中国命运应负重大责任的国民党的确具有结束一党专政与在野党团结合作的诚意,毛泽东此行……将可成为中国近代史上划时代的大事件。
”此事件 ()。
A.促成北伐战争胜利进军B.消除了国内矛盾冲突C.确立和平民主建国方针D.促成新中国的成立解析注意题干材料中的关键信息“中国命运”“结束一党专政”“毛泽东”,可以推断此事件是抗日战争结束后发生的重庆谈判,通过国共两党的谈判,确立和平民主建国方针,故选C。
A项是国民大革命时期,排除;重庆谈判未消除国内矛盾冲突,排除B;新中国成立是在解放战争后,排除D。
答案 C7.(2018·河南洛阳模拟)20世纪40年代,清华大学教授、爱国民主人士朱自清曾经说道:“胜利来的时候,我们喘一口气,情不自禁的在心头描画着三五年后可能实现的一个小康时代……但是胜利的欢呼闪电似的过去了,接着是一阵阵闷雷响着。
这个变化太快了,幻灭得太快了。
”材料所说的“小康时代”是指()。
A.和平、民主时代B.抗日战争胜利的时代C.社会主义时代D.工业化到来的时代解析材料中的“胜利来的时候”是指抗日战争的胜利。
抗战胜利后,民主人士、广大人民希望实现和平,建立独立自主的新国家,但这一梦想随着内战爆发而化为泡影。
故选A。
答案 A8.(2018·河南郑州模拟)右图是一部反映解放战争时期某场战役中,胶东解放区的一支民工小车队踊跃运粮运弹药支前的影片剧照。
战役胜利后,在毛主席“将革命进行到底”号召指引下,这支民工小车队参加了水手连,配合着解放军攻克了南京。
据此判断这场战役是()。
A.辽沈战役B.淮海战役C.平津战役D.挺进大别山解析根据材料中“胶东解放区”信息可以判断出这个战役的区域,“战役胜利后,在毛主席‘将革命进行到底’号召指引下……配合着解放军攻克了南京”等可以判断出这场战役的大概时间,两个信息结合,这个战役是指淮海战役,本题选B项。
答案 BB组提升练9.(2018·湖南雅礼中学模拟)2018年,在“七七事变”爆发75周年之际,阳泉市收藏家张贵银发现了一日军侵华力证——《支那事变战迹の刊》。
此书于74年前由日本陆军新闻班监修,记录了“七七事变”后一年期间,日军侵略中国的全过程。
能够在此书中佐证日本侵略行径的是()。
①淞沪会战②南京大屠杀③九一八事变④潘家峪惨案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解析注意题干中的时间限制“‘七七事变’后一年期间”,也就是1937年7月到1938年7月,符合此时间段的是①②,故选C。
③发生在1931年,④发生在1941年,排除含有③④的选项A、B、D。
答案 C10.(2018·河南开封模拟)民国二十六年2月21日通过的《中国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关于根绝赤祸之决议》中规定:“一国之军队,必须统一编制,统一号令,方能收指臂之效,断无一国家可许主义绝不相容之军队同时并存者,故须彻底取消其所谓“红军”,以及其他假借名目之武力。
”与该决议颁布相关的历史背景是()。
A.红军长征,战略转移B.国共决裂,反蒋抗日C.国共对峙局面基本结束D.国共对峙,内战爆发解析民国二十六年是1937年。
此时,西安事变已经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国共两党对峙局面基本结束。
A项结束于1936年10月,排除;B、D两项均与题目中的时间信息不符。
答案 C11.(2018·浙江宁波模拟)下图是由两岸故宫博物院组成的专家组共同绘制的发生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故宫文物大迁移路线图。
下列对各阶段的文物迁移表述错误的是()。
A.第一次迁移:九一八事变后,日军进逼华北B.第二次迁移:日军全面入侵,国民政府内迁C.第三次迁移:抗战取得胜利,国民政府迁往南京D.第四次迁移:平津战役胜利结束,北平和平解放解析平津战役胜利结束,北平和平解放的时间应为1949年1月,所以D 项错误。
答案 D12.(2018·河南周口模拟)2018年7月5日,南京召开抗战75周年座谈会,在座谈会期间,南京学术网上创办一个与南京历史相关的网页。
请你阅读下列有关图片的解说词,其中准确的是()。
A.图1: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B.图2:《天朝田亩制度》的颁布,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C.图3:中华民国的建立,确立了资产阶级共和政体D.图4:渡江战役的胜利,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解析1912年,中华民国的建立,确立了资产阶级共和政体,故选C。
《马关条约》签订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排除A;《资政新篇》的颁布,有利于推动中国近代化的进程,排除B;三大战役的胜利,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排除D。
答案 C13.(2018·河北冀州中学模拟)军装——军人的仪表,军队的标志,骄傲的服饰,威武的象征。
穿上了军装,就意味着肩负使命,报效人民,穿上了军装,就意味着准备牺牲,献身祖国!(1)看图一请回答,图中人物指挥了哪次重要的起义,这次起义的意义是什么?(2)看图二、图三,从图二到图三军装的变化反映了国共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国共关系的这次变化产生了什么影响?(3)图二、三、四反映了中国革命的哪几个重要时期?在这几个时期中共领导的革命军人的主要任务分别是什么?(4)看图四请回答,身着1948年军装的解放军取得了哪些重大军事行动的胜利。
解析本题以军装为切入点考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相关史实。
第(1)问,根据南昌起义的内容作答;第(2)问,从民族矛盾的角度分析红军改编的背景和影响;第(3)问,联系教材知识归纳出中国革命的不同阶段和革命任务;第(4)问,结合解放战争的史实列举出1948年以后的军事行动。
答案(1)南昌起义。
意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在南昌起义中诞生了。
(2)由内战到和平,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
原因:日本大举侵华,使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影响: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推动了全民族的抗战,为争取抗战胜利创造了条件。
(3)图二: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或土地革命时期;图三:抗日战争时期;图四:解放战争时期。
主要任务:推翻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推翻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
(4)三大战役、渡江战役、追歼残敌、剿匪。
14.(2018·山东枣庄模拟)“中国梦”,折射出近代以来的中国历史发展主线,描绘了近现代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不断求索的历史。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近代——“百年坎坷寻梦”材料一尽扫专制之流毒,确定共和,普利民生,以达革命之宗旨,完国民之志愿。
个人不可太过自由,国家要得完全自由。
到了国家能够行动自由,中国便是强盛的国家,要把我们国家的自由恢复起来,就要集合自由成一个很坚固的团体,中国国家自由了,中国民族才真能自由。
我们实行民族革命、政治革命的时候,须同时想法子改良社会经济组织。
——《孙中山文集》材料二作为一个民族国家,中国是由于日本的大举入侵和举国抗战体制的形成,才在当时条件下最大限度地实现了统一,国人的民族意识也因此得以极大提升。
我们说,抗日战争使近百年饱受分裂之苦的中国重新统一起来了,增强了国民对国家认同的程度和对政府的监督程度,它自然也就促进了国民对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关心和参与,从而成为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枢纽。
——杨奎松《抗战燃起中国现代国家梦想》现代——“梦想照进现实”材料三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中央在考虑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问题时认识到要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道路、方针制定发展战略。
1979年12月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来华访问,在一次谈话中邓小平正式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战略——“小康战略”。
小康战略是不断充实和发展的,1987年中共十三大确认“温饱到1990—小康到2000—基本现代化到2050”的三步走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