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教育信息化水平评估指标的体系共64页文档
信息化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参考
信息化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参考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化教学已成为现代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为了更好地评估信息化教学的效果和质量,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信息化教学评价指标体系至关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信息化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与构建,为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提供参考。
一、构建信息化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1、科学性原则:评价指标应基于科学理论和实践经验,能够客观地反映信息化教学的本质和规律。
2、全面性原则:评价指标应涵盖信息化教学的各个方面,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管理、教学效果等。
3、可操作性原则:评价指标应具有可操作性,能够方便地应用于实际评价中。
4、动态性原则:评价指标应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和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而不断更新和完善。
二、信息化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内容1、教学目标:明确教学目标,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体现信息化教学的特点。
2、教学内容:选取合适的教学内容,注重知识的前沿性和实用性,体现信息化教学的时代性和针对性。
3、教学方法: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情景模拟、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发挥信息化教学的优势。
4、教学管理:建立完善的教学管理制度,实施信息化教学管理,提高教学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5、教学效果:通过多种方式评价教学效果,包括学生满意度、学业成绩、社会反馈等,反映信息化教学的实际效果和质量。
三、信息化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实施与应用1、制定评价标准:根据上述评价指标体系,制定具体的评价标准,为评价工作提供依据。
2、开展自我评价:学校应定期组织教师开展自我评价,分析信息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
3、进行外部评价:教育主管部门或第三方机构可以开展外部评价,对学校的信息化教学工作进行全面评估,提供指导和建议。
4、总结经验:在评价过程中要及时总结经验,推广优秀的教学实践案例,促进信息化教学的持续改进和提高。
四、结语信息化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是提高信息化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国内外信息素养内容及评价指标的研究进展
・ 1 7 9 ・
国 内外信 息素养 内容及评价指标 的研究进展
刘 皓
( 石河予大学 图书馆 , 新 疆 石河子 8 3 2 0 0 3 )
摘 要: 针 对信息素养的起源及概念进行 阐述 , 对信 息素养的内涵及教 育 内容进行论述 , 最后 对信息素养能力指标体 系进行 了分析 和探 讨 , - - J  ̄ s 制定符合我 国国情的信息素养标准和高校信 息素养教 育标准提供借鉴 。 关键 词 : 信 息素养 ; 评价 指标 ; 研 究进展 了 E 京地区高校信息素质能力指标体 系》 , 共有 7个维度 , 1 9项标 1信息素养的起源及概念 信息 素养 这一名词最早是 由图书检索 的技能发展和转变 而来 。 准, 6 1 条 指标 项 目, 这是 目前国内高等教育 中较全 面的学生信息素 最初美 国将 一个人具有 的图书检索技 能和计算机技 能相结 合的综 质标准。但是由于这些标准各有特点且均不具有通用性 。 3 . 2国外信息素养指标体系 。目前 , 国外主要高校信息素质能力 合的能力和素质称为信 息素养。 自 1 9 7 4 — 1 9 8 9年 , 美 国学者们对信 息素养进行了不同定义 。 综合各种定义来看 , 信息素养是一种能力 , 指标体系 : 3 . 2 . 1 美 国高等教育信 息素养标 准。2 0 0 0年 , 美 国的大学 是一 种能够清楚地认识到信息在现代社会 中所起到 的重要作用 、 价 与图书馆员学会制定并颁布实施 了《 高等教育 中的素养能力标 准》 。 值与重要性 的能力 ; 正确 的选 择信息源 的能力 ; 快 速有效 的检索信 其 由 5个一级指标 、 2 2个二级指标和 8 6个三级指标组成, 被广泛应 ① 能 息的能力 ; 正确评价与选择所需信息 的能力 ; 管理 、 组织与交流信息 用 。该指标体系明确了具有 信息素养的学生应符合如下标准 : 的能力 , 以及合理 、 合法地利用信息的能力 。 明确信息需求的性质与范围 ; ②能高质 、 高效的存取所需信息 ; ③ 能 2信 息素 养的内涵及教 育内容 批判性 的评价信息及其 来源 , 有选择性地将信息 纳入 自己的知识 系 2 . 1国外对信息素养 内涵 的认识 。2 O 世纪 8 0年 以来 , 信息素养 统与价值系统中 ; ④能独 自或身为 团队成员可快速有效地利用信息 词的概念的 内容更加丰富 , 表 现为内涵和外延进一步充实 。1 9 9 8 解决 问题 或完成任务 ; ⑤ 了解信 息使 用当 中所涉及 的经济 、 法律 和 遵守 基本的伦理道德 、 在法律 允许 的情况下存 取和利用 年, 美国学校 图书馆协会 与美 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为学生 的信息 社会 问题 , 素养制定 了九大标准 , 将其 归为三类 人群 : ①具有信 息素养的学生 ; 信息 。3 . 2 . 2欧洲国家信息 素养标准 。2 0 0 0年 l O月 , 澳 大利亚将《 美 ②具有信息素养的独立的学习者 ; ③具有 信息素养的对学习 团体和 国高等教育 中的信息素养 能力标准》 作为教育领域 的《 信 息素养标 社会做 出积极贡献的学生对学习 团体和社会做 出积极 贡献的学生 。 准》 。 该标准可适用 于各层次教育 。 其要求具备信息素养的学生要 达 1 9 9 9年 , 英 国学 院和英 国国家与大学 图书馆员 协会 提 出了“ 信息素 到 以下标 准 : a . 能够确定信息需 求 的性质 和范 围; b . 能够有效 、 充分 养的 7柱模式 ” ,其中分析 了初 级信 息用户与更先进 的信息素养理 地存取所需信息 ; e .能够批评地评 估信 息和信息源并把所选择地信 念间的关系 。 息 纳 入 自己 的知 识 系统 和价 值 系统 ; d . 能够分类 、 存贮 、 利用和改写 e . 独 自或作为 团体中的一员能结 2 . 2 国内对信 息素养 内涵 的认识 。 在我 国, 虽 然信 息素养 的研究 所收集到的信息或生成新 的信息 ; 起步 比较晚 , 但是也 已经取得 了一定 的成果 。在信息素养概念 和内 合 以前 的知识和新的理解来 扩展 、 再组织或创造新 的知识 ; £ 能通过 涵方 面 , 最有代表性 的有 : 2 . 2 . 1 华南 师范大学桑新 民( 2 0 0 o ) 认为, 信 使用信 息理解 、 文化的 、 法律 的和社会 问题 , 并遵 守法律 、 伦理道德 息素养包 含六方 面 : ① 能有效 地获取信 息 ; ②熟 练和批判地 评价信 地存取和使用信息 ; g .能够确 认终身学 习和履行公民职责与行使公 息; ③有 效地 吸收、 存储 和提取分析 的信息 ; ④以多媒体 的方式来表 民权利需要信息素养。2 0 0 4年 , 由澳大利亚与新西兰二国共同制定 达信息和创造性地使用信息 : ⑤ 把支配信息的能力转变为 自主学 习 了高校 的信息素养能力指标体 系。 该指标体 系得到 了二国高校图书 和 同他人交流 的能力 ; ⑥作 为在 信息时代公 民, 应该 学习 、 训练 和提 馆一致认可 , 并在二 国高校使用 。1 9 9 8年 , 英 国的国家与大学 图书 高道德观 、 情感 、 法律意识和社会 责任 感。2 . Z2西北师 范大学南 国 馆标准协会制定了英国高校信息素质 能力模式 ( 体系 ) 。 其 由 7个一 农( 2 0 0 1 ) 认为 , “ 教育应 以培养 和提高学生 的信息素养 , 不仅 是信息 级指标和 1 7个二级指标构成 , 由低到高 5个层次。目前仍 在英 国高 能力 , 也包 括信息意识 、 信息知识 、 信 息道德 , 但是要特别 重视信息 校信息素质教育中使用 。 能力 的培养 。” 2 . 2 . 3 华东 师范大学祝智庭( 2 0 0 2 ) 认为 , “ 信息素养是 4 结 论 终身学习 的基础 , 这对 于任何一 门学 科 , 任何一种学 习环境 , 任何 阶 目前 , 信 息素养概念 众多 , 各个 国家或地 区制 定 了符合 自身要 段 的教育 都是如此 , 具备一定 的信息素养 , 学 习者 就能够获 得学 习 求 的信息素养能力标准 。 各标 准可作为高校信息素养教育的指南 和 的内容 , 对所作 的研究进行扩展 , 对 自己的学 习进行更有效 的控制 , 纲领, 对大学生的பைடு நூலகம்息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由此可见 , 对信息 从而使学 习成为更具 自我导 向和控制的过程。” 素养本质进行 的正确理解 和认识是 我国信息素养标准研究 的基础, 2 _ 3信息素养 教育 内容 。 2 . 3 . 1 信息意识。 包括三方面 : ①能 明确 同时 , 可为制定符合我 国国情 的信息素养标 准研究提供借鉴 。 地认识到信息在当今信息社 会的重要作用 ; ② 对信息有主动积极 的 参考文献 内在需求 ; ③对所 接触 的信息具有敏感 性和洞察力 。2 . 3 . 2 信息知 [ 1 ] - f i - 荆, 孙成 江. 国外信 . g - 素养研 究的发展轨 迹及主要 成果f J ] . 图书 识 。包括两方 面 : ①信息基础 知识 ; ②信 息技术知识 。2 . 3 . 3 信息能 情报工作 , 2 0 0 6 , 5 0 ( 4 ) : 6 0 — 6 3 . 力 。包括 四方面 : ①信 息需求分 析和表达能力 ; ②信 息的获取能力 ; 【 2 ] 钟 志贤. 深呼吸: 素质教育进行 时[ M 】 . 北京: 教 育科 学出版社 , 2 0 0 3 . ③信息的分析和处理能力 ; ④信息 的利用能力 。2 . 3 . 4信息道德 。信 [ 3 】 孙素华. 大学生信息素养评 价方法及应用研 究( D 】 . 天津: 河北 工业 息道德的基本 内涵 : 主要体现在信 息领域 调整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 大学, 2 0 0 7 . 的行 为规 范 、 社 会准则 和社会 风 尚。信 息道德的主要 内容 : 实事求 [ 4 】 徐世 东. 高师学生信 息素养 培养策略研 究【 D 】 . 哈 尔滨: 东北师 范大 2 0 0 4 . 是、 诚 实守信 ; 尊重人 、 关心人 ; 己所不欲 , 勿施于人 ; 在信 息传 递 、 交 学, 流、 开发利用 等方 面服 务群众 、 奉 献社会 , 同时实现 自我。由此可见 , 【 5 】 桑新民. 步入信息 时代 的学习理论与 实践『 M 】 . 北京: 中央广播 电视 大学出版社, 2 0 0 0 . 信息道德是掌控个体信息素养方 向的关键 。 3信 息素 养能力指标体 系 [ 6 】 南国农. 信 息技 术教 育与创新人 才培养( 上) [ J ] . 电化教育研 2 0 0 1 , 3 . 1 国内信 息素养指标体 系。 陈文勇等( 2 0 0 0 ) 为我 国高校学生制 ( 8 ) : 4 2 - 4 5 . 定 了信息素养能力标准 ,共有 9大标准和 4 0条二级标准 。桑新 民 [ 7 】 祝 智庭. 信 息教 育展 望【 M ] . 上海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2 o 0 2 . ( 2 0 0 0 ) 提出学生信 息素养应符合 6个标准 。 钟志贤( 2 0 0 3 ) 提 出信息时 【 8 】 陈文 勇, 杨晓光 . 高等 �
国内外信息化的度量指标
09图书馆学武亚静01 国内外信息化的度量指标一、国外对信息化的度量指标准1.波拉特法最早开始信息产业测评理论与方法研究的是美国学者马克卢普, 他于1962 年设计了一套测评信息产业的指标体系与方法。
1977 年, 波拉特在他的9卷巨著《信息经济: 定义和测量》中,提出了第四次产业的论点, 并在马克卢普开创的有关知识产业的理论基础上提出了该模型,又叫信息经济法。
波拉特法从经济学角度, 对信息产业运行机制进行研究, 考察信息经济在国民生产总值GNP 中所占的比例。
其基本理论是: 首先, 将信息产业与农业、工业、服务业并列, 称为第四产业。
其次,根据信息活动的情况将国民经济信息部门划分为一级信息部门和二级信息部门。
一级信息部门是向市场提供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的企业, 其产值的测度可采用测度国民生产总值的一般方法, 比如: 最终需求法和增值法, 数据来源是美国商业部分析局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二级信息部门主要指为内部消费而创造信息服务的政府或非信息企业, 其产值由该部门中信息劳动者的收入和信息资本的折扣构成, 他用了美国劳动统计局的“产业—职业结构矩阵”和美国经济分析局的“产业—资本流通矩阵”两个数据库。
2. 信息化指数法1965 年,日本经济学家小松崎清介提出了信息化指数法。
信息化指数法主要是从邮电、广播、电视新闻等行业中选取信息量、信息装备率、通信主体水、平、信息系数四个要素来体现社会的信息化程度,四个要素具体又细分为11 个变量,将这些指标与某一基准年相比得到的就是社会信息化指数,这种方法既可以从时间序列角度研究发展趋势,也可从截面上考察不同国家信息化发展的程度差别。
测算方法是:先将基年各项指标的指数值定为100,然后分别测算某年度的同类指标值的指数,再采用一步算术平均法或分步算术平均法求得信息化指数。
其中前者是直接将末级指标的指数相加之和除以项数;后者是先计算出二级指数值再求最终的信息化指数。
两种算法的权重基础不同,其结果也不一样,但由于信息化指数值只具有相对意义,所以并不影响人们运用该模型来测算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信息化纵向历史进程,以及横向比较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的信息化程度差异。
教育信息化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武汉大学学报 ( 理学版 ) ( ) J .Wu h a n U n i v . N a t . S c i . E d .
V o l . 5 8N o . S 1 0 4 8~0 5 2 O c t . 2 0 1 2,
( , , ) C o m u t e r a n d I n f o r m a t i o n M a n a e m e n t C e n t e r T s i n h u a U n i v e r s i t B e i i n 1 0 0 0 8 4, C h i n a p g g y j g
0 引 言
教育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各国应对知识经济挑 战、 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 是衡量教育现代化 程度和综合实力的 重 要 标 志 . 教育信息化也是提升 教育质量 、 推动高等教育大众化 、 建立学习型社会的 基础和条件 . 教育部 “ 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研究” 重大课题的研究成果认为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总体 推广普及向应 用 提 高 转 变 ” 阶 段, 未来的发展 处于 “ 重点是如何实现教育和信息技术的进一步融合与协 调发展 .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 , 必须将对教育信息化水 , 投 入 为 主” 转变为以“ 绩效为 平的评价 逐 步 由 以 “ , 主” 通过对教育信息化绩效评价来促进教育信息化
1 教育信息化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效评价元模型
从国 家 教 育系 统 整体上看, 我国教育信息化的 省级教育厅 、 市级教育 主要对象可以简化为教育部 、 局、 区县级教育局四级行政部门 , 它们管理着高等学 校、 职业学校 、 基础 教 育 学 校 、 学前教育学校4类学 从教育信息化绩效评价看 , 既应包括对四级教育 校. 行政部门 、 四类学校的评价 , 即微观的教育信息化评 也应包括对国家教育系统信息化的整体评价 , 即 价, 本评价指标体系主要关注 宏观的教育信息化 评 价 . 对于教育信息化对象的评价 , 属于微观评价层面 . 1. 1 教育信息化绩效评价对象剖析 为进行微观的教育信息化评价, 需要对具体的
信息化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参考
信息化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参考
对大量的信息具有一定的好奇心。 B1 信息意识 能够积极主动地学习使用信息工具。 具备基础的信息技术的相关知识。 A1 学生 能够利用简单的工具获取一定量的信息。 B2 信息能力 B3 信息技术操作 技能 具有初步的信息筛选能力。 能够对特定的信息进行一定的加工。 能够熟练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操作,能够跟上教师的要 求。 认识现代教育的目的: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帮助学生发 展。 B1 现代的教育观 念 认识现代教育的任务:传授知识,发展能力,培养道德, 促进全面发展。 明确现代的师生观:学生为主体,教师为组织者、引导 者。 了解现代的人才观:学校培养的应该是创新型人才。 了解现代社会信息巨大的影响力。 能够积极主动地使用信息工具。 B2 信息意识 具备对信息敏锐的洞察力。 具有信息安全意识,促进技术资源的健康、安全的使用。 能够持续更新自己关于信息技术的知识、技能,能够跟 上新技术的发展。 信息的获取能力:能够根据提出的问题确定信息的来源, 并且会恰当地运用信息技术收集各种信息。 信息的理解力:能够正确识别和理解大量的信息,并具 备有一定的评价、分析、选择信息的能力。 信息的处理能力:能够对需要的信息进行一定的加工, 能根据需要加工制作部分信息。 信息表达能力:能够把需要的信息用恰当的方式加以表 达。 能比较熟练地使用各种信息技术设备。 B4 信息技术的操 作技能 软件使用能力:掌握常用的文字处理软件,掌握比较常 见的多媒体素材处理工具。 开发能力:能够利用一些开发软件(FrantPage、Flash 等) 制作一些需要的课件或对信息进行一定的加工。 认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意义、内涵。 B5 整合能力 对整合的教学模式有自己的想法,敢于运用到自己的教 学中。 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科研学习有很高的热情。 A3 教学准备 (即教学设 计) B1 对学习者特征 的把握 有意识地了解学习者的学习背景,学习者的学习特点和 学习风格。 教学目标的设计、教学内容的安排能够围绕学习者的不
教育信息化示范学校评估标准
查档案资料
专职人员具备相应合格学历,并职得教育技术能力合格证书,相关人员能处理简单的设备故障和问题,且持证上岗
1
规划与决策(5分)
学校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每年召开研究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应用会议不少于4次,会议决议有指导性、可操作性
1
查档案资料
积极参加市级以上有关教育信息化的会议以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赛讲活动等
2
需提供原始的专用教室使用记录,或教师教案
班班通教室平均每周使用时数不少于15课时
2
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上课学科覆盖率达100%,课时覆盖率达30%以上
2
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师比率达80%
2
学校50岁以下的教师每周至少在多媒体网络教室上课1节
1
运用信息技术开展德育活动和影视教育活动
2
教材软件、资源库利用率达95%
2
学校管理人员率先在教育教学管理中进行无纸化办公和电子公文传递,并在应用上有独创性
2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及课外活动(10分)
按教育部有关规定开设信息技术课,按统一要求使用教材
2
查档案、走访师生
信息技术教学达到规定的上机时数
2
学校按要求参加信息技术课的考查或考试(初中有学期考查)
2
有网络教室课外活动计划,达到四定:定时、定点、定内容、定能力的要求
2
近三年来教师的信息技术经验和做法在县级以上会议上交流或在刊物上发表,论文获县级以上奖励,中学以上学校达6篇,按达标比例得分
2
开展全校性现代教育技术公开课、研究课活动每期不少于2次,承担县及县级以上的公开课或研究课,每期不少于1次
2
5
现场
查看
信息资源建设(20分)
教育教学信息化评估
教育教学信息化评估教育教学信息化评估是指对教育教学中的信息化技术应用进行评估、监测和管理。
这种评估是将教育教学信息化技术应用的各个方面进行衡量,以确定它们的质量、有效性和效率,并提出合理的改善和发展建议的一项工作。
一、评估内容教育教学信息化评估的内容包括各个方面,比如:1.硬件设施硬件设施包括计算机、网络设备、电子白板、打印机等。
评估时需要检查它们的数量、品质、配备是否合理,是否能够满足教学需求等。
2.教师素质教师素质是评估教育教学信息化的关键部分。
对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教学理念、教学质量等方面进行评估。
3.软件应用软件应用主要包括教育资源软件、交互式课件、教学办公软件等。
需要对软件的使用效果进行评估,以及软件的功能是否配合教学需求等方面进行评估。
二、评估方法在进行教育教学信息化评估时,需要采用正确的评估方法,才能有效地评估出信息化应用情况。
常用的评估方法包括:1.问卷调查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学生和老师对教学信息化的使用情况、感受、期望等方面的评价。
2.分组讨论分组讨论是通过讨论、交流、比较不同班级、不同学科的课堂使用情况,从而找到信息化应用的不足和优势。
3.压力测试通过压力测试来测试硬件或软件的可承受的工作负载,以便确定是否需要增加服务器或其他硬件。
4.教学质量评估教学质量评估是通过老师的教学记录、学生的作业、考试成绩、出勤率等来评价信息化教学的效果。
三、评估意义教育教学信息化评估的意义在于:1.评估出信息化应用的不足与优势。
通过教育教学信息化评估,可以发现硬件、软件以及教师素质方面的不足和优势,以便随时适时的改进和发展。
2.提高信息化应用水平。
通过教育教学信息化评估,可以及时发现信息化应用方面的不足,进而优化信息化应用方案和教育教学体系,使之达到最佳效果。
3.推广信息化的应用。
通过教育教学信息化评估,可以发掘其优势,推广有效的信息化应用案例,让更多的学校和老师能够参与到信息化应用中来。
教育信息化督导评估指标体系
8.各地区要按照市教育局关于印发《呼伦贝尔市“同频互动
1.各地区要按照市教育局关于印发《呼伦贝尔市“同频互动课堂”管理与使用办法》的
课堂”
通知(呼教发2016[52]号)要求,制定上报“同频互动课堂”教学教研计划和课程表(3
管理与使用办法》的通知(呼教发2016[52]号)要求,制定 10 分),并组织实施(4分)。
10
1.各地通过审核并上传到全市教育云平台的资源不少于10G(5分)。 2.各地制定信息技术创新应用试验区、实验校建设方案(2分)。 3.各地每所资源建设基地校至少开展一个方向的信息技术创新应用研究、实验(3分)。
13.开齐开足开好信息技术课。
10 开齐开足开好信息技术课(10分)。
1.教育局建立主要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的信息技术安全责任制,建立健全网络信息安全
分)。
11.大力宣传并积极组织广大教师参加全市中小学教师信息技 术应用能力大赛。
5
积极组织广大教师参加全市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大赛(5分)。
12.以资源建设基地校为引领,开展本地优质基础教育资源建 设,各地通过审核并上传到全市教育云平台的资源不少于10G 。开展信息技术创新应用试验区、实验校建设,每所资源建 设基地校至少开展一个方向的信息技术创新应用研究实验。
3.普通教室全部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学校比例达到90%(2分)。
平 台 4.数字化终端设备满足教师、学生需求。 建
4
1.计算机、笔记本、平板电脑等达到均衡县基本配备标准(2分)。 2.满足信息技术课学生1人1机(2分)。
设
40分
1.新左旗、新右旗所有学校建成“同频互动课堂”(5分),并全部接入市级平台(5
4
1.落实财教[2013]342号和财教[2014]47号文件关于“满足学校信息技术和教师培训等方 面的开支需求”的要求,明确学校生均公用经费用于教育信息化的比例(2分)。 2.低于50名学生的学校,至少按照50人列支经费(2分)。
高校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分析
高校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分析[摘要]为丰富信息化应用的评价研究,基于对个人与家庭信息化及其应用概念的理解,结合国内外较为成熟的信息化应用评价研究成果,根据评价指标体系的制定原则,运用统计分析、对比分析和因素分析等方法,从公众角度构建一个可以进行国际间比较的个人与家庭信息化应用评价指标体系,以评价国家间、区域间或城市间的个人与家庭信息化应用水平,从而推进中国的个人与家庭信息化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个人信息化应用家庭信息化应用评价指标体系[分类号]C912.81进入21世纪以来,社会信息化进程逐渐加快,信息化在不断推进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在不断影响和改变着个人和家庭的行为方式。
因此,个人与家庭信息化应用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整个国家、地区或城市的信息化应用水平。
当前国内外关于国家、地区及城市信息化应用的评价指标体系有很多,但是很少有针对个人与家庭信息化应用水平进行专门的评价研究。
本文在全面调查分析了国内外较为成熟的信息化应用评价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运用统计分析、对比分析和因素分析等方法,从公众角度构建了一个可以进行国际间比较的个人与家庭信息化应用评价指标体系。
1个人与家庭信息化及其应用的概念关于信息化的定义和内涵,国内外学术界阐释得较多。
一种普遍的观点认为,信息化是指在国家宏观信息政策指导下,通过信息技术开发、信息产业的发展、信息人才的配置,最大限度地利用信息资源以满足全社会的信息需求,从而加速社会各个领域的信息化发展进程。
这些定义的切入点都是从国家和整个社会的角度对信息化及其发展需求进行描述,而从个人与家庭的角度对信息化及其应用进行定义的却非常少。
在国内学者中,倪明等人认为个人信息化是指个人在日常生活中拥有的信息化设备数量、信息化设备利用率以及个人对信息技术知识掌握状况和使用的熟练程度等。
温锋等人认为广义的家庭信息化是指培育、发展以智能化家庭工具为代表的新生产力,并使之造福于家庭及家庭成员的历史过程。
家庭信息化的实质是现代信息技术的家庭化,通过信息资源的深入开发和广泛应用,不断提高家庭管理水平、生活效率和生活质量,促进家庭社会化。
教育信息化发展成果评估
教育信息化发展成果评估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教育信息化已经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
教育信息化的核心目标是通过利用现代技术手段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
本文将评估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成果,并探讨其中取得的进展和仍需改进之处。
一、基础设施建设教育信息化的基础是建立完善的硬件和软件设施。
在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过程中,各地政府积极投入资金,在学校配备了计算机、互联网设施等基础设施,从而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便捷的信息获取途径。
同时,政府还推动了网络教育平台的建设,使得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接触高质量的教学资源。
二、教学方式变革教育信息化的一个核心目标是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提供更丰富、可交互、个性化的教学体验。
在教学方式上,教育信息化提供了多种创新的方式。
例如,通过在线教学平台,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教师可以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材料和任务,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指导。
这种个性化的教学方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成效。
三、优化学习资源教育信息化的另一个重要成果是优化学习资源的利用。
通过互联网,学生可以获得来自全球范围内的高品质学习资源。
教育机构和教师可以共享和推广自己的教学资源,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此外,教育信息化还为学生提供了机会参与在线课程和培训,拓宽了他们的学习渠道。
这种共享资源的模式有助于促进教育的公平性,让更多的学生获得优质的教育资源。
四、数据分析与反馈教育信息化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数据的收集和分析。
在线教学平台可以收集学生的学习数据,例如测验成绩、参与情况等。
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根据学生的需求进行及时的调整和反馈。
数据分析还可以帮助教师发现学生的潜在问题和困难,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
这种基于数据的反馈和个性化指导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五、仍需改进之处尽管教育信息化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电子设备和网络设施的普及程度存在差异,一些地区和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
教育信息化研究现状以及全面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
教育信息化研究现状以及全面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摘要】教育信息化在当今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于提升教育质量和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主要对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历程进行了回顾,分析了当前教育信息化研究的现状,并提出了构建全面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的必要性。
本文还探讨了如何完善评价指标体系,以及评价指标的实际应用和实践。
在总结了教育信息化研究的现状,提出了建议指导未来评价指标体系的完善,并展望了未来研究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推动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提升教育水平,促进教育现代化进程。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研究现状,评价指标体系,定义与发展,构建,完善,应用,实践,总结,建议,未来研究方向1. 引言1.1 研究背景教育信息化是当前教育领域的热点之一,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教育信息化已经成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
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不仅可以提高教学效率,促进教育公平,还可以拓展教育资源,提升教育质量。
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如技术落后、应用不够广泛、评价体系不够完善等。
对教育信息化的研究与评价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系统地分析教育信息化的研究现状,梳理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完善过程,探讨评价指标的应用和实践,为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提供参考。
通过本文的研究,将全面系统地评价当前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状况,为未来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建议和指导。
1.2 研究目的教育信息化在当今社会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更好地推动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与应用,本文旨在探讨教育信息化研究现状以及建立全面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
具体研究目的包括以下几点:1.分析当前教育信息化的定义与发展,深入了解教育信息化在教育领域中的作用和意义;2.通过对教育信息化研究现状的分析,总结目前研究的主要趋势和热点问题,为未来的研究提供参考和指导;3.构建全面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为评价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水平和效果提供科学依据;4.完善评价指标体系,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和建议,以促进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持续发展和提升;5.探讨评价指标的应用和实践情况,验证评价指标体系的有效性和实用性,为教育信息化的实践工作提供支持和指导。
功能层面的教育信息化评价标准
能够根据教学需要,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整合各种教学资源,如多媒 体课件、网络资源、数字化教材等,优化教学过程。
教师信息化教学实施能力
课堂管理能力
能够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提高课堂管理能力,如监控学生课堂表 现、管理学生出勤情况等。
信息化教学方法运用能力
能够灵活运用各种信息化教学方法,如多媒体演示、网络探究、数 字化实验等,提高教学效果。
07
信息安全与保障措施评价
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完善度
管理制度
学校应建立完善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包括信息 安全政策、安全审计制度、数据保护制度等。
制度执行
学校应确保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得到有效执行,对 违反制度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
制度更新
学校应定期对信息安全管理制度进行评估和更新 ,以适应不断变化的信息安全威胁和需求。
评价学校多媒体设备的种 类、数量和使用情况,是 否能够支持多媒体教学。
实验室设备
评价学校实验室设备的种 类、数量和使用情况,是 否能够满足实验教学的需 求。
软件系统兼容性
教学软件兼容性
其他软件兼容性
评价学校所使用的教学软件是否与硬 件设备兼容,是否能够正常运行。
评价学校所使用的其他软件是否与硬 件设备兼容,是否能够正常运行。
02
基础设施建设评价
网络覆盖与稳定性
网络覆盖范围
评价学校网络覆盖是否全面,包 括教学区域、办公区域、宿舍区 域等。
网络稳定性
评价网络连接的稳定性和速度, 是否能够满足日常教学和办公需 求。
硬件设备配置
01
02
03
计算机设备
评价学校计算机设备的数 量、配置和更新情况,是 否能够满足教学需求。
教育信息化发展指标体系研究
教育信息化发展指标体系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教育信息化已成为推动教育现代化、提升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
为了全面、系统地评估和指导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发展指标体系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深入研究教育信息化发展指标体系,以期为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健康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文章首先将对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历程进行回顾,分析教育信息化发展指标体系的研究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在此基础上,文章将探讨构建教育信息化发展指标体系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包括指标的选择、权重的确定、数据的获取与处理等方面。
接下来,文章将详细介绍教育信息化发展指标体系的具体内容,包括基础设施建设、教学资源开发与应用、信息化教学与学习、信息化管理与服务等方面的指标。
通过对这些指标的分析和评价,可以全面了解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状况,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教育信息化的改进和发展提供依据。
文章还将对教育信息化发展指标体系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探讨如何将该指标体系应用于教育信息化的规划、实施、监测和评估等环节,以推动教育信息化的持续发展。
通过本文的研究,希望能够为教育信息化的实践者和决策者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二、教育信息化发展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在教育信息化发展指标体系的构建过程中,我们需要遵循一系列原则,以确保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全面性和可操作性。
这些原则包括系统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可比性原则和动态性原则。
系统性原则要求我们在构建指标体系时,要全面考虑教育信息化的各个方面,包括基础设施建设、教育资源开发、应用普及、人才培养等多个方面,确保指标体系能够全面反映教育信息化的整体状况。
科学性原则强调指标体系的建立必须基于科学的方法和理论,指标的选择和计算要有科学依据,能够真实反映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水平。
同时,指标之间要具有相对独立性,避免重复和交叉。
可操作性原则要求指标体系中的各项指标要具有可测量性、可获取性和可评价性。
教育评价指标体系【共53张PPT】
第一节 教育评价指标体系概述 三、制定教育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 (四)完备性与独立性原则 完备性与独立性原则是指教育评价指标要具有全面性和系统 性,同时同级指标之间又应具有相对独立性。
15
第二节 教育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教育指标体系的设计大体上要经历三个步骤: 拟定评价指标、分配指标权重、制定评价标准。 一、拟定评价指标 评价指标是评价指标体系的核心成分。 评价指标的拟定一般需要通过初拟指标和筛选指标两个环节 来完成。
24
第二节 教育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二)筛选指标
2、调查统计法
——是指依据评价对象本身的逻辑结构对评价目标进行逐级分解,把分解出来的主要因素作为评价指标的方法。 ——讨论结束后,对记录进行分类整理,并加以补充和完善。 也可以说,评判准则的确立是教育评价得以开展的先决条件。
第(4二)节根教据育调—评查价统计指—标 结体果是系 ,设 修计 订指咨询通表;过发放调查问卷,并对调查结果加以统计,根 据统计结果决定指标取舍的方法。 故ABC三个指标的权重依次为0.
22
第二节 教育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二)筛选指标
初拟指标要尽可能全面, 因此主要和次要指标、重要和不重要指标并存, 同时各指标间出现交叉、重叠、矛盾、因果等关系, 因此需要筛选精简以提高质量。
有经验法和调查统计法: 1、经验法 ——是指评价指标体系设计者根据其相关理论素养和以往 的经验进行指标筛选。
4
第一节 教育评价指标体系概述
(一)评价指标 教育评价指标是指从教育评价目标中分解出来,反映评价 对象某一方面特征的规定。 评价目标是评价指标的来源和基础,评价指标是具体化、 行为化的评价目标。 根据对评价目标具体化程度的不同,教育评价指标可逐级 分成一级指标、二级指标……末级指标。越往上越概括, 越往下越具体。
教育信息化应用考评标准
教育信息化应用考评标准在当今数字化时代,教育信息化已成为教育领域发展的重要趋势。
为了确保教育信息化的有效应用,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率,建立科学合理的考评标准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探讨教育信息化应用的考评标准,以促进教育信息化的健康发展。
一、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1、网络环境学校应具备稳定、高速的校园网络,能够满足师生教学和学习的需求。
网络覆盖范围应包括教学楼、办公楼、图书馆、实验室等主要场所,确保网络连接畅通无阻。
同时,网络带宽应能够支持多媒体教学资源的流畅传输,如高清视频、在线课程等。
2、硬件设备学校应配备充足的计算机、平板电脑、多媒体教学设备等硬件设施。
计算机的配置应能够满足教学软件的运行要求,平板电脑应具备良好的性能和续航能力。
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电子白板等,应安装到位并正常运行,为教学提供良好的支持。
3、软件资源学校应拥有丰富的教育教学软件资源,包括操作系统、办公软件、教学管理软件、学科教学软件等。
这些软件应正版合法,并定期进行更新和维护,以确保其功能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二、教育信息化教学应用1、教师应用教师应熟练掌握教育信息化工具和资源,将其融入日常教学中。
例如,教师能够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制作精美的课件、运用在线教学平台进行授课、组织在线讨论等,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提高教学效果。
2、学生应用学生应能够积极主动地利用教育信息化资源进行学习。
学生能够熟练使用在线学习平台,完成作业、参加测试、查阅学习资料等。
同时,学生应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能够正确地获取、处理和应用信息。
3、教学模式创新教育信息化应推动教学模式的创新,如翻转课堂、混合式学习、探究式学习等。
这些新的教学模式应能够充分发挥教育信息化的优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三、教育信息化管理应用1、教学管理学校应利用教育信息化手段进行教学管理,如课程安排、教学计划制定、教学质量监控等。
教学管理系统应功能齐全、操作简便,能够提高教学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建构
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内涵与特点
信息化教学能力是指教师在信息化环境下,运用信息技术和教学资源进行教学的能力,它包括信息化 教学资源的管理和运用能力、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信息化教学实施能力和信息化教学评价能力等多 个方面。
01
引言
Chapter
研究背景和意义
01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化教学能力已成为中小学教师必备的核心能力。
02
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有助于提高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水平,促进教育教 学改革。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01
国外对于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评 价的研究相对成熟,形成了较为 完善的标准体系。
01
02
03
04
建立评价组织机构
成立专门的评价小组或委员会 ,负责制定评价方案、实施评
价和监督反馈。
加强培训与指导
对参与评价的人员进行专业培 训和指导,提高其评价能力和
水平。
建立奖惩机制
根据评价结果,对表现优秀的 教师给予奖励,对表现不佳的
教师进行帮扶或整改。
加强宣传与推广
通过多种渠道宣传教师信息化 教学能力评价的意义和作用, 提高教师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反馈调整
根据实践反馈和评价结果 ,对评价指标体系进行适 时调整和完善,使其更加 符合实际需求。
培训指导
针对教师在实际评价中遇 到的问题和困难,提供专 业培训和指导,提高评价 质量和效果。
05
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评 价的实施与保障
Chapter
评价实施的过程与步骤
确定评价对象
国内外教育信息化水平评估指标体系-文档资料
教育专线 教育专线(2 Mbps) (512/256 kbps)
马来西亚(MALAYSIAN )
智慧学校的特征
CHARACTERISTICS OF A SMART SCHOOL
马来西亚(MALAYSIAN )
智慧学校的质量评估标准
1.质量监测工具The Monitoring Tool
10% 10%
研究性学习[网络导航与搜索]
Learning with Searches [Internet navigation and search] 文本学习[文字处理] Learning with Text [Word processing]
学习用多媒体[多媒体内容的制作和操作]
Learning with Multimedia [Production and manipulation of multimedia content] 学习电子表格[数据管理和加工] Learning with Spreadsheet [Data management and processing] 学习交流工具[在线交流]Learning with Communication Tools [Online communication] 学习数据收集工具[数据的收集和转换]Learning with Data Collection Tools [Data collection and transfer]
40% 40%
Utilization Human Capital Application Infrastructure
使用情况 人力资源 应用情况 基础设施
智慧学校质量标准( SSQS )是一个监测工具,用来测量 ICT在学校的应用情况。
Smart School Qualification Standards (SSQS) is a monitoring tool to measure the utilization of ICT in schools.
我国高校信息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我国高校信息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摘要随着现代信息科技的快速发展,教育信息化和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但是,教育信息化水平评价系统仍然存在滞后性。
建立一套完善的高校信息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对于教育信息化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本文首先通过分析、总结国内外与本课题有关的研究现状和研究成果,对信息化、教育信息化的概念,以及信息化评价、高校信息化评价方法等相关知识进行介绍,其次,在理论研究基础上,进一步提出本文研究的高校信息化的评价体系基本框架,并着重研究了基于层次分析法的高校信息化评价指标的权重确定方法。
最后,以前面的理论为基础对江苏大学信息化水平进行了实证分析,并进行了研究结论总结与展望。
本论文通过理论分析、文献研究和实证分析的研究方法,在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对高校信息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进行归纳总结和实证分析,让更多的人了解高校信息化的重要作品,为今后有关高校信息化建设决策提供一个参考依据。
关键字:高校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层次分析法综合模糊评价法Research on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Informatization Level in ChineseUniversities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education information and modernization level continues to improve, but the education information level evaluation system is still lagging behind. The establishment of a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system of informationization level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al informationization. This paper first introduces the research status and research results related to this subject at home and abroad, introduces the concept of informationization, informationization of education, information evaluation, information evaluation method and so on, and then, in theoretical research On the basis of further research,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framework of the research on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informationization level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focuses on the method of determining the weight of university informatization evaluation index based on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Finally, based on the previous theory, the author makes an empirical analysis on the level of informationization of Jiangsu University, and summarizes the research conclusions. Based on the research, this paper summarizes and analyzes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informationization level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rough theoretical research, literature research and empirical analysis,so that more people understand the important works of informationiz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 For the future of university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decision-making to provide a reference.Key words:Informationiz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Evaluation index system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Comprehensive fuzzy evaluation method目录第1章绪论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1.2.1研究目的 (1)1.2.2研究意义 (1)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2)1.3.1国外研究现状 (2)1.3.2国内研究现状 (2)1.4 论文主要内容 (3)第2章信息化评价相关理论 (4)2.1 信息化相关理论概述 (4)2.1.1信息化 (4)2.1.2教育信息化 (4)2.1.3信息化评价 (5)2.2 高校信息化水平评价方法 (5)第3章高校信息化水平评价系统构建 (6)3.1 指标体系构建 (6)3.1.1 选择指标的依据 (6)3.1.2 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 (6)3.1.3 指标体系的建立 (7)3.2 权重确定及评价方法 (8)3.2.1 确定权重的方法 (8)3.2.2 层次分析法步骤 (9)3.2.3 权重的确定与分析 (10)3.2.4 模糊综合评价方法 (17)第4章江苏大学信息化水平评价系统 (18)4.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18)4.2 指标权重确定 (20)4.3 评价结果及分析 (24)第5章总结与展望 (27)5.1论文总结 (27)5.2不足与展望 (27)致谢 (29)参考文献 (30)第1章绪论1.1 研究背景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重要方向,信息化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单位现代化发展进程、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指标。
信息化教学评估
信息化教学评估
简介
本文档旨在介绍信息化教学评估的概念、重要性以及评估方法。
信息化教学是指通过运用多种电子设备和技术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和质量。
评估信息化教学的效果,有助于指导教师改进教学策略,
并为教育部门提供决策依据。
评估指标
- 教学效果:评估学生在信息化教学环境下的研究成果和能力
提升情况。
- 教学过程:评估教师在信息化教学中的指导能力和课堂组织
情况。
- 教学资源:评估教学所使用的电子设备、软件和教材等资源
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评估方法
1. 问卷调查:通过向学生、教师和家长发放问卷,收集他们对
信息化教学效果的评价和意见。
2. 观察记录:观察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行为和互动,评估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3. 随堂测验:通过设定与信息化教学内容相关的测试题目,评估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4. 教学记录分析:分析教师在信息化教学中应用的教学方法和教材使用情况,评估教学的有效性。
结论
信息化教学评估是提高教育质量和效果的重要手段。
通过评估教学效果、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等指标,可以帮助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资源的使用,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果。
各个评估方法可以相互结合使用,以全面评估信息化教学的效果,并为教师和教育管理部门提供决策支持。